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岳 2019 年 2 月 11 日 星期一 www.xiancn.com 8 8 责编 肖雪 视觉编辑 白刚 组版 诚安 校对 无忧 摄影部: 88216583 理论评论部: 88216530 总编室: 88216352 时政新闻部: 88216120 经济社会部: 88216223 科教文卫部: 88216529 体育专副刊部: 88215983 不知从何时起手机竟如此紧密地与我们生活 联系在一起。上了年岁的人,虽不至于如同年轻 人一样机不离手,但没有手机确实有着诸多不便。 某月某日,出差外地一时混乱,等入住酒店才 想起手机遗失在出租车上,所幸已达目的地,工作 生活行程都有安排,既没误时也没误事,小有遗 憾,倒不至于影响情绪,该吃吃饱,该睡睡倒。心 大的人就这好处,何况是自己弄丢的也怨不得谁, 只能一笑了之。 待回到单位掏了银子买得新机,款式功能都 远胜于丢失的旧物件,想想不禁哑然失笑,这叫旧 的不去新的不来,不弄丢了真的谁有心思去想换 手机这事? 等到新机上手,忽然觉得格外的不习惯,倒不 是使用上有大的问题,而是几年来储存的资料信 息荡然无存。同是手机,握着总觉得不伏贴,好像 少了些什么。此前无聊时会偶尔翻读过往的痕 迹,那些随手记录的琐事心得陈芝麻烂谷子说来 还真的有那么点怡神静心的功用。起初几天,说 不上来的感觉挥之不去,若有所失。其实,我心里 明白,不是舍不得一部旧手机,而是对曾经日子的 怀念和依依惜惜罢了。 时间真的很奇妙,得失忧喜在时间的厮磨中 会面目全非,不几天,我和新手机渐渐的相互适应,此 前的一些情绪也淡化得无影无踪,抛到了九霄云外。 我们的生活千头万绪,其中一定是有得有失,如同 我一不小心丢失旧手机又会拥有新手机和新的存储资 料信息。人生有成功成长的喜悦,也会有不如人 意的遗憾、难堪甚至艰难。对我们已经拥有的, 自会珍惜。曾经的一切,是我们更上层楼的基 石,使我们得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但我们过于 依念,便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与新的机遇和更广 阔精彩的世界失之交臂。要做到放得下很难,无 意中丢失一部旧手机都会或多或少生出莫名的情 绪,若真要看轻成绩成就,放下过去轻装上阵谈何 容易。对过往的生活肯定不能与丢弃一部旧手机 一样轻松,那显然是轻率的,但曾经的一切也真的 没有那么重要,包袱的数量与重量恰和前进的速 度力度成反比,这道理很浅显,理解起来很容易, 但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昨天只属于过去,唯有未知的明天才充满 希望。 生活,一定是属于你的生活,决定生活意义 的是你自己的追求取向、思考深度、谋断能力, 没有人能代替你生活,取与舍的决策权只能属 于你! 2019 春天在即,是该整理行囊轻装前行了, 向着明天、向着美好坚定地开始又一次新的征程, 我期待与你相会在明年的今日。 又到年末岁首。那天领工资,银行的朋友给了我许 多新钱,说过年时好给孩子压岁钱。这让我又想起去年 过年时,我给妈妈压岁钱的事,心里不禁又牵挂起妈妈。 父亲去世,蟒岭山间的老家只留妈妈一人,怎样说, 在外工作的我和哥哥都应该把母亲接出山,随我们一起 生活,可妈妈离不开老家的土炕、菜园子、她养的鸡,以 及乡里亲邻们,离开了连觉也睡不好,我们不忍,只好 托付了在家的堂兄堂弟等邻居们照看,我们隔三差五 地逢了周末回家照看她。 好在妈妈勤劳,身子骨结实。家里还有一亩多地的 园子,我们嫌麻烦,觉得种地划不来,可母亲不行,说撂荒了 地人笑话哩,也作孽。她要我们抽空回家种地,说种地能 锻炼人,也能收获些粮食和蔬菜之类,好让我们带到单位 吃,放心还省钱。听妈妈说得在理,我们也就将那一亩多 地坚持种下来。我们想,这权当是对勤劳惯了的妈妈的 安慰,地也就种得高兴、种得认真。可我们的时间总是有 ,忙季一过,剩下许多的管理收藏、拾拾掇掇的活还是妈 妈做了的。我们怕累了她,总是操心,可她总是说天天有 活做心不急,腿脚也活泛呢。这样, 我们也就由了她。 家有妈妈操持,烟火不断,让我们回家总有温暖,让我 们回家叫一声妈、尽一份孝,便有一种游子归来的幸福。 那是儿女们一份心的寄托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每读这样的诗句,就为老妈尚在报答有期而心生安慰、心 生自豪呢。可去年回家过年时,母亲病了,家没有妈妈操 ,顿然凄凄清清,人心若天阴没有了阳光。大年初一,妈让我代她去烧香敬神。说实话, 我是从来不信什么谶纬 神学之类的,但那一刻,我不加思索,极顺从地听了妈妈的 , 跪地拜天、焚香烧表, 祈祷妈妈身体健康, 祈祷我们一家 永远团团圆圆总有康乐。接下来, 妈妈把我叫到她床根, 身下的褥子下面拿出一沓钱来, 说是她给孩子们准备的压 岁钱, 让我分给我的两个孩子。妈妈是年年要给孩子压岁 钱的,可今年, 我突然由此有悟: 妈妈给孩子压岁钱, 是希望 他们健康成长,而我此时也是该给老妈压岁钱的,但愿她 健康长寿! 想到这里, 我从兜里掏出一张100 元钞票, 用红包 装了, 恭恭敬敬地递给妈妈。妈妈不要, 说我和我哥给她的 钱有哩。我说,这是压岁钱,是希望她健康长寿。我说,妈的身体重要,家离不开妈妈呀!妈高兴了,惹得我们眼睛 直发热。年初二, 母亲的身体就渐好起来。 2019 年的春节又到, 我已给妈妈准备好了压岁红 , 但愿妈妈的脚步能伴我们走过一个个年节, 走进一 个个春天…… 我给妈妈包红包 韩景波 我也曾年轻 我也曾年轻 “上边毛,下边毛,当中一颗黑葡萄。猜不着,你就对我瞧 一瞧。”“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猜不着,你再听我 说一遍。”这是我接触最早的两则谜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至今仍惊叹这两则谜语的最后一句是神来之笔,其曾作为课 文出现在小学课本上,相信很多人最初接触谜语和我一样,正 是从这里开始。 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西安工作的大姐给我带回一本 谜语书,全黑色的书皮,谜语的答案以白色印在同样全黑的封 底上,非常醒目。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看,里面都是民间口口相 传的极为通俗的谜语,令我爱不释手,遂克制住不看答案,一 则一则地背诵了去猜。那本谜语书汇集了 360 个谜语,内容涉 及动植物、日常用具、人体部位等等。这本书陪伴了我好几 年,印象深的谜语有:“看看有节,摸摸无节,两头冰冷,中间火 热。”又如:“四四方方一座城,里面有兵整百名。开门一次,少 兵一名。”这些都较易猜出,但其中有一则谜语“小时青,老来 黄,编成辫子晒太阳。”却使我猜了好长时间,因为总也猜不 出,只好翻看答案,竟是“草帽”。 再后来,慢慢知道了谜语中有一个单独的门类:灯谜。灯 谜不同于一般的民间谜语,是更高雅、更有文化内涵的文义 谜。十四五岁时我住在朋友家里,朋友的父亲此时赋闲回家, 冬日的漫长夜晚便是和他一起度过的。我给他讲民间故事, 他也给我们说灯谜猜,现在回想起来,他出的灯谜反而比较简 单,也许怕深奥的灯谜我们根本猜不出来。比如:“虫进凤窝 飞去鸟,七人头上长青草。大雨落在横山上,一个朋字半边 少。”打四字,谜底是“風花雪月”。另一则是:“堂下无土去种 田,十日十月紧相连。天下万数我为首,三个口字得团圆。”谜 底为“當朝一品”。这些灯谜比较简单,我不满足于此,尽一切 可能找些字谜来猜,此时接触到的是“一口咬掉牛尾巴”之类, 简单的再如“泼了水”(发),“不要走”(还),稍微值得玩味的有 “废物且勿丢掉,留下大有可为”(犄), “猴子翘尾巴”(电)等。 猜得多了,慢慢地掌握了一些规律,更深更难的也能猜出 一些了,春节的时候 跃跃欲试地和父亲较 量,让他出谜我猜。 父亲出的第一个灯谜 是“一旦忽然贯通”, 打一字。我脱口而出是“車”字,父亲没想到我这么快就猜出 来,于是出了个难些的:“一家卖去一头猪,得钱九千九百八”, 也打一字,猜这个谜费了点时间。很显然,一家卖去一头猪, 是把家字下面的含义为猪的“豕”字去掉,可是用什么字来替 换呢?当然是那个“得钱九千九百八”了。思索了一下,得钱 九千九百八,是一万少二十,也就是“萬”字去掉上面的草字头 (二十),剩下的部分填充在家字去掉“豕”的宝盖下,谜底是 “寓”字。我很为自己猜出这个字谜而得意。然后父亲又出了 一个:“正月小,二月小,三月小”。至今仍感自豪的是,这个谜 语我也猜中了。既然正月,二月,三月这三个月都小,自然是 “春少三日”,谜底为“人”字。我很喜欢这样有一定文化内涵, 又一波三折的谜语,而且谜底谜面扣合严密,无闲字、无差错、 不抛荒。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西安革命公园里,每到元宵节前后常 常悬挂有灯谜让游客猜,奖品不过是一角钱的作业本或者铅 笔之类。那时我受聘在西安某公司就职,有时间必定光顾此 处。常常待在那里流连忘返,随后提着一堆对我来说没什么 用处的奖品归来。后来人们都拥入了商品经济大潮,这种令 人回味的纯文化活动一度消失,近年来又开始受到重视,此乃 中华传统文化之幸。 灯谜中最有趣味的是含义的别解,最好的别解灯谜,其作 者一定才思非凡,这样的灯谜不只是猜,而需要品读和欣赏。 试看下面几个:“照相底片”,打一成语。谜底为“颠倒黑白”, 很确切的别解,但是还较为普通。我欣赏的有:谜面为“下 雪”,打一成语。谜底是“天花乱坠”。亏他想得出!这种灯谜 极类似如今流行的脑筋急转弯,却更加高雅。还有旧谜新猜 的:“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河里都不见”,这则谜语很多人小时 候都猜过,是“下雨”,偏有人化腐朽为神奇,把它作为灯谜来 猜,打一城市名。谜底为“天水”。“雨”引申为“天水”,此谜与 上面的天花乱坠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一则灯谜谜面为“丸药”,打唐诗一句。谜底是“粒粒皆 辛苦”。此谜扣合准确,通俗易懂又回味悠长,我以为是现代 灯谜创作中的上品。 春节元宵,与子女亲朋猜或读几则灯谜,我想是使人受益 终身的事情。也许深刻了解汉语言文字,热爱本民族的文化 精髓,是从猜小小的灯谜开始。 猜灯谜 高铭昱 进入腊月,土气凝寒,萧然成了季节的主题。愁颜 者为之鲜欢。日子两点一线,生活也极简了。是日在 下班途中见一卖花小摊,一眼瞧见白塑料盆里的水仙 鳞茎,驻足买了几颗,归家后,找出去年的青花瓷钵,洗 去瓷钵上的灰尘,把水仙放进去,注了水,放在了沙发 旁的方几上。水仙叶子仅两三寸长,还算不上青葱,然 心中还是生满喜悦,为不久就可见的芳华。 我有水仙情结,这是我在爷爷离世后才发觉的。 爷爷一直有养水仙的习惯,大抵艰苦岁月,水仙便 宜好养。我至今记得一日从外面玩回来,妈妈告诉我, 爷爷房里的水仙花开了。手脸未洗跑着推开爷爷的房 门,看见爷爷坐在沙发上一手持碗,一手用盖抵住碗沿 吃茶。与爸爸用那个白搪瓷缸大口喝茶不同,爷爷一 小口一小口呷着,我第一次被爷爷的气定神闲打动,竟 下意识地抬起右手赶紧擦了擦留下的鼻涕虫,屏了气 去看茶几上的水仙:金盏银台,碧绿青葱。多年后我忘 记了陋室摆设,但记住了水仙、盖碗茶。 爷爷养水仙很有耐心,每次水培前总是先将老鳞 茎皮和老根剥离干净,然后放入笔洗中,加水至水仙球 茎一厘米左右,置阴凉处,隔天换水。水质新鲜,根也 就洁白漂亮。岁暮养在水里,只见得细长的叶子慢慢 窜出几个花苞,没几日花便开了,幽幽清香,年也到了。 水仙花开,过年的心情更迫不及待。果然,烹炸的 香味满院飘香,年的脚步飘然而至。对孩子来说,过年 就是最甜蜜无忧的日子。水仙,只不过是过年的“预报”。 爷爷的水仙年年如约而开,我却从没养过。爷爷 去世后,养水仙反倒成了我自然而然的习惯。每次侍 弄水仙,总想起爷爷说水仙是一种最需要闲情逸致去 养的花。不知什么时候竟也贴合了我的心境。 有了花也便有了诗,有了暖。“水能仙天与奇,寒香 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水 仙没有春花荼蘼之艳,只有清丽之姿。犹如绝尘白衣 仙子凌波而来,冬天的心,不由得在瑟瑟深寒里变得温 润,在心底里化开出一片美好的怀想。 水仙球茎以清水滋养,品性芳洁、气质清雅,很符 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所以,古往今来爱水仙者 众。而李渔更是曾言: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李渔,文学家、戏剧家,一生跨明清两代,饱受战乱 之苦,靠卖诗文和带领家庭剧团到处演戏维持生计。 有一年李渔实在经济窘迫,但还是要坚持购水仙过 年。家人说,一年不看此花,又有什么啊?李渔道:“我 宁可折一年的寿,也不能少看一年的水仙花!”于是家 人只好变卖首饰给他换了水仙花来。 如果你看过李渔的《闲情偶寄》,便会明白他近乎 矫情的“癖好”。他那带着点狷介、带着点疏离、带着点 孩子气的自得其乐,又带着点沉浮于世间各色阅历的 烟火气文字,让我们领略世相生活的同时,也懂得了李 渔式的苦中作乐。我羡慕他的心境,浮生里,体味他的 那句“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与水仙所承载的闲 情、诗意一样,他对生活有趣细节的追求,是灵魂层面 的细微延展。生活的美好不在“远方”的海市蜃楼,只 在自己当下一点一滴小事的心态上,透过一颗七窍玲 珑心,生活才皆有乐趣。 人生百态,意义千般,使人颓废的从不是苦难,而 是精神的空白。 那么水仙在爷爷眼中呢?是我此刻的心情吗? 青叶摇落,人心也自然缓了下来。周末窝在家里, 泡一壶茶,坐在阳台上看窗外不知名的树凋了叶子,细 致末梢在阳光下繁复地伸展,落成天幕上镂空的线条, 斑驳着日影天光。动和静悄悄衔接,天空无限高远,意 蕴无限延展。有位诗人说过,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 的脉络才历历可见。原来心态一旦平和,冬日便呈现 诗一般耐人寻味的境界,天地由丰到简,就像一笔笔淡 淡的素描淡成了一幅幅真实的人间素描—清简、隽 永。阳光洒进屋子来,我站起给水仙换水,心想冬日天 寒地冻,有一颗闲心侍弄出一个春天那是多美的事呀。 又一个春节,我用一颗清静的心期待着水仙花开。 养一盆水仙邀春 薰予 二月春寒一过,风儿便唤醒了大地,所有的生命都 把积蓄了一冬的力量迸发出来。 “最是一年春好处,草色遥看近却无。”没错,我就 是这样觉得,要有这样一个秩序:最是一年春好处,百 草萌生。你看,凡是有泥土的地方,那一簇簇的草芽, 齐心协力地冒出芝麻粒大小的小脑袋,细细的茎是透 明的。不要看那小小的一棵,成千盈百上亿合起来,远 远望去,那草色淡淡,映入眼帘,给春天的世界涂上一 层充满生机的底色。然后,在你不经意间,它们就舒展 开狭长的叶子,渐渐、渐渐绿起来,越来越绿。 于是,一切都在这浅淡柔和的新绿上,一日日生动起 来。先是池塘边鹅黄色的迎春,一朵、两朵,笑着闹着,直 至成串,终于成片成片地铺展开来,金灿灿的那么温暖。 靠窗的春梅当仁不让,花苞由小米粒般开始鼓胀, 扣满每一根枝条。不知是那一个夜晚,春风的脚步经 过梅林,花儿就绽放开来。没有绿叶的掺杂,一片片,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随着草色渐渐清晰,迎春退场,春梅谢落,樱花、海 棠、蔷薇等等一干花儿们又开始热烈起来,争先恐后地 燃亮人们的眸子。 除了碧草青青,花儿姹紫嫣红,春天里还有两件美事。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个季节,风高 不寒,正适合放风筝。逢到休息日,你如果寻到一个空旷的 场地,就会发现:一定有很多人扶老携幼,举着线轴、扯着长 长的线,有孩子,也有大人,跳着、跑着、欢叫着。那些样式、 大小、色彩各异的风筝就在空中高高低低地飘摇着,引逗着 人们的视线,舒缓着人们在紧张生活中的心情。你看,那些 快活的人们,一定是忘记了年龄,忘记了身份,忘记了所有 的烦忧。此刻,人与自然就是这样喜乐交融着,感染着。 就是平时,你在马路上匆匆走着,不经意地一抬头, 突然就看到高楼的后边,高高的一架风筝飘摇成一个 点。你不由得就会停下匆匆的脚步,痴痴地看上一会儿。 “梨花庭院香飘满,架架秋千笑声软。”荡秋千是春 天的第二宗专属于女孩儿的美事。 儿时家在北方,阔大的院子里有两根又粗又高的 木桩,高高的梢头有巨大的铁环,据说那是母亲生了大 姐后父亲的杰作。每年春天,风儿把刚爆芽的柳枝吹 得飘飘摇摇时,父亲便将那捆粗麻绳抱了出来,细心地 一处处检查,若有磨损就换上新的,然后爬上高杆,结 结实实地拴好,绳子的下端同样系上一块长方形的厚 木板。每逢这个时候,我都开心地跟着父亲转悠,眼巴 巴地等着秋千的完工。父亲每次忙好这一切,都是要 先上去试试。姐姐们小时候怎样我不知道。到我能荡 秋千时,父亲已经不年轻了,但他坚持一定自己先试 试,才放心。全赖从小习武,父亲的身手依旧敏捷。他 站在秋千板上,身子随着秋千的荡起一曲一伸,飞到高 处时,还会转个身,引得我在下面欢呼。 轮到我了。我坐在秋千上,双手牢牢抓着绳索。父亲 拉着秋千尽量向后,然后推出去。秋千高高荡起,风儿在 耳边呼呼响着,我就像生出了翅膀,飞上了蓝天。秋千高 起,我的双腿就蜷起来,下落时,就伸得笔直。一旦慢下 来,父亲就在我的后背加上一把力,复又高高飞起。快乐 如我,那笑声似乎能穿透岁月,今日仍在耳边回响…… 春天多好!那么多新的生命,那么多让人快活的 事情。春天,是大自然,也是命运的恩赐。 春来事事好 王霞 画说盛唐 画说盛唐 乾陵的唐墓壁画久享盛名,其中永泰公主墓中的《宫女 图》更是精美绝伦。 永泰公主墓前室东壁南铺的《宫女图》上共绘九女,群 美毕集,分二行排列,个个丰颊秀眉,身着时髦的低胸唐装, 梳着当时最为时尚的发髻。有的端杯执盘,有的抱物持扇, 有的举蜡烛、握如意,有的顾盼生姿,有的安详持重,有的若 有所思,有的不苟言笑,有的似嗔似怨。她们以唐代宫女特 有的带着点拘谨的端庄,丰腴华美、裙裾轻飘,款款向你行 来,一个个犹如仙女下凡。 尤其是处于画面中央的一位端杯侍女,神态自若,最是 那曼妙的婀娜身姿,一低头一弯腰的娇柔,让你瞬间惊艳。 她就是被海内外宾客誉为“东方的维纳斯”、“中国古代第一 美女”的端杯侍女。无论这些评价是否准确贴切,但其瑰丽 的风姿、优雅的遗韵确实让人迷醉倾倒。 永泰公主墓是二十世纪 60 年代初被抢救发掘的,也是 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规模最大的唐墓发掘,其墓室中的壁 画一经亮相,就引起轰动。记得郭沫若来了、田汉来了,叶 浅予、刘凌沧等大画家也都纷纷慕名来了。 1962 年秋天,叶浅予带着中央美院学生来观摩写生。 据传,当他面对着《宫女图》中的端杯侍女时,赞叹此女为 “天下绝色”、“唐代美女的典范”,并赋诗一首:“公主长眠 宫女在,壁上著意塑粉黛。口角眉尖似有情,是喜是忧费疑 猜;妙得容颜刻芳华,曲尽风姿写仪态。寂寂廊下婷婷立, 楚楚神态激人爱。”这首诗写得感情充沛、生动传神,让你感 悟画中人物艺术 魅力的无穷,尤 其是那一句“楚 楚神态激人爱” 道出了所有观赏 者的心声。 这幅壁画造型优美、线条流利、颜色绚丽、技巧娴熟,肯 定是由当时宫廷中专职画工所绘。唐墓壁画颜色以红、绿、 黄、黑为主,是以赭石、土红、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着色。 赋色方法是平涂为主,也有晕染、随线描彩、涂金等方式。 色彩运用多变,主次明暗分明、线条流畅娴熟,一笔到位。 这幅《宫女图》尤其在人物布局上打破了以往的平列式,宫 女以正面、侧面、背面这样微妙的不同体态姿容,使画面的 立体感倍增,既统一又富于变化。人物线条平和适中,既不 粗犷也不过于纤柔,而是细劲有力、流动生姿。从色彩上 看,也是含蓄典雅、生动明丽,从而能够表现出宫女仿佛惊 鸿翩飞、宛若游龙轻柔的秀丽身姿,以及质感华贵、纹饰华 美的魅力服饰,还描绘出了宫女们那细腻吹弹得破的肌肤。 欣赏着这一组丰姿绰约的美女群像,不禁让人想象唐 代开风气之先的盛世气象。众多宫女,上身穿袒胸贴身红 罗襦,比之今日多少超前的时髦女子犹有过之;高髻便妆, 髻上不插金翠花,不戴宝钿簪珥,朴素无华、大方明净,清新 健美、格调高雅,给人强烈的艺术冲击力。这一队宫女组成 了一个分工明确的服务队伍,再现了一千四百多年前皇宫 贵族呼奴唤婢的奢侈生活。但同时,她们那种似怨似喜、若 有所思的惆怅,豪华外表下空虚内心形成的反差,又会让你 有感同身受的怜惜。这幅《宫女图》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为初唐人物绘画的代表之作,也是一幅唐代宫廷画中闪烁 着现实主义光辉的杰作。 以永泰公主墓《宫女图》为代表的乾陵唐墓壁画,为研 究八世纪初期宫廷绘画的风格变化提供了最好的例证,其 所表现出的“柔姿绰约,尽幽闲之雅容”、“工中带意”的线描 形式,是古人的一种创造。 唐墓中壁画因墓主不同而各具不同,如公主墓葬内以侍 女图为多,唐永泰公主墓中出土的八幅壁画中就有五幅为宫 女图。唐太宗第二十一女新城长公主的墓从第二过洞开始, 所绘人物均为女性。壁画内容也因时代早晚而不同:初唐时 期,壁画题材、风格技法都有浓郁的北朝特点,常见有农耕、 牧养、仪仗、狩猎等类题材;盛唐时期,则仪仗与狩猎等题材 比较突出,后来此类题材渐少;中晚唐时期,明显的开始盛行 家居风情画,流行以山水、禽鸟为主图的屏风画。 而写实性的人物画在唐代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绘 画写真写实且凸显个性化,描画不同人物时,能准确把握不 同人物的形象,达到形神兼备、气韵贯通。比如这幅《宫女 图》中,诸宫女体态丰腴、娴静端庄,或侧身、或直面、或回 身,有凝神沉思的,有顾盼流连的,眼神、形体与仪态紧密融 合,构成了相互区分却又相互照应的一组宫女形象。 唐墓壁画表现的是现实社会的各方各面,且能体现出 清晰的时代标志,是研究唐代典章制度、社会习俗、美学艺 术的珍贵资料,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历经千年沧桑 变迁后,绘于绢帛上的画卷已消逝殆尽,这些出土于墓室的 唐代绘画真迹便显得愈发珍贵了。而这幅现藏陕西历史博 物馆的国宝级文物《宫女图》,无疑为唐墓壁画中反映女性 形象最为饱满、也最为完美的一幅精品,堪称独一无二的经 典作品。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朱文杰 永泰公主墓《宫女图》 雪中春意 周文静 摄

猜 灯 谜 - epaper.xiancn.comepaper.xiancn.com/newxarb/page/2019-02/11/08/2019021108_pdf.pdf · 会面目全非,不几天,我和新手机渐渐的相互适应,此 前的一些情绪也淡化得无影无踪,抛到了九霄云外。

  • Upload
    others

  • View
    1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西 岳2019年2月11日 星期一

www.xiancn.com88 责编 肖雪 视觉编辑 白刚组版 诚安 校对 无忧

摄影部:88216583 理论评论部:88216530 总编室:88216352时政新闻部:88216120 经济社会部:88216223 科教文卫部:88216529 体育专副刊部:88215983

不知从何时起手机竟如此紧密地与我们生活联系在一起。上了年岁的人,虽不至于如同年轻人一样机不离手,但没有手机确实有着诸多不便。

某月某日,出差外地一时混乱,等入住酒店才想起手机遗失在出租车上,所幸已达目的地,工作生活行程都有安排,既没误时也没误事,小有遗憾,倒不至于影响情绪,该吃吃饱,该睡睡倒。心大的人就这好处,何况是自己弄丢的也怨不得谁,只能一笑了之。

待回到单位掏了银子买得新机,款式功能都远胜于丢失的旧物件,想想不禁哑然失笑,这叫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弄丢了真的谁有心思去想换手机这事?

等到新机上手,忽然觉得格外的不习惯,倒不是使用上有大的问题,而是几年来储存的资料信息荡然无存。同是手机,握着总觉得不伏贴,好像少了些什么。此前无聊时会偶尔翻读过往的痕迹,那些随手记录的琐事心得陈芝麻烂谷子说来还真的有那么点怡神静心的功用。起初几天,说不上来的感觉挥之不去,若有所失。其实,我心里明白,不是舍不得一部旧手机,而是对曾经日子的怀念和依依惜惜罢了。

时间真的很奇妙,得失忧喜在时间的厮磨中会面目全非,不几天,我和新手机渐渐的相互适应,此前的一些情绪也淡化得无影无踪,抛到了九霄云外。

我们的生活千头万绪,其中一定是有得有失,如同我一不小心丢失旧手机又会拥有新手机和新的存储资

料信息。人生有成功成长的喜悦,也会有不如人意的遗憾、难堪甚至艰难。对我们已经拥有的,自会珍惜。曾经的一切,是我们更上层楼的基石,使我们得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但我们过于依念,便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与新的机遇和更广阔精彩的世界失之交臂。要做到放得下很难,无意中丢失一部旧手机都会或多或少生出莫名的情绪,若真要看轻成绩成就,放下过去轻装上阵谈何容易。对过往的生活肯定不能与丢弃一部旧手机一样轻松,那显然是轻率的,但曾经的一切也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包袱的数量与重量恰和前进的速度力度成反比,这道理很浅显,理解起来很容易,但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昨天只属于过去,唯有未知的明天才充满希望。

生活,一定是属于你的生活,决定生活意义的是你自己的追求取向、思考深度、谋断能力,没有人能代替你生活,取与舍的决策权只能属于你!

2019春天在即,是该整理行囊轻装前行了,向着明天、向着美好坚定地开始又一次新的征程,我期待与你相会在明年的今日。

灯下絮语

□宋金圣

观观 察察

又到年末岁首。那天领工资,银行的朋友给了我许多新钱,说过年时好给孩子压岁钱。这让我又想起去年过年时,我给妈妈压岁钱的事,心里不禁又牵挂起妈妈。

父亲去世,蟒岭山间的老家只留妈妈一人,怎样说,在外工作的我和哥哥都应该把母亲接出山,随我们一起生活,可妈妈离不开老家的土炕、菜园子、她养的鸡,以及乡里亲邻们,离开了连觉也睡不好,我们不忍,只好托付了在家的堂兄堂弟等邻居们照看,我们隔三差五地逢了周末回家照看她。

好在妈妈勤劳,身子骨结实。家里还有一亩多地的园子,我们嫌麻烦,觉得种地划不来,可母亲不行,说撂荒了地人笑话哩,也作孽。她要我们抽空回家种地,说种地能锻炼人,也能收获些粮食和蔬菜之类,好让我们带到单位吃,放心还省钱。听妈妈说得在理,我们也就将那一亩多地坚持种下来。我们想,这权当是对勤劳惯了的妈妈的安慰,地也就种得高兴、种得认真。可我们的时间总是有限,忙季一过,剩下许多的管理收藏、拾拾掇掇的活还是妈妈做了的。我们怕累了她,总是操心,可她总是说天天有活做心不急,腿脚也活泛呢。这样, 我们也就由了她。

家有妈妈操持,烟火不断,让我们回家总有温暖,让我们回家叫一声妈、尽一份孝,便有一种游子归来的幸福。那是儿女们一份心的寄托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读这样的诗句,就为老妈尚在报答有期而心生安慰、心

生自豪呢。可去年回家过年时,母亲病了,家没有妈妈操持,顿然凄凄清清,人心若天阴没有了阳光。大年初一,妈妈让我代她去烧香敬神。说实话,我是从来不信什么谶纬神学之类的,但那一刻,我不加思索,极顺从地听了妈妈的话,跪地拜天、焚香烧表,祈祷妈妈身体健康,祈祷我们一家永远团团圆圆总有康乐。接下来,妈妈把我叫到她床根,从身下的褥子下面拿出一沓钱来,说是她给孩子们准备的压岁钱,让我分给我的两个孩子。妈妈是年年要给孩子压岁钱的,可今年,我突然由此有悟:妈妈给孩子压岁钱,是希望他们健康成长,而我此时也是该给老妈压岁钱的,但愿她健康长寿!想到这里,我从兜里掏出一张100元钞票,用红包装了,恭恭敬敬地递给妈妈。妈妈不要,说我和我哥给她的钱有哩。我说,这是压岁钱,是希望她健康长寿。我说,妈妈的身体重要,家离不开妈妈呀!妈高兴了,惹得我们眼睛直发热。年初二,母亲的身体就渐好起来。

2019年的春节又到,我已给妈妈准备好了压岁红包,但愿妈妈的脚步能伴我们走过一个个年节,走进一个个春天……

我给妈妈包红包 □韩景波

舒舒 房房

我也曾年轻我也曾年轻

“上边毛,下边毛,当中一颗黑葡萄。猜不着,你就对我瞧一瞧。”“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猜不着,你再听我说一遍。”这是我接触最早的两则谜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至今仍惊叹这两则谜语的最后一句是神来之笔,其曾作为课文出现在小学课本上,相信很多人最初接触谜语和我一样,正是从这里开始。

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西安工作的大姐给我带回一本谜语书,全黑色的书皮,谜语的答案以白色印在同样全黑的封底上,非常醒目。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看,里面都是民间口口相传的极为通俗的谜语,令我爱不释手,遂克制住不看答案,一则一则地背诵了去猜。那本谜语书汇集了360个谜语,内容涉及动植物、日常用具、人体部位等等。这本书陪伴了我好几年,印象深的谜语有:“看看有节,摸摸无节,两头冰冷,中间火热。”又如:“四四方方一座城,里面有兵整百名。开门一次,少兵一名。”这些都较易猜出,但其中有一则谜语“小时青,老来黄,编成辫子晒太阳。”却使我猜了好长时间,因为总也猜不出,只好翻看答案,竟是“草帽”。

再后来,慢慢知道了谜语中有一个单独的门类:灯谜。灯谜不同于一般的民间谜语,是更高雅、更有文化内涵的文义谜。十四五岁时我住在朋友家里,朋友的父亲此时赋闲回家,冬日的漫长夜晚便是和他一起度过的。我给他讲民间故事,他也给我们说灯谜猜,现在回想起来,他出的灯谜反而比较简单,也许怕深奥的灯谜我们根本猜不出来。比如:“虫进凤窝飞去鸟,七人头上长青草。大雨落在横山上,一个朋字半边少。”打四字,谜底是“風花雪月”。另一则是:“堂下无土去种田,十日十月紧相连。天下万数我为首,三个口字得团圆。”谜底为“當朝一品”。这些灯谜比较简单,我不满足于此,尽一切可能找些字谜来猜,此时接触到的是“一口咬掉牛尾巴”之类,简单的再如“泼了水”(发),“不要走”(还),稍微值得玩味的有

“废物且勿丢掉,留下大有可为”(犄),“猴子翘尾巴”(电)等。猜得多了,慢慢地掌握了一些规律,更深更难的也能猜出

一些了,春节的时候跃跃欲试地和父亲较量,让他出谜我猜。父亲出的第一个灯谜是“一旦忽然贯通”,

打一字。我脱口而出是“車”字,父亲没想到我这么快就猜出来,于是出了个难些的:“一家卖去一头猪,得钱九千九百八”,也打一字,猜这个谜费了点时间。很显然,一家卖去一头猪,是把家字下面的含义为猪的“豕”字去掉,可是用什么字来替换呢?当然是那个“得钱九千九百八”了。思索了一下,得钱九千九百八,是一万少二十,也就是“萬”字去掉上面的草字头(二十),剩下的部分填充在家字去掉“豕”的宝盖下,谜底是“寓”字。我很为自己猜出这个字谜而得意。然后父亲又出了一个:“正月小,二月小,三月小”。至今仍感自豪的是,这个谜语我也猜中了。既然正月,二月,三月这三个月都小,自然是

“春少三日”,谜底为“人”字。我很喜欢这样有一定文化内涵,又一波三折的谜语,而且谜底谜面扣合严密,无闲字、无差错、不抛荒。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西安革命公园里,每到元宵节前后常常悬挂有灯谜让游客猜,奖品不过是一角钱的作业本或者铅笔之类。那时我受聘在西安某公司就职,有时间必定光顾此处。常常待在那里流连忘返,随后提着一堆对我来说没什么用处的奖品归来。后来人们都拥入了商品经济大潮,这种令人回味的纯文化活动一度消失,近年来又开始受到重视,此乃中华传统文化之幸。

灯谜中最有趣味的是含义的别解,最好的别解灯谜,其作者一定才思非凡,这样的灯谜不只是猜,而需要品读和欣赏。试看下面几个:“照相底片”,打一成语。谜底为“颠倒黑白”,很确切的别解,但是还较为普通。我欣赏的有:谜面为“下雪”,打一成语。谜底是“天花乱坠”。亏他想得出!这种灯谜极类似如今流行的脑筋急转弯,却更加高雅。还有旧谜新猜的:“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河里都不见”,这则谜语很多人小时候都猜过,是“下雨”,偏有人化腐朽为神奇,把它作为灯谜来猜,打一城市名。谜底为“天水”。“雨”引申为“天水”,此谜与上面的天花乱坠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一则灯谜谜面为“丸药”,打唐诗一句。谜底是“粒粒皆辛苦”。此谜扣合准确,通俗易懂又回味悠长,我以为是现代灯谜创作中的上品。

春节元宵,与子女亲朋猜或读几则灯谜,我想是使人受益终身的事情。也许深刻了解汉语言文字,热爱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从猜小小的灯谜开始。

猜 灯 谜 □高铭昱

进入腊月,土气凝寒,萧然成了季节的主题。愁颜者为之鲜欢。日子两点一线,生活也极简了。是日在下班途中见一卖花小摊,一眼瞧见白塑料盆里的水仙鳞茎,驻足买了几颗,归家后,找出去年的青花瓷钵,洗去瓷钵上的灰尘,把水仙放进去,注了水,放在了沙发旁的方几上。水仙叶子仅两三寸长,还算不上青葱,然心中还是生满喜悦,为不久就可见的芳华。

我有水仙情结,这是我在爷爷离世后才发觉的。爷爷一直有养水仙的习惯,大抵艰苦岁月,水仙便

宜好养。我至今记得一日从外面玩回来,妈妈告诉我,爷爷房里的水仙花开了。手脸未洗跑着推开爷爷的房门,看见爷爷坐在沙发上一手持碗,一手用盖抵住碗沿吃茶。与爸爸用那个白搪瓷缸大口喝茶不同,爷爷一小口一小口呷着,我第一次被爷爷的气定神闲打动,竟下意识地抬起右手赶紧擦了擦留下的鼻涕虫,屏了气去看茶几上的水仙:金盏银台,碧绿青葱。多年后我忘记了陋室摆设,但记住了水仙、盖碗茶。

爷爷养水仙很有耐心,每次水培前总是先将老鳞茎皮和老根剥离干净,然后放入笔洗中,加水至水仙球茎一厘米左右,置阴凉处,隔天换水。水质新鲜,根也就洁白漂亮。岁暮养在水里,只见得细长的叶子慢慢窜出几个花苞,没几日花便开了,幽幽清香,年也到了。

水仙花开,过年的心情更迫不及待。果然,烹炸的香味满院飘香,年的脚步飘然而至。对孩子来说,过年就是最甜蜜无忧的日子。水仙,只不过是过年的“预报”。

爷爷的水仙年年如约而开,我却从没养过。爷爷去世后,养水仙反倒成了我自然而然的习惯。每次侍弄水仙,总想起爷爷说水仙是一种最需要闲情逸致去养的花。不知什么时候竟也贴合了我的心境。

有了花也便有了诗,有了暖。“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水仙没有春花荼蘼之艳,只有清丽之姿。犹如绝尘白衣仙子凌波而来,冬天的心,不由得在瑟瑟深寒里变得温润,在心底里化开出一片美好的怀想。

水仙球茎以清水滋养,品性芳洁、气质清雅,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所以,古往今来爱水仙者

众。而李渔更是曾言:水仙一花,予之命也。李渔,文学家、戏剧家,一生跨明清两代,饱受战乱

之苦,靠卖诗文和带领家庭剧团到处演戏维持生计。有一年李渔实在经济窘迫,但还是要坚持购水仙过年。家人说,一年不看此花,又有什么啊?李渔道:“我宁可折一年的寿,也不能少看一年的水仙花!”于是家人只好变卖首饰给他换了水仙花来。

如果你看过李渔的《闲情偶寄》,便会明白他近乎矫情的“癖好”。他那带着点狷介、带着点疏离、带着点孩子气的自得其乐,又带着点沉浮于世间各色阅历的烟火气文字,让我们领略世相生活的同时,也懂得了李渔式的苦中作乐。我羡慕他的心境,浮生里,体味他的那句“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与水仙所承载的闲情、诗意一样,他对生活有趣细节的追求,是灵魂层面的细微延展。生活的美好不在“远方”的海市蜃楼,只在自己当下一点一滴小事的心态上,透过一颗七窍玲珑心,生活才皆有乐趣。

人生百态,意义千般,使人颓废的从不是苦难,而是精神的空白。

那么水仙在爷爷眼中呢?是我此刻的心情吗?青叶摇落,人心也自然缓了下来。周末窝在家里,

泡一壶茶,坐在阳台上看窗外不知名的树凋了叶子,细致末梢在阳光下繁复地伸展,落成天幕上镂空的线条,斑驳着日影天光。动和静悄悄衔接,天空无限高远,意蕴无限延展。有位诗人说过,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原来心态一旦平和,冬日便呈现诗一般耐人寻味的境界,天地由丰到简,就像一笔笔淡淡的素描淡成了一幅幅真实的人间素描——清简、隽永。阳光洒进屋子来,我站起给水仙换水,心想冬日天寒地冻,有一颗闲心侍弄出一个春天那是多美的事呀。

又一个春节,我用一颗清静的心期待着水仙花开。

养一盆水仙邀春 □薰予

忆忆 事事

美美 篇篇

二月春寒一过,风儿便唤醒了大地,所有的生命都把积蓄了一冬的力量迸发出来。

“最是一年春好处,草色遥看近却无。”没错,我就是这样觉得,要有这样一个秩序:最是一年春好处,百草萌生。你看,凡是有泥土的地方,那一簇簇的草芽,齐心协力地冒出芝麻粒大小的小脑袋,细细的茎是透明的。不要看那小小的一棵,成千盈百上亿合起来,远远望去,那草色淡淡,映入眼帘,给春天的世界涂上一层充满生机的底色。然后,在你不经意间,它们就舒展开狭长的叶子,渐渐、渐渐绿起来,越来越绿。

于是,一切都在这浅淡柔和的新绿上,一日日生动起来。先是池塘边鹅黄色的迎春,一朵、两朵,笑着闹着,直至成串,终于成片成片地铺展开来,金灿灿的那么温暖。

靠窗的春梅当仁不让,花苞由小米粒般开始鼓胀,扣满每一根枝条。不知是那一个夜晚,春风的脚步经过梅林,花儿就绽放开来。没有绿叶的掺杂,一片片,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随着草色渐渐清晰,迎春退场,春梅谢落,樱花、海棠、蔷薇等等一干花儿们又开始热烈起来,争先恐后地燃亮人们的眸子。

除了碧草青青,花儿姹紫嫣红,春天里还有两件美事。“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个季节,风高

不寒,正适合放风筝。逢到休息日,你如果寻到一个空旷的场地,就会发现:一定有很多人扶老携幼,举着线轴、扯着长长的线,有孩子,也有大人,跳着、跑着、欢叫着。那些样式、大小、色彩各异的风筝就在空中高高低低地飘摇着,引逗着人们的视线,舒缓着人们在紧张生活中的心情。你看,那些快活的人们,一定是忘记了年龄,忘记了身份,忘记了所有的烦忧。此刻,人与自然就是这样喜乐交融着,感染着。

就是平时,你在马路上匆匆走着,不经意地一抬头,

突然就看到高楼的后边,高高的一架风筝飘摇成一个点。你不由得就会停下匆匆的脚步,痴痴地看上一会儿。

“梨花庭院香飘满,架架秋千笑声软。”荡秋千是春天的第二宗专属于女孩儿的美事。

儿时家在北方,阔大的院子里有两根又粗又高的木桩,高高的梢头有巨大的铁环,据说那是母亲生了大姐后父亲的杰作。每年春天,风儿把刚爆芽的柳枝吹得飘飘摇摇时,父亲便将那捆粗麻绳抱了出来,细心地一处处检查,若有磨损就换上新的,然后爬上高杆,结结实实地拴好,绳子的下端同样系上一块长方形的厚木板。每逢这个时候,我都开心地跟着父亲转悠,眼巴巴地等着秋千的完工。父亲每次忙好这一切,都是要先上去试试。姐姐们小时候怎样我不知道。到我能荡秋千时,父亲已经不年轻了,但他坚持一定自己先试试,才放心。全赖从小习武,父亲的身手依旧敏捷。他站在秋千板上,身子随着秋千的荡起一曲一伸,飞到高处时,还会转个身,引得我在下面欢呼。

轮到我了。我坐在秋千上,双手牢牢抓着绳索。父亲拉着秋千尽量向后,然后推出去。秋千高高荡起,风儿在耳边呼呼响着,我就像生出了翅膀,飞上了蓝天。秋千高起,我的双腿就蜷起来,下落时,就伸得笔直。一旦慢下来,父亲就在我的后背加上一把力,复又高高飞起。快乐如我,那笑声似乎能穿透岁月,今日仍在耳边回响……

春天多好!那么多新的生命,那么多让人快活的事情。春天,是大自然,也是命运的恩赐。

春来事事好 □王霞

画说盛唐画说盛唐

乾陵的唐墓壁画久享盛名,其中永泰公主墓中的《宫女图》更是精美绝伦。

永泰公主墓前室东壁南铺的《宫女图》上共绘九女,群美毕集,分二行排列,个个丰颊秀眉,身着时髦的低胸唐装,梳着当时最为时尚的发髻。有的端杯执盘,有的抱物持扇,有的举蜡烛、握如意,有的顾盼生姿,有的安详持重,有的若有所思,有的不苟言笑,有的似嗔似怨。她们以唐代宫女特有的带着点拘谨的端庄,丰腴华美、裙裾轻飘,款款向你行来,一个个犹如仙女下凡。

尤其是处于画面中央的一位端杯侍女,神态自若,最是那曼妙的婀娜身姿,一低头一弯腰的娇柔,让你瞬间惊艳。她就是被海内外宾客誉为“东方的维纳斯”、“中国古代第一美女”的端杯侍女。无论这些评价是否准确贴切,但其瑰丽的风姿、优雅的遗韵确实让人迷醉倾倒。

永泰公主墓是二十世纪 60年代初被抢救发掘的,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规模最大的唐墓发掘,其墓室中的壁画一经亮相,就引起轰动。记得郭沫若来了、田汉来了,叶浅予、刘凌沧等大画家也都纷纷慕名来了。

1962 年秋天,叶浅予带着中央美院学生来观摩写生。据传,当他面对着《宫女图》中的端杯侍女时,赞叹此女为

“天下绝色”、“唐代美女的典范”,并赋诗一首:“公主长眠宫女在,壁上著意塑粉黛。口角眉尖似有情,是喜是忧费疑猜;妙得容颜刻芳华,曲尽风姿写仪态。寂寂廊下婷婷立,楚楚神态激人爱。”这首诗写得感情充沛、生动传神,让你感

悟画中人物艺术魅力的无穷,尤其是那一句“楚楚神态激人爱”道出了所有观赏

者的心声。这幅壁画造型优美、线条流利、颜色绚丽、技巧娴熟,肯

定是由当时宫廷中专职画工所绘。唐墓壁画颜色以红、绿、黄、黑为主,是以赭石、土红、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着色。赋色方法是平涂为主,也有晕染、随线描彩、涂金等方式。色彩运用多变,主次明暗分明、线条流畅娴熟,一笔到位。这幅《宫女图》尤其在人物布局上打破了以往的平列式,宫女以正面、侧面、背面这样微妙的不同体态姿容,使画面的立体感倍增,既统一又富于变化。人物线条平和适中,既不粗犷也不过于纤柔,而是细劲有力、流动生姿。从色彩上看,也是含蓄典雅、生动明丽,从而能够表现出宫女仿佛惊鸿翩飞、宛若游龙轻柔的秀丽身姿,以及质感华贵、纹饰华美的魅力服饰,还描绘出了宫女们那细腻吹弹得破的肌肤。

欣赏着这一组丰姿绰约的美女群像,不禁让人想象唐代开风气之先的盛世气象。众多宫女,上身穿袒胸贴身红罗襦,比之今日多少超前的时髦女子犹有过之;高髻便妆,髻上不插金翠花,不戴宝钿簪珥,朴素无华、大方明净,清新健美、格调高雅,给人强烈的艺术冲击力。这一队宫女组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服务队伍,再现了一千四百多年前皇宫贵族呼奴唤婢的奢侈生活。但同时,她们那种似怨似喜、若有所思的惆怅,豪华外表下空虚内心形成的反差,又会让你有感同身受的怜惜。这幅《宫女图》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为初唐人物绘画的代表之作,也是一幅唐代宫廷画中闪烁着现实主义光辉的杰作。

以永泰公主墓《宫女图》为代表的乾陵唐墓壁画,为研究八世纪初期宫廷绘画的风格变化提供了最好的例证,其所表现出的“柔姿绰约,尽幽闲之雅容”、“工中带意”的线描形式,是古人的一种创造。

唐墓中壁画因墓主不同而各具不同,如公主墓葬内以侍女图为多,唐永泰公主墓中出土的八幅壁画中就有五幅为宫女图。唐太宗第二十一女新城长公主的墓从第二过洞开始,所绘人物均为女性。壁画内容也因时代早晚而不同:初唐时期,壁画题材、风格技法都有浓郁的北朝特点,常见有农耕、牧养、仪仗、狩猎等类题材;盛唐时期,则仪仗与狩猎等题材比较突出,后来此类题材渐少;中晚唐时期,明显的开始盛行家居风情画,流行以山水、禽鸟为主图的屏风画。

而写实性的人物画在唐代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绘画写真写实且凸显个性化,描画不同人物时,能准确把握不同人物的形象,达到形神兼备、气韵贯通。比如这幅《宫女图》中,诸宫女体态丰腴、娴静端庄,或侧身、或直面、或回身,有凝神沉思的,有顾盼流连的,眼神、形体与仪态紧密融合,构成了相互区分却又相互照应的一组宫女形象。

唐墓壁画表现的是现实社会的各方各面,且能体现出清晰的时代标志,是研究唐代典章制度、社会习俗、美学艺术的珍贵资料,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历经千年沧桑变迁后,绘于绢帛上的画卷已消逝殆尽,这些出土于墓室的唐代绘画真迹便显得愈发珍贵了。而这幅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宫女图》,无疑为唐墓壁画中反映女性形象最为饱满、也最为完美的一幅精品,堪称独一无二的经典作品。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朱文杰

永泰公主墓《宫女图》

雪中春意 周文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