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 2019 年 11 月 28 日 星期四 编辑 任然 视觉 湛肹 组版 吴婷 周 刊·文艺 ·无 锡 商 报· 看点 预告 “南有连州,北有平遥”。说到目 前中国摄影界格局,业内流传着这句 话,而连州国际摄影展因其国际化、专 业化、学术性强,走在了与国际化接轨 的前端。钱海峰曾经凭借一组绿皮火 车的作品在连州展上受到关注,今年 他的作品再次入选连州展。 2015年初,钱海峰加入无锡青年 摄影工作坊,《绿皮火车》系列作品被工 作坊所认可。摄影批评家、文化学者鲍 昆看到钱海峰的作品后,当天深夜就邀 约钱海峰看了更多的作品,并给出了很 高的评价,“它们太真实、太直接了。” 并推荐给了连州展总监顾煜婷。绿皮 车厢中,天南地北的旅客,用矿泉水瓶 盖喝酒、拉二胡唱歌、情侣相拥……策 展人唐浩武把钱海峰整理出的 7000 张 照片遴选参展,并获得了一众好评。 获奖之后,法国的鱼眼摄影杂志 推出了钱海峰的摄影专题。仰光摄 影节、京都摄影节都向他伸出橄榄 枝,《绿皮火车》“开”到了欧洲、日本 等多地办展。在日本京都的展场上, 当地市长专门到现场看展,紧握住钱 海峰的手告诉他,他留下的不仅是中 国绿皮车记忆,也唤起了很多日本人 的记忆。 最近钱海峰的行程颇满,11月29 日参加完连州展之后,他就将马不停 蹄地远赴法国举办个人邀请展。难能 可贵的是,虽然在业内名气越来越大, 但钱海峰的生活状态却没变化,每次 出门,他用的都是平时加班攒下的时 间,或者提前跟同事调班。他最常在 2 月、7 月、11 月出门,只因那是他所 从事的酒店行业的淡季。 即将开启第二次连州之旅 摄影师钱海峰带你体验 绿皮火车上的多面人生 远去的列车上,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 上周末,一场当代纪实摄影展在程及美术馆 开幕。 在参展的6位摄影师中,无锡的草根摄 影师钱海峰,因拍摄绿皮火车被业内所熟知, 他用镜头记录故事,带领更多人登上绿皮火 车,关注车上普通人的生活。 多年的行走渐渐改变钱海峰对旅 行的看法。他的摄影风格也在行走中 发生变化。 钱海峰说,他的下一个计划是:走 下火车,沿着火车这条主线,跟着在火 车上结识的人们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生 活。 “很多被拍者带着善意,我们相互留 下联系方式,我把照片用微信、微博、 QQ 等方式传给他们。”钱海峰说,他们 也会给自己很有意思的回馈,有人用毛 笔字回信,有的寄来家乡土特产,但更多 的人会告诉他最近生活中所发生的变 化。贫困户糖姐告诉他,政府给她安排 了新房,自己再努力一把也许很快能脱 贫。去酉阳火车上认识的三名尿毒症 患者告诉他,之前去做透析时坐的绿皮 车要被取消了。 “镜头可以记录下这些 生活中的欣喜、无奈甚至是沉重,但人 是健忘的,往往会忘记还有那么多人在 和生活较劲,在奋力向上。”钱海峰说。 今年的春运拍摄计划,他已经做 好,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又会拍下怎 样震撼人心的故事? (韩玲/文 卢易/摄) 走下火车记录更多人的故事 一张张震撼人心的照片在钱海 峰的镜头中诞生:这张拍的是一家 子,夜深了,在拥挤的车厢硬座下,他 们用叠罗汉的姿态沉沉睡着,虽然极 不符合人体工学原理,但因为在一 起,他们睡得很踏实。这一张记录的 是一位云南籍打工者,在去绍兴的火 车上,钱海峰拍下了她手部的细节: 在工厂操作机器时,不幸发生了事 故,她的一根手指被截断,但家里的 实际经济情况,令她不得不继续在外 打工生活。还有这张,拍的是河南周 口采棉人,他们去新疆采棉花,从他 们龟裂的手上,可以想象到他们所经 历的辛劳……“火车上的行人们,有 的愿意讲,有的不愿意讲,但一旦聊 起来,就会发现,每个人的故事都很 有意思。”钱海峰说,让他觉得意外的 是,每个绿皮火车的乘客都有他们的 不易,他们对生活有抱怨,但更多的 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每年的春运,是钱海峰不愿意错 过的拍摄时机。春运时期临时加开 列车,他都会选择乘坐没有空调的绿 皮火车。而且在他看来,春运的绿皮 火车上汇聚了更多普通人对亲人的 思念,对生活的无奈,还有对未来的 憧憬。 “春运时候的拥挤度较几年前已 经有很大的好转,飞机、高铁、自驾分 流了一部分的客流。但在绿皮车上还 是能看到床单裹一裹,背着蛇皮袋负 重前行的人们。”钱海峰说,年轻的打 工者们很有意思,他们喜欢染发,而且 颜色特别扎眼,绿色、蓝色甚至是大红 色。他们也喜欢穿着文化衫,手机、包 包都会用很鲜亮的颜色,这也许是他 们自我表达的方式,表达融入大城市 的急迫感。 镜头下的绿皮火车世界 早在2000年前后,铁路职工王福 春以《火车上的中国人》第一次剖开了 中国的这一切面,他也被火车纪实摄 影爱好者们奉为鼻祖。此后的十几年 里,中国铁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铁正在飞速扩张,时空被高度压 缩。绿皮火车上浓郁的社会氛围,正 离主流社会越来越远,而王福春、钱海 峰则用镜头记录下了一段有血有肉的 时光。 钱海峰绿皮火车的拍摄生涯是从 一名驴友的自觉开始的。“喜欢旅游, 但又经济拮据。”他从不讳言自己窘迫 的经济状况。2000年的一场大病,让 他对人生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 2005 年癌症治愈后,他重获新生,去了 一直向往的西藏。就这样,他背着自己 的黑色旅行包,带着简单的摄影器材, 开始了行程。他从 2008 年开始拍摄绿 皮火车,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高铁在 中国快速发展,那时绿皮车还有几百 趟。“但现在只剩下几十对,每年都有 车次停运。”钱海峰说。 钱海峰随身带有一张中国地图, 他把乘坐过的绿皮车线路手绘其上, 400多趟次辐射到全国。他说,想把 全国的绿皮火车都坐遍,这事儿也越 来越急了:他曾把绿皮火车线路都罗 列出来,打算一个一个拍完,结果很多 还没来得及去就停运了。 一张中国地图记录 400 趟绿皮车行程 由拉斯维加斯“梦”秀和澳门“水舞 间”设计者—世界著名表演艺术大师弗 兰克·德贡及原班团队导演制作的《太湖 秀》,将于 12 月 22 日在无锡融创文旅城拉 开帷幕。这出以西施和范蠡缠绵悱恻爱 情故事为主线的大秀,将会呈现出怎样的 震撼场景,中国大秀与国际团队又会擦出 怎样的火花?记者近日对《太湖秀》服装 造型总监阳东霖和武术指导监督贺敬德 进行了专访,发现这台大秀里的西施非比 寻常。 阳东霖是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服装 设计,这次他和他的团队为《太湖秀》共设 计了300多套服装。其中,总共为西施设 计了 6 套服装,在浣纱、受训、奋战等场景 内穿着都不同,但服饰的鲜红色贯穿始 终,突出西施的激情与惊艳。越王的服装 以红色和金色为主色调,代表他的一腔热 血与抱负,吴王以银色和蓝色服饰为主, 突出他性格中的冷酷无情。另外,越王服 装上的龙纹,以及吴王服装上具有攻击性 的虎纹,都各自代表了他们的人物性格。 “如何将中国传统元素运用到服饰里 并呈现出变化和解构,是我们设计的一大 宗旨。”阳东霖提出,观众想看到的不是博 物馆里珍藏的古老样式,而是更适合这个 秀场的服饰表达以及更符合当代观众的 审美取向。“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这里面的 度也要把握好。”阳东霖表示,服饰设计太 过传统会没有新意,太过现代又脱离故事 背景,而且还要和灯光、舞美、音乐、表演 等结合起来,才能将整部剧的价值观真正 传达给观众。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此次与德贡团队 合作,除了感受到国际团队的专业化外, 西方人对西施的理解,也让人对这位中国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了不一样的解 读。“西施为什么不可以是一个 ROCK STAR? 在 和 导 演 的 沟 通 中 ,他 这 样 问 我。”阳东霖说,西施对国人而言是一个温 婉、美丽、贤淑的存在,而在西方人看来, 她不再是单一的传统东方女性形象,而是 能够深明大义,甚至出征战斗,身上会有 花木兰的影子。“在其他作品里,你看不到 一个会武术的西施,但这部秀里面,西施 能够做到一往无前,突破了传统东方女性 的形象,甚至有点小叛逆。” 给西施设计武术动作的是香港武术队 员贺敬德。他2岁习武,武打明星李连杰 和吴京分别是他的同门师兄和同学。在旅 居美国期间,他加入了太阳马戏团,现为德 贡团队一员。西方的舞台经验令贺敬德的 传统武术思维有所突破,使他懂得如何用 表情和动作等细节抓住观众的心。 “武术动作在整场秀里由头至尾,最大 的一场打斗是最后两国交战的场面,可以 看到盾牌和枪的交锋,以及威亚与特效的 融合。”贺敬德介绍,最后一场戏 50 多位演 员全部参与,西施、范蠡、越王、吴王四人的 打斗尤其精彩。为呈现最佳效果,整出秀 创排近5个月,贺敬德认为最难的地方不 在于动作的创编,而是整个团队的高度配 合。“我们从全国海选演员,一开始只有五 六个人有武术底子,经过两个月的魔鬼训 练,全体演员在兵器的操练以及对打上都 成了高手。”至于这样一个会功夫的西施, 贺敬德说并不是要塑造一个武功很厉害的 “打女”形象,而是突出西施在柔美的外表 下有牺牲自我、成全大局的胸怀。 对《太湖秀》的剧场,贺敬德颇为赞 赏。他透露,剧目将以独特的创意呈现科 技及艺术元素,舞台上灵活的LED大屏 将充分与演员互动且融为一体。“相信通 过最新的高科技舞台技术以及唯美华丽 的装饰布景,会给观众带来一场精美绝伦 的‘秀’觉盛宴。” (陈菁菁) 《太湖秀》即将掀开面纱 探秘非比寻常的西施 城事 本报讯 11 月 23 日,由无 锡博物院主办、程及美术馆承办 的《人生列车三部曲—中外6 人摄影展》开幕。展览汇聚了英 国摄影家马克·内维尔、日本摄影 家濑户正人、鬼海弘雄以及中国 摄影家唐浩武、钱海峰、李政德 6 位艺术家的摄影佳作,内容丰富, 各具特色,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 感染力。 参展的6位艺术家,长期关 注并记录着对于当代社会的认 知,用摄影解码对社会和历史 思考。展览以人生列车这一象 征物为线索,串联起中外6位摄 影家在不同维度和文化之间的 场域中,凝视并激发自我建构的 叙事与可能,重新检视纪实摄 影的写实主义本质。6位摄影 家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出发,表 达了众多处在漫长旅途中的人 物个性。程及美术馆将以本次 展览为契机,深化交流互鉴,以 更开放的视野,更先进的理念, 把摄影展办得越来越精彩,为推 动无锡摄影与国际摄影的学术交 流作出积极贡献。 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2月 16 日。 (小满) 《人生列车三部曲中外 6 人摄影展》亮相 近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 电影放映行业协会共同倡议的“2019年 第三届无锡市文明观影活动”正式启动。 据市电影放映行业协会会长陆志强 介绍,前年举办的首届文明观影活动,无 锡近60家影城开展了“我的垃圾我带 走”主题活动。去年协会开展了“文明在 身边,大手牵小手”主题活动,今年则将 结合市文明办城市文明创建工作,根据 《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无锡 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暂行)规 定》,积极倡导“我的垃圾我分类”,这也 是第一届文明观影主题活动的升级版。 希望每位观众在带走垃圾的同时,形成 垃圾分类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活动过程中,将评选出文明观影活 动金、银、铜奖各十家单位、评选“文明服 务之星”等个人奖项。 (陈菁菁) 第三届文明观影 活动启动 由民盟无锡市委主办、市文广旅游 局支持的“合于道—孙承民、樊锡刚中 国画作品联展”将于12月1日在县前西 街 79 号的无锡美术馆(无锡市书画院) 开幕,展览同名作品集一并首发。 孙承民是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中 国画教授、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 师,其绘画兼具学院派表现力与传统笔 墨语言特性。樊锡刚是江苏省美协会 员、无锡市书画院特聘画师,30 年来从 事新江南画派研究与创作,作品温婉秀 逸、清朗苍润,既不脱传统又有新意。在 创作技巧上,两位画家都十分重视对墨 法和水法的探索。 “合于道”语出《黄帝内经》“愚智贤 不肖,无惧于物,故合于道”,昭示两位 画家对遵道治艺的深刻认知和高度契 合。此次两位画家携 50 幅精品画联袂 合展,旨在推进南北中国画交融,繁兴梁 溪艺苑。展览将免费对外开放至 12 月 15 日。 (张月) 无锡美术馆 迎中国画作品联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培育形 成了一系列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风貌 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 和革命风范,成为我党不忘初心、牢记使 命的精神标识。 为了用好、用活中国共产党革命精 神这一生动教材,即日起,无锡市名人 故居文管中心携手常州市名人故居管 理中心,在崇宁路文渊坊内的名人故事 会堂举办“中国共产党30种革命精神 展”,展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 精神、西柏坡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 精神、雷锋精神、白求恩精神、孔繁森精 神、改革创新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一系 列革命精神。它们形成于不同历史时 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 华,对革命文化的坚守和先进文化的弘 扬,成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 的精神底蕴和无穷力量。 (乐章) 中国共产党 革命精神展开展 近日, “大河向东流—穆家善焦墨 画学术邀请展”暨《中国当代名家—穆 家善》首发式在江阴广电美术馆举行。 旅美画家穆家善于2012年作为国际杰 出艺术学者被引进回国,现任中国艺术 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研究生导师。 38 年前,穆家善在无锡当过兵,10 年前,他两度应邀在无锡和江阴办展,被 江南大学授予荣誉博士。他曾在国外高 校任教 18 载。 穆家善开创了中国高校焦墨画学 科,成为中国首位焦墨山水画硕士研究生 导师。本次展览展出穆家善创新探索的 近50件焦墨精品。他独创的“焦墨千毫 皴”技法,填补了中国山水画技法空白。 (乐章) 穆家善焦墨画 学术邀请展开幕 相关 新闻 本图由钱海峰提供

摄影师钱海峰带你体验—— 绿皮火车上的多面人生 - …szb.wxrb.com/pc/attachment/201911/28/c7c41a8f-ed52-46ac...一直向往的西藏。就这样,他背着自己

  • Upload
    others

  • View
    1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11·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编辑 任然 视觉 湛肹 组版 吴婷

周刊·文 艺·无锡商报·

看点

预告

“南有连州,北有平遥”。说到目前中国摄影界格局,业内流传着这句话,而连州国际摄影展因其国际化、专业化、学术性强,走在了与国际化接轨的前端。钱海峰曾经凭借一组绿皮火车的作品在连州展上受到关注,今年他的作品再次入选连州展。

2015年初,钱海峰加入无锡青年摄影工作坊,《绿皮火车》系列作品被工作坊所认可。摄影批评家、文化学者鲍昆看到钱海峰的作品后,当天深夜就邀约钱海峰看了更多的作品,并给出了很

高的评价,“它们太真实、太直接了。”并推荐给了连州展总监顾煜婷。绿皮车厢中,天南地北的旅客,用矿泉水瓶盖喝酒、拉二胡唱歌、情侣相拥……策展人唐浩武把钱海峰整理出的7000张照片遴选参展,并获得了一众好评。

获奖之后,法国的鱼眼摄影杂志推出了钱海峰的摄影专题。仰光摄影节、京都摄影节都向他伸出橄榄枝,《绿皮火车》“开”到了欧洲、日本等多地办展。在日本京都的展场上,当地市长专门到现场看展,紧握住钱

海峰的手告诉他,他留下的不仅是中国绿皮车记忆,也唤起了很多日本人的记忆。

最近钱海峰的行程颇满,11月29日参加完连州展之后,他就将马不停蹄地远赴法国举办个人邀请展。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在业内名气越来越大,但钱海峰的生活状态却没变化,每次出门,他用的都是平时加班攒下的时间,或者提前跟同事调班。他最常在2月、7月、11月出门,只因那是他所从事的酒店行业的淡季。

即将开启第二次连州之旅

摄影师钱海峰带你体验——

绿皮火车上的多面人生

远去的列车上,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上周末,一场当代纪实摄影展在程及美术馆开幕。

在参展的6位摄影师中,无锡的草根摄影师钱海峰,因拍摄绿皮火车被业内所熟知,他用镜头记录故事,带领更多人登上绿皮火车,关注车上普通人的生活。

多年的行走渐渐改变钱海峰对旅行的看法。他的摄影风格也在行走中发生变化。

钱海峰说,他的下一个计划是:走下火车,沿着火车这条主线,跟着在火车上结识的人们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生活。“很多被拍者带着善意,我们相互留下联系方式,我把照片用微信、微博、

QQ等方式传给他们。”钱海峰说,他们也会给自己很有意思的回馈,有人用毛笔字回信,有的寄来家乡土特产,但更多的人会告诉他最近生活中所发生的变化。贫困户糖姐告诉他,政府给她安排了新房,自己再努力一把也许很快能脱贫。去酉阳火车上认识的三名尿毒症患者告诉他,之前去做透析时坐的绿皮

车要被取消了。“镜头可以记录下这些生活中的欣喜、无奈甚至是沉重,但人是健忘的,往往会忘记还有那么多人在和生活较劲,在奋力向上。”钱海峰说。

今年的春运拍摄计划,他已经做好,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又会拍下怎样震撼人心的故事?

(韩玲/文 卢易/摄)

走下火车记录更多人的故事

一张张震撼人心的照片在钱海峰的镜头中诞生:这张拍的是一家子,夜深了,在拥挤的车厢硬座下,他们用叠罗汉的姿态沉沉睡着,虽然极不符合人体工学原理,但因为在一起,他们睡得很踏实。这一张记录的是一位云南籍打工者,在去绍兴的火车上,钱海峰拍下了她手部的细节:在工厂操作机器时,不幸发生了事故,她的一根手指被截断,但家里的实际经济情况,令她不得不继续在外打工生活。还有这张,拍的是河南周口采棉人,他们去新疆采棉花,从他

们龟裂的手上,可以想象到他们所经历的辛劳……“火车上的行人们,有的愿意讲,有的不愿意讲,但一旦聊起来,就会发现,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有意思。”钱海峰说,让他觉得意外的是,每个绿皮火车的乘客都有他们的不易,他们对生活有抱怨,但更多的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每年的春运,是钱海峰不愿意错过的拍摄时机。春运时期临时加开列车,他都会选择乘坐没有空调的绿皮火车。而且在他看来,春运的绿皮火车上汇聚了更多普通人对亲人的

思念,对生活的无奈,还有对未来的憧憬。

“春运时候的拥挤度较几年前已经有很大的好转,飞机、高铁、自驾分流了一部分的客流。但在绿皮车上还是能看到床单裹一裹,背着蛇皮袋负重前行的人们。”钱海峰说,年轻的打工者们很有意思,他们喜欢染发,而且颜色特别扎眼,绿色、蓝色甚至是大红色。他们也喜欢穿着文化衫,手机、包包都会用很鲜亮的颜色,这也许是他们自我表达的方式,表达融入大城市的急迫感。

镜头下的绿皮火车世界

早在2000年前后,铁路职工王福春以《火车上的中国人》第一次剖开了中国的这一切面,他也被火车纪实摄影爱好者们奉为鼻祖。此后的十几年里,中国铁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铁正在飞速扩张,时空被高度压缩。绿皮火车上浓郁的社会氛围,正离主流社会越来越远,而王福春、钱海峰则用镜头记录下了一段有血有肉的时光。

钱海峰绿皮火车的拍摄生涯是从一名驴友的自觉开始的。“喜欢旅游,但又经济拮据。”他从不讳言自己窘迫的经济状况。2000年的一场大病,让他对人生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2005年癌症治愈后,他重获新生,去了一直向往的西藏。就这样,他背着自己的黑色旅行包,带着简单的摄影器材,开始了行程。他从2008年开始拍摄绿皮火车,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高铁在

中国快速发展,那时绿皮车还有几百趟。“但现在只剩下几十对,每年都有车次停运。”钱海峰说。

钱海峰随身带有一张中国地图,他把乘坐过的绿皮车线路手绘其上,400多趟次辐射到全国。他说,想把全国的绿皮火车都坐遍,这事儿也越来越急了:他曾把绿皮火车线路都罗列出来,打算一个一个拍完,结果很多还没来得及去就停运了。

一张中国地图记录400趟绿皮车行程

由拉斯维加斯“梦”秀和澳门“水舞间”设计者——世界著名表演艺术大师弗兰克·德贡及原班团队导演制作的《太湖秀》,将于12月22日在无锡融创文旅城拉开帷幕。这出以西施和范蠡缠绵悱恻爱情故事为主线的大秀,将会呈现出怎样的震撼场景,中国大秀与国际团队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记者近日对《太湖秀》服装造型总监阳东霖和武术指导监督贺敬德进行了专访,发现这台大秀里的西施非比寻常。

阳东霖是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服装设计,这次他和他的团队为《太湖秀》共设计了300多套服装。其中,总共为西施设计了6套服装,在浣纱、受训、奋战等场景内穿着都不同,但服饰的鲜红色贯穿始终,突出西施的激情与惊艳。越王的服装以红色和金色为主色调,代表他的一腔热血与抱负,吴王以银色和蓝色服饰为主,

突出他性格中的冷酷无情。另外,越王服装上的龙纹,以及吴王服装上具有攻击性的虎纹,都各自代表了他们的人物性格。

“如何将中国传统元素运用到服饰里并呈现出变化和解构,是我们设计的一大宗旨。”阳东霖提出,观众想看到的不是博物馆里珍藏的古老样式,而是更适合这个秀场的服饰表达以及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取向。“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这里面的度也要把握好。”阳东霖表示,服饰设计太过传统会没有新意,太过现代又脱离故事背景,而且还要和灯光、舞美、音乐、表演等结合起来,才能将整部剧的价值观真正传达给观众。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此次与德贡团队合作,除了感受到国际团队的专业化外,西方人对西施的理解,也让人对这位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了不一样的解读。“西施为什么不可以是一个ROCK

STAR?在和导演的沟通中,他这样问我。”阳东霖说,西施对国人而言是一个温婉、美丽、贤淑的存在,而在西方人看来,她不再是单一的传统东方女性形象,而是能够深明大义,甚至出征战斗,身上会有花木兰的影子。“在其他作品里,你看不到一个会武术的西施,但这部秀里面,西施能够做到一往无前,突破了传统东方女性的形象,甚至有点小叛逆。”

给西施设计武术动作的是香港武术队员贺敬德。他2岁习武,武打明星李连杰和吴京分别是他的同门师兄和同学。在旅居美国期间,他加入了太阳马戏团,现为德贡团队一员。西方的舞台经验令贺敬德的传统武术思维有所突破,使他懂得如何用表情和动作等细节抓住观众的心。

“武术动作在整场秀里由头至尾,最大的一场打斗是最后两国交战的场面,可以看到盾牌和枪的交锋,以及威亚与特效的

融合。”贺敬德介绍,最后一场戏50多位演员全部参与,西施、范蠡、越王、吴王四人的打斗尤其精彩。为呈现最佳效果,整出秀创排近5个月,贺敬德认为最难的地方不在于动作的创编,而是整个团队的高度配合。“我们从全国海选演员,一开始只有五六个人有武术底子,经过两个月的魔鬼训练,全体演员在兵器的操练以及对打上都成了高手。”至于这样一个会功夫的西施,贺敬德说并不是要塑造一个武功很厉害的

“打女”形象,而是突出西施在柔美的外表下有牺牲自我、成全大局的胸怀。

对《太湖秀》的剧场,贺敬德颇为赞赏。他透露,剧目将以独特的创意呈现科技及艺术元素,舞台上灵活的LED 大屏将充分与演员互动且融为一体。“相信通过最新的高科技舞台技术以及唯美华丽的装饰布景,会给观众带来一场精美绝伦的‘秀’觉盛宴。” (陈菁菁)

《太湖秀》即将掀开面纱

探秘非比寻常的西施城事

本报讯 11月 23日,由无锡博物院主办、程及美术馆承办的《人生列车三部曲——中外6人摄影展》开幕。展览汇聚了英国摄影家马克·内维尔、日本摄影家濑户正人、鬼海弘雄以及中国摄影家唐浩武、钱海峰、李政德6位艺术家的摄影佳作,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感染力。

参展的6位艺术家,长期关注并记录着对于当代社会的认知,用摄影解码对社会和历史思考。展览以人生列车这一象征物为线索,串联起中外6位摄影家在不同维度和文化之间的场域中,凝视并激发自我建构的叙事与可能,重新检视纪实摄影的写实主义本质。6位摄影家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出发,表达了众多处在漫长旅途中的人物个性。程及美术馆将以本次展览为契机,深化交流互鉴,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先进的理念,把摄影展办得越来越精彩,为推动无锡摄影与国际摄影的学术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 2月16日。 (小满)

《人生列车三部曲——中外6人摄影展》亮相

近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电影放映行业协会共同倡议的“2019年第三届无锡市文明观影活动”正式启动。

据市电影放映行业协会会长陆志强介绍,前年举办的首届文明观影活动,无锡近60家影城开展了“我的垃圾我带走”主题活动。去年协会开展了“文明在身边,大手牵小手”主题活动,今年则将结合市文明办城市文明创建工作,根据《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暂行)规定》,积极倡导“我的垃圾我分类”,这也是第一届文明观影主题活动的升级版。希望每位观众在带走垃圾的同时,形成垃圾分类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活动过程中,将评选出文明观影活动金、银、铜奖各十家单位、评选“文明服务之星”等个人奖项。 (陈菁菁)

第三届文明观影

活动启动

由民盟无锡市委主办、市文广旅游局支持的“合于道——孙承民、樊锡刚中国画作品联展”将于12月1日在县前西街79号的无锡美术馆(无锡市书画院)开幕,展览同名作品集一并首发。

孙承民是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教授、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其绘画兼具学院派表现力与传统笔墨语言特性。樊锡刚是江苏省美协会员、无锡市书画院特聘画师,30年来从事新江南画派研究与创作,作品温婉秀逸、清朗苍润,既不脱传统又有新意。在创作技巧上,两位画家都十分重视对墨法和水法的探索。

“合于道”语出《黄帝内经》“愚智贤不肖,无惧于物,故合于道”,昭示两位画家对遵道治艺的深刻认知和高度契合。此次两位画家携50幅精品画联袂合展,旨在推进南北中国画交融,繁兴梁溪艺苑。展览将免费对外开放至12月15日。 (张月)

无锡美术馆

迎中国画作品联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风貌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成为我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标识。

为了用好、用活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这一生动教材,即日起,无锡市名人故居文管中心携手常州市名人故居管理中心,在崇宁路文渊坊内的名人故事会堂举办“中国共产党30种革命精神展”,展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白求恩精神、孔繁森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它们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对革命文化的坚守和先进文化的弘扬,成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底蕴和无穷力量。

(乐章)

中国共产党

革命精神展开展

近日,“大河向东流——穆家善焦墨画学术邀请展”暨《中国当代名家——穆家善》首发式在江阴广电美术馆举行。旅美画家穆家善于2012年作为国际杰出艺术学者被引进回国,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研究生导师。

38年前,穆家善在无锡当过兵,10年前,他两度应邀在无锡和江阴办展,被江南大学授予荣誉博士。他曾在国外高校任教18载。

穆家善开创了中国高校焦墨画学科,成为中国首位焦墨山水画硕士研究生导师。本次展览展出穆家善创新探索的近50件焦墨精品。他独创的“焦墨千毫皴”技法,填补了中国山水画技法空白。

(乐章)

穆家善焦墨画

学术邀请展开幕

相 关 新 闻

本图由钱海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