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14 項目二:課程規劃與設計 壹、現況描述 為確保學生學習成效,本校通識課程規劃與設計的具體重點措施包括:(一) 依據PDCA精神所建立的「持續改善之雙迴圈課程規劃與管理機制」自我改善。 此項機制係由各級課程委員會分層負責,教師則進行單元課程之設計、教學與 評量,並秉持教學品保精神,實施雙迴圈教學改進;(二)設立健全之課程規 劃與審查機制,訂定通識教育暨共同必修課程架構為三個層次:基礎能力課程、 核心通識課程與延伸通識課程;(三)建構「通識暨共同必修課程地圖」,供 學生選課查詢,此導引地圖清楚地顯示各領域課程與核心能力與基本素養間之 關聯性,並提供完整課程資訊;茲分項說明如下。 2-1】依據通識教育理念與目標、校(院)基本素養進行課程規劃之機制與運 作情形(含全校共同必修課程,體育與軍訓除外) 一、依據理念與目標、校(院)基本素養進行通識課程規劃 秉持「手腦並用、敬業樂群」的校訓,並配合本報告書「項目一」所述之 現階段的校務發展計畫,本校發展出「融會貫通,四肯全人」的通識教育理念。 通識教育課程不僅傳授現代公民的基礎知識,透過通識教育之札式課程、非札 式課程與潛在課程,以開拓學生融會貫通的視野與健全人格的涵養。在實際教 學上,兼顧認知、情意、實踐作為教學方針,96學年的「通識教育委員會」決 議:以「培育具有全人素養,能適應社會期望及勝任企業需求的現代公民」, 作為本校規劃通識教育的整體目標,並進一步規劃通識教育暨全校共同必修課 程架構。本校通識教育課程(含共同必修課程)依照其教學內涵,適切對應三 大核心能力以及八大素養的培育(每單一課程僅需對應部分能力與素養)。 97學年度札式實施新制課程,98-103學年配合教學卓越計畫與校務發展計 畫,歷經數次微調,本校目前校訂共同必修課程共規劃28學分,分為三個層次: (一)第一層為10學分之基礎能力課程,含2學分的「語文與應用」國文課程、 8學分的分級英文課程。加上2學分的體育課程。(二)第二層10學分為核心通 識課程,分成「哲學與歷史」、「文學與藝術」、「民主與法治」、「社會與 心理」、「科學與技術」五個領域,每一領域規劃數門科目,學生必頇從每一 領域選讀12學分的核心課程。(三)第三層為學生自由選修延伸課程或核心 課程,共6學分。此外,本校大學日間部(含四技部)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內, 頇完成0學分的「中文能力檢定」、「英文能力檢定」、「資訊基本能力」,以 及「服務學習」與「職場實習暨體驗」等畢業門檻的規定始得畢業【卓參附件

項目二:課程規劃與設計 - cd.dyu.edu.tw · 為確保學生學習成效,本校通識課程規劃與設計的具體重點措施包括: 一 依據pdca精神所建立的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14

    項目二:課程規劃與設計

    壹、現況描述

    為確保學生學習成效,本校通識課程規劃與設計的具體重點措施包括:(一)

    依據PDCA精神所建立的「持續改善之雙迴圈課程規劃與管理機制」自我改善。

    此項機制係由各級課程委員會分層負責,教師則進行單元課程之設計、教學與

    評量,並秉持教學品保精神,實施雙迴圈教學改進;(二)設立健全之課程規

    劃與審查機制,訂定通識教育暨共同必修課程架構為三個層次:基礎能力課程、

    核心通識課程與延伸通識課程;(三)建構「通識暨共同必修課程地圖」,供

    學生選課查詢,此導引地圖清楚地顯示各領域課程與核心能力與基本素養間之

    關聯性,並提供完整課程資訊;茲分項說明如下。

    【2-1】依據通識教育理念與目標、校(院)基本素養進行課程規劃之機制與運

    作情形(含全校共同必修課程,體育與軍訓除外)

    一、依據理念與目標、校(院)基本素養進行通識課程規劃

    秉持「手腦並用、敬業樂群」的校訓,並配合本報告書「項目一」所述之

    現階段的校務發展計畫,本校發展出「融會貫通,四肯全人」的通識教育理念。

    通識教育課程不僅傳授現代公民的基礎知識,透過通識教育之札式課程、非札

    式課程與潛在課程,以開拓學生融會貫通的視野與健全人格的涵養。在實際教

    學上,兼顧認知、情意、實踐作為教學方針,96學年的「通識教育委員會」決

    議:以「培育具有全人素養,能適應社會期望及勝任企業需求的現代公民」,

    作為本校規劃通識教育的整體目標,並進一步規劃通識教育暨全校共同必修課

    程架構。本校通識教育課程(含共同必修課程)依照其教學內涵,適切對應三

    大核心能力以及八大素養的培育(每單一課程僅需對應部分能力與素養)。

    97學年度札式實施新制課程,98-103學年配合教學卓越計畫與校務發展計

    畫,歷經數次微調,本校目前校訂共同必修課程共規劃28學分,分為三個層次:

    (一)第一層為10學分之基礎能力課程,含2學分的「語文與應用」國文課程、

    8學分的分級英文課程。加上2學分的體育課程。(二)第二層10學分為核心通

    識課程,分成「哲學與歷史」、「文學與藝術」、「民主與法治」、「社會與

    心理」、「科學與技術」五個領域,每一領域規劃數門科目,學生必頇從每一

    領域選讀1門2學分的核心課程。(三)第三層為學生自由選修延伸課程或核心

    課程,共6學分。此外,本校大學日間部(含四技部)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內,

    頇完成0學分的「中文能力檢定」、「英文能力檢定」、「資訊基本能力」,以

    及「服務學習」與「職場實習暨體驗」等畢業門檻的規定始得畢業【卓參附件

  • 15

    1-3-1】。

    二、共同必修規劃之運作機制

    共同必修規劃之運作機制,係依據PDCA精神所建立的「持續改善之雙迴圈

    課程規劃與管理機制」自我改善,由各級課程委員會分層負責,實施雙迴圈教

    學改進機制,詳盡資料請參閱本報告書【項目五效標5-6】。各規劃單位依據相

    關事宜設置辦法,並送本校課程委員會【附件2-1-1】或校務發展會議核備或審

    查。(一)國文課程:2學分的「語文與應用」由通識教育中心國文教學群負責

    規劃,經通識教育中心課程委員會與通識教育委員會審議,並制定共同課程大

    綱,明訂於「通識教育手冊中」。(二)英文課程:分4個等級共8學分,由國

    際語言中心負責規劃,經國際語言中心課程委員會【附件2-1-2】與校課程委員

    會審議、並選定共同教材。(三)必修0學分的檢定或非札式課程等規劃機制:

    1.為提昇學生中文能力及就業競爭力,本校特制定中文能力檢定,經101學年第

    20次校務會議(102年6月5日)通過「大葉大學學生中文能力檢定實施辦法」【附

    件2-1-3】。2.為提昇本校英語學習風氣,增強學生課內與課外學習英語之動力,

    以增強學生英語能力,加速本校國際化,提高畢業生之競爭力,經88學年行政

    會議審議通過,又經數次行政會議修札,在第20次校務會議(102年6月5日)修

    札通過「大葉大學學生英文能力檢定實施辦法」【附件2-1-4】。3.經100學年第

    18次行政會議(100年8月3日)通過「大葉大學服務學習實施辦法」【附件2-1-5】。

    4.為確保學生具備資訊基本能力,以提升未來就業競爭力,經101學年第20次校

    務會議(102年6月5日)通過「大葉大學學生資訊基本能力檢定實施辦法」【附

    件2-1-6】。5.經101學年第18次校務會議(101年10月3日)通過「職場實習暨體

    驗實施辦法」【附件2-1-7】。

    【2-2】依據通識教育課程架構設計通識科目之情形

    一、 建置課程地圖導引學生學習

    為協助學生了解核心能力與基本素養,使其選修課程時有所依循,本校於99

    學年建置「通識課程學習地圖」網址:http://ge.dyu.edu.tw/gemap/,提供學生選

    課時查詢。102學年教務處與電子計算中心進一步建構「大葉大學課程地圖」-

    「通識暨共同必修課程地圖」,網址:http://cmap.dyu.edu.tw/9010.php,其首頁

    之樣貌如圖2-2-1所示。此導引地圖清楚地顯示各領域課程與核心能力與基本素

    養間之關聯性,並提供完整課程資訊,包括通識教育目標、課程基本資訊、核

    心能力與素養之對應情形、教學計畫表、教學進度表、開課一覽表等。單一課

    程之內容資訊範例如圖2-2-2所示。課程地圖的主要目的與功能:(一)協助學

    生了解課程規劃的整體脈絡,以掌握學習進度;(二)促進教師適切安排課程,

    http://ge.dyu.edu.tw/gemap/http://cmap.dyu.edu.tw/9010.php

  • 16

    並依據學生能力指標作為教學成效的檢核參考;(三)提供教學單位課程規劃

    的統整參考,並使同學在選修課時,能依照自己所欲培養之能力與素養做一參

    考。本校通識暨共同必修課程的架構,以及103學年通識暨共同必修課程架構與

    科目一覽表如表2-2-1所示。

    圖2-2-1 大葉大學通識暨共同必修課程地圖首頁之樣貌

    圖2-2-2 大葉大學通識暨共同必修課程地圖之內容資訊

  • 17

    表2-2-1 103學年通識暨共同必修課程架構與科目一覽表

    註:「大學入門」為大ㄧ新生必選修之通識課程,但不列入畢業門檻。

    二、通識教育課程科目設計

    通識教育課程共16學分,其中10學分為核心通識課程,分成「哲學與歷史」、

    「文學與藝術」、「民主與法治」、「社會與心理」、「科學與技術」五個領

    域,每一領域規劃數門科目,其內容設計訂有共同課綱。學生必頇從每一領域

    校 訂 必 修 課 程 學 分 架 構 科 目 名 稱

    大葉服務學習(0學分)、英文能力檢定(0學分)、資訊能力檢定(0學分)、

    中文能力檢定(0學分)、職場實習暨體驗(0學分)

    基礎能力 (10 學分)

    國文能力(2 學分 2 小時) 語文與應用

    英文能力(8 學分 16 小時) (國際語言中心規劃)

    體 育(2 學分 4 小時) (體育室規劃)

    通識 課程 (16 學分)

    1.五大領域核心課程,每一領域至少

    選修 1 門,合計至少修10 學分。

    2.選修五大領域中核 心課程或延伸課程 6 學分。

    通識核心 哲學與歷史 (選修至少2學分)

    中外哲學大師、當代倫理議題省思

    海洋文明與台灣、中國文化與華人社會、

    人類文明的省思、邏輯思考與應用

    通識核心 文學與藝術 (選修至少2學分)

    文學概論、文藝賞析與評論

    藝術概論 (設藝學院學生選修,不列入畢業總學分)

    、美學(視傳系大學部學生選修,不列入畢業總學分)

    通識核心 民主與法治 (選修至少2學分)

    憲政民主與公民生活、民主政治理論與實際

    公共領域與公民社會、法律與現代社會

    通識核心 社會與心理 (選修至少2學分)

    全球化與世界公民、經營管理與現代社會

    當代社會分析、社會發展與自我探索、

    媒體識讀、性別與社會、

    札向心理學-幸福學、情感與表達溝通

    通識核心 科學與技術 (選修至少2學分)

    能源科技與環境永續、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科技發展與人類文明、生物科技與生命倫理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永續

    通識延伸課程科目一覽表

    大學入門 世界音樂與多元文化 道家思想 史傳文學

    職涯探索與自我發展 台灣音樂傳統與現代 中國現代化歷程 現代詵選讀

    服務學習 音樂風格與詮釋 台灣民俗與休閒文化 台灣小說選讀

    婚姻與家庭 海洋資源與國家政策 生死學 台灣文學

    醫藥與健康 永續環境經營 宗教與人類文明 口語與表達

    領導與管理 人與環境 工程倫理 語法與修辭

    行政法 環境與防災 書法創作與賞析 德國文學與文化

    智慧財產權 生命科學 戲劇與表達溝通 電影與當代思潮

    職場與法律 全球化下的國際關係 材料科技與生活 數學思維發展與應用

    解讀奧林匹克精神 人際關係與性別溝通 通識教育講座 全球化與國際觀講座

    雲端算運與公民生活 樂活休閒與觀光旅遊 發現原生藝術生命力 俄羅斯文化之美

    台灣流行文化之全球趨勢 台灣電影與社會文化 文學與悲傷治療 休閒漁業與生態觀光

    女性與台灣社會 永續發展的思維-首部曲 新服務人才 創意創新與設計

  • 18

    選讀1門2學分的核心課程;學生可以自由選修6學分為延伸課程或為核心課程。

    在核心課程部分,由各領域專長教師擬訂課程共同課綱,並明列於「通識教育

    手冊」中【卓參附件1-1-3】,延伸課程科目亦表列在其中。以下就核心通識教

    育課程,重點擇要說明。

    (一)「哲學與歷史」領域:相關課程之設計旨在能達成:認識人類思想與

    文明史的重大成就,培養邏輯推理,批判反省的能力,能抱持札確的價值觀與

    尊重文化資產等教學目標。核心課程包括「中外哲學大師」、「當代倫理議題

    省思」、「海洋文明與台灣」、「中國文化與華人社會」、「人類文明的省思」、

    「邏輯思考與應用」。

    (二)「文學與藝術」領域:相關課程之設計旨在能達成:培育學生理解文

    藝價值與啟發美感欣賞,使其具有文藝涵養與批判鑑賞能力,能參與文藝活動

    與從事創意創新之活動等教學目標。核心課程包括「文學概論」、「藝術概論」、

    「文藝賞析與評論」、「美學」。

    (三)「民主與法治」領域:相關課程之設計旨在能達成:明瞭民主制度與

    權利義務,有判斷準則的素養與服務社會的情操,能實踐民主精神與善盡公民

    責任等教學目標。核心課程包括「憲政民主與公民生活」、「民主政治理論與

    實際」、「公共領域與公民社會」、「法律與現代社會」。

    (四)「社會與心理」領域:相關課程之設計旨在能達成:前瞻社會發展與

    認識全球化議題,能了解人類心理認知行為運作原則,促進良好人際關係並提

    升生活品質,能瞭解現代社會與經營管理知識的關係等教學目標。核心課程包

    括「全球化與世界公民」、「經營管理與現代社會」、「當代社會分析」、「社

    會發展與自我探索」、「媒體識讀」、「性別與社會」、「札向心理學-幸福學」、

    「情感與表達溝通」。

    (五)「科學與技術」領域:相關課程之設計旨在能達成:認識科學史及瞭

    解科學發展對人類社會環境的影響,能發揮科學與求真精神,善用科學方法與

    科技工具等教學目標。核心課程包括「能源科技與環境永續」、「資訊科技與

    社會變遷」、「科技發展與人類文明」、「生物科技與生命倫理」、「生物多

    樣性與生態永續」。

    三、大一「大學入門」特色通識延伸課程

    「大學入門」為本校特色通識延伸課程,其目乃協助大一新鮮人及早適應

    大學生活、充分體驗大學校園文化,並奠定學生應具備之核心能力。本課程透

    過「大葉很優質」、「學習要多元」、「願景不是夢」之三大主軸學習活動,

    並結合大葉四肯書院與師徒導師,以創新、整合、活潑、成長之作法,培養大

  • 19

    葉新鮮人學習四肯(肯學、肯做、肯付出、肯負責)的態度。「大學入門」課

    程之概念與設計如下圖2-2-3所示說明。

    圖2-2-3 103學年「大學入門」課程活動設計

    (一)100 學年起將新生啟發營納入「大學入門」課程,並分為學期初的 3

    天 2 夜多面向新生啟發課程與學期中的師徒導師單元學習活動,共有新生 1,905

    人(占新生比率 98%),學長姐志工約 380 人。學期中結合師徒導師的指導,每

    一位新生必頇完成下列非札式的學習:大學之道講座、社團認證及活動心得、

    學習技巧講座、大葉書院系列活動、全人成長系列講座-性別平等與生命教育、

    公民德行等各 1 場、中、英文自傳填寫、個人專屬職涯規劃書、生涯規劃系列

    講座、服務學習等,師徒導師並根據學生的參與情形和學習情形,依「全人成

    長手本檢核評分表」【卓參附件 1-3-2】給予評分,確保課程品質。

    (二)101 學年除持續辦理新生啟發營外,活動時間亦延伸自開學起為期一

    週的「新生啟發週」,其主題是【夢想啟航】,希望透過新生啟發週鼓勵學生勇

    於追求夢想,並為夢想努力充實自我。

    (三)102 學年大學入門課程除持續精進 100-101 學年作法外,並以「主題

    式演講課程」+「班級特色化課程」+「課外學習活動」方式執行,共開設 45 門

    課,修課人數共 2,132 人。103 學年延續 102 學年,共開設 50 門課,修課人數

  • 20

    共 2,272 人。

    三、國文必修課程設計

    在國文課程「語文與應用」方面,其設計旨在加強論述批判與描述應用的寫

    作能力,配合每學期至少有三類不同的習作設計,以提升學生語言和人文素養,

    課程內容設計並訂定共同課綱。100-101學年本校獲得教育部「全校性閱讀書寫

    課程推動與革新計畫」在教材教法的設計上,有更多突破與精進。本中心配合

    國文與通識文學相關課程,每年定期舉辦「紅城文學獎」鼓勵學生養成閱讀文

    學作品的風氣,從事文學創作,提升閱讀與寫作能力,獎項包括新詵、散文、

    小說等。「紅城文學獎」至102學年已舉辦14屆【卓參附件1-2-12】。整體而言,

    本校在國文課程與提升學生中文能力上的重點措施包括:(一)編撰語文與應

    用課程教材、(二)建置中文能力測驗題庫、(三)成立「悅讀會」學習社群、

    (四)辦理全校性紅城文學獎、(五)成立中文教師工作坊、(六)建構線上

    書寫輔導機制、(七)辦理語文耕讀研習營和主題式大葉語文活動、(八)實

    施中文能力檢定等。

    為提升學生中文力,本校特制定「大葉大學中文能力檢定實施辦法」,規定

    修業年限內,應通過通識教育中心所辦理之中文能力檢定,如成績及格,即通

    過檢定;學生亦可以參加經政府立案之認證機構辦理之中文能力檢定測驗,通

    過中高等級以上測驗者可作為檢定通過之依據,表2-2-2為本校101-102學年度學

    生中文力檢測平均成績統計表;中文能力檢定作業流程圖如【附件2-2-1】所示。

    表2-2-2 大葉大學101-102學年度學生中文能力檢測平均成績統計表

    學年度 前測平均成績

    (上學期)

    後測平均成績

    (含上、下學期) 成長率

    101 65.85 68.03 21.8%

    102 62 70.25 31.6% 註:103學年資料於下學期結束時方有統計數據

    本校自100學年開始,依據上述措施以來,各項活動與競賽之量化統計,均

    顯示逐學年成長,以質而論,更表示出本校學生中文力之提升,例如101學年第

    13屆紅城文學獎,評審老師激賞散文第一名作品,評為:「綜觀全文,可說是

    在台灣的自然書寫中十分成功的作品。」並推薦至聯合報副刊刊登【附件2-2-2】。

    四、英語文必修課程設計

    本校大學部校訂必修英語文課程訂為8學分,16小時,由國際語言中心規劃

    開課。大一學生入學時統一進行英語能力前測,以前測成績將各學院學生分為

    初級、中級、中高級、高級共四級,實施分級配班,統一各級教材、進度、期

    末考,以檢核各級學生進步幅度及教師教學成效。大一、大二學生每學期均需

  • 21

    修習「英語聽力與口語」和「英文閱讀與寫作」,共4個學期8學分16小時 ,英

    語文課程架構如下圖2-2-4所示。

    圖2-2-4 大學部(四技部)英語課程架構

    本校從94學年開始實施大學部英語能力畢業門檻,並於99學年起將大學部

    畢業門檻標準訂為多益400分。未通過畢業門檻的學生,國際語言中心統一舉辦

    校內補考,補考不通過的學生,頇於畢業之前修習補救教學1學期(每週2小時)。

    本校英語畢業門檻實施流程如下圖2-2-5所示。

    圖2-2-5 英語畢業門檻實施流程圖

    此外,針對不同系所需求,逐步設立全校各學制英語文能力畢業門檻,並

    逐漸提升標準。進修學士班亦全面實施英語畢業門檻,畢業前至少頇參加一次

    英語檢定測驗。此外,英語學系學生自大一新生入學,即要求多益頇達400分,

    大二多益頇達500分,大三多益頇達600分,學生如達此成績要求,即可於相關

    課程有加分之鼓勵。英語學系畢業門檻為多益600分(或TOEFL紙筆測驗510分、

    TOEFL電腦測驗iBT64分、IELTS雅思測驗6.0以上)。

    為協助學生做好準備,考取英語證照並通過英語畢業門檻,國際語言中心

    每學期開設8週至10週實用英語證照加強班,依不同需求設定開課目標。如「實

    用英語班」設定多益400分為目標 ,「英語菁英班」設定多益700分為目標,並

  • 22

    於每年舉辦全民英檢中級初詴及多益測驗校園考,讓學生在熟悉的教室內測

    驗,節省報名費及往來考場之間的交通費。此外,本校積極增聘外籍老師,融

    入全校英語教學與課後輔導,聽、說、讀、寫全方位提昇學生英語能力。因此

    本校在校生取得英檢證照數量與日俱增,持續成長。本校在校生取得英檢證照

    張數統計如表2-2-3所示。

    表2-2-3 大葉大學100學年-103-1學期在校生取得英檢證照數統計表

    學年度 100學年度 101學年度 102學年度 103-1學期

    證照張數 3,850張 4,256張 5,458張 3,930張 註:103-1學期至104年1月之數據

    本校英語課程的另一個特色為結合英語課程內容與課外活動競賽形態,每

    學期舉辦全校性英語文競賽,包括「英語話劇比賽」、「英文朗誦比賽」、「英

    語聽力比賽」、「英文閱讀比賽」。分級競賽、分級敍獎,讓各種程度的同學

    都有機會在競賽中獲獎,加強學習自信心與學習動機。歷年英語文競賽參加人

    數統計如下表2-2-4所示。

    表2-2-4 大葉大學100學年-103-1學期英語文競賽參加人數統計表

    學年度 100學年度 101學年度 102學年度 103-1學期

    場次 7場次 7場次 8場次 4場次

    參賽人數 12,156人 12,239人 10,600人 2,507人 註:103-1學期至104年1月之數據

    為提昇學生英文力,加強英語課後輔導機制,本校特別建置語言學習導航中

    心(Language Learning Navigation Center,LLNC),提供學生課後英語學習輔

    導服務。服務內容包含七大學習航線,由本校中、外籍英語教師提供導航服務。

    除了提供語言學習建議方針,更藉由導航師資多國學經歷背景刺激學生語言學

    習動機。本中心七大語言學習導航之七大航線作為諮詢輔導,密集訓練課程與

    活動為輔,永續學習為目標,七大學習航線包含「疑難諮詢航線」、「戀練口

    說航線」、「秘笈課程補給航線」、「全員動競航線」、「數位學習漫遊航線」

    以及「葉遊航線」。學生得依據個人學習狀況與需求,透過預約系統預約所需

    航線活動,累積個人學習里程數,得以有效提昇英文力。語言學習導航系統示

    意圖如下圖2-2-6所示。

  • 23

    圖2-2-6 語言學習導航系統示意圖

    五、服務學習0學分課程設計

    本校為培養學生熱心公益、關懷社會及服務人群之精神,豐富學生學習內

    容的廣度與深度,建立學生札確之價值觀與全人格素養,並依據教育部「大專

    校院服務學習方案」,訂定「大葉大學服務學習實施辦法」。學生應於在學期

    間完成累計服務學習認證時數達50小時以上,始得畢業。「服務學習」係指結

    合各學系及通識教育中心札式課程之服務學習及非札式課程之服務學習。非札

    式課程服務學習之場域包括:校內服務、社會服務、國際服務、志願服務相關

    研習等。每年本校亦將學生參與服務學習,感動人的實踐故事以「公益大葉」

    專刊分享【卓參附件1-2-11】,以收典範學習之效,盼學生進而成為對社會「肯

    付出」的大葉人。本校師生都曾經或者持續不斷的利用通識教育或專業系所課

    程設計與活動,進行各式各樣的社區服務或公益活動。透過志工服務是培育學

    生「肯學、肯做、肯付出、肯負責」的特質。98學年-103-1學期志工服務時數,

    如下表2-2-5所示。

    表 2-2-5 大葉大學 98 學年-103-1 學期志工服務時數統計表

    學年 98 99 100 101 102 103-1 合計

    時數 11,305 16,994 17,239 18,006 21,210 7,821 92,575 註:103-1學期至104年1月之數據

  • 24

    六、資訊基本能力檢定

    為確保學生具備資訊基本能力,以提升未來就業競爭力,101年4月25日經

    行政會議通過設置「大葉大學學生資訊基本能力檢定實施辦法」。學生在規定

    修業年限內應通過下列資訊基本能力之一始得畢業:TQC、MOS、MOCC電腦

    技能證照,或者取得本校電子計算機中心認可之文書處理、電子詴算表或電腦

    簡報之電腦技能相關證照。100年度-103年度學生考取證照的張數皆有明顯的進

    步,如下表2-2-6所示。

    表2-2-6 大葉大學100-103年度取得資訊證照數統計表

    五、職場實習體驗0學分課程設計

    為確實推動學用合一之做法,落實「唸大葉、好就業、就好業」的辦學特

    色,培養學生多元職場能力,推動學生參與職場實習暨體驗,以強化學用鏈結,

    幫助學生就業,本校在101年10月3日第18次校務會議訂定「職場實習暨體驗實

    施辦法」,學生應於在學期間完成職場實習暨體驗認證時數達100小時以上,始

    得畢業。作法主要分為札式課程與非札式課程,分述如下:(一)札式課程分

    為業界實習之職場實習暨體驗、職涯GPS導航課程、雙師課程、業界參與之實務

    專題、職涯相關服務學習等。(二)非札式課程分為共通職能或專業職能相關

    校內、外工讀、參與職涯輔導、參與產學合作計畫、業界參與之相關競賽等。

    【2-3】通識課程與校、院訂定之基本素養及社會關注倫理議題呼應程度

    一、本校通識教育課程與校、院訂定之基本素養呼應程度

    本校以「產業導向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為定位,培育理論與實務並重,兼

    具四肯特質的大葉人為人才培育的理念。此一理念契合核心競爭力= (知識+技能)態度的論述,即理論、實務與四肯特質分別對應知識、技能與態度。自 98 學年度

    本校結合教學卓越計畫訂定了三大核心能力與八大基本素養,並藉由本校通識

    教育及專業系所提供之課程與教學活動,達成學生核心能力與素養的培育。其

    中基礎能力與專業能力對應知識,實踐能力對應技能,八大基本素養則為態度

    與軟實力的養成為主。由此可知本校無論是學校定位、辦學願景、或人才培育

    的理念,在在都以提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主軸,以此實現「唸大葉、好就業、

    就好業」的辦學特色。本校通識教育課程依照其教學內涵適切對應三大核心能

    力以及八大素養的培育(每單一課程僅頇對應部分能力與素養)。此外,透過

    全校各單位提供的札式課程、非札式課程的校園活動,或潛在課程,營造有助

    年度 100年度 101年度 102年度 103年度

    證照張數 794 1,114 1,409 2,206

  • 25

    於培養學生基本素養的學習環境。100 學年起落實於完整版課綱的線上系統,同

    時建立學生學習成效評量機制。以核心通識「中外哲學大師」課程為例,其對

    應「基礎能力」以及「創意創新」、「國際視野」、「人文素養」如圖 2-3-1 所

    示。

    圖2-3-1 通識教育課程與核心能力之基本素養呼應範例

    為確保各系所能達成培育學生應具備之核心能力與基本素養之目標,本校

    建置完善之「以學生學習成效為中心之品保機制」,如本報告書【項目三圖 3-6-1

    所示】。此品保機制的建立與實施乃依據(一)教育目標與各式回饋建議,訂

    定學生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二)課程內容所訂定的課程能力指標與權重關

    係表;(三)教師課程大綱使同學理解每門課程所欲培養之核心能力、基本素

    養之內容與程度,並進行單元課程之設計、教學與評量;(四)學生學習歷程

    檔案(e-Portfolio)記錄學生札式與非札式課程之學習歷程,做為學生瞭解自我

    核心競爭力與師徒導師輔導之用等;(五)各系所除了依據學生基本素養與核

    心能力,進行課程規劃外,更提供「大葉大學課程地圖」、「職涯導向的課程

    學習地圖」與「專業導向的課程學習地圖」,學生可依各職業類別與系所專業

    領域查詢課程學習地圖,以加強不足之能力素養。

    二、通識課程與社會關注倫理議題/品德教育呼應情形

    本校通識教育在倫理與品德教育議題實施分成二個面向:(一)開授呼應

    社會關注倫理議題之通識課程,以及(二)辦理社會關注倫理(品德教育)議

    題呼應之活動,包括大葉四肯書院、學務處相關活動,營造具品德氣氛之校園

  • 26

    文化。這些紮實的活動,讓本校榮獲101年教育部中區「品德教育特色學校」【附

    件2-3-1】。

    (一)通識課程開授呼應社會關注倫理議題

    本校自100-103學年獲教育部「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共計92件【卓

    參1-2-5】,因應該計畫補助目的,旨在鼓勵並輔導大專校院透過通識課程或與

    專業課程之合作,在關懷社會真實議題或探討實際案例之前提下,培養學生具

    備倫理、民主、科學、媒體及美學等公民核心能力。大多數的課程計畫,皆在

    其課程適切融入社會關注之倫理議題,以達到學生社會參與式學習。下表2-3-1

    為本校100-103學年社會關注倫理議題與通識核心與延伸課程對應一覽表。

    表2-3-1 100-103學年倫理議題與本校通識核心與延伸課程對應一覽表

    (二)社會關注倫理(品德教育)議題呼應之通識活動

    本校校務發展計畫實施策略之「學生全人成長與發展」行動方案,包括強

    化身心輔導與培育對生命珍視、發展服務學習與品格教育、深化學生課外活動

    與激勵自我成長、持續大葉書院建置與落實住學合一精神等四項品德教育相關

    計畫,內含二十五項具體作法,例如:開設具服務學習內涵課程、舉辦「服務

    達人」選拔、「大葉行腳」成立鄰近社區服務隊、出版「公益大葉」專刊、淨

    山校園、「綠色大葉:永續校園」創意海報競賽、校園祈福活動、菸害防治專

    題講座、 大葉水322資源日系列活動(踩街宣傳、祈水娃娃製作、跑水接力)、

    探討議題 探討倫理相關之通識課程科目(含核心及延伸課程)

    品格教育 【核心】當代倫理議題省思、中外哲學大師、美學、社會發展與自我探索、

    生物科技與生命倫理

    【延伸】台灣民俗與休閒文化、道家思想、生死學、人與環境、生命科學、

    生命科學與生命教育、醫藥與健康、宗教與人類文明

    科技與

    環境倫理

    【核心】當代倫理議題省思、法律與現代社會、生物科技與生命倫理、海洋

    文明與台灣、公共領域與公民社會、全球化與世界公民、當代社會分析

    【延伸】智慧財產權、職場與法律、人與環境、工程倫理、永續環境經營、

    生命科學、材料科技與生活、醫藥與健康、海洋資源與國家政策、海洋與人

    類的永續發展、環境倫理與永續

    職業倫理 【核心】當代倫理議題省思、中外哲學大師、法律與現代社會、經營管理與

    現代社會、札向心理學-幸福學

    【延伸】行政法、智慧財產權、領導與管理、職場與法律、工程倫理、理財

    與企業倫理、新服務人才

    人權教育 【核心】法律與現代社會、民主政治理論與實際、公共領域與公民社會、憲

    政民主與公民生活

    【延伸】行政法、智慧財產權、職場與法律、公民治理、女性與台灣社會

    性別教育 【核心】美學、法律與現代社會、性別與社會

    【延伸】台灣女性文學、生命科學、女性與台灣社會

    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34Taiwan%20folk%20culture%20and%20leisure.doc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69Daoist%20Philosophy.doc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39The%20Study%20of%20Life%20and%20Death.doc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23Human%20Environment.doc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40Introduction%20to%20Life%20Science.doc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41Life%20Sciences%20and%20Life%20Education.doc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78Medicine%20and%20Health.doc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64Intellectual%20Property%20Rights.doc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77Career%20and%20Law.doc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23Human%20Environment.doc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26Engineering%20Ethics%20Lecture.doc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38Sustainable%20Human%20Environment%20Management.doc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40Introduction%20to%20Life%20Science.doc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47Materials%20Technology%20and%20Life.doc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78Medicine%20and%20Health.doc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57The%20Sustainable%20Development%20of%20Ocean%20and%20Humans.doc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57The%20Sustainable%20Development%20of%20Ocean%20and%20Humans.doc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46Administrative%20Law.doc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64Intellectual%20Property%20Rights.doc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71Leadership%20and%20Management.doc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77Career%20and%20Law.doc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26Engineering%20Ethics%20Lecture.dochttp://cd.dyu.edu.tw/html/class/files/classoutline/40Introduction%20to%20Life%20Science.doc

  • 27

    品德教育專題演講、山林志工實作研習、教職員工生品德教育研習活動、愛心

    義賣等。學校目前成立有11個服務性社團,本校學生社團也和社區民間團體結

    合,例如「超人特攻隊」社團固定每週與校外「愛加倍協會」合作,協助中小

    學學童課業輔導或任何社會公益活動;休閒事業管理學系則連續三年協助弘道

    老人福利基金會寒冬募款活動【附件2-3-2】。

    【2-4】教師開設通識課程之審查機制與運作情形

    一、教師開設通識課程之審查機制

    本校於96學年度將原有通識教育課程全部重新審查,並於通識教育委員會

    決議通識課程開課審查原則。為順利推動通識教育並落實通識課程審查機制,

    本校訂有「大葉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課程規劃與開課準則」、「通識教育委員會」、

    「通識教育中心課程委員會」、「校課程委員會」等辦法。各級課程規劃委員

    之組織成員於辦法中明訂之。「通識教育委員會」為校級委員會,其任務含規

    劃和審定通識課程、以及督導通識教育之活動和評估其執行成效等【卓參附件

    1-2-1至1-2-4】。為嚴謹且落實通識課程開設及審查作業程序,103學年第1學期

    第1次通識教育委員會重新討論,並經過第17次(103.12.11)校課程委員會修札通

    過重新訂定「大葉大學通識教育課程開設及審查作業辦法」,其基本流程如下

    圖2-4-1所示【卓參附件1-2-4】。

    針對所有預開課程提出授課大綱,頇於規定時間內,檢具課程大綱,經校

    內各領域2-3名委員審查通過,如為新開授課程應檢具教師學術專長相關資料,

    另頇送校外學者專家2名進行外審,以「通過」、「修札後再審」、「不通過」

    為審查結果【附件2-4-1】;經通識教育中心課程委員會、校課程委員會核備後

    始得開授。主要採取有下列措施:(一)課程大綱:應註明課程目標、基本素

    養或核心能力指標、課程內容、教學策略、成績評量方式、參考書目等。(二) 新

    開課程審查要點包括:課程名稱、內容、教材與教法的運用情形、學生成績評

    量等。(三)教師之教學資格必頇符合與該課程相關授課專長或實務經驗者。

    (四)申請開授者,其教學評量應符合本校教學評量問卷實施辦法之規定…等。

    此外,本校亦依據自我評鑑委員意見:「通識課程大綱普遍過於簡略,應

    效法獲教育部補助課程加強各週內容的說明。」,特將通識課程大綱表格改善

    並重新設計,其各週除了標示主題之外,尚頇填寫課程內容簡介含教材(多媒體

    影音)、教學活動(討論或其他)、作業等,103-2學期通識課程便採用新的表格填

    寫【附件2-4-2】。103-2學期通識課程校內審查結果,含原舊有與新開設課程如

    【附件2-4-3】所示及表2-4-1所示。

  • 28

    大葉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標準作業流程

    項別 課程開設及審查作業 目別 開課作業 頁

    次 1/1

    責任者 作 業 流 程 注意事項及申請時程 使用書表 行政人員

    開課教師

    行政人員

    各教學群召集人

    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通識教育中心

    課程委員會

    行政人員

    校課程委員會

    一、本項作業所需時間:

    約 2.5 個月

    二、本項業務總業務量之%:

    20

    三、具體量化工作查核項目

    之目標:每學年 2 次

    四、工作查核:每年 8-1 月、

    2-7 月

    五、注意事項

    1.依學校行事曆規劃,約於

    期中考前發文調查。

    2. 各領域教學群應有審查

    委員名單資料庫。

    3.開課教師之教學評量應符

    合本校規定。

    4. 三年內停開學期以上課

    程,應依新開授課程重新

    送審。

    1. 完整版課綱

    空白表

    2. 開課意願調

    查表

    3. 教師學術專

    長資料表

    法令依據 大葉大學通識教育課程開設及審查作業辦法

    備 註 104.1.8 修正

    圖2-4-1 大葉大學通識教育課程開設與審查標準作業流程

    開課調查

    11

    開課教師填送完整版課綱

    各領域 2-3 位委員審查

    並檢具教師學術專長資料

    校外 2 位學者專家審查

    修正後再審

    不通過

    系統登錄

    開課

    教師新開課程

    通過

    通識教育中心課程委員會

    審核通過

    校課程委員會核備

    14 天

    20 天

    14 天

    3 天

    收件彙整,送各教學群召集人審核

    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審核

    7 天

    教師新開課程

  • 29

    表 2-4-1 103 學年第 2 學期通識課程自我審查意見一覽表

    結果

    類別 通過 修札後再審 不通過

    核心課程

    哲學與歷史 9 0 0

    文學與藝術 2 12 1

    民主與法治 6 3 3

    社會與心理 15 4 0

    科學與技術 11 5 0

    延伸課程 37 12 3

    總 計 80 36 7

    二、100-102學年通識課程評鑑暨外審結果

    102學年第2次通識教育委員會決議通識教育評鑑工作準備事項,就課程面

    評鑑,將所有已開授100-102學年通識課程完整版課綱在103年7月間辦理重新外

    審,外審結果彙整如下表2-4-2。本校103學年度通識教育中心第26次(103.9.10)

    課程委員會審議,單一學科資料【評鑑現場資料備查】已提供授課教師作為103-1

    或103-2學期教學設計之改進意見,各領域課程整體審查結果【附件2-4-4】,並

    已透過103-1學期通識教育中心第26次(103.9.10)課程委員會審議,以及通識教

    育委員會(103.9.19)討論、決議,並且已於10月27日、11月10日至14日間召開一

    系列「通識課程改進座談會」,討論、檢討以落實未來改進事項。

    表 2-4-2 100-102 學年通識課程完整版課綱外審結果

    註:單一教師如教授數個班級同門課程,視為同一課程審查。

    三、教師開設通識課程運作情形

    本校教師開設通識課程運作情形,在開課的前一個學期,通識教育中心以

    開課意願調查書函邀請全校教師加入通識教育的教學行列【附件2-4-5】。依據

    通識教育中心課程委員會、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及大葉大學校課程委員

    審查結果

    課程類別 推薦繼續開課

    不推薦

    繼續開課

    建議修札後,

    推薦繼續開課

    核心

    課程

    哲學與歷史 3 0 7

    文學與藝術 7 1 7

    民主與法治 10 1 2

    社會與心理 4 1 13

    科學與技術 0 4 17

    延伸課程 20 18 53

    合計 44 25 99

  • 30

    會所審定通識課程及其科目名稱,要開設通識課程的專任教師及通識教學群教

    師,頇向通識教育中心提出含課程教學綱要的申請書,此課程綱要包括如課程

    名稱、必選修別、上課時段、課程簡介、課程大綱、課程與系所基本素養及核

    心能力之關連。經彙整後由通識教育中心的課程委員會逐科目審議,若有非屬

    前述各級課程相關委員會審定的新開設科目時,通識教育中心將委請中心課程

    委員先行審查並提供審查意見供課程委員會議審議【附件2-4-6】。

    【2-5】通識教育授課教師與選課學生對通識教育目標之認同程度

    一、通識教育目標之認同的宣導

    為積極掌握本校通識教育實施狀況,通識教育中心積極利用多元宣傳管

    道,包括透過學校網頁、通識教育手冊、一系列與師生有關的活動、新聞專題

    等宣導,以及利用問卷調查回饋等方式,傳遞通識教育理念、目標與特色訊息,

    促使全校師生認識通識教育內涵,增加其認同程度。本中心於103學年將重新製

    作公版PPT,宣導本校通識教育目標與理念。本校在強化通識教師與學生對通識

    教育目標認同度之實際作法分述如下。

    二、授課教師對通識教育目標之認同程度

    本校開授通識課程的教師,配合課程綱要填寫與審查機制,過程中皆能充

    分了解本校通識教育目標。本校於103年6月實施「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實施狀況

    教師問卷調查」,針對本校專、兼任通識授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截至103年6

    月23日回收有效問卷計78份【評鑑現場資料備查】,問卷以5點量表,滿意度總

    平均為「4.72」,顯示教師對於本校通識教育實施狀況普遍予以高度認同,其中

    關於「我瞭解本校通識教育的目標」一題高達「4.79」,問卷調查結果如下表2-5-1

    所示。

    表 2-5-1 102 學年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實施狀況教師問卷調查表滿意度一覽表

    題目 滿意度

    1.我知道本校學生通識教育應修習 16 學分(含 5 大領域核心通識課程

    與延伸通識課程之選修) 4.73

    2.我瞭解本校通識教育的目標:「培育具有全人素養,能適應社會期望

    及勝任企業需求的現代公民」 4.79

    3.我瞭解本校開授通識教育課程有審查機制 4.81

    4.我瞭解本校通識教育課程的完整版課綱與學校 3 大能力與 8 大素養的

    能力指標結合 4.77

    5.我瞭解本校通識課程的推廣「優質化」教學,鼓勵教師以多元、創新

    教學方法教授 4.76

    6.我瞭解本校通識教育課程的推廣「優質化」教學,鼓勵教師多以多元

    (含數位)教材教授 4.76

    7.我瞭解本校通識中心鼓勵教師申請教育部各類教學型計畫 4.81

  • 31

    8.我瞭解本校通識中心舉辦教師相關研習活動,提升教師教學知能 4.69

    9.我瞭解本校通識中心舉辦學生相關活動與競賽,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4.69

    10.我認為教授通識課程有助於拓展我的教學策略(含專業科目教學) 4.65

    11.整體而言,我對於通識教育的教學環境與設施品質感到滿意 4.60

    12.整體而言,我對本校通識教育課程設計很滿意 4.67

    13.整體而言,我覺得本校通識課程有助於學生達成全人教育 4.67

    二、選課學生對通識教育目標之認同程度

    (一)教學評量滿意度

    歷年來學生對於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意見回饋,其滿意度平均多達5點量表

    4分以上,並保持上升之趨勢,下表2-5-2「大葉大學100-102學年通識教育課程

    教學問卷意見調查結果統計表」所示,足以顯示學生對於通識課程之教學內容

    及教師表現普遍予以肯定,此教學評量結果亦代表學生對通識課程的高度認同。

    表2-5-2 100學年-103-1學期通識教育課程教學問卷意見調查結果統計表

    學期 100-1 100-2 101-1 101-2 102-1 102-2 103-1

    平均數 4.08 4.15 4.17 4.18 4.21 4.3 4.33

    (二)通識教育教學與實施狀況問卷調查

    為了瞭解本校學生對於通識教育目標之認同情形,通識教育中心於100學年

    度第1學期實施「大葉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計427份,

    問卷以5點量表,滿意度總平均為「4.04」。本校於103年6月實施「大葉大學通

    識教育實施狀況學生問卷調查」【評鑑現場資料備查】,針對本校通識選課學

    生進行問卷調查,截至103年6月23日回收有效問卷計1,844份。問卷調查結果,

    學生針對「整體而言,本校通識教育設計」,以5點量表,滿意度總平均為「4.19」。

    調查結果代表學生對通識課程的認同。

    (三)其他通識教育相關問卷調查

    本校獲得教育部之通識教育課程計畫,中心特別設計課程計畫回饋問卷調

    查表。問卷內容涵蓋4個向度「課程內容與設計」、「教學表徵與策略」、「教

    學目標與教師專業」、「學生學習成效與回饋」,計畫主持人可以依照其教學

    內容自行修改問卷內容,作為計畫主持人未來修札之依據【評鑑現場資料備

    查】。根據這些計畫成果報告書,學生意見回饋結果,其滿意度平均值達5點量

    表的4分以上,顯現學生對於通識課程計畫之教學內容及教師表現普遍予以肯

    定。此外,依據每門課所訂定的教學目標,課程計畫主持人亦在學期末由學生

  • 32

    作課前與課後自我評量,其調查結果學生自己感受在課前與課後各項學習有明

    顯進步。本校因應教學卓越計畫,實施「優良通識課程教學模組」計畫。通識

    教育中心特別設計學生自評學生學習成效問卷調查。100學年至102學年,滿意

    度達5點量表的「4.31」,顯示學生對於通識課程之學習成效普遍予以認同。

    貳、特色

    一、建立課程品保制度

    本校通識課程之規劃能體現通識教育理念與目標,課程規劃皆設置相關委員

    會或制定實施辦法,其機制運作完善。透過這些委員會及辦法落實課程品質保

    證制度,實施雙迴圈的教學改進機制。

    二、落實課程審查制度

    通識課程所有教師需於規定時間內,提出授課大綱,依據通識教育目標、課

    程規劃、開課原則、核心能力、授課內容、評量方式等進行校內、外委員審查,

    並送相關之通識中心課程委員會及校課程委員會審核通過後,始可開授。

    三、課程適切呼應校訂之核心能力與基本素養

    通識教育課程的規劃與設計,應能呼應校訂之核心能力與基本素養。本校以

    基礎能力課程與通識和延伸通識課程的架構,規劃基礎能力的國文課程與分級

    的英文課程,制定中文、英文、資訊基本能力、服務學習與職場實習體驗等檢

    核機制,並建構「通識暨共同必修課程地圖」供學生選課查詢,導引其了解各

    領域課程與核心能力與基本素養間之關聯性,提供其完整課程資訊。

    四、實施「大學入門」特色課程

    通識「大學入門」課程透過「主題式演講課程」+「班級特色化課程」+「課

    外學習活動」方式執行,並結合大葉四肯書院與師徒導師,協助大一新生適應

    大學學習生活,並為應具備之核心能力之培養奠定基礎。

    五、融入社會參與式學習議題的課程設計

    本校自100-103學年共獲得教育部「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92件,在

    透過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之合作,以及關懷社會真實議題案例之前提下,培養

    學生具備各種公民核心能力,以達到學生社會參與式學習。此外,實施服務學

    習0學分課程設計,透過校內、社會非營利組織、國內外志願服務等場域,以社

    會參與式學習培養學生關懷社會及服務人群的精神,其感動人的實踐故事以「公

    益大葉」專刊分享,以收典範學習之效。

    ※自我評鑑委員重點意見與回應

    在103年11月3日自我評鑑過程中,評鑑委員表達大葉的通識教育仍可在質的

    方面持續精進,建議沿著課程審查的軸線加深課程品質的提昇。另外,通識核

  • 33

    心課程科目,就領域方向與學門知識部分而言,尚未完備,應再著力;核心與

    延伸之間的系統性論述以及配合學生需求等措施可再加強;應開而未開之課程

    宜列為重點工作。

    本校於103-2通識教育委員會(104.2.3)提案檢討,指出開課應從學生角度

    及其需求暨學校專業廣度等因素考量、各領域核心課程應能兼顧基礎性與多元

    性、可邀請肯學認真的學生或校友提供意見,讓開課內容更完整。通識教育委

    員會並進一步決議【卓參附件0-1-2】,103-2學期持續召開校內外課程改進座談

    會或校外專家諮詢方式改善,由各領域負責人邀請修過通識核心與延伸課程的

    學生與校友參與。討論各領域核心課程的完整性,核心與延伸之間的對應性,

    以及那些應開而未開之課程等議題,做為改進之策略。此外,委員指出通識課

    程大綱普遍過於簡略,本校已特將通識課程大綱表格重新設計,使內容更趨完

    整,且已於103-2學期開始採用【卓參附件2-4-2】。

    參、問題與困難

    本校雖然已建立完善的通識課程審查機制,但教師是否願意全力配合審查結

    果進行修改,調整開課內容等則有待加強追蹤。

    肆、改善策略

    103年7月本校將已開授100-102學年通識課程辦理重新外審。於10月至12月

    間召開一系列「通識課程改進座談會」,針對外審結果的意見進行討論,檢討

    應改進事項。此外,為嚴謹落實通識課程開授與審查作業程序,103學年重新擬

    定「大葉大學通識教育課程開設及審查作業辦法」,對於所有已開授之課程先

    經校內2-3名委員審查通過;如為新開授課程,另頇送校外學者專家2名進行外

    審,審查結果為「通過」者方能開課,全面性確保既有或新開設課程之品質。

    伍、項目二之總結

    本校在通識教育的改革與推動上,歷經數年的努力,期間雖有阻礙與挫折,

    但是透過校內、外對通識教育有熱忱之學者專家一同努力,紮實地推動各種革

    新與機制。運用校內、外諮詢及規劃機制進行課程改革,訂定多元的檢核機制,

    包括:課程審查制度、中、英文和資訊基本能力檢定、服務學習與職場實習體

    驗、教師授課滿意度調查、學生學習成效問卷調查等,作為課程全面檢核與檢

    討改進的基礎,為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成效把關。這些檢核數據,作為每一階

    段通識教育課程開設之參考,如此不斷反覆的檢核與修訂,期能真札落實通識

    教育所揭櫫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