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了岁数,不少人眼睛开始老花。但这 是一个渐进过程,老人一时很难察觉,其实 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自测。 是否存在看字易串行,文字成双;总是 看远处清楚,近处阅读不清楚,近处的小字 需要拿远才能看清楚;看远看近眼睛要调节 一会儿才能看清楚;原来戴近视眼镜阅读, 现在需要把眼镜摘掉才能看清楚;看手机亮 度要调高,看书时屋里要明亮。出现这些问 题,说明你的眼睛已经开始老花了。 老花眼是正常的生理老化现象,不可避 免、不可逆转,但防止老花眼过早出现和过 快发展是完全可能的。第一,老人要多找朋 友聊聊天,切忌一个人在房间长时间看电 视。第二,每用眼 1 小时,看远处 10 分钟。 不要看字体过小、潦草或模糊不清的读物。 照明强度要适宜,光线过强或过弱,都影响 视力。第三,适当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 等,可增强体质,延缓老花眼发生。经常做 眼保健操,可增加眼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 眼疲劳。第四,适量摄取富含维生素 AB 维生素的食物,如猪肝、豆制品、蛋类等,还 可吃些瘦肉、鱼肉、牛奶、新鲜果蔬等,少吃 辛辣刺激食物。 目前,对老花眼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唯 一可行的是配戴老花镜,一定要到正规医院 验配,而且老人的屈光度以每年 10 度的速度 递增,所以每 5 年要到医院重新检查验光,及 时更换度数合适的老花镜。 在家自测老花眼 牛润科 A08 2018 5 29 日 星期二 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专刊部主办 电话: 0972-8689538 责编 / 徐丽芳 版式 / 徐丽芳 时报/夕阳红 颐养 颐养 天年 天年 老故事 老故事 时报记者 徐丽芳 说起读书,就想起我的童 年,那时候因为买不起书,所以 我一见到书,尤其是小人书,就 像是见到好不容易到手的“美 味”,小心地捧在手看个够,生 怕“吃“完了就再也没有了。 记得有年刚过完六一儿童 节,邻居王奶奶家的孙子,从北 京带回本《连升三级》连环画小 人书,馋得我不得了。当我用两 只蝈蝈、一只小鸟与他交换,终 于看了那本《连升三级》的连环 画小人书后,我就有了在小伙伴 们面前炫耀的资本:“你们看过 《连升三级》 的小人书吗?”就在 我手舞足蹈讲起来时,围着我的 小伙伴们,都扑闪着星星般的眼 睛,听得鸦雀无声。我忽然觉 得,我已经变成我们班的刘老师 啦! 第二年过六一儿童节,在县 城工作的舅舅,送给我一本浙江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红灯 记》。我连母亲做的荷包蛋面条 顾不上吃,就坐在小院里的枣树 下,一口气连读了三遍。 这本《红灯记》分上下两 册,舅舅送给我的是上册,可是 没有下册。我动用自己的压岁 钱,独自跑到县城新华书店,买 了一本下册。当时,售货员阿姨 见我买了书还舍不得离开,就笑 嘻嘻地问我;“还想看哪本小人 书,快告诉阿姨。”我指着书架 上的那本 《烈火金刚》 说:“就 是那本。”售货员阿姨从书架上 拿下来递给我说:“你咋和我儿 子那么像呢?快看吧,正好我们 领导不在。”当我如获至宝地读 完全套中的“之一”,又把眼光 聚焦在“之二”上。阿姨一笑, 又把“之二”递给我。直到我把 之三《齐楚巧施迷魂阵》如愿以 偿地看完后,才一蹦三跳在地往 家回。看我天黑才回家,母亲又 气又急,打了我一通屁股,可我 心里美滋滋着,还想着小人书里 的故事情节。 在儿时读的诸多书中,让我 最难忘得就是这三本小人书了。 现在回想起来,收藏在老宅储柜 抽屉里的几本小人书,是我儿时 最解馋的“美味”,也是我回首 往事时带给我的最大慰藉。 儿时的“美味”—小人书 张忠红 老年人练书法能修身养性,有 益健康,是一项很好的艺术活动。 72 岁的黄志梅老人,钟情书法,勤 奋好学,孜孜不倦练就了一手好 字。她的晚年以书法为伴,与笔墨 为友,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 练习书法上。她说,写书法带给她 不少好处,现在一天不写就像缺点 啥,已经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是她的“伴”。 65 岁捡起书法 走进黄志梅老人的家中,一股 浓浓的墨香味扑鼻而来,清晨的一 缕阳光透过窗户铺洒在摆满笔墨纸 砚和书法作品的房间里。从我进门 老人就一直乐呵呵地笑着。她热情 地招呼着我,谈笑间看得出她和蔼 可亲、乐观开朗、积极向上。虽已 72 岁,但她精神矍铄,面色红润, 思维敏捷。 黄志梅告诉记者,她练书法是 65 岁时才开始的。她学书法完全 是靠临帖,临的是欧阳询的楷书和 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圣教 序》,临摹王羲之的书法有一年多, 临欧阳询一年多,之后开始自己创 作。她每天要练四五个小时,常常 写起来忘记吃饭。她说,现在能写 到这个水准,其实跟她小时候学过 毛笔字有很大关系。“我上小学练过 毛笔字,我们那时候都用毛笔,回 家写作业都用毛笔写,有一次学校 书法比赛,我还得过一等奖。”因为 小时候有基础,再次捡起来,她勤 学苦练,再加上喜欢和天赋等原 因,黄志梅练就了一手好字。 写书法让我感觉很幸福 “写书法以后,我的心情好很 多,每天写完以后看看,感觉还挺有 成就感。”她说,写书法坐姿端正, 心如止水,注意力集中,不浮不躁, 这种状态让她感觉很舒服、很幸福。 黄志梅告诉记者,写书法多年来她的 身体没怎么生过病,就连感冒都很少 有,而且头脑清醒,思维敏捷。街坊 邻居见她都说:“写书法的就是不一 样,看起来精神得很。” 老人写书法获得的奖状和证书 放了满满一抽屉,无论书法协会有 任何活动,她都会去参加,有什么 样的要求,她都执行照办,从不拖 拉。说话间,微信里书法协会发的 征稿启事又来了,看到通知,黄志 梅笑着说,“心里着急啊,很想参 与,脑子里一直在规划怎么去写。” 写书法后,她也参加了很多活动, 每年过年都会和其他书法爱好者一 起下乡写对联,虽然忙碌却很有意 义。她说她喜欢写毛主席诗词,这 些诗句铭刻在她的心中,随着笔尖 抒发心中情感。“写书法也是弘扬中 华民族传统文化,这样的好事我也 要参加。”黄志梅说。 书法就是我的“伴” 黄志梅告诉记者,孩子们成家 立业后,都有自己的事情,家里就 剩她一人,书法成为了她的“伴”, 和她“相依为命”。她生活中的大部 分时间都在写书法,每天清晨打完 太极拳,回来吃点早饭就开始写, 一写就是两三个小时,下午稍作休 息,又要写一两个小时。一天不写 就像没吃饭,提不起精神。就连老 家亲戚叫她回去转转,她说她放不 下书法,一天也不想耽搁,已经好 几年没回老家了。 “我写书法,三个孩子都非常支 持,他们都很孝顺,我用的纸、 笔、墨都是孩子们给买的,隔三差 五地回来一次,就会给我带点纸。” 说起孩子,黄志梅的脸上流露出喜 悦之情。她说,孩子的父亲去世二 十多年,她一人把三个孩子教育成 才,如今都走上工作岗位,她经常 教导孩子们要跟党走,工作上要踏 实、努力、廉洁。几年下来,他们 表现都不错,先后几次被评为优秀 党员。 黄志梅写书法,女儿受她的熏陶 和影响,也在练习书法,为了让女儿 练得好,她传授经验,循循善诱,两年 时间女儿也已经练出了一手好字。 人到老年,仍要学习,活到老、学 到老,是人类至高无尚的追求。黄志 梅练习书法,身心遨游于学问之海, 思想执着于新知之求,其乐无穷。 就是我的“伴” 黄志梅 黄志梅书法 书法 黄志梅书法作品

黄志梅: 书法就是我的“伴”epaper.dbcsq.com/html/1/2018-05/29/A08/20180529A08_pdf.pdf第二年过六一儿童节,在县 城工作的舅舅,送给我一本浙江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红灯

  • Upload
    others

  • View
    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上了岁数,不少人眼睛开始老花。但这是一个渐进过程,老人一时很难察觉,其实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自测。

是否存在看字易串行,文字成双;总是看远处清楚,近处阅读不清楚,近处的小字需要拿远才能看清楚;看远看近眼睛要调节一会儿才能看清楚;原来戴近视眼镜阅读,现在需要把眼镜摘掉才能看清楚;看手机亮度要调高,看书时屋里要明亮。出现这些问题,说明你的眼睛已经开始老花了。

老花眼是正常的生理老化现象,不可避免、不可逆转,但防止老花眼过早出现和过快发展是完全可能的。第一,老人要多找朋友聊聊天,切忌一个人在房间长时间看电视。第二,每用眼 1 小时,看远处 10 分钟。不要看字体过小、潦草或模糊不清的读物。照明强度要适宜,光线过强或过弱,都影响视力。第三,适当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延缓老花眼发生。经常做眼保健操,可增加眼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眼疲劳。第四,适量摄取富含维生素A、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猪肝、豆制品、蛋类等,还可吃些瘦肉、鱼肉、牛奶、新鲜果蔬等,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目前,对老花眼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唯一可行的是配戴老花镜,一定要到正规医院验配,而且老人的屈光度以每年10度的速度递增,所以每5年要到医院重新检查验光,及时更换度数合适的老花镜。

在家自测老花眼

□ 牛润科

A08 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

邮箱:[email protected]专刊部主办 电话:0972-8689538责编 / 徐丽芳 版式 / 徐丽芳 时报/夕阳红

颐养颐养天年天年

老故事老故事

□ 时报记者 徐丽芳

说起读书,就想起我的童年,那时候因为买不起书,所以我一见到书,尤其是小人书,就像是见到好不容易到手的“美味”,小心地捧在手看个够,生怕“吃“完了就再也没有了。

记得有年刚过完六一儿童节,邻居王奶奶家的孙子,从北京带回本《连升三级》连环画小人书,馋得我不得了。当我用两只蝈蝈、一只小鸟与他交换,终于看了那本《连升三级》的连环画小人书后,我就有了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的资本:“你们看过

《连升三级》的小人书吗?”就在我手舞足蹈讲起来时,围着我的小伙伴们,都扑闪着星星般的眼睛,听得鸦雀无声。我忽然觉

得,我已经变成我们班的刘老师啦!

第二年过六一儿童节,在县城工作的舅舅,送给我一本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红灯记》。我连母亲做的荷包蛋面条顾不上吃,就坐在小院里的枣树下,一口气连读了三遍。

这本 《红灯记》 分上下两册,舅舅送给我的是上册,可是没有下册。我动用自己的压岁钱,独自跑到县城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下册。当时,售货员阿姨见我买了书还舍不得离开,就笑嘻嘻地问我;“还想看哪本小人书,快告诉阿姨。”我指着书架上的那本 《烈火金刚》 说:“就是那本。”售货员阿姨从书架上

拿下来递给我说:“你咋和我儿子那么像呢?快看吧,正好我们领导不在。”当我如获至宝地读完全套中的“之一”,又把眼光聚焦在“之二”上。阿姨一笑,又把“之二”递给我。直到我把之三《齐楚巧施迷魂阵》如愿以偿地看完后,才一蹦三跳在地往家回。看我天黑才回家,母亲又气又急,打了我一通屁股,可我心里美滋滋着,还想着小人书里的故事情节。

在儿时读的诸多书中,让我最难忘得就是这三本小人书了。现在回想起来,收藏在老宅储柜抽屉里的几本小人书,是我儿时最解馋的“美味”,也是我回首往事时带给我的最大慰藉。

儿时的“美味”—小人书

□ 张忠红

老年人练书法能修身养性,有益健康,是一项很好的艺术活动。72岁的黄志梅老人,钟情书法,勤奋好学,孜孜不倦练就了一手好字。她的晚年以书法为伴,与笔墨为友,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练习书法上。她说,写书法带给她不少好处,现在一天不写就像缺点啥,已经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是她的“伴”。

65岁捡起书法走进黄志梅老人的家中,一股

浓浓的墨香味扑鼻而来,清晨的一缕阳光透过窗户铺洒在摆满笔墨纸砚和书法作品的房间里。从我进门老人就一直乐呵呵地笑着。她热情地招呼着我,谈笑间看得出她和蔼可亲、乐观开朗、积极向上。虽已72岁,但她精神矍铄,面色红润,思维敏捷。

黄志梅告诉记者,她练书法是在65岁时才开始的。她学书法完全是靠临帖,临的是欧阳询的楷书和王羲之的行书 《兰亭序》《圣教序》,临摹王羲之的书法有一年多,临欧阳询一年多,之后开始自己创作。她每天要练四五个小时,常常写起来忘记吃饭。她说,现在能写到这个水准,其实跟她小时候学过毛笔字有很大关系。“我上小学练过

毛笔字,我们那时候都用毛笔,回家写作业都用毛笔写,有一次学校书法比赛,我还得过一等奖。”因为小时候有基础,再次捡起来,她勤学苦练,再加上喜欢和天赋等原因,黄志梅练就了一手好字。

写书法让我感觉很幸福“写书法以后,我的心情好很

多,每天写完以后看看,感觉还挺有成就感。”她说,写书法坐姿端正,心如止水,注意力集中,不浮不躁,这种状态让她感觉很舒服、很幸福。黄志梅告诉记者,写书法多年来她的身体没怎么生过病,就连感冒都很少有,而且头脑清醒,思维敏捷。街坊邻居见她都说:“写书法的就是不一样,看起来精神得很。”

老人写书法获得的奖状和证书放了满满一抽屉,无论书法协会有任何活动,她都会去参加,有什么样的要求,她都执行照办,从不拖拉。说话间,微信里书法协会发的征稿启事又来了,看到通知,黄志梅笑着说,“心里着急啊,很想参与,脑子里一直在规划怎么去写。”写书法后,她也参加了很多活动,每年过年都会和其他书法爱好者一起下乡写对联,虽然忙碌却很有意义。她说她喜欢写毛主席诗词,这些诗句铭刻在她的心中,随着笔尖

抒发心中情感。“写书法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样的好事我也要参加。”黄志梅说。

书法就是我的“伴”黄志梅告诉记者,孩子们成家

立业后,都有自己的事情,家里就剩她一人,书法成为了她的“伴”,和她“相依为命”。她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写书法,每天清晨打完太极拳,回来吃点早饭就开始写,一写就是两三个小时,下午稍作休息,又要写一两个小时。一天不写就像没吃饭,提不起精神。就连老家亲戚叫她回去转转,她说她放不下书法,一天也不想耽搁,已经好几年没回老家了。

“我写书法,三个孩子都非常支持,他们都很孝顺,我用的纸、笔、墨都是孩子们给买的,隔三差五地回来一次,就会给我带点纸。”说起孩子,黄志梅的脸上流露出喜悦之情。她说,孩子的父亲去世二十多年,她一人把三个孩子教育成才,如今都走上工作岗位,她经常教导孩子们要跟党走,工作上要踏实、努力、廉洁。几年下来,他们表现都不错,先后几次被评为优秀党员。

黄志梅写书法,女儿受她的熏陶和影响,也在练习书法,为了让女儿练得好,她传授经验,循循善诱,两年时间女儿也已经练出了一手好字。

人到老年,仍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是人类至高无尚的追求。黄志梅练习书法,身心遨游于学问之海,思想执着于新知之求,其乐无穷。

就是我的“伴”黄志梅黄志梅::

书法书法

黄志梅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