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2 井冈山 副刊部主办 主编 柳易江 电话: 0791-86849102 JIANGXI DAILY WENHUA GANPO 2017 6 16 日 星期五 赞美你,像一切美好事物一样 你热烈、积极向上、共产主义的色彩 缜密到每一根纤维的热度,我都理解成 极具温度的一部分,从我仰望的高度 一个专注、滚烫继而湿润的眼神 释放出一束和平鸽振翅而起的光芒 一面军旗的疆域,就是山河辽阔的平方 长城内外蜿蜒起伏的平方,高昂的山峦 和平原的大胸膛,齿轮和钢铁浩荡的平方 晴空万里的蔚蓝领空,歼击机拉伸制空权 军情在攀升或俯冲,空中自由逡巡的平方 海岸线和礁岛打开波澜,每朵浪花叠加的 长和宽,都是内心激荡而跳跃的平方 军旗翻卷着井冈山的阵阵竹海和松涛 一盏金色五角星拥有他闪亮的航标 在闪电和雷雨中,滤尽战争的霾,吸纳阳光 和烽火。摊开掌心,每个方向的手指 都伸展出一支步枪,以革命者的角度 迎着血雨腥风,大步流星向前去 听黄洋界上炮声隆隆的回响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每一根紧握在手的竹都是挺直的旗杆 在军旗这幅波澜壮阔的国画上,别上 一方“八一”印章,撇捺间都是历史 深刻的笔画,撇成一把刀捺成一支枪 屏住呼吸,瞄准敌军每一拨密集的攻势 与之对峙的每一道工事,每一笔偏旁 都凿着铮铮铁骨的时光印痕 “八一”这个从旧日历中起义的词,经过 炮火的浣洗,隽永成一道更耀眼的亮色 跨越历史战壕和短兵相接的前沿阵地 穿过时间的罅隙,书写成 引领千军万马的标志 赞美你,积聚着狙击、爆破和硝烟的旌旗 鲜艳的波纹将高扬的风推送到远方 将九十年前南昌城的第一声枪响嘹亮 将热血的火把和正义凛然的目光一起延烧 燎原之势的延烧,系着红领巾的英雄们 浴血成红旗的一角,转身已是一个时代的 背影,用马灯拨亮一程奔赴黎明的急行军 打着绑腿的光阴和辎重远去的年轮 这是一面激情燃烧的红、大红、热血沸腾的 红,不是鸟隼图腾的旌旗,不是宋唐赵李的 帝王红,亦不是努尔哈赤八旗的满族红 这是工农红军反“围剿”的红,从草地沼泽 一路插上皑皑雪山,二万五千里飘扬的红 这是飞夺泸定桥,面对抽空的桥身和烧红的 铁索,临危不惧,徒手向前奋不顾身的红 这是一个个旗手,前仆后继地倒下又站起 军旗始终猎猎作响的高地 这是新四军八路军的红,穿过大后方 大片高粱地的红,这是挺身而出,用坚定和 信仰堵住日寇暗堡枪眼的红 这视死如归的红 这满腔热情溢于言表的红,他的姓氏是 人民子弟兵,在橄榄绿的军营蓄势待发 一声口令整编成抗洪抢险的集结号 去洪兽凶猛的决口,逆流而上劈波斩浪 用血肉和骨骼,筑一道冲不垮的堤坝 用冲锋舟和皮筏艇,营救风雨飘摇中的小镇 与时间赛跑,和突如其来的灾难抗争 去瞬间坍塌的地震点,铁锤敲不动,铲锹 挖不开,就用肩扛用手抠,即使指甲翻开 淌着血,也要拼命抓牢每一丝生的希望 这十指连心的军民鱼水情编织的红 迎着万缕阳光,在深情的大地上,在浪花的 甲板上,在祖国每一次有力的心跳声中 冉冉上升 植物志 吴素贞 吴素贞 “八一”礼赞 朱小勇 朱小勇 “穷冬短景苦匆忙,老学庵中日自长。名誉不如心自 肯,文辞终与道相妨。吾心本自同天地,俗学何知溺秕 糠?已与儿曹相约定,勿为无益费年光。”陆游此诗是教导 儿子好好读书学习,不要白白荒废时光。时年陆游 71 岁, 还在老学庵中兴味盎然地读书,与儿子约定不费年光。 人生的滋味在过程,不论酸甜苦辣,不论平坷顺逆, 都是一道风景,都是一笔财富,都丰富着阅历,雕琢着人 生。这期间,同行者、邂逅者、朋友间、亲属中,有一个美 丽的约定,爱好、事业、情趣、技艺等,互相交流欣赏,互相 切磋砥砺,堪为佳话。约定,是一根红线,牵动情思缕缕; 是一纸画卷,描绘精彩片段;是一项档案,记录人生忧乐; 是一种向往,让人憧憬期待…… 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约定,我更推崇自我约定。自我 约定,可长可短,可难可易,可顺其自然,可展其所长,可 重温旧趣,可另辟蹊径,但必须可能可为可到,添一道风 景,增一些乐趣,颐养心性,有意外惊喜,有意中收获,不 失为人生的一抹艳丽。 自我有个约定,日久成习,受益无穷。约是约束,定 为目标,学习、健身、爱好等等,坚持下来,受益无穷。 2002 年,我还在县政府上班,时常头痛,且影响到视力,自 己揉揉,坚持工作,不曾在意。一次陪同事检查身体,顺 便也做一下检查,查出了脑垂体瘤,只好做手术,休息了 几个月。修养期间,经常出户走步,尤其早晚坚持不懈。 康复上班、直到退休,也不曾放弃。散步,成了自己的一 个约定。每天晚饭后,总要到县城的小广场走步,绕场四 五圈,约两千米。而后压腿一百下,按摩腿、腰各百下,严 寒酷暑,从不间断。原有的毛病消失了,连续几年体检, 人们常有的“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一概无缘。 身心同步,约定锻炼身体,也约定充实大脑,锻炼思 维。由居二线到退休,时间相对闲暇,“端居耻圣明”,闲 坐出毛病,于是,我重拾旧趣,读书写文。几年来,在《人 民日报》发表文章 20 篇。同时又暗自约定,争取每月在省 报以上刊登 4 篇文章。如此,学习抓得更紧了,写作更勤 了,思索更深刻了,精神也更焕发了。这些年,不但超额 了目标,而且生活也更充实惬意。 自我有个约定,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展望。斯宾塞 说:“遵守与自己的约定远比遵守与他人的约定更加重 要。因为每个人都必须和自己过一辈子。如果无法如期 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就会丧失自尊心。”人生天天过, 那些憧憬、希望,那些找寻、摸索,那些收益、快乐,皆在自 我约定之中。杨善洲退休就上了山,履行自己为乡亲做 点事的约定, 20 余年无私奉献,使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变得 郁郁葱葱,为后代留下了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与时代 共鸣,与未来握手,约而不爽,定而不移,养成好习惯,收 益大矣。 约定是一个奋斗过程,不奢望天上掉馅饼,不企求吃 免费的午餐,而要在奋斗中实现目标。“滴自己的汗,吃自 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 汉。”要拼搏,不要拼爹;要长能力,不要抖机灵。郭小川 诗云:“生活真像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 会这样可口!”“我上了 7 年才完成中学,人家用了 5 年; 我想进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都失败了,考大学我失败了 3 次;然后申请工作我失败了差不多 30 次……”马云求知创 业,把失败和拒绝当作是一次次训练,终获成功。约定中 提炼生活醇度、提升人生高度,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乐趣 无穷,必有所为。 约定,是人生的量度,有分析检索,有知己知彼,有扬 长避短。审视而约,酌情而定,便有美好的开始,便有优 雅的过程,便有累累的硕果。杨澜在央视风头正劲时却 抽身而退,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而是要“从底层垒砖 头”,深造学习,打牢基础,华丽转身,再上层楼。约定不 是跟风,跟风易盲目;约定不势利,势利无主见。与时而 约,循实而定,与时俱进,不求惊天动地却脚踏实地,无异 想天开却时时花开。 “已共身心要约定,古今如此勿惊嗟。”成功要有成功 的品质,约定需要执行力,这是实现个人目标和理想的有 力武器。自我承诺,“承”之有据,“诺”之有理,坚持不懈, 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达目的誓不休。一个个约定的兑现, 便是一个个的成功,累积起来,便是人生的花环和绶带。 自我约定 王晓河 王晓河 五哥家门前有一口荷塘,约一亩 见方。荷塘就在地场边上,紧挨着一 大片稻田,稻田前面是一条小河,清凌 凌的河水欢快地从山间流来,又欢快 地流向远方。 夏日到,荷塘的热闹便也开始 了。起先,在平静的水面上,忽然出现 了一根根鹅黄色的小秆儿,眨眼间,小 秆儿变成了一把把绿色的朝天小伞, 伞芯里,有蜻蜓接吻,有水滴舞蹈。大 自然的神来之笔,把初夏的荷塘描绘 成一幅幅工笔写意兼具的画图,装点 出的山乡应季美景,总是那么令人陶 醉。 立于荷塘边,我的思绪又回到了 去年。上个夏天,我回乡到五哥家小 住。正逢农家盛季,田野里绿浪滚滚, 瓜果飘香。小荷塘已然被硕大的荷叶 铺满,微风吹来,叶儿芯里的小水珠肆 意滚动,在阳光下熠熠闪光。绿叶中 间,一朵朵粉色的荷花亭亭玉立,婀娜 多姿。盛放的像贵妇般艳丽,初展的 像新娘般娇媚,半开的像少女般羞涩, 含苞的像小姑娘般纯净,真真令人叹 为观止。本村人自然个个引以为傲, 还有不少过路的人们也禁不住交口称 赞,纷纷掏出手机,留下这美不胜收的 娇容。 这口荷塘自然成了我的最爱。要 知道,如今的山乡已远不如从前,这处 闹中取静、浊中独清的田园风光,足可 安放一个游子的心灵。于是,我成了 荷塘的常客。清晨,沐一缕清风,与荷 叶起舞;黄昏,披一道斜阳,与荷花伫 立。特别是到了晚上,拎一把小竹椅, 泡一壶宁红茶,在塘边一坐就是两三 个小时。月色下,陪着那一群仙女般 的生灵,听蛙鼓蝉琴,看田色山影,任 柳条拂面,享月光铺银,心中便满是 “夫复何求”之慨。 在塘边待得久了,我油然思念起 塘底下的莲藕来,而且思念是这么强 烈,愈来愈不可遏止。我想这艳丽的 荷花,已然占尽了风光,赢得了数不尽 的赞颂,如脍炙人口的“出污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清水出芙蓉,天然 去雕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 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 别样红”等等,不一而足。咏颂纯美荷 莲,固然理所应当,无可非议。可那深 藏在泥水里面的藕,又有谁看得见、摸 得着呢?更遑论有人歌颂赞扬的了。 我翻遍记忆,又借助“百度”等工具,横 竖找不着骚人墨客们对藕的赞美,仅 有的诗行里,也只是些哀叹藕断丝连、 说藕如何好吃,或是借藕颂莲之类,如 孟郊的“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杜 甫的“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得鱼 已割鳞,采藕不洗泥”,贾岛的“千根池 里藕,一朵火中花”等等。更有甚者, 竟还有人对藕无端指责,道是“泥里忍 污浊,枉称心眼多。莲姿博清誉,你却 为它活”,岂不可恶?须知当那荷叶荷 花纵情怒放、展现千姿百态的时候,藕 却正在污泥里面辛勤耕耘,就像一个 个至诚的父母,在为他的子女们可劲 儿提供着养分呢!露在地面上的是无 限风光,隐于地下的是默默无闻。实 际上,荷叶荷花的价值主要是观赏,真 正具有药食功能的还是深埋在泥水中 的藕,这才是“好看不好吃,好吃瞧不 见”啊。可世间的事物就是如此无奈, 如此不公平,当人们对着抛头露面者 欢呼雀跃时,却忘记了还有多少躬身 俯首者在那里无怨无悔埋头苦干。一 如这荷塘边上,人们津津乐道于荷花 的“出污泥而不染”,殊不知塘底下还 有无数根藕,它们是深陷污泥而不染, 丹心撑起一池莲,它们的品行才真正 值得大书特书啊! 后来初冬时节,我又去了荷塘边 上。彼时的荷塘,已远非昔比了,经过 风刀霜剑的磨砺,荷塘脱去了夏日的 盛装,叶子早已枯萎,飘落在泥中渐渐 腐烂,荷花也早已化为稀泥不见踪影, 只剩下一些凋零的荷秆,东倒西歪地 撑立着,努力唤起人们对去日风景的 记忆。我于是又悲凉起来,想世事何 其残酷,天地运行,四时变异,谁又可 抗拒半分?难怪不少圣贤苦苦劝告人 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得之 不喜、失之不忧”,要“淡定低调、宠辱 不惊”。一口荷塘看兴衰,参透世间多 少情啊! 正在思绪渺渺时,忽听有人和我 打招呼,抬头一看,原来是荷塘主人横 巴。横巴是五哥的远房亲戚,一个十 足的老实人,矮矮的个子,黧黑的脸 膛,许是过多负重的缘故,走起路来腰 总是戗着,导致一步一点头,显得异常 吃力的样子。他平时很少说话,见人 先笑,满脸真诚。即便开口,也是轻言 细语,从不高声。此时他肩扛锄头,锄 头把上还挂了一个竹篓。我问他干啥 去?他说是来挖藕的。说罢就挽起裤 脚,提着锄头下了荷塘。不一会儿,一 根带着泥巴的藕就被他挖了出来,那 根藕足有四五节长,约碗口粗,虽还沾 着稀泥,但其鲜嫩的色泽已清晰可 辨。透过深灰色的表皮,我仿佛看到 了晶莹的藕肉、圆圆的小眼,以及那细 细长长的切不断、扯还乱的藕丝,真真 令人钦羡不已。紧接着,长短不一的 鲜藕一根接一根挖了起来,很快铺了 一地。 横巴还在挖。我忽然发现挖藕还 真是个辛苦活,看他那费力的样子,在 举锄俯仰之间,在鲜藕出泥的时候,他 已是气喘吁吁。沾满泥巴的身上脸 上,汗水不停地流淌,很快湿透了衣 襟。他边干活边对我说,藕这东西顽 强得很,春夏季节,它会死命往地下 钻,深入硬泥之中,以最大限度吸取营 养,供莲荷生长,以至很难挖尽。来年 春天,那些留下来的残藕又会发芽长 叶,勃发生机。 我愈发对藕敬重起来。荷叶荷花 固然可爱,也委实值得歌颂,但没有藕 哪有荷?一如没有许多被埋没的无名 英雄,哪得精英们的逼人光彩? 我的眼光从横巴身上抬起,向田 野望去。正是晨尾时光,田野里出工 的农人还真不少,有收晚庄稼的,有施 冬肥的,有打理蔬菜的,男女老少,星 星点点,伴随着野牧的牛羊、觅食的鸡 鸭,在炊烟雾霭中,在大山背景下,组 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田园图。我忽然 若有所悟,眼前这些耕作的农人们,竟 幻化成了一根根莲藕,正在精心打扮 着天地间这口莫大的“荷塘”。那青山 绿水,那村庄园林,不正是片片荷叶、 朵朵荷花组成的锦绣家园么? 我急忙举起手机,按下了快门。 (压题照摄影:刘冬生) 荷塘说藕 荷塘说藕 朱法元 朱法元 荆棘花 我们脚下踩着 绣花针、蝴蝶兰、三叶草 一片荒废的园,马尾松 积聚的盐霜 覆盖着青涩的果 是否和我一样 它们也正学习 朝岁月袒开一颗青涩的心 你说你喜欢右边不知名的植物 它们在城市的阳台扎根 朴实养眼。而我,从所有的植物里 采下一朵 你不认识的荆棘花 佩戴胸前 这比玫瑰低而卑微的红 此时,却承接了一只蜜蜂 和半滴幸福的琼汁 金鸡菊 开并蒂花 醉酒一般疯跑 黄色,黄色…… 时速超过警戒线 ……哦,小满当天 正成七瓣的你厌倦静止 由一路排放的尾气 爱情和时局里 冲杀而出 你让一双手 做了许久的停留 它们也厌倦了 这来回机械的摆渡 更早的停顿 被记起。那时空气浓稠 阳光下,一双手 轻轻拂去女主角的 姓氏,金鸡菊 被冠以隐秘的别名 柚花 如果要流亡,就随一只蜜蜂 去一朵柚花里 绿洲般的腹部月光般的肌肤如果还不能让你停止 请绕开柔软的腰肢,亲吻她的唇 金黄的脂粉散落 “昨夜洞房花烛,这母性的光环……” 甜蜜侵入你全身 那美的,欲的…… 从她唇齿间 喷薄而出艾蒿 心尖尖上的名字,我已被它遗失 灌浆般,绿色汹涌,身体猛地…… 抽疼 竟有好些年,镰刀锋刃上的艾汁 同五月,某个槐花开放的清晨 一起风成褐色 还有那一阵阵的香 城市偌大的肺叶 努力想象,只呼吸车马烟尘…… —黄昏 一些叶片拖地的细碎声响 穿过窗户 它飞翔,停留,合着高低的吆喝 带来乡村炊烟 肩扛生活的人,他不知道 一个城市的节日排场 全在他的叫卖声里接近完整 山楂树 或者,走过的那条浅浅的路 是深壑。唯一的。迷失的 一棵山楂树长着果实 与膝齐高,诱人的红撑开叶簇 山谷打开 允许成熟以刺的姿势,靠近,分离 允许一只蜜蜂在刺上清点足迹 哦,燃烧过的唇 花儿似乎不曾真实 年老的苔藓捧着干落的花蒂 潮湿着…千年槎滩陂 千年槎滩陂 刘晓雪 刘晓雪 公元 2016 12 20 日,江西泰和槎滩 陂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穿过历史的尘烟,这座古陂千年流淌, 足迹所至,万顷荒野变成了沃土良田。穿过 稻香河流,一个个村庄星罗棋布,一幅幅画 卷次第打开。而那个千年前建陂的人周矩,更是在典籍和父老乡亲的口中千古流 芳。 千年之后的孟夏,我踏上了槎滩古陂长 长的陂坝,脚下,是大坝上垒叠的红条石。 因为连续几天的强降雨,牛吼江的水位比平 常略高,没过了小腿肚,然而,河水依旧清 澈,脚下的红条石格外光滑温润。我非常惊 讶,作为赣江的支流,又连续遭遇强降雨,要 应对洪峰的肆虐,按理,槎滩陂的压力是相 当大的。 然而,我环顾四周,古陂附近的村庄,水 茫茫的田畴里,却是绿浪千重。几头牛儿在 河边草滩悠闲地啃着青草,静静地听着小河 淌水。一派宁静。谜底,毫无疑问,这得益 于槎滩陂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科学的设 计、选址。 经过艰苦而周密的科学考证,周矩父 子最终选择在河水大角度转弯后的水流缓 慢处拦河筑坝,以减轻流水对坝体的冲击 力,使陂坝坍塌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陂坝顶 高度略低于河岸,洪水期陂坝没入水下,大 量的江水就从坝上溢出进入老河道,具备了 防洪减灾的功能。 在科技手段发达的当下,要做到这点自 然不在话下,然而,周矩是生活在一千多年 前的南唐。今天看来,无论是前瞻性和惊人 智慧,还是灌溉系统的千年不坏,无不来自 周矩对民生的深切关怀。试问,若没有真正 的爱民惜民之情,又怎会有这名垂千载的不 朽功业? 所谓天时不可逆转,命运因此无常。五 代十国,混乱的尘世像被狂风吹起的沙砾, 纷纷扬扬,动荡不休。兵乱猛于虎,即便身 为南唐金陵监察御史,周矩也不得不携家小 晓行夜宿,一路风尘,避乱南迁。所幸女婿 杨大中时任吉州刺史,尚有可投奔之地。历 经坎坷,公元 930 年,他举家迁徙灉水之畔 的信实乡( 今泰和县螺溪镇爵誉村 ),从此扎 根斯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来,远离了金戈铁马,寓居乡野的周 矩大可学学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过着衣食无忧,优哉雅哉的生活。可 是,身处江湖之远,这位前监察御史念念不 忘庙堂之高,处处体察民情。当他了解到信 实当地百姓有田缺水、深受旱灾之苦后,幽 静雅致的书房里,再难寻矩公挥毫泼墨的身 影。整整两年的时间,周矩不顾年老体弱, 拄着拐杖,带着两个儿子日晒雨淋,足迹踏 遍了信实的山山水水,深入考察灉水水源和 地理环境。 一番深思熟虑、两聘工匠论证、三筹建陂 银资后,公元 937 年冬,周矩带领当地村民选 择在灉水(牛吼江)上游建筑槎滩陂。 他们将木桩打入河床,再编上长竹条,遏挡 水流,然后填筑黏土夯实,最后在主坝上层 垒叠坚固的红条石,形成陂坝。据《泰和县 志》记载:古陂长一百余丈,横遏江水,开洪 旁注,故名槎滩陂。又于滩下七里许,伐石 筑减水小陂,储蓄水道,俾无泛滥,名碉石。 主坝建成后,周矩父子带领乡民开挖灌溉渠 36 条,使当时信实 9000 多亩受旱田地变 成了吉泰盆地的鱼米之乡。 槎滩陂完工后,目光长远的周矩父子不 改初心,为杜绝“以陂谋私”,避免日后的纷 争,也为了更好地治理陂堰,一是购置山参 口山和城陂筱山供维修陂渠之用。二是与 当地士绅共同协商,最终订立了由陂长负 责、各有业大户轮流执政的“五彩文约”。至 此,被称为“仁、义、礼、智、信”五号的名绅大 族,依照“五彩文约”规定轮流担任陂长,负 责当年的陂田收租与水利治理及维修工作, 从而彻底使槎滩陂成为“乡族共有公共资 源”,实现了周矩建槎滩陂“不得专利于一 家”的初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槎滩陂坝渠道 多次进行改建、扩建,使灌溉面积达 6.1 万余 亩,受益乡镇扩大到吉安县永阳等诸镇。 我赤脚淌水,缓缓走过古陂,陂坝上刻 有文字,虽经岁月沧桑,依稀可辨“春耕秋 获,闾阊免旱魃之灾;麦渐忝油,黎庶颂阳侯 之德”。看来,百姓心中有杆秤,斤斤两两, 丝毫不差! 不知道槎滩陂完工时,周矩是怎样的心 情。是成功的喜悦,还是百姓无忧的宽慰, 或是对工程质量的坦然?我想,大概都有 吧。即便是在离世后,只要想想两乡百姓从 此可以不再受旱灾之困、洪灾之祸,这位卸 任的监察御史梦境都会变得祥和安宁。 周矩去世前立下家规:陂为二乡九都灌 溉公陂,不得专利于周氏。史载,宋仁宗时, 周矩后辈子孙,官至朝奉大夫的周中和告老 还乡后,念先祖周矩创筑槎滩陂之艰难,撰 文写下《槎滩碉石二陂山田记》。文中写道: 槎滩、碉石二陂虽为周氏祖先创建,但不得 专利于一家,周氏子孙宁待食德之报,而不 必食田之获。至今,《槎滩碉石二陂山田记》 仍作为历史见证镶嵌在周氏宗祠“久大堂” 的墙壁上。 夕阳西下,穿过稻香河的槎滩陂古朴凝 重,低沉的水声在苍茫的山野激荡。河岸, 一树树苦楝子安静地在风中摇晃。一对父 子站在石刻前,父亲正在给儿子讲述槎滩陂 的故事,讲述百姓从中受到的护佑。他告诉 儿子,一个官员,不仅让当时的百姓受益,还 能让后世百姓受到荫庇,这样的官员,值得 人们世世代代景仰和铭记。 的确,周矩的风范和精神,已经深深烙 在了泰和这座古城的记忆里。他们在槎滩 陂留下的精神元素,已经深深融入了人们的 思想和行为中,被称为泰和古城的历史良 心。 从这个意义上说,槎滩陂不只是一个水 利灌溉系统,也不只是一处珍贵的文物古 迹,它更是矗立在璀璨中华文明之中的一个 文化坐标。它昭示着一种尊重自然的精神, 一种因地制宜的智慧,一种长远规划的理 念,一种爱民为民的情怀。它的存在,既是 一种呼唤,也是一种警示。 文学 新锐 江西 2021 邮箱[email protected] 家园 厚土 滕阁 听风

荷塘说藕 - epaper.jxnews.com.cnepaper.jxnews.com.cn/jxrb/page/186/2017-06-16/B02/747414975613… · 的品质,约定需要执行力,这是实现个人目标和理想的有

  • Upload
    others

  • View
    1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荷塘说藕 - epaper.jxnews.com.cnepaper.jxnews.com.cn/jxrb/page/186/2017-06-16/B02/747414975613… · 的品质,约定需要执行力,这是实现个人目标和理想的有

B2 井冈山 ■ 副刊部主办 主编 柳易江 电话:0791-86849102JIANGXI DAILYWENHUA GANPO

2017年6月16日星期五

赞美你,像一切美好事物一样你热烈、积极向上、共产主义的色彩缜密到每一根纤维的热度,我都理解成极具温度的一部分,从我仰望的高度一个专注、滚烫继而湿润的眼神释放出一束和平鸽振翅而起的光芒

一面军旗的疆域,就是山河辽阔的平方长城内外蜿蜒起伏的平方,高昂的山峦和平原的大胸膛,齿轮和钢铁浩荡的平方晴空万里的蔚蓝领空,歼击机拉伸制空权军情在攀升或俯冲,空中自由逡巡的平方海岸线和礁岛打开波澜,每朵浪花叠加的长和宽,都是内心激荡而跳跃的平方

军旗翻卷着井冈山的阵阵竹海和松涛一盏金色五角星拥有他闪亮的航标在闪电和雷雨中,滤尽战争的霾,吸纳阳光和烽火。摊开掌心,每个方向的手指都伸展出一支步枪,以革命者的角度迎着血雨腥风,大步流星向前去听黄洋界上炮声隆隆的回响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每一根紧握在手的竹都是挺直的旗杆

在军旗这幅波澜壮阔的国画上,别上一方“八一”印章,撇捺间都是历史深刻的笔画,撇成一把刀捺成一支枪屏住呼吸,瞄准敌军每一拨密集的攻势与之对峙的每一道工事,每一笔偏旁都凿着铮铮铁骨的时光印痕

“八一”这个从旧日历中起义的词,经过炮火的浣洗,隽永成一道更耀眼的亮色跨越历史战壕和短兵相接的前沿阵地穿过时间的罅隙,书写成引领千军万马的标志

赞美你,积聚着狙击、爆破和硝烟的旌旗鲜艳的波纹将高扬的风推送到远方将九十年前南昌城的第一声枪响嘹亮将热血的火把和正义凛然的目光一起延烧燎原之势的延烧,系着红领巾的英雄们浴血成红旗的一角,转身已是一个时代的背影,用马灯拨亮一程奔赴黎明的急行军打着绑腿的光阴和辎重远去的年轮

这是一面激情燃烧的红、大红、热血沸腾的红,不是鸟隼图腾的旌旗,不是宋唐赵李的帝王红,亦不是努尔哈赤八旗的满族红这是工农红军反“围剿”的红,从草地沼泽一路插上皑皑雪山,二万五千里飘扬的红这是飞夺泸定桥,面对抽空的桥身和烧红的铁索,临危不惧,徒手向前奋不顾身的红

这是一个个旗手,前仆后继地倒下又站起军旗始终猎猎作响的高地这是新四军八路军的红,穿过大后方大片高粱地的红,这是挺身而出,用坚定和信仰堵住日寇暗堡枪眼的红这视死如归的红

这满腔热情溢于言表的红,他的姓氏是人民子弟兵,在橄榄绿的军营蓄势待发一声口令整编成抗洪抢险的集结号去洪兽凶猛的决口,逆流而上劈波斩浪用血肉和骨骼,筑一道冲不垮的堤坝用冲锋舟和皮筏艇,营救风雨飘摇中的小镇与时间赛跑,和突如其来的灾难抗争去瞬间坍塌的地震点,铁锤敲不动,铲锹挖不开,就用肩扛用手抠,即使指甲翻开淌着血,也要拼命抓牢每一丝生的希望

这十指连心的军民鱼水情编织的红迎着万缕阳光,在深情的大地上,在浪花的甲板上,在祖国每一次有力的心跳声中冉冉上升

植物志 □□ 吴素贞吴素贞

“八一”礼赞□ 朱小勇朱小勇

“穷冬短景苦匆忙,老学庵中日自长。名誉不如心自肯,文辞终与道相妨。吾心本自同天地,俗学何知溺秕糠?已与儿曹相约定,勿为无益费年光。”陆游此诗是教导儿子好好读书学习,不要白白荒废时光。时年陆游71岁,还在老学庵中兴味盎然地读书,与儿子约定不费年光。

人生的滋味在过程,不论酸甜苦辣,不论平坷顺逆,都是一道风景,都是一笔财富,都丰富着阅历,雕琢着人生。这期间,同行者、邂逅者、朋友间、亲属中,有一个美丽的约定,爱好、事业、情趣、技艺等,互相交流欣赏,互相切磋砥砺,堪为佳话。约定,是一根红线,牵动情思缕缕;是一纸画卷,描绘精彩片段;是一项档案,记录人生忧乐;是一种向往,让人憧憬期待……

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约定,我更推崇自我约定。自我约定,可长可短,可难可易,可顺其自然,可展其所长,可重温旧趣,可另辟蹊径,但必须可能可为可到,添一道风景,增一些乐趣,颐养心性,有意外惊喜,有意中收获,不失为人生的一抹艳丽。

自我有个约定,日久成习,受益无穷。约是约束,定为目标,学习、健身、爱好等等,坚持下来,受益无穷。2002年,我还在县政府上班,时常头痛,且影响到视力,自己揉揉,坚持工作,不曾在意。一次陪同事检查身体,顺便也做一下检查,查出了脑垂体瘤,只好做手术,休息了几个月。修养期间,经常出户走步,尤其早晚坚持不懈。康复上班、直到退休,也不曾放弃。散步,成了自己的一个约定。每天晚饭后,总要到县城的小广场走步,绕场四五圈,约两千米。而后压腿一百下,按摩腿、腰各百下,严寒酷暑,从不间断。原有的毛病消失了,连续几年体检,人们常有的“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一概无缘。

身心同步,约定锻炼身体,也约定充实大脑,锻炼思维。由居二线到退休,时间相对闲暇,“端居耻圣明”,闲坐出毛病,于是,我重拾旧趣,读书写文。几年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20篇。同时又暗自约定,争取每月在省报以上刊登 4篇文章。如此,学习抓得更紧了,写作更勤了,思索更深刻了,精神也更焕发了。这些年,不但超额了目标,而且生活也更充实惬意。

自我有个约定,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展望。斯宾塞说:“遵守与自己的约定远比遵守与他人的约定更加重要。因为每个人都必须和自己过一辈子。如果无法如期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就会丧失自尊心。”人生天天过,那些憧憬、希望,那些找寻、摸索,那些收益、快乐,皆在自我约定之中。杨善洲退休就上了山,履行自己为乡亲做点事的约定,20余年无私奉献,使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变得郁郁葱葱,为后代留下了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与时代共鸣,与未来握手,约而不爽,定而不移,养成好习惯,收益大矣。

约定是一个奋斗过程,不奢望天上掉馅饼,不企求吃免费的午餐,而要在奋斗中实现目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要拼搏,不要拼爹;要长能力,不要抖机灵。郭小川诗云:“生活真像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我上了 7年才完成中学,人家用了 5年;我想进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都失败了,考大学我失败了 3次;然后申请工作我失败了差不多30次……”马云求知创业,把失败和拒绝当作是一次次训练,终获成功。约定中提炼生活醇度、提升人生高度,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乐趣无穷,必有所为。

约定,是人生的量度,有分析检索,有知己知彼,有扬长避短。审视而约,酌情而定,便有美好的开始,便有优雅的过程,便有累累的硕果。杨澜在央视风头正劲时却抽身而退,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而是要“从底层垒砖头”,深造学习,打牢基础,华丽转身,再上层楼。约定不是跟风,跟风易盲目;约定不势利,势利无主见。与时而约,循实而定,与时俱进,不求惊天动地却脚踏实地,无异想天开却时时花开。

“已共身心要约定,古今如此勿惊嗟。”成功要有成功的品质,约定需要执行力,这是实现个人目标和理想的有力武器。自我承诺,“承”之有据,“诺”之有理,坚持不懈,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达目的誓不休。一个个约定的兑现,便是一个个的成功,累积起来,便是人生的花环和绶带。

自我约定□□ 王晓河王晓河

五哥家门前有一口荷塘,约一亩见方。荷塘就在地场边上,紧挨着一大片稻田,稻田前面是一条小河,清凌凌的河水欢快地从山间流来,又欢快地流向远方。

夏日到,荷塘的热闹便也开始了。起先,在平静的水面上,忽然出现了一根根鹅黄色的小秆儿,眨眼间,小秆儿变成了一把把绿色的朝天小伞,伞芯里,有蜻蜓接吻,有水滴舞蹈。大自然的神来之笔,把初夏的荷塘描绘成一幅幅工笔写意兼具的画图,装点出的山乡应季美景,总是那么令人陶醉。

立于荷塘边,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去年。上个夏天,我回乡到五哥家小住。正逢农家盛季,田野里绿浪滚滚,瓜果飘香。小荷塘已然被硕大的荷叶铺满,微风吹来,叶儿芯里的小水珠肆意滚动,在阳光下熠熠闪光。绿叶中间,一朵朵粉色的荷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盛放的像贵妇般艳丽,初展的像新娘般娇媚,半开的像少女般羞涩,含苞的像小姑娘般纯净,真真令人叹为观止。本村人自然个个引以为傲,还有不少过路的人们也禁不住交口称赞,纷纷掏出手机,留下这美不胜收的娇容。

这口荷塘自然成了我的最爱。要知道,如今的山乡已远不如从前,这处闹中取静、浊中独清的田园风光,足可安放一个游子的心灵。于是,我成了荷塘的常客。清晨,沐一缕清风,与荷叶起舞;黄昏,披一道斜阳,与荷花伫立。特别是到了晚上,拎一把小竹椅,泡一壶宁红茶,在塘边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月色下,陪着那一群仙女般的生灵,听蛙鼓蝉琴,看田色山影,任柳条拂面,享月光铺银,心中便满是

“夫复何求”之慨。在塘边待得久了,我油然思念起

塘底下的莲藕来,而且思念是这么强

烈,愈来愈不可遏止。我想这艳丽的荷花,已然占尽了风光,赢得了数不尽的赞颂,如脍炙人口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等,不一而足。咏颂纯美荷莲,固然理所应当,无可非议。可那深藏在泥水里面的藕,又有谁看得见、摸得着呢?更遑论有人歌颂赞扬的了。我翻遍记忆,又借助“百度”等工具,横竖找不着骚人墨客们对藕的赞美,仅有的诗行里,也只是些哀叹藕断丝连、说藕如何好吃,或是借藕颂莲之类,如孟郊的“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杜甫的“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得鱼已割鳞,采藕不洗泥”,贾岛的“千根池里藕,一朵火中花”等等。更有甚者,竟还有人对藕无端指责,道是“泥里忍污浊,枉称心眼多。莲姿博清誉,你却

为它活”,岂不可恶?须知当那荷叶荷花纵情怒放、展现千姿百态的时候,藕却正在污泥里面辛勤耕耘,就像一个个至诚的父母,在为他的子女们可劲儿提供着养分呢!露在地面上的是无限风光,隐于地下的是默默无闻。实际上,荷叶荷花的价值主要是观赏,真正具有药食功能的还是深埋在泥水中的藕,这才是“好看不好吃,好吃瞧不见”啊。可世间的事物就是如此无奈,如此不公平,当人们对着抛头露面者欢呼雀跃时,却忘记了还有多少躬身俯首者在那里无怨无悔埋头苦干。一如这荷塘边上,人们津津乐道于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殊不知塘底下还有无数根藕,它们是深陷污泥而不染,丹心撑起一池莲,它们的品行才真正值得大书特书啊!

后来初冬时节,我又去了荷塘边上。彼时的荷塘,已远非昔比了,经过

风刀霜剑的磨砺,荷塘脱去了夏日的盛装,叶子早已枯萎,飘落在泥中渐渐腐烂,荷花也早已化为稀泥不见踪影,只剩下一些凋零的荷秆,东倒西歪地撑立着,努力唤起人们对去日风景的记忆。我于是又悲凉起来,想世事何其残酷,天地运行,四时变异,谁又可抗拒半分?难怪不少圣贤苦苦劝告人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要“淡定低调、宠辱不惊”。一口荷塘看兴衰,参透世间多少情啊!

正在思绪渺渺时,忽听有人和我打招呼,抬头一看,原来是荷塘主人横巴。横巴是五哥的远房亲戚,一个十足的老实人,矮矮的个子,黧黑的脸膛,许是过多负重的缘故,走起路来腰总是戗着,导致一步一点头,显得异常吃力的样子。他平时很少说话,见人先笑,满脸真诚。即便开口,也是轻言

细语,从不高声。此时他肩扛锄头,锄头把上还挂了一个竹篓。我问他干啥去?他说是来挖藕的。说罢就挽起裤脚,提着锄头下了荷塘。不一会儿,一根带着泥巴的藕就被他挖了出来,那根藕足有四五节长,约碗口粗,虽还沾着稀泥,但其鲜嫩的色泽已清晰可辨。透过深灰色的表皮,我仿佛看到了晶莹的藕肉、圆圆的小眼,以及那细细长长的切不断、扯还乱的藕丝,真真令人钦羡不已。紧接着,长短不一的鲜藕一根接一根挖了起来,很快铺了一地。

横巴还在挖。我忽然发现挖藕还真是个辛苦活,看他那费力的样子,在举锄俯仰之间,在鲜藕出泥的时候,他已是气喘吁吁。沾满泥巴的身上脸上,汗水不停地流淌,很快湿透了衣襟。他边干活边对我说,藕这东西顽强得很,春夏季节,它会死命往地下钻,深入硬泥之中,以最大限度吸取营养,供莲荷生长,以至很难挖尽。来年春天,那些留下来的残藕又会发芽长叶,勃发生机。

我愈发对藕敬重起来。荷叶荷花固然可爱,也委实值得歌颂,但没有藕哪有荷?一如没有许多被埋没的无名英雄,哪得精英们的逼人光彩?

我的眼光从横巴身上抬起,向田野望去。正是晨尾时光,田野里出工的农人还真不少,有收晚庄稼的,有施冬肥的,有打理蔬菜的,男女老少,星星点点,伴随着野牧的牛羊、觅食的鸡鸭,在炊烟雾霭中,在大山背景下,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田园图。我忽然若有所悟,眼前这些耕作的农人们,竟幻化成了一根根莲藕,正在精心打扮着天地间这口莫大的“荷塘”。那青山绿水,那村庄园林,不正是片片荷叶、朵朵荷花组成的锦绣家园么?

我急忙举起手机,按下了快门。(压题照摄影:刘冬生)

荷塘说藕荷塘说藕□□ 朱法元朱法元

荆棘花我们脚下踩着绣花针、蝴蝶兰、三叶草一片荒废的园,马尾松积聚的盐霜覆盖着青涩的果是否和我一样它们也正学习朝岁月袒开一颗青涩的心

你说你喜欢右边不知名的植物它们在城市的阳台扎根朴实养眼。而我,从所有的植物里

采下一朵你不认识的荆棘花佩戴胸前这比玫瑰低而卑微的红此时,却承接了一只蜜蜂和半滴幸福的琼汁

金鸡菊开并蒂花醉酒一般疯跑黄色,黄色……时速超过警戒线……哦,小满当天正成七瓣的你厌倦静止由一路排放的尾气爱情和时局里冲杀而出

你让一双手

做了许久的停留它们也厌倦了这来回机械的摆渡更早的停顿被记起。那时空气浓稠阳光下,一双手轻轻拂去女主角的姓氏,金鸡菊被冠以隐秘的别名

柚 花如果要流亡,就随一只蜜蜂去一朵柚花里绿洲般的腹部——月光般的肌肤——

如果还不能让你停止请绕开柔软的腰肢,亲吻她的唇金黄的脂粉散落

“昨夜洞房花烛,这母性的光环……”

甜蜜侵入你全身那美的,欲的……从她唇齿间喷薄而出——

艾 蒿心尖尖上的名字,我已被它遗失灌浆般,绿色汹涌,身体猛地……抽疼竟有好些年,镰刀锋刃上的艾汁同五月,某个槐花开放的清晨一起风成褐色

还有那一阵阵的香城市偌大的肺叶努力想象,只呼吸车马烟尘……——黄昏

一些叶片拖地的细碎声响穿过窗户它飞翔,停留,合着高低的吆喝带来乡村炊烟肩扛生活的人,他不知道一个城市的节日排场全在他的叫卖声里接近完整

山楂树或者,走过的那条浅浅的路是深壑。唯一的。迷失的

一棵山楂树长着果实与膝齐高,诱人的红撑开叶簇

山谷打开允许成熟以刺的姿势,靠近,分离允许一只蜜蜂在刺上清点足迹

哦,燃烧过的唇花儿似乎不曾真实

年老的苔藓捧着干落的花蒂潮湿着……

千年槎滩陂千年槎滩陂□□ 刘晓雪刘晓雪

公元 2016年 12月 20日,江西泰和槎滩陂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穿过历史的尘烟,这座古陂千年流淌,足迹所至,万顷荒野变成了沃土良田。穿过稻香河流,一个个村庄星罗棋布,一幅幅画卷次第打开。而那个千年前建陂的人——周矩,更是在典籍和父老乡亲的口中千古流芳。

千年之后的孟夏,我踏上了槎滩古陂长长的陂坝,脚下,是大坝上垒叠的红条石。因为连续几天的强降雨,牛吼江的水位比平常略高,没过了小腿肚,然而,河水依旧清澈,脚下的红条石格外光滑温润。我非常惊讶,作为赣江的支流,又连续遭遇强降雨,要应对洪峰的肆虐,按理,槎滩陂的压力是相当大的。

然而,我环顾四周,古陂附近的村庄,水茫茫的田畴里,却是绿浪千重。几头牛儿在河边草滩悠闲地啃着青草,静静地听着小河淌水。一派宁静。谜底,毫无疑问,这得益于槎滩陂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科学的设计、选址。

经过艰苦而周密的科学考证,周矩父子最终选择在河水大角度转弯后的水流缓慢处拦河筑坝,以减轻流水对坝体的冲击力,使陂坝坍塌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陂坝顶高度略低于河岸,洪水期陂坝没入水下,大量的江水就从坝上溢出进入老河道,具备了防洪减灾的功能。

在科技手段发达的当下,要做到这点自然不在话下,然而,周矩是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南唐。今天看来,无论是前瞻性和惊人智慧,还是灌溉系统的千年不坏,无不来自周矩对民生的深切关怀。试问,若没有真正的爱民惜民之情,又怎会有这名垂千载的不朽功业?

所谓天时不可逆转,命运因此无常。五代十国,混乱的尘世像被狂风吹起的沙砾,纷纷扬扬,动荡不休。兵乱猛于虎,即便身为南唐金陵监察御史,周矩也不得不携家小晓行夜宿,一路风尘,避乱南迁。所幸女婿杨大中时任吉州刺史,尚有可投奔之地。历经坎坷,公元 930 年,他举家迁徙灉水之畔的信实乡(今泰和县螺溪镇爵誉村),从此扎根斯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来,远离了金戈铁马,寓居乡野的周

矩大可学学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着衣食无忧,优哉雅哉的生活。可是,身处江湖之远,这位前监察御史念念不忘庙堂之高,处处体察民情。当他了解到信实当地百姓有田缺水、深受旱灾之苦后,幽静雅致的书房里,再难寻矩公挥毫泼墨的身影。整整两年的时间,周矩不顾年老体弱,拄着拐杖,带着两个儿子日晒雨淋,足迹踏遍了信实的山山水水,深入考察灉水水源和地理环境。

一番深思熟虑、两聘工匠论证、三筹建陂银资后,公元937年冬,周矩带领当地村民选择在灉水(牛吼江)上游建筑槎滩陂。他们将木桩打入河床,再编上长竹条,遏挡水流,然后填筑黏土夯实,最后在主坝上层垒叠坚固的红条石,形成陂坝。据《泰和县志》记载:古陂长一百余丈,横遏江水,开洪旁注,故名槎滩陂。又于滩下七里许,伐石筑减水小陂,储蓄水道,俾无泛滥,名碉石。主坝建成后,周矩父子带领乡民开挖灌溉渠道 36条,使当时信实 9000多亩受旱田地变成了吉泰盆地的鱼米之乡。

槎滩陂完工后,目光长远的周矩父子不改初心,为杜绝“以陂谋私”,避免日后的纷争,也为了更好地治理陂堰,一是购置山参口山和城陂筱山供维修陂渠之用。二是与当地士绅共同协商,最终订立了由陂长负责、各有业大户轮流执政的“五彩文约”。至此,被称为“仁、义、礼、智、信”五号的名绅大族,依照“五彩文约”规定轮流担任陂长,负责当年的陂田收租与水利治理及维修工作,从而彻底使槎滩陂成为“乡族共有公共资源”,实现了周矩建槎滩陂“不得专利于一家”的初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槎滩陂坝渠道多次进行改建、扩建,使灌溉面积达6.1万余亩,受益乡镇扩大到吉安县永阳等诸镇。

我赤脚淌水,缓缓走过古陂,陂坝上刻有文字,虽经岁月沧桑,依稀可辨“春耕秋

获,闾阊免旱魃之灾;麦渐忝油,黎庶颂阳侯之德”。看来,百姓心中有杆秤,斤斤两两,丝毫不差!

不知道槎滩陂完工时,周矩是怎样的心情。是成功的喜悦,还是百姓无忧的宽慰,或是对工程质量的坦然?我想,大概都有吧。即便是在离世后,只要想想两乡百姓从此可以不再受旱灾之困、洪灾之祸,这位卸任的监察御史梦境都会变得祥和安宁。

周矩去世前立下家规:陂为二乡九都灌溉公陂,不得专利于周氏。史载,宋仁宗时,周矩后辈子孙,官至朝奉大夫的周中和告老还乡后,念先祖周矩创筑槎滩陂之艰难,撰文写下《槎滩碉石二陂山田记》。文中写道:槎滩、碉石二陂虽为周氏祖先创建,但不得专利于一家,周氏子孙宁待食德之报,而不必食田之获。至今,《槎滩碉石二陂山田记》仍作为历史见证镶嵌在周氏宗祠“久大堂”的墙壁上。

夕阳西下,穿过稻香河的槎滩陂古朴凝重,低沉的水声在苍茫的山野激荡。河岸,一树树苦楝子安静地在风中摇晃。一对父子站在石刻前,父亲正在给儿子讲述槎滩陂的故事,讲述百姓从中受到的护佑。他告诉儿子,一个官员,不仅让当时的百姓受益,还能让后世百姓受到荫庇,这样的官员,值得人们世世代代景仰和铭记。

的确,周矩的风范和精神,已经深深烙在了泰和这座古城的记忆里。他们在槎滩陂留下的精神元素,已经深深融入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被称为泰和古城的历史良心。

从这个意义上说,槎滩陂不只是一个水利灌溉系统,也不只是一处珍贵的文物古迹,它更是矗立在璀璨中华文明之中的一个文化坐标。它昭示着一种尊重自然的精神,一种因地制宜的智慧,一种长远规划的理念,一种爱民为民的情怀。它的存在,既是一种呼唤,也是一种警示。

文学新锐

读江西

第2021期邮箱:[email protected]

家园厚土

滕阁听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