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1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107 年度地震類委託研究計畫規劃項目表 序號 經費 (仟元) 優先 次序 辦理單位 聯絡人 備註 5229212023 地震測報 13,820 () 委託國內地震研究機構對地震前兆監測體制強化之相關 研究 3,160 1 臺灣地區 107 年地震前兆監測資料彙整及分析 (MOTC-CWB-107-E-01) 2,800 1 地震中心 廖哲緯 新增 計畫 2 利用二體彈簧滑體模型研究地震前兆的問題 (MOTC-CWB-107-E-02) 360 1 地震中心 廖哲緯 新增 計畫 () 委託國內地震研究機構對地震速報及預警系統之強化與 應用研究 2,300 1 臺灣地區 107 年中大型地震震源資訊之快速彙整與提供 (MOTC-CWB-107-E-03) 2,300 1 地震中心 廖哲緯 新增 計畫 () 委託國內地震研究機構對強震資料在強化地震測報作業 之應用研究 1,830 1 107 年度臺灣地區強震資料在強化地震測報作業之應用 研究(MOTC-CWB-107-E-04) 1,830 1 地震中心 廖哲緯 新增 計畫 () 委託國內研究機構對資料在海域地震海嘯觀測、水下技 術、海洋物理之相關研究 4,930 1 107 年度臺灣海域地震與海嘯觀測之相關研究 (MOTC-CWB-107-E-05) 1,130 1 地震中心 廖哲緯 新增 計畫 2 107 年度地震資料之分析應用 (MOTC-CWB-107-E-06) 3,450 1 地震中心 廖哲緯 新增 計畫 3 縱谷斷層南段之地震活動時空演化分析 (MOTC-CWB-107-E-07) 350 1 地震中心 廖哲緯 新增 計畫 () 委託國內研究機構對臺灣孕震構造之相關研究 1,600 1 臺灣孕震構造之探查-西南地區 II (MOTC-CWB-107-E-08) 1,600 1 地震中心 廖哲緯 新增 計畫 5229211010-6-G1 建構開放政府及智慧城鄉服務/ 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海陸地震聯合觀測網計畫 4,000 () 委託國內地震研究機構對地震密集帶及火山活動監測等 相關研究 4,000 1 地震密集帶(盲斷層)之相關研究(MOTC-CWB-107-E-09) 1,000 1 地震中心 廖哲緯 新增 計畫 2 大屯火山活動監測相關研究(MOTC-CWB-107-E-10) 3,000 1 竹子湖站 陳世賢 新增 計畫 附註:各項委託計畫之經費將視立法院審議結果後,再依審議數額調整編列。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107 年度地震類委託研究計畫規劃項目表 · 1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107 年度地震類委託研究計畫規劃項目表 序號 計 畫 名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1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107 年度地震類委託研究計畫規劃項目表

序號 計 畫 名 稱 經費

(仟元)

優先

次序

辦理單位

聯絡人 備註

一 5229212023 地震測報 13,820

(一) 委託國內地震研究機構對地震前兆監測體制強化之相關

研究 3,160

1 臺灣地區 107 年地震前兆監測資料彙整及分析

(MOTC-CWB-107-E-01) 2,800 1

地震中心

廖哲緯

新增

計畫

2 利用二體彈簧−滑體模型研究地震前兆的問題

(MOTC-CWB-107-E-02) 360 1

地震中心

廖哲緯

新增

計畫

(二) 委託國內地震研究機構對地震速報及預警系統之強化與

應用研究 2,300

1 臺灣地區 107 年中大型地震震源資訊之快速彙整與提供

(MOTC-CWB-107-E-03) 2,300 1

地震中心

廖哲緯

新增

計畫

(三) 委託國內地震研究機構對強震資料在強化地震測報作業

之應用研究 1,830

1 107 年度臺灣地區強震資料在強化地震測報作業之應用

研究(MOTC-CWB-107-E-04) 1,830 1

地震中心

廖哲緯

新增

計畫

(四) 委託國內研究機構對資料在海域地震海嘯觀測、水下技

術、海洋物理之相關研究 4,930

1 107 年度臺灣海域地震與海嘯觀測之相關研究

(MOTC-CWB-107-E-05) 1,130 1

地震中心

廖哲緯

新增

計畫

2 107 年度地震資料之分析應用

(MOTC-CWB-107-E-06) 3,450 1

地震中心

廖哲緯

新增

計畫

3 縱谷斷層南段之地震活動時空演化分析

(MOTC-CWB-107-E-07) 350 1

地震中心

廖哲緯

新增

計畫

(五) 委託國內研究機構對臺灣孕震構造之相關研究 1,600

1 臺灣孕震構造之探查-西南地區 II

(MOTC-CWB-107-E-08) 1,600 1

地震中心

廖哲緯

新增

計畫

5229211010-6-G1

建構開放政府及智慧城鄉服務/

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海陸地震聯合觀測網計畫

4,000

(一) 委託國內地震研究機構對地震密集帶及火山活動監測等

相關研究 4,000

1 地震密集帶(盲斷層)之相關研究(MOTC-CWB-107-E-09) 1,000 1 地震中心

廖哲緯

新增

計畫

2 大屯火山活動監測相關研究(MOTC-CWB-107-E-10) 3,000 1 竹子湖站

陳世賢

新增

計畫

附註:各項委託計畫之經費將視立法院審議結果後,再依審議數額調整編列。

2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委託研究計畫之研究主題與重點

計畫名稱 臺灣地區 107年地震前兆監測資料彙整及分析

計畫編號 MOTC-CWB-107-E-01 計畫性質 □行政政策類■科學技術類

計畫領域 □電信□自動化□土木□機電□航太□海洋□運輸□氣象■地震□觀光□綜

合(以計畫內容領域比重較高者為主)

預定執

行期限

全程 107年 01 月 01日 至 107年 12月 31日

當年度 107年 01 月 01日 至 107年 12月 31日

經費

概算

全程 2,800 千元

107年度 2,800 千元

聯絡人

單位 地震測報中心 聯絡電話 (02)2349-1170

職稱 技士 傳真號碼 (02)2349-1179

姓名 廖哲緯 E-mail信箱 [email protected]

一、計畫背景與目的:(簡述研究計畫之目的、緣起與重要性,並說明與當年度業務施政之關聯性、配合性及前

後連貫的整體性)

人類為減少未來地震之衝擊,科學家努力尋找任何可能地震預測前兆技術,而臺灣係兼具地

震與觀測站最密集的地方,可視為發展地震預測技術最佳的孕育環境。在 1999 年 921 大地震後,

國內各學術單位曾用多種地球物理方法﹙包括地震活動特性、地殼非均向性、重力、磁力、大地

電場、GPS、電離層、地下水等觀測等﹚,來探討臺灣地區地震前兆現象,雖尚未歸納出具體有效

的預測方法,但已有一些可能與地震有關之異常前兆被發現。倘若全世界欲於地震預測領域有所

突破,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臺灣有相當濃厚的希望可被期待。

本計畫之地震前兆分析項目包含:1.探討岩層放射性物質變化與地震前兆之關連性;2.地震

前兆監測—重力重複觀測與地磁資料分析;3.從 GPS 基線變化探討地殼應變累積及釋放過程;4.

震電前兆的物理數學模型的建立與初步探討;5.臺灣地區地震前兆時間評估系統建置。

本計畫將以整合型計畫的方式執行,蒐集世界地震預測研究之現況資訊,並在臺灣地區從事

地震前兆研究,期望歸納研判出可能之地震前兆,作為爾後地震預測之基礎。為配合「強化災害

防救科技研發與落實運作方案」,重點工作將在整合相關監測資料,研判和調整監測方式,建立

通報發布機制,擴大前兆異常現象之探討以提昇地震前兆監測判定機制。

二、委託對象之條件:(說明研究機構的性質及計畫主持人與主要研究人員所需具備之專長條件與經驗)

1. 須具備助理教授(含)以上資格者。若非以上職稱者,則相當於博士、或碩士滿 3年、或學士

滿 6年以上之研究經驗者。

2. 專長需具備地球物理、地震、地質、土木、建築、電機、電子等領域之一與委託計畫主題相

關者。

三、預期完成的工作項目:(若分年進行,得分年列述)

1. 探討岩層放射性物質變化與地震前兆之關連性。

2. 地震前兆監測—重力重複觀測與地磁資料分析。

3. 從 GPS 基線變化探討地殼應變累積及釋放過程。

4. 震電前兆的物理數學模型的建立與初步探討。

5. 臺灣地區地震前兆時間評估系統建置。

四、預期成果、效益及其應用:(說明預期完成之具體成果,儘量依條列舉,若分年進行,得分年列述。並按

3

計畫性質詳述所獲得的效益,以及未來在業務施政上的應用)

1. 利用伽瑪射線與熱紅外長波輻射來偵測地震前兆研究,並配合伽瑪射線站之鄰近土壤氡氣站

之觀測資料,提高異常變化之準確度與信心度。

2. 整合重力變化、GPS 觀測、地電、地磁觀測網、井下應變儀與放射性力子等觀測資料,分析

各種資料變化與地震活動之關聯性,以提昇地震前兆監測判定機制。

3. 利用 GPS 基線變化瞭解臺灣島內之應變累積及釋放過程,進而研究地震前兆現象。

4. 整合模擬黏滑運動的滑塊模型與模擬電壓電流的 RLC 電路模型,建立一個合理的震電前兆

的物理數學模型,並從解析與數值分析探討此模型,從分析結果預計瞭解大地震前的電磁異

常放射的原因。

5. 提供近即時的地震電離層前兆判斷標準,以提供地震電離層前兆預警的參考。

五、經費細目概估:(當年度總經費:2,800千元)

(一)人事費:1,661千元

(二)業務費(合計):889千元

(1)消耗器料費:450千元

(2)差旅費:200千元

(3)其他研究有關費用:239 千元

(三)行政管理費:250千元

4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委託研究計畫之研究主題與重點

計畫名稱 利用二體彈簧−滑體模型研究地震前兆的問題

計畫編號 MOTC-CWB-107-E-02 計畫性質 □行政政策類■科學技術類

計畫領域 □電信□自動化□土木□機電□航太□海洋□運輸□氣象■地震□觀

光□綜合(以計畫內容領域比重較高者為主)

預定執行

期限

全程 107年 01月 01日 至 107年 12月 31日

當年度 107年 01月 01日 至 107年 12月 31日

經費

概算

全程 360 千元

107年度 360 千元

聯絡人

單位 地震測報中心 聯絡電話 (02)2349-1170

職稱 技士 傳真號碼 (02)2349-1179

姓名 廖哲緯 E-mail信箱 [email protected]

一、計畫背景與目的:(簡述研究計畫之目的、緣起與重要性,並說明與當年度業務施政之關聯性、配合性及前

後連貫的整體性)

地震前兆的研究,已進行幾十年,且得到不少的寶貴資料。然而,資料必須通過可測試性

(Testable)的檢驗。檢驗可分為統計學和物理學的方式: (1)統計學的方式─檢驗資料的可靠性,更

可歸納出關係式,但較無預測的能力,這為歸納法的工作;(2) 物理學的方式─資料本身是不會預

測,必須根據這些資料,建立合理可靠的物理模型,然後,再利用模型來檢驗資料,以期可進

一步預測地震。

地震是十分複雜的現象,可說是複雜物理學或統計物理學中,十分有意義的課題。地震現

象的觀測,可提供這些學科十分有價值的資料;當然,地震學也需要引進這些學科的知識,來

幫助了解地震現象,更有助於地震預測。而利用動力模型模擬地震斷層活動的研究,尚有許多

問題有待解決,這些問題包含:(1)整個地震斷層系統可能出現混沌的問題,以及(2)摩擦力律與

黏度對這種現象之影響。本研究將利用二體彈簧—滑體模型,探討相關之問題,以期盼藉此瞭

解地震活動與震源特性,並探討相關之問題。

二、委託對象之條件:(說明研究機構的性質及計畫主持人與主要研究人員所需具備之專長條件與經驗)

1. 須具備助理教授(含)以上資格者。若非以上職稱者,則相當於博士、或碩士滿 3年、或學士

滿 6年以上之研究經驗者。

2. 專長需具備地球物理、地震、地質、土木、建築、電機、電子等領域之一與委託計畫主題相

關者。

三、預期完成的工作項目:(若分年進行,得分年列述)

本研究將利用動態系統相圖,探討二體滑體模型可能出現的混沌現象(chaotic phenomenon),

並探討摩擦作用(friction)及黏性效應(viscosity)對混沌現象可能的影響,及探討地震的成核過程。

四、預期成果、效益及其應用:(說明預期完成之具體成果,儘量依條列舉,若分年進行,得分年列述。並按

計畫性質詳述所獲得的效益,以及未來在業務施政上的應用)

本研究方向將是未來,在地震源物理學上之重要課題,除了藉以了解地震活動及震源之特性

外,更可為地震預測之理論基礎。在本計畫完成後,吾人將可得到下列之主要成果:整個系統可

能出現混沌的問題,以及摩擦力與黏度對這種現象之影響。

五、經費細目概估:(當年度總經費:360千元)

5

(一)人事費:216千元

(二)業務費(合計):112千元

(1)消耗器料費:50千元

(2)差旅費:30 千元

(3)其他研究有關費用:32 千元

(三)行政管理費:32千元

6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委託研究計畫之研究主題與重點

計畫名稱 臺灣地區 107 年中大型地震震源資訊之快速彙整與提供

計畫編號 MOTC-CWB-107-E-03 計畫性質 □行政政策類■科學技術類

計畫領域 □電信□自動化□土木□機電□航太□海洋□運輸□氣象■地震□觀光□

綜合(以計畫內容領域比重較高者為主)

預 定 執

行期限

全程 107年 01月 01日 至 107年 12月 31日

當年度 107年 01月 01日 至 107年 12月 31日

經費

概算

全程 2,300 千元

107年度 2,300 千元

聯絡人

單位 地震測報中心 聯絡電話 (02)2349-1170

職稱 技士 傳真號碼 (02)2349-1179

姓名 廖哲緯 E-mail信箱 [email protected]

一、計畫背景與目的:(簡述研究計畫之目的、緣起與重要性,並說明與當年度業務施政之關聯性、配合性及前

後連貫的整體性)

地震學界對於地震之震源描述,規模較小地震(M<6)是以點震源來近似,而中大型地震(M≥6)

因其破裂面積較大無法以點源解釋,一般採用有限斷層加以描述。在有限斷層的描述中,錯動量

於斷層面上的分佈是非均勻的,局部位置的錯動量較大,有些地方則幾乎沒有錯動。透過錯動量

的時間-空間分佈的描述,便可對中大型地震的複雜破裂過程描繪出來。針對臺灣中大型地震進

行錯動量的時空分佈分析,可對發震區域的震源破裂特性有更清楚的瞭解,同時所建立之震源模

型對於後續之研究,如庫倫應力轉移分析、地震波傳遞模擬與強地動評估等可提供重要的資訊。

由長遠目標來看,震源破裂模型持續、有系統地分析與建立將可以作為震源物理研究以及防災、

減災上的參考。此外,對於較大規模遠震之研究,更可啟動預防措施以減少高科技產業之震災損

失。

綜上所述中大型地震發生前後,需要的分析項目有:1.中大規模地震震源破裂特性近即時分

析;2.遠震災害案例分析與即時示警處理流程。本計畫將以整合型計畫的方式執行,藉由斷層的

錯動量時間-空間分佈,建立中大型地震震源模型,以描繪複雜破裂過程,並作為地震波傳遞模

擬與強地動評估等工作之重要參考依據。另藉由探討遠震震波對竹科產業之影響並發展即時示警

程序,期未來可於較大規模遠震之 S波與表面波到達臺灣之前,啟動預防措施以減少高科技產業

之震災損失。

二、委託對象之條件:(說明研究機構的性質及計畫主持人與主要研究人員所需具備之專長條件與經驗)

1. 須具備助理教授(含)以上資格者。若非以上職稱者,則相當於博士、或碩士滿 3年、或學士

滿 6年以上之研究經驗者。

2. 專長需具備地球物理、地震、地質、土木、建築、電機、電子等領域之一與委託計畫主題相

關者。

三、預期完成的工作項目:(若分年進行,得分年列述)

(一) 中大規模地震震源破裂特性近即時分析:

1. 臺灣中大型地震遠震與近場強地動資料收集與整理。

2. 快速分析與提供臺灣中大型地震震源破裂資訊。

7

3. 建立臺灣中大型地震震源破裂模型資料庫。

(二) 遠震災害案例分析與即時示警處理流程:

1. 蒐集大規模遠震於臺灣所造成的歷史地動紀錄。

2. 比對高科技產業之歷史震災案例。

3. 建立致災潛勢資料庫。

4. 針對不同隱沒板塊發生之遠震擬定即時示警程序。

四、預期成果、效益及其應用:(說明預期完成之具體成果,儘量依條列舉,若分年進行,得分年列述。並按

計畫性質詳述所獲得的效益,以及未來在業務施政上的應用)

(一) 中大規模地震震源破裂特性近即時分析:

1. 針對臺灣中大型地震進行震源模式分析,可對大規模地震震源破裂特性有更清楚的掌

握。同時所建立之震源模型對於後續研究,如庫倫應力轉移分析、地震波傳遞模擬與強

地動評估可提供重要的資訊。

2. 長期而言,震源破裂模型持續且有系統的分析與建立可以作為地震震源物理特性研究以

及地震防災、減災上的參考。

(二) 遠震災害案例分析與即時示警處理流程:

1. 透由建立大規模遠震對高科技產業之致災潛勢資料庫,可針對特定隱沒板塊地震擬定適

當即時示警程序。將此程序應用在高科技產業上,將可增加預警準確性,避免高科技產

業因不必要關機而造成高額經濟損失。

五、經費細目概估:(當年度總經費:2,300千元)

(一)人事費:1,592千元

(二)業務費(合計):502千元

(1)消耗器料費:150千元

(2)差旅費:200千元

(3)其他研究有關費用:152 千元

(三)行政管理費:206千元

8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委託研究計畫之研究主題與重點

計畫名稱 107 年度臺灣地區強震資料在強化地震測報作業之應用研究

計畫編號 MOTC-CWB-107-E-04 計畫性質 □行政政策類■科學技術類

計畫領域 □電信□自動化□土木□機電□航太□海洋□運輸□氣象■地震□觀光

□綜合(以計畫內容領域比重較高者為主)

預定執行

期限

全程 107 年 01月 01日 至 107年 12月 31日

當年度 107 年 01月 01日 至 107年 12月 31日

經費

概算

全程 1,830 千元

107年度 1,830 千元

聯絡人

單位 地震測報中心 聯絡電話 (02)2349-1170

職稱 技士 傳真號碼 (02)2349-1179

姓名 廖哲緯 E-mail信箱 [email protected]

一、計畫背景與目的:(簡述研究計畫之目的、緣起與重要性,並說明與當年度業務施政之關聯性、配合性及

前後連貫的整體性)

氣象局自由場強震網﹙TSMIP﹚於 82 年設立,於全國各大都會區建置自由場強震站,此外

氣象局亦自 80年起執行強地動觀測計畫,逐年於臺灣各地不同建築物及橋梁設置結構物強震監

測系統,藉以監測各類結構物之地震反應行為,俾便做為耐震設計規範修改、震後結構補強及

災害評估之參考。二十餘年來收錄整理之強震資料數量極多,強化這些觀測資料的應用,可以

提升國人地震安全度及建築設計之合理性。綜上,本計畫之強震資料應用研究項目包含:1.臺灣

山區自由場強震站觀測效能分析研究;2.中央氣象局結構物強震監測紀錄之分析:量化結構物樓

層勁度於震前及震後之改變量。

本計畫將以整合型計畫的方式執行,將利用山區地震觀測網已收集資料分析地震網效能及

應用於提升地震資料之附加價值、了解發生於中央山脈地區的地震源特性及地震成因與探討發

生於臺灣東部的地震其震波行經中央山脈地區至西部沖積平原之傳遞演化過程。藉由中央氣象

局對結構物地震反應之強地動觀測資料進行系統識別及損傷評估。研究中針對不同結構物承受

大地震下之前後較小地震反應事件分析,及大地震作用下之地震反應,以遞迴性子空間識別法

配合損傷識別之量化技術,探討結構之樓層勁度改變值(配合結構簡易模型),並比較震前、地

震中及震後結構物以進行結構物損傷評估及耐震能力評估。

二、委託對象之條件:(說明研究機構的性質及計畫主持人與主要研究人員所需具備之專長條件與經驗)

1. 須具備助理教授(含)以上資格者。若非以上職稱者,則相當於博士、或碩士滿 3 年、或學

士滿 6年以上之研究經驗者。

2. 專長需具備地球物理、地震、地質、土木、建築、電機、電子等領域之一與委託計畫主題

相關者。

三、預期完成的工作項目:(若分年進行,得分年列述)

(一) 臺灣山區自由場強震站觀測效能分析研究:

1. 分析發生於中央山脈地區的顯著地震源特性與地震成因。

2. 分析了解地震波行經中央山脈地區至西部沖積平原之傳遞演化過程。

(二) 中央氣象局結構物強震監測紀錄之分析:

9

1. 建構大地震下,建築物及橋梁之高可靠度之遞廻性子空間分析法及量化損傷識別技

術。

2. 探討結構物在一系列之地震作用下,正確之結構物樓層勁度改變值。

3. 識別結構系统之阻尼比於地震前後之改變。

4. 考量以小波轉換技術(sensor-level之 Data analysis)對結構物受震下之解析能力。

並進行損害位置之評估。

四、預期成果、效益及其應用:(說明預期完成之具體成果,儘量依條列舉,若分年進行,得分年列述。並

按計畫性質詳述所獲得的效益,以及未來在業務施政上的應用)

(一) 臺灣山區自由場強震站觀測效能分析研究:

1. 了解中央山脈地區的地震源特性對地震定位與斷層面解的特性提供新的資訊。

2. 分析了解地震波行經中央山脈地區至西部沖積平原之傳遞演化過程及震波特性以支援

國家重大建設與震災評估並對山區水利及防洪設施的設置、住宅之興建提供防震減災

的參考。

(二) 中央氣象局結構物強震監測紀錄之分析:

1. 建構一套快速之遞廻性子空間分析法及量化損傷識別技術。

2. 將所研發之方法應用中央氣象局結構物強震監測紀錄之分析:如明禮國小、交大圖書

館、台束高工、中興大學土木館、交大公教宿舍及臺電大樓。橋梁方面以嘉南大圳為

例。

五、經費細目概估:(當年度總經費:1,830千元)

(一)人事費:1,049千元

(二)業務費(合計):616千元

(1)消耗器料費:300千元

(2)差旅費:150千元

(3)其他研究有關費用:166 千元

(三)行政管理費:165千元

10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委託研究計畫之研究主題與重點

計畫名稱 107年度臺灣海域地震與海嘯觀測之相關研究

計畫編號 MOTC-CWB-107-E-05 計畫性質 □行政政策類■科學技術類

計畫領域 □電信□自動化□土木□機電□航太□海洋□運輸□氣象■地震□觀光□

綜合(以計畫內容領域比重較高者為主)

預定執

行期限

全程 107年 01月 01日 至 107年 12月 31日

當年度 107年 01月 01日 至 107年 12月 31日

經費

概算

全程 1,130 千元

107年度 1,130 千元

聯絡人

單位 地震測報中心 聯絡電話 (02)2349-1170

職稱 技士 傳真號碼 (02)2349-1179

姓名 廖哲緯 E-mail信箱 [email protected]

一、計畫背景與目的:(簡述研究計畫之目的、緣起與重要性,並說明與當年度業務施政之關聯性、配合性及前

後連貫的整體性)

中央氣象局東部電纜式海底地震儀觀測系統擴建案於 106 年完工,將可增加地震觀測網的包

覆度,新增加的資料預期可提升臺灣東部外海地震定位的精確度,另外對於海底地震儀觀測到資

料的正確性與應用,需要廣泛性的研究。

利用海底地震儀裝載之不同地震儀與壓力計,可以了解地震儀附近的地殼構造、水文資料、

風速與海洋流場等,進而可以監測相關的數據。短周期海底地震儀對應到 microseism 與 T 波的

頻寬,能結合水文資料了解聲波與各種較高頻海浪的傳播,並探討颱風的特徵。寬頻紀錄能結合

海浪造成的壓力,一方面修正垂直地震資料,一方面可以藉此研究海浪型態與底流大小與方向,

對防範災害與海底地震儀觀測系統之修正有所助益。

臺灣海峽區域在過去的地震活動記錄顯示有呈現近東西向的群聚性地震活動,最進研究指

出,位於馬尼拉海溝北端的臺灣西南外海變形前緣地區,曾發生大地震及造成海嘯,造成臺灣島

上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特別是西南部),因此瞭解變形前緣的孕震特性是刻不容緩的事。在此區域,

臺灣當地時間 2017 年 2 月 11 日在台南近海發生了一個規模地 5.6 地震。地震後,中央大學於 2

月 13 日在主震附近佈放 5 顆海底地震儀,並在 3 月 1 日成功全數回收海底地震儀。本計畫擬利

用波形相干性技術,聯合海底地震儀與陸上地震站資料重新定位餘震,藉以了瞭解該區域的地體

構造及孕震特性。

海底地震儀一般都被來使用在了解地體構造問題的議題上。事實上,海底地震儀能記錄到許

多不同的資料提供不同主題的研究分析使用,例如:海底火山活動的情形、海床冒氣現象和生物

活動等的偵測,甚至一些地震儀或水聽器陣列還能記錄到南極冰山碰撞漂移的訊號。在過去幾年

中,臺灣西南外海曾布置過許多海底地震儀陣列,除了主動式震源震波和天然地震訊號外,也記

錄到不少高頻倍頻訊號。這樣的訊號不但在所有佈放在西南外海的海底地震儀臨時網站皆能被觀

察到,另外在小琉球站及東北外海所佈置之海底地震站都有記錄到相似訊號。因此,希望能藉由

不同時期和不同佈放位置的海底地震儀記錄來了解此高頻倍頻訊號的可能成因和影響。

綜上,本計畫將以整合型計畫的方式執行,預期進行之工作內容如下:1.分析颱風與地震噪

聲之間的關係;2.分析西南外海變形帶前緣地震活動分布特徵;3.海底地震儀高頻訊號分析研究。

二、委託對象之條件:(說明研究機構的性質及計畫主持人與主要研究人員所需具備之專長條件與經驗)

1. 須具備助理教授(含)以上資格者。若非以上職稱者,則相當於博士、或碩士滿 3年、或學士

11

滿 6年以上之研究經驗者。

2. 專長需具備地球物理、地震、地質、土木、建築、電機、電子等領域之一與委託計畫主題相

關者。

三、預期完成的工作項目:(若分年進行,得分年列述)

(一) 分析颱風與地震噪聲之間的關係:

1. 利用既有以及新建置的海底地震儀資料進行分析,主要完成 2017、2018 年的颱風與地

震噪聲之間的關係。

(二) 分析西南外海變形帶前緣地震活動分布特徵:

1. 利用波形相干性技術,聯合陸上站及海底地震儀波形資料重新定位餘震。

2. 分析西南外海變形帶前緣地震活動分布特徵。

3. 分析東部海纜觀測系統所收集地震相關資料。

(三) 海底地震儀高頻訊號分析研究:

1. 利用頻譜資料分析了解海底地震儀所記錄到高頻訊號特性。

2. 利用粒子運動方向分析了解高頻訊號傳遞模式以及可能來源。

3. 挑選高頻訊號發生時間,以了解可能來源之活動特性。

四、預期成果、效益及其應用:(說明預期完成之具體成果,儘量依條列舉,若分年進行,得分年

列述。並按計畫性質詳述所獲得的效益,以及未來在業務施政上的應用)

(一) 分析颱風與地震噪聲之間的關係:

1. 建立環境噪聲與波浪或颱風之間的相互影響模式,以利對災害的監測。

(二) 分析西南外海變形帶前緣地震活動分布特徵:

1. 藉由聯合分析海底地震儀與陸上地震站資料,可得到較為準確的餘震位置,幫助瞭解本

區域的地震構造與孕震特性,用以評估產生大地震的可能趨勢。

2. 聯合海底地震儀與陸上地震站資料以改善定位準確性。

3. 運用波形相干性技術幫助自動化地震定位,以減少人為判斷失誤與人力資源。

4. 東部電纜式海底地震儀觀測系統建置完成後可補足測站包覆度的問題,加上較精細的速

度構造與波形相干性技術,可提升未來地震定位的準確性,提供後續學術研究及防災等

相關應用。

(三) 海底地震儀高頻訊號分析研究:

1. 了解海底地震儀所記錄高頻倍頻訊號為人工或天然的訊號來源,並討論未來應用方向。

2. 了解這些高頻倍頻紀錄和一般地震資料的噪訊比;了解其是否會對天然地震紀錄造成影

響。

3. 了解海底地震儀儀器特性。

五、經費細目概估:(當年度總經費:1,130千元)

(一)人事費:648千元

(二)業務費(合計):382千元

(1)消耗器料費:200千元

(2)差旅費:100千元

(3)其他研究有關費用:82 千元

(三)行政管理費:100千元

12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委託研究計畫之研究主題與重點

計畫名稱 107年度地震資料之分析應用

計畫編號 MOTC-CWB-107-E-06 計畫性質 □行政政策類■科學技術類

計畫領域 □電信□自動化□土木□機電□航太□海洋□運輸□氣象■地震□觀光□

綜合(以計畫內容領域比重較高者為主)

預定執

行期限

全程 107年 01 月 01日 至 107年 12月 31日

當年度 107年 01 月 01日 至 107年 12月 31日

經費

概算

全程 3,450 千元

107年度 3,450 千元

聯絡人

單位 地震測報中心 聯絡電話 (02)2349-1170

職稱 技士 傳真號碼 (02)2349-1179

姓名 廖哲緯 E-mail信箱 [email protected]

一、計畫背景與目的:(簡述研究計畫之目的、緣起與重要性,並說明與當年度業務施政之關聯性、配合性及

前後連貫的整體性)

地震觀測為中央氣象局之長期作業,歷年來所記錄之資料量相當龐大,在資訊現代化與資

料開放因素考量下,將整理分析過往重大歷史災害性地震波形資料,做系統性的展示,包括災

害與震度在空間的分布情形,以及詳細的災害資訊,並以網頁的方式展現,所得結果除了提供

相關地震防救災使用外,並增加中央氣象局地震災害資料庫的資料。

透過東北部歷年重大深層地震之分析,探討其震波傳抵地表所產生的行為特徵,比較與淺

層地震者之間的差異,據以檢視並細部修正現行定位作業程序與參數,一方面可分析波相判讀

失誤率和地震定位誤差的相關性,另一方面,對於未來地震消息發布作業以及地震預警可提供

更好的品質。

根據 W-Phase 震源反演所得震源機制,可以直接再順推模擬「所有」寬頻測站的理論波形,

由於 W-Phase 涵蓋的頻段相當寬廣,模擬結果與觀測波形的比對可以有效評估儀器響應參數的

優劣,例如頻譜比、variance reduction 等量化數值,對於評估測站的運作效能可以提供例行性的

檢測,隨時掌握儀器的狀態,提早發現儀器老化或故障等問題,對於自動化的波形品質控管將

有所助益。

近年來中央氣象局陸續設置的地表-井下地震觀測站已收集許多地震資料,經確認各測站

資料品質,以及所收錄的地震事件與測站的相對方位角後,即可計算各測站的接收函數,用來

推估各測站的波速構造以及主要轉換波界面所在深度,並可進一步從推估的波速構造,及更為

全面性的臺灣淺部地層之放大效應。

綜上,本計畫將以整合型計畫的方式執行,預計進行之工作內容如下:1.利用中央氣象局新

一代井下監測網評估淺層場址之放大效應及轉換函數;2.使用區域地震之接收函數分析井下測

站速度構造;3.臺灣地區 1901-2000 年有災害地震資料整理與建置;4. 深震地震波特徵判讀與

定位誤差之分析。5.利用 W-Phase 波形模擬結果進行地震測站的效能評估。

二、委託對象之條件:(說明研究機構的性質及計畫主持人與主要研究人員所需具備之專長條件與經驗)

1. 須具備助理教授(含)以上資格者。若非以上職稱者,則相當於博士、或碩士滿 3 年、或學

士滿 6年以上之研究經驗者。

13

2. 專長需具備地球物理、地震、地質、土木、建築、電機、電子等領域之一與委託計畫主題

相關者。

三、預期完成的工作項目:(若分年進行,得分年列述)

1. 將目前所發展的接收函數研究方法,其頻譜比及轉換函數的分析應用,拓展至所有可用地震

資料足夠的井下觀測站。

2. 使用區域地震之接收函數分析井下測站速度構造。優先挑選品質良好且資料充足的測站進行

分析,使用實測地震資料,計算測站在不同方位角的經驗接收函數。利用格點搜尋的正推技

術推估測站所在位置的速度剖面,並與相關前人結果進行比較。擷取出重要場址參數並與相

關成果進行比較。

3. 臺灣地區 1901-2000年有災害地震資料整理與建置。以 1901-2000 年的災害性地震為主

軸,包括災害與震度在空間的分布情形,以及詳細的災害資訊等。

4. 深震地震波特徵判讀與定位誤差之分析。(1)利用中央氣象局地震資料庫自 2012年迄今之東

北部地震帶芮氏規模 6.0 以上之深層地震資料,分析主要震波之波形特徵(包括頻率內涵、

振幅、持續時間以及次要震波之強度等),歸納得出深震與淺震波形紀錄間的差異性。(2)探

討深震主要震波的波相判讀在不同地區或特定測站可能造成的誤差度對於震源位置和規模

計算產生之影響,並且從資料庫中統計出震波走時殘值與定位參數誤差的關係,評估未來在

適當條件下進行即時作業修正之可行性。(3)針對幾個特別重大之深層地震完成個案研究。

5. 利用 W-Phase波形模擬結果進行地震測站的效能評估。預計完成 W-Phase 波形順推模擬的自

動化工具程式,並將模擬的結果以 variation reduction、頻譜比等數值方法加以量化,並

製作測站效能地圖及異常變化警示系統。

四、預期成果、效益及其應用:(說明預期完成之具體成果,儘量依條列舉,若分年進行,得分年列述。並

按計畫性質詳述所獲得的效益,以及未來在業務施政上的應用)

1. 由地表及井下地震儀波形上之變化,得出時間域以及頻率域中的轉換函數。這些參數不但可

以使地表站的地動值評估更具彈性,另一方面也是基盤面地動衰減式的重要資料庫。對於建

立在基盤面上的重大公共工程建設,將可提供更為確實的耐震設計成本評估,減少因高估地

動值所造成的成本。另外,時間域的轉換函數未來可望應用於強地動模擬,作為從井下至地

表的淺層場址效應估算模型。

2. 測站的接收函數可用來分析主要波速界面所在深度,並參考各測站所在地質區,進一步推求

其速度構造。從推估的速度構造中再擷取出重要的場址參數如 Vs30、Z1.0 等。

3. 完成 1901-2000年的災害性地震目錄的更新,以網頁的方式展現成果,並轉移至中央氣象局

災害地震項目。

4. 預期將可獲得臺灣東北部深層地震之震波波形特徵,據此針對特定區域以及特定深度範圍地

震之震度分布或芮氏規模進行適當的修正。計畫成果一方面可提供即時發布作業參數演算程

序修改之測試,以及地震預警系統作業之參考;另一方面可提供學術界進一步研討。

5. 將逐步建立 W-Phase 順推模擬的流程、進行自動化程序開發、輸出測站波形模擬的品質資

訊、以及建立各地震測站長期運作效能的評估系統。

五、經費細目概估:(當年度總經費:3,450千元)

(一)人事費:2,190千元

(二)業務費(合計):952千元

(1)消耗器料費:500千元

14

(2)差旅費:200千元

(3)其他研究有關費用:252 千元

(三)行政管理費:308千元

15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委託研究計畫之研究主題與重點

計畫名稱 縱谷南段之地震活動時空演化分析

計畫編號 MOTC-CWB-107-E-07 計畫性質 □行政政策類■科學技術類

計畫領域 □電信□自動化□土木□機電□航太□海洋□運輸□氣象■地震□觀光□綜

合(以計畫內容領域比重較高者為主)

預定執

行期限

全程 107年 01 月 01日 至 107年 12月 31日

當年度 107年 01 月 01日 至 107年 12月 31日

經費

概算

全程 350 千元

107年度 350 千元

聯絡人

單位 地震測報中心 聯絡電話 (02)2349-1170

職稱 技士 傳真號碼 (02)2349-1179

姓名 廖哲緯 E-mail信箱 [email protected]

一、計畫背景與目的:(簡述研究計畫之目的、緣起與重要性,並說明與當年度業務施政之關聯性、配合性及前

後連貫的整體性)

位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帶之花東縱谷地震活動頻繁,近代記錄的著名事件包括

1951 年縱谷斷層地震序列與 2003 年成功地震,以及更近期的 2013 年瑞穗地震與 2014 年鳳林地

震。前人研究指出,花東縱谷由南至北有不同的形態與震源特性,北段為閉鎖,南段有潛移特性,

且鄰近有向東傾的地震斷層(例如池上逆斷層系統),與台東地區的高角度左移斷層系統。因此,

需要收集更多微小地震活動來協助了解縱谷南段地體構造與發震機制。

完整的地震目錄提供了解地震過程的物理機制的重要訊息,2006 年 4 月 1 日 ML 6.2 台東地

震正巧發生於縱谷南段,後續有大量餘震發生,且於 2 週後,又一 ML 6 事件發生於不遠的外海,

因此在本研究計畫中,將利用波形吻合比對法(matched filter technique)來進行遺漏事件的偵測,

以期改善兩個 2006 年台東地震的目錄完整性,並進一步分析此區地震活動與構造特性之關連性。

二、委託對象之條件:(說明研究機構的性質及計畫主持人與主要研究人員所需具備之專長條件與經驗)

1. 須具備助理教授(含)以上資格者。若非以上職稱者,則相當於博士、或碩士滿 3年、或學士

滿 6年以上之研究經驗者。

2. 專長需具備地球物理、地震、地質、土木、建築、電機、電子等領域之一與委託計畫主題相

關者。

三、預期完成的工作項目:(若分年進行,得分年列述)

此計畫將針對縱谷南段之兩個 2006 年台東地震序列進行分析,預計之完成項目包括:

1. 建立模版事件資料庫。

2. 偵測微小地震。

四、預期成果、效益及其應用:(說明預期完成之具體成果,儘量依條列舉,若分年進行,得分年列述。並按

計畫性質詳述所獲得的效益,以及未來在業務施政上的應用)

此計畫針對縱谷南段之兩個 2006 年台東地震序列進行分析,預計之研究成果包括:

1. 改善地震目錄的完整性、重新定位與地震活動之時空演化。

2. 探討發震構造與地震活動之間的關聯性。

五、經費細目概估:(當年度總經費:350千元)

(一)人事費:216千元

16

(二)業務費(合計):103千元

(1)消耗器料費:40千元

(2)差旅費:20千元

(3)其他研究有關費用:43 千元

(三)行政管理費:31千元

17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委託研究計畫之研究主題與重點

計畫名稱 臺灣孕震構造之探查-西南地區 II

計畫編號 MOTC-CWB-107-E-08 計畫性質 □行政政策類■科學技術類

計畫領域 □電信□自動化□土木□機電□航太□海洋□運輸□氣象■地震□觀光□

綜合(以計畫內容領域比重較高者為主)

預定執

行期限

全程 107年 01 月 01日 至 107年 12月 31日

當年度 107年 01 月 01日 至 107年 12月 31日

經費

概算

全程 1,600 千元

106年度 1,600 千元

聯絡人

單位 地震測報中心 聯絡電話 (02)2349-1170

職稱 技士 傳真號碼 (02)2349-1179

姓名 廖哲緯 E-mail信箱 [email protected]

一、計畫背景與目的:(簡述研究計畫之目的、緣起與重要性,並說明與當年度業務施政之關聯性、配合性及前

後連貫的整體性)

臺灣西南地區係人口稠密區,歷史上亦曾發生過災害地震(1906年梅山地震) ,近年來亦屢

發生中型地震,如 2016年 2 月規模 6.4的美濃地震和 2017年 5月發生之一系列規模 4左右的中

埔地震序列,對嘉南及高屏地區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由於西南地區有些孕震斷層多未出露地表,

無法推斷地表斷層,震波斷層影像為了解地下地層資訊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對地底下盲斷層系

統,更需要用此方法來加以分析與研究。若再加以配合地震分佈資料,則有助對於該區域地質與

地體構造之了解,並可提供在大地震後地表地振動模擬的重要參數。

另外,由地表 GPS 觀測資料可計算地殼應變,並提供初步訊息了解斷層活動及分析地震危

害度。但該資訊主要由地表觀測資料推測,缺乏地殼深部之訊息。藉由分析地震分布及震源機制

解,可對地殼應力狀態有較為深入及全面的了解。藉由分析地震震源機制,可以求取孕震帶主應

力方向並統計大多數破裂面的位態,推測盲斷層可能發生的地點及幾何位態。若鄰近區域有大地

震發生,也可以計算任一斷層面上之庫倫破壞應力(△CFS),庫倫破壞應力為正值時表示鄰近地

區之斷層很有可能發生破裂;為負值時則表示較不容易發生破裂。地震所產生的庫倫應力變化可

能影響數個斷層系統,在不同的斷層系統上的累積應力可能增加或減少,導致地震活動頻率的增

減在空間上的不同。本研究擬分析臺灣西南地區歷史地震分佈及其震源機制解,以了解過去地震

造成的應力擾動對現今地震之影響。

綜上,本計畫將以整合型計畫的方式執行,預計進行之工作內容如下:1.分析臺灣西南地區

歷史地震分佈及其震源機制解,以了解過去地震造成的應力擾動對現今地震之影響;2.利用震波

斷層影像探討臺灣西南地區地下地質構造特性。

二、委託對象之條件:(說明研究機構的性質及計畫主持人與主要研究人員所需具備之專長條件與經驗)

1. 須具備助理教授(含)以上資格者。若非以上職稱者,則相當於博士、或碩士滿 3年、或學士

滿 6年以上之研究經驗者。

2. 專長需具備地球物理、地震、地質、土木、建築、電機、電子等領域之一與委託計畫主題相

關者。

三、預期完成的工作項目:(若分年進行,得分年列述)

18

1. 分析歷史地震震源機制,估算地震造成之庫倫破壞應力空間分佈,以及討論歷史地震造成之

庫倫應力分佈及現今地震位置之關聯。

2. 完成臺灣西南部的震波斷層影像。

四、預期成果、效益及其應用:(說明預期完成之具體成果,儘量依條列舉,若分年進行,得分年列述。並按

計畫性質詳述所獲得的效益,以及未來在業務施政上的應用)

1. 由 GPS 速度場及地震震源機制解求取地殼背景應變和應力狀態,並討論歷史地震和現今地

震之關聯。

2. 完成臺灣西南地區震波斷層影像,了解地殼深部與地質構造特性,並提供三維速度模型,藉

以提高地震定位精度。

五、經費細目概估:(當年度總經費:1,600千元)

(一)人事費:1,060千元

(二)業務費(合計):400千元

(1)消耗器料費:100千元

(2)差旅費:200千元

(3)其他研究有關費用:100千元

(三)行政管理費:140千元

19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委託研究計畫之研究主題與重點

計畫名稱 地震密集帶(盲斷層)之相關研究

計畫編號 MOTC-CWB-107-E-09 計畫性質 □行政政策類■科學技術類

計畫領域 □電信□自動化□土木□機電□航太□海洋□運輸□氣象■地震□觀光□

綜合(以計畫內容領域比重較高者為主)

預定執

行期限

全程 107年 01 月 01日 至 107年 12月 31日

當年度 107年 01 月 01日 至 107年 12月 31日

經費

概算

全程 1,000 千元

107年度 1,000 千元

聯絡人

單位 地震測報中心 聯絡電話 (02)2349-1170

職稱 技士 傳真號碼 (02)2349-1179

姓名 廖哲緯 E-mail信箱 [email protected]

一、計畫背景與目的:(簡述研究計畫之目的、緣起與重要性,並說明與當年度業務施政之關聯性、配合性及

前後連貫的整體性)

為了對臺灣地震環境有更進一步了解,擬針對臺灣地震密集帶(盲斷層) 進行調查,並運用

於描繪盲斷層空間分布與孕震構造,以充分瞭解地震活動潛勢分布區域,供政府地震防災政策

規劃參考。

鑑於近年來臺灣西南地區中型地震屢發,如 2010 年 3 月規模 6.3 和 2016 年 2 月規模 6.4

的甲仙與美濃地震對高屏震央區及臺南等鄰近大都會區造成相當程度的強地動災害,以及 2017

年 5 月發生之一系列規模 4 左右的中埔地震序列,顯示嘉義地區斷層活動潛勢的升高。由於西

南地區的孕震斷層多未出露地表(盲斷層),無法推斷地表斷層,必須仰賴地震學的方式對地下

深部孕震構造進行測繪,以瞭解其與淺部斷層構造(如梅山、九芎坑與左鎮斷層等)之連結與地

震風險之評估、進而減低地震對臺灣西南都會區與南部科技園區可能造成的災害。

二、委託對象之條件:(說明研究機構的性質及計畫主持人與主要研究人員所需具備之專長條件與經驗)

1. 須具備助理教授(含)以上資格者。若非以上職稱者,則相當於博士、或碩士滿 3 年、或學

士滿 6年以上之研究經驗者。

2. 專長需具備地球物理、地震、地質、土木、建築、電機、電子等領域之一與委託計畫主題

相關者。

三、預期完成的工作項目:(若分年進行,得分年列述)

對該區域密集發生的地震進行精確重定位、解算震源機制、配合地下速度構造進行地下孕

震構造之測繪與解釋、進而對臺灣西南地區提供地震風險之評估。

四、預期成果、效益及其應用:(說明預期完成之具體成果,儘量依條列舉,若分年進行,得分年列述。並

按計畫性質詳述所獲得的效益,以及未來在業務施政上的應用)

1. 建立精確的地震位置與震源機制的目錄。

2. 測繪與探討臺灣西南地區地下孕震構造之三維幾何與淺層出露之活動斷層地體構造關係。

3. 提供該區域地震風險評估(如強地動參數)之參考。

五、經費細目概估:(當年度總經費: 1,000千元)

(一)人事費:760 千元

(二)業務費(合計):150千元

20

(1)消耗器料費:40千元

(2)差旅費:80千元

(3)其他研究有關費用:30 千元

(三)行政管理費:90千元

21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委託研究計畫之研究主題與重點

計畫名稱 大屯火山活動監測相關應用研究

計畫編號 MOTC-CWB-107-E-10 計畫性質 □行政政策類■科學技術類

計畫領域 □電信□自動化□土木□機電□航太□海洋□運輸□氣象■地震□觀光□

綜合(以計畫內容領域比重較高者為主)

預定執

行期限

全程 107年 01 月 01日 至 107年 12月 31日

當年度 107年 01 月 01日 至 107年 12月 31日

經費

概算

全程 3,000 千元

107年度 3,000 千元

聯絡人

單位 竹子湖氣象站 聯絡電話 (02)2861-6030

職稱 技士 傳真號碼 (02)2861-3236

姓名 陳世賢 E-mail信箱 [email protected]

一、計畫背景與目的:(簡述研究計畫之目的、緣起與重要性,並說明與當年度業務施政之關聯性、配合性及

前後連貫的整體性)

大屯火山群的火山活動,近年來持續受到關注,主要與近期一些科學文章的成果發表有關。

例如岩層的碳 14定年結果發現,此地區的火山最近一次的噴發可能發生於一萬年以內;在當地

的地動紀錄中,曾經發現到一些與火山活動直接相關的地動訊號;從地殼變形的測量中,發現

此地區的地殼變形十分明顯且局部,推測與火山地區的地熱流動有關;地球化學的分析發現,

火山口地區噴氣口中含有岩漿性的成份,且這個成份會隨時間變化,顯示當地的構造或岩漿可

能有改變;原被視為休火山的大屯火山群,首度觀測證實在新北市金山、萬里地底下逾 20公里

處有岩漿庫,正式確認為活火山。這些現象顯示大屯火山地區的火山活動,可能並不平靜。由

於諸多研究均指向火山具有活動的可能,而其位置又緊鄰大臺北都會區及兩座北臺灣的核電廠,

因此長期持續的監測其活動性就顯得十分重要。

本研究計畫擬以整合型計畫的方式辦理,分為 3 個子計畫:1.應用 PS-InSAR 於大屯火山地

表變形之監測;2.無人飛行系統應用於大屯火山地形變遷研究;3.台灣火成岩標本採集與展示。

子計畫一:利用永久散射體合成孔徑雷達干涉(PS-InSAR)技術,針對大屯火山群不同時

期的地表形變做分析,採用的雷達影像包含 X 波段、L 波段及 C 波段。使用以上衛星影像,得

到不同時期的地表形變平均速度場(Velocity Field),並將成果與永久 GPS 連續站以及精密水準

資料比對,觀察三者之間趨勢的差異,並監測大屯火山岩漿活動或熱液活動所引起之地表變形

特徵,用數值模式反演岩漿活動或熱液活動的位置和特性。

子計畫二:運用無人飛行系統(Unmanned aerial system, UAS),對不容易到達的火山地區

進行調查或測繪。採用無人飛行系統具有安全性、便利性與彈性,藉此計畫探討無人飛行系統

如何執行地形調查、變遷偵測,以獲取可供火山分析研究的相關資料,藉由週期性資料的獲取

以建立資料庫,強化本局對大屯火山的相關分析工作。

子計畫三:為採集台灣地區和外島的火成岩標本,以臺灣北部大屯火山群地區的標本為重

點,再配合其他火成岩區的標本為輔,並製作岩石光薄片。同時撰寫各地火成岩的成因和地質

背景資料,以及各標本的解說,作為展示和科學教育的用途。

二、委託對象之條件:(說明研究機構的性質及計畫主持人與主要研究人員所需具備之專長條件與經驗)

22

1. 須具備助理教授(含)以上資格者。若非以上職稱者,則相當於博士、或碩士滿 3 年、或學

士滿 6年以上之研究經驗者。

2. 專長需具備地球物理、地震、地質、土木、建築、電機、電子、防災等領域之一與委託計

畫主題相關者。

三、預期完成的工作項目:(若分年進行,得分年列述)

1. 將 PS-InSAR資料與 GPS 連續站以及精密水準資料比對,確定 PS-InSAR 資料的可信度,並

獲得地表變形資訊,評估岩漿活動或熱液活動的活動性。

2. 每季取得至少 2次空拍相片,以及不少於 30秒的觀測影片。完成小油坑、大油坑、八煙、

焿子坪硫磺坑每季 1次 3D建模及正射影像。

3. 採集台灣地區和外島的火成岩標本。製作採集樣本的光薄片。簡述各地火成岩的成因和背

景資料,以及採集樣本的野外說明、照片和礦物組成。製作台灣(含外島)火成岩分布圖和

大屯火山岩分布圖。提供採集樣本的標本盒和展示解說牌。

四、預期成果、效益及其應用:(說明預期完成之具體成果,儘量依條列舉,若分年進行,得分年列述。並

按計畫性質詳述所獲得的效益,以及未來在業務施政上的應用)

1. 利用多期和不同波段雷達影像,進行 PS-InSAR 分析,求得大面積視衛星方向地表變形。

配合 GPS連續站以及精密水準資料,獲取不同時期的大屯火山地表形變特性。

2. 建立無人飛行系統於大屯火山地區調查之作業模式,含控制點及檢核點布設及測量,可供

週期性任務執行參考。建立大屯火山群重點地區之空拍地形觀測資料庫。

3. 完成臺灣地區和外島完整的火成岩標本採集,並提供相關解說圖文,以利展示和科學教育

之用。

五、經費細目概估:(當年度總經費: 3,000 千元)

(一)人事費: 1,650 千元

(二)業務費(合計): 1,080 千元

(1)消耗器料費: 350 千元

(2)差旅費: 550 千元

(3)其他研究有關費用:180 千元

(三)行政管理費: 270 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