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財團法人林三勝公廳 簡介 昔日的台北曾流傳著一句俗諺「一鳥、二關刀、三蛇、四蓮花」,係指前清時期臺北的四大人家,因 獲得吉穴而成就致富。其中「四蓮花」是指大安庄陂心(今大安區建倫里)林式霽家族得到的浮水蓮 花穴。當時地方流傳著一句『榮泰厝不值陂心富』的俗諺,意謂著:林榮泰家族擁有富麗堂皇四合院 大厝,林式霽家族則擁有較多的財富及田產。 光緒元年(1875 年),清朝政府於臺北設府,轄二十二街庄。1895 年中日戰爭清朝戰敗,簽訂馬關條 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明治 31 年(1898 年)9 月起日本殖民政府開始實施台灣土地調查,其主要 目的是在調查土地權力、區分土地地目和等則以及詳細查明地形。台灣總督府前後共歷時 6年多(1898 年~1904年),經由複雜的土地調查、地籍測量以及利用三角點、水準測量等精細方法繪製出『台灣 堡圖』。坡心原稱『陂心』,位於大安庄裡面,台灣光復以後才改稱為埤心或坡心。在乾隆年間,現今 大安區稱為『大灣庄』。因地勢有半月彎狀的埤水而得名。在道光年間,將大灣庄改名為『大安庄』。 日治時期,由於瑠公圳灌溉區域剩餘水源頗多,日本政府將許多私設埤圳併入瑠公圳系統,引用其充 沛水源,潤澤其他田地,陂心的豐沛水源也為週邊田地所用。 大加蚋堡是「台北廳下十二堡之一」,原是從平埔族居地「Tagala」音譯來的,其意義是「平坦浸水、 潮濕的地方」,大約有八十平方公里的面積,包括今台北市的一大部分。大加蚋堡裡的大安庄(包括 十二甲、龍安陂、陂心)、下內埔庄與六張犁庄均在今大安區內。大安庄中的「陂心」為林式霽家族 所居住,土地約有一百八十多甲,占了大安庄三分之一以上,人稱「陂心林家」。 陂:ㄆㄧˊ,音同皮,ㄆㄛ,音同坡,原義為池塘、小湖、水岸,是「蓄水於池沼,以利灌溉」的水 利設施。圖中藍色區域部分為池塘和灌溉溝渠,橘色區域則為林式霽所蓋的「陂心厝」。陂心厝座落 於隆起的小丘陵,被池塘和溝渠自然圍繞,有如護城河一般;而古厝位於池塘之中心,故曰「陂心」。 林式霽於乾隆末年所建之三合院,在當時聘請福建的建築師設計,而石材和建材也都由福建運送來 台,經咸豐三年(1853 年)改建,成了雄偉的四合院大厝,但民國 57 年(1958 年)因闢建仁愛路而 將其拆除。 根據林氏家族沿革所記載,林式霽(1745 年~1824 年),字燕明,為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南門外二十三 都玉山鄉石壁村(今福建省石獅市蚶江鎮石壁村)人,乾隆年間(1736 年~1795 年),於弱冠之年隻 身渡海來台。來台之初,寓居淡水,入船頭行(今報關行)為夥計十餘載,之後逐漸累積資本,自營 染料生意、醬油工廠及船頭行於艋舺。由於林氏克勤克儉,通財致富,購置田產,造福鄉里,興利除

財團法人林三勝公廳 簡介 - 163.29.38.114163.29.38.114/DaanRead2013/最新消息/大安庄陂心簡介.pdf · 日治時期,於瑠公圳灌溉區域剩餘水源頗多,日本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財團法人林三勝公廳 簡介 - 163.29.38.114163.29.38.114/DaanRead2013/最新消息/大安庄陂心簡介.pdf · 日治時期,於瑠公圳灌溉區域剩餘水源頗多,日本

財團法人林三勝公廳 簡介

昔日的台北曾流傳著一句俗諺「一鳥、二關刀、三蛇、四蓮花」,係指前清時期臺北的四大人家,因

獲得吉穴而成就致富。其中「四蓮花」是指大安庄陂心(今大安區建倫里)林式霽家族得到的浮水蓮

花穴。當時地方流傳著一句『榮泰厝不值陂心富』的俗諺,意謂著:林榮泰家族擁有富麗堂皇四合院

大厝,林式霽家族則擁有較多的財富及田產。

光緒元年(1875年),清朝政府於臺北設府,轄二十二街庄。1895年中日戰爭清朝戰敗,簽訂馬關條

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明治 31年(1898年)9月起日本殖民政府開始實施台灣土地調查,其主要

目的是在調查土地權力、區分土地地目和等則以及詳細查明地形。台灣總督府前後共歷時 6年多(1898

年~1904年),經由複雜的土地調查、地籍測量以及利用三角點、水準測量等精細方法繪製出『台灣

堡圖』。坡心原稱『陂心』,位於大安庄裡面,台灣光復以後才改稱為埤心或坡心。在乾隆年間,現今

大安區稱為『大灣庄』。因地勢有半月彎狀的埤水而得名。在道光年間,將大灣庄改名為『大安庄』。

日治時期,由於瑠公圳灌溉區域剩餘水源頗多,日本政府將許多私設埤圳併入瑠公圳系統,引用其充

沛水源,潤澤其他田地,陂心的豐沛水源也為週邊田地所用。

大加蚋堡是「台北廳下十二堡之一」,原是從平埔族居地「Tagala」音譯來的,其意義是「平坦浸水、

潮濕的地方」,大約有八十平方公里的面積,包括今台北市的一大部分。大加蚋堡裡的大安庄(包括

十二甲、龍安陂、陂心)、下內埔庄與六張犁庄均在今大安區內。大安庄中的「陂心」為林式霽家族

所居住,土地約有一百八十多甲,占了大安庄三分之一以上,人稱「陂心林家」。

陂:ㄆㄧˊ,音同皮,ㄆㄛ,音同坡,原義為池塘、小湖、水岸,是「蓄水於池沼,以利灌溉」的水

利設施。圖中藍色區域部分為池塘和灌溉溝渠,橘色區域則為林式霽所蓋的「陂心厝」。陂心厝座落

於隆起的小丘陵,被池塘和溝渠自然圍繞,有如護城河一般;而古厝位於池塘之中心,故曰「陂心」。

林式霽於乾隆末年所建之三合院,在當時聘請福建的建築師設計,而石材和建材也都由福建運送來

台,經咸豐三年(1853 年)改建,成了雄偉的四合院大厝,但民國 57年(1958年)因闢建仁愛路而

將其拆除。

根據林氏家族沿革所記載,林式霽(1745年~1824年),字燕明,為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南門外二十三

都玉山鄉石壁村(今福建省石獅市蚶江鎮石壁村)人,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於弱冠之年隻

身渡海來台。來台之初,寓居淡水,入船頭行(今報關行)為夥計十餘載,之後逐漸累積資本,自營

染料生意、醬油工廠及船頭行於艋舺。由於林氏克勤克儉,通財致富,購置田產,造福鄉里,興利除

Page 2: 財團法人林三勝公廳 簡介 - 163.29.38.114163.29.38.114/DaanRead2013/最新消息/大安庄陂心簡介.pdf · 日治時期,於瑠公圳灌溉區域剩餘水源頗多,日本

弊,經清朝政府恩授文職正八品修職郎。林式霽育有三子,長男林瑞香,次男林攀桂,三男林清富。

後因子孫繁衍,不敷居住,三房子孫林清富在陂心(現敦化南路一段 233巷一帶)另蓋了一間三合院

建築,但規模格局比林式霽所蓋房子之略小,於民國 76年時拆除。

當時林式霽氏家族所持有的土地,除了整個建倫里以外,東至延吉街,南至信義路四段與安和路一段,

西至忠孝復興 SOGO百貨附近,北至現在市民大道,包括現在的頂好商場、統領商業大樓、仁愛路圓

環、仁愛國中小、仁愛醫院、及國泰醫院等地,剛好都是目前台北市最精華的東區地段。除了位於東

區的土地之外,還包含萬華艋舺的店面,後山埤、錫口的部分土地等等。

下圖的古今對照圖中,約略可以看出當時在大安區所持有的土地農田的範圍。

十五世祖公林式霽 十五世祖媽陳好 十六世祖公林清富 十六世祖媽謝氏

Page 3: 財團法人林三勝公廳 簡介 - 163.29.38.114163.29.38.114/DaanRead2013/最新消息/大安庄陂心簡介.pdf · 日治時期,於瑠公圳灌溉區域剩餘水源頗多,日本

大安埤心觀音佛祖會 簡介

大安埤心觀音佛祖會約於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前即已成立,由當時為官的林式霽(1745~1824

年)家族,自艋舺龍山寺迎請分靈自安海龍山寺的觀音佛祖抵境奉祀,分三股輪值護佑著大安地區眾

善信已近兩百年。

林式霽家族原居於艋舺,於道光九年(1829年)艋舺龍山寺重建之時,捐銀拾圓參與修繕工作,大

正九年(1920年)時,子孫林禮仁捐獻金三百圓參與改建工作,內容都記載於艋舺龍山寺的石碑與

銅碑之內。後來林氏家族購置田產,從艋舺移居至大安庄陂心(今大安區建倫里一帶),根據林氏耆

老的說法,觀音佛祖原為林氏家族所奉祀,然而某年發生嚴重的蝗蟲害,林氏家族以外的田地多半欠

收,只有林氏家族耕作的稻田未受影響,地方人士認為此乃觀世音菩薩庇佑之故,故與林氏家族商議

可否將觀音佛祖輪流奉祀,此乃大安埤心觀音佛祖會成立之開端。

大安埤心觀音佛祖會,分為三股輪值。第一股大安字埤心(一作坡心)(財團法人林三勝公廳林氏宗

親為主要成員)、第二股大安字龍安坡、第三股大安字十二甲等三股輪值,早期由農曆九月初一日至

九月十五日依序擲筊選定酬神日,隔日舉行過爐慶典;現今則多於農曆八月十五日筊選,農曆九月十

九日前之吉日舉行酬神正戲慶典,並需準備宴請其餘兩股代表的筵席,一併舉行筊選爐主,早期有舉

辦神豬神羊比賽,今因成員不多僅舉行小型拜拜,並於農曆九月十九日或另選吉日筊選舉行過爐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