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自閉症兒童的 WISC-III 智能組型研究 12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民9326期,127151自閉症兒童的WISC-III智能組型研究 陳心怡 張正芬 楊宗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本研究旨在探討自閉症兒童在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三版(WISC-III )所展現的智 能組型。本研究的「自閉症兒童組」樣本共計 188 名,「一般兒童組」是 WISC-III 灣常模全體 1100 位兒童,另根據年齡、性別、及全量表智商分別由自閉症及一般兒 童中配對選出各 138 名「對照組」。本研究之特點有二,一為在比較自閉症兒童與一 般兒童的認知能力差異外,尚以自閉症兒童本身能力平均為標準分析其優弱勢能力; 二為研究樣本涵蓋不同智力程度的自閉症兒童,並檢驗智商變項的影響。研究主要發 現為:(1)整組而言,自閉症兒童的平均 WISC-III 認知能力都顯著比一般兒童為低。但 若控制智力、性別與年齡等變項,則自閉症兒童的非語文知覺組織能力、高層次語文 類同能力、及部分整體組合空間覺知能力均比一般兒童為強;但對於抽象符號操弄運 作、專心注意、算術、及對一般社會常規之理解力則比一般兒童為差;(2)自閉症兒童 智能特質中有的較為穩定,有的則受智力高低影響而有差異,例如作業及語文能力的 顯著差異雖為智商中下自閉症兒童的特質,卻非高智商自閉症兒童的特性;(3)自閉症 兒童的穩定性 WISC-III 智能特質多集中於作業分測驗:包括相對較高的知覺組織與圖 形設計分數,以及相對偏低的符號替代及符號尋找分數;(4)「作業分測驗分數變異性 大」、「知覺組織優於處理速度分數」、「知覺組織為所有智商指數中的相對強 項」、「較大圖形設計與符號替代或符號尋找分測驗差異」、以及「較大圖形設計與 理解分測驗差異」等是自閉症兒童在 WISC-III 所呈現的重要特質。其中又以「知覺組 織顯著高於處理速度」為區辨自閉症與一般兒童最重要的一項智能組型。研究中比較 自閉症與臺灣一般兒童常模在上述各特質的出現率,並對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詞:自閉症、WISC-III、智能組型

自閉症兒童的WISC-III智能組型研究bse.spe.ntnu.edu.tw/upload/journal/prog/CF9_8IU_8OO_29IU...自閉症兒童的WISC-III 智能組型研究 ‧129‧ 由前述智能組型區辨研究可見,在研究某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自閉症兒童的 WISC-III 智能組型研究

    ‧12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民93,26期,127-151頁

    自閉症兒童的WISC-III智能組型研究

    陳心怡 張正芬 楊宗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本研究旨在探討自閉症兒童在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三版(WISC-III)所展現的智

    能組型。本研究的「自閉症兒童組」樣本共計 188 名,「一般兒童組」是 WISC-III 臺

    灣常模全體 1100 位兒童,另根據年齡、性別、及全量表智商分別由自閉症及一般兒

    童中配對選出各 138 名「對照組」。本研究之特點有二,一為在比較自閉症兒童與一

    般兒童的認知能力差異外,尚以自閉症兒童本身能力平均為標準分析其優弱勢能力;

    二為研究樣本涵蓋不同智力程度的自閉症兒童,並檢驗智商變項的影響。研究主要發

    現為:(1)整組而言,自閉症兒童的平均 WISC-III 認知能力都顯著比一般兒童為低。但

    若控制智力、性別與年齡等變項,則自閉症兒童的非語文知覺組織能力、高層次語文

    類同能力、及部分整體組合空間覺知能力均比一般兒童為強;但對於抽象符號操弄運

    作、專心注意、算術、及對一般社會常規之理解力則比一般兒童為差;(2)自閉症兒童

    智能特質中有的較為穩定,有的則受智力高低影響而有差異,例如作業及語文能力的

    顯著差異雖為智商中下自閉症兒童的特質,卻非高智商自閉症兒童的特性;(3)自閉症

    兒童的穩定性 WISC-III 智能特質多集中於作業分測驗:包括相對較高的知覺組織與圖

    形設計分數,以及相對偏低的符號替代及符號尋找分數;(4)「作業分測驗分數變異性

    大」、「知覺組織優於處理速度分數」、「知覺組織為所有智商指數中的相對強

    項」、「較大圖形設計與符號替代或符號尋找分測驗差異」、以及「較大圖形設計與

    理解分測驗差異」等是自閉症兒童在 WISC-III 所呈現的重要特質。其中又以「知覺組

    織顯著高於處理速度」為區辨自閉症與一般兒童最重要的一項智能組型。研究中比較

    自閉症與臺灣一般兒童常模在上述各特質的出現率,並對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詞:自閉症、WISC-III、智能組型

  •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128‧

    緒論

    自閉症屬於一種發展性疾患,通常展現人

    際疏離、認知缺損、語言問題以及固著動作行

    為等症狀。現階段自閉症成因仍屬未知,但一

    般相信神經生理異常是重要因素(Harris, 1995; Murray, 1996; Rutter, 1996)。唯各界對自閉症的了解,以及其與其他發展性疾患的區分仍有

    爭議。同時,了解自閉症兒童智能發展亦有助

    後續教學或治療成效之預測(Rutter, 1983),故有必要研究其神經心理認知特性。文獻中魏

    氏智力測驗系列是最常被用於分析自閉症智能

    組型的測驗,其他如史比量表(Carpentieri & Morgan, 1994, 1996; Harris, Handleman & Burton, 1990),或 K-ABC(Allen, Lincoln, & Kaufman, 1991; Stavrou & French, 1992)等測驗也曾被引用,唯不若魏氏測驗普及。

    學界一般認同自閉症的確有獨特的魏氏組

    型存在(Happé, 1994; Lincoln, Allen, & Kilman, 1995),其作業能力通常優於語文能力,知覺組織能力比語文理解能力為佳(Lincoln, Courchesne, Kilman, Elmasian, & Allen, 1988);此外,制式機械性記憶力也比了解社會情境,了解他人觀

    點及解釋訊息內容之能力為佳。其在與部分整

    體相關的圖形設計與物型配置分測驗表現較

    佳,而在理解這個與社會知能相關的語文測驗

    表現相對較差(陳心怡、楊宗仁、朱建軍 & 張本聖,民 91;Freeman, Lucas, Forness & Ritvo, 1985; Happé, 1994; Lockyer & Rutter, 1970; Ohta, 1987; Rumsey, 1992; Rumsey & Hamburger, 1988; Yirmiya & Sigman, 1991)。雖然有些研究者如Siegel, Minshew,和 Goldstein(1996)認為自閉症兒童為異質性高的群體,並無獨特的智能

    組型,但多數文獻仍支持自閉症有其特殊認知

    特質存在。 文獻也多發現自閉症與其他臨床組別有智

    能組型上的差異。例如 Lincoln 等(1988)研

    究 33 位平均年齡 17 歲半的高功能自閉症兒童,發現其魏氏認知能力與接受性語言發展障

    礙、情緒障礙、對立性違抗性格等臨床組別有

    顯著差異;Rumsey 和 Hamburger(1990)比較自閉症與閱讀障礙兒童,發現閱讀障礙兒童在

    魏氏記憶廣度表現偏低,自閉症兒童則是在問

    題解決能力上有所不足;就自閉症與智障兒童

    的比較而言,Sindelar 等(1981)認為二組在語言發展及抽象能力上有不同,自閉症兒童的

    魏氏分數剖面高低變異較大,智障者在各認知

    能力分佈則較平坦;同時自閉症兒童在語文理

    解及日常生活溝通及社會行為上也比智障兒童

    為差(Carpentieri & Morgan, 1994, 1996)。Ehlers 等(1997)比較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患者的智能組型,發現圖形設計為前者的強項,

    後者的特質則在優勢語文能力,但相對較弱的

    物型配置及符號替代表現,Ehlers 等認為可用結晶與流體能力的差異來說明二組的不同。此

    外,該研究也發現魏氏認知組型可以有效區辨

    亞斯伯格、自閉症、及注意力缺陷三組,診斷

    正確率達 63%。Asarnow 等(1987)也指出自閉症與精神分裂症兒童的差異在於後者弱勢在專

    心注意能力,而自閉症兒童的相對弱勢則在理解

    能力。 除了比較相對高低能力外,也有學者研究

    能力間的差異。如 Dennis 等(1999)便認為自閉症者在魏氏圖形設計顯著優於理解分測驗之

    表現,可能與神經傳導物質 Dopamin 缺失有關,值得重視。其曾比較自閉症、苯酮尿症

    (PKU)、及前腦傷患在此二分測驗差異之表現,發現自閉症組的差異最為顯著,該研究中

    甚至有位自閉症兒童的圖形設計為最高 19 分,但理解卻為最低 1 分。PKU 症患者部分呈現圖形設計優於理解能力的趨勢,但差異值不若自

    閉症組明顯,至於前腦傷組則完全未呈現上述

    趨勢。

  • 自閉症兒童的 WISC-III 智能組型研究

    ‧129‧

    由前述智能組型區辨研究可見,在研究某

    一臨床組別時,了解該群體本身的獨特智能特

    質是必要的基礎,有助後續比較研究的進行,

    並且對個案的臨床診斷也有幫助。現階段對於

    自閉症兒童智能組型雖有普遍共識,但不可避

    免仍存有分歧的看法,例如 Siegel, Minshew 和Goldstein(1996)研究 81 位高功能自閉症(包括 45 名兒童與 36 位成人)的魏氏組型,並未發現傳統自閉症者語文智商較作業智商為低的

    說法,故認為過去的研究多以低功能自閉症者

    為主,結果無法適度類化。Manjiviona 和 Prior(1999)的發現也與一般對自閉症之了解不同。唯 Siegel 等人仍發現其樣本在魏氏語文分測驗中,以常識分測驗表現最好,理解分測驗

    最差;而作業分測驗中則以圖形設計表現最

    佳,符號替代表現最弱。此發現與傳統自閉症

    研究的了解相符合。 研究者整理近十年國外有關自閉症魏氏組

    型的研究,呈現十組樣本資料於表一。由表一

    可見自閉症者作業與語文智商的平均差異並不

    穩定,不同樣本所得的平均差異由5.33 到27.95 不等。雖然 10 組樣本中有 7 組作業智商高於語文智商,但只有 2 組的差異值在 10 分以上。與 Siegel 等(1996)發現相同的是這些資料並未支持高作業及低語文能力是自閉症兒童

    穩定智能特質的說法。

    就分測驗高低排序而言,各樣本在作業分

    測驗的高低表現較為一致。其中圖形設計的優

    勢能力最穩定,在 10 組樣本中都是作業能力中表現最好的分測驗,不受樣本年齡與智能高低

    因素影響;而符號替代及連環圖系的平均數最

    低,其中又以符號替代的低分表現較明顯。各

    樣本在語文分測驗的表現排序變異較大,其中

    記憶廣度與常識表現普遍較佳,理解與算術則

    為語文能力中得分較低的分測驗,而類同在有

    些樣本表現最佳,卻在另一些樣本表現最低,

    並不穩定。

    然而,由表一亦可見現階段研究有下列三

    點不足:(1) 多數研究的自閉症對象在智力範圍上十分侷限,由於低功能自閉症者常伴隨發展

    遲緩或智能障礙,故為了解自閉症者單純特

    質,研究界常以高功能自閉症患者為主要對象

    (Rutter, 1983),表一中十個樣本就有 8 組以高功能自閉症者為研究對象,唯如此的研究結果

    是否可類推到所有自閉症者是值得討論的;(2)多數研究仍採舊版 WISC-R 或 WAIS-R,這些版本在智商分數外,並未呈現新近被認為比傳統智

    商更具臨床診斷意義的魏氏因素指數(Ehlers et al, 1997; Kaufman, 1994; Prifitera, Weiss, & Saklofske, 1998),因此文獻中少見自閉症者在與語文理解、知覺組織、專心注意、及處理速

    度等因素,以及符號尋找此新分測驗上的表

    現,因此也可能失去有意義的臨床訊息;(3) 半數研究樣本人數偏少,不及至少 30 人的推論統計基本要求,在結果解釋上較難令人信服。

    基於上述發現,本研究的重要性不僅為國

    內本土性研究,使用最新版的 WISC-III 工具,研究對象也全面性涵括智力高低不等的自閉症

    兒童,同時並將智力變因加以分析並控制。此

    外,研究者也蒐集較大自閉症兒童樣本,並以

    臺灣一般兒童常模為比較基礎,以提升推論的

    正確度。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目的如下: ( 一 ) 比 較 國 內 自 閉 症 兒 童 與 一 般 兒 童 的

    WISC-III 認知能力差異。 (二) 探討自閉症兒童本身相對優勢與弱勢能

    力。 (三) 分析不同智力程度自閉症兒童其 WISC-

    III 優弱勢能力的異同。 (四)探討自閉症兒童的穩定性 WISC-III 特殊

    組型及其出現率。

  • 表一 近年自閉症兒童在魏氏測驗展現的認知特質相關文獻整理

    Szatmari 等 (1990) Allen 等 (1991)

    Venter 等 (1992)

    Happé (1994)

    Happé (1994)

    Siegel 等 (1996)

    Siegel 等 (1996)

    Ehlers 等 (1997)

    Dennis 等 (1999)

    Manjiviona 等(1999)

    樣本人數 17 20 52 21 30 45 36 40 8 21

    魏氏測驗 WISC-R/ WAIS-R WISC-R WISC-R/ WAIS-R

    WISC/ WISC-R

    WISC/ WISC-R WISC-R WAIS-R WISC-R

    WISC-R/ WISC-III

    WISC-R/ WAIS-R

    平均年齡 (年) 22.8 10.3 14.69 17.3 14.0 10.1 26.5 9.9 9.9 11.6

    全量表 智商 82.2(-------) 68.40(19.51) 79.21(22.15) 75.14(19.41) 52.90(12.58) 96.02(14.49) 91.69(15.85) 78.80(14.00) 96.38(22.96) 88.60(15.30)

    語文智商 84.5(-------) 56.70(10.72) 79.85(21.98) 74.95(18.40) 50.67(28.93) 96.20(16.22) 94.64(19.36) 81.30(16.80) 93.50(22.90) 89.20(19.20) 作業智商 81.7(-------) 84.65(10.42) 83.31(22.16) 78.67(20.67) 62.17(17.19) 96.60(13.69) 89.31(11.84) 80.10(14.20) 99.88(24.22) 89.60(14.60) 常 識 7.66(-------) 3.40(22.64) ---------- 5.62(23.26) 2.23(22.19) 10.69(23.15) 9.03(14.04) 7.30(13.90) 9.88(14.34) 9.80(13.60) 類 同 6.76(-------) 3.65(22.94) 7.30(-------) 7.05(23.75) 2.80(22.71) 10.58(23.88) 8.50(13.43) 8.20(14.60) 8.63(14.85) 9.90(13.90) 算 術 7.72(-------) 4.35(22.66) 5.50(-------) 5.23(23.34) 2.17(22.02) 9.27(23.76) 8.78(13.87) 5.60(14.10) 9.12(14.62) 6.80(13.40) 詞 彙 7.75(-------) 2.25(21.77) 5.47(-------) 5.19(23.19) 1.53(21.28) 9.02(23.03) 8.28(13.54) 6.80(13.20) 9.00(14.92) 7.60(13.70) 理 解 6.88(-------) 1.30(20.80) 3.90(-------) 5.00(23.66) 1.50(20.94) 7.47(24.05) 7.25(13.62) 6.30(13.20) 7.35(13.74) 7.20(13.50) 記憶廣度 8.59(-------) 4.95(22.99) 7.07(-------) 8.53(23.94) 6.00(24.24) 9.61(23.69) 9.22(13.67) 17.80(13.90) 8.86(15.05) 7.40(13.30) 圖畫補充 7.36(-------) 7.65(22.49) 6.60(-------) 6.09(23.29) 3.63(22.79) 9.33(22.55) 7.44(12.03) 8.00(13.30) 9.13(13.48) 7.70(12.70) 符號替代 5.86(-------) 4.40(23.21) ---------- 4.67(23.28) 2.85(22.44) 7.51(22.51) 7.03(12.77) 5.50(13.70) 9.50(15.05) 6.00(13.90) 連環圖系 7.57(-------) 4.05(23.25) 6.07(-------) 6.67(24.33) 3.33(23.02) 9.33(23.52) 8.33(12.51) 5.90(13.00) 8.25(14.05) 8.60(13.80) 圖形設計 8.41(-------) 11.20(23.00) 8.25(-------) 9.00(24.35) 6.06(23.90) 11.33(23.72) 9.17(13.14) 9.10(13.10) 11.75(15.36) 10.20(12.90) 物型配置 7.81(-------) 10.85(22.90) 7.50(-------) 7.43(24.24) 5.80(23.69) 10.22(23.64) 8.72(13.45) 6.90(13.30) 10.38(14.27) 09.80(13.40) 符號尋找 ---------- ---------- ---------- ---------- ---------- ---------- ---------- ---------- ---------- ---------- 迷 津 ---------- ---------- ---------- ---------- ---------- ---------- ---------- ---------- ---------- 10.20(13.50) 語文分 測驗最高 記憶廣度 記憶廣度 類同 記憶廣度 記憶廣度 常識 記憶廣度 記憶廣度 常識 類同

    語文分 測驗最低 類同 理解 理解 理解 理解 理解 理解 算術 理解 算術

    作業分 測驗最高 圖形設計 圖形設計 圖形設計 圖形設計 圖形設計 圖形設計 圖形設計 圖形設計 圖形設計 圖形設計/迷津

    作業分 測驗最低 符號替代 連環圖系 連環圖系 符號替代 符號替代 符號替代 符號替代 符號替代 連環圖系 符號替代

    註:表格中分數是平均數,括弧()內分數為標準差

  • 自閉症兒童的 WISC-III 智能組型研究

    ‧131‧

    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主要為 188 位「全體自閉症兒

    童」,及 1,100 位「一般兒童代表性樣本」兩大樣本。研究中為因應不同研究問題又進一步

    自「全體自閉症兒童」組中選取「自閉症兒童

    代表性樣本(N60)」以及「自閉症兒童配對組(N138)」;同時也自「一般兒童代表性樣本」中選出「一般兒童配對組(N 138)」等樣本。茲分別將各樣本之性質說明如下:

    (一)一般兒童代表性樣本 本研究中代表臺灣一般兒童母群體的樣本

    資料為建立 WISC-III 臺灣常模之標準化樣本,此標準化樣本包含 1,100 位 6 至 16 歲兒童。陳榮華(民 86,頁 42-45)指出,此常模樣本是根據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資料,採分層隨

    機取樣法,就地區、年齡、性別、父母教育程

    度、以及種族等變項分層抽樣而得,對臺灣兒

    童母群體有一定之代表性。此 1,100 位一般兒童平均年齡為 11 歲 6 個月(標準差為 3 歲 2 個月),其中男性佔 50%,女性佔 50%。整組全量表智商平均為 100(標準差為 15)。

    (二)全體自閉症兒童 本研究分析之 188 位自閉症兒童來自臺灣

    各地區。在研究進行前已經由鑑輔會、師範院

    校、或醫療單位正式鑑定屬於自閉症兒童。研

    究者透過鑑輔會、學校或家長協會與這些學童

    取得聯繫,由受過訓練的助理個別化施測魏氏

    測驗。此 188 位兒童年齡範圍由 5 歲 6 個月至17 歲,平均年齡為 12 歲 5 個月(標準差為 3歲 5 個月),其中男性佔 86.1% ,女性佔13.9% 。全量表智商分數在 70 分以上者佔75.5%,另外 24.5%的智力則在 70 分以下,整組全量表智商範圍由 47 分至 140 分,平均為84.09(標準差為 18.08)。本組兒童不論在年齡或智能程度上均呈現相當的變異性。

    (三)自閉症兒童代表性樣本 為解釋自閉症兒童的認知特質,研究者嘗

    試由前述全體 188 位自閉症兒童中選出一個相對上較具代表性的自閉症兒童樣本,選取標準

    為智商 70 分以下者佔四分之三,同時男女比例約為 4 比 1(Gillberg, 1984; Murray, 1996; Ritvo et al, 1989; Rutter & Schopler, 1987; Smalley, Asarnow, & Spence, 1988)。在符合此條件的前提下以隨機方式抽取樣本組成份子。此樣本

    包含 60 位自閉症兒童,其中全量表智商 70 分以下者 45 位(75%),70 分或以上者 15 位(25%);同時男性 48 位,女性 12 位,男女比例為 4:1。比率符合一般對自閉症母群體的了解,相對而言,此樣本比前述「全體自閉症

    兒童」組更能被視為一個具代表自閉症母群體

    特性的樣本。 (四)自閉症兒童與一般兒童配對組

    文獻說明自閉症兒童全量表智商分數平均

    通常偏低,且男女比例較懸殊,因此由前述兩

    個樣本固然可推論自閉症與一般兒童母群體之

    差異,卻無法回答自閉症兒童所呈現的特殊智

    能組型,究竟是受已知偏低智商及懸殊性別比

    例所影響?抑或因為自閉症本身獨特之認知特

    質所引起?為了澄清這個疑問,本研究嘗試控

    制智商差距及性別比例可能造成之影響,故由

    前述 188 位全體自閉症兒童以及 1,100 位一般兒童中,進一步選取在年齡,性別,與全量表

    智商等變項上均相近的配對組。選取過程若有

    兩位以上兒童完全符合某配對條件(年齡、性

    別、與全量表智商)時,便以隨機方式抽出其

    中一位。配對結果顯示,「自閉症兒童配對

    組」包含 138 位自閉症兒童,其平均年齡為 10歲 1 個月(標準差為 3 歲 5 個月),其中男性佔 85.5%,女性佔 14.5%。平均全量表智商分數為 90.08,標準差為 14.58。而「一般兒童配對組」包含 138 位一般兒童,平均年齡為 10 歲1 個月(標準差為 3 歲 5 個月),其中男性佔

  •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132‧

    85.5%,女性佔 14.5%,且平均全量表智商分數為 90.11,標準差為 14.53。與前述 138 位「自閉症兒童配對組」之基本資料相當接近,說明

    二組在配對變項上的一致性。

    二、研究工具 WISC-III 中文版本與美國原版本一致,包括

    13 個分測驗,其中六個為語文測驗:分別為常識(Information)、類同(Similarities)、算術( Arithmetic ) 、 詞 彙 ( Vocabulary ) 、 理 解(Comprehension)、與記憶廣度(Digit Span);另外七個為作業測驗:分別為圖畫補充(Pic-ture Completion)、符號替代(Coding)、連環圖系(Picture Arrangement)、圖形設計(Block Design)、物型配置(Object Assembly)、符號尋找(Symbol Search)、與迷津(Mazes)。大部份測驗題目與美國版均一致,只有少數語文

    量表題目因顧及文化差異而略有修正(詳見陳

    榮華,民 86,頁 37-41)。

    三、研究程序 本研究以個別測驗方式蒐集受試兒童的魏

    氏分數,並針對研究問題,選取適當樣本以

    SAS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下列相關統計分析: (一) 比較自閉症兒童與一般兒童的 WISC-III

    認知能力差異。 1. 以單一樣本考驗比較「自閉症兒童代表

    性樣本」在 WISC-III 各認知能力的表現與一般兒童母群體的差異,比較時並以全體比較為單

    位,設定整組比較的 為 .05,以防止過高第一類型錯誤機率(inflated )問題的產生(Ste-vens, 1996)。

    2. 為了排除智力、性別、年齡等變項對二組兒童認知能力之影響,進一步以多變項剖面

    分析(profile analysis)及後續相依樣本考驗比較「自閉症兒童與一般兒童配對組」的 WISC-III 能力差異。

    (二) 探討自閉症兒童本身相對優勢與弱勢能力。

    以「自閉症兒童代表性樣本」為對象,首

    先以相依樣本考驗語文及作業能力差異;接著

    再以此代表性樣本本身的智商因素指數、語文

    分測驗、以及作業分測驗三組平均為標準,將

    各認知能力分別與相對應的平均比較,來探討

    自閉症兒童本身在智商因素指數、語文、及作

    業三組能力內之相對優弱勢能力。比較時 設

    定亦以各組比較為單位。 (三) 分析不同智力程度自閉症兒童 WISC-III

    優弱勢能力的異同。 將「全體自閉症兒童樣本」依全量表智商

    高低分為三組:(1)智力中上自閉症組(全量表智商≧100),n42; (2) 智力中下自閉症組(70≦全量表智商≦99),n100;及 (3) 智力障礙自閉症組(全量表智商≦69),n=46。對每一組各自以相依樣本 t 考驗分析語文及作業能力差異;接著再以該組本身的智商因素指

    數、語文分測驗、及作業分測驗三組平均為標

    準,分別比較各認知能力與相對應平均的差

    異,來探討各智能程度自閉症兒童本身的相對

    優弱勢能力。比較時 設定亦以各組比較為單

    位。 (四)探討自閉症兒童的穩定 WISC-III 特殊組

    型與其出現率 1. 根據前述三組智力高低不同自閉症兒童

    的 WISC-III 優弱勢能力比較,分析其中的共同特質,並以此為自閉症兒童的穩定 WISC-III 特殊組型

    2. 計算並比較「全體自閉症兒童樣本」與「一般兒童代表性樣本」在各 WISC-III 特殊組型的出現百分比,並呈現一般兒童常模基本率。

    3.以區辨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法檢驗這些特質對於區辨「自閉症兒童與一般兒童

    配對組」的正確診斷率。 4. 以逐步區辨分析(stepwise discriminant

    analysis)法檢驗這些特質各自在區辨「自閉症兒童與一般兒童配對組」所表現的相對重要性。

  • 自閉症兒童的 WISC-III 智能組型研究

    ‧133‧

    研究結果

    (一) 比較自閉症兒童與一般兒童的 WISC-III認知能力差異。

    研究者首先以單一樣本 z 考驗比較「自閉症兒童代表性樣本」與一般兒童母群體(智商

    指數平均數 100 及分測驗平均數 10 分)的差異,顯著考驗以全體比較為單位,來防止過

    高第一類型錯誤機率的產生。結果呈現於表

    二。 由表二「與一般兒童平均比較」欄可見,

    自閉症兒童每一項魏氏能力都顯著低於一般兒

    表二 自閉症兒童代表性樣本 1的 WISC-III 分數表現

    WISC-III 分數 M (SD) 與一般兒童平均比較 2 Z 與本身組平均數比較 2 Z 智商指數 全量表智商 68.35 (14.83) -16.34** -1.57** 語文智商 66.95 (14.50) -16.92** -2.28** 作業智商 75.02 (16.56) -12.92** 1.87** 語文理解因素指數 68.78 (14.36) -15.99** -1.34** 知覺組織因素指數 79.80 (17.63) -10.43** 4.34** 專心注意因素指數 72.18 (17.55) -13.24** 0.37** 處理速度因素指數 68.67 (17.29) -14.62** -1.27** 七智商指數平均 71.39 語文分測驗 常識 5.13 (13.28) -12.57** 1.89** 類同 4.52 (13.45) -13.94** 0.28** 算術 3.92 (13.23) -15.57** -1.22** 詞彙 4.00 (12.85) -15.36** -1.02** 理解 3.07 (12.84) -17.74** -3.40** 記憶廣度 5.76 (13.85) -10.09** 3.24** 六語文分測驗平均 4.40 作業分測驗 圖畫補充 5.73 (14.31) -11.03** -0.56** 符號替代 3.17 (13.03) -17.63** -7.17** 連環圖系 4.92 (12.85) -13.12** -2.65** 圖形設計 8.07 (14.15) -4.98** 5.48** 物型配置 7.55 (13.88) -6.33** 4.14** 符號尋找 4.63 (13.63) -12.53** -3.07** 迷津 7.56 (14.04) -5.46** 3.61** 七作業分測驗平均 5.95

    註 1:N60 註 2:顯著考驗以整組比較為單位,防止第一類型錯誤機率過高

    ** P< .01 * P<.05

  •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134‧

    童平均數(P

  • 自閉症兒童的 WISC-III 智能組型研究

    ‧135‧

    表三 138 位自閉症兒童與 138 位配對一般兒童的 WISC-III 分數表現

    自閉症組 M(SD)

    一般兒童配對組

    M(SD) 相依樣本

    t

    多變項剖面分析考驗

    F 2

    配對基本資料

    平均年齡 10.09(3.42) 10.10(3.42)

    男女比例 118:20 118:20

    全量表智商 90.08(14.58) 90.11(14.53)

    WISC-III 智商指數

    全量表智商 90.08(14.58) 90.11(14.53) -0.25**

    語文智商 88.91(17.50) 89.88(14.64) -1.06**

    作業智商 93.57(14.56) 92.74(14.51) 0.78**

    語文理解因素指數 90.83(18.53) 89.83(14.95) 0.96** 0.659

    42.81**

    (df3, 248)

    0.341

    知覺組織因素指數 98.88(15.32) 93.16(14.23) 5.01**

    專心注意因素指數 89.27(18.38) 95.86(16.61) -4.31**

    處理速度因素指數 81.56(14.73) 96.48(15.87) -10.42**

    WISC-III 語文分測驗

    常識 9.11(13.70) 8.56(12.77) 2.17**

    0.769

    15.08** (df5, 251)

    0.231

    類同 8.54(14.22) 7.25(13.49) 4.29**

    算術 7.67(13.63) 9.33(13.27) -6.05**

    詞彙 8.01(13.87) 7.61(13.56) 1.38**

    理解 6.98(14.02) 8.32(13.32) -3.98**

    記憶廣度 8.56(13.90) 9.38(13.36) -2.04**

    WISC-III 作業分測驗

    圖畫補充 9.69(14.12) 8.83(12.95) 2.41**

    符號替代 5.80(13.64) 9.07(13.50) -8.81**

    連環圖系 8.38(13.57) 8.73(13.20) -1.17** 0.657 20.42** 0.343

    圖形設計 10.94(13.39) 8.76(13.20) 6.66** (df6,235)

    物型配置 10.30(13.15) 9.25(13.22) 3.20**

    符號尋找 6.92(13.31) 9.43(13.50) -8.02**

    迷津 10.06(13.76) 10.38(13.23) -0.38**

    註:顯著考驗以整組比較為單位,防止第一類型錯誤機率過高 ** P<.01 * P<.05

  •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136‧

    統整而言,自閉症兒童的 WISC-III 分數高低分佈的確異於一般兒童,且在排除智商,性

    別,年齡影響後,自閉症兒童的非語文知覺組

    織、語文類同、以及部分整體之空間關係能力

    均比一般兒童為強;而其比一般兒童為差的能

    力則在於抽象符號操弄運作、算術心算、專心

    注意能力、及對一般社會常規之理解力。 (二) 探討自閉症兒童本身相對優勢與弱勢能

    力。 前述分析比較自閉症與一般兒童的認知能

    力差異,由另一角度觀之,如果不與一般兒童

    比較,而檢視自閉症兒童本身智能中的相對優

    弱勢,將能找出自閉症兒童自己的智能特質,

    對臨床診斷及個別化教育均有所幫助。研究者

    根據「自閉症兒童代表性樣本」發現自閉症兒

    童的作業智商顯著優於其語文智商( t4.73, df58 , p< .0001),且其知覺組織因素指數也比 其 語 文 理 解 因 素 指 數 顯 著 為 高 ( t5.54, df58 , p< .0001),故後續分析擬把語文及作業二組能力分開探討。智商指數部分將以所有

    智商指數平均,分測驗部分則以語文分測驗及

    作業分測驗平均為各自比較標準,共進行三組

    分析。顯著性考驗仍以整組比較為單位來防止

    過高第一類型錯誤機率的產生。表二「與本身

    組平均數比較」欄呈現研究結果。 由表二可見,七個智商指數的平均數為

    71.39,自閉症兒童各智商指數與此平均數相當接近,並未出現高低過大的波動,唯一呈現顯

    著差異的是其知覺組織能力(z4.34, p

  • 自閉症兒童的 WISC-III 智能組型研究

    ‧137‧

    表四 智商高低不同三組自閉症兒童的 WISC-III 分數表現

    智力中上自閉症組 M(SD)

    智力中下自閉症組 M(SD)

    智力障礙自閉症組 M(SD)

    n 42 100 46

    FSIQ 範圍 >100 7099

  •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138‧

    智力高低不同的自閉症兒童,其智能特性

    有相同也有相異之處。由表四可見下列三點共

    同的智能特性:(1)知覺組織因素指數(而非作業智商)為所有智商指數中的相對優勢能力;

    (2) 圖形設計分測驗為作業分測驗中的相對優勢能力;(3)與抽象符號操弄運作有關的符號替代及符號尋找分測驗為作業分測驗中的相對弱勢

    能力。由此可見自閉症兒童普遍較穩定的智能

    特質都與作業能力相關,其在不同作業能力間

    表現出較大變異性。同時,由於傳統作業智商

    包含圖形設計及符號替代分測驗,但本研究發

    現此二能力分別為自閉症兒童本身的強項與弱

    項,故若將知覺組織及處理速度二因素分開分

    析,應比傳統作業智商能做更精細的偵測。 由表四同時可見,有些特質受智能高低影

    響較大。例如下列兩點發現:(1)智商 100 分以上自閉症者與智商 100 分以下自閉症者的智能組型有差異,其中理解能力在其他組別均為相

    對弱勢,但對智商 100 分以上自閉症者言,雖然理解表現在語文分測驗排序中同樣最低,但

    顯著考驗結果其與平均語文能力相當,只能說

    其是語文能力中表現相對較弱的部分,趨勢雖

    相同但強度不若另兩組低智力自閉症兒童明

    顯。此外,記憶廣度、物型配置與迷津在智商

    100 分以下兩組均為相對優勢,但亦非高智商自閉症兒童的顯著優勢。相反的,圖畫補充對

    智商 100 分以下自閉症兒童並不特別,但卻是智商 100 分以上自閉症兒童的優勢作業能力。此外,由先前比較亦見智商 100 分以下自閉症兒童的作業和語文能力呈顯著差異,然而此卻

    非智商 100 分以上自閉症組的認知特性。(2)常識是智商 70 分以上自閉症兒童在語文分測驗中的相對優勢,處理速度是其相對弱勢能力,但

    對智商 70 分以下自閉症者而言,這些特性雖略呈相同趨勢,但差異值卻未達顯著。基本上這

    些特質在不同智能自閉症兒童組多呈現相同趨

    勢,主要差異在差異值之大小強度。

    (四)探討自閉症兒童的穩定 WISC-III 特殊組型與其出現率

    由前述比較可見,自閉症的智能特質中有

    的比較穩定,不論智能高低都展現相當的強

    度,有的則受智力高低影響而相對較不明顯。

    表五呈現上述分析的摘要。 由表五摘要可見智力不同自閉症兒童的共

    同性 WISC-III 智能特質主要集中於作業分測驗:包括相對較高的知覺組織因素指數與圖形

    設計分數,以及相對較低的符號替代及符號尋

    找分數,研究者統整前述發現推論「作業分測

    驗分數變異性大」、「知覺組織顯著高於處理

    速度因素」、「知覺組織為所有智商指數中的

    相對強項」、以及「較大圖形設計與符號替代

    或符號尋找分測驗差異」應可視為自閉症兒童

    的 WISC-III 智能特性。此外,雖然理解分測驗並非智商 100 以上自閉症兒童的顯著弱勢能力,但由於其在各組語文分測驗中平均表現都

    是相對最低,同時文獻說明此分測驗對區辨自

    閉症和其他臨床組別具相當敏銳性(Asarnow et al, 1987; Ehlers, 1997; Happé1994; Lincoln et al, 1988),故亦將「相對偏低理解能力」視為自閉症兒童的一項認知特性。

    由於前述推論是根據自閉症兒童整組平均

    表現所得,唯仍不知對每一位自閉症兒童而言,

    有多少比例自閉症兒童具有此五項智能特性,故

    研究者接者比較全體自閉症兒童(N188)與一般兒童常模(N1100)在這些指標的出現率。研究者選定代表這些特性的五個指標分數

    分別為:(1) 七個作業分測驗的「全距除以平均數」變異度指標。陳心怡和洪儷瑜(民 92)研究發現此指標為信度較佳的分測驗間變異性指

    標,該文獻對此指標有詳細解釋;(2)知覺組織與處理速度因素指數的差異值;(3)知覺組織與七個智商指數平均的差異值;(4) 圖形設計與兩個符號相關分測驗(符號替代及符號尋找)較

    低分者的差異值;(5)圖形設計與理解的差異值

  • 自閉症兒童的 WISC-III 智能組型研究

    ‧139‧

    表五 不同智能程度自閉症兒童的相對優弱勢能力摘要

    能力組別 相對優勢能力() 相對弱勢能力()

    自閉症代表性樣本(n60) 語文-作業 作業能力 語文能力

    七個智商因素指數 知覺組織因素指數

    六個語文分測驗 記憶廣度 理解

    七個作業分測驗 圖形設計 物型配置 迷津

    符號替代 符號尋找 連環圖系

    智力中上自閉症組(n42) 語文-作業

    七個智商因素指數 知覺組織因素指數 處理速度因素指數

    六個語文分測驗 常識

    七個作業分測驗 圖形設計 圖畫補充

    符號替代 符號尋找

    智力中下自閉症組(n100) 語文-作業 作業能力 語文能力

    七個智商因素指數 知覺組織因素指數 作業智商

    處理速度因素指數

    六個語文分測驗 記憶廣度 常識

    理解

    七個作業分測驗 圖形設計 物型配置 迷津

    符號替代 符號尋找

    智力障礙自閉症組(n46) 語文-作業 作業能力 語文能力

    七個智商因素指數 知覺組織因素指數

    六個語文分測驗 記憶廣度 理解

    七個作業分測驗 圖形設計 物型配置 迷津

    符號替代 符號尋找

    (Dennis, 1999)。對於每一特質,研究者比較兩組兒童在四個切截標準上的相對出現率,以

    檢驗這些特殊組型是否具有臨床意義。四個切

    截標準分別為:(1)自閉症兒童組出現率 50%;(2) 一般兒童常模出現率 10%;(3) 一般兒童常模出現率 15%;以及 (4)一般兒童常模出現率50%。結果呈現於表六。

    由表六可見兩組兒童在五項特質各切截點

    的通過百分比的確有相當的差異,出現率差距

    範圍約在 30~50%之間。且當切截標準為常模出現率 10~15%左右時,自閉症兒童的通過百分比約為一般兒童出現率的 3~5 倍。數據顯示這些認知特質並非僅顯示在整組平均上,與一

    般兒童比較,的確有較高比率自閉症兒童呈現

    這些智能特性,故其臨床意義值得重視。

  •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140‧

    表六 各指標切截分數上的一般兒童基本率及自閉症兒童出現率

    指 標 11 切截點 一般兒童

    基本率 (N1,100)

    自閉症兒童 出現率 (n188) 切截標準

    切截 分數

    7 個作業分測驗之 「全距除以平均數」

    變異度指標 (單側)

    1.自閉症兒童出現率近 50% > 1.23 6.2% 49.5%

    2.常模出現率近 10% > 1.12 10.0% 55.9%

    3.常模出現率近 15% > 1.02 14.6% 63.9%

    4.常模出現率近 50% > 0.64 50.0% 89.4%

    知覺組織-處理速度 因素指數差異值

    (單側)

    1.自閉症兒童出現率近 50% > 16 12.5% 51.7%

    2.常模出現率近 10% > 18 10.3% 45.6%

    3.常模出現率近 15% > 14 14.5% 55.8%

    4.常模出現率近 50% > -1 49.1% 85%

    知覺組織-七個智商指數平均 差異值

    (單側)

    1.自閉症兒童出現率近 50% > 8 15.1% 51.0%

    2.常模出現率近 10% > 10 10.3% 40.8%

    3.常模出現率近 15% > 8 15.1% 51.0%

    4.常模出現率近 50% > 0 46.7% 79.6%

    圖形設計- (符號替代或符號尋找較小值)

    差異值 (單側)

    1.自閉症兒童出現率近 50% > 5 8.9% 51.7%

    2.常模出現率近 10% > 5 8.9% 51.7%

    3.常模出現率近 15% > 4 14.8% 63.3%

    4.常模出現率近 50% > 1 44.6% 85.0%

    圖形設計-理解 差異值

    (單側)

    1.自閉症兒童出現率近 50% > 3 13.9% 51.9%

    2.常模出現率近 10% > 4 9.2% 46.5%

    3.常模出現率近 15% > 3 13.9% 51.9%

    4.常模出現率近 50% > -1 54.6% 84.0%

    為了更清楚探討兩組兒童在這些特質的展

    現狀況,研究者進一步以「一般兒童常模出現

    率 15%」為標準,選定五個切截分數為 (1)七個作業分測驗「全距除以平均數」>1.02,(2)(知覺組織指數)(處理速度指數)>14,(3)(知覺組織指數)(七個智商指數平均)>8,(4)

    (圖形設計量表分數)(符號替代或符號尋

    找二者較低分者量表分數)>4;以及 (5)(圖形設計量表分數)(理解量表分數)>3。並比較一般兒童常模與自閉症兒童在此五項標準

    通過百分比之累積表現。結果呈現於表七。

  • 自閉症兒童的 WISC-III 智能組型研究

    ‧141‧

    表七 自閉症與一般兒童在五個智能組型 1的累積出現率

    一般兒童常模組 (N1,100)

    自閉症兒童組 (n147)2

    一個組型都未展現 58.4% 19.5%

    至少展現一個組型 41.6% 90.5%

    至少展現兩個組型 19.5% 76.9%

    至少展現三個組型 18.1% 59.2%

    至少展現四個組型 13.3% 40.1%

    展現全部五個組型 10.5% 23.1%

    註 1:五個智能組型標準為 (1)七個作業分測驗「全距除以平均數」>1.02 (2)(知覺組織指數)(處理速度指數)>14 (3)(知覺組織指數)(七個智商指數平均)>8 (4)(圖形設計)(符號替代或符號尋找二者較低分者)>4 (5)(圖形設計)(理解)>3

    註 2:全體 188 位自閉症兒童中,有 41 位兒童在任一組型分數上有資料缺失,故僅選取 147 位資料完備者進行此分析。

    表七資料呈現高達 58.4%的一般兒童在此

    五個組型中一個都不會呈現,但自閉症兒童卻

    僅有 9.5%完全不會顯現任一組型特徵。換句話說,相對於 41.6%的基本率,有 90.5%的自閉症兒童至少出現五個組型其中任何一項,比率

    相當懸殊。若累加各指標的影響可見兩組通過

    比率差異更加明顯,七成五的自閉症兒童至少

    展現兩個組型(相較於一般兒童基本率僅約二

    成);59.2%自閉症兒童展現三個或以上的組型(一般兒童基本率為 8.1%);40.1% 自閉症兒童展現至少四個組型(一般兒童基本率僅

    3.3%);同時當只有 0.5% 一般兒童展現全部五個分數組型時,有將近四分之一的自閉症兒

    童(23.15%)其魏氏分數完全符合此五個切截標準,出現率為一般兒童 46 倍之多。這些數據說明本研究建議的五種智能組型的確為自閉症

    兒童的重要特徵,一般兒童有此五項特徵的比

    例比自閉症兒童組低。 同時,以區辨分析法檢驗這五項標準對於

    「自閉症兒童與一般兒童配對組」的區辨力,

    發現整體的正確診斷率達 81%,其中一般兒童

    的正確診斷率達 89.86%,而自閉症兒童的正確診斷則是 71.05%。

    研究者最後以逐步區辨分析法檢驗這五項

    特質在區辨自閉症與一般兒童上的相對重要

    性。結果呈現於表八。 表八資料說明,五項特質中以「知覺組織

    -處理速度因素指數」差異值有相對最高的重

    要性,此單一指標便可解釋 31.35%的整體組間變異。由於知覺組織及處理速度均屬於作業能

    力,可見作業能力顯著內在差距是自閉症兒童

    的重要智能特性。其他具顯著重要性的三個指

    標依序為「圖形設計-(符號替代或符號尋找

    較小值)」差異值、「圖形設計-理解」差異

    值、及「7 作業分測驗「全距除以平均數」變

    異 度 」 指 標 , 此 三 指 標 總 共 多 解 釋 額 外 的

    9.14% 組 間 變 異 , 使 得 累 積 的 解 釋 比 例 由31.35% 上升到 40.49%。至於「知覺組織-七個智商指數平均」由於和其他指標意義重疊, 提供的訊息相近,因此在其他標準被選取後,

    因為未能提供額外的資訊,因此是唯一沒有入

    選的特質。

  •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142‧

    表八 逐步區辨分析結果摘要表

    步驟 行 動 部分相

    關平方F Λ

    典型相

    關平方

    1 選取「知覺組織-處理速度」指標 .3135 114.18** .69** .3135

    2 選取「圖形設計-(符號替代 or 符號尋找較小值)」指標 .0759 20.47** .63** .3657

    3 選取「圖形設計-理解」指標 .0331 8.49** .61** .3866

    4 選取「7 作業分測驗「全距除以平均數」變異度」指標 .0297 7.56** .60** .4049

    註:排除配對組中缺失資料,有效樣本共 252 人(包括自閉症 114 人,一般兒童 138 人)

    討論與建議

    本研究的重要發現有下列四點:(1) 整組而言,自閉症兒童的平均 WISC-III 認知能力均顯著比一般兒童為低。但若控制智力、性別與年

    齡等變項,則自閉症兒童的非語文知覺組織能

    力、高層次語文類同能力、及部分整體組合空

    間覺知能力均比一般兒童為強;但對於抽象符

    號操弄運作、專心注意、算術心算、及一般社

    會常規之理解推測力則比一般兒童為差;(2) 自閉症智能特質中有的比較穩定,不論智能高低

    都展現相同特性,有的則受智力高低影響而有

    差異,例如作業及語文能力的顯著差異雖然為

    中低智商自閉症兒童的智能特徵,卻非智商

    100 分以上自閉症兒童的特性;(3) 自閉症兒童的穩定性 WISC-III 智能特質多集中於作業分測驗:包括相對較高的知覺組織因素指數與圖形

    設計分數,以及相對低下的符號替代及符號尋

    找分數;(4)「作業分測驗分數變異性大」、「知覺組織高於處理速度因素」、「知覺組織

    為所有智商指數中的相對強項」、「較大圖形

    設計與符號替代或符號尋找分測驗差異」、以

    及「較大圖形設計與理解分測驗差異」等為自

    閉症兒童的 WISC-III 特質。其中又以「知覺組織高於處理速度因素」為區辨自閉與一般兒童

    最重要的智能組型。 在智商因素指數部分,本研究發現不論受

    試智力程度為何,知覺組織能力都為顯著優

    勢,而處理速度因素所包含的符號替代與符號

    尋找均為其弱勢能力,傳統作業智商合併二

    者,未能發現此類差異。將知覺組織及處理速

    度二因素分開分析,應比傳統作業智商能做更

    精細的偵測。此外可預期自閉症兒童的語文智

    商和作業智商的差異會小於其語文理解及知覺

    組織因素的差異,未來研究應加以注意。本研

    究中自閉症兒童的語文理解能力有略低於知覺

    組織能力的趨勢,此差異在低功能自閉組更為

    明顯。 至於傳統對於語文和作業能力差異的分歧

    爭議,本研究發現智商 100 分以上的自閉症兒童其作業語文能力並無顯著差異,但智商 100分以下的自閉症兒童則呈現有明顯的高作業低

    語文能力差異,此結果支持 Rumsey(1992)認為作業及語文能力差異大小會因樣本智力程

    度高低而改變的說法。由於大部分自閉症兒童

    智力偏低(Murray, 1996),故顯著作業語文能力差異只能說是多數自閉症兒童的智能特質,

    但並非全體自閉症兒童的普遍性認知特性。 自閉症兒童在專心注意因素的表現雖然相

    對偏低,但在其組成份子算術與記憶廣度的表

    現差異頗大,由表一可見,算術在研究文獻中

    通常是自閉症兒童語文能力的弱項,但記憶廣

    度卻通常為其語文能力中的強項。文獻上大部

    分認為自閉症者在注意力的專注上較無問題,

  • 自閉症兒童的 WISC-III 智能組型研究

    ‧143‧

    但 在 注 意 力 上 的 切 換 較 有 問 題 。 Goldstein, Johnson 和 Minshew(2001)比較自閉症與一般兒童組在專心能力的差異,發現自閉症僅在牽

    涉認知彈性與心理動作速度有關的工作上表現

    較差,故認為自閉症者之所以展現不佳的專注

    力,事實上主要缺損可能源自無法在複雜情境

    下做決定,或是較差的心理動作能力。Pascual-vaca 等(1998)也曾比較自閉症與一般兒童在五項專心注意能力的表現,發現自閉症兒童其

    實在一般的注意力轉移上並無問題,故認為缺

    乏專心策略,缺乏協調與調整能力,以及缺乏

    適當動機之引發或許是其低專心注意表現的原

    因。依據此說法,魏氏記憶廣度分測驗內容制

    式簡單,而算術分測驗題目較長且內容複雜,

    需要相當的心理運作,再加上自閉症兒童的理

    解能力不佳,這些都有可能影響了他們在此分

    測驗的表現,故在二分測驗上有不同的表現。

    對於在此二分測驗表現差距過大的兒童,實務

    工作者請特別小心,不應以魏氏的專心注意指

    數來代表其專注能力。一般對於自閉症工作記

    憶能力研究也有分歧結果,Ozonoff 和 Strayer(2001)以五種指標檢驗自閉症者的工作記憶能力,發現與對照組的表現並無不同,故認為

    自閉症的工作記憶能力並未嚴重受損,不同測

    驗的內容或施測方式可能是影響變因。其他研

    究也有類似看法(Griffith et al, 1999; Russell et al, 1996)。

    處理速度因素由符號替代與符號尋找二分

    測驗組成,內容都與抽象符號的知覺與操弄有

    關,且都是速度測驗。本研究發現不論智能高

    低,此均為自閉症兒童的顯著弱勢能力,與一

    般對自閉症兒童的瞭解相當一致。張正芬(民

    91)在兩年六個月內追蹤一位自閉症兒童的發展,其中三次魏氏測驗結果符號替代與符號尋

    找一致是該兒童作業分測驗中表現相對較差的

    能力,說明此弱勢特質具有相當的發展穩定

    性。自閉症兒童表現差可能是在抽象符號的掌

    握操弄上有困難,影響訊息處理的速度, 也有可能是處理速度慢,影響了抽象符號的操弄。

    Manjiviona 和 Prior(1999)曾檢視自閉症兒童在順序及逆序記憶廣度上的表現,發現約三分

    之一自閉症兒童的逆序廣度表現比期望值為

    低,由於逆序比順序工作涉及較為複雜的心理

    運作機轉(陳心怡 & 洪儷瑜,民 93),因此抽象符號的轉換操弄有可能對於自閉症兒童而

    言過於複雜,因此表現較差。 在分測驗部分,本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在

    作業分測驗展現相當大的變異性,以作業分測

    驗「全距除以平均數」變異度指標來看,一般

    兒童平均變異度為 0.64(陳心怡 & 洪儷瑜,民 92),但卻有近 90%的自閉症兒童變異度高於 0.64,說明自閉症兒童的魏氏作業分測驗剖面高低差異比一般兒童大。結果與 Lincoln 等(1995)的發現一致,其認為作業分測驗變異度大是自閉症兒童的一項重要特質,在區分自

    閉症與其他臨床組別上有相當的重要性。 理解分測驗表現弱也是自閉症在魏氏測驗

    展現的另一項重要特質(Asarnow, Tanguay, Bott, & Freeman, 1987),表示自閉症者在與社會規範或行為有關的社會認知能力上有所不

    足。有些研究者認為此與其貧乏的詞彙能力有

    關,但 Dennis 等(1999)卻不支持此說法,其研究中高功能自閉症的平均詞彙達 9 分,並未見明顯能力缺失。Bartak, Rutter 和 Cox(1975)比較自閉症與發展性語言障礙兒童,未見語言

    能力與理解困難間的關聯;Manjiviona 和 Prioi(1999)將自閉症者依語言發展遲緩與否分為二組,也未見有顯著認知組型差異。而楊宗仁

    (民 91)發現自閉症青少年的語言流暢性表現並不比其他青少年差。Happé(1994)同樣不認為語言問題是造成自閉症者低理解表現的原

    因,其發現不論智商高低,自閉症的低理解力和

    其無法了解自己或他人心理運作的能力有關。故

    理解分數低與自閉症兒童心智理論(Theory of

  •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144‧

    Mind)假設有相當的關連性, 代表其社會覺知能力的缺損。此可說明為什麼不少研究發現

    理解分測驗對區辨自閉症和其他臨床組別具相

    當敏銳性(Asarnow et al, 1987; Ehlers, 1997; Happé, 1994; Lincoln et al, 1988)。Harris 等(1990)以史比量表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在Absurdities 分測驗得分最低,此分測驗是要兒童在圖片中偵查出不一致或是不合邏輯的部分,牽

    涉到其對社會訊息的覺知理解。Carpentieri 等(1994)也發現理解與 Absurdities 是最能區辨自閉症與智障兒童的分測驗,自閉症者在這兩

    個與社會知識及生活經驗相關分測驗的表現明

    顯較智力相同的智障兒童為低。本研究則發現

    不論智力高低,理解在自閉症兒童所有語文分

    測驗中平均都最低,有一致的弱勢趨勢,只是

    其強度在中低智商自閉症兒童組內較為明顯,

    在智商 100 以上自閉症兒童組強度並未達統計顯著,故可預期此弱勢能力的強度會因受試智

    能高低而有所差異。 作業分測驗中圖形設計是所有自閉症兒童

    穩定的優勢能力,此分測驗有高的 g 因素負荷量(Chen, Zhu, & Chen, 2000)。Harris 等(1990)以史比量表進行之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在

    Pattern Analysis 分測驗得分最高,此分測驗也要求兒童將部分組合成完整的圖型。Shah 和 Frith(1993)認為自閉症兒童在圖形設計的優勢表現符合「中樞統合理論」(Central Coherence)的說法,亦即自閉症兒童並不會以統整性或全

    面性的意義(meaningful wholes)來幫助其進行訊息處理,換句話說,其在處理訊息時,比較不

    會受到整體因素影響,而是傾向注意局部性的訊

    息(Frith, 1989; Frith & Happé, 1994)。Happé(1994)進一步實徵比較通過與不通過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測驗的兩組自閉症兒童在魏氏分數上的表現,發現不論心智理論測驗分

    數高低,自閉症兒童在圖形設計分測驗都有相

    對最高分的表現,故支持在傳統的心智理論假

    設外,自閉症者傾向局部性,而非統整性之訊

    息 處 理 模 式 , 因 此 在 此 分 測 驗 表 現 最 好 。

    Happé 也根據此「中樞統合理論」解釋自閉症兒童的高記憶廣度分數,其認為記憶廣度所測

    內容為單純局部性的記憶,並不牽涉複雜的統

    整性內容意義,因此自閉症兒童能有較好的表

    現。唯文獻一般發現自閉症兒童在物型配置分

    測驗亦有相對較佳的表現,此分測驗內容為有

    意義的圖片,並需要相當的整體統整能力,但

    並未見研究探討中樞統合理論對此特質的解

    釋,且 Ameli 等(1988)也發現刺激內容意義化對自閉症兒童的視覺記憶能力有所幫助,表

    示訊息內容意義在自閉症兒童訊息處理過程仍

    有所影響。研究者認為或許一般人都能受益於

    意義化的材料,包括自閉症兒童在內,只是自

    閉症兒童受益的程度不如一般人而已,所以其

    在物型配置分測驗有較佳的表現仍有其合理

    性。 另一種可能的解釋法是由 Cattell(1941,

    1957, 1971)的結晶與流體智力理論分析,自閉症者在與文化中學習經驗相關的理解及詞彙分

    測驗表現較差,而在與流體智力相關的圖形設

    計與物型配置表現較佳(Happé, 1994; Lincoln et al., 1995)。此外,也有研究者由訊息處理的角度加以分析,認為自閉症者在處理時間序列

    性訊息有困難,而較能勝任同時性,或空間整

    體性訊息處理(Allen, Lincoln, & Kaufman, 1991; Prior, 1979; Tanguay, 1976),唯學界對此仍存分歧看法。如 Stavrou 和 French(1992),及楊宗仁(Yang, 1997)研究都未發現自閉症與一般兒童在不同訊息處理模式工作上有顯著差

    異,Freeman 等(1985)研究亦未發現自閉症者序列性訊息處理上的不足。事實上, 魏氏測驗中的記憶廣度涉及序列性訊息處理的能力,

    雖然其中逆序背誦也和同時性訊息處理有關

    連,本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在記憶廣度上的表

    現並非其相對弱項, 甚至整體而言是自閉症兒

  • 自閉症兒童的 WISC-III 智能組型研究

    ‧145‧

    童在語文作業中排名第二高的分測驗,雖然其

    相對表現因智商高低而略有不同,但仍未能支

    持自閉症兒童序列性訊息處理能力差是其主要

    認知缺陷的說法,故此說法有待進一步研究。 認知組型的分析提供診斷研判的線索,雖

    然 Szatmari 等(1990),以及 Manjiviona 和Prior(1999)認為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的認知組型除了後者的全量表智商分數較高

    外,並無顯著差異,然而由 Manjiviona 等資料可見,亞斯伯格症在記憶廣度的相對顯著低落

    表現,卻不是自閉症兒童的明顯徵候。此外,

    一般相信圖形設計與物型配置是自閉症者在作

    業能力中之相對強項,然而由 Ehlers 等(1997)資料也可見,亞斯伯格症之物型配置卻比圖形

    設計分數低,二能力間的差異較自閉症為大,

    而理解與連環圖系則對於兩組的區辨有貢獻。

    Ehlers 等(1997)也發現單以魏氏分測驗來區別亞斯伯格、自閉症、及 DAMP(有專注,動作 控 制 及 知 覺 障 礙 ) 三 組 兒 童 , 正 確 率 達

    63%,高出基本率 33% 甚多。本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有獨特的認知特性,未來應能進一步幫

    助臨床組別的區分與診斷。 研究者在文獻探討中所發現的一個現象

    是, 研究界對於自閉症認知特質之所以持續有分歧看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各文獻對於高功

    能自閉症兒童的智商篩選標準並不一致:有的

    研究以全量表智商 70 分左右為標準(Ameli et al, 1988; Asarnow et al., 1987; Freeman et al., 1985; Szatmari et al., 1990);有的以作業智商為標準(Ohta, 1987; Shah & Frith, 1993);有的以全量表及語文智商都在 70 分以上為標準(Siegel et al, 1996);有的以語文或作業智商任一高於 70 為標準(Dennis et al., 1999);有的如 Rumsey 和 Hamburger(1990)更以語文及作業智商都在 80 分以上為取樣標準。此外,各研究者在選取控制組時所用的智商標準也不

    一,有的以全量表智商,有的以作業智商為配

    對準則(Ameli et al., 1988; Ohta, 1987),Bauminger 和 Kasari(1999)則使用全部 3 個智商進行配對。雖然全量表,語文,及作業智

    商均為智商分數,但代表的能力並不相同,以

    不同智商為標準所選出的樣本必定屬於不同智

    能組合的族群,智能組型的研究結果分歧是可

    以預見的。楊宗仁(民 91)比較國內外對於自閉症兒童執行功能研究時,亦提出各研究控制

    組樣本選取標準不同是造成研究結果分歧的主

    要原因。這些看法和現今對於自閉症本身具相

    當異質性(Gillberg, 1992; Rutter & Schopler, 1987)的了解是相呼應的。因此,未來研究者應重視此異質性,對相關變因作更深入的討論

    與比較,以期得到更穩定的研究共識。 縱然自閉症者的智力範圍廣泛,本研究仍

    由不同智能組別中統整出數項穩定的共同特

    質,其中最具區辨效度的指標是知覺組織與處

    理速度的差異。雖然一般兒童及自閉症兒童在

    這些特質的出現率不是全有(100%)或全無(0%),但二組出現率的差距已相當明顯,臨床意義是值得重視的。此外本研究結果對於自

    閉症者的有效教學亦能有所幫助:由於自閉症

    兒童在知覺組織能力上有優勢,老師及家長可

    用視覺訊息的呈現來協助自閉症者學習,也可

    善用自閉症兒童對於局部性訊息掌握較佳的特

    性,設計教學內容。此外,由於研究中自閉症

    兒童在與抽象符號替代及符號尋找相關的處理

    速度上表現不佳,且可能在專心注意的轉移上

    有較大困難,因此老師與家長要儘量以具體的

    方式來教導說明抽象意義,並且在教學時不論

    教學內容的轉換,或是說話的速度均要留心放

    慢,以期提升學習效果。 當然,本研究探討的自閉症兒童認知特質

    其中部分可能會與其他臨床組別的認知特性相

    似,例如知覺組織已知也是學障兒童在各因素

    指數中的相對優勢(洪儷瑜、陳淑麗、陳心

    怡,民 92;陳心怡、楊宗仁,民 89;陳淑麗、

  •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146‧

    洪儷瑜,民 92),但學障兒童通常在專心注意指數表現相對最弱,本研究自閉症兒童最弱的

    因素則為處理速度。故後續研究若欲區辨自閉

    症與其他臨床組別,可視本研究的發現為基

    礎,再進行更深入的分析。 本研究結果並不支持 Siegel 等(1996)認

    為自閉症兒童沒有獨特魏氏組型的說法。研究

    者相信自閉症是一種具有多種亞型的癥候,並

    初步研究不同智能高低自閉症兒童的共同智能

    特性。目前對於自閉症的認知研究有四個主要

    假說:分別為「心智理論」、「執行功能」、

    「中樞統合理論」、及「情感障礙」(姜忠

    信、宋維村,民 90;楊宗仁,民 91),自閉症兒童的 WISC-III 特質與各假說的關連性值得進一步檢視。同時,受限於樣本資料取得不易,

    本研究雖由 188 位自閉症兒童中儘量依不同研究目的抽選不同樣本進行分析,唯整體而言仍

    是由同一群樣本分析特殊組型以及其出現率,

    未來希望研究界能以更多自閉症兒童或各類臨

    床組別樣本由多元角度檢驗這些智能特質,以

    累積更多的信效度證據;抑或針對自閉症光譜

    下不同亞型之獨特智能特性深入研究,以精進

    國人對於自閉症之瞭解與掌握。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洪儷瑜、陳淑麗、陳心怡(民 92):學習障礙

    國中學生的智力特質之研究。師大學報:

    教育類,48(2),215-238。 胡永崇(民 91):高雄地區國中三年級低智商

    學生在 WISC-III 的測驗表現分析。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4,1-27。

    姜忠信、宋維村(民 90)。自閉症的精神病理學:回顧與前瞻。臺灣精神醫學,15(3),169-183。

    陳心怡(民 89):臺灣兒童認知能力之性別差

    異與其發展趨勢之探討:以魏氏兒童智力

    測驗常模為研究對象。行政院國家科學委

    員會研究彙刊 C:人文及社會科學,10(2),201-216。

    陳心怡(民 90):語文與作業能力差異之基本率研究-「魏氏兒童智力量表」臺灣常模

    分析。花蓮師院學報,12,51-73。 陳心怡、洪儷瑜(民 92):WISC-III 分測驗散

    布度應用性系列研究:各指標之信度、相

    關、與基本率呈現。測驗學刊,50(2),171-197。

    陳心怡、洪儷瑜(民 93 付梓中):WISC-III順序與逆序記憶廣度指標之建構分析與應

    用。師大學報教育類,49(2)。 陳心怡、楊宗仁(民 89):WISC-III 分測驗特

    殊組型基本率研究:臺灣常模、學習障礙

    及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之比較。測驗年

    刊,47(2),91-110。 陳 心 怡 、 楊 宗 仁 、 朱 建 軍 、 張 本 聖 、 ( 民

    91):WISC-III 簡式「多重版本-多重樣本-多重方法」之智商估計效度研究。測

    驗年刊,49(2),155-182。 陳淑麗、洪儷瑜(民 92):學習障礙國中學生

    在不同差距標準差異之研究。特殊教育研

    究學刊,24,頁 85-111。 陳榮華(民 86):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三版

    (中文版)指導手冊。臺北,臺灣:中國

    行為科學社。 張正芬(民 91):一位自閉症兒童的語言發展

    歷程-二年縱貫研究的發現。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2,27-47。

    楊宗仁(民 91):自閉青少年之「執行功能」研究:認知彈性。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22,49-73。

  • 自閉症兒童的 WISC-III 智能組型研究

    ‧147‧

    二、英文部分 Allen, M. H., Lincoln, A. J., & Kaufman, A.

    S. (1991). Sequential and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abilities of high functioning autistic and language impaired children.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1(4), 483-502.

    Ameli, R., Courchesne, E., Lincoln, A., Kaufman, A. S., & Grillon, C. (1988). Visual Memory Processes in high-fun-ctioning individuals with autism.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18(4), 601-615.

    Asarnow, R. F., Tanguay, P. E., Bott, L., & Freeman, B. J. (1987). Patterns of intel-lectual functioning in nonretarded autistic and schizophrenic children.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28, 273-280.

    Bartak, L., Rutter, M., & Cox, A. (197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fantile autism and specific developmental receptive language disorder: I. The children.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126, 127-145.

    Bauminger, N. & Kasari, C. (1999). Brief report: Theory of mind in high-function-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9(1), 81-86.

    Carpentieri, S. & Morgan, S. B. (1994). Brief report: A comparison of patterns of cognitive functioning of Autistic and Nonautistic retarded children on the Stanford-Binet-Fourth Edition.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4(2), 215-223.

    Carpentieri, S. & Morgan, S. B. (1996). Adaptive and Intellectual functioning in

    autistic and nonautistic retarded children.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6(6), 611-620.

    Cattell, R. B. (1941). Some theoretical is-sues in adult intelligence test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38, 592.

    Cattell, R. B. (1957). Personality and motivation structure and measure-ment. New York: World Book..

    Cattell, R. B. (1971). Abilities: Their structure, growth, and ac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hen, H., Zhu, J., & Chen, Y (2000). The legitimacy and utility of the WISC-III factor-based indexes: Taiwan standardization sample applied.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LA, U.S.A.

    Dennis, M., Lockyer L., Lazenby, A. L., Donnelly, R. E., Wilkinson, M., & Schoonheyt, W. (1999). Intelligence pat-terns among children with high-function-ing autism, Phenylketonuria, and child-hood head injury.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9(1), 5-17.

    Ehlers, S., Nydén, A., Gillberg, C., Sandberg, A. D., Dahlgren, S., Hjelmquist E., & Odén, A. (1997). Asperger Syndrome, Autism and Attention Disorder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ognitive profiles of 120 children.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38(2), 207-217.

    Freeman, B. J., Lucas, J. C., Forness, S. R., & Ritvo, E. R. (1985). Cognitive process-ing of high functioning autistic children:

  •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148‧

    comparing the K-ABC and the WISC-R. Journal of psychoeducational Assess-ment, 4, 357-367.

    Frith, U. (1989). Autism, explaining the enigma. Oxford: Basil Blackwell.

    Frith, U. & Happé, F. (1994). Autism: Be-yond theory of mind. Cognition, 50, 115-132.

    Freeman, B. J., Lucas, J. C., Forness, S. R., & Ritvo, E. R. (1985). Cognitive process-ing of high-functioning autistic children: Comparing the K-ABC and WISC-R. Journal of psychoeducational As-sessment, 4, 357-362.

    Gillberg, C (1984). Infantile autism and other childhood psychoses in a Swedish urban region: Epidemiological aspects.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and Allied Disciplines, 25, 35-43.

    Gillberg, C (1992). Subgroups in autism: are there behavioural phenotypes typical of underlying medical condition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36, 201-214.

    Goldstein, G., Johnson, C. R., & Minshew, N.J. (2001). Attentional processes in Autism.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31(4), 433-440.

    Griffith, E. M., Pennington, B. F., Wehner, E. A., & Rogers, S. J. (1999). Executive functions in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Child Development, 70, 817-832.

    Happé, F. (1994)Wechsler IQ profile and theory of mind in autism: A research note.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35(8), 1461-1471.

    Harris, S. L. (1995). Autism. In M. Hersen &

    R. T. Ammerman (Eds). Advanced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p305-317.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arris, S. L., Handleman, J. S., & Burton, J. L. (1990). The Stanford Binet profiles of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ial Services in the Schools, 6(1/2), 135-143.

    Kaufman, A. S. (1994). Intelligent testing with the WISC-III. New York: Wiley.

    Lincoln, A. J., Allen, M. H., & Kilman, A. (1995). The assess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intellectual abilities in people with Autism. In E. Schopler & G. B. Mesibov(Eds.), Learning and cogni-tion in autism.Cp.6. New York & London: Plenum Press.

    Lincoln, A. J., Courchesne, E., Kilman, B. A., Elmasian, R., & Allen, M. (1988). A study of intellectual abilities in high-functioning people with Autism.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 18(4), 505-524.

    Lockyer, L., & Rutter, M. (1970). A five to fifteen-year follow up study of infantile psychosis: IV. Patterns of cognitive abil-ity.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9, 152-163.

    Manjiviona, J., & Prior, M. (1999). Neuro-psychological profiles of children with Asperger syndrome and autism. Au-tism, 3(4), 327-356.

    Murray, J. B. (1996). Psycho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autistic disorders: Overview.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130(2), 145-158.

  • 自閉症兒童的 WISC-III 智能組型研究

    ‧149‧

    Ohta, M. (1987). Cognitive disorders of infantil autism: A study employing the WISC, spatial relationship conceptuali-zation, and gesture imitations.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17(1), 45-62.

    Ozonoff, S., & Strayer, D. L. (2001). Further evidence of intact working mem-ory in Autism.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31(3), 257-263.

    Pascualvaca, D. M., Fantie, B. D., Papageor-giou, M., & Mirsky, A. (1998). Atten-tional capacitie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Is there a general deficit in shifting focus?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8(6), 467-478.

    Prifitera, A., Weiss, L. G., & Saklofske, D. H. (1998). The WISC-III in context. In A. Prifitera & D. Saklofske(Eds.), WISC-III clinical use and interpretation (pp.1-38).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Prior, M. R. (1979). Cognitive abilities and disabilities in infantile autism: A review.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7, 357-380.

    Ritvo, E. R., Jorde, L. B., Mason-Brothers, A., Freeman, B. J., Pingree, C., Jones, M. B., McMahon, W.M., Petersen, P. B., Jensen, W. R., & Mo, A. (1989). The UCLA-University of Utah epidemiologic survey of autism: Recurrrence risk estimates and genetic counseling.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46, 1032-1036.

    Rumsey, J. M. (1992). Neuropsychological studies of high-level autism. In E. Schopler & G. B. Mesibov(Eds.), High-functioning individuals with autism.

    New York: Plenum Press. Rumsey, J. M. & Hamburger, S. D.(1988).

    Neurophychological findings in high-functioning men with infantilc autism, residual stat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Neuropsychology, 10, 201-221.

    Rumsey, J. M. & Hamburger, S. D.(1990). Neurophychological divergence of high-level autism and severe dyslexia.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2), 155-168.

    Russell, J., Jarrold, C., & Henry, L. (1996). Working memory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with moderate learning diffi-culties.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37, 673-686.

    Rutter, M. (1983). Cognitive deficit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utism.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24, 513-531.

    Rutter, M. (1996). Autism research: Pros-pects and priorities.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6(2), 257-275.

    Rutter, M. & Schopler, E. (1987). Autism and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concepts and diagnostic issues.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17(2), 159-186.

    Shah, A. & Frith, U. (1993). Why do autistic individuals show superior per-formance on the Block Design task?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34, 1351-1364.

    Siegel, D. J., Minshew, N. J., & Goldstein, G. (1996). Wechsler IQ profiles in di-agnosis of high-functioning autism.

  •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150‧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 26(4), 389-406.

    Sindelar, P. T., Meisel, C. J., Buy, M. J., & Klein, E. S. (1981).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functioning of retarded chil-dren and retarded autistic children: A re-sponse to ahmad baker. Exceptional Children, 47(6), 406-411.

    Smalley, S. L., Asarnow, R. F., & Spence, A. (1988). Autism and genetics: A decade of research.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45, 953-961.

    Stavrou, E. & French, J. L. (1992). The K-ABC and cognitive processing styles in austic children.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30, 259-267.

    Stevens, J. (1996). 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Szatmari, P., Tuff, L., Finlayson, M. A. J., & Bartolucci, G. (1990). Aspergers syn-drome and autism: Neurocognitive aspec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29(1), 130-136.

    Tabachnick, B. G. & Fidell, L. S.(1989).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s(2nd ed.). NY: HarperCollins.

    Tanguay, P. E. (1976). Clin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research. In E. Ritvo (Ed.), Autism: Diagnosis, research, man-agement. New York: Spectrum.

    Venter, A., Lord, C., & Schopler, E. (1992). A follow-up study of high-functioning autistic children.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33(3),489-507.

    Yang, T. R. (1997). Conformation as a function of imput modality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with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Yirmiya, N., & Sigman, M. (1991). High functioning individuals with autism: Di-agnosis, empirical findings, and theoreti-cal issues.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11, 669-683.

  • 自閉症兒童的 WISC-III 智能組型研究

    ‧151‧

    Bulletin of Special Education 2004, 26, 127-151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R.O.C.

    STUDY OF INTELLECTUAL PATTERN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Hsin-Yi Chen Cheng-Fen Chang Tsung-Ren Yang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investigate the WISC-III intellectual pattern of Autistic childrem in Tiawan. 188 autistic children and 1,100 normal childern ages from 6 to 16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Besides, a matched group based on age, sex, and full scaled IQ was also selected for investigating the differential intellectual pattern due to IQ variation. The two major specifications of this paper are: (1) this study made both inter and intra comparisons for autistic children, and (2) autism sample includes children with large IQ range. Four major findings are as the following: (1) the average WISC-III abilities for autistic children are lower than normal means, however, once controlled the effects from age, sex, and full scaled IQ, autistic children showed relative strength on perceptual conceptual ability, Similarity, Block design and Object assembly subtests, meanwhile, they do show weakness in Digit symbol, Symbol search, Freedom from distractibility, Arithmatics, and Comprehension;(2) some of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re more stable across various IQ levels, but others are not. For example, significant verbal-performance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in autistic children with IQ lower than 100, however, the weakness is not as significant for high IQ autistic children;(3)the majority of the stable WISC-III intellectual pattern are performance-subtest related, including higher performance in Perceptual Organizational Index and Block design subtest, and lower performance on Digit symbol and Symbol search subtests ; (4) 「 larger performance subtest variation 」 , 「 larger POI-PSI difference」,「relative higher POI among all IQ and factor indexes」,「larger Block design and Digit symbol or Symbol search difference」, and「larger Block design and Comprehension diffrence」are considered as stable WISC-III patterns for autistic children. Amoung them, the 「larger POI-PSI difference」was proved to be the one which could best discriminate autism from normal children by stepwise discriminant analysis. Taiwan WISC-III Base rates on these indexes are presented, suggestions for furture research a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autism, WISC-III, intellectual patter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