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1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20131122灣仔小童群益會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1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2013年11月22日

灣仔小童群益會

Page 2: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2

我們會派發以下文件

文件一:學生答卷 (未批改)

文件二:2013本科評卷參考(卷一及二)

文件三:講義

Page 3: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3

今天的程序

1. 簡評學生在卷一的整體表現

2. 批閱及簡評一些學生的答卷(倫理部分)

3. 答問討論時間

4. 小息

5. 簡評學生在卷二的整體表現

6. 批閱及簡評一些學生的答卷(宗教傳統)

7. 答問討論時間

Page 4: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4

注意

在本研討會派發的資料只供教師運用,請勿覆印及分發

由於今天大部分與會者都沒有參加閱卷員會議,因此各位的評分未必與閱卷員一樣。但更值得各位留意的是,各樣本答卷的相對優次排列。

Page 5: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考生表現(卷一 短題目)

此部分的目標是測驗考生對基礎道德概念的理解。另外,考生在有需要時要以例子展示自己的理解。預期的答案應該是直接的,而且不會太複雜。本部各題所涉及的主要內容、設題目標和主要的評核要求如下:

5

Page 6: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6

題目 相關的課程內容 設題目標 評核要求

1 道德的本質:多元主義

此題測驗考生對多元主義所提倡的價值的認識。

考生要舉出多元主義所提倡的一項價值,並充分說明此項價值在道德判斷上的重要性。

2 行為理論:後果 此題測驗考生對行為理論中的功利(效益)主義的認識,後果的好壞是否足夠成為合理的基礎去作出道德判斷。

考生要充分說明單以「後果」的好壞來判斷行為是否合乎道德的兩個主要優點。

3 價值與美德理論:素質

此題測驗考生對美德理論特徵的認識。

考生要充分說明美德理論相對於行為理論來說,其中一項主要優點和一項主要缺點。

4 價值與美德理論:衝突

此題測驗考生價值衝突的基本認識。

考生要從現實生活中列舉鮮明的例子,說明個人自由與公 利益兩項價值的衝突。

考生表現(卷一 短題目)

Page 7: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7

1 尚可。

考生對多元主義的了解有限,有小部分考生混淆了多元主義與道德相對主義,一些考生所答的價值與多元主義沒有直接關係,而且考生未能用例子有效說明答案。

2 良好。

大部分考生能準確地指出功利主義的兩個優點,但部分考生解釋得過為簡單。

3 表現滿意。

小部分考生未能比較兩個理論的優點與缺點,只是解釋美德倫理的內容。

4 良好。

小部分考生未能理解何謂「公眾利益」,而且引用了不恰當的例子,例如將「市民有權知道名人的戀情」視為「公眾利益」。小部分考生引用的例子未能突出個人自由與公眾利益的「衝突面」,而分別各舉出一個「個人自由」及「公眾利益」的例子。

考生表現(卷一 短題目)

Page 8: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一般評論及建議

考生的表現令人滿意。他們對規範倫理學的基本概念有正確的認識。在處理一些涉及社會向度的題目時(如:第一題及第四題的一部分),他們的表現則稍弱。這反映出考生對一些超越個人視野的問題不熟悉。考生宜從社會層面去探索所學的知識,將其引伸至各種道德的考量。

8

Page 9: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考生表現(卷一 長題目)

本部以不同的個人及社會問題,測驗考生對相關的倫理學討論是否有深入的認識。考生要運用相關的資料,加以整合並且提出理據,以回應題目的要求。預期的答案應該比甲部深入;需要有合乎邏輯的推演,而且常要配以合理的分析及判斷。本部各題所涉及的主要內容,設題目標和主要的評要求如下:

9

Page 10: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10

題目 相關的課程內容 設題目標

5 生存與死亡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生存與死亡的理解,考題的重點在於問題中少女的自殺行為是否道德。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守。

7 商業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商業倫理的理解。考生可以從企業的社會責任論證該計劃是否妥善處理客戶的個人私隱。

8 人權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人權的理解。考生應提出論點和證據說明有關的法例是否合理,和有沒有違反人權。

考生表現(卷一 長題目)

Page 11: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11

題號 選題百分率 一般表現

5

81 表現非常好。

一般而言,考生能應用一些相關的概念(如:自主、生命的價值、成熟的愛和後果)對個案作出分析。

小部分考生未能清晰理解後果論,沒有理會「能否為大多數人帶來快樂」此概念。也有小部分考生把功利主義、效益、後果論和目的論當作四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分開論述,令論點重複。此外,也有小部分考生沒有理會題目的內容,把題目曲解成少女有婚前性行為,甚至已懷孕,然後長篇大論地討論婚前性行為是不道德的,卻沒有針對題目討論她自殺行為是否道德。

6 34 表現良好。

大部分考生對傳媒的角色與功能有良好的理解。他們運用合適的概念和理論分析個案,並提出具說服力的判斷。惟少部分考生似未細閱問題,因此對題目有以下誤解:

-認為某股東因個人好惡而不聘用該時事評論員。

-認為某電台是「解僱」而非「不聘用」該時事評論員。

不少考生嘗試以「歧視」角度分析事件,論據較牽強,反映考生對歧視概念理解不足。

考生表現(卷一 長題目)

Page 12: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12

7 30 表現欠理想。

大部分考生未能運用商業倫理的角度,指出ABC公司是否履行了社會責任。他們大多用一般知識就題目加以發揮,未能運用持分者模式或社會契約論。

一些考生嘗試以規範倫理的概念加以作答,惟他們的表現各異。

8 54 表現非常好。

考生對集會和言論自由有良好的理解,多數考生能理解自由與公眾利益的矛盾,大部分考生能作出清晰和深入的論述。

考生表現(卷一 長題目)

Page 13: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一般評論及建議

考生對人權及生命倫理的課題熟悉。他們在傳媒倫理的表現亦屬良佳。

可惜,考生在涉及商業倫理的題目的表現則較弱。商業倫理可能比較不受考生歡迎,但在香港的處境中,絕不是不重要的。考

生應對這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熟悉。其實這些內容不比人權及生命倫理等內容困難,而考生對這些內容卻掌握得很好。

13

Page 14: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14

嘗試批改考生答卷

請嘗試批改學生答卷

請試改:

短題目各樣本

長題目各樣本

Page 15: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15

答問討論時間

問與答

Page 16: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16

小息

Page 17: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考生表現(卷二 基督宗教)

本單元的題目都有不同的分題,測試考生對耶穌的出生,耶穌門徒的社會背景,「末世」,「十誡」,「最大的誡命」及宗徒會議(耶路撒冷會議)的認識。

17

Page 18: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18

題目 相關的課程內容 設題目標

7 社會及政治背景第一世紀的巴肋斯坦(巴勒斯坦);

基督宗教之源頭–耶穌基督:耶穌的事工(誕生與兒時)

本題測試考生就耶穌出生的故事對不同的角色的理解。

8 基督宗教之源頭-

耶穌基督:傳道事工(耶穌呼召門徒);上帝(天主)對人的要求(耶穌對門徒的教導)

本題測試考生對耶穌門徒的社會背景的認識;同時,考生亦要嘗試解釋作門徒的使命和代價;考生也要說明門徒觀念的現今意義。

9 基督宗教之源頭–耶穌基督:耶穌的教訓(上帝國/天國);天主 (上帝)對人的要求(末世的比喻)

本題要求考生說明耶穌教導「末世」的方法及人應該如何回應這觀念。

10 基督宗教之源頭–耶穌基督:天主 (上帝)

對人的要求(法律/律法和傳統的教導)

本題測試考生對舊約「十誡」 念與新約「最大的誡命」的理解。考生亦要將相關的教導應用於香港的中學生。

11 耶穌傳道工作的延續與承傳:初期教會的發展(宗徒會議[耶路撒冷的會議])

本題要求考生分析宗徒會議(耶路撒冷會議)的背景、判斷過程和影響;考生也要應用是次會議精神於香港社會的處境中。

考生表現(卷二 基督宗教)

Page 19: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19

題號 選題百分率 一般表現

7 (a) 50 表現滿意。部分考生的答案與黑落德(希律)的政治角色無關,亦有考生對黑落德(希律)的角色有錯誤了解。

(b) 考生對耶穌的出生事蹟較熟悉, 亦能詳細說明人物的作為。但並非所有考生都能說明每個人物如何成全天主(上帝)的計劃。

(c) 很多考生未有注意答案與「應驗舊約預言」的關係,部分考生只提出耶穌出生的意義、信德的重要等作為答案, 未能緊扣題目所問。

8 (a) 76 表現良佳。

考生大多把「門徒」正確地理解為「接受耶穌教導和他的跟隨者」。考生亦能提出門徒的社會經濟狀況。

有若干考生經常濫用「地位低微」、「沒有地位」等字眼,欠缺對門徒背景的具體說明。 部分考生甚至認為「漁夫」是「不潔」的。

(b) (i) 考生能指出門徒的使命所在。

部分考生過於針對耶穌的單一教訓而未能充份表達「使命」的重點。

(ii) 部分考生誤解題目,提出「作門徒要做些什麼」作答。他們沒有就問題的主旨:作門徒的代價作答。

(c) 考生能指出今天信徒面對的困難及責任。但部分考生只考慮一方面而遺漏另一

面。

考生表現(卷二 基督宗教)

Page 20: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20

9 (a)

74 表現滿意。大部分考生能按題目供給的經文作答,而且對經文的演繹良好,答案具說服力。

(b) 有不少考生審題不清,或誤解了分題(b),以為題目問的是「末世有什麼好處」或「末世比喻什麼」。因此答案有所偏差。

10 (a)

78 表現滿意。考生都能指出「十誡」和「最大的誡命」的共通之處。

(b)&(c) 部分考生對最大的誡命的理解未算滿意,很多時候忽略了愛天主(上帝)或愛人的其中一項。

考生表現(卷二 基督宗教)

Page 21: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21

11 (a) 22 表現滿意。部分考生只敍述了宗徒會議(耶路撒冷會議)對外邦人歸化的決定內容,或他們曾考慮的問題,沒有說明該問題如何對教會帶來衝擊。

(b)

(i)

大多數考生能正確回答。

(ii)

考生大多能正確提出該決定對基督宗教日後的發展有什麼影響,推論合理,闡釋亦詳細。

(c) 考生只空泛地指出香港人需要學習和諧,要包容接納其他人士,但未有真正顧及宗徒會議(耶路撒冷會議)的情況,宗徒會議當中的和諧是有立場和有原則的。

考生表現(卷二 基督宗教)

Page 22: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22

嘗試批改考生答卷

請嘗試批改學生答卷

請試改各樣本

Page 23: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一般評論及建議

考生對基督生平有良好的認識。他們很能引用不同的故事作答,其說明亦往往具說服力。

當題目較為抽象,涉及概念性的理解,或者要求考生對材料作出綜合和演繹時,考生的表演則稍弱(例如:第二題中的「使命」和「代價」以及第十一題的「衝突」的意念)。考生如能以理據去支持討論及闡明立場,只要他們的討論具說服力,便可取得高分。

23

Page 24: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一般評論及建議

仍然有考生誤解題目,應多加注意。有時這類問題可以引致嚴重失分,考生宜小心閱讀題目並細想所答的是否回應了題目的要旨。

題目中引用的經文是重要的,它們是題目的一部分,考生應細心閱讀及按分題的指示加以運用。

24

Page 25: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25

注意:攜書入場規則

1. 2014年開始,規則的字眼略有改變,以澄清一些考生的誤解:

考生攜帶入場的聖經,除考生姓名、班別及地址外,不得寫上任何其他內容。聖經內亦不可加入任何附件(例如:標籤,貼紙)。

考生只可以:

1. 在經文之下加底線

2. 以螢光筆特顯部分經節

考生違反規則,通常會遭受處分,甚或取消考試資格。

Page 26: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注意:攜書入場規則

2. 一些核准版本的更新

一本新聖經可以帶入試場

聖經(思高聖經學會譯釋)(修訂版)(即橫排版)

另外有兩個聖經版本會於稍後刪除

1. Knox Version

2. Gideons International biligual edition of the

New Testament (Kuoyu and Revised Version)

26

Page 27: 香港中學文憑 倫理與宗教 教師研討會 · 6 傳媒倫理 本題目主要測驗考生對傳媒倫理的理 解,而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討論 包括:傳媒機構的角色,傳媒的專業操

27

答問討論時間

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