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79 (4) .2017 SHUIMU TSINGHUA NO.73 对今天的清小华来说,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 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卓越的全球胜任力,已经成为 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但这些品质与能力的培养 离不开长期、频繁的跨文化交流与协作,需要大 学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访学的机会。这也是为什 么陈 要在自己的母校设立“英华学者基金”的 缘故。 是清华大学 1997 级化学系校友,3 月 9 日,清华大学举办了英华学者基金捐赠仪式。 校长邱勇,副校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杨斌,陈 携妻子杨惠妍及其他捐赠人一同出席了捐赠仪 式。设立“英华学者基金”实际上是陈 多年来 的一个心愿,“我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最优秀的 本科生都很少有机会出国交流”。在陈 看来, 当年的母校虽然有很多优秀的学子,但总让人觉 得老师和学生都出自清华本校,缺少多元文化的 因素,更缺少与国外一流大学对等的交流机会。 而在全球化的今天,清华学子更需要多元文化的 交流和融合。 清华不仅有苏世民学者 等校友及企业家共 11 人捐赠设立的英 华学者项目,选拔具有学术志趣和人文情怀的清 华学子,给予因材施教的全球胜任力提升,培养 致力于推动世界变革的未来学者。该项目也是清 华 2016 年发布全球战略中对人才“全球胜任力” 和“全球学程”培养的重要举措。由此,清华不 仅设立苏世民学者全额奖学金吸引全球优秀学生 来华学习,也设立英华学者全额奖学金鼓励清华 优秀学生去海外名校访问学习。邱校长在捐赠仪 式上表示,大学是培养人的机构,学校发展需要 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爱和 帮助。“2017 年是清华大学建校 106 周年,清华 未来会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英华学者’ 项目资助优秀本科生赴海外名校进行国际访学, 对提高本科生的国际视野、推动清华国际化进程 具有重要作用。” 说,他特别感谢学校能给他这个机会实 现多年来的心愿。2002 年,陈 进入伦敦大学皇 英华学者助力 跨文化交流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彩雯 校友

英华学者助力 跨文化交流 - tsinghua.org.cn · 文、电磁波、微观粒子、dna的学术圣殿,即使 仅仅在此体会这种古老的文化与文明的步伐,无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英华学者助力 跨文化交流 - tsinghua.org.cn · 文、电磁波、微观粒子、dna的学术圣殿,即使 仅仅在此体会这种古老的文化与文明的步伐,无

79

(4).2017SHUIMU TSINGHUA NO.73

对今天的清小华来说,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

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卓越的全球胜任力,已经成为

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但这些品质与能力的培养

离不开长期、频繁的跨文化交流与协作,需要大

学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访学的机会。这也是为什

么陈 要在自己的母校设立“英华学者基金”的

缘故。

陈 是清华大学 1997 级化学系校友,3 月

9 日,清华大学举办了英华学者基金捐赠仪式。

校长邱勇,副校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杨斌,陈

携妻子杨惠妍及其他捐赠人一同出席了捐赠仪

式。设立“英华学者基金”实际上是陈 多年来

的一个心愿,“我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最优秀的

本科生都很少有机会出国交流”。在陈 看来,

当年的母校虽然有很多优秀的学子,但总让人觉

得老师和学生都出自清华本校,缺少多元文化的

因素,更缺少与国外一流大学对等的交流机会。

而在全球化的今天,清华学子更需要多元文化的

交流和融合。

清华不仅有苏世民学者陈 等校友及企业家共 11 人捐赠设立的英

华学者项目,选拔具有学术志趣和人文情怀的清

华学子,给予因材施教的全球胜任力提升,培养

致力于推动世界变革的未来学者。该项目也是清

华 2016 年发布全球战略中对人才“全球胜任力”

和“全球学程”培养的重要举措。由此,清华不

仅设立苏世民学者全额奖学金吸引全球优秀学生

来华学习,也设立英华学者全额奖学金鼓励清华

优秀学生去海外名校访问学习。邱校长在捐赠仪

式上表示,大学是培养人的机构,学校发展需要

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爱和

帮助。“2017 年是清华大学建校 106 周年,清华

未来会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英华学者’

项目资助优秀本科生赴海外名校进行国际访学,

对提高本科生的国际视野、推动清华国际化进程

具有重要作用。”

陈 说,他特别感谢学校能给他这个机会实

现多年来的心愿。2002 年,陈 进入伦敦大学皇

英华学者助力跨文化交流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彩雯

陈 校友

Page 2: 英华学者助力 跨文化交流 - tsinghua.org.cn · 文、电磁波、微观粒子、dna的学术圣殿,即使 仅仅在此体会这种古老的文化与文明的步伐,无

捐赠

80

2017年第4期

总第 73 期

《水木清华》

家霍洛威学院生物化学专

业就读。那个时候陈 虽

然为出国做了各种准备,

但是面对银行卡开户、找

合适的宿舍等等生活琐事,

仍然手足无措,更没有师

兄师姐们“带”,只能靠

自己一点点摸索,等适应

了当地的学习和生活,也

已经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

“这就好像海外留学回来

的学生两眼一抹黑是一样

的。”作为广东省海外留

学 青 年 联 谊 会 会 长 的 陈

,对因缺少交流而产生

的隔阂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遇见更好的自己如今,第一批 12 位英华学者已经出炉,陈

透露,虽然项目是刚刚落地,但是这个基金实

际上在去年一月份已经着手筹划了,“去年一月

开始联系牛津大学,经过几个月的沟通,最后到

今年年初开始在清华接受申请,今年就会有英华

学者前往牛津开始一年的访学”。为了能够让项

目尽快落地,陈 联络了多位毕业于牛津大学的

学生,通过民间的沟通联络,做了大量的工作,“牛

津大学的学制与中国不同,他们是学院制,学院

的话语权比较大,我们也和多个学院进行洽谈,

最后三十多个学院中有 10 个学院愿意参加这个项

目,这样的沟通方式非常有效”。未来陈 希望

能邀请更多像哈佛、麻省理工学院一样的美国名

校加入英华学者项目。

有幸成为第一批英华学者的外文系学生张嘉

麟表示,能够参加英华学者项目,是一份荣幸,

也是一种鼓励。之所以荣幸,是因为有像陈

学长这样一批愿意为清华学子出国求学、继续深

造提供资金等各方面支持的热心捐赠人,给他们

追求自己梦想的机会,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张嘉麟将前往学术气息浓郁,人文传统深厚的牛

津大学赫特福德学院展开为期一年的访问游学,

这对张嘉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我将在那

里进一步发展自己对世界文学与文化的兴趣和能

力,争取在努力学习世界文学的基础上,对自己

国家的文学和文化进行更加深刻的反省,更希望

能够以文学和文化为桥梁,真正做到沟通中国与

世界。”

“历史已经以成果告知大地,整个近代科学

的发展,每一个环节都很难离得开牛津和剑桥。”

因此,当得知自己有机会前往牛津交流学习的时

候,数学系黄臻觉得非常兴奋,在他眼中,像牛

津、剑桥这样的世界级学府是诞生过牛顿、达尔

文、电磁波、微观粒子、DNA 的学术圣殿,即使

仅仅在此体会这种古老的文化与文明的步伐,无

论视野与胸襟都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能够进

入牛津圣彼得学院对数学统计方向进行为期一年

的学习也无疑对其未来的学术生涯有极大帮助。

黄臻说,十分感激陈 学长的慷慨资助。“我会

尽己所能,不辜负学校与捐助者给予我的巨大帮

助,也希望为同学,社会以及科研事业尽早作出

贡献。”

法学院赵子 被牛津大学彭布洛克学院录

取,赵子 觉得,能在英华学者项目设立第一年

Page 3: 英华学者助力 跨文化交流 - tsinghua.org.cn · 文、电磁波、微观粒子、dna的学术圣殿,即使 仅仅在此体会这种古老的文化与文明的步伐,无

81

(4).2017SHUIMU TSINGHUA NO.73

就获得学校推荐,真是一种幸运。“前往牛津大

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而全奖使我可

以不去顾虑经济成本,追求自己的志趣。”赵子

说,如果没有“英华学者项目”,自己可能也

会在海外学习,但却无法以一整个学年的时间,

在牛津大学如此理想的学校学习生活。

在申请牛津的过程中,赵子 一直在重新审

视自己,思考自己的志趣与强项,明确自己想要

什么,希望通过怎样的努力去实现理想。作为一

名法学院的学生,她希望能体验普通法的思维模

式,理解法学中的概念与原理产生的过程。同时,

也希望更深入地了解英国的历史与文化,思考它

在当今国际社会的地位与影响。“我也会在牛津

大学的学术与各类活动中,以清华人的姿态努力

拼搏,遇见更好的自己!”

为母校的需要而捐赠英华学者项目并不是陈 参与捐赠的第一个

项目。 陈 目前是碧桂园集团的非执行董事,在

他的积极努力下,碧桂园集团在清华设立了“清

华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并在清华 105 周年校

庆时捐赠设立“清华大学 - 碧桂园教育基金”。

陈 自己也曾代表碧桂园向清华大学捐助设立

“清华校友艺术教育基金”,并以个人名义捐资

设立“英华奖学金”,用以资助化学系贫困的优

秀学生。

虽然捐赠是一种个人行为,但是陈 会更多

地考虑母校的发展需要:2007 年碧桂园集团捐赠

设立的清华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用以奖励科技

研究成果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生活有突出贡

献的清华大学科学工作者。“当时受到国内体制

的制约,像清华这样的顶尖高校很难引进海外的

知名学者任教,仅仅凭借情怀而让学者放弃海外

的优越条件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学校需要这样的

项目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这也就成为碧桂园

捐赠该项目的初衷。

由清远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捐资设立的

Page 4: 英华学者助力 跨文化交流 - tsinghua.org.cn · 文、电磁波、微观粒子、dna的学术圣殿,即使 仅仅在此体会这种古老的文化与文明的步伐,无

捐赠

82

2017年第4期

总第 73 期

《水木清华》

“清华校友艺术教育基金”同样如此,项目旨在

支持清华大学艺术教育发展,具体支持内容包括

建设艺术教育通识精品课程、对外延请著名学者

(艺术家)举办高水平讲座、学生艺术团对外交

流演出、学生文艺社团的设备购置、支持重要校

友艺术活动、艺术与科学展览等。“学校很需要

发展艺术教育,但是与艺术相关的项目却少有关

注,他们更需要成长的土壤。”

清华大学是陈 从小的梦想,虽然已经毕业

多年,但对清华陈 始终

怀有深深的眷恋,最让他

难忘的是那些内容丰富的

体育课,“清华人就是要

把体育融化在血液里,我

那个时候本科四年修了八

门体育课,每年换一个体

育科目”。陈 觉得校友

对母校的捐赠是非常重要

的。陈 笑言:“校友的

成长离不开母校的培养,

他们的工作生活都或多或

少获得了母校的帮助或者

支持,像我到现在还在学

校读书进修呢……”但在

陈 看来,国内的高校捐

赠规模远远不能满足高校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发

展需求,“美国一些一流的中学教育基金的规模

都能达到 10 亿美金,相比国内就差很多”。

对于未来的清华学子,陈 希望学弟学妹们

能够认清自己以后适合做什么,尽早确定自己的

志趣所在。“中国的学生大学前一直在刻苦钻研

学业,很少能关注自己的志趣所在,高考过后进

入大学才开始慢慢摸索,希望他们能够多尝试不

同的领域,才能尽早获得更好的发展。”

英华学者基金

英华学者基金是由清华 1997 级校友陈 ,汇源果汁执行董事、汇源集团副董事长朱圣琴,均和

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旗,中基君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泽,广东 辉电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昭强,广东金方药业集团董事长刘宗杰,大连一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孙舰,西子联合控股集团党

委书记、董事长王水福,中瑞控股董事长万永兴,深圳市唐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伟武,广东

益建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蔡子悦捐赠设立,提供全额奖学金资助优秀清华本科生赴牛津等海外名校进行

为期一年的国际访学。捐赠资金在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留本基金。每年由投资收益支持项目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