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夯实计量基础 · Web view(6/2009) (总第124期) 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 2009年11月1日 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9年会资料(2) 在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9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夯实计量基础

冶金计量通信

(6/2009)

(总第124期)

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 2009年11月1日

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9年会资料(2)

在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9年会上的讲话……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工业计量处处长 马爱文 (2)

关于加强冶金企业计量工作的意见(讨论稿)………………………… 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5)

《关于加强冶金企业计量工作意见》的起草说明……………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顾问 梁新亚(10)

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创计量技术新开地………………… 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总经理 安 健(16)

关于表彰全国冶金计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1)

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9年会在郑州成功召开…………………………………协会秘书处(29)

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北方分网2009年会在本钢成功召开……………本钢信息自动化公司(30)

在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9年会上的讲话

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工业计量处处长 马爱文

各位代表: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够参加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会议。全国冶金计控委员会近几年来,紧紧围绕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紧紧结合冶金企业生产实际,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学术交流,经验介绍等,开展了大量的节能减排工作,很好地发挥了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有效促进了冶金行业节能降耗。

1 冶金行业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冶金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近十几年来,我国钢铁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钢铁年产量自1996年起连续蝉联世界第一,消费量也名列世界之首。钢铁工业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能源消费约束明显显现,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高污染、高能耗的特点也使钢铁工业在防污减排、节能降耗等方面承受着一定的压力。毫无疑问,钢铁行业是高消耗、高污染的“大户”,而且是九大耗能行业中的“大户”。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效关系到全社会整体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效。

2008年我国钢铁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2008年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能耗22324.49万t,比2007年增长0.01%;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5.13t/万元,比2007年下降2.41%。2008年我国吨钢综合能耗629.93kg/t标煤,比2007年上升0.27%;吨钢可比能耗609.61kg/t标煤,比2007年下降0.77%;吨钢耗用新水5.09m3/t,比2007年下降5.11%;外排废水中的化学耗氧量比2007年下降28.99%,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82%,工业烟尘排放量下降7.48%,工业粉尘排放量下降12.06%。以宝钢、包钢为代表的大型钢铁企业担当排头兵,通过开发高效环保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重组等措施,在节能减排上大幅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在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全社会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节能减排已不仅仅是企业节能降耗增效的内在本质要求,更是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钢铁工业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也是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之一。2008年底出台的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有2100亿的投资用于节能减排。今后3~5年,扩大内需政策将使节能环保行业迎来发展的好时机。从节能减排入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有利于解决产能过剩和提高产业集中度,调整全行业的生产力布局;从节能减排入手,广泛推广和应用先进工艺技术,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从节能减排入手,切实把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下来,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钢铁工业的长远发展和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2 全国节能减排工作政策明确

(1)近几年以来国家出台的节能政策

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于2008年4月1日起实施,主要从五个方面修订:一是扩大了调整范围;二是健全了节能标准体系和监管制度;三是加大了政策激励制度;四是明确了节能管理和监督主体;五是强化了工业企业节能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全社会节能的法律责任。

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04]30号);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办、国家统计局、国家质检总局、国资委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方案》,在全国年耗能18万t以上的一千家企业开展节能行动。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大户,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千家企业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3%,而千家企业中钢铁企业占到了近30%;2006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同时,在重点耗能行业制订了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国家标准,其中冶金行业的标准也于2007年10月1起施行。在此个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冶金分会以及冶金行业的许多企业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付出了很多辛苦,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2)2009年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安排

2009年7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以国办发[2009]48号文件的形式下发。指出,全国单位GDP能耗逐年逐季降低,2006年下降1.79%,2007年下降4.04%,2008年下降4.59%,三年累计下降10.1%,节约能源约2.9亿t标准煤。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在一季度降低2.89%的基础上,累计下降3.35%,降幅同比提高了0.4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1.35%。从行业来看,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石油石化、化工、纺织、电力八大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一批中央企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尽管国家密集出台了系列推动节能减排的政策举措,尽管近几年节能减排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两高行业反弹压力加大,企业节能减排积极性有所降低,生活用能增长较快,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加剧等,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能耗与“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

2009年国务院提出要做好十二个方面的工作,包括:加强目标责任考核,推动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加快技术开展和推广,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相关经济政策,加快法规和标准建设,强化节能减排监管,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开展规划编制等重大问题研究,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等。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国家将组织修订《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特别是在制定钢铁、汽车等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审核管理规定,强化用地审查、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以此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2009年国家计划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000万t、炼钢600万t,到2011年,再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t、炼钢能力2500万t。国家发改委将制定发布钢铁、建材等行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并深入开展重点耗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由此可见,国家将加大对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指导力度。冶金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仍然面临许多工作要做。

3 以能源计量数据为基础,全面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此次会议前,冶金计控分会组织济钢、太钢等企业制定了《关于加强冶金企业计量工作的意见》,这个《意见》制定的很好:一是这个《意见》是九大重点耗能行业出台的第一个指导性意见,它必将对冶金行业的节能降耗产生深远的影响。二是这个《意见》紧紧围绕冶金行业特点,内容充实丰富,包括了能源计量仪器的配备、管理和选型,能源数据的采集、汇总和分析,对如何建立现代化计量管理模式,如何进行绩效考核,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都进行了规划,并提出建议。也就是说这个《意见》很有可操作性。三是这个《意见》的制定,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节能减排既是国家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节能降耗增效的内在需要。该《意见》围绕节能降耗,围绕提高企业现代化水平,围绕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建立完善的测量管理体系,因此很有生命力。

对于节能减排,我还想提一点个人的想法或建议,仅供参考。

一是在管好计量器具的基础上,更加管好、用好计量数据。90年代初,全国开展计量定升级,是以配好管好计量器具为基础;《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的发布,也是以配好管好计量器具为根本。也就是说,通过这些年的努力,企业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已基本符合节能减排的需要。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仅仅管器具是不行了,要把计量管理从器具管理延伸到计量数据管理。用数据分析计量管理中的问题,用数据反映能源使用和消耗情况,用数据考核节能指标落实情况,依据数据来制定下一步节能降耗目标。数据用不好,再先进的计量器具都是没有意义的。

二是要增强“数字化”理念,建立数字化管理模式。2007年,我陪宋司长到首钢迁安矿参观学习,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数字化矿山”这个概念。2004年,首钢矿业公司就提出建立厂际间以上能源计量数据中心,采用无线抄表技术手段,实现能源计量数据网络化管理,取消厂际间能源数据人工抄表、报数、统计、汇总、结算的数据传递方式,实现数据直接上网、信息共享,为公司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为公司节能降耗创造条件。首钢矿业公司于2005年9月启动ERP(企业资源计划)项目建设,于2006年5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行,实现了对生产和管理信息系统1~4级的全面集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使首钢矿业成为我国第一个完成数字化矿山整体架构的企业,实现了ERP(企业资源计划)、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PCS(过程控制系统)、DCS(集散控制系统)的全面贯通。据统计,与ERP系统上线前相比,辅材和备件库存资金占用降低1000多万元,月均资金周转率由月均0.29次提高到0.44次,采购计划兑现率由51%提高到90%,通过系统准确反映市场价格动态,实现比价采购经济效益547万元。该项目不仅塑造了中国以信息化提升传统行业的典型案例,更使“数字化矿山”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数字化”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基础,更是现代化企业的重要标志。

三是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企业节能降耗跨越式发展。

技术创新是技术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党的十七大提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技术创新也应是建设创新型企业,实现企业节能减排重大突破的关键。据统计,以加强管理取得的节能效果一般不超过10%,而节能的重要潜力在于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因此,各大企业在充分分析计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改造,不断实现节能降耗跨越式发展。

四是充分发挥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的作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世界各国都在推广“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系统”。所谓“分布式能源”是指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以热电冷联产技术为基础,与大电网和天然气管网组网运行,向一定区域内的用户同时提供电力、蒸汽、热水和空调冷水(或风)等能源服务系统。分布式能源以靠近用户、能源梯级利用、一次能源利用效率高、有利于能源供应安全和环保等特点,已经受到各国政府、企业界、能源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据测算,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在75%~90%之间。目前,美国已经有6000多座分布式能源站。英国只有5000多万人口,但是分布式能源站就有1000多座。丹麦20多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但能源消耗却未增加,环境污染也未加剧,其奥妙之一就是发展冷、热、电联产,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丹麦没有一个火电厂不供热,也没有一个供热锅炉不发电,将冷、热、电产品的分别生产,变为高科技的冷、热、电联产。

传统的火力发电厂发电的利用率是35%左右;用煤做燃料发电并供热的热电厂,能源利用率在45%左右;而改用天然气做燃料来提供发电、供热和供冷三方面服务,能源利用率则能达到80%。分布式发电方式能效高、损耗小、运行灵活经济性好,对于高耗能行业在节约能源、二次能源利用等方面是非常好的事情。

对于钢铁行业来说,消耗能源的主要功能是为冶金生产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形变创造一个高温条件,大量能源以过程余热余能的形式耗散。而余热余能资源因为载体多样、分布分散、衰变快、不可储存、稳定性差、数量和质量差别大等特点,集中回收利用难度大,造成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将不同种类的余热余能转化为统一形式的电能,就近回收、就近输送、就近使用,是钢铁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方式。从能源利用的有效和经济性考虑,利用余热发电或作为动力直接拖运机械是最为有效的余热利用。利用烧结机冷却烟气余热进行蒸汽动力发电,将烟气余热转变成电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余热。余热余压及副产煤气等二次能源的热利用,则包括了分布式能源和梯级能源利用。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等部门将对分布式能源利用系统加大投资和支持力度。可以说,分布式能源利用系统在某些钢铁企业已经实施,但是还不十分完善,也还有很大的空间,我国钢铁行业的能源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节能空间还很大,做为节能减排的基础,计量的基础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作为计量工作者我们很自豪,也很骄傲,但是如果做不好,我们就是失职。我相信,在全国计量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冶金分会组织起草的《关于加强冶金企业计量工作的意见》的指导下,全国冶金行业的能源计量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谢谢大家!

关于加强冶金企业计量工作的意见(讨论稿)

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

2009年9月

说 明

顾问、策划:梁新亚

本“工作意见”由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组织编写。

本“工作意见”起草单位: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

本“工作意见”起草负责单位: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本“工作意见”主要起草人:梁新亚;济钢耿晓宁,张立功,田亚农,贾丽霞,周晓宁;太钢马莹,郝俊宇,周喜龙,林 婕;莱钢栾鲁民,陈玉明;马钢严 华,杨君锋;河北钢铁集团李铁钢,张雪斌。

0 前言

企业应当建立现代计量(检测)(保证)体系。一个完善的计量(检测)(保证)体系,可以监控企业从原材料进厂、生产制造过程、能源消耗到产品出厂的整个过程,为企业经营管理、节能降耗、改进工艺和生产设备以及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精准的基础数据和信息。

现代计量(检测)(保证)体系不仅包括饱含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计量检测装置、计量检测技术和计量检测方法,而且也包括综合运用技术、经济、行政和法制等手段实现的计量检测管理。计量检测装置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模块化,计量检测管理的法制化、精细化和程序化是计量(检测)(保证)体系的发展方向。

从宏观上看,冶金计量大体经历了3个历史发展阶段,产生了3次飞跃:1978~1990年的整顿阶段,计量定级升级使企业计量器具的配备和运行管理产生了第一次飞跃;1991~2000年的提高阶段,计量工作重心转移,使企业在计控一体化、服务主体方面出现了第二次飞跃;2001~2009年的深化阶段,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带来了计量、数据、通信、网络和企业业务流程管理集成发展方面的第三次飞跃。

从微观上看,由于冶金企业发展的不同经历,计量工作的状况也不尽相同,基本上可归纳为3种类型:开拓型 ——把计量工作置于优先发展地位,以充足的资金投入实现了计量技术的更新换代,在诸多管理手段中,计量管理起着基础和保证作用,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了良性循环。适应型 ——企业计量工作没有形成发展战略,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计量保证体系,计量工作能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满足顾客的要求,基本适应企业主体发展需要。适应型企业需要查缺补漏,巩固和深化取得的成绩,提升计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滞后型 ——计量工作的发展滞后于企业主体的发展,专业化管理弱化,存在诸多缺欠,计量保证能力难以适应企业发展。

冶金企业在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企业计量发展过程中还有若干不适应,存在差距性。对计量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困难时不要,没有把计量工作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计量发展水平与企业精细化管理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少数企业测量管理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其次是发展不均衡,存在差异性。计量检测技术发展相对落后,能源计量设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未能有效解决;计量信息化孤岛现象依然存在,数据价值还有待充分挖掘。

为进一步提高冶金计量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适应性和贡献度,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组织专家调研冶金企业计量现状,借鉴冶金计量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出现的问题和发展需求,提出加强冶金企业计量工作的意见,期望得到应有的重视,对全行业计量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1 指导思想

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计量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采用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紧密围绕企业发展战略,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循环经济、降本增效、质量保证、安全环保紧密结合,坚持“精准、适时、融合、创新”的方针,以夯实计量基础、提高服务及保障能力为目标,建立以数据为中心、以检测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体系运行为保证的现代计量管理模式,为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能效、进行科学决策打造坚实的计量保证基础。

2 总体目标

要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形成以强化测量设备和数据管理为基础,以不断提高测量过程受控、计量数据精准、数据在线集成应用为核心的具有冶金行业特点的测量管理体系,融入主体,满足需要,全力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大型和超大型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计量(保证)体系,把计量工作置于优先发展地位,建设具有价值增值能力的企业级计量数据信息中心,把计量工作融合在企业发展目标中,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完善可靠的计量保证,同国际接轨,达到国际互认。

条件好、有一定计量基础的中型企业要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计量(保证)体系,融入企业主体,为企业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计量基础保证。

一般中小型企业要遵照“计量法”要求,达到计量合格企业标准。

3 工作重点

坚持强化专业管理、服务企业主体的原则,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构建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现代计量保证体系。

3.1 完善体系

根据企业特点,建立和完善以ISO10012:2003-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为基础,满足国家计量法规要求的计量管理体系。

3.1.1 管理职责

整顿企业公司-(分)厂-车间(工序)三级计量职责体制,使计量工作的责、权、利落实到各级部门和岗位。

3.1.2 工作要求

健全计量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达到精细化、流程化和规范化要求,并能实施评价。

3.1.3 体系审核

完善体系审核方法,形成持续改进机制,实现体系有效运行。

3.2 测量设备

3.2.1 优化配备

实现从设计、选型、采购、安装、使用、校准/ 检定(验证)、维修、报废的全过程闭环控制管理。

3.2.2 合理选型

强调测量设备选型要与资源和测量风险相适应,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侧重测量设备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不片面谋取测量设备的高精度及性能,也不片面追求低价格;要综合考虑测量设备应用的经济、安全、国家法规、企业数字化网络化趋势等因素。

3.2.3 重视应用

必须考虑测量设备对被测介质的物理性质、设备特点、管网状态、环境的脏污程度、温度湿度变化、电磁干扰、防爆及雷击的适应能力。

3.3 测量过程

针对冶金生产工艺特点,分析测量活动,对一般测量过程和关键测量过程采取适宜的控制措施。

3.3.1 一般过程

要通过对校准/检定过程中的设备是否受控、人员有无资格、校准方法是否有效、环境是否满足等方面进行控制管理。

3.3.2 关键过程

对涉及产品质量、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关键性或复杂的测量过程要进行测量过程控制的设计;对其设备系统、校准方法、操作规程、计量和操作人员、过程的监视等因素进行控制;对可以重复测量的人机测量系统(如炼钢炉前分析、轧材产品尺寸和理化性能检验测量系统),应采用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分析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再现性或偏移等,消除系统变异因素。

3.4 测量数据

3.4.1 数据管理

规划条理数据管理流程,建立并完善计量数据从采集、传输、汇总、分析、应用全过程的管理规范,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和受控。

数据采集:人工采集向自动采集转换;

数据传输:有线、无线、主干网、GPS等;

数据质量: “准、全、快”,并进行全过程管理;

数据应用: “及时、受控、有效”。

3.4.2 物流数据

大中型企业要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大型衡器计量集中管控,建立集中计量过程视频监控、运行自诊断、信息自动验证、计量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报表、网络发布为一体的物流计量数据管理平台。中小型企业可首先实现计量数据信息集中处理平台。

3.4.3 能源数据

严格按国家标准(GB17167、GB/T21368、GB/T20902)配备齐全一、二、三级能源计量仪表,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和完善能源数据采集系统。通过系统集成整合能源产、供、消、排等相关数据,有条件的企业还应包含能源平衡、调度和环境监测数据,形成能源数据信息平台,实现能源产耗调控、环境监测控制、数据平衡分析的能源数据综合管理,并按照交割点结算原则实现网络结算。

3.4.4 质量数据

健全数据管理制度,对生产工艺控制过程和产品质量检验测量数据进行管理。通过信息化建设,集成和应用数据,挖掘数据信息资源,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3.4.5 数据安全

建立计量数据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对应用系统的授权管理、病毒防护、数据加密和备份等方式,对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电子文档进行有效保护。

3.5 量值溯源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综合分析企业规模和产品结构,评估校准能力的适应性,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计量校准能力满足要求。

3.5.1 校准实验室

按照国家计量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必要的计量标准以实现量值的有效溯源,对外包的校准工作,应评价外包方的能力和资格。必要时,按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建立校准实验室,根据产品认证要求,可以通过校准实验室的认可评审,以获得校准能力的国际互认,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3.5.2 在线校准

识别冶金企业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中的特殊校准需求,建立和完善在线校准、比对和工艺验证方法(或程序),研究解决诸如大尺寸精密测量、大口径流量、大吨位衡器、红外测温、电子皮带(核子)秤的在线校准等计量难题。

3.6 测量技术

3.6.1计控一体

根据冶金企业生产过程连续,需要实时监控物理化学参数,从而达到操作控制整个生产过程的特点,推进计控一体化,使计量检测控制和生产设备直接联锁闭环,通过自动化系统实现调节控制,融合自动控制和信息技术,提高技术融合的整体效应。

3.6.2 精准测量

紧跟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新产品延伸和节能减排进程,分析制约精准制造、精准核算、精益生产等关键测控点因素,研究解决诸如在线板型控制、在线探伤检测、工业炉窑自动控制、板坯连铸控制、钢轧系统温度控制、精确定尺剪切、燃气热值分析等的测量精度控制问题。

3.6.3组织攻关

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对关键测量技术组织攻关,提高测量设备在线应用技术水平。发挥测量控制技术在技术改造和新工艺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企业生产工序和节能降耗水平。

3.7 计量信息

紧跟企业信息化发展,将计量信息化融入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通过信息化整合计量资源,提高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水平,提高对企业管理的支撑能力。

3.7.1 精细管理

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测量设备的自动控制、测量结果自动收集与分析,提高测量设备准确性、可靠性与可维护性。通过计量业务流程优化,以信息化手段实现测量设备配备、周期校准、点检维护、校准规程、人员信息、数据证书和相关业务的网络化处理,企业内部各单位通过授权登录系统,处理计量管理业务,实现数据资料查询、浏览。

3.7.2 资源整合

建立物资计量数据、能源计量数据、测量设备管理、校准比对数据等的信息平台,实现能源物资网络结算、计量业务网络化处理,整合计量资源,为企业管理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3.7.3 数据平台

利用数据信息平台,运用企业ERP系统,实现数据信息上线运行,使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基本同步,为实现企业产、供、销一体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3.8 服务主体

3.8.1融入主体

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坚持协调运作,推进计量工作向纵深发展。计量工作要实现与企业生产经营、节能降耗、贯标、技改工作相结合。

3.8.2 注重实效

在当前形势下,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强化能源计量是实现节能降耗的基础,制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规范、选型规范、安装规范、维护规范,建立专业化、系统化的能源计量标准体系,为企业生产过程控制和节能降耗创造准确、快速的信息平台,为企业实现国家规定的节能降耗指标提供可靠计量保证。

3.9 计量队伍

建立适宜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通过设立科研开发项目、课题攻关承包等技术创新方式,吸引和培养计量学术带头人和综合性高层次人才,提高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造就一支梯次配置、结构合理的计量人才队伍。

3.10 绩效评价

3.10.1 绩效机制

建立计量绩效评价标准,从职责落实、制度建设、设备管理、过程控制、数据管理、工作实绩等方面定期评价企业各部门计量管理工作,从绩效的角度考核评价,与体系审核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企业计量工作不断发展。

3.10.2 行业对标

寻找行业内同类、可比、可操作的对标项目,建立对标体系,企业之间自己结对子进行指标竞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行业协会指导各企业建立阶段工作标杆,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冶金计量工作持续改进。

3.10.3 专业交流

根据企业需要,建立专业交流机制,收集专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和管理难点,通过专业交流或组建技术合作小组解决难题。

4 专业发展

4.1 计量文化

计量文化是企业计量发展的更高层次,是计量意识、理念、行为在企业活动中的集中体现,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冶金企业计量应当围绕创建“阳光、精准、融合、创新”的计量文化内涵发展。计量管理以人为本,计量业务以服务为本,关注顾客以诚信为本,并以企业生产需求、管理需求、经营需求为牵引,从计量系统、流程、方法、应用等方面选准计量创新目标和方向,提高计量保证体系运行质量,实现计量管理流程的优化、改善和再造。

4.2 计量产品

深化“数据就是产品,质量就是准确”的理念,对物资、能源计量和质量分析等关键基础数据进行整合和系统开发,建立企业数据信息库,构建透明型工厂数据分析模型,应用计量数据信息,以日成本核算方式,实现企业主体流程能源和物流全过程投入产出平衡监控,建立以计量网络数据源为基础的企业级计量数据信息中心,提升计量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共享性,实现价值增值。同时,践行数据是解剖管理的利刃,通过数据所体现的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为企业揭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巨大的潜在效益,决策下一步改进的方向。

4.3 信息战略

树立计量信息化战略化思维,建立适应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扁平、高效的计量管理模式,坚持“采集自动化、传输现代化、结算电算化、信息网络化、管理规范化”发展方向,以实施ERP为核心,构筑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管理系统,实现物流计量数据自动传输、信息共享、网络加工、线上结算等功能,最终形成支持企业实现高效的生产指挥、财务结算、质量管理、物流管控、能源与安全环境监控、设备监管、绩效评价和决策中心的计量信息系统。

《关于加强冶金企业计量工作意见》的起草说明

梁新亚

2009年9月17日于郑州

受协会委托,我向大家汇报《关于加强冶金企业计量工作意见》(以下称《文件》)的起草说明。

1 有关说明

(1) 抚今追昔、重上《井冈山》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原冶金部计量办负责计量工作,我见证了冶金企业计量发展的全过程,可算计量战线的一名老兵。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了,这次参与《文件》起草工作,面对新形势要经受新考验,原来的老兵变成新兵,现在要重上《井冈山》,愿和大家一道,完成这项困难但有意义的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国民经济处在整顿、恢复时期,冶金企业计量工作处在起步阶段,国家从哪下手恢复国民经济?是从整顿计量工作开始,开展计量定升级、颁布计量法,全面恢复和加强企业计量工作,加强工业企业计量工作对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实践证明国民经济要发展计量须先行的正确性。

(2)《文件》(讨论稿)还是半成品

这次提交大会的《文件》(讨论稿)还是半成品。原因:时间短、涉面广、要求高、难度大。今年6月份协会领导根据企业要求,决定起草《文件》,到现在也只有三个月时间,因此现在交给大会的《文件》(讨论稿)只能是半成品,剩下的一半会后交由大家共同完成。

(3) 《文件》起草构思① 目的 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冶金企业计量工作,探索信息时代冶金计量专业发展方向,实现冶金计量工作转型,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2000年以来,国家进入信息化时代,但冶金计量工作一直没有行业指导意见。企业期盼行业协会能组织编写《文件》,对企业计量工作有方向性指导或借鉴。企业反映说:《国家有指令、企业有需要、行业没观点》,充分说明了企业的期盼呼声。

② 意义 《文件》完成后能对冶金企业开展计量工作有方向性指导或借鉴意义。

③ 对象 上级机关、企业领导、专业人员。

④ 批准 (冶金)计量协会、钢铁协会。

(4)《文件》起草要求

《文件》通过总结过去、着眼现在、展望未来,体现:现在必须、科学发展、系统工程的普遍意义。

《文件》仍属纲领性,既不能过粗,也不能太细;要观点明确、详略得当、脉络清楚;既要符合专业发展规律;又要结合冶金企业特点,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写好《文件》。

(5)《文件》框架内容

总体包括:前言(综述)、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重点、专业展望五个部分。正文为工作重点10项内容:完善体系、测量设备、测量过程、测量数据、量值溯源、测量技术、计量信息、服务主体、计量队伍、绩效评价。

2 观点探讨

(1)总体描述(前言部分)

概括起来三句话:过去三个阶段、现在三种类型、未来三点趋势。

① 简要回顾 冶金企业计量工作发展历程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0年为整顿阶段):工作重心:企业建机构、配人员、添设备。企业计量工作提到议事日程。阶段特点:贯彻实施《计量法》,开展计量定升级,使企业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方面产生第一次飞跃。

第二阶段(1991~2000年为提高阶段):工作重心转移:计量管理由“计量器具为主转移到计量数据为主”;计量建设由“计量自身建设为主向适应主体、服务主体”方向转移;计量检测由“狭义到广义、从静态到动态、从离线到在线”方向转移。阶段特点:使企业在数据管理、计控一体化、服务主体方面出现了第二次飞跃。

第三阶段(2001~2009年为深化阶段):工作重心:贯彻“以器具为基础,数据为中心,体系为保证”方针,坚持计量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实现“计量数据规范化、流程化、网络化管理”操作;以“财务结算数据、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能源和安全环境监测数据”为主要内容;建立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企业计量保证体系”。阶段特点: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带来了计量、数据、通信、网络和企业业务流程管理集成发展方面的第三次飞跃。

② 冶金企业计量现状

由于冶金企业发展的不同经历,计量工作的状况也不尽相同,基本上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开拓型 ——企业计量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置于优先发展地位,以充足的资金投入,实现了计量技术的更新换代,在诸多管理手段中,计量管理起着基础和保证作用,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了良性循环。

适应型 ——企业计量工作没有形成发展战略,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计量保证体系,计量工作能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满足顾客要求,基本适应企业主体发展需要。适应型企业需要查缺补漏,巩固和深化取得的成绩,提升计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

滞后型——计量工作的发展滞后于企业主体的发展,专业化管理弱化,存在诸多缺欠,计量保证能力难以适应企业发展。

③ 未来趋势:计量文化、计量产品、计量信息。

④ 存在问题:

差距性:计量保证能力与企业需求目标有差距,一些企业存在离散性(不系统)、盲目性(随机、散乱)、脱节性(与主体不协调)。

差异性:发展不平衡。开拓企业少数,适应或基本适应企业多数,滞后企业少数。

(2) 总体目标

冶金企业计量工作是一项为企业主体服务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基础工作,因此冶金企业计量工作很难提出具体考核目标,只有为主体服务的相对考核目标。

冶金企业计量工作总体目标可以归纳三点:(计量)保证体系、服务主体、有效融合。

冶金企业计量工作考核可考虑区分:先进、适应、合格三种情况进行评价。

先进 具有完善(计量)保证体系,与企业主体有效融合,达到国际互认标准的企业。

适应 计量保证体系基本完善,适应(或基本适应)企业主体需要,得到企业领导认可的企业。

合格 计量基础设施符合计量法律法规,得到当地计量部门认可的企业。

(3)指导思想

① 贯彻科学发展观,把握计量专业发展规律,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把计量工作置于优先发展地位,建立具有冶金特点的《计量保证体系》,为企业发展服务。

② 冶金计量工作指导方针:《精准、适时(应)、融合、创新》。

③ 冶金工业特点:工业计量、流程作业、在线测量、服务主体,融合在一起;今后的任务就是要针对冶金企业特点,建设有冶金特色的《计量保证体系》。

④ 学习和探讨《冶金计量专业发展规律》。

一般性 广义计量概念;定义为:计(数)和(测)量的总和的一般性。

普遍性 工业计量专业内容仍有计量专业的普遍性。

特殊性 冶金计量专业发展的特殊性,计量和主体相适应,这是我们今后应该研究和把握的重点。

⑤ 关键点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计量发展,用系统运作方法制定计量发展规划。计量工作要落实到专业发展、专业应用和专业效果方面。

(4) 工作重点

① 完善体系

ISO10012:2003-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完善体系审核方法,形成持续改进机制,实现体系有效运行。

② 测量设备

优化配备 实现从设计、选型、采购、安装、使用、校准/ 检定(验证)、维修、报废的全过程闭环控制管理。

合理选型 强调测量设备选型要与资源和测量风险相适应,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侧重测量设备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不片面谋取测量设备的高精度及性能,也不片面追求低价格;要综合考虑测量设备应用的经济、安全、国家法规、企业数字化网络化趋势等因素。

重视应用 必须考虑:测量设备对被测介质的物理性质、设备特点、管网状态、环境的脏污程度、温度湿度变化、电磁干扰、防爆及雷击的适应能力。

③ 测量过程

针对冶金生产工艺特点,分析测量活动,对一般测量过程和关键测量过程采取适宜的控制措施。

一般过程 要通过对校准/检定过程中的设备是否受控、人员有无资格、校准方法是否有效、环境是否满足等方面进行控制管理。

关键过程 对涉及产品质量、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关键性或复杂的测量过程要进行测量过程控制的设计;对其设备系统、校准方法、操作规程、计量和操作人员、过程的监视等因素进行控制;对可以重复测量的人机测量系统(如炼钢炉前分析、轧材产品尺寸和理化性能检验测量系统),应采用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分析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再现性或偏移等,消除系统变异因素。

④ 测量数据

规划疏理数据管理流程,建立并完善计量数据从采集、传输、汇总、分析、应用全过程的管理规范,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和受控。

数据采集 人工采集向自动采集转换。

数据传输 有线、无线、主干网、GPS等。

数据质量 “准、全、快”,并进行全过程管理。

数据应用 “及时、受控、有效”。

⑤ 量值溯源

校准实验室 按照国家计量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必要的计量标准以实现量值的有效溯源,对外包的校准工作,应评价外包方的能力和资格。必要时,按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建立校准实验室,根据产品认证要求,可以通过校准实验室的认可评审,以获得校准能力的国际互认,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在线校准 识别冶金企业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中的特殊校准需求,建立和完善在线校准、比对和工艺验证方法(或程序),研究解决诸如大尺寸精密测量、大口径流量、大吨位衡器、红外测温、电子皮带(核子)秤的在线校准等计量难题。

⑥ 测量技术

计控一体(管控一体) 根据冶金企业生产过程连续,需要实时监控物理化学参数,从而达到操作控制整个生产过程的特点,推进计控一体化,使计量检测控制和生产设备直接联锁闭环,通过自动化系统实现调节控制,融合自动控制和信息技术,提高技术融合的整体效应。

精准测量 紧跟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新产品延伸和节能减排进程,分析制约精准制造、精准核算、精益生产等关键测控点因素,研究解决诸如在线板型控制、在线探伤检测、工业炉窑自动控制、板坯连铸控制、钢轧系统温度控制、精确定尺剪切、燃气热值分析等的测量精度控制问题。

组织攻关 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对关键测量技术组织攻关,提高测量设备在线应用技术水平;发挥测量控制技术在技术改造和新工艺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企业生产工序和节能降耗水平。

⑦ 计量信息

总体要求(加快融合) 大力推进计量信息化战略:紧跟企业信息化发展,将计量信息化《融入》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通过信息化整合计量资源,提高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水平,提高对企业管理的支撑能力。

加快《两化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原来提法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大力推进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整合》的管控一体化新技术,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降本增效新成效。

精细管理 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测量设备的自动控制、测量结果自动收集与分析,提高测量设备准确性、可靠性与可维护性。通过计量业务流程优化,以信息化手段实现测量设备配备、周期校准、点检维护、校准规程、人员信息、数据证书和相关业务的网络化处理,企业内部各单位通过授权登录系统,处理计量管理业务,实现数据资料查询、浏览。

建立物资计量数据、能源计量数据、测量设备管理、校准比对数据等的信息平台,实现能源物资网络结算、计量业务网络化处理,整合计量资源,为企业管理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资源整合 利用数据信息平台,运用企业ERP系统,实现数据信息上线运行,使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基本同步,为实现企业产、供、销一体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最新发展:可建立互联网系统仪表进行远程操作)。

⑧服务主体

融入主体 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坚持协调运作,推进计量工作向纵深发展。计量工作要实现与企业生产经营、节能降耗、贯标、技改工作相结合。

注重实效 在当前形势下,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强化能源计量是实现节能降耗的基础,制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规范、选型规范、安装规范、维护规范,建立专业化、系统化的能源计量标准体系,为企业生产过程控制和节能降耗创造准确、快速的信息平台,为企业实现国家规定的节能降耗指标提供可靠计量保证。

能源中心 根据工信部节(2009)365号文(2009年7月3日下发)要求,钢铁企业要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对48家钢铁企业要求在2009~2011年三年内必须完成,作为《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示范项目和企业。为其他行业推动“两化”融合促进节能降耗提供借鉴。

钢铁企业能源消耗量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15%,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14%和17%,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要求在2009~2011三年内,把生产能力300万t钢以上的钢铁企业通过建设能源管理中心,预期可形成600万t标准煤的节能能力。(目前已建立能源管理中心的有,宝钢、马钢、济钢等15家企业)。

⑨ 计量队伍

建立适宜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通过设立科研开发项目、课题攻关承包等技术创新方式,吸引和培养计量学术带头人和综合性高层次人才,提高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造就一支梯次配置、结构合理的计量人才队伍。

⑩ 绩效机制

绩效机制 建立计量绩效评价标准,从职责落实、制度建设、设备管理、过程控制、数据管理、工作实绩等方面定期评价企业各部门计量管理工作,从绩效的角度考核评价,与体系审核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企业计量工作不断发展。

行业对标 寻找行业内同类、可比、可操作的对标项目,建立对标体系,企业之间自己结对子进行指标竞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行业协会指导各企业建立阶段工作标杆,有计划、有目的推进冶金计量工作持续改进。

专业交流 根据企业需要,建立专业交流机制,收集专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和管理难点,通过专业交流或组建技术合作小组解决难题。

(5) 专业发展

① 计量文化

计量文化是企业计量发展的更高层次,是计量意识、理念、行为在企业活动中的集中体现,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举例:济钢根据《计量文化》新思维,提出冶金企业计量应当围绕创建“阳光、精准、和谐、创新”的计量文化内涵。实现计量管理《以人为本》,计量业务《以服务为本》,关注顾客《以诚信为本》,并以企业生产需求、管理需求、经营需求为牵引,从计量系统、流程、方法、应用等方面选准计量创新目标和方向,提高《计量保证体系》运行质量,实现计量管理流程的优化、改善和再造。济钢创意《计量文化》新概念值得倡导和重视。

② 计量产品

数据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数据就是产品,质量就是准确》;这是冶金计量工作新的观念创新和发展。

举例1:莱钢根据《数据就是产品,质量就是准确》新观念,开发成功《数据制造执行系统》(简称DMES)现在已经形成具有冶金特色的产品,并推向冶金企业市场。

关于《数据就是产品,质量就是准确》新观念,可以延伸到创建具有冶金特点的《计控产品、计控产业、计控市场》。冶金计控产品含义,就是包括以冶金计量数据为核心的软硬件装置系统集成(莱钢叫数据制造执行系统)。以此类推,具有冶金特点的计控产品可以发展成冶金《计控产业》,最终形成冶金《计控产业市场》,相互协作、推广应用。

举例2:冶金计量专业发展表明,实施主体:企业,提供行业服务:协会(钢铁协会和计量协会),提供产品供应服务:厂家。实践中发现其中有一个缺口,需要一个能够实施研发具有冶金特点的《计控产品、计控产业、计控市场》并能推广应用的《群体合作组织》。这个《群体组织》就是北京联冶计控公司,他不同于协会,也不同于产品厂家,广义而言是企业按自愿原则组织起来的《群体合作组织》。

北京联冶计控公司功能定位应该是能够实施研发具有冶金特点的《计控产品、计控产业、计控市场》并能推广应用的《群体合作组织》。这条路没走完,是否能达到最终目标,还有待企业定夺。

③ 计量信息

总体目标为大力推进计量信息化战略,紧跟企业信息化发展,将计量信息化融入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通过信息化整合计量资源,提高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水平,提高对企业管理的支撑能力。

坚持“采集自动化、传输现代化、结算电算化、信息网络化、管理规范化”发展方向,以实施ERP为核心,构筑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管理系统,实现物流计量数据自动传输、信息共享、网络加工、线上结算等功能,最终形成支持企业实现高效的生产指挥、财务结算、质量管理、物流管控、能源与安全环境监控、设备监管、绩效评价和决策中心的《计量信息系统》。

举例:云南大红山管道公司研制的互联网仪表信息系统,开创了第四代仪表系统(直接显示、电动组合、PLC\DCS、互联网系统仪表),在管道矿浆运输方面实现自动化、信息化,计量融入工艺主体,能实现远程操作管理,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开创了更大范围的管控一体化具有冶金特点的的计量信息化系统产品。

计量工作很重要,计量工作很难做、计量工作有前途、计量工作靠自己。

送大家一句话:有作为才有地位。祝大家工作顺利!

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

中计协冶金分会函(2009)06号

关于表彰全国冶金计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

为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集中展示全国冶金行业计控工作者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计控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计控工作在冶金企业升级转型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运行和生产效率,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减少污染,增强竞争力,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在全国冶金行业范围内开展了冶金计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比表彰活动。经本单位推荐,协会秘书处汇总后与相关单位和部门协商,由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四届三次理事会评审产生先进集体84个,先进个人163名,会议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牌。

先进集体(排名不分先后):

1 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质计中心

2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质量计量中心

3 无锡华润制钢有限公司

4 首钢矿业公司计控室

5 首钢矿业公司计控室标准站

6 马钢股份有限公司

7 武钢集团鄂钢公司计控中心

8 安阳钢铁集团公司

9 承德新新钒钛股份公司质量计量部

10 承德新新钒钛股份公司自动化分公司

11 南昌长力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部

12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信息自动化中心

13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

14 新余钢铁股份公司自动化部

15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

16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总计控室

17 北京康瑞普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18 本溪钢铁公司计控厂物资计量车间冷轧作业区

19本溪钢铁公司计控厂流体计量车间燃气班

20 天津钢铁有限公司

21 天津钢铁有限公司炼钢厂

22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计量检测中心

23 广东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计控部

24 太钢自动化公司

25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自动化部(计控处)

26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棒材厂

27陕西略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质量计量检验部计量室

28 西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计控处

29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30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

31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计量管理处

32 包钢计量管理处计量监督检查部

33 包钢计量管理处标准仪器维检部

34 山东张店钢铁总厂

35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电气公司

36 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电气公司标准室

37 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38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设备部

39 天铁集团计控电讯厂

40 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信息部

41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公司技术质量部

42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公司能源动力中心

43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计量管理处

44 首钢总公司

45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动力设备环保处

46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计量测试室

47 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计量处

48 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自动化室

49 陕西龙门钢铁集团公司计控中心

50 陕西龙门钢铁集团公司炼钢厂

51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52 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计控管理部

53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计控中心

54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计控中心衡器作业区

55 宝钢股份公司设备部计量管理室

56 福建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7 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山西新临钢钢铁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

58 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中板厂

59 建龙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计量仪表室

60建龙钢铁控股有限公司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计量仪表室

61 二冶技术质量部

62 二冶生产企业公司

63 二冶金属结构安装工程公司

64 二冶钢结构公司

65 武汉钢铁工程技术集团计控公司

66 武钢校准检测实验室

67 天津天铁炼焦化工有限公司自动化部

68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69 天津市无缝钢管厂

70 邯钢自动化部检修车间

71 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自动化部

72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动控部

73 河北钢铁集团宣化钢铁公司计量检验中心

74 河北钢铁集团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自动化部

75 天津市冶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76 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自控处仪表车间

77 酒泉钢铁(集团)公司生产指挥中心动力能源处

78 酒泉钢铁(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计量作业区

79 青钢集团计控处检测科汽车衡班

80 青钢集团计控处数据结算科

81 德龙钢铁有限公司

82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

83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计量厂

84 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自动化部

先进个人(排名不分先后)

1 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质计中心计量科科长 朱 琦

2 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选矿厂机动计量科计量管理员 金丽雅

3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质量计量中心副处长 孙德明

4 无锡华润制钢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 王文进

5 无锡华润制钢有限公司生产部主任工程师 张学来

6 首钢矿业公司总经理助理 张云生

7 首钢矿业公司计控室主任 张立成

8 首钢矿业公司计控室政工科、组织人事科科长 张耀军

9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计量管理处副处长 胡维民

10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计量管理处量值科科长 杨君锋

11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计量管理处计量办公室副主任 刘发贵

12 武钢集团鄂钢公司计控中心技术设备科副科长 赵 明

13 武钢集团鄂钢公司计控中心标准室助理工程师 金 钗

14 安阳钢铁公司计控处处长 傅培众

15 安阳钢铁公司计控处技术工程科科长 姬文红

16 承德新新钒钛有限公司质量计量部部长 潘汉平

17承德新新钒钛有限公司自动化分公司经理 金树成

18承德新新钒钛有限公司质量计量部计控管理科科长 刘春玉

19 南昌长力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部部长 居琪萍

20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信息自动化中心高工 朱红吾

21 天津市冶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副部长 刘立全

22 湖南辰州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质检中心主任 姜玉祥

23 湖南辰州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质检中心计量主管 龚家富

24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蒋筱春

25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机动部副部长 杨 进

26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机动部计量管理科科长 刘 栋

27 新余钢铁公司自动化部主任 兰志明

28 新余钢铁公司自动化部计量科科长 毛春兰

29 中铝河南分公司总计控室科长 周志坚

30 中铝河南分公司氧化铝一厂厂长 芦 东

31 中铝河南分公司碳素厂点检站站长 张忠信

32 北京康瑞普冶金设备有限公司加工制造部副部长 吕冬生

33 本溪钢铁公司计控处处长 王溪滨

34 本溪钢铁公司计控处计量办公室科长 王彦文

35 天津钢铁有限公司自动化室主任 菅希顺

36 天津钢铁有限公司轧钢厂设备科助理工程师 刘晓营

37天津钢铁有限公司炼钢厂计量工程师 牟聿峰

38天津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烧结仪表班班长 王胜强

39 天津钢铁有限公司动力厂计量工程师 雷巨玲

40 天津钢铁有限公司自动化室工程师 任淑丽

41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计量检测中心主任工程师 蔡立强

42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计量检测中心工程师 朱咏瑄

43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计量检测中心车间副主任 岳 勇

44 广东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计控部主任工程师 郑自成

45 广东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计控部综合科科长 黎耀鸣

46 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计控中心副主任 陈湘林

47 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计控中心工程师 余丽红

48 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计控中心计量标准部科长 黄晓方

49 太钢自动化公司经理 马 莹

50 太钢自动化公司管理科科长 周喜龙

51 太钢自动化公司管理科工程师 林 婕

52 莱芜钢铁集团公司自动化部(计控处)副部长 于海忠

53莱芜钢铁集团公司自动化部计控管理科副科长 陈秀丽

54莱芜钢铁集团公司自动化部工程师 李莉芝

55莱芜钢铁集团公司棒材厂生产科副科长 王 军

56 陕西略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主任工程师 乔引贤

57 陕西略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质量计量检验部主任工程师 朱 清

58 陕西略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质量计量检验部工程师 卢春丽

59 西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计控处处长 柏洪升

60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质量计量检测中心玉钢站副站长 张国昆

61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管理中心体系管理室计量工程师 高 鸿

62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能源中心热电分厂党委书记、副厂长 张 涛

63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能源中心计控分厂厂长 张书文

64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能源中心区域管理工程师 景 岚

65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能源中心能源计量室工程师 罗娟娟

66 杭钢集团公司计量管理处计量管理科科长 梁键鸿

67 包钢计量管理处计量监督检查部部长 杨建芳

68 张店钢铁总厂质检计控处科长 韩 新

69 张店钢铁总厂质检计控处计量工程师 丁 明

70 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电气公司经理助理 魏双根

71 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电气公司计量部副主任 张秀华

72 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处计量管理科科长 崔爱民

73 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质控部副部长 肖文忠

74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设备部部长助理 孙建林

75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设备部计量管理室主任 周琴德

76 天津天铁集团计控电讯厂副厂长 梁 荣

77 天津天铁集团计控电讯厂计量车间主任 周位立

78 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信息部部长 张海明

79 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信息部数据管理科科长 伊向玉

80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公司技术质量部副部长 李瑰生

81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计量管理处副处长 田亚农

82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计量管理处副处长 杨新宇

83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计量管理处技术科科长 傅延明

84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部计量管理工程师 赵建宇

85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标准站助理工程师 张 虹

86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迁事业部计量工程师 李福贵

87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伯民

88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自动化总工程师 钱王平

89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动力设备环保处副处长 侯 敏

90 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计量处助工 王会玉

91 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计量处助工 赵 云

92 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自动化室技术员 拔海波

93 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管控一体化推进组 李金航

94 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自动化室助工 王 健

95 陕西龙门钢铁集团公司炼铁厂自动化仪表设备工长 王 军

96陕西龙门钢铁集团公司计控中心工程师 田晋斌

97陕西龙门钢铁集团公司烧结厂仪表班助工 武 彬

98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能源部部长 邹国华

99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一分厂仪表专职工程师 姬 鹏

100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三期钢板组仪表点检 邹 鹏

101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三期钢板组仪表技术主管 席小平

102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二分厂仪表助工 李溪青

103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能源部计量管理 俞云仙

104 唐山钢铁公司计控管理部部长 袁志明

105 唐山钢铁公司计控管理部技术科科长 闫仕安

106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计控中心副部长 高景华

107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计控中心计量管理科科长 孙国军

108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计控中心工程师 郭风春

109 宝钢股份公司设备部计量管理室首席工程师 沈 毅

110 宝钢股份公司设备部计量管理室主任 焦 清

111 宝钢股份公司设备部计量管理室专业组长 程 红

112 福建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质计处处长 王 奋

113 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山西新临钢钢铁有限公司

设备管理部计量科科长 邢路淋

114 山西新临钢钢铁有限公司炼钢厂设备管理科工程师 郭俊峰

115 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中板厂设备管理科工程师 裴世峰

116 建龙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设备处计量仪表室主任 李健民

117 建龙钢铁控股有限公司能源环保处计量仪表工程师 张艳侠

118建龙钢铁控股有限公司抚顺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设备处自动化室计量工程师 房 利

119建龙钢铁控股有限公司承德建龙特殊钢有限公司设备处计量室计量工程师 张海民

120 二冶技术质量部质量科科长 吴熙萍

121 二冶二公司技术质量部工程师 宫玉芬

122 二冶筑炉公司计量工程师 马玉华

123 二冶一公司工程部计量工程师 刘晓宏

124 武汉钢铁工程技术集团计控公司总经理 郑世权

125 武汉钢铁工程技术集团计控公司衡量车间主任 陈 斌

126 武汉钢铁工程技术集团计控公司计量管理科工程师 胡学文

127 天津天铁炼焦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保国

128 天津天铁炼焦化工有限公司自动化部部长 赵祥省

129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生产管理中心副主任 黄宇安

130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副部长 何 峰

131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生产管理中心工程师 李 明

132 天津市无缝钢管厂计控处副处长 王德默

133 邯郸钢铁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自动化部部长 周 健

134 邯郸钢铁集团公司自动化部副部长 宋清明

135 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自动化部计量管理科科长 刘 勇

136 新兴铸管股份公司动控部部长 刘海深

137 新兴铸管股份公司动控部副部长 武永强

138 河北钢铁集团宣钢计量检验中心主任 李新华

139 河北钢铁集团宣钢计量检验中心计量所所长 张保红

140 河北钢铁集团宣钢计量检验中心计量管理员 张晓慧

141 河北钢铁集团宣钢计量检验中心副主任 黄建光

142 河北钢铁集团宣钢计量检验中心安全技术科科长 郭洪涛

143 圣戈班(徐州)管道有限公司自动化部主管工程师 胡光军

144 圣戈班(徐州)管道有限公司自动化部助工 吴 艳

145 河北钢铁集团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自动化部副部长 于成文

146 河北钢铁集团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自动化部副科长 付越蜀

147德龙钢铁有限公司计量物流部科长 方怀利

148 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自控处仪表车间段长 张 永

149 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自控处衡器车间主任助理 王云峰

150 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自控处仪表车间段长 李 冬

151 酒泉钢铁(集团)公司检修工程公司责任工程师 王 林

152 酒泉钢铁(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计量作业区工程师 袁得勤

153 酒泉钢铁(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工程师 刘风云

154 青钢集团计控处科长 徐丛法

155 青钢集团计控处汽车衡班班长 徐 琪

156 青钢集团计控处助工 孟 强

157 柳州钢铁(集团)公司计控所所长 张德钦

158 柳州钢铁(集团)公司计控所副所长 廖树生

159柳州钢铁(集团)公司计控所标准计量科科长 孟华新

160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计量厂生产技术设备管理部副部长 胡 易

161 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自动化部部长 封一丁

162 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自动化部自动化技术室首席执行师 黄承光

163 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自动化部运行及综合室执行师 剧二华

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

2009年9月

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9年会成功召开

———节能减排 降本增效 应对危机 促进绿色冶金迈向新里程

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实体经济陷入衰退或增速下降,冶金行业面临巨大困难的形势下,为总结和交流各企业坚定信心,应对挑战,战胜困难,创造效益的经验,促进企业强化计量管理,为企业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提供数据支持,提升企业竞争力,表彰冶金计控先进单位(个人),在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中国计量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于2009年9月16~19日在郑州召开年会,主题为: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应对危机,促进绿色冶金迈向新里程。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信息统计部主任、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理事长刘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信息统计部综合信息处处长、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秘书长薛壬海,国家质检总局马爱文处长,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原副院长、协会顾问薛兴昌,北京联冶计控公司董事长、协会顾问梁新亚等领导出席了本次大会。会员单位,冶金行业设计院、科研院所,冶金企业的计控处长、质计部主任、检测中心主任,从事冶金能源计量与管理的领导、专家、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冶金能源计量器具的厂商,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冶金自动化》杂志社社长、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初秀兰主持,各位领导在大会开幕式上做了重要讲话,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和真诚的期望。刘玉理事长,薛壬海秘书长分别作了“国产钢、铁、材简要情况分析”和“2009年钢铁行业指标排序分析”的主题演讲;梁新亚顾问作了《关于加强冶金企业计量工作的意见(讨论稿)》起草说明;本溪钢铁公司计控处计量室主任王彦文、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总计控室主任刘宗会、青岛钢铁公司计控处处长陈吉祥、马鞍山钢铁公司计量管理处处长严华、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健分别作了题为“加强计量管理“细算账”,为企业提供基础保障”,“计量是节能减排、精益生产的保证”,“加强计量管理,促进节能降耗,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围绕节能降耗,强化专业管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计量保障”,“互联网仪表”的大会报告。北京博思达新世纪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京安,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冶金行业经理史俊涛,南京优倍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健,摩莎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销售工程师朱剑军分别作了主题发言。这些演讲和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大家纷纷索要报告的电子版。

为集中展示全国冶金行业计控工作者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计控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计控工作在冶金企业升级转型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运行和生产效率,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减少污染,增强竞争力,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在全国冶金行业范围内开展了冶金计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比表彰活动。本次会议对评选出的先进单位84个,先进个人163名进行了表彰。同时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第四届三次理事会也同期召开。

(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秘书处)

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北方分网2009年会在本钢召开

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北方分网2009年会于2009年10月16~18日在本钢成功召开。来自北方分网的网员单位,冶金行业设计院,各大钢铁公司自动化部、信息部、计控部和设备部以及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方面的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8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年会主题是:冶金企业能源管理与数学模型的应用与发展。会议由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常务副理事长、北方分网负责人阮堃主持。这次会议是北方分网近10年来的首次年会,由本钢信息自动化公司承办,得到了本钢集团的高度重视,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维到会致欢迎词,并以盛情晚宴招待与会代表。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理事长单位——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领导、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公司总经理杨溪林代表总网向大会表示祝贺。上届东北分网领导和兄弟分网的代表也应邀出席了会议。北方分网绝大多数网员单位都派自动化部门的有关领导、专家或技术人员参会,许多钢铁公司自动化部门的“一把手”或主要领导亲临会议,如首钢自动化信息公司总经理顾里云、鞍钢自动化公司经理刘晓明、太钢自动化公司经理马莹、通钢自动化控制处处长盛玉宝、唐钢自动化公司书记兼副总经理阮堃、本钢信息自动化公司总经理詹恒发、天津华钢科技公司总经理余喜珍等和各网员单位的代表,齐聚本钢,共商自动化发展之大事。

会上,本钢信息自动化公司、鞍钢自动化公司、唐钢自动化公司和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了经验交流。他们分别就会议主题内容畅谈了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的发展表达了乐观的评价与建议。会议期间,还分别组织了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瑞达信息安全产业股份公司、天津三泰晟驰科技股份公司也在大会上介绍了各自的新产品、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北方分网理事们的倡议下,通过了本次大会的主题宣言“团结协作,共创北方冶金自动化美好未来”,与会代表纷纷在大会主题宣言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会议期间,收到多篇科技论文,经初评共有16篇文章入选为本届年会优秀论文。许多代表表示,参加本次年会收益颇丰,希望能定期举办此类学术交流活动,达到“加强了解,增进友谊,共同发展”的目标。年会在欢快的“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声中胜利闭幕。

(本钢信息自动化公司)

责任编辑 初秀兰 编辑 耿秀梅 排版 杜 硕

冶金计量通信 出版: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编辑:《冶金计量通信》编辑部

电话:010-63866723 地址:北京西四环南路72号(100071)

e-mail:[email protected] 京准印证号:1999-L0525号

协会活动

PAGE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