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雅德賽思 青年學社 自學共學

雅德賽思 青年學社 - 天狼星網頁設計 · 社會服務:利用平日或寒暑假在醫院擔任義工、協助社區資源回收、國小的「課 輔小老師」、育幼院協助等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雅德賽思 青年學社 之

自學共學 篇

◎未來是專業走向的社會 環境改變 →演化需要:學歷貶值/工作機會減少/全球競爭化/退休高齡化 大學寬門=人生窄門(學歷無用/後段大學更是有害無益) 頂尖大學招生策略爭取最佳學生 ◎中等教育問題百出/拿回教育自主權 *國中不正常/ 升學壓力大→無法正常學習發展志向 / 升學壓力小→學風欠佳 *社會迷信明星高中/升學壓力→高中免試/越區就讀 *和世界搶孩子→提早給孩子正確價值觀 *制式學校內 同學間惡性競爭、品格教育不足、忽略教育本質等。 ◎中學孩子特徵: ‧性好奇/知識學科分化,抽象思考能力變強 ‧跟成人的關係從依附→挑戰、懷疑→重建(國二最激烈) ‧十八歲前在完足、健康環境之下長大,不要受升學主義的荼毒 ‧一個孩子要變好,需要有好老師與好同儕一起學習和成長 ◎30年來教育研究: ‧馬斯洛:愛被滿足,自我發展的機制就會啟動 ‧學習者能進入安全放鬆、愉悅自信的身心,是一種「巔峰學習狀態」(PLS)讓學習成效極速提昇 ‧「考試/壓力」→啟動防衛機制,愛→啟動自我學習機制 ‧學校也=「工廠生產線」,自學團體=量身訂做的「客製化」教育 ‧結果─模式不同,需要不同;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人際關係互惠原則,良好關係可帶出學習者的品格,更專注學習以回應教學者的付出 ‧生活能力訓練在培養一種生命的智慧,知識的培育傾向於鍛鍊腦力而已。 ◎六年中等教育是人生之中最快樂寶貴的學習成長時光 ◎中等教育(適性教育)的目標→高等教育 (最後學歷最重要 ) →幫未來人生和進入社會的充分準備 →終身的學習能力最關鍵

中等教育(適性教育) 自學共學

*麥帥攻日的跳島戰略→高中免試融合六年集中資源心力在長遠終極目標 *以「學力」代替「學歷」 :培養一個不畏困難、衝勁十足的孩子 *建立理想教育的支援和實踐系統 *量身訂做的教學,啟動孩子的自我學習機制 →「發展能力的能力」 *強化孩子的強向、性向與道德修養 *有主見有能力者將更加務實/發揮特色培養實力/以工代學 *自學並非”在家自學” ,而是家長自己辦學,強調團隊學習,反對單獨

學習;不要「在家」要走出家裡擁抱外面的廣大世界 ◎中等教育自學共學計畫(適性教育)的兩大目的 *幫助孩子找到並追求他的人生夢想和目標 *幫助孩子找到並獲得他最適合和最好的高等教育 ◎學習基地設在目標大學旁邊/每天耳濡目染魂縈夢牽 ◎建立非營利的理想氛圍/收支平衡的永續生存/集體合作安全發展的體系 ◎一群理想老師vs.理想家長vs.理想學生=富涵理念與熱忱實踐的聚落 ◎家長教師共學夥伴是孩子最好朋友最大支持

中等教育 (適性教育) 策略/目標/方向

※美國在家自學人數超過110萬人 ※三大派別:品德派〈基督教會二十四會〉、讀經派〈華山書院〉、家庭合一派〈慕真協會〉 ◎三育基督學院:南投/19位學生/美式小班教學、部分中文教學,品格教育、音樂及體育課程/ 外籍老師 ◎華山書院:中和/20多人家庭合組混齡共學/讀經、武術、音樂、數學 ◎慕真協會:宗教精神/「逃避型」孩子無法適應學校的生活 「追求型」父母親追求教育價值(比例則愈來愈高) ◎李雅卿培力學園(自主學習促進會) ‧孩子的特質→養成自學能力→未來的路 ‧學科老師:能力「導師」+學科老師;專業文、史、哲領域的老師,滿足孩子需求 ‧多元化青少年課程與活動:如:讀書會、戲劇營隊……。 ‧「轉介所」功能/評估後與自學者共擬學習計劃,引介資源,協助學生與家庭執行學習計劃 ‧學習「如何學習」的課程 ‧針對學生學習情況,給予文字評量與診斷性學習建議,協助學生下一階段的學習 ‧沒有圍牆的教室:學園環境/混齡小班制/參訪/旅行/實作 ‧兼顧個性、群性、速度的學習設計:新生必修基本能力課程,舊生依興趣性向選修 ‧鼓勵學生自組社團,落實民主討論機制 ◎自學案例課程內容:品德課/美式自主管理學習時間/才藝班/每年台灣&世界旅行/四書五經/家 事課/搬至學校旁/圍棋/英文/樂器/球類/作文/電腦網頁/運動棋類比賽/戲劇公演/圖書館 ◎美教育家研究:父母教育程度與自學孩子表現無關 在家自學的學生成績都在平均以上,甚至比一般公私立高中要高

自學共學 現況與未來

中等教育 自學共學(適性教育) 計畫方向

◎雅德賽思建立理想教育的支援和實踐系統 低年級/兒童學社/知識探索+生活體驗(身體/身心基礎邁向成熟) 中高年級/少年學社/虛擬實習+培養志趣 中學/青年學社/實境操作+發展志業(人生志趣+生存實力+發展能力/半工半讀 18 歲起完全獨立) (終生教育/人格志趣) 心智/潛能特長邁向成熟 青少學社/小五~國二 青年學社/國三~高三 ◎中等教育自學共學 志在打破圍牆超越學校 ‧社會生活密切互動 ‧外語學習海外學習 ‧多處基地駐點學習/永和/公館/烏來/華城/廣興/雲林/金門/彰化/墾丁/花蓮/台東/蘭嶼 ◎打破課堂分科教育→學習領域專題小組研討實作 ‧建立教學資料庫圖書/視聽媒體網站等形式 ‧請名家提供各領域優良圖書資料名單 ‧大量而深入的閱讀/6年精讀百本以上經典好書 ◎未來「青年學社」中等教育自學共學團體型態: ‧part time—平日放學或假日才來活動 ‧full-time--每天跟在老師身旁,上午學習下午幫忙帶班(學社學弟妹之小老師,有薪資) 上午學習,下午在老師身邊當學徒助手,教學相長,賺取學費 ◎成員可個別或集體申請國高中自學方案/或可先讀國高中一兩個學期之後再加入 ◎中等教育自學共學志在超越主流戰勝主流 /可參加學力測驗指考英檢托福多益等檢定考試

媒合平台 自學共學:(1+4+2年)

(1) 小六這一年就要申請預備 ( 4 ) 四年內完成核心學習

(2) 最後兩年抓住方向準備邁向未來

目標:十八歲獨立 • 心智、智慧 • 知識就是力量、能力、技能 • 意志、身心狀況 • 經濟(實質的生活條件)

抓住核心:找到深究入徑

資源: 1. 中心:學社老師就是此架構的企劃師 2. 週邊:教材、教師、工具

基地: 1. 老師的研習基地-存放教材、設備等 2. 學生的主要學習基地 3. 生活基地-孩子的人際互動、同居生 活、社區 4 與世獨立的基地-類「山居歲月」概念

工作: • 種子志業-讓孩子提前參與 未來工作的場域,也提供他作 為選擇未來職業的參考 • 老師本身的興趣、能力、能 量是關鍵 • 工作的目的-累積十八歲後 的籌碼 • 老師與孩子的夢想實現

培訓: 老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 重新學習,將學習的時程 表拉長,教導孩子老師 自身的學習經驗與脈絡

•概念 •觀念 •本質 •原理 •精華 •關鍵

科學:有生命領域、 無生命領域

人格修養:傳記、格 言、諺語、寓言、經典

文學、語文: 原著、小說

數學-科學之母: 數學想想

工具:資訊、通訊、軟 硬體

人文 地球科學

人際溝通

品味、藝術 體能

安全

家長

老師

學生 自學架構關

鍵人物

• 前期:品格、心智為主,佐以多元知識

• 中期:大量接觸知識、技能層面(分科)

• 後期:立定目標,培養專才、專科智識

(衝刺期)

教師平台

基地平台 志業平台

學習平台

資源平台

• 小六三月提國中在家自學計畫,國中目前需掛籍學校,高中階段不需掛籍學校,十二年國教,高中免審議

• 十八歲考學力鑑定(國中、小階段曾合法自學),無申請須晚兩年 • 「在家自學」申請案→校方同意、審核其計畫內容、評量方式、返校參加群體活動 • 自學學習主要內容:個別教導、共同學習、自主學習、家庭勞務及休閒運動 【自學進修學力鑑定考試】 • 高級中學畢業程度:年滿十八歲,曾於國民教育階段參與經主管機關核准之非學校型實驗

教育之國民。 ※家長自學疑慮:一、法令是否允許 二、家長能力 三、孩子回歸學校社會適應問題

自學規章

媒合平台---師生共學團體 ◎ 學生來源:學社學生/協會宣傳/已自學的學生/推廣共學團體合作/活動推廣(如夏令營、

媒體宣傳)….等 ◎ 師資培訓創造: 1對理念的認同 2專業科目的師資證照 3教師到外創業實習、進修(老師個人興趣、專長) 4相關師資課程培訓計畫 5.其他:師資交流、青少年心理認知溝通技巧訓練、經營學社氣氛與群體生 活紀律的能力、體能訓練、急救訓練(如CPR)、生活技能(如烹飪、野 外求生)、外國語文訓練….等

學習平台---課程領域 ※抓住核心:找到深究入徑→觀念/本質/原理/精華/關鍵 ◎文學:大量閱讀中外名著文學、鼓勵創作,排一場戲呈現、設置部落格、投搞等 ◎外語 ‧實際運用(會話、閱讀、創作) ‧英文可生活化應用到活動中,如開餐廳、菜單、點菜、找外國朋友來吃飯 ‧以「玩中學」方式接觸不同的語文,現有資源→西班牙文、俄文 ‧配合寒暑假出國學其他語文 ◎數學 ‧帶孩子一同進入數學的樂趣中,而非為了解題而解題 ‧結合經濟學(虛擬現金流遊戲->實際工作),讓數學更有實際運用空間 ‧從創業和實際工作了解數學的實用(記帳、excel、統計、小數等) ‧從各種活動如做勞作,發現數學的用處(如圓周率) ‧與專家教授討論更抽象的數學概念在生活上之運用(升學或研究取向) ◎自然科學 ‧重視實驗、實地探索(自然體驗)、實作 ‧讓實驗進化成”成果or產品”,如從做小汽車知道動力學、電力學等 ◎社會 ‧看報章雜誌、討論新聞時事、閱讀書籍、觀賞影片,做法律、心理、社會學、價

值觀等面向 討論與思考 ‧透過工作實習、日常生活經驗、旅遊、參觀,見證所學 ‧利用影片、書籍、教具、旅行等有系統的認識認識國家社會與世界

學習平台---活動領域 ◎寒暑假旅行:背包客/long stay/交換學生/遊學團/(孩子自己規劃行程、自籌部分旅費等) ◎社會服務:利用平日或寒暑假在醫院擔任義工、協助社區資源回收、國小的「課 輔小老師」、育幼院協助等 ◎夢想規劃:訓練孩子規劃想完成的目標,如騎單車環島、登山、自助旅行、創 業……並擬訂計畫加以實現。 ◎科技工具:電腦(基本office軟體、PPT簡報、多媒體製作)、簡易電腦維修、架 設網路、經營網站購物等、電腦繪圖等 ◎技能培訓:防身術、意外處理(火災等)、基本醫學與急救知識、烹飪、縫紉、開車、木 工、水電、洗衣、 整理家庭與社區環境、野外求生、搭建小木屋、野外求生等 ◎運動嗜好:旅行、登山、健行、單車、游泳、球類(包含規則,觀看正式比賽) 、浮潛、攀 岩、舞蹈、武術、泛舟、直排輪、滑板、攀岩垂降 ◎藝術涵養:藝術創作(鼓勵孩子出書、設計商品、辦畫展,展覽或演出方式可視情況朝公益 或商業兩種形式發展)、音樂(學會音樂欣賞或至少學會一種樂器)、舞蹈(培養藝 術品味、舞展發表等)、戲劇(可做收費的公演)、電影欣賞(可配合文學閱讀、影 片剪輯、電影史) 、成立劇團or樂團 ◎溝通VS.表達:以發表、寫作、演講表達自己以及聆聽他人,常以「開會討論」促進孩子雙 向溝通的能力,探討對流行文化的判斷、價值觀的認定、自我認同、同儕互助 ◎其他活動:營隊活動、親子工作坊、餐飲(異國學外國菜)、服裝造型設計、寵物店、園藝、 商業經營相關、美髮、美容、造型…..等

志業平台---勤學工讀 1. 業界實習:參與未來工作場域/未來職業參考/家長提供機會/學生主動應

徵/從協會、學社提供的打工機會開始/依個人興趣 2. 實際打工:志趣取向,各個領域都可嘗試。 3. 與家庭互相配合,避免過份富裕的生活資源 4. 師生創業:關鍵→老師本身的興趣、能力、能量。 累積18歲後的籌碼,目標→師生共同實現夢想。 *做法:老師結合自身興趣與能力,協助孩子創造種子志業 ‧國一 ~國二→從學社內部生產創業、行銷到外面(EX:創意市集) ‧國三 →可開始認真籌備創業,或到外面進行部份實習。 ‧高中階段 →社會中創業or打工,EX:經營”烏來之秋餐廳 “/手創達人/

表演工作室/旅行營隊/少年出版社/慈善募款青年志工團/蔡岳勳工作室等*步驟:找到興趣→大學社團觀摩or學社家長公司見習→經驗累積

→學習尋求資源協助與解決問題,真正從工作中歷練 *重點:”創業過程”要讓孩子自己去做(EX:想開店→自行詢問店租、鋪

貨) 讓孩子思索是否要創業,或嘗試創業研究「網拍」經營模式、

「創業據點的考量」、「評估創業基金金額」、「預估業績」等… 。

基地平台+資源平台 ◎基地平台: 1.教師行政基地:老師工作、開會、研討的場所。Ex:雅德賽思。 2.學生學習基地:學生學習的地方。Ex:荳荳畫室、琴韻琴室。 3.生活基地:孩子的感情交流、同居生活。Ex:學生輪流到對方家住。 4.自然基地:類「山居歲月」概念,可遠離塵俗的世外桃源。 Ex:台大校園、文山農場、直潭、台北市近郊、平溪國小東勢分校。 5.創業基地:學生實習的工作場域。 Ex:兒童學社助教、餐廳、家長可提供之實習機會、創意市集、就業博覽會、民宿。 6.輔助場地:家長可提供的場地(住家、親友家、辦公室、社區活動中心),老師自身的資源、人脈、社區 (餐廳、工作室等)、善用鄰近的圖書館或大學資源、共學團體(學社分部)可彼此交流場地。 ◎資源平台: 最重要是老師:自學活動的企劃者,學生最主要的資源,老師孩子同步成長、共同發想策劃。 硬體設備:電子器材(如電腦、投影機、player等)、美勞、體育、攝影、實驗、工程計算機等工具 軟體設備:經典名著、影片庫、國內外教科書、幻燈片、各學科相關教材等。 1.內部資源:家長提供、老師尋求公共財的資源、捐贈、協會購買等,教師的個人收藏亦可提供教學 用,透過以上&協會慢慢累積(如現有巨匠美術、世界旅遊DVD等)。 2.外部資源:圖書館、影片(如教育資料館)、網路資料(PPS)、尋求相關專長的老師(如萬華服飾文化館 願提供裁縫機協助縫製服裝)。 3.專業自學顧問:如李雅卿、李偉文、游乾桂、各大學的教授等。

師資平台---師生共同成長 ◎教師自我成長部分 1.自學師資培訓。 2.個人學術專業領域成長。 3.學習新技能、培養其他專長與興趣。 4.留職停薪進修、社區大學進修等。 5.學習生活中重要的知識與技能,如:經濟學、法律、保險、投資理財…等。 ◎學生成長部分 1.業界實習獨立成長:家長提供機會,或學生主動應徵。 2.師生創業:結合師生興趣專長共同創業。 3.打工累積經驗:學社、協會。 4.暑假結伴進行「背包客」任務(目前資源:澳洲) 5.寒假到醫院擔任義工、協助社區資源回收、 國小「課輔小老師」、到育幼院協

助…等。 6.孩子規劃自己想完成的目標,如單車環島、登山、自助旅行、創業…擬訂計畫加

以實現。 ◎師生共同成長 1.師生共同擔任長期志工、進行社區服務。 2.旅行、擬定遊學計畫,拓展多方視野。 3.登山、露營、攀岩等戶外活動,接觸大自然,挑戰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