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法學概論 劉振鯤 元照出版公司 購書請上:http://www.angle.com.tw/book.asp?BKID=10224&bkid_1=&KindID3=&KindID4=

法學概論 · 2018-09-04 · 法學概論 1 旣壹編 法律學 旣一章 導 讀 第一吔 前言—為何紸瞭解法律 西元1753年,一個彪朗斎新忇早散,吾英裵卻津大學忇一間敒室裏,學只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法學概論 · 2018-09-04 · 法學概論 1 旣壹編 法律學 旣一章 導 讀 第一吔 前言—為何紸瞭解法律 西元1753年,一個彪朗斎新忇早散,吾英裵卻津大學忇一間敒室裏,學只

法學概論

劉振鯤 著

元 照 出 版 公 司

購書請上:http://www.angle.com.tw/book.asp?BKID=10224&bkid_1=&KindID3=&KindID4=

Page 2: 法學概論 · 2018-09-04 · 法學概論 1 旣壹編 法律學 旣一章 導 讀 第一吔 前言—為何紸瞭解法律 西元1753年,一個彪朗斎新忇早散,吾英裵卻津大學忇一間敒室裏,學只

法學概論 1

第壹編 法律學

第一章 導 讀

第一節 前言—為何要瞭解法律

西元 1753 年,一個明朗清新的早晨,在英國牛津大學的一間教室裏,學生

們帶著點興奮與焦躁,正期待著他們的英國法課程教授到來,這是牛津大學有

史以來第一次開設有關英國法的課程,在此之前英國的大學向來只有羅馬法的

課程,這位教授正是布萊克史東爵士(Sir William Blackstone 1723-1780)1,後

來也成為著名的法官,他在上課時說了以下的話:「…如果各位紳士們,沒有一

些關於法律的知識,那麼在人生的任何場合,你都無法適當地保護社會大眾或

自己應有的權利。」

在二百多年後的今天,法律知識對於個人的重要性更是有增無減,每個人

「從搖籃到墳墓」的過程中,都將直接或間接的與法律發生關聯,因為法律是

人人所應遵循的社會生活規範,知道法律,瞭解法律,不僅只是消極的使自己

避免違法,更可以積極保障自己的權益。所以法律對於個人的重要性,實不言

可喻。

第二節 法治與民主之關係

現代法治國理念下,基於「主權在民」,立法機關之權源係來自民主選舉的

授權,立法機關制定「法律」後,行政機關即須「依法行政」,除彰顯國家施政

的「民主正當性」,並能落實人民基本權利的保障,社會才能在法治基礎上建立

起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社會,故法治的根本在於民主,而民主的建立在於

法治,二者實為一體兩面的關係。如果法治脫離民主,法律就失去全民正義的

基礎,則國家就易在獨裁者的恣意下成為壓迫人民的工具。如果民主脫離法治,

民主就成為肆無忌憚的放任,則放任下的民主反而成為破壞社會安定的亂源。

其實「民主」一詞,是複雜的法政理論,也是簡單的生活態度,因為民主

其實就是「極權」或「霸道」的反義字,民主所追求的是服從多數,尊重少數

1 威廉 布萊克史東(Sir William Blackstone1723-1780),英國法律學者,首開英國大學講授英國法課程之先

河,著有「英國法釋義」,流傳甚廣,再版 20 餘次以上。曾擔任英國王座法院(Court of King’s Bench)

法官及高等民事法院(the Common Pleas)法官。

購書請上:http://www.angle.com.tw/book.asp?BKID=10224&bkid_1=&KindID3=&KindID4=

Page 3: 法學概論 · 2018-09-04 · 法學概論 1 旣壹編 法律學 旣一章 導 讀 第一吔 前言—為何紸瞭解法律 西元1753年,一個彪朗斎新忇早散,吾英裵卻津大學忇一間敒室裏,學只

2 第壹編 法律學

的和諧。民主也是一種「我雖不同意你的意見,但仍願意維護你說話權利」的

包容,所以民主絕不是個人漫無紀律的放任,更不是個人恣意橫行的專制。在

現代民主社會中,政府固然要保障人民權利,不能再有封建時代「朕即國家」

的獨裁心態。人民也必須遵守法治約束以維護民主,如果個人假民主之名放任

作為而侵害他人權利,則此非民主,反而是破壞民主的違法行為,故民主不能

脫離法治,亦唯有法治才能保障民主,如此才能使「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法律

之內人人自由」。惟我國人民法治觀念薄弱,民主素養亦待建立。反應於生活面,

則見國人遇事往往人情重於法治,遇權利則爭,有義務則避。反應於政治面,

則國會殿堂之內,屢見民代打鬧不休;殿堂之外,時聞群眾事件脫法失序,究

竟是表達民主,或是遊走違法邊緣,而政府態度或因民粹或因選舉考量而左右

不一,徒增國人迷惑與不安。反應於社會面,更見犯罪率逐日增加,犯罪年齡

逐日下降,令人深憂不已。論社會治安敗壞之因,當不止一端,溯本探源則在

國民的法治教育不足,既不能知法,又怎能守法?故欲建立民主法治的祥和社

會,其根本在於法治教育的落實,以期人人都能知法,進而守法。

但是法學浩瀚,法令又多如牛毛,卻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窮經皓首的研讀

法律,對於法律學者以外的其他人,應該提供他們一種便捷有效的途徑去學習

法律,以達到全民知法的理想,而「法學概論」一書正是這把開啟法律學習之

門的鑰匙。

第二章 法律概說

學習法律的第一個問題,不免要問到:「法律是什麼?」這個問題正是法律

學的中心課題,自古以來,曾有許多學者分別從不同的立場,為這個問題提供

許多答案,西元前的希臘哲人柏拉圖(Plato 428-348 B.C.)為此寫下「法律」

(Laws)一書,羅馬法學家西塞羅(Cicero 106-43 B.C.)寫下「論法律」(de

legibus),孟德斯鳩(Montesquieu 1689-1755)也著書論述「法意」(De l’esprit des

lois),當代法理學大師德沃金(Ronald Dworkin)2的名著「法律帝國」(Law’s

Empire)亦在討論此問題,全書開宗明義於第一章就提出「法律是什麼?」,可

見此一問題不僅是法律學最基本的問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在

不同的面向上,可以找到不同層次的答案,並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可以圓滿說明。

以下我們嘗試從法的語源及法律與其他規範的關係,去勾勒出法律的面貌。

2 羅納德 德沃金(Ronald Dworkin),美國紐約大學法學教授、英國牛津大學法理學教授,當代著名法理學

家。其思想與學說對於西方法學、政治、哲學領域均有影響。

購書請上:http://www.angle.com.tw/book.asp?BKID=10224&bkid_1=&KindID3=&KindID4=

Page 4: 法學概論 · 2018-09-04 · 法學概論 1 旣壹編 法律學 旣一章 導 讀 第一吔 前言—為何紸瞭解法律 西元1753年,一個彪朗斎新忇早散,吾英裵卻津大學忇一間敒室裏,學只

法學概論 3

第一節 法律的語源

一、我國法律的語源

我國自古以來,法通常是指事物的常理,爾雅釋詁說道:「法,常也。」法

同時指禮節,周禮天官就說:「法其禮法也。」法也是指制度,管子曾說:「法

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法也是指模範,中庸就說:「君子行而世

為天下法。」法既是禮法制度或是模範,對於違法者就須有所處罰,故法也代

表刑罰,管子就說:「殺僇禁誅謂之法。」

從法的語源來看,法的古字寫作「灋」,是由「水」「廌」「去」三個字所組

成,東漢許慎於說文解字中解釋謂:「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

直者去之,從廌去」所謂「廌」,說文解字指其:「獸也,似山牛一角,古者決

獄,令觸不直」。「水」代表公平;「廌」通「豸」,性忠直,為喜善厭惡之異獸,

代表懲罰;「去」代表去邪扶正。換言之,法就是對於不守禮法制度之人施以公

正的刑罰。

律者就是法,爾雅釋詁也說道:「律,常也。」與法同義,故「法」「律」

是互通的同義字,依據史記李斯傳的記載,直到秦二世用趙高,申法令,始「更

為法律」,秦漢以後法律才成為通用的名詞。法學亦稱為律學,漢朝以後講授法

律學已蔚成風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任刑部尚書時,尚曾奏請「懸法學為上科」

以招攬人材。

二、西方法律的語源

法律在西方語源中與拉丁文密切相關,拉丁文中的 Jus 原是指羅馬人在法

庭上必須發誓說真話,後來羅馬法就以 Jus 代表一種理想或自然法。其後羅馬

法中如國王制定、民眾大會立法、平民會議決議、元老院決議等制定法漸增,

中世紀後羅馬人就以拉丁文 Lex 代表人為制定的一切行為規範。Jus 與 Lex 不

同,Jus 指抽象或實質意義的法,含有公平、正義、權利等意義,例如自然法。

Lex 指人為具體確定並有立法形式的法,例如羅馬王政時期3國王制定的法律,

或共和國時期立法機構通過的法律。十七世紀時,Lex 取代 Jus 成為一般性的

法律名稱,逐漸被融入英文的語彙中成為大家熟知的 Law—法律。Law 一字在

英語中指規則(rule),並不含權利、公平、正義等意義,Jus 則引伸成為 Right—

3 古羅馬歷史的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最初是王政時期(B.C.753- 509)又稱羅馬王國,是羅馬從原始社會

的公社制度走向國家的過渡時期。羅馬王政時期結束後,進入羅馬共和國時期(B.C. 510-27),國家最高

執政機構是公民大會,實際政權操在執政官手中。至屋大維統治後,羅馬進入帝國時期(B. C.27-A.D.

476)。

購書請上:http://www.angle.com.tw/book.asp?BKID=10224&bkid_1=&KindID3=&KindID4=

Page 5: 法學概論 · 2018-09-04 · 法學概論 1 旣壹編 法律學 旣一章 導 讀 第一吔 前言—為何紸瞭解法律 西元1753年,一個彪朗斎新忇早散,吾英裵卻津大學忇一間敒室裏,學只

4 第壹編 法律學

權利4,Jus 又衍生出 Jurisprudence 一字,通常是指法律學或法理學,其本義是

法律的知識(Knowledge of Law)。

第二節 法律與宗教

一、畏天敬神

在法律發展史上,宗教對於法律有極深的影響,當人類走出野蠻時代,開

始建立群體社會生活,雖然人類可以戰勝野獸,但卻未能走出對於大自然的恐

懼,日蝕、閃電、洪水、地震、暴風雨…等現象,都使人類畏懼於不可知的神

秘,因此畏天敬神,祈求平安,祈福過程逐次儀式化而漸成宗教,宗教就成為

群體中安定人心與約束行為的力量,因此早期的法律就帶著神意與宗教的色

彩,故世界各民族文明發展初期的法律,都不可避免的須要假託神授或依附宗

教,法律也往往被祭司或神官(Pontifices)所掌控。

二、漢摩拉比法典

漢摩拉比法典是法由神授的典型代表,1901 年 12 月至 1902 年 1 月,一支

法國考古隊在今日伊朗西南部的蘇薩古城遺跡,挖掘出斷裂為三塊的石柱,上

面刻滿楔形文字,這是西元前十二世紀伊蘭人(Elam)進攻巴比倫掠奪的戰利

品之一,這個石柱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漢摩拉比法典(Code of Hammurabi)。漢

摩拉比是巴比倫5第六任國王(統治期間西元前 1792-1750),於西元前 1760 年

頒布的這部法典,過去曾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部的成文法律,雖然陸續出土的文

物顯示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還有更為古老的法典,但是漢摩拉比法典仍然

是最完整且最有系統的司法規章彙編,在法律發展史上仍有其固有的地位。漢

摩拉比法典並未展現巴比倫法律制度的全貌,但證實當時已有成文法治國家的

存在,法典規定禁止家族或私人復仇,總體上已經超過部落習慣的層次。

法典是刻在一塊高達 2.25 公尺的黑色玄武石柱的前後兩面,石柱上端就刻

著有浮雕,右側是太陽神夏瑪希端坐於寶座上,把象徵國王權威與無上至尊的

權杖與環,授與左邊恭敬站立的漢摩拉比王。法典共有序言、本文、結語三大

4 歐洲的語言中,法律多為權利之同義詞,如德語的 Recht、法語的 Droit,英語的法律(law)與權利(Right)

雖有區別,但權利以法律為基礎。 5 巴比倫王朝(即今日伊拉克)第六任國王漢摩拉比,於西元前 1760 年頒布的法典,全文刻在一塊黑色玄

武岩石柱上,石柱高 2.25 公尺,底部圓周 1.9 公尺,頂部圓周 1.65 公尺,正面浮雕高 0.65 公尺,前後以

密布的楔形文字撰刻共 282 條法律,其中一部分已磨損,內容廣泛,有如一部巴比倫時代的百科全書,

目前原物存於法國羅浮宮博物館。

購書請上:http://www.angle.com.tw/book.asp?BKID=10224&bkid_1=&KindID3=&KindID4=

Page 6: 法學概論 · 2018-09-04 · 法學概論 1 旣壹編 法律學 旣一章 導 讀 第一吔 前言—為何紸瞭解法律 西元1753年,一個彪朗斎新忇早散,吾英裵卻津大學忇一間敒室裏,學只

法學概論 5

部分,序言與結語都顯示權力來自神授,如序言中寫道:「我在此地創立法律和

公正,在此時我使人類幸福。」

本文共有 282 條,內容廣泛,約可分為民法、刑法、經濟法、婚姻法、繼

承法、兵役法等,法典中第 196 條規定:「如果有人損壞他人的眼睛時,人們必

須將此人的眼睛損壞。」及法典中第 197 條規定:「如果有人折斷他人的骨頭時,

人們必須將此人的骨頭折斷。」這就是聖經中著名「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

來源。

法典第 2 條規定:「如果有人控告他人施行巫術,但無法加以證明,被控告

者要走到大河,跳入河裡。如果大河制服了他,控告他的人便擁有他的房屋。

但,如果大河洗清了這個人,且讓他完好的從河中出來,控告他施行巫術的人

將被處死,跳入河裡的人將可取得控告者的房屋。」此即所謂神裁法(Ordeal)

或稱「河神判決」,更明顯表現出「神意法」不符理性的特點。

三、摩奴法典

摩奴法典(Laws of Manu)則說明了法律依附宗教的現象,摩奴法典是古

印度的婆羅門教經典,作成的確實年代已不可考,大約在西元前二世紀至公元

二世紀之間,其內容是婆羅門教祭司根據吠陀經典與累世傳承的習慣所編成,

主要目的是為維護印度的種姓制度。摩奴者,相傳是大神梵天之子,法典全文

分為 12 卷,各卷由數十句到數百多句不等的簡短文句所組成。法典一開始就說

道:「摩奴靜坐凝思,眾大仙走近前來,對他敬謹施禮後,聲言:尊者啊,請如

實依次將關於一切原始種姓和雜種種姓的法律,惠予宣告給我們。」

法典內容中夾雜有神話、宗教教律、道德規範、生活規範、對國王的政務

指導及法律等事項。在第 1 卷「創造」中就敘述著關於神創造宇宙與種性起源

的神話,例如「他創造了時間和時間的劃分、星宿、行星、江河、海洋、山岳、

平原、起伏地勢。」、「當時,為了繁衍人類,他從自己的口、臂、腿、足創造

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法典 12 卷中有兩卷關於法律的規定,分別為第 8 卷「法官的任務、民法與

刑法」、第 9 卷「民法與刑法」,可見民法與刑法已有區分,如「損壞人家財產

者,無論有意無意,應該賠償,並向國王繳付與損害相等的罰金」,此規定類似

於現行民法的侵權行為(參照民法 184)。又如「在物主面前,強取物品是搶奪;

物主不在時,是偷竊,接受人家東西後不承認者也是盜竊。」此規定類似於現

行刑法的搶奪罪(參照刑法 325)、竊盜罪(參照刑法 320)及侵占罪(參照刑

法 335)。

購書請上:http://www.angle.com.tw/book.asp?BKID=10224&bkid_1=&KindID3=&KindID4=

Page 7: 法學概論 · 2018-09-04 · 法學概論 1 旣壹編 法律學 旣一章 導 讀 第一吔 前言—為何紸瞭解法律 西元1753年,一個彪朗斎新忇早散,吾英裵卻津大學忇一間敒室裏,學只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

法學概論/劉振鯤著. -- 二十五版. -- 臺北市:劉振鯤出版:元照總經銷,

2018.09 面; 公分

ISBN 978-957-43-5945-5(平裝)

1. 法學

580 107015257

法學概論 作 者 劉振鯤 總 經 銷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100 臺北市館前路 28 號 7 樓

網 址 www.angle.com.tw 定 價 新臺幣 350 元 專 線 (02)2375-6688 傳 真 (02)2331-8496 郵政劃撥 19246890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7 年 9 月 二十四版第 1 刷

2018 年 9 月 二十五版第 1 刷

著作權所有‧侵害必究 ISBN 978-957-43-5945-5

5C001PY

購書請上:http://www.angle.com.tw/book.asp?BKID=10224&bkid_1=&KindID3=&KindI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