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文件 青办发 2015 20 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 ( 2015 6 21 ) 为全面实施国家及省 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根据省委办公 省政府办公厅 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 ( 鲁办发 2014 55 ) 精神 , 结合我市实际 , 现就深入推 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1

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文件 - jiaozhou.gov.cnjiaozhou.gov.cn/jtj/index/2015713920420.pdf · 足球课程。积极创造条件,在全市小学三到四年级普及游泳 课。引进体育兼职教师、体育俱乐部等社会资源,丰富学校

  • Upload
    others

  • View
    1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文件青办发 〔2015〕20号

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

(2015年6月21日)

为全面实施国家及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省委办公

厅、省政府办公厅 《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

(鲁办发 〔2014〕5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深入推

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1—

一、深入实施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

1.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山东省中小学

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

学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社会实践等全过

程,培养中小学生健全、健康、向上的人格。开展 “三爱三

节”(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教育

活动。深化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挖掘青岛优秀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开发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青岛特色课程。 (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市文广

新局负责)

2.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落实

《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修订)》《中学生

日常行为规范 (修订)》和 《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

要》,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卫生、健康

等习惯。鼓励中小学结合实际制定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的

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健全与全员育人导师制相应的工作机

制,推行班教导会制度和教书育人 “一岗双责”制度。以心

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心理辅导室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15年,中小

学全部设立心理辅导室。加强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

索建立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试系统。推进中小学学生指导

中心建设。实施家庭教育提升工程,加强 “家长学校”课堂

—2—

教学研究,加强对家庭教育骨干队伍的培训,提升全市家庭

教育指导服务水平。制定加强中小学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意

见。建立完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认证制度和评价制度。完善

中小学 “社会课堂”校外活动制度。推进中学生学工、学

农、学军等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到2016年,各区市至少建

成1处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加强中小

学社区教育。(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市卫生计生委、团

市委、市妇联负责)

3.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充分发

挥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组织在思想引领、服务成长和校

园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支持保障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开展活

动,同步推进中小学德育与共青团、少先队工作,保证少先

队活动每周1课时。中学要配备团委书记,义务教育学校要

配备大队辅导员,均参照学校中层管理人员进行选拔配备和

管理使用。进一步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引导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建立完善常态化学生

志愿服务制度,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情况记入综合素质评价

档案。(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团市委负责)

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4.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全

面落实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加强中小学

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和督导,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

—3—

案,开齐开足开好课程。支持义务教育学校整合国家、地

方、学校三级课程。鼓励、支持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和特色课

程。深入推进海洋教育课程和基地建设。整合德育课程、课

时,加强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改革德育课程

评价方式。加强中小学生书法教育,保障小学三到六年级语

文课程中每周有1课时书法课。全面落实实验教学和社会实

践课时,建立健全校内外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尊重学生的

课程选择权,支持义务教育学校设立自主选课学习日,指导

高中丰富选修课,实施特色高中建设计划,推进高中多样化

发展,到2017年,各高中基本实现 “一校一特色”。深入推

进高等学校和普通高中联合育人计划,到2017年,全市至

少20所普通高中与高等学校联合育人取得明显成效。(市教

育局负责)

5.深化教学改革。预防和纠正学前教育 “小学化”现

象,坚持小学一年级 “零起点”教学。落实山东省中小学教

学基本规范,引导中小学科学有效实施教学活动。积极推进

中小学小班化教学模式改革,指导中小学推行启发式、讨论

式、参与式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索

符合中小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2015年,制定义务教育

学校各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坚持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和

分层布置作业,为不同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堂学习任务和课

外作业。在高中全面推行走班教学。培育评选青岛市创新教

—4—

学法。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探索超常儿童、少年识

别培养机制,在部分区市开展相关试点工作。 (市教育局负

责)

6.加强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加快以体质健康第一

为目标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探索义务教育学校多样化教

学、高中专项化教学的体育教学模式,落实每周小学4课

时、初中和高中3课时的体育课教学计划。统筹各项赛事活

动,完善学校体育竞赛体制,积极开展以校为主、形式多

样、具有普及性的学生联赛活动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加强

各级体校和体育传统学校建设。推进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

区工作,中小学普遍开展足球活动,足球特色学校普遍开设

足球课程。积极创造条件,在全市小学三到四年级普及游泳

课。引进体育兼职教师、体育俱乐部等社会资源,丰富学校

多样化、专项化体育教学。在义务教育学校深入实施 “体

育、艺术2+1项目”(每个学生至少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

和1项艺术特长),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水平和艺术素养。

加强学生卫生与健康教育,有效控制和减少中小学生近视、

肥胖和龋齿发生。实施艺术教育普及计划,小学保障每周音

乐2课时、美术2课时,初中保障每周音乐1课时、美术1课时,普通高中保障每周艺术1课时。推进中小学管乐项目

普及工作,探索舞蹈、戏剧等内容进课堂。建立学校艺术教

育工作和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

—5—

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学生成长档案。 (市教育局、

市文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体育局负责)

三、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7.完善中小学考试办法。义务教育学校期中考试、期

末考试由各中小学组织,各区市不得组织统考或者区片联

考。小学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其他科目为考查科

目。小学考试成绩全部以等级形式呈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探索实行部分学科多次考试制度,考试结果以若干等级或合

格、不合格方式呈现。将艺术和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

实验操作技能纳入考试内容。(市教育局负责)

8.健全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制定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

质评价制度的意见,完善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内容

和形式等,加强评价结果使用。依托山东省基础教育管理信

息化平台,以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学业水平、艺术素

养、社会实践、突出表现等为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学生综合

素质评价电子档案。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

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建立规范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培养社会责任

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市教育局负责)

9.完善高中招生录取方式。完善政府宏观管理、高中

自主招生、社会参与监督的招生录取机制。实行初中学业水

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模式。逐步扩大高

—6—

中招生自主权,鼓励高中根据自身办学需要和办学特色制定

录取方案,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并向社会公布后实施。高中

录取实行自主招生、指标生分配、统一招生录取、特长录

取、推荐录取等多元录取方式。整合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和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系统,建立统一的考试招生录取平台。

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大致相当。稳步推进

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融合贯通工作。 (市教育局、有关

区市政府负责)

10.完善幼儿园招生管理制度。坚持适龄幼儿免试入

园,幼儿园不得对入园幼儿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查,不

得将婴幼儿参加早期教育指导作为入园前置条件。健全幼儿

园招生信息公开制度,规范招生程序。鼓励各区市扩大就近

入园试点范围,加快满足适龄幼儿入园需求。封闭小区内的

幼儿园优先满足小区内适龄幼儿入园需求。 (市教育局、各

区市政府负责)

四、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11.健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探索建立幼儿园保教

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师资配备、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等方

面的评估。积极推进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

区工作。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

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以

促进教育家办学为导向,完善 “底线管理+特色发展”的中

—7—

小学办学评价体系,科学设置底线管理指标和特色发展指

标。完善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办学督导和评价制度。 (市教育

局负责)

12.改革校长和教师评价制度。完善校长评价体系,健

全校长办学满意度评价制度,拓宽群众参与评价的渠道,突

出学生家长和一线师生的评价。制定加强中小学教师考核工

作的意见。到2016年,构建起多元开放、科学合理的教师

评价机制,建立学校、学生、教师和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的

教师评价制度。(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13.完善第三方评价机制。深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委

托第三方开展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学

校绩效考核、学生体质监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等,结果及

时向社会公布。完善学生、家长评价学校制度和群众满意度

调查制度。积极支持社会、学校等发展专业评价机构。 (市

教育局、市民政局负责)

14.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发挥市、区 (市)教育督导委

员会的作用,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督学责任

区制度,健全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和限期整改制度。完善区市

政府年度教育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考核公示制度,及时向社会

公布教育投入、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改善、素质教育推

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综合改革等督导结果。 (市教育

局、市编委办、各区市政府负责)

—8—

五、建立完善现代学校制度

15.完善中小学校长职级改革配套制度。探索校长资格

准入制度,健全校长选聘机制。制定加强中小学校长后备人

才选拔培养的意见。完善副校长、中层干部聘任办法,加强

校长后备队伍建设,建立校长后备人才库和动态管理制度,

推动校长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全面深化区市校长职级制改

革,到2016年,全市初步建成以校长职级管理为核心,包

括校长选拔任职、培养交流、职级评审、考核监督等配套制

度在内的现代校长管理制度。 (市教育局、市编委办、市财

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市政府负责)

16.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简政放权,削减和规

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推进政

校分开、管办分离。鼓励学校创新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完

善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

度。完善学校校长负责制,落实校长在副校长提名、中层干

部聘任、教职工聘任等方面的用人权。扩大学校在教师职称

评聘、评先树优等方面的评价权,在绩效工资、优秀教师激

励等方面的分配权,在内部机构设置、经费预算、课程开

发、教育质量评价、教师培训等方面的管理权。(市教育局、

市编委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市政府负责)

17.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在中小学全面开展学校章

程修订和校务委员会建设工作,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

—9—

委员会运行机制,拓宽社会参与教育治理的渠道,形成系统

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加强对中

小学履行学校章程情况的指导和监督。中小学要成立教师申

诉调解委员会,建立学生申诉处理机制。2015年,全市学

校普遍建立校务委员会。到2016年,全市中小学普遍建立

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落实家长委员会驻校办

公制度。探索实行学校管理清单制度,推行学校管理信息公

开。学校财务预决算以及教师考核、职务 (职称)评聘、绩

效工资分配、评先树优办法等重要事项,由教职工代表大会

审议通过后实施。(市教育局、各区市政府负责)

18.扎实推进依法治教工作。加快推进全国教育行政执

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实施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施

方案和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管理暂行办法,全面推行教育行

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规范执法流程,加大对违规办

学、非法办学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学校重要工作事项和

重要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全面推行学校法律顾问制度。加

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在中小学落实法治教育课程,广泛开展

“宪法教育月”活动;推广模拟法庭等法治教育形式,挂牌

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各区市

政府负责)

19.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制定全面加强中小学党组织

建设的意见。学校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全面贯彻党

—01—

的教育方针,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的监督保障;按照参与决策、推动发展、监督保障的要求,

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发挥选人用人主导作用,在学校贯

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中发挥监督保障作

用;领导和支持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根据各自章程独立

开展工作。选优配强中小学党组织书记。建立学校党组织书

记抓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完善学校党建工作评价机制,把党

建带群团组织建设情况列入学校党建工作考核内容。严格落

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廉政谈话、问责追究等制度。

(市教育局、团市委、各区市党委负责)

六、深化教师管理和培养培训机制改革

20.推进学校教师管理改革。制定中小学教师 “县管校

聘”管理改革实施意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职能权限,

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公开招聘、职务评聘、培养培训、

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完善教师补充和动态调整机

制,制定实施中小学聘用制教师管理办法,稳步推进中小学

教师聘用制改革,采用聘用制办法补充中小学教师,满足师

资需求。积极推行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招聘面试前置制

度。对于绩效考核优秀的学校,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可

在不增加财政补助的前提下按10%的比例上浮,由相关学

校自行发放。探索建立动态的岗位管理机制。到2017年,

根据课程实施需要,配足配齐中小学体育教师、艺术教师、

—11—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市教育局、

市编委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市政府

负责)

21.创新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加强市、区 (市)两级教

师教育基地管理,充分发挥各级教师教育基地作用。整合区

市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研究、电化教育等资源,提升教师队

伍素质。制定实施各学科教师素养提升培训计划。加强名

师、名校长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校长、教师培训。制定青岛

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学

分管理制度,将修满规定学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和职称

评聘的基本条件。积极推进国家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实验

区工作,落实全市统一的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 (市教育

局、市编委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局、各区市政府负责)

七、推进特殊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22.构建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和医教结合的保障机制。

推进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开展送教上门、随班就

读、医教结合等特殊教育改革实验,支持具备条件的区市和

特殊教育学校先行改革突破,探索建立相关配套政策、保障

机制和工作机制。 (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

生计生委、市残联、各区市政府负责)

23.建立健全孤独症儿童教育体系。在特殊教育学校开

—21—

办孤独症儿童教学实验班,配备相关康复教育设施,培训一

批骨干教师,建立健全筛查测评及课程体系,为孤独症儿童

提供必要的教育、康复条件。 (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卫

生计生委、市残联负责)

八、创新社会力量办学体制

24.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支持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

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委托管理等途径,采取公

建民营、民办公助、混合股份等形式参与教育事业。引导和

支持民办学校与优质公办学校开展合作。完善普惠性民办幼

儿园认定和管理办法,大力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市教

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

工商局、各区市政府负责)

25.建立健全奖励激励机制。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

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民办教育机构

与公办教育机构平等参与政府购买教育服务。非营利性民办

学校与公办学校享受同等的土地、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落

实教育税费减免政策,企业和个人捐资助学资金按规定在所

得税前扣除。落实山东省民办普通中小学校 (幼儿园)分类

认定办法,做好分类认定工作。制定非营利性民办中小学出

资人奖励办法,健全出资人奖励激励制度。民办教育机构用

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公办教育机构执行相同的价格政

策。探索实行民办教育机构收费自主定价。鼓励金融机构对

—31—

民办教育机构提供融资支持。 (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

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物价局、市国税局、市

地税局、市金融工作办、各区市政府负责)

26.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待遇。制定民办中小学教师

管理办法,稳妥推进非营利性民办中小学教师社会保险改革

试点工作,民办学校教师在职称评聘、进修培训、评先树

优、课题申请、国际交流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

遇。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计划地组织公办中小学教师到民办中

小学支教,支教人员工资福利由财政负担。 (市教育局、市

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局、各区市政府负责)

九、完善全域统筹中小学均衡发展机制

27.健全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倾斜的管理制度。加大

对薄弱地区、薄弱学校教育工作支持力度,2015年各区市

达到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督导标准。深化

义务教育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适当调整农村、

偏远地区中小学和薄弱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岗位,在规定

的比例上限内上浮1-2个百分点。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岗

位津贴制度,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岗位津贴补助标准。

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在规划建设农村中小学的同时,规划

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或教师公寓。 (市教育局、市编

委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市政府负责)

—41—

28.加快标准化现代化学校建设。落实 《青岛市教育设

施布局专项规划 (2014-2020年)》建设项目,加快建设

一批标准化、现代化幼儿园和中小学。各级政府部门、群众

团体举办并已纳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的幼儿园,要逐步移交

给幼儿园所在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加快中小学现代

化学校建设,完善中小学小班化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5年,85%以上的中小学达到市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 (市教

育局、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市机关事务局、各区市政

府负责)

29.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深化名校办分校、委托管

理、集团化办学、高校或科研院所辐射中小学、学区制管

理、优质学校跨区域合作等办学模式改革。探索城区幼儿园

片区管理模式,推广农村幼儿园镇域一体化管理。到2016年,各区市80%以上的中小学参与办学模式改革。(市教育

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妇

联、各区市政府负责)

30.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科学划设义务教

育中小学学区,公办中小学严格按学区招生。积极推进九年

一贯对口招生。保障符合我市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

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统筹实施义务教育民办中小学招生政

策。(市教育局、各区市政府负责)

十、完善保障措施

—51—

3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进基础教育

综合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

容,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协调和督查

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形成推进合力。各有关部门要转变职

能,下放权力,加强对下级部门的指导和监督。2015年9月底前,各区市要制定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并报市教

育局备案。(市教育局、各区市党委和政府负责)

32.健全财政保障机制。进一步明确市、区 (市)教育

事权和支出责任,健全教育经费分担和成本补偿机制。根据

经济发展水平和办学成本,建立并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

和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定期调整机制。建立健全中小

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完善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体系。落实和保障教师培训经费。 (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各区市政府负责)

33.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综合改革。建立教育信息化

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和优质教育资源管理共享机制,加快青岛

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学前教育信息

化建设,配齐幼儿园信息化设备。推进中小学数字智慧校园

建设,到2016年,85%的中小学建成数字智慧校园。加强

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课堂资源库建设。探索推进电子

书包的建设与应用工作,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

合,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管

—61—

理方式改革。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充分利用教

育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城市学校

带动农村学校的发展机制。 (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各区市

政府负责)

34.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学校拓展

国际教育交流渠道,广泛开展师生国际交流活动。积极引进

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管理,规范中外合作

办学行为。广泛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校

长、教师国际化培训力度。完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布局和

类型结构,满足在青外籍学生的就读需求。 (市教育局、市

财政局、市政府外办、各区市政府负责)

35.完善社会参与监督机制。完善重大决策咨询制度,

政府制定和实施重要教育政策时,要听取学校、教师和社会

各界人士意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评估。深化基础教育领域

政府信息公开,重要政策的制定、执行情况,重大事项的过

程和结果等要依法向社会公开。建立社区代表、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以及家长和教师代表等参与评议学校工作机制,监

督学校办学行为。建立群众满意度网络测评平台,组织开展

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听取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意见

建议。强化教育惠民服务体系,发挥行风在线等互动平台和

教育行风监督团的作用,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和汇集渠道,即

时受理群众咨询投诉,提供教育服务。 (市教育局、各区市

—71—

政府负责)

36.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坚持正确导向,充分利用多种

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

认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向学生、家

长和社会各界宣传、解读改革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舆情监

控和处置,坚持积极引导和有效管控,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和改革氛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各区市党委和政府

负责)

(此件发至各区、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

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中 共 青 岛 市 委 办 公 厅 2015年6月21日印发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