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香港藝術節青少年之友 - C M Y CM MY CY CMY K...香港藝術節 香港藝術節積極與本地演藝人才和 新晉藝術家合作,過去十年共委約 及製作逾100套本地全新創作,包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香港藝術節青少年之友 - C M Y CM MY CY CMY K...香港藝術節 香港藝術節積極與本地演藝人才和 新晉藝術家合作,過去十年共委約 及製作逾100套本地全新創作,包

C

M

Y

CM

MY

CY

CMY

K

YFS 2016 appguide output.pdf 2 14/2/17 1:09 pm

Page 2: 香港藝術節青少年之友 - C M Y CM MY CY CMY K...香港藝術節 香港藝術節積極與本地演藝人才和 新晉藝術家合作,過去十年共委約 及製作逾100套本地全新創作,包

香港藝術節香港藝術節積極與本地演藝人才和新晉藝術家合作,過去十年共委約及製作逾100套本地全新創作,包括戲劇、室內歌劇、音樂和舞蹈作品,並同步出版新作劇本,不少作品更已在香港及海外多度重演。

香港藝術節大力投資下一代的藝術教育。「青少年之友」成立25年來,已為逾710,000位本地中學生及大專生提供藝術體驗活動。藝術節近年亦開展多項針對大、中、小學學生的藝術教育活動,並通過「學生票捐助計劃」每年提供超過8,500張半價學生票。

香港藝術節每年主辦一系列多元化並深入社區的「加料節目」,例如示範講座、大師班、工作坊、座談會、後台參觀、展覽、藝人談、導賞團等,鼓勵觀眾與藝術家互動接觸。

香港藝術節於1973年正式揭幕,是國際藝壇中重要的文化盛事,於每年2、3月期間呈獻眾多優秀的本地及國際藝術家的演出,以及舉辦多元化的「加料」和教育活動,致力豐富香港的文化生活。

香港藝術節每年呈獻眾多國際演藝名家的演出,例如:安娜.涅翠柯、塞西莉亞.芭托莉、馬友友、菲力普.格拉斯、譚盾、列卡杜.沙爾、克里斯蒂安.泰利曼、古斯塔沃.杜達美、詹安德列亞.諾斯達、米高.巴里殊尼哥夫、蕭菲.紀蓮、奇雲.史柏西、羅柏特.威爾遜、彼得.布祿克、皇家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樂團、柏林廣播電台合唱團、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莫斯科大劇院、紐約市芭蕾舞團、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翩娜.包殊烏珀塔爾舞蹈劇場、雲門舞集、星躍馬術奇藝坊、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柏林劇團及中國國家話劇院等。

01

Page 3: 香港藝術節青少年之友 - C M Y CM MY CY CMY K...香港藝術節 香港藝術節積極與本地演藝人才和 新晉藝術家合作,過去十年共委約 及製作逾100套本地全新創作,包

何氏因對電影音樂製作的熱誠,完成了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之專業證書課程,主修電影配樂及管弦樂配器,現為零感音樂製作(台灣)旗下特約音樂製作人,為廣告、網站、微電影和各類影片創作配樂。除此之外,何氏熱愛音樂創作和表演藝術,現為本地無伴奏合唱組合 ZENSE及 Set Tone Men 成員,負責男中音演唱及編曲,並為專業無伴奏合唱劇團一舖清唱之特約演出者之一,演出並推廣無伴奏合唱音樂。

演出者

何文曦Joseph Ho

Artist Bio

男高音 / 音樂總監 / 結他 Tenor / Music Director / Guitar

澳洲長大,回流香港後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接受演技訓練,並獲年度優異學生獎。現活躍於香港音樂劇界,近期演出包括:劇場空間《喜靈州修女之帶著矛盾去葡京》,演戲家族《仲夏夜之夢》和《一屋寶貝音樂廳》及非常林奕華《梁祝的繼承者們》。曾修習敲擊樂及鋼琴,歌唱師承啤老師(馮夏賢),近年參與流行音樂和音工作,先後與楊千嬅,陳慧琳,衛蘭,葉德嫻,倫永亮,梁漢文,明福俠,李玟等歌手合作,並與數個無伴奏合唱團演唱及合演劇場作品如Orange《你,唱得喜? II》及一舖清唱《夜夜欠笙哥》,和將於2017年3月演出的《這夜免收人頭費》。

張國穎Margaret Cheung女中音 / 木箱鼓 Mezzo-Soprano / Cajón

音樂劇演員、編劇、創作人。英國吉爾福德演藝學院音樂劇演藝碩士。曾赴紐約美國戲劇藝術學院深造研習。師承香港音樂劇藝術學院總監謝漢文。曾編寫並發表多套原創音樂劇作品,並擔演超過四十齣舞台製作,與不同藝團及藝術家合作,演出足跡遍及全球十多個城市。近年合作團體包括:非常林奕華、演戲家族、香港話劇團、香港小交響樂團、香港城市室樂團、新光中國戲曲文化、澳門文化中心、小城實驗劇團等等。

鄭君熾Jordan Cheng男高音 Tenor

盧宜均,多元音樂人,從事作曲、編曲、演奏、演唱及指揮。自小就讀香港演藝學院。2008年麻省理工大學畢業,主修語言學及音樂。2011年於伯克利音樂學院現代音樂編寫及製作系畢業。

2012年為演戲家族《一屋寶貝》擔任編曲及指揮,2014及2016年與香港小交響樂團合作,再次為該劇編曲。2017年為香港話劇團的《頂頭鎚》2017 Live+ 編曲及指揮。曾為不同製作擔任音樂總監、作曲或編曲,包括《少年遊》香港舞蹈團、《朱謙愛歌》香港小交響樂團、《裸「言泳」無邪》浪人劇場等。最近為紀錄片《她非它》配樂及創作主題曲。

盧 氏 擅 長 無 伴 奏 合 唱 及 編 曲 ; 在 大 學 時 期 是 著 名 無 伴 奏 合 唱 團 T h e Chorallaries of MIT 的音樂總監,多次獲獎。2014及2016年參與演出一舖清唱的《大殉情》及《香.夭》。2017年3月更為《這夜免收人頭費》擔任概念及音樂創作。亦曾為黎明、陳慧琳、楊千嬅、許志安等歌手擔任伴唱。 2016年8月推出首張個人EP 《詠.無邪》。

盧宜均Anna Lo女中音 / 鍵盤手 Mezzo-Soprano / Keyboard

劉卓熙是一名活躍的年青指揮,合唱歌手和獨唱。劉氏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期間隨恩師林思漢和楊欣諾修習合唱指揮。後獲獎學金負芨美國,於伊斯曼音樂學院考獲指揮碩士學位,師隨 William Weinert 及Bard Lubman。劉氏現為 Die Konzertisten 之駐團指揮,以及合唱團 Singchronizers 的音樂總監。劉氏曾演唱不少聖樂作品,包括巴赫的清唱劇,以及莫扎特、海頓、舒伯特,以至史特拉汶斯基的彌撒曲。劉氏亦為陳輝陽x女聲合唱作品音樂會《少女的祈禱》指揮(首演、重演及專輯)。

劉卓熙Sanders Lau男高音 / 導賞員 Tenor / Arts Tutor

現任宣道會屯門堂音樂指導、並於香港中文大學及琴.音樂中心任聲樂教師。現任香港浸會大學團隊音樂事工主任、教會樂圃、沙田循道衛理中學男聲合唱團及香港華人基督會指揮。畢業於伊士曼音樂學院,胡氏於2013年在里霖大師指導下與香港小交響樂團演出海頓之《創世記》,最近亦參與由香港藝術節委約由陳慶恩作曲之現代室內歌劇《蕭紅》及《大同》之首演、新加坡哈利路亞聖樂社演出孟德爾頌之《聖保羅》等等。

胡永正Caleb Woo男低音 / 低音結他 Bass / Bass Guitar

中文大學音樂系,主修鋼琴及作曲,同時修畢音伯克利音樂學院之作曲及爵士樂即興創作課程,自16歲起醉心於藝術創作,2012年亦憑《刺.謂》一曲進入「CASH流行曲創作大賽」十強,展開其創作歷程,2015年推出個人創作專輯《1/20》,並於2016舉辦個人作品展。

陳氏曾參與多個藝術製作,其中包括第44屆香港藝術節「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作曲)、國際綜藝合家歡2016《初試人聲》、動藝《交界記憶》(作曲)、i-舞蹈節《尋找灣仔的故事》(作曲)、演駅《星空下》、新約舞流《樽裝城市》等,並曾到台灣、澳門、中山、青島等地進行表演。陳氏亦曾跟組合滾石樂隊、歌手林奕匡、李昊嘉等合作。

現職無伴奏合唱、鋼琴及編曲導師,兼職音樂製作人及新約舞流現代舞課堂琴師。

陳杳然Max Chan男高音 / 美樂笛 / 鍵盤手 Tenor / Melodica / Keyboard

0302

Page 4: 香港藝術節青少年之友 - C M Y CM MY CY CMY K...香港藝術節 香港藝術節積極與本地演藝人才和 新晉藝術家合作,過去十年共委約 及製作逾100套本地全新創作,包

音樂總監 何文曦

導演 薛海暉

編曲 何文曦、陳杳然、林浚逸、梁戈華、胡顥耀

演出者 張國穎、盧宜均、鄭君熾、劉卓熙、何文曦、 胡永正、陳杳然

《嘆五更》 曲、詞:何惠群

粵語傳承自古代中原的「雅言」。漢朝時,雅言透過商貿活動,漸漸通行於嶺南沿海(即現今廣東一帶)。是以粵語保存了雅言的特色,與唐宋時期中原發音最為接近。

早期以粵語入詞的歌曲,除了民歌,藝術性較重的,首推「南音」。二十世紀初,南音這種邊說邊唱的「說唱曲藝」在香港十分流行,當時的茶樓老闆為招徠顧客,皆爭相邀請藝人演唱。

至二十年代,南音漸漸被「粵曲」取代。粵曲雖有南音的影子,但又是另一種說唱形式。《妝台秋思》是香港人最熟悉的粵劇「小曲」之一,出現於《帝女花》中《香夭》一幕,長平公主與新科駙馬雙雙殉情,悲劇收場。

《帝女花.香夭.妝台秋思》 編:王粵生 詞:唐滌生

踏入二十世紀,香港人口增加、發展加快,各種現代化基建逐漸出現。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一年後清朝滅亡。動蕩的局勢,使不少中國人逃難來香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排外情緒高漲,成為1922年海員大罷工及1925年省港大罷工的導火線之一。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大量難民湧入香港,日軍的威脅一步步接近香港。

香港歷史背景:

1922 年海員大罷工 © wikipedia 省港罷工委員會當時的宣傳畫報 © wikipedia

說唱曲藝 © lchinesecio.com1957年任劍輝用過的《帝女花》泥印劇本 © wikipedia

飾演長平公主的戲服 © wikipedia

19111925 1937

服裝設計 張瑋師錄像設計 英文翰錄像控制員 林熙舜音響控制員 溫新康化妝及髮型梁碧君導賞手冊編撰劉卓熙導賞手冊設計EdmondHo@THEDO宣傳攝影AdrianL.&GibsonN.

薛海暉 Harvey Sit導演 Director

先後畢業於香港教育學院及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頒中學教育(甲級榮譽)學士學位(主修視覺藝術,副修中國語文)以及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表演。畢業後,薛氏以編、導、演、翻譯等多重身份,活躍於不同表演團體,曾合作團體包括香港話劇團、一條褲製作、TheatreNoir、W創作社、綠光製作、同流、iStage、7A班戲劇組、劇場工作室、Metro-HoliK Studio及香港藝術節等。

除演出外,薜氏亦積極參與戲劇、視藝及語文教育工作,為多間中小學編撰及執行戲劇教育及語文教育課程。現為7A班戲劇組藝術教育主任及註冊視藝科教師。

馮璟康 Fung King-Hong音響設計 Sound Designer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科藝學院,獲藝術(榮譽)學位,主修音響設計及音樂錄音。憑《搏命兩頭騰》和《戇大人》獲第二十三屆香港戲劇協會香港舞台劇獎最佳音響設計及第二十五屆香港戲劇協會香港舞台劇獎最佳音響設計提名。現為香港無伴奏合唱組合姬聲雅士駐團混音及香港無伴奏協會音響統籌,亦為無伴奏合唱組合Joyous成員之一。

創作團體

0504

Page 5: 香港藝術節青少年之友 - C M Y CM MY CY CMY K...香港藝術節 香港藝術節積極與本地演藝人才和 新晉藝術家合作,過去十年共委約 及製作逾100套本地全新創作,包

香港流行粵劇同時,上海的「國語時代曲」透過唱片和電台傳播,在中國幾乎無處不在。

三十年代的上海,已有近百年的租界發展,成為世界級城市。而伴著燈紅酒綠的,是不輟絃歌。上海的音樂包羅萬有,古今中外皆聚匯於此。既有崑曲、京劇;又有歐洲古典和美國爵士。

而且人材濟濟,水準極高。

一種全新音樂品種亦悄悄誕生:時代曲。摒棄了戲曲音樂的舊傳統,改用自然發聲方法來唱。以西洋和聲方法,配合歐美的舞蹈節奏,用西洋樂器伴奏。這種新音樂,

旋律和歌詞都平易近人,讓人瑯瑯上口。

香港在 1949 年後接收了上海的文化人材,製作出港式「國語時代曲」。加上電影文化普及和明星效應,時代曲在港大行其道。

香港歷史背景:

潘秀瓊情人的眼淚黑膠唱片 © wikipedia

19491945

上海七大歌星︰左起為白虹、姚莉、周璇、李香蘭、白光、吳鶯音 (欠龔秋霞) © wikipedia

香港淪陷初期,中環街市前仍有電車行駛 © wikipedia

1941年日軍派出大批步兵攻佔尖沙嘴 © wikipedia

1945-49年間,大約130萬人移民香港。圖為難民正在等待進入香港 © wikipedia

香港的良好發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日軍中斷。香港於1941年淪陷,經歷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時期。1945年日軍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管治香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量人潮南下香港,港英政府遂增設邊境關卡,從此分隔兩地。新移民帶來不少技術及資金,對戰後香港的經濟起飛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六十年代,在「文化大革命」影響下,香港的左翼共產份子發動對抗英國統治的「六七暴動」。暴動過後,港府意識到要改善民生,緩和社會矛盾,於是推行多項措施,包括增建公屋,推行「九年免費教育」、廉價醫療等,使香港步入現代化城市之列。再加上經濟迅速增長,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Can’t Buy Me Love曲、詞、原唱:The Beatles

《行快啲啦喂》曲:The Beatles 詞、原唱:許冠傑

1967年六七暴動,港英政府在北角鎮壓示威 © hk.crntt 60年代幼稚園校車 © baby kingdom

19671971

國語時代曲這樣流行,全是拜電台不停推廣所賜

《許冠傑組曲》學生哥曲:Goldstein 詞、原唱:許冠傑

搵嘢做、半斤八兩曲、詞、原唱:許冠傑

六十年代,歐美流行曲逐漸取代時代曲的地位。英國樂隊 The Beatles「披頭四」風

靡全球,影響力無遠弗屆,本港青少年紛紛模仿,組成樂隊演唱披頭四歌曲。許冠傑等一批青

年樂手,帶領香港流行曲進入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起,許冠傑成為粵語流行曲身兼曲、詞、唱、及推廣於一身的大功臣。他寫的口語歌詞活潑生動,

勾劃出港人積極樂觀,但又帶點無奈的拼博

精神,大受歡迎。 他亦開創先河,在1972年

寫下第一首原創粵語流行曲《鐵塔凌雲》。當時

社會上對粵語流行曲有偏見,許冠傑是消除這種莫

名奇妙的歧視的重要人物。許多歌手漸漸由唱英文

歌及國語歌,轉而唱廣東歌。其中最有名的有溫拿樂

隊、徐小鳳、羅文等。

0706

Page 6: 香港藝術節青少年之友 - C M Y CM MY CY CMY K...香港藝術節 香港藝術節積極與本地演藝人才和 新晉藝術家合作,過去十年共委約 及製作逾100套本地全新創作,包

香港歷史背景:

19781973

香港於八十年代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然而,巨大的財富卻未能掩蓋香港人對未來的憂慮。1984年,中英雙方簽署《中英聯合聲明》,訂明香港將在「一國兩制」及「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的原則下回歸中國。《聲明》簽署後,對中共統治沒信心的港人紛紛移民歐美。1989年發生的六四事件,使港人對主權移交感到更悲觀和恐懼,引發大規模的移民潮。

1980年香港文化中心還未興建 © wikipedia

19841989

70年代灣仔軒尼詩道,當時地鐵港島線正在興建中 © weshare

踏入七十年代,香港步向穩定發展:地鐵動工,廉政公署成立,公共房屋計劃進一步擴展,皆為香港未來的「經濟奇蹟」奠定基礎。年青一代,不再跟他們父母輩一樣,視自己為「過客」,他們以香港為「家」,社會上產生對香港的感情,以及對「香港人」的身份認同。七十年代末,由於新界土地契約問題,殖民地政府開始考慮香港前途問題。

七十年代的香港大會堂 © lcsd.gov.hk

書劍恩仇錄黑膠唱片 © nxtmarket

1984年中英雙方簽署《中英聯合聲明》© wikipedia

八十年代是香港樂壇的輝煌全盛時期,粵語流行曲百花齊放。從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獨當一面的經典歌手輩出,配合幕後音樂人才湧現,成就了經典巨星的時代。早期的重量級實力歌手有關正傑、徐小鳳、甄妮、羅文、林子祥等。

至八十年代中期,梅艷芳、譚詠麟、張國榮和陳百強四名超級偶像冒起,成為劃時代的巨星。他們無論在音樂詣藝、現場功力及歌曲多元性各方面均力臻完善,實力超羣,為樂壇後輩樹立典範。這時期的粵語流行樂壇發展成熟,盛況空前。

八十年代後期至九十年代初,樂隊Beyond、達明一派、太極樂隊及組合草蜢等均曾叱吒樂壇,紅極一時。 當中Beyond的歌曲緊扣時代,唱出港人對前景的徬惶。

港產電視劇在七十年代開始流行,為粵語流行曲注入強大動力。1973年無綫電視劇《煙雨濛濛》,史無前例地採用粵語歌為主題曲,開粵語音樂界一先河。1974年電視劇《啼笑因緣》的同名主題曲更大受歡迎。此後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作曲家顧嘉煇、黎小田以及填詞人黃霑、盧國沾、鄧偉雄和鄭國江等音樂人,譜寫了大量電視歌曲,當中不少至今仍獲奉為經典之作。

隨著電視劇大行其道,電視台又推出歌唱節目,邀請男女歌星擔任演唱,直接地推動了粵語流行曲的普及程度。此外,歌唱比賽活動亦愈辦愈多,吸引了不少青年參加,不少歌手得到業餘歌唱比賽冠軍後,有機會成為專業歌星,灌錄唱片及開演唱會。

樂隊 Beyond梅豔芳

張國榮

0908

Page 7: 香港藝術節青少年之友 - C M Y CM MY CY CMY K...香港藝術節 香港藝術節積極與本地演藝人才和 新晉藝術家合作,過去十年共委約 及製作逾100套本地全新創作,包

左麟右李李克勤,譚詠麟

左麟右李

我的驕傲

K歌之王

左麟

右李

© d

ouba

n.co

m

九十年代初,梅艷芳、張國榮宣佈退出樂壇,陳百強、Beyond的家駒相繼離世。憑著年輕英俊外表與多元化娛樂表演的「四大天王」火速竄紅。

「歌神」張學友多年壟斷唱片銷量榜榜首,坐擁超過七十首冠軍歌曲。今天已囊括華語地區所有影帝獎項的劉德華,當年由影視圈殺入樂壇,被譽為全能天王。郭富城當初星運平平,後到台灣發展,回港後以勁歌熱舞爆紅,獲封「 舞王 」。黎明則以白馬王子形象風靡一時,可說是當年最受女樂迷歡迎的男偶像。四人支配樂壇,影響力席捲華人地區,歷年來的唱片銷售量累計過億。

可惜,九十年代末,香港樂壇開始走下坡。內有歌手偶像化卻缺乏實力的現象;外有台灣等其他市場興起,以及九十年代盛行的盜版唱片,令正版唱片銷量急轉直下。

香港歷史背景:

19971991

影響長達六年的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使經濟不景,民怨攀升。2003年初爆發奪命「沙士」疫症,如雪上加霜;同年,政府硬推《基本法》廿三條立法,觸發五十萬人上街。內地政府後來開放「自由行」和推行更緊密經貿關係,助香港經濟復元。可惜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香港亦不能倖免,正在復甦的經濟再受重創。

20032008

1997年6月30日,中英兩國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 © wikipedia

縱然政治環境波動,但回歸前的經濟繼續繁榮,港人消費力高,甚至愈來愈重視「名牌」。富裕的現代化「港式生活」亦成為其他華人社會的模仿對象。1997年,香港成為中國首個特別行政區,為長達155年的殖民地史畫上句號。 1997年下半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香港經濟跌至谷底。社會帶著怨聲載道的情緒結束九十年代。

2003年市民在立法大樓外集會 © the-sun.on.cc

2003年沙士疫症在淘大花園爆發 © apple.nextmedia.com

《我的驕傲》曲:陳光榮詞:黃偉文原唱:容祖兒

《K歌之王》曲:陳輝陽詞:林夕原唱:陳奕迅

四大

天王

© a

pple

.nex

tmed

ia

情深說話未曾講

曲:雷頌德詞:潘源良原唱:黎明

對你愛不完

曲:田原俊彥詞:陳樂融原唱:郭富城

獨自去偷歡

曲:楊振龍詞:周禮茂原唱:劉德華

每天愛你多一些

曲:桑田佳祐詞:林振強原唱:張學友

踏入廿一世紀,新科技如mp3、網絡下載等的出現對唱片業打擊極大,加上人才缺乏,令樂壇進入困境。唱片公司開始物色演員或模特兒成為歌手,歌手變得商業化,新人大多欠缺紮實的音樂根基。此外,因卡拉OK的盛行,作曲人為遷就普羅大眾,所以限制了創作範圍,將樂句寫得特別易唱而欠缺變化。

可幸到千禧年代中期,香港樂壇走出低潮,再創高峰。先有李克勤與譚詠麟的「左麟右李」,後有古巨基和陳奕迅的唱片銷量回勇,陳奕迅更在2001-2013年間十奪最受歡迎男歌手大獎。女歌手方面,則是容祖兒、楊千嬅、何韻詩等人之爭。容祖兒成績最為突出,得獎次數拋離對手。而千禧年代後期有突出表現的歌手包括有謝安琪、王菀之、張敬軒、方大同等。

1110

Page 8: 香港藝術節青少年之友 - C M Y CM MY CY CMY K...香港藝術節 香港藝術節積極與本地演藝人才和 新晉藝術家合作,過去十年共委約 及製作逾100套本地全新創作,包

香港歷史背景:

20142010

走出2008環球金融海嘯的香港,社會仍面對不少貧富懸殊、政制爭議、中港矛盾等問題。年青人的公民意識日漸提高,促使不少大型社會運動發生,包括2010年反高鐵事件、2012年反國民教育科運動及2014年雨傘運動等。但香港在國際仍贏得不少美譽︰2012年獲《經濟學人》評選為「全球最宜居城市」;美國傳統基金會在2016年發表香港連續22年登頂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位置;香港亦保留中西文化滙聚的形象,被國際旅遊指南《寂寞星球》評級為世界十大旅遊城市。進入二十一世紀,香港先進的文化產業將會持續帶領潮流,將東方之珠的魅力帶到全球。 2012

網絡盛行及音樂製作數碼化,使音樂製作和發表「平民化」。無論是專業和業餘的音樂人,都能將自己的創作和演出上載分享。伴隨網絡流通以及樂迷的口味變化,有部份風格別致的優質獨立音樂人嶄露頭角,如 at17、林一峰、My Little Airport、Robynn & Kendy 等都受到樂迷及市場的肯定。

去年聲名大噪的「坤哥」吳業坤,雖因歌唱比賽簽約無綫電視,但歌手夢卻未能成真。他在 YouTube 上發表翻唱及其原創歌曲,當中《劇透》更遠赴首爾拍攝MV,獲得過百萬觀看次數,終於在2015年獲簽約為歌手。

另一邊廂,隨著 Mr. 與Rubber Band走紅,樂隊熱潮逐漸復蘇。2010年代開始走進大眾的視野的組合有C AllStar、Dear Jane、Supper Moment等,各具實力和獨特風格。

《陽光點的歌》詞:陳詠謙 曲:吳業坤/馮家俊 原唱:吳業坤

《無盡》曲、詞、原唱:Supper Moment

12

C

M

Y

CM

MY

CY

CMY

K

Summer ad 2017 output.pdf 1 14/2/17 6:20 pm

Page 9: 香港藝術節青少年之友 - C M Y CM MY CY CMY K...香港藝術節 香港藝術節積極與本地演藝人才和 新晉藝術家合作,過去十年共委約 及製作逾100套本地全新創作,包

C

M

Y

CM

MY

CY

CMY

K

YFS 2016 appguide output.pdf 2 14/2/17 1:09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