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青海省 2006 ~ 2015 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 1 , 杨建国 2 ,冯建萍 1 ,陈洪舰 2 ,唐新元 2 ,何建 1 ,田富彰 2 ,熊浩明 1 ,张琪 1 ,王祖郧 2 1. 青海省鼠疫防控与研究重点实验室 ,西宁 811602; 2. 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摘要:目的 探讨青海省近 10 年鼠疫流行态势,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 Excel 软件统计 2006 ~ 2015 年青海省鼠疫监测鼠疫疫源地调查和人间鼠疫病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 ~ 2015 青海省发生 3 起人间鼠疫疫情,动物间鼠疫流行主要分布在青海西部的乌兰县天骏县和青南地区的玉树县,流行季节 为每年的 5 ~ l1 ,高峰期为 6~7 从染疫动物和媒介昆虫体内分离鼠疫菌 63 ,其中动物检菌 46 ,喜马拉雅旱 獭检出菌株数占 65. 1% (41 / 63);媒介昆虫检菌 17 ,斧形盖蚤检出菌株数占 15. 9% (10 / 63)。 结论 2006 ~ 2015 年青 海省动物鼠疫每年均有发生,局部地区处于活跃状态;应加强动物间鼠疫疫情监测,严防人间鼠疫流行关键词:鼠疫;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 516.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n plague in Qinghai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15 LI Sheng , YANG Jian-guo , FENG Jian-ping , CHEN Hong-jian , TANG Xin-yuan , HE Jian , TIAN Fu-zhang , XIONG Hao -ming , ZHANG Qi, WANG Zu-yun Key Laboratory for Plagu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Qinghai Province, Xining Qinghai 8116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lague prevalent trend in recent 10 years in Qinghai Province 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mak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 Excel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of plague surveillance and survey data of Plague foci and the database of human plague cases from 2006 to 2015 in Qinghai province b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Results Three case of human plague occurred from 2006 to 2015 and the animal epidemic situation was mainly distrib- uted in Wulan and Tianjun County where in the west of Qinghai Province and distributed in Yushu County where in the south of Qinghai province from May to November, peaking from June to July. A total of 63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infected animals and insects, 46 from infected animals, with a ratio of Himalayan Marmot of 65. 1% ( 41 / 63), 17 from infected insects, with a ratio of Callopsylla dolaris of 15. 9% ( 10 / 63 ) . Conclusion Animal plague was detected in successive years from 2006 to 2015, and local areas in the active situation in Qinghai Province. Hence, monitoring of animal plagu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human plague. Key words: Plague;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Analysis 青海省自 1954 年判定为鼠疫自然疫源地以来,2015 年末共判定鼠疫疫源县 30 ( 另有 4 个县为 血清学阳性), 疫源地面积约 4×10 5 km 2 , 疫源地类型 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和青海田鼠鼠疫自然 疫源地青藏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是我国动物间和人 间鼠疫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鼠疫防治控制形势严 笔者收集 2006 ~ 2015 年间青海省鼠疫监测资料, 分析鼠疫流行势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 人间鼠疫疫情资料来源于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 所人间病例数据库;动物间鼠疫疫情资料来源于青海 省鼠疫监测数据和鼠疫疫源地调查数据应用 Excel 2003 软件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监测点新技术应用研 ,项目编号:81360450 作者简介:李胜( ),主管医师,主要从事鼠疫防治工作通讯作者:王祖郧,E-mail:wangzuyun2006@ 163. com。 2 2.1 动物间鼠疫疫情 2.1.1 宿主与媒介 2006 ~ 2015 年青海省从各种染疫 动物和媒介昆虫体内分离鼠疫菌 63 ,其中动物检菌 46 , 以喜马拉雅旱獭为主,65. 1% (41 / 63) ;牧犬 3 , 4. 8% (3 / 63)。 各种染疫昆虫媒介体内分离鼠疫菌 17 ,以斧形盖蚤为主,15. 9% (10 / 63),见表 1。 2.1.2 地区分布 动物鼠疫流行地区主要分布在青海 西部和青南地区,以乌兰县和天骏县分离的菌株最多,占总数的 39. 7% (25 / 63) 27. 0% (17 / 63);其次为青南 地区的玉树县,约占总数的 15. 9% (10 / 63),见表 2。 2.1.3 时间分布 从染疫动物及媒介中分离鼠疫菌 63 ,其中 5~9 月所占比例分别为 12.7%(8/63) 、 52. 4% (33/63) 、20. 6% (13/63) 、12.7% (8/63) 、 1. 6% (1 / 63) ,6 ~ 7 月动物间鼠疫流行强度最大。 10 年间除 2013 年没有发生动物间鼠疫外,其余年间每年 都有动物鼠疫的流行,其中 2006 、2007 年和 2008 检菌 最 多, 分别占总数的 19. 0% (12/63)、20. 6% · 1 ·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 Upload
    others

  • View
    1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青海省 2006 ~ 2015 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 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1. 青海省鼠疫防控与研究重点实验室 ,西宁 811602; 2. 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摘要:目的  探讨青海省近 10 年鼠疫流行态势,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 Excel 软件统计 2006 ~ 2015年青海省鼠疫监测、鼠疫疫源地调查和人间鼠疫病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06 ~ 2015 年

青海省发生 3 起人间鼠疫疫情,动物间鼠疫流行主要分布在青海西部的乌兰县、天骏县和青南地区的玉树县,流行季节

为每年的 5 ~ l1 月,高峰期为 6 ~ 7 月。 从染疫动物和媒介昆虫体内分离鼠疫菌 63 株,其中动物检菌 46 株,喜马拉雅旱

獭检出菌株数占 65. 1% (41 / 63);媒介昆虫检菌 17 株,斧形盖蚤检出菌株数占 15. 9% (10 / 63)。 结论  2006 ~ 2015 年青

海省动物鼠疫每年均有发生,局部地区处于活跃状态;应加强动物间鼠疫疫情监测,严防人间鼠疫流行。关键词:鼠疫;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 516.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n plague in Qinghai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15LI Sheng∗,YANG Jian-guo,FENG Jian-ping,CHEN Hong-jian,TANG Xin-yuan,HE Jian,TIAN Fu-zhang,XIONG Hao -ming,ZHANG Qi,WANG Zu-yun

∗Key Laboratory for Plagu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Qinghai Province, Xining Qinghai 811602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lague prevalent trend in recent 10 years in Qinghai Province 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mak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  Excel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of plague surveillance and surveydata of Plague foci and the database of human plague cases from 2006 to 2015 in Qinghai province b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methods. Results  Three case of human plague occurred from 2006 to 2015 and the animal epidemic situation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Wulan and Tianjun County where in the west of Qinghai Province and distributed in Yushu County where in the south ofQinghai province from May to November, peaking from June to July. A total of 63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were isolated from theinfected animals and insects, 46 from infected animals, with a ratio of Himalayan Marmot of 65. 1% ( 41 / 63), 17 from infectedinsects, with a ratio of Callopsylla dolaris of 15. 9% ( 10 / 63) . Conclusion  Animal plague was detected in successive yearsfrom 2006 to 2015, and local areas in the active situation in Qinghai Province. Hence, monitoring of animal plague should bestrengthened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human plague.Key words: Plague;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Analysis

    青海省自 1954 年判定为鼠疫自然疫源地以来,截止 2015 年末共判定鼠疫疫源县 30 个(另有 4 个县为

血清学阳性),疫源地面积约 4×105 km2,疫源地类型

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和青海田鼠鼠疫自然

疫源地。 青藏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是我国动物间和人

间鼠疫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鼠疫防治控制形势严

峻。 笔者收集 2006 ~ 2015 年间青海省鼠疫监测资料,分析鼠疫流行势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人间鼠疫疫情资料来源于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

所人间病例数据库;动物间鼠疫疫情资料来源于青海

省鼠疫监测数据和鼠疫疫源地调查数据。 应用 Excel2003 软件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监测点新技术应用研

究,项目编号:81360450作者简介:李胜(女),主管医师,主要从事鼠疫防治工作。通讯作者:王祖郧,E-mail:wangzuyun2006@ 163. com。

2  结  果

2. 1  动物间鼠疫疫情 2. 1. 1  宿主与媒介  2006 ~2015 年青海省从各种染疫

动物和媒介昆虫体内分离鼠疫菌 63 株,其中动物检菌 46株,以喜马拉雅旱獭为主,占 65. 1% (41 / 63) ;牧犬 3 株,占 4. 8% (3 / 63)。 各种染疫昆虫媒介体内分离鼠疫菌 17株,以斧形盖蚤为主,占 15. 9% (10 / 63),见表 1。2. 1. 2  地区分布  动物鼠疫流行地区主要分布在青海

西部和青南地区,以乌兰县和天骏县分离的菌株最多,约占总数的 39. 7%(25 / 63)和 27. 0%(17 / 63);其次为青南

地区的玉树县,约占总数的 15. 9%(10 / 63),见表 2。2. 1. 3  时间分布  从染疫动物及媒介中分离鼠疫菌

共 63 株,其中 5 ~9 月所占比例分别为 12. 7%(8 / 63) 、52. 4% (33 / 63) 、20. 6% (13 / 63) 、12. 7% (8 / 63) 、1. 6%(1 / 63) ,6 ~ 7 月动物间鼠疫流行强度最大。 10年间除 2013 年没有发生动物间鼠疫外,其余年间每年

都有动物鼠疫的流行,其中 2006 年、2007 年和 2008 年

检菌最多,分别占总数的 19. 0% (12 / 63)、20. 6%

·1·

Page 2: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13 / 63)和 27. 0%(17 / 63),见表 3。

表 1  鼠疫菌株在宿主与媒介中的分布

年份 旱獭 沙狐 牧犬斧形

盖蚤

谢氏

山蚤

腹窦

纤蚤

血红

扇头蜱

古北

拟鄂虱2006 5 72007 7 2 2 22008 11 1 1 1 2 12009 6 22010 32011 32012 220132014 22015 2 1合计 41 2 3 10 2 2 2 1

表 2  鼠疫菌株的地区分布

年份地区分布

治多县

玉树县

称多县

德令哈市

格尔木市

乌兰县

天峻县

祁连县

兴海县

合计

2006 1 1 10 122007 3 3 1 6 132008 2 2 13 172009 1 1 4 2 82010 2 1 32011 1 1 1 32012 2 220132014 1 1 22015 3 3合计 3 10 2 1 2 25 17 1 2 63

表 3  动物、媒介检菌季节分布

年份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合计2006 10 1 1 122007 8 5 132008 2 13 2 172009 2 1 4 1 82010 1 2 32011 1 1 1 32012 2 220132014 2 22015 3 3合计 8 33 13 8 1 63

2. 2  人间鼠疫疫情监测  2006 ~ 2015 年,青海省共

发生 3 起人间鼠疫疫情,其中湟源县 2 起、兴海县 1起,共判定鼠疫病例 14 例,死亡 4 例,经细菌学判定并

分离鼠疫菌 5 株;其中肺型 12 例(85. 71% )、腺型 1 例

(7. 14% )、败血型 1 例(7. 14% )。 10 年间除 2006 年、2009 年、2011 年有人间鼠疫发生外,其余 7 年人间鼠

疫疫情较平稳,其中 2009 年出现了局部地区的原发性

肺鼠疫爆发流行。

3  讨  论

    在 2006 ~ 2015 年间,共检菌 63 株,其中动物检菌

46 株,以喜马拉雅旱獭为主,其次为牧犬;媒介昆虫检菌

17 株,以斧形盖蚤为主。 动物鼠疫在治多县、称多县、玉树县、乌兰县、天峻县等 9 个县(市)流行,主要分布在青

海西部的乌兰县、天骏县和青南地区的玉树县。 动物鼠

疫流行季节主要在 5 ~ 9 月,6 ~ 7 月。 10 年间除 2013年未发生动物间鼠疫外,其余年份均有动物鼠疫的流

行,其中 2006 、2007、2008 年连续出现小的流行高峰,但总体上看动物鼠疫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随着新的疫源

地、宿主及媒介昆虫不断被发现 [1-5],人间鼠疫的流行

可能性依然存在,要加强鼠疫防治和监测工作。    2006 ~ 2015 年青海省共发生人间鼠疫疫情 3 起,其中湟源县 2 起均系外出捕猎旱獭而感染鼠疫;兴海

县 1 起,其首发病例是与感染鼠疫的牧狗接触而引起

原发性肺鼠疫,这次鼠疫疫情证明,牧犬是目前为止发

现的惟一一种可以感染肺鼠疫的动物[6],因此,牧犬

作为传染源在人间鼠疫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10年间,人间鼠疫季节流行主要分布在 7 月底、9 月、10月,除 2006 年、2009 年、2011 年有人间鼠疫发生外,其余 7 年人间鼠疫疫情较平稳,其中 2009 年出现了局部

地区的原发性肺鼠疫爆发流行。    近 10 年来,从动物鼠疫流行的时间看,从旱獭出

蛰至动物鼠疫流行,流行高峰在 6 ~ 7 月;1O 月份以

后,因旱獭逐渐进入冬眠期,在地面活动的时间、频次

和范围慢慢减少,动物间鼠疫的流行强度亦随之减弱。动物鼠疫流行高峰过后出现人间鼠疫流行高峰,其人

间病例的消长主要与喜马拉雅旱獭动物病流行的季节

和人对旱獭捕猎活动时间有关[7]。 由于经济利益的

驱使,每年 8 ~ 9 月份青海省内一些农民非法进入鼠疫

疫源地内从事捕猎旱獭活动,他们多因缺乏防病知识

和剥皮时操作不当而感染鼠疫,是造成青海省人间鼠

疫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开展鼠疫防治知识和

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牧区群众、民工及旅游

人员等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预警水平,以控制动物鼠

疫、防治人间鼠疫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马明跃,齐洪文,肖勇,等. 自牦牛血清中查出鼠疫 F1 抗体[J] . 地方病通报,2002,17(2):4.

[2]   岳珊珑,李民,汪元忠,等. 首次自细钩黄鼠蚤体检出鼠疫菌[ 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3,22(4):372.

[3]   祁美英,于守鸿,杨永海,等. 青海省新发现原双蚤指名亚种自然

感染鼠疫[J] .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4,20(4):283. 284.[4]   王祖郧,罗松达卫,于晓涛,等. 青海省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的发现与研究[J] .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4,23(1):69-72.[5]   于守鸿,焦巴太,莫清云,等. 青海高原西藏山羊自然感染鼠疫

[J]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9):818.[6]   Wang H,Cui Y,Wang z,et a1. A dog-associated primary pneumonic plague

in Qinghai Province[J]. China. Clin infect Dis. 2011,52(2):185-190.[7]   纪树立,主编. 鼠疫[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6:30-33.

收稿日期:2016-06-23    责任编辑:张雁冰

·2·

Page 3: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miR-370 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韩春全,吴进,王爱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175 医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目的  本研究探讨肝癌组织中 miR-370 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 90 对肝癌组织和

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20 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为对照,分析不同组织中 miR-370 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对其中 40 例随访病例进行了生存分析。 结果  Real-time PCR 结果表明与正常肝组织相比,miR-370 在癌旁组织中

表达显著下降,在肝癌组织的表达进一步下降。 对 90 对标本对应病例的临床资料的分析,结果显示 miR-370 的表达与

肿瘤大小、TMN 分期、是否血管侵犯、有无肿瘤卫星灶、是否包膜侵犯等肝癌恶性指标密切相关。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

表明,低 miR-370 表达的肝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短于高表达者,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miR-370 在肝癌组织中的

表达与正常肝组织相比显著下调,miR-370 低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关键词:肝癌;miR-370;临床病理;预后

中图分类号:R 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10

Expression of miR-370 and its relation between clinical pathology and prognosisHAN Chun-quan, WU Jin, WANG Ai-min

PLA 175th Hospital,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the miR-370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analyze the its relationbetween clinical pathology and prognosis. Methods  We collected 20 normal human liver tissues, 90 liver cancer tissues andcorresponding para-carcinoma tissues, expression of miR-370 in these tissues and its relation between clinical pathology andprognosis were studied. Results  Real-time PCR showed that miR-370 expression was substantially repressed in the surround-ing non-tumorous livers from HCC patients compared with healthy human livers, and was further reduced in HCC tissues. miR-370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ggressive 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larger tumor size, advanced tumorstages, presence of venous invasion, tumor microsatellite formation and presence of capsular invasion. Kaplan-Mei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lower miR-370 levels were correlated with shorter overall survival in HCC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miR-370 wasconsistently down-regulated in HCCs relative to normal liver tissue. Down-regulation of miR-370 is associated with aggressivetumor behavior and short survival in HCC patients.Key words: Hepatocarcinoma; miR-370; Clinical pathology; Prognosis

    肝细胞癌(HC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

率在世界恶性肿瘤中排第六位,其死亡率排在第三

位[1]。 miRNA 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蛋白质的单链小

RNA 分子,具有高度保守性,目前的研究显示其与包

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演化存在密切关系,现有的研究也提示 miRNA 在肝癌组织中异常表达[2]。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 miR-370 在肝癌组织中的表

达及其与临床病例和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标本收集  肝癌及癌旁组织取自本院 2008 年 9月至 2014 年 8 月收集的 90 例肝细胞癌患者,患者术

前未经抗癌治疗,肝癌组织经病理学证实为肝细胞癌,癌旁组织距离切缘至少 3 cm 且病理检查未发现肿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81402217)

作者简介:韩春全(男),硕士,医师,主要从事肿瘤内科研究工作。通讯作者:王爱民,E-mail:hancq123@ sina. com

细胞,正常肝组织取自同期在本院进行肝血管瘤切除

术患者的远端正常肝组织,组织置于液氮中保存,所有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 2  组织 RNA 提取、逆转录  液氮中研磨肝组织成

粉,Trizol 试剂法抽提总 RNA,用 Nano Drop 2000 测定

RNA 的浓度和纯度(A260mm / A280mm≥1. 8)。 逆转

录反应按 miRNA 逆转录试剂盒(上海吉玛生物技术

有限公司) 说明书进行,反应条件 1630 min, 42℃30 min,85℃ 10 min。1. 3  Real – time PCR 检测   使用 TAKARA 公司的

实时荧光定量 PCR 仪进行 RT-PCR 反应,采用 SYBR( TAKARA)法,反应体系:SYBR PreraixEXTaq (TaKa-Ra) 5ul,上游引物 ( 10 pmol / ml) 0. 3ul,下游引物

(10 pmol / ml)0. 3ul,cDNA 1ul,去酶水加至 20ul,反应

条件:95℃预变形 10min,95℃ 20s,60℃ 20s,40 个循

环。 每个基因的 Ct 值减去相应内参基因的 Ct 值得到

ΔCt 值,表达强度用 2- Δ Ct 表示

·3·

Page 4: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1. 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 17. 0 统计

软件进行分析。

2  结  果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 90 对肝癌病例肝癌组

织和癌旁组织及 20 对正常肝组织中 miR-370 表达

量,结果显示,miR-370 在正常肝组织、肝癌癌旁组织

和肝癌组织的表达量的中位数分别为 0. 834、0. 004 和

0. 001,与正常肝组织相比,miR-370 在肝癌组织和癌

旁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 001), 而肝癌组织

相对于癌旁组织其表达量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 05)依据 miR-370 表达量的中位数将所有

病例分成低表达和高表达两组,整理调查收集的病例

相关病理特征,发现低表达组呈现出较大的肿瘤(P =0. 009)、更高的 TNM 分期(P = 0. 01)、肿瘤侵犯血管

(P=0. 02)、肿瘤有卫星灶(P = 0. 002)和包膜侵犯(P=0. 006),表明 miR-370 的低表达与肿瘤恶性表型相

关,miR-370 低表达的患者更易出现恶性程度更高的

肿瘤。 此外 miR-370 表达水平与年龄(P = 0. 29)、性别(P=0. 396)、有无病毒感染(P = 0. 777)、是否合并

肝硬化(P=0. 924)、血清 AFP 水平(P = 0. 125)无关。对追踪得到生存时间的 40 个病例进行整理,依据 miR-370 表达水平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两组,分析 miR-370 表达与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关系,Kaplan-Meier 生

存分析结果显示,miR-370 低表达患者总体生存时间

较短,miR-370 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更长,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 013),见表 1。

3  讨  论

    本研究运用 RT-PCR 检测 miR-370 在 90 例肝癌

患者肝癌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发现大部分

肝癌组织中 miR-370 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现有研究发现的 miR-370 在胆管

细胞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表达下降的结果一

致[3],证实了 miR-370 的表达水平与肝癌发生发展的

相关性。 此外,本研究还检测了 20 例正常肝组织的

miR-370 的表达水平,肝癌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与正

常组织相比,miR-370 表达量均显著下降,并且有部分

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 miR-370 表达没有明显差

别甚至升高,这可能与我国肝癌多在肝硬化的基础上

发生,癌旁组织并非正常肝组织有关,提示 miR-370表达与肝硬化、肝纤维化也存在相关性。 整理分析肝

癌患者病理特征与 miR-370 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miR-370 表达与肿瘤大小、TNM 分期、是否血管侵犯、有无肿瘤卫星灶、有无包膜侵犯等肿瘤恶性指标密切

相关,表明 miR-370 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

表 1  miR-370 的表达与 HCC 标本临床病例特征的相关性

类别miR-370

总例数 n=90低表达 n=45高表达 n=45χ2 P

年龄(岁)<50 41 18 23≥ 50 49 27 22 1. 12 0. 290性别

男 75 39 36女 15 6 9 0. 72 0. 396

病毒感染

有 15 7 8无 75 38 37 0. 08 0. 777

肝硬化

有 61 28 33无 29 13 16 0. 009 0. 924

肿瘤大小 (cm)≤ 5 21 5 16>5 69 39 30 6. 895 0. 009

血清AFP(pg/ L)≤ 20 34 15 19>20 56 34 22 2. 349 0. 125

TNM 分期

TNM Ⅰ-Ⅱ 52 20 32TNM Ⅲ-Ⅳ 38 25 13 6. 559 0. 010血管侵犯

有 43 16 27无 47 29 18 5. 388 0. 020

肿瘤卫星灶

有 54 23 31无 36 27 9 9. 188 0. 002

包膜侵犯

有 48 31 17无 42 15 27 7. 471 0. 006

重要作用,提示 miR-370 具有作为肝癌临床预后指标

的可能性。 在对 40 例患者的生存时间的统计分析结

果表明,miR-370 低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较短,而 miR-370 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更长,这也进一步表明

miR-370 表达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miR-370 在肝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

织和正常肝组织显著上调,miR-370 表达水平与肝癌

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对肝癌的诊断预后有重要的科学

意义。

参考文献

[1]  Xu WP,Yi M,Li QQ,et al. Perturbation of MicroRNA-370 / Lin-28homolog A / nuclear factor kappa B regulatory circuit contributes to thedevelop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J] . Hepatology. 2013. 58(6):1977-91.

[2]   Fan C,Liu S,Zhao Y,et al. Upregulation of miR-370 contributes tothe progression of gastric carcinoma via suppression of FOXO1[J] . Bi-omed Pharmacother. 2013. 67(6):521-6.

[3]   Benatti RO,Melo AM,Borges FO,et al. Maternal high-fat diet con-sumption modulates hepatic lipid metabolism and microRNA - 122(miR-122) and microRNA-370 (miR-370) expression in offspring[J] . Br J Nutr. 2014. 111(12):2112-22.

收稿日期:2016-08-16    责任编辑:孙宁

·4·

Page 5: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辛伐他汀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Toll样受体 4 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9 的影响分析

成亚东1,王静敏1 , 2,崔琛1

1. 长治市人民医院, 山西  046000;2.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摘要:目的  分析辛伐他汀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Toll 样受体 4(TLR4)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 2014 年 10 月至 2015 年 10 月收治的 180 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

组、对照组,各 90 例,均实施脓毒症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辛伐他汀口服,1 次 / d,每次 40 mg,持续 15 d。 比较两组

患者治疗前后 PBMCs TLR4、MMP-9 表达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病死率。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 TLR4 均显著

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治疗 1 d 后,两组患者 MMP-9 均有所上升,而后逐渐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 05)。 两组患者治疗后 TNF-α、IL-1β、IL-6 均显著下降,IL-10 均显著上升,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治疗 4 周后病死率为 20. 00% ,略低于对照组的 26. 67%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辛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脓毒症患者 PBMCs TLR4、MMP-9 表达,延缓患者炎症反应进程,值得进一步

推广研究。关键词:辛伐他汀;脓毒症;Toll 样受体 4;基质金属蛋白酶 9中图分类号:R  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10

Effect of simvastatin on Toll like receptor 4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of patients with sepsis

CHENG Ya-dong∗, WANG Jing-min, CUI ChenThe People's Hosipal of Changzhi City, Shanxi 04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imvastatin on patients with sepsis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toll like receptor 4 (TLR4)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MP-9), an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its value in clinicalapplication. Methods  The 180 cases of sepsi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4 to Octo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9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general sepsis treatment was conduc-ted, observation group plus with simvastatin orally, once a day, 40 mg each time, continuously 15 days. Compared the two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TLR4 MMP-9, PBMCs expression,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and mor-tality rate.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of TLR4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observationgroup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for 1 day,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MP-9 increased, then decreasedgradually, declin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obviou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 05), TNF- al-pha, IL-1 beta, IL-6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IL-10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obvious (P< 0. 05) .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4 weeks’ treatment was 20%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6. 67% ) (P>0. 05) . Conclusion  Simvastati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ex-pression of TLR4 MMP-9 and PBMCs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and delay the progression of inflammatory reaction,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Key words: Simvastatin; Sepsis; Toll like receptor 4;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脓毒症是机体受感染后发生的综合性炎症反应性

疾病,其引发的脓毒性休克可将患者病死率升至 30%~ 50% 以上,是导致危重病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

因[1]。 最新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延缓脓毒症患者

病情进展,其调控 TRL4、MMP-9 及其下游信号通路作

用可能是保证患者生存质量的机制[2]。 为证实这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30870865作者简介:成亚东(男),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重症医学研究。通讯作者:成亚东,E-mail:13593282841@ 139. com

假设,本文选取 180 例患者进行了前瞻性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4 年 10 月至 2015 年 10月收治的 180 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

组,各 90 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感染部位等一般临

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2  研究方法 

·5·

Page 6: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1. 2. 1  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均接受脓毒症常规综合

治疗,包括营养支持、抗感染、对症纠治等,严重脓毒症

者加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 观察组加用辛伐

他汀口服,每日 1 次,每次 40 mg,持续 15 d,无法口服

者以胃肠营养管给药[3]。1. 2. 2  PBMCs 指标检测   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 1 d 后、治疗 3 d 后、治疗 5 d 后晨起空腹静脉血 20mL 置于肝素抗凝管中,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

血单核细胞 (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置于培养皿内,自 37℃、5% CO2 条件下孵

育 2 h,收集贴壁细胞并调节浓度至 1×106 个 / mL,对其 TLR4、MMP-9 进行检测。1. 3. 3  血清指标检测  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

静脉血 3 mL,使用 ELISA 法检测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IL-6、IL-10表达水平,试剂盒均购自美国 Bisource 公司。 同时记

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4 周后病死率。1. 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 SPSS18. 0 进行分析。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 TLR4 均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

更为明显;治疗 1 d 后,两组患者 MMP-9 均有所上升,而后逐渐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 05)。 见表 1、表 2。 两组患者治疗后 TNF-α、IL-1β、IL-6 均显著下降,IL-10 均显著上升,观察组

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

治疗 4 周后病死率为 20. 00% (18 / 90),略低于对照组

的 26. 67% (24 / 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TLR4 变化比较(平均荧光强度,x±s)时期 观察组(n=90)对照组(n=90) t P 值治疗前 35 (31,41) 36 (30,39) 0. 335 >0. 05治疗 1 d 后 27 (24,35)∗ 29 (24,33)∗ 0. 955 >0. 05治疗 3 d 后 22 (16,27)∗ 28 (25,34)∗ 2. 236 <0. 05治疗 5 d 后 16 (15,20)∗ 26 (24,33)∗ 4. 581 <0. 0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 05

表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MMP-9 变化比较(μg / L,x±s)时期 观察组(n=90)对照组(n=90) t P 值治疗前 50. 26±7. 13 50. 35±7. 41 0. 291 >0. 05治疗 1 d 后 61. 31±10. 26∗76. 39±10. 85∗ 4. 572 <0. 05治疗 3 d 后 50. 53±8. 26 71. 72±11. 33∗ 3. 391 <0. 05治疗 5 d 后 42. 31±6. 24∗ 65. 33±8. 74∗ 6. 338 <0. 0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 05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示,两组患者治疗前 PBMCs 的 TLR4表达均处于较高水平,经脓毒症综合治疗后,其 TLR4表达均有所降低,而加用辛伐他汀的观察组患者,PB-MCs TLR4 表达水平降低更为明显,其机制可能为:

(1)辛伐他汀可延缓脂多糖诱导的单核细胞和内皮细

胞活化过程,降低 TNF-α、IL-6 等血液中促炎因子水

平,发挥抗炎作用;(2)随着炎性因子的降低,TLR4 介

导的炎症因子释放过程受到抑制,细胞因子转录、翻译

减少,故 TLR4 表达水平亦进一步降低[4]。 本研究观

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 TNF-α、IL-1β、IL-6 下降更为

明显,印证了上述结论。 此外,我们发现,除上述指标

明显降低外,观察组 IL-10 上升亦更为明显。    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 1 d 后 MMP-9 均显著升高,考虑与脓毒症急性期炎症反应明显,MMP-9 大量释放

有关[5]。 随着患者炎症反应逐步受到控制,其 MMP-9 表达逐渐降低,而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说明他汀类

药物的抗炎作用有助于患者炎症反应 /免疫反应平衡

的恢复,降低细胞外基质降解、中性粒细胞聚集、基底

膜损伤,改善血管通透性[6]。 在生存情况的观察中,可以发现,虽然观察组患者病死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组

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 Kamba 等[7]研究结果存

在出入,考虑与本研究多数患者非严重脓毒症有关。关于辛伐他汀对严重脓毒症患者 PBMCs TLR4、MMP-9 及预后的影响,将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辛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脓毒症患者

PBMCs TLR4、MMP-9 表达,并可在抑制炎症反应的同

时促进免疫功能的改善,对脓毒症患者 MODS 的预防

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Sato A, Nishida C, Sato-Kusubata K, et al. Inhibition of plasmin atten-uates murine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mortality by suppressing the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dependent inflammatory cytokine storm andeffector cell trafficking[J]. Leukemia, 2015, 29(1): 145-156.

[2]   黄乐乐, 陶晓根, 王锦权, 等. 精氨酸对脓毒症患者 CD14+ 单核细胞

HLA-DR 表达的影响[J]. 中国急救医学, 2014, 34(5): 388-391.[3]   Becker ‐ Pauly C, Rose ‐ John S. TNFα cleavage beyond TACE/ AD-

AM17: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 i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in sep-sis and colitis[J]. EMBO molecular medicine, 2013, 5(7): 970-972.

[4]   Samarajiwa S A, Mangan N E, Hardy M P, et al. Soluble IFN receptor po-tentiates in vivo type I IFN signaling and exacerbates TLR4-mediated septicshock[J].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4, 192(9): 4425-4435.

[5]   尹建永, 刘嘉琳, 刘召军, 等. 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浆

可溶性 Fas 受体, 可溶性 Fas 配体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7 水平相关

性研究[J] .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3, 12(2): 133-136.[6]   Liu Y, Yin H, Zhao M, et al. TLR2 and TLR4 in autoimmune disea-

s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J] . Clinical reviews in allergy & immu-nology, 2014, 47(2): 136-147.

[7]   Kamba A, Lee I A, Mizoguchi E. Potential association between TLR4and chitinase 3-like 1 (CHI3L1 / YKL-40) signaling on colonic epi-thelial cell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colitis - associatedcancer[J] . Current molecular medicine, 2013, 13(7): 1110.

收稿日期:2016-05-18    责任编辑:孙宁

·6·

Page 7: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Gab2 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胶质瘤大鼠模型 MMP-2、MMP-9 的表达影响

常顺1,2,刘永军1,周虎1,官从锦1

1.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2. 昆明医科大学

摘要:目的  探讨 Gab2 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胶质瘤大鼠模型 MMP-2、MMP-9 表达的影响。 方法   荧光定量

PCR 检测 40 例胶质瘤和瘤旁组织中 Gab2 的 mRNA 表达;培养 C6 胶质瘤细胞,分为 A:对照组;B:空载体组;C:Gab2-siRNA 组,RT-PCR 检测 3 组细胞 Gab2 的表达;大鼠注射胶质瘤细胞和 Gab2-siRNA 胶质瘤细胞,构建大鼠模型,检测注

射两组细胞 1、2、3 周后大鼠肿瘤体积和肿瘤强化程度,RT-PCR 检测注射两组细胞 3 周后大鼠 MMP-2、MMP-9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 结果  胶质瘤组 Gab2 的表达显著高于瘤旁组织(P<0. 01);Gab2-siRNA 组 Gab2 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

照组(P<0. 01),空载体组 Gab2 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 05);第 2 周大鼠的肿瘤体积和强化程度显著高于

第 1 周,第 3 周显著高于第 2 周(P<0. 01);注射 Gab2- siRNA 胶质瘤组大鼠的肿瘤体积和肿瘤强化程度显著低于胶质

瘤组(P<0. 01),Gab2-siRNA 胶质瘤组 MMP-2、MMP-9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胶质瘤组(P<0. 01)。 结论  Gab2 在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能通过下调 MMP-2、MMP-9 的表达降低胶质瘤体积和肿瘤强化程度。关键词:Gab2;胶质瘤;MMP-2;MMP-9中图分类号:R 739. 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胶质瘤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即使通

过规范的手术、放化疗和综合治疗,患者 5 年的生存率

仍然低于 2% [1]。 支架蛋白 Gab2 ( Gab2 - associatedbinding protein 2)是 Gab 家族成员之一,在心脏、脑、肺等组织中高表达[2]。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9(MMP-2)是两种胶原酶,在体内参与血管形成、炎症反应、肿瘤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其表达量升高能引起

胃癌、肺癌等肿瘤的发生发展。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

Gab2 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以及对胶质瘤临床表现及

MMP-2 和 MMP-9 表达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

供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 2014 年 6 月至 2015 年 8 月本院

就诊的脑胶质瘤患者 40 例,男 25 例,女 15 例。1. 2  方法  (1)荧光定量 PCR 检测 Gab2 基因的 mR-NA 表达量;(2)细胞培养;(3)细胞转染;(4)Westernblot 检测蛋白表达;(5)胶质瘤大鼠模型建立,SD 大鼠

术前禁食禁水,1% 戊巴比妥(60 mg / kg 体重)腹腔注

射麻醉。 剪掉手术区的皮毛,乙醇和碘酒消毒,在头部

正中矢状面与两内眦的连线出向后作一个 1. 5 cm 的

纵切口,将皮下组织分离,暴露出颅骨。 立体定位仪确

定右尾状核靶点,电钻钻一个小孔,微量注射器抽取

20 μlC6 胶质瘤细胞和转染过 Gab2-siRNA 的胶质瘤

细胞的细胞悬液,缓慢沿着电钻钻开的小孔注入到硬

基金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CD158)

作者简介:常顺(男),在读博士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刘永军,E-mail:120351351@ qq. com

膜下 6 mm 处,再后退 1 mm。 以 2 μl / min 的速度注

射,注射完毕后留针 10 min 再拔针,骨蜡封闭骨孔,缝合切口。 检测 1、2、3 周后肿瘤的体积和肿瘤的强化程度。1. 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20. 0 软件进行分析。

2  结  果

2. 1  Gab2 基因在胶质瘤和瘤旁组织中的表达  胶质

瘤组织中 Gab2 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瘤旁组织(P<0. 01)。2. 2  Western blot 检测转染 siRNA 后 Gab2 基因的表

达  Gab2-siRNA 组 Gab2 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1),空载体组 Gab2 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差异不

显著(P>0. 05),提示转染 Gab2-siRNA 能显著降低 C6胶质瘤细胞中 Gab2 蛋白的表达,见表 1。2. 3  注射胶质瘤细胞后对大鼠临床表现的影响  大

鼠注射胶质瘤细胞后第 2 周肿瘤的体积和强化程度显

著高于第 1 周,第 3 周显著高于第 2 周(P<0. 01);注射 Gab2- siRNA 胶质瘤的肿瘤体积和强化程度显著

低于胶质瘤组,说明注射 Gab2- siRNA 能影响胶质瘤

的发展。2. 4  注射胶质瘤细胞后对大鼠 MMP-2、MMP-9 mR-NA 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大鼠注射胶质瘤细胞 3 周

后,注射 Gab2 - siRNA 胶质瘤组细胞中 MMP -2 和

MMP - 9 的 mRNA 表 达 量 显 著 低 于 胶 质 瘤 组

(P<0. 01),表 2。2. 5  Western blot 检测注射胶质瘤细胞后大鼠 MMP-2、MMP-9 蛋白表达   大鼠注射胶质瘤细胞 3 周后,注射 Gab2- siRNA 胶质瘤组细胞中 MMP-2 和 MMP-9

(下转至王瑛韬页)

·7·

Page 8: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松花粉治疗砷中毒动物坐骨神经损伤力学特性分析

王瑛韬,张慧华,姜东莉,齐兵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药学部,吉林 长春 130033

摘要:目的  松花粉治疗砷中毒动物坐骨神经损伤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  6 月龄 SD 大鼠 30 只随机分为对

照组、砷中毒模型组、松花粉治疗组各 10 只。 检测血清砷、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取大鼠左、右侧坐骨神经进

行拉伸实验。 结果  模型组坐骨神经的拉伸弹性限度载荷、弹性限度应力、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小于对照组和

松花粉治疗组(P<0. 05);松花粉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 05)。 结论  砷中毒动物模型坐骨神经拉伸力学特性发生了

改变,松花粉治疗有一定改善。关键词:砷中毒;松花粉;坐骨神经损伤;力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R 599.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近年来学者们对中药治疗砷中毒进行了一定的研

究,罗艳红等[1 ]研究表明,松花粉可减少 NaAsO2 中毒

小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 鉴于此,笔者复制砷中毒动

物模型,从生物力学的观点探讨松花粉治疗砷中毒动

物坐骨神经损伤的效果,旨在为研究砷中毒神经损伤

机理提供生物力学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 1  主要设备与试剂  CGH-3 型读数显微镜(长春

市第三光学仪器厂),MODEL55100 型电子万能试验机

(长春试验机研究所),722 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精科仪

器有限公司),Z- 7000 型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计(日本日立公司)。 国珍松花粉购自中国新时代公

司,NaAsO2(分析纯,上海试剂总厂第四分厂)。1. 2  实验动物分组与染毒  雌性 6 月龄 SD 大鼠 30只,体重 290 ~ 300 g, 由长春高新医学动物实验中心

提供,随机分为砷中毒模型组(隔天腹腔注射 5μg / gNaAsO2 进行砷染毒)、对照组(饮用普通蒸馏水)、松花粉 治 疗 组 ( 建 模 15 d 后 开 始 用 松 花 粉 灌

胃 1 g / kg,1 次 / d,连续 45 d),各 10 只。1. 3  方法  按试剂盒说明书测定 GSH-PX;以 722 型

分光光度计和 Z- 7000 型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计测量血砷。 分别对每个坐骨神经试样预处理后进行

拉伸实验,实验结束后计算机自动输出拉伸应力-应变曲线,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弹性限度载

荷、弹性限度应力、弹性限度应变。1. 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6. 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  果

2. 1  一般状况  模型组和松花粉治疗组大鼠腹腔注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10492)作者简介:王瑛韬(女),学士,主管药师,主要从事药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通讯作者:齐兵,E-mail:34413635@ qq. com

射 NaAsO2 5 d 后腹部注射处变黑,开始脱毛,7 d 后开

始溃烂,模型组溃烂程度大,死亡 2 只,松花粉治疗组

无死亡,治疗 30 d 后明显好转。2. 2  血砷与 GSH-PX  模型组大鼠血砷、GSH-PX 均

小于对照组和松花粉治疗组(P<0. 05)。2. 3  拉伸实验结果  模型组坐骨神经拉伸最大载荷、最大应变、最大应力、弹性限度载荷、弹性限度应变、弹性限度应力小于对照组、松花粉治疗组(P<0. 05),松花粉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 05),见表 1。 对照组、模型组、松花粉治疗组试样的拉伸实验数据以计算机

进行曲线拟合,横坐标为应变,纵坐标为应力,当模型

组坐骨神经应变由 0 上升到 4. 92%时,曲线呈指数关系

变化,当应变由 4. 93%上升到 9. 41%时曲线基本为线

性关系,当应变由 9. 42%上升到 15. 44%时,试样产生

较大变形,趋于破坏。 当松花粉治疗组坐骨神经应变由

0 上升到 7. 81%时,曲线基本呈指数关系变化,当应变

由 7. 82%上升到 14. 98%时曲线近似于线性关系,当应

变由 14. 99%上升到 20. 49%时,试样产生较大的变形,趋于破坏。 当对照组坐骨神经应变由 0 上升到 8. 16%时,曲 线 呈 指 数 关 系 变 化, 当 应 变 由 8. 17 上 升

到 14. 98%时曲线基本为线性关系,当应变由 14. 98%上升到 22. 12%时,试样产生较大的变形,趋于破坏。

表 1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试样拉伸实验

组别最大载

荷(N)

最大应

力(MPa)

最大应

变(% )

弹性限度

应变(% )

弹性限度

载荷(N)

弹性限度

应力(MPa)对照组 3. 01±0. 42 3. 54±0. 4722. 12. ±2. 2715. 81±3. 72 2. 13±0. 47 2. 51±0. 39模型组 2. 12±0. 32 2. 49±0. 51 15. 44±1. 9211. 82±1. 42 1. 52±0. 36 1. 78±0. 36治疗组 2. 62±0. 36 3. 08±0. 38 20. 49±3. 2814. 13±2. 14 1. 89±0. 31 2. 22±0. 31

2. 4  坐骨神经试样应力-应变函数关系   对照组:σ(ε) = 0. 4830e5 -2. 8531e4 +3. 8886e3 +5. 5423e2;松花粉治疗组: σ(ε) = 0. 4302e5 -0. 0800e4 +5. 6560e3 +1. 1876e2; 模 型 组: σ(ε) = 0. 32255 - 1. 81434

·8·

Page 9: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1. 8917e3+4. 1155e2。

3  讨  论

    模型组大鼠血砷、GSH-PX 均小于对照组和松花

粉治疗组。 松花粉降低血砷的作用机理可能是:解除

砷与巯基酶的结合,恢复酶的活性,维持细胞的正常代

谢;稳定生物膜,减少自由基产生;刺激机体产生

GSH,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提高抗氧化性[ 2 ]。本实验结果,松花粉具有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性。

大鼠坐骨神经试样拉伸曲线可见,拉伸实验开始

时,曲线变化基本呈指数关系,之后基本为线性关系,之后又呈指数关系,随着应力的不断上升,曲线产生较

大的斜率,曲线变化为非线性,当应力进一步增大,使坐骨神经试样的纤维延长、伸展、撕裂、破坏。 松花粉

治疗组坐骨神经试样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弹性限度应

力、弹性限度应变值大于模型组,说明松花粉能提高坐

骨神经强度、弹性、韧性,有利于抵抗外力和变形的能

力。 分析认为,砷中毒使坐骨神经受到损害,打乱了神

经纤维的排列关系,神经纤维受到了损伤,所以其拉伸

力学性能指标降低,拉伸力学特性发生了改变,砷中毒

动物模型通过以松花粉干预治疗后坐骨神经的纤维组

织得到了修复,所以力学特性得到了恢复。

参考文献

[1]  罗艳红,韦耀东,王太重,等.松花粉对砷中毒小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相

关因子和蛋白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28(7):586-587.[2]   罗艳红,黄晓敏,韦文龙,等。 松花粉对砷中毒大鼠的防护作用

[J]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1):24-25.收稿日期:2016-05-31    责任编辑:张爱君

(上接第常顺页)

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胶质瘤组(P<0. 01)。

表 1  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中 Gab2 蛋白表达(x±s)组别 HMGB1 蛋白表达率(% )对照组 1空载体组 0. 97±0. 012Gab2- siRNA 组 0. 31±0. 005∗∗

表2  注射胶质瘤细胞后对大鼠MMP-2、MMP-9 mRNA相对表达量

组别mRNA 相对表达量

MMP-2 MMP-9胶质瘤组 1. 02±0. 11 0. 99±0. 09Gab2- siRNA 胶质瘤组 4. 21±0. 56∗∗ 0. 28±0. 43∗∗

    注:与胶质瘤组比较,∗∗P<0. 01

3  讨  论

    Gab2 在信号传导过程中能调节信号转运蛋白膜

之间的偶联[4]。 研究发现,Gab2 在乳腺癌、直肠癌等

肿瘤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表达量很低或无表达,Gab2 的表达能增加癌细胞对信号的敏感性[4]。 本研

究发现胶质瘤组织 Gab2 的表达显著高于瘤旁组织,提示 Gab2 对胶质瘤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 RNAi指一些双链 RNA 进入细胞后,引起细胞内同源的

RNA 特异性的降解,造成相应的基因表达的下降或缺

失。 为了证实 Gab2 对胶质瘤的作用,通过 RNAi 沉默

Gab2 的表达,结果发现沉默 Gab2 后,能显著降低肿瘤

的体积以及肿瘤的强化程度,并下调 MMP-2 和 MMP

-9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 恶性肿瘤发生侵润转移的

一个重要生物学特性是突破细胞基底膜,当突破细胞

基底膜后可增加肿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5]。MMPs 是一种内肽酶,能使细胞外所有的基质成分降

解。 研究显示,MMP-2 和 MMP-9 能降解Ⅳ型胶原酶

的活性,调控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过表达 Gab2,能上调 MMP-2 和 MMP-9 的表达,增加肿瘤的迁移能

力,说明调控 Gab2 的表达与 MMP-2 和 MMP-9 的表

达呈现正相关。 本研究中沉默 Gab2 的表达后,肿瘤

的体积以及肿瘤的强化程度降低,可能的机制是 Gab2下调 MMP-2 和 MMP-9 的表达所致。

参考文献

[1]  Flavahan W A, Drier Y, Liau B B, et al. Insulator dysfunction andoncogene activation in IDH mutant gliomas[ J] . Nature, 2016, 529(7584): 110-114.

[2]   田红艳 李洪利 刘雨清, 等. GAB2 提高体外培养的乳腺癌 MCF-7 细

胞迁移能力[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6, 32(1): 80-84.[3]   Sun L, Zhang B, Liu Y, et al. MiR125a ‐ 5p acting as a novel

Gab2 suppressor inhibits invasion of glioma[ J] . Molecular carcino-genesis, 2016, 55(1): 40-51.

[4]   Deb S, Lakhani S R, Ottini L, et al. The cancer genetics and pathologyof male breast cancer[J]. Histopathology, 2016, 68(1): 110-118.

[5]   LIN Y, WANG X, JIAN F.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logical behaviorof spinal chordoma in motion segment[ J] .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2016, 16(4): 194-196.

收稿日期:2016-09-30    责任编辑:张爱君

·9·

Page 10: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子午沙鼠生态学调查

闫东1,李玉贵1,王再山2,郑楠1,王海峰1,兰晓宇1,崔耀仁1,史献明1,刘冠纯1,金圣浩1

1. 河北省鼠疫防治所,河北  张家口 075000; 2. 张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图分类号:R 516.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子午沙鼠为蒙新区荒漠与荒漠草原中的遍布种,其分布范围包括准葛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阿拉善荒漠、鄂尔多斯高原、柴达木盆地、湟水

河谷、黄土高原北部,以及阴山以北的内蒙古高原。2010 年首次在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康保县境内捕获到子

午沙鼠。

1  材料与方法

    对子午沙鼠进行鼠密度调查、洞系内部结构和窝

巢调查,观察其生态学特点。 对捕获的子午沙鼠进行

性别鉴定,对外形测量,并制作动物标本。 利用臼齿磨

损度法鉴定鼠龄。

2  结  果

2. 1  子午沙鼠形态学特征  体长 92 ~ 125 mm,耳长

11 ~ 13. 5 mm,后足长 26 ~ 31 mm,尾长 85 ~ 102 mm。体背面呈浅灰黄色,体腹面呈纯白色,尾毛呈棕黄色,端部有黑褐色毛束,足底覆盖有密毛,爪为浅白色,耳壳前缘列有长毛。 听泡发达,鼻骨狭窄,顶间骨明显,第 1 上臼齿咀嚼面内外侧各有 3 个三角形彼此相对,形成前后前后 3 个三角横叶,第 2 上臼齿只有 2 个横

叶,彼此相通,三角形状不明显,第 3 上臼齿只有 1 个

横叶,呈圆形。 齿式。2. 2  地理分布  子午沙鼠在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仅

分布在康保牧场和照阳河乡的北部地区,分布范围比

较局限。2. 3  生态习性  自 2010 年在疫源地内首次捕获到子

午沙鼠以来,至 2015 年共捕获子午沙鼠 31 只,捕获率

为 0. 1 ~ 0. 71% 。 仅分布在人工草场和草滩两种生境

内,以人工草场内分布较多,草滩中常常分布于草滩和

耕地交界区域。2010 ~ 2015 年共捕获子午沙鼠雄性 21 只,雌性

10 只,雄雌比例为 1:0. 63,捕获的子午沙鼠雄性明显

多于雌性。 鼠龄结构为:Ⅰ龄 2 只,占 6. 45% ;Ⅱ龄 4只,占 12. 9% ; Ⅲ 龄 22 只, 占 70. 96% ; Ⅳ 龄 3只,9. 68% ,见表 1。 现场调查结果子午沙鼠在河北省

基金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20110267)作者简介:闫东(男),主管医师,从事鼠疫流行病研究工作。通讯作者:闫东,E-mail:yandong0000@ 126. com

鼠疫疫源地内的栖息地植被主要为小叶锦鸡儿、碱草

和冷蒿,沙质土壤,洞穴分散多为单口洞,不形成密集

洞群,洞口多在灌木丛和草根下。 洞系结构简单,洞内

常有仓库贮藏食物(以植物种子和谷物为主),说明子

午沙鼠在冬季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物。 常与长爪沙鼠

混居,以夜间活动为主,不冬眠。

表 1  河北省 2010 ~ 2015 年鼠疫疫源地子午沙鼠生态调查

年份捕获数

量(只)捕获

率(% )生境

草滩 人工草场

雌雄

雌 雄

鼠龄

Ⅰ Ⅱ Ⅲ Ⅳ2010 2 0. 1 2 0 1 1 0 0 2 02011 3 0. 25 3 0 2 1 0 1 2 02012 9 0. 6 6 3 4 5 0 1 7 12013 2 0. 08 1 1 0 2 0 0 2 02014 0 0 0 0 0 0 0 0 0 02015 15 0. 71 0 15 5 10 2 2 9 2合计 31 0. 28 12 19 12 19 2 4 22 3

    注:鼠龄中Ⅰ为幼年鼠,Ⅱ为亚成年鼠,Ⅲ为成年鼠,Ⅳ为老年鼠。

3  讨  论

    子午沙鼠的典型生境为固定、半固定沙丘油蒿半

荒漠植被。 而河北省鼠疫疫源地捕获子午沙鼠区域均

为小叶锦鸡儿、碱草和冷蒿生境为主的草滩和人工草

场,说明河北省疫源地生境结构尚不是子午沙鼠的最

适生境,这可以解释子午沙鼠在疫源地密度有升高趋

势,但远低于当地优势种群长爪沙鼠的密度。1926 年在前苏联的伏尔加-乌拉尔沙地发现子午

沙鼠动物间鼠疫的存在。 1970 年 7 月锡林郭勒盟卫

生防疫站首次于苏尼特左旗的子午沙鼠体内检出鼠疫

菌,证明子午沙鼠参与长爪沙鼠鼠疫流行。 以往的研

究证明,子午沙鼠在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内是次要宿

主,属于中等抗性鼠类,对鄂尔多斯型鼠疫菌有明显的

感受性,可以长期携带鼠疫菌,产生 F1 抗体可持续一

年,母系抗体也可以通过胎盘传给子鼠。 子午沙鼠对

沙鼠型鼠疫菌有一定的抗性,使得感染鼠疫菌后部分

鼠会产生慢性带菌状态,对于动物间鼠疫的扩散有着

非常意义。 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自发现子午沙鼠以

来,还尚未发生过动物间鼠疫流行,子午沙鼠在动物间

鼠疫流行中的作用以及在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的宿主

地位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收稿日期:2016-01-13     责任编辑:张雁冰

·01·

Page 11: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2006 ~ 2015 年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监测数据分析

邴琪,王忠惠,赵斌

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吉林  白城 137000

        中图分类号:R 516. 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松辽平原察哈尔丘陵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历史久远,早在 1928 年伍连德就曾对黄鼠鼠疫做出过

报道。 掌握和评估达乌尔黄鼠疫源地鼠疫的流行情况

以及变化趋势,为该疫源地的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效

果评价提供依据,对今后鼠疫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

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2006 ~2015 年期间的鼠疫调查与监测资料,数据来源于中国

“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1. 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为描述性研究以及统计分

析。 描述性研究主要是描述鼠疫三间分布,统计分析

主要是应用 Office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2  结  果

2. 1  宿主动物监测  采用 1 日单公顷弓形夹法,2006~ 2015 年共调查样方 43 213 hm2,捕获黄鼠 24 157只,鼠密度为 0. 56 只 / hm2。 该疫源地国家级监测点,共调查样方 8 214 hm2,捕获黄鼠 9 134 只,鼠密度为

1. 11 只 / hm2,见图 1。 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小型鼠调

查,采 用 5 m 夹 线 法, 2006 ~ 2015 年 共 布 放 鼠

夹 797 656 夹次,捕获鼠 16 494 只,捕获率为 2. 07% 。该疫源地国家级监测点,共布放鼠夹 209 800 夹次,捕获鼠 3642 只,捕获率为 1. 74% 。2. 2  动物疫情监测  达乌尔黄鼠疫源地 2006 ~ 2015年用鼠疫细菌学方法检验各种动物 159 017 只,阳性

数 1 只,即 2010 年在内蒙古乌宁巴图地区判定染疫长

爪沙鼠 1 只。 该疫源地国家级监测点共检验动

物 41 430 只,阳性数 1 只。2. 3  媒介监测  达乌尔黄鼠疫源地 2006 ~ 2015 年用

鼠疫细菌学方法检验媒介昆虫 26 271 组,未分离到鼠

疫菌。 共梳检活体黄鼠 93 294 只,染蚤 25 988 只,染蚤率为 27. 86% ,获蚤 83 079 只,蚤指数为 0. 89。 探

黄鼠 洞 干 104 516 个, 染 蚤 洞 103 23 个, 染 蚤 率

为 9. 88% ,获蚤 21134 只,蚤指数为 0. 20。    该疫源地国家级监测点共检验媒介昆虫 8 367

作者简介:邴琪(女),硕士,主治医师,从事鼠疫防治工作。通讯作者:邴琪,E-mail:344634141@ qq. com

组,43 461 只, 未分离到鼠疫菌。 共梳检活体黄

鼠 19 418 只,染蚤 7350 只,染蚤率为 37. 85% ,获蚤

33 729 只,蚤指数为 1. 74。 探黄鼠洞干 22 116 个,染蚤洞 3990 个,染蚤率为 18. 04% ,获蚤 7820 只,蚤指数

为 0. 35。2. 4  血清学   达乌尔黄鼠疫源地 2006 ~ 2015 年用

IHA 方法检测各种动物血清 340654 份,检测出 IHA 阳

性血清 18 份,阳性率为 0. 005% 。 该疫源地国家级监

测点用 IHA 方法检测各种动物血清 51410 份,检测出

IHA 阳性血清 2 份,阳性率为 0. 004% 。2. 5  达乌尔黄鼠疫源地黄鼠鼠龄及性别监测  2006~ 2015 年国家级监测点共观察黄鼠鼠龄 21555 只,其中 1 龄鼠占 16. 88% , 2 龄鼠占 51. 39% , 3 龄鼠

占 21. 91% ,4 龄鼠占 8. 10% ,5 龄鼠占 2. 24% ,六龄

鼠及以上占 0. 54% 。 共观察黄鼠性别 22 399 只,其中

雌鼠数 11 474 只,雄鼠数 10 925 只, 雌雄性别比

为 1. 05 ∶ 1。 共观 察 雌 鼠 数 8 777 只, 其 中 孕 黄

鼠 6 567 只,受孕率为 74. 82% 。

3  讨  论

    从达乌尔黄鼠疫源地监测数据可以看出,该疫源

地主要宿主密度和小型鼠捕获率变化趋势平稳,国家

级监测点鼠密度高于该疫源地鼠密度;黄鼠体蚤、洞干

蚤染蚤率及蚤指数趋势变化不大,且国家级监测点的

鼠体蚤染蚤率及指数高于该疫源地指数(除 2010 年鼠

体蚤染蚤率及指数偏低);共观察黄鼠鼠龄 21 555 只,其中 2 龄鼠比例最大占 50% ,3 龄鼠次之占 22% ,雌雄鼠比例为 1. 05:1,雌性略高于雄性,黄鼠的受孕率

比较稳定,平均受孕率为 75% 。    虽然近年来疫情较少,但是仍有发生动物或人间

鼠疫流行的可能。 鼠疫的流行特点之一是鼠疫具有静

息期,疫源地在静息期之后,有可能再次成为活跃的疫

源地。 1985 年在间隔 25 年后,该疫源地再次出现动

物鼠疫流行,在长岭县三团乡检出 4 株鼠疫菌。 因此,增强鼠疫的防治工作,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群众

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一些多年未发生鼠疫的疫源地,仍要检查监测工作对预防鼠疫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收稿日期:2016-08-28    责任编辑:张雁冰

·11·

Page 12: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及流行病学分析

汪宁,张保朝,温昌明,赵方,闻公灵,刘圆方,刘义锋,康梅娟,周静

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473002

        中图分类号:R 516. 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布鲁杆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杆菌感染所引发的人

畜共患传染病,神经型布病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

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脓肿、多颅神经炎及脊髓炎

等[1],机制不清。 近年来,神经电生理作为周围神经损

害重要辅助检查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本研究分析了 26例神经型布病患者神经电生理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 2013 年 7 月至 2016 年 6 月本院

收治的 26 例神经型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 26 例

同期体检健康者作对照组。 研究组男 14 例,女 12 例。两组性别、 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具有可比性。1. 2  方法  用牛津 Medelc Synergy 5 通道神经肌电诱

发电位仪测定尺神经运动神经、正中神经运动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尺神经感觉神经、正中神经感觉神经、腓浅神经感觉神经、腓肠神经感觉

神经传导速度,带通范围调至 3. 0 Hz ~ 10. 0 kHz,刺激

强度调至 0. 0 ~ 100. 0 mA,扫描速度为 3. 0 ms / Div,脉冲宽度为 0. 2 ms。1. 3  观察指标  年龄分布、职业分布;感觉神经波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波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1. 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9. 0 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  果

2. 1  年龄、职业分布  年龄多分布于 31 ~ 40、41 ~ 50岁,发病率分别为 38. 46% 、34. 62% 。 职业分布,从事

牲畜屠宰工作 12 例(46. 15% ),牛羊肉运输工作 10 例

(38. 46% ),其他工作 4 例(15. 39% )。2. 2  感觉神经波幅及传导速度   研究组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 I 及正中神经 III 神经波

幅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见表 1。 研究组腓浅神

经、腓肠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 I 及正中神经 III 神经

传导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见表 2。2. 3  运动神经波幅及传导速度  研究组胫神经、腓总

神经、正中神经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见表

3。 研究组胫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传导

作者简介:汪宁(男),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通讯作者:张保朝,E-mail:zhangbz0011@ 163. com

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表 1  两组感觉神经波幅对比(x±s,uv)

组别 腓浅神经 腓肠神经 尺神经 正中神经 I正中神经 III研究组 1. 11±1. 06 4. 41±4. 54 7. 11±5. 09 8. 21±4. 14 6. 23±3. 99对照组 8. 52±4. 25 14. 73±5. 8913. 18±4. 8718. 54±7. 5714. 28±7. 39t 8. 626 7. 076 4. 394 6. 105 4. 888P <0. 05 <0. 05 <0. 05 <0. 05 <0. 05

表 2  两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比(x±s,m / s)组别 腓浅神经 腓肠神经 尺神经 正中神经 I正中神经 III研究组 49. 34±6. 8747. 51±7. 8449. 43±7. 3745. 13±8. 1749. 46±6. 55对照组 56. 54±4. 1155. 34±4. 4857. 27±4. 6255. 74±4. 7259. 18±4. 83t 4. 586 4. 422 4. 596 5. 734 6. 090P <0. 05 <0. 05 <0. 05 <0. 05 <0. 05

3  讨  论

    本研究 26 例患者中脑部神经受损类型主要以面

神经、听神经、前庭神经及外展神经为主。 有研究指

出[3],神经型布病患者多伴有脑部神经受损症状,其中前庭蜗神经最易受损,展神经及视神经炎麻痹较为

多见,主要原因可能是血旺细胞受损,导致抗体、抗原

或脱髓鞘病变形成免疫沉积于血管壁,进而引发血管

炎。 此外,布鲁杆菌可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血管,引发

相关脑血管疾病,包括硬膜下出血、脑静脉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及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等。相关研究表明[4],相较于正常人群,神经型布病患者

腓神经、尺神经及正中神经等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

导速度显著减慢。 本研究结果也表明,研究组腓浅神

经、腓肠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 I 及正中神经 III 神

经、胫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波幅和神经传导速度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神经型布病患者具有明显神

经电生理特点。 导致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显著降低的主

要因素为神经纤维轴索丢失,因此推测神经型布病以

轴索损害为主。 此外,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异常,但程度较轻,提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与运动

轴索(特别是大直径快传导纤维)密切相关。 另从本

研究结果还可得知,本组 26 例患者年龄主要分布于

31 ~ 40 岁(38. 46% )、41 ~ 50 岁(34. 62% ),从事行业

多为牲畜屠宰(46. 15% )及牛羊肉运输(38. 46% ),表明神经型布病发病与患者年龄、工作类型具有相关性,临床应对具备此类危险因素的疑似神经型布病患者实

(下转至王大力页)

·21·

Page 13: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 50 年的成就与展望

王大力,黄长青,佟建冬,张海涛

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吉林 白城 137000

        中图分类号:R 599.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为了总结经验、推动今后工作,将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 50 年防治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  发现地方性氟中毒病区

    1946 年,Lyth 最先报告了我国贵州省威宁地区的

4 例 氟 骨 症 病 例, 那 里 居 民 饮 用 水 氟 含

量 5. 9 ~ 13. 1 mg / L。 1962 年曹来宾等报告了我国山

东高密的地方性氟骨症 X 线病例。 上世纪 50、60 年

代,吉林省乾安县广泛流行着一种腰腿疼病。 表现为

全身大关节疼痛,肢体麻木,抽搐,严重者关节活动受

限,弯腰驼背,甚至瘫痪、劳动能力丧失,生活不能自

理。 当时,对这种疾病还不了解。 1964 年,吉林省卫

生厅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省卫生防疫站等部门的医

疗卫生人员共同组成调查组,对乾安县 15 个自然屯进

行调查研究。 在 15 个病区屯和没有腰腿痛病的村屯

(对照组)中,检测居民饮水氟含量,检查牙齿、骨关节

症状、体征。 测定血液、尿液氟含量,做骨关节 X 线拍

片及实验室生化检查。 结果病区井水氟含量平均值为

6. 5 mg / L,最高达 20 mg / L。 明显超过了国家规定的

饮水中氟含量标准(不超过 1. 5 mg / L),血、尿氟含量

高于对照组居民,X 线摄影有氟骨症征象。

2  探索有效防治措施

    明确了病因和致病途径后,开始寻找防治方法。经检测,发现该县境内绝大多数浅井水氟含量均超标,而深层承压水(70 m 以下)氟含量在国家允许范围内,水质良好、可供饮用。 这一发现为预防氟中毒提供了

线索。 自此,打深井饮低氟水便成为防治氟中毒的重

要方法。 1964 年冬,在乾安县让字乡的尔字屯打了一

眼 72 m 的 深 水 井, 水 氟 含 量 由 原 来

的 8. 0 ~ 16. 0 mg / L 降至 0. 4 mg / L。 这也是我国用于

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第一眼防氟病井[1]。 改水 6 个月

后,64. 0%的患者好转;14 个月后 77. 2%的患者好转,说明打深井改饮低氟水的方法有效。

作者简介:王大力(男),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地方病防治、科研与

管理。

通讯作者:王大力,E-mail:1820575905@ qq. com

3  确定病区成因与分布

3. 1  病区成因  吉林省土壤主要由萤石、角闪石、云母、磷灰石、电石等富氟成土母岩构成,这些成土母岩

为病区的形成提供了氟源。 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之下,富氟岩石中的氟被释放出来。 病区处于干旱、半干旱

气候带,每年水份蒸发量约是降水量的 5 ~ 10 倍,干旱

蒸发为潜水中氟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干旱

时浅层水随毛细现象上升地表而蒸发,溶于水中的各

种盐类则渍留在地表,降水后淋溶于雨水中,渗于地下

或随水流迁移于低洼处而富集,如此周而复始,使浅层

水中的氟不断的富集、浓缩。 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为

饮水型病区,西部低平原地区居民生活饮用水中氟化

物含量 0. 4 ~ 26. 0 mg / L,低于 1. 0 mg / L 的屯仅占

3% ,50%的村屯饮水氟含量在 3. 0 mg / L 以上。 吉林

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曾对病区的粮食、蔬菜、土壤进

行过多次氟含量检测,但均不超过国家标准。3. 2  病区普查与病区分布  1965、1974、1985 年进行

了 3 次大规模普查。 为随时了解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现

状和病情消长趋势,验证 1985 ~ 1995 年 10 年间地方

性氟中毒防治效果,1995 年又进行了一次全省大规模的

地方性氟中毒普查。 最后查清并确定病区分布于 6 个市

(州),16 个县(市、区),218 个乡(镇),3 171 个屯。 其中

轻病区 1 495 个,中病区 1 285 个,重病区 391 个[2]。

4  防治措施与效果

4. 1  防氟改水  20 世纪 70 年代打小口深井、大口水

泥管深井、大口铁管深井、铁管电机深井;80 年代全面

推广防氟自来水,集中式改水工程;1993 年在本省启

动了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日援饮水改善项目,1997 年 6月全面完工,16 个县(市、区)共建造自来水厂(站)335 处;按 《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 (2004 - 2010年)》目标要求,2007 年本省制定了《关于解决全省农

村 120 万人饮用水氟砷超标问题的实施方案》,截止

2015 年,全省 3 171 个病区改水 2 862 个,改水率达

90. 26% ,受益人口 124. 12 万人。4. 2  病人治疗  1964 年用钙片、维生素 D、氢氧化铝

凝胶、甘草氯化钾等药物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对有骨质增生和神经压迫症状的病人首先开展了外科手

·31·

Page 14: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术疗法。 20 世纪 70 年代后试用维生素 C、苁蓉丸、阳起石、麦饭石、氟痛康、抗氟膏和磁骨膏等药物进行治

疗。 1999 ~ 2001 年首次使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芬必

得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2002 ~ 2004 年使用市售非处

方药布洛芬片治疗,亦取得较好效果. 据不完全统计,本身治疗病人逾 3 万人次,有效地缓解了病人的骨关

节疼痛症状、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体征,减轻了病人的疾

苦,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劳动生产能力明显改善。

5  对外交流和科学研究

5. 1  对外交流  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国内许多单

位来本身参观与交流,包括哈尔滨医大、中国医大、西安医学院、贵阳医学院等大学以及辽宁、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等省(区)专业人员。 青海省派人来本身学

习氟骨症 X 线诊断技术。 辽宁、安徽、福建、江苏、内蒙古、新疆等省(区)以及全国氟骨症 X 线诊断培训

班、全国饮茶型氟骨症 X 线诊断技术培训班邀请本身

黄长青主任医师为其讲授氟骨症 X 线诊断方法。 日

本及印度学者也亲自到本身病区考察。5. 2  科学研究  病因及流行病学研究,20 世纪 80 年

代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合作进行了饮水氟适宜浓度和地

方性氟中毒定量流行病学研究[3]。 临床研究,70 年代

摸索出一套适于地方性氟中毒病人的临床检查方法,如摸耳试验、摸肩胛下角试验等。 研制出专用量角器

以测量关节活动度。 骨关节损害表现、诊断及其演变

规律的研究[4],与中国医科大学等单位合作对成人氟

骨症 X 线诊断、分型、分度方法与标准也进行了系统

的研究;执笔修订了“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 (WS192-2008)。 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法的研究。 防制措施

及效果研究。 实验室方法及标准的研究。5. 3  科技成果  “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的研究”获 1978 年全国科技大会奖励,“吉林省西部低平原地

下水含氟状况及防氟改水的研究”获吉林省科技进步

二等奖,“吉林省防氟改水技术调研”获省科学技术委

员会科技成果三等奖,“地方性氟骨症的 X 线早期诊

断的研究”、“地方性氟中毒定量流行病学的研究”、“地方性氟骨症骨关节损害的 X 线表现(诊断、分型、分度)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改水预防地方性氟中

毒的流行病学、临床、放射学及生化改变的研究”获吉

林省卫生科技成果三等奖,“抗氟痛膏治疗氟骨症的

临床研究”获省中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芬必得治疗

地方性氟骨症的临床研究”获白城市科技进步一等

奖,“地方性氟骨症的 X 线研究”、“洪涝灾区生活饮用

水水体污染的研究”获白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GD可见光复合树脂治疗氟斑牙的研究”获白城市科技进

步三等奖。

6  今后防治对策与展望

    加强与完善防氟井管理机制、提高防病改水效益;随时掌握病情变化、为调整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

据;加强健康教育、增强病区群众防病意识,进一步提

高防氟改水效益;继续做好监测工作、随时掌握病情变

化。 加大改水力度 完成改水任务;提高防氟井使用率

保障病区居民饮用安全水;病情达到控制标准。

参考文献

[1]  黄长青. 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与控制[J] . 中国地方病防

治杂志,1999,14(增刊):145.[2]   卢振明,黄长. 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病区调查结果分析[ 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3,18(6):356。[3]  黄长青,卢振明,杨凤山等: 改水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学、

临床、放射学及生化改变的研究[ 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9年,14(1):27.

[4]   浦清江,张爱君,丛显斌. 吉林省鼠疫、布鲁杆菌病、地方性氟中毒防

治现状及对策[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3,28(4):255-258.收稿日期:2016-10-18    责任编辑:张爱君

(上接第汪宁页)

施进一步检查,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避免患者延误最

佳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1]   徐双,王印,唐玉环. 哈尔滨市阿城区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J] .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5,21(04):46-47.[2]   李美锡,宋秀娟,许艳秋,等. 非牧区的潜藏杀手-以头痛、意识障

碍为首发症状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 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33(02):163-164.

[3]   Sanjuan-Jimenez Pilar,Morata Pilar,Bermúdez M José,et al. Compar-ative clinical study of different multiplex real time PCR strategies forthe simultaneou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focal complications of brucellosis. [ J] . PLoS neglectedtropical diseases,2013,7(12):2593.

[4]   Asmare Bekele,Megersa Yifat,Denbarga Girma,et al. A study on sero-prevalence of caprine brucellosis under three livestock production sys-tems in southern and central Ethiopia. [J] . Tropical animal health andproduction,2013,45(02):555-560.

收稿日期:2016-09-04    责任编辑:张爱君

·41·

Page 15: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近期中国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演变

张廷博

白城市洮北区林海镇畜牧兽医站,吉林 白城,137000

        中图分类号:R 373. 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禽流感病毒(AIVs)通常具有种属特异性,感染宿主

主要限于禽类。 流行范围较广,值得注意的是其很少发

生跨种传播感染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

1  中国过去爆发的禽流感疫情及流行病学调查

    亚洲的第一株 H9N2 低致病 性 禽 流 感 病 毒

(LPAIV)和 H5N1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分别

于 1994 年和 1996 年分离自中国广东省。 2013 年 3 月

H7N9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出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并迅速蔓延至 18 个省(市)。 截至 2015 年 4 月,有记载的

经实验室确认国内感染 H7N9 人数为至少 630 人(病死

率超过 30%)。 2013 年 12 月,一种新型 H10N8 低致病

性禽流感病毒出现在中国江西。 2000 年以来国内陆续

发现了新型的 H5N1、H5N2、H5N6、H5N8 高致病性禽流

感病毒毒株,而 H5 亚型毒株的总患病率自 2010 年以来

不断增加。 前几年国内水禽中H5N6 和H5N8 是流行最

广泛的禽流感病毒亚型;2014 ~2015 年 H5N6 亚型病毒

在中国、越南和老挝数次爆发。 H5N8 亚型病毒则已经

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的多个国家中爆发。 H5N1 和

H5N2 亚型的变种也已从鸡和水禽中分离得到,且H5N2 亚型已于 2013 年 12 月在中国河北省的养鸡场中

爆发了疫情。

2  国内禽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

    2010 ~2013 年在中国广泛传播的 G57 禽流感病毒

H9N2 已经在鸡群中爆发。 同样在发现第一株 H5N1 高

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之后,其目前已分化出 32 个不同的

分支。 近期在中国河北、山东、河南等省爆发的 H5N2病毒主要是源自于H5N1 和H9N2 的重组病毒。 目前出

现的 H5 亚型病毒已超过 47 种基因型,这些基因型中许

多都是H5N1 和H9N2 或偶尔与其他亚型的禽流感病毒

重组而产生的。 起源于野生禽类的禽流感病毒并不是

都能够感染家禽。 然而,这些病毒可能通过与一个能在

家禽中传播的禽流感亚型,如 H9N2 发生重组进而获得

感染家禽和人的能力。 例如,1997 年香港爆发的 H5N1病毒中被发现包含了来自 H9N2 病毒的基因。

作者简介:张廷博(男),学士,助理畜牧师,从事畜禽检疫、监督工作。通讯作者:张廷博,E-mail:545341462@ qq. com

3  疫苗接种与禽流感病毒的演变

    1998 年 H9N2 灭活疫苗已被用于减少 H9N2 对鸡

的感染。 免疫初期该疫苗是有效的,但最终病毒依然蔓

延到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迄今为止,H9N2 病毒依然能

在接种疫苗后的鸡之间传播。 这些结果表明,疫苗的接

种对于病毒的演变起到了推动作用。 由于通用的 H5N1和 H9N2 疫苗不能完全消除家禽对禽流感病毒的感染,使得这两种病毒仍然能在免疫后的家禽中复制传播,且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或死亡。 这些免疫后的动物则

可能成为病毒的隐性携带者,并通过活禽市场将病毒扩散。

4  影响禽流感病毒传播的决定因素

    类青海株 H5N1 病毒在所有已知的 H5N1 病毒中

表现出了对哺乳动物和人类最高的感染率,并已在埃

及造成 292 人感染,99 人死亡 (病死率为 34% )。H5N1 禽流感病毒还未证实能在人与人之间有效的传

播。 然而,有 4 种 HA 抗原的变异能增加禽流感病毒

对人类受体的结合能力(唾液酸 2,6-半乳糖),并同时

增加 H5N1 变异株在雪貂中的传播率。 T160A 突变已

在某些 H5 天然株中被确认。 PB2 蛋白中 N701 和 HA中 A160 的氨基酸变异都有效的增强了 H5 亚型禽流

感病毒在哺乳动物中的传染率。 禽流感病毒对人类受

体的结合能力的增强会增加其对人类的感染性和传播

率。 H7N9 禽流感病毒能够与人类受体结合,HA 抗原

上的 S138A,G186V,T221P,和 Q226L 突变被证明是产生

该变化的原因。 H10N8 病毒优先结合禽类受体,然而,有关 H10N8 感染人的记录证明其也能够结合人类受体。

5  重组禽流感病毒出现的原因

    目前至少有 5 种亚型的禽流感病毒(H5,H6,H7,H9 和 H10)作为病原在国内的活禽市场和家禽养殖场

引发疾病。 由于病毒突变、重组和重配及疫苗接种所

带来的选择压力,使得这些病毒在不断的演化。 野生

禽类的迁徙,禽类与其它动物的生活区域中个体密度

的增加所带来的相互作用,暴露于人流感病毒之下,养殖场恶劣的卫生环境,以及出于商业目的的动物运输,都是导致新型禽流感病毒出现的主要原因。

收稿日期:2016-08-25    责任编辑:张爱君

·51·

Page 16: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刘尚义教授经验方凤膏干预乳腺癌潮热症状的临床疗效

罗莉1,唐东昕2,王镜辉2,郭斌2,李军2,黄雯琪2,张兰2,王雅杰1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上海,200433;2、贵阳中医学院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凤膏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临床研究。 共选取 160 例乳腺癌患者,其中凤膏组 100 例,对照组 60 例。 凤膏组患者给予凤膏治疗 30 d,对照组患者不予凤膏治疗,随访。 通过国际改良 Kup-perman 症状评分量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潮热等症状的改变情况。 结果  凤膏治疗组与对照组患

者治疗前症状评分量表评分量表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凤膏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凤膏能改善潮热

等症状,且有显著差异(P<0. 05)。 两组未发现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结论  凤膏对乳腺癌患者潮热等症状有明显的

改善作用。关键词:凤膏,乳腺癌,回顾性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  242.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乳腺癌是当下难治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亦

在逐年递增,且在妇女恶性肿瘤中排在靠前的位置。我国主要城市十年来乳腺癌发病率上升了 37% [1]。潮热是绝经期妇女的常见症状之一,而乳腺癌妇女经

过手术、化疗及其他辅助治疗后,会出现潮热汗出、烦躁抑郁、心绪不宁、失眠等症状,严重影响她们的工作

或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所有病例均筛选自 2012 年 1 月至

2015 年 1 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

病人或是门诊病人,接受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者,共收

集 160 例病例,为凤膏组 100 例,对照组 60 例。1. 2  方法  凤膏服用方法:凤膏(由生熟地、枣仁、当归、川芎等主要的药物组成,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

院药剂科提供),早晚各一次(饭前饭后均可),每次 3g(一小匙),放入热水中化开后口服。 30 d 为一个疗

程。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条

件将病例分为凤膏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进行乳

腺癌综合治疗,不予凤膏治疗的患者)。1. 3  观察指标  根据病例记录填写治疗前后患者症

状的改变情况(根据国际改良 Kupperman 症状评分量

表评分标准记录并评分)疗效评价标准:通过统计学

方法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积分变化情况。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基金项目:贵州省研究生工作站计划(项目编号:黔教研合 JYSZ 字

[2014]018);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攻关项目(项目编号:黔科合

SY 字[2013]3026 号);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贵阳中医学院科学技术联合基金项目

(黔科合 LH 字[2014]7339 号)作者简介:罗莉(女),硕士,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通讯作者:王雅杰,E-mail:93302048@ qq. com

2  结  果

2. 1  治疗前后潮热症状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

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1。2. 2  治疗前后烦躁抑郁症状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潮热汗出症状比较

组别 例数潮热汗出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00 2. 28±0. 57 1. 21±0. 556对照组 60 1. 93±0. 548 1. 90±0. 573

    注: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

表 2  治疗前后烦躁抑郁症状比较

组别 例数烦躁抑郁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00 2. 32±0. 634 1. 33±0. 604对照组 60 2. 25±0. 508 2. 07±0. 482

    注: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

2. 3  治疗前 Kupperman 症状评分  两组患者的症状

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

Kupperman 症状积分评分无显著差异,见表 3。

表 3  治疗前患者 Kupperman 症状积分比较

组别 例数 症状积分治疗组 100 35. 12±3. 15对照组 60 35. 46±3. 16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 05。

2. 4  治疗后症状评分情况的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

相比 Kupperman 症状积分评分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凤膏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出现的潮热等症状。

(下转至郑柏页)

·61·

Page 17: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超声联合多普勒闪烁伪像对胸膜炎的诊断运用探究

郑柏,杨明武, 栾飞

海南省中医院超声科,海南 海口 570203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超声联合多普勒闪烁伪像对胸膜炎的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3 年 3 月至 2016 年 3 月呼

吸内科收治的胸膜炎患者 60 例,行普通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胸部 CT 平扫检查,判断鉴别诊断正确率。 结果  在 5种超声类型的胸膜炎中,胸膜增厚型的多普勒闪烁伪像阳性率最高,为 83. 3% ,高于游离性胸腔积液无回声型、游离性

胸腔积液少量回声型、游离性胸腔积液大量回声型、包裹性胸腔积液;同时超声联合多普勒闪烁伪像对胸膜钙化灶检出

率最高,为 87. 2% ,明显高于普通超声及多普勒闪烁伪像的检出率(P<0. 05)。 结论  声联合多普勒闪烁伪像在鉴别诊

断胸膜炎时可以较好的诊断出胸膜上的钙化灶,这常提示为结核性胸膜炎,从而将癌性胸膜炎与其区别出。 检出率较

高,且快捷、无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但是对临床医师判断声像图能力要求较高。关键词:砷化氢中毒;闪烁伪像;胸膜炎;诊断

中图分类号:R 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胸膜炎是临床上导致患者产生胸腔积液的常见原

因之一,并可以进一步导致胸膜病变[1]。 目前临床上

常见导致胸膜炎的病因有结核性胸膜炎和癌性胸膜

炎,鉴别诊断两种胸膜炎可以通过胸水病原学检查、胸膜组织活检及影像学检查等,由于前两项操作往往有

创及检出率不理想,影像学检查成为较好的诊断手段

之一,本院选取 60 例胸膜炎患者,研究超声联合多普

勒闪烁伪像的诊断价值,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3 年 3 月至 2016年 3 月呼吸内科收治的胸膜炎患者 60 例,其中男 34例,女 26 例。 既往有结核病史的患者 21 例。 所有患

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水、发热乏力,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等。 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 2  方法  所有 60 例患者均在本院行普通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胸部 CT 平扫检查,记录三种不同检

查方法检出胸膜钙化灶的数目。 B 超和 CT 检查各由

同一技师操作及汇成报告。 (1) B 超检查:患者签署

知情同意书后,告知其操作注意事项,并安抚患者,嘱咐其取座位,背对检查技师,身体稍向前倾,双手抱肩;检查顺序从胸骨旁线开始,随后为锁骨中线、腋中线、腋后线、肩胛线、脊柱旁线,沿肋间隙从前往后,从上往

下逐一肋间隙扫查。 (2)CT 检查:扫描时嘱患者屏气

配合;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方式;扫描范围上至胸廓

入口,下至后肋厢角,包括整个胸部;具体扫描参数设置

为 300 mA,120KV,扫描层厚为 5mm,矩阵为 512×512。1. 3  判断标准  普通超声诊断钙化灶标准:脏壁层胸

基金项目:海南省卫生厅课题,项目编号:13A210323作者简介:郑柏,(男),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超声工作。通讯作者:杨明武,E-mail:zb-88@ foxmail. com

膜的增厚,有胸膜结节状强回声伴后方身影形成;闪烁

伪像阳性结果标准[2]:为在强反射物质后方、重叠于其上方或在其两侧出现的快速变化的红蓝交替的彩色

信号; CT 平扫胸膜钙化灶诊断标准:胸膜上出现的点

状、结节状、不规则形及线状高密度影,测量 CT 值为

80 ~ 300 HU。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7. 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  果

2. 1  胸膜炎患者超声表现   二维超声表现可分为:(1)游离性胸脏积液,液性暗区内呈无回声型:可随着

体位变化,液性暗区相应发生变化,此种类型不会出现

闪烁伪像;(2)游离性胸腔积液,液性暗区内呈少量回

声型:可见漂浮的条带状纤维素样强回声;(3)胸腔积

液内呈大量回声型:伴随纤维素渗出,图像上示积液黏

性増加,条带状强回声增多,并且相互交织牵拉,为网

状或分隔状,此种类型胸腔积液基本固定,不随体位改

变而发生形态变化;(4)包裹性胸腔积液:液性暗区形

态及位置不随体位改变,内部可见散在点状低回声或

偏强回声;(5)胸膜增厚型:脏层或壁层胸膜呈弥漫性

或局限性增厚,液性暗区基本消失,部分患者増厚的胸

膜上可见低回声、等回声或中等偏强回声小结节样凸

起。 部分胸膜増厚的患者超声可见强化回声,直径在

2 ~ 8 mm。 在普通二维超声基础上,加多普勒超声检

查,除(1)(2)型胸膜炎外,其余类型胸膜炎均有出现肉烁

伪像的概率。 其中以(5)型出现几率最高,为 83. 3%。2. 2  普通二维超声与超声联合多普勒闪烁伪像诊断

情况  根据 CT 检查出钙化灶为金标准,共检出 60 例

患者中 39 例存在钙化灶。 其中超声联合多普勒闪烁

伪像对胸膜钙化灶检出率最高位为 87. 2% 明显高于

普通超声及多普勒闪烁伪像的检出率(P<0. 05),见表 1。

·71·

Page 18: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表 1  普通二维超声与超声联合多普勒闪烁伪像诊断情况(n%)阳性 阴性 检出率(% )

普通二维超声 15 24 38. 5多普勒闪烁伪像 23 16 60. 0超声联合多普勒闪烁伪像 34 5 87. 2

3  讨  论

    在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中,由于患者体内存在胸

膜增厚、钙化灶形成等特点,多普勒闪烁伪像也得到广

泛应用。 从本院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 5 种超声类型

的结核性胸膜炎中,胸膜增厚型的多普勒闪烁伪像阳

性率最高为 83. 3% ,这与杨秦[3]等专家的研究结果相

符合,考虑可能与增厚的胸膜表面粗糙,反射强回声有

关。 同时我院研究结果显示超声联合多普勒闪烁伪像

对胸膜钙化灶检出率最高位为 87. 2% 明显高于普通

超声及多普勒闪烁伪像的检出率,这与田家凯[4] 等专

家的研究结果相符合,说明超声联合多普勒闪烁伪像

的诊断正确率高于单纯超声检查或多普勒闪烁伪像。在检查中,闪烁伪像的超声表现为反射物质表面快速

出现红蓝交替的彩色信号,与血流信号表现相似[5]。结核性胸膜炎与癌性胸膜炎的不同处在于癌细胞侵犯

胸膜后不会产生钙化灶,只有癌性结节和不同程度的

胸腔积液,而结核性胸膜炎的钙化灶表面粗糙,导致反

射表面的多普勒信号发生轻微位移,导致带宽和频率

均不确定,其频谱为密集的垂直带状频谱并伴有杂乱

的"吱吱" 声,提示该处为闪烁伪像而非真正的血

流[6]。 以在以后诊断结核性胸膜炎钙化灶时多普勒

闪烁伪像由于其以表明光滑度为主要判断标准,而非

结核钙化灶的密度,可能优于 CT 平扫。 故通过多普

勒闪烁伪像可以鉴别出胸膜炎中的钙化灶,帮助诊断

结核性胸膜炎。

参考文献

[1]  邵奎花. 肺动脉栓塞 36 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J] . 转化医学电子杂

志,2015,2(10):67-68.[2]   王现文. 胸腔积液的病因及临床诊断特点[ J] . 转化医学电子杂

志,2015,2(11):24-25.[3]   杨 秦,贺雪梅. 闪烁征在超声诊断结石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J] .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6,1(18):39-41.[4]   田家凯,徐亮,李杰. 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闪烁伪像对于结核

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J] . 社区医学杂志, 2015 ,4(13):1-3.[5]   Ripoll s T,Martnez-Prez MJ,Vizuete J,et al. Sonographic diagnosis of

symptomatic ureteral calculi:usefulness of the twinkling artifact[ J] .Abdom Imaging,2013,38(4):863-869.

[6]   张皎月,郗志华. 三种方法联合检查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价值的

探讨[J] .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6,1(04):29-30.收稿日期:2016-06-19    责任编辑:孙宁

(上接第罗莉页)

3  讨  论

    乳腺癌相当于中医疾病“乳岩”的范畴。 中医认

为乳腺癌患者的病机为肝脾郁怒夹杂痰瘀毒等实邪,同时许多患者还兼有气血亏虚、冲任不调,暴怒伤阴化

火,火盛进而灼伤津液。 而现代乳腺癌患者在手术治

疗、放化疗或者内分泌等治疗后更伤阴液,以致真阴不

足,阴虚火旺而生内热。 另一方面,患者因癌症耗伤本

已亏虚,而使用化疗药物后,更益耗气伤阴,气失固摄,津液外泄从而出现盗汗。 因此,乳腺癌患者发生潮热

的病因病机应该为肝肾阴虚兼有痰瘀互结等他证。现代医家治疗乳腺癌患者出现类围绝经期综合征

的思路意在补气养血,疏肝解郁。 任革[2] 治疗乳腺癌

围绝经期潮热症,在治疗上以补肾填精、软坚散结为

法,用乳积方合六味地黄丸为方,能明显改善患者症

状,总有效率为 87. 5%。 杨慧芬等[3] 认为绝经前 Lu-minal 型乳腺癌患者经过内分泌治疗后出现潮热症状的

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营卫不和。 用二至丸合桂枝汤治

疗 102 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折娜[4]认为治疗乳腺癌

患者由于阴血不足加上肾精亏虚,造成心肾不交、阴虚

火旺,出现潮热汗出、心绪不安、失眠等症,以滋养肝肾、补心安神之法,用甘麦大枣汤合天王补心丹治疗。 临床

上用以治疗 30 例患者 2 个月后,总有效率 86. 7%。    中医在治疗乳腺癌患者潮热症,应辨证为肝肾阴

虚兼有气血不和、肝郁内热。 因此,凤膏干预乳腺癌潮

热症是通过滋补肝肾、养血清热、疏肝解郁的方法对证

治疗。 本研究对 160 例乳腺癌出现潮热汗出的患者给

予凤膏,结果表明:本临床研究对 160 乳腺癌术后经过

化疗或者放疗之后出现潮热汗出等症状,其中 100 例

患者给予凤膏治疗,并进行随访。 如今,对其进行分

析,以探讨凤膏对乳腺癌患者发生的潮热的干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凤膏实验组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的

潮热症状,并且还能较好的缓解汗出、失眠、烦躁等其

他类围绝经期综合征。 因此,可认为凤膏对治疗乳腺

癌患者潮热症状方面存在一定的价值。参考文献

[1]  中国乳腺疾病调查报告[R]. 中国人口协会,2010.

[2]   任革. 乳积方合六味地黄汤治疗乳腺癌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观察

[D].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3]   杨慧芬,罗华,杨欧欧等. 二至丸合桂枝汤对绝经前 Luminal 型乳

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潮热症状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的研究

[J] . 浙江中医杂志,2015,09:625-626.

[4]   于洁. 六味地黄丸合加味逍遥丸治疗乳腺癌合并围绝经期症候群

的临床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收稿日期:2016-08-19    责任编辑:孙宁

·81·

Page 19: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铁路旅客列车红十字药箱使用情况分析

奚望1,林彦锋1,李亚军2

1. 第二军医大学学员旅,上海 200433;2. 吉林铁路卫生监督站

        中图分类号:R 128+ .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2003 年铁道部、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颁布

了《旅客列车急救药箱管理办法》(暂行),对旅客列车

上急救药箱的配置作出了规定。 2010 年 2 月铁道部

发布了《关于做好旅客列车红十字药箱配备和管理工

作的通知》,对红十字药箱进行了更详细的规定。 与

此同时,要求在每列旅客列车上配备 1 ~ 2 名经过相关

急救知识培训的红十字救护员,可以处理一般情况,为广大旅客的出行提供更好的卫生保障服务。 为了解旅

客在列车运行过程中疾病的发生情况以及红十字药箱

的实际使用情况,本文对某铁路局某客运段所属的 15对旅客列车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随机选取某铁路局客运段所属的 15 对旅客

列车作为调查对象,普速列车11 对,动车、高铁4 对。1. 2  方法  对 2016 年 1 ~ 8 月各次列车所配发的《红十字药箱用药登记本》记录的数据进行汇总及统计,由于各列车班组数不同,统计时将各车次的各班组所

登记的数值求和,以作为该列车的统计数值。 统计项

目包括:感冒发烧、外伤、胃肠疾病、晕车、心血管疾病、其他共 6 项,前 5 项为具体数值,“其他”项为文字叙

述。 为了研究不同列车发病率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将不同车次按照车型、行驶里程、运行时间进行分类比

较。 G、D 字头列车为高铁动车组,快速、特快、直达列

车作为普通客车组,其中高铁动车组共 4 对车次,普通

客车组共 11 对车次。 行驶里程大于 1 000 km 的列车

为长途组,共 12 车次;行驶里程小于 1 000 km 的列车

为短途组,共 3 车次。 行驶时间大于 24 h 的列车为长

时组,共 10 车次;行驶时间小于 24 h 的列车为短时

组,共 5 车次

2  结  果

    为便于比较,本次调查将各车次以字母 A ~ O 代

替。 2016 年 1-8 月各车次所统计的总发病数为 1292人次,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晕车(27. 48% )、感冒发

热(25. 95% )、胃肠疾病(24. 69% )、外伤(18. 42% )、心血管疾病(3. 48% ),休克及分娩等急症在本次调查

作者简介:奚望(男),本科在读。通讯作者:李亚军,E-mail:1446503840@ qq. com

中没有发生。 高铁动车组发病数量(54 人)明显低于

普通客车组(1 238 人),普通客车组的胃肠疾病、晕车、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25. 28% 、28. 43% 、3. 55% )高于高铁动车组(11. 11% 、5. 56% 、1. 85% ),而发热、外伤的发病率(25. 04% 、17. 69% )则低于高铁动车组

(46. 30% 、35. 19% )。 长途组平均每一车次的发病数

量(1 228 人)明显多于短途组(64 人),长途组胃肠疾

病、晕车的发病率 (25. 16% 、28. 26% ) 高于短途组

(15. 63% 、12. 50% ),而发热、外伤、心血管疾病的发

病率 ( 25. 41% 、 17. 83% 、 3. 34% ) 低 于 短 途 组

(35. 94% 、29. 69% 、6. 25% )。 长时组平均每一车次

的发病数量(1 198 人)多于短时组(94 人),长时组胃

肠疾病、晕车的发病率(25. 71% 、28. 88% )高于短时

组(11. 70% 、9. 57% ),而发热、外伤、心血管疾病的发

病率 ( 24. 79% 、 17. 28% 、 3. 34% ) 低 于 短 时 组

(40. 43% 、32. 98% 、5. 32% )。 本次调查共记录头痛 1例,糖尿病急性发作 1 例,烫伤 2 例,手指挤压伤 1 例。3  讨  论

    本文将不同车次按照车型、行驶里程、运行时间进

行分类比较,结果发现列车的环境与乘坐舒适度与发

病情况可能有一定关联,高铁与动车相对而言更为舒

适的乘坐环境使其在发病数量上低于普通客车,而普

通客车相对拥挤的环境及不流通的空气使晕车等疾病

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高铁与动车。 与此同时,长距离与

长时间的旅途不仅会使疾病的发病数量明显增加,也会使晕车等疾病的发病率相应增加。 另外,O 列车(行驶里程 4 805 km)发病数量多于其他车次,这可能与之

行驶里程长且行驶地域为高寒高海拔地段等因素有关。4  建  议

    红十字药箱的药品数量与种类、危重病人急救制

度有待完善;必要的专职医师;红十字救护员及其他列

车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待改进。 如得不到其他工作人员

的有效配合,红十字救护员或专职医师相对会事倍功

半。 鼓励每一名工作人员提升自己的急救基本知识和

技能,在行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把空调温度调节适

宜、多巡视观察身体不适的旅客、广播站多播讲相关卫

生知识、准备适当的传染病隔离空间,都可以很好地辅

助红十字就救护员和专职医师展开救助工作。收稿日期:2016-09-27    责任编辑:张爱君

·91·

Page 20: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地方性砷中毒与肝肾功能损伤关系研究

刘圆方,樊宏伟,高改云,汪,倪猛,孙晓,李静,王艳萍,谢媛媛

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473000

摘要:目的  探究地方性砷中毒与肝肾功能损伤关系。 方法  选取我市某乡镇饮水含砷量为 0. 02 ~ 0. 77mg / L 的 2 个病

村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参考地方性砷中毒相关诊断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砷中毒(研究)组与非病例(对照)组,采集其

尿样及血样。 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评估患者肝功能情况,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以尿微量白蛋白及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评估患者肾功能,以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方法作为终点法;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采用速率法测定。 结果  本组共调查 648 人,其中研究组 141 例,对照组 507 例,砷中毒检出

率为 21. 76% ;研究组肝功能异常率为 10. 64% ,对照组肝功能异常率为 5. 41% ,研究组肝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与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几何均数分别为 2. 30mg / gCr、2. 15mg / gCr,两组相比,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与对照组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几何均数分别为 2. 45U / gCr、2. 21U / gCr,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地方性砷中毒与肝肾功能损伤有联系,同时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

苷酶可作为砷中毒造成肾脏损伤的早期重要指标。关键词:地方性;砷中毒;肝功能;肾功能;损伤

中图分类号:R 599.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地方性砷中毒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主要表现

为皮肤癌变、肢端缺血坏疽、掌跖部位皮肤角化、皮肤

色素异常及末梢神经炎,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选本市 2 个病村开展调查,分析地方性砷中毒

与肝肾功能损伤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 1  调查内容及方法  选本市某乡(镇)饮水含砷量

为 0. 02 ~ 0. 77 mg / L 的 2 个病村为调查点,常住人口

为调查对象。 具有自主意识,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

同意书,参考地方性砷中毒相关诊断标准,将调查对象

分为砷中毒(研究)组与非病例(对照)组。 采集调查

对象空腹晨尿及血液,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丙氨酸

氨基转移酶水平(试剂盒由武汉福来生物工程有限公

司提供);以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方法作为终点法(试剂

盒来自英国 RANDOX 公司);尿 N-乙酰-β-D-氨基葡

萄糖苷酶采用速率法测定(三明市兰博生物技术研究

所生产的试剂盒);尿肌酐采用碱性苦味酸法测定(北京中生北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1. 2  质量控制  对参与本次调查的相关工作人员开

展专业培训,统一认识、方法、标准,收集资料严格按照

方案要求。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 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  果

2. 1  病情  本组共调查 648 例,其中研究组 141 例,对照组 507 例,砷中毒检出率为 21. 76% (141 / 648),

作者简介:刘圆方(女),本科,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通讯作者:倪猛,E-mail:nmnimeng5@ 163. com

研究组与对照组性别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 2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测定 648 份血清样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在 40 U / L 以上者 41 例

(男 18 例,女 23 例),总异常率为 6. 33% (41 / 648)。研究组肝功能异常者 26 例, 异 常 率 为 10. 64%(15 / 141); 对 照 组 肝 功 能 异 常 者 26 例, 异 常 率

为 5. 41% (25 / 507), 两 组 肝 功 能 异 常 率 差 异 显 著

(P<0. 05)。2. 3  尿微量白蛋白   采集尿样 548 份(部分缺失),尿微量白蛋白正常者 447 例,几何均数为 1. 83 mg / gCr(男 231 例,女 216 例);尿微量白蛋白异常者 101 例,几何均数为 3. 70 mg / gCr(男 33 例,女 68 例)。 研究

组 与 对 照 组 尿 微 量 白 蛋 白 几 何 均 数 分 别

为 2. 30、2. 15 mg / gCr,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2. 4  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尿 N-乙酰

-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正常者 486 例,占 88. 69% ,几何均数为 2. 17 U / gCr(男 238 例,女 248 例);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异常者 62 例,占 11. 31% ,几何均数为 2. 83 U/ gCr(男 27 例,女 35 例);研究组与对

照组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几何均数分别为

2. 45、2. 21 U/ gCr,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3  讨  论

    地方性砷中毒是指通过食物、煤炭及饮用水等环

境介质长期过量摄入砷而引发的全身性慢性地方病。其属于较为典型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与行为、生

(下转至杨莹页)

·02·

Page 21: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不同复合麻醉对老年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白介素以及水解金属蛋白的影响分析

陈琼1,陈晓丽1,龙小丽2

1.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 321300;2. 永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中图分类号:R  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近几年伴随城市人口流动度增加以及抗结核药的

耐药性增强,结核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肺结核患者往

往会继发身体其他部位结核杆菌感染,如脊柱结核。本院选取 82 例老年脊柱结核手术患者,研究其围手术

期指标水平,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3 年 3 月至 2016年 3 月脊柱骨病科收治的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筛选出

其中进行手术清除病灶的患者 82 例。 采用随机数法

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1 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发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具有可比性。1. 2  麻醉方法 1. 2. 1  麻醉诱导  两组患者采用盐酸瑞芬太尼进行

麻醉诱导,剂量控制标准分别为 3 g / kg;切皮前 5 min,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剂量控制标准为 1. 5 mg / kg,患者

意 识 消 失 后 术 中 持 续 给 予 顺 式 阿 曲 库 铵 注 射

液 0. 1 mg / kg,3 min 后气管插管,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1. 2. 2  麻醉维持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全麻维持采

用连续输注 1%丙泊酚,用量为 2 ~ 3ml·kg-1·h-1,对照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维持呼

气末七氟烷浓度为 1. 3 ~ 1. 5 倍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MAC)。 盐酸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肌张力等指标差异进行变化;每隔 30 ~ 50 min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 2 ~ 4 mg 维持患者肌松。 两组

患者均由同一手术组在上午实施手术,并且术前与术

后抗感染、抗结核药物一致。1. 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前 5 min(T0)、切皮后 1 h(T1)、切皮后 4 h(T2),切皮后 24 h(T3) 和切皮后 48 h(T4)分别抽取中心静脉血。 血清

白介素-6(IL-6)、白介素-10( IL-10)以及基质金属

蛋白酶 9(MMP-9)含量(T0 ~ T4)统一集中测定,检测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测定。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8. 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作者简介:陈琼(女),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麻醉工作。通讯作者:陈琼,E-mail:cchenqiong@ 163. com

2  结  果

    两组患者血清中 IL-6 水平从 T0 期至 T3 期逐渐

上升,在 T3 期达到顶峰,T4 期开始下降,并且从 T1 至

T4 期水平均明显高于该组 T0 期水平,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0. 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 T2 期和 T3 期血

清中 IL-6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 两组患者血清中 IL-10 水平从 T0 期至 T3 期逐渐

上升,在 T3 期达到顶峰,T4 期开始下降,并且从 T1 至

T4 期水平均明显高于该组 T0 期水平,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0. 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 T2 期至 T4 期

血清中 IL-10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两组患者血清中 MMP-9 水平从 T0 期至 T3期逐渐上升,在 T3 期达到顶峰,T4 期开始下降,并且

从 T1 至 T4 期水平均明显高于该组 T0 期水平,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0. 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 T2 期和

T3 期血清中 MMP-9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两组患者血清中 IL-6、MMP-9 的水平从 T0 期至

T3 期逐渐上升,在 T3 期达到顶峰,T4 期开始下降,其中两组患者血清中 IL-6、IL-10 以及 MMP-9 含量从

T1 至 T4 期水平均明显高于该组 T0 期水平,说明手术

及麻醉会使患者体内各项炎性因子呈上升趋势,而在

术后 48 h 后逐渐恢复。 两组间比较可以发现,观察组

患者在 T2 期和 T3 期血清中 IL-6 和 MMP-9 水平均

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在 T2 期至 T4 期血清

中 IL-10 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血

清中 IL-10 水平可以维持较高表达时间要长于 IL-6和 MMP-9,从而发挥较好的抗炎作用,有助于患者恢

复及抑制结核杆菌的增殖,这与 Taylor 等专家的研究

结果相符合。 研究后认为丙泊酚相比于七氟烷在复合

静脉麻醉过程中能较好抑制手术及脊柱结核疾病的应

激反应,减少 IL-6 及 MMP-9 等炎性因子的产生,同时在手术的后期增强 IL-10 的表达和维持,有利于抗

炎性因子与促炎性因子维持在一个较好的平衡中。收稿日期:2016-05-08    责任编辑:孙宁

·12·

Page 22: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HIV 感染后相关免疫细胞的变化分析木兰

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

        中图分类号:R  512. 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10

    艾滋病(AIDS)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导致的以细胞免疫严重缺陷、机体反复感染以

及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恶性肿瘤等为特点的一临

床综合征。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对本院 2014 年 1 月至 015 年 12 月收

治首次确诊为 HIV / AIDS 患者 60 例作为对照组。 随机

抽取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 HIV 抗体阴性且未暴露在

HIV 的健康者 40 名。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情

况比较中无明显差异性,具有可比性。1. 2  方法  采用全血表面标记抗体检查中性粒细胞

CD64+及 Treg(CD4+CD25+FOXP3+),流式分析仪进

行检测 Th2 (CD4 + IL -4 +)、Th1 (CD4 + IFN -γ +) 及

Th17(CD4+IL-17+)。 检测 CD4+T 细胞表面 NK 相关

受体 KIR3DL1、NKG2A、NKG2D,另外,设置对照组,在标本管中加入 KIR3DL1、NKG2A、NKG2D 标记相同的

同型对照。1. 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 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 CD+4 细胞亚群 Th1、Th2、Treg 以及 Th17 的检测结果提示,hiv 阳性患者其 Th1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 05),hiv 阳性

患者 其 Th2 细 胞 百 分 比 明 显 高 于 健 康 对 照 组

(P<0. 05),hiv 阳性患者其 Treg 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

健康对照组(P<0. 05),hiv 阳性患者其 Th17 细胞百分

比与健康对照组 Th17 细胞百分比比较无明显的差异

性(P>0. 05)。 +CD4+T 细胞 NKG2A 受体表达百分比

在 HIV 抗 体 阳 性 患 者 组 明 显 高 于 健 康 对 照 组

(P<0. 05),CD4+T 细胞 NKG2D 受体表达百分比在

HIV 抗体阳性患者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 05);HIV 抗体阳性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在 CD4 +T 细胞

KIR3DL1 受体表达的百分比比较中无明显统计学差

异(P>0. 05);在对 CD4+T 细胞 NKG2A+NKG2D-CD+4T 细胞的百分比研究中发现,健康对照组其占百分比

明显低于 HIV 抗体阳性组(P<0. 05),在对 CD4+T 细

胞 NKG2D+NKG2A-CD+4T 细胞的百分比研究中发

作者简介:木兰(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寄生虫教学工作。通讯作者:木兰,E-mail:mmulann@ 163. com

现,HIV 抗体阳性组其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5),对 CD4+T 细胞 NKG2D+KIR3DL1-CD4+T细胞百分比比较中发现,HIV 阳性组患者其所占百分

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 05),对 CD4 +T 细胞

KIR3DL1+NKG2D-CD4+T 细胞百分比以及 NKG2D +NKG2A+CD4 +T 细胞的百分比、NKG2D+KIR3DL1 +CD4+T 细胞的百分比比较中发现,HIV 阳性组患者其

所占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 05)。 健 康 对 照 组 其 CD64 指 数 为 1. 431±0. 653,HIV 抗 体 阳 性 组 其 CD64 指 数 为 1. 452±0. 712,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性。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 HIV 抗体阳性组患者 Treg 细胞明显

高于健康对照组,可能由于感染组患者 CD4+T 细胞降

低而 Treg 细胞细胞增多,患者免疫系统受到抑制而表

现出的相关变化。 CD64 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重要敏

感指标, 两 组 患 者 其 CD64 指 数 无 明 显 差 异 性,NKG2D 在 HCMV 特异性的 CD4+T 细胞表达的一种受

体其可与 NKG2D 配体的相关感染细胞发生免疫作

用,在本临床研究中我们发现,HIV 抗体阳性组患者其

NKG2D 以及 NKG2D +NKG2A-表达量升高,认为这可

能与 HIV 感染的高强度的复制激发了这类细胞表达

量的增加。 HIV 抗体阳性组 NKG2A 受体的表达情况

明显高于对照组,抑制性 NKG2A 对 CD4+T 细胞的相

关因子分泌有一定的相关性,并杀伤细胞的某些功能

构成 抑 制, 继 而 使 HIV 病 毒 能 承 受 机 体 免 疫。KIR3DL1 表达水平在健康对照组以及 HIV 抗体阳性

组患者的比较中,均表现出较低水平,故我们认为

NKG2D+KIR3DL1 -CD4 +T 以及 KIR3DL1 +NKG2D-CD4 + T、 NKG2D + KIR3DL1 + CD4 + T 影响均是由

NKG2D 细胞水平的改变而改变,且这类细胞群与

NKG2D 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故我们认为其可能发挥

相同的免疫功能。 CD4+T 细胞亚群在 HIV 抗体阳性的患者中的相关表达与 HIV 的疾病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在对 CD4+T 细胞 NKR 的研究发现,NKG2A以及 NKG2D 的表达的改变可能导致 CD4+T 细胞的免疫杀伤功能降低,可导致 HIV 病毒的复制增强。 CD64作为急性炎性感染的重要指标,但在本临床研究中虽然其无明显变化。 但 CD64 可作为 HIV 患者机会性感染监控的重要指标。

收稿日期:2016-06-19    责任编辑:孙宁

·22·

Page 23: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罗红霉素对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陈玲1,夏元铮2,石慧芳1,林石宁1

1.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药学部,海南 海口 570311;2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

中图分类号:R 562. 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可分为过

敏性哮喘、职业性哮喘、感染性哮喘等多种类型,气道

炎症是所有类型哮喘的共同特征。 本研究构建哮喘大

鼠模型,对比罗红霉素处理后和未处理小鼠肺组织中

iNOS 表达水平,以期为治疗哮喘提供新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SD 雄性大鼠 30 只,40 日龄,体重 90 ~100g,由海南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IL-4 酶联免

疫检测试剂盒、IFN-γ 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上海酶

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罗红霉素(浙江亚太药物股份

有限公司);iNOS 单克隆抗体、GAPDH 单克隆抗体、辣根过氧化物标记的二抗(广州启正化工有限公司)。1. 2  方法  (1)哮喘大鼠模型构建,SD 雄性大鼠 30只分为对照组、罗红霉素组、哮喘组,每组 10 只。 在实

验的 0、7、14 d 分别用 OVA 致敏液(200 μl)腹腔注射

哮喘组和罗红霉素组大鼠,用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

注射对照组大鼠。 在第 21 至 27 d1 次 / d 雾化吸入,方法为:将哮喘组和罗红霉素组大鼠置于半封闭的透明

玻璃罩内,给予 40 ml 浓度为 1%的 OVA 溶液,用超声

雾化器使大鼠吸入 40 min,对照组大鼠用等体积的生

理盐水。 罗红霉素组在雾化前 1h,用浓度为 30 mg / kg的罗红霉素灌胃。 (2)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

细胞数量,Western blot 检测大鼠肺组织中一氧化氮合

酶(iNOS)表达情况,RT-PCR 检测肺组织中 iNOS mR-NA 表达水平,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 iNOS 的活性和

NO 含量,ELISA 检测 IL-4 和 IFN-γ 的含量。1. 3  统计分析  用 SPSS22. 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2  结  果

2. 1  肺泡灌洗液中细胞计数  哮喘组炎性细胞数目

及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1),哮喘组和罗红霉素组巨噬细胞百分比均显

著低于对照组(P<0. 05),罗红霉素组炎性细胞数目及

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哮喘组

(P<0. 05),见表 1。

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11035)作者简介:陈玲(女),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药学。通讯作者:陈玲,E-mail:lingchend2x2h@ 163. com

表 1  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总数和分类细胞百分比(x±s,n=10)组别 对照组 哮喘组 罗红霉素组

炎性细胞(×108 个 / L) 3. 64±0. 12 7. 32±0. 58∗∗ 5. 19±1. 02#

巨噬细胞(% ) 79. 47±1. 54 70. 24±3. 57∗ 71. 25±0. 91∗

淋巴细胞(% ) 7. 64±2. 07 15. 18±2. 14∗∗ 11. 25±1. 27#嗜酸性粒细胞(% ) 1. 18±0. 10 6. 87±1. 38∗∗ 4. 09±0. 16#

    注:∗P<0. 05 vs 对照组;∗∗P<0. 01 vs 对照组;#P<0. 05 vs 哮喘组

2. 2   大鼠肺组织中 iNOS 蛋白表达   哮喘组出现的

免疫条带最强,而对照组 iNOS 几乎无表达。 哮喘组

iNOS 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罗红霉

素组 iNOS 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哮喘组(P<0. 05)。2. 3  iNOS mRNA 水平   哮喘组大鼠肺组织中 iNOSmRNA 的琼脂糖条带强于对照组,罗红霉素组弱于哮

喘组。 哮 喘 组 iNOS mRNA 水 平 高 于 对 照 组

(P<0. 05),罗红霉素组低于哮喘组(P<0. 05)。2. 4  NO 含量及 iNOS 活性   哮喘组大鼠肺组织 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罗红霉素组明显低于

哮喘组(P<0. 05),哮喘组大鼠肺组织 iNOS 活性明显

高于对照组(P<0. 01),罗红霉素组明显低于哮喘组

(P<0. 05),见表 2。

表 2  大鼠肺组织中NO的含量及 iNOS 活性检测结果(x±s,n=10)组别 NO2

— / NO3—(mmol / g) iNOS 活性(kU / g)

对照组 14. 52±1. 25 125. 78±2. 74哮喘组 31. 78±2. 17∗∗ 171. 81±3. 95∗∗

罗红霉素组 17. 58±1. 47# 136. 21±2. 13#

    注:∗∗P<0. 01 vs 对照组;#P<0. 05 vs 哮喘组

2. 5  IL-4 和 IFN-γ 水平  哮喘组大鼠肺组织 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罗红霉素组明显低于

哮喘组(P<0. 05),哮喘组大鼠肺组织中 IFN-γ 水平

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罗红霉素组明显高于哮喘

组(P<0. 05),见表 3。

表 3  大鼠肺组织匀浆上清中 IL-4和 IFN-γ表达水平结果(x±s,n=10)组别 IL-4(ng / L) IFN-γ(ng / L)对照组 51. 74±2. 47 732. 54±14. 85哮喘组 131. 72±1. 92∗∗ 467. 81±20. 51∗∗

罗红霉素组 64. 52±3. 65# 686. 81±3. 48#

    注:∗∗P<0. 01 vs 对照组;#P<0. 05 vs 哮喘组

(下转杨春荣页)

·32·

Page 24: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无创通气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澄英,谢伟国

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 214400

摘要:目的  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成功与否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以 2012 年 6 月至 2015年 5 月本院收治的 96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入院时使用无创通气(NIV)治疗的患者 56例,直接气管插管的患者 40 例,分析 ARDS 患者无创通气治疗成功与否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氧合指数、脓毒性休

克比例和 ARDS 严重度是影响 NIV 治疗成功与否的因素。 APACHE II 评分、氧合指数、脓毒性休克比例和 ARDS 严重度

是 ARDS 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  无创通气更适合于轻度 ARDS 患者的治疗,ARDS 患者 APACHE II 评分、脓毒性

休克比例越高,氧合指数越低,病情越严重时,其死亡率则越高。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通气;预后;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 R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 1001-1889(201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急性弥漫性

的炎症性肺损伤,是常见的危及人类健康的呼吸危重

症之一,重症 ARDS 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 ICU)死亡

率在 40% ~ 50% [1]。 机械通气是救治 ARDS 患者的

关键手段,合理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可显著降低死亡

率,反之则会加剧病情的恶化[2]。 本文研究分析

ARDS 患者无创通气治疗成功与否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2012 年 6 月至 2015 年 5 月本院收治

的 96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为研究对

象,其中入院时使用无创通气(NIV)治疗的患者 56例,直接气管插管的患者 40 例。 所有 ARDS 患者年龄

均>18 岁且诊断均符合柏林定义。 所有 ARDS 患者对

NIV 的反应评估由体格检查、胸片、动脉血气分析以及

是否需要 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判断。 NIV 失败

的判断标准 ∶ 需要气管插管和 IMV,当患者出现下列

情况时可考虑气管插管和 IMV ∶ 意识丧失、呼吸无力、呼吸窘迫加剧、持续呼吸急促(呼吸>40 次 / min),持续低血氧饱和度 SPO2(<90% )或 SPO2 进行性下降。1. 2  分析指标  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合并基础疾

病、入院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 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 ( SOFA 评分)、氧合指数、ARDS 病因、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

(MODS)比例、ICU 住院时间、医院住院时间、预后等。病情严重度依据柏林定义分为轻、中、重度 ARDS。1. 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6.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基金项目 ∶ 江苏省卫计委科技基金(编号 ∶ 1400170498)作者简介 ∶ 刘澄英(女)本科,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科研究工作。通讯作者 ∶ 谢伟国,E-mail ∶ liuchengying842@ sina. com

2  结  果

2. 1  存活组和死亡组一般情况和病情严重度比较 在所有 ARDS 患者病因中 ∶ 肺内因素占 58. 33% ,肺外因素占 33. 33% ,两者兼具的因素占 8. 33% 。 在肺

内因素中,重症肺炎是最常见的病因,其他有肺泡出血

和肺挫伤等。 在肺外因素中,脓毒症占主要因素,其余

有急性重症胰腺炎,严重创伤等。 存活组和死亡组病

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经单因素分析,有 9 个因素与

死亡率有关,包括年龄、性别、入院 APACHE II、SOFA评分、氧合指数、严重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比例、意识改

变的比例和 ARDS 严重度,。 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

析中,APACHE II 评分(P= 0. 04; OR=1. 07; 95% CI∶ 1-1. 14)、氧合指数(P=0. 003; OR= 1. 02; 95% CI∶ 1. 01-1. 04)、 脓毒性休克比例 ( P = 0. 000; OR=28. 6; 95% CI ∶ 5. 9-142. 9),和 ARDS 严重度(P =0. 004; OR=21. 465; 95% CI ∶ 2. 292-201. 023)与死

亡率有关,即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 不同病情严重

度的 ARDS 患者脓毒性休克、APACHE II 评分、SOFA评分、氧合指数和死亡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重度和中度 ARDS 患者脓毒性休克、A-PACHE II 评分、 SOFA 评分和死亡率均高于轻度

ARDS 患者(P<0. 05),重度 ARDS 患者 APACHE II 评分和氧合指数与中度 ARDS 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0. 05)。 56 例患者最初使用 NIV 处理,24 例

患者需要气管插管和 IMV 通气,NIV 失败的比例在中

度 ARDS 为 ( 15 / 21, 71. 42% )、 重度 ARDS ( 4 / 5,80. 00% )高于轻度 ARDS(5 / 30, 16. 67% )。 经单因

素分析,有 8 个因素与 NIV 失败有关,包括入

(下转至邹新中页)

·42·

Page 25: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轻型地中海贫血孕妇妊娠期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杨春荣,朱华芳

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贵州 550006

摘要:目的  探讨轻型地中海贫血孕妇妊娠期血红蛋白(Hb)和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 40 例

轻型地中海贫血孕妇(贫血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取同期来本院产前检查的 40 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  组内比较,两组孕妇孕早期、中期、晚期 Hb、SF 含量均逐渐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 05)。 组间比较,贫血组孕

早期、中期、晚期 Hb、SF 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贫血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羊水过多 /过少发生率、早产儿、足月低体重儿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显著低于

对照组(P<0. 05)。 结论  轻型地中海贫血孕妇妊娠期 Hb、SF 含量较低,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关键词:砷化氢中毒;轻型地中海贫血;孕妇;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中图分类号:R 556. 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地中海贫血属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由于基因突

变导致血红蛋白(Hb)的珠蛋白太链生成障碍,慢性溶

血性贫血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GC)改变的情况

下发生。 依据合成障碍的肽链不同可将其分为 α 和 β地中海贫血。 通常情况下,轻型地中海贫血没有临床

症状,但在妊娠等情况下极易引发更为严重的贫血,在一定程度上危害母婴健康,严重者造成孕产妇死

亡[1]。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40 例轻型地中海贫血孕

妇的临床资料,对孕妇妊娠期 Hb 和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 2013 年 3 月至 2016 年 3 月

本院收治的轻型地中海贫血孕妇 40 例为贫血组,所有

孕妇均经基因检测确诊,均知情同意;年龄 24 ~ 39(28. 3±3. 5)岁;22 例为轻型 α 地中海贫血,18 例为轻

型 β 地中海贫血。 另选同期来本院产前检查的 40 例

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年龄 24 ~ 38(28. 4±4. 2)岁;23 例

为轻型 α 地中海贫血,17 例为轻型 β 地中海贫血。 两

组孕妇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 05),具有

可比性。1. 2  方法  两组孕妇均在孕早期(11 ~ 13 周)来院建

立孕产期保健手册,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

全自动电化学免疫发光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检测其

Hb 和 SF 含量,分别在孕中期(24 ~ 28 周)、孕晚期(36~ 40 周)对血常规、Hb、SF 进行复查。1. 3  观察指标  不同妊娠时期 Hb、SF 含量、产后出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编号:2012520011178)作者简介:杨春荣(女),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孕产妇相关疾病。

通讯作者:杨春荣,E-mail:2393074583@ qq. com

血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 min Apgar 评分、分娩方

式、羊水情况、胎膜早破、早产儿、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证 /糖尿病、子痫前期、足月低体重儿。1. 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 SPSS20. 0,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用 χ2 和 t 检验,检验水准 α=0. 05。

2  结  果

2. 1  不同孕期 Hb 和 SF 含量  组内比较,两组孕妇

孕早期、中期、晚期 Hb 和 SF 含量均逐渐降低,但差异

均不显著(P>0. 05);组间比较,贫血组孕早期、中期、晚期的 Hb 和 SF 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见表 1。

表 1  两组孕妇不同孕期 Hb 和 SF 含量变化(x±s)组别 孕期 HGB(g / L) SF(μg / L)贫血组 孕早期 91. 9±7. 6∗ 76. 5±5. 6∗

孕中期 86. 4±6. 8∗ 52. 2±5. 1∗

孕晚期 85. 6±7. 0∗ 40. 8±5. 1∗

下降幅度 6. 2±1. 0∗ 29. 4±3. 2∗

对照组 孕早期 124. 0±10. 2 95. 4±9. 9孕中期 122. 3±9. 8 71. 5±8. 1孕晚期 120. 7±9. 1 64. 6±7. 6

下降幅度 4. 1±0. 7 21. 4±2. 9

    注:与同期健康对照组比较,∗P<0. 05。

2. 2  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 min Apgar评分  贫血组产后出血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 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但两组

新生儿 1 min Apgar 评分差异不显著(P>0. 05),见表 2。2. 3  其他情况  贫血组剖宫产率、羊水过多 /过少发

生率、早产儿、足月低体重儿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5),但两组胎膜早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证

糖尿病、子痫前期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 05)。

·52·

Page 26: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表 2  两组孕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min Apgar 评分(x±s)

组别产后出血

量(ml)新生儿出生

体质量(kg)1min Apgar评分(分)

贫血组 190. 8±11. 6 2. 8±0. 4 8. 4±1. 1对照组 153. 6±10. 7 3. 4±0. 3 8. 7±0. 8t 4. 303 3. 182 1. 638P <0. 05 <0. 05 >0. 05

3  讨  论

    通常情况下,轻型地中海贫血孕妇不需要输血治

疗,但铁负荷会在长期铁利用障碍等作用下增加[2]。本研究结果表明,组内比较,两组孕妇孕早期、中期、晚期 Hb 和 SF 含量均逐渐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组间

比较,贫血组孕妇孕早期、中期、晚期 Hb 和 SF 含量均

显著低于对照组,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轻

型地中海贫血孕妇在不同孕期均具有更为显著的缺血

现象,一方面贫血孕妇的珠蛋白链合成在珠蛋白基因

缺失或突变的情况下发生障碍,Hb 组成被改变,引发

慢性溶血性贫血;另一方面妊娠期间过多的铁消耗,同时缺乏充足摄入,血液处于稀释状态,在极大程度上降

低了 Hb 及红细胞计数。    本研究结果表明,贫血组孕妇的产后出血量、新生

儿出生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新生儿 1 minApgar 评分差异不显著,说明贫血孕妇血液中 Hb 及红

细胞浓度均较低,减少了通过胎盘向胎儿运输的营养

物质,提升足月低体重儿发生率,降低新生儿出生体

重。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贫血组孕妇的剖宫产率、羊水

过多 /过少发生率、早产儿、足月低体重儿比例均显著

高于对照组,但两组胎膜早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证 /糖尿病、子痫前期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说明产妇

妊娠结局受到轻型地中海贫血的影响,轻型地中海贫

血显著提升了母婴发育异常的危险性,孕妇机体在贫

血的情况下缺血缺氧,子宫胎盘缺乏充足的循环血量,造成胎儿缺血缺氧,最终引发异常的发育和孕妇早产、流产,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剖宫产率。 低氧血症在贫血

程度不断加重的情况下发生,羊水随着胎盘的增大而

变得过多等。    总之,轻型地中海贫血孕妇妊娠期 Hb 和 SF 含量

较低,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如增加孕妇的产后出

血量,降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提高孕妇的剖宫产率、羊水过多 /过少发生率、早产儿、足月低体重儿比例等,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  谢幸,苟文丽. 妇产科学[M]. 8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92-94.

[2]   邱婷,尹春艳. 轻型地中海贫血孕妇妊娠晚期贫血的其他相关因

素探讨[J] .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12):69-71.收稿日期:2016-05-05    责任编辑:张爱君

(上接第陈玲页)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哮喘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炎性

细胞数量、淋巴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

高于对照组,说明成功构建了哮喘大鼠模型。 而罗红

霉素组中炎性细胞的数量、淋巴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细

胞百分比低于哮喘组,说明罗红霉素可以有效抑制炎

性细胞的产生。 一氧化氮(NO)是由一氧化氮合酶

(NOS)催化产生的,是具有高活性的自由基[1]。 诱导

型 NOS(iNOS)在气道炎症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

用。 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中都存在 iNOS,iNOS 一旦被诱导,会持续产生大量的 NO,促进炎症的

发生[2]。 本研究 Western blot 及 RT-PCR 检测结果都

表明,罗红霉素组大鼠肺组织中 iNOS 蛋白的表达水

平和 mRNA 的转录水平均明显低于哮喘组,说明罗红

霉素可降低 iNOS 的表达。 进一步检测大鼠肺组织中

NO 的含量及 iNOS 活性,罗红霉素组均明显低于哮喘

组,说明罗红霉素抑制气道炎症的发生与 iNOS / NO 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罗红霉素组大鼠肺组织中 IL-4水平明显低于哮喘组,IFN-γ 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组。提示,罗红霉素可通过调节 IFN -γ、 IL -4 水平纠正

Th1 / Th2 失衡,作用于气道炎症。

参考文献

[1]   Sakthivel K M, Guruvayoorappan C. Acacia ferruginea inhibits in-flammation by regulating inflammatory iNOS and COX-2. [J] . Jour-nal of Immunotoxicology, 2015, 13(1):1-9.

[2]   Liang Q, Ju Y, Yan C, et al. 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 efferent toinflamed joints produce iNOS and inhibit lymphatic vessel contractionand drainage in TNF-induced arthritis in mice[J] . Arthritis Research& Therapy, 2016, 18(1):1-14.

收稿日期:2016-10-26    责任编辑:张雁冰

·62·

Page 27: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EV71-IgM 与 CA16-IgM 对手足口病患儿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

许光芬,田伟,罗恩丹

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儿科,贵州 兴义 562400

摘要:目的  探究 EV71-IgM 与 CA16-IgM 对手足口病患儿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

223 例手足口病患儿 EV71 - IgM 与 CA16 - IgM。 结果   检出 EV71 - IgM 169 例,占 75. 78% ; CA16 - IgM 156 例,占 69. 96% ;其他肠道病毒 54 例,占 24. 22% ;患儿发病 7、11 d 内 EV71-IgM、CA16-IgM 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80. 92%(140 / 173)、64. 16% (111 / 173) 和 77. 31% (167 / 216)、71. 29% (154 / 216);发病第 8 天 EV71 - IgM 检测阳性率下降

至 65. 22% ,CA16-IgM 检测阳性率可达到 100% ;发病 90 d 后,EV71-IgM、CA16-IgM 检测阳性率迅速下降,仅有 1 份血

清可检测出。 结论  EV71-IgM、CA16-IgM 多见于手足口病患者病毒感染早期,可为其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关键词:EV71-IgM;CA16-IgM;手足口病

中图分类号:R 725.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手足口病为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婴幼儿常见传染

性疾病,多通过污染食物经口腔进入消化道,并大量增

殖[1]。 肠道病毒 71 型与柯萨奇病毒 A 组 4、5、16、9、10 型,B 组 5、2 型均可引发手足口病,其中柯萨奇病

毒 A16(CA16)、肠道病毒 71(EV71)最为常见。 手足

口病一旦感染若无法得到及时准确诊断及有效治疗,威及患儿生命。 因此,早期快速、准确诊断尤为重要。研究指出[2],肠道病毒 71 型 IgM 抗体(EV71-IgM)与柯萨奇病毒 A16 型 IgM 抗体(CA16-IgM)多存在于手

足口病感染急性期,检测该指标对治疗有指导意义。本研究分析 EV71-IgM 与 CA16-IgM 对手足口病患儿

病毒感染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本院 2011 年 3 月至 2015 年 6 月

收治的 223 例手足口病患者,男 106 例,女 117 例,年龄 5 个月至 5 岁(2. 42±0. 65)岁。1. 2  方法  应用背景万泰生物药液股份有限公司提

供的 EV71-IgM、CA16-IgM 诊断(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试剂盒及广州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

PCR EV71-IgM、CA16-IgM 试剂,酶标仪双波长调节

为 450 / 630 mm 检测 EV71-IgM、CA16-IgM。1. 3  判定标准  阳性对照吸光度值≥0. 80;阴性对

照吸光 度 值 ≤ 0. 10; 临 界 值 = 3 孔 阴 性 对 照 均

值+0. 10;阳性判定:样品吸光度值≥临界值为 EV71-IgM、CA16-IgM 阳性;阴性判定:样品吸光度值<临界

值为 EV71-IgM、CA16-IgM 阴性。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 0 软件统计分析。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计划 [黔科合 J 字(2012)3286 号]

作者简介:许光芬(女),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儿科疾病。

通讯作者:田伟,E-mail: w1123yg@ 163. com

2  结  果

2. 1  EV71-IgM、CA16-IgM 检出率  检出 EV71-IgM169 例,占 75. 78% ;CA16-IgM 156 例,占 69. 96% ;其他肠道病毒 54 例,占 24. 22% 。2. 2  不同发病时间 EV71-IgM、CA16-IgM 检测结果

  发病 7 d 内 EV71-IgM、CA16-IgM 检测阳性率分别

为 80. 92% (140 / 173)、64. 16% (111 / 173);发病 11 d内 EV71-IgM、CA16-IgM 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77. 31%(167 / 216)、71. 29% (154 / 216);发病第 8 天 EV71 -IgM 检测阳性率下降至 65. 22% ,CA16-IgM 检测阳性

率可达到 100% ;发病 90 d 后 EV71-IgM、CA16-IgM检测阳性率迅速下降,仅有 1 份血清可检测出。

3  讨  论

    手足口病主要由 EV71、CA16 引发,其中 EV71 为

重症手足口病常见病原体,易引已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脑干脑炎等严重并发症,致病性较强,病死率极高。CA16 为引起心包炎、心肌病、心肌炎及其他严重疾病

重要病原体[3]。 因此,EV71、CA16 在手足口病发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研究[4] 指出,EV71-IgM、CA16-IgM 在手足

口病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 223例患儿中检出 EV71-IgM 169 例,占 75. 78% ;CA16-IgM 156 例, 占 69. 96% ; 其 他 肠 道 病 毒 54 例,占 24. 22% 。 提示手足口病患儿中 EV71-IgM、CA16-IgM 检查阳性率较高。 IgM 在机体感染免疫应答中出

现较早,机体感染 EV71、CA16 病毒后,CA16 - IgM、EV71-IgM 抗体产生为动态过程。 首先为机体受病毒

感染刺激,IgM 抗体未出现或浓度较低,随着抗体量依

次增加,一定时间后 IgM 抗体量会逐渐降低直至消失。(下转至王晓冰页)

·72·

Page 28: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结核杆菌 Ag85B 蛋白的表达及免疫特性的试验研究

黄佳玲,刘沫然,田海容,王会玉,王立新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黑龙江 161000

        中图分类号:R 378. 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10

    Ag85B 是结核分枝杆菌最主要的分泌蛋白,参与

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合成,能与人纤维连蛋白结合,参与结核病的形成,且在 T 细胞上有多个表位能诱导

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 因此,本研究对结核杆菌

Ag85B 蛋白的细胞免疫特性、体液免疫特性以及免疫

应答进行研究,以找到诊断和控制结核病的有效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 DH5α 和 BL21、pET-30a载体、BCG 丹麦株、结核分枝杆菌 H37Rv、李斯特重组

菌株 LM-Ag85B 购自于武汉淼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 周龄 C57BL / 6 雌性小鼠由齐齐哈尔医学院提供。Ag85B 单克隆抗体购自 Abcam 公司;HRP 标记的羊抗

鼠 IgG 购自华美生物公司;His 纯化试剂盒购自 Invin-trogen 公司;抗小鼠 INF -γ 和 IL -4 单抗、链亲和素

AKP 和 HRP 购自 BD 公司;IPTG 购自 Sigma 公司;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96 孔

ELISPOT 板购自 MiLLipore 公司;其余一般化学试剂

为国产分析纯。1. 2  方法  (1)蛋白的表达、纯化及间接 ELISA 过程

(略)。 (2)小鼠分为 3 组,A(Ag85B 蛋白免疫组):Ag85B 25 μg+DDA 佐剂 150 μl +MPL 50 μl,充分混

合,每只 25 μg。 B(BCG 阳性对照组);C(PBS 阴性对

照组),每只 200 μl PBS-DDA / MPL。 每组 5 只小鼠,皮下注射免疫,第 1 次免疫后 2 周,以同样的方式加强

免疫。 (3)酶联免疫在 450 nm 波长记录 OD,根据标

准曲线计算 INF-γ 和 IL-4 水平;酶标仪在 450 nm 波

长记录 OD 值,检测血清中抗体水平。 (4)Ag85B 特异

的免疫应答分析,小鼠分为结核菌 H37Rv 免疫组(每只 5×105CFU)、BCG 免疫组(每只 5×105CFU)和 PBS组(每只 100 μl),尾静脉注射免疫,40 d 后安乐死,脾脏淋巴细胞包被到含有小鼠 INF-γ 和 IL-4 单抗的

ELISPOT 板中,50 μl /孔(10 μg / ml)Ag85B 和 PPD 刺

激原,培养 48 h 后加入生物素化抗小鼠 INF-γ 和 IL-4 单抗,反应 3 h 后,加入 BCIP / NBT 显色,显微镜下计

算篮斑数。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No. GA13C309)作者简介:黄佳玲(女),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微生物检验。通讯作者:黄佳玲,E-mail:2292083260@ qq. com

1. 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20. 0 进行数据分析。

2  结  果

2. 1  蛋白表达及纯化  将重组质粒 pET30a-Rv1886c转化到大肠杆菌 BL21 诱导表达,聚丙烯酰氨凝胶电

泳显示在 36 kDa 处出现浓染带,大小与实验预期符

合。 将沉淀中的蛋白变性、复性,纯化,聚丙烯酰氨凝

胶电泳显示在 36 kDa 处有清晰的条带,而且无其他杂

带,说明纯化的效果很好,可以用于后续实验研究。2. 2  蛋白免疫活性   通过多方阵实验,检测蛋白包被

的最佳浓度为 8 μg / ml,第 2 次免疫后,1 ∶ 40、1 ∶ 80、1 ∶160、1 ∶ 320 倍比稀释下免疫鼠抗血清在 490 nm 波长的

OD 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 / N≥2. 1,P<0. 01),抗体效价

为 1 ∶ 320,说明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活性。2. 3  Ag85B 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Ag85B240-259 多肽刺

激细胞后 INF -γ 和 IL -4 含量[(5234. 4 ± 468. 2)、(778. 6 ± 92. 3 ) pg / ml] 显著高于 PBS 阴性对照组

[(489. 7±59. 4)、(259. 6±12. 4)pg / ml](P<0. 01),与BCG 组差异不显著(P>0. 05),且 INF-γ 的含量显著

高于 IL-4(P<0. 01),说明 Ag85B 能强烈诱导 Th1 型

细胞免疫应答。2. 4  Ag85B 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将蛋白免疫组抗血

清稀释 3 200 倍时抗血清含量显著高于 PBS 组

(P<0. 01),提示 Ag85B 能强烈诱导体液免疫,见表 1。

表 1  不同免疫组不同血清浓度 Ag85B 抗体水平检测

组别OD 值

Ag85B BCG PBS1 ∶ 50 1. 78±0. 09 0. 32±0. 05 0. 26±0. 0531 ∶ 100 1. 49±0. 10 0. 27±0. 06 0. 22±0. 541 ∶ 200 1. 31±0. 08 0. 22±0. 05 0. 17±0. 0461 ∶ 400 1. 12±0. 09 0. 18±0. 03 0. 12±0. 0371 ∶ 800 0. 95±0. 07 0. 15±0. 04 0. 09±0. 0221 ∶ 1600 0. 82±0. 05 0. 12±0. 02 0. 07±0. 0091 ∶ 3200 0. 65±0. 04 0. 11±0. 02 0. 04±0. 007

2. 5   ELISPOT 实验   Ag85B 刺激细胞时,结核菌

H37Rv 免疫组诱导小鼠产生的 INF-γ 细胞数显著高

于 BCG 组和 PBS 组,IL-4 细胞数显著高于 PBS 组

(P<0. 01),见表 2。 PPD 刺激细胞时,结核菌 H37Rv(下转至张定戎页)

·82·

Page 29: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不同浓度丝裂霉素 C 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王晓冰,卢文胜,刘立民,韩冬

河北省眼科医院眼科,河北 邢台 054001

摘要:目的  探讨在先天性青光眼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 C 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96 例

(124 眼)先天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所有患者行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第一组 32 例(41 眼)给予 0. 01%丝裂

霉素 C,第二组 31 例(40 眼)给予 0. 02%丝裂霉素 C,第三组 33 例(43 眼)给予 0. 04%丝裂霉素 C,比较观察三组患者的

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  三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 87. 80% 、90. 00% 、88. 37% ,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 05)。 三

组患者术后 1 周眼压较术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三组患者术后 1 周眼压降低幅度随浓度升高

而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三组患者术后 1 个月、术后 3 个月、术后 6 个月眼压较术后 1 周变化不大,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 05)。 三组术后出现并发症百分比分别为 31. 71% 、22. 50% 、32. 56% ,0. 02%丝裂霉素 C 组比 0. 01% 、0. 04%丝裂霉素 C 组并发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 C 治疗

先天性青光眼临床疗效较好,推荐临床给予 0. 02%丝裂霉素 C 以期获得更好疗效和更少并发症。关键词:丝裂霉素 C;先天性青光眼;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 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先天性青光眼是胚胎发育障碍造成前房角先天发

育异常,致使房水流出障碍,导致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

眼,常见临床表现为眼压升高、角膜增大、青光眼性视

神经损害等[1]。 手术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手

段,常用术式为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为提高手术

成功率,术中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 C。 目前对于应用

丝裂霉素 C 浓度尚无明确标准[2],本研究观察了不同

浓度丝裂霉素 C 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 2011 年 6 月至 2015 年 2 月本院

确诊为先天性青光眼施行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患

者 96 例(124 眼),随机分为 3 组,第 1 组 32 例 41 眼,男 20 例 27 眼,女 12 例 14 眼,年龄 5 月 ~ 3 岁;第 2 组

31 例 40 眼, 男 21 例 28 眼, 女 10 例 12 眼, 年

龄 4 月 ~ 3. 5 岁;第 3 组 33 例 43 眼,男 21 例 29 眼,女12 例 14 眼,年龄 7 月 ~ 4 岁。 3 组患者性别、年龄、眼数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 05),具有可比性。1. 2  治疗方法  全身麻醉后,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

膜瓣,巩膜表面止血,做 3 mm×3 mm 大小巩膜瓣,约1 / 2 巩膜厚度,揭开巩膜瓣,将浸有丝裂霉素 C 的棉片

置于巩膜瓣下,第 1、2、3 组分别给予 0. 01% 、0. 02% 、0. 04%丝裂霉素 C,放置 3 min 后取出,用平衡盐液反

复冲洗 30 s,在角巩膜缘过渡带的后缘做长约 2 mm 的

放射状切口,逐层加深,见有房水或粉红色液体渗出,此处即为 Schlemm 管断端,用小梁切开刀行双侧外路

小梁切开,总切开范围约 120° ~ 150°。 于 Schlemm 管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 (No. 12276104D-30)作者简介:王晓冰(女),研究生,副主任医师,从事眼科研究。通讯作者:王晓冰,E-mail:wdan637@ sina. com

断端向角膜缘剪开,剪下约 2 mm×1 mm 小梁组织,相应虹膜作宽基底的根部切除,10-0 尼龙线缝合巩膜瓣

两针,8-0 可吸收缝线缝合球结膜,纱布包盖。 术后定

期随访,观察患者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1. 3  疗效判定及观察指标  显效:眼压≤21 mmHg;有效:21 mmHg<眼压<30 mmHg;无效:眼压≥30 mmHg[3]。总有效率=(显效眼数+有效眼数) /总眼数×100%。 观察

患者术后 1 周、1、3、6 个月眼压,浅前房、滤过泡渗漏、过度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白内障等发生率。1. 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20. 0 进行数据分析。

2  结  果

2. 1  总有效率  第 1 组显效 28 眼,有效 8 眼,总有效

率 87. 80% ;第 2 组显效 25 眼,有效 9 眼,总有效

率 90. 00% ;第 3 组显效 29 眼,有效 9 眼,总有效

率 88. 37% ,3 组无差异(P>0. 05)。2. 2  眼压变化   3 组患者术后 1 周眼压较术前均有

显著降低(P<0. 05);眼压降低幅度随用药浓度升高而

增大(P<0. 05);术后 1、3、6 个月眼压较术后 1 周变化

不大(P>0. 05),见表 1。

表 1  3 组患者眼压变化情况

组别 术前 术后 1 周 术后 1 个月术后 3 个月术后 6 个月第 1 组 31. 3±5. 4 16. 7±4. 6 17. 5±6. 2 17. 8±5. 1 17. 4±4. 3第 2 组 30. 6±4. 9 14. 3±5. 2 15. 6±5. 1 15. 7±4. 9 15. 5±4. 5第 3 组 31. 8±4. 8 12. 7±4. 9 13. 4±5. 6 13. 5±4. 8 13. 7±4. 4

1. 3  术后并发症  3 组患者术后浅前房、滤过泡渗漏、角膜上皮缺损、过度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均有发

生,第 2 组相比第 1 组、第 3 组少(P<0. 05)见表 2。

·92·

Page 30: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表 2  3 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n(% )术后并发症 第 1 组 第 2 组 第 3 组浅前房 11(26. 83% ) 7(17. 50) 10(23. 26% )滤过泡渗漏 0 1(2. 50% ) 1(2. 33% )角膜上皮缺损 0 0 0过度低眼压 1(2. 44% ) 0 1(2. 33% )脉络膜脱离 1(2. 44% ) 1(2. 50% ) 2(4. 65% )合计 13(31. 71% ) 9(22. 50% ) 14(32. 56% )

3  讨  论

    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为目前治疗的主要术

式,但由于儿童容易形成瘢痕,使滤过道阻塞,导致术

后效果下降。 丝裂霉素 C 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转移,在抗青光眼术中应用,可有效抑制巩膜瓣下、结膜瓣下成

纤维细胞增殖及滤过道瘢痕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4]。本研究 3 组先天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小梁切开联合

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 C,总有效率

组间无差异,表明 0. 01%、0. 02%、0. 04%丝裂霉素 C 在

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中效果相当。 3 组患者术后 1周眼压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 1、3、6 个月眼压变化不

大,表明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 C 治

疗先天性青光眼降低眼压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稳定性。术后 1 周眼压随丝裂霉素 C 浓度增大而降低,表明丝裂

霉素浓度越高,眼压降低幅度越大。 3 组术后出现并发

症百分比分别为 31. 71%、22. 50%、32. 56%,0. 02%丝

裂霉素 C 组较 0. 01%、0. 04%组少。 综合考虑,0. 02%丝裂霉素 C 在治疗先天性青光眼方面具有较好的降眼

压效果和更少的并发症。

目前对于先天性青光眼手术中丝裂霉素 C 浓度尚

无明确标准,一般临床使 用 的 丝 裂 霉 素 C 浓 度

为 0. 02%、0. 25%、0. 03%、0. 033%、0. 04% [5],持续时

间为 1 ~5 min。 本研究中使用 0. 01%、0. 02%、0. 04%丝裂霉素 C 治疗先天性青光眼,意在比较 3 种浓度丝裂

霉素 C 对于先天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3 种

不同浓度丝裂霉素 C 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下降幅度与丝裂霉素 C 浓度有正相关关系。

丝裂霉素 C 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上皮缺损、附近的角膜浅层血管化、切口瘘、浅前房、持续性低眼

压、脉络膜脱离、眼内炎、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4],本研究中出现了术后浅前房、滤过泡渗漏、角膜上皮缺

损、过度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其中 0. 02%丝

裂霉素 C 组并发症最少,安全性较其他两组更高。

参考文献

[1]   韩冬.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临床治疗研究[ J] .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4):644-646.

[2]   安玮,郑琦,路美侠. 丝裂霉素 C 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J] . 国际眼科杂志,2006,6(2):417-419.

[3]   杨祖杰,丝裂霉素 C 辅助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青光眼的临床价

值[J]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8-9.[4]   Shields MB,Scroggs MW,Sloop CM,et al.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

observations concerning hypotony after trabeculectomy with adjunctivemitomycin C[J]. Am J Ophthalmol, 1993 ,116(6):673- 683.

[5]   陈红,田爱军. 丝裂霉素 C 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J] . 国际眼科

杂志,2006,6(2):417-419.收稿日期:2016-03-30    责任编辑:张爱君

(上接第许光芬页)

因此,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免疫功能受损患者,血清抗

体水平较低,不易被检测出。 患儿发病 7 d 内 EV71-IgM、CA16-IgM 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80. 92% 、64. 16% ;发病 11 d 内 EV71-IgM、CA16-IgM 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77. 31% 、71. 29% ;发病第 8 天 EV71-IgM 检测阳性率

下降至 65. 22% ,CA16-IgM 检测阳性率可达到 100% ;发病 90 d 后 EV71-IgM、CA16-IgM 检测阳性率迅速下

降,仅有 1 份血清可检测出,提示不同病毒感染产生

IgM 抗体动态变化具有一定差异。 CA16-IgM 第 1 天

检出率较低,仅为 26. 67% ,依次增长,直至第 8 天达

到 100% ,至 90 d 后检测率下降至最低,因此,CA16-IgM 适合早期检测,最佳时间为发病 7 d 左右。 而

EV71-IgM 在发病第 1 天检测率已达到 66. 67% ,至 3~ 5 d 达到最高,7 d 之后开始下降。 因此,EV71-IgM同样适合于发病早期检测,不同的是最佳检测时间稍

早于 CA16-IgM。

    综上所述,EV71-IgM、CA16-IgM 多见于手足口

病患者病毒感染早期,可为其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林壹明,黄秋生,许幼仕,等. 2013-2014 年泉州地区手足口病病

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 J] . 现代预防医学,2015,42 (18):3414 -

3416.[2]   黄瑶,周乐,巢国祥,等. 2010-2012 年扬州市手足口病病原构成

及柯萨奇 A 组 16 型病毒分离株 VP1 基因特征分析[ J] . 现代预

防医学,2014,41(13):2318-2322.[3]   骆亚丽,蔡艳艳,季伟,等. 苏州地区柯萨奇病毒 A16 手足口病流

行病学、临床特征及 OAS1 基因多态性研究[ J] . 临床儿科杂志,2016,34(6):434-438.

[4]   Jun Shen,Chao Zhao,Ping Cao,Peng,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ologic response and clinical symptoms in children with enterovirus 71-infected hand-foot-mouth disease.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2015,8(9):11608-11614.

收稿日期:2016-09-22    责任编辑:张爱君

·03·

Page 31: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黄芪颗粒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 IL-23、IL-17 的影响

王辉,石永强

溧水区人民医院消化科,江苏 211200

        中图分类号:R 574. 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

结肠疾病,病程迁延难愈,活动期和缓解期交替,复发

率高,且易导致肠道肿瘤,是公认的现代难治疾病。 目

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美沙拉嗪是治疗 UC 的主要

药物之一,目前的治疗策略为维持长期缓解,减少激素

的依赖及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本研究用益生菌联合

黄芪颗粒治疗 UC 取得良好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选 2012 年 1 月至 2015 年 12 月在本院

确诊的 UC 患者 120 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

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制定的 UC 诊断标准。 患者随机

分为 3 组,各 40 例。 黄芪组 18 例,女 22 例,轻度 12例,中度 18 例,重度 10 例;益生菌组男 19 例,女 21例,轻度 13 例,中度 16 例,重度 11 例;联合组男 17例,女 23 例,轻度 14 例,中度 14 例,重度 12 例。 3 组

的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P>0. 05)。1. 2  方法  黄芪组予黄芪颗粒 4 g /次,3 次 / d;益生

菌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培菲康)2 粒 /次,3次 / d;联合组予黄芪颗粒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服法同上。 3 组均予美沙拉嗪 1. 0 g /次,4 次 / d,其他非

特异治疗措施(如休息、饮食调节等),疗程均为 8 周。采用 ELISA 法(试剂盒购置北京欣博盛公司)检测 IL-23、IL-17 水平。1. 3  疗效及疾病活动度判断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次数≤2 次 / d,粪便无红细胞及白细胞;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 2 ~ 4 次 / d,大便成形,粪便

红细胞及白细胞均<10 个 /高倍镜;无效:临床症状、大便常规检查均无缓解。 采用 Mayo 评分系统对疾病活

动度进行量化评价。1. 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13. 0 进行数据分析。

2  结  果

2. 1  疗效  (联合组总有效率(82. 5% )明显优于黄

基金项目: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YKK14199)作者简介:王辉(男),主治医师,从事消化科工作。通讯作者:王辉,E-mail:w5663949005@ 163. com

芪组(70. 0% )和益生菌组(72. 5% )(P<0. 05)。2. 2  Mayo 评分  治疗后,3 组 Mayo 指数评分均较同

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 05),联合组改善情况明显优

于黄芪组和益生菌组(P<0. 05)。2. 3  血清 IL-23、IL-17 水平  治疗后,3 组血清 IL-23、IL-17 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 05),联合组较黄芪组和益生菌组降低更明显(P<0. 05)。2. 4  不良反应  黄芪组发生恶心 1 例,益生菌组发生

腹胀 1 例,观察组发生恶心 1 例,腹胀 2 例,均自行缓

解,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 05)。

3  讨  论

    研究显示,肠黏膜免疫紊乱在 UC 发病中发挥重要

作用,促炎因子的过表达是其非特异性炎症的关键环

节。 IL-23 是一种强效的细胞免疫刺激因子,可诱导

Th17 分化,并分泌 IL-17、TNF 等炎症因子。 黄芪包含

黄芪多糖、黄芪皂苷、黄酮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物质,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炎症、抗氧化等多种作用,能促进

结肠溃疡愈合。 研究显示,黄芪多糖能改善溃疡性结肠

炎,其作用可能与抑制 Th17 细胞的分化,调节 IL-4、IL-5 及 IL-13 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调节结肠粘膜免疫平

衡,进而减轻 UC 肠黏膜的炎症反应有关[1]。 黄芪多糖

可使 UC 大鼠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升高,使肠杆

菌、肠球菌降低,进而改善肠道菌群失衡[2]。本研究结果显示,黄芪颗粒联合益生菌治疗的总有

效率明显优于黄芪组和益生菌组,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

生率。 进一步研究发现联合组患者血清 IL-23、IL-17水平明显低于黄芪组和益生菌组,提示黄芪颗粒联合益

生菌可降低炎症因子 IL-23、IL-17 的水平,抑制免疫炎

症反应,进而促进肠黏膜的修复。 综上所述,黄芪颗粒

联合益生菌辅助治疗 UC 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

制可能与抑制 IL-23、IL-17 表达有关。参考文献[1]   郭艳, 石定, 万厨根, 等. 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外周血 Th17

细胞的变化及黄芪多糖对其的影响 [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9):2265-3367.

[2]   梁金花, 郑科文, 金大伟. 黄芪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4):331-332.

收稿日期:206-07-07    责任编辑:张爱君

·13·

Page 32: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视网膜脱离手术裂孔查找及封闭的改良方法

李鹤一1,李建国2,陈广鹏2

1. 沈阳军区总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2. 解放军 321 医院

        中图分类号:R 779. 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视网膜脱离按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而球外手术仅针对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孔缘性视网膜脱

离),按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治疗原则,应先选择球外手

术再选择玻璃体手术,球外手术成功的关键是视网膜

裂孔的寻找和封闭。 作者在显微镜加接触镜下实施并

进行了改良和创新,效果满意。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本院 1990 至 2014 年 12 月共实施孔缘性

视网 膜 脱 离 手 术 780 眼, 其 中 球 外 手 术 340 眼

(43. 58% ),资料齐全者 (随访在 12 月以上) 278 眼

(35. 64% ),在 278 眼中分成 A 组(显微镜加接触镜下

实施)148 眼(53. 24% ),B 组(直接检眼镜或间接检眼

镜下实施)130 眼(46. 76% )。 年龄 15 ~ 80 岁,男 151眼(54. 32% ),女 127 眼(45. 68% )。 增生性玻璃体视

网膜病变(PVR)分级全部为 A 级,即玻璃体内色素颗

粒样混浊,视网膜脱离范围小于 2 个象限,裂孔位置在

赤道或赤道之前,裂孔应大于 1PD 直径。1. 2  方法 1. 2. 1  显微镜加接触镜法  术前要详尽检查眼前后

段,以三面镜、接触广角镜、间接眼底镜做裂孔的初步

定位。 以穹隆为基底暴露一个象限的巩膜,横跨两根

肌肉,逢定位线。1. 2. 2  直接或间接检眼镜法  球后麻醉,沿角膜缘剪

开球结膜,预置四直肌牵引线,在直接或间接检眼镜下

寻找视网膜裂孔和变性区并做裂孔的精确定位,直视

下对裂孔周围冷凝,见冷凝斑停止。 采用巩膜外局部

放射状垫压或采用巩膜环扎、裂孔区局部垫压、冷凝、放液、注气或不注气。 然后在直接或间接检眼镜下检

查裂孔位置和加压嵴的高度、宽度,整复球结膜及眼球

筋膜囊并分层对位缝合。1. 3  判定标准   直接、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照相,OCT 黄斑部检查,眼部 B 超等。1. 4  统计学处理  利用 SPSS19. 0 软件进行分析。2  结  果

    A 组 2 眼,B 组 17 眼均经过玻璃体切割,球内注

气或注油最终视网膜复位,其中 1 眼(B 组)经过 2 两

次球内手术,成功率见表 1,视力提高率见表 2。 黄斑

作者简介:李鹤一(男),博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眼科。通讯作者:李建国,E-mail:liheyi1986@ 126. com.

复位以后,其视功能的改善与脱离的时间密切相关,黄斑脱离 4 周以上的病例,即使完美复位,视力改善的极

为有限。 视网膜脱离手术时间与恢复时间:A 组平均

手术时间、平均恢复时间[(40±13)、(5. 50±3)d]均明

显短于 B 组[(80±20)、(6. 25±4) d],但无统计学意

义。 年龄与视力恢复的关系:60 岁以下组视力提高率

94. 62% , 不变率 5. 38% ; 60 岁以上组视力提高

率 76. 09%,不变率 23. 9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表 1  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率

分组 n一次复位眼 率(% )

二次复位眼 率(% )

总复位眼 率(% )

A 组 148 140 94. 59 6 4. 05 146 98. 65B 组 130 104 80. 00 6 4. 61 110 84. 62χ2 值 13. 70 0. 05 18. 70P 值 <0. 01 >0. 05 <0. 01

表 2  术后视力与视野改变

分组 n视力提高眼 率(% )

不变眼 率(% )

视野恢复眼 率(% )

不变眼 率(% )

A 组 148 138 93. 24 10 6. 76 146 98. 65 2 1. 35B 组 130 101 85. 38 29 14. 62 119 91. 54 11 8. 46P 值 13. 88 13. 88 7. 85 7. 85χ2 值 < 0. 01 <0. 01 <0. 01 <0. 01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在屈光间质透明的情况下,通过顶压器

可以看到位于赤道区或以前的裂孔,由此开始了显微镜

下的巩膜外加压术。 其优点:(1)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缩

短;(2)裂孔的发现和封闭更加可靠;(3)容易掌握,学习

曲线短;(4)随意放大倍数;(5)不易污染;(6)严格掌握适

应症,按 PVR 分级仅限于 A 级。 本研究结果显示,显微

镜下手术较传统手术方法视网膜复位率明显提高,视力

提高及视野恢复率明显提高,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 本

研究所提出的手术方法与其他显微镜下的巩膜外手术还

有以下创新:(1)巩膜外透照,补充了显微镜的照明不足;(2)结合使用各种角度的接触镜和前置全眼底镜,既放大

了视野,又未降低倍数;(3)如仍不能找到裂孔,可在裂孔

的对侧穿刺,将导光纤维直接进入眼内,虽然改变了纯粹球外手术的性质,但并未对玻璃体造成任何影响;(4)如不能确定是否顶压确实,可在穿刺后将激光头直接进行光凝,既可补充冷凝的不足,又可确定是否顶压可靠;(5)如果有激光可与显微镜适配,不用进入眼内,球外就能卧位光凝,则效果更加理想。

收稿日期:2016-10-14    责任编辑:张爱君

·23·

Page 33: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儿童疥疮 37 例误诊分析

张丽卓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137000

        中图分类号:R 757. 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疥疮是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疾病,主要因螨寄

生在人皮肤表层引起的。 本文对 37 例疥疮儿童误诊

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本组 37 例儿童疥疮误诊患者在

2011 年 6 月至 2015 年 8 月在本校附属医院皮肤科就

诊,男 21 例,女 16 例。 患儿均表现出丘疹、水疱、抓痕、脓疱或结节等临床症状。 疥疮皮损主要分布位置:臂部及外阴 11 例,大腿 9 例,躯干四肢 6 例,双手掌 3例,耳后及颈部 3 例,脐周 4 例,乳晕、腋前缘 1 例。 26例自觉瘙痒,11 例无瘙痒,但可见抓痕。1. 2  误诊情况  本组病例初误诊为儿童湿疹 19 例,敏感性皮炎 11 例,丘疹性荨麻疹 5 例,脓疱疮 2 例,误诊发生在本院 3 例,其余均发生于乡(镇)卫生所或个

体诊所。 误诊 1 次 26 例次,超过 2 次 8 例次,最多误

诊 4 次 3 例次。 均按误诊的疾病给予抗组胺药物、激素类药膏或其他对应药物治疗,未见起效,或症状缓解

后复发,有患儿病情加重。1. 3  确诊依据  本组 37 例患儿在治疗无效或病情加

重后,疑诊疥疮,给予针挑、刮片等相关检查发现疥虫

与疥虫卵 28 例,询问流行病史或接触史,进而使用

10%硫磺软膏治疗痊愈而确诊 9 例。1. 4  治疗方法  本组疥疮患儿确诊后,均给予 10%硫磺软膏外涂于患处或全身,2 次 / d,3 d 为 1 疗程,连续用药 1 ~ 2 个疗程;如患儿皮肤出现疥疮结节,需要

增加疗程,大约用药 3 ~ 4 疗程;如患儿皮肤抓痕破损

感染或有脓包,需要外涂莫匹罗星膏;如果患儿瘙痒症

状严重,增加抗组胺药物口服。

2  结  果

    治疗 1 ~ 2 个疗程后 17 例痊愈,治疗 3 ~ 4 个疗程

后 18 例痊愈;另外 2 例阴囊部出现疥疮结节的患儿,使用 10%硫磺软膏与卤米松膏交替涂于患处,20 d 痊

愈。 本组 37 例疥疮误诊患儿治疗痊愈后,观察 1 个

月,无病例出现复发。

作者简介:张丽卓(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儿科工作。通讯作者:张丽卓,E-mail:941939610@ qq. com

3  讨  论

3. 1  临床特点  (1)发病部分不典型,成人的疥疮患

处多分布在外阴、阴囊、下腹部、指叉,而儿童疥疮也可

在四肢、躯干、头面部、颈部等;(2)症状不典型,成人

疥疮的瘙痒症状夜间更甚,而儿童的瘙痒感比较明显,白天夜间都会抓挠,抓挠后多会造成皮肤损伤,如红

肿、感染、脓庖、水泡和结痂。3. 2  误诊影响因素   (1)非皮肤专科医师接诊。 乡

(镇)卫生所或当地个体诊所无专科医师,大部分医师

对疥疮认知不足,临床经验有限,诊断时多考虑为常见

的皮肤疾病,易出现误诊。 (2)临床症状不典型。 儿

童疥疮的皮疹、结节并不在疥疮好发部位,且皮损的症

状也不够典型,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难度。 (3)忽略

流行病史的询问。 疥疮接触传染性较强,病患常表现

出群发性,家庭成员是否有病史或患儿是否与病人接

触,是初诊确诊的重要依据。 (4)未作必要的皮肤医

技检查。 乡(镇)卫生所或个体诊所缺乏皮肤病原菌

检查的设备,因此诊断在未进行针挑、刮片检测的情况

下作出,会加大误诊的概率。 (5)用药不合理。 部分

误诊的患儿初诊后,给予激素类药膏与抗组胺药物进

行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会给人好转的错觉,未继续治疗

后复发,患者症状反复难愈,可能造成多次误诊、误治。3. 3  防治措施   (1)提高医师对儿童疥疮的认识及

诊治水平。 (2)强化医师诊断基本功。 部分疥疮患

儿,只要询问其家庭发病、集体发病以及近期密切接触

者的情况,再辅以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并不难,少数

无流行病学史或其他诊断依据的可疑患儿,给予诊断

性治疗即可确诊。 本研究中,使用 10%硫磺软膏进行

诊断性治疗痊愈而确诊就有 9 例,说明诊断性治疗是

一种防治儿童疥疮的可靠办法。 此外,部分患儿临床症状虽不典型,但是其皮损发生于手部、下腹、外阴,夜间瘙痒症状更严重,建议其进行实验室检查排除疥疮。3. 4  治疗策略  儿童疥疮确诊后即可给予 10%硫磺软膏涂于患处进行治疗。 瘙痒、抓挠较严重的患儿,可增加激素类药膏与抗组胺药物治疗。 皮损出现继发性感染的患儿,给予莫匹罗星膏、夫西地乳膏等抗菌药膏局部用药。 本病只要遵守医嘱,规范治疗,坚持治疗,均能彻底治愈。

收稿日期:2016-05-06    责任编辑:张爱君

·33·

Page 34: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重症肺炎治疗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应用效果分析

冯远军,邹小明

贵州航天医院呼吸内科,贵州 遵义 563003

        中图分类号:R 563.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重症肺炎(SP)是呼吸内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危害性极大。 本研究在 SP 的

临床治疗中加用 GSH 辅助治疗,获得显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 2014 年 1 月至 2016 年 1 月本院

重症监护室收治的 SP 患者 66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33 例。 观察组男 20 例,女13 例。 对照组男 22 例,女 11 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及 APACHE 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 05)。1. 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常规予以抗感染、抗炎、祛痰、支气管扩张药物、机械通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

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 GSH注射液 1. 2 g 加入 0. 9% 氯化钠溶液 100 ml 静脉滴

注,30 min /次,1 次 / d。 两组均连续治疗 14 d。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体温、心率(HR)、动脉

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 / FiO2),C 反应蛋

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抗生

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药物副反应。 显效:临床症状

得以控制,HR、体温、血气分析等基本正常,肺部炎症

病灶完全吸收,未见明显并发症;有效:临床症状缓解,血气指标改善,肺部炎症病灶部分吸收;无效:未达上

述标准。1. 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 SPSS18. 0 软件分析。

2  结  果

2. 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87. 88% 明显

高于对照组 69. 70% (P<0. 05)。2. 2  治疗情况  观察组机械通气、抗生素使用及住院

时间[(9. 32±4. 05)、(10. 03±3. 14)、(14. 42±4. 03)d]均较对照组[(14. 59±5. 31)、(14. 97±5. 23)、(20. 69±5. 58)d]显著缩短(P<0. 05)。2. 3   体测指标  治疗前两组体温、HR、SaO2 及 PaO2 /FiO2 无差异(P>0. 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提高,且观

察组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 1。

作者简介:冯远军(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慢性肺病的诊断与防治。通讯作者:冯远军,E-mail:luyupie898@ 163. com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体测指标比较(x±s)

组别 时间 体温(℃) HR(次 / min) SaO2(% )PaO2 / FiO2

(mmHg)观察组 治疗前 38. 55±0. 56 114. 25±10. 8 86. 13±7. 49 165. 35±20. 49

治疗后 36. 82±0. 61 76. 23±4. 02 96. 55±4. 32 278. 36±34. 36对照组 治疗前 38. 64±0. 53 113. 89±11. 25 85. 59±8. 85 162. 06±21. 84

治疗后 37. 49±0. 55 80. 28±6. 17 91. 18±3. 84 203. 35±31. 18

2. 4  血液指标  治疗前两组 CRP、PCT 无差异,治疗后

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2。表 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指标比较(x±s)

组别CRP(mg / L)

治疗前 治疗后PCT(μg / L)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36. 25±81. 49 33. 21±20. 59 9. 43±4. 15 0. 81±0. 65对照组 140. 59±82. 55 44. 02±24. 35 9. 91±4. 23 2. 26±1. 17

2. 5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研究发现,气道氧化-抗氧化平衡紊乱在 SP 的发

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因气道炎症、吸烟及空气

污染等均可导致体内过氧化物及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导致气道氧化-抗氧化平衡紊乱,引起气道上皮细胞

氧化损伤,进而导致细胞膜及线粒体损伤,加重机体氧

合能力损害,使 SpO2 降低,加重肺炎病情[1]。 因此,近年来临床在 SP 治疗中越来越注重抗氧化损伤的治

疗。 GSH 是一种天然合成肽,主要由甘氨酸、半胱氨

酸及谷氨酸所组成,在机体各脏器组织中均丰富存在,是维持细胞各项生理功能的重要条件。 在组织炎症、中毒或贫血等情况下, GSH 急剧降低导致组织损

伤[2]。 外源性补充 GSH 能增强机体氧合能力,改善缺

氧症状,保护或修复组织损伤,促进病情康复。 本研究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GSH 治疗,结果显示

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且治疗后体温、HR、CRP、PCT、SaO2 及 PaO2 / FiO2 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

照组,机械通气、抗生素使用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

显缩短。

参考文献

[1]  夏毅如. 支原体肺炎患儿体内氧化应激变化及盐酸氨溴索对其影

响的研究[J] .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0):1-3.[2]   王旭东,刘丽娜. 老年重症肺炎 132 例临床分析[ J] . 中国医刊,

2012,47(5):54-56.收稿日期:2016-07-27    责任编辑:张雁冰

·43·

Page 35: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甲基硒酸介导 EGFR / MAPK 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顾宪文

临沂市肿瘤医院胸外科,山东 276000

        中图分类号:R 734. 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硒是人体内必须的微量元素,近年来防癌抗癌作

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研究探索了甲基硒酸对肺癌细

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材料   肺癌细胞株 A549 由泰安医学院提供。甲基硒酸购自 Sigma 公司;PBS、RPMI1640 培养基购

自美国 Gibco 公司;胎牛血清购自成都哈利生物有限

公司;胰蛋白酶购自北京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CK8 细胞增殖试剂盒购自北京庄盟有限公司;Annex-in V-FITC 凋亡试剂盒购自美国 BD 公司;CO2 细胞培

养箱购自美国西盟公司;倒置荧光显微镜购自日本 Ni-kon;流式细胞仪购自美国 Becton Dickinson 公司;酶标

仪购自于美国 Bio-rad 公司。1. 2  方法 1. 2. 1  细胞的培养   从液氮罐中取出肺癌细胞株

A549,37 ℃水浴锅中溶解,向冻存管中加入含有 10%FBS、100 μg / ml 链霉素和 100 U / ml 青霉素的 RP-MI1640 培养基,1 000 ~ 1 200 rpm 离心 5 min,弃上清,加入细胞生长液接种于 96 孔培养板中,37 ℃,5%CO2 培 养 箱 中 48 h。 细 胞 融 合 度 达 90% 时 加

入 0. 25% 胰蛋白酶消化细胞,1 000 ~ 1 200 rpm 离

心 5 min,PBS 重悬细胞,离心,加入细胞生长液,种植

细胞于培养板中,37 ℃,5%CO2 培养箱中培养。1. 2. 2  CCK8 检测细胞增殖   取生长至对数期的肺

癌细胞株 A549,0. 25% 的胰蛋白酶消化细胞,1 000~ 1 200 rpm 离心 5 min,调整细胞浓度为每毫升含有

3×104 个细胞,接种于 96 孔板中,每孔加入 200 μl 细胞悬液,37 ℃,5%CO2 培养箱中 24 h。 每孔加入终浓

度为 0. 5、2. 5、5. 0、7. 5 μmol / L 的甲基硒酸,0、6、12、24、48 h 后加入 CCK8 溶液 10 μl,37 ℃,5% CO2 培养

箱孵育 2 h,酶标仪在波长为 450 nm 处测定并记录各

组的吸光度 OD。1. 2. 3  检测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克隆形成但未发生融

合时终止实验,Giemsa 染色计数;采用 Annexin V / PI

作者简介:顾宪文(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胸部肿瘤。通讯作者:顾宪文,E-mail: gxwlj@ 163. com

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1. 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20. 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  果

2. 1  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甲

基硒酸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增加,表现出时间和浓度

的依赖性,0. 5 μmol / L 的甲基硒酸对细胞的增殖抑制

率效果不明显,因此选择2.5、5.0、7.5 μmol / L 做后续研究。2. 2  对细胞克隆数的影响  随着甲基硒酸浓度的增

加,细胞的克隆形成数逐渐减少,具有剂量依赖性,这也提示甲基硒酸对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2. 3  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随着甲基硒酸的浓度增加

细胞凋亡率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 01),提示甲基硒酸能促进肺癌细胞株 A549 的凋亡。2. 4  凋亡相关蛋白的检测  随着甲基硒酸浓度的增

加,Fas 和 FasL 的蛋白表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

著(P<0. 01)。2. 5  对 EGFR / MAPK 信号通路的影响  随着甲基硒

酸浓度的增加,p-p38 和 EGFR 的蛋白表达逐渐下降,呈剂量依赖性,提示甲基硒酸处理肺癌细胞株 A549对 EGFR / MAPK 信号通路产生了抑制作用,与对照组

比较差异显著(P<0. 01)。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甲基硒酸浓度的增加,细胞

的凋亡率增加,具有浓度依赖性,说明甲基硒酸能促进

肺癌细胞株 A549 的凋亡。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甲基硒酸浓度的增加,p-p38 和 EGFR 的蛋白表达逐渐下降,呈剂量依赖性,提示甲基硒酸对 EGFR / MAPK 信号通路产生了抑制作

用。    综上所述,甲基硒酸能抑制肺癌细胞株 A549 的

增殖,降低细胞的克隆形成数,促进细胞的凋亡,促进

Fas 和 FasL 的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与下调 EGFR /MAPK 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收稿日期:2016-09-08    责任编辑:张爱君

·53·

Page 36: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质量控制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施与分析

赵丽,陈晓斌,李海燕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贵州 561000

        中图分类号:R 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近年来,护理安全隐患是患者及医院热议的话题,如何有效地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安全,成为医院建

设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就质量控制在护理风险管理中

的实施与分析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3 年 5 月至 2014 年 5 月对县级以

上医院各个科室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总结。共抽取 335 名护理人员,男 6 名,女 329 名。 另采取抽

样调查的方法选不同科室的 80 例住院患者作为问卷

调查对象,以了解质量控制前后的护理效果。 经确认,参与本研究的所有人员均符合条件,不会对研究结果

产生影响。 参与人员的性别、专业、学历、职称等一般

资料无明显差异(P>0. 05),具可比性。1. 2  方法  可能导致护理风险原因:(1)医院管理制

度漏洞,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护理人员职业素养

不强;(2)护理工作漏洞,护理人员缺乏专业护理知

识;(3)医院环境漏洞,护理用品质量不过关,病房脏、乱、差;(4)患者因素,疾病本身具有高危性、复杂性,擅自进行危险活动。 针对以上护理风险,采取措施:(1)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培

养,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2)护理人员树立良好

的职业观念,加强学习,巩固实践技能,积极主动地参

加护理课程培训;(3)加强医院的环境建设,对急救药

品和物品进行有效管理;(4)对重症患者护理人员应

密切监测体征变化,保持 24 h 内随时待岗。1. 3  观察指标  质量控制前后 1 个月,对护理满意度

问卷调查,统计护理前后急救用品完好率、基础护理合

格率,效果评价每月 1 次,共 12 次。1. 4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17.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

理,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以

(x±s)表示,P<0. 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结果表明,在护理风险管理中进行质量控制

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效果,实行质量控制后,患者的护

作者简介:赵丽(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护理学。通讯作者:赵丽,E-mail: zhaoli0415@ 126. com

理满意度提高,并且急救用品完好率、基础护理合格率

较质量控制之前均有显著提升(P<0. 05),见表 1。

表 1  质控前后护理满意、急救用品完好、基础护理合格率

护理满意率 用品完好率 基础合格率质控前 93. 19±2. 14 92. 94±1. 95 88. 01±1. 96质控后 96. 47±2. 53 98. 01±3. 16 94. 35±2. 47t 8. 85 12. 21 17. 98P 值 0 0 0

3  讨  论

    本研究首先对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了总结分

析,得知医院管理制度、护理工作、医院环境漏洞及患

者因素是造成护理风险的主要潜在因素,针对以上因

素采取了针对性的防御手段,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减少护理过程中的意外事故,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有建

立健全医院管理制度、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加强医院的环境建设、加大对患者的护理力度等。 措

施自实施后,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护理风险主要是指医院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所发

生的一切不安全的事件。 本研究主要采取针对性的质

量管理措施降低护理风险,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

适当干预,在干预的过程中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

生命指标,对于部分重点患者要加强查房,并贴上警示

牌,表示患者需要重点干预。 质量控制在护理风险管

理中具有一定的意义,不仅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最重

要的是能通过持续的管理进一步促进护理人员护理质

量的提高。 针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不仅在一定的程度上规避患者发生风险的几率,还能

降低患者与护理人员发生纠纷的几率。 所以,质量控

制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有效提

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事故

的发生几率,进一步提高了护理的质量,也保障了患者

的生命安全。 本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控制后患者对护

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控制前,急救用品完好

率及基础护理合格率明显提高。收稿日期:2016-07-13    责任编辑:张雁冰

·63·

Page 37: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探究

叶珺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职工医院重症监护室,浙江 310022

        中图分类号:R 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

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以气流不可逆的受限为主,病程

较长,病情呈进行性发展,老年人发生率较高。 本研究

对 100 例患者分别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常规对症治疗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 1  基本资料  选 2012 年 1 月至 2015 年 12 月本院

收治的 100 例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

象,排除肺栓塞、肺癌、支气管扩张、心脑血管疾病、持续昏迷等患者。 此次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符合伦理学要求。 采

取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 50例。 对照组男 27 例,女 23 例。 观察组男 26 例,女 24 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研究。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患者入院后严

密监护生命体征,连接 24 h 动态心电图监护,绝对卧

床,给予常规抗炎、解痉、平喘、纠正酸中毒、补液、祛痰

治疗,必要时可面罩吸氧。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

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采用美国 BiPAP Vision 呼吸机,经口鼻面罩给氧,将呼吸机通气模式设置为压力支持

(PSV)+呼气末正压(PEEP)模式,吸入氧浓度控制在

30% ~40% ,呼吸频率(18 ~ 20)次 / min,呼吸末正压 4~10 cmH2O,压力支持压力为 12 ~ 18 cmH2O,根据患

者的血氧饱和度对呼吸参数进行调整,血氧饱和度应

维持在 90%以上。1.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 )、pH 值、呼吸频率(RR),患者的住院时

间、死亡情况。1. 4  统计学方法  用 SPSS19. 0 软件处理数据。

2  结  果

2. 1  血氧及呼吸状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PaCO2、PaO2、pH 值、RR 无差异(P>0. 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

均明显下降(P<0. 05),PaO2、pH 值明显增高(P<0. 05),两组所有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 1。

作者简介:叶珺(女),本科,医师,研究方向:重症监护。通讯作者:叶珺,E-mail:shygirljun@ 163. com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氧及呼吸状况比较(x±s)

组别 时间PaO2

(mmHg)

PaCO2

(mmHg)pH 值

RR(次 / min)

对照组 治疗前 40. 21±3. 12 57. 32±5. 49 6. 84±0. 23 22. 82±2. 43治疗后79. 54±4. 56# 48. 47±4. 24# 7. 16±0. 25# 18. 91±2. 34#

观察组 治疗前 40. 45±3. 03 57. 45±5. 72 6. 79±0. 21 22. 89±2. 45治疗后 85. 92±4. 97#∗ 35. 08±3. 79#∗ 7. 42±0. 27#∗ 16. 15±2. 26#∗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 05。

2. 2  住院时间  观察组住院时间[(10. 57±4. 42) d]明显短于对照组[(15. 78±4. 83)d](P<0. 05)。2. 3  死亡情况  观察组 3 例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未

能缓解呼吸衰竭,转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明显好转,无死亡病例;对照组 11 例患者经常规对症治疗无效转

为机械通气治疗,2 例因机械通气治疗时机过晚而死

亡,死亡率 4% 。

3  讨  论

    目前,COPD 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措施以常规

对症治疗为主,但由于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较为严重,肺部往往存在水肿,通气阻力异常增高,气体交换、呼吸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2],故在常规

对症治疗中还应加以辅助吸氧。 无创正压通气属于机

械通气模式,主要是经口鼻面罩给氧,无需进行气管插

管,对机体损伤较小,在给氧的同时给予通气压力,使肺内维持正压状态,减少肺部毛细血管渗出,保护肺功

能,快速纠正缺氧状况,还能有效促进气道炎性渗出的

吸收,解除气道高反应状态,形成良性循环[3]。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PaCO2、RR均明显下降,PaO2、pH 值均明显增高,且观察组上述

指标改善幅度更显著,说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更加

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氧状况,快速纠正缺氧,解除呼吸

功能障碍。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说明无创正

压通气治疗还可有效促进患者症状缓解,缩短治疗时

间,节省治疗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此外,观察

组未出现死亡病例,对照组的死亡率为 4% ,说明无创

正压通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死亡,二者之间

无差异,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小有关。收稿日期:2016-06-14    责任编辑:张爱君

·73·

Page 38: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探究

周明利,李海峰

单县东大医院,山东 菏泽 274300

        中图分类号:R 574. 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粘连性小肠梗阻属于急腹症,主要发生于腹腔或

盆腔手术后,是由手术操作造成的小肠粘连。 由于手

术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预防粘连方法,手术分离很可能

会导致术后更大范围的肠粘连,因此,临床治疗粘连性

小肠梗阻多采取置管减压方法,常用的有鼻胃管减压、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而何种方法更有效还需

研究。 本研究对上述两种方法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

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 1  基本资料  选 2013 年 1 月至 2015 年 12 月本院

收治的 100 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男 27 例,女 23 例;观察组男 28 例,女 22。 两组

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

比性。1. 2  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禁食、预防肠道感染、灌肠

通便、纠正水电解质、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 对照组实

施鼻胃管减压治疗,置入鼻胃管,并实施持续胃肠减

压。 观察组实施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经鼻将导管置入患者胃内 45 ~ 50 cm,患者采取平卧位,在 X 线监视下置入导丝,沿着导丝将先导子穿过幽门

和十二指肠,到达胃部后,注入蒸馏水 10 ~ 15 ml 充盈

前球囊;在胃内预留 1 根 20 ~ 30 cm 的导管,鼻外导管

部分需妥善固定于患者的面颊,尾端引流口连接负压

引流装置,待患者回到病房后开始引流,引流过程中需

对患者的肠梗阻位置进行观察,避免出现松动、移位,1~ 2 d 后可将引流孔封闭,患者可进食少量流质食物,如小肠梗阻解除,则可将导管缓慢撤出。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临床总有效率、腹胀腹痛

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日均引流量、气液平面消失

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治愈:腹痛腹胀消

失,肛门排气排便功能均恢复正常,肠鸣音恢复正常,X 线拍片可见腹腔内气液平面消失,肠管未出现扩张;

作者简介:周明利(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胃肠外科。

通讯作者:周明利,E-mail:13287735176@ 163. com

好转:腹痛腹胀有所缓解,肠鸣音好转,X 线拍片可见

肠梗阻征象部分解除;无效:腹痛腹胀、肠鸣音均未出

现好转,甚至加剧,X 线拍片可见肠梗阻征象未解除,甚至气液平面增多,需转为手术治疗。 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 0 软件处理数据。

2  结  果

2. 1  总有效率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94% ,较对照组的 78%明显更高(P<0. 05)。2. 2  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

组的腹胀腹痛缓解、排气恢复、气液平面消失、住院时

间均明显缩短(P<0. 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比较(x±s)

组别腹胀腹痛缓

解时间(d)排气恢复

时间(d)气液平面消

失时间(d)住院时间(d)

对照组(n=50) 6. 42±2. 96 7. 89±2. 84 14. 25±3. 94 17. 51±4. 85观察组(n=50) 3. 07±2. 13∗ 4. 53±2. 35∗ 9. 86±2. 72∗ 11. 97±4. 23∗

    注:∗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 05。

2. 3  日均引流量   观察组日均引流量[(894. 27 ±219. 39)ml]明显高于对照组[(549. 83±124. 86)ml]。2. 4  并发症  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

生率 10% ,3 例肠梗阻加重、2 例肠穿孔,两组相比差

异显著(P<0. 05)。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减

压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 94% ,明显高于实施

传统鼻胃管减压的对照组,且观察组的腹胀腹痛缓解、排气恢复、气液平面消失、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日均

引流量明显更多,充分说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肠管内

压力,解除小肠粘连性梗阻状态,缓解临床症状。 此外,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0%。综上所述,在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中,经鼻插入

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促进患者

临床症状的缓解,减少并发症。收稿日期:2016-07-26    责任编辑:张爱君

·83·

Page 39: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元麝止痛液外用缓解癌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闫红秀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疼痛科,青海 西宁 810001

        中图分类号:R 2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癌性疼痛是由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和治疗过程

中引发的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控制的症状

之一,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癌性疼痛

多发于进展期和晚期。 探索缓解癌性疼痛成了临床医

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查阅资料并结合以往临

床经验研制了元麝止痛液,外用治疗癌性疼痛取得了

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对象  选本科收治的癌性疼痛患者 80 例,均符

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应用随机分组法分为 2 组,每组 40 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 45 ~ 80(52. 1±5. 5)岁,男23 人,女 17 人,颅脑肿瘤 10 人,胃肠癌 10 人,食管癌

10 人,肺癌 10 人,轻度疼痛 8 例,中度疼痛 14 例,重度疼痛 18 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 47 ~ 78(55. 4 ±4. 1)岁,男 25 人,女 15 人,颅脑肿瘤 10 人,泌尿系肿瘤 10人,乳腺癌 10 人,肺癌 10 人,轻度疼痛 10 人,中度疼

痛 15 人,重度疼痛 15 人,两组在年龄、性别、肿瘤类

型、疼痛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 05),具可比性。1. 2  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均停用其他止痛药物,对照

组给予安慰剂外用;观察组给予元麝止痛液外用,温水

清洁疼痛部位皮肤,将安慰剂或元麝止痛液均匀涂在

疼痛部位,3 次 / d,疗程 10 d。 如治疗过程中出现爆发

痛,临时给予吗啡 5 mg 口服。 元麝止痛液为我院自

制,主要成分为延胡索、麝香、冰片、牛黄等,将以上药

物研成细末,75% 乙醇浸泡 1 周后回流提取。 以疼痛

数字分级法(NRS)表示疼痛强度(0 分不痛,2 ~ 4 分

轻度疼痛,5 ~ 6 分中度疼痛,9 ~ 10 分重度疼痛,10 分

最剧烈疼痛)。 NRS 法判定疼痛控制疗效,疼痛减轻

程度及百分数 = (用药前评分-用药后评分) /用药前

评分×100% ,0 度 NRS 下降≤24% ,疼痛未缓解;1 度

NRS 下降 25% ~ 49% ,疼痛轻度缓解;2 度 NRS 下降

50% ~ 74% ,疼痛中度缓解;3 度 NRS 下降 75% ~99% ,疼痛明显缓解;4 度 NRS 下降达 100% ,疼痛完

全缓解,即疼痛消失。 有效率 = (完全缓解例数+明显

缓解例数) /总例数×100% 。 疗程结束后评价镇痛满

作者简介:闫红秀(女),本科,主管护士,研究方向:疼痛治疗。通讯作者:闫红秀,E-mail:1327940560@ qq. com

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普通、不满意、极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 /每组总例数。1. 3  观察指标  疼痛强度、疗效、满意度。1. 4  统计分析  应用 SPSS17.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例数

明显多于对照组(P<0. 05),见表 1。 观察组的镇痛满

意率同样优于对照组(P<0. 05),见表 2。

表 1  疼痛指标的疗效分析

组别 0 度 1 度 2 度 3 度 4 度 有效率(% )总有效率(% )对照组 8 20 4 7 1 20 30观察者 2 3 15 17 3 50 87. 5

表 2  镇痛满意率的分析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普通 不满意 极不满意 满意率(%)对照组 3 13 10 12 2 40观察组 13 23 2 1 1 90

3  讨  论

    本研究采用的是中药涂擦治疗,元麝止痛液方中

选用元胡取其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之功,麝香取其活血

通络、散结止痛之效,牛黄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蟾酥

有解毒消肿、强心止痛之功,冰片辛香走窜,能促药物

透皮吸收,助药力入内,共发挥散结止痛作用,全方诸

药合用,具活血通络解毒、软坚消肿止痛之效。 元麝止

痛液外涂疼痛部位疗效明显,观察组 40 例患者疼痛均

得到缓解,其中轻度缓解 5 例,中度缓解 15 例,明显缓

解 17 例,完全缓解 3 例,总有效率达 87. 5% ,所有患

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副作用,说明元麝止痛液

疗效确切,适合临床使用。 观察组患者中满意和非常

满意达 36 例,镇痛满意率高达 90% ,表明患者对治疗

效果持肯定态度。 疼痛改善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重新拾起与疾病抗争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元麝止痛液能够缓解癌性疼痛,取得满意的临床疗

效,值得推广使用,但是由于本研究所选患者例数较少,观察时间较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还需深入研究。

收稿日期:2016-08-01    责任编辑:张雁冰

·93·

Page 40: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前列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前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孙加芳,张学锋,陈晔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江苏 215000

        中图分类号:R 737. 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5%以上确

诊的病例年龄在 45 ~ 89 岁之间,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

长而增加。 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以其创伤小、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

的一种规范化术式。 前列腺癌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支等慢性病,因此术前全面的护理干预对有

效控制血压继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4 年 1 月至 2015 年 7 月,50 例前

列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 25 例。 干预组年龄

(68. 24± 5. 33) 岁,合并糖尿病 10 例;对照组年龄

(66. 92±5. 4)岁,合并糖尿病 11 例。 两组患者均因前

列腺穿刺后确诊为前列腺癌而入院预行手术治疗,两组的年龄等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P>0. 05)。1. 2  护理方法 1. 2. 1  一般护理  患者入院后均予降压药,对照组术

前采用泌尿外科常规护理方法,如入院宣教、术前准备

及宣教、术前常规治疗与护理、血压监测等;干预组在

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面综合的优质护理干预。1. 2. 2   优质护理  (1)患者一般情况评估,详细评估

患者既往病史、各项临床及检查资料,重点评估血压控

制情况、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行为方式等;(2)心理干预,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

患者的基本情况,鼓励患者说出焦虑原因,针对原因进

行心理指导;(3)监测与控制血压,2 次 / d,根据患者自

身情况采用个体化降压治疗方案;(4)加强饮食行为

干预,指导患者忌烟酒,进食低盐、低脂、清淡、富含维

生素的饮食,坚持运动,劳逸结合、规律作息;(5)对于

焦虑失眠导致血压欠佳者,可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合用

安定等抗焦虑药物;(6)监测与控制血糖,每日测清晨

空腹血糖,加强饮食宣教,对于血糖值超高患者调整降

糖药物,对于需用胰岛素泵调整血糖的患者应加强胰

岛素泵的使用与护理;(7)术前护理干预,介绍疾病、手术、麻醉、术前各项准备的相关知识及配合方法,讲

作者简介:孙加芳(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通讯作者:孙加芳,E-mail:45211586@ qq. com

解术后全麻、伤口及各种引流管可能引起的咽痛、腹胀、腰酸、疼痛等不适及缓解方法及药物,教会患者术

后呼吸、咳嗽、床上肢体功能锻炼、便盆使用及盆底肌

功能训练方法,强调术前晚睡眠充足的意义,可遵医嘱

予安眠药物。1. 3  观察指标   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患者入院

时及手术当日晨血压、心率,术前优质护理的满意度。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 SPSS 17. 0 对数据进行

分析,两组资料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显著性检验采用

双侧检验,P<0. 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SAS 评分  发放问卷 100 份,回收 100 份。 对照

组患者入院时与术前 1 日 S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 05);干预组术前 1 日 SAS 评分(37±7. 14)分明显低于入院时(57. 6±8. 99)分(P<0. 05),干预组术

前焦虑缓解率为 100% ,对照组为 48% 。2. 2  血压和心率  对照组患者术日晨、入院时血压、心率比较相差不大。 干预组患者术日晨、入院时心率

比较均有降低(P<0. 05),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

76% ;干预组为 100% 。

3  讨  论

    研究显示,患者对住院环境、所患疾病及相关知

识、术前各项准备、将要进行的手术以及疾病预后都感

到焦虑、困惑,任何一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引起患者的心

理应激反应,从而导致病人紧张、焦虑,引起交感神经

-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

能增强为主要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变化,使血中皮质醇、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引起血压升高。 因此,要控制好患者的

血压,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单单依靠药物的治疗是远远不

够的。 本研究采用了全面的术前优质护理干预,即详

细而随时的护理评估、术前心理护理、系统的血压监测

与控制、详细的围手术期健康宣教、完善的术前准备以

及护理人员亲切、热情、主动关心的态度,使患者对医

护人员产生了信任,了解疾病知识、稳定了情绪,缓解了

焦虑,使血压、心率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效果显著。收稿日期:2016-08-02    责任编辑:张爱君

·04·

Page 41: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益气复脉注射液对青海地区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韩吉祥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科,青海 西宁 810001

        中图分类号:R 541. 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心衰是指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无法有效排

出静脉回心血量,导致静脉血液淤积,动脉血液灌注不

足,进而导致心脏功能受损。 青海地区海拔、大气压力

较高,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情相对较重,易并发呼吸衰竭

诱发死亡。 近年来,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

性心衰取得了显著效果。 益气复脉注射液属于中药制

剂,本研究探讨了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青海地区心衰

患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 1  基本资料  选 2013 年 1 月至 2015 年 12 月青海

地区 100 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

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 两组

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 05),具可比性。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ACEI(雷米

普利,5 ~ 10 mg / d)、β 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美托洛尔,23. 75 ~ 190 mg / d),如患者存在水钠潴留,可给予利尿

剂(呋塞米,20 ~ 80 mg / d),必要时给予地高辛,125 ~250 μg /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复脉注射

液(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0. 65 g /支,取 6 ~ 8支加入 250 ml 浓度为 5%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 次 / d)。 治疗 4 周。 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 12 周

接受 6 min 步行试验,不足 150 m 重度心功能不全,150 ~ 425 m 中度心功能不全,超过 425 m 轻度心功能

不全。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

的左心射血分数、NT-proBNP、6 min 步行距离。 显效:心功能改善幅度为 2 级,但未至 I 级,临床症状基本消

失或明显改善;有效:心功能改善幅度为 1 级,但未至 I级,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和临床症状均未

改善,甚至出现恶化。 临床总有效=显效+有效。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 0 软件处理数据。

2  结  果

2. 1  临床总有效率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 )明显高于对照组(80% )(P<0. 05)。2. 2  心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

作者简介:韩吉祥(女),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医学。通讯作者:韩吉祥,E-mail:13897622799@ 163. com

NT-proBNP、6 min 步行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 05),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x±s)

组别 时间 LVEF(% )NT-proBNP(ng / ml)

6 min 步行

距离(m)对照组 治疗前 36. 42±2. 87 491. 42±59. 43 349. 53±48. 65

治疗后 41. 17±3. 02# 413. 26±41. 65# 403. 65±52. 47#

观察组 治疗前 36. 29±2. 91 489. 27±58. 91 347. 89±47. 82治疗后 45. 36±3. 65#∗ 358. 32±29. 67#∗468. 41±54. 39#∗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 05。

3  讨  论

    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心衰多采用西药治疗,常用的

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 受体阻

滞剂、强心剂等,如呋塞米、雷米普利、琥珀酸美托洛

尔、地高辛等,常规抗心衰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

者的心功能,但其疗效并不十分理想。 中药在一定程

度上可弥补西药治疗的不足,提高疗效,中西医结合疗

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慢性心衰在中医学中属于心

肾阳虚证,主要是由于肾阳虚衰而致心阳不振,因痰阻

脉络而致胸痹,本虚为阴阳亏虚,标实为气滞血瘀,故中医治疗慢性心衰的原则以益气宁心、补肾壮阳、复脉

固脱为主。 益气复脉注射液其药材组成为红参、麦冬

及五味子,其中红参属于人参的熟用品,具有大补元

气、复脉固脱、益气活血之功效,麦冬具有润肺清心之

功效,五味子具有收敛固色、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

效,诸药合用,共奏复脉固脱、益气补肾之功,而在现代

药理学中,红参中的人参皂苷具有增强心肌收缩能力

的作用,麦冬具有保护心肌细胞、促进心肌复极的作

用,五味子中的五味子素具有增加心排出血量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用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的临

床总有效率为 96% ,明显高于对照组明,且治疗后左

心射血分数、NT-proBNP、6 min 步行距离改善幅度均

更加显著,说明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

复脉注射液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更加有效的

促进心功能的恢复。收稿日期:2016-08-01    责任编辑:张爱君

·14·

Page 42: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理灵活性及抑郁情绪的相关分析

尚进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223300 

        中图分类号:R 743. 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患者常易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负面情绪,如恐惧、焦虑、惊慌等,因此,为促进患者预后,在对患者治疗过程

中实施相关的心理治疗十分必要。 心理灵活性是临床

评估心理健康常用的指标之一,本研究对 160 例缺血

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 2012 年 10 月至 2015 年 10 月本院

治疗的 160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男105 例,女 55 例,年龄 50 ~ 68(58. 75±2. 29)岁;经各项

医学检查均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 排除意识、认知功

能、精神障碍及精神病史或合并恶性肿瘤或其他全身疾

病患者。 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自愿签署同意协议。1. 2  方法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认知融合问卷(CFQ)及接纳与行动问卷第 2版(AAQ-Ⅱ)实施问卷调查,SAS 总分 100 分,计分制

为 1 ~ 4 分,<50 分正常,50 ~ 59 分轻度焦虑,60 ~ 69分中度焦虑,≧70 分重度焦虑;SDS 总分 100 分,计分

制为 1 ~ 4 分,<53 分正常,53 ~ 62 分轻抑郁,63 ~ 72分中度抑郁,≧73 分重度焦虑;CFQ 量表共 9 个项目,计分制为 1 ~ 7 分,得分越高认知融合程度越高;AAQ-Ⅱ量表共 7 个项目,计分制为 1 ~ 7 分,得分越高经验

性回避程度越高。1. 3  评估指标  分析病患者心理灵活性与焦虑抑郁

情绪的相关性。1. 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 SPSS21. 0 进行分析。

2  结  果

2. 1  焦虑和抑郁情况   SAS 量表调查显示,50 例正

常,45 例轻度焦虑,59 例中度焦虑,6 例重度焦虑;SDS量表显示,53 例正常,60 例轻度抑郁,44 例中度抑郁,3 例重度抑郁。2. 2  焦虑程度和 CFQ 与 AAQ-Ⅱ水平的相关性  随

着患者焦虑程度的加重 CFQ 与 AAQ-Ⅱ量表得分越

高,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 05),见表 1。

作者简介:尚进(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通讯作者:尚进,E-mail:sj. hy@ 163. com

表 1  患者焦虑程度和 CFQ 与 AAQ-Ⅱ水平的相关性(分)组别 例数 CFQ AAQ-Ⅱ正常 50 23. 89±6. 56 19. 35±3. 45轻度 45 42. 11±6. 26 30. 15±2. 87中度 59 53. 35±5. 39 35. 47±2. 18重度 6 59. 02±4. 05 37. 63±1. 58

2. 3  抑郁程度和 CFQ 与 AAQ-Ⅱ水平的相关性  随

着患者抑郁程度加重 CFQ 与 AAQ-Ⅱ量表得分越高,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 05),见表 2。

表 2  患者抑郁程度和 CFQ 与 AAQ-Ⅱ水平的相关性(分)组别 例数 CFQ AAQ-Ⅱ正常 53 24. 12±7. 12 19. 84±3. 58轻度 60 43. 56±6. 35 30. 65±2. 98中度 44 54. 09±5. 40 36. 16±2. 22重度 3 59. 82±3. 17 37. 89±1. 67

3  讨  论

    心理灵活性是在“第三代行为疗法”(接纳与承诺

疗法)中提出来的,第三代行为疗法主要是指作为一

个有意识的人,能充分和当下接触并在个人价值观的

引导下改变或坚持某一行为。 实施心理疗法应先分析

患者的心理灵活性,并结合分析结果制定相关的治疗

方案。 本研究发现,随着患者焦虑程度以及抑郁程度

的加重,CFQ 与 AAQ-Ⅱ量表得分越高,各组间统计结

果存在显著差异,提示随着焦虑和抑郁程度的加重经

验性回避程度及认知融合越高,换言之,缺血性脑血管

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认知内容及认知对象混淆

等现象,例如脑梗死患者常把“梗死”等同于“瘫痪”,更易出现绝望等负面心理,严重者甚至产生自杀念头,十分不利于医护人员顺利开展工作。 医护人员在对缺

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尽量帮助患者接

纳和面对疾病,使其重新建立乐观、积极的生活目标,可有效避免灾难化思维给患者带来焦虑、抑郁等负面

情绪。 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心理疗法时,应按

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其制定合理的心理治疗方法,同时在制定治疗目标时,应注意不要一味以消除患者的消极思维和情感为目的,应尽量减少患者对消极思维和情感的回避,降低认知融合程度,因为回避痛苦只会将痛苦放大,更易产生绝望心态。

收稿日期:2016-09-20    责任编辑:张雁冰

·24·

Page 43: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戎婷婷,郑红军

慈溪市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科,浙江 315300

        中图分类号:R 783. 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牙列缺损属于临床牙科常见病之一,该病主要是

由于部分牙齿缺失引起恒牙牙列不完整所致,严重影

响了患者的牙齿美观及咀嚼功能。 本文对口腔种植修

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4 年 2 月至 2015 年 10月收治的 86 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

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43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 23:20,年龄 18 ~ 43(28. 35±2. 44)岁;造成牙列缺损原因,17 例因牙周病变及龋病;11 例

因外伤;15 例因残根、残冠拔除。 实验组男女比例为

22:21,年龄 17 ~ 42(28. 19±2. 36)岁;造成牙列缺损原

因,18 例因牙周病变及龋病;10 例因外伤;15 例因残

根、残 冠 拔 除。 两 组 患 者 一 般 资 料 对 比 无 差 异

(P>0. 05),具有可比性。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修复,主要对患者口

腔组织及其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局麻,然后清除患

牙残留体、备牙,最后制作患牙模型并让患者佩戴。 实

验组采取口腔种植修复,对患者实施常规消毒、铺巾及

局部麻醉,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口腔植入点,在手术引导板的协助下,使用环形手术刀切割植入点处

的黏骨膜及骨面,切割时,应结合患者的病情为其选择

合适的切口(“L”型或“H”型),注意切割时应沿着牙

槽嵴方向进行,切割完毕后,剥离黏骨膜,使牙槽骨充

分暴露,于牙槽嵴顶点处钻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植入合适的种植体,冲洗骨孔(生理盐水),放入螺丝,缝合软组织。 手术结束后,抗感染治疗,主要口服抗生

素,并嘱咐患者保持口腔清洁,7 d 后拆线。1. 3  观察指标及效果判定标准

1. 3. 1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

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评分。 满意度评分选用

模糊数字评分法,分别对患者的美观、舒适、固位功能、

作者简介:戎婷婷(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口腔种植修复。通讯作者:戎婷婷,E-mail:2653971869@ qq. com

咀嚼功能及语言功能进行评分,每项 20 分,总分 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越满意。 并发症主要包括刺激

痛、桩核脱落等。1. 3. 2  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牙列缺损均修

复,种植体不存在松动现象,且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牙列缺损修复较显著,但咀嚼功能欠佳;无效:患者的牙列缺损无修复,种植体存在松动现象,咀嚼功能较差。 总有效率 = (显效 +有效) /总例数 ×100. 00% 。1.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20. 0 进行数据分析。

2  结  果

    对照组 18 例显效,13 例有效,12 例无效,总有效

率为 72. 09% ;实验组 27 例显效,14 例有效,2 例无

效,总有效率为 95. 35% ;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评分均存在显著差

异(P<0. 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评分

组别 例数 满意度评分(分) 并发症发生率(n / % )实验组 43 87. 67±3. 45 3(6. 98)对照组 43 66. 58±4. 54 11(25. 58)t / χ2 - t=24. 2535 χ2 =5. 4603P - 0. 0000 0. 0195

3  讨  论

    牙列缺损不仅影响咀嚼及发音功能,还严重影响

美观,易导致患者产生自卑感,从而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及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

率比对照组高 23. 26% ,说明对牙列缺损患者采取口

腔种植修复治疗能有效恢复咀嚼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两组牙列缺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

及满意度评分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口腔种

植修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机率,减轻痛

苦,提高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收稿日期:2016-04-26    责任编辑:张雁冰

·34·

Page 44: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规律间断给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镇痛的疗效及炎性因子的表达

陈耀雄1,区少心1,罗富荣2

1. 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广东 ,528200;2. 佛山市中医院

        中图分类号:R 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在临床上硬膜外镇痛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采用,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可明显减低器械助产率,能够很

大程度上维持产妇的产力。 本次临床研究主要选择

2015 年 2 月至 2015 年 9 月在本院要求行分娩镇痛的

足月产妇 120 例,给以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规

律间断给药判断其在分娩镇痛的治疗效果以及炎性因

子的表达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5 年 2 月至 2015 年 9 月在

本院要求行分娩镇痛的足月产妇 120 例,依据其挂号

就诊的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和对

照组硬膜外持续给药。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60 例患者的 PCEA 泵给予持

续量 0. 5 ml / h, 自控量为 4 m L / h,锁定时间 20 min,对照组产妇 PCEA 泵给予持续量 8 m L / h,自控量为

0. 5 m L / h,锁定时间为 20 min。 以上两组患者均在负

荷量给药 10 min 后开启 PCEA 泵,治疗组的产妇每间

隔 30 min 按一次泵健泵入药液 4 ml,对照组的患者经

PCEA 泵自行持续给药。 待患者宫口完全开合后才给

予停止给药。1. 3   检 测 方 法   对于 120 名产妇分别在镇痛

前 30 min、分娩镇痛后 2 h、分娩镇痛 24 h、分娩镇

痛 48 h、分娩镇痛 72 h 等 5 个时间段在患者一侧肢体

抽取静脉血 3 ~ 5 ml,3 000 rpm 离心 10 min,取其血清

后置于-70℃的冷库中保存,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

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 IL-6、IL-8 和 IL-10 的浓度。1. 4  观察指标   (1)密切监测分娩镇痛期间产妇的

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的变化;(2)监测患者子宫收缩强度的变化以及缩宫素使用情

况;(3)利用视觉模拟评分;(4)记录分娩方式、新生儿

体重以及出生后新生儿的 Apgar 评分;(5)记录产妇各

期间不良反应。1. 5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9. 0 进行统计学分析。

作者简介:陈耀雄(男),硕士,副主任医师,从事麻醉工作。

通讯作者:陈耀雄,E-mail:cchenyaoxiong@ 163. com

2  结  果

2. 1  点 VAS 评分的比较  两组产妇在分娩镇痛各个

点的 VAS 评 分 相 比 较 治 疗 组 明 显 优 于 对 照

组,P<0. 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产妇在负荷量后

15 min 点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但 在 负 荷 量

后 60 min、宫口开至 5 ~ 6 cm 以及宫口开全时进行

VAS 评分对照组评分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2. 2  分娩方式、新生儿 Apgar 评分  两组产妇在在分

分娩方式、新生儿 Apgar 评分以及新生儿体重等方面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 3  各炎性因子浓度的变化   两组产妇血清 IL-6、IL-8、IL-10 的浓度随着产妇产程的发展而逐步升高,其浓度一般是在产妇分娩 24 小时后达到峰值,然后下

降,至分娩 72 h 后与分娩前相比较仍处于较高水平。且对照组血清中 IL-6、IL-8、IL-10 上升的水平高于

对照组,P<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4  不良反应  两组产妇在镇痛药物的量上几乎相

同,对照组只有 1 例产妇疼痛明显给予追加了 1次 8 ml 硬膜外给药,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  论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在治疗期间均

未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其可能与

甲磺酸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的剂量较小有着一定的关

系,两组产妇血清 IL-6、IL-8、IL-10 的浓度随着产妇

产程的发展而逐步升高,其浓度一般是在产妇分娩 24小时后达到峰值,然后下降,至分娩 72 h 后与分娩前

相比较仍处于较高水平,且对照组血清中 IL-6、IL-8、IL-10 上升的水平高于对照组,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利

用硬膜外间断给药能有效的抑制分娩疼痛引起的机体

应激反应。 这也与现在普遍认为的 IL-6 是应激后组

织损伤的主要标志,IL-8 是炎性介质以及 IL-10 是体

内的主要抑炎因子相一致,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使得

致炎和抑炎这个方面保持机体的相对平衡收稿日期:2016-04-14    责任编辑:张雁冰

·44·

Page 45: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显微手术切除

徐希德,陈建,施炜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226001

        中图分类号:R 739. 4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鞍 结 节 脑 膜 瘤 临 床 较 为 常 见, 占 脑 膜 瘤

的 5% ~10% ,发病位置较深,生长范围较小,与周围

重要结构相邻,肿瘤从附着点可以向四周生长,对周围

重要结构进行包绕、推挤,从而对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

治疗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本文对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

路选择及显微手术切除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基本资料  选本院 2012 年 9 月至 2016 年 4 月

确诊为鞍结节脑膜瘤患者 60 例,男女之比 22 / 38,年龄 22 ~ 76(49±27)岁,病程 6 个月 ~ 6. 5 年。 所有患

者主要症状为视力下降,次要症状为视野缺损(不同

程度),一般从一侧眼部开始,逐渐累及另一侧,随着

疾病的发展出现单侧或双侧失明。 CT 表现为鞍上存

在等高密度占位,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强化(均匀一

致),鞍结节疏松或表现为骨质增生;MRI 表现为肿瘤

位于鞍区,中心为鞍结节,向后、前、两侧及上方生长,肿瘤直径 2. 2 ~ 4. 8 cm,小于 3. 0 cm 患者 22 例。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手术切除治疗,18例患者接受额下入路,25 例患者接受翼点入路,17 例

患者接受翼点额下联合入路。 患者的肿瘤标本均行病

理检查。1. 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及肿瘤切除情

况(Simpson 分级,1 级:肿瘤粘连的颅骨、硬膜全部切

除;2 级:肿瘤组织全部切除,电灼粘连硬膜;3 级:存在

肉眼可见的残留肿瘤组织)、显微手术切除后的症状

改善情况进行观察。1. 4  数据处理  数据均严格录入 SPSS22. 00 软件进

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P<0. 05 有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2. 1   病理检验结果   内皮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

占 55. 00%(33 例),纤维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占 31. 67%(19 例),砂粒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占 10. 00%(6 例),血管型 鞍 结 节 脑 膜 瘤 患 者 占 3. 33% (2 例), 内 皮

作者简介:徐希德(男),博士在读,副教授,研究方向:颅脑外伤,神经内镜。通讯作者:徐希德,E-mail:xidexu@ 163. com

型与纤维型脑膜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砂粒型与血管型

(P<0. 05)。2. 2   肿瘤切除情况  肿瘤 1 级切除患者 45. 00% ,2级切除患者 48. 33% ,3 级切除患者 6. 67% 。 3 级切除

患者在部分切除后接受放射治疗。 1、2 级切除患者例

数与 3 级切除相比差异显著(P<0. 05),见表 1。

表 1  鞍结节脑膜瘤患者肿瘤切除情况

n % χ2 值 1 χ2 值 2 P 值1 级切除 27 45. 00 42. 0219 -3 级切除 4 6. 67 44. 3420 02 级切除 29 48. 33 -

2. 3 症状改善情况  2 例患者因肿瘤未完全切除其视

野及视力无明显改善,其余 58 例视野及视力均较治疗

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不良症状改善例数明显高于未改

善患者(P<0. 05)。

3  讨  论

    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的入路较多,选择时应根

据肿瘤特点、生长部位及大小,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手术

入路。 选择额下入路,不仅对视交叉前间隙进行直视

操作,同时可以直视视神经内侧的肿瘤,且该入路有利

于肿瘤基底显示,可更好处理视神经孔内的肿瘤,较好

地将肿瘤切除;缺点是对患者额叶的牵拉,严重时可出

现下丘脑损伤,患者术后往往出现昏迷、尿崩等并发

症,且由于嗅神经及手术视野的影响,额下入路对对侧

肿瘤的切除较为困难。翼点入路可以较好显露的颈内动脉-动眼神经间隙及

肿瘤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利于将向鞍后及一侧

生长的肿瘤切除。 同时,可以广泛开放侧裂池,对额叶

牵拉较小,手术视野开阔,可充分显露肿瘤,利于对侧

肿瘤的切除。 但是,由于受到视神经的阻挡,对术侧视

神经内侧肿瘤进行切除存在一定难度,尤其视神经与

肿瘤明显粘连时,肿瘤的切除更加困难。翼点额叶联合入路,可结合翼点及额叶入路的优点,较好将患者的鞍结节脑膜瘤予以切除,即使肿瘤已侵犯

视神经蛛网膜,也可以充分进行分离切除。收稿日期:2016-05-23    责任编辑:张爱君

·54·

Page 46: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病毒唑在手口足病患儿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张振业

华中师范大学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图分类号:R 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10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多发于 5 岁儿童以下的

一种急性传染病,引起 HFMD 的肠道病毒有 20 余种,均为 RNA 病毒,其中以柯萨奇病毒 A16 和肠道病毒

71(EV71)多见[1-3]。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 94 例手口

足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联用病毒唑和胎盘多肽与

单用病毒唑治疗 HFMD 的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4 年 3 月到 2016 年 3 月我

院收治的手口足病患者 94 例,年龄 11 个月到 5 岁 3个月,平均(3. 5+0. 4)岁,其中男性患儿 50 例,女性患

儿 44 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

预防控制指南 2014 版》中 HFMD 的诊断标准,且排除

曾经接受过手口足病治疗的患者及重症患者。 入选患

者均表现为发热、手足掌部、臀部、口腔中出现包疹,部分患儿伴有咳嗽、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入选患者

根据不同的用药情况随机分为治疗组 47 例,应用病毒

唑和胎盘多肽治疗,和对照组 47 例,单用病毒唑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 性别和病情上均无显著差异

(P>0. 05),具有可比性。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其中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病毒唑联合胎盘多肽

进行治疗:病毒唑 10 ~ 15 mg / kg,静脉滴注,1 次 / d,同时给予胎盘多肽注射液 4 ml 加 0. 9% 氯化钠 100 ml静脉滴注, 1 次 /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

病毒唑 10 ~ 15 mg / ml,静脉滴注, 1 次 / d。 两组均接

受 7 d 的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足包疹

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恢复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同时记录患的不良反映情况。1. 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 SPSS15. 0 统计软件。

2  结  果

    治疗组中患者体温恢复时间为 2. 32±0. 65 d,包疹消退时间为 4. 26 ± 0. 86 d,口腔溃疡恢复时间

为 2. 05±0. 72 d;对照组中患者体温恢复时间为 3. 54±1. 39 d,包疹消退时间为 6. 06±1. 48 d,口腔溃疡恢复

时间为 2. 77±0. 83 d。 由此可见治疗组中主要症状的

作者简介:张振业(男),本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医院管理等研究工作。通讯作者:张振业,E-mail:zsh13305313973@ 163. com

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 05),差异具有显著性

意义,见表 1。 经治疗,治疗组中显效 20 例,有效 24例,无效 3 例,总的有效率为 93. 62% ;对照组中显效

12 例,有效 20 例,无效 15 例,总有效率为 68. 09% 。观察比较,可知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 36;P<0. 05。 治疗组中出

现轻度腹泻 3 例,恶心 2 例,呕吐 2 例,食欲减退 1 例;同时观察组中出现轻度腹泻 5 例,恶心 4 例,呕吐 5例,食欲减退 3 例。 观察比较,可知治疗组不良反应出

现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表 1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包疹消退时间 口腔溃疡恢复时间治疗组 47 2. 32±0. 65 4. 26±0. 86 2. 05±0. 72对照组 47 3. 54±1. 39 6. 06±1. 48 2. 77±0. 83t 值 -5. 45 -7. 21 -4. 492P 值 <0. 01 <0. 01 <0. 01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病毒唑联用胎盘多肽治疗手口

足病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93. 62% ,于此同时单用

病毒唑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8. 09% ,两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 05)。 且治疗组无效例数远小于对

照组,二者差异也具有统计性意义(P<0. 05);在手口

足病 3 种临床主要症状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中,治疗

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包疹小于时间及口腔溃疡恢

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0. 05)。 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中,治疗组发生轻

度腹泻概率为 6. 38% ,恶心 4. 26% ,呕吐 4. 26% ,食欲

减退 2. 12% ,同时对照组中发生度腹泻概率为 10. 64%,恶心 8. 51%,呕吐 10. 64%,食欲减退 6. 38%,对照组发生

不良反应的情况均明显多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0. 05)。 综上所述,病毒唑联用胎盘多肽对治疗手

口足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临床上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参考文献

[1]  黎念,雷伟.手足口病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1,40(1):93-95.[2]   喻文亮. 肠道病毒 7l 型所致危重型手足口病的诊治明[ J] . 中国

急救医学,2012,21:556-557.[3]   李慧梅. 新沂市 2007-2013 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 . 江苏预

防医学,2015,26(4):71.收稿日期:2016-05-20    责任编辑:孙宁

·64·

Page 47: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针药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的疗效及安全性

刘强,文毅,王铭菖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中图分类号:R 255. 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古中医将偏瘫称之为偏枯,指的是一侧肢体瘫痪、舌强、口眼歪斜等症状的一类病症。 偏瘫主要因“中风”引发,属于中风常见并发症,也可因其他外伤或脑

部疾病诱发。 因此,本研究探讨了针药结合康复训练

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 2013 年 1 月至 2016 年 1月接诊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 9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2 组,各 45 例,对照组男 26 例,女 19 例。 研

究组男 24 例,女 21 例。 前述一般资料两组患者比较

无差异(P>0. 05)。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康复训练,根据现代康复

技术对上下肢痉挛、踝关节背屈、手指屈曲痉挛等进行

抑制训练,每个病变部位选择 1 ~ 2 种训练方法,每周

5 ~ 6 次,每次 50 ~ 60 min,连续训练 4 周。 研究组患

者除了康复训练外,加用针药治疗:(1)针刺,取穴以

痉挛肌的拮抗肌侧经穴为主,每次取穴 2 ~ 3 处,以泻

法为主,1 次 / d,每次留针 15 ~ 20 min,连续 5 d,休息 2d 后进入下一阶段,连续治疗 4 周;(2)药物,以补阳还

五汤治疗,方药有黄芪 60 g、当归 15 g、赤芍 15 g、桃仁

10 g、川芎 10 g、红花 10 g,辩证治疗,如血瘀较重加用

鸡血藤与莪术;心悸与喘息加用炙甘草;言语不利加用

菖蒲与远志;气虚显著加用大黄、枳实及瓜萎等。 水煎

煮服,2 次 / d,100 ml /次口服,连续治疗 4 周。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肢体运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

生活能力(Barthel 指数评分)。 治愈:患者肌张力恢复

正常状态;显效:肌张力降幅超过 2 级;有效:肌张力降

幅 1 级;无效:肌张力无任何变化甚至增加。 总有效率

=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1. 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入 EXCEL 表格中,用统计

学软件 SPSS18. 0 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行 χ2 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 t 检验,P<0. 05 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 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 93. 33% 显著高于

作者简介:刘强(男),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康复治疗。通讯作者:刘强,E-mail: shehui78888@ 163. com

对照组 73. 33% (P<0. 05)。2. 2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与 Barthel 指数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与 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P>0. 05),但治疗后研究组均显

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见表 1。2. 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 评分与Barthel 评分对比(x±s,分)

组别Fugl-Meyer

治疗前 治疗后Barthel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6. 58±8. 92 69. 47±19. 24 32. 04±5. 63 73. 47±18. 21对照组 37. 00±9. 47 53. 27±12. 75 33. 01±6. 11 57. 73±14. 52t 0. 2166 4. 7083 0. 7832 4. 5335P 0. 8290 0. 0000 0. 4356 0. 0000

3  讨  论

    痉挛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发生的以肌张力异

常升高为主的症候群,严重情况下会给患者造成极大

痛苦[1]。 中医指出,静脉拘急、气血不通为筋失濡养

而拘急偏瘫主要表现[2]。 当前临床并无特效药物治

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尽管中医针刺、推拿等较成熟,但单纯采取一种疗法效果不佳。 本研究针对接诊的

90 例中风偏瘫痉挛患者,分别采取康复训练与针药结

合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显示结合治疗患者总有效率显

著高于康复训练患者,而且治疗后 Fugl-Meyer 运动功

能评分与 Barthel 指数评分也显著高于康复训练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说明针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分

偏瘫痉挛可以提高效果,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肢体功

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较高。 中分偏瘫痉挛病机

主要是因高级中枢丧失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控制,而由低位中枢控制为主,从而诱发痉挛,针药结合康复训

练治疗主要是根据该病机而对症处理。 药物治疗重用

生黄芪,有大补脾胃元气,促使气旺而利于血行等效

果,红花、川芎及桃仁等则可活血化瘀,地龙可通经活

络,诸药合用则可达到祛瘀而不伤血的效果。 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可很好地改善心肌收缩力、心排指数、排血量,从而降低脑血管阻力,显著改善脑循环,促使神经快速恢复。参考文献[1]  刘声,石志勇. 头针、体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疗效

观察[J] . 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2013,23(1):21-26.[2]   徐新国,仇晓华,韩勇等. 改良头皮针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

偏瘫疗效观察[J] . 河北中医,2014,17(3):401-402,403.收稿日期:2016-08-03    责任编辑:张爱君

·74·

Page 48: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针刺金津玉液对中风失语患者言语功能恢复的作用

张定戎,陈军

赤水市中医医院中风科,贵州 564799

摘要:目的  分析针刺金津玉液对中风失语患者言语功能恢复改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将中风失语患者

64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2 例,对照组采用中风偏瘫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刺金津玉液治

疗,分析两组疗效。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和口语表达评分明显改善,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组阅读能力评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血浆血管内皮素(ET)水平显著

低于对照组(P<0. 05),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 结论  联合针刺金津玉液治疗能显

著改善中风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具有推广价值。关键词:砷化氢中毒;中风后失语;言语功能;金津玉液;针灸疗法

中图分类号::R 255.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中风后失语多见于中老年人,是脑血管常见并发

症之一,失语症是指脑损害引起的语言交流能力障碍,包括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受损,目前治疗方法包括语

言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等,现代医学主要依靠语言功

能锻炼进行治疗,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1]。 中医针

灸治疗中风失语症方面有很大优势,本院采用针刺金

津玉液治疗,取得很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本院收治的中风后失语症患者 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2 例,治疗组男 23 例,女9 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 05)。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中风偏瘫常规方法治疗,并进

行言语训练,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耐心开导患者,明确告知患者失语症的暂时性,在医师指导下按照计划

实施训练方法,口唇运动训练以口语表达为基础,结合

吞咽训练及听说读能力,每天治疗 1 h。 舌体运动训练

中,指导患者尽量往外伸舌头,舌向上、下左右等活动,由快至慢,每天锻炼 5 ~ 10 min。 软腭抬高训练张口,舌头向上翘,发出啊声。 针对性语言训练中,可以采用

练习绕口令,逐渐加快速度,每天 4 ~ 5 min。 治疗组在

此基础上采取针刺金津玉液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张口,消毒棉签翻卷舌体。 暴露穴位,采用 1. 5 寸毫针,从两侧凹陷处快速刺入舌根部方向,出现酸麻感觉最

佳,获得针感后起针。 针刺金津玉液穴位各 10 次,不留针,继在舌体背部发现暗黑的静脉,点刺 2 ~ 3 下出

血,发现散在出血,不需要处理,出血较多采用棉签压

迫止血,以上治疗隔日进行 1 次。 采用汉语失语症检

查法评定口语表达能力,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采用

基金项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中央专项补助金(编号:川财社[2014]167 号)

作者简介:张定戎(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风病康复。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张定戎,E-mail:13021129508@ 139. com

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将沟通技巧分

为 5 部分 25 各项目。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管内皮

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2]。1. 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9. 0 进行数据分析。

2  结  果

2. 1  语言功能、口语表达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语

言功能评分和口语表达评分无明显差异(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明显改善,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5),见表 1。表 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语言功能、口语表达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语言功能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口语表达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2 56. 35±10. 26169. 52±6. 74 3. 52±3. 02 37. 06±3. 29对照组 32 57. 36±8. 94 148. 52±5. 39 3. 41±2. 94 24. 81±4. 27t 0. 424 13. 765 0. 148 12. 845P 0. 673 0. 000 0. 883 0. 000

2. 2  听说理解和阅读能力  治疗前,两组患者听说理

解和阅读能力无明显差异(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

明显改善,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见表 2。表 2  治疗前后患者听说理解和阅读能力比较

组别 例数听说理解能力

治疗前 治疗后阅读能力

治疗前 治疗后CFCP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2 33.54±2.39 34.69±3.67 19.42±4.62 56.36±3.27 123.84±71.62207.64±52.33对照组 32 33.29±2.36 34.62±3.29 19.53±7.59 51.22±3.47 125.39±72.46159.35±54.62

t 0.421 0.080 0.070 6.098 0.086 3.611P 0.675 0.936 0.944 0.000 0.932 0.001

2. 3  ET、CGRP 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 ET、CGRP无明显差异(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明显改善,治疗组 ET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CGRP 水平

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见表 3。表 3  治疗前后患者 ET、CGRP 变化

组别 例数 ET(pg / mL)治疗前 治疗后

CGRP(pg / 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2 87.54±12.65 60.51±15.26 115.36±42.29 142.77±20.39对照组 32 86.71±9.92 72.53±18.25 117.54±51.24 125.34±39.68t 0.292 2.858 0.186 2.203P 0.771 0.006 0.853 0.031

·84·

Page 49: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3  讨  论

    本组研究中以患者语言功能、听说理解等方面进

行评价,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和口语表达

评分、阅读能力等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语言功能评

分、口语表达评分、阅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针刺金津玉液能够提高中风后失语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语言功能及阅读理解能力。 现代医学研究表

明,舌体上分布三叉神经、舌咽神经等,刺激末梢神经

能达到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效果,重构语言活动

神经环路,恢复语言功能。    分析针刺金津玉液治疗失语机理,中风后失语是

脑血管意外导致,脑出血、脑梗死引起脑缺血却同样都

会引起脑血管壁通透性增强,随着病情加重,失语症更

加明显。 一般认为患者病情稳定后,脑部血流供应逐

渐得到改善,失语症得到好转。 因此在治疗中,应该积

极主张改善脑部循环。 采用针灸治疗能改善微血管内

皮细胞酶代谢,有效减轻缺氧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ET 是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收缩神经肽,对体内各脏器

组织具有收缩效果,能产生多种生理学作用,脑缺血状

态下,血浆 ET 水平显著提高,加剧局部血管的损害,同时还直接损伤神经元。 CGRP 是人体内最强的舒血

管物质,对全身血管均有扩张效果,在人体正常状态

下,CGRP 与 ET 均处于平衡状态,研究发现脑梗死患

者 CGRP 水平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而且

CGRP 水平越低,脑梗死病情越严重。 分析针灸金津

玉液对 ET、CGRP 的影响,从本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治疗组 ET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GRP 水平显著高于

对照组,患者 ET、CGRP 得到明显改善,推测针刺金律

玉液能调节体内 ET、CGRP 含量,改善脑缺血缺氧损

害程度,减轻失语症状。    总之,中风失语症患者治疗中,联合针刺金津玉液

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言语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常娥,金泽,王玉琳,等. 电针金津玉液穴为主治疗假性延髓麻痹

临床观察[J] .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0):714-715.[2]   吴明霞,万甜,洪昆达,等. 针刺配合金津、玉液放血治疗脑卒中后

失语症 58 例[C]. / / 福建省针灸学会第十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72-75.

收稿日期:2016-05-05    责任编辑:张爱君

(上接第黄佳玲页)

免疫组诱导小鼠产生的 INF-γ 细胞数显著高于 BCG组和 PBS 组(P<0. 01),见表 3。 且两种刺激产生的 IL-4 细胞数均很低,提示结核菌 H37Rv 诱导小鼠产生

的 Ag85B 能强烈诱导细胞的免疫应答。

表 2  Ag85B 刺激后不同免疫组 INF-γ 和 IL-4 细胞数(个)组别 INF-γ IL-4PBS 5. 4±0. 82 9. 6±1. 2Ag85B 202. 4±13. 7 38. 7±5. 2BCG 31. 5±4. 6 36. 8±6. 3

表 3  PPD 刺激后不同免疫组 INF-γ 和 IL-4 细胞数(个)组别 INF-γ IL-4PBS 10. 2±1. 4 2. 1±0. 7Ag85B 224. 3±32. 4 51. 2±7. 6BCG 79. 8±14. 5 11. 3±1. 3

3  讨  论

    近年来,Ag85 在研究结核病方面受到广泛关注,Ag85B 是感染早期分泌的蛋白,其免疫原性最强,在宿

主的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指出,Ag85B 蛋

白能被 CD8+细胞毒性 T 细胞和 CD4+Th 识别,也能被

B 淋巴细胞识别[1],提示 Ag85B 蛋白在诱导机体的细

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发

现,Ag85B240-259 多肽刺激后细胞中 INF-γ 和 IL-4 含

量显著高于 PBS 阴性对照组,与 BCG 组差异不显著,且 INF-γ 的含量显著高于 IL-4,说明 Ag85B 能强烈

诱导 Th1 型细胞免疫应答。 将蛋白免疫组抗血清稀释

3 200 倍时抗血清含量显著高于 PBS 组,提示 Ag85B能强烈诱导体液免疫。 以 Ag85B 刺激细胞时,结核菌

H37Rv 免疫组诱导小鼠产生的 INF-γ 细胞数显著高

于 BCG 组和 PBS 组,IL-4 细胞数显著高于 PBS 组。以 PPD 刺激细胞时,结核菌 H37Rv 免疫组诱导小鼠

产生的 INF-γ 细胞数显著高于 BCG 组和 PBS 组,提示结核分菌 H37Rv 诱导小鼠产生的 Ag85B 能强烈诱

导细胞的免疫应答。 以上结果表明,Ag85B 是一种很

好的免疫保护抗原。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实验时将野生型

结核菌 H37Rv 感染小鼠 40 d,这属于感染的早期阶

段,结果细胞免疫应答显著升高,提示 Ag85B 可能参

与了结核病的早期感染。 在结核病的检测中,结核病

是否早期感染,可以通过检测 Ag85B 特异性的免疫应

答水平来实现,同时也弥补了血清检测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陶成武, 赵丹, 董慧, 等. Research Paper 研究报告[ J] . 微生物

学报, 2014, 54(3): 330-337.收稿日期:2016-09-23    责任编辑:孙宁

·94·

Page 50: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治疗效果分析

李华,方芳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海南 海口 570102

        中图分类号:R 56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

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呈现进

行性发展。 本院近年对 COPD 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给予中医祛痰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 2015 年 3 月至 2016 年 2 月本院

治疗的 72 例 COPD 急性期患者,男 39 例,女 33 例,平均年龄(67. 5±7. 6)岁,平均病程(16. 3±7. 2)年。 按疾病

程度,Ⅱ级29 例,Ⅲ级38 例,Ⅳ级5 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每组 36 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COPD 分级等

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抗胆碱能药物、抗生素

和茶碱类药物等基础治疗,必要时给予无创正压通气。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清热化痰理气组方,基本方为黄芩、漏芦、连翘、半夏、贝母、桔梗、瓜蒌皮等,并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加减。 水煎每次 200 ml 温

服,2 次 / d。 两组疗程均为 14 d。1. 3  效果评价  疗效判定根据咳嗽、气喘等临床症状

的改善状况及肺部体征、实验室检验结果等,将治疗效

果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和无效等 4 个等级。 症状

分为主症和次症,主症包括咳嗽、喘息和咳嗽,按照轻

中重分别记 2、4、6 分。 次症包括胸闷、腹胀、发热、烦躁、口干、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按照轻中重分别记 1、2、3 分。 祛痰作用分为排痰困难度、痰的性状、粘稠度和排

痰总量等,每个因子均分为 0、2、4、6 分等 4 个等级。1. 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 SPSS19. 0 软件。

2  结  果

2. 1  疗效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临床控制和显效人

数均高于对照组(Z= -3. 035,P<0. 001),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组别 例数 临床控制 显效 好转 无效中西医结合组 36 10(27.78%) 20(55.56%) 4(11.11%) 2(5.56%)对照组 36 7(19.44%) 12(33.33%) 10(27.78%) 7(19.44%)

作者简介:李华(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COPD黏液高分泌。通讯作者:李华,E-mail: dhr222@163. com

2.2  中医症候得分  治疗前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中医证

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周时两组得分

均显著降低,且中西医结合组治疗1 周 t 检验显示,两组在4个级别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治疗时间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2周中西医结合组 36 23.58±6.92 14.22±5.29 8.44±3.01对照组 36 23.31±7.03 17.38±6.02 13.15±4.72t - 0. 16 -2. 37 -5. 05P - 0. 87 0. 021 <0. 001

2. 3  咳痰症状  治疗前两组在排痰困难、痰性状、痰黏 度 和 昼 夜 痰 量 等 方 面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0. 05),治疗后两组得分均明显降低,且中西医结

合组在排痰困难、痰性状、痰黏度和昼夜痰量等方面的

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见表 3。

表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痰症状的比较

指标中西医结合组(n=36)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6)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排痰困难 2.73±1.14 1.05±0.64 2.97±1.32 2.01±0.89 -5. 25 <0. 001痰性状 3.19±1.23 2.02±1.31 3.23±1.18 2.98±1.21 -3. 23 0. 002痰黏度 4.54±1.34 2.59±1.28 4.47±1.22 3.55±1.19 -3. 30 0. 002昼夜痰量 4.41±1.57 2.25±0.85 4.29±1.62 2.90±1.31 -2. 51 0. 015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痰热壅肺症在 COPD 急性期中占据主

导地位,气机不畅,痰热壅肺是气道高分泌的主要病机。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

础上,对 COPD 气道黏液高分泌采用清热化痰理气组

方,以痰液状况作为辩证核心,同时抓住治痰和治气两

个环节。 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总体疗效明

显高于对照组。 同时,在治疗 1、2 周时中医症候得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 治疗后,两组的咳痰症状得分均明

显降低,且中西医结合组在排痰困难、痰性状、痰黏度

和昼夜痰量等方面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总之,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将清热化痰理气组方应用于

COPD 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治疗中,能提高疗效,缓解咳

痰症状。收稿日期:2016-06-02    责任编辑:张爱君

·05·

Page 51: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去骨瓣减压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致双侧瞳孔散大老年患者的可行性分析

石舒翔,韦燕,冯鲁乾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贵州 550004

中图分类号:R 651. 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大部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会继发各种并发症,如双侧瞳孔散大等,同时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1]。 传统

观念认为[2] 在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颅脑创伤中较为

常见,属于不治之症。 本研究分析了 80 例重型颅脑损

伤致双侧瞳孔散大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双额、颞、顶去骨瓣减压术应用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本院 2012 年 8 月至 2015 年 8月收治的 80 例重型颅脑损伤致双侧瞳孔散大的老年

患者。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 = 40)和对照组(n=40)。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

显著(P>0. 05),具有可比性。1. 2  方法  给予研究组患者双额、颞、顶去骨瓣减压

术治疗,如果骨瓣在 12cm×15cm,则将其硬脑膜剪开,顺序为首先将硬脑膜低张力一侧剪开,然后将高张力

一侧剪开,以促进脑组织结构移位引发的剪力损伤的

有效减轻并对切口疝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防止,最后将

小脑幕剪开进行彻底减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单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将硬脑膜剪开,顺序同上。 单

侧大脑半球损伤病人采用一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

术,双侧大脑半球损伤病人行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

压术或冠状前半颅减压术。 颞底减压必须充分。 对于

术中严重脑挫裂伤脑肿胀发生脑膨出的病人,应该尽

量清除失活脑组织和必要内减压。 根据颅高压程度可

切除颞肌增加颅腔代偿容积。 提倡颞肌筋膜与硬脑膜

减张缝合,也可采用人工硬脑膜行减张缝(粘)合。 有

条件的单位在去骨瓣减压术后建议行颅内压监测技

术,指导术后治疗和预后判断。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记录患者并发症及预后

情况。 良好:学习或生活恢复正常;轻残:能独立生活,但学习或生活未恢复正常;重残:能按吩咐动作,但无法

独立生活;植物状态:无法和外界环境互动,没有反应[3]。1. 4  统计学分析  用 SPSS20. 0 对数据进行处理。

基金项目:贵阳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41001)作者简介:石舒翔(男),硕士,副主任医师,从事脑外科工作。通讯作者:石舒翔,E-mail:shishuxiang2000@ sina. com

2  结  果

2. 1  并发症  研究组患者术后急性脑膨出、迟发性血

肿、切口脑脊液漏、切口疝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5),见表 1。表 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 % )

组别 例数 急性脑膨出 迟发性血肿 切口脑脊液漏 切口疝研究组 40 5(12. 5)∗ 3(7. 5)∗ 3(7. 5)∗ 2(5. 0)∗

对照组 40 10(25. 0) 6(15. 0) 7(17. 5) 8(20. 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 05。

2. 2  预后  研究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

组(P < 0. 05),重残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5),但两组轻残率、植物生存率差异均不显著

(P>0. 05),见表 2。表 2  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例 / % )

组别 例数 恢复良好 轻残 重残 植物生存 死亡研究组 40 12(30. 0)∗19(47. 5)5(12. 5)∗ 0(0) 4(10. 0)∗

对照组 40 4(10. 0) 13(32. 5) 13(32. 5) 0(0) 10(25. 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 05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术后急性脑膨出、迟发性血肿、切口脑脊液漏、切口疝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

照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残率、死亡率均

显著低于对照组,充分说明双额、颞、顶去骨瓣减压术

在老年患者重型颅脑损伤致双侧瞳孔散大中安全可

行,与常规开颅减压术相比更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及死亡,为患者良好恢复提供有利条件,在重型颅脑损

伤致双侧瞳孔散大的治疗中可以作为首选手术方法。总之,双额、颞、顶去骨瓣减压术在老年患者重型颅脑

损伤致双侧瞳孔散大中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丁毅,郑立春,潘文.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颅脑创伤致双侧瞳孔

散大患者 36 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 (18):4062-4063.[2]  尹江柳,向鹏,李京湘,等.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 45 例手术治疗

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10 (5):460-461.[3]  吴良发,袁从华,王经发,等. 32 例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

治疗[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1):46.收稿日期:2016-05-05    责任编辑:张雁冰

·15·

Page 52: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芪味理肺汤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老年 AECOPD 的疗效评价

邹新中

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214000

摘要:目的  评价芪味理肺汤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的疗效,为 AECOPD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  选取我院 2012 年 2 月至 2015 年 2 月收治的 98 例老年 AECOPD 患者,按照随

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 49 例。 均给予吸氧、抗感染、止咳祛痰、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并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

粉吸入剂,每次 1 吸,每日 2 次。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味理肺汤口服,每日 3 次,每次 3 粒;对照组加用安慰剂,用法

用量同观察组。 两组患者治疗均持续 30 d,观察其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BODE 指数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及不良

反应。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 / FVC、FEV1%预计值均显著增加,观察组增加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显著下降,动脉血

氧气分压(PaO2)均显著增加,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 BODE 指数均显著

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5. 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3. 3%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芪味理肺汤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能够有

效改善老年 AECOPD 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关键词:芪味理肺汤;沙美特罗替卡松;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疗效

中图分类号:R 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研究表明,每年发生 2 次及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急性发作(AECOPD)的患者,其病死率可达 24% 以

上,因此,预防 AECOPD 的发生发展是改善患者预后

及生存质量的关键环节[1]。 沙美特罗替卡松是长效 β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及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的联

合吸入制剂,已作为 AECOPD 的一线治疗用药受到推

荐;近年来,亦有学者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运用

中药芪味理肺汤治疗 AECOPD,取得了良好的效

果[2]。 为明确该方案治疗老年 AECOPD 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 98 例患者进行了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本院 2012 年 2 月至 2015 年 2 月收治的 98例老年 AECOPD 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98 例患

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 49 例。 两组患者均接受吸

氧、抗感染、止咳祛痰、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并给予沙

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每次 1 吸,每日 2 次[3]。 观察

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味理肺汤水煎服,每次 200 mL, 2次 / d;对照组加用安慰剂,用法用量同观察组。 两组患

者治疗均持续 30 d。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

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 FVC(FEV1 / FVC)、FEV1 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立项项目(编号 LB13007)

作者简介:邹新中(男),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内科工作。

通讯作者:邹新中,E-mail:1595151776@ 139. com

预计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 PaCO2 )、氧分压

(PaO2)进行检测与计算。 所得数据采用 SPSS18. 0 分

析。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 FEV1、FVC、FEV1 / FVC、FEV1%预计值均显著增加,观察组增加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 05),见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后 PaCO2 均

显著下降,PaO2 均显著增加,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 2。 观察组显效 23例、有效 19 例,总有效率为 85. 7% ,显著高于对照组

的 63. 3% (显效 14 例、有效 17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 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

应发生。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x±s)

指标观察组 (n=49)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9)

治疗前 治疗后FEV1(L) 1. 45±0. 37 2. 71±0. 38 1. 49±0. 38 2. 04±0. 37FVC(L) 2. 30±0. 50 3. 27±0. 69 2. 35±0. 55 2. 86±0. 47

FEV1 / FVC(% )65. 32±4. 46 74. 59±5. 71 65. 08±5. 11 69. 63±5. 17FEV1% 预计值49. 18±3. 35 65. 27±4. 06 48. 91±4. 26 54. 31±4. 41

表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x±s)

指标观察组 (n=49)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9)

治疗前 治疗后PaCO2(mmHg)89. 71±15. 53 61. 26±11. 40 86. 59±16. 63 72. 09±10. 27PaO2(mmHg) 54. 39±9. 91 80. 52±10. 76 56. 30±9. 91 66. 78±10. 64

·25·

Page 53: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3  讨  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是沙美特罗 /丙酸氟替卡松干粉

剂,是糖皮质激素和长效 β2 受体激动剂混合制剂,可协同互补,共同发挥作用:沙美特罗的高度脂溶性使之

易于进入胞内选择性与 β2 受体结合,发挥持续解除平

滑肌功能障碍、缓解支气管痉挛的作用;在长时间舒张

气管平滑肌的同时,该药物还具有强大的抗炎功能,能够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气道肿胀、减少过敏原引起的

气道高反应性。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

能、血气指标、BODE 指数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体现出

沙美特罗替卡松在缓解老年 AECOPD 患者临床症状

方面发挥的良好效果。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加用芪味理肺汤治疗,其肺功

能、血气指标、BODE 指标改善更为明显,且两组患者

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印证了该药物良好的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芪味理肺汤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

老年 AECOPD 能够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缓解

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Belchamber K, Turner A, Holloway R, et al. Comparison of budesonideand fluticasone propionate on COPD macrophage phagocytosis and killing ofbacteria[J].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2014, 44(Suppl 58): P957.

[2]   戴沛军, 冀雪娟, 王恒辉, 等.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 / 丙酸氟替

卡松治疗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J] . 中华实用

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 27(1): 68-70.[3]   李春雷, 史琦, 阎玥, 等. 芪味理肺汤对哮喘大鼠血清清除氧自由基

能力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 30(5): 1644-1647.收稿日期:2016-05-31    责任编辑:孙宁

(上接第刘澄英页)

院 APACHE II 评分、SOFA 评分、氧合指数、严重脓毒

症 /脓毒性休克 / MODS 比例、意识改变的比例和 ARDS严重度。 NIV 治疗失败的患者 ICU 住院时间和医院住

院时间均高于经 NIV 治疗后病情改善的患者。 在多

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中,氧合指数(P = 0. 049; OR=1. 03; 95% CI ∶ 1 - 1. 05 )、脓毒性休克比例 ( P=0. 001; OR = 349. 4; 95% CI ∶ 12. 8 - 9535. 3) 和

ARDS 严重度(P = 0. 007;OR = 8. 4; 95% CI ∶ 0. 2 -345. 1)与 NIV 失败有关。

3  讨  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发生于严重感

染、休克、创伤和烧伤等疾病过程中,由于肺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弥漫性肺间质和肺

泡水肿,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

合征。 近年来,机械通气应用于 ARDS 患者的治疗发

生了很大变化:无创通气(NIV)比例增加,机械通气模

式的转变,尤其是压力支持通气的应用显著增加,潮气

量和 PEEP 水平的调整,镇静镇痛和程序化撤机的应

用,从整体上对 ARDS 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影响[3]。    有研究表明,相对年轻的患者无创通气成功率较

大,死亡率较低,是否与年轻的患者对无创通气掌握较

好、依从性较高、基础疾病较少等有关,需要作更多的

观察。 当 ARDS 患者神志清楚,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能

够得到严密监测和随时可行气管插管时,可以尝试

NIV 治疗[4]。 本研究中,存活组和死亡组间年龄和意

识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并不是影响其死亡率

的关键因素,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

以证实。 对 NIV 治疗失败患者与早期即接受有创通

气治疗患者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无显

著差异,提示这部分患者病情更重,进展迅速,需严密

观察应对,把握好从无创转有创通气的时机。 在病情

恶化前接受 NIV 治疗不会影响疾病的进程,但对减轻

临床症状可能有意义。 本研究中,NIV 治疗失败主要

在 ARDS 中度及重度患者,还应结合考虑氧合、休克等

因素以综合考虑是否行 NIV 治疗。    本研究提示 APACHE II 评分、氧合指数、脓毒性

休克比例和 ARDS 严重度是 ARDS 患者死亡的危险因

素,因此,ARDS 患者 APACHE II 评分、脓毒性休克比

例越高,氧合指数越低,病情越严重时,其死亡率则越

高。 本文虽为单中心研究,但对 ARDS 早期有效的救

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 ARDS 合理的机械通气的

治疗可能还需更多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以提供更有效

循证医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Villar J,Sulemanji D,Kacmarek RM. Th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 ∶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has it changed? [J] . Curr OpinCrit Care,2014,20(1) ∶ 3-9.

[2]   Ferguson ND,Fan E,Camporota L,et al. The berlin definition of ards∶ an expanded rationale, justification, and supplementary material[J] . Intensive Care Med,2012,38(10) ∶ 1573-1582.

[3]   李刚莲, 简华刚. ARDS 诊断标准和通气策略的进展[J] . 重庆医

学, 2015, 44(32): 4592-4596.[4]   Kao Kc, Hu Hc, Chang CH,et al. Diffuse alveolar damage associated

mortality in selecte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atients withopen lung biopsy[J] . Crit Care,2015,19(1) ∶ 228-232.

收稿日期 ∶ 2016-06-16    责任编辑 ∶ 张雁冰

·35·

Page 54: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静脉注射利福平治疗老年肺结核患者影像学改变的影响分析

梁林,林健

澄迈县人民医院,海南  海口 571900

        中图分类号:R 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06)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结核病的发生率均呈现不断

上升的趋势,静脉注射用利福平作为新一代的静脉注

射用利福霉素类抗生素,根据相关临床研究报道显示,注射用利福平具有着较强的抗结核作用。 本研究探讨

分析静脉注射利福平治疗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

及影像学改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择 2012 年 3 月至 2014 年 12 月本

院收治的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106 例,男 59 例、女47 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106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

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 55 例、对照组 51 例。 观察组男

32 例、女 23 例;对照组男 27 例、女 24 例,两组患者在

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组间具有良好的平衡性。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异烟肼(地奥集团

成 都 药 业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H51021956, 规

格:0. 1g /片)0. 4g /次,1 次 / d;乙胺丁醇(杭州民生药业

有限公司,H33021602,规格:0. 25g /片)0. 5g /次,3 次 / d;吡嗪酰胺 (江苏中兴药业有限公司,H32022328,规格:0. 25g /片)0. 5g /次,3 次 / d,以治疗三个月作为一个

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福平(重庆华邦

制药有限公司,H20041321,规格:0. 6g)将 0. 6g 利福平

溶于 250ml 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 次 / d,三个月为一个

疗程。1. 3  MSCT 检查设备及图像评价   采用飞利浦 Bril-liance 16 层 CT,扫描层厚为 3 ~ 5 mm,电流 40 ~ 100mAs、电压 120 kV。 图像由 3 名有 5 年以上阅片经验的

医师进行阅片,由 3 名医师统一意见后逐一记录每个病

例的胸部 CT 表现。 参照文献资料,定义活动性肺结核

CT 征象为: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密度影、支气管壁增

厚、树芽征、边缘模糊小叶样实变、腺泡结节、厚壁空洞、边缘模糊实变、多发性结节内小空洞。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三个月后的临床疗

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

血清 IL-6、IL-10 以及 TNF-α 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前后 MSCT 影 像 学 表 现; ④ 比 较 两 组 患 者 治 疗

作者简介:梁林(男),本科,副主任医师,从事放射工作。通讯作者:梁林,E-mail:1976656273@ qq. com

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 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 SPSS 22. 0 软件统计分析。

2  结  果

    观 察 组 患 者 治 疗 三 个 月 后 病 灶 吸 收 率

为 90. 91% 、对照组患者病灶吸收率为 74. 51% ,两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治疗前两组患

者血清 IL - 6、 IL - 10、 TNF - α 水 平 无 显 著 差 异

(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

著降低(P<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治疗后两组患者 MSCT影像学表现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 05),且治疗后观

察组患者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密度影、树芽征以及腺

泡结节检出率较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在治疗

过程当中,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2 例、肝功 能 异 常 4 例、 头 晕 3 例, 不 良 反 应 发 生 率

为 16. 36% ;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5例、肝功能异常 2 例、头晕 2 例、视物模糊 1 例,不良反

应发生率为 19. 6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χ2 =0. 189,P>0. 05)。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三个月后病灶吸

收率为 90. 91%、对照组患者病灶吸收率为 74. 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表明联合静脉

注射利福平后,能够显著促进患者病灶的吸收,提高临

床治疗效果。 研究分析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IL-6、IL-10、TNF-α 三种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能够明显降低其血清各炎症因子水

平,同时,观察组患者各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情况优于对

照组。 治疗后两组患者 MSCT 影像学表现较治疗前有

所改善(P<0. 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密度影、树芽征以及腺泡结节检出率较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表明联合利福平静脉注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肺结核 CT 征象的改善。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其中观察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 2 例、对照组 5 例,而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样本量不足,提示进一步研究需扩大样本量,获得更为可靠的临床指导结果。

收稿日期:2016-03-10    责任编辑:孙宁

·45·

Page 55: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超声多普勒对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价值探究(附 20 例报告)乔志忠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

中图分类号:R 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包虫病是由棘球虫幼虫寄生导致的寄生虫病,以生长缓慢、潜伏期长为主要特征,多流行于牧区,近年

来关于城镇居民包虫病发病率呈上升态势[1]。 本院

2014 年 9 月至 2015 年 9 月共收治疑似肝泡型包虫病

患者 21 例,现将其超声多普勒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分

析如下,意在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 2014 年 9 月至 2015 年 9月收治的 21 例疑似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其中男 12 例,女 9 例。 实验室检查:包虫囊液皮内试验(Casoni)阳

性 19 例(90. 48% ),间接凝血试验( IHA)阳性 18 例

(85. 71%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阳性

20 例(95. 24% )。1. 2  检测方法  应用 ACUSON Anatres 彩色多普勒超

声系统(德国西门子公司)及东芝 SSA-660 彩色多普

勒超声诊断系统实施超声多普勒检查,探头频率 3 ~11 MHz。 检查方法选择常规多切面扫查,必要时使用

高频探头扫查肝包膜处肿块区域,对声像图特征及相关

数据进行记录,并使用彩色多普勒(CDFI)、彩色多普勒能

量图(CDE)对病灶处、病灶周边血流信号进行检测[2]。1. 3  治疗方法  21 例患者均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或

姑息性手术治疗,术后取病灶标本行病理检查,明确疾

病诊断及分型,并与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2  结  果

    超声多普勒诊断浸润增殖型、纤维钙化型、液化空

洞型肝泡型包虫病的符合率分别为 90. 00% 、100.00% 、100. 00% ,平均为 95. 24% 。 浸润增殖型肝泡型

包虫病肿块较小,肝脏体积基本正常;纤维钙化型肝脏

体积增大,肿块呈中强回声;液化空洞型肝脏体积显著

增大,肿块呈强回声。

3  讨  论

    本研究对我院 1 年间收治的 21 例疑似肝泡型包

虫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多普勒诊

作者简介:乔志忠(男),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超声研究工作。通讯作者:乔志忠,E-mail:1294293841@ qq. com

断该病的符合率可达 95. 24% ,说明该方案对肝泡型

包虫病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得益于超声多普勒

的肝血流分析优势,声像图结果分析亦可为临床治疗

效果评估与手术切除范围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不同

分型肝泡型包虫病的声像图特征分析,可以发现,各分

型肝泡型包虫病的声像图存在一定差异,提示超声多

普勒对该病分型的判断亦具有一定价值,其原因考虑

为:(1)多房棘球绦虫幼虫自然增殖生长主要依靠外

生性芽生小囊泡方式,并逐渐侵蚀周围肝组织,囊泡一

般无纤维包膜包绕,加之子囊向外生长导致的周围组

织浸润与破坏,往往导致宽窄不一的浸润带,并在声像

图上表现为低回声晕带,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同时,大量直径不足 10 mm 的囊泡遍布于病灶区域,是导致

声像图中实性肿块且回声不均的主要原因,故浸润增

值型肝泡型包虫病以周围可见低回声晕带并伴有密集

强回声小光点、内部回声不均为主要特征。 (2)幼虫

浸润过程中往往伴有钙盐沉积,且多存在颗粒状、结节

状钙化,故纤维钙化型肝泡型包虫病病灶内部可见高

低回声杂乱分布,同时,随着病程进展钙化灶逐渐融

合,加之向外芽生增殖,是导致周围密集强回声小光点

出现的主要原因。 (3)幼虫增殖向外发展可导致巨块

实变病灶逐渐形成,继而导致内部血管损害、管壁受

侵、闭塞,导致病灶中央区域新生血管缺乏,同时,肝内

小胆管受侵可导致灶内胆漏,并以病灶中心不规则坏

死液化腔为主要改变,因此,液化空洞型肝泡型包虫病

超声声像图病灶中心区域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域,液体较差的透声性导致周围溶洞样改变的出现。 此外,在一般资料观察中,可以发现,21 例患者实验室检查

阳性率均在 85%以上,说明在超声多普勒的基础上结

合血清学检查能够进一步提高肝泡型包虫病的敏感

性、特异性,为临床准确判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Siddiqui B, Faridi S H, Arif S H, et al. Primary hydatid disease ofthe breast clinically masquerading as a galactocele: A case report[J]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Internal Medicine, 2015, 3(2): 82-84.

[2]   Shalayiadang P, Muzaffar I, Yusp-Yimit, et al.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short - term and long - term outcomes between occult andfrank biliary rupture of hydatid disease. [ J] .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14, 61(130): 431-435.

收稿日期:2016-05-25    责任编辑:孙宁

·55·

Page 56: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2 型糖尿病肾病单中心腹膜透析合并感染患者贫血及铁代谢的临床分析

周瑾,郭风玲,段书众,黄兰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 067000

        中图分类号:R  5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常常会受到肾性贫血并发症的影响,当前临床中也也越

来越重视此并发症所带来的影响。 本研究就 2 糖尿病

肾病单中心腹膜透析合并感染患者贫血及铁代谢的临

床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3 年 12 月至 2015 年 12 月医

院诊治的 50 例腹膜透析合并感染患者。1. 2  观察指标  均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皮下注射

促红素、口服铁剂、原发病诊断、透析龄等情况进行观察

于记录。 抽取所有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对 Hb、Hct、SF、血清铁(SI)、全段甲状旁腺素( iPTH)、总铁结合力

(TIBC)、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肝功能(血肌酐)、电解质、肾功能等指标进行测量。 计算出转铁饱和度

(TSAT),其中 TSAT=(SI / TIBC)×100%。1. 3  统计学处理  选择 spss11. 50 进行数据处理。

2  结  果

2. 1  贫血情况  合并贫血者占到了 92. 00%,仅有 8%的患者为无贫血。 其中重度贫血者占到了 6. 52%,中度

贫血占到了 36. 96%,轻度贫血占到了 56. 52%,暂未发

现极重度贫血者。 有 26 例为男性,20 例为女性。 Hb 平

均值为(90. 82 ±3. 32) g / L,占到了 14% 患者的 Hb≥110g / L,其 中 占 到 了 8% 患 者 的 Hb 控 制 达 标

(110 ~120g / L),6%患者的Hb≥120g / L。 Hct 平均值为

(27±3)%,占到了 12%患者的 Hct≥33%,88%患者的

Hct<33%,其中有 10%患者的 Hct 控制在 33% ~ 36%,2%的患者 Hct>36%。2. 2  贫血相关性分析  贫血程度和铁缺乏无相关性,和铁负荷、血肌酐、iPTH 呈正相关,血红蛋白和铁蛋白、转铁

饱和度无相关性,贫血改善程度和促红素用量呈正相关性。2. 3  铁代谢情况  (1)血清铁蛋白:占到 22%的患者

SF≥500 ng / ml,其中有 10%患者的 SF≥800 ng / ml,占到了 50% 患者的 SF<500 ng / ml 且≥100 ng / ml,占到

作者简介:周瑾(女),本科,主治医师,从事血液净化治疗工作。通讯作者:周瑾,E-mail:jmxfxf@ 163. com

了 28%患者的 SF<100 ng / ml。 (2)转铁饱和度:占到

14%患者的 TSAT≥50% ,20%≤TSAT<50%的患者占

到 64% ,有 22%患者的 TSAT<20% 。2. 4  铁缺乏  有 42%的患者为铁缺乏,有 8%的患者

为绝对性铁缺乏,有 16. 00%的患者为功能性铁缺乏。铁缺乏和非铁缺乏患者的年龄、肌酐指标无明显差异

性(P>0. 05),铁缺乏和非铁缺乏的 SF、TSAT、TIBC、Hb 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2. 5  铁负荷  占到 22% (11 / 50)的患者伴有铁负荷,12% (6 / 50)的患者为铁负荷过重。 铁负荷组和非铁

负荷 组 的 年 龄、 TIBC 指 标 比 较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P>0. 05),铁负荷组和非铁负荷组的钾、SF、TSAT、Hb指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2. 6  铁达标  42%的患者铁代谢指标已实现达标值。2. 7  铁代谢相关分析   血清铁蛋白和 CRP、血钾水

平呈正相关性(P<0. 05),血清铁蛋白和钙、白蛋白、钠水平呈负相关性(P<0. 05),转铁饱和度和血钙水平呈

负相关性 ( P < 0. 05),铁缺乏和 iPTH 呈正相关性

(P<0. 05),铁负荷和白蛋白、血钙水平呈负相关性

(P<0.05),铁负荷和年龄、贫血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3  讨  论

    研究结果显示,2 型糖尿病肾病贫血者经单中心

腹膜透析后,依然有 42% (21 / 50)的患者为铁缺乏,因此需对此类患者加以重视,提示在肾病贫血患者中大

部分伴有铁不足现象,因此需对此类患者予以补铁,通过补铁治疗后,有利于纠正或改善贫血状况。 本次研

究中也发现贫血和 iPTH、血肌酐水平存在着密切的关

联性,表明在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予以纠正时,有利于

贫血状况的改善。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铁缺乏并不会对

贫血程度造成影响,而铁负荷会给贫血程度带来影响,提示铁缺乏并非属于贫血的主要因素,补铁过度可能会适得其反,可见,积极治疗铁代谢障碍及铁剂的正确使用显得颇为关键,特别是需要防止铁负荷过重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还发现血清铁蛋白和钙、白蛋白、钠水平也有关联性,表明铁代谢关系和营养状态及电解质状况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在治疗铁代谢紊乱过程中,应加强对营养状态的改善、及电解质紊乱的纠正。

收稿日期:2016-06-21    责任编辑:孙宁

·65·

Page 57: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通淋解毒汤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观察

孙晶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白城 137000

    中图分类号:R 691. 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0-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指除淋菌之外的病原

体,主要由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引发的一种性传播疾

病。 通常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后,复查支原体、衣原

体多转为阴性,但尿道仍然存在不适症状,也有相当一

部分患者反复发作,这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与身心健康。 本研究对 NGU 尝试用中药的通淋解毒

汤进行辨证加减治疗,临床效果较理想。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本组观察对象均源于本校附属医院 2014年 1 月至 2015 年 1 月收治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 208例,均为男性。 根据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

组和对照组,各 104 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 21 ~ 56(31. 60±4. 44)岁,病程 1 ~ 19(15. 06±3. 36)个月。 对

照组患者年龄 9 ~ 51 (33. 79 ±5. 12)岁,病程 2 ~ 24(18. 78±3. 51)个月。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

差异( P >0. 05),具有可比性。1.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男科

病特色专科实用手册》诊断标准;(2)有 NGU 病史;(3)尿道不适体征、症状,包括尿道痒、尿道灼痛、尿血、尿道口黏性分泌物等;(4)尿常规及尿培养结果呈

阴性;(5)性病实验室检查结果阳性。 排除标准:(1)合并前列腺炎;(2)存在尿道狭窄、膀胱尿道结石、神经源性膀胱等;(3)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4)对研究

不同意、服药依从性差。1.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

[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治疗,口服,1 次 / d,0. 2 mg /次。 同时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上海现代哈

森药业有限公司),3 次 / d,25 mg /次。 1 疗程 7 d,共治

疗 6 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通淋解毒汤辨证加减法治

疗,基本方:土茯苓 40 g、白花蛇舌草 30 g、金钱草 25g,鱼腥草 20 g、瞿麦 15 g、蒲黄(包煎)15 g、川牛膝 15g、地肤子 15 g、白鲜皮 15 g、黄柏 12 g、降香 10 g,琥珀

(冲服)3 g。 加减:阴虚加麦冬 15 g、黄精 15 g;阳虚加

杜仲 12 g、淫羊藿 10 g;气虚加黄芪 15 g、党参 15 g;血虚加当归 15 g、白芍 15 g;气郁加白芍 15 g、柴胡 10 g;

作者简介:孙晶(女),硕士,副教授,从事医学美容教学、中医学研究工作。通讯作者:孙晶,E-mail: 823094668. qzone. qq. com

血瘀加川芎 10 g,水蛭 3 g;火盛加栀子 12 g、龙胆草

10 g;湿盛加薏苡仁 30 g、石菖蒲 10 g 。 以上药方以水

煎服 , 每日 1 剂 , 早晚各 1 次,饭后服。 服药期间忌

酒与辛辣刺激食物。 疗程同对照组。1. 4  治疗效果标准  痊愈:复查支原体、衣原体病原

体转阴,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有效:复查支原体、衣原

体病原体其中 1 项转阴,体征、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无

效:复检病原体未转阴,症状、体征无任何改善或加重。1. 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 SPSS17. 0 统计学软

件实施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 n) 或百分数

(% )表示,行卡方检验,显著性差异用 P <0. 05 表示。

2  结  果

2. 1  临床疗效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7.12%,对照组为85.5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2. 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 3 例(占 2. 88% )患者出

现恶心症状,经调整服药剂量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有 5例(占 4. 81% )患者出现恶心、呕吐,4 例(占 3. 85% )头晕、头痛,皮肤瘙痒 2 例(占 1. 92% ),总不良反应率

为 10. 58% 。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

组( P < 0. 05)。

3  讨  论

    NGU 属于一种性病后综合征,病因复杂。 笔者自

拟通淋解毒汤治疗,其中君药为茯苓、白花蛇舌草,具有解毒通淋的功效,金钱草、鱼腥草、黄柏等为臣药,共用能强化君药的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功效,而蒲黄、降香、川牛膝、琥珀均具活血祛瘀、疏通经络等效,其中川

牛膝作为引药下行,促使邪毒排出体外,白鲜皮与地肤

子可止痒杀菌,在此处方基础上,再根据患者的气血辩

证结果,作加减治疗,例如血虚加当归、气郁加白芍等,均为对症下药,更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通淋解毒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

97. 12% ,而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5. 58% ,两组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更优。 此外,观察组

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给予非淋菌性尿

道炎患者通淋解毒汤治疗,具有更理想的疗效,且安全

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收稿日期:2015-12-31    责任编辑:张爱君

·75·

Page 58: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

杨莹,全菲亚

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摘要: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对急诊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疗效及免疫功能、心肌酶的影响。 方法  95 例急诊重症

手足口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n=48)与对照组(n = 47)。 治疗组给予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对照组仅给

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 两组治疗疗程均为 5d。 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 83% )高于对照组(78. 72% ),且有

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手足口疱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快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治疗后 IgA、IgG 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

低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对急诊重症手足口

病患儿疗效明显,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和心肌酶,值得进一步研究。关键词:干扰素;炎琥宁;急诊重症手足口病;疗效;免疫功能;心肌酶

中图分类号:R 725.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手足口病常见于婴幼儿及儿童,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中以肠道病毒 71 型 ( EV71) 与柯萨奇病毒 A16(CoxA16)最常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手、足皮肤

疱疹以及口腔黏膜溃疡。 本研究旨在分析干扰素联合

炎琥宁对急诊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心肌酶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4 年 7 月至 2016 年 2 月期

间本院急诊科接受诊治的 95 例急诊重症手足口病患

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 48 例与对照组 47 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温及血 WBC 比较无统计学意

义,具有可比性。1. 2  方法  治疗组:给予 α-2b 干扰素(安徽安科生

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S20040010)100万 IU /次, 1 次 / d,肌肉注射;炎琥宁注射液(哈尔滨三

联 药 业 有 限 公 司, 国 药 准 字

H20061057)10 mg / (kg·d)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中

,静脉滴注,1 次 / d。 对照组:仅给予炎琥宁注射液,用法用量同上。 两组患儿治疗疗程均为 5d。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手足口疱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

平变化,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 G(IgG)、免疫球蛋白 M(IgM)含量;观察两

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水平变化;观察两组患儿

不良反应情况。1. 4  统计学方法  用 SPSS16. 0 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2  结  果

    治疗组基本治愈患儿 25 例、好转患儿 21 例、无效

作者简介:杨莹(女),护师,主要从事急性疾病医护研究工作。通讯作者:杨莹,E-mail:yyangyingi@ 163. com

患儿 2 例,对照组基本治愈患儿 16 例、好转患儿 21例、无效患儿 10 例。 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95. 83% )高于对照组(78. 72% ),且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治疗组手足口疱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及

住院时间快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治疗后 IgA、IgG 高于治疗前,且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而两组治疗后 IgG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 05);治疗组治疗后 IgA、IgG 高于对照组,且均

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 1。 两组治疗后肌酸激

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低于治疗前,且均有

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

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低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

意义(P<0. 05)。 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表 1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x±s,g / L)

组别 n IgA治疗前 治疗后

IgM治疗前 治疗后

Ig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48 0.72±0.09 1.29±0.18∗ 1.97±0.46 2.03±0.43 7.64±1.0311.21±2.10∗对照组 47 0.70±0.10 1.03±0.14∗ 1.99±0.47 1.97±0.41 7.58±1.08 9.24±1.45∗t 值 1.025 7.847 0.210 0.696 0.277 5.310P值 0.379 0.000 0.786 0.512 0.719 0.000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 05。

3  讨  论

    炎琥宁是以穿心莲为原料提取之穿心莲酯、脱氧

穿心莲内酯、穿心莲内酯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炎琥宁可抑制炎性渗出、水肿及早

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特异性兴奋垂体-肾上腺功

能,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以及提高垂体前叶中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物合成,同时还能够加强巨噬

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抑制病毒 RNA / DNA 合

成,抑制肌苷酸 - 5 -磷酸脱氢酶,对病毒有灭火作

用[2,3]。 干扰素是人体广谱抗病毒活性的一种低分子

糖蛋白,且具有免疫调节和广谱抗病毒作用,对 DNA和 RNA 病毒均敏感,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激活细胞内

·85·

Page 59: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2 ~ 5 寡核苷酸合成酶,进一步催化寡核苷酸合成[4];此外干扰素可阻止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繁殖,促进细

胞毒性 T 淋巴细胞增殖,激活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

胞攻击靶细胞,从而消除病毒[5]。    本 研 究 表 明, 治 疗 组 患 儿 治 疗 总 有 效 率

(95. 83% )高于对照组(78. 72% ),治疗组手足口疱疹

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快于对照组,提示干扰

素联合炎琥宁可改善患儿症状、体征及缩短住院时间。机体受到肠道病毒 EV71 型和柯萨奇病毒 A16 型等感

染后,刺激 B 细胞产生 IgG 与 IgA 抗体,从而致使宿主

细胞膜抗原结构改变,产生自身抗体,从而导致病理免

疫反应[6]。 而病毒感染会导致免疫球蛋白消耗增加,及机体免疫受到抑制。 本研究表明,治疗组治疗后

IgA、IgG 高于对照组,提示干扰素联合炎琥宁可提高

IgA、IgG 水平,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手足口病主要是

由肠道感染所致,病毒感染后会直接作用于心肌,且会

造成其损伤,心肌释放肌酸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入

血,故而会出现心肌酶增加。 吴德裕[7] 学者研究显

示,小儿手足口病血清心肌酶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儿童。 本研究

表明,治疗组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低于对照组,提示干扰素联合炎琥宁可降低肌

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水平。

参考文献

[1]  吕继忠, 张婵. 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

[J] . 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23):55-57.[2]   王玲芬. 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176 例的临床分析[ J] . 中国

卫生产业, 2012, 17(8):48-48.[3]   陈海峰. 炎琥宁注射液联合病毒唑治疗急重型小儿手足口病临

床观察[J] . 中国中医急症, 2013, 22(3):481-482.[4]   于燕民, 佟辉, 苏蕊,等.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

足口病 80 例疗效观察[J] . 河北中医, 2014, 24(4):562-563.[5]   杨运, 茹锦岩. 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及对心

肌酶和肝功能的影响观察[ J] .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5, 14(7):400-403.

[6]   陈大宇, 黄献文. 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与超敏 C 反应蛋白的

检测分析[J] .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5):476-477.[7]   吴德裕. 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血糖和乳酸检测在小儿手足口病

早期诊断的价值[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8):1719-1720.收稿日期:2016-06-05    责任编辑:孙宁

(上接第刘圆方页)

活、经济方式等因素联系密切[1,2]。 其早期临床表现

为四肢对称性末梢神经炎,向心性感觉障碍产生温觉

痛觉减退、蚁走、麻木,四肢肌肉收缩无力、疼痛,甚至

出现行走、抬举困难,毛发易脱落、脆断、干枯。 地方性

砷中毒可损害肾、肝、雄性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

系统、神经系统,且可诱发骨癌、口腔癌、血管肉瘤、淋巴肉瘤、肾癌、膀胱癌、乳腺癌、皮肤癌、腹膜及生殖系

统肿瘤等,对人们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 地方性

砷中毒发病机制为三价砷结合酶蛋白分子上的羧基或双

巯基,进而形成结构稳定的环状化合物或络合物,最终抑

制酶活性,严重者可造成细胞凋亡,甚至可致癌[4,5]。    慢性砷中毒可导致肾脏出现明显病理改变,如小

管萎缩、间质肾炎、肾小球肿胀、炎性细胞深入及小管

细胞空泡变性等。 尿微量白蛋白可直接反应肾小球功

能损害,当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时或肾小球滤过

膜受损时,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增高。 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为细胞内溶酶体水解酶,是一种

高分子糖蛋白,大量存在于人及动物肾单位内。 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中水平较高,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到 140×103 以上,无法通过正常肾小球滤过膜。 尿 N-乙酰-β-D-氨基葡

萄糖苷酶稳定存在于尿液中,为有效反映肾小管实质

细胞损害的重要指标。 糖尿病病理过程对肾小球基底

膜造成损害同时,还可损害肾小管。 多数糖尿病患者

尿蛋白为阴性时,尿中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

苷酶水平明显升高,说明肾小管损伤可发生于糖尿病肾损伤早期,因此,肾小球损伤前部分患者已出现肾小管损伤。 由此可见,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可作为早期肾小管损伤的诊断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变化较为明显,充分说明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可作为诊断砷中毒肾脏损伤的早期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地方性砷中毒可致肝肾功能损伤,同时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可作为砷中毒肾脏损伤的早期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王爱兵,胡文博,王宁宁,等. 西宁地区急性砷中毒对肾脏损害的

临床研究[J] .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01):91-92.[2]   翟娅,黄国琼,杨熠. 黔西南州燃煤型砷中毒病区综合防治后健康

教育效果评价[J]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3(02):140-141.

[3]   邓娅敏,王焰新,李慧娟,等. 江汉平原砷中毒病区地下水砷形态

季节性变化特征[ J]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26(11):1876-1886.

[4]   Mao-lin Yao ,Ai-hua Zhang ,ChunYu,et al.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rse-nic poisoning rats model caused by corn flour baked by high-arsenic coal[J].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3,47(09)::799-805.

[5]   王卫兵,张燕萍,邵燕.慢性砷中毒大鼠模型肾小球细胞凋亡及 Fas 表达的影响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5,30(03):208.

收稿日期:2016-09-04    责任编辑:张爱君

·95·

Page 60: 标题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7/0119/dybf/04230322-4b82-419d...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李胜1,杨建国2,冯建萍1,陈洪舰2,唐新元2,何建1,田富彰2,熊浩明1,张琪1,王祖郧2

抗结核药物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炎 1 例

杨慧,李祖明,王林

宣恩县人民医院,湖北 恩施 445500

        中图分类号:R 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889(2016)

    因药物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致肝细胞损伤,称为药

物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炎。 因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

率低,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并且

容易和普通药物性肝脏损害混淆。 本文报道 1 例因抗

结核药物诱发的自身免疫性肝炎。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6 岁,主诉“下腹痛伴尿频 1 月余”入院。 于 2014 年 12 月 16 日入院,无肝病及自身免疫性

疾病家族史,无吸烟饮酒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1月余前出现下腹胀痛,伴夜尿,之后间断出现上述症状,未治疗。 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尿大便常规未见异常;肝功能:总蛋白 86. 8 g / L,球蛋白

43. 9 g / L,白球比值 0. 98;肾功能:尿酸 431 umol / L,乙肝表面抗原阴性;PDD 试验阳性;泌尿系 CT 增强示:右肾、右输尿管及膀胱改变,考虑泌尿系结核并右肾积水。诊断:泌尿系结核并右肾积水。 2014 年 12 月 24 日给予

抗结核治疗。 2015 年 1 月 1 日复查肝功能:白球比值

1. 10;肾功能:尿酸 795 umol / L。 2015 年 6 月某省级医

院门诊复查泌尿 CT:右肾无积水;病灶吸收好转,患者

自行停服抗结核药物。 2015 年 7 月 6 日复查肝功:ALT160U / L、AST 179U / L、Y-GT 77U / L,提示肝功能不良,予护肝治疗。 腹部彩超: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右肾积

水,为避免再次出现肝功能损害加重,抗结核治疗方案

更改为:异烟肼片 0. 3g 1 次 / d、利福喷丁胶囊 0. 45g 每

3 d 1 次、吡嗪酰胺片 0. 5g 3 次 / d,同时继续给予护肝治

疗。 患者于 2015 年 7 月 28 日自觉眼黄尿黄,乏力纳

差,全身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

酶:643 U / L,谷草转氨酶:524 U / L,Y-谷氨酰转移酶:73U / L,碱性磷酸酶:218 U / L,总胆红素:257. 3 umol / L,间接胆红素:85. 8 umol / L,直接胆红素:171. 5 umol / L,总蛋白:87. 8 g / L,白蛋白:30. 6 g / L,球蛋白:57. 2 g / L,白球比值:0. 54。 彩超提示:脾大,右肾囊肿,右肾积水,考虑药物性肝损害。 予停用抗结核药物、护肝、退黄等对

症支持治疗。 2015 年 7 月 31 日复查肝功:谷丙转氨酶:454 U / L, 谷 草 转 氨 酶: 661 U / L, Y - 谷 氨 酰 转 移

酶:52 U / L, 碱 性 磷 酸 酶: 246 U / L, 总 胆 红

作者简介:杨慧(女),本科, 主要从事临床康复研究工作。通讯作者:杨慧,E-mail:464551425@ qq. com

素:265. 8 umol / L,间接胆红素:89. 1 umol / L,直接胆红

素:176. 7 umol / L,总蛋白:71. 4 g / L,白蛋白:23. 3 g / L,球蛋白:48. 1 g / L,白球比值:0. 48,尿素:4. 57 mmol / l,肌酐:91. 0 umol / L,尿酸:654 umol / L。 提示肝功能进一

步恶化,遂转至某省级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化验抗核

抗体阳性,抗 SS-A 阳性,抗 SS-B 阳性。 血清球蛋白

45. 4 g / L,免疫球蛋白 G36. 7 g / L。 乙肝三系:乙肝表面

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乙肝 e 抗体均为阳性。 上腹部 CT平扫提示:肝硬化 脾肿大 腹腔积液。 因肝功能进行性

损害曾先后在省级多家医院辗转诊治,查乙肝三系:乙肝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乙肝 e 抗体均为阳性,等待

肝源行肝移植手术。 多家医院诊断:“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炎”、“病毒性肝炎”。 患者于 2015 年 9月 6 日在某省级医院全麻下行脾切除+病肝切除+原位

背驮式肝移植,术后病理诊断:亚急性重型肝炎(其中见

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出院

诊断:1、亚急性重型肝炎并药物性肝损害 2、自身免疫

性肝病。 术后随访至今患者肝功能基本正常。

2  讨  论

    结合本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表现有白细胞降低,且患有病毒性肝炎,自 2015 年 7 月出现症状到肝功能

衰竭发病较急,多次检查血沉增快,总血清球蛋白超过

正常上限的 1. 5 倍,IgG 浓度超过正常上限的 1. 5 倍。抗核抗体阳性,血清 ANA 抗体滴度度短时间内逐渐上

升。 省级多家医院腹部 CT 检查提示:肝硬化 脾肿大,这均符合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表现。 特别是肝移植术后

病理检查结果也支持自身免疫性肝炎,可见,患者自身

免疫性肝炎是明确存在的。 通过本例病例,因抗结核药

物可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炎,应及早诊治,对怀疑有药物

引起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做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明确

诊断。 因此,在长期使用药物治疗时,定期复查肝功能,若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尤其以 AST、ALT、Y-GT 的升高为主,且自身抗体检测呈弱阳性或者阳性,可考虑行肝脏穿刺取组织做病理学检查,以获得明确诊断,及时予对症支持治疗,改善预后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该患者治疗在基层医院,自身免疫性肝炎少见,出现肝功能损害后未警惕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存在,是导致肝功能衰竭不可逆的可能因素之一,值得基层临床医师借鉴。

收稿日期:2016-05-09    责任编辑:孙宁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