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將近三百年歷史的風神廟,是全台唯一主祀風神之廟宇,是 知民一帆風順的神明,也是府城七寺八廟之一,重要文化古 蹟。 班級:四文二甲 學號: 1097163109 姓名:李思潔 指導老師:謝貴文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 ─風神廟將近三百年歷史的風神廟,是全台唯一主祀風神之廟宇,是

知民一帆風順的神明,也是府城七寺八廟之一,重要文化古

蹟。

班級:四文二甲

學號:1097163109

姓名:李思潔

指導老師:謝貴文

Page 2: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1、 歷史沿革:清乾隆四年己末(1739年)台灣巡道鄂善奏請朝廷建廟,以保佑來台貿易的人

可以平安渡過險惡的黑水溝,並將須建廟種種的理由,向朝廷申請金費建風神廟。此外,為了迎接官員來台,更在廟前興建接官亭,讓經長途跋涉,疲累奔波的官員,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或回任官員等候船班,臨行依依,可相互道別。

<1.>創建沿革:

  風神廟,主祀風神爺,被稱為清代臺南八廟之一。清乾隆四年(1739年),由巡道鄂善倡建,廟址原座落於南河港右安欄橋邊。風神廟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風神廟於乾隆四年(西元 1739)創建,在南河港北岸,即當年南河港右安瀾

橋邊,為往來文武官僚迎送酬接之所,由巡道鄂善倡建,以臺灣「邑處海外,舟楫往來,安危禍福,惟神司之。故春秋詣壇合祭之外,建廟專祀。」主祀風神, 為海上航行與貿易者崇祀。當時風神廟為閩南式平房三進,前為頭門,內建三屋三楹為官廳,廳後之屋供奉神像,後屋數楹,中奉大士,前有頭門,左右廂房。凡自鹿耳門抵郡登陸,或駕小艇赴鹿耳門配船赴廈門之文武官員,皆於此候船仰送祖餞。

<2.>修建沿革:

  其後於乾隆三十年(西元 1765)由知府蔣允焄第一次重修,唯規制未變,依舊是正屋三進,前有頭門之房舍。乾隆四十二年(西元 1777)知府蔣元樞再次重修官廳、廟堂,於廟側之左購買民居,興建公館一所(大陸來台之接待所),以為迎送洗塵餞別,宴集暫宿之所,並立石階碼頭及石坊於廟前,以便登涉。坊後有石造鐘鼓樓一對,或迎送,或朝夕擊鼓鳴鐘,如此規模宏壯,氣象改觀。

民國七年(日大正七年,西元 1918年)日人進行市區改正,開闢水仙宮旁道路,原官廳後供奉神像之屋宇被毀,風神廟正殿與大士殿以及旁側的公館都被拆毀(今民權路三段),整座風神廟被道路隔成兩半,神像於是移至前屋,即原官廳。民國十三年(西元 1924年)地方士紳謝群我、郭祥、謝合、郭右等再重修,成今之模樣。民國十九年,因地震鐘樓頂部塌毀,石坊與鐘樓則倖存。民國三十六年又地震,鼓樓倒下,幸好只壓死一隻雞。

民國四十四年郭姓市民在鼓樓原址上興建了一棟 RC洋樓,深入古蹟範圍約六尺深,使風神廟與接官亭、石坊失去了原來的面貌。民國四十六年謝江泉先生再重修。民國七十六年又以油漆粉刷小修一番。民國八十四年由黃秋月建築師整修完成而成今貌。

Page 3: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2、 眾神介紹:

<1.>風神爺:

風神,係天體射手星座,為箕星之神格化信仰。由於民間傳說中的風神是主掌風力大小,因而對於早期必需倚賴風力才能航行的船隻。故一般航海業者或貿易商人,為求一帆風順,往往加以崇祀。

風神之信仰在中國由來已久,滿清雖以異族入主中國,仍加以崇祀。乾隆三年(1738年)時,朝廷甚至指定各地方官於風神等神誕祭祀之日時,必需由地方正印官主祭,文武職官員位列東、西兩班,共同參祀,以示隆重。臺灣地處中國東南沿海之島嶼,不論是官員履新或離任,往往需搭乘帆船,橫渡海峽。在造船技術及氣象資料掌握,仍處於不發達的清朝初期,神明的信仰可以說是航海安全的最大精神寄託。

乾隆四年(1739年),巡道鄂善即以臺灣「邑處海外,舟楫往來,安危禍福,惟神司之。故春秋詣壇合祭之外,建廟專祀」。乃有風神廟之建成 。

本廟主祀風神爺,又稱風伯、風天王、風后。風后乃黃帝之相,黃帝在尋覓風后時,做了一的夢:「大風吹去天下塵垕。」醒後嘆曰:「風為號令執政者也,垕 ,去土、后在。」另有一傳說,風神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箕星,擁有興風的能力。而箕星是好風,也就是能適時送風,造福萬物,對人類有幫助的神。因此,古代帝王,無不虔誠祭拜。據「周禮」記載,風神、雨師早在周朝就已為人所祭。明洪武初年,又加雲師,一起合祭於太歲月將壇。清順治時,將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共於一壇,制訂每年春秋仲月祭祀。乾隆三年戊年(公元一七三八年)更行文全國,命文武百官各依品階,分列東西兩班,由主祭官帶領行禮祭拜,可見風神的信仰,自古以來在官府與民間心目中,佔有極崇高的地位。

道教的眾神廟,皆為人間聖賢得道升天者,必須借天神之助,方能仙化。然風神乃主宰大自然之神,管理整個地球之氣象,所以他是無分國際、地域之神。

主祀風神,即風之神,又稱風伯、

風天王,是航海者的保護神,主

要祈求航海平安。

Page 4: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2.>雷公、電母:

至於雷神與電母,仍為自然之神,也是天上星宿之一。雷神又稱「雷公」,相傳雷公乃是周文王的義子-雷震子,背插二翅,額有三目,臉赤如猴,足如鷹爪,左執楔、右持槌。、為打擊犯罪、懲奸罰惡之神,百姓多敬畏他,而心存善念,不 踰越規範,對社會風俗、治安,有正面之幫助。民間之傳說亦甚多,有的說,雷公嫉惡如仇,性情暴躁,一聽某人犯法,就大發雷霆,不分皂白,不探究竟,就擊掌發雷打死。但往往有些是含冤受死的,因此又引出有關電母之傳說。

電母係雷公之配偶,據說從前有位寡婦與年邁婆婆同住,婆婆生病想吃肉,因家貧無錢購買,寡婦孝心使然下,割下自己腕肉煮熟,請婆婆食用。怎耐腕肉堅韌難咬,婆婆失望之餘,大罵媳婦不孝,命他把肉倒掉。媳婦滿懷委屈的把肉到在水溝,恰好被雷公看見,以為他糟蹋糧食,霹靂一聲,把寡婦轟死。後來玉黃大帝查明此事,係雷公鑄下之大錯,為補償寡婦,乃封寡婦為「電母」,賜配雷公為妻。電母又稱「閃那婆」,兩手執鏡運光,每逢雷公打雷之前,電母就發出一道閃電,照明是非善惡,以免冤情再生。

配祀的雷公,鳥嘴鳥爪、手執斧鑿、腳踏皮鼓;電母雙手持明鏡。

<3.>觀音佛祖:

「觀世音,戶戶阿彌陀」,這句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而觀世音菩薩及 其聖號更是老弱婦孺們所喜愛且朗朗上口的一位大菩薩呢!

觀音大士亦尊稱觀音佛祖、觀自在、觀音媽、南海觀世音、大悲菩薩、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等,為臺灣佛、道教信眾奉祀極廣之神尊。據傳觀音菩薩其父為妙莊王,母為寶德后,姐為妙音、妙元,觀音為第三女,名妙善,乃慈航降生,拯救世間萬劫,於脫卻凡胎後,經我國東海普陀落迦山轉往中原,普渡眾生。

Page 5: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4.>水神、火神

  遠古時代 ,世上一片荒涼 ,只有許多森林 , 人們仍然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 當時在崑崙山上有一座光明宮 ,光明宮裏住著火神 ,名叫祝融。祝融很慈祥 ,祂看到人們生吃禽獸 ,就傳下火種 ,教給人們用火的方法 ,人們自此便把獵獲的野獸放在火上烤熟了再吃 ,這樣不僅食物好吃 ,而且減少了疾病 ,因此世人都非常崇拜火神祝融。   這樣 ,便觸怒了住在東海 ,性情暴戾的水神共工。祂氣憤的說 :「世人太可惡了 ,

水與火都是人們生活必需的東西 ,為何他們光敬火神而不敬我水神呢?」於是 ,心懷嫉妒的共工便率領水族 ,向祝融居住的光明宮進攻 ,把光明宮周圍終年不熄的神火弄熄了 ,令大地變得漆黑一片。火神祝融震怒不已 ,祂駕馭一條火龍出來迎戰 ,那火龍全身發光 ,烈焰騰空 ,把大地照得通明 ,光明宮裏的神火又重燃了。  水神共工不能撲滅神火 ,不禁惱羞成怒 ,便調來五湖四海的大水 ,漫到山上 ,直往祝融和祂騎的火龍潑去。可是水往低地流,大水一退 ,神火又燃燒起來。祝融便騎著火龍 ,烈焰騰騰地直向共工撲去 ,長長的火舌把共工燒得焦頭爛額。共工抵擋不來 ,

便退到大海裏 ,祝融騎著火龍直衝大海 ,共工又慌忙逃到天邊。共工回頭一看 ,眼見祝融已追了上來 ,便一頭撞在不周山上 ,只聽轟隆一聲巨響 ,不周山竟被共工攔腰撞倒了。那不周山原是根頂天的柱子 ,上端頂著天河 ,山一倒 ,天塌了一個窟窿 ,天河裏的水嘩啦嘩啦的流到地上 ,使人間遭遇了一場大災難 ,而共工自此亦不敢再向祝融挑釁。

水神和火神,一

   青一紅,造型

   別。

Page 6: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Page 7: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5.>蔣元樞:

台灣知府有三蔣,即蔣毓英、蔣允焄、蔣元樞。三個人對台灣都有很大的貢獻,深得老百姓的愛載。但是一般府城人所稱的「蔣公子」應該源自於「蔣公子敗地理」一語,如果以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則「蔣公子」就是指蔣元樞。 按「台南市志-人物志」所紀錄:

蔣元樞,字仲升,江蘇長熟人。舉乾隆 24年鄉荐;歷任福建知縣、廈門海防同知;乾隆 40年,到台灣就認知府;乾隆 41年護任分巡臺灣道。在他治理台灣這段期間,將台灣的城牆由單層牆改建為雙層互牆、在臨海的地方增建砲台,讓台灣對外防禦更堅固;另外,他也在澎湖建立燈塔,確保航海平安。此外,他也重修文廟,讓文廟各項禮儀器材均達完善的境界。對台灣的貢獻,不可謂不大。

蔣元樞對於風神廟的貢獻在於接官亭的重修與擴建:乾隆四十二年(公元一七七七年)台灣府知府蔣元樞認為渡頭為府城的出路

門戶,應有壯偉之觀瞻,於是重修擴建官廳及風神廟堂、文武官舍、加建碼頭,並在碼頭邊建一座接官亭石坊,以恭迎聖旨及來往官員,石坊兩邊建鐘鼓樓,由此可見接關亭設計之完整,及其雄偉之氣勢。因他是臺灣府城的門戶,地位非常的重要。

當年之府蔣元樞為壯大府城門面,特從泉州訂做,建材為花崗石和青斗石所構成。石坊正面橫額題「鰲柱擎天」。蔣氏的楷書。依照石坊所鐫,秀勁有力。兩面橫額的下面,彫鐫四幅官史送迎圖的石刻,再下面是彫刻雲龍的石樑,石樑的兩旁都有麒麟的石刻,坊型優美雅觀。

照片為蔣元樞,取自

網路。

Page 8: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3、 接官亭石坊:  接官亭石坊位於南河港北岸,是台南市現有的四個石坊之一,也是台灣石坊中最壯觀的,清乾隆四十二年(西元一七七七年) ,當時台灣知府蔣元樞以此地為進郡要道,在重修風神廟之時,以七十五塊石塊砌築此石坊,做為迎送洗塵之用。  接官亭石坊為四柱三間二層之建築形式,上層有一長方形石碑,前刻祥雲捧日,後刻麒麟戲珠,下層中間橫額前刻有「鯤維永奠」四字,左右聯為「疊峷重洋鞏內外千年鎖鑰,揆文奮武壯東南半壁金湯。」後刻有「鰲柱擎天」四字,左右聯為「萬年聖烈奠南天牛女躔分舜野,一路福星迎北極風雲會際堯衢。」均蔣元樞所撰書,為全省各石坊中最壯麗雄偉者。枋柱上刻有花卉、鳥獸等吉祥圖案,細緻精美,坊後原有石造鐘鼓樓一對,光復之後遭到拆除的命運。

  

左右接官亭石

坊和其內立牌

Page 9: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4、 慶典與祭祀活動:

<1.>祭祀活動:

每年風神廟的祭祀活動大約從農曆四月二十六日一直延續到農曆五月一日,廟方會在風神廟前的廣場(廟埕)搭起戲台,或做歌舞演唱或演電影酬神,形成一個良好的民俗活動場所。酬神活動的規模視當年度的經費而定,經費較充裕時,則請歌仔戲團或布袋戲團來唱戲或演戲,經費較拮据時,則架起白布幔放電影等低消費活動。

<2.>風神看戲:

府城內的廟宇多達上百間,廟會遊行是司空見慣的民俗活動。依照道教的禮俗,廟與廟之間會互相往來,亦即神明之間會相互交流,彼此邀請對方去「看戲」。與風神廟有往來的廟宇相當多,常常可見其它寺廟到風神廟邀請風神爺去看戲。邀請風神爺可得經過一道祭拜的手續,叩問風神爺是否願意前往。一般而言,邀請的流程大約如下:

「敲鍾鳴鼓,神轎進門,祭祀風神爺,擲茭請示,風神爺上轎,正門出廟」因為廟會的活動相當頻繁,所以風神廟中總共供奉九尊風神廟,形體有大有小,端視來邀的廟寺規模大或小再決定請何尊風神爺看戲。

Page 10: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5、 採訪照片:

Page 11: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Page 12: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Page 13: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Page 14: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6、 資料來源:

● 親自探訪拍照(照片為親自前往拍攝)+簡介內容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http://culture.tncg.gov.tw/

● 探訪五行氣象之神-台南府城風神廟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2/C0236700143/index.htm

● 鬼王子羅問的部落格-台南風神廟http://blog.udn.com/joffy1961/2995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