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责任编辑:吴生荣 照排:陈梦雪 校对:吴舒婷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2017 年 11 月 8 日 星期三 6 · · 读书 常言道:“人生在世,读书最乐。” 说读书是一种快乐,不单单在于使人 进入书海瀚林之中,欣赏风光美丽的 山水,阅尽无数鲜活的人物,洞察各 色各异的灵魂,获取未曾知晓的信 息,还因为能在读书之外,悟出一点 尘世至理、人生真谛。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 文章。”若不想在孤寂、无聊中虚度光 阴,让青春白白流淌,就选择读书:让 美丽的文字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和生 活中的空白,任目光在字里行间流 动,凭思绪尽情遐想。置身书海,方 觉世界如此斑斓多彩—真与假、美 与丑、善与恶、天与地、人与物、情与 爱……在书里尽览无余,洞察无遗。 读书就像探险、旅游,书中大世界, 任君自遨游。读点哲学,就像喝杯陈酿 “茅台”,浸润心肺,漫溢骨髓,细细品 之,意味深长,仿佛找到开启智慧、灵感 之门的钥匙;读点历史,就像进入一片 原始森林,悠远、亘古的境地,阅不尽的 人间春秋,让你顿感深不可测,大开眼 界,知晓了世间许多事理;读点文学, 就像置身五光十色的闹市,多姿多彩, 变幻陆离,令你赏心悦目,激情燃烧; 读点随笔,就像泡在桑拿浴池中,使你 紧绷的神经顿时松弛下来,烦躁的情 绪悄然安妥,舒体活筋,淋漓酣畅。 “三日不读书,言语觉无味。”古 人道出的读书重要性,看似有点言 重、过分,但细细思之颇觉有理:书中 营养可天天给人以滋补,令人思想和 精神上充盈饱满。倘若长时间远离 书本,自然就会缺钙少血甚至严重失 血;到了思想肤浅庸俗,意识呆滞木 讷之时,言语当然就无“味”可谈了。 怎样从书中汲取营养?培根有句 话说得形象而又透彻:“有些书只需品 尝,有些书需要吞咽,还有一些书则应 细嚼。”这无疑是读书的一大科学妙方 —即从每个人精神需求的实际出发 来确定摄取书之营养的方法:思想充 实,对一些书只需随手翻翻尝个鲜;腹 中饥饿,则需要当即吞咽一些书,以填 空虚;精神贫瘠者,就得对极有营养的 书爱不释手,细细咀嚼。 会读书的人其奥妙在于,不仅要 看作者在书中说了些什么,更重要的 是看作者在书的背后还有什么话藏 着要说,从中领悟到其笔下不便明说 但读者心里明了的东西。故那些见 识高远,俯仰天地,直入玄微,且能补 过、进德、解惑、增知、益智的书,乃读 者真正的良师益友也。 读书、学习、求知,贵在应用和创 造。而提高“四种能力”,则是读书学 习所得的正果:提高注意力—它是 心灵的窗户,推开它,知识的阳光才 能照射进来;提高观察力—它是心 灵的雷达,打开它,知识、信息才能一 一捕捉到;提高想象力—它是心灵 的翅膀,展开它,在广阔的知识天空 里才能自由飞翔;提高思考力—它 是心灵的解剖刀,操作它,对包罗万 象的事物才能进行条分缕析。 季羡林先生是当代文学名家,被 誉为学界泰斗、国学大师,是海内外 享有盛誉的学者。先生的作品,如行 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反映出 中国知识分子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 的信心。在新书《季羡林命运沉思 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7 年 10 月)中,透过身边的人事,表达缘分与 命运的深沉思考。 打开这本“命运”的卷幅,人世间 的缘分与命运、机缘与邂逅、岁月与 生死、记忆与忧思在穿越了北京、济 南、哥廷根、塔什干的时空后渐渐清 晰起来。于是,书中没有了“大师” “泰斗”“学术大家”这些高山仰止,有 的是喜欢看小说机灵又调皮的“熊孩 子”,与同窗挚友探讨诗歌的大学学 子,与邻家少女互生情愫却强忍离去 的有志青年,和外国小朋友产生深厚 友谊的中年男人,八十几岁仍骑自行 车泡图书馆的“老学霸”。他喜欢孩 子、怜惜猫狗、悲悯花草、同情弱者, 就这样用最平实质朴的语句记录下 了内心最深沉、最真挚的感受,给人 以回味不尽的人间悲喜。 季羡林先生是极具魅力的贤者, 他人格的光辉胜过世间一切光芒。因 为遗弃了陪伴母亲生前的狗“受到良 心的谴责”,从而在异国他乡抒发了 “我爱天下一切狗”的感慨;因为怜悯 记忆中的乞丐,写下了“我心甘情愿地 成为有这样回忆的最后一个人”的真 挚祝愿;因为“学习的兴趣日益浓烈, 每周两次课,不但不以为苦,有时候甚 至有望穿秋水之感”,使得吐火罗文 “这一种语言的研究在中国毕竟算生 了根”。到这里会发现,读书便是读 人,读人便是读书。质朴语言的背后, 是先生智慧、气度与神韵的体现。 季羡林先生生前倍为推崇的一 句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的 确,他是爱书之人,几十年手不释卷 汗牛充栋;他是善写之人,数十载笔 耕不辍著作等身。正因为如此,他成 就了自己,也成全了别人。如今来 看,先生早已是“人书合一”,因为先 生本身就是一篇沧桑巨著,这毋庸置 疑。人们对他的慕名,对他的初识恐 怕更多的是来自于清华园里的青葱 日记,旅德十年的艰苦求学,牛棚里 的沉痛迫害,以及暮年病榻上的无限 回忆。那么如何通过先生的文字把 他还原为一个真实而立体的人呢? 《季羡林命运沉思录》这本书意外又 不失惊喜地给了我答案。 季羡林先生对人生的不断追问, 让我们看到了他不竭的生命活力。 关于自己的人生立场,他说:“每个人 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一个百分之 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在人生的 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在对坏人的评价上,他认为:“坏人, 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 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坏人是 不会改好的。天下哪里会有不变的 事物呢?哪里会有不变的人呢?我 观察的几个‘坏人’偏偏不变。几十 年前是这样,今天还是这样。有时 候,我简直怀疑,天地间是否有一种 叫做“坏人基因”的东西?”如此直截 了当的批判式揭露,酣畅淋漓,痛快 而又入骨。 季羡林先生的这些肺腑之言,不 仅蕴含着博大的智慧,而且还蕴含着 对命运的深刻思考。对于常人来讲, 阅读这样的书不必像圣经一样,牢牢 记住大师的每一句话,而是应该去用 心体会一个大师的人生态度,他的思 维方式,以及为人处事的方法,体会他 的宽容、智慧、幽默、性情、风趣、简单、 自责、忧虑等等。捧读先生这样一本 命运沉思录,感觉是和一个富有智慧 的老者在聊天,我们只需心平气和地 用心聆听。先生是一位阅历丰富的智 慧老人,他把自己平生所思所感在书 中娓娓道来,听一听他的话语,我们多 少会得到一些启发和教益,并指引着 我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最后由衷地感慨,读《季羡林命 运沉思录》,可以做文化自信的人。 特别是先生的手稿被别有匠心地当 作信笺,原原本本的还原给读者时, 那种见字如面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 表述的。这已经超脱了一本书的基 础作用,它展现的是先生的精神与风 骨,彰显的是民族的文化与自信。 《中华玄机》(天地出 版 社 2017 年 10 月 出 版) 是著名作家、学者王蒙继 《中国天机》之后,再以深 厚的文化底蕴和精妙的 论述所著的最新力作。 全书分“个性”“魂魄”“世 道”“人心”“天下”五大部 分共 36 篇文章,在揭示中 华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与 外延之时,还从不同角度 对绵延几千年、深刻影响 中国人思想格局和行为 习惯的中华玄机予以解 读,处处彰显出中国人的 处世哲学和生活智慧。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 古国,中国不仅有着悠 久的历史,也有着灿烂 的文化,这是华夏民族 留给世界的一份宝贵精 神财富。那么,如何看 待这份博大精深的中华 文化?王蒙从“玄机何来”入题,逐步切入到 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上。令人信服的是,他的 论述决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思路清晰,极具条 理性和逻辑性。首先,他逐字逐句地拆解了 中华文化博在哪里、大在何处、精在何方、深 又表现在哪些地方,条分缕析中,既有对历史 的仰望回瞻,又有对文化的品味与重温,还有 对现实世界的辩证思考。他不倦的身影,一 会儿在老子清静无为和庄子豁达超俗的境界 里游走,感触着世风道德的敦厚良善。一会 儿又徜徉于孔子和孟子仁义礼教的精辟论述 里,感受着儒家学说的精妙绝伦。一会儿在 《三国演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韬 略里,体会着中国人的儒雅睿智,一会儿又在 《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文学 探寻里,感知着中华文化的涵蕴悠长。这些 精妙的学说,深邃的理论,不朽的经典,常常 激起王蒙的绵绵思絮,让他发怀古之幽情,一 次次叩击着华夏文明的沧桑大门,去一解古 老中华文化背后的奇妙玄机。其次,他能跳 出历史的篱笆,在回溯和重温中,将生生不息 的中华文化之脉牵引到现实中来,以现代人 的视角,去重新审势它的定位与影响。比如, 他对老子代表性的思想—清静无为的解读, 就能联系到现世的顺势而为这一层面,并引 申到治国理政的高度,强调清静无为不是不 去作为,而是要在尊重事物普遍规律的基础 上,本着“道法自然”这一辩证思维,在注重以 德治国的前提下,逐步强化以法治国,才能最 终构建出民主、法治、公正、和谐的时代新风 尚。此外,在解析诸子百家和红学研究之外, 王蒙还强烈地表达了呼唤经典的殷切之情, 并由此提出了在对待中华文化上“做大做强, 更重要的是做好”的灼见。书中,他专门以 “说给青年同行”作为单独的一节,对这些中 华文化的承续者寄予了厚望,其对中华传统 文化的拳拳之心,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通过王蒙大到修齐治平、内圣外王、斯文 济世、天下归仁、无为而治等文化话题的阐 释,小到以退为进、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等这 类生活智慧的点拨,谈笑风生间,纵横捭阖 里,已然将中华文化博而不庞杂、大而不零 乱、精而不贫乏、深而不流俗的人文魅力大道 至简地传播开来。正如王蒙在该书序言所 叙:“中华玄机,是谈我们的生活与头脑中的 传统文化,谈我们与众不同的文化的可敬、可 叹、可咀嚼与可珍惜;实际上仍然是谈你我他 的日常生活,更谈我们的思路、我们的风度、 我们的气派、我们的歧义。”虽然本书的讲解, 只是对中华文化中隐匿的玄机给予了提纲挈 领式地解读,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理念上的普 及和文化传统上的助力,但是,我们还是能够 借助这场抚今追昔,沿着风光无限的中华文 脉,触摸到这场玄机背后的深刻奥妙。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要大力弘扬传统 文化,树立全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华玄 机》的出版,既是传承中华文化上的一个智 力标杆,又是建立高度文化自信上的一次精 神引领,合时代而歌,才会谱出最美的旋律, 《中华玄机》无疑以别样的风姿,唱出了最美 的中国声音。 缘分与命运的深沉思考 —读季羡林新书《季羡林命运沉思录》 古滕客 书中的世界 王晓玲 资料图片

读书 纵横捭 缘分与命运的深沉思考epaper.file.routeryun.com/jrxz/2017-11-08/06/zk6b.pdf · 我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最后由衷地感慨,读《季羡林命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读书 纵横捭 缘分与命运的深沉思考epaper.file.routeryun.com/jrxz/2017-11-08/06/zk6b.pdf · 我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最后由衷地感慨,读《季羡林命

责任编辑:吴生荣照排:陈梦雪 校对:吴舒婷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年11月8日 星期三 6版· · 读书

常言道:“人生在世,读书最乐。”说读书是一种快乐,不单单在于使人进入书海瀚林之中,欣赏风光美丽的山水,阅尽无数鲜活的人物,洞察各色各异的灵魂,获取未曾知晓的信息,还因为能在读书之外,悟出一点尘世至理、人生真谛。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若不想在孤寂、无聊中虚度光阴,让青春白白流淌,就选择读书:让美丽的文字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和生活中的空白,任目光在字里行间流动,凭思绪尽情遐想。置身书海,方觉世界如此斑斓多彩——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天与地、人与物、情与爱……在书里尽览无余,洞察无遗。

读书就像探险、旅游,书中大世界,任君自遨游。读点哲学,就像喝杯陈酿

“茅台”,浸润心肺,漫溢骨髓,细细品之,意味深长,仿佛找到开启智慧、灵感之门的钥匙;读点历史,就像进入一片原始森林,悠远、亘古的境地,阅不尽的

人间春秋,让你顿感深不可测,大开眼界,知晓了世间许多事理;读点文学,就像置身五光十色的闹市,多姿多彩,变幻陆离,令你赏心悦目,激情燃烧;读点随笔,就像泡在桑拿浴池中,使你紧绷的神经顿时松弛下来,烦躁的情绪悄然安妥,舒体活筋,淋漓酣畅。

“三日不读书,言语觉无味。”古人道出的读书重要性,看似有点言重、过分,但细细思之颇觉有理:书中营养可天天给人以滋补,令人思想和精神上充盈饱满。倘若长时间远离书本,自然就会缺钙少血甚至严重失血;到了思想肤浅庸俗,意识呆滞木讷之时,言语当然就无“味”可谈了。

怎样从书中汲取营养?培根有句话说得形象而又透彻:“有些书只需品尝,有些书需要吞咽,还有一些书则应细嚼。”这无疑是读书的一大科学妙方——即从每个人精神需求的实际出发来确定摄取书之营养的方法:思想充实,对一些书只需随手翻翻尝个鲜;腹

中饥饿,则需要当即吞咽一些书,以填空虚;精神贫瘠者,就得对极有营养的书爱不释手,细细咀嚼。

会读书的人其奥妙在于,不仅要看作者在书中说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作者在书的背后还有什么话藏着要说,从中领悟到其笔下不便明说但读者心里明了的东西。故那些见识高远,俯仰天地,直入玄微,且能补过、进德、解惑、增知、益智的书,乃读者真正的良师益友也。

读书、学习、求知,贵在应用和创造。而提高“四种能力”,则是读书学习所得的正果:提高注意力——它是心灵的窗户,推开它,知识的阳光才能照射进来;提高观察力——它是心灵的雷达,打开它,知识、信息才能一一捕捉到;提高想象力——它是心灵的翅膀,展开它,在广阔的知识天空里才能自由飞翔;提高思考力——它是心灵的解剖刀,操作它,对包罗万象的事物才能进行条分缕析。

季羡林先生是当代文学名家,被誉为学界泰斗、国学大师,是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先生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的信心。在新书《季羡林命运沉思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7 年 10月)中,透过身边的人事,表达缘分与命运的深沉思考。

打开这本“命运”的卷幅,人世间的缘分与命运、机缘与邂逅、岁月与生死、记忆与忧思在穿越了北京、济南、哥廷根、塔什干的时空后渐渐清晰起来。于是,书中没有了“大师”

“泰斗”“学术大家”这些高山仰止,有的是喜欢看小说机灵又调皮的“熊孩子”,与同窗挚友探讨诗歌的大学学子,与邻家少女互生情愫却强忍离去的有志青年,和外国小朋友产生深厚友谊的中年男人,八十几岁仍骑自行车泡图书馆的“老学霸”。他喜欢孩子、怜惜猫狗、悲悯花草、同情弱者,就这样用最平实质朴的语句记录下了内心最深沉、最真挚的感受,给人以回味不尽的人间悲喜。

季羡林先生是极具魅力的贤者,

他人格的光辉胜过世间一切光芒。因为遗弃了陪伴母亲生前的狗“受到良心的谴责”,从而在异国他乡抒发了

“我爱天下一切狗”的感慨;因为怜悯记忆中的乞丐,写下了“我心甘情愿地成为有这样回忆的最后一个人”的真挚祝愿;因为“学习的兴趣日益浓烈,每周两次课,不但不以为苦,有时候甚至有望穿秋水之感”,使得吐火罗文

“这一种语言的研究在中国毕竟算生了根”。到这里会发现,读书便是读人,读人便是读书。质朴语言的背后,是先生智慧、气度与神韵的体现。

季羡林先生生前倍为推崇的一句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的确,他是爱书之人,几十年手不释卷汗牛充栋;他是善写之人,数十载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正因为如此,他成就了自己,也成全了别人。如今来看,先生早已是“人书合一”,因为先生本身就是一篇沧桑巨著,这毋庸置疑。人们对他的慕名,对他的初识恐怕更多的是来自于清华园里的青葱日记,旅德十年的艰苦求学,牛棚里的沉痛迫害,以及暮年病榻上的无限回忆。那么如何通过先生的文字把

他还原为一个真实而立体的人呢?《季羡林命运沉思录》这本书意外又不失惊喜地给了我答案。

季羡林先生对人生的不断追问,让我们看到了他不竭的生命活力。关于自己的人生立场,他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在对坏人的评价上,他认为:“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坏人是不会改好的。天下哪里会有不变的事物呢?哪里会有不变的人呢?我观察的几个‘坏人’偏偏不变。几十年前是这样,今天还是这样。有时候,我简直怀疑,天地间是否有一种叫做“坏人基因”的东西?”如此直截了当的批判式揭露,酣畅淋漓,痛快而又入骨。

季羡林先生的这些肺腑之言,不仅蕴含着博大的智慧,而且还蕴含着对命运的深刻思考。对于常人来讲,阅读这样的书不必像圣经一样,牢牢记住大师的每一句话,而是应该去用心体会一个大师的人生态度,他的思维方式,以及为人处事的方法,体会他的宽容、智慧、幽默、性情、风趣、简单、自责、忧虑等等。捧读先生这样一本命运沉思录,感觉是和一个富有智慧的老者在聊天,我们只需心平气和地用心聆听。先生是一位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他把自己平生所思所感在书中娓娓道来,听一听他的话语,我们多少会得到一些启发和教益,并指引着我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最后由衷地感慨,读《季羡林命运沉思录》,可以做文化自信的人。特别是先生的手稿被别有匠心地当作信笺,原原本本的还原给读者时,那种见字如面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这已经超脱了一本书的基础作用,它展现的是先生的精神与风骨,彰显的是民族的文化与自信。

《中华玄机》(天地出版 社 2017 年 10 月 出 版)是著名作家、学者王蒙继

《中国天机》之后,再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妙的论 述 所 著 的 最 新 力 作 。全书分“个性”“魂魄”“世道”“人心”“天下”五大部分共 36 篇文章,在揭示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与外延之时,还从不同角度对绵延几千年、深刻影响中国人思想格局和行为习惯的中华玄机予以解读,处处彰显出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智慧。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 国 ,中 国 不 仅 有 着 悠久 的 历 史 ,也 有 着 灿 烂的 文 化 ,这 是 华 夏 民 族留给世界的一份宝贵精神 财 富 。 那 么 ,如 何 看待这份博大精深的中华

文化?王蒙从“玄机何来”入题,逐步切入到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上。令人信服的是,他的论述决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思路清晰,极具条理性和逻辑性。首先,他逐字逐句地拆解了中华文化博在哪里、大在何处、精在何方、深又表现在哪些地方,条分缕析中,既有对历史的仰望回瞻,又有对文化的品味与重温,还有对现实世界的辩证思考。他不倦的身影,一会儿在老子清静无为和庄子豁达超俗的境界里游走,感触着世风道德的敦厚良善。一会儿又徜徉于孔子和孟子仁义礼教的精辟论述里,感受着儒家学说的精妙绝伦。一会儿在

《三国演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韬略里,体会着中国人的儒雅睿智,一会儿又在

《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文学探寻里,感知着中华文化的涵蕴悠长。这些精妙的学说,深邃的理论,不朽的经典,常常激起王蒙的绵绵思絮,让他发怀古之幽情,一次次叩击着华夏文明的沧桑大门,去一解古老中华文化背后的奇妙玄机。其次,他能跳出历史的篱笆,在回溯和重温中,将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之脉牵引到现实中来,以现代人的视角,去重新审势它的定位与影响。比如,他对老子代表性的思想——清静无为的解读,就能联系到现世的顺势而为这一层面,并引申到治国理政的高度,强调清静无为不是不去作为,而是要在尊重事物普遍规律的基础上,本着“道法自然”这一辩证思维,在注重以德治国的前提下,逐步强化以法治国,才能最终构建出民主、法治、公正、和谐的时代新风尚。此外,在解析诸子百家和红学研究之外,王蒙还强烈地表达了呼唤经典的殷切之情,并由此提出了在对待中华文化上“做大做强,更重要的是做好”的灼见。书中,他专门以

“说给青年同行”作为单独的一节,对这些中华文化的承续者寄予了厚望,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拳拳之心,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通过王蒙大到修齐治平、内圣外王、斯文济世、天下归仁、无为而治等文化话题的阐释,小到以退为进、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等这类生活智慧的点拨,谈笑风生间,纵横捭阖里,已然将中华文化博而不庞杂、大而不零乱、精而不贫乏、深而不流俗的人文魅力大道至 简 地 传 播 开 来 。 正 如 王 蒙 在 该 书 序 言 所叙:“中华玄机,是谈我们的生活与头脑中的传统文化,谈我们与众不同的文化的可敬、可叹、可咀嚼与可珍惜;实际上仍然是谈你我他的日常生活,更谈我们的思路、我们的风度、我们的气派、我们的歧义。”虽然本书的讲解,只是对中华文化中隐匿的玄机给予了提纲挈领式地解读,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理念上的普及和文化传统上的助力,但是,我们还是能够借助这场抚今追昔,沿着风光无限的中华文脉,触摸到这场玄机背后的深刻奥妙。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树立全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华玄机》的出版,既是传承中华文化上的一个智力标杆,又是建立高度文化自信上的一次精神引领,合时代而歌,才会谱出最美的旋律,

《中华玄机》无疑以别样的风姿,唱出了最美的中国声音。

纵横捭阖解玄机

——评王蒙新书《中华玄机》

刘昌宇

缘分与命运的深沉思考——读季羡林新书《季羡林命运沉思录》

● 古滕客

书中的世界● 王晓玲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