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屏東縣政府施政創新研究編撰─創新治類目錄 張開夢想的羽翼─專訪創新發想人曹啟鴻----------------------------1 一、綠色新天地─綠色能源篇 1-1 種下一顆新太陽─養水種電及沼氣發電-----------------------------3 1-2 學習水流的姿態─綜合治水---------------------------------------8 1-3 災區上的智慧城─智慧市大挑戰與智慧電網------------------------12 1-4 穿進都市的綠色交通─電動巴士、屏東市城市自行車、電動機車------15 二、開一條夢想之路─交通建設成果篇 2-1 乘風而行─單車國道--------------------------------------------19 2-2 火車快飛─鐵路高架捷運----------------------------------------24 2-3 希望之路─建構完整交通網--------------------------------------29 2-4 灰色路線裡微笑─砂石專用道------------------------------------32 三、南方有春天─產業篇 3-1 少年ㄟ 農轉來!─燕南飛計畫----------------------------------34 3-2 安撫心靈及增加收入的耕地─心靈及經濟耕地----------------------38 3-3 悠然大武山─沿山休閒農業--------------------------------------41 3-4 活跳跳的安全約定─水產優質標章--------------------------------44 3-5 安全的網─食安事件--------------------------------------------47 四、看見幸福的身影─社會福利篇 4-1 白羽毛,振翅高飛吧!------------------------------------------50 4-2 打造銀髮族的桃花源─幸福村------------------------------------53 4-3 老寶貝的新樂園─日托------------------------------------------55 4-4 幸福互助會─脫貧----------------------------------------------58 4-5 給街上孩子第二個家─愛幼--------------------------------------61 4-6 在地老化的新願景─長照----------------------------------------64 4-7 減少等待的社會福利─戶政整編----------------------------------66 五、閱讀大地的詩行─文化保存篇 5-1 魔幻萬金─萬金聖誕季------------------------------------------68 5-2 迎向世界的舞台─演藝廳----------------------------------------71 5-3 封存時光密碼─眷村保存----------------------------------------74 5-4 歲月的魔法─全國第一個聚落保存五溝水--------------------------77 5-5 獻祭給先祖的瑰麗詩篇─古蹟保存─宗聖公祠----------------------80

張開夢想的羽翼─...5-4歲月的魔法 全國第一個聚落保存五溝水-----77 5-5獻祭給先祖的瑰麗詩篇 古蹟保存 宗聖公祠-----80 3 第一章:綠色新天地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張開夢想的羽翼─...5-4歲月的魔法 全國第一個聚落保存五溝水-----77 5-5獻祭給先祖的瑰麗詩篇 古蹟保存 宗聖公祠-----80 3 第一章:綠色新天地

屏東縣政府施政創新研究編撰─創新治類目錄

張開夢想的羽翼─專訪創新發想人曹啟鴻----------------------------1

一、綠色新天地─綠色能源篇

1-1種下一顆新太陽─養水種電及沼氣發電-----------------------------3

1-2學習水流的姿態─綜合治水---------------------------------------8

1-3災區上的智慧城─智慧市大挑戰與智慧電網------------------------12

1-4穿進都市的綠色交通─電動巴士、屏東市城市自行車、電動機車------15

二、開一條夢想之路─交通建設成果篇

2-1乘風而行─單車國道--------------------------------------------19

2-2火車快飛─鐵路高架捷運----------------------------------------24

2-3希望之路─建構完整交通網--------------------------------------29

2-4灰色路線裡微笑─砂石專用道------------------------------------32

三、南方有春天─產業篇 3-1少年ㄟ 農轉來!─燕南飛計畫----------------------------------34

3-2安撫心靈及增加收入的耕地─心靈及經濟耕地----------------------38

3-3悠然大武山─沿山休閒農業--------------------------------------41

3-4活跳跳的安全約定─水產優質標章--------------------------------44

3-5安全的網─食安事件--------------------------------------------47

四、看見幸福的身影─社會福利篇 4-1白羽毛,振翅高飛吧!------------------------------------------50

4-2打造銀髮族的桃花源─幸福村------------------------------------53

4-3老寶貝的新樂園─日托------------------------------------------55

4-4幸福互助會─脫貧----------------------------------------------58

4-5給街上孩子第二個家─愛幼--------------------------------------61

4-6在地老化的新願景─長照----------------------------------------64

4-7減少等待的社會福利─戶政整編----------------------------------66

五、閱讀大地的詩行─文化保存篇

5-1魔幻萬金─萬金聖誕季------------------------------------------68

5-2迎向世界的舞台─演藝廳----------------------------------------71

5-3封存時光密碼─眷村保存----------------------------------------74

5-4歲月的魔法─全國第一個聚落保存五溝水--------------------------77

5-5獻祭給先祖的瑰麗詩篇─古蹟保存─宗聖公祠----------------------80

Page 2: 張開夢想的羽翼─...5-4歲月的魔法 全國第一個聚落保存五溝水-----77 5-5獻祭給先祖的瑰麗詩篇 古蹟保存 宗聖公祠-----80 3 第一章:綠色新天地

3

第一章:綠色新天地

在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壓力下,如果要問廿一世紀將流行什

麼?那麼綠色將是這個世紀的主流路線,綠色環境、綠色能源、綠色

地球,一個活力的新顏色正在引領著世界。

當記錄片《±2℃》提醒著人們,台灣很可能成為全球的第一批暖

化難民之際,當 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南國的人們感受到大自然的

反撲威力後,於是這裡的人們開始尋找一個綠色新方向,一個新的可

能…

1、種下一顆新太陽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那麼「種」太陽能板後,「收成」

又是什麼?過去人們總以為,種植作物就是農田裡的一切可能,進入

廿一世紀了,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農田裡可以「種電」,養豬場可

以「發電」,所有的嘗試加起來成為一種新的「綠色」。

絕境之下再起

環保議題不斷在耳邊迴盪,一連串末日預言都與洪水有關,一部

震撼全台的紀錄片《±2℃》明白表示,地球均溫若上升 2℃,台灣不

少地區就會淹沒在海中,但不用等到這天到來,2009 年 8 月 8 日,

莫拉克颱風強襲南台灣,屏東沿海佳冬及林邊,就被前所未有的洪水

襲擊。 八八風災林邊水淹超過一層樓高,從空中俯瞰,哪裡是溝渠?哪

裡是魚塭?早就無法分辨,如此景象,在午夜夢迴中還不時回到當地

人眼前,未來要如何防範?或許連先進國家的領導者及科學家想破頭

都還是無法解答,只能順其自然的等待契機。 在林邊鄉土生土長的屏東縣長曹啟鴻感受很深,看著故鄉連年受

淹水所苦,他大膽提出「不養魚、改養電」的太陽能產業轉型計畫,

這讓養殖戶開始有了改變契機。

Page 3: 張開夢想的羽翼─...5-4歲月的魔法 全國第一個聚落保存五溝水-----77 5-5獻祭給先祖的瑰麗詩篇 古蹟保存 宗聖公祠-----80 3 第一章:綠色新天地

4

歷史共業

首先要回顧林邊純樸的漁村背景,30 多年前,隨著漁業資源漸

漸枯竭,開始收起網子、賣掉漁船,逐步轉型投資陸上養殖,漸漸地,

林邊鄉成為台灣漁塭養殖最興盛的地區之一。 但養殖戶從沒想到,地底豐沛的地下水源也有枯竭的一天,長期

抽取地下水的結果,讓林邊、佳冬一帶的地層開始無預警的下陷,經

過測量發現,從 1972 年至 1999 年、以林邊鄉市街為中心,共沈陷

3.2 公尺,在鄉內常見到伸手可及門拱、屋簷或二樓變一樓的下陷奇

景,許多傳統古厝也因無法居住而閒置荒廢。 由於地層下陷使得地下水鹽化嚴重,淡水養殖漁業已經無法復

養,養殖戶才轉向淡海水混雜的石斑魚產業,並發展出「石斑魚王國」

的美名,但如此演化的傳奇產業,代價卻是非常慘痛的。 這樣的歷史共業在八八水災時一次總清算式地爆發,短時間暴雨

從溪流上游不斷的宣洩而下,大量的洪水與淤泥無法順流入海反倒淹

進了城鎮,造成林邊火車站、市街中心、蓮霧園以及光林、仁和及水

利等地的養殖池,幾乎被洪水及泥漿淹沒,無一倖免。 長年傲視全球的水產養殖產業一夕間幾乎全毀,包括佳冬、林邊

2 處養殖區損失慘重,還有大片的蓮霧園被泡在水裡,這衝擊給了當

地農民一記當頭棒喝,也開始反思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如此

絕對。 農地新生機

那一年,幾乎是所有人都在思索這塊沿海淨土該何去何從?正好

2009 年 12 月政府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於是一個新的想像,在屏

東啟動,既然下陷的漁塭、果園再也養不了魚、種不了蓮霧,那就「養

水、種電」吧! 「一定要切斷地層下陷區抽地下水的惡性循環不可」,為了替災

區的土地找到新的可能,屏東縣長曹啟鴻想到屏東的陽光,「如果在

地層下陷區的惡地上種得了電,那便是三贏策略」。 在曹啟鴻的心裡盤算的是,農民租地給太陽能業者,可以讓土地

休養生息;如果農民願意,業者還可以提供工作,「國土可復育、農

民有收益」;最重要的,抽地下水的惡性循環可暫歇。 「不養魚、改養電」的轉型計畫,讓漁民大膽在腦海中勾勒未來

Page 4: 張開夢想的羽翼─...5-4歲月的魔法 全國第一個聚落保存五溝水-----77 5-5獻祭給先祖的瑰麗詩篇 古蹟保存 宗聖公祠-----80 3 第一章:綠色新天地

5

美麗的藍圖,許多養魚養了一輩子的老翁、還有無力復耕的蓮霧農

民,不曉得自己的人生還能再選擇一次,他們這次只要提供土地架設

太陽能板,投入最環保的綠能產業,就可以把原本耗水、耗電傳統種

植、養殖,轉化成為節能、節水又可以靠發電賺錢的綠色示範區。 風災後的太陽像是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持續高掛當空,強烈的

紫外線讓人一抬頭幾乎就睜不開眼睛,不過南區沿海的景觀卻有了重

大改變。 太陽能板下的有機農業栽培

歷經 5 年的蛻變,如今在佳冬、林邊發展的「養水種電區」已達

43.7 公頃,成為全國最大的太陽能光電區。 且經屏東縣政府與太陽能板業者合作實驗,成功在太陽能光電區

以有機農業栽培技術,種出無毒的新鮮蔬果。 這種上層是光電設備、下層成為溫室有機蔬菜園的巧妙搭配,不

僅打破傳統耕作的模式,也能避免異常天候影響導致的農民損失,充

分發揮地利後創造的綠色奇蹟,連農委會主委陳保基看過後都直誇,

「穿著皮鞋」就能從事的農業生產,勢必吸引更多年輕農民返鄉務農。 既然不是全區都不養魚,屏東的養殖業也並非到達夕陽西下的一

刻,力推養水種電,不過是希望找到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的模式,創造

土地與居民達到雙贏的機會。 看到日頭就賺錢

從事養殖漁業多年的吳武達是加入「養水種電」計畫的先驅,回

顧簽約念頭時他淡淡地說,剛經過風災的侵襲,就擔心還有下一次災

害,試著放手,不僅要讓土地休養生息,也給未來子孫有個乾淨的生

長環境。 所幸屏東烈日很爭氣,每月平均為他帶來一萬餘元的收入,他笑

著說,就像提早領老人年金般,「看到日頭就有錢領」;雖說太陽能產

業是個趨勢,但從沒人有跟太陽能板日夜生活的經驗,他不諱言,裝

設之前難免有點害怕。 業者來庄內舉辦座談會,吳武達不避諱別人眼光,首先舉手發問

對身體是否危害?靠近會不會被電?此語一出,還因此被人笑是「庄

腳俗」。 後來知道電量產生時是低電壓的直流電,不會產生輻射、噪音及

Page 5: 張開夢想的羽翼─...5-4歲月的魔法 全國第一個聚落保存五溝水-----77 5-5獻祭給先祖的瑰麗詩篇 古蹟保存 宗聖公祠-----80 3 第一章:綠色新天地

6

臭味,讓他毅然決然投入,拿出百坪農地作為試驗。他笑說,每 2 個

月都迫不急待去刷存摺,看到有錢存入便笑著離開銀行,等於日頭一

出來就等著收錢。 他說,單純靠發電想要致富是不可能的,但想到自己年紀漸漸大

了,不適合在站在第一線養殖,雖然這收入與養殖石斑及龍膽獲利不

成比例,但想到每年颱風季節就要擔心一次,也就鐵了心不再養魚改

「蓄電」,現在每年僅需 4 至 5 次將板子上的灰塵清除便可,輕鬆寫

意。 根據屏東縣府的統計,目前「養水種電」區總裝置容量為 23.6MW

(百萬瓦)(1MW等於 1000KW),以每日每KW發電 3.6 度計算,

全年共可發電 3104 萬度,每月約可提供 8600 個家戶用電(以每戶每

月 300 度計算)。 更重要的是,土地轉型後,每年至少可減抽 46 萬立方公尺地下

水,現在搭火車經過林邊,就可以看到偌大太陽能光電板佇立田間,

這是南國的新景觀、也是新的綠色方向。 養豬場的新想像

除了為莫拉克災區尋找新方向外,屏東縣因為養豬所衍生的臭味

及廢水問題,一直是縣長曹啟鴻心中的疙瘩,上任後不久他就遠赴德

國觀摩國外沼氣發電,雖然當時還不知道如何開始,但是曹啟鴻說「總

要先有夢想,才能前進」。 的確,屏縣因養豬造成的環境負擔確實不輕,全縣養豬頭數高達

147 萬頭、有超過 2 千戶的養豬戶,經過縣府的大力催生,目前縣內

已有 9 座大型養豬示範沼氣發電廠,每年可以消耗 6 千萬噸的二氧化

碳排放,並產生 299 萬度發電。 「我的養豬場本來一個月電費 40 萬,建置沼氣發電後自產自

用,現在可節省 25 萬!」屏東麟洛鄉豬農蘇鵬、蘇增的中央畜牧場

在去年中旬接受縣府輔導,建置沼氣發電系統後,電費降了六成多。 不同其他縣市由民間單打獨鬥,中央畜牧場在經濟部引薦下與漢

翔公司簽署 195 瓩發電機組供應合約,有此新穎機組助益,發電量將

比原來 30 瓩機組大 6 倍多,發電量也增加 6 倍,對環保及溫室氣體

減排更盛以往。 養豬 30 多年的蘇鵬就說,多年前,他也曾自己嘗試沼氣發電,

卻因欠缺技術而失敗,直到縣府近年推廣沼氣發電,找專業人士來指

Page 6: 張開夢想的羽翼─...5-4歲月的魔法 全國第一個聚落保存五溝水-----77 5-5獻祭給先祖的瑰麗詩篇 古蹟保存 宗聖公祠-----80 3 第一章:綠色新天地

7

導,加上日本 311 核災讓他體認到未來能源短缺的可能性,才重新投

入。

除了蘇鵬的中央畜牧場,屏東縣政府和台糖公司及大型養豬場,

在潮州、枋寮等地,已著手規劃沼氣發電示範區,讓養豬也能「綠能

化」,加入新世紀的綠色新方向。 養水種電

.2009 年莫拉克風災後,屏東縣政府提出兼顧國土保育、水患治理、產業轉

型及綠能減碳等多面向的養水種電,目前佳冬、林邊共有 177 筆土地參與,

面積達 43.7公頃,估計全年發電量可達 3104萬度。

沼氣發電

.目前全縣內已有 9座大型養豬示範沼氣發電廠,每年可以消耗 6千萬噸

的二氧化碳排放,並產生 299萬度發電。

Page 7: 張開夢想的羽翼─...5-4歲月的魔法 全國第一個聚落保存五溝水-----77 5-5獻祭給先祖的瑰麗詩篇 古蹟保存 宗聖公祠-----80 3 第一章:綠色新天地

8

2、學習水流的姿態

不了解水的姿態,要如何引水入海?千年前的大禹治水尚且尊重

「水性就下」的姿態。

近幾年極端氣候幾成常態,國土的保育和防洪治水更顯重要,屏

東縣以一種尊重大自然的治水之道,讓土地與水共存共榮。

喜樂!二峰圳

「能有這麼好的水使用,真的是上天的恩賜啊!」來義鄉丹林村

6 鄰鄰長阿比,指著來義國小後門水圳裡的水,很感恩地說。 這個社區有個美麗的名字,叫做「喜樂發發吾」,排灣族語的意

思是「向上爬升」,以前要上山,這裡就是起點。社區的名字真的讓

人充滿喜樂,不過部落內有個真正讓人「喜樂」的寶,正是二峰圳的

水。 這是取自林邊溪,經過地下礫石過濾後,天然純淨無汙染的水;

很難想像,這條二峰圳已有 90 多年歷史,為 1923 年日本人鳥居信平

在林邊溪上游,建造的「地下堤堰取水工程」。這條圳迄今仍持續運

作,源源不絕引取林邊溪流域地下伏流水。 「它可以說是一座地下水庫。」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丁

澈士說。林邊溪上游山區的保水能力不佳,溪水出了山區進入沖積扇

時,河水大量滲入,成為地下伏流水。二峰圳利用河床下的集水廊道,

將溪水引入水塔,經過隧道、暗渠、明渠,流到下游的農場。「很難

想像 90 年前就有這麼先進的設計。」 向水致敬 人工湖啟動

如今,一項向二峰圳「致敬」的工程,在二峰圳下游不遠處展開,

它是「大潮州人工湖」。大潮州人工湖的發想,和反美濃水庫和瑪家

水庫運動的「南方水學」有密切的關係。 在這之前,台灣的治水及水資源概念,都來自歐美「工程師主義」

下的「堤防水庫論」,缺水就是蓋水庫;但南方水學看到了另一種可

能性,就是地下伏流水,二峰圳就是最佳的典範。 「大潮州人工湖可說是繼承了二峰圳的概念和精神,只是二峰圳

目的是為了灌溉,人工湖則是為了補充地下水。」台灣藍色東港溪保

育協會理事周克任說。「屏東平原是全台灣地下水存量最豐富地區,

Page 8: 張開夢想的羽翼─...5-4歲月的魔法 全國第一個聚落保存五溝水-----77 5-5獻祭給先祖的瑰麗詩篇 古蹟保存 宗聖公祠-----80 3 第一章:綠色新天地

9

這麼好的資源若能善加利用,勝過蓋好幾座水庫。」 因此縣府從 1999 年起就委託屏東科技大學,執行「推動屏東縣

地層下陷防治工作計畫」及「屏東平原設置補注湖可行性評估計畫」,

經 10 多年努力,大潮州人工湖第一期工程終於在 2013 年 3 月 29 日

動工。 大潮州人工湖運作模式是:從取水口取水後,水經輸水渠道流至

調節池、沉澱池,最終進入補注湖,進行地下水補助。整個湖區域共

300 公頃,其中第一期工程 58 公頃,2014 年底完工,總工程費 14億元。

工程包括取水工、固床工、輸水工、監控中心、補注湖等,最特

別的,是取水道設計成彎道,利用彎道產生的離心力,將引進的水砂

進行分離,水進入補注池,砂則由排砂閘門排回溪中,不但減少後續

清淤、運砂處理成本,也不致因減少溪中的砂量而影響生態。 「大潮州人工湖最主要的功能是補充地下水,同時兼具分洪、滯

洪效益,最終目標則是進行國土保育。」縣府水利處長謝勝信說。人

工湖完成後,預計每年可補注 1.5 億噸地下水,補注 10 年後,每年

可提供 6000 萬噸自然湧泉,提升地下水位 5 公尺,也可解決下游的

林邊、佳冬地層下陷問題。 負責人工湖工程的駐地工程師黃永新也特別說明,所謂的「湖」,

未來恐怕有半年以上的時間看不到,他說「人工湖是為了要補助地下

水,強調的是水能迅速滲到地底,若長期形成湖面,反而代表成效不

彰。」 「大潮州人工湖可說台灣治水史上的首創,它是第一個將地下伏

流水和地下水,當做主角的治水工程。」曹啟鴻說。 不過一個含水、防洪又結合山林的人工湖,未來會以什麼樣 的

面貌呈現,還是令人期待。 治水縮影林邊溪

另一項讓屏東縣政府投注大筆經費與心力的治水工程,則是林邊

溪,或者說,林邊溪的整體治理,正是曹縣長 8 年治水理念的縮影。 林邊溪全長 42 公里,流域面積 336.30 平方公里,發源於南大武

山西南麓,主流依序流經泰武鄉、來義鄉、新埤鄉、佳冬鄉、林邊鄉

等地,主要支流為力力溪。 莫拉克颱風之際,因林邊溪潰堤,造成全鄉淹沒,水深平均一公

Page 9: 張開夢想的羽翼─...5-4歲月的魔法 全國第一個聚落保存五溝水-----77 5-5獻祭給先祖的瑰麗詩篇 古蹟保存 宗聖公祠-----80 3 第一章:綠色新天地

10

尺,最深更有兩公尺,這樣的慘況讓當地人一輩子都忘不了,也更讓

曹啟鴻堅定治水。 2011 年 5 月 23 日第六屆全國河川 NGOs 會議上,曹啟鴻便提出

「上游山區海綿策略、中游沖積吃水策略、下游淹區排抽策略」,以

上、中、下游不同的策略,馴服林邊溪。 「中游沖積吃水策略」就是大潮州人工湖;「上游山區海綿策略」

是山林禁伐補償措施;「下游淹區排抽策略」則是設置滯洪池、濕地、

抽水站,及進行排水路整治。 目前在全國集水區上游森林,都有禁伐補償措施,但曹啟鴻認為

這樣還不夠,推出「原住民維護河川安全、涵養水源實施計畫」(原

住民保留地林木限制伐採補償計畫),2007 年起透過補償方式,在集

水區外原住民保留地,讓地主保留森林,成為森林守護者。 這項政策可說是全國首創,迄今也是全國唯一施行的縣市。原住

民處副處長蔡文進說,「莫拉克風災後,中央水保局非常讚賞這項政

策,研擬要跟進,可惜後來沒有下文。」

政策實施至今,限制伐採面積已達393多公頃,發出的補償金2195

萬多元,其中包括牡丹鄉 66 公頃、獅子鄉 69 公頃、春日鄉 60 公頃、

來義鄉 66 公頃、泰武鄉 8 公頃、瑪家鄉 81 公頃、三地門鄉 31 公頃、

霧台鄉 14 公頃。

另外下游則著重「淹區排抽策略」,縣府水利處副處長江國豐說,

佳冬地區主要是在岸邊淹水最嚴重的羌園和大武丁地區,辦理排水整

治,包括設置分洪道、抽水站及滯洪池,完工後遇雨即淹的情形已大

幅改善。

林邊地區淹水最嚴重則是省道 17 線,從縱貫鐵路到國道 3 號林

邊交流道一帶;林邊排水幹線整治工程將台 17 線長源橋以下渠道拓

寬、進行橋樑改建、將渠道內養殖管線清除,並興建林邊排水抽水站

後,淹水情形也大幅改善。

溼地發揮滯洪效果

林邊除了抽水站等治水工程外,境內也有大面積的溼地,具有滯

洪功能。說來諷刺,這些溼地原本都是私人農田,因為地層下陷導致

長期積水不退,無法耕作遂「變成」溼地。目前林邊境內大面積的溼

地主要有 2 塊,分別是國 3 林邊交流道兩側 20 多公頃的「鎮安溼地」,

及台 17 線以南 30 多公頃的「田厝溼地」。

Page 10: 張開夢想的羽翼─...5-4歲月的魔法 全國第一個聚落保存五溝水-----77 5-5獻祭給先祖的瑰麗詩篇 古蹟保存 宗聖公祠-----80 3 第一章:綠色新天地

11

這兩大溼地原本也只是被當成廢耕農地閒置,直至莫拉克風災

後,林邊鄉公所才將其拿來當作滯洪池。「林邊有 1/3 的土地低於海

平面,排水系統常要借助機械抽排設備才能順利排水。」林邊鄉長鄭

信政說,「若能先將暴雨產生的地面漫流水集中到溼地內,就能延長

預警及防範的時間。」

縣政府因此和鄉公所合作,研究出一套創新的操作模式:雨季或

颱風來臨之前,由縣府撥發經費,以移動式抽水機抽掉溼地內的水,

降低水位,待暴雨來後,溼地就能充分達到滯洪功能。這個模式經莫

拉克之後的凡那比及南瑪都颱風測試後,證實的確發揮功效,大大減

低林邊地區淹水情形。

8年治水,全國最佳

歷經 8 年治水,屏東縣繳出了亮麗成績單,迄 2014 年,縣內從

屏北的武洛溪到屏南的林邊溪,淹水情形已大幅改善。

而依據經濟部水利署執行「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8 年 800億治水預算)統計,屏東縣從 2006 年到 2013 年,投資治水經費為

64.78 億元,屏東縣易淹水地區面積 192 平方公里中,改善面積達

100.45 平方公里,全國最佳。 曹啟鴻因此也在 2013 年 9 月 2 日,和台南市長賴清德民進黨籍

縣市長,共同呼籲中央政府正視治水的重要性,繼續編列治水特別預

算,「絕不能半途而廢」。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順著水的姿態,屏東縣終為

治水找到了一條路。

治水成績

策略:上游山區採海綿策略、中游沖積吃水策略、下游淹區排抽策略

成效:屏東縣從 2006年到 2013年,投資治水經費為 64.78億元,屏

東縣易淹水地區面積 192平方公里中,改善面積達 100.45平

方公里,全國最佳。

Page 11: 張開夢想的羽翼─...5-4歲月的魔法 全國第一個聚落保存五溝水-----77 5-5獻祭給先祖的瑰麗詩篇 古蹟保存 宗聖公祠-----80 3 第一章:綠色新天地

12

3、災區上的智慧城

從那裡跌倒就從那裡爬起來!屏東縣準備在被風災蹂躪的土地

上,推動再生能源微電網智慧城,這樣的計畫聽起來像是一個天方夜

譚的故事,但它的的確確已經在發生!

直直走,就看得到

「有太陽能的地方怎麼走?」林邊火車站前一群老人正聚集閒

聊,常有旅人在此問路,老人們總是嫻熟地指著火車站後方的一條產

業道路說,「直直走,就看得到」,順著指示走約 200 公尺,果然上千

片的太陽能光電板豎立,宛如走進光電世界。

這裡是林邊鄉光林段及塭岸段地區,莫拉克颱風八八風災受創最

嚴重地區之一,屏東縣政府利用廢棄漁塭及蓮霧園,實施「養水種

電」,目前已是台灣規模最大的商業型太陽光電系統應用城市。

進入「養水種電」區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濕地,土丘夾雜

其間,另外還有太陽能光電、風車,高腳屋、水車、能源屋及遊客中

心,這裡是屏東縣政府正積極打造的「光采濕地」。

這是全台灣第一個由地方政府出資建置的「再生能源智慧微型電

網示範園區」,希望打造林邊鄉為能源自給自足的低碳城市,進而擴

大到全縣。

「光采濕地」開展的正是一個智慧城的藍圖。

受傷土地的重生

把時間回溯到 2009 年 8 月 8 日的莫拉克颱風,林邊、佳冬等沿

海鄉鎮淹水 2 層樓高,台電的機電設備泡在水裡,林邊鄉 2 個月沒有

電力,嚴重影響救災和復建,曹啟鴻縣長驚覺,原來孤島效應不是只

在山上,連平地都會發生。

從立委時期就思考著台灣再生能源的曹啟鴻,此時在沿海實施自

主電網的想法,越來越清晰,「八八風災後,危機就是轉機,我在受

傷土地上,看見再生能源迸發火苗。」

剛好在莫拉克風災後,政府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這個火苗讓

屏東縣找到了新方向,一路推動「養水種電」、學校和公有廳舍的太

陽光電系統建置、畜牧業沼氣發電、舊垃圾場生質能源作物栽植、離

島小琉球電動機車及墾丁氫能燃料電池車。

「但這些多元的再生能源要如何整合使用,讓社區能夠自給自

Page 12: 張開夢想的羽翼─...5-4歲月的魔法 全國第一個聚落保存五溝水-----77 5-5獻祭給先祖的瑰麗詩篇 古蹟保存 宗聖公祠-----80 3 第一章:綠色新天地

13

足,裡面的技術問題相當複雜。」研考處長林淑惠說,縣政府光是想

把「養水種電」的太陽能電源導入做為災區前進指揮所的林邊鄉公

所,就遇到技術瓶頸。

「這 2 年雖然行政院投入龐大資金和人力,打造澎湖成微電網智

慧城,但國內智慧電網仍沒有成功的實證」曹啟鴻說,於是縣府積極

爭取 IBM 在全球推動的「智慧城市大挑戰」,希望能藉由國際專家的

協助找到方法。

縣府計畫團隊於是把想要整合縣內再生能源,提升使用率與普及

率,推動低碳社區、低碳城市與低碳家園的目標,向 IBM 提出「再

生能源創新運用計畫」。

啟動智慧城

2013 年 10 月,好消息傳來,屏東縣與紐西蘭基督城、丹麥哥本

哈根、日本京都、韓國濟州等 31 個城市同時入選,是台灣第 2 個入

選 IBM 智慧城的城市,前 1 年台灣入選城市是新北市。

2013 年 11 月,IBM 派遣來自全球不同部門的 5 名高階主管及產

業專家進駐屏東縣,為這裡的再生能源尋找整合的方向。

他們相繼造訪了林邊鄉、佳冬鄉的微電網示範區、養水種電區、

畜牧場、核三廠和太陽光電社區等地,了解屏東縣再生能源發展計畫

的運作與成果,也拜訪台北及高雄兩地的中央能源管理單位。

透過實際走訪,IBM 團隊發現,近年來,屏東縣的再生能源發展

已有完善的基礎。

國際專家把脈

2013 年 11 月 22 日,IBM 專家向縣府提交 10 年規畫藍圖白皮書,

提出 3 大策略性建議,包括 1、打造「更智慧」的微電網計畫:建立

再生能源「整合營運控制中心」。2、擬定完整沼氣發電策略。3、成

立專責組織。

「IBM 盤點了屏東的優勢條件,在行政面、民間企業技術合作及

民眾宣導給屏東技術指導。」林淑惠簡單的歸納 IBM 的建議。

在向 IBM 提計畫的同時,縣府也編列了 3000 萬元的經費,進行

智慧微電網計畫,在光采濕地建置「智慧微型電網示範園區」,一方

面做為生態教育園區。在這裡設置有太陽能發電、風力及氫能發電,

計畫試驗是要整合 3 項再生能源,提供電力給高腳示範屋、遊客中

Page 13: 張開夢想的羽翼─...5-4歲月的魔法 全國第一個聚落保存五溝水-----77 5-5獻祭給先祖的瑰麗詩篇 古蹟保存 宗聖公祠-----80 3 第一章:綠色新天地

14

心、路燈、節能水車及能源屋,希望能提升能源組合的掌握度。

曹啟鴻期待,透過 IBM 專家的建議,「光采濕地計畫」未來能成

為區域性能源管理示範點。

這其間不否認縣府是憑著夢想一路摸索前進,研考處副處長謝孟

良就回憶,當時縣府只編 3000 萬元就想進行智慧微型電網計畫,讓

專家學者都不可置信得說「這是幾億元才能做的工程,3000 萬元怎麼

可能?」

是啊!過程中的確有太多的不可能,但「我們很努力的嚐試去

做,在不要浪費太多錢的情況下,讓後面的人去思考,現在做的希望

能當做大家的借鏡。」曹啟鴻依然對未來懷抱著夢想說。

他知道屏東這個窮縣,在沒有中央經費奧援下,要實現林邊鄉成

為低碳城市困難重重,但只要一塊小小的濕地成功,夢想就不無實現

的可能。

就像林邊火車站群聚的老人永遠都會指著火車站後面那條通往

養水種電的產業道路說,「直直去,就看得到」。

光采濕地「再生能源智慧微型電網示範園區」

.微型電網:區域內自主管理發電、儲能與配電,不將電售予台電。

.智慧微型電網:區域內可依(再生)能源發電量、儲能系統、市電及負載情況,

自行進行能源調配,簡單說就是能夠計算出有多少電量、用戶端需要多少電量,

而進行能源調配。台電到目前為止,都還不是智慧電網。

Page 14: 張開夢想的羽翼─...5-4歲月的魔法 全國第一個聚落保存五溝水-----77 5-5獻祭給先祖的瑰麗詩篇 古蹟保存 宗聖公祠-----80 3 第一章:綠色新天地

15

4、穿進都市的綠色交通

想像一趟的綠色之旅吧!先到市區騎乘公共自行車,再搭乘電動

巴士去旅行,或者騎乘電動機車迎風慢活一下,綠色交通正進入你我

的生活,成為都市的新路線!

電動巴士新體驗

「我來當車掌,邀請大家一起乘坐電動巴士遊東港、大鵬灣!」

2014 年的 2 月 26 日,屏東縣首輛電動巴士在林邊火車站前正式亮相,

縣長曹啟鴻興奮地介紹車體相關性能,並親自當起「車掌阿公」,帶

大家走一趟行程,沿路細數相關景點,進行導覽。 一個新的旅遊方式正在啟動,「電動巴士的承載力高、噪音低、

零污染、舒適度佳!」曹啟鴻非常滿意地體驗電動巴士之旅,為了宣

傳兩地景點和新產業,新車體上還彩繪著鵬灣跨海大橋、養水種電、

小琉球花瓶岩等圖樣,十分吸睛。

這項新的電動巴士在同年 3 月 1 日起以「503 公車」新路線,行

駛於林邊火車站到東港渡船碼頭間,停靠站包括林邊養水種電區、崎

峰溼地、大鵬灣帆船基地、青洲遊憩區、鵬管處等,串聯起東港和大

鵬灣間大部分景點。

每年造訪大鵬灣遊客有 30 萬人次,小琉球與東港間的東琉線交

通船,乘客數更高達 200 萬人次,不過大鵬灣各景點間,過去卻一直

沒有大眾交通工具提供接駁。

今年起透過綠色交通的連結,屏東縣政府城鄉處長李吉弘很自信

地說,「新巴士路線開通後,遊東港、大鵬灣就便利了!」

而這條新的綠色路線,正是最佳的環境教育教材,曹啟鴻很興地

描繪著電動巴士的未來,他說,莫拉克風災後,縣府在林邊、佳冬地

區發展養水種電產業,同時逐漸形成微電網,透過電動巴士的連結,

就是最好的環境教育教材。

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電動巴士的電力,大部分是以養水種電的

電力所供應,這一趟綠色交通之旅,不僅僅是欣賞南國美景而已,更

是綠色交通的實踐。

Page 15: 張開夢想的羽翼─...5-4歲月的魔法 全國第一個聚落保存五溝水-----77 5-5獻祭給先祖的瑰麗詩篇 古蹟保存 宗聖公祠-----80 3 第一章:綠色新天地

16

電動巴士

.路線單程 19公里、共設 9站

.營運時間:平日 08:40~18:15;07:40~18:15。平日 16班次(全

程 6班次、區間 10班次);假日 24班次(全程 20班次、區間 4班

次)

.票價:全程票價 54元

.電池:300AH,快充:2小時;慢充:6小時可以充滿

.續航力:空載 200公里;全滿載 150公里

.爬坡力:30%

跨海也要低碳

低碳是新世紀的新主流,位於東港外海的小琉球,是台灣本島附

近唯一的珊瑚礁島嶼,從高空看就猶如一隻海上的仙履鞋。曹縣長一

直夢想將小琉球打造成「低碳島」,而推動島上電動機車,就是重要

的第一步。

很難想像,小琉球只有人口 1 萬 2000 多人,但當地登記的機車

數量居然也有 1 萬 2000 多輛,經清查後,雖然只有 6500 多輛實際在

島上跑,但數量還是驚人。

2012年 3月 17日,電動機車試營運計畫正式在小琉球啟動,屏

東縣府和易維特科技公司合作,提供 300 部電動機車供遊客租賃,並

設置白沙、大福、烏鬼洞及中山路 4 處電池交換站,方便解決充電問

題。

這項計畫在實施兩年後,端出了亮麗的成績單,從剛開始每月僅

承租505台,到2013年暑假,每天平均可出租150台,出租數量成長了

9倍之多!

連島上追著遊客跑的機車業者都標榜:「我們有電動的,你要不

要」?儘管電動機車不偌一般機車可以快速馳騁,但是騎上了電動機

車,彷彿就是低碳的一份子,似乎頓時間就時尚了起來。

屏東縣政府城鄉處長李吉弘說,儘管其他離島也有電動機車計

畫,但小琉球是全國最早,也是唯一採公部門和廠商合作的方式進

行,「導入商業機制,政府站在輔導的角色,即使未來府不補助了,

廠商仍願繼續進行。目前小琉球情況就是如此,看來結果是很成功

的!」

Page 16: 張開夢想的羽翼─...5-4歲月的魔法 全國第一個聚落保存五溝水-----77 5-5獻祭給先祖的瑰麗詩篇 古蹟保存 宗聖公祠-----80 3 第一章:綠色新天地

17

目前電動機車業者也與島上的店家及民宿合作,簽訂長期租約,

讓遊客處處都可以換電池,隨時低碳上路。

小琉球電動機車

.截至2013年11月,小琉球電動機車出租數已近3萬9000台次,

體驗人數約7萬7900人,平均騎乘約50公里,總和里數達194

萬8200公里,減碳量約11萬5723 kg。

三秒交!P-Bike

在綠色的城市裡,城市單車是一定要的街頭風景,2014 年的 5

月 9 日,屏東縣政府舉行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建置儀式,縣長曹啟鴻

興奮地宣布,「在這個綠色城市裡,我們就要有 P-Bike 了」! 2014年10月即將啟用的P-Bike,預計有450輛黃色單車進,站點設

置以火車站、人口集中的住宅區、學校、公園、行政機關等為主,並

串聯萬年溪周邊特色景點,初期規畫20個站,未來還會再增加,甚至

配合屏東鐵路高架化,拓展到其他鄉鎮。 建置工程則由高雄捷運公司負責,高捷公共事務處長賀新表示,

2011年高捷接下高雄市公共自行車系統後,出租率由原本1天200人次,增加到現在1天9000人次,出租站體也增加到160多個,他很有信

心地說「高捷的成功經驗絕對能複製到屏東」。 另一個讓都市人心動的是,屏東的系統還比高雄先進,號稱「三

秒交!」賀新說,「意思就是 3 秒便能交還車,比高雄系統需要 10 多

秒更加簡單方便」。至於出租費率,可使用一卡通或信用卡租,前半

小時完全免費,之後一卡通每半小時 10 元,信用卡每半小時 20 元。 未來的P-Bike以黃色為主色,騎著「小黃」到處趴趴走,將是未

來屏東市流行的行動方式,一路向著綠色前進的曹啟鴻說,「歐洲很

多國家已不再比較GDP多少,而是比綠色(環保)、比幸福指數,屏

東絕對有條件成為綠色幸福城市!」 想像一下,未來到屏東市,騎著「小黃」訪友、觀光,藍藍的天、

加上熱帶風情的椰子樹,這種綠色前行的方式,將是未來的新屏東方

式。

Page 17: 張開夢想的羽翼─...5-4歲月的魔法 全國第一個聚落保存五溝水-----77 5-5獻祭給先祖的瑰麗詩篇 古蹟保存 宗聖公祠-----80 3 第一章:綠色新天地

18

P-Bike .屏縣第一個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

.2014年 10月啟用

.初期進駐 450輛單車,在屏東市區設置 20個據點,再逐步擴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