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副刊编辑部主编 【第 246 期】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责编:钟新红排版:曾繁丽校对:钟英芳 热线电话:8101093 邮箱:[email protected] 5 RENWU 在《拯救最后一滴眼泪》签约时,肖林军 没有谈价钱,只提了一个唯一的要求—在 赣州取景,不仅如此,他的多部作品被投资 方看中想拍成电影,洽谈时,他从来不提自 己生活的窘迫,只希望合作方能到赣南来。 2014 年,章贡区委宣传部邀请肖林军拍 摄下壕塘社区党总支书记朱秀英的微电影 《欢颜》。当时,没有拍摄经验的肖林军便邀 请了夏钢导演前来指导。夏导不但以很低的 报酬亲自来了赣州,还手把手教他怎么拍摄、 如何取景、怎么布光,并请来了和自己搭档几 十年的助手一起来助阵。正是由于肖林军坚 持梦想不屈从于命运的精神感动了全国不少 知名的文化人士,而他也凭借一己之力,努力 为家乡寻找着扩大影响做文化产业的机会。 肖林军当属困难群体,但他每次接到和 群众文艺文化有关的任务时,从来不提要求、 不讲价钱,总是以不便之躯亲力亲为到现场 督促每项工作。他还将目光投注到比他更困 难的群体上。2015 年,他自筹资金拍摄了公 益微电影《老戴和他的诺亚方舟》,让更多的 人知道了这名多年在贡江上义务自发救人的 好心人;他还自筹资金为一名患有先天性心 脏病的女孩拍摄了公益微电影,不但资助女 孩学习,还帮她与亲生父母重逢…… 如今,肖林军正在创作一部反映赣南水 土流失、稀土开发方面的小说,以唤起更多 的人去保护家园,造福后代。他还在筹办一 家影视培训学校,为培养赣南本土影视人才 作出贡献和努力。他说:“我要深入挖掘赣 南本土的文化底蕴,让外界更多的人了解和 喜欢这里。”因为,这是他热爱的家乡。 情牵红土 C 据新华社报道:近期,在公安部直接 指挥部署下,全国8省公安机关统一行动, 出动3000余名警力对江西省余干县“重金 求子”诈骗团伙进行集中抓捕行动,已捣 毁诈骗团伙2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3 人。(详见 10 月 17 日《赣州晚报》12 版) “重金求子”的把戏,早已不是新鲜 事,十多年前,就在路边的电线杆上常 见。当年在晚报做记者时,我和同事还接 待过这样的受骗者。那名来自农村的受 害人被骗子按步骤骗去几笔钱后,不想继 续“玩”下去了。不料,骗子还挺牛的,威 胁他如果不接着汇款的话,将以“违约” 的名义让警察把他抓起来!老实巴交的 受害人无奈之下,只好向报社求助……听 完他的这个经历,我们啼笑皆非之余,更 感到莫名的悲哀。此后,尽管在报上发了 个稿,但并未得到有关部门的任何回应。 现在,看了报道才知道,“重金求子” 这种拙劣的骗术,“市场”广阔“效益” 好,十多年过去,不但没消失,竟然还形 成了“产业化”的趋势,甚至轻轻巧巧就 “带动”了一个地方“致富”。在余干县, 有的村庄因此被外界称为“富婆村”,有 的诈骗分子行骗数次就能骗得数十万 元,如江埠乡张家村的王某,仅四个月就 骗得22万余元。这个钱也来得太容易 了,难怪这些不法分子乐此不疲,还不断 地把队伍壮大。 “重金求子”只是电信诈骗中“技术含 量”不高的一种。前段时间,山东临沂还 发生了一起面向准大学生诈骗学费的案 子,因为闹出了人命,公安机关也迅速破 案了。然后,媒体又跟着披露了不少类似 案例,让人知道了这种骗术几乎每天都在 不同的地方重复上演,而“投身”电信诈骗 “事业”的,又何止集中在一两个地方。 接连看了这么多“同质化”的报道, 不禁发出两点感慨。 其一,在短时间内,众多诈骗团伙总算 陆续被抓捕归案,说明对有关部门来说,世 上无难事,只要肯认真。为什么诈骗者横 行十多年了,现在才来“收拾”他们?据 记者向办案民警了解,“在传统的办案模 式下,对电信诈骗犯罪的信息流和资金流 难以溯源,导致办案民警跑全国,不仅成 本高,而且效率低。”打击这种点多面广 的犯罪行为,难度当然是有的,但不等于 公安部门治不了诈骗团伙。魔高一尺,道 高一丈,如今诈骗团伙一夜之间纷纷落 网,说明以前不是抓不了,而是没有集中 精力重点对付他们。只要公安、银行、电 信运营商等有关方面重视起来,形成合 力,看他们往哪里藏身?很多社会顽症都 是这样,乍一看,令人束手无策,似乎无法 收拾,而一旦行动起来,办法还是有的。比 如当年的酒后驾驶问题、官员贪腐问题等, 都是大面积存在的“普遍现象”,可是有关 方面较真以后,不是收效良好吗?所以说, 对有关部门而言,最关键的还是“认真”二 字,认真起来,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怕的 就是自身不作为这个大问题。还有,相关 部门的协同作战,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应 该成为一种常态,不能只在“领导高度重 视”的情况下才发挥作用。 其二,诈骗团伙十多年平安无事,最 终落入法网,再次说明“天网恢恢疏而不 漏”,多行不义必自毙,“出来混,迟早要 还的”。总是有些丑恶,像牛皮癣一样顽 固,猖獗一时,扰乱人心。比如,某些地 方存在的黑恶势力,某个阶段存在的贪腐 现象,都可能让寻常百姓感到无可奈何, 甚至对“邪不压正”之类的观点产生怀 疑。但事实一次又一次证明,不走正道 者,终究难长久。中国俗话说的:“不是 不报,时候未到。”西方谚语则说:“上帝 让它灭亡,必先让它疯狂。”说的都是这 个道理。相对于那些大恶大丑,电信诈骗 之类只是小巫见大巫,这些不法分子发财 梦的破灭,在历史大环境中不足一哂,但 对于某些眼红者、心动者、蠢蠢欲效行者 而言,则是颇为有效的当头棒喝。 两点感慨,其实了无新意,都是平时 说烂了的大道理。可是,有些话就是这么 奇怪,平时再怎么讲,也觉得空泛;一旦 联系上了具体的人和事,就觉得实在。而 惟其“实在”时,给人的教育才深刻些。 生命,因奋斗而精彩 □邱福林 记者喻晓佩 他出生普通,因幼患重疾永远地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却远离家 乡闯荡多年,不屈不挠自谋生路;他靠自学取得了大专文凭,且琴、 棋、书画样样精通;他当过打字员,摆过烟摊,还做过音乐家教,从网 络写手到职业作家、电影编剧、导演,直至自创文化公司担任老板, 他的人生比其笔下的人物还要丰富精彩。他就是入选敬业奉献类中 国好人的肖林军,不断给自己书写着传奇的一名章贡人。 从县城出发,经过近六十公里山 路的颠簸,近日,笔者终于来到了兴国 县社富乡的九山村杨梅小学。教室 里,张李长正在教二年级的学生识字。 58 岁的张李长自 1976 年从事教育 教学工作以来一直在这所边远山区学 校任教。 40 年来他以校为家,一心扑 在教育事业上,勤恳地耕耘着教育这 块责任田,将全部的青春和热血都奉 献给了山村教育事业,无怨无悔。 杨梅小学是社富乡较边远的学校, 1963 年,学校建成。当初,其他老师都 不愿意来这里,“当年要是我不来,这里 的学生就没人教了。”也就是从那年起, 张李长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 下课时间,笔者问一名正在玩耍 的三年级学生,为何在此读书而不到 条件更好的学校时,得到的答案是: “到下面学校有十来里山路,走路的话 要走一个多小时。到这里上学只有三 里路,半个小时就到了。” 因为孩子的存在,在这所学校里, 张李长坚守了整整 40 年。 学校里,只有张李长一名正式教 师,还有一名代课老师, 18 名学生分成 两个教学班:一年级学生有 3 人,另外 15 名学生组成二、三年级的复式 班。而张李长负责给二、三年级的孩 子上课。时间上,张李长的课堂总是 没有固定的课程。 学校不同年级的语文、数学、美 术、体育等课程,总是让张李长费尽心 思安排好,他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 复式教学。他先让二年级学生们预 习、看书,再给三年级学生上课……这 样的跳跃式教学,张李长早已习惯,并 在把握时间上游刃有余,学生课堂动 静搭配恰到好处。 作为这里唯一的正式老师,张李 长把不断获取新知识作为提高自身业 务水平和素质的重要手段。他坚持利 用业余时间自学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专 著、教育报刊,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 训,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他把新学到 的理论知识和新课改的要求相结合,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出适合小学 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 这种寓教于乐、能力拓展的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 性,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0 年来的坚守,张李长的身上 落下了大大小小的病痛,耳鸣、腰 痛、肩周炎、颈椎增生一直困扰着 他,但他却始终坚持小病不治,如果 无法坚持的时候就到乡里看病,晚 上再赶回学校为学生们备课、批改 作业。如是遇到大病,就一直拖到 学生放假,在家人的催促下,才肯到 医院医治。至今,张老师仍然带病 坚守在教学岗位上。 “今后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继续 努力,为山区的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 机会,让他们能够走出大山。即使有 的人不能走出大山,也让他们回家后 用所学的知识改变家乡的面貌。” 40 年,张李长坚守在此,把知识播撒在这 片土地上…… 有感于电信诈骗团伙的落网 □李伟明 40 年坚守山村教育 —记兴国县扎根边远山区的教师张李长 □张声 钟远均 文/图 肖林军和他的工作团队一起在拍摄微电影。 (资料图片) 记者吴悦 对于肖林军而言,那些任意奔走于天地 之间、追逐蓝天白云的日子,只是渐行渐远 的一个遥远记忆。自从因一次意外双腿残 疾后,他的人生就此改变,从而走上了一条 艰辛的人生道路。 童年和少年时期,家中那狭小的屋子只能 困住肖林军的身体,却困不住他渴望驰骋于天 地的心。因此在自学体育、音乐、美术等诸多 爱好的同时,他最喜欢的便是写作,他将自己 对于世界的向往、想象全都寄托于笔下创作的 人物。他尝试了各种文体的创作,书稿积累了 一大堆,但无论是投稿,还是写信给专业作家 请求指点,都遭遇了冷遇,这让他曾一度怀疑 过自己是不是永远也不能成为一名作家。 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父母亲陆续下岗, 在全家人的温饱都成问题的严峻形势下, 20 多岁的肖林军一下子被推到了社会的面 前。为了生存,他无法顾及其他,当打字员、 摆烟摊、做家教……肖林军寻找一切可以赚 钱养活自己的营生去做。 有一次,父亲突生大病,为了缓解家里 经济上的紧张,他从别人那里买了一辆旧的 三轮车,跑起了出租。在许多个风风雨雨里, 他开着车子穿梭于大街小巷,品尝着生存的 艰辛。在一个冬天的夜晚,他载了一个客人 到沙石镇,没想到那人是个无赖,欺负他残 疾,竟不付钱就跑了。屋漏偏遭连夜雨,正在 他气恼的时候,车子在返回市区的半路上突 然熄火,任由他怎么摆布就是不再发出声 响。当时路上行人稀少,他只好朝过路的车 辆挥手示意,希望能有好心的司机下来帮他 一把,可是挥得手酸臂麻,却始终没有一辆车 子愿意停下来。看着渐渐变得漆黑一片的天 色,他只得趴在地上,用手电筒照着车子,近 乎绝望地自己摸索着修理。也不知道弄了多 久,车子竟然被他意外地修好了。在车子启 动的一刹那,他长长舒了一口气,心情激动无 比,像获得了一次生命的重生。当他走走停 停把车开到家时已是凌晨,那时没有手机,在 巷子口,看着母亲缩着身子顶着寒风焦急地 等他,他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苦难更激发了肖林 军创作的灵感。在等客途中,肖林军经常会 拿出一本本子,捕捉突如其来的感悟,但也因 为写得入迷,会把客人漏掉;在摆烟摊的时 候,他一边做生意一边写作,常常惹来别人奇 怪的眼光……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肖林军 变得越来越坚强,他将所有艰苦的经历都视 为人生宝贵的财富,是对意志的磨炼,让他学 会了去不断地挑战困境,超越自我。 不惧天命 A 追逐梦想 1992 年,肖林军的一些短篇作品陆续在 媒体上发表,这让他看到了文学路上的曙 光。2004 6 月,他开始创作第一部长篇小 说《心如动雀》,当时他正好从厦门回来,历 经了八个月才完成。小说在新浪网上一经 推出,便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关注,很快被出 版社看中出版。自此,他基本以每年一部作 品的速度写作,先后出版了《简单诱惑》《恋 上冒牌男友》《拯救最后一滴眼泪》《刺青》等 多部 20 万字以上的长篇小说,跃入了中国 畅销书作家的行列。 2012 年,因为儿子的出生,肖林军沉寂了 一年。重新开始创作后,他对人生有了新的思 索,正在迷茫之时,命运又给他打开了新的一 扇窗。他的长篇小说《拯救最后一滴眼泪》被 全国知名导演夏钢看中,决定拍成电影。经过 长期磋商,最终他与北京中凯光辉影视公司正 式签约,正式开始了改编成商业电影的拍摄议 程,拉开了他首部由韩国导演、香港制作团队、 一线影视明星加盟合作开始的大电影时代。 这一机遇让肖林军找到新的发展方 向。 2013 年开始,他创立了天墨文化工作 室,在当地文化部门的鼓励和帮助下,几年 来,成功承办了赣州市首届动漫文化展、赣 州动漫涂鸦大赛巡回表演赛等活动,给赣州 动漫文化搭建了舞台。 B 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 给学生上语文课。

乡闯荡多年,不屈不挠自谋生路;他靠自学取得了大专文凭,且琴 … · 十年的助手一起来助阵。正是由于肖林军坚 持梦想不屈从于命运的精神感动了全国不少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乡闯荡多年,不屈不挠自谋生路;他靠自学取得了大专文凭,且琴 … · 十年的助手一起来助阵。正是由于肖林军坚 持梦想不屈从于命运的精神感动了全国不少

周末副刊编辑部主编 【第246期】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责编:钟新红 排版:曾繁丽 校对:钟英芳

热线电话:8101093 邮箱:[email protected]

R E NW U

人物

在《拯救最后一滴眼泪》签约时,肖林军

没有谈价钱,只提了一个唯一的要求——在

赣州取景,不仅如此,他的多部作品被投资

方看中想拍成电影,洽谈时,他从来不提自

己生活的窘迫,只希望合作方能到赣南来。

2014 年,章贡区委宣传部邀请肖林军拍

摄下壕塘社区党总支书记朱秀英的微电影

《欢颜》。当时,没有拍摄经验的肖林军便邀

请了夏钢导演前来指导。夏导不但以很低的

报酬亲自来了赣州,还手把手教他怎么拍摄、

如何取景、怎么布光,并请来了和自己搭档几

十年的助手一起来助阵。正是由于肖林军坚

持梦想不屈从于命运的精神感动了全国不少

知名的文化人士,而他也凭借一己之力,努力

为家乡寻找着扩大影响做文化产业的机会。

肖林军当属困难群体,但他每次接到和

群众文艺文化有关的任务时,从来不提要求、

不讲价钱,总是以不便之躯亲力亲为到现场

督促每项工作。他还将目光投注到比他更困

难的群体上。2015 年,他自筹资金拍摄了公

益微电影《老戴和他的诺亚方舟》,让更多的

人知道了这名多年在贡江上义务自发救人的

好心人;他还自筹资金为一名患有先天性心

脏病的女孩拍摄了公益微电影,不但资助女

孩学习,还帮她与亲生父母重逢……

如今,肖林军正在创作一部反映赣南水

土流失、稀土开发方面的小说,以唤起更多

的人去保护家园,造福后代。他还在筹办一

家影视培训学校,为培养赣南本土影视人才

作出贡献和努力。他说:“我要深入挖掘赣

南本土的文化底蕴,让外界更多的人了解和

喜欢这里。”因为,这是他热爱的家乡。

情牵红土C

据新华社报道:近期,在公安部直接

指挥部署下,全国8省公安机关统一行动,

出动3000余名警力对江西省余干县“重金

求子”诈骗团伙进行集中抓捕行动,已捣

毁诈骗团伙 24 个,抓获犯罪嫌疑人 153

人。(详见10月17日《赣州晚报》12版)

“重金求子”的把戏,早已不是新鲜

事,十多年前,就在路边的电线杆上常

见。当年在晚报做记者时,我和同事还接

待过这样的受骗者。那名来自农村的受

害人被骗子按步骤骗去几笔钱后,不想继

续“玩”下去了。不料,骗子还挺牛的,威

胁他如果不接着汇款的话,将以“违约”

的名义让警察把他抓起来!老实巴交的

受害人无奈之下,只好向报社求助……听

完他的这个经历,我们啼笑皆非之余,更

感到莫名的悲哀。此后,尽管在报上发了

个稿,但并未得到有关部门的任何回应。

现在,看了报道才知道,“重金求子”

这种拙劣的骗术,“市场”广阔“效益”

好,十多年过去,不但没消失,竟然还形

成了“产业化”的趋势,甚至轻轻巧巧就

“带动”了一个地方“致富”。在余干县,

有的村庄因此被外界称为“富婆村”,有

的诈骗分子行骗数次就能骗得数十万

元,如江埠乡张家村的王某,仅四个月就

骗得 22 万余元。这个钱也来得太容易

了,难怪这些不法分子乐此不疲,还不断

地把队伍壮大。

“重金求子”只是电信诈骗中“技术含

量”不高的一种。前段时间,山东临沂还

发生了一起面向准大学生诈骗学费的案

子,因为闹出了人命,公安机关也迅速破

案了。然后,媒体又跟着披露了不少类似

案例,让人知道了这种骗术几乎每天都在

不同的地方重复上演,而“投身”电信诈骗

“事业”的,又何止集中在一两个地方。

接连看了这么多“同质化”的报道,

不禁发出两点感慨。

其一,在短时间内,众多诈骗团伙总算

陆续被抓捕归案,说明对有关部门来说,世

上无难事,只要肯认真。为什么诈骗者横

行十多年了,现在才来“收拾”他们?据

记者向办案民警了解,“在传统的办案模

式下,对电信诈骗犯罪的信息流和资金流

难以溯源,导致办案民警跑全国,不仅成

本高,而且效率低。”打击这种点多面广

的犯罪行为,难度当然是有的,但不等于

公安部门治不了诈骗团伙。魔高一尺,道

高一丈,如今诈骗团伙一夜之间纷纷落

网,说明以前不是抓不了,而是没有集中

精力重点对付他们。只要公安、银行、电

信运营商等有关方面重视起来,形成合

力,看他们往哪里藏身?很多社会顽症都

是这样,乍一看,令人束手无策,似乎无法

收拾,而一旦行动起来,办法还是有的。比

如当年的酒后驾驶问题、官员贪腐问题等,

都是大面积存在的“普遍现象”,可是有关

方面较真以后,不是收效良好吗?所以说,

对有关部门而言,最关键的还是“认真”二

字,认真起来,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怕的

就是自身不作为这个大问题。还有,相关

部门的协同作战,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应

该成为一种常态,不能只在“领导高度重

视”的情况下才发挥作用。

其二,诈骗团伙十多年平安无事,最

终落入法网,再次说明“天网恢恢疏而不

漏”,多行不义必自毙,“出来混,迟早要

还的”。总是有些丑恶,像牛皮癣一样顽

固,猖獗一时,扰乱人心。比如,某些地

方存在的黑恶势力,某个阶段存在的贪腐

现象,都可能让寻常百姓感到无可奈何,

甚至对“邪不压正”之类的观点产生怀

疑。但事实一次又一次证明,不走正道

者,终究难长久。中国俗话说的:“不是

不报,时候未到。”西方谚语则说:“上帝

让它灭亡,必先让它疯狂。”说的都是这

个道理。相对于那些大恶大丑,电信诈骗

之类只是小巫见大巫,这些不法分子发财

梦的破灭,在历史大环境中不足一哂,但

对于某些眼红者、心动者、蠢蠢欲效行者

而言,则是颇为有效的当头棒喝。

两点感慨,其实了无新意,都是平时

说烂了的大道理。可是,有些话就是这么

奇怪,平时再怎么讲,也觉得空泛;一旦

联系上了具体的人和事,就觉得实在。而

惟其“实在”时,给人的教育才深刻些。

生命,因奋斗而精彩□邱福林 记者喻晓佩

他出生普通,因幼患重疾永远地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却远离家

乡闯荡多年,不屈不挠自谋生路;他靠自学取得了大专文凭,且琴、

棋、书画样样精通;他当过打字员,摆过烟摊,还做过音乐家教,从网

络写手到职业作家、电影编剧、导演,直至自创文化公司担任老板,

他的人生比其笔下的人物还要丰富精彩。他就是入选敬业奉献类中

国好人的肖林军,不断给自己书写着传奇的一名章贡人。

从县城出发,经过近六十公里山

路的颠簸,近日,笔者终于来到了兴国

县 社 富 乡 的 九 山 村 杨 梅 小 学 。 教 室

里,张李长正在教二年级的学生识字。

58 岁的张李长自 1976 年从事教育

教学工作以来一直在这所边远山区学

校任教。40 年来他以校为家,一心扑

在教育事业上,勤恳地耕耘着教育这

块责任田,将全部的青春和热血都奉

献给了山村教育事业,无怨无悔。

杨梅小学是社富乡较边远的学校,

1963 年,学校建成。当初,其他老师都

不愿意来这里,“当年要是我不来,这里

的学生就没人教了。”也就是从那年起,

张李长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

下课时间,笔者问一名正在玩耍

的三年级学生,为何在此读书而不到

条件更好的学校时,得到的答案是:

“到下面学校有十来里山路,走路的话

要走一个多小时。到这里上学只有三

里路,半个小时就到了。”

因为孩子的存在,在这所学校里,

张李长坚守了整整 40 年。

学校里,只有张李长一名正式教

师,还有一名代课老师,18 名学生分成

两个教学班:一年级学生有 3 人,另外

的 15 名 学 生 组 成 二 、三 年 级 的 复 式

班。而张李长负责给二、三年级的孩

子上课。时间上,张李长的课堂总是

没有固定的课程。

学 校 不 同 年 级 的 语 文 、数 学 、美

术、体育等课程,总是让张李长费尽心

思安排好,他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

复 式 教 学 。 他 先 让 二 年 级 学 生 们 预

习、看书,再给三年级学生上课……这

样的跳跃式教学,张李长早已习惯,并

在把握时间上游刃有余,学生课堂动

静搭配恰到好处。

作为这里唯一的正式老师,张李

长把不断获取新知识作为提高自身业

务水平和素质的重要手段。他坚持利

用业余时间自学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专

著、教育报刊,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

训,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他把新学到

的理论知识和新课改的要求相结合,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出适合小学

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

这种寓教于乐、能力拓展的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

性,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0 年 来 的 坚 守 ,张 李 长 的 身 上

落 下 了 大 大 小 小 的 病 痛 ,耳 鸣 、腰

痛 、肩 周 炎 、颈 椎 增 生 一 直 困 扰 着

他,但他却始终坚持小病不治,如果

无 法 坚 持 的 时 候 就 到 乡 里 看 病 ,晚

上 再 赶 回 学 校 为 学 生 们 备 课 、批 改

作 业 。 如 是 遇 到 大 病 ,就 一 直 拖 到

学生放假,在家人的催促下,才肯到

医 院 医 治 。 至 今 ,张 老 师 仍 然 带 病

坚守在教学岗位上。

“今后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继续

努力,为山区的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

机会,让他们能够走出大山。即使有

的人不能走出大山,也让他们回家后

用所学的知识改变家乡的面貌。”40年,张李长坚守在此,把知识播撒在这

片土地上……

有感于电信诈骗团伙的落网□李伟明

40年坚守山村教育——记兴国县扎根边远山区的教师张李长

□张声 钟远均 文/图

肖林军和他的工作团队一起在拍摄微电影。(资料图片) 记者吴悦 摄

对于肖林军而言,那些任意奔走于天地

之间、追逐蓝天白云的日子,只是渐行渐远

的一个遥远记忆。自从因一次意外双腿残

疾后,他的人生就此改变,从而走上了一条

艰辛的人生道路。

童年和少年时期,家中那狭小的屋子只能

困住肖林军的身体,却困不住他渴望驰骋于天

地的心。因此在自学体育、音乐、美术等诸多

爱好的同时,他最喜欢的便是写作,他将自己

对于世界的向往、想象全都寄托于笔下创作的

人物。他尝试了各种文体的创作,书稿积累了

一大堆,但无论是投稿,还是写信给专业作家

请求指点,都遭遇了冷遇,这让他曾一度怀疑

过自己是不是永远也不能成为一名作家。

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父母亲陆续下岗,

在全家人的温饱都成问题的严峻形势下,20多 岁 的 肖 林 军 一 下 子 被 推 到 了 社 会 的 面

前。为了生存,他无法顾及其他,当打字员、

摆烟摊、做家教……肖林军寻找一切可以赚

钱养活自己的营生去做。

有一次,父亲突生大病,为了缓解家里

经济上的紧张,他从别人那里买了一辆旧的

三轮车,跑起了出租。在许多个风风雨雨里,

他开着车子穿梭于大街小巷,品尝着生存的

艰辛。在一个冬天的夜晚,他载了一个客人

到沙石镇,没想到那人是个无赖,欺负他残

疾,竟不付钱就跑了。屋漏偏遭连夜雨,正在

他气恼的时候,车子在返回市区的半路上突

然熄火,任由他怎么摆布就是不再发出声

响。当时路上行人稀少,他只好朝过路的车

辆挥手示意,希望能有好心的司机下来帮他

一把,可是挥得手酸臂麻,却始终没有一辆车

子愿意停下来。看着渐渐变得漆黑一片的天

色,他只得趴在地上,用手电筒照着车子,近

乎绝望地自己摸索着修理。也不知道弄了多

久,车子竟然被他意外地修好了。在车子启

动的一刹那,他长长舒了一口气,心情激动无

比,像获得了一次生命的重生。当他走走停

停把车开到家时已是凌晨,那时没有手机,在

巷子口,看着母亲缩着身子顶着寒风焦急地

等他,他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苦难更激发了肖林

军创作的灵感。在等客途中,肖林军经常会

拿出一本本子,捕捉突如其来的感悟,但也因

为写得入迷,会把客人漏掉;在摆烟摊的时

候,他一边做生意一边写作,常常惹来别人奇

怪的眼光……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肖林军

变得越来越坚强,他将所有艰苦的经历都视

为人生宝贵的财富,是对意志的磨炼,让他学

会了去不断地挑战困境,超越自我。

不惧天命A

追逐梦想1992 年,肖林军的一些短篇作品陆续在

媒体上发表,这让他看到了文学路上的曙

光。2004 年 6 月,他开始创作第一部长篇小

说《心如动雀》,当时他正好从厦门回来,历

经了八个月才完成。小说在新浪网上一经

推出,便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关注,很快被出

版社看中出版。自此,他基本以每年一部作

品的速度写作,先后出版了《简单诱惑》《恋

上冒牌男友》《拯救最后一滴眼泪》《刺青》等

多部 20 万字以上的长篇小说,跃入了中国

畅销书作家的行列。

2012年,因为儿子的出生,肖林军沉寂了

一年。重新开始创作后,他对人生有了新的思

索,正在迷茫之时,命运又给他打开了新的一

扇窗。他的长篇小说《拯救最后一滴眼泪》被

全国知名导演夏钢看中,决定拍成电影。经过

长期磋商,最终他与北京中凯光辉影视公司正

式签约,正式开始了改编成商业电影的拍摄议

程,拉开了他首部由韩国导演、香港制作团队、

一线影视明星加盟合作开始的大电影时代。

这 一 机 遇 让 肖 林 军 找 到 新 的 发 展 方

向。2013 年开始,他创立了天墨文化工作

室,在当地文化部门的鼓励和帮助下,几年

来,成功承办了赣州市首届动漫文化展、赣

州动漫涂鸦大赛巡回表演赛等活动,给赣州

动漫文化搭建了舞台。

B

课间,与孩子们一起开心地玩游戏。

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

给学生上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