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习周刊 小记者 B04 2018年3月21日 星期三 责编 黄月 美编 何德和 责校 黄雨川 学习周刊 小记者 B05 2018年3月21日 星期三 责编 黄月 美编 何德和 责校 黄雨川 东莞时报记者 黄月 说起“饮食风俗”,东莞本土美食丰 富,餐饮文化源远流长。最近,报业小记 者走进东莞饮食风俗博物馆里感受一番, 开开眼界,找回些童年的记忆,传承本土 故事,感受着饮食风俗的演变。 走进博物馆,迎面而来的是原汁原味 的饮食文化风情。展览从东莞饮食风俗 的起源开始,以景观展示东莞地形地貌、 农耕情景、旧时厨房;以模型展示东莞美 食;以图片展示饮食风俗、时节饮食、婚嫁 寿诞的饮食和饮茶风俗等。 小记者们先了解到东莞各镇街地形 分布以及各镇历史悠久的景点。另外,有 一道弧形蚝壳堆积的高墙为白色蚝壳化 石的背景,据说蚝是东莞人民最早的美食。 “民以食为天”想着那些传统东莞过 年时必备的小食—年角、糖环、硬饼、麻 葛……忍不住流下口水来,传统美食更在 于一代代传承下来。小记者看到各种最 地道的美食,包括冬团、麻葛、咸汤丸、咸 鱼龙、糖环、油角、糖不甩、碗仔糕、眉豆糕 ……都想吃。 展厅里还有完全仿照过去打造的“下 间”(意即“厨房”),墙上挂着木桶木盆,这 是东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典型的厨房。 东莞饮食中最有特色的小吃应当是 炒米饼了。这道以前莞人过年时必不可 少的美食,传统炒米饼的模具上面印着吉 祥字句,蕴含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小记 者被数十只模具吸引了视线,都想了解特 色小吃炒米饼的制作过程。 参观完饮食风俗博物馆,让小记者们 透过“饮食风俗”这扇窗,了解本土美食, 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东莞历史和文化的 变迁、文化与民俗的融合。 东莞报业小记者 叶颂炜 今天,我跟随东莞报业小记者团来到 了位于万江莞香楼的东莞饮食风俗博物 馆,学习东莞的饮食特色、传统节日、饮食 风俗和东莞饮食文化的发展。其中我最 感兴趣的就是学习粤菜了。 中国的八大菜系“川鲁粤苏浙闽汀 徽”,其中粤菜历史最悠久。你知道粤菜 的历史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粤菜的地域最广,用料庞杂,选料精 细,技艺精良,善于变化,风味讲究,清而 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擅 长小炒。 粤菜的代表菜有很多,其中就有阿 一鲍鱼、广州文昌鸡、明炉烤乳猪、新龙 皇夜宴、清蒸东星斑、挂炉烧鹅、生拆 蟹 肉、绘 海 虎 翅、潮 州 卤 味、盆菜等等, 多不胜数。 在莞香楼的博物馆里面,我学到了粤 菜的很多知识,令我不禁想起了婆婆和妈 妈在家煮的正宗粤菜,还有我在外面吃到 的粤菜,原来是真的。 我还给小记者们讲解了东坑的二月 初二“卖身节”(即泼水节)与糖不甩,大家 都很感兴趣,真开心。就让我们相约下周 末的二月初二吧! 东莞报业小记者 张希彤 今天,我跟着东莞报业小记者大部 队来到了目前东莞唯一的饮食风俗博 物馆参观,心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据介绍,博物馆总共有两千四百六 十平方米,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整个东 莞的地形图。老师跟我们介绍说,东莞 分为五大片区,分别是:丘陵片、万江水 乡片、沿海片、莆田片和山区片;东莞有 八大名景:威远炮台、黄旗山、可园、金 鳌塔、观音山、西城楼…… 接着,我们参观了古时候的厨房、 生活和生产用品,例如:水车、打谷机、 镰刀……还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在这 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个短短的小故事 吧。据说古时候,人们很穷,没有钱,每 当过年的时候不能出去买东西吃,只能 在家里自己做,每年的大年初一的前五 天,就开始在家做过年的小吃。古时候 的小吃有很多,例如:糖不甩、眉豆糕、 白糖糕、咸狗俐……各式各样,好吃极 了。我们现在很多著名的小吃就是从 古时候流传下来的。 好了,讲到这里我来问大家一个问 题:“番薯是从哪里引入东莞的?”你猜 得出来吗?我来告诉你吧。番薯是明 朝1583年从安南国(越南)引入到东莞 发展的。 大家知道最合适的吃饭时间吗? 我告诉你们吧。早上 7:00;中午 12: 30;晚上 6:30;晚饭在睡前四个小时吃 才最健康。 参观了饮食风俗博物馆,我知道了 古时候人们贫穷,生活条件很差,不能 出去买东西吃,只能在家自己做。我们 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小吃都可 以买回来吃,但是我们还是要好好继承 发扬传统的饮食风俗,要珍惜食物,不 能浪费食物。 东莞报业小记者 夏婧洁 今天,我们东莞报业小记者来到了 东莞万江风俗饮食博物馆。进去签到以 后,我们兴致勃勃地坐上电梯,来到了四 楼。迎接我们的阿姨,早已站在门口等 候我们多时。见到我们,阿姨的脸上笑 容可掬、满面春风。走进大门,映入眼帘 的是一幅东莞的地图。哇!“我们在这个 位置!”“ 是在这里!”小记者们争论不 休。我就静静地看着,细细地琢磨。 准备进入展览区了。看到模拟景 象,我仿佛看到了以前农民辛辛苦苦干 活的样子。番薯、小白菜、甘蔗等东莞特 产,样样都是长得那么 Good。紧接着, 我们看到了古时候的厨房。推进的柴 火,大大的灶台摆在那里,看起来可真气 派!“哗啦啦”!只听见什么东西流动的 声音,随着声响望去,是水车!虽然是假 的,但我还是感觉特别逼真。 到了展示栏,一幅幅图画,一段段文 字,打动了我的心。我终于知道以前的 生活是怎么样的了,我终于知道以前的 饮食是怎么样的了,我终于知道以前的 人是怎么样的了。这真是太令人震撼 了!穷苦的人民,什么食物都没有,太可 怜了…… 看到了东莞特产,我不禁大吃一 惊。原来我们东莞也是那么有名啊。 过了几小时,要回去了,我依依不舍 地走了,这真是一次有意思的参观。 参观游记 东莞报业小记者 陈若曦 我的生活丰富而多彩,每天都会有 有趣的事儿发生。今天小记者俱乐部 要带我们去东莞饮食风俗博物馆参观 学习,又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 让我们快点去看看吧! 我们了解到我们的东莞市有2465 平方千米,分为5片。分别是:万江水 片、圆梅片、丘陵片、普田片、高山片。 东莞市,这个全国GDP排名22的城市, 最早原属于惠州市。它有一个很不起 眼的名字叫“宝安”,并不是现在深圳的 宝安,“宝安”有包括莞城、东城、万江、 常平、横沥、等 32 个镇街。很多有名的 名胜古迹如黄旗山、可园、观音山、榴花 公园等都是在东莞呢。 我国自古流传两句话,一是“民以 食为天”,二是“衣食足则知荣辱”可见 吃的重要性。勤劳聪明的我国人民不 但善吃,而且还吃出了文化。南城胜和 蚝岗就是最早的美食。博物馆展览分 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展示了人民的劳动 方式、美食和餐具,另一部分展示了各 镇街的美食特色及传统节日。东莞的 特色小吃糖不甩、咸粽、钵仔糕、龙船饭 等等着你来试试呢。 我们还欣赏了难得一见的粮票,在 如此美好的今天,我们应该感谢先辈们 的付出。 奇妙的东莞饮食风俗 东莞传统美食的故事 东莞饮食的魅力 走进东莞饮食风俗传统文化

走进东莞饮食风俗传统文化 奇妙的东莞饮食风俗 参观游记dgtimes.timedg.com/page/2018-03/21/B04/20180321B04_pdf.pdf · 变迁、文化与民俗的融合。 东莞报业小记者

  • Upload
    others

  • View
    2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学习周刊 小记者B042018年3月21日 星期三 责编 黄月 美编 何德和 责校 黄雨川

学习周刊 小记者 B052018年3月21日 星期三 责编 黄月 美编 何德和 责校 黄雨川

东莞时报记者 黄月

说起“饮食风俗”,东莞本土美食丰

富,餐饮文化源远流长。最近,报业小记

者走进东莞饮食风俗博物馆里感受一番,

开开眼界,找回些童年的记忆,传承本土

故事,感受着饮食风俗的演变。

走进博物馆,迎面而来的是原汁原味

的饮食文化风情。展览从东莞饮食风俗

的起源开始,以景观展示东莞地形地貌、

农耕情景、旧时厨房;以模型展示东莞美

食;以图片展示饮食风俗、时节饮食、婚嫁

寿诞的饮食和饮茶风俗等。

小记者们先了解到东莞各镇街地形

分布以及各镇历史悠久的景点。另外,有

一道弧形蚝壳堆积的高墙为白色蚝壳化

石的背景,据说蚝是东莞人民最早的美食。

“民以食为天”想着那些传统东莞过

年时必备的小食——年角、糖环、硬饼、麻

葛……忍不住流下口水来,传统美食更在

于一代代传承下来。小记者看到各种最

地道的美食,包括冬团、麻葛、咸汤丸、咸

鱼龙、糖环、油角、糖不甩、碗仔糕、眉豆糕

……都想吃。

展厅里还有完全仿照过去打造的“下

间”(意即“厨房”),墙上挂着木桶木盆,这

是东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典型的厨房。

东莞饮食中最有特色的小吃应当是

炒米饼了。这道以前莞人过年时必不可

少的美食,传统炒米饼的模具上面印着吉

祥字句,蕴含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小记

者被数十只模具吸引了视线,都想了解特

色小吃炒米饼的制作过程。

参观完饮食风俗博物馆,让小记者们

透过“饮食风俗”这扇窗,了解本土美食,

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东莞历史和文化的

变迁、文化与民俗的融合。

东莞报业小记者 叶颂炜

今天,我跟随东莞报业小记者团来到

了位于万江莞香楼的东莞饮食风俗博物

馆,学习东莞的饮食特色、传统节日、饮食

风俗和东莞饮食文化的发展。其中我最

感兴趣的就是学习粤菜了。

中国的八大菜系“川鲁粤苏浙闽汀

徽”,其中粤菜历史最悠久。你知道粤菜

的历史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粤菜的地域最广,用料庞杂,选料精

细,技艺精良,善于变化,风味讲究,清而

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擅

长小炒。

粤菜的代表菜有很多,其中就有阿

一鲍鱼、广州文昌鸡、明炉烤乳猪、新龙

皇夜宴、清蒸东星斑、挂炉烧鹅、生拆

蟹肉、绘海虎翅、潮州卤味、盆菜等等,

多不胜数。

在莞香楼的博物馆里面,我学到了粤

菜的很多知识,令我不禁想起了婆婆和妈

妈在家煮的正宗粤菜,还有我在外面吃到

的粤菜,原来是真的。

我还给小记者们讲解了东坑的二月

初二“卖身节”(即泼水节)与糖不甩,大家

都很感兴趣,真开心。就让我们相约下周

末的二月初二吧!

东莞报业小记者 张希彤

今天,我跟着东莞报业小记者大部

队来到了目前东莞唯一的饮食风俗博

物馆参观,心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据介绍,博物馆总共有两千四百六

十平方米,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整个东

莞的地形图。老师跟我们介绍说,东莞

分为五大片区,分别是:丘陵片、万江水

乡片、沿海片、莆田片和山区片;东莞有

八大名景:威远炮台、黄旗山、可园、金

鳌塔、观音山、西城楼……

接着,我们参观了古时候的厨房、

生活和生产用品,例如:水车、打谷机、

镰刀……还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在这

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个短短的小故事

吧。据说古时候,人们很穷,没有钱,每

当过年的时候不能出去买东西吃,只能

在家里自己做,每年的大年初一的前五

天,就开始在家做过年的小吃。古时候

的小吃有很多,例如:糖不甩、眉豆糕、

白糖糕、咸狗俐……各式各样,好吃极

了。我们现在很多著名的小吃就是从

古时候流传下来的。

好了,讲到这里我来问大家一个问

题:“番薯是从哪里引入东莞的?”你猜

得出来吗?我来告诉你吧。番薯是明

朝1583年从安南国(越南)引入到东莞

发展的。

大家知道最合适的吃饭时间吗?

我告诉你们吧。早上7:00;中午12:

30;晚上6:30;晚饭在睡前四个小时吃

才最健康。

参观了饮食风俗博物馆,我知道了

古时候人们贫穷,生活条件很差,不能

出去买东西吃,只能在家自己做。我们

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小吃都可

以买回来吃,但是我们还是要好好继承

发扬传统的饮食风俗,要珍惜食物,不

能浪费食物。

东莞报业小记者 夏婧洁

今天,我们东莞报业小记者来到了

东莞万江风俗饮食博物馆。进去签到以

后,我们兴致勃勃地坐上电梯,来到了四

楼。迎接我们的阿姨,早已站在门口等

候我们多时。见到我们,阿姨的脸上笑

容可掬、满面春风。走进大门,映入眼帘

的是一幅东莞的地图。哇!“我们在这个

位置!”“是在这里!”小记者们争论不

休。我就静静地看着,细细地琢磨。

准备进入展览区了。看到模拟景

象,我仿佛看到了以前农民辛辛苦苦干

活的样子。番薯、小白菜、甘蔗等东莞特

产,样样都是长得那么Good。紧接着,

我们看到了古时候的厨房。推进的柴

火,大大的灶台摆在那里,看起来可真气

派!“哗啦啦”!只听见什么东西流动的

声音,随着声响望去,是水车!虽然是假

的,但我还是感觉特别逼真。

到了展示栏,一幅幅图画,一段段文

字,打动了我的心。我终于知道以前的

生活是怎么样的了,我终于知道以前的

饮食是怎么样的了,我终于知道以前的

人是怎么样的了。这真是太令人震撼

了!穷苦的人民,什么食物都没有,太可

怜了……

看到了东莞特产,我不禁大吃一

惊。原来我们东莞也是那么有名啊。

过了几小时,要回去了,我依依不舍

地走了,这真是一次有意思的参观。

参观游记

东莞报业小记者 陈若曦

我的生活丰富而多彩,每天都会有

有趣的事儿发生。今天小记者俱乐部

要带我们去东莞饮食风俗博物馆参观

学习,又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

让我们快点去看看吧!

我们了解到我们的东莞市有2465

平方千米,分为5片。分别是:万江水

片、圆梅片、丘陵片、普田片、高山片。

东莞市,这个全国GDP排名22的城市,

最早原属于惠州市。它有一个很不起

眼的名字叫“宝安”,并不是现在深圳的

宝安,“宝安”有包括莞城、东城、万江、

常平、横沥、等32个镇街。很多有名的

名胜古迹如黄旗山、可园、观音山、榴花

公园等都是在东莞呢。

我国自古流传两句话,一是“民以

食为天”,二是“衣食足则知荣辱”可见

吃的重要性。勤劳聪明的我国人民不

但善吃,而且还吃出了文化。南城胜和

蚝岗就是最早的美食。博物馆展览分

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展示了人民的劳动

方式、美食和餐具,另一部分展示了各

镇街的美食特色及传统节日。东莞的

特色小吃糖不甩、咸粽、钵仔糕、龙船饭

等等着你来试试呢。

我们还欣赏了难得一见的粮票,在

如此美好的今天,我们应该感谢先辈们

的付出。

奇妙的东莞饮食风俗

东莞传统美食的故事

东莞饮食的魅力

走进东莞饮食风俗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