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 學習圈分享 促進學習的評估 跨科目學習歷程檔案研究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 學習圈分享 學習圈分享 促進學習的評估 促進學習的評估 跨科目學習歷程檔案研究 跨科目學習歷程檔案研究 分享老師:何樹顯老師 分享老師:何樹顯老師 吳宏業老師 吳宏業老師 24/6/2010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 學習圈分享 - CCC …背景 • 334報告書(教育統籌局,2005)中指出 通識教育科將會成為新高中課程的核心 科目,並配合其他核心科目和選修科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學習圈分享

    促進學習的評估 – 跨科目學習歷程檔案研究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學習圈分享學習圈分享

    促進學習的評估促進學習的評估 –– 跨科目學習歷程檔案研究跨科目學習歷程檔案研究

    分享老師:何樹顯老師分享老師:何樹顯老師

    吳宏業老師吳宏業老師

    24/6/2010

  • 背景• 334報告書(教育統籌局,2005)中指出通識教育科將會成為新高中課程的核心科目,並配合其他核心科目和選修科目,使學校課程在廣度和深度之間取得平衡。學生修讀通識教育科時,需要應用從其他學科所獲取的知識和角度來探究當代的議題,目的是讓學生有機會聯繫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概念,擴展看事物的角度,超越單一學科,以及探討當代議題。

  • 請在整項過程中,緊記

  • 1. 初探與反思(初期) REFLECT2. 計劃 PLAN3. 實踐 ACT4. 觀察 OBSERVE5. 批判性反思(後期) (critical) REFLECT

    修訂計劃

  • 初探與反思(初期) REFLECT• 如何提升學生的批判能力?• 如何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如何提升學生的評論技巧?• 如何配合各科教授內容令學生學習更有效?

  • 共同關注的問題

    (Area Of Concern)

    如何提升學生批判思考能力?如何提升學生批判思考能力?

  • 探究問題 (Research Question)

    •學生能在多角度進行思考

    •學生能建立自己的個人立場及提供足夠理據支持

    •跨科目促進學習評估學生學習歷程檔案

    •水平參照表、學生自評、同儕互評

    •資優教育策略

    預期成果方法/手段

    如何利用促進學習的評估方法提升學生批判思考能力?

  • 促成問題 (Contributing Questions)

    • 在那些單元實行跨科目協作教學?• 如何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

  • 計劃 PLAN• 本計劃旨在配合新高中課程的發展,通識教育科與歷史科、商業、會計及財務概論科及中文科以跨學科的形式合作,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運用從各科所獲得的知識和角度,加上促進學習的評估工具,更有效提高學習效能,並聯繫各科的知識。

  • 計劃 PLAN• 對象

    – 本校中四學生:約80人• 實驗組:40人為修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科之同學

    • 對照組: 40人為修讀理科

  • 計劃 PLAN

    分析兩組學生之剪報評論表現,研究促進學習的評估方法之成效。

    2010年1至3月

    透過第一組學生利用了促進學習的評估之剪報評論表現及第二組仍未接觸促進學習的評估之剪報評論表現作後測,並記錄學生功課之表現。

    2010年1月

    在課堂指導第一組同學利用促進學習的評估之方法完成剪報評論。

    2009年11-12月

    將學生分成兩組,第一組同學將會在09-10學年利用促進學習的評估方法完成剪報評論;第二組學生則只會在10-11才開始利用促進學習的評估方法完成剪報評論。透過兩組學生在未接觸促進學習的評估之剪報評論表現作前測,並記錄學生功課之表現。

    2009年9-10月

    工作項目時間

  • 實踐 ACT

  • 實踐 ACT

  • 觀察 OBSERVE• 學生更有效考慮及批判不同持份者的立場,了解其背後價值

    • 學生更容易在寫評論的過程中,改善自己的功課質素

    • 學生的自評能力提升• 學生更有效及組織一篇評論

  • 批判性反思(後期)(critical) REFLECT評估及反思過程共分三個部份:1. 第一階段為同學建構建構評鑑能力

    之程度作分析;2. 第二階段則為計劃執行期間的評估

    與監察;3. 最後一階段會於計劃完成後作全面

    檢討,分析計劃的成果研究成效。

  • 計劃成效

    評估方法及評鑑參數見P.38計劃全面檢討6-8/2010

    分析同學建構評鑑能力、自我改善能力及批判能力之程度

    問卷調查(二)6/2010

    根據相關科目的考試成績、前測及後測之結果,評估同學在完成整學年的課程學習後,其能力能否得以有效的提昇,並為填寫年終計劃報告提供實質數據,評估成效,更可為下年度推行跨科目協作時提供藍本。

    有關學科成績統計(二) 6/2010

    第三階段

    根據相關科目的考試成績、前測及後測之結果,評估同學的能力,在經過參與第一學期內所推行的各項跨科活動後的真實程度。為中期評估及第二學期的正規課程及各項活動調整進度及政策。

    有關學科成績統計(一)

    【收集基線數據】1/2010

    評估方法及評鑑參數見P.16及P.20跨科活動推行定期評估

    9/2009 –6/2010

    第二階段

    分析同學學習狀況及建構評鑑能力之程度。詳見附件P.1、P.2

    問卷調查(一)【收集基線數據】

    9/2009

    按跨科目協作之各科課程需要,編訂09-10年度初中及中四課程及教學進度表。

    編訂跨科目合作之進度表

    9/2009

    第一階段

    備註項目日程評鑑階段

  • 對照組學生習作

  • 對照組學生習作

  • 實驗組學生習作

  • 實驗組學生習作

  • 實驗組學生習作

  • 實驗組學生考試表現

  • 計劃檢討─問卷調查結果

    • 在前測的通識科問卷調查中– 難以表明自己對該議題的立場有65%的同學是選擇非常不同意或不同意

    – 難以提出相關的理據以支持自己的立場有54%的同學是選擇非常不同意或不同意

    – 不懂得組織評論的結構有50%的同學是選擇非常同意或同意

    • 在後測的通識科問卷調查中– 清楚表明自己對該議題的立場有100% 的同學是選擇非常同意或同意

    – 能提出相關的理據以支持自己的立場有93.5%同學是選擇非常同意或同意

    – 懂得組織評論的結構有100%同學是選擇非常同意或同意

  • 計劃檢討─問卷調查結果

    • 在前測的通識科問卷調查中– 我沒有信心完成評論習作有41%同學選擇非常同意或同意

    – 我對評論習作感到恐懼有42%同學選擇非常同意或同意

    • 在後測的通識科問卷調查中– 我有信心完成評論習作有96.8%同學選擇非常同意或同意

    – 我的評論習作表現有顯著的進步及我對評論習作感到滿意 分別有 93.7%及87%同學選擇非常同意或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