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政策組 《香港學生赴台灣升讀大學之 價值與可行性評估》 義守大學 2012 年 10 月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政策組 《香港學生赴台灣升讀大學之 價值與 … ·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限制 5 ... 表4.4 設計學門 64 表4.5 運輸服務學門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政策組

    《香港學生赴台灣升讀大學之

    價值與可行性評估》

    義守大學

    2012 年 10 月

  • 香港學生赴台灣升讀大學之

    價值與可行性評估

    委辦單位: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

    執行單位:私立義守大學

    主 持 人:李銘義 副教授

    研究助理:蘇裕盛、薛慧玲、楊雅如

    2012 年 10 月 2 日 台灣 高雄

  • 行 政 摘 要

    香港在 2012 年的「雙班年」 下,首屆文憑試和末屆高考超過三萬名高中

    畢業生將入讀八所資助大學,對各院校的收生、課程、硬體配套等均帶來不少挑

    戰。目前香港大學學位極度不足下,每年約有五萬名高中畢業生未能符合繼續升

    讀大學的資格,更有不少副學位畢業生無法更上層樓。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2018

    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顯示,香港將於六年後人力市場將首度出現短缺。

    今年台灣大專對香港招生出現重大改革,允許香港地區改以免試方式赴台

    升學,申請者得以「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成績」或「香

    港中學會考成績」或「免試申請就讀台師大僑先部」等擇一方式赴台升學。面對

    香港未來產業多元化發展及社會變遷急需高學歷人才,但又面臨許多中學畢業生

    無法繼續升學的情況下,台灣的高等教育可以填補這塊空缺。

    研究發現,很多港生對台灣的升學制度和學成歸港後學歷是否獲香港政府

    認可,很不了解,這除了需要突破學歷互認的障礙;強化說明和宣傳的機制,並

    多利用網站資源主動出擊是重要關鍵。其次,發現很多港生會在香港就讀副學士

    學位或課程,若台灣可以承認香港專科學歷以招收插大生或插二技生(等同大三

    及大四),相信這一環節的市場會很樂觀。其三,在學歷承認上建議雙方教育部

    門可以積極籌劃學歷互認證機制進行對話與討論,俾讓港生在台學習的學位得到

    認可,進而可以增進兩地學生正向交流。其四,為了維護到台灣就讀大學之港生

    權益,香港特區政府各局處可以協調一份認可台灣高等教育院校名單,並公告於

    政府網頁上,讓港生於就讀前有所選擇評估。由目前港生 2012 年大量到台灣升

    讀大學院校,顯示港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將逐漸密切。

  • Executive Abstract

    In Hong Kong’s 2012 “Double-Shif t Year”, the f irs t Dipolma tr ial

    and f inal session of col lege examinations resul ted in 30,000 new students in

    eight subsidized universi t ies , br inging new challenges to the administrat ion,

    courses, and support ing faci l i t ies of the universi t ies . Under the current

    degree inadequacies of the Universi ty of Hong Kong, about 50,000 high

    school graduates fa i l to meet universi ty enrolment requirements, and many

    sub-degree students are unable to advance. The 2018 Manpower Forecast

    Report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 ive Region

    predicts that there wil l be a shortage of employees for the f i rs t t ime by 2018.

    This year Taiwanese col leges began a major reform of the admission

    of Hong Kong students , al lowing them to be exempt from exams when

    applying to Taiwanese colleges. Applicants under the "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ination resul ts" , the Hong Kong Advanced

    Level Examination", the "Hong Kong Cert if icate of Education Examination

    (HKCEE) results" , or the "exemption for applicat ion to studying Taiwan

    Normal Universi ty the Kiu fi rs t Ministry" have an al ternat ive way to apply to

    Taiwan colleges. The future of industr ial diversif icat ion,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wil l cause an urgent demand for highly educated people. Since

    many high school graduates are unable to continue their s tudies, Taiwanese

    colleges can fi l l this need.

  • Studies show that many Hong Kong students would be wil l ing to come

    to Taiwan for higher education if they wil l be recognized by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upon returning. Many people don’t real ize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break the obstacles of academic recognit ion. The key to doing this is

    s trengthening descript ion of the mechanisms, advert is ing, and make use of

    internet resources. Secondly, i t was found that many Hong Kong students are

    s tudying in Hong Kong associate degrees or courses. If Taiwan can recognize

    special is t qualif icat ions in Hong Kong, they can recrui t junior and senior

    s tudents; this part of the market is very optimist ic . Thirdly, academic

    recognit ion on the education sector of both sides can begin act ively planning

    mutual authenticat ion mechanisms in discussion; that way Taiwanese

    degrees wil l be recognized, thus enhancing the exchange of s tudents between

    both sides. Fourthly,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Hong Kong exchange

    students in Taiwan. At the bureaux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 ive

    Region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the Government can coordinate an

    approved l is t of inst i tut 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and publish them

    in the government pages. This would al low Hong Kong students to assess

    their choices before at tending. A large amount of Hong Kong students in

    2012 have enrolled in Taiwan colleges and universi t ies , and gradually

    increase cooperat ion and exchange opportunit ies for both sides.

  • i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台灣對於港生來台升讀高等教育之政策 7

    第二節 香港對於港生來台升讀高等教育之政策 20

    第三節 學者對於台灣如何吸引港生之建議 25

    第三章 香港產業及社會人力需求評估 34

    第一節 香港產業需求現況分析 34

    第二節 香港社會人力需求現況分析 44

    第三節 香港未來社會人力需求分析 49

  • ii

    第四章 台灣公私立大學教育之特點與香港產業社會需求 60

    第一節 台灣公私立大學科系之特點 60

    第二節 目前台灣公私立大學對於爭取香港學生之做法 100

    第三節 台灣公私立大學科系之特點與香港產業需求之契合度 103

    第四節 台灣公私立大學科系之特點與香港社會需求之契合度

    117

    第五章 香港學生升學之現況及赴台升學價值之評估 123

    第一節 香港學生升讀高等教育之現況 123

    第二節 新高中課程及大學四年制

    第三節 台灣高校科系的多元性有助香港知識型社會的形成

    139

    142

    第四節 鼓勵香港學生赴台升學的其他社會意義 15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6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6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65

  • iii

    參考文獻 170

    附錄一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及香港澳門居民來臺就學辦法

    附錄二 專家論壇記錄

    173

    184

  • iv

    圖 次

    圖 1.1 研究架構 4

    圖 2.1 香港現行學制及新學制的架構圖 21

    圖 3.1 香港各個經濟活動占香港當地整體生產總值 35

    圖 3.2 香港服務業之各個經濟活動占香港整體服務業的生產總值 36

    圖 3.3 四大支柱行業的就業情況圖 38

    圖 3.4 六項優勢產業的就業情況圖 41

    圖 3.5 香港 2018 年人力資源供求差額推算(按總體教育程度劃分) 52

    圖 3.6 香港 2018 年按經濟行業劃分的人力需求推算 54

    圖 3.7 香港 2018 年四大支柱行業的人力需求推算 55

    圖 3.8 香港 2015 年六項優勢產業的人力需求推算 56

    圖 4.1 國立大學校院分佈圖 69

    圖 4.2 私立大學校院分佈圖 70

    圖 5.1 2001/2-2011/12 自資全日制經評審專上課程 126

    圖 5.2 2001/2-2011/12 自資全日制經評審專上課程學生數字 130

    圖 5.3 2001/2-2011/12 自資全日制經評審專上課程畢業生人數 131

  • v

    表 次

    表 2.1 101 學年度海外聯招學校 7

    表 2.2 101 學年度海外聯招學校系組及招生名額 8

    表 2.3 港生申請入讀台灣的高等院校方法彙整表 9

    表 2.4 所持文憑及申請類組採計表 11-13

    表 2.5 不同地方升讀大學所需費用作比較表 19-20

    表 2.6 兩岸大學學習環境比較 22

    表 3.1 香港 2006-2010 年四個主要行業的就業人數統計表 39-40

    表 3.2 香港 2008-2010 年六項優勢產業總就業人數表 43

    表 3.3 按選定主要行業劃分的就業人數(公務員除外) 44-45

    表 3.4 按選定主要行業劃分的職位空缺數字(公務員除外) 46

    表 3.5 按主要職業組別劃分的職位空缺數字(公務員除外) 47

    表 3.6 香港 2006、2010 及 2011 年各行業類別就業人數分佈 47-48

    表 3.7 2010 年及 2018 年按教育程度劃分的本地人力供應 50

    表 3.8 2018 年按概括教育程度劃分的人力資源供求差額推算表 51

    表 3.9 2010 年至 2018 經濟行業劃分的人力需求 53

    表 3.10 2010 年及 2018 年四大支柱行業的人力需求 54-55

    表 3.11 2009 年至 2015 年六項優勢產業的人力推算變動需求 56-57

    表 3.12 2010 年及 2018 年按職業組別劃分的人力需求 57-58

    表 4.1 醫藥衛生學門 60-62

    表 4.2 商業及管理學門 62-63

    表 4.3 傳播學門 63-64

    表 4.4 設計學門 64

    表 4.5 運輸服務學門 64

    表 4.6 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65

    表 4.7 民生學門 65-66

    表 4.8 人文學門 66-67

    表 4.9 社會及行為科學 67-68

    表 4.10 藝術學門 68

    表 4.11 台灣公私立大學 18 個學群 71-74

    表 4.12 國立臺灣大學目前學士學系 75-76

    表 4.13 中國文化大學目前學士學系 81

    表 4.14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目前學士學系 84

    表 4.15 逢甲大學目前學士學系 87-88

    表 4.16 國立中山大學目前學士學系 91

    表 4.17 義守大學目前學士學系 94-95

    表 4.18 台灣公私立大學對於爭取香港學生之基本做法 102

  • vi

    表 4.19 台灣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實習認定基準一覽表 109-110

    表 4.20 香港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實習認定基準一覽表 110-111

    表 5.1 內地 63 所免試招收香港學生高校名單 124-125

    表 5.2 2012/13 學年全日制經評審政府資助職業訓練局副學位課程表 131-133

    表 5.3 2012/13 學年全日制經評審自資本地副學位課程 134

    表 5.4 2012/13 學年政府資助全日制經評審學士學位課程 135

    表 5.5 2012/13 學年全日制經評審自資本地學士學位課程 135-136

    表 5.6 2012/13 學年全日制經評審自資非本地學士學位課程 136

    表 5.7 2012/13 學年全日制經評審自資本地銜接學位課程 136

    表 5.8 2012/13 學年全日制經評審自資非本地銜接學位課程 137

    表 5.9 2012/13 學年全日制經評審自資本地銜接學位課程 137-138

    表 5.10 香港大學附屬學院高級文憑課程簡介 141

    表 5.11 台灣特有科系(香港未開設之學系) 142

    表 5.12 香港有開設但是學額供應不足之學系 153

    表 5.13 香港有開設但門類較粗之學系 154

    表 5.14 台灣特有科系(大陸未開設之學系) 155

    表 6.1 香港產業(行業)需求與台灣大學院校特色分析比較簡表 163-164

  •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目的

    香港在 2012 年的「雙班年」1下,首屆文憑試和末屆高考超過三萬名高中畢

    業生將入讀八所資助大學,對各院校的收生、課程、硬體配套等均帶來不少挑戰。

    目前香港大學學位極度不足下,每年約有五萬名高中畢業生未能符合繼續升讀大

    學的資格,更有不少副學位畢業生無法更上層樓。2同時,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2018 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顯示,香港將於六年後人力市場將首度出現短缺,

    主要是因為未來六年將有 30 萬人退休,以至 2018 年全港人才短缺達 14,000 人,

    是 24 年來首次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在人力供給短缺的情況下,僱主對高學歷

    人士需求大增,高中、技工、技術員及副學位人才極渴,至 2018 年估計需要

    1,754,600 人,因供不應求導致人才短缺 22,000 人。3

    今年台灣對香港招生出現重大改革,允許香港地區改以免試方式赴台升學,

    申請者得以「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成績」或「香港中學

    會考成績」或「免試申請就讀台師大僑先部」等擇一方式赴台升學。4今年香港計

    有 3,830 人完成赴台升學申請的報名。其中第一階段個人申請制有 687 人申請,

    錄取為 412 人,未獲錄取者,除 8名經資格審查不符外,均將自動進入「聯合分

    發」。第二階段聯合分發制有 3,143 人。根據本年 8月 16 日公告錄取名單,兩階

    段錄取名額共為 3,747 人(包括 4名博士生、30 名碩士生、本科生 2,733 人、僑

    先班 980 人)。錄取率高達 98%。5

    1 香港今年適逢推行新高中課程新舊學制並行,在新舊學制並行下有兩批畢業生同時升讀大學稱之為「雙

    班年」。 2 教協會對「新」毅進計劃的意見(2012 年 1 月 4日),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2012 年 8月 13 日,取

    自 http://www.hkptu.org/education/?cat=70。 3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2012),2018 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頁 80。 4 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2011 年 11 月 9日)。101 學年度學士班重大招生變革。2012 年 8 月 8日,取自

    http://www.overseas.ncnu.edu.tw/index/news/news2。 5 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香港),2012 年 8 月 17 日。

  • 2

    當下臺灣面對少子化與大學數量過度膨脹的問題,雖教育部已啟動大專院

    校退場機制,希望透過評鑑,控制招生員額、鼓勵大學合併與停辦。但亦有學者

    建議,與其消極合併與停辦大學,不如積極將高教資源輸出到國外。6台灣現有近

    170 所大學,幾乎是百分之百能進大學,香港只有 18%的入學率,另有兩年制的

    副學士,念完了也沒什麼出路,這可視為台灣高等教育的一塊市場。7

    台灣的大學院校所提供的院系類型眾多,有頗多專業是香港的大學院校未有

    設立的,如獸醫、保健營養、農藝、森林學、地震學等,應可滿足學生不同興趣。

    8而私立新設的大學多元,朝氣蓬勃,各有專門的強項,同時重視實踐,並善用私

    立大學的商界背景,提供學生大量實習機會。9使得多年來香港赴台升學返港的人

    數已累積達三萬多人,並分佈於香港各個領域,顯示港生在台灣受教育是成功

    的,鼓勵香港學生赴台修讀技職科系,也可為香港未來產業多元化發展及社會變

    遷之需要培育人才。在此,香港急需高學歷人才,但又面臨許多中學畢業生無法

    繼續升學的情況下,香港學生赴台灣升讀大學之價值與可行性的研究,刻不容

    緩,俾為青少年就學升學提供多一條管道。

    本研究旨在探討香港學生赴台灣升讀大學之價值與可行性,描繪港生赴台升

    讀大學之需求,以及台灣高等教育院校招收港生之現狀,期能瞭解港生赴台就學

    之整體發展,並探討兩地相應法規政策之配合問題。

    6 江逸之(2007 年 6 月)。15 年後台灣的大學將過剩 30 多位校長疾呼:開放陸生來台。遠見雜誌,第

    252 期。2012 年 8 月 11 日取自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3161.html。 7 劉遵義(2010 年 4 月 16 日)。兩岸三地高教搶人。聯合晚報,A3。2012 年 8月 13 日取自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44803。 8 曹啟樂(2009 年 4 月)。考察台灣大學 拓多元升學路徑。香港風采中學校長箴言。2012 年 8 月 11 日取

    自 http://www.elegantia.edu.hk/pinsay/2.htm。 9 曹啟樂(2009 年 4 月)。考察台灣大學 拓多元升學路徑。香港風采中學校長箴言。2012 年 8 月 11 日取

    自 http://www.elegantia.edu.hk/pinsay/2.htm。

  • 3

    第二節 研究架構

    本小節為此研究計畫之研究架構(如圖 1.1),首先,在第一章的部分先說明

    此研究之目的與限制;其次,在第二章文獻探討的部分,分別說明台灣、香港與

    學者對於港生來台升讀高等教育之政策;接著在第三章探討香港產業與社會人力

    需求之評估;而第四章針對台灣公私立大學教育之特點與香港產業社會需求兩者

    之契合度加以研究;第五章為對香港學生升讀高等教育之現況及適應性做評估;

    最後,第六章則是結論與建議的部分。

  • 4

    圖 1.1 研究架構

    研究目的

    研究限制

    文獻探討

    台灣對於港生來台升

    讀高等教育之政策

    香港對於港生來台升

    讀高等教育之政策

    學者對於港生來台升

    讀高等教育之評論

    香港產業及社會人力需求評估

    香港產業需求現況分析 香港社會需求人力現況分析

    台灣公私立大學教育之特點與香港產業社會需求

    台灣公私立大

    學科系之特點

    台灣公私立大學對於

    爭取香港學生之做法

    台灣公私立大學科系之特點

    與香港產業需求之契合度

    台灣公私立大學科系之特點

    與香港社會需求之契合度

    香港學生升讀高等教育之現況及適應性評估

    香港學生升讀高等教育之現況 香港學生升讀高等教育之適應性及現況

    研究結論

    研究建議

    香港未來社會需求人力分析

  •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限制

    研究方法上,本文以質性研究為主。為達研究目的,質性研究資料蒐集方法

    必須是多元的,只要是能為研究目的服務者皆可以成為資料,主要蒐集資料的方

    式有訪談、觀察、以及實物分析等。10故本文採文獻分析法、焦點座談法與深度

    訪談法進行;

    一、文獻分析法(Document Analysis)是指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是課題,

    透過蒐集有關教育市場資訊、海外招生調查報告、教育政策動態等文獻資料,從

    而全面地、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蒐集內容儘量要求豐富及廣

    博;再將四處收集來的資料,經過分析後歸納統整,再分析課題淵源、原因、背

    景、影響及其意義等。

    二、透過焦點座談,對台灣目前招收香港學生之現況及作法進行瞭解,並對

    香港現行產業所需人才進行預判,以此兩者為基礎對特區政府有關港生赴台升讀

    大學之作法提出政策建議。在台灣舉辦焦點團體座談會,經產官學民媒等意見之

    取得以焦點座談會方式進行。座談會舉行2場,每場20人,邀請相關教育部官員、

    大學管理層、大學教師以及在台港生參加,各場座談會舉辦方式擬聘請主談人及

    與談人,由主談人預先擬妥書面報告,送與談人提評論,書面報告以正面陳述方

    向凝結問題意識。

    三、深度訪談法是指由受訪者與施測者就工作所需知能、工作職責、工作條

    件,等進行面對面溝通討論的一種方法,以廣泛的蒐集所需要的資料。一般而言,

    訪談通常是兩個人或更多人之間有目的的談話,由其中研究者(施測者)引導,

    蒐集研究對象(受訪者)的語言資料,藉以瞭解研究對象的感受、經驗,以受訪

    10 陳向朋(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頁 77。

  • 6

    者的表達方式及語彙來闡述某一問題或事件資訊。11由於質的研究涉及到人的理

    念、意義建構和語言表達,因此「訪談」成為質的研究中一個十分有用的蒐集資

    料的方法,訪談可以直接詢問受訪者自己對研究問題的看法,使他們有機會用自

    己的語言和概念表達他們的觀點。12

    深入訪談法除可增加資料蒐集的多元性外,更能藉此瞭解受訪者對問題的想

    法與態度。而透過深度訪談,我們可以掌握案主的主觀的意義,並能獲得較為完

    整的資料。13為了使研究者能夠藉由晤談獲得第一手面對面的資料,項目主持人

    透過訪港調研並進行深度訪談,冀求對香港教育情況及香港學生赴台升學的意願

    有具體掌握,並到有關機構參觀或舉行座談。並進一步就港生赴台升讀大學進行

    比較分析,進一步提出規劃策略,以深入瞭解港生來台就學價值之相關因素評

    估,期加速特區政府後續政策規劃之進行。

    礙於人力與經費制約,未能對香港高中應屆畢業生做第一手問卷,以瞭解港

    生來臺政策之認知與選校之態度及因素,建議若條件允許日後新研究可以增加此

    項問卷,以提供給相關單位及有意爭取港生的大學院校招生參考。

    11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12 陳向朋(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頁 78。 13 陳介英(2005)。深度訪談在經驗研究地位的反思。齊力、林本炫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嘉義: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台灣對於港生來台升讀高等教育之政策

    香港今年適逢推行新高中課程新舊學制並行的「雙班年」,在新舊學制並行

    下,今年會有兩批畢業生同時升讀大學,但僅兩成有機會升讀香港教資會所資助

    的八間大學,其餘均需另謀出路。因此,到海外就讀大學就成為香港高中生的一

    個重要選項。伴隨著兩地交流愈趨頻繁,國際化競爭越趨激烈,台灣的大學過剩,

    使得海外招生成為各校關注的政策。同時,台灣的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也修正海

    外招生辦法(含香港招生辦法), 2012 年秋季入學生,由 147 所大學校院加入聯

    合招生(此數據未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分為公、私立及高教、技

    職體系學校分佈如下表(表 2.1),147 所大學校院共有 2,623 個系組,提供 16,644

    個名額(分三大類組見表 2.2)供全球僑生及港澳生自由選填,每一類組至多可

    選填 70 個志願,第二、三類組得互跨類組選填志願。而 8月 16 日公告錄取名單,

    兩階段錄取港生名額共為 3,747 人,創下歷年紀錄,其錄取率高達 98%。14。

    表2.1 2012學年度海外聯招學校

    類 別 公立 私立 總計

    高教體系 36 36 72

    技職體系 15 60 75

    總 計 51 96 147 *資料來源:2011 學年度赴香港地區辦理教育展及巡迴宣導出國報告書,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

    2012 年 8 月 16 日。

    14 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2012 年 8 月 18 日。

  • 8

    表 2.2 2012 學年度海外聯招學校系組及招生名額

    項目

    學士班 研究所 總計

    第一

    類組

    第二

    類組

    第三

    類組 碩士班 博士班 學士班 研究所

    系組數 1,553 739 331 1,953 547 2,623 2,500

    名額數 10,654 4,183 1,807 3,909 744 16,644 4,653

    *資料來源:100 學年度赴香港地區辦理教育展及巡迴宣導出國報告書,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

    2012 年 8 月 16 日。

    壹、多元赴台升學政策

    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自 2012 學年度秋季入學起,學士班除了現行「聯合分

    發」招生方式外,另外增設了「個人申請」入學管道,申請者得以「香港中學文

    憑考試成績」、「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成績」或「香港中學會考成績」或「免試申請

    就讀台師大僑大先修部」等擇一方式赴臺升學。15

    新增設的「個人申請」新制,考量到招生學系的特性有所不同,由招生校系

    自行決定其在各僑生招生管道中的招生名額,而不以海外僑生之學科成績或測驗

    表現為唯一標準,使各個學系更能充分瞭解申請學生的未來潛力,提供更適性學

    習的機會外,亦讓學生透過合適的管道申請到心目中的理想科系。

    另外,香港學士學位課程文憑試就讀門檻為中文、英文、數學、通識共四科,

    而台灣聯招僅設中、英、數必修,以及自選兩門選修。申請人可以依照所報專業

    要求,擇成績最好的兩門,即使通識科不及格也可以用其他選修課的成績申報台

    灣的大學,使港生來台升學管道變得更多元(表 2.3)。

    15 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2011 年 11 月 9日)。101 學年度學士班重大招生變革。2012 年 8 月 13 日取自

    http://www.overseas.ncnu.edu.tw/index/news/news2。

  • 9

    表 2.3 港生申請入讀台灣的高等院校方法彙整表

    個人申請制 海外聯合招生 僑生先修班

    內容

    以三個志願為限,

    申請學生可根據

    院系規定,向心儀

    院系呈送資料申

    請入讀

    未獲「個人申請制」

    階段取録學生,將直

    接撥入聯招分發,學

    生可選擇七十個院

    系志願

    以中學成績申請,在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修讀ー年僑生先修

    班,然後先修班成績

    報讀當地大學

    報名資格

    -獲頒中學畢業證

    -香港永久居民連

    續在香港接受中

    學教育滿六年

    -獲頒中學畢業證書

    -香港永久居民連續

    在香港接受中學教

    育滿六年

    -獲頒中學畢業證書

    -在港澳地區連續居

    住滿六年並領有永

    久居民身份證

    甲、放寬申請資格16

    一、依據「香港、澳門居民來台就學辦法」第七條訂定之。凡符合下列資格

    者,得依規定向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九龍辦公室(海華服務基金)(以下簡稱海

    華服務基金)申請來台升學,經教育部大陸事務工作小組審查符合資格後,由海

    外聯招會依「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 2012 學年度成績核計及分發作業細則」,訂定

    錄取標準並辦理分發作業,擇優錄取。

    (一)符合「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四條規定:「本條例所稱香港居民,指具

    有香港永久居留資格,且未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或香港護照以外之旅行證

    照者。」申請時尚未符合「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四條「未持有英國國民(海外)

    護照或香港護照以外之旅行證照者」,仍准予報名,惟須填具切結書,同意於錄

    取分發後,其身分應符合「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四條規定,始得來台入學。

    (二)具有香港永久居留資格證件者,且最近連續居留香港 6 年以上之香港居

    民得申請來台升學。但申請就讀大學醫學、牙醫及中醫學系者,其最近連續居留

    16 海外聯招會網站,2012 年 8 月 10 日取自 http://www.overseas.ncnu.edu.tw/content/query。

  • 10

    年限為 8年以上。至最近連續居留香港期間之計算,係以本簡章申請時間截止日

    為計算基準日往前回溯推算 6年或 8年。但計算至西元 2012 年 8 月 31 日始符合

    本簡章所定連續居留年限規定者,亦得申請,

    (三)前經獲准分發學校學生,因事未能來台,又未向原分發學校辦妥保留入

    學資格者,如本年擬來台升學,必須重新辦理申請手續。

    (四)曾在台之大專院校(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以下簡稱台師大

    僑先部)註冊在學、休學、非因故自願退學(如勒令退學)及申請保留入學資格

    有案者不得重行申請。惟分發在台期間因故自願退學返回香港且在臺停留未滿一

    年者,得予重行申請,以一次為限,並請於報名時檢附證明文件併同申請表繳交。

    (五)在當地或外國華文中學、外文中學畢業或相當於國內高級中學畢業取得

    畢業證書(以同等學力資格申請者須附修業證明書),經海華服務基金查證屬實,

    可依下列方式申請,並得僅參加「聯合分發」:

    1. 個人申請制。(未獲錄取者再依「聯合分發」採計方式辦理)

    2. 聯合分發制:

    (1) 持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

    (2) 持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成績。

    (3) 持香港中學會考成績。

    (4) 選擇上列(1)至(3)項申請方式之ㄧ,且曾獲得國際數學、物理、化學、

    生物、地球科學與資訊奧林匹亞競賽金牌獎、銀牌獎、銅牌獎或獲得美國國際科

    技展覽會大會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四等獎。

    (5) 自願免試申請臺師大僑大先修部。

    二、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依本簡章之規定申請來臺升學,違反規定者,

    不予分發入學;已入學者,應令退學並撤銷學籍。

    (一)曾在台肄(畢)業之高中學生。

    (二)分發錄取後身分不符合「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 4 條規定者。

  • 11

    乙、多元成績核計及分發原則

    一.採計原則:

    (一)個人申請制:申請人繳交之書面備審資料經分轉各志願校系審查後,依

    據教育部核定各校系招生名額、各校審查結果及各生選填志願序辦理分發。如「個

    人申請」未獲錄取,則進入「聯合分發」,並依申請人所持文憑及申請類組別採

    計分發分數。

    (二)聯合分發制:

    1.自願免試申請臺師大僑先部者,採計申請人檢附之中學畢業證書及成績

    單,依中學學科成績擇優錄取。

    2.曾獲得國際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與資訊奧林匹亞競賽金牌

    獎、銀牌獎、銅牌獎或獲得美國國際科技展覽會大會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

    四等獎者,其申請資料送志願校系(以3個聯合分發志願為限)審查通過後,名

    額另案核定並優先錄取,如未獲錄取,再依申請人所持文憑及申請類組別採計分

    發分數。

    3.以「甲、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乙、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或「丙、香港中

    學會考」三擇一方式提出申請(見表 2.4),其第二、三類組申請者得互跨類組選

    填志願。分發分數依申請人所持文憑及申請類組採計如下:

    表 2.4 所持文憑及申請類組採計表

    所持文憑 必採科目 選採科目 分發分數核計方式

    甲、香港中學

    文憑考試

    中 國 語

    文、英國

    語文、數

    依下表之類組選採

    科目規定,由申請人

    任擇 2 科採計。

    1.必採科目各科分數加權 1.3

    採計;選採科目各科分數所佔

    權重如下表。

    2.各類組採計 5 科(含必採科

    目及選採科目)加權後之總

    分。如遇缺科,該科成績以零

    分計算。

    3.同分參酌方式:

    (1)甲、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依

    序為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

    學、選採科目(2 科擇優依序

    乙、香港高級

    程度會考

    中國語文

    與文化、

    英語運用

    依下表之類組選採

    科目規定,由申請

    人任擇 3 科採計。

    如 遇 缺 科 , 得 依

    「丙、香港中學會

    考」之各類組選採科

    目替代之。

  • 12

    丙、香港中學

    會考

    中 國 語

    文、英國

    語文

    依下表之類組選採

    科目規定,由申請人

    任擇 3 科採計。

    參酌)、中學學業成績總平均。

    (2)乙、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依

    序為中國語文與文化、英語運

    用、選採科目(3 科擇優依序

    參酌)、中學學業成績總平均。

    (3)丙、香港中學會考:依序為

    中國語文、英國語文、選採科

    目(3 科擇優依序參酌)、中

    學學業成績總平均。

    申請

    方式 各類組選採科目(任選 2科)

    各科分

    數所佔

    權重

    甲、

    香港

    中學

    文憑

    考試

    通識教育;倫理與宗教;音樂;視覺藝術;體育;旅遊與

    款待;綜合科學;科技與生活;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 1

    中國文學;英語文學;中國歷史;歷史;地理;企業、會

    計與財務概論;經濟;資訊與通訊科技;設計與應用科技 1.1

    通識教育;視覺藝術 1

    資訊及通訊科技;設計與應用科技;科技與生活;綜合科

    學 1.1

    物理;化學;組合科學;M1 數學;M2 數學 1.5

    通識教育;體育;旅遊與款待;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 1

    綜合科學;科技與生活;物理 1.1

    生物;化學;組合科學;M1 數學;M2 數學 1.5

    申請

    方式 各類組選採科目(任選 3科)

    各科分

    數所佔

    權重

    乙、

    香港

    高級

    程度

    會考

    通識教育;倫理及宗教;視覺藝術 1

    中國文學;英語文學;中國歷史;歷史;地理;政府與公

    共事務;企業概論;經濟學;會計學原理;心理學;電腦

    應用;電腦

    1.1

    應用數學;數學及統計學 1.3

    純粹數學 1.5

    通識教育;視覺藝術 1

    電腦應用;電腦;電子學 1.1

    應用數學;數學及統計學 1.3

    純粹數學;化學;物理 1.5

    三 通識教育 1

  • 13

    心理學;物理;電子學 1.1

    應用數學;數學及統計學 1.3

    純粹數學;化學;生物 1.5

    申請

    方式 各類組選採科目(任選 3科)

    各科分

    數所佔

    權重

    丙、

    香港

    中學

    會考

    時裝及成衣;宗教;音樂;佛學;普通話;視覺藝術;圖

    象傳意;家政(服裝與設計);家政(膳食、家居與家庭);

    膳宿服務;旅遊與旅遊業;體育

    1

    中國文學;英語文學;法文;中國歷史;歷史;地理;政

    府與公共事務;社會教育;綜合人文;經濟與公共事務;

    經濟;商業;會計學原理;英文文書處理及商業通訊;電

    腦與資訊科技;科學與科技;科技概論;設計與科技

    1.1

    數學 1.3

    附加數學 1.5

    時裝及成衣;視覺藝術;圖象傳意;家政(服裝與設計);

    家政(膳食、家居與家庭) 1

    英文文書處理及商業通訊;設計與科技;電腦與資訊科

    技;科學與科技;科技概論;電子與電學 1.1

    數學 1.3

    附加數學;化學;物理 1.5

    時裝及成衣;圖象傳意;家政(服裝與設計);家政(膳

    食、家居與家庭);膳宿服務;旅遊與旅遊業;體育 1

    科學與科技;設計與科技;科技概論;物理;電子與電學 1.1

    數學 1.3

    附加數學;化學;生物 1.5

    二、分發原則:

    (一)以分發來台升讀大學、獨立學院一年級及臺師大僑先部為限。凡擬以大

    專院校畢(肄)業生資格申請來台升讀大學、獨立學院二年級以上班級者,不受

    理申請。

    (二)未符合香港居民身份連續居留香港年限 8 年以上者,或前一學年已錄取

  • 14

    醫學、牙醫或中醫學系卻未於規定期限內具結放棄錄取資格者,本年申請所劃填

    之醫學、牙醫及中醫學系志願,視為無效志願不予分發。

    (三)個人申請制之分發原則係依據申請人所填個人申請校系志願,經海外聯

    招會將書面備審資料分轉各校進行審查,按教育部核定各校系招生名額、各校審

    查結果及選填志願序進行統一分發,惟各校系得不足額錄取。「個人申請」分發

    後之餘額得流用至「聯合分發」(未提供「聯合分發」名額校系則不流用)。經「個

    人申請」錄取者不再辦理「聯合分發」;「個人申請」未獲錄取者則進入「聯合分

    發」。

    (四)聯合分發制之分發原則:

    1.以國際奧林匹亞競賽或美國國際科技展覽會大會獎項申請者,其申請資料

    送志願校系審查通過後,名額另案核定並優先錄取。

    2.餘依海外聯招會常務委員會議決議之最低錄取標準及各梯次之分配名

    額,按申請學生之分發分數由高而低暨其選塡志願序進行分發。

    3.分發分數達大學最低錄取標準者,始得分發大學。同分時,依序以簡章所

    列各類組科目順序之分數高低決定其分發順序。

    4.分發分數未達大學最低錄取標準者,一律分發至臺師大僑先部;分發分數

    已達大學最低錄取標準,但所填志願已無名額可供分發者,一律分發臺師大僑先

    部。

    5.分發分數已達大學最低錄取標準並填滿 70 個聯合分發志願科系但未獲分

    發者,得由海外聯招會提供該梯次分發後之流用名額,函請是類僑生選填志願並

    於期限內填覆,憑辦二次分發作業。二次分發作業係按流用名額及是類僑生之分

    發分數由高而低暨其填覆志願序進行分發至名額用罄,如遇分發分數同分時,依

  • 15

    序以簡章所列各類組科目順序之分數高低決定其分發順序。

    (五)已分發大學者,於入學前得申請改分發至臺師大僑先部,以一次為限。

    請逕至海外聯招會網頁下載「改分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申請及處理

    表」,送海外聯招會。(惟臺師大僑先部結業生不得適用再申請改分發回臺師大僑

    先部。)

    (六)其他未盡事宜依「香港澳門居民來臺就學辦法」、「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

    101 學年度成績核計及分發作業細則」暨「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 101 學年度常務

    委員會議」決議辦理。

    三、公告錄取:

    (一)個人申請制約於 4 月初公告錄取名單;自願免試申請僑先部及以國際奧

    林匹亞或美國國際科技展覽會獎項申請者約於 6 月初公告錄取名單;以會考文憑

    免試申請者約於 8 月下旬公告錄取名單。

    (二)申請學生經錄取分發者,由海外聯招會製發「分發通知書」送請海華服

    務基金轉發,如於 8 月底前未接獲「分發通知書」者,請逕洽詢海外聯招會辦理

    補發。

    (三)如對本項招生作業有疑義者,應於規定日期前以書面敘明具體事由並檢

    具佐證資料送達本聯招會,由本會依簡章及相關規定處理,於一個月內函覆考

    生;必要時得會請有關單位提出說明,或提請本會委員會議討論後,依決議辦理。

    未具名之申訴案件本會得不予處理。

    教育部於 2011 年陸續透過修正發布「僑生回國就學及輔導辦法」以及訂定

    發布「大學校院僑生畢業後申請在台實習作業要點」等法規,以建立僑生(含港

    澳生)畢業後留台實習的機制,讓優秀的僑生得以學以致用,獲得職場實務經驗

  • 16

    並提升個人的專業知識。

    根據香港澳門居民來台就學辦法第二條規定,凡香港或澳門(以下簡稱港澳)

    居民,具有港澳永久居留資格證件,且最近連續居留港澳或海外六年以上者,得

    申請來台灣地區就學。但申請就讀大學醫學、牙醫及中醫學系者,其最近連續居

    留年限為八年以上,因此,凡符合居留年限資格者,皆可申請來台灣地區就學。

    17

    另外,根據香港澳門居民來台就學辦法第十一條規定,在台灣地區大學取得

    學士學位之港澳學生,只要檢附台灣地區之大學畢業證書或報考資格所需證件、

    歷年成績證明文件、入學申請表、志願序及招生學校所定之其他文件,於每年招

    生期間向海外聯招會提出申請,即可入學就讀大學碩士班。以下就目前台灣對於

    港生來台升讀高等教育之相關政策整理如下:

    貳、放寬留台實習機制

    根據「大學校院僑生畢業後申請在台實習作業要點規定」第二條規定,大學

    校院僑生如果符合每學年學業成績平均達八十分以上(研究所必須達到八十五分

    以上)或全班排名前百分之二十,或參加國際、全國性技能競賽、科展獲得獎項

    的條件,並覓妥合適的實習機構後,即可申請畢業後留台實習。

    為增加大學校院優秀僑生畢業後留台實習機會,教育部於 2012 年 3 月進一

    步鬆綁僑生畢業後申請實習資格規定,根據「大學校院僑生畢業後申請在台實習

    作業要點規定」第七條規定,畢業僑生實習許可期間由每次半年放寬為最長可以

    到畢業後 1年,以簡化實習展期手續。

    17 香港澳門居民來台就學辦法(2012 年 02 月 01 日修正)。

  • 17

    參、優秀華裔入學獎學金

    教育部為了獎勵海外華裔青年回國就讀大學校院,設置以下各種獎學金以吸

    引優秀華裔青年:

    一、菁英僑生獎學金

    符合教育部優秀僑生獎學金資格,就讀居留地優質高中且各採計科目成績達

    最高等第者,需提來台就讀計畫等審查資料,經教育部遴選通過者;或獲得國際

    數理奧林匹亞競賽金、銀、銅牌獎或美國國際科技展覽會前四等獎,經志願校系

    審查通過優先錄取者。可獲新台幣 30 萬元(約港幣 75,000 元)獎助金。在學期

    間學年學業平均為全班前 10%或達 85 分以上,每學年得續領 NT300,000(約港

    幣 75,000 元)。

    二、優秀僑生獎學金

    經海外聯招會錄取分發各梯次第一、二、三類組分發總成績前三名,且成績

    排名為該梯次前百分之一之華裔學生得申請優秀僑生獎學金;或符合國際數理奧

    林匹亞競賽金、銀、銅牌獎或美國國際科技展覽會前四等獎,經本會錄取分發大

    學者,得於註冊入學時核發新台幣 15 萬元(約港幣 37,500 元),在學期間學業

    平均為全班前 10%或達 85 分以上,每學年得續領新台幣 12 萬元(約港幣 30,000

    元)。

    此外,教育部為幫助海外來台升學清寒僑生生活,使安心向學,如期完成學

    業起見,特給予清寒僑生助學金,每年發給約新台幣 36,000 元(約港幣 9,000

    元);另為獎勵在學品學優良僑生,計有華僑協會總會獎學金、學業品行優良僑

    生獎學金、華僑救國聯合總會獎學金及華僑捐贈獎學金等數十種獎助學金,每種

  • 18

    每次至少可發給約新台幣 5,000 元(約港幣 1,250 元),茲將條列分述如下18:

    (一)、獎勵海外優秀僑生回國就讀大學校院獎學金(分為優秀、菁英僑生獎

    學金) :經費來源教育部。1.優秀僑生獎學金:第一學年初領每月新臺幣 1 萬

    2,500 元,第二學年以後續領者每月新臺幣 1 萬元。2.菁英僑生獎學金:初領

    及續領者每月新臺幣 2 萬 5,000 元。

    (二)、補助大學設置研究所優秀僑生獎學金: 經費來源教育部,每人每月

    約新臺幣 1 萬元。

    (三)、清寒僑生助學金:經費來源教育部, 每人每年約新臺幣 3 萬 6,000

    元。

    (四)、清寒僑生工讀補助:經費來源僑務委員會,每人每月新臺幣 2,500 元。

    (五)、僑生傷病醫療保險及全民健保補助:經費來源僑務委員會。1.僑保:

    入學後四個月保費補助一半。2.全民健保:每月保費補助一半。

    (六)、在學學行優良僑生獎學金:經費來源僑務委員會,每名新臺幣 5,000

    元。

    (七)、受理捐贈僑生獎助學金目前共計 85 餘種:經費來源熱心華僑捐贈僑

    生獎學金,委由僑務委員會管理。每名新臺幣 5,000 元以上至 2 萬 5,000 元不

    等。

    18 僑生及外國學生來臺就讀大學之相關規定及權益比較表,2012 年 3 月 18 日取自

    http://www.icsc.cyut.edu.tw/icsc/files/1000413_0.pdf。

  • 19

    肆、僑生輔導措施

    結合教育部的相關規定,各校分別提供許多僑生來台就讀時課業及生活上的

    輔導措施,詳細細節如下:

    一、住宿提供

    各校大多提供僑生宿舍,費用由各校自訂,每年約為新台幣 8,000 至 20,000

    元(約港幣 2,000~5,000 元)不等。宿舍大多已設有網路線,提供上網使用。宿

    舍通常 4到 6人一間,幾間共用衛浴設備及交誼空間等設施。

    二、課業輔導

    為提高僑生國語文與基本學科之學習能力,幫助僑生加強課業之研習,各校

    一年級新僑生或二年級以上基本學科不及格者,均應參加在學期中利用課餘時間

    或假日開辦的僑生基本學科課業輔導班。假期(寒假或暑假)亦可舉辦僑生課業

    補習班補習,凡必修科目不及格需要重讀或轉系需補修轉入學系(科)基礎科目

    之僑生,均准參加假期僑生課業補習班。

    三、工讀機會

    依據行政院僑務委員會頒行之「補助僑生工讀金辦法」,各校提供工讀機會

    優先給僑生擔任,僑生可於課外時間從事工讀,每月支給約新台幣 2,500 元(約

    港幣 625 元)。此外,僑生還可以從事校外工讀,除寒暑假外,每星期最長為 16

    小時。

    四、生活支出

    各校除了員生消費合作社設有餐飲部,提供經濟實惠之餐飲(如自助餐、簡

  • 20

    餐)外,學校附近亦多有飲食店或餐廳。一般而言,學生自助餐一餐以新台幣 40

    至 70 元左右即可飽餐,相關費用支出可參見表 2.5。

    表 2.5 不同地方升讀大學所需費用(港幣)作比較表

    學費(年) 住宿及生活費(年) 毎月平均開銷 年平均開銷

    大陸 $4,500 $3,200-7,500 $1,200 $14,400

    香港 $42,100 $36,000 $6,500 $78,000

    英國 $90,000 起 $85,000-105,000 $17,500 $210,000

    美國 $55,000 起 $85,000-125,000 $19,800 $238,000

    台灣 $25,000 起 $10,000-12,000 $2,500 $30,000

    *上述金額摡以港幣計算.毎月及一年平均開銷取中位數計算,上圖僅對學費、生活費作比較,

    其他雜費(如機票)並未包括在內。

    五、其他僑輔措施

    例如僑保、健保、接送機服務、僑生接待家庭、在台居留限制、畢業在台工

    作等事項,以及其他僑委會相關輔導服務措施等。來台升學之香港學生比照海外

    僑生依全民健康保險法規定,抵台居留屆滿四個月,應參加全民健康保險,每月

    自行負擔保險費二分之一,金額約新台幣 380 元(實際費率,依中央健康保險局

    公告)。但抵台後之前四個月依僑生傷病醫療保險辦法規定,應參加僑生傷病醫

    療保險,如僑保因故停辦,另依規定辦理。

    六、升讀研究所

    在國內大學取得學士學位(含應屆畢業)之港生,得向海外聯招會申請入學碩

    士班,已依前述規定分發並註冊入學者,不得再行提出申請。自行報考研究所入

    學考試者,應依國內學生錄取標準辦理。

  • 21

    第二節 香港對於港生來台升讀高等教育之政策

    鑒於雙班年高中課程的新舊學制並行,今年會有兩批畢業生同時升讀大學

    (圖 2.1),但僅兩成有機會升讀香港教資會所資助的八間大學,另外八成將另覓

    出路。隨著大陸與台灣的關係近年來有所改善,香港特別行政區與台灣的關係也

    更形密切。對於海外留學的選擇上,台灣與中國大陸(表 2.6)這兩地的高等教育

    也成為香港學生的另一選項。

    圖 2.1 香港現行學制及新學制的架構圖

    *參引資料:100 學年度赴香港地區辦理教育展及巡迴宣導出國報告書,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

    2012 年 8 月 16 日。

  • 22

    表 2.6 兩岸大學學習環境比較

    優勢 劣勢

    台灣

    學生條件:素質好,有創意,文化

    道德內涵高,允許跨校際選課,轉

    系轉學管道暢通。

    台灣優勢:

    1.產業素質佳

    2.供應鏈完整

    3.教育條件健全

    4.文化多元活潑

    5.學術研究環境優良

    6.與歐美高等教育接軌

    學習態度較弱

    學費較大陸貴

    大陸

    學生條件:學習態度強勢,素質強

    大陸優勢:

    1.提供一全球競技的場所

    2.論文發表量世界第二名

    3.強力敦聘優質海歸師資

    教育制度僵化

    教育資源缺乏

    產官學合作條件弱

    國際化弱

    選課課過度限制

    轉系轉學管道封閉

    網路管制

    *本研究整理。

    對於港生來台升讀高等教育,由於香港高中畢業生過去只有數所大學,不少

    香港的學生到台灣接受高等教育後再返港工作或升學。因此,持有台灣學歷的港

    生將可能面對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以下簡香港評審局)從 2008 年 5 月

    起採用的一套新指引,以評估台灣學歷並進行正式認可其資歷的問題。所以香港

    VTC 官員告知:

    台灣的大學學位在香港需要經過評審局的評審,到台灣念大學 (的問題)

    關係到學生的(學習)成本與代價,以往 VTC 都跟英國、澳洲等國家合作,沒

    跟台灣的大學合作過。【訪談一】

    然而就台灣官方立場各大學學歷而言,在世界各國均無所謂「承認」問題。

  • 23

    每年都有很多大學畢業生前往歐美亞非各國(包括中國大陸)留學深造,取得碩

    士、博士學位,重點在於自己的大學成績及學術專長是否能被外國大學接受,「成

    績」、「專長」才是重點,「台灣」不是重點。這也是很多香港學者推薦的「跳板

    論」。如欲進入私人工商企業,個人專長與能力是考慮的重點。在學術承認方面,

    雖然香港未「正式」宣佈承認台灣的大學學歷,但若在台灣畢業的港生欲投考任

    何公務員職位,香港政府便會透過香港評審局評估其學歷水準,作為參考。

    我們建議可以把念台灣的大學、碩士當成跳板,最終學歷 PHD 到外國去念

    這樣比較有誘因。【訪談三】

    一、學術承認:香港所有大學均認可台灣大學學歷,畢業生返港可申請入讀

    本地大學研究所繼續進修。但公務員學歷承認須經學術評審局評估,台灣畢業生

    若投考任何公務員職位,政府會透過學術評審局評估其學歷水準,作為參考。

    二、專業承認:港生在台灣修畢牙科、醫科、工程以及藥劑等學系,回港須

    通過專業試方可執業,只有台大獸醫系可以回港即時執業,毋須考試(中興大學

    獸醫系則需要在香港實習半年才可以考試取證)。讓港生和家長最為裹足不前

    的,是學歷承認和專業承認的問題。香港教育局對台灣大專並沒有一份固定的學

    歷承認名單,學生需個別把他們在台灣獲得的學位拿到「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

    審局」評審。而專業承認更為複雜。在獲得參加香港的專業執照考試資格之前,

    各主辦專業考試的專業學會會先就著學會自己的標準進行「學術承認」,學生必

    須就讀於該學會認可的大學,才有資格參加專業試,而各專業學會認可大學的標

    準是不一致的。例如有的學會參考資歷評審局的標準、有的參考教育局的名單、

    社工資格考試則參考公務員事務局的名單。名單有好幾份,分別存放在不同的部

    門或機構,而且並不公開。各專業學會的「學術承認」標準,並不統一,並且也

    欠缺透明。

    三、資歷評審:「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是獨立的法定機構,並非政

  • 24

    府部門。評審局的學歷評估諮詢服務,乃就申請人的總體教育,與本地學術資歷

    做概括性的比較。評審局將根據申請人由高中開始所取得的總體學歷,獨立處理

    每個申請個案。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是根據《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

    局條例》(第 1150 章)於 2007 年 10 月 1 日成立。由同日起,香港學術及職業資

    歷評審局正式取代香港學術評審局成為本港的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機構。凡申請

    者只需備齊個人由高中開始所取得的總體學歷副本,填妥申請表,附上所有檔,

    以及已繳評估費收據正本,在一般情形之下,可在 15 個工作天內完成評審。

    根據香港立法會 2009 年 6 月 8 日教育事務委員會之會議紀要,許多香港議

    員認為台灣於 2005 年修訂其大學法,並於 2007 年發布大學評鑑辦法,訂定台灣

    大學進行評鑑的實施辦法,香港評審局應修訂其評估台灣資歷的準則,使有關準

    則能夠與時並進,反映台灣院校的認可地位的轉變情況。此外,也有香港議員認

    為互聯網上登載獲香港正式認可的內地及台灣院校課程的資料,藉此為學生提供

    課程質素保證。但香港教育局認為,香港境外的高等教育院校數目眾多,院校及

    課程質素參差不齊,因此,香港評審局考慮個別申請人的綜合學習成效及資歷,

    還是非常重要的。

    香港教育局副局長表示:評審局所提供的評估服務所考慮的是個別申請人的

    總體學歷,而非個別院校的質素。他指出,香港境外的高等教育院校數目眾多,

    院校及課程質素參差不齊。因此,評審局考慮個別申請人的綜合學習成效及資

    歷,是非常重要的。至於香港的專業認可問題,不同專業採用不同做法。舉例而

    言,香港工程師學會與很多海外工程學會簽訂專業及技術資格互認協議;香港律

    師會和香港建築師學會則按個別情況考慮入會申請。不過隨著 2011 年 12 月 19

    日香港在台灣成立的「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未來將可推動與台灣多範疇

    和多層次的交流,除了加強兩地經貿合作、建立食品安全和醫療衛生緊急事故通

    報常設機制,同時日後也能促進民商事法律的合作和教育的交流。

  • 25

    第三節 學者對於台灣如何吸引港生之建議

    對於港生來台升讀高等教育之看法,不少學者認為,因為香港過去是英國殖

    民地的關係,學額少、學費貴,是港生早期來台就讀的首要原因之一。近年則由

    於台灣的風土人情濃厚,以及台灣的大專科系眾多,不少大學的學生獲得國際獎

    項,例如台北科技大學、樹德科技大學的設計系學生連續數年獲得德國紅點設計

    大獎,吸引了香港學生的嚮往。就台灣如何吸引港生之建議,台灣的學者分別提

    出了下列意見:

    一、高額獎學金吸引優秀清寒學生

    大仁科技大學林爵士教授認為,台灣擁有充足的教育資源,可補足香港學生

    無法繼續升學的缺口,而且台灣的學費比較便宜,除了政府提供的獎學金制度

    外,各個大學應針對優秀的學生提供全額獎學金制度,才能吸引更多優秀的外籍

    學生來台就讀;而義守大學拾已宇教授也認為,台灣低廉的大學學費、卓越的師

    資環境以及獨特的風俗民情是許多外籍學生來台就讀後最為讚許之處,若能提供

    更多的獎學金制度想必能吸引更多的外籍學生來台就讀。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張

    炳煌教授主張,台灣對於港生的招收,應先瞭解香港學生的需求,再針對其需求

    擬定獎勵(獎學金發放)政策。樹德科技大學吳建德見授認為,雖然台灣與香港都

    是島國文化,但以亞洲地區而言,港生普遍還是會以英國、澳洲及大陸為海外就

    學的優先考量,但台灣優良的師資、特有的文化以及獎學金制度,仍舊吸引了不

    少外籍生來台就讀。

    二、提高交換學生比例,增設雙聯學制

    台南大學胡以祥教授認為,台灣的教育與思維與美國較為相似,港生來台就

    讀後要繼續銜接美國的學位會比較容易。因此,若台灣的大學能提高交換學生的

  • 26

    比例,甚至是簽定跨國雙聯學制,勢必能吸引更多的香港學生來台就讀;而高雄

    餐旅大學劉維群教授也提及,香港的餐旅國際化做得很完善,但是因為香港的大

    學大多未設立相關的制度,使得許多台灣餐旅系的學生,對於海(校)外實習課

    程大多不會選擇香港的大學,因此,若台灣的大學與香港的大學能簽訂系所雙聯

    學制,甚至是全校性雙聯學制,一定能增加更多的港生來台就讀。張炳煌教授也

    認為,交換學生的制度將可吸引更多香港的學生來台就讀。台灣外籍生中,馬來

    西亞及印尼等東南亞學生偏多,吸引其來台就讀的原因或許可複製運用到港生的

    招收上。澎湖科技大學蔡明惠教授表示,透過雙聯學制的設立 (如義守大學與美

    國南伊利諾大學),將可吸引更多外籍生來台繼續升讀。

    三,簽署證照相互認證辦法

    屏東商業技術學院賴碧瑩教授認為,以往有許多港生來台學習並考取相關證

    照,但回到香港卻派不上用場,例如台灣在 2000 年 10 月正式公佈「不動產估價

    師法」,明文規定不動產估價師必須通過考試取得專業證照外,仍須有兩年的估

    價實務經驗並領有不動產開業證書後,始能正式執業,但香港不需考取專業證

    照,即可在香港本地正式執業,因此,對於台灣與香港在證照取得的部分應該做

    好事先的協商與共識,才能讓學生在學習與證照的取得上有更明確目標,進一步

    提升港生來台就讀的意願。潘怡如教授表示,台灣許多護理人才都具備國際學

    位,以往也有許多國外以高薪方式吸引台灣的護理人才。台灣的護理相關科系著

    重於「臨床經驗」,再加港生來台取得護理畢業證書後,不必再考取台灣相關證

    照即可在台灣工作,因此能吸引許多的港生來台就讀。

    目前華盛頓協定正式會員有美國 ABET、加拿大 EC、英國 ECUK、愛爾蘭 EI、

    澳洲 EA、紐西蘭 IPENZ、香港 HKIE、南非 ECSA、日本 JABEE、新加坡 IES、台灣

    IEET、韓國 ABEEK 土而其 MUDEK(2011 年)及俄羅斯 AEER (2012 年)等十四個組織。

  • 27

    19香港在 1995 年成為 WA 成員,台灣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也在 2007 年成為協定

    會員,在 2011 年度為止,台灣有七十三所大學院校經過 IEET 認證的大學系所,包

    含資訊教育認證(CAC)、技術教育認證(TAC)建築教育認證(AAC)、工程教育認證

    (EAC)。換言之,凡擁有 IEET 畢業的台灣學位,在當成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員之後,

    則具有投考專業工程師職級的公務員資格,這對台灣相關科系的大學院校在招生宣

    傳上有相當大的助益。【訪談四】

    四、學歷認證與專業評估制度建立

    吳建德教授認為,台灣的大學應與歐美的大學互相承認學分,這樣將可吸引

    更多優秀的外國學生。但拾已宇教授則認為,台灣的大學受到台灣政府的影響,

    學費、體制及學分等都有一定的限制,自由度比較不高。但訪談中得知,現在台

    灣的很多專業都已經與國際接軌,並通過認國際認證。

    在香港從事建築、土木、土力、岩土等行業是需要專業資格的。專業資格的

    取得則需要有相關的大學學位元和成為香港工程師學會(HKIE)會員。以前擁有台大

    工學士學位是不能成為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員的。這個情況隨著台灣在 2008 年成為

    「華盛頓協定」20後;情況已經有了徹底的改變。根據華盛頓協定的規定,凡大學

    畢業生得到該協定簽屬會員的學歷認證,即代表他們已具備從事工程專業所需之基

    礎教育,且其學歷也得到各會員所承認。【訪談四】

    應打破學校的保護主義,解決學生的升學問題,2000 元港幣(評審局審查費)

    19 華盛頓協定的會員目前十四個,2012 年 8 月 15 日取自

    http://www.washingtonaccord.org/Washington-Accord/signatories.cfm。 20 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 2007 年 6 月晉升為華盛頓協定( Washington Accord,簡稱 WA;是 1989 年

    由國際間負責工程教育認證的機構共同簽署。WA 的宗旨是在認證機制實質相當的前提下,會員間彼此

    認可通過認證學系的畢業生,皆具備進入工程專業的學歷資格。)會員,代表台灣的工程教育認證正式

    與國際接軌,也讓獲得國內認證的系所,同時能被國際承認,因此透過 WA 的相互認可平臺,香港政府

    因此承認台灣工程教育通過 IEET 認證單位畢業生的學歷。其次,IEET 認證係針對教育部認可之國內

    大學校院、科技大學以及技術學院,授予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之學程(degree- granting program)

    進行認證。IEET 自 2004 年來,負責推動國內的工程教育(EAC)、資訊教育(CAC)、技術教育(TAC)及建

    築教育(AAC)認證。2012 年 8 月 15 日取自 http://www.ieet.org.tw/tw/。

  • 28

    對於學生而言也算不少錢,因為沒有承認台灣學歷,所以進入公務部門的港留台學

    生更少,建議兩地政府先交流學歷承認部分,進行教育合作的議題討論。【訪談三】

    參訪訪談港府負責海外學歷評估認證的評審局給了很多關於台灣學歷審核

    寶貴意見。

    法規 493 條《非本地高等及專業教育(規管)條例》,對課程的審核與把關有相

    當的規定。港府法規 592《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條例》是評審局就與學術及職業資

    歷的評審有關的事宜訂定條文規定。台灣學歷的審核上,評審局強調這都是送審者

    自願、有需要、付費的。以公司須要或報考公務員者為主評審局對非港本地學歷的

    審核,不是光看畢業證書,還是以(課程)細節為主,只要非大英國協系統的都要送

    評估,香港對於中國學歷也不承認。。【訪談六】

    評審局對台灣學歷的審核,首先檢查科系、台灣的畢業生一年審查大約

    100-120 件,申請的 list(名單)資料非常多,通過率大約 90%,以課程文件為主,

    case by case(一件一件)審查,時間大約需要 5-6 個月。他們也負責外國的大學在

    香港的大學開設課程之審查,一個課程審查需要大約二十萬港幣,通過認可才可以

    在剛招生,一般 3—4 年就需要重新認證,因為該局有 3 年的定期評鑑,時間到需

    要再送到該局評鑑,重新付費認證始可再招生。透過網路資料填寫送審。評審局也

    做學科評鑑,例如台灣的獸醫學歷。台灣大學畢業可以直接給註冊與執照,而台灣

    中興大學則需要實習半年的時間才可以註冊。 【訪談六】

    但在社工領域上,台灣教育應該多和香港合作給自台灣念社工領域學位的港

    生覓尋合理公平的就業平台,在訪談青年協會中發現。

    青年協會主要負責青年就業、生涯輔導等工作,目前香港的國中、小學都有社

    工。而當地社工需獲得註冊社工的身分才能以自稱社工。註冊社工的資格,採在地

    化,並須要香港的大學畢業(或是英聯的大學)用登記註冊制,到社工註冊局的註

  • 29

    冊,並通過公務事務局所承認的名冊核定,目前沒有承認台灣的大學知社工系,所

    以港生不會到台灣念社工系。【訪談八】

    澳門承認台灣的社工師學歷,而香港需要到公務事務局認可的名冊學校才可以

    註冊,社會工作者再到註冊局註冊。相對的 NGO 的社工師則不用註冊,但國中、小

    仍是政府管哩,醫生協會也是如此,需要經過醫務委員會與評審局認證。香港副學

    士要擔任社工師在註冊局這關被打回票,這新聞鬧得很大。香港對社工採取強制註

    冊管理,未註冊及登記者不得從事社工的工作或自稱社工。《社工註冊條例》規定,

    具有社工註冊資格的有四類:具有社會工作學位者;具有社會工作文憑者;沒有社

    工學歷,但已從事社會服務工作 10 年者;以及沒有認可社工學歷,但現正擔任社

    工職位者。在香港 13000 名註冊社工中,具備前兩種資格的社工占了 98.3%。要取

    得社會工作學位或文憑亦有非常嚴格的要求。首先必須在相關的社工專業畢業。香

    港目前開設了社會工作系的有 6所大學,學生要從社會工作系畢業,除了必須通過

    社工理論知識課程的考試,還有一項重要內容,即必須完成 800 小時的社會工作實

    習。在這個實習過程中,每週至少有 1.5 小時接受導師的督導,在導師的幫助下對

    實習中碰到的各種情況進行分析、總結經驗並解決問題。【訪談八】

    香港社工大都從屬於各個社會服務機構,目前在香港已達 3000 多家,他們在

    政府的主導下,通過社會服務機構完成社會服務。社工服務主要不是由政府直接提

    供,絕大多數由民間的機構來實施,這種做法,在實踐中被證明有很多好處。因為

    社工中立的身份,在處理許多社會問題時就比較主動,他們可以代表民間,向政府

    反映老百姓的訴求,也可以為政府排憂解難,於無聲處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在香港,

    社工專業畢業生一般要比其他專業畢業生的薪水高出約 20%左右,一般初級社工月

    薪在 1.2─1.8 萬元港幣,高級社工年薪能達到 40 萬元以上。英國、加拿大、香港

    及新加坡均採用登記方式,評審社會工作的課程或培訓,以修讀社會工作學課程為

    認證登記的必須條件。【訪談八】

  • 30

    訪談中發現教育體系上教師資格也有認證問題出現,文憑教師與學位教師大

    不同。

    香港註冊教師分為兩等:「文憑教師」、「學位教師」。前者是指沒有香港本地大

    學學士學位的老師(一般是香港本地師範學院畢業生,只可以教小學和初中),後

    者是有本地大學學士學位的老師(可以教高中)。台灣大學畢業生若要教書,只能

    當前者文憑教師,薪水也相對的少。在曾經是台大校友的中學校長的郭俊沂經過十

    五年的奔走和港英當局爭取,1993 港英政府教育署發布這樣的安排:凡台灣大學畢

    業生考取香港本地教育文憑者,都可以成為學位教師,當年就有 350 多台大校友升

    等為學位教師。21【訪談四】

    五、優化台灣傳統華人道德文化

    屏東教育大學簡成熙教授建議,台灣的教育學、社會學、政治學、哲學系和

    佛教大學等相關科系,是華人文化的基礎,將可吸引香港、澳門等學生來台研讀。

    香港的文創與影視很強,若能結合台灣本身的特色,將吸引更多研究者來台學

    習。江育真教授表示,香港教育以英文居多,在中文漸漸受到重視的趨勢下,也

    越來越多的學生願意來台就讀。且訪談中感覺到台灣教育在道德教育上比中港都

    強的優勢。

    利豐集團人事部主管(代表雇主觀點)認為,台灣僑生的特點(有些是 30 多

    歲到 40 多歲)比香港的學生踏實一點,順應、不浮誇。 台灣分公司的員工很熱情,

    有人情味,做事投入有理想性。香港本地學生要求高,一兩年不給他晉升或加薪,

    就會離開,台灣學生願意待的久一點。但是到台灣的學生素質可能弱一點,期積極

    性似不及本地和外國回來的,可是做事的熱情和認真程度是不錯的。【訪談七】

    21《國立台灣大學香港校友會成立五十周年紀念特刊》,國立台灣大學香港校友會出版,2010 年 11 月,頁

    69-70。

  • 31

    台灣在文創上比香港強,因人文科學在香港比較少,是台灣的優勢。【訪談五】

    六、社會的民主多元與生活便利性

    賴碧瑩教授認為,台灣低廉的學費、優良的住宿環境以及有名的小吃,都有

    助於吸引更多的港生來台學習,因此,台灣應至香港舉辦更多就學博覽會,以擴

    大招生。相較於台灣,大陸的學習環境較封閉,此外,台灣南部的氣候與香港類

    似,將有助於港生選擇來台就讀。蔡明惠教授建議,台灣的各地小吃及風俗民情

    吸引許多外國人慕名而來,透過台灣五日遊的安排,可吸引更多港生來台就讀。

    拾已宇教授不諱言指出,台灣的教育資源、學費及台灣特有的風土民情是吸引港

    生的主要原因。

    相對英國、澳洲所辦的招生展覽,錄取與否都可以在當下做決定,入學條件也

    比較優,也因為到澳、美、英留學出路會好一點,因此到台灣與大陸的學生不多。

    其次,台灣是比較便宜,但港生不喜歡大陸文化,所以台灣可以成為到大陸留學的

    跳板,之後再出國念 MA 或是 PHD。【訪談八】

    七、建構專有與即時反饋的宣傳資訊網

    劉維群教授,應建立港生專有的招生辦法,讓港生對於來台就讀的相關規章

    能簡單易懂,同時建立一個共同的平臺,使港生可以快速的連結至台灣的相關網

    站,並適時的提供問題的答案。教育部應有完整的資源與配套措施,以獎勵協助

    招收國際生(含港生)來台就讀的人員,對於港生來台就讀,台灣應以實務為導

    向,而非以研究為導向。譚大純教授認為,台灣的學生宿舍以及獎學金制度是目

    前吸引港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台灣獨特的科系也是吸引外籍生來台就讀的考量

    原因,近幾年來台就讀的港生程度並不非常頂尖,就讀的科系也以冷門科系居

    多,因此要瞭解吸引港生來台就讀的真正原因,才能擬定一套有用的招生政策。

  • 32

    而訪談也發現,港生對台灣升學資訊的缺乏也是因素之一。

    台灣的大學科系分得過細,港生不知道如何選擇。雖然中國內地入學門檻比

    較低,但港生意願也不高,畢竟對中國感覺上比較危險。台灣近、便宜和台灣獎學

    金多。建議港府多設立港生海外留學計畫獎學金。【訪談三】

    我們認為語言上香港生的中文程度不好,相對台灣生比他們強。因為今年是

    雙班年他們感覺台灣的大學院校在招港生上的宣傳力度不夠,還是以傳統上北部大

    學比較多港生選讀。【訪談四】

    但港生主動會去看臺灣的大學網頁的比較少;相對看北大、清大的比較多。錢

    不是問題,中國大陸各便宜。建議多做網路宣傳,多在網站下工夫。【訪談五】

    八、積極與港高中策略結盟

    實踐大學吳大平教授認為,透過與香港中學結盟的方式,讓港生能對台灣的

    大學有更多的認識,同時吸引更多港生來台繼續升學。台灣近幾年高學歷的普及

    化,學生素質卻逐年降低,或許可以透過境外學生積極認真的學習態度,來提升

    台灣學生的學習意願。義守大學江育真教授建議,常常舉辦外校(國)生到校參觀

    的活動,對於港生來台就讀也由國際事務處專門處理,除了擬定高中合作計畫,

    同時也透過各種獎學金吸引更多學生。訪談中得知,目前已將有多所高中與台灣

    的大學合作。

    現在 30-40 所中學組團(每團大約 30-40 人)參訪台灣,瞭解台灣的大學,中文

    中學聯合會有 172 所學校,中文大學校長校友會 11 所,跟台灣 130 多所大學做策

    略聯盟。【訪談七】

    建議台灣的大學組成聯盟去做推廣工作,把名氣打響亮之後再做科系介紹,例

    如翻譯文學、應用科學等。【訪談五】

  • 33

    九、發展特色科系與優化師資

    楊東震教授表示,台灣以多元的方式評估學生的成績,再加上優秀的師資以

    及台灣的學習制度,使得許多外國生會選擇來台就讀。拾已宇教授認為,台灣的

    大學擁有優秀的師資,大陸、新加坡常常以重金挖角的方式吸引台灣優秀的教

    授,師資成為吸引港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侯雅齡教授認為,台灣的特殊教育法制

    比大陸好,再加上台灣優秀的師培制度,以及台灣資優與身障並重的教育環境和

    文創產業的興盛,可吸引更多的港生來台就讀。發展特色為例,訪談中發現台大

    獸醫系就是很好的例子;

    2011 年香港獸醫管理局委託香港學術評審局,為獸醫培訓課程學術水準進行

    比較研究。評審局派出專家到台大考察,確定台大獸醫系無論師資、設備和學術水

    平均在世界前列。同年香港獸醫管理局決定台大獸醫系大學部畢業生如在台灣考取

    台灣獸醫執業資格,便可以在香港成為註冊獸醫。台灣中興大學獸醫系畢業生須要

    在香港動物醫院實習半年以上,方有獸醫執業資格。若是屏東科技大學、嘉義大學

    畢業生,則需要個人資料送評審局審查。【訪談四】

  • 34

    第三章 香港產業及社會人力需求評估

    第一節 香港產業需求現況分析

    香港由於缺乏天然資源,經濟發展主要倚靠人力資源。擁有具備合適教育程

    度而可持續的人力供應22,對香港維持長期經濟增長至為重要。23本節就十二大傳

    統經濟行業、四大支柱行業與六大優勢產業分別陳述分析。

    壹、十二大傳統經濟行業

    十二大傳統經濟行業是傳統上按照香港標準行業分類 2.0 版,是構成整個

    香港經濟動力,也是香港政府統計處在公佈勞工和經濟統計數字時,會經常採用

    此經濟行業分類。茲分列如下:

    (1) 農業、漁業及採石

    (2) 製造

    (3) 電力、燃氣、自來水及廢棄物管理

    (4) 建造

    (5) 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

    (6) 住宿及膳食服務

    (7) 運輸、倉庫、郵政及速遞服務

    (8) 資訊及通訊

    (9) 金融服務

    (10) 地產

    (11) 專業及商用服務

    22 人力供應指就業人士及正在找尋工作的失業人士。在香港,工作人士必須至少年滿 15 歲。 23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2012 年),2018 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頁 3。

  • 35

    (12) 社會及個人服務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 2012 年 2 月的統計資料顯示,2011 年建造業在香港各

    經濟活動中占香港當地生產總值為 3.3%;電力、燃氣和自來水供應及廢棄物管理

    等經濟活動在香港各經濟活動中占香港當地生產總值 2%;製造業以及農業、漁

    業、採礦及採石業等經濟活動,則分別占香港當地生產總值 1.8%和 0.1%;而目

    前香港產業人力需求最高的,且占香港當地生產總值高達 92%,則是服務業(如

    圖 3.1)。因此,對於香港以服務業為主要經濟活動的產業結構下,人力需求的配

    置必須在這個部分加以考量。

    圖 3.1 香港各個經濟活動占香港當地整體生產總值

    *資料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2012 年 3 月 26 日。

    然而,再細分服務業的各個經濟活動,其中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占整體

    服務業 26%;公共行政、社會及個人服務占整體服務業 18%;而金融及保險占整

    體服務業 17%;地產、專業和商用服務的部分以及樓宇業權兩者皆占整體服務業

    服務

    92.9%

    建造

    3.3%

    電力、燃氣和

    自來水供應及

    廢棄物管理2%

    製造

    1.8%

    農業、漁業、

    採礦及採石

    0.1%

  • 36

    12%;另外運輸、倉庫、郵政、速遞服務占整體服務業 9%,而資訊和通訊的部分

    以及住宿和膳食服務兩者則占整體服務業 3%(如圖 3.2)。顯示香港的服務業中,

    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占香港整體服務業生產總值最高,其次分別為公共行

    政、社會及個人服務以及金融及保險業。

    圖 3.2 香港服務業之各個經濟活動占香港整體服務業的生產總值

    * 資料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2012 年 3 月 26 日。

    貳、四大支柱行業

    四大支柱行業是香港主要可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並且製造就業的行業,分為

    金融服務、貿易及物流、旅遊和工商業支援及專業服務等,是對推動香港經濟增

    長發揮重要作用的四大行業24(圖 3.3),茲分述如下:

    (1) 金融服務的涵蓋範圍廣泛,包括銀行、保險、證券經紀、資產管理及其他金

    融服務。香港是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為市場使用者(包括本地和境外使用

    24 香港經濟四個主要行業在 2010 年的情況(2012 年 2 月),香港統計月刊。

    進出口貿

    易、批發及

    零售26%

    住宿及膳食

    服務

    3%

    運輸、倉

    庫、郵政、

    速遞服務

    9%資訊及通訊3%

    金融及保險

    17%

    地產、專業

    及商用服務

    12%

    公共行政、

    社會及個人

    服務

    18%

    樓宇業權

    12%

  • 37

    者,以及零售和機構使用者)提供多元化產品及服務。香港的銀行從事多方

    面的零售及批發銀行業務,例如接受存款、貿易融資、公司財務、財資活動

    及證券經紀業務。此外,香港是投資股票、單位信託和互惠基金的區域中心。

    在 2010 年年底,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在亞洲排名第三,僅次於東京

    證券交易所及上海證券交易所。香港的股票市場亦是內地企業的重要集資平

    臺。25

    (2) 物流是指籌劃、實施和控制貨物(包括原材料、半製成品和製成品)、服務及

    相關資訊從來源地至使用地的運送及儲存的過程。這些活動包括貨運、貨運

    代理、倉庫、郵政及速遞服務。貿易公司與物流活動有緊密的聯繫。以對香

    港經濟的貢獻而言,貿易及物流服務在 2010 年為香港帶來 4,345 億港元的

    增加價值,佔本地生產總值的 25.5%,而就業人數在 2010 年有 785,900 人,

    佔總就業人數的 22.4%。26

    (3) 旅遊包括入境旅遊及外訪旅遊。入境旅遊包括零售業、住宿服務(包括酒店、

    賓館、旅舍及其他提供短期住宿服務的機構單位)、餐飲服務、其他個人服

    務、客運服務及旅行代理、代訂服務及相關活動,但只限於向抵港的旅客提

    供服務的部分。外訪旅遊包括過境客運服務及旅行代理、代訂服務及相關活

    動,但只限於向本港居民提供到境外旅遊的服務的部分。在 2010 年,旅遊

    帶來746億港元的增加價值,佔本地生產總值的4.4%,而就業人數有218,100

    人,佔整體就業人數的 6.2%。27

    (4) 專業服務包括法律服務、會計服務、核數服務、建築及工程活動、技術測試

    及分析、科學研究及發展、管理及管理顧問活動、資訊科技相關服務、廣告、

    專門設計及相關服務等;工商業支援服務是指提供予本地經濟體系內其他公

    司使用的服務(即中間投產消耗),以及向公司及個別人士輸出的服務。是

    25 香港經濟四個主要行業在 2010 年的情況(2012 年 2 月),香港統計月刊, FA2。 26 香港經濟四個主要行業在 2010 年的情況(2012 年 2 月),香港統計月刊, FA5。 27 香港經濟四個主要行業在 2010 年的情況(2012 年 2 月),香港統計月刊, FA8。

  • 38

    指不包括在金融服務、貿易及物流、旅遊及專業服務主要行業的工商業支援

    服務。

    圖 3.3 四大支柱行業的就業情況圖

    *資料來源:香港統計處,2012 年 8 月 18 日取自

    http://www.censtatd.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1239/ei/1_12_C.html。

    目前香港企業求才若渴,尤以高增值行業為主,根據香港統計處最新統計數

    字,四個主要行業的就業人數在 2009 年 1,650,900 人,到 2010 年是 1,690,200

    人(表 3.1)。28香港經濟的四個主要行業在 2010 年合共帶來 9,884 億港元的增加

    價值(即本地生產總值的 58.0%),並僱用 1,690,200 人(即整體就業人數的

    48.2%)。2005 年至 2010 年期間,增加價值每年平均增長 5.5%,而就業人數每年

    平均增幅為 1.6%。29

    28 四個主要行業最新統計數字,香港統計處,2012 年 8 月 18 日取自

    http://www.censtatd.gov.hk/hkstat/sub/sp80_tc.jsp?subjectID=53&tableID=190&ID=0&productT

    ype=8 29 香港經濟四個主要行業在 2010 年的情況(2012 年 2 月),香港統計月刊, FA13。

  • 39

    表 3.1 香港 2006-2010 年四個主要行業的就業人數統計表

    就業人數 (人數)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 金融服務 185,400 192,100 206,100 212,000 219,500

    銀行 81,200 88,400 93,500 92,700 91,800

    保險 41,500 42,400 43,000 45,700 43,800

    其他金融服務 (例如:

    證券經紀、資產管理、

    融資租賃公司和投資及

    控股公司)

    62,700 61,300 69,600 73,700 83,800

    (2) 旅遊 175,100 191,400 196,000 193,200 218,100

    (甲)入境旅遊 144,900 160,200 162,400 164,500 190,500

    零售業 62,300 74,100 77,300 82,800 90,500

    住宿服務 24,600 29,700 28,500 27,300 34,800

    餐飲服務 34,900 31,200 31,000 28,100 37,400

    過境客運服務 9,800 10,900 11,300 11,600 11,800

    其他 13,400 14,300 14,400 14,700 15,900

    (乙)外訪旅遊 30,200 31,200 33,600 28,800 27,600

    旅行代理、代訂服務

    及相關活動 19,900 20,600 20,700 19,800 19,400

    過境客運服務 10,300 10,600 12,800 8,900 8,300

    (3) 貿易及物流 830,400 837,500 823,100 787,900 785,900

    (甲)貿易 627,000 632,300 620,400 589,000 591,100

    批發 71,900 71,800 69,000 66,900 64,300

    進出口貿易 555,100 560,500 551,500 522,100 526,800

    (乙)物流 203,400 205,200 202,700 198,900 194,800

    貨運及倉庫服務 181,300 183,200 181,400 179,300 176,700

    郵政及速遞服務 22,100 21,900 21,200 19,500 18,100

    (4) 專業服務及其他工商

    業支援服務 417,400 43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