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IN RI GONG SHU 2018年1月21日 星期日 责任编辑:梦诗三悦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23 区两会特别报道 连绵1700多千米 的京杭大运河,蜿蜒 至拱墅,使北方的大气 蓬勃与南方的精致婉 约最终在这里交融, 给两岸的土地留下了丰 厚的历史遗存和文化 底蕴,无数人文墨客 为河两岸蓬勃的文化 气息所感触,所吸引。 为了让这灿烂而 丰富的文化宝库能够 展示给更多的老百姓, 拱墅的文化人一批又 一批,以运河文化的 保护、传承和发扬为己 任,大力推进运河文 化名区建设。区第七次 党代会将“文化引领” 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 度,在传承运河文化 基因的同时,不断加强 老百姓对历史文化的 参与感,加深对运河 文化的认同感,增强 拱墅人的自豪感和获 得感。 2018年 将是拱墅全面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新 一年,也将是拱墅文化蓝图徐徐展开的一年。《拱墅 区文化发展规划》、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和五项文体 扶持政策正式出台,“九个一批”工程(提升一批文 创园区、建设一批文体设施、打造一批文化地标、修 缮一批文化街区、保护一批文化遗存、引进一批文化 名人、形成一批文化品牌、举办一批文化活动、培育 一批文化论坛)的深入实施,为拱墅未来文化发展 谱写新的篇章。 2018年 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四个一”工程:一首歌、 一本剧、一支舞、一本书;创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 中心,鼓励扶持“一街一品”,形成拱墅基层文化百花 争艳、各具特色的繁荣景象。 2018年 大运河文化研究院的成立,将联合中国大运 河及国际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大运河研究机构及 文史专家等社会各方面力量,筹划组建运河沿线城市 博物馆、大运河研究机构联盟或研究网络,举办论 坛、峰会等活动,促进大运河文化的研究、交流和分 享。 2018年 以全国、国际交流为核心,开展“大匠至心” 传统工艺振兴杭州(大运河)论坛;组织传统工艺展 评活动及颁奖盛典;争取中国-中东欧“16+1”非遗 论坛暨非遗展览落户;承接文化部关于“青年汉学家 研修计划”,开展“大运河和世界文化”为主题的相关 研修计划。 2018年 以省非遗文献馆“24节气”借阅卡首发为起 点,与非遗大师签约,开展传统工艺进社区系列传习 沙龙活动;做好第三批文化遗存点的挖掘展示;助 力半山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工程(含显宁寺、战国墓遗 址),做好以“半山立夏习俗”为核心的半山历史资源 挖掘,打造半山文化小镇。 2018年 拱墅居民家门口还将有一批大型的功能性设 施建设,比如运河大剧院(运河中央公园)、运河亚 运公园(一场一馆)、运河文化艺术中心、运河体育馆、 “金诚之星”剧院、文化时尚发布中心等项目陆续开工 建设;民俗体验馆、乡愁纪念馆、匠人坊等一批文化 体验点也将布设在运河两岸,让生活在都市的百姓望 到昔日的乡愁。 · (大 2 0 1 8 展望 2018 运河 让百姓感触千年历史文脉 文化大事 拱 墅 兴 于 运 河,繁 荣 于 运 河,运河是拱墅的血脉。运河互 联互通的特质也赋予拱墅文化 走出去、引进来的特质。开放、 包容的拱墅,在“文化引领”战 略的导向下,以运河为主轴,以 运河文化为核心,与世界紧紧联 系在了一起。 2 0 17年,“ 诗 歌 春 晚 ”、 “两岸文学对话”、“大运河国 际 诗 歌 节 ”等 文化 交 流 活 动 的 举办,正是应和了运河文化沟 通世界的本质。 让运河文化成为桥梁使者 2017年,拱墅文化人力图 让一场场演出、培训、展览,一 次次比赛,一本本书籍带给了 辖区老百姓阵阵欢乐。 “真的要比上班还要忙!” 家住拱北小区的陈慧莉2017年 上半年刚退休,这是她对退休 半年的生活总结。 周一、周三作为志愿者参 加市二医院的志愿者活动,周 四参加区文化馆举办的免费剪 纸培训班,周二白天是社区腰 鼓队初学者,晚上要去拱宸桥 边参加越剧团器乐队排练,周 日下午天气好还要去运河广场 上 看“ 民 星 大 舞 台”的 文 艺 演 出。满满当当的文化生活让原 本以为会“清闲”退休变得异 常忙碌。 “ 有 机 会,还 要 继 续 参 加 更多的文化活动。2018年,还 想报名葫芦丝和初学者摄影, 到图书馆或者博物馆当志愿 者。”这是60岁阿姨对2018年 文化的期望。 2017年,拱墅成功举办了 中国皮划艇巡回赛(杭州拱墅 站)暨运河沿线城市水上运动 嘉年华活动、第八届全民运动 会 暨 第 四 届 国 术 游 艺 大 会、全 民健身日系列活动、首届区群 众 舞 蹈 大 赛、“运 河 好 声 音” 声乐比赛、“书香拱墅 悦享精 彩”全民阅读活动、“免费公益 培训成果展示展演”、2017拱 墅 区 国 术 非 遗 交 流 大 会、成 立 拱墅区退休人员文艺孵化中心 等一系列丰富老百姓文化生活 的活动。 同时,为让基层群众在家 门口听到“文化的声音”,积极 健全覆盖全区的文体基层网 络。推进“健康拱墅 全民健身” 工程。新建更新健身苑点20 处,器材247个;完成94位社区 文化员及128位社区体育指导员 培训;街道文化品牌亮点频频: 米市巷共建杯、小河之春艺术 节、大关草根文化、康桥你不孤 读等;启动小小少年游泳项目, 培训13万余人次;全年文化走 亲45场;“民星大舞台1+10”项 目,开演90场;下基层送演出60 场、送电影60场、送图书1.35万 册、送展览讲座60场、送体育 器材100件;三馆免费公益培训 15000余人次,开展270余场特 色活动,近40场主题展览。 年轻人加入了文化志愿者 队伍。连续两年参加新春送福 活动的志愿者,来自拱宸中学 的楼怡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 示,工作很有意思,给别人带去 福气的同时也得到别人新年祝 福,是很开心的一件事。如今, 拱墅的文化志愿者队伍不断壮 大,在册总人数已达1357人, 其中68.4%是社会志愿者,这一 年,为区各项大型文体活动及 文体场馆提供服务1325场次, 4776人次。 “在运河边的一些文化体 验场所,我们要开设运河书房, 让更多的老百姓在运河边观赏 美 丽 景 观 的 同 时,就 能 随 处 参 与我们的书香拱墅”这是拱墅 区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陈 宁对老百姓的承诺。 让人民群众成为文化主角 回首 2017 2017年,对于土生土长的 半山街道居民倪爱仁、杨连珠 而言,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半山立夏习俗”作为 “二十四节气”之一列入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作名录后,他们看到了 时隔70年再现的、流传于当地 老人口中、半山民间的“送春迎 夏”仪式;这一年,他们目睹了 全国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的成 立和《保 护 公约》的发布;这一 年,他们到了北京,和半山立夏 习俗一起,参加了中国农业博 物馆举办的二十四节气展,展品 被博物馆收藏;这一年,半山倪 氏修谱习俗、半山娘娘庙会入 选区级第六批非遗代表性名录 项目,杨连珠以半山泥猫习俗入 选区级第三批非遗传承人,倪 爱仁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 “春走大运、夏品民俗、 秋 逛 庙 会、冬赏 花 灯 ”。2 0 17 年,拱 墅,致 力 于 精 心 策 划 打 造老百姓能够参与体验的民俗 活动,让历史的基因以人们喜 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 式,融入百姓现代生活,让古老 文化和城市记忆以新的姿态活 起来。 新春走运,吸引了3万多杭 州社会各界代表、国际友人及 杭州市民百姓在大运河沿岸以 健步“走运”的形式迎新年,运 河元宵灯会,在原有的灯会元素 基础上,增添了“运河之春”民 俗文化体验的内容,开展了赏灯 游园、踩街巡游、欣赏戏曲、体 验非遗、品尝美食、遗韵摄影六 大主题活动,吸引30余万群众 参与体验;首个“文化与自然遗 产日”活动开幕式以全程电视 直播和八大网络平台直播的方 式,吸引20余万群众点击观看; 全国首个非遗文献馆开馆仅半 年,共接待读者10万余人;大运 河庙会仅仅在国庆7天里,接待 游客约34万人次;“大匠至心” 传统手工艺论坛邀请国内非遗 保护、传承、宣传、推广等方面 的30多位重量级专家开展案列 分享,永久落户拱墅,国务院文 化部非遗司复函支持在拱墅设 立全市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 在 城 中 村 改 造 中,同 步 成 立文保小组,共登记造册老物 件590件、童谣166首、建筑类4 座、古樟树5棵,让乡愁记忆在 拱墅得到进一步彰显。这些老 物件在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展厅 里和大家见面。 同时,深度挖掘半山文化 旅游资源,恢复“皋亭修禊”承 接百年文脉,以半山非遗项目 为创作源泉的音乐剧《半山小 泥 猫》、舞 蹈《泥 猫与蚕 娘》、 童谣《半山立夏节》均市级摘金 夺银,着力构建山水共融的“人 文半山”,倡导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历史习俗已然与 拱墅人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历史赋予这片热土的文化魁宝, 成为拱墅人奋发向上、生生不息 的精神基因和丰厚滋养。 让历史基因融入现代生活 本版供稿 杨于佳 广

运河文化大事 让百姓感触千年历史文脉2018/01/21  · 研修计划”,开展“大运河和世界文化”为主题的相关 研修计划。2018年 以省非遗文献馆“24节气”借阅卡首发为起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JIN RI GONG SHU

    2018年1月21日 星期日

    责任编辑:梦诗三悦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23区两会特别报道

    连绵1700多千米

    的京杭大运河,蜿蜒

    至拱墅,使北方的大气

    蓬勃与南方的精致婉

    约最终在这里交融,

    给两岸的土地留下了丰

    厚的历史遗存和文化

    底蕴,无数人文墨客

    为河两岸蓬勃的文化

    气息所感触,所吸引。

    为了让这灿烂而

    丰富的文化宝库能够

    展示给更多的老百姓,

    拱墅的文化人一批又

    一批,以运河文化的

    保护、传承和发扬为己

    任,大力推进运河文

    化名区建设。区第七次

    党代会将“文化引领”

    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

    度,在传承运河文化

    基因的同时,不断加强

    老百姓对历史文化的

    参与感,加深对运河

    文化的认同感,增强

    拱墅人的自豪感和获

    得感。2018年 将是拱墅全面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新一年,也将是拱墅文化蓝图徐徐展开的一年。《拱墅

    区文化发展规划》、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和五项文体

    扶持政策正式出台,“九个一批”工程(提升一批文

    创园区、建设一批文体设施、打造一批文化地标、修

    缮一批文化街区、保护一批文化遗存、引进一批文化

    名人、形成一批文化品牌、举办一批文化活动、培育

    一批文化论坛)的深入实施,为拱墅未来文化发展

    谱写新的篇章。

    2018年 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四个一”工程:一首歌、一本剧、一支舞、一本书;创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

    中心,鼓励扶持“一街一品”,形成拱墅基层文化百花

    争艳、各具特色的繁荣景象。

    2018年 大运河文化研究院的成立,将联合中国大运河及国际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大运河研究机构及

    文史专家等社会各方面力量,筹划组建运河沿线城市

    博物馆、大运河研究机构联盟或研究网络,举办论

    坛、峰会等活动,促进大运河文化的研究、交流和分

    享。

    2018年 以全国、国际交流为核心,开展“大匠至心”传统工艺振兴杭州(大运河)论坛;组织传统工艺展

    评活动及颁奖盛典;争取中国-中东欧“16+1”非遗

    论坛暨非遗展览落户;承接文化部关于“青年汉学家

    研修计划”,开展“大运河和世界文化”为主题的相关

    研修计划。

    2018年 以省非遗文献馆“24节气”借阅卡首发为起点,与非遗大师签约,开展传统工艺进社区系列传习

    沙龙活动;做好第三批文化遗存点的挖掘展示;助

    力半山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工程(含显宁寺、战国墓遗

    址),做好以“半山立夏习俗”为核心的半山历史资源

    挖掘,打造半山文化小镇。

    2018年 拱墅居民家门口还将有一批大型的功能性设施建设,比如运河大剧院(运河中央公园)、运河亚

    运公园(一场一馆)、运河文化艺术中心、运河体育馆、

    “金诚之星”剧院、文化时尚发布中心等项目陆续开工

    建设;民俗体验馆、乡愁纪念馆、匠人坊等一批文化

    体验点也将布设在运河两岸,让生活在都市的百姓望

    到昔日的乡愁。

    首个“

    自然

    与文化遗产日”(杭州·

    墅)

    演出

    非遗文献馆传习活动

    二届“

    大匠

    至心”传统工艺振兴杭州(

    大运

    河)

    论坛

    “送春迎夏”仪式

    2018年新春走运上中央电视

    台新闻

    展望2018

    运河 让百姓感触千年历史文脉文化大事

    拱墅兴于运河,繁荣于运

    河,运河是拱墅的血脉。运河互

    联互通的特质也赋予拱墅文化

    走出去、引进来的特质。开放、

    包容的拱墅,在“文化引领”战

    略的导向下,以运河为主轴,以

    运河文化为核心,与世界紧紧联

    系在了一起。

    2 017年,“诗 歌春 晚”、

    “两岸文学对话”、“大运河国

    际诗歌节”等文化交流活动的

    举办,正是应和了运河文化沟

    通世界的本质。

    让运河文化成为桥梁使者

    2017年,拱墅文化人力图

    让一场场演出、培训、展览,一

    次次比赛,一本本书籍带给了

    辖区老百姓阵阵欢乐。

    “真的要比上班还要忙!”

    家住拱北小区的陈慧莉2017年

    上半年刚退休,这是她对退休

    半年的生活总结。

    周一、周三作为志愿者参

    加市二医院的志愿者活动,周

    四参加区文化馆举办的免费剪

    纸培训班,周二白天是社区腰

    鼓队初学者,晚上要去拱宸桥

    边参加越剧团器乐队排练,周

    日下午天气好还要去运河广场

    上看“民星大舞台”的文艺演

    出。满满当当的文化生活让原

    本以为会“清闲”退休变得异

    常忙碌。

    “有机会,还要继续参加

    更多的文化活动。2018年,还

    想报名葫芦丝和初学者摄影,

    到 图 书 馆 或 者 博 物 馆 当志 愿

    者。”这是60岁阿姨对2018年

    文化的期望。

    2017年,拱墅成功举办了

    中国皮划艇巡回赛(杭州拱墅

    站)暨运河沿线城市水上运动

    嘉年华活动、第八届全民运动

    会暨第四届国术游艺大会、全

    民健身日系列活动、首届区群

    众 舞 蹈大赛、“运河好声音”

    声乐比赛、“书香拱墅 悦享精

    彩”全民阅读活动、“免费公益

    培训成果展示展演”、2017拱

    墅区国术非遗交流大会、成立

    拱墅区退休人员文艺孵化中心

    等一系列丰富老百姓文化生活

    的活动。

    同时,为让基层群众在家

    门口听到“文化的声音”,积极

    健 全 覆 盖 全区 的 文体 基 层 网

    络。推进“健康拱墅 全民健身”

    工 程。新 建 更 新 健 身苑 点 2 0

    处,器材247个;完成94位社区

    文化员及128位社区体育指导员

    培训;街道文化品牌亮点频频:

    米市巷共建杯、小河之春艺术

    节、大关草根文化、康桥你不孤

    读等;启动小小少年游泳项目,

    培训13万余人次;全年文化走

    亲45场;“民星大舞台1+10”项

    目,开演90场;下基层送演出60

    场、送电影60场、送图书1.35万

    册、送展览讲座60场、送体育

    器材100件;三馆免费公益培训

    15000余人次,开展270余场特

    色活动,近40场主题展览。

    年轻人加入了文化志愿者

    队伍。连续两年参加新春送福

    活动的志愿者,来自拱宸中学

    的楼怡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

    示,工作很有意思,给别人带去

    福气的同时也得到别人新年祝

    福,是很开心的一件事。如今,

    拱墅的文化志愿者队伍不断壮

    大,在册总人数已达1357人,

    其中68.4%是社会志愿者,这一

    年,为区各项大型文体活动及

    文体场馆提供服务1325场次,

    4776人次。

    “在运河边的一些文化体

    验场所,我们要开设运河书房,

    让更多的老百姓在运河边观赏

    美丽景观的同时,就能随处参

    与我们的书香拱墅”这是拱墅

    区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陈

    宁对老百姓的承诺。

    让人民群众成为文化主角

    回首2017

    2017年,对于土生土长的

    半山街道居民倪爱仁、杨连珠

    而言,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半山立夏习俗”作为

    “二十四节气”之一列入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作名录后,他们看到了

    时隔70年再现的、流传于当地

    老人口中、半山民间的“送春迎

    夏”仪式;这一年,他们目睹了

    全国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的成

    立和《保护公约》的发布;这一

    年,他们到了北京,和半山立夏

    习俗一起,参加了中国农业博

    物馆举办的二十四节气展,展品

    被博物馆收藏;这一年,半山倪

    氏修谱习俗、半山娘娘庙会入

    选区级第六批非遗代表性名录

    项目,杨连珠以半山泥猫习俗入

    选区级第三批非遗传承人,倪

    爱仁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

    “春走大 运、夏品民俗、

    秋 逛庙会、冬赏花灯”。2017

    年,拱 墅,致 力于精心策 划打

    造老百姓能够参与体验的民俗

    活动,让历史的基因以人们喜

    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

    式,融入百姓现代生活,让古老

    文化和城市记忆以新的姿态活

    起来。

    新春走运,吸引了3万多杭

    州社会各界代表、国际友人及

    杭州市民百姓在大运河沿岸以

    健步“走运”的形式迎新年,运

    河元宵灯会,在原有的灯会元素

    基础上,增添了“运河之春”民

    俗文化体验的内容,开展了赏灯

    游园、踩街巡游、欣赏戏曲、体

    验非遗、品尝美食、遗韵摄影六

    大主题活动,吸引30余万群众

    参与体验;首个“文化与自然遗

    产日”活动开幕式以全程电视

    直播和八大网络平台直播的方

    式,吸引20余万群众点击观看;

    全国首个非遗文献馆开馆仅半

    年,共接待读者10万余人;大运

    河庙会仅仅在国庆7天里,接待

    游客约34万人次;“大匠至心”

    传统手工艺论坛邀请国内非遗

    保护、传承、宣传、推广等方面

    的30多位重量级专家开展案列

    分享,永久落户拱墅,国务院文

    化部非遗司复函支持在拱墅设

    立全市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

    在城中村改 造中,同步成

    立文保小组,共登记造册老物

    件590件、童谣166首、建筑类4

    座、古樟树5棵,让乡愁记忆在

    拱墅得到进一步彰显。这些老

    物件在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展厅

    里和大家见面。

    同时,深度挖掘半山文化

    旅游资源,恢复“皋亭修禊”承

    接百年文脉,以半山非遗项目

    为创作源泉的音乐剧《半山小

    泥猫》、舞蹈《泥猫与蚕娘》、

    童谣《半山立夏节》均市级摘金

    夺银,着力构建山水共融的“人

    文半山”,倡导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历史习俗已然与

    拱墅人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历史赋予这片热土的文化魁宝,

    成为拱墅人奋发向上、生生不息

    的精神基因和丰厚滋养。

    让历史基因融入现代生活

    本版供稿 杨于佳

    区文广新局(区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