4
台灣 技藝 石門風箏齊飛揚 ─老梅國小的風箏推廣 文字.攝影 蔡信義 今年的「石門國際風箏節」已經是第11屆, 而這個台灣最北端的石門區,被詡為「風箏的故 鄉」。但是與風箏相關的文化、觀光甚至於經濟 產業並未成形,而一年一度的國際風箏節只淪為 兩天的嘉年華會。石門區的居民與孩子們,也只 能看見表面的熱鬧光景,卻看不見風箏文化背後 深沉的意義與價值。 位於石門區境內的老梅國小,將風箏當作課 程的發展媒介,讓孩子們親身參與風箏的製作與 放飛。經由各領域教學的連結,讓孩子們重新認 識風箏與石門區的獨特性,並從而建立自信心。 希望透過教學上一點一滴的慢慢累積,讓風箏文 化的根從這塊土地、從這些孩子的心靈長出來! 如此,「風箏的故鄉」不再是冠冕堂皇的口號, 而是一個可以透過教育實現的遠大理想與目標。 風箏推廣課程的兩大難題 學校推廣課程的主題架構,少不了「風箏與 風」這兩樣元素,不管在什麼時候,風箏課程都 是一個強大的主軸,剛好和石門區所舉辦的國際 風箏節相互輝映。雖然有著風箏節的加持,但推 廣課程還是面臨兩大問題-「每年熱鬧過後的風 箏節,究竟在石門區留下些什麼?」「每年所施 行的課程架構,對這塊土地長大的孩子們產生了 什麼影響?」這樣的問題與思考都相當沉重,但 是如果沒有去思考這樣的問題,空有的課程架構 感恩串串心-110支風箏串飛 老師們練習串式風箏放飛 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糖衣包裝。但是在老梅國小 多年的經驗累積與傳承之下,風箏課程的教學面 貌已經走向多元,其中的內涵與精神已經逐步落 實在教學現場中。 學校團隊花了三年的時間,積極的整合外界 資源以建置完整的風箏課程架構,先替在第一線 教學的老師們做好準備工作。並結合97 年的藝 文深耕計畫邀請風箏大師蒞校,培育全校老師對 風箏飛行原理與結構實作上有基礎認知。當老師 們對風箏有較具體的理解之後,再透過討論與 各領域能力指標的轉化,初步嘗試落實到「四個 領域」之中,並創新風箏教學與建置線上分享平 台,期望透過這樣的努力能搭載老梅的師生遨翔 在未來的天空之中,讓老梅特色風箏的生命力在 這塊土地上成長茁壯! 46 47 ╱台灣技藝

建立「風箏四藝之教」的核心概念 - TaiPowerdept.taipower.com.tw/yuan/yuan_91/yuan_pdf/91_8.pdf風管、鑽石形、甕形與八角風箏、鬥風箏、雙線飛 行傘風箏、四線技術風箏等,做為研發學校本位

  • Upload
    others

  • View
    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台灣技藝

石門風箏齊飛揚 ─老梅國小的風箏推廣

文字.攝影 蔡信義

今年的「石門國際風箏節」已經是第11屆,

而這個台灣最北端的石門區,被詡為「風箏的故

鄉」。但是與風箏相關的文化、觀光甚至於經濟

產業並未成形,而一年一度的國際風箏節只淪為

兩天的嘉年華會。石門區的居民與孩子們,也只

能看見表面的熱鬧光景,卻看不見風箏文化背後

深沉的意義與價值。

位於石門區境內的老梅國小,將風箏當作課

程的發展媒介,讓孩子們親身參與風箏的製作與

放飛。經由各領域教學的連結,讓孩子們重新認

識風箏與石門區的獨特性,並從而建立自信心。

希望透過教學上一點一滴的慢慢累積,讓風箏文

化的根從這塊土地、從這些孩子的心靈長出來!

如此,「風箏的故鄉」不再是冠冕堂皇的口號,

而是一個可以透過教育實現的遠大理想與目標。

風箏推廣課程的兩大難題

學校推廣課程的主題架構,少不了「風箏與

風」這兩樣元素,不管在什麼時候,風箏課程都

是一個強大的主軸,剛好和石門區所舉辦的國際

風箏節相互輝映。雖然有著風箏節的加持,但推

廣課程還是面臨兩大問題-「每年熱鬧過後的風

箏節,究竟在石門區留下些什麼?」「每年所施

行的課程架構,對這塊土地長大的孩子們產生了

什麼影響?」這樣的問題與思考都相當沉重,但

是如果沒有去思考這樣的問題,空有的課程架構

感恩串串心-110支風箏串飛

老師們練習串式風箏放飛

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糖衣包裝。但是在老梅國小

多年的經驗累積與傳承之下,風箏課程的教學面

貌已經走向多元,其中的內涵與精神已經逐步落

實在教學現場中。

學校團隊花了三年的時間,積極的整合外界

資源以建置完整的風箏課程架構,先替在第一線

教學的老師們做好準備工作。並結合97年的藝

文深耕計畫邀請風箏大師蒞校,培育全校老師對

風箏飛行原理與結構實作上有基礎認知。當老師

們對風箏有較具體的理解之後,再透過討論與

各領域能力指標的轉化,初步嘗試落實到「四個

領域」之中,並創新風箏教學與建置線上分享平

台,期望透過這樣的努力能搭載老梅的師生遨翔

在未來的天空之中,讓老梅特色風箏的生命力在

這塊土地上成長茁壯!

46 47

╱ 台 灣 技 藝

風箏推廣的「四個領域」

(一)整合社區資源:

「石門區風箏推廣協會」是由退休的前鄉長

鄭庚和先生一手創立而成,為了延續在任內所推

廣的風箏產業在地化,所以退休後仍一肩挑起推

廣風箏的事務。從己身為出發點、廣邀社區民眾

一同參與,並四處奔走、募集經費,辦理「老梅

心街箏藝術」的系列活動,企圖喚醒社區民眾對

風箏之鄉的認同,凝聚更多力量延續風箏的生命

力。協會總幹事李青田先生本身熟悉二線、四線

技術風箏的放飛技巧,曾帶領石門國中的學生利

用假日進行二線風箏的教學,培育技術風箏的種

子小老師;而協會理事長更為學校引進許多風箏

界大師的資源以融入現場教學。

除了協會的協助,地方上的長者也是重要的

資源。老梅地方耆老吳清標先生與金山地區賴政

雄先生,因幼年時生活普遍窮困,父母沒有閒餘

錢購買玩具,大人們只能剖削竹子,然後利用水

泥袋、米漿等綁紮糊製八角風箏,以為孩子娛樂

之用。而這項傳統童玩也因社會經濟逐漸好轉而

日漸失傳,但是吳老先生仍相當樂意將八角風箏

的製作技巧傳達給學校老師、學童。

石門區公所民政課長退休的謝金富爺爺是老

梅地方的文史工作者,年近90的謝爺爺將舊時的

文物、器具、民俗、生活情景等,繪製成圖文並

茂的繪本與所有老梅村民分享,並常常受邀到老

梅國小為孩子們講述以往的點點滴滴,深受孩子

們的喜愛!而他親手繪製的圖文書,更是老梅鄉

土教育的重要典藏。

學校行政團隊透過在地同仁的田野調查資

料,整合社區資源,將所有可供發展教材與支援

教師教學的人力、環境、設備、場域,做系統性

的整理陳述。進一步研討凝聚發展風箏教學之團

隊共識,並藉由豐厚資源的支持,逐步引領教師

進行專業的對話與分享,進而持續研發或修訂學

校課程,使學生的學習成效更為卓越。

(二)研發主題課程:

如果不瞭解風的成因與起源,那麼來談風箏

就成了瞎子摸象,這些背景知識必須要讓孩子們

都知道,而設計課程的老師們更是必須完全瞭

解,才能將風與風箏之間的動態關係更深刻的呈

現在教學之中。學校團隊透過資料蒐集彙整,分

析與風相關的議題,再將分析結果與老師分享對

話,建立共識主題-神話的風:主要透過神話故

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御風者:分析風對大自

然生物的影響;風生水起:教導學生學習風與水

所產生的交互作用;風與沙共舞:主要建立學童

認知因風而生的地貌環境。最後,無非要將「風

力的運用」在學童的日常生活中展現,讓學童瞭

解風力運用的種種可能性。

行政團隊在引領教師針對風箏設計主題課程

之前,必須先做好風箏的成分、概念、教學過程

與風箏種類的分析。如此教師團隊才能深入瞭解

風箏的各個面向,並落實於教學過程之中。風箏

課程分析有以下四項:

◎風箏成分分析

主要從社區文化的背景及產業轉型的影響出

發,考量自然與氣候關係,設計平面圖形的對

稱、潛藏的科學原理及彩繪藝術的呈現,解析風

箏製作及放飛的相關元素。

◎風箏概念分析

首先瞭解不同年段學童的起點行為,進一步

整合相關的先備知識,擷取個人對風箏的感官經

驗,最後鍊結再衍申新概念,發展學校風箏特色

課程。

◎風箏教學分析

學校行政做整體的規劃,結合社區的資源,

透過密集的行政與教師團隊的對話凝聚共識,教

師在執行教學過程中,著重學習情境的組織與安

排,精緻的教學過程設計與呈現,最後透過分享

與對話建立一套教學成效的評量、回饋及再修正

的機制。

◎各式風箏種類

配合時節與天候,選定適宜的特色風箏,如:

賴政雄先生與八角風箏

學生練習剖削竹子

48 49

╱ 台 灣 技 藝

風管、鑽石形、甕形與八角風箏、鬥風箏、雙線飛

行傘風箏、四線技術風箏等,做為研發學校本位

課程的發展特色。

在完成風箏課程分析之後,將所要給孩子的

概念與風箏教學活動初步架構在四個學習領域

(健體、藝文、社會、自然)之中,企圖連結孩

子對風箏各個面向的認知。在課程的規劃過程

中,除考量各領域教科書中的相關主題之外,也

透過各領域之間可能的統整因素,做跨領域間橫

向的連結與各年級縱向的銜接。

(三)創新風箏教學:

在老梅,一年四季吹拂的風向與風速都不相

同,甚至一天之內風向所產生的變化就令人難以

捉摸,但在規劃風箏教學的同時,仍依各個時節

變化,預估當時平均風速可能得以放飛的風箏種

類來進行教學。強烈的東北季風是大多數人對於

老梅的深刻印象,而伴隨著風產生的地物地貌的

變化,更是老梅社區生態環境的重要特色。因風

而成的生態環境,在在訴說著「風」與老梅的關

係,而這些社區環境踏查的累積也已轉化成教材

讓學童們瞭解與體驗。

學校針對各個不同階段學生的能力,規劃各

式各樣的風箏教學,一一指導學生製作與放飛。

除了全校性分年級的風箏教學之外,另依學生不

同興趣採三至六年級的分組教學,進行更專業的

風箏製作與放飛技巧等練習。一旦學生基礎技巧

熟悉後,將進一步朝著雙線與四線風箏的技術精

進。風箏教學的類型不一而足,可依不同年級學

生的能力發展出不同結構的風箏,多元且具創造

性是風箏教學最特別之處。

(四)建置分享平台:

運用知識管理的概念,將研發的學校課程及

教學經驗,透過分享平台的建置,延續特色風箏

的生命力。本校已建置「天空教室」-老梅風箏

教學影音紀錄部落格,除透過網路的多元特性,

分享風箏課程的內涵,更將國內外的風箏玩家齊

聚一堂,在天空教室中展現更多元的風箏姿態。

此外也透過部落格將彼此教學的經驗在線上進行

分享與對話,以凝聚更多力量來認同彼此的努

力,讓學習的場域不只停留在教室之中,更延展

到窗外廣闊的天空。

建立「風箏四藝之教」的核心概念

「風箏四藝之教」是指「工藝技巧」、「視

覺藝術」、「表演藝術」、「以心獻藝」,是為

形塑風箏課程的品牌。在推動課程之前,須仔細

確認其核心概念與價值,經由學校課程團隊不斷

討論之後,終於確認風箏課程在四個面向的呈現

與核心概念。而互為搭配的心智習性,則成為將

來進行課程評鑑的依據。

◎工藝技巧

最初接觸的風箏教學是從工藝技巧的角度切

入,其核心概念在於「技能」與「專心」,不管

孩子們與八角風箏共舞

雙線飛行傘風箏放飛體驗

50 51

╱ 台 灣 技 藝

是竹籤的剖削、結構的拿捏、箏面的糊貼等,都需要

專心的觀察老師示範後,再親自體驗、熟練後成為自

己的工藝技能之一。而可評量的心智習性則為「努力

堅持」與「力求精確」。

◎視覺藝術

風箏面的彩繪是視覺藝術的呈現,可透過示範與

實作讓學生理解到藝術的視覺元素(如:線條、造

型、色彩、空間等),並能逐步說出藝術的形式原則

(如:對比、比例、均衡、漸層等),其核心概念首

重「觀察」,如能培養主動思考的習慣則能引導出

「欣賞」的概念。

畢業生的手創風箏(海綿寶寶)畢業生的手創風箏(富貴角燈塔)

二年級的孩子們製作完自己的風箏之後,透

過老師還有義工媽媽的幫忙,將班上的風箏串連

在一起。孩子臉上期待的表情,似乎在訴說著:

「真想趕快看到自己的風箏能夠和朋友的風箏,

一起飛翔在天空之中,也祝福老梅國小110歲生日

快樂!」這樣的回憶一定可以烙印在孩子快樂的

童年之中!

藉由這樣的活動,讓我們堅信風箏課程是一

種媒介,一種讓孩子與自己的土地重新建立關係

與情感的媒介;一種讓偏鄉地區的學童重新找到

自我獨特性的媒介;更是一種要求精準、精細的

做事與生活態度。這也是老梅國小成為特色學校

很重要的關鍵因素,更是以學校為基地,將風箏

文化特色帶進社區的長遠工程,而老梅國小這110

歲的生日禮物才更具意義與價值。

期望再步入下一個十年

老梅的風箏課程發展已經即將邁入第十年,

之前所歷經的過程、所累積的課程背景,都成為

老師們要給孩子們的強大能量。並依季節的平均

風速與各年級學生的能力,規劃出適合製作與放

飛風箏的種類,以藝文領域為出發點,並結合相

關的風箏小組閱讀資源。相信透過老梅家族追

風教師團隊不斷的對話與修正,可以慢慢建立以

「風箏四藝」為核心概念,並真正落實跨領域統

整的風箏課程,讓風箏的品牌能從這塊土地慢慢

的成長、茁壯,並以這十年為基礎,再邁入下一

個十年!

如果教學是一種藝術,那麼風箏的課程與教

學,就如同一門精緻的表演藝術一般。而表演藝

術有兩大主軸;一是「媒材」,也就是老師所使

用的工具,包含了素材、表情、器物與肢體動

作,這些都可以融入在藝文與健體領域之中;

一是「素材」,也就是老師可以運用的各項資源

與背景知識,包含了語言、文化、飛行原理的探

究、體驗活動的省思,甚至是數學上的數、量、

形等。這些素材將成為各領域在風箏課程上的核

心概念,將逐年轉化各領域能力指標與之前所擬

定的主題課程,讓風箏教學成為一種精緻且定型

化的課程模式,如此才能永續的推展下去!(文

字、圖片由老梅國小/主任 蔡信義提供)

◎表演藝術

學校已結合藝文深耕計畫並研發出室內

風箏,可讓學生嘗試結合音樂,有創意並適

切的運用肢體來操作室內風箏,並逐步表現

出表演藝術的明示意與隱含意。在感官上

的「體驗」,可讓學生表達自我的情感與想

法,並從觀眾的回饋上建立「自信」。

◎以心獻藝

石門區已歷經十年的國際風箏節,雖自

詡為風箏的故鄉,但在這塊土地長大的孩子

們,如能透過課程與教學培養其對家鄉的認

同感,並習得和風箏相關的觀念與技藝,長

大之後望其行有餘力之時,能「以心獻藝」

回饋自己的故鄉。

感恩串串心-110支校慶風箏串連放

老梅國小在99學年度,已經邁入第110

個年頭了!在98學年度下學期的110校慶系

列活動中,特別結合與轉化特色風箏課程,

由小二到小五每位學生製作一支鑽石形風箏

(共110名學生),並透過特殊繩結的綁法

(雙套結),將這110支的風箏串連放飛於天

際,藉以祝福老梅國小110歲生日快樂,並取

名為「感恩串串心」。

「感恩串串心」風箏總長度接近300公

尺,每位學生必須精準的完成自己的風箏,

並齊心協力的逐一將風箏串連在放飛的主線

上,困難度與挑戰性可見一般。但這是每位

孩子對自己學習的母體-「老梅國小」的認

真心意,「心懷感恩、勇敢去飛」才是我們

要傳達給孩子的核心價值。

52 53

╱ 台 灣 技 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