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YUHANG MORNING POST 8 2019年2月15日 责任编辑:高宏丽 书香余杭 邮箱: [email protected] 来稿请寄:杭州市余杭区临平朝阳东路185号 余杭晨报社专副刊编辑中心“美丽洲”栏目收 三十年寻踪觅迹,十数载几易其稿,耄耋之年 的周如汉先生终于完成出版了他的《余杭奇人陈 元赟》。那么,周老从 300 年历史积淀中发掘出来 的这位曾为中日民间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的 余杭人陈元赟,到底“奇”在何处? 《余杭奇人陈元赟》一书说:陈元赟,明神宗万 历十五年丁亥( 1587 )生于余杭陈家桥,也就是今 天的杭州西溪余杭区闲林街道和睦陈家桥,原名 珦,字羲都,一字士升,别署有芝山、虎魄道人、瀛 壶逸史、菊秀轩、既白山人等别号笔名。因系行 五,又称陈五官。幼聪敏,通经史,多才艺,喜读老 庄书及袁中郎集,却应科举辄不第,故有漫游自 适、求奇遇、访异人于海内外之志,年二十七,入河 南少林寺,习武、制陶、学医(库药),年余退出。明 万历四十七年( 1619、日元和五年), 33 岁时又附 商舶至日本长崎,后辗转、浪迹、寄寓日本多地:京 都、长门(山口)、江户(东京)、名古屋等等。清康 熙十年( 1671,日宽文十一年)六月九日,陈元赟以 85 岁高龄卒于名古屋城东九十轩町,葬于东区简 井町德兴山建中寺,碑题“大明国武林既白山人广 学陈元赟”。陈元赟 59 岁时娶日妇为妻,生一子 名元明,又名元太郎、富士松,惜未承父业,陈氏后 裔生涯平平,无考。 陈元赟的事迹,见诸于《名古屋市志》记载的 《陈元赟》《元赟烧》《板元赟》、名古屋建中寺《陈元 赟研究》等日文资料,另有衷尔钜先生编著的《陈 元赟集》、梁容若先生的《陈元赟评传》等。归纳一 下,主要有十二方面: 创编拳法,日本柔道始祖。对此,《先哲丛谈》 《国史》《国史大辞典》《名古屋市志》《日本柔道史》 《依田学海》《凌雨漫录 · 柔术之始》《陈元赟与柔道 始祖》等日籍中都有明确表述: “元赟善拳法,当时 未有此技,元赟创传之。”“我邦昔时未有拳法,归 化人陈元赟善此技,传之邦人,故此技以元赟为鼻 祖。”“日本之有拳法是近世陈元赟来我国定居后 传三人之后。”至于说日本“昔时未有拳法”,可能 有失偏颇,但如果理解为,是陈元赟编创并传授了 融元赟家乡杭州西溪十八般武艺、少林武术、道家 太极和日本原有拳法于一体的日本“国技国 拳” —柔道,应该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行医谋生,传播中华医术。旅日初期,陈元赟 以行医作为谋生的手段。陈元赟如何学的中医? 无考。但是,在尚武崇文之乡的杭州西溪,像陈元 赟这样能文能武又游学江湖,且在嵩山少林寺管 过药库的人,懂得健身治病的医道是不足为奇 的。陈元赟行医,尤精针灸,日久便声名远播,引 起日本中上层社会人士的重视,不仅在 1638 年被 尾张藩主德川义直聘为医臣,教授医术和书法,而 且结交了许多当时的日本名医,如野间三竹、泷川 恕水、黑川道佑、川鸟意春、深田正室、板坂卜斋及 旅日中国名医陈明德(颍川人德)、戴曼公、张寿山 等。为板坂卜斋手抄《针灸聚英》作跋,为野间三 竹的《席上谈》作序,为流传于日本的元代朱震亨 的中医名著《丹溪心法》作题记,后者则是陈元赟 被日本医界认定为丹溪学派在日盛行的主要推 手。 法宗孟頫,传授书法艺术。从日籍中留世的 陈元赟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法宗赵孟頫,而且 正、草、行、隶、篆都很出色。据日籍记载,陈元赟 旅日不久,长崎书法家渡边梅峰等人就上门求教, 1633 年,尾张名流穗积元庵师从他研习书法, 1638 年陈元赟受聘尾张藩主德川义直教授书法 是任务之一, 1642 年更有一重量级日本名流、书 博士佐佐木志津摩拜他为师专学赵孟頫。佐佐木 收徒甚多,另有学习陈元赟书法出色者本多道虎、 伊藤固庵等人,后多为日本书法界名流。 窑元赟烧,改进制陶工艺。陈元赟懂制陶可 能缘于家乡。今余杭闲林缸窑村历以制陶闻名于 世,距离陈家桥仅几里路,近水楼台,学艺不难,他 在嵩山少林寺从事制陶的经历便是实证。陈元赟 到日本不久,发现日人的陶器粗糙,特别是茶具, 与当时盛行的“茶道”场景极不相称。陈元赟有心 改良,却苦于地位低微,经济实力不济而罢。后受 聘于尾张藩主,有机会主持藩主的“御庭烧”,他的 制陶理念、技艺得以一展身手,并很快出名。他用 安南土作坯,上中国黄釉,绘画书字,创安南式风 格,其陶器雅致美丽,远胜日产原陶,因此被藩主 和时人称为“元赟烧”。对此,日本《名古屋市志》 有“元赟烧”专条详记。 制陈氏茶,丰富日本茶道。陈元赟对日本茶 道的贡献有三:一是“元赟烧”雅致茶具横空出世, 提升了日本茶道的品位。二是茶道是十三世纪前 后从杭州余杭径山寺传入日本的,因此陈元赟对 源于家乡径山寺的茶道情有独钟,日籍中载有陈 元赟与日本茶友以诗唱和为乐的史料,如日人元 政作《雪夜烹茶》,他作《次雪夜烹茶》相和,同饮者 诗词唱和,提升了日本茶道的文化品位。三是把 当时中国国内已经盛行的“煎茶”技术带进了日本 茶道,他自制的“煎茶”被称为“陈氏茶”,从而替代 了原从余杭径山寺传入的“抹茶”。 创板元赟,深得日人喜爱。古人品茶必有茶 食,日籍《名古屋市志》有专条“板元赟”。 “板元赟” 也叫“元赟饼”,是名古屋流传的一种茶食。据该 书记载, “板元赟”应是陈元赟初入日本时,为谋生 自制自售的糕点。后因其味美,名古屋樱花天神 门前就有一家专卖“板元赟”的糕点店。直至清道 光年间,菊屋正佑糕点店生产的“板元赟”,在包装 上还画有陈元赟的画像,以作广告。《名古屋市志》 还说:这种糕点到日本明治年间( 18681912 )才 淡出日本市井,制作技艺也随之失传。 宣传瓶史,介绍插花技艺。陈元赟游学四方, 见多识广,多才多艺。1638 年受聘于尾张, 12 后藩主德川义直去世,其子德川光友嗣藩,聘陈元 赟设计建筑其父寝庙,此建筑在名古屋应梦山定 光寺,其设计理念和建筑样式得到了日本各界的 普遍认同。首次把大明袁中郎的《瓶史》介绍到日 本,是陈元赟对日本文化,特别是插花艺术的又一 重大贡献。《瓶史》是日本插花艺术“教科书”级别 的书籍,像称柔道为日本“国技”一样,现代人一提 起插花技艺必崇尚日本,殊不知,中国同样是插花 技艺的发源地,而陈元赟则是这一文化的最早传 播者。 编撰国志,开日方志先河。1621 年冬,陈元 赟寄寓日本长门藩国,受藩主邀编撰《长门国 志》。长门藩在今日本本州山口、广岛以东,领有 安艺、周防、长门、石见、出云、备后、隐岐等地。《长 门国志》相当于中国的地方志,并且是只有 3000 余字的简编。方志尚简是中国明代的一种修志流 派,以“简、严、核、雅”为“四要”,意在宁缺毋滥,或 称《待志》,比如冯梦龙纂修的《寿宁待志》便是一 例。另据《日本国志 · 凡例》说“日本古无志书”,浙 大教授陈桥铎则明确指出“日本江户时代以来,纂 修地方志风气才逐渐兴起”。因此,陈元赟在江户 时代编修的《长门国志》,开了日本纂修地方志的 先河。 身体力行,首传公安文学。陈元赟是把中国 晚明“公安派文学”传入日本的第一人。陈元赟崇 尚公安派文学的独抒灵性,不拘格套,明白真挚, 清新自然。1659 年,陈元赟与日僧元政相识于名 古屋。元政为日本文坛泰斗式的名僧,其喜好势 必影响整个日本文学界,日本学者木宫泰寿著文 称:陈元赟“其来时日,携来明袁宏道(中郎)《袁中 郎集》,传于僧元政,影响日本诗文学者最多。”特 别是 1663 年陈元赟与元政生平唱和诗文( 176 篇、 首)汇为一函两册《元元唱和集》刊行于世,受日本 这第一部公安派诗集的影响,山本北山、井上纯 卿、村濑通熙、山本信有等人在日本文学界掀起了 革新风潮,打破了日本文坛死气沉沉的局面,出现 了一股清新活泼之风。 撰经通考,弘扬道家思想。陈元赟崇尚道家 学说,这既与明中叶后朝廷尊崇道教有关,也与其 自身好“老子”、喜云游的个性相合。陈元赟为生 计确以“吾孔徒”为名受聘德川藩主为儒臣,但其 诗文却无不表现出道家思想。《元元唱和集》及他 的两篇《爱莲说》流露出的老庄思想无处不在,而 他在 1670 年所作的《老子经通考》,不仅是一部自 成体系的成熟的道学力作,更是他在日本弘扬道 家思想的经典。共 81 12 万字的《老子经通考》 对当时一直受儒家影响的日本思想学术界冲击颇 大,不仅动摇了儒家思想在日本的支配地位,而且 为百年后的日本明治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著述颇多,为日本人高看。陈元赟学通经史, 识见恢弘,其著作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除上 述《长门国志》《老子经通考》《元元唱和集》《爱莲 说》之外,现有据可查的还有《昇庵诗话》《双星稿》 《虎林诗文集》《既白山人集》《陈元赟书牍》及许多 说、记、序、跋,如《会心轩记》《席上谭序》《三国笔 海全书跋》《圣德寺钟铭》《鹈饲石斋墓志铭》《八柱 神社鸟居铭》等等。日本人对陈元赟的著述十分 高看,如作于 1662 年并手书赵孟頫体的《圣德寺 钟铭》,二战期间因钢铁匮乏,欲熔此钟为铁,后发 现有陈元赟书作的铭文而珍为国宝,现存。 经世致用,创建芝山学派。陈元赟在日本 52 年,于武术、文学、哲学、方志学、医学及多种实用 技艺等领域与日本人士合力作出了全方位、多学 科的重大贡献。鉴于陈元赟在中日文化交流史和 日本文化发展史上罕见的奇迹般的事迹,衷尔钜 先生认为,陈元赟在日本创建了“芝山学派”。芝 山与“既白山人”(鸡婆山)一样,既是陈元赟的别 署,也是他家乡的一座山名。陈元赟在日本有一 大批登堂入室的弟子,授以武术、文学、学术、书 法、技艺,更有一批以元政为首的 20 多位在当时 日本声名卓著的至交同好。这是一个以“讲实理、 致实用”为宗,对日本当时社会生活、思想和文化 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团体,他们的成就对后世 日本诸多方面的发展之作用,也是巨大的。 《塘栖摭忆》是忆起 江南古镇之美的佳作 ○吴新华 2018 年夏天,在水北街古色古香的塘汐茶楼,塘栖镇 政府举办新书分享会,其中就有新书之一《塘栖摭忆》。会 上我认识了传说中的劳国强,遇见了他的心爱之作《塘栖 摭忆》。 塘栖自古商贾云集,人文荟萃。劳国强是从塘栖走出 去的地地道道文人,他高高的个子,精神饱满,头发有些花 白。恢复高考后,劳国强考进大学,去江苏读书,然后分配 在北京工作。离开塘栖整整三十多年,作为游子他始终认 为故乡塘栖有他的根,有他的魂。 捧起此书,打开油墨飘香的书页,便一头撞进了上世 纪六、七十年代塘栖生活的场景,那段光阴如一部老旧的 电影,一幕一幕久远而亲切。细细品读,感触最深刻的可 圈可点: 首先是真实。散文讲究真善美,而此书实属回忆性纪 实散文,通过作者的视角讲述童年、少年等时期的所见所 闻、所感所想,比如《瞎子阿四》,阿四在广济桥下卖盐晶 豆,但是眼瞎心明,通过他的勤劳、睿智撑起一片生活的天 地。《癞痢阿六》出生于江苏吴江的《敲帮船》,吃不饱,娶不 上老婆,但是他来塘栖后,通过自己聪明才智改变了命运, 成为村里的领头雁……劳国强倾向于写自己经历过的生 活及事件,而另一位写塘栖的老师蒋豫生,则倾向于自己 搜集资料,而我大胆地说,《塘栖摭忆》是塘栖一段历史时 期的史书。 其次是情感。从字里行间,劳国强对塘栖的感情是刻 骨铭心的,无论何事无论何地都替代不了塘栖在他心中的 地位,即使他远在北京工作生活的时间比塘栖多三倍,他 也写不出像塘栖这样有真情实感的美文。比如《钓叉鲦》, 通过自己在河床钓鱼的喜怒哀乐,折射出作者对塘栖喜爱 之情。《故乡的老树》有杏子树、香泡树、梧桐树、白果树,作 者通过写老树挺拔、坚硬,就写出塘栖的好,写自己热爱这 片热土的情感。 再次是语言。我只知劳国强在出版社当领导,是副总 编,自从读了此书后,感觉他还是一位写手,他的语言淳 朴、自然,无雕琢痕迹,故事娓娓道来,不急不火,也不花里 胡哨。大有丰子恺大师的遗风,比如“一座苍老的七孔长 桥横跨两岸,桥南以东有一排带屋檐的街面,可以从这家 店进,那家店铺出,下雨天不用打雨伞”。 《塘栖摭忆》是劳国强在追忆似水年华,更是他对故乡 塘栖感情的倾情讲述。正如作者所说,离开老家的时间越 久,梦牵魂绕的东西越多。我想这种感慨,只有不断思念 家乡的游子才能体会,因为那种难以割舍的情愫在心里发 酵! 我是余杭首届健康达人 ○李炳华 在余杭区 2018 年“健康达人总动员”活动中,我被余杭 街道推荐参加区首届健康达人活动。结果,我竟被健康余 杭建设领导小组评为余杭区首届健康达人。 这份荣誉来之不易。我要感谢长辈们给了我良好的 遗传基因。我爷爷活了 94 岁,母亲活了 90 岁,他们都是普 通农民,靠辛勤劳动度日,历经磨难,身体却倍棒。同时, 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也是穷苦出生, 19 岁那年加入中 国人民解放军,退役后被安排在政府机关工作。2005 年退 休,晚年生活有保障。儿女们都孝顺,逢年过节,他们就会 带上孩子和我们团聚,共享天伦。其次,生命在于运动。 我一直注重锻炼身体。早在三十年前,我与时任余杭百货 批发公司经理的董玉明一起学打太极拳、练太极剑。从那 时起,只要不是恶劣天气,每天早晨六点左右,我都坚持练 习太极,舒展筋骨。再次,晚年生活丰富多彩。2005 年退 休后,经朋友介绍,我参加了余杭太炎书画社、余杭老年书 画社、浙江省余杭老年书画研究会。在那里,我学习书画, 陶冶情操,并结交了许多爱好书画的老年朋友。2017 初,我被推选为余杭老年书画社副社长2018 2018 年底 年底我接任 我接任 浙江省余杭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一职 浙江省余杭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一职另外 另外我喜欢跳 我喜欢跳 钓鱼 钓鱼旅游 旅游退休以来 退休以来我和老伴几乎走遍了除西藏 我和老伴几乎走遍了除西藏疆以外的祖国大好河山 疆以外的祖国大好河山还到十多个国家旅游 还到十多个国家旅游以上这些 以上这些都是促进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都是促进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我今年 我今年 75 75 每年体检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标准 每年体检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标准尤其在不用药 尤其在不用药 的情况下没有三高 的情况下没有三高血压 血压血脂 血脂血糖均正常 血糖均正常这令我自豪 这令我自豪令我骄傲 令我骄傲猪年说猪 ○祝一帆 年逢亥岁红运开,肥猪拱门送福来。 今年是农历己亥年,“亥”对应的是十二 生肖中排在末位的猪。老辈人说,猪年是肥 年,该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 旧时,生肖猪称“金猪”,是夸耀财富的标志。 家猪同马、牛、羊、鸡、犬共称六畜。猪, 耳大,鼻长,眼小,腿短,肤厚,身肥,性温驯, 体强健。另外,它生长快、成熟早、繁殖力 强。因此,封建落后时期,我国广大农村普遍 分散饲养生猪。贫穷的农民年初养一头猪, 犹如“零存整取”在银行里的储蓄,一到春节 宰猪过年,还有一笔可观收入。养猪鲜肉可 供食用,皮可制革,鬃可制刷或做其他工业原 料,猪骨可制胶,猪粪又是庄稼的肥料源。 由于猪屠宰率高、肉质优良,适于鲜用或 腌制加工,从古至今,猪肉的需求量远远大于 其他肉类。建国初,生猪还大量出口,以换取 外汇及钢铁。猪肉不仅成为历代皇宫及上流 社会食用之佳肴,也是平民百姓荤肴的上等 主菜。闻名中外的杭州西湖楼外楼的东坡 肉,全年吸引着大批食客慕名前来。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猪是智慧、热情、权 力、聪明、勇猛、幸运、财富的象征,是人类的 守护神,是具有灵性的吉祥之物。猪在我国 古代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关猪的成语、俗 语也特别丰富和耐人寻味,如泥猪瓦狗、一龙 一猪、狗彘不如、狼奔豕突、封豕长蛇、牧猪奴 戏、猪朋狗友、指猪骂狗,更有猪扶不上树,猪 困长肉人困卖屋,人怕出名猪怕壮,死猪不怕 开水烫,穷不丢书富不丢猪,没吃过猪肉也见 过猪跑,死了张屠夫不吃连毛猪等,且大部分 为贬义,又不无人生的幽默和智慧。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人们所熟知的猪文 化中,猪被作为蠢笨、懒惰、贪婪、胆小、丑陋 的代名词。《西游记》中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 猪八戒,能吃、能睡、爱偷懒、好唠叨、嫉妒心 重、贪小便宜,又好女色。这些行为,明显带 有明代新兴市民阶层的特征,也显得亲切风 趣、真实可信,富有人情味。经现代科学研 究,猪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憨厚老实、与 人为善,默默地在为人类作贡献。但猪有嗜 吃贪睡的习性,长大后体态肥胖,故人们常用 臃肿贪婪丑陋、庸碌无能或叛逆不忠、品行卑 劣来讥讽与蔑视它。这些在《水浒传》《聊斋 志异》等都有精辟描写。 与此相反,在民俗文化中,年画、剪纸里 “肥猪拱门”,是人们视猪为财富的典型。猪 有独立自主的特性,它们用鼻子拱地掘土求 食,勤勤恳恳,不奢望嗟来之食。如果人们像 猪一样勤恳老实,就好比猪背驮着聚宝盆创 业。在人们看来,“肥猪拱门”是勤劳致富、丰 收吉祥的象征。此时,肥猪俨然成为一个传 送福气的使者。 而今,己亥猪年注定是一个大有作为的 忙碌之年,丰收之年。 陈元赟:史籍遗漏的余杭奇人 —《余杭奇人陈元赟》简述 ○姚水林

书香余杭 8 - yhcb.eyh.cnyhcb.eyh.cn/resfile/2019-02-15/08/yhcb2019021508.pdf · 等。为板坂卜斋手抄《针灸聚英》作跋,为野间三 竹的《席上谈》作序,为流传于日本的元代朱震亨

  • Upload
    others

  • View
    1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书香余杭 8 - yhcb.eyh.cnyhcb.eyh.cn/resfile/2019-02-15/08/yhcb2019021508.pdf · 等。为板坂卜斋手抄《针灸聚英》作跋,为野间三 竹的《席上谈》作序,为流传于日本的元代朱震亨

YUHANG MORNING POST82019年2月15日

责任编辑:高宏丽书香余杭

邮箱:[email protected]

来稿请寄:杭州市余杭区临平朝阳东路185号

余杭晨报社专副刊编辑中心“美丽洲”栏目收

三十年寻踪觅迹,十数载几易其稿,耄耋之年的周如汉先生终于完成出版了他的《余杭奇人陈元赟》。那么,周老从300年历史积淀中发掘出来的这位曾为中日民间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余杭人陈元赟,到底“奇”在何处?

《余杭奇人陈元赟》一书说:陈元赟,明神宗万历十五年丁亥(1587)生于余杭陈家桥,也就是今天的杭州西溪余杭区闲林街道和睦陈家桥,原名珦,字羲都,一字士升,别署有芝山、虎魄道人、瀛壶逸史、菊秀轩、既白山人等别号笔名。因系行五,又称陈五官。幼聪敏,通经史,多才艺,喜读老庄书及袁中郎集,却应科举辄不第,故有漫游自适、求奇遇、访异人于海内外之志,年二十七,入河南少林寺,习武、制陶、学医(库药),年余退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日元和五年),33岁时又附商舶至日本长崎,后辗转、浪迹、寄寓日本多地:京都、长门(山口)、江户(东京)、名古屋等等。清康熙十年(1671,日宽文十一年)六月九日,陈元赟以85岁高龄卒于名古屋城东九十轩町,葬于东区简井町德兴山建中寺,碑题“大明国武林既白山人广学陈元赟”。陈元赟 59岁时娶日妇为妻,生一子名元明,又名元太郎、富士松,惜未承父业,陈氏后裔生涯平平,无考。

陈元赟的事迹,见诸于《名古屋市志》记载的《陈元赟》《元赟烧》《板元赟》、名古屋建中寺《陈元赟研究》等日文资料,另有衷尔钜先生编著的《陈元赟集》、梁容若先生的《陈元赟评传》等。归纳一下,主要有十二方面:

创编拳法,日本柔道始祖。对此,《先哲丛谈》《国史》《国史大辞典》《名古屋市志》《日本柔道史》《依田学海》《凌雨漫录·柔术之始》《陈元赟与柔道始祖》等日籍中都有明确表述:“元赟善拳法,当时未有此技,元赟创传之。”“我邦昔时未有拳法,归化人陈元赟善此技,传之邦人,故此技以元赟为鼻祖。”“日本之有拳法是近世陈元赟来我国定居后传三人之后。”至于说日本“昔时未有拳法”,可能有失偏颇,但如果理解为,是陈元赟编创并传授了融元赟家乡杭州西溪十八般武艺、少林武术、道家太极和日本原有拳法于一体的日本“国技国拳”——柔道,应该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行医谋生,传播中华医术。旅日初期,陈元赟以行医作为谋生的手段。陈元赟如何学的中医?无考。但是,在尚武崇文之乡的杭州西溪,像陈元赟这样能文能武又游学江湖,且在嵩山少林寺管过药库的人,懂得健身治病的医道是不足为奇的。陈元赟行医,尤精针灸,日久便声名远播,引起日本中上层社会人士的重视,不仅在1638年被尾张藩主德川义直聘为医臣,教授医术和书法,而且结交了许多当时的日本名医,如野间三竹、泷川恕水、黑川道佑、川鸟意春、深田正室、板坂卜斋及旅日中国名医陈明德(颍川人德)、戴曼公、张寿山等。为板坂卜斋手抄《针灸聚英》作跋,为野间三竹的《席上谈》作序,为流传于日本的元代朱震亨的中医名著《丹溪心法》作题记,后者则是陈元赟被日本医界认定为丹溪学派在日盛行的主要推手。

法宗孟頫,传授书法艺术。从日籍中留世的陈元赟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法宗赵孟頫,而且正、草、行、隶、篆都很出色。据日籍记载,陈元赟旅日不久,长崎书法家渡边梅峰等人就上门求教,1633年,尾张名流穗积元庵师从他研习书法,1638年陈元赟受聘尾张藩主德川义直教授书法是任务之一,1642年更有一重量级日本名流、书博士佐佐木志津摩拜他为师专学赵孟頫。佐佐木收徒甚多,另有学习陈元赟书法出色者本多道虎、伊藤固庵等人,后多为日本书法界名流。

窑元赟烧,改进制陶工艺。陈元赟懂制陶可能缘于家乡。今余杭闲林缸窑村历以制陶闻名于世,距离陈家桥仅几里路,近水楼台,学艺不难,他在嵩山少林寺从事制陶的经历便是实证。陈元赟到日本不久,发现日人的陶器粗糙,特别是茶具,与当时盛行的“茶道”场景极不相称。陈元赟有心改良,却苦于地位低微,经济实力不济而罢。后受聘于尾张藩主,有机会主持藩主的“御庭烧”,他的制陶理念、技艺得以一展身手,并很快出名。他用安南土作坯,上中国黄釉,绘画书字,创安南式风格,其陶器雅致美丽,远胜日产原陶,因此被藩主和时人称为“元赟烧”。对此,日本《名古屋市志》有“元赟烧”专条详记。

制陈氏茶,丰富日本茶道。陈元赟对日本茶道的贡献有三:一是“元赟烧”雅致茶具横空出世,提升了日本茶道的品位。二是茶道是十三世纪前后从杭州余杭径山寺传入日本的,因此陈元赟对源于家乡径山寺的茶道情有独钟,日籍中载有陈元赟与日本茶友以诗唱和为乐的史料,如日人元政作《雪夜烹茶》,他作《次雪夜烹茶》相和,同饮者

诗词唱和,提升了日本茶道的文化品位。三是把当时中国国内已经盛行的“煎茶”技术带进了日本茶道,他自制的“煎茶”被称为“陈氏茶”,从而替代了原从余杭径山寺传入的“抹茶”。

创板元赟,深得日人喜爱。古人品茶必有茶食,日籍《名古屋市志》有专条“板元赟”。“板元赟”也叫“元赟饼”,是名古屋流传的一种茶食。据该书记载,“板元赟”应是陈元赟初入日本时,为谋生自制自售的糕点。后因其味美,名古屋樱花天神门前就有一家专卖“板元赟”的糕点店。直至清道光年间,菊屋正佑糕点店生产的“板元赟”,在包装上还画有陈元赟的画像,以作广告。《名古屋市志》还说:这种糕点到日本明治年间(1868—1912)才淡出日本市井,制作技艺也随之失传。

宣传瓶史,介绍插花技艺。陈元赟游学四方,见多识广,多才多艺。1638年受聘于尾张,12年后藩主德川义直去世,其子德川光友嗣藩,聘陈元赟设计建筑其父寝庙,此建筑在名古屋应梦山定光寺,其设计理念和建筑样式得到了日本各界的普遍认同。首次把大明袁中郎的《瓶史》介绍到日本,是陈元赟对日本文化,特别是插花艺术的又一重大贡献。《瓶史》是日本插花艺术“教科书”级别的书籍,像称柔道为日本“国技”一样,现代人一提起插花技艺必崇尚日本,殊不知,中国同样是插花技艺的发源地,而陈元赟则是这一文化的最早传播者。

编撰国志,开日方志先河。1621年冬,陈元赟寄寓日本长门藩国,受藩主邀编撰《长门国志》。长门藩在今日本本州山口、广岛以东,领有安艺、周防、长门、石见、出云、备后、隐岐等地。《长门国志》相当于中国的地方志,并且是只有 3000余字的简编。方志尚简是中国明代的一种修志流派,以“简、严、核、雅”为“四要”,意在宁缺毋滥,或称《待志》,比如冯梦龙纂修的《寿宁待志》便是一例。另据《日本国志·凡例》说“日本古无志书”,浙大教授陈桥铎则明确指出“日本江户时代以来,纂修地方志风气才逐渐兴起”。因此,陈元赟在江户时代编修的《长门国志》,开了日本纂修地方志的先河。

身体力行,首传公安文学。陈元赟是把中国晚明“公安派文学”传入日本的第一人。陈元赟崇尚公安派文学的独抒灵性,不拘格套,明白真挚,清新自然。1659年,陈元赟与日僧元政相识于名古屋。元政为日本文坛泰斗式的名僧,其喜好势必影响整个日本文学界,日本学者木宫泰寿著文称:陈元赟“其来时日,携来明袁宏道(中郎)《袁中郎集》,传于僧元政,影响日本诗文学者最多。”特别是1663年陈元赟与元政生平唱和诗文(176篇、首)汇为一函两册《元元唱和集》刊行于世,受日本这第一部公安派诗集的影响,山本北山、井上纯卿、村濑通熙、山本信有等人在日本文学界掀起了革新风潮,打破了日本文坛死气沉沉的局面,出现了一股清新活泼之风。

撰经通考,弘扬道家思想。陈元赟崇尚道家学说,这既与明中叶后朝廷尊崇道教有关,也与其自身好“老子”、喜云游的个性相合。陈元赟为生计确以“吾孔徒”为名受聘德川藩主为儒臣,但其诗文却无不表现出道家思想。《元元唱和集》及他的两篇《爱莲说》流露出的老庄思想无处不在,而他在1670年所作的《老子经通考》,不仅是一部自成体系的成熟的道学力作,更是他在日本弘扬道家思想的经典。共 81章 12万字的《老子经通考》对当时一直受儒家影响的日本思想学术界冲击颇大,不仅动摇了儒家思想在日本的支配地位,而且为百年后的日本明治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著述颇多,为日本人高看。陈元赟学通经史,识见恢弘,其著作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除上述《长门国志》《老子经通考》《元元唱和集》《爱莲说》之外,现有据可查的还有《昇庵诗话》《双星稿》《虎林诗文集》《既白山人集》《陈元赟书牍》及许多说、记、序、跋,如《会心轩记》《席上谭序》《三国笔海全书跋》《圣德寺钟铭》《鹈饲石斋墓志铭》《八柱神社鸟居铭》等等。日本人对陈元赟的著述十分高看,如作于 1662年并手书赵孟頫体的《圣德寺钟铭》,二战期间因钢铁匮乏,欲熔此钟为铁,后发现有陈元赟书作的铭文而珍为国宝,现存。

经世致用,创建芝山学派。陈元赟在日本52年,于武术、文学、哲学、方志学、医学及多种实用技艺等领域与日本人士合力作出了全方位、多学科的重大贡献。鉴于陈元赟在中日文化交流史和日本文化发展史上罕见的奇迹般的事迹,衷尔钜先生认为,陈元赟在日本创建了“芝山学派”。芝山与“既白山人”(鸡婆山)一样,既是陈元赟的别署,也是他家乡的一座山名。陈元赟在日本有一大批登堂入室的弟子,授以武术、文学、学术、书法、技艺,更有一批以元政为首的 20多位在当时日本声名卓著的至交同好。这是一个以“讲实理、致实用”为宗,对日本当时社会生活、思想和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团体,他们的成就对后世日本诸多方面的发展之作用,也是巨大的。

《塘栖摭忆》是忆起江南古镇之美的佳作

○吴新华

2018年夏天,在水北街古色古香的塘汐茶楼,塘栖镇政府举办新书分享会,其中就有新书之一《塘栖摭忆》。会上我认识了传说中的劳国强,遇见了他的心爱之作《塘栖摭忆》。

塘栖自古商贾云集,人文荟萃。劳国强是从塘栖走出去的地地道道文人,他高高的个子,精神饱满,头发有些花白。恢复高考后,劳国强考进大学,去江苏读书,然后分配在北京工作。离开塘栖整整三十多年,作为游子他始终认为故乡塘栖有他的根,有他的魂。

捧起此书,打开油墨飘香的书页,便一头撞进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塘栖生活的场景,那段光阴如一部老旧的电影,一幕一幕久远而亲切。细细品读,感触最深刻的可圈可点:

首先是真实。散文讲究真善美,而此书实属回忆性纪实散文,通过作者的视角讲述童年、少年等时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比如《瞎子阿四》,阿四在广济桥下卖盐晶豆,但是眼瞎心明,通过他的勤劳、睿智撑起一片生活的天地。《癞痢阿六》出生于江苏吴江的《敲帮船》,吃不饱,娶不上老婆,但是他来塘栖后,通过自己聪明才智改变了命运,成为村里的领头雁……劳国强倾向于写自己经历过的生活及事件,而另一位写塘栖的老师蒋豫生,则倾向于自己搜集资料,而我大胆地说,《塘栖摭忆》是塘栖一段历史时期的史书。

其次是情感。从字里行间,劳国强对塘栖的感情是刻骨铭心的,无论何事无论何地都替代不了塘栖在他心中的地位,即使他远在北京工作生活的时间比塘栖多三倍,他也写不出像塘栖这样有真情实感的美文。比如《钓叉鲦》,通过自己在河床钓鱼的喜怒哀乐,折射出作者对塘栖喜爱之情。《故乡的老树》有杏子树、香泡树、梧桐树、白果树,作者通过写老树挺拔、坚硬,就写出塘栖的好,写自己热爱这片热土的情感。

再次是语言。我只知劳国强在出版社当领导,是副总编,自从读了此书后,感觉他还是一位写手,他的语言淳朴、自然,无雕琢痕迹,故事娓娓道来,不急不火,也不花里胡哨。大有丰子恺大师的遗风,比如“一座苍老的七孔长桥横跨两岸,桥南以东有一排带屋檐的街面,可以从这家店进,那家店铺出,下雨天不用打雨伞”。

《塘栖摭忆》是劳国强在追忆似水年华,更是他对故乡塘栖感情的倾情讲述。正如作者所说,离开老家的时间越久,梦牵魂绕的东西越多。我想这种感慨,只有不断思念家乡的游子才能体会,因为那种难以割舍的情愫在心里发酵!

我是余杭首届健康达人○李炳华

在余杭区2018年“健康达人总动员”活动中,我被余杭街道推荐参加区首届健康达人活动。结果,我竟被健康余杭建设领导小组评为余杭区首届健康达人。

这份荣誉来之不易。我要感谢长辈们给了我良好的遗传基因。我爷爷活了94岁,母亲活了90岁,他们都是普通农民,靠辛勤劳动度日,历经磨难,身体却倍棒。同时,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也是穷苦出生,19岁那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退役后被安排在政府机关工作。2005年退休,晚年生活有保障。儿女们都孝顺,逢年过节,他们就会带上孩子和我们团聚,共享天伦。其次,生命在于运动。我一直注重锻炼身体。早在三十年前,我与时任余杭百货批发公司经理的董玉明一起学打太极拳、练太极剑。从那时起,只要不是恶劣天气,每天早晨六点左右,我都坚持练习太极,舒展筋骨。再次,晚年生活丰富多彩。2005年退休后,经朋友介绍,我参加了余杭太炎书画社、余杭老年书画社、浙江省余杭老年书画研究会。在那里,我学习书画,陶冶情操,并结交了许多爱好书画的老年朋友。2017年初,我被推选为余杭老年书画社副社长;;20182018年底年底,,我接任我接任浙江省余杭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一职浙江省余杭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一职。。另外另外,,我喜欢跳我喜欢跳舞舞、、钓鱼钓鱼、、旅游旅游,,退休以来退休以来我和老伴几乎走遍了除西藏我和老伴几乎走遍了除西藏、、新新疆以外的祖国大好河山疆以外的祖国大好河山,,还到十多个国家旅游还到十多个国家旅游。。

以上这些以上这些,,都是促进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都是促进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我今年我今年7575岁岁,,每年体检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标准每年体检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标准,,尤其在不用药尤其在不用药的情况下没有三高的情况下没有三高,,血压血压、、血脂血脂、、血糖均正常血糖均正常,,这令我自豪这令我自豪,,令我骄傲令我骄傲。。

猪年说猪○祝一帆

年逢亥岁红运开,肥猪拱门送福来。今年是农历己亥年,“亥”对应的是十二

生肖中排在末位的猪。老辈人说,猪年是肥年,该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旧时,生肖猪称“金猪”,是夸耀财富的标志。

家猪同马、牛、羊、鸡、犬共称六畜。猪,耳大,鼻长,眼小,腿短,肤厚,身肥,性温驯,体强健。另外,它生长快、成熟早、繁殖力强。因此,封建落后时期,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分散饲养生猪。贫穷的农民年初养一头猪,犹如“零存整取”在银行里的储蓄,一到春节宰猪过年,还有一笔可观收入。养猪鲜肉可供食用,皮可制革,鬃可制刷或做其他工业原料,猪骨可制胶,猪粪又是庄稼的肥料源。

由于猪屠宰率高、肉质优良,适于鲜用或腌制加工,从古至今,猪肉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其他肉类。建国初,生猪还大量出口,以换取外汇及钢铁。猪肉不仅成为历代皇宫及上流社会食用之佳肴,也是平民百姓荤肴的上等主菜。闻名中外的杭州西湖楼外楼的东坡肉,全年吸引着大批食客慕名前来。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猪是智慧、热情、权力、聪明、勇猛、幸运、财富的象征,是人类的守护神,是具有灵性的吉祥之物。猪在我国古代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关猪的成语、俗语也特别丰富和耐人寻味,如泥猪瓦狗、一龙一猪、狗彘不如、狼奔豕突、封豕长蛇、牧猪奴戏、猪朋狗友、指猪骂狗,更有猪扶不上树,猪困长肉人困卖屋,人怕出名猪怕壮,死猪不怕开水烫,穷不丢书富不丢猪,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死了张屠夫不吃连毛猪等,且大部分为贬义,又不无人生的幽默和智慧。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人们所熟知的猪文化中,猪被作为蠢笨、懒惰、贪婪、胆小、丑陋的代名词。《西游记》中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猪八戒,能吃、能睡、爱偷懒、好唠叨、嫉妒心重、贪小便宜,又好女色。这些行为,明显带有明代新兴市民阶层的特征,也显得亲切风趣、真实可信,富有人情味。经现代科学研究,猪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憨厚老实、与人为善,默默地在为人类作贡献。但猪有嗜吃贪睡的习性,长大后体态肥胖,故人们常用臃肿贪婪丑陋、庸碌无能或叛逆不忠、品行卑劣来讥讽与蔑视它。这些在《水浒传》《聊斋志异》等都有精辟描写。

与此相反,在民俗文化中,年画、剪纸里“肥猪拱门”,是人们视猪为财富的典型。猪有独立自主的特性,它们用鼻子拱地掘土求食,勤勤恳恳,不奢望嗟来之食。如果人们像猪一样勤恳老实,就好比猪背驮着聚宝盆创业。在人们看来,“肥猪拱门”是勤劳致富、丰收吉祥的象征。此时,肥猪俨然成为一个传送福气的使者。

而今,己亥猪年注定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忙碌之年,丰收之年。

陈元赟:史籍遗漏的余杭奇人——《余杭奇人陈元赟》简述

○姚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