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中三級 中國語文 單元六 佈局與謀篇 導讀 魯迅 《風箏》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 Upload
    ken1470

  • View
    10.544

  • Download
    1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中三級 中國語文

單元六 佈局與謀篇

導讀 魯迅 《風箏》

Page 2: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一)學習重點

• 認識記敘抒情文佈局謀篇的特點

(1) 開頭 製造懸念:「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2) 過渡 段五:「然而我的懲罰……我已經是中年」

(3) 照應 見書6.13頁

(4) 結尾 首尾呼應:冬天、悲哀

Page 3: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二)引入活動

你有甚麼喜愛的玩意?如果父母或兄姐不許玩,你會怎樣?

Page 4: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三)作者簡介:魯迅

• 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 原名周樹人 • 浙江紹興人 • 早年喪父,兄兼父職

Page 5: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四)寫作背景

• 魯迅於辛亥革命第二年(1912年)離開故鄉紹興,赴南京,出任國民教育部的官員

• 稍後移居北京

Page 6: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五) 內容探究 第一段

(1)作者看到天空的風箏,聯想到甚麼?

聯想到故鄉的風箏時節(春季)

Page 7: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2) 你認為作者為何感到驚異和悲哀?

驚異:在北京嚴冬的天空上看到和故鄉相同的風箏

悲哀:由目前的風箏使他想起自己作為長兄對弟弟的「精神虐殺」

Page 8: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3)作者在開首說看見「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他會因此而感到驚異和悲哀。」這個開首有什麼作用?

--製造懸念 --好處: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引起讀者的興趣,吸引讀者追看下去。

Page 9: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段落大意(段一)

記述作者客居北平,看見天空上的風箏,感到驚異和悲哀。

Page 10: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第二段

(1)根據第2段的內容,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怎樣的?

(1)天上有形形式式的風箏 (2)地上楊柳發芽、山桃吐蕾 (3)孩子的歡樂

打成一片春的暖和

Page 11: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2) 第二段在文章結構上有何作用?

• 過度 • 由北京天空過度至童年往事勾起小時候毀掉弟弟風箏的一幕往事

Page 12: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段落大意(段二)

寫故鄉的風箏時節,天上有不同的風箏和地上孩子的歡樂打成了一片春日的溫和氣氛。

Page 13: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第三段

(1)那些地方反映弟對風箏的喜愛?

「張開小嘴,呆看出神,看大半天,會因風箏驚呼跳躍」

Page 14: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在第三段,弟弟的形象怎麼樣?為何他要這樣寫?

• 多病/瘦得不堪

• 以弟的弱小,反映作者的橫蠻

Page 15: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作者當時對放風箏有何看法?

作者認為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

這反映了他哪種心態?

家長式的心態(封建社會專制思想)。「我」行使了家長的權力,不讓弟弟放風箏。

Page 16: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段落大意(段三)

記述童年時自己鄙視小兄弟最喜歡的風箏玩藝,認為他是沒出息的孩子。

Page 17: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第四段

(1) 哪些動詞表現了作者的橫蠻粗暴?

• 「擲」 及「踏」

Page 18: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除了毀壞弟弟的風箏外,作者在這件事上還犯了甚麼錯誤?

• 他恃強凌弱的態度 • 毀壞風箏傲離去 • 完全不理弟弟的感受

Page 19: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段落大意(段四)

記述自己發現小兄弟偷偷在做風箏,憤怒地把他製成的風箏毀壞。

Page 20: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第五段

哪句子起了過度作用?

「然而我的懲罰終於輪到我……我已經是中年。」

Page 21: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在第5段「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這句話照應了第3段哪句話?

• 「我應為這是沒出色孩子的玩藝」---------突顯自己過去的無知,對知悉自己行為錯誤的後悔。

• 起了「轉折」作用

Page 22: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段落大意(段五至段六)

記敘中年時回憶起這件對小兄弟「精神虐殺」的事,感到心情沉重,並一直被這種痛苦折磨。

Page 23: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第七至十一段

作者的弟弟在長大忘記了風箏被毀一事,為甚麼作者不因對方忘記而高興,反而內心「只得沈重」?

因為知道自己無法得到真正的原諒

Page 24: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篇首和篇末均提及什麼事,試加以指出。這是一種甚麼寫作手法?這種手法運用在記敘事件上有何作用?

(1)冬天(表現出寒冬的肅殺)(2)悲哀的感覺

(3)首尾呼應 好處:使文章結構更嚴謹,深化主題

Page 25: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段落大意(段七至段十一)

記述作者謀求補過的方法,以及補過不成的感受。

Page 26: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第十二段

作者為甚麼要「躲到肅殺的嚴冬中」?他想逃避甚麼?他逃得掉嗎?何以見得?

作者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深切自責,卻又無可挽救,所以消極地表示「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希望逃避不愉快的回憶和自責。

Page 27: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段落大意(段十二)

從回憶返回現實,抒發悔恨與悲哀的心情。

Page 28: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主旨

本文透過記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________的感情及對_______的看法。

本文透過記述了作者毀掉弟弟的風箏的童年往事,表達了後悔內疚的感情及對教育的看法。

Page 29: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練習答案 頁6.12 題一

(1) 本文「開頭」有何作用? 製造懸念,引發閱讀興趣。 作者交代於北京冬季看到風箏在天空浮動,產生了驚異及悲哀感,因而引起讀者閱讀下文的興趣,以了解作者產生「驚異」及「悲哀」感的原因。

Page 30: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練習答案 頁6.12 題一

(2) 本文以哪一種方法「結尾」?這種方法有甚麼作用? 答:首尾呼應 好處:使文章結構更嚴謹,深化主題

Page 31: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練習答案 頁6.13 題三

Page 32: 《風箏》魯迅 課文分析

練習答案 頁6.13 題三

4(2) 文中說「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同意嗎?為什麼?

參考答案:遊戲可以提供讀書以外的學習,以及活動的機會,對兒童的心智和體能發展很有幫助,又可以令兒童快樂地成長,因此我同意「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