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eptember 08 2020 Tuesday Page14 Chinese Commercial News t 商報 海韻文藝副刊 二○二○年九月八日(星期二) 投稿郵箱: 菊 精 山立 秋菊盛放的日子 被歲月洗得絢爛 我習慣了 習慣觀菊那一刻 一縷縷幽古情思 瓦藍的天空下 菊不言,也不嘻 只是搖拽姿容 湛黃如月,潔白如雪 來自東籬之下的 千年詠唱 早已沁入耳鼓 今天的太陽和昨天的不一樣 誰如此神往 攬入懷中的,不光是我的鍾情 還有,故國山河的目光 穿越時空的神話 家鄉的野菊花 王田喜 叫賣的鄉音 喊住我匆匆的腳步 上了年紀的叫賣者 見我停了下來,立刻 不失時機地介紹:大山裡 自然生長的野菊花 清熱解毒,明目,去火…… 那年紀,衣著,聲音 宛如我千里之外的母親 我錢要了一斤,說我 就是那地方的人 那可真稀罕了…… 老婦滿臉親切,又往 秤完的代裡抓了一把 到了班上,整個上午 我的心隨著杯子裡的野菊花 舒展,瀰漫 東石寨關夫子廟 蘇千培 東石寨關夫子廟又名龍山廟,俗稱帝 爺公宮,坐落于晉江東石鎮西隅東石寨。東 石寨古為航海起點,兵家必爭之地,歷盡朝 代興替,戰火兵燹。明末,鄭成功為抗清復 台,曾于此地操練水師。古寨名廟,相得益 彰。 關夫子三神像,原為五胡亂華時河南 洛陽林尚書夫人從故鄉輾轉帶來的一輻軸 畫,初奉于自家書院,後書院被王審知之孫 王延彬、王昶兵燹所毀,林家後裔乃于東石 寨建廟,塑三神像祀焉。廟歷經滄桑,多次 興廢,如今廟宇系1996年由海外鄉僑和各村 善信捐資,按舊廟原方位鼎新擴建,于1999 年竣工落成。 廟中三神像,關聖居中,綠袍金鎧, 正襟危坐于虎皮交椅座上。臉如重棗,丹鳳 眼、臥蠶眉、美髯飄胸。左手執《春秋》, 右手綽鬚,全神貫注,偉岸英武,浩氣凜 然。關平銀盔鎖子甲,儀表堂堂,雙手捧官 印侍立于左。周倉黑臉虯髯,膀寬腰圓,握 青龍偃月刀侍立于右。神像彩繪描金,形神 兼備,栩栩如生。「漢朝忠義無雙士,千 古英雄第一人」。關聖乃蜀漢名將,集忠、 勇、節、義于一身,歷來為人所敬仰。明萬 曆年間,欽定為武聖,與文聖孔夫子並列, 民間崇奉為地方保護神。遊客至此,莫不虔 誠頂禮膜拜。 關夫子廟由拜亭、主殿、東西廂房和 後園組成,建築面積157平方米,耗資170萬 元。拜亭單簷四柱,兩柱雕蟠龍,兩柱鏤花 鳥,造型生動,工藝精湛。主殿高15米,單 開間,三重簷,歇山頂,木石架構。崢嶸殿 宇,雕龍塑鳳,富麗堂皇。兩廂照壁上鐫 有當代鄉土詩人書法家撰寫之詩文。左曰: 「漢末紛爭起戰塵,心憂國難枕戈眠。原為 平亂安邦將,不作權威輔政臣。義勇遠揚功 社稷,忠魂永駐佑黎民。名垂青史千秋頌, 氣壯山河大地氤。」右曰:「古寨臨江好閱 兵,水操威武普英名。丹心泐石忠心永, 得勝題名必勝盈。痛擊荷夷仇敵愾,匡扶明 室志精誠。雄風凜凜驚天地,正氣長存國姓 城。」一讚關夫子,一讚鄭成功。廟內左右 壁上鐫刻「義存漢室」,「志在春秋」八個 大字。遒勁剛毅,系現代泉南書法家蔡景豐 之遺筆。世界佛教協會會長瑞今法師于耄耋 之年猶捲袖揮毫為該廟題寫「龍山古地」匾 額,翰墨超凡脫俗,字如其人,為關夫子廟 添輝增色。 關夫子廟雄踞寨中高巖突起處,巖下 為水操台,300多平方米,乃鄭成功當年操 練水師之處,白色花崗石築就的城垛牆雄 峻威武。東側石階旁建有「朝晞亭」,雙 簷八角,設計造型不同凡響。古寨週遭巨榕 交柯,雜木陰翳,繁花吐豔,鳥雀鳴幽。寨 下東側為石埕,寬闊舒坦,面積達數百平方 米。埕邊建有另一廟宇「福海廟」,祀奉大 普公,兩進三開間,雙護厝。廟建于民國九 年(1920年),莊嚴古樸。一寨雙廟,高低錯 落,頗具特色。 關夫子廟背依岱峰,崚嶒挺拔,障屏 拱衛,傲視龍江。一峽滄波,萬點鷗鷺。遠 眺金門,群峰逶迤,山色如黛。秉儒將之浩 氣,沐古寨之雄風,鍾山海之靈秀,古寨琳 宇,勝概佳境,名馳遐邇,海內外遊客,紛 至沓來。 書香相隨,茶香相伴 楊黎明 夏日的午後,靜坐書房,泡一杯清茶,酷暑在升騰的茶香中 漸漸消融。躁動的心伴隨著清茶在水中輕盈起舞,隨後慢慢沉靜。 攤開一本新書,那淡淡的書香,交融著裊繞的茶香,悄悄地瀰漫開 來。頓時讓整個書房清香四溢,頗有春意盎然之感。這清醇的茶香 猶如一支興奮劑,不覺間喚醒了烈日下沉睡的書房,也興奮了書房 中那伏案而作的讀書人。 此時,劉禹錫先生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 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 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的傳世名句,悄然悟上我的心頭。他 那種遠離世俗、拋別名利、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讓我深感其中。 想必,這就是炎夏的盛宴。準確地說,是我們讀書人特有的「美 餐」。 是的,我酷愛書也鍾愛茶,幸好這熊掌和魚可讓我兼得。有人 說,如能得二者,便可謂幸福。不,我謂之:美滿。 書與茶,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事實上,它們之間有著諸多天然 共性,故而歷來為古今中外文人雅士所鍾情。 幾千年前,華夏先人不僅在勞動實踐中聰明地發明了紙,而且 幸運地發現了茶。雖然人類的智慧在紙發明之前,就已經通過銘刻 在貝殼或書寫在樹葉、獸皮、綢緞上代代相傳,但只有華夏先人發 明紙張後,人類的智慧才找到了最為美好的歸屬,才有了真正意義 上的書。自那時起,人們可以隨時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載錄于紙張, 裝訂成冊而謂之:書。人們通過傳閱這種載錄有先人智慧的書,而 得以繼承先人的智慧。更有甚者對閱讀上癮,並樂此不疲,由此而 博得人們一敬稱:讀書人。 隨著人們之間的交流逐漸增多,曾幾何時載錄有華夏兒女智 慧之書,悄然走出國門,超越種族,超越國界,像清泉般流向世界 的每一個角落,惠澤著每一顆鍾愛智慧的心。正是由于有了書的傳 播,華夏智慧才得以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明。由此也贏得了更加廣 泛,更加璀璨的傳承。書,便是其中不可或缺、舉足輕重的橋樑。 茶與紙書原本同根同源,均起源于我們中國。茶以其清醇可 口、天然、保健之天性而歷來備受人們所鍾愛。時至今日,飲茶在 我國不僅是一種飲食習慣,更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茶文化, 並代代相傳。中國人自古習慣以茶待客,並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飲茶 禮儀。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這種中國式敬茶與飲茶之禮儀深 受國際社會追捧。 想必讀書品茶之人均深有感觸,無不覺讀書如品茶,品茶似讀 書。茶,越喝精神越旺。如長期飲茶,便可修得神清氣爽之心性。 書,越讀思維越寬闊。如博覽群書,便可修得高瞻遠矚之境界。會 品茶的人,自然懂得茗茶之醇韻;而不懂茶的人,大概只能喝出茶 水中那苦澀的味道。品書亦是如此,一本好書,不同的人將讀出不 同的味道,思出不同的感悟。膚淺翻書之人,只能走馬觀花,賞觀 書中之浮華。只有真正品書之人,才能悟得字裡行間洋溢的思想精 華。 其實品書與品茶兩者自然相通,都蘊含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 化。這也是古往今來但凡讀書之人,多喜品茶。愛茶之人,多有品 書嗜好之緣故。 每當忙碌一天後,回到家中沏上一杯清茶,品味著那份悠然四 溢的清香,或手捧一本好書沉浸在字裡行間之情韻。抑或任憑思緒 飛揚,鋪開紙筆去捕捉某一剎那靈感碰撞的火花,讓心躲進閃爍的 文字間,自有別樣的欣喜和從容。 真正的愛書好茶之人,大概均有「不羨富貴之奢華,只戀書香 相隨、茶香相伴」之共鳴。此時的我合卷深思,不禁感歎:今生如 能朝夕與茶相伴,天天與書相隨,人生則足矣。 是呀!讀書的感覺,真好。閱讀之時,如能有一室茶香相伴, 則感覺更美,更幸福!

菊 精 東石寨關夫子廟 - shangbao.com.ph · 廟建于民國九 年(1920年),莊嚴古樸。一寨雙廟,高低錯 落,頗具特色。 關夫子廟背依岱峰,崚嶒挺拔,障屏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菊 精 東石寨關夫子廟 - shangbao.com.ph · 廟建于民國九 年(1920年),莊嚴古樸。一寨雙廟,高低錯 落,頗具特色。 關夫子廟背依岱峰,崚嶒挺拔,障屏

September 08 2020 Tuesday Page14Chinese Commercial News

t 商報海韻文藝副刊

二○二○年九月八日(星期二)

投稿郵箱:

菊 精山立

秋菊盛放的日子 被歲月洗得絢爛 我習慣了 習慣觀菊那一刻 一縷縷幽古情思 瓦藍的天空下 菊不言,也不嘻 只是搖拽姿容 湛黃如月,潔白如雪 來自東籬之下的 千年詠唱 早已沁入耳鼓 今天的太陽和昨天的不一樣 誰如此神往 攬入懷中的,不光是我的鍾情 還有,故國山河的目光 穿越時空的神話

家鄉的野菊花 王田喜

叫賣的鄉音 喊住我匆匆的腳步 上了年紀的叫賣者 見我停了下來,立刻 不失時機地介紹:大山裡 自然生長的野菊花 清熱解毒,明目,去火…… 那年紀,衣著,聲音 宛如我千里之外的母親 我錢要了一斤,說我 就是那地方的人 那可真稀罕了…… 老婦滿臉親切,又往 秤完的代裡抓了一把 到了班上,整個上午 我的心隨著杯子裡的野菊花 舒展,瀰漫

東石寨關夫子廟蘇千培

東石寨關夫子廟又名龍山廟,俗稱帝

爺公宮,坐落于晉江東石鎮西隅東石寨。東

石寨古為航海起點,兵家必爭之地,歷盡朝

代興替,戰火兵燹。明末,鄭成功為抗清復

台,曾于此地操練水師。古寨名廟,相得益

彰。

關夫子三神像,原為五胡亂華時河南

洛陽林尚書夫人從故鄉輾轉帶來的一輻軸

畫,初奉于自家書院,後書院被王審知之孫

王延彬、王昶兵燹所毀,林家後裔乃于東石

寨建廟,塑三神像祀焉。廟歷經滄桑,多次

興廢,如今廟宇系1996年由海外鄉僑和各村

善信捐資,按舊廟原方位鼎新擴建,于1999

年竣工落成。

廟中三神像,關聖居中,綠袍金鎧,

正襟危坐于虎皮交椅座上。臉如重棗,丹鳳

眼、臥蠶眉、美髯飄胸。左手執《春秋》,

右手綽鬚,全神貫注,偉岸英武,浩氣凜

然。關平銀盔鎖子甲,儀表堂堂,雙手捧官

印侍立于左。周倉黑臉虯髯,膀寬腰圓,握

青龍偃月刀侍立于右。神像彩繪描金,形神

兼備,栩栩如生。「漢朝忠義無雙士,千

古英雄第一人」。關聖乃蜀漢名將,集忠、

勇、節、義于一身,歷來為人所敬仰。明萬

曆年間,欽定為武聖,與文聖孔夫子並列,

民間崇奉為地方保護神。遊客至此,莫不虔

誠頂禮膜拜。

關夫子廟由拜亭、主殿、東西廂房和

後園組成,建築面積157平方米,耗資170萬

元。拜亭單簷四柱,兩柱雕蟠龍,兩柱鏤花

鳥,造型生動,工藝精湛。主殿高15米,單

開間,三重簷,歇山頂,木石架構。崢嶸殿

宇,雕龍塑鳳,富麗堂皇。兩廂照壁上鐫

有當代鄉土詩人書法家撰寫之詩文。左曰:

「漢末紛爭起戰塵,心憂國難枕戈眠。原為

平亂安邦將,不作權威輔政臣。義勇遠揚功

社稷,忠魂永駐佑黎民。名垂青史千秋頌,

氣壯山河大地氤。」右曰:「古寨臨江好閱

兵,水操威武普英名。丹心泐石忠心永,

得勝題名必勝盈。痛擊荷夷仇敵愾,匡扶明

室志精誠。雄風凜凜驚天地,正氣長存國姓

城。」一讚關夫子,一讚鄭成功。廟內左右

壁上鐫刻「義存漢室」,「志在春秋」八個

大字。遒勁剛毅,系現代泉南書法家蔡景豐

之遺筆。世界佛教協會會長瑞今法師于耄耋

之年猶捲袖揮毫為該廟題寫「龍山古地」匾

額,翰墨超凡脫俗,字如其人,為關夫子廟

添輝增色。

關夫子廟雄踞寨中高巖突起處,巖下

為水操台,300多平方米,乃鄭成功當年操

練水師之處,白色花崗石築就的城垛牆雄

峻威武。東側石階旁建有「朝晞亭」,雙

簷八角,設計造型不同凡響。古寨週遭巨榕

交柯,雜木陰翳,繁花吐豔,鳥雀鳴幽。寨

下東側為石埕,寬闊舒坦,面積達數百平方

米。埕邊建有另一廟宇「福海廟」,祀奉大

普公,兩進三開間,雙護厝。廟建于民國九

年(1920年),莊嚴古樸。一寨雙廟,高低錯

落,頗具特色。

關夫子廟背依岱峰,崚嶒挺拔,障屏

拱衛,傲視龍江。一峽滄波,萬點鷗鷺。遠

眺金門,群峰逶迤,山色如黛。秉儒將之浩

氣,沐古寨之雄風,鍾山海之靈秀,古寨琳

宇,勝概佳境,名馳遐邇,海內外遊客,紛

至沓來。

書香相隨,茶香相伴楊黎明

夏日的午後,靜坐書房,泡一杯清茶,酷暑在升騰的茶香中

漸漸消融。躁動的心伴隨著清茶在水中輕盈起舞,隨後慢慢沉靜。

攤開一本新書,那淡淡的書香,交融著裊繞的茶香,悄悄地瀰漫開

來。頓時讓整個書房清香四溢,頗有春意盎然之感。這清醇的茶香

猶如一支興奮劑,不覺間喚醒了烈日下沉睡的書房,也興奮了書房

中那伏案而作的讀書人。

此時,劉禹錫先生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

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

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的傳世名句,悄然悟上我的心頭。他

那種遠離世俗、拋別名利、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讓我深感其中。

想必,這就是炎夏的盛宴。準確地說,是我們讀書人特有的「美

餐」。

是的,我酷愛書也鍾愛茶,幸好這熊掌和魚可讓我兼得。有人

說,如能得二者,便可謂幸福。不,我謂之:美滿。

書與茶,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事實上,它們之間有著諸多天然

共性,故而歷來為古今中外文人雅士所鍾情。

幾千年前,華夏先人不僅在勞動實踐中聰明地發明了紙,而且

幸運地發現了茶。雖然人類的智慧在紙發明之前,就已經通過銘刻

在貝殼或書寫在樹葉、獸皮、綢緞上代代相傳,但只有華夏先人發

明紙張後,人類的智慧才找到了最為美好的歸屬,才有了真正意義

上的書。自那時起,人們可以隨時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載錄于紙張,

裝訂成冊而謂之:書。人們通過傳閱這種載錄有先人智慧的書,而

得以繼承先人的智慧。更有甚者對閱讀上癮,並樂此不疲,由此而

博得人們一敬稱:讀書人。

隨著人們之間的交流逐漸增多,曾幾何時載錄有華夏兒女智

慧之書,悄然走出國門,超越種族,超越國界,像清泉般流向世界

的每一個角落,惠澤著每一顆鍾愛智慧的心。正是由于有了書的傳

播,華夏智慧才得以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明。由此也贏得了更加廣

泛,更加璀璨的傳承。書,便是其中不可或缺、舉足輕重的橋樑。

茶與紙書原本同根同源,均起源于我們中國。茶以其清醇可

口、天然、保健之天性而歷來備受人們所鍾愛。時至今日,飲茶在

我國不僅是一種飲食習慣,更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茶文化,

並代代相傳。中國人自古習慣以茶待客,並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飲茶

禮儀。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這種中國式敬茶與飲茶之禮儀深

受國際社會追捧。

想必讀書品茶之人均深有感觸,無不覺讀書如品茶,品茶似讀

書。茶,越喝精神越旺。如長期飲茶,便可修得神清氣爽之心性。

書,越讀思維越寬闊。如博覽群書,便可修得高瞻遠矚之境界。會

品茶的人,自然懂得茗茶之醇韻;而不懂茶的人,大概只能喝出茶

水中那苦澀的味道。品書亦是如此,一本好書,不同的人將讀出不

同的味道,思出不同的感悟。膚淺翻書之人,只能走馬觀花,賞觀

書中之浮華。只有真正品書之人,才能悟得字裡行間洋溢的思想精

華。

其實品書與品茶兩者自然相通,都蘊含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

化。這也是古往今來但凡讀書之人,多喜品茶。愛茶之人,多有品

書嗜好之緣故。

每當忙碌一天後,回到家中沏上一杯清茶,品味著那份悠然四

溢的清香,或手捧一本好書沉浸在字裡行間之情韻。抑或任憑思緒

飛揚,鋪開紙筆去捕捉某一剎那靈感碰撞的火花,讓心躲進閃爍的

文字間,自有別樣的欣喜和從容。

真正的愛書好茶之人,大概均有「不羨富貴之奢華,只戀書香

相隨、茶香相伴」之共鳴。此時的我合卷深思,不禁感歎:今生如

能朝夕與茶相伴,天天與書相隨,人生則足矣。

是呀!讀書的感覺,真好。閱讀之時,如能有一室茶香相伴,

則感覺更美,更幸福!

佘明汀

蘇羅莎賢伉儷九秩榮壽

八秩帨辰誌慶

菲律濱洪門近南學校校友會

福樂

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