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主讲:李新广

主讲:李新广upload.htexam.net/jiangyi/1112120220565788.pdf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主讲:李新广upload.htexam.net/jiangyi/1112120220565788.pdf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主讲:李新广

Page 2: 主讲:李新广upload.htexam.net/jiangyi/1112120220565788.pdf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教师招聘考试 QQ群:426026448

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Page 3: 主讲:李新广upload.htexam.net/jiangyi/1112120220565788.pdf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教师招聘考试 QQ群:426026448

教师网课程 第[3]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目录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1

模块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 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阶段................................................................................................ 1

(一)邓小平理论 ................................................................................................................................... 1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1

(三)科学发展观 ................................................................................................................................... 1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2

(一)解放思想 ....................................................................................................................................... 2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2

(三)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 ................................................................................................................... 2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 3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 3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3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 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 5

模块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 6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 6

(二)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建设............................................................................................ 6

(三)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 9

(一)国体和基本政治制度 ................................................................................................................... 9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 ......................................................................................................... 10

(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 1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1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1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1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11

(一)观点 ..............................................................................................................................................11

(二)依据 ............................................................................................................................................. 12

(三)意义 ............................................................................................................................................. 12

模块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条件 ......................................................................................................... 12

一、“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 12

(一)观点 ............................................................................................................................................. 12

(二)意义 ............................................................................................................................................. 13

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13

(一)观点 ............................................................................................................................................. 13

(二)依据 ............................................................................................................................................. 13

Page 4: 主讲:李新广upload.htexam.net/jiangyi/1112120220565788.pdf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教师招聘考试 QQ群:426026448

教师网课程 第[4]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 14

Page 5: 主讲:李新广upload.htexam.net/jiangyi/1112120220565788.pdf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华图教师网课程 第[1]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模块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阶段

(一)邓小平理论

1.观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

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

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2.依据:(1)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历史根据: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

(3)现实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4)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

3.意义:(1)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新境界、新的科学水平、新的科学判断、

新的科学体系。

(2)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入民的根本利益。三者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依据:

(1)时代背景: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2)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3)现实依据: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

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

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

之源。

(三)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

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2.依据: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

Page 6: 主讲:李新广upload.htexam.net/jiangyi/1112120220565788.pdf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教师招聘考试 QQ群:426026448

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2)现实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3)重要借鉴: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个要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

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

建设。

4.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

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解放思想

1.观点: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

决新问题。

2.意义:①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②解放思想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③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观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

理。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

发展与检验真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三个基本方面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

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思想路线;②它是中共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

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2.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内在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

在要求和前据,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两者统一于改革玮

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3.意义: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是制定并

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三)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

1.观点: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

律性,富于创造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意义: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

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Page 7: 主讲:李新广upload.htexam.net/jiangyi/1112120220565788.pdf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教师招聘考试 QQ群:426026448

教师网课程 第[3]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沦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2.观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3.意义:(1)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

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3)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观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依据: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

盾的客观要求;发展生产力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

3.意义(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时代特征,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

为全部工作的中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观点: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

过程的初始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

不发达的阶段。

2.依据:(1)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

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有了很大

发展,许多主要工农业产品的总产量居于世界前列。

(2)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的主要矛盾

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

上还有广泛影响。

3.意义:(1)理论上——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这在马克思主

义历史上是第一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政治上——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而不

能超越这个阶段,反对右倾和“左”倾错误。

(3)实践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为党的基

本路线、基本纲领提供了科学的客观依据,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取得成功和胜利。

Page 8: 主讲:李新广upload.htexam.net/jiangyi/1112120220565788.pdf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教师招聘考试 QQ群:426026448

教师网课程 第[4]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

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

基本点”。

1.两个基本点之一——四项基本原则

(1)观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

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意义:四项基本原则规定了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领导力量、指导思想,决定着国家的性

质和发展方向,关系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命运,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2.两个基本点之一——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

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

的。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

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十六大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

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

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1)改革

①观点: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

动力。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十七大)

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

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

终走在时代前列。(十七大)

改革开放的特征——改革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三个特征——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

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十七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

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十七大)

②依据: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矛盾理论)

③意义: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实践上——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决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

产力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十

七大)

④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发展

Page 9: 主讲:李新广upload.htexam.net/jiangyi/1112120220565788.pdf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教师招聘考试 QQ群:426026448

教师网课程 第[5]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是改革的目的,是硬道理,是目标。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改革的前提。而发展和改革又是进

一步稳定的基础。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2)对外开放

①观点:对外开放和改革一起成为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②依据:基本依据是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趋势的科学分析、对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理性认识、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正确理解。最重要的依据是邓小平关

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

③意义:实行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

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江泽民总书记于 1997 年 9 月 12 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

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的。这个基本纲领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

目标和基本政策。党的十五大在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之后,明确提出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

策。它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化,

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行动纲领。

2. 主要内容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

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

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

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

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

政治局面。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

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

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3.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现实原因

4.意义

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

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指引我们不断前进的行动指

南,必须全面执行、全面贯彻。

Page 10: 主讲:李新广upload.htexam.net/jiangyi/1112120220565788.pdf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教师招聘考试 QQ群:426026448

教师网课程 第[6]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二是,全面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必然要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我们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深化,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邓小平理论的重

要内容,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精神实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三是,只有全面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才能顺利实现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最终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奠定坚实的基础。

模块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包括三个内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步骤、社会主义生产力的

发展和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观点:(1)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 21 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

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

化。

(2)十七大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

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

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

长方式、消费模式。

(二)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建设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

低、环境荇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标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总体战略是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

部地区率先发展,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1)观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学。(邓小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十六大)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温家宝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

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存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到达相当

Page 11: 主讲:李新广upload.htexam.net/jiangyi/1112120220565788.pdf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教师招聘考试 QQ群:426026448

教师网课程 第[7]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

向。(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浓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

业现代化道路。(胡锦涛在十七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张一要发展现代农业;二要增加农民收入;三要改

善农村面貌;四要培养新型农民;五要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六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2)依据:邓小平提出的关于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第一个飞跃,是废除

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

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4.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1)观点:“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

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

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

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速度、结构、效益、质量是辨证的统一,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2)意义:更好地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深刻地反映了破解经济发展深层

次矛盾的要求;更全面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

5.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是指坚持教育为本,把教育和科学技术

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

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实施科教

兴国战略的实质,就是要通过发展科技和教育,推进经济振兴和国家兴旺发达,促进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和协调发展。

6.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二 O 二 O 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

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

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核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举措一一要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二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三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四要创造良好

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五是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7.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就是指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

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中

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经济、资源和

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的基础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实现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

发展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观点: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

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

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Page 12: 主讲:李新广upload.htexam.net/jiangyi/1112120220565788.pdf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教师招聘考试 QQ群:426026448

教师网课程 第[8]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举措——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

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发展环保产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2)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

(3)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观点:①计划与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都属于资源配置方式,不属于区别社会性质的

范畴。②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

场经济。③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④计划与市场可以有机结

合。⑤市场经济能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共同特征——经济市场化、企业经营自主化、政府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自有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国有企业通过

平等竞争发挥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在宏观调控上,能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

挥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

基本框架——①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 营机

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②建立全国统

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③转

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④建立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⑤建立

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主要任务——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

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2)依据: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理论探索的结果。

(3)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力发展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

2.基本经济制度

(1)观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 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声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

展起主导作用。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

来。

(2)依据: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处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

Page 13: 主讲:李新广upload.htexam.net/jiangyi/1112120220565788.pdf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教师招聘考试 QQ群:426026448

教师网课程 第[9]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分配制度

(1)观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就是指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十六

大——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

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

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

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十七大——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完善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

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

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

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2)依据:按劳分配原则的依据——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旧

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

原因;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

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收入分配结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国体和基本政治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观点: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国

家的根本性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有机结合。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建设,

以利于人民群众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特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同任务是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引导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统一

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

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

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Page 14: 主讲:李新广upload.htexam.net/jiangyi/1112120220565788.pdf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教师招聘考试 QQ群:426026448

教师网课程 第[10]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观点: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加强民族团结、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民族工

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搞好民族工作,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

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

(2)意义: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

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调动各民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

促进和发展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观点:发展基层民主,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于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

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十七大)

扩大基层民主的重点,是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

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

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2)意义: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的创

造条件。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

1.观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

机地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

质和核心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六大)

措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

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

具体来说: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

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2.依据:我国还没有根本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更餐具备高度民主所需要的高度发达的经

济文化;封建意识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长期存在,封建专制的影响,资产阶级宣称的绝对自由、无

政府主义思想、个人主义等都是发展社会主必民主的严重障碍,而且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清除的;认识在我

国具体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必民主政治的客观规律,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形式、制度、措施、办法,

分析和处理民主政治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需要一个反复实践、勇敢探索和经验积累的过

程。改革现行政治体制的弊端,也要有一个过程。

3.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政治保证和支持,是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的必然要求。

(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1.观点:主体——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

客体——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

法——宪法和法律;

方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治理国家;

Page 15: 主讲:李新广upload.htexam.net/jiangyi/1112120220565788.pdf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教师招聘考试 QQ群:426026448

教师网课程 第[11]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目的——保证国家各项活动依法办事、依法治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

2.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

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维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

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

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观点: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

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内容——思想道德建设(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

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包括:理论建设、理想建设、道德建

设和纪律建设。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基本指导方针——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

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

2.意义:战略地位一一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二是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三是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四是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密不可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观点:基本内容包括:马觉患主义的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2.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十七大)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观点

含义——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

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

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

统一。

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

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

Page 16: 主讲:李新广upload.htexam.net/jiangyi/1112120220565788.pdf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教师招聘考试 QQ群:426026448

教师网课程 第[1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

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工

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主要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重要保证)。第五,必须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重要条件)。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领导

核心和依靠力量)。

举措——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

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

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

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

团结。)(十七大)

(二)依据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

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这是巩

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三)意义

理论意义——第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共产

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第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

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目标;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

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

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都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

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模块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条件

一、“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一)观点

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资本

Page 17: 主讲:李新广upload.htexam.net/jiangyi/1112120220565788.pdf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教师招聘考试 QQ群:426026448

教师网课程 第[13]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具体地说,一个国家;两制并存;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高

度自治。(邓小平)

八项主张——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提出八项主张。(江泽民)

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

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胡锦涛)

《反分裂国家法》——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不容分割。“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

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

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

(二)意义

理论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丰富了和平共处思想。

实践上——是解决祖国统一的最佳途径,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有利于祖国

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的稳定、繁荣和发展,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为解决

国际争端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新范例。

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观点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1.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

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

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

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

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十七大)

2.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

出的战略抉择。

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将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

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十七大)

(二)依据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

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

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

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

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

和挑战。

Page 18: 主讲:李新广upload.htexam.net/jiangyi/1112120220565788.pdf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教师招聘考试 QQ群:426026448

教师网课程 第[14]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一)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

级,农民是我国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阶层都是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

(二)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

坚定党的领导核心,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

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

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没,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

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

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十七大)

Page 19: 主讲:李新广upload.htexam.net/jiangyi/1112120220565788.pdf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教师招聘考试 QQ群:426026448

教师网课程 第[15]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Page 20: 主讲:李新广upload.htexam.net/jiangyi/1112120220565788.pdf教师网课程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教师招聘考试 QQ群:426026448

教师网课程 第[16]页 客服电话:4006-01-9999

教师网 华图教师网秉承华图诚信为本,质量为根的企业价值观,

结合了面授、网络两大优势力量,对教师类考试进行深入的探

究,为更多的考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教师类考试培训课程!

华图教师网依托遍布全国的 36 所分校和 200多家学习中

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教师类考试的培训工作,遥遥领先的通

过率获得了广大学员极大的一致认可和推崇。华图教师网融合

了华图网校最先进的网络学习平台,面授课程同网络课程同步

结合,强化学习效果的同时为广大学员提供了更加便捷和自由

的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员都能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

华图教育华图教师网所有教研人员均对教师类考试都拥

有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和深入研究,是一支专业深厚,素质一

流,业务精良,富有创新,朝气蓬勃的师资团队,也是国内目

前最专业、最权威的教师类考试研究。华图教师网全面、积极

地展开对不同学科及不同省市的教师类考试的研究工作,脚踏

实地,积极创新,争取做到各类课程因地制宜,最大化的满足

学员的学习需求。

咨询电话: 4006-01-9999

听课网址: http://www.hteacher.net/(教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