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農業生技產業季刊 78 資訊情報 INFORMATION 前言 台灣農業科技技術舉世聞名,同時具有地處熱帶 與亞熱帶的優勢,因此,如何調整科技佈局因應大環 境的變遷,將是農委會重要探討的課題。基此,行政 院農業委員會積極推動「農業科技前瞻體系之建立」 計畫,由檢視農業目前現況,提供未來願景與關鍵科技 發展方向與策略。在繁複的規劃過程中,農業科技前 瞻針對中程綱要十大領域整合多位專家的意見,提出 74 項重要農業科技發展議題,期望能夠藉由科技發展 來達到改善農業生產、國民生活與環境永續之目的。 科技前瞻計畫為產官學研界專家意見溝通的機制 與平台,已在 99 年度 4 月至 10 月進行兩回合的德菲專 家意見調查,所呈現的相關調查結果將作為科技決策 優先議題訂定之參考,提供農委會進行中長程的科技 發展策略規劃。為能進一步了解執政者對農業科技目 前現況與未來發展之看法,農委會特委託台灣經濟研 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於農委會舉辦「農業科 技趨勢高峰論壇」,該論壇主席為農委會科技處葉瑩處 長,邀請會內畜牧處李春進副處長、企劃處黃振德科 長、農糧署企劃組林美瑄組長、資訊中心潘國才科長、 防檢局費雯綺副局長、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王仕賢場長、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黃㯖昌場長以及各科技領域中綱彙 整人員等,共同探討我國農業科技的未來趨勢與發展 機會。透過農委會長官的看法與建議,將有助於農業科 技前瞻結果與決策體制的結合,使農業科技能因應現 況和未來趨勢變遷,提前進行研發佈局。 焦點內容 主持人鄒篪生資深顧問認為農業是一多功能產 業,包括社經、產業、生態等多面向,並分屬於農委會 農業科技趨勢高峰論壇 撰文/李宜映楊玉婷 體系不同機構所主導。在農委會業務推動時,需要很 多配套措施和基礎建設來協助,而檢視 74 項科技前瞻 命題,約有 30% 議題是針對農委會推動公務業務所需 的配套或基礎建設,例如管理系統或資料庫建構等議 題;另約有 64% 的命題,其科技成熟後可提供農企業 應用。另一方面由前瞻調查結果顯示,排名前五名的前 瞻議題多回歸到環境生態功能,這意謂農業專家對農 業功能的預期已由技術開發提升產值,漸轉移到農業 的環境功能上。 畜牧處李春進副處長提出就整體農業而言,應根 植過去、整合當下、展望未來。因農業科技並非突然 出現的成果,而是必須仰賴以往的研究基礎,技術的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技處 葉瑩處長致詞

農業科技趨勢高峰論壇¾²業生技產業...發展策略規劃。為能進一步了解執政者對農業科技目 前現況與未來發展之看法,農委會特委託台灣經濟研

  • Upload
    others

  • View
    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農業生技產業季刊78

資訊情報 INFORMATION

前言

台灣農業科技技術舉世聞名,同時具有地處熱帶

與亞熱帶的優勢,因此,如何調整科技佈局因應大環

境的變遷,將是農委會重要探討的課題。基此,行政

院農業委員會積極推動「農業科技前瞻體系之建立」

計畫,由檢視農業目前現況,提供未來願景與關鍵科技

發展方向與策略。在繁複的規劃過程中,農業科技前

瞻針對中程綱要十大領域整合多位專家的意見,提出

74 項重要農業科技發展議題,期望能夠藉由科技發展

來達到改善農業生產、國民生活與環境永續之目的。

科技前瞻計畫為產官學研界專家意見溝通的機制

與平台,已在 99 年度4月至10月進行兩回合的德菲專

家意見調查,所呈現的相關調查結果將作為科技決策

優先議題訂定之參考,提供農委會進行中長程的科技

發展策略規劃。為能進一步了解執政者對農業科技目

前現況與未來發展之看法,農委會特委託台灣經濟研

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於農委會舉辦「農業科

技趨勢高峰論壇」,該論壇主席為農委會科技處葉瑩處

長,邀請會內畜牧處李春進副處長、企劃處黃振德科

長、農糧署企劃組林美瑄組長、資訊中心潘國才科長、

防檢局費雯綺副局長、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王仕賢場長、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黃㯖昌場長以及各科技領域中綱彙

整人員等,共同探討我國農業科技的未來趨勢與發展

機會。透過農委會長官的看法與建議,將有助於農業科

技前瞻結果與決策體制的結合,使農業科技能因應現

況和未來趨勢變遷,提前進行研發佈局。

焦點內容

主持人鄒篪生資深顧問認為農業是一多功能產

業,包括社經、產業、生態等多面向,並分屬於農委會

農業科技趨勢高峰論壇撰文/李宜映•楊玉婷

體系不同機構所主導。在農委會業務推動時,需要很

多配套措施和基礎建設來協助,而檢視 74 項科技前瞻

命題,約有 30% 議題是針對農委會推動公務業務所需

的配套或基礎建設,例如管理系統或資料庫建構等議

題;另約有 64% 的命題,其科技成熟後可提供農企業

應用。另一方面由前瞻調查結果顯示,排名前五名的前

瞻議題多回歸到環境生態功能,這意謂農業專家對農

業功能的預期已由技術開發提升產值,漸轉移到農業

的環境功能上。

畜牧處李春進副處長提出就整體農業而言,應根

植過去、整合當下、展望未來。因農業科技並非突然

出現的成果,而是必須仰賴以往的研究基礎,技術的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技處 葉瑩處長致詞

79安全農業 2010 NO.24

發展為漸進的過程。若檢視全球農業所提供的功能,

可歸納出三個重要議題:一為提高生產競爭力;二為提

供品質安全的食品,並由個人延伸到考量市場或社會

需要;三為生態、環境的永續經營,亦包括畜牧領域的

動物福利。若考量整體農業未來應有的功能,畜牧領

域須回歸育種、飼養、生理、管理、汙染防治、疾病防

治、加工等部分來進行科技研發。透過分子生物學輔

助傳統技術,使得育種效率大大提升;同時可藉由分

子生物學點出重要基因,其目的為因應大環境之極端

氣候情況下的疾病防治及生產。又如在飼養方面,極端

氣候引起玉米價格上揚,如何因應此一趨勢之風險分

擔亦為重要課題。科技研發在時程佈局上,技術上的規

劃應屬於短期目標,而系統建置則應屬於中長期目標。

農委會企劃處黃振德科長提及農業科技前瞻是農

委會科技處目前執行的重要計畫,未來可進一步分析

前瞻技術之產業前景,同時藉由未來產業前景描繪,

強化技術開發誘因並加快全體發展。另應考量前瞻未

來命題與政策結合之加值分析,例如目前糧食安全自給

率低的原因之一,是與國人均衡飲食習慣有關,因此如

論壇主持人 鄒篪生資深顧問

何推動良善的飲食營養教育課題可考慮納入。另外農業

和環保有關聯,但無法轉化為價值,現有的評估方法

並不夠,應可透過外部效益評估模式的建構來進行分

析,最後並藉由稅賦、價格等配套制度加以落實。黃科

長也舉出台灣有一嚴重現象,即向農民取得資料十分困

難,此問題可能要靠資通訊技術使農民能取得必要統

計資訊,以避免勞力的浪費或錯誤率太高。在農務上,

未來可強化自動化技術在農業的應用,未來十五年後

或許有農用機器人,使老農免於酷暑工作。

農糧署企劃組林美瑄組長以農糧產業現況提出個

人觀點,在生產面上,目前的技術重點在於因應氣候變

遷的調適性研究,以及外銷生產關鍵技術如何突破。

在安全面上,技術主軸在於保障國人糧食安全與食品

安全(包括健康食品)。在結構面上,台灣面臨天然災

害的產銷失衡,以及農民老化的問題,如何吸引年輕人

投入農業生產,擴大農業經營規模以及企業化將是必

要課題。林組長認為結構問題須先解決,才能針對生

產面及安全面去設計技術。她以柳丁為例,其在雲林主

產區及非主產區的成本差 2-3倍,由於成本差異,造成

政府的輔導生產及收購標準不一。因此科技化調查很

重要,例如導入航拍及衛星調查,可提高數據精準度及

調查效率。處理結構上問題後,再從生產面、安全面、

技術面進行輔導才能真正解決農業生產瓶頸。

資訊中心潘國才科長指出,E 化領域的技術地位

較特殊,屬於支援性的角色。由於資通訊變化太快,故

技術應即時進行調整。以農民高齡化為例,可藉資通

訊技術推動農村遠距醫療照護,雖無法確定未來可做

到何種地步,但可知此為努力的方向。此外,目前也已

知日本早稻田大學已有農用機器人之研究,台灣未來亦

可考慮引入,再配合台灣農地狀況進行使用。

防檢局費雯綺副局長說明防檢疫領域涉及動植物之

防疫、檢疫與農產品衛生安全。若上述三項發生疫病

時,將會影響農民收益、農業生產環境的維護、消費者

飲食安全、國家的財政等層面,故防檢疫科技應包含

疫病或農產品鑑定、疫苗研發、防堵疫情等課題。另

外,氣候變遷及全球化趨勢對國內疫病影響也很大。

農業生技產業季刊80

資訊情報 INFORMATION

費副局長同時提出四個防檢疫領域未來發展重點議題

方向,包括:(1) 針對禽畜水產品的動物防治體系,強調

應從生產體系著手,如批次生產及優良生產規範建立

等,才能達到防治目的。(2)加強野生動物的監測檢驗,

其可能為新動物疫病的來源。(3)動物用藥品的管理技

術開發,因應目前動物用藥品比照人用藥品管理,又如

新興生物技術用於疫苗的生產,以及走私進口的偽劣

農藥,現行法規尚未建全,無法協助司法單位查緝偵測

之需求。(4) 作物病蟲害快速診斷鑑定技術,有必要針

對海關農產品進口之疫情防護進行技術開發。 最後,

費副局長提出防檢疫扮演品管及醫生的角色,故需要

有效快速診斷鑑定技術的開發,以及發展農產品輸入

國內的風險評估體系,基礎建設如資訊系統的建立將

十分重要。此外亦需要開發系統性的標準作業程序,將

可減輕政府防檢疫的負擔。

台南改良場王仕賢場長談及台灣農業現況及未來

規劃仍有一段認知落差,例如台南縣 2030 年對農地空

間規劃之面積為66,000到86,000公頃,其間差距很大,

可見規劃之困難。在水資源方面,2030 年時的水庫是

否仍可使用亦值得深思,另外適宜熱帶、亞熱帶氣候且

耐旱的狼尾草,其雖然對作為生質能源之貢獻大,但需

水量也相對很高,在未來氣候變遷環境下可再思考是

否值得推動。在農業科技前瞻之重要議題中,將「開發

能減緩或預防代謝症候群的水稻育種技術與品種」,王

場長認為此議題相對重要,但面對水稻消費越來越少

之趨勢,其保健機能可轉嫁於其他作物獲得。另外在

農業科技前瞻另一議題關於「開發節能減碳之農產品

之加工品保鮮運銷技術」,王場長深感台灣農民的想像

力及農業技術相當高,如雲林西螺為台灣最大果菜集

散地,雖設施十分陳舊,但其周圍的加工廠有真空預

冷的代工設備,農民在大雨進行採收後,可利用櫥架將

農產品之壽命延長。另外,農民在培育蝴蝶蘭時所使用

的溫室,在晚上則利用電熱器進行恆溫調控,以避開

尖峰用電時間,未來農民與相關業者會將節能減碳技

術一併列入考量和計算。面對農業科技的未來發展期

待,王場長有兩項看法,一在農業能源利用效率方面,

台灣東部有海洋深層水之技術,光寶綠能開發的太陽

能面板目前遮光率仍有 80%,未來透光率如何能降到

50%,有賴複合能源科技與農業科技的整合應用。而

在設施栽培方面,綜觀生物防治技術較進步的歐盟國

家,現在也開始推動有機的設施栽培,目前設施栽培

已達150 公頃。反觀台灣,有機設施栽培為現今政府政

策之一,但有機栽培實際面積迄今不明。另外在設施

栽培中有關植物工廠的介質成本很高,如連用三次以

上,產量會大幅減少,未來必須仰賴跨領域技術合作。

高雄改良場黃㯖昌場長認為農業科技前瞻之部分

議題,是農事機構研究人員平日的例行工作,只是方法

上不停在改進,例如產量高、品質好的育種技術,在未

來則融入分子生物技術以加速育種效率。此外,目前

農事機構已將農村區域的資源活化列為重要課題。在

行政面,政府主要推動有機農業深度旅遊,在科技面

則為有機農業病蟲害、土壤管理與抗逆境育種等技術

研發。面對農業未來科技發展,黃場長非常強調跨領

域技術整合的概念,他舉農業最有利基的保健食品開

發為例,目前農事單位已開發二、三十年了,仍難以產

業化及產品上市,問題在農業界的人難以獨力完成這

種研發工作,需要和醫界的研發人員結合才可能成功。

站在農試改良場所的角度,他希望 E化科技不只在手

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 孫智麗主任 引言報告

「農業科技趨勢高峰論壇-2025農業科技前瞻」

81安全農業 2010 NO.24

機或電腦可查資料,而是具有遙感功能,如天災發生

時可同步視訊或掃描出災情,亦可運用在病蟲害預測

上,如美國此類技術已投入三十年左右,已可預測稻熱

病的發生,台灣則缺乏這種長期研發投入,有待加強。

另外目前台灣已有農作物朝向大農場方式經營,如有

90% 毛豆在 400 公頃全面進行機械化規模經營,水稻

亦朝此趨勢發展,同時也開始機械化、E化的管理。而

在安全方面,大規模栽培較易管理農肥使用,最終產

品安全亦較好掌握。

本次論壇舉辦相當成功,與會人員除了農委會相

關行政長官外,亦有 14 位科技綱要領域之彙整人員一

齊參與,綱要人員除了在農業科技前瞻命題作業中,提

供目前農業科技研發重點方向外,亦針對科技前瞻之

新興議題,協助進行現況資源盤點,貢獻良多。本次論

壇之相關意見,將配合兩回合的農業專家意見調查結

果,一併納入前瞻後續規劃報告進行檢討與參考,將

俾利於產官學研的良性溝通與對農業發展願景之共識。

李宜映 台灣經濟研究院 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 農業科技前瞻研究小組 組長 楊玉婷 台灣經濟研究院 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員

AgB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