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DNWH 19 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收稿日期 2015-02-11 作者简介 军( 1984- ),男,深圳博物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学、中国近代史。 内容提要:最新的研究表明,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是清道光九年( 1829 年)创办于澳门的“驻华大英 博物馆”。此后,来华西人在中国创办了一批博物馆,成为中国人认识博物馆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中国 近代博物馆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博物馆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与西人在华博 物学研究密切相关,以自然史收藏和研究为主要目的的自然史博物馆;另一种是科学技术博物馆,此 种类型又可细分为两种,即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创办的以科学传教为主要目的的博物馆,以及其他西 方人士创办的辅助学校教学和科学教育的博物馆。通过这种分类,先前看似孤立的历史节点被有效 地串连起来,从而展现出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西方在华博物馆史。 关键词19 世纪 西方在华人士 博物馆 博物学 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K871.49G269.29 文献标识码:A 博物馆新论 中国近代博物馆是“在中国社会逐步近代化 的过程中产生的” 1 ,“是中国近代文化变革的产 物” 2 。近代中国的博物馆思想是从西方传入的, 而中国最早的一批博物馆也是由西方来华人士 创办的,这些来华西人在中国创办的博物馆对于 中国近代博物馆的起源和发展曾产生了重要影 响,这已经成为中国博物馆学界的共识 3 。如梁吉 生就曾明确指出,西人在华创办的博物馆是近代 中国人认识博物馆的三条途径之一 4 。目前,学界 对于 19 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研究较为重视,文 化部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学概论》、王宏钧 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等均有涉及。近年 来,这方面的个案研究更是取得了较快的进展, 研究范围基本涵盖了 19 世纪西人在华所办的主 要博物馆。但就整体研究情况来看,当前的研究 所呈现出来的仍然只是多个孤立的节点,而各个 孤立的节点之间尚缺乏必要的逻辑关联。 如果结合 19 世纪世界博物馆的发展潮流,结 合在华创办博物馆的西人群体的特征,以及所办 博物馆的主要藏品、目的等来看,可以发现 19 纪西人在中国创办的博物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类型:一种类型是与西人在华博物学研究密切相 关,以自然史收藏和研究为主要目的的自然史博 物馆,其创办者主要是天主教传教士及来华西人 团体,这类博物馆以驻华大英博物馆( British mu⁃ seum in China )、徐 家 汇 博 物 院( Musée de Zi-ka-wei )、北京北堂自然博物馆、上海博物院 Shanghai Museum )等为代表;另一种类型是科学 技术博物馆,这类博物馆主要由基督教新教传教 士创办,具有明显的宗教目的,是新教传教士科 学传教的重要工具,其主要的落脚点是传播宗 教。除新教传教士外,其他西人也曾倡议或参与 设立科学技术博物馆,其主要目的在于以博物馆 辅助学校科学教育。通过这种分类,先前看似孤 立的历史节点被有效地串连起来,并呈现出具有 内在逻辑联系的西方在华博物馆史。 在华西人与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从民国至今,中国博物馆学界一般公认法国 籍天主教耶稣会神父韩伯禄( Pierre Marie Heude 主持创建的徐家汇博物院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秉持这一说法的包括民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三 部博物馆学著作,即《博物馆学通论》 5 、《博物馆》 6 19 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兼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深圳博物馆 广东深圳 518026 98

兼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 dnwh.njmuseum.comdnwh.njmuseum.com/pdf/2015/201504/20150411.pdf · 徐家汇博物院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有争议的只 是应当以1868年或1872年作为该馆的起始日期。

  • Upload
    others

  • View
    1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兼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 dnwh.njmuseum.comdnwh.njmuseum.com/pdf/2015/201504/20150411.pdf · 徐家汇博物院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有争议的只 是应当以1868年或1872年作为该馆的起始日期。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收稿日期 2015-02-11作者简介 李 军(1984-)男深圳博物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学中国近代史

内容提要最新的研究表明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是清道光九年(1829年)创办于澳门的ldquo驻华大英

博物馆rdquo此后来华西人在中国创办了一批博物馆成为中国人认识博物馆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中国

近代博物馆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博物馆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与西人在华博

物学研究密切相关以自然史收藏和研究为主要目的的自然史博物馆另一种是科学技术博物馆此

种类型又可细分为两种即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创办的以科学传教为主要目的的博物馆以及其他西

方人士创办的辅助学校教学和科学教育的博物馆通过这种分类先前看似孤立的历史节点被有效

地串连起来从而展现出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西方在华博物馆史

关键词19世纪 西方在华人士 博物馆 博物学 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K87149G26929 文献标识码A

博物馆新论

中国近代博物馆是ldquo在中国社会逐步近代化

的过程中产生的rdquo[1]ldquo是中国近代文化变革的产

物rdquo[2]近代中国的博物馆思想是从西方传入的

而中国最早的一批博物馆也是由西方来华人士

创办的这些来华西人在中国创办的博物馆对于

中国近代博物馆的起源和发展曾产生了重要影

响这已经成为中国博物馆学界的共识[3]如梁吉

生就曾明确指出西人在华创办的博物馆是近代

中国人认识博物馆的三条途径之一[4]目前学界

对于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研究较为重视文

化部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学概论》王宏钧

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等均有涉及近年

来这方面的个案研究更是取得了较快的进展

研究范围基本涵盖了 19世纪西人在华所办的主

要博物馆但就整体研究情况来看当前的研究

所呈现出来的仍然只是多个孤立的节点而各个

孤立的节点之间尚缺乏必要的逻辑关联

如果结合 19世纪世界博物馆的发展潮流结

合在华创办博物馆的西人群体的特征以及所办

博物馆的主要藏品目的等来看可以发现 19世

纪西人在中国创办的博物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类型一种类型是与西人在华博物学研究密切相

关以自然史收藏和研究为主要目的的自然史博

物馆其创办者主要是天主教传教士及来华西人

团体这类博物馆以驻华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 in China)徐 家 汇 博 物 院(Museacutee deZi-ka-wei)北京北堂自然博物馆上海博物院

(Shanghai Museum)等为代表另一种类型是科学

技术博物馆这类博物馆主要由基督教新教传教

士创办具有明显的宗教目的是新教传教士科

学传教的重要工具其主要的落脚点是传播宗

教除新教传教士外其他西人也曾倡议或参与

设立科学技术博物馆其主要目的在于以博物馆

辅助学校科学教育通过这种分类先前看似孤

立的历史节点被有效地串连起来并呈现出具有

内在逻辑联系的西方在华博物馆史

一 在华西人与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从民国至今中国博物馆学界一般公认法国

籍天主教耶稣会神父韩伯禄(Pierre Marie Heude)主持创建的徐家汇博物院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秉持这一说法的包括民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三

部博物馆学著作即《博物馆学通论》[5]《博物馆》[6]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mdashmdash兼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李 军

(深圳博物馆 广东深圳 518026)

98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4期总第246期

以及《博物馆学概论》[7]此后在中国博物馆史的

论述中这种说法基本成为学界共识对该院创

办时间也都明确为清同治七年(1868年)[8]

近年来徐家汇博物院的建成时间受到质

疑如吕建昌就发文指出徐家汇博物院创办于

1868年的说法并不恰当[9]事实的确如此台湾学

者蔡丽娟的论述更为详尽细致可为参考[10]根

据这两篇文章的考据1868年严格而言并不能算

是徐家汇博物院的起始日期其正式的创办活动

应从同治十一年(1872年)天主教江南宗座代牧

郎怀仁主教(Adrien Languillat)正式发布建立该

自然史博物馆的命令并且授予韩伯禄相关权

责徐家汇博物院才正式被列为江南代牧区的执

行项目也就是说1872年可以被视为徐家汇博

物院规划建设的开始而该博物院专属的实体建

筑因经费不足迟至光绪九年(1883年)才落成[11]

另一种说法认为中国人创办的博物馆最早

可以追溯到光绪二年(1876年)京师同文馆设立

的博物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博物馆史条目

即从是说[12]此外陈为发表了《京师同文馆博物

馆考略》一文他核对了京师同文馆总教习丁韪

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的回忆录

《花甲记忆》原文并据此指出京师同文馆确曾建

立博物馆(museum)[13]

事实上19世纪 60年代至 70年代西人在中

国建立的博物馆还有香港博物院北京北堂自然

博物馆香港博物院由在港英国商人集资兴建

免费向公众开放[14]建成时间约在 19世纪 60年

代中后期[15]而北京北堂自然博物馆至迟到同治

十三年(1874年)也已经建成开放[16]但由于在此

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国博物馆学界

开始注重考察博物馆历史的民国时期这些博物

馆已经由于各种原因淡出公众视野因而未能引

起学者的注意

目前学界主流的意见基本是沿用传统认为

徐家汇博物院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有争议的只

是应当以1868年或1872年作为该馆的起始日期

但是如果考虑到 1872年只是徐家汇博物院规划

建设的开始时间而非建成时间那么要区别徐家

汇博物院和京师同文馆博物馆孰先孰后实际上是

较为困难的[17]不过葡萄牙学者罗热里奥middot米格

尔middot普加(Rogeacuterio Miguel Puga)发表于2012年的一

项研究成果可以终结此项争议他的研究表明在

鸦片战争之前的182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middot罗素middot里夫斯(John Russell Reeves)[18]亨利middot马修middot

克拉克(Henry Mathew Clarke)乔治middot韦切尔牧师

(Reverend George Harvey Vachell)[19]等曾在澳门

建立一座ldquo驻华大英博物馆rdquo[20]他的这篇研究论

文公开了诸多关键史料有力地证明了ldquo驻华大英

博物馆rdquo确实应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21]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在广州贸易体系下清

廷禁止外国人寓居广州于是绝大部分外国公司

便把注意力转向澳门将其作为在华永久基地

随着中英贸易的迅速发展并独占鳌头每年来华

的大量英国商人及其眷属都在澳门落脚旅居和

住冬[22]而同一时期的英国充斥着对于自然世界

的好奇和科学探索精神收集和展示稀有博物标

本奇珍异品以彰显帝国想象的情绪普遍高涨

因此当英国人随着商贸或殖民扩张落脚于世界

各地时他们对博物学的爱好也随之而行这些

英国外交领事旅行者商人等往往也是热衷于

探索自然世界的干才他们中有不少人与英国本

土的博物学界保持着密切的往来早期到澳门从

事贸易的部分英国商人同样如此[23]贸易季节以

外这些英国商人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在澳门及附

近地区开展博物学调查收集和研究ldquo驻华大英

博物馆rdquo创始人之一的约翰middot罗素middot里夫斯于道光

七年(1827年)抵达中国他的父亲约翰middot里夫斯

(John Reeves)[24]本身就是一名博物学家曾经为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收集动植物标本而里夫斯本

人同样利用闲暇时间收集澳门及附近地区的博

物标本另外两名创始人克拉克韦切尔牧师也

大致如此

随着收集到的博物标本日益增多里夫斯等

人开始筹划在澳门设立博物馆1829年 2月 22日里夫斯克拉克韦切尔牧师开会确定了博物

馆的名称为 British museum in China三名创始人

均任职英国东印度公司但英国东印度公司并没

有正式介入该博物馆的创办著名新教传教士马

礼逊(Robert Morrison)参与了该博物馆的筹建工

作并记录说该博物馆以自然史和艺术品(natural history and productions of art)的收藏展示为

主创办当年该博物馆由韦切尔牧师担任馆长

并在收取一定费用的基础上向所有英籍人士开

放[25]道光十四年(183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对

华贸易垄断权终结该博物馆也随之关闭

除《马礼逊回忆录》外普加引用的史料还有

《广州记录报》(The Canton Register)《广东杂录》

(The Canton Miscellany)《亚洲学报》(Asiatic Journal)及其他欧洲报刊杂志的报道以及曾游历该

99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博物馆的相关人士的记录这些史料雄辩地证

明1829年至 1834年间澳门确实建立起了一座

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当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26]

其实在普加的论文发表之前中文学界中

已有该博物馆的相关记载如郭永亮就在翻阅澳

门殖民政府各重要机关文库所藏历史文献的基

础上写道182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曾在澳门建立

ldquo英国博物馆rdquo[27]2004年顾长生译本的《马礼逊

回忆录》也简要写道1829年马礼逊曾在澳门筹

设ldquo驻华英国博物馆rdquo[28]而 2008年重新翻译出版

的《马礼逊回忆录》已经公开了该回忆录中所有

有关该博物馆的情况[29]2011年翻译出版的范发

迪(Fan Fa-ti)的著作也指出 19世纪 20年代末韦

切尔等人曾计划设立一座博物馆尽管他认为该

博物馆并没有真正建立[30]但这些信息至今没有

引起内地博物馆学界的重视[31]

从帝国主义理论出发ldquo驻华大英博物馆rdquo的

建立无疑是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中国的一种表

现从中国博物馆史研究的角度出发ldquo驻华大英

博物馆rdquo则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博物馆是近代博

物馆与古老中国的最初碰撞它的创立完全是西

方文化东来中国的产物也是 19世纪欧洲博物学

研究和科学探索精神的产物同时它也开创了

外国人在华设立博物馆的先河此后徐家汇博

物院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北京北堂自然博物

馆北疆博物院(Museacutee Hoangho Paiho)等几乎都

是沿着ldquo驻华大英博物馆rdquo的路径以自然史收藏

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而这正是 19世

纪中国早期博物馆发展二元格局中的重要一元

二 博物学与西人在华博物馆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

识突飞猛进收藏者的目光开始转向自然史实

物反映自然科学变化的动植物矿物标本在欧

洲被广泛收藏和研究[32]欧洲很多城市还兴建了

植物园和动物园栽培和饲养外来植物和动物

随后又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以保存各地收集来

的动植物和矿物标本[33]这些研究动植物矿物

等自然现象的学科当时被称作博物学博物学研

究和近代公共博物馆的诞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1683年世界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牛津大

学阿什摩尔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正式向

公众开放其藏品主要是阿什摩尔(Elias Ashmole)所继承的自然史标本该馆首任馆长(firstkeeper)也由博物学家罗伯特middot普洛特(RobertPlot)担任[34]此后ldquomuseumrdquo一词被广泛地用来

表示收藏和展出历史古物艺术品和自然标本的

一种机构[35]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博物学催

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

博物学(natural history或译作ldquo自然史rdquo)是

一门古老的学问在科学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

位博物学可以宽松地定义为对动物植物矿物

及其他自然现象的研究但是进入 20世纪后它

的几个次领域均已衍生成各自独立的专业学科

如生物学地质学动物学等尽管当代的科学分

类已经不再有博物学这个名目但要理解 19世纪

西人在华创办博物馆的缘起就必须回到历史的

现场并充分理解和认识博物学在当时的发展情

况以及它在西方人在华科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简要地说这一时期博物学在欧洲社会蓬勃发

展蔚为风气它是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的科学和

文化活动这种风气表现在植物采集以及昆虫

动物和化石标本的收藏等流行与嗜好之中而伴

随着海洋贸易和帝国主义的扩张博物学延伸到

西方殖民地或居留地博物学成为了 19世纪西方

人在中国最广泛开展的科学活动[36]中国最早的

博物馆ldquo驻华大英博物馆rdquo的创建在很大程度上

也要归因于西方人在华开展的博物学研究

尽管当时在中国从事博物学相关研究和活

动的西方人几乎来自各个群体[37]但最后利用这

些博物学标本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的主要是天

主教传教士和西方在华学术团体西方学界将近

代西方人在殖民地或者非故乡的居住地内建立

的博物馆统称之为ldquo殖民地博物馆rdquo(Colonial Museum)并总结说殖民地博物馆多系自然历史博

物馆旨在搜寻当地的动植物矿物及化石标本

获取博物学知识为本国提供科学资源和商业信

息[38]19世纪的中国虽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殖民地但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程度日益加

深西方人在上海等地创办了以徐家汇博物院

上海博物院为代表的自然史博物馆这些博物馆

的建馆目的与ldquo殖民地博物馆rdquo的目的是基本吻

合的

徐家汇博物院由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创办是

天主教江南科学委员会(Comiteacute scientifique de Kiang-Nan)在华开展的四项科学和文化传教工作

之一早在明末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Ricci)等人就确定了学术传教的策略此后利用

西方学术收揽人心扩大传教影响巩固天主教

在华地位的基本做法一直为耶稣会士采用[39]晚

清开埠以后天主教希望延续明末清初之际传教

100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4期总第246期

士所留下的光辉传统以科学成就来赢得中国士

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他们也必须面对来自基督

教新教传教士的竞争[40]而更为重要的是自中

世纪后期以来许多基督教徒兼科学工作者都是

从基督教的观点去观察自然试图通过对自然的

研究去发现上帝创造的威力智慧和善行也就

是通过认识自然来达到认识上帝的目的[41]基于

此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江南宗座代牧郎怀仁

和江南代牧区耶稣会会长谷振声(Angello DellaCorte)共同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在徐家汇成立江

南科学委员会开展科学与文化研究并ldquo在韩伯

禄神父领导下研究自然科学工作在徐家汇珍藏

并展览他陆续收集的材料逐步形成一个博物

院将其主要记录论文编辑成册在上海出版

并寄往欧洲rdquo[42]

在博物院的草创阶段韩伯禄在博物学方面

的建树功不可没由他个人收集并保存在徐家汇

博物院的标本数量常被誉为东亚第一由于当时

中国在科学方面的落后徐家汇博物院基本谈不

上与中国学人的知识交流即便清光绪九年(1883年)有了实体建筑之后徐家汇博物院仍然以研究

为重点并不特别注重对外展示又由于馆内人手

不足有兴趣的参观者必须事先联系方得入馆直

至 20世纪韩伯禄及其继任者的工作重心仍然是

广泛收集自然史标本加以整理研究并在欧洲发

表其目的侧重于增进西方人对于中国生物的系

统性认识以填补西方的知识空白[43]20世纪30年代并入震旦大学后该博物院(改名为震旦博物

院)才开始与中国学界有了更多的交流并逐渐开

展科普工作[44]

除了韩伯禄与徐家汇博物院外天主教遣使

会传教士谭卫道(Armand David)在北京建立自然

史博物馆的过程也展现出博物学与西人在华博

物馆之间的密切关系谭卫道以中国动物研究著

名他于同治元年(1862年)来到中国随即致力

于开展博物学研究他也是最早将麋鹿熊猫等

生物介绍到西方学界的人谭卫道以其自然史收

藏为基础设立北京北堂自然博物馆主要陈列

珍禽标本被称为ldquo百鸟堂rdquo[45]据称该博物馆

ldquo内储珍禽奇兽大小无虑四千余种翎毛鲜洁

栩栩如生helliphellip开馆后远近閧传争来游赏王公

巨卿亦多来者rdquo[46]

在博物学研究及设立自然史博物馆方面天

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传教士表现出不同的旨趣总

的来看天主教传教士在博物学方面的成就要远

远超过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韩伯禄谭卫道赖神

甫(Jean Marie Delavay)等在华天主教传教士的博

物学成就更是令欧洲科学界瞩目而韩伯禄谭

卫道等人的自然史收集研究整理工作很多就

是为了其在华博物馆而做的[47]

除天主教传教士外西方学术团体也在中国

创办了以自然史收藏和研究为目的的博物馆主

要有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于清同治十三年

(1874年)建成开放的上海博物院皇家亚洲文会

北中国支会的前身是清咸丰七年(1857年)西方

侨民在上海设立的上海文理学会次年该学会

加入皇家亚洲文会并更名为皇家亚洲文会北中

国支会(简称ldquo亚洲文会rdquo)其创始人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在成立大会上就曾提出

亚洲文会ldquo要建立一个标本陈列室未来建立博

物馆放置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博物学标本这是

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rdquo[48]由此可见亚洲文

会最初的目的是将博物院建成博物学的信息储

藏中心收藏中国动植物和地质标本也就自然地

成为了上海博物院的一个主要目标[49]19世纪的

上海博物院主要搜集博物学的三个门类即矿

物植物动物三大领域的标本直至光绪二十四

年(1898年)前该院历年新增标本几乎都是动物

尤其是鸟类标本直至进入 20世纪后该院的标

本收集才从以博物学为主走向以收藏中国历史

考古及艺术品为主[50]总的来说在 19世纪期间

上海博物院藏品以自然历史标本为主虽然也收

藏中国历史及人类学标本但博物学标本占据主

流地位因此也一直被视为自然历史博物馆[51]

进入 20世纪后尽管徐家汇博物院和上海博

物院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天津还建立起华

北博物院(Tientsin Anglo-Chinese Museum)和北

疆博物院特别是北疆博物院更是在近代中国科

学界和科技史上具有显要的地位但这种单纯以

自然史收藏和研究为主的博物馆似乎并没有对

正在萌芽和发展的中国人自办博物馆事业产生

大的直接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和

西方所面对的社会任务完全不同西人在华开展

博物学研究设立博物馆旨在填补知识的空白

而中国当时的社会任务却是救亡图存当博物馆

的功能为中国近代士人认识后它即被视作推广

科学技术辅助科学教育开启民智救亡图存的

重要工具因此在 19世纪中国人自办博物馆的

舆论高潮阶段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倡的

博物馆绝非单纯的以自然史为主的博物馆而是

101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以各种科学技术仪器设备为主旨在推广西学

发展科学技术增强国力的科学技术类博物馆

这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

三 科学教育与西人在华博物馆

除自然史博物馆外19世纪西方人在华创办

的另一种博物馆类型主要是配合科学教育目的

的科学技术博物馆这类博物馆主要由基督教新

教传教士创办以登州文会馆博物馆烟台博物

院济南广智院等为代表由于创办者是传教士

因而具有明显的宗教目的是基督教新教传教士

科学传教的重要工具除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外

其他西人也曾倡议或参与设立这类科学技术博

物馆其目的在于以博物馆辅助新式学校的教

学主要是格致书院博物馆和京师同文馆博物

科学技术博物馆是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发展

进步的产物工业革命以后西方人认识到科学

技术对工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并在 17世纪至

18世纪间形成了搜集机器的风气与此同时为

宣传工业革命成果而举办的各种国际博览会在

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科学技术类博物馆的诞生在

这些博览会上各种工业设备和科学仪器吸引了

成千上万的观众西方社会看到了民众对科学知

识的渴求特别是普及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在此

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科学技术类博物馆科学技术

类博物馆从诞生之初就担负着扩展科学技术教

育显示工业实力启发和教育社会公众的任务[52]

正是由于科学技术博物馆的这一特性它得到了

19世纪在华西人的青睐期望借助开办科学技术

博物馆展示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并由此

达到传教或彰显西方优越性的目的

19世纪西人在华设立的科学技术博物馆主

要是由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创办的这与基督教新

教的传教策略有着密切的关联基督教新教东传

之初即注重发展教育事业注重通过传播西方科

学技术知识来扩大宗教的影响力鸦片战争后

随着在华传教的ldquo合法化rdquo基督教传教士纷纷来

华传教但早期基督教的传播却并不顺利为转

变传教的困境新教传教士开始改变传教策略

不再单纯依靠直接布道的方式而是更加注重世

俗事业通过教育医疗出版等间接方式传教[53]

科学教育在新教的文化事业中占有重要的

地位而教会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是基于科学教育

的神学逻辑即科学教育是上帝赋予传教士的权

力他们要借助上帝所赐予的科学知识来打开异

教国家的大门他们认为上帝通过圣灵的启示

ldquo给予他们以真正的科学并希望它们(教会)用

同样的办法来使用科学以争取人们皈依上帝

为他们信仰福音开辟道路rdquo[54]在开展科学教育

的新教传教士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teer)是

其中的杰出代表他ldquo热衷于通过科学知识为基

督教传播开拓道路helliphellip意在利用近代科学清除

愚昧迷信思想为基督教传播扫除障碍并且通

过科学知识塑造新型人才以引领中国社会最终

推动基督教在华传播rdquo[55]狄考文的这种科学传

教观在新教传教士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狄考文夫妇在同治三年(1864年)由美国长

老会派遣到山东登州传教此后他们创办了登州

蒙养学堂清光绪二年(1876年)发展为登州文会

馆[56]在登州文会馆的教育方面狄考文为学校

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所开课程包括西方科学

等在教学实践中狄考文非常重视科学课程尤

其注重实验教学为满足教学需要他为学校添

设了大量仪器设备涉及力热光电磁天文

化学等多门类并建西式楼一座将物理仪器动

植标本悉列其中学堂之前还建有博物陈列所[57]这些科学仪器除供学校教学使用外还被狄

考文视为同其他人交往的一种手段以期为传教

服务出于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教的目的狄考文

在登州文会馆建立了一座规模很大的博物馆

ldquo一个向中国学生和参观者展示外国科学和机器

设备的综合性科技实验室(polytechnic)rdquo[58]博物

馆设计考究在进入博物馆之前有一个讲堂主

要用于布道目的是让来参观博物馆的中国人先

听牧师布道博物馆内陈列着鸟类标本四周墙

上挂着动物的图画还有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

有取代人力的磨面机还有火车模型在轨道上模

拟行驶所有的参观者都大开眼界无不称奇据

统计仅宣统元年(1909年)一年就有12000人来此

参观[59]

郭显德(Hunter Corbett)和狄考文同时受美国

长老会派遣赴山东传教他先在登州和狄考文等

进行传教活动后被派往烟台传教直至 1920年去

世除直接向民众布道来传播福音外郭显德还

采取了其他的传教策略其中就包括创办烟台博

物院等[60]烟台博物院创办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位于烟台三马路龙街与同乐街之间有平房

27间楼房 10间初名ldquo博物院福音堂rdquo是山东第

一个博物馆该院藏品及陈列分为三部分(1)太

平洋底所产珊瑚藻矿等(2)各种动植标本

102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4期总第246期

(3)近代科学仪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基督

教烟台奇山会成立该博物馆旋由该会主办通

称ldquo烟台博物院rdquo[61]该博物院的设计与登州文会

馆博物馆类似即来参观者需要先听布道然后

再参观博物馆据记载该博物馆每年的参观人

数约在七万五至十万人[62]此外光绪二十三年

(1897年)美国长老会还在山东济宁州开办了博物

馆[63]

光绪十三年(1887年)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怀

恩光(John Sutherland Whitewright)在山东青州府

创立郭罗培真书院附设博物堂一所怀恩光之

所以创办博物堂除方便书院教学外还希望借

此加强与各界人士联络感情使基督教得以普及

于齐鲁这与狄考文郭显德创办博物馆的目的

是一致的该博物堂藏品有动物植物矿物标本

以及声光化电等各种科学仪器博物堂落成

之后当年入堂听道者五千余人次年则增至二

万余人[64]光绪三十年(1904年)博物堂大部分

设备藏品迁往济南并更名为广智院

19世纪期间除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创设的博

物馆外一些在华外交官商人等也曾倡导设立

科学技术博物馆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格致书院博

物馆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英国驻上海领事

麦华陀(Walter Henry Medhurst)倡议设立格致书

院[65]它以向华人传播西学为宗旨由西人与华

人共同组建在建成之后的四十余年间上海格

致书院在引进西学方面成就卓著成为晚清时期

蜚声海内外的科学教育机构在筹备建设过程

中上海格致书院董事傅兰雅(John Fryer)等人认

为ldquo格致之学非徒言传必须目见尤必身亲尝

试口讲指画而后能析其疑义尽其所妙所以

西国格致院必与博物院合为一处凡格致所用物

料器具无不罗致院中rdquo并由此提出设ldquo铁嵌玻

璃房rdquo为博物馆[66]但是尽管傅兰雅在其主编的

《格致汇编》中对建设博物馆的意义多次进行宣

传《申报》《万国公报》等报刊也有相关报道可

以说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舆论但由于种种原因该

博物馆最终并未建成[67]

除上述博物馆外根据程军的考证19世纪

西人在中国还创建或参与创建了一些博物馆[68]

其中部分博物馆和上海格致书院博物馆的创办

目的大致相同如京师同文馆博物馆即是ldquo为了

培养新式人才的目的而设立的rdquo是ldquo学生学习自

然科学知识的一种辅助教学机构rdquo[69]

相较于西人在华博物馆的另一种类型而言

这种与学校教育科学教育密切联系通过设立

博物馆陈列科学仪器自然标本来辅助学校教

育的模式应该说是对 19世纪中国人的博物馆思

想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梁吉生曾指出ldquo西方博物

馆的介入给予中国原有的文化模式以深刻的文

化比较于是在当时中国人民尤其知识分子中

萌发了有关博物馆的社会舆论rdquo并由此引发了

中国人自办博物馆的第一次舆论高潮即戊戌维

新运动期间有关创办博物馆的社会舆论[70]而戊

戌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提出的创设博物院ldquo凡

古今中外兵农工商各种新器如新式铁舰轮

船水雷大器及各种电学化学光学重学天

学地学物学医学诸机器各种矿质及动植种

类皆为备购博揽兼收以为益智集思之助rdquo[71]

梁启超提出的ldquo大陈各种仪器开博物院以助试

验rdquo[72]以及维新派在筹办京师大学堂时提议的

模仿西方博物院创设仪器院ldquo集各种天算声

光化电农矿机器制造动植物各种学问应用

之仪器咸储院中以为实力考求之助rdquo[73]这些

都表明维新派提倡创办的博物馆实际上是以科

学仪器为主要藏品以辅助教育(学校教学科学

普及)为主要功能的科学技术博物馆由此可见

维新派计划建设的博物馆与西人在华创建的科

学技术类博物馆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而形成这

种相似的原因虽然也包括报刊传播域外游记等

的影响但西人在华博物馆对维新派的影响应该

说也是不容忽视的

四 总结与讨论

中国地域上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是

西风东渐的产物是伴随着西方人在华活动的扩

张逐步建立起来的从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视角

出发西人在华博物馆的创办及其从事的各类活

动自然都属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和侵略行为是帝

国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侵略中国的反映

这也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学界对西人在华

博物馆的基本评价但近年来更多的研究开始

认识并探讨西人在华博物馆的积极意义那就是

它们对于中国博物馆思想启蒙公共意识拓展

科学技术传播等方面所起的客观作用

就中国近代博物馆起源问题而言未来的研

究除厘清西人在华博物馆的基本史实外更为重

要的是探讨西人在华博物馆对于中国早期博物

馆事业以及早期博物馆思想的影响和作用特别

是较为深入细致清晰地界定出这种影响发生

的具体过程方式和程度这既是当前的研究所

103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欠缺的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相同的问

题在学界探讨晚清域外游记近代报刊与中国博

物馆起源关系问题时也同样出现而这些都是未

来开展中国近代博物馆史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

[1]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1年第72页

[2][4]梁吉生《论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历史意义》《中国

博物馆》1988年第2期

[3]较有代表性的论述文章有梁吉生《论旧中国博物馆事

业的历史意义》《中国博物馆》1988年第 2期项隆元

《博物馆与维新运动》《文博》1988年第1期张娟娟《近

代中国博物馆起源探析》南京师范大学 2006年硕士学

位论文徐玲《西方博物馆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中国博物馆》2011年合刊

[5]陈端志《博物馆学通论》上海市博物馆 1936年第

24-25页

[6]曾昭燏李济编著《博物馆》正中书局 1943年第 5页

[7]费畊雨费鸿年《博物馆学概论》中华书局 1948年第

20页

[8]参见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

古籍出版社 2001年第 94页项隆元《中国博物馆建

筑的百年回顾与分析》中国博物馆学会编《回顾与展

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年》紫禁城出版社 2005年第

107页包遵彭《中国博物馆发展史稿》包遵彭等编

《中国近代史论丛(第二辑第六册)middot教育》台北正中书

局1964年第226页这种说法非常普及几为常识

[9]吕建昌《中国首家博物院到底创办于何时》《中国社

会科学报》2011年3月22日第19版

[10][11][40][44]蔡丽娟《从徐家汇博物院到震旦博物

院mdashmdash法国耶稣会士在近代中国的自然史研究活

动》《ldquo中央研究院rdquo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013年第

84本第2分

[1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文物middot博物馆》编辑委

员会等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middot博物馆)》中国大

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年第749页

[13]W A P Martin A Cycle of CathayOrChinaSouth

and Northwith Personal Reminiscences Edinburgh andLondon Oliphant Anderson and Ferrier1896p300 转引自陈为《京师同文馆博物馆考略》《故宫学刊》

2014年第1期

[14]丁新豹《格物致知香港公共博物馆的百年发展》

《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第4期

[15]程军《香港博物馆开馆时间考》《博物馆研究》2005年第2期

[16][68]程军《1842-1900年间中国博物馆发展状况》

《博物馆研究》2007年第1期

[17]如前述吕建昌《中国首家博物院到底创办于何时》一

文所指这涉及到博物馆史追溯的一个基本标准问

题即应当以博物馆的建立和开放作为该博物馆的诞

生之日还是从博物馆建设的前期准备就开始计算

[18][19][23][24][30][37][47]〔美〕范发迪著袁剑译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第 25325422531586-114105页

[20]目前尚无从得知该博物馆是否有中文名称ldquo驻华大

英博物馆rdquo的名称引用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的《马

礼逊回忆录》参见〔英〕艾莉莎middot马礼逊编北京外国

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翻译组译《马礼逊回

忆录》(2)大象出版社 2008年第 213215页也有将

其翻译为ldquo驻华英国博物馆rdquo的参见〔英〕马礼逊夫人

编顾长声译《马礼逊回忆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265313页

[21][26]Rogeacuterio Miguel Puga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The British Museum of Macao(1829-1834)and its Contribution to Nineteenth-Century British Natural Science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Series 3223-4(2012)pp575-586

[22]余清良《试论澳门在早期(1635~1842)中英贸易关

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海交史研究》2000年第1期

[25]Eliza Morrison Memoirs of the Life and Labours of Robert

Morrisonvol2LondonLongmanOrmeBrownGreenandLongmans1839pp424427

[27]郭永亮《澳门香港之早期关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

研究所史料丛刊(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0年第91-92页

[28]〔英〕马礼逊夫人编顾长声译《马礼逊回忆录》同

[20]

[29]〔英〕艾莉莎middot马礼逊编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

学研究中心翻译组译《马礼逊回忆录》(2)同[20]

此外该书第 215页(注释 25所引英文原本第 427页)

提及一项重要史实那就是马礼逊热情地鼓励创办博

物馆的努力并且在中国人中传阅一份博物馆目标的

报告(circulating among the natives a statement of the objects of the museum)这意味着该博物馆并不仅局限

于澳门外国人群体其影响也波及到当地的中国人

可谓是开中国人接触博物馆和博物馆知识的先河

[31]2013年台湾学者蔡丽娟在前述《从徐家汇博物院到

震旦博物院mdashmdash法国耶稣会士在近代中国的自然史

研究活动》一文中引用Rogeacuterio Miguel Puga的论文是

目前中文学界仅见的引用

[32]徐玲《追求ldquo广博rdquo博物馆藏品概念的演变》《东南

文化》2011年第6期

[33]王恒《科学技术博物馆发展简史》《中国博物馆》

104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4期总第246期

1990年第2期

[34]周明镇《阿希莫尔与近代第一个自然博物馆》《大自

然》1991年第3期

[35]严建强《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年第35页

[36]〔美〕范发迪著袁剑译《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

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中文版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2011年第 3-4页罗桂环《近代西方对中国生物

的研究》《中国科技史料》1998年第4期

[38][50]王毅《半殖民地博物馆与半殖民地形象以亚洲

文会博物馆为中心》《东南文化》2013年第2期

[39]史静寰《谈明清之际入华耶稣会士的学术传教》《内

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

[41]祝青山《中世纪宗教文化与近代科学精神》《河南师

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42]〔法〕史式徽著天主教上海教区史料译写组译《江南

传教史》(第二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 年第

206-207页

[43]张小澜《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溯源mdashmdash震旦博物

院》《上海科技馆馆刊》2009年第2期

[45]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下)中华书局据香港

公教真理学会台中光启出版社 1970年再版影印本

1988年第281-282页

[46]萧若瑟《天主教传行中国考》卷八《民国丛书》第一

编第十一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第433页

[48]转引自王毅《半殖民地博物馆与半殖民地形象以亚

洲文会博物馆为中心》《东南文化》2013年第2期

[49]转引自王毅《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研究》复旦

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第60页

[51]郭卫东主编《近代外国在华文化机构综录》上海人

民出版社1993年第32页

[52]王恒《科学技术博物馆发展简史》《中国博物馆》

1990年第2期

[53]杜敦科《近代教会学校科学教育研究》曲阜师范大

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5-6页

[54]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人

民教育出版社 1987年第5-6页

[55]杜敦科《狄考文在登州的传教活动及其科学传教观

的形成》《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5期

[56]赵展《登州文会馆研究》青岛大学 2009年硕士学位

论文第1页

[57]王元德刘玉峰编《文会馆志》郭大松杜学霞编译

《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mdashmdash登州文会馆》山东人民出

版社2012年第82-8569页

[58][59]〔美〕丹尼尔middotWmiddot费舍著关志远等译《狄考文传

mdashmdash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00157页

[60]赵海涛《郭显德在烟台的传教事业及其特点》李永

璞等主编《中国近现代人物史料研究》中国广播电视

出版社2006年第115页

[61]张广存焦德森《1949年前山东博物馆发展概况》中

国博物馆学会编《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

年》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78页

[62]史伯诚《郭显德传记》美国见证出版社1997年第39页

[63]D MacGillivray A Centu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

na 1807-1907 Shanghai The American PresbyterianMission Press1907p391 由于美国长老会在登州

烟台济宁开办的博物馆都采取了和教堂结合的方

式因此部分历史文献经常将教堂(chapel)和博物馆

(museum)连在一起称呼即 chapel and museum

[64]王长泰开瑞符《齐鲁大学广智院》李楚材编著《帝

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mdashmdash教会教育》教育科学出

版社1987年第325页

[65]程军《上海格致书院ldquo铁嵌玻璃房rdquo博物馆建成与否

之研究》《博物馆研究》2006年第2期

[66]〔英〕傅兰雅《上海格致书院拟设铁嵌玻璃房为博物

馆说》《格致汇编》1877年第2期

[67]吕建昌《上海格致书院大铁房博物馆质疑》《上海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程军《上海格致

书院ldquo铁嵌玻璃房rdquo博物馆建成与否之研究》《博物馆

研究》2006年第2期

[69]陈为《京师同文馆博物馆考略》《故宫学刊》2014年

第 1期有关该博物馆的具体情况尚不清楚其创办可

能与同文馆中的外国教习有关

[70]梁吉生《论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历史意义》《中国博

物馆》1988年第2期

[71]清middot康有为《上海强学会章程》姜义华张荣华编校

《康有为全集》(第二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93-94页

[72]清middot梁启超《论学会》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

资料丛刊middot戊戌变法》(四)神州国光社1954年第376页

[73]《总理衙门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汤志钧陈祖恩编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上海教

育出版社1993年第128页

(责任编辑校对王 霞)

105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Two Main Types of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Also a Discussion on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

LI Jun(Shenzhen Museum Shenzhen Guangdong 518026)

Abstract A recent study reveals that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 is the British Museum in China builtin Macao in 1829 Since then the Westerners built a bunch of museums in China which became an important way for Chinese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museum and played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Chinese museums The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in types One isnatural history museums which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ural history research that westerners conducted in China and with the purpose to collect and study natural history and the other 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 which included the museums built by protestants for religious purpose and the others mainlyfor scientific education Through this classification the isolated historical facts are linked thereby presenting a history of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19th-century China

Key words nineteenth century Westerners in China museum natural history scientific education

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

为更好地规范纸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的组织

建设机构建设等工作为全国博物馆纸质文物保

护事业发展助力2015年 7月 7日纸质文物保护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学术)委员会成立

大会暨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在南京博物院召

开南京博物院王奇志副院长主持专家(学术)委

员会成立大会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

(科技司)罗静副司长纸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

科研基地主任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研究员中国

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原理事长陆寿麟研究员南京

博物院原副院长奚三彩研究员国家博物馆学术

研究中心主任铁付德研究员南京工业大学材料

学院副院长陆春华教授纺织品保护国家文物局

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汪自强研究员和纸质文物保

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常务副主任张金萍研

究员等专家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推举陆寿

麟担任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奚三彩任副主任

陆寿麟主任主持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会议

科研基地张金萍常务副主任汇报 2014年和 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科研基地何伟俊主任助理汇

报科研基地近期工作计划专家(学术)委员会审

议《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

(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

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和科研基

地近期工作计划等文件会上专家各抒己见就

专家(学术)委员会怎样发挥作用为中国纸质文物

保护事业做贡献建言献策科研基地主任龚良提

出专家委员会将对纸质文物保护起到导航的作

用对基地从组织建设机构建设课题规划科研

项目方案服务专题研究开放课题七方面进行

了梳理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寿麟做了总结

发言他强调要树立全局观对全国乃至全世界范

围本领域的发展程度进行深入了解选择一些难

点和瓶颈问题进行攻关研究切实解决纸质文物

保护的技术问题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作条例

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并对基地下一步的学术研究

指明了方向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罗

静副司长做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基地前阶

段的工作希望基地继续加大对科研基础资源的

建设科学研究引领纸质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并

表示国家文物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基地的工作

(陈潇俐)

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

在南京博物院召开

106

Page 2: 兼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 dnwh.njmuseum.comdnwh.njmuseum.com/pdf/2015/201504/20150411.pdf · 徐家汇博物院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有争议的只 是应当以1868年或1872年作为该馆的起始日期。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4期总第246期

以及《博物馆学概论》[7]此后在中国博物馆史的

论述中这种说法基本成为学界共识对该院创

办时间也都明确为清同治七年(1868年)[8]

近年来徐家汇博物院的建成时间受到质

疑如吕建昌就发文指出徐家汇博物院创办于

1868年的说法并不恰当[9]事实的确如此台湾学

者蔡丽娟的论述更为详尽细致可为参考[10]根

据这两篇文章的考据1868年严格而言并不能算

是徐家汇博物院的起始日期其正式的创办活动

应从同治十一年(1872年)天主教江南宗座代牧

郎怀仁主教(Adrien Languillat)正式发布建立该

自然史博物馆的命令并且授予韩伯禄相关权

责徐家汇博物院才正式被列为江南代牧区的执

行项目也就是说1872年可以被视为徐家汇博

物院规划建设的开始而该博物院专属的实体建

筑因经费不足迟至光绪九年(1883年)才落成[11]

另一种说法认为中国人创办的博物馆最早

可以追溯到光绪二年(1876年)京师同文馆设立

的博物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博物馆史条目

即从是说[12]此外陈为发表了《京师同文馆博物

馆考略》一文他核对了京师同文馆总教习丁韪

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的回忆录

《花甲记忆》原文并据此指出京师同文馆确曾建

立博物馆(museum)[13]

事实上19世纪 60年代至 70年代西人在中

国建立的博物馆还有香港博物院北京北堂自然

博物馆香港博物院由在港英国商人集资兴建

免费向公众开放[14]建成时间约在 19世纪 60年

代中后期[15]而北京北堂自然博物馆至迟到同治

十三年(1874年)也已经建成开放[16]但由于在此

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国博物馆学界

开始注重考察博物馆历史的民国时期这些博物

馆已经由于各种原因淡出公众视野因而未能引

起学者的注意

目前学界主流的意见基本是沿用传统认为

徐家汇博物院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有争议的只

是应当以1868年或1872年作为该馆的起始日期

但是如果考虑到 1872年只是徐家汇博物院规划

建设的开始时间而非建成时间那么要区别徐家

汇博物院和京师同文馆博物馆孰先孰后实际上是

较为困难的[17]不过葡萄牙学者罗热里奥middot米格

尔middot普加(Rogeacuterio Miguel Puga)发表于2012年的一

项研究成果可以终结此项争议他的研究表明在

鸦片战争之前的182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middot罗素middot里夫斯(John Russell Reeves)[18]亨利middot马修middot

克拉克(Henry Mathew Clarke)乔治middot韦切尔牧师

(Reverend George Harvey Vachell)[19]等曾在澳门

建立一座ldquo驻华大英博物馆rdquo[20]他的这篇研究论

文公开了诸多关键史料有力地证明了ldquo驻华大英

博物馆rdquo确实应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21]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在广州贸易体系下清

廷禁止外国人寓居广州于是绝大部分外国公司

便把注意力转向澳门将其作为在华永久基地

随着中英贸易的迅速发展并独占鳌头每年来华

的大量英国商人及其眷属都在澳门落脚旅居和

住冬[22]而同一时期的英国充斥着对于自然世界

的好奇和科学探索精神收集和展示稀有博物标

本奇珍异品以彰显帝国想象的情绪普遍高涨

因此当英国人随着商贸或殖民扩张落脚于世界

各地时他们对博物学的爱好也随之而行这些

英国外交领事旅行者商人等往往也是热衷于

探索自然世界的干才他们中有不少人与英国本

土的博物学界保持着密切的往来早期到澳门从

事贸易的部分英国商人同样如此[23]贸易季节以

外这些英国商人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在澳门及附

近地区开展博物学调查收集和研究ldquo驻华大英

博物馆rdquo创始人之一的约翰middot罗素middot里夫斯于道光

七年(1827年)抵达中国他的父亲约翰middot里夫斯

(John Reeves)[24]本身就是一名博物学家曾经为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收集动植物标本而里夫斯本

人同样利用闲暇时间收集澳门及附近地区的博

物标本另外两名创始人克拉克韦切尔牧师也

大致如此

随着收集到的博物标本日益增多里夫斯等

人开始筹划在澳门设立博物馆1829年 2月 22日里夫斯克拉克韦切尔牧师开会确定了博物

馆的名称为 British museum in China三名创始人

均任职英国东印度公司但英国东印度公司并没

有正式介入该博物馆的创办著名新教传教士马

礼逊(Robert Morrison)参与了该博物馆的筹建工

作并记录说该博物馆以自然史和艺术品(natural history and productions of art)的收藏展示为

主创办当年该博物馆由韦切尔牧师担任馆长

并在收取一定费用的基础上向所有英籍人士开

放[25]道光十四年(183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对

华贸易垄断权终结该博物馆也随之关闭

除《马礼逊回忆录》外普加引用的史料还有

《广州记录报》(The Canton Register)《广东杂录》

(The Canton Miscellany)《亚洲学报》(Asiatic Journal)及其他欧洲报刊杂志的报道以及曾游历该

99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博物馆的相关人士的记录这些史料雄辩地证

明1829年至 1834年间澳门确实建立起了一座

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当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26]

其实在普加的论文发表之前中文学界中

已有该博物馆的相关记载如郭永亮就在翻阅澳

门殖民政府各重要机关文库所藏历史文献的基

础上写道182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曾在澳门建立

ldquo英国博物馆rdquo[27]2004年顾长生译本的《马礼逊

回忆录》也简要写道1829年马礼逊曾在澳门筹

设ldquo驻华英国博物馆rdquo[28]而 2008年重新翻译出版

的《马礼逊回忆录》已经公开了该回忆录中所有

有关该博物馆的情况[29]2011年翻译出版的范发

迪(Fan Fa-ti)的著作也指出 19世纪 20年代末韦

切尔等人曾计划设立一座博物馆尽管他认为该

博物馆并没有真正建立[30]但这些信息至今没有

引起内地博物馆学界的重视[31]

从帝国主义理论出发ldquo驻华大英博物馆rdquo的

建立无疑是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中国的一种表

现从中国博物馆史研究的角度出发ldquo驻华大英

博物馆rdquo则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博物馆是近代博

物馆与古老中国的最初碰撞它的创立完全是西

方文化东来中国的产物也是 19世纪欧洲博物学

研究和科学探索精神的产物同时它也开创了

外国人在华设立博物馆的先河此后徐家汇博

物院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北京北堂自然博物

馆北疆博物院(Museacutee Hoangho Paiho)等几乎都

是沿着ldquo驻华大英博物馆rdquo的路径以自然史收藏

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而这正是 19世

纪中国早期博物馆发展二元格局中的重要一元

二 博物学与西人在华博物馆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

识突飞猛进收藏者的目光开始转向自然史实

物反映自然科学变化的动植物矿物标本在欧

洲被广泛收藏和研究[32]欧洲很多城市还兴建了

植物园和动物园栽培和饲养外来植物和动物

随后又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以保存各地收集来

的动植物和矿物标本[33]这些研究动植物矿物

等自然现象的学科当时被称作博物学博物学研

究和近代公共博物馆的诞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1683年世界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牛津大

学阿什摩尔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正式向

公众开放其藏品主要是阿什摩尔(Elias Ashmole)所继承的自然史标本该馆首任馆长(firstkeeper)也由博物学家罗伯特middot普洛特(RobertPlot)担任[34]此后ldquomuseumrdquo一词被广泛地用来

表示收藏和展出历史古物艺术品和自然标本的

一种机构[35]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博物学催

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

博物学(natural history或译作ldquo自然史rdquo)是

一门古老的学问在科学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

位博物学可以宽松地定义为对动物植物矿物

及其他自然现象的研究但是进入 20世纪后它

的几个次领域均已衍生成各自独立的专业学科

如生物学地质学动物学等尽管当代的科学分

类已经不再有博物学这个名目但要理解 19世纪

西人在华创办博物馆的缘起就必须回到历史的

现场并充分理解和认识博物学在当时的发展情

况以及它在西方人在华科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简要地说这一时期博物学在欧洲社会蓬勃发

展蔚为风气它是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的科学和

文化活动这种风气表现在植物采集以及昆虫

动物和化石标本的收藏等流行与嗜好之中而伴

随着海洋贸易和帝国主义的扩张博物学延伸到

西方殖民地或居留地博物学成为了 19世纪西方

人在中国最广泛开展的科学活动[36]中国最早的

博物馆ldquo驻华大英博物馆rdquo的创建在很大程度上

也要归因于西方人在华开展的博物学研究

尽管当时在中国从事博物学相关研究和活

动的西方人几乎来自各个群体[37]但最后利用这

些博物学标本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的主要是天

主教传教士和西方在华学术团体西方学界将近

代西方人在殖民地或者非故乡的居住地内建立

的博物馆统称之为ldquo殖民地博物馆rdquo(Colonial Museum)并总结说殖民地博物馆多系自然历史博

物馆旨在搜寻当地的动植物矿物及化石标本

获取博物学知识为本国提供科学资源和商业信

息[38]19世纪的中国虽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殖民地但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程度日益加

深西方人在上海等地创办了以徐家汇博物院

上海博物院为代表的自然史博物馆这些博物馆

的建馆目的与ldquo殖民地博物馆rdquo的目的是基本吻

合的

徐家汇博物院由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创办是

天主教江南科学委员会(Comiteacute scientifique de Kiang-Nan)在华开展的四项科学和文化传教工作

之一早在明末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Ricci)等人就确定了学术传教的策略此后利用

西方学术收揽人心扩大传教影响巩固天主教

在华地位的基本做法一直为耶稣会士采用[39]晚

清开埠以后天主教希望延续明末清初之际传教

100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4期总第246期

士所留下的光辉传统以科学成就来赢得中国士

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他们也必须面对来自基督

教新教传教士的竞争[40]而更为重要的是自中

世纪后期以来许多基督教徒兼科学工作者都是

从基督教的观点去观察自然试图通过对自然的

研究去发现上帝创造的威力智慧和善行也就

是通过认识自然来达到认识上帝的目的[41]基于

此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江南宗座代牧郎怀仁

和江南代牧区耶稣会会长谷振声(Angello DellaCorte)共同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在徐家汇成立江

南科学委员会开展科学与文化研究并ldquo在韩伯

禄神父领导下研究自然科学工作在徐家汇珍藏

并展览他陆续收集的材料逐步形成一个博物

院将其主要记录论文编辑成册在上海出版

并寄往欧洲rdquo[42]

在博物院的草创阶段韩伯禄在博物学方面

的建树功不可没由他个人收集并保存在徐家汇

博物院的标本数量常被誉为东亚第一由于当时

中国在科学方面的落后徐家汇博物院基本谈不

上与中国学人的知识交流即便清光绪九年(1883年)有了实体建筑之后徐家汇博物院仍然以研究

为重点并不特别注重对外展示又由于馆内人手

不足有兴趣的参观者必须事先联系方得入馆直

至 20世纪韩伯禄及其继任者的工作重心仍然是

广泛收集自然史标本加以整理研究并在欧洲发

表其目的侧重于增进西方人对于中国生物的系

统性认识以填补西方的知识空白[43]20世纪30年代并入震旦大学后该博物院(改名为震旦博物

院)才开始与中国学界有了更多的交流并逐渐开

展科普工作[44]

除了韩伯禄与徐家汇博物院外天主教遣使

会传教士谭卫道(Armand David)在北京建立自然

史博物馆的过程也展现出博物学与西人在华博

物馆之间的密切关系谭卫道以中国动物研究著

名他于同治元年(1862年)来到中国随即致力

于开展博物学研究他也是最早将麋鹿熊猫等

生物介绍到西方学界的人谭卫道以其自然史收

藏为基础设立北京北堂自然博物馆主要陈列

珍禽标本被称为ldquo百鸟堂rdquo[45]据称该博物馆

ldquo内储珍禽奇兽大小无虑四千余种翎毛鲜洁

栩栩如生helliphellip开馆后远近閧传争来游赏王公

巨卿亦多来者rdquo[46]

在博物学研究及设立自然史博物馆方面天

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传教士表现出不同的旨趣总

的来看天主教传教士在博物学方面的成就要远

远超过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韩伯禄谭卫道赖神

甫(Jean Marie Delavay)等在华天主教传教士的博

物学成就更是令欧洲科学界瞩目而韩伯禄谭

卫道等人的自然史收集研究整理工作很多就

是为了其在华博物馆而做的[47]

除天主教传教士外西方学术团体也在中国

创办了以自然史收藏和研究为目的的博物馆主

要有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于清同治十三年

(1874年)建成开放的上海博物院皇家亚洲文会

北中国支会的前身是清咸丰七年(1857年)西方

侨民在上海设立的上海文理学会次年该学会

加入皇家亚洲文会并更名为皇家亚洲文会北中

国支会(简称ldquo亚洲文会rdquo)其创始人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在成立大会上就曾提出

亚洲文会ldquo要建立一个标本陈列室未来建立博

物馆放置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博物学标本这是

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rdquo[48]由此可见亚洲文

会最初的目的是将博物院建成博物学的信息储

藏中心收藏中国动植物和地质标本也就自然地

成为了上海博物院的一个主要目标[49]19世纪的

上海博物院主要搜集博物学的三个门类即矿

物植物动物三大领域的标本直至光绪二十四

年(1898年)前该院历年新增标本几乎都是动物

尤其是鸟类标本直至进入 20世纪后该院的标

本收集才从以博物学为主走向以收藏中国历史

考古及艺术品为主[50]总的来说在 19世纪期间

上海博物院藏品以自然历史标本为主虽然也收

藏中国历史及人类学标本但博物学标本占据主

流地位因此也一直被视为自然历史博物馆[51]

进入 20世纪后尽管徐家汇博物院和上海博

物院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天津还建立起华

北博物院(Tientsin Anglo-Chinese Museum)和北

疆博物院特别是北疆博物院更是在近代中国科

学界和科技史上具有显要的地位但这种单纯以

自然史收藏和研究为主的博物馆似乎并没有对

正在萌芽和发展的中国人自办博物馆事业产生

大的直接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和

西方所面对的社会任务完全不同西人在华开展

博物学研究设立博物馆旨在填补知识的空白

而中国当时的社会任务却是救亡图存当博物馆

的功能为中国近代士人认识后它即被视作推广

科学技术辅助科学教育开启民智救亡图存的

重要工具因此在 19世纪中国人自办博物馆的

舆论高潮阶段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倡的

博物馆绝非单纯的以自然史为主的博物馆而是

101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以各种科学技术仪器设备为主旨在推广西学

发展科学技术增强国力的科学技术类博物馆

这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

三 科学教育与西人在华博物馆

除自然史博物馆外19世纪西方人在华创办

的另一种博物馆类型主要是配合科学教育目的

的科学技术博物馆这类博物馆主要由基督教新

教传教士创办以登州文会馆博物馆烟台博物

院济南广智院等为代表由于创办者是传教士

因而具有明显的宗教目的是基督教新教传教士

科学传教的重要工具除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外

其他西人也曾倡议或参与设立这类科学技术博

物馆其目的在于以博物馆辅助新式学校的教

学主要是格致书院博物馆和京师同文馆博物

科学技术博物馆是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发展

进步的产物工业革命以后西方人认识到科学

技术对工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并在 17世纪至

18世纪间形成了搜集机器的风气与此同时为

宣传工业革命成果而举办的各种国际博览会在

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科学技术类博物馆的诞生在

这些博览会上各种工业设备和科学仪器吸引了

成千上万的观众西方社会看到了民众对科学知

识的渴求特别是普及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在此

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科学技术类博物馆科学技术

类博物馆从诞生之初就担负着扩展科学技术教

育显示工业实力启发和教育社会公众的任务[52]

正是由于科学技术博物馆的这一特性它得到了

19世纪在华西人的青睐期望借助开办科学技术

博物馆展示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并由此

达到传教或彰显西方优越性的目的

19世纪西人在华设立的科学技术博物馆主

要是由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创办的这与基督教新

教的传教策略有着密切的关联基督教新教东传

之初即注重发展教育事业注重通过传播西方科

学技术知识来扩大宗教的影响力鸦片战争后

随着在华传教的ldquo合法化rdquo基督教传教士纷纷来

华传教但早期基督教的传播却并不顺利为转

变传教的困境新教传教士开始改变传教策略

不再单纯依靠直接布道的方式而是更加注重世

俗事业通过教育医疗出版等间接方式传教[53]

科学教育在新教的文化事业中占有重要的

地位而教会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是基于科学教育

的神学逻辑即科学教育是上帝赋予传教士的权

力他们要借助上帝所赐予的科学知识来打开异

教国家的大门他们认为上帝通过圣灵的启示

ldquo给予他们以真正的科学并希望它们(教会)用

同样的办法来使用科学以争取人们皈依上帝

为他们信仰福音开辟道路rdquo[54]在开展科学教育

的新教传教士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teer)是

其中的杰出代表他ldquo热衷于通过科学知识为基

督教传播开拓道路helliphellip意在利用近代科学清除

愚昧迷信思想为基督教传播扫除障碍并且通

过科学知识塑造新型人才以引领中国社会最终

推动基督教在华传播rdquo[55]狄考文的这种科学传

教观在新教传教士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狄考文夫妇在同治三年(1864年)由美国长

老会派遣到山东登州传教此后他们创办了登州

蒙养学堂清光绪二年(1876年)发展为登州文会

馆[56]在登州文会馆的教育方面狄考文为学校

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所开课程包括西方科学

等在教学实践中狄考文非常重视科学课程尤

其注重实验教学为满足教学需要他为学校添

设了大量仪器设备涉及力热光电磁天文

化学等多门类并建西式楼一座将物理仪器动

植标本悉列其中学堂之前还建有博物陈列所[57]这些科学仪器除供学校教学使用外还被狄

考文视为同其他人交往的一种手段以期为传教

服务出于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教的目的狄考文

在登州文会馆建立了一座规模很大的博物馆

ldquo一个向中国学生和参观者展示外国科学和机器

设备的综合性科技实验室(polytechnic)rdquo[58]博物

馆设计考究在进入博物馆之前有一个讲堂主

要用于布道目的是让来参观博物馆的中国人先

听牧师布道博物馆内陈列着鸟类标本四周墙

上挂着动物的图画还有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

有取代人力的磨面机还有火车模型在轨道上模

拟行驶所有的参观者都大开眼界无不称奇据

统计仅宣统元年(1909年)一年就有12000人来此

参观[59]

郭显德(Hunter Corbett)和狄考文同时受美国

长老会派遣赴山东传教他先在登州和狄考文等

进行传教活动后被派往烟台传教直至 1920年去

世除直接向民众布道来传播福音外郭显德还

采取了其他的传教策略其中就包括创办烟台博

物院等[60]烟台博物院创办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位于烟台三马路龙街与同乐街之间有平房

27间楼房 10间初名ldquo博物院福音堂rdquo是山东第

一个博物馆该院藏品及陈列分为三部分(1)太

平洋底所产珊瑚藻矿等(2)各种动植标本

102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4期总第246期

(3)近代科学仪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基督

教烟台奇山会成立该博物馆旋由该会主办通

称ldquo烟台博物院rdquo[61]该博物院的设计与登州文会

馆博物馆类似即来参观者需要先听布道然后

再参观博物馆据记载该博物馆每年的参观人

数约在七万五至十万人[62]此外光绪二十三年

(1897年)美国长老会还在山东济宁州开办了博物

馆[63]

光绪十三年(1887年)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怀

恩光(John Sutherland Whitewright)在山东青州府

创立郭罗培真书院附设博物堂一所怀恩光之

所以创办博物堂除方便书院教学外还希望借

此加强与各界人士联络感情使基督教得以普及

于齐鲁这与狄考文郭显德创办博物馆的目的

是一致的该博物堂藏品有动物植物矿物标本

以及声光化电等各种科学仪器博物堂落成

之后当年入堂听道者五千余人次年则增至二

万余人[64]光绪三十年(1904年)博物堂大部分

设备藏品迁往济南并更名为广智院

19世纪期间除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创设的博

物馆外一些在华外交官商人等也曾倡导设立

科学技术博物馆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格致书院博

物馆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英国驻上海领事

麦华陀(Walter Henry Medhurst)倡议设立格致书

院[65]它以向华人传播西学为宗旨由西人与华

人共同组建在建成之后的四十余年间上海格

致书院在引进西学方面成就卓著成为晚清时期

蜚声海内外的科学教育机构在筹备建设过程

中上海格致书院董事傅兰雅(John Fryer)等人认

为ldquo格致之学非徒言传必须目见尤必身亲尝

试口讲指画而后能析其疑义尽其所妙所以

西国格致院必与博物院合为一处凡格致所用物

料器具无不罗致院中rdquo并由此提出设ldquo铁嵌玻

璃房rdquo为博物馆[66]但是尽管傅兰雅在其主编的

《格致汇编》中对建设博物馆的意义多次进行宣

传《申报》《万国公报》等报刊也有相关报道可

以说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舆论但由于种种原因该

博物馆最终并未建成[67]

除上述博物馆外根据程军的考证19世纪

西人在中国还创建或参与创建了一些博物馆[68]

其中部分博物馆和上海格致书院博物馆的创办

目的大致相同如京师同文馆博物馆即是ldquo为了

培养新式人才的目的而设立的rdquo是ldquo学生学习自

然科学知识的一种辅助教学机构rdquo[69]

相较于西人在华博物馆的另一种类型而言

这种与学校教育科学教育密切联系通过设立

博物馆陈列科学仪器自然标本来辅助学校教

育的模式应该说是对 19世纪中国人的博物馆思

想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梁吉生曾指出ldquo西方博物

馆的介入给予中国原有的文化模式以深刻的文

化比较于是在当时中国人民尤其知识分子中

萌发了有关博物馆的社会舆论rdquo并由此引发了

中国人自办博物馆的第一次舆论高潮即戊戌维

新运动期间有关创办博物馆的社会舆论[70]而戊

戌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提出的创设博物院ldquo凡

古今中外兵农工商各种新器如新式铁舰轮

船水雷大器及各种电学化学光学重学天

学地学物学医学诸机器各种矿质及动植种

类皆为备购博揽兼收以为益智集思之助rdquo[71]

梁启超提出的ldquo大陈各种仪器开博物院以助试

验rdquo[72]以及维新派在筹办京师大学堂时提议的

模仿西方博物院创设仪器院ldquo集各种天算声

光化电农矿机器制造动植物各种学问应用

之仪器咸储院中以为实力考求之助rdquo[73]这些

都表明维新派提倡创办的博物馆实际上是以科

学仪器为主要藏品以辅助教育(学校教学科学

普及)为主要功能的科学技术博物馆由此可见

维新派计划建设的博物馆与西人在华创建的科

学技术类博物馆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而形成这

种相似的原因虽然也包括报刊传播域外游记等

的影响但西人在华博物馆对维新派的影响应该

说也是不容忽视的

四 总结与讨论

中国地域上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是

西风东渐的产物是伴随着西方人在华活动的扩

张逐步建立起来的从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视角

出发西人在华博物馆的创办及其从事的各类活

动自然都属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和侵略行为是帝

国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侵略中国的反映

这也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学界对西人在华

博物馆的基本评价但近年来更多的研究开始

认识并探讨西人在华博物馆的积极意义那就是

它们对于中国博物馆思想启蒙公共意识拓展

科学技术传播等方面所起的客观作用

就中国近代博物馆起源问题而言未来的研

究除厘清西人在华博物馆的基本史实外更为重

要的是探讨西人在华博物馆对于中国早期博物

馆事业以及早期博物馆思想的影响和作用特别

是较为深入细致清晰地界定出这种影响发生

的具体过程方式和程度这既是当前的研究所

103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欠缺的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相同的问

题在学界探讨晚清域外游记近代报刊与中国博

物馆起源关系问题时也同样出现而这些都是未

来开展中国近代博物馆史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

[1]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1年第72页

[2][4]梁吉生《论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历史意义》《中国

博物馆》1988年第2期

[3]较有代表性的论述文章有梁吉生《论旧中国博物馆事

业的历史意义》《中国博物馆》1988年第 2期项隆元

《博物馆与维新运动》《文博》1988年第1期张娟娟《近

代中国博物馆起源探析》南京师范大学 2006年硕士学

位论文徐玲《西方博物馆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中国博物馆》2011年合刊

[5]陈端志《博物馆学通论》上海市博物馆 1936年第

24-25页

[6]曾昭燏李济编著《博物馆》正中书局 1943年第 5页

[7]费畊雨费鸿年《博物馆学概论》中华书局 1948年第

20页

[8]参见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

古籍出版社 2001年第 94页项隆元《中国博物馆建

筑的百年回顾与分析》中国博物馆学会编《回顾与展

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年》紫禁城出版社 2005年第

107页包遵彭《中国博物馆发展史稿》包遵彭等编

《中国近代史论丛(第二辑第六册)middot教育》台北正中书

局1964年第226页这种说法非常普及几为常识

[9]吕建昌《中国首家博物院到底创办于何时》《中国社

会科学报》2011年3月22日第19版

[10][11][40][44]蔡丽娟《从徐家汇博物院到震旦博物

院mdashmdash法国耶稣会士在近代中国的自然史研究活

动》《ldquo中央研究院rdquo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013年第

84本第2分

[1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文物middot博物馆》编辑委

员会等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middot博物馆)》中国大

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年第749页

[13]W A P Martin A Cycle of CathayOrChinaSouth

and Northwith Personal Reminiscences Edinburgh andLondon Oliphant Anderson and Ferrier1896p300 转引自陈为《京师同文馆博物馆考略》《故宫学刊》

2014年第1期

[14]丁新豹《格物致知香港公共博物馆的百年发展》

《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第4期

[15]程军《香港博物馆开馆时间考》《博物馆研究》2005年第2期

[16][68]程军《1842-1900年间中国博物馆发展状况》

《博物馆研究》2007年第1期

[17]如前述吕建昌《中国首家博物院到底创办于何时》一

文所指这涉及到博物馆史追溯的一个基本标准问

题即应当以博物馆的建立和开放作为该博物馆的诞

生之日还是从博物馆建设的前期准备就开始计算

[18][19][23][24][30][37][47]〔美〕范发迪著袁剑译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第 25325422531586-114105页

[20]目前尚无从得知该博物馆是否有中文名称ldquo驻华大

英博物馆rdquo的名称引用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的《马

礼逊回忆录》参见〔英〕艾莉莎middot马礼逊编北京外国

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翻译组译《马礼逊回

忆录》(2)大象出版社 2008年第 213215页也有将

其翻译为ldquo驻华英国博物馆rdquo的参见〔英〕马礼逊夫人

编顾长声译《马礼逊回忆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265313页

[21][26]Rogeacuterio Miguel Puga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The British Museum of Macao(1829-1834)and its Contribution to Nineteenth-Century British Natural Science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Series 3223-4(2012)pp575-586

[22]余清良《试论澳门在早期(1635~1842)中英贸易关

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海交史研究》2000年第1期

[25]Eliza Morrison Memoirs of the Life and Labours of Robert

Morrisonvol2LondonLongmanOrmeBrownGreenandLongmans1839pp424427

[27]郭永亮《澳门香港之早期关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

研究所史料丛刊(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0年第91-92页

[28]〔英〕马礼逊夫人编顾长声译《马礼逊回忆录》同

[20]

[29]〔英〕艾莉莎middot马礼逊编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

学研究中心翻译组译《马礼逊回忆录》(2)同[20]

此外该书第 215页(注释 25所引英文原本第 427页)

提及一项重要史实那就是马礼逊热情地鼓励创办博

物馆的努力并且在中国人中传阅一份博物馆目标的

报告(circulating among the natives a statement of the objects of the museum)这意味着该博物馆并不仅局限

于澳门外国人群体其影响也波及到当地的中国人

可谓是开中国人接触博物馆和博物馆知识的先河

[31]2013年台湾学者蔡丽娟在前述《从徐家汇博物院到

震旦博物院mdashmdash法国耶稣会士在近代中国的自然史

研究活动》一文中引用Rogeacuterio Miguel Puga的论文是

目前中文学界仅见的引用

[32]徐玲《追求ldquo广博rdquo博物馆藏品概念的演变》《东南

文化》2011年第6期

[33]王恒《科学技术博物馆发展简史》《中国博物馆》

104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4期总第246期

1990年第2期

[34]周明镇《阿希莫尔与近代第一个自然博物馆》《大自

然》1991年第3期

[35]严建强《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年第35页

[36]〔美〕范发迪著袁剑译《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

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中文版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2011年第 3-4页罗桂环《近代西方对中国生物

的研究》《中国科技史料》1998年第4期

[38][50]王毅《半殖民地博物馆与半殖民地形象以亚洲

文会博物馆为中心》《东南文化》2013年第2期

[39]史静寰《谈明清之际入华耶稣会士的学术传教》《内

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

[41]祝青山《中世纪宗教文化与近代科学精神》《河南师

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42]〔法〕史式徽著天主教上海教区史料译写组译《江南

传教史》(第二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 年第

206-207页

[43]张小澜《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溯源mdashmdash震旦博物

院》《上海科技馆馆刊》2009年第2期

[45]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下)中华书局据香港

公教真理学会台中光启出版社 1970年再版影印本

1988年第281-282页

[46]萧若瑟《天主教传行中国考》卷八《民国丛书》第一

编第十一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第433页

[48]转引自王毅《半殖民地博物馆与半殖民地形象以亚

洲文会博物馆为中心》《东南文化》2013年第2期

[49]转引自王毅《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研究》复旦

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第60页

[51]郭卫东主编《近代外国在华文化机构综录》上海人

民出版社1993年第32页

[52]王恒《科学技术博物馆发展简史》《中国博物馆》

1990年第2期

[53]杜敦科《近代教会学校科学教育研究》曲阜师范大

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5-6页

[54]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人

民教育出版社 1987年第5-6页

[55]杜敦科《狄考文在登州的传教活动及其科学传教观

的形成》《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5期

[56]赵展《登州文会馆研究》青岛大学 2009年硕士学位

论文第1页

[57]王元德刘玉峰编《文会馆志》郭大松杜学霞编译

《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mdashmdash登州文会馆》山东人民出

版社2012年第82-8569页

[58][59]〔美〕丹尼尔middotWmiddot费舍著关志远等译《狄考文传

mdashmdash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00157页

[60]赵海涛《郭显德在烟台的传教事业及其特点》李永

璞等主编《中国近现代人物史料研究》中国广播电视

出版社2006年第115页

[61]张广存焦德森《1949年前山东博物馆发展概况》中

国博物馆学会编《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

年》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78页

[62]史伯诚《郭显德传记》美国见证出版社1997年第39页

[63]D MacGillivray A Centu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

na 1807-1907 Shanghai The American PresbyterianMission Press1907p391 由于美国长老会在登州

烟台济宁开办的博物馆都采取了和教堂结合的方

式因此部分历史文献经常将教堂(chapel)和博物馆

(museum)连在一起称呼即 chapel and museum

[64]王长泰开瑞符《齐鲁大学广智院》李楚材编著《帝

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mdashmdash教会教育》教育科学出

版社1987年第325页

[65]程军《上海格致书院ldquo铁嵌玻璃房rdquo博物馆建成与否

之研究》《博物馆研究》2006年第2期

[66]〔英〕傅兰雅《上海格致书院拟设铁嵌玻璃房为博物

馆说》《格致汇编》1877年第2期

[67]吕建昌《上海格致书院大铁房博物馆质疑》《上海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程军《上海格致

书院ldquo铁嵌玻璃房rdquo博物馆建成与否之研究》《博物馆

研究》2006年第2期

[69]陈为《京师同文馆博物馆考略》《故宫学刊》2014年

第 1期有关该博物馆的具体情况尚不清楚其创办可

能与同文馆中的外国教习有关

[70]梁吉生《论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历史意义》《中国博

物馆》1988年第2期

[71]清middot康有为《上海强学会章程》姜义华张荣华编校

《康有为全集》(第二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93-94页

[72]清middot梁启超《论学会》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

资料丛刊middot戊戌变法》(四)神州国光社1954年第376页

[73]《总理衙门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汤志钧陈祖恩编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上海教

育出版社1993年第128页

(责任编辑校对王 霞)

105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Two Main Types of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Also a Discussion on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

LI Jun(Shenzhen Museum Shenzhen Guangdong 518026)

Abstract A recent study reveals that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 is the British Museum in China builtin Macao in 1829 Since then the Westerners built a bunch of museums in China which became an important way for Chinese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museum and played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Chinese museums The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in types One isnatural history museums which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ural history research that westerners conducted in China and with the purpose to collect and study natural history and the other 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 which included the museums built by protestants for religious purpose and the others mainlyfor scientific education Through this classification the isolated historical facts are linked thereby presenting a history of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19th-century China

Key words nineteenth century Westerners in China museum natural history scientific education

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

为更好地规范纸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的组织

建设机构建设等工作为全国博物馆纸质文物保

护事业发展助力2015年 7月 7日纸质文物保护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学术)委员会成立

大会暨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在南京博物院召

开南京博物院王奇志副院长主持专家(学术)委

员会成立大会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

(科技司)罗静副司长纸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

科研基地主任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研究员中国

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原理事长陆寿麟研究员南京

博物院原副院长奚三彩研究员国家博物馆学术

研究中心主任铁付德研究员南京工业大学材料

学院副院长陆春华教授纺织品保护国家文物局

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汪自强研究员和纸质文物保

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常务副主任张金萍研

究员等专家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推举陆寿

麟担任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奚三彩任副主任

陆寿麟主任主持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会议

科研基地张金萍常务副主任汇报 2014年和 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科研基地何伟俊主任助理汇

报科研基地近期工作计划专家(学术)委员会审

议《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

(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

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和科研基

地近期工作计划等文件会上专家各抒己见就

专家(学术)委员会怎样发挥作用为中国纸质文物

保护事业做贡献建言献策科研基地主任龚良提

出专家委员会将对纸质文物保护起到导航的作

用对基地从组织建设机构建设课题规划科研

项目方案服务专题研究开放课题七方面进行

了梳理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寿麟做了总结

发言他强调要树立全局观对全国乃至全世界范

围本领域的发展程度进行深入了解选择一些难

点和瓶颈问题进行攻关研究切实解决纸质文物

保护的技术问题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作条例

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并对基地下一步的学术研究

指明了方向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罗

静副司长做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基地前阶

段的工作希望基地继续加大对科研基础资源的

建设科学研究引领纸质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并

表示国家文物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基地的工作

(陈潇俐)

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

在南京博物院召开

106

Page 3: 兼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 dnwh.njmuseum.comdnwh.njmuseum.com/pdf/2015/201504/20150411.pdf · 徐家汇博物院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有争议的只 是应当以1868年或1872年作为该馆的起始日期。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博物馆的相关人士的记录这些史料雄辩地证

明1829年至 1834年间澳门确实建立起了一座

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当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26]

其实在普加的论文发表之前中文学界中

已有该博物馆的相关记载如郭永亮就在翻阅澳

门殖民政府各重要机关文库所藏历史文献的基

础上写道182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曾在澳门建立

ldquo英国博物馆rdquo[27]2004年顾长生译本的《马礼逊

回忆录》也简要写道1829年马礼逊曾在澳门筹

设ldquo驻华英国博物馆rdquo[28]而 2008年重新翻译出版

的《马礼逊回忆录》已经公开了该回忆录中所有

有关该博物馆的情况[29]2011年翻译出版的范发

迪(Fan Fa-ti)的著作也指出 19世纪 20年代末韦

切尔等人曾计划设立一座博物馆尽管他认为该

博物馆并没有真正建立[30]但这些信息至今没有

引起内地博物馆学界的重视[31]

从帝国主义理论出发ldquo驻华大英博物馆rdquo的

建立无疑是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中国的一种表

现从中国博物馆史研究的角度出发ldquo驻华大英

博物馆rdquo则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博物馆是近代博

物馆与古老中国的最初碰撞它的创立完全是西

方文化东来中国的产物也是 19世纪欧洲博物学

研究和科学探索精神的产物同时它也开创了

外国人在华设立博物馆的先河此后徐家汇博

物院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北京北堂自然博物

馆北疆博物院(Museacutee Hoangho Paiho)等几乎都

是沿着ldquo驻华大英博物馆rdquo的路径以自然史收藏

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而这正是 19世

纪中国早期博物馆发展二元格局中的重要一元

二 博物学与西人在华博物馆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

识突飞猛进收藏者的目光开始转向自然史实

物反映自然科学变化的动植物矿物标本在欧

洲被广泛收藏和研究[32]欧洲很多城市还兴建了

植物园和动物园栽培和饲养外来植物和动物

随后又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以保存各地收集来

的动植物和矿物标本[33]这些研究动植物矿物

等自然现象的学科当时被称作博物学博物学研

究和近代公共博物馆的诞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1683年世界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牛津大

学阿什摩尔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正式向

公众开放其藏品主要是阿什摩尔(Elias Ashmole)所继承的自然史标本该馆首任馆长(firstkeeper)也由博物学家罗伯特middot普洛特(RobertPlot)担任[34]此后ldquomuseumrdquo一词被广泛地用来

表示收藏和展出历史古物艺术品和自然标本的

一种机构[35]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博物学催

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

博物学(natural history或译作ldquo自然史rdquo)是

一门古老的学问在科学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

位博物学可以宽松地定义为对动物植物矿物

及其他自然现象的研究但是进入 20世纪后它

的几个次领域均已衍生成各自独立的专业学科

如生物学地质学动物学等尽管当代的科学分

类已经不再有博物学这个名目但要理解 19世纪

西人在华创办博物馆的缘起就必须回到历史的

现场并充分理解和认识博物学在当时的发展情

况以及它在西方人在华科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简要地说这一时期博物学在欧洲社会蓬勃发

展蔚为风气它是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的科学和

文化活动这种风气表现在植物采集以及昆虫

动物和化石标本的收藏等流行与嗜好之中而伴

随着海洋贸易和帝国主义的扩张博物学延伸到

西方殖民地或居留地博物学成为了 19世纪西方

人在中国最广泛开展的科学活动[36]中国最早的

博物馆ldquo驻华大英博物馆rdquo的创建在很大程度上

也要归因于西方人在华开展的博物学研究

尽管当时在中国从事博物学相关研究和活

动的西方人几乎来自各个群体[37]但最后利用这

些博物学标本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的主要是天

主教传教士和西方在华学术团体西方学界将近

代西方人在殖民地或者非故乡的居住地内建立

的博物馆统称之为ldquo殖民地博物馆rdquo(Colonial Museum)并总结说殖民地博物馆多系自然历史博

物馆旨在搜寻当地的动植物矿物及化石标本

获取博物学知识为本国提供科学资源和商业信

息[38]19世纪的中国虽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殖民地但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程度日益加

深西方人在上海等地创办了以徐家汇博物院

上海博物院为代表的自然史博物馆这些博物馆

的建馆目的与ldquo殖民地博物馆rdquo的目的是基本吻

合的

徐家汇博物院由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创办是

天主教江南科学委员会(Comiteacute scientifique de Kiang-Nan)在华开展的四项科学和文化传教工作

之一早在明末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Ricci)等人就确定了学术传教的策略此后利用

西方学术收揽人心扩大传教影响巩固天主教

在华地位的基本做法一直为耶稣会士采用[39]晚

清开埠以后天主教希望延续明末清初之际传教

100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4期总第246期

士所留下的光辉传统以科学成就来赢得中国士

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他们也必须面对来自基督

教新教传教士的竞争[40]而更为重要的是自中

世纪后期以来许多基督教徒兼科学工作者都是

从基督教的观点去观察自然试图通过对自然的

研究去发现上帝创造的威力智慧和善行也就

是通过认识自然来达到认识上帝的目的[41]基于

此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江南宗座代牧郎怀仁

和江南代牧区耶稣会会长谷振声(Angello DellaCorte)共同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在徐家汇成立江

南科学委员会开展科学与文化研究并ldquo在韩伯

禄神父领导下研究自然科学工作在徐家汇珍藏

并展览他陆续收集的材料逐步形成一个博物

院将其主要记录论文编辑成册在上海出版

并寄往欧洲rdquo[42]

在博物院的草创阶段韩伯禄在博物学方面

的建树功不可没由他个人收集并保存在徐家汇

博物院的标本数量常被誉为东亚第一由于当时

中国在科学方面的落后徐家汇博物院基本谈不

上与中国学人的知识交流即便清光绪九年(1883年)有了实体建筑之后徐家汇博物院仍然以研究

为重点并不特别注重对外展示又由于馆内人手

不足有兴趣的参观者必须事先联系方得入馆直

至 20世纪韩伯禄及其继任者的工作重心仍然是

广泛收集自然史标本加以整理研究并在欧洲发

表其目的侧重于增进西方人对于中国生物的系

统性认识以填补西方的知识空白[43]20世纪30年代并入震旦大学后该博物院(改名为震旦博物

院)才开始与中国学界有了更多的交流并逐渐开

展科普工作[44]

除了韩伯禄与徐家汇博物院外天主教遣使

会传教士谭卫道(Armand David)在北京建立自然

史博物馆的过程也展现出博物学与西人在华博

物馆之间的密切关系谭卫道以中国动物研究著

名他于同治元年(1862年)来到中国随即致力

于开展博物学研究他也是最早将麋鹿熊猫等

生物介绍到西方学界的人谭卫道以其自然史收

藏为基础设立北京北堂自然博物馆主要陈列

珍禽标本被称为ldquo百鸟堂rdquo[45]据称该博物馆

ldquo内储珍禽奇兽大小无虑四千余种翎毛鲜洁

栩栩如生helliphellip开馆后远近閧传争来游赏王公

巨卿亦多来者rdquo[46]

在博物学研究及设立自然史博物馆方面天

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传教士表现出不同的旨趣总

的来看天主教传教士在博物学方面的成就要远

远超过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韩伯禄谭卫道赖神

甫(Jean Marie Delavay)等在华天主教传教士的博

物学成就更是令欧洲科学界瞩目而韩伯禄谭

卫道等人的自然史收集研究整理工作很多就

是为了其在华博物馆而做的[47]

除天主教传教士外西方学术团体也在中国

创办了以自然史收藏和研究为目的的博物馆主

要有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于清同治十三年

(1874年)建成开放的上海博物院皇家亚洲文会

北中国支会的前身是清咸丰七年(1857年)西方

侨民在上海设立的上海文理学会次年该学会

加入皇家亚洲文会并更名为皇家亚洲文会北中

国支会(简称ldquo亚洲文会rdquo)其创始人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在成立大会上就曾提出

亚洲文会ldquo要建立一个标本陈列室未来建立博

物馆放置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博物学标本这是

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rdquo[48]由此可见亚洲文

会最初的目的是将博物院建成博物学的信息储

藏中心收藏中国动植物和地质标本也就自然地

成为了上海博物院的一个主要目标[49]19世纪的

上海博物院主要搜集博物学的三个门类即矿

物植物动物三大领域的标本直至光绪二十四

年(1898年)前该院历年新增标本几乎都是动物

尤其是鸟类标本直至进入 20世纪后该院的标

本收集才从以博物学为主走向以收藏中国历史

考古及艺术品为主[50]总的来说在 19世纪期间

上海博物院藏品以自然历史标本为主虽然也收

藏中国历史及人类学标本但博物学标本占据主

流地位因此也一直被视为自然历史博物馆[51]

进入 20世纪后尽管徐家汇博物院和上海博

物院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天津还建立起华

北博物院(Tientsin Anglo-Chinese Museum)和北

疆博物院特别是北疆博物院更是在近代中国科

学界和科技史上具有显要的地位但这种单纯以

自然史收藏和研究为主的博物馆似乎并没有对

正在萌芽和发展的中国人自办博物馆事业产生

大的直接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和

西方所面对的社会任务完全不同西人在华开展

博物学研究设立博物馆旨在填补知识的空白

而中国当时的社会任务却是救亡图存当博物馆

的功能为中国近代士人认识后它即被视作推广

科学技术辅助科学教育开启民智救亡图存的

重要工具因此在 19世纪中国人自办博物馆的

舆论高潮阶段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倡的

博物馆绝非单纯的以自然史为主的博物馆而是

101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以各种科学技术仪器设备为主旨在推广西学

发展科学技术增强国力的科学技术类博物馆

这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

三 科学教育与西人在华博物馆

除自然史博物馆外19世纪西方人在华创办

的另一种博物馆类型主要是配合科学教育目的

的科学技术博物馆这类博物馆主要由基督教新

教传教士创办以登州文会馆博物馆烟台博物

院济南广智院等为代表由于创办者是传教士

因而具有明显的宗教目的是基督教新教传教士

科学传教的重要工具除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外

其他西人也曾倡议或参与设立这类科学技术博

物馆其目的在于以博物馆辅助新式学校的教

学主要是格致书院博物馆和京师同文馆博物

科学技术博物馆是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发展

进步的产物工业革命以后西方人认识到科学

技术对工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并在 17世纪至

18世纪间形成了搜集机器的风气与此同时为

宣传工业革命成果而举办的各种国际博览会在

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科学技术类博物馆的诞生在

这些博览会上各种工业设备和科学仪器吸引了

成千上万的观众西方社会看到了民众对科学知

识的渴求特别是普及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在此

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科学技术类博物馆科学技术

类博物馆从诞生之初就担负着扩展科学技术教

育显示工业实力启发和教育社会公众的任务[52]

正是由于科学技术博物馆的这一特性它得到了

19世纪在华西人的青睐期望借助开办科学技术

博物馆展示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并由此

达到传教或彰显西方优越性的目的

19世纪西人在华设立的科学技术博物馆主

要是由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创办的这与基督教新

教的传教策略有着密切的关联基督教新教东传

之初即注重发展教育事业注重通过传播西方科

学技术知识来扩大宗教的影响力鸦片战争后

随着在华传教的ldquo合法化rdquo基督教传教士纷纷来

华传教但早期基督教的传播却并不顺利为转

变传教的困境新教传教士开始改变传教策略

不再单纯依靠直接布道的方式而是更加注重世

俗事业通过教育医疗出版等间接方式传教[53]

科学教育在新教的文化事业中占有重要的

地位而教会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是基于科学教育

的神学逻辑即科学教育是上帝赋予传教士的权

力他们要借助上帝所赐予的科学知识来打开异

教国家的大门他们认为上帝通过圣灵的启示

ldquo给予他们以真正的科学并希望它们(教会)用

同样的办法来使用科学以争取人们皈依上帝

为他们信仰福音开辟道路rdquo[54]在开展科学教育

的新教传教士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teer)是

其中的杰出代表他ldquo热衷于通过科学知识为基

督教传播开拓道路helliphellip意在利用近代科学清除

愚昧迷信思想为基督教传播扫除障碍并且通

过科学知识塑造新型人才以引领中国社会最终

推动基督教在华传播rdquo[55]狄考文的这种科学传

教观在新教传教士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狄考文夫妇在同治三年(1864年)由美国长

老会派遣到山东登州传教此后他们创办了登州

蒙养学堂清光绪二年(1876年)发展为登州文会

馆[56]在登州文会馆的教育方面狄考文为学校

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所开课程包括西方科学

等在教学实践中狄考文非常重视科学课程尤

其注重实验教学为满足教学需要他为学校添

设了大量仪器设备涉及力热光电磁天文

化学等多门类并建西式楼一座将物理仪器动

植标本悉列其中学堂之前还建有博物陈列所[57]这些科学仪器除供学校教学使用外还被狄

考文视为同其他人交往的一种手段以期为传教

服务出于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教的目的狄考文

在登州文会馆建立了一座规模很大的博物馆

ldquo一个向中国学生和参观者展示外国科学和机器

设备的综合性科技实验室(polytechnic)rdquo[58]博物

馆设计考究在进入博物馆之前有一个讲堂主

要用于布道目的是让来参观博物馆的中国人先

听牧师布道博物馆内陈列着鸟类标本四周墙

上挂着动物的图画还有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

有取代人力的磨面机还有火车模型在轨道上模

拟行驶所有的参观者都大开眼界无不称奇据

统计仅宣统元年(1909年)一年就有12000人来此

参观[59]

郭显德(Hunter Corbett)和狄考文同时受美国

长老会派遣赴山东传教他先在登州和狄考文等

进行传教活动后被派往烟台传教直至 1920年去

世除直接向民众布道来传播福音外郭显德还

采取了其他的传教策略其中就包括创办烟台博

物院等[60]烟台博物院创办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位于烟台三马路龙街与同乐街之间有平房

27间楼房 10间初名ldquo博物院福音堂rdquo是山东第

一个博物馆该院藏品及陈列分为三部分(1)太

平洋底所产珊瑚藻矿等(2)各种动植标本

102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4期总第246期

(3)近代科学仪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基督

教烟台奇山会成立该博物馆旋由该会主办通

称ldquo烟台博物院rdquo[61]该博物院的设计与登州文会

馆博物馆类似即来参观者需要先听布道然后

再参观博物馆据记载该博物馆每年的参观人

数约在七万五至十万人[62]此外光绪二十三年

(1897年)美国长老会还在山东济宁州开办了博物

馆[63]

光绪十三年(1887年)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怀

恩光(John Sutherland Whitewright)在山东青州府

创立郭罗培真书院附设博物堂一所怀恩光之

所以创办博物堂除方便书院教学外还希望借

此加强与各界人士联络感情使基督教得以普及

于齐鲁这与狄考文郭显德创办博物馆的目的

是一致的该博物堂藏品有动物植物矿物标本

以及声光化电等各种科学仪器博物堂落成

之后当年入堂听道者五千余人次年则增至二

万余人[64]光绪三十年(1904年)博物堂大部分

设备藏品迁往济南并更名为广智院

19世纪期间除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创设的博

物馆外一些在华外交官商人等也曾倡导设立

科学技术博物馆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格致书院博

物馆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英国驻上海领事

麦华陀(Walter Henry Medhurst)倡议设立格致书

院[65]它以向华人传播西学为宗旨由西人与华

人共同组建在建成之后的四十余年间上海格

致书院在引进西学方面成就卓著成为晚清时期

蜚声海内外的科学教育机构在筹备建设过程

中上海格致书院董事傅兰雅(John Fryer)等人认

为ldquo格致之学非徒言传必须目见尤必身亲尝

试口讲指画而后能析其疑义尽其所妙所以

西国格致院必与博物院合为一处凡格致所用物

料器具无不罗致院中rdquo并由此提出设ldquo铁嵌玻

璃房rdquo为博物馆[66]但是尽管傅兰雅在其主编的

《格致汇编》中对建设博物馆的意义多次进行宣

传《申报》《万国公报》等报刊也有相关报道可

以说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舆论但由于种种原因该

博物馆最终并未建成[67]

除上述博物馆外根据程军的考证19世纪

西人在中国还创建或参与创建了一些博物馆[68]

其中部分博物馆和上海格致书院博物馆的创办

目的大致相同如京师同文馆博物馆即是ldquo为了

培养新式人才的目的而设立的rdquo是ldquo学生学习自

然科学知识的一种辅助教学机构rdquo[69]

相较于西人在华博物馆的另一种类型而言

这种与学校教育科学教育密切联系通过设立

博物馆陈列科学仪器自然标本来辅助学校教

育的模式应该说是对 19世纪中国人的博物馆思

想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梁吉生曾指出ldquo西方博物

馆的介入给予中国原有的文化模式以深刻的文

化比较于是在当时中国人民尤其知识分子中

萌发了有关博物馆的社会舆论rdquo并由此引发了

中国人自办博物馆的第一次舆论高潮即戊戌维

新运动期间有关创办博物馆的社会舆论[70]而戊

戌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提出的创设博物院ldquo凡

古今中外兵农工商各种新器如新式铁舰轮

船水雷大器及各种电学化学光学重学天

学地学物学医学诸机器各种矿质及动植种

类皆为备购博揽兼收以为益智集思之助rdquo[71]

梁启超提出的ldquo大陈各种仪器开博物院以助试

验rdquo[72]以及维新派在筹办京师大学堂时提议的

模仿西方博物院创设仪器院ldquo集各种天算声

光化电农矿机器制造动植物各种学问应用

之仪器咸储院中以为实力考求之助rdquo[73]这些

都表明维新派提倡创办的博物馆实际上是以科

学仪器为主要藏品以辅助教育(学校教学科学

普及)为主要功能的科学技术博物馆由此可见

维新派计划建设的博物馆与西人在华创建的科

学技术类博物馆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而形成这

种相似的原因虽然也包括报刊传播域外游记等

的影响但西人在华博物馆对维新派的影响应该

说也是不容忽视的

四 总结与讨论

中国地域上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是

西风东渐的产物是伴随着西方人在华活动的扩

张逐步建立起来的从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视角

出发西人在华博物馆的创办及其从事的各类活

动自然都属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和侵略行为是帝

国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侵略中国的反映

这也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学界对西人在华

博物馆的基本评价但近年来更多的研究开始

认识并探讨西人在华博物馆的积极意义那就是

它们对于中国博物馆思想启蒙公共意识拓展

科学技术传播等方面所起的客观作用

就中国近代博物馆起源问题而言未来的研

究除厘清西人在华博物馆的基本史实外更为重

要的是探讨西人在华博物馆对于中国早期博物

馆事业以及早期博物馆思想的影响和作用特别

是较为深入细致清晰地界定出这种影响发生

的具体过程方式和程度这既是当前的研究所

103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欠缺的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相同的问

题在学界探讨晚清域外游记近代报刊与中国博

物馆起源关系问题时也同样出现而这些都是未

来开展中国近代博物馆史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

[1]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1年第72页

[2][4]梁吉生《论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历史意义》《中国

博物馆》1988年第2期

[3]较有代表性的论述文章有梁吉生《论旧中国博物馆事

业的历史意义》《中国博物馆》1988年第 2期项隆元

《博物馆与维新运动》《文博》1988年第1期张娟娟《近

代中国博物馆起源探析》南京师范大学 2006年硕士学

位论文徐玲《西方博物馆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中国博物馆》2011年合刊

[5]陈端志《博物馆学通论》上海市博物馆 1936年第

24-25页

[6]曾昭燏李济编著《博物馆》正中书局 1943年第 5页

[7]费畊雨费鸿年《博物馆学概论》中华书局 1948年第

20页

[8]参见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

古籍出版社 2001年第 94页项隆元《中国博物馆建

筑的百年回顾与分析》中国博物馆学会编《回顾与展

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年》紫禁城出版社 2005年第

107页包遵彭《中国博物馆发展史稿》包遵彭等编

《中国近代史论丛(第二辑第六册)middot教育》台北正中书

局1964年第226页这种说法非常普及几为常识

[9]吕建昌《中国首家博物院到底创办于何时》《中国社

会科学报》2011年3月22日第19版

[10][11][40][44]蔡丽娟《从徐家汇博物院到震旦博物

院mdashmdash法国耶稣会士在近代中国的自然史研究活

动》《ldquo中央研究院rdquo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013年第

84本第2分

[1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文物middot博物馆》编辑委

员会等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middot博物馆)》中国大

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年第749页

[13]W A P Martin A Cycle of CathayOrChinaSouth

and Northwith Personal Reminiscences Edinburgh andLondon Oliphant Anderson and Ferrier1896p300 转引自陈为《京师同文馆博物馆考略》《故宫学刊》

2014年第1期

[14]丁新豹《格物致知香港公共博物馆的百年发展》

《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第4期

[15]程军《香港博物馆开馆时间考》《博物馆研究》2005年第2期

[16][68]程军《1842-1900年间中国博物馆发展状况》

《博物馆研究》2007年第1期

[17]如前述吕建昌《中国首家博物院到底创办于何时》一

文所指这涉及到博物馆史追溯的一个基本标准问

题即应当以博物馆的建立和开放作为该博物馆的诞

生之日还是从博物馆建设的前期准备就开始计算

[18][19][23][24][30][37][47]〔美〕范发迪著袁剑译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第 25325422531586-114105页

[20]目前尚无从得知该博物馆是否有中文名称ldquo驻华大

英博物馆rdquo的名称引用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的《马

礼逊回忆录》参见〔英〕艾莉莎middot马礼逊编北京外国

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翻译组译《马礼逊回

忆录》(2)大象出版社 2008年第 213215页也有将

其翻译为ldquo驻华英国博物馆rdquo的参见〔英〕马礼逊夫人

编顾长声译《马礼逊回忆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265313页

[21][26]Rogeacuterio Miguel Puga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The British Museum of Macao(1829-1834)and its Contribution to Nineteenth-Century British Natural Science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Series 3223-4(2012)pp575-586

[22]余清良《试论澳门在早期(1635~1842)中英贸易关

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海交史研究》2000年第1期

[25]Eliza Morrison Memoirs of the Life and Labours of Robert

Morrisonvol2LondonLongmanOrmeBrownGreenandLongmans1839pp424427

[27]郭永亮《澳门香港之早期关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

研究所史料丛刊(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0年第91-92页

[28]〔英〕马礼逊夫人编顾长声译《马礼逊回忆录》同

[20]

[29]〔英〕艾莉莎middot马礼逊编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

学研究中心翻译组译《马礼逊回忆录》(2)同[20]

此外该书第 215页(注释 25所引英文原本第 427页)

提及一项重要史实那就是马礼逊热情地鼓励创办博

物馆的努力并且在中国人中传阅一份博物馆目标的

报告(circulating among the natives a statement of the objects of the museum)这意味着该博物馆并不仅局限

于澳门外国人群体其影响也波及到当地的中国人

可谓是开中国人接触博物馆和博物馆知识的先河

[31]2013年台湾学者蔡丽娟在前述《从徐家汇博物院到

震旦博物院mdashmdash法国耶稣会士在近代中国的自然史

研究活动》一文中引用Rogeacuterio Miguel Puga的论文是

目前中文学界仅见的引用

[32]徐玲《追求ldquo广博rdquo博物馆藏品概念的演变》《东南

文化》2011年第6期

[33]王恒《科学技术博物馆发展简史》《中国博物馆》

104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4期总第246期

1990年第2期

[34]周明镇《阿希莫尔与近代第一个自然博物馆》《大自

然》1991年第3期

[35]严建强《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年第35页

[36]〔美〕范发迪著袁剑译《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

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中文版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2011年第 3-4页罗桂环《近代西方对中国生物

的研究》《中国科技史料》1998年第4期

[38][50]王毅《半殖民地博物馆与半殖民地形象以亚洲

文会博物馆为中心》《东南文化》2013年第2期

[39]史静寰《谈明清之际入华耶稣会士的学术传教》《内

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

[41]祝青山《中世纪宗教文化与近代科学精神》《河南师

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42]〔法〕史式徽著天主教上海教区史料译写组译《江南

传教史》(第二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 年第

206-207页

[43]张小澜《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溯源mdashmdash震旦博物

院》《上海科技馆馆刊》2009年第2期

[45]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下)中华书局据香港

公教真理学会台中光启出版社 1970年再版影印本

1988年第281-282页

[46]萧若瑟《天主教传行中国考》卷八《民国丛书》第一

编第十一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第433页

[48]转引自王毅《半殖民地博物馆与半殖民地形象以亚

洲文会博物馆为中心》《东南文化》2013年第2期

[49]转引自王毅《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研究》复旦

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第60页

[51]郭卫东主编《近代外国在华文化机构综录》上海人

民出版社1993年第32页

[52]王恒《科学技术博物馆发展简史》《中国博物馆》

1990年第2期

[53]杜敦科《近代教会学校科学教育研究》曲阜师范大

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5-6页

[54]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人

民教育出版社 1987年第5-6页

[55]杜敦科《狄考文在登州的传教活动及其科学传教观

的形成》《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5期

[56]赵展《登州文会馆研究》青岛大学 2009年硕士学位

论文第1页

[57]王元德刘玉峰编《文会馆志》郭大松杜学霞编译

《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mdashmdash登州文会馆》山东人民出

版社2012年第82-8569页

[58][59]〔美〕丹尼尔middotWmiddot费舍著关志远等译《狄考文传

mdashmdash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00157页

[60]赵海涛《郭显德在烟台的传教事业及其特点》李永

璞等主编《中国近现代人物史料研究》中国广播电视

出版社2006年第115页

[61]张广存焦德森《1949年前山东博物馆发展概况》中

国博物馆学会编《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

年》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78页

[62]史伯诚《郭显德传记》美国见证出版社1997年第39页

[63]D MacGillivray A Centu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

na 1807-1907 Shanghai The American PresbyterianMission Press1907p391 由于美国长老会在登州

烟台济宁开办的博物馆都采取了和教堂结合的方

式因此部分历史文献经常将教堂(chapel)和博物馆

(museum)连在一起称呼即 chapel and museum

[64]王长泰开瑞符《齐鲁大学广智院》李楚材编著《帝

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mdashmdash教会教育》教育科学出

版社1987年第325页

[65]程军《上海格致书院ldquo铁嵌玻璃房rdquo博物馆建成与否

之研究》《博物馆研究》2006年第2期

[66]〔英〕傅兰雅《上海格致书院拟设铁嵌玻璃房为博物

馆说》《格致汇编》1877年第2期

[67]吕建昌《上海格致书院大铁房博物馆质疑》《上海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程军《上海格致

书院ldquo铁嵌玻璃房rdquo博物馆建成与否之研究》《博物馆

研究》2006年第2期

[69]陈为《京师同文馆博物馆考略》《故宫学刊》2014年

第 1期有关该博物馆的具体情况尚不清楚其创办可

能与同文馆中的外国教习有关

[70]梁吉生《论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历史意义》《中国博

物馆》1988年第2期

[71]清middot康有为《上海强学会章程》姜义华张荣华编校

《康有为全集》(第二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93-94页

[72]清middot梁启超《论学会》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

资料丛刊middot戊戌变法》(四)神州国光社1954年第376页

[73]《总理衙门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汤志钧陈祖恩编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上海教

育出版社1993年第128页

(责任编辑校对王 霞)

105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Two Main Types of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Also a Discussion on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

LI Jun(Shenzhen Museum Shenzhen Guangdong 518026)

Abstract A recent study reveals that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 is the British Museum in China builtin Macao in 1829 Since then the Westerners built a bunch of museums in China which became an important way for Chinese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museum and played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Chinese museums The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in types One isnatural history museums which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ural history research that westerners conducted in China and with the purpose to collect and study natural history and the other 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 which included the museums built by protestants for religious purpose and the others mainlyfor scientific education Through this classification the isolated historical facts are linked thereby presenting a history of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19th-century China

Key words nineteenth century Westerners in China museum natural history scientific education

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

为更好地规范纸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的组织

建设机构建设等工作为全国博物馆纸质文物保

护事业发展助力2015年 7月 7日纸质文物保护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学术)委员会成立

大会暨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在南京博物院召

开南京博物院王奇志副院长主持专家(学术)委

员会成立大会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

(科技司)罗静副司长纸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

科研基地主任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研究员中国

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原理事长陆寿麟研究员南京

博物院原副院长奚三彩研究员国家博物馆学术

研究中心主任铁付德研究员南京工业大学材料

学院副院长陆春华教授纺织品保护国家文物局

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汪自强研究员和纸质文物保

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常务副主任张金萍研

究员等专家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推举陆寿

麟担任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奚三彩任副主任

陆寿麟主任主持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会议

科研基地张金萍常务副主任汇报 2014年和 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科研基地何伟俊主任助理汇

报科研基地近期工作计划专家(学术)委员会审

议《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

(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

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和科研基

地近期工作计划等文件会上专家各抒己见就

专家(学术)委员会怎样发挥作用为中国纸质文物

保护事业做贡献建言献策科研基地主任龚良提

出专家委员会将对纸质文物保护起到导航的作

用对基地从组织建设机构建设课题规划科研

项目方案服务专题研究开放课题七方面进行

了梳理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寿麟做了总结

发言他强调要树立全局观对全国乃至全世界范

围本领域的发展程度进行深入了解选择一些难

点和瓶颈问题进行攻关研究切实解决纸质文物

保护的技术问题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作条例

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并对基地下一步的学术研究

指明了方向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罗

静副司长做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基地前阶

段的工作希望基地继续加大对科研基础资源的

建设科学研究引领纸质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并

表示国家文物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基地的工作

(陈潇俐)

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

在南京博物院召开

106

Page 4: 兼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 dnwh.njmuseum.comdnwh.njmuseum.com/pdf/2015/201504/20150411.pdf · 徐家汇博物院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有争议的只 是应当以1868年或1872年作为该馆的起始日期。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4期总第246期

士所留下的光辉传统以科学成就来赢得中国士

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他们也必须面对来自基督

教新教传教士的竞争[40]而更为重要的是自中

世纪后期以来许多基督教徒兼科学工作者都是

从基督教的观点去观察自然试图通过对自然的

研究去发现上帝创造的威力智慧和善行也就

是通过认识自然来达到认识上帝的目的[41]基于

此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江南宗座代牧郎怀仁

和江南代牧区耶稣会会长谷振声(Angello DellaCorte)共同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在徐家汇成立江

南科学委员会开展科学与文化研究并ldquo在韩伯

禄神父领导下研究自然科学工作在徐家汇珍藏

并展览他陆续收集的材料逐步形成一个博物

院将其主要记录论文编辑成册在上海出版

并寄往欧洲rdquo[42]

在博物院的草创阶段韩伯禄在博物学方面

的建树功不可没由他个人收集并保存在徐家汇

博物院的标本数量常被誉为东亚第一由于当时

中国在科学方面的落后徐家汇博物院基本谈不

上与中国学人的知识交流即便清光绪九年(1883年)有了实体建筑之后徐家汇博物院仍然以研究

为重点并不特别注重对外展示又由于馆内人手

不足有兴趣的参观者必须事先联系方得入馆直

至 20世纪韩伯禄及其继任者的工作重心仍然是

广泛收集自然史标本加以整理研究并在欧洲发

表其目的侧重于增进西方人对于中国生物的系

统性认识以填补西方的知识空白[43]20世纪30年代并入震旦大学后该博物院(改名为震旦博物

院)才开始与中国学界有了更多的交流并逐渐开

展科普工作[44]

除了韩伯禄与徐家汇博物院外天主教遣使

会传教士谭卫道(Armand David)在北京建立自然

史博物馆的过程也展现出博物学与西人在华博

物馆之间的密切关系谭卫道以中国动物研究著

名他于同治元年(1862年)来到中国随即致力

于开展博物学研究他也是最早将麋鹿熊猫等

生物介绍到西方学界的人谭卫道以其自然史收

藏为基础设立北京北堂自然博物馆主要陈列

珍禽标本被称为ldquo百鸟堂rdquo[45]据称该博物馆

ldquo内储珍禽奇兽大小无虑四千余种翎毛鲜洁

栩栩如生helliphellip开馆后远近閧传争来游赏王公

巨卿亦多来者rdquo[46]

在博物学研究及设立自然史博物馆方面天

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传教士表现出不同的旨趣总

的来看天主教传教士在博物学方面的成就要远

远超过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韩伯禄谭卫道赖神

甫(Jean Marie Delavay)等在华天主教传教士的博

物学成就更是令欧洲科学界瞩目而韩伯禄谭

卫道等人的自然史收集研究整理工作很多就

是为了其在华博物馆而做的[47]

除天主教传教士外西方学术团体也在中国

创办了以自然史收藏和研究为目的的博物馆主

要有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于清同治十三年

(1874年)建成开放的上海博物院皇家亚洲文会

北中国支会的前身是清咸丰七年(1857年)西方

侨民在上海设立的上海文理学会次年该学会

加入皇家亚洲文会并更名为皇家亚洲文会北中

国支会(简称ldquo亚洲文会rdquo)其创始人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在成立大会上就曾提出

亚洲文会ldquo要建立一个标本陈列室未来建立博

物馆放置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博物学标本这是

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rdquo[48]由此可见亚洲文

会最初的目的是将博物院建成博物学的信息储

藏中心收藏中国动植物和地质标本也就自然地

成为了上海博物院的一个主要目标[49]19世纪的

上海博物院主要搜集博物学的三个门类即矿

物植物动物三大领域的标本直至光绪二十四

年(1898年)前该院历年新增标本几乎都是动物

尤其是鸟类标本直至进入 20世纪后该院的标

本收集才从以博物学为主走向以收藏中国历史

考古及艺术品为主[50]总的来说在 19世纪期间

上海博物院藏品以自然历史标本为主虽然也收

藏中国历史及人类学标本但博物学标本占据主

流地位因此也一直被视为自然历史博物馆[51]

进入 20世纪后尽管徐家汇博物院和上海博

物院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天津还建立起华

北博物院(Tientsin Anglo-Chinese Museum)和北

疆博物院特别是北疆博物院更是在近代中国科

学界和科技史上具有显要的地位但这种单纯以

自然史收藏和研究为主的博物馆似乎并没有对

正在萌芽和发展的中国人自办博物馆事业产生

大的直接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和

西方所面对的社会任务完全不同西人在华开展

博物学研究设立博物馆旨在填补知识的空白

而中国当时的社会任务却是救亡图存当博物馆

的功能为中国近代士人认识后它即被视作推广

科学技术辅助科学教育开启民智救亡图存的

重要工具因此在 19世纪中国人自办博物馆的

舆论高潮阶段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倡的

博物馆绝非单纯的以自然史为主的博物馆而是

101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以各种科学技术仪器设备为主旨在推广西学

发展科学技术增强国力的科学技术类博物馆

这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

三 科学教育与西人在华博物馆

除自然史博物馆外19世纪西方人在华创办

的另一种博物馆类型主要是配合科学教育目的

的科学技术博物馆这类博物馆主要由基督教新

教传教士创办以登州文会馆博物馆烟台博物

院济南广智院等为代表由于创办者是传教士

因而具有明显的宗教目的是基督教新教传教士

科学传教的重要工具除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外

其他西人也曾倡议或参与设立这类科学技术博

物馆其目的在于以博物馆辅助新式学校的教

学主要是格致书院博物馆和京师同文馆博物

科学技术博物馆是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发展

进步的产物工业革命以后西方人认识到科学

技术对工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并在 17世纪至

18世纪间形成了搜集机器的风气与此同时为

宣传工业革命成果而举办的各种国际博览会在

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科学技术类博物馆的诞生在

这些博览会上各种工业设备和科学仪器吸引了

成千上万的观众西方社会看到了民众对科学知

识的渴求特别是普及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在此

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科学技术类博物馆科学技术

类博物馆从诞生之初就担负着扩展科学技术教

育显示工业实力启发和教育社会公众的任务[52]

正是由于科学技术博物馆的这一特性它得到了

19世纪在华西人的青睐期望借助开办科学技术

博物馆展示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并由此

达到传教或彰显西方优越性的目的

19世纪西人在华设立的科学技术博物馆主

要是由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创办的这与基督教新

教的传教策略有着密切的关联基督教新教东传

之初即注重发展教育事业注重通过传播西方科

学技术知识来扩大宗教的影响力鸦片战争后

随着在华传教的ldquo合法化rdquo基督教传教士纷纷来

华传教但早期基督教的传播却并不顺利为转

变传教的困境新教传教士开始改变传教策略

不再单纯依靠直接布道的方式而是更加注重世

俗事业通过教育医疗出版等间接方式传教[53]

科学教育在新教的文化事业中占有重要的

地位而教会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是基于科学教育

的神学逻辑即科学教育是上帝赋予传教士的权

力他们要借助上帝所赐予的科学知识来打开异

教国家的大门他们认为上帝通过圣灵的启示

ldquo给予他们以真正的科学并希望它们(教会)用

同样的办法来使用科学以争取人们皈依上帝

为他们信仰福音开辟道路rdquo[54]在开展科学教育

的新教传教士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teer)是

其中的杰出代表他ldquo热衷于通过科学知识为基

督教传播开拓道路helliphellip意在利用近代科学清除

愚昧迷信思想为基督教传播扫除障碍并且通

过科学知识塑造新型人才以引领中国社会最终

推动基督教在华传播rdquo[55]狄考文的这种科学传

教观在新教传教士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狄考文夫妇在同治三年(1864年)由美国长

老会派遣到山东登州传教此后他们创办了登州

蒙养学堂清光绪二年(1876年)发展为登州文会

馆[56]在登州文会馆的教育方面狄考文为学校

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所开课程包括西方科学

等在教学实践中狄考文非常重视科学课程尤

其注重实验教学为满足教学需要他为学校添

设了大量仪器设备涉及力热光电磁天文

化学等多门类并建西式楼一座将物理仪器动

植标本悉列其中学堂之前还建有博物陈列所[57]这些科学仪器除供学校教学使用外还被狄

考文视为同其他人交往的一种手段以期为传教

服务出于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教的目的狄考文

在登州文会馆建立了一座规模很大的博物馆

ldquo一个向中国学生和参观者展示外国科学和机器

设备的综合性科技实验室(polytechnic)rdquo[58]博物

馆设计考究在进入博物馆之前有一个讲堂主

要用于布道目的是让来参观博物馆的中国人先

听牧师布道博物馆内陈列着鸟类标本四周墙

上挂着动物的图画还有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

有取代人力的磨面机还有火车模型在轨道上模

拟行驶所有的参观者都大开眼界无不称奇据

统计仅宣统元年(1909年)一年就有12000人来此

参观[59]

郭显德(Hunter Corbett)和狄考文同时受美国

长老会派遣赴山东传教他先在登州和狄考文等

进行传教活动后被派往烟台传教直至 1920年去

世除直接向民众布道来传播福音外郭显德还

采取了其他的传教策略其中就包括创办烟台博

物院等[60]烟台博物院创办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位于烟台三马路龙街与同乐街之间有平房

27间楼房 10间初名ldquo博物院福音堂rdquo是山东第

一个博物馆该院藏品及陈列分为三部分(1)太

平洋底所产珊瑚藻矿等(2)各种动植标本

102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4期总第246期

(3)近代科学仪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基督

教烟台奇山会成立该博物馆旋由该会主办通

称ldquo烟台博物院rdquo[61]该博物院的设计与登州文会

馆博物馆类似即来参观者需要先听布道然后

再参观博物馆据记载该博物馆每年的参观人

数约在七万五至十万人[62]此外光绪二十三年

(1897年)美国长老会还在山东济宁州开办了博物

馆[63]

光绪十三年(1887年)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怀

恩光(John Sutherland Whitewright)在山东青州府

创立郭罗培真书院附设博物堂一所怀恩光之

所以创办博物堂除方便书院教学外还希望借

此加强与各界人士联络感情使基督教得以普及

于齐鲁这与狄考文郭显德创办博物馆的目的

是一致的该博物堂藏品有动物植物矿物标本

以及声光化电等各种科学仪器博物堂落成

之后当年入堂听道者五千余人次年则增至二

万余人[64]光绪三十年(1904年)博物堂大部分

设备藏品迁往济南并更名为广智院

19世纪期间除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创设的博

物馆外一些在华外交官商人等也曾倡导设立

科学技术博物馆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格致书院博

物馆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英国驻上海领事

麦华陀(Walter Henry Medhurst)倡议设立格致书

院[65]它以向华人传播西学为宗旨由西人与华

人共同组建在建成之后的四十余年间上海格

致书院在引进西学方面成就卓著成为晚清时期

蜚声海内外的科学教育机构在筹备建设过程

中上海格致书院董事傅兰雅(John Fryer)等人认

为ldquo格致之学非徒言传必须目见尤必身亲尝

试口讲指画而后能析其疑义尽其所妙所以

西国格致院必与博物院合为一处凡格致所用物

料器具无不罗致院中rdquo并由此提出设ldquo铁嵌玻

璃房rdquo为博物馆[66]但是尽管傅兰雅在其主编的

《格致汇编》中对建设博物馆的意义多次进行宣

传《申报》《万国公报》等报刊也有相关报道可

以说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舆论但由于种种原因该

博物馆最终并未建成[67]

除上述博物馆外根据程军的考证19世纪

西人在中国还创建或参与创建了一些博物馆[68]

其中部分博物馆和上海格致书院博物馆的创办

目的大致相同如京师同文馆博物馆即是ldquo为了

培养新式人才的目的而设立的rdquo是ldquo学生学习自

然科学知识的一种辅助教学机构rdquo[69]

相较于西人在华博物馆的另一种类型而言

这种与学校教育科学教育密切联系通过设立

博物馆陈列科学仪器自然标本来辅助学校教

育的模式应该说是对 19世纪中国人的博物馆思

想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梁吉生曾指出ldquo西方博物

馆的介入给予中国原有的文化模式以深刻的文

化比较于是在当时中国人民尤其知识分子中

萌发了有关博物馆的社会舆论rdquo并由此引发了

中国人自办博物馆的第一次舆论高潮即戊戌维

新运动期间有关创办博物馆的社会舆论[70]而戊

戌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提出的创设博物院ldquo凡

古今中外兵农工商各种新器如新式铁舰轮

船水雷大器及各种电学化学光学重学天

学地学物学医学诸机器各种矿质及动植种

类皆为备购博揽兼收以为益智集思之助rdquo[71]

梁启超提出的ldquo大陈各种仪器开博物院以助试

验rdquo[72]以及维新派在筹办京师大学堂时提议的

模仿西方博物院创设仪器院ldquo集各种天算声

光化电农矿机器制造动植物各种学问应用

之仪器咸储院中以为实力考求之助rdquo[73]这些

都表明维新派提倡创办的博物馆实际上是以科

学仪器为主要藏品以辅助教育(学校教学科学

普及)为主要功能的科学技术博物馆由此可见

维新派计划建设的博物馆与西人在华创建的科

学技术类博物馆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而形成这

种相似的原因虽然也包括报刊传播域外游记等

的影响但西人在华博物馆对维新派的影响应该

说也是不容忽视的

四 总结与讨论

中国地域上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是

西风东渐的产物是伴随着西方人在华活动的扩

张逐步建立起来的从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视角

出发西人在华博物馆的创办及其从事的各类活

动自然都属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和侵略行为是帝

国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侵略中国的反映

这也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学界对西人在华

博物馆的基本评价但近年来更多的研究开始

认识并探讨西人在华博物馆的积极意义那就是

它们对于中国博物馆思想启蒙公共意识拓展

科学技术传播等方面所起的客观作用

就中国近代博物馆起源问题而言未来的研

究除厘清西人在华博物馆的基本史实外更为重

要的是探讨西人在华博物馆对于中国早期博物

馆事业以及早期博物馆思想的影响和作用特别

是较为深入细致清晰地界定出这种影响发生

的具体过程方式和程度这既是当前的研究所

103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欠缺的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相同的问

题在学界探讨晚清域外游记近代报刊与中国博

物馆起源关系问题时也同样出现而这些都是未

来开展中国近代博物馆史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

[1]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1年第72页

[2][4]梁吉生《论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历史意义》《中国

博物馆》1988年第2期

[3]较有代表性的论述文章有梁吉生《论旧中国博物馆事

业的历史意义》《中国博物馆》1988年第 2期项隆元

《博物馆与维新运动》《文博》1988年第1期张娟娟《近

代中国博物馆起源探析》南京师范大学 2006年硕士学

位论文徐玲《西方博物馆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中国博物馆》2011年合刊

[5]陈端志《博物馆学通论》上海市博物馆 1936年第

24-25页

[6]曾昭燏李济编著《博物馆》正中书局 1943年第 5页

[7]费畊雨费鸿年《博物馆学概论》中华书局 1948年第

20页

[8]参见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

古籍出版社 2001年第 94页项隆元《中国博物馆建

筑的百年回顾与分析》中国博物馆学会编《回顾与展

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年》紫禁城出版社 2005年第

107页包遵彭《中国博物馆发展史稿》包遵彭等编

《中国近代史论丛(第二辑第六册)middot教育》台北正中书

局1964年第226页这种说法非常普及几为常识

[9]吕建昌《中国首家博物院到底创办于何时》《中国社

会科学报》2011年3月22日第19版

[10][11][40][44]蔡丽娟《从徐家汇博物院到震旦博物

院mdashmdash法国耶稣会士在近代中国的自然史研究活

动》《ldquo中央研究院rdquo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013年第

84本第2分

[1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文物middot博物馆》编辑委

员会等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middot博物馆)》中国大

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年第749页

[13]W A P Martin A Cycle of CathayOrChinaSouth

and Northwith Personal Reminiscences Edinburgh andLondon Oliphant Anderson and Ferrier1896p300 转引自陈为《京师同文馆博物馆考略》《故宫学刊》

2014年第1期

[14]丁新豹《格物致知香港公共博物馆的百年发展》

《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第4期

[15]程军《香港博物馆开馆时间考》《博物馆研究》2005年第2期

[16][68]程军《1842-1900年间中国博物馆发展状况》

《博物馆研究》2007年第1期

[17]如前述吕建昌《中国首家博物院到底创办于何时》一

文所指这涉及到博物馆史追溯的一个基本标准问

题即应当以博物馆的建立和开放作为该博物馆的诞

生之日还是从博物馆建设的前期准备就开始计算

[18][19][23][24][30][37][47]〔美〕范发迪著袁剑译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第 25325422531586-114105页

[20]目前尚无从得知该博物馆是否有中文名称ldquo驻华大

英博物馆rdquo的名称引用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的《马

礼逊回忆录》参见〔英〕艾莉莎middot马礼逊编北京外国

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翻译组译《马礼逊回

忆录》(2)大象出版社 2008年第 213215页也有将

其翻译为ldquo驻华英国博物馆rdquo的参见〔英〕马礼逊夫人

编顾长声译《马礼逊回忆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265313页

[21][26]Rogeacuterio Miguel Puga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The British Museum of Macao(1829-1834)and its Contribution to Nineteenth-Century British Natural Science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Series 3223-4(2012)pp575-586

[22]余清良《试论澳门在早期(1635~1842)中英贸易关

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海交史研究》2000年第1期

[25]Eliza Morrison Memoirs of the Life and Labours of Robert

Morrisonvol2LondonLongmanOrmeBrownGreenandLongmans1839pp424427

[27]郭永亮《澳门香港之早期关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

研究所史料丛刊(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0年第91-92页

[28]〔英〕马礼逊夫人编顾长声译《马礼逊回忆录》同

[20]

[29]〔英〕艾莉莎middot马礼逊编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

学研究中心翻译组译《马礼逊回忆录》(2)同[20]

此外该书第 215页(注释 25所引英文原本第 427页)

提及一项重要史实那就是马礼逊热情地鼓励创办博

物馆的努力并且在中国人中传阅一份博物馆目标的

报告(circulating among the natives a statement of the objects of the museum)这意味着该博物馆并不仅局限

于澳门外国人群体其影响也波及到当地的中国人

可谓是开中国人接触博物馆和博物馆知识的先河

[31]2013年台湾学者蔡丽娟在前述《从徐家汇博物院到

震旦博物院mdashmdash法国耶稣会士在近代中国的自然史

研究活动》一文中引用Rogeacuterio Miguel Puga的论文是

目前中文学界仅见的引用

[32]徐玲《追求ldquo广博rdquo博物馆藏品概念的演变》《东南

文化》2011年第6期

[33]王恒《科学技术博物馆发展简史》《中国博物馆》

104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4期总第246期

1990年第2期

[34]周明镇《阿希莫尔与近代第一个自然博物馆》《大自

然》1991年第3期

[35]严建强《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年第35页

[36]〔美〕范发迪著袁剑译《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

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中文版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2011年第 3-4页罗桂环《近代西方对中国生物

的研究》《中国科技史料》1998年第4期

[38][50]王毅《半殖民地博物馆与半殖民地形象以亚洲

文会博物馆为中心》《东南文化》2013年第2期

[39]史静寰《谈明清之际入华耶稣会士的学术传教》《内

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

[41]祝青山《中世纪宗教文化与近代科学精神》《河南师

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42]〔法〕史式徽著天主教上海教区史料译写组译《江南

传教史》(第二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 年第

206-207页

[43]张小澜《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溯源mdashmdash震旦博物

院》《上海科技馆馆刊》2009年第2期

[45]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下)中华书局据香港

公教真理学会台中光启出版社 1970年再版影印本

1988年第281-282页

[46]萧若瑟《天主教传行中国考》卷八《民国丛书》第一

编第十一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第433页

[48]转引自王毅《半殖民地博物馆与半殖民地形象以亚

洲文会博物馆为中心》《东南文化》2013年第2期

[49]转引自王毅《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研究》复旦

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第60页

[51]郭卫东主编《近代外国在华文化机构综录》上海人

民出版社1993年第32页

[52]王恒《科学技术博物馆发展简史》《中国博物馆》

1990年第2期

[53]杜敦科《近代教会学校科学教育研究》曲阜师范大

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5-6页

[54]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人

民教育出版社 1987年第5-6页

[55]杜敦科《狄考文在登州的传教活动及其科学传教观

的形成》《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5期

[56]赵展《登州文会馆研究》青岛大学 2009年硕士学位

论文第1页

[57]王元德刘玉峰编《文会馆志》郭大松杜学霞编译

《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mdashmdash登州文会馆》山东人民出

版社2012年第82-8569页

[58][59]〔美〕丹尼尔middotWmiddot费舍著关志远等译《狄考文传

mdashmdash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00157页

[60]赵海涛《郭显德在烟台的传教事业及其特点》李永

璞等主编《中国近现代人物史料研究》中国广播电视

出版社2006年第115页

[61]张广存焦德森《1949年前山东博物馆发展概况》中

国博物馆学会编《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

年》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78页

[62]史伯诚《郭显德传记》美国见证出版社1997年第39页

[63]D MacGillivray A Centu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

na 1807-1907 Shanghai The American PresbyterianMission Press1907p391 由于美国长老会在登州

烟台济宁开办的博物馆都采取了和教堂结合的方

式因此部分历史文献经常将教堂(chapel)和博物馆

(museum)连在一起称呼即 chapel and museum

[64]王长泰开瑞符《齐鲁大学广智院》李楚材编著《帝

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mdashmdash教会教育》教育科学出

版社1987年第325页

[65]程军《上海格致书院ldquo铁嵌玻璃房rdquo博物馆建成与否

之研究》《博物馆研究》2006年第2期

[66]〔英〕傅兰雅《上海格致书院拟设铁嵌玻璃房为博物

馆说》《格致汇编》1877年第2期

[67]吕建昌《上海格致书院大铁房博物馆质疑》《上海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程军《上海格致

书院ldquo铁嵌玻璃房rdquo博物馆建成与否之研究》《博物馆

研究》2006年第2期

[69]陈为《京师同文馆博物馆考略》《故宫学刊》2014年

第 1期有关该博物馆的具体情况尚不清楚其创办可

能与同文馆中的外国教习有关

[70]梁吉生《论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历史意义》《中国博

物馆》1988年第2期

[71]清middot康有为《上海强学会章程》姜义华张荣华编校

《康有为全集》(第二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93-94页

[72]清middot梁启超《论学会》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

资料丛刊middot戊戌变法》(四)神州国光社1954年第376页

[73]《总理衙门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汤志钧陈祖恩编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上海教

育出版社1993年第128页

(责任编辑校对王 霞)

105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Two Main Types of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Also a Discussion on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

LI Jun(Shenzhen Museum Shenzhen Guangdong 518026)

Abstract A recent study reveals that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 is the British Museum in China builtin Macao in 1829 Since then the Westerners built a bunch of museums in China which became an important way for Chinese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museum and played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Chinese museums The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in types One isnatural history museums which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ural history research that westerners conducted in China and with the purpose to collect and study natural history and the other 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 which included the museums built by protestants for religious purpose and the others mainlyfor scientific education Through this classification the isolated historical facts are linked thereby presenting a history of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19th-century China

Key words nineteenth century Westerners in China museum natural history scientific education

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

为更好地规范纸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的组织

建设机构建设等工作为全国博物馆纸质文物保

护事业发展助力2015年 7月 7日纸质文物保护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学术)委员会成立

大会暨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在南京博物院召

开南京博物院王奇志副院长主持专家(学术)委

员会成立大会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

(科技司)罗静副司长纸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

科研基地主任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研究员中国

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原理事长陆寿麟研究员南京

博物院原副院长奚三彩研究员国家博物馆学术

研究中心主任铁付德研究员南京工业大学材料

学院副院长陆春华教授纺织品保护国家文物局

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汪自强研究员和纸质文物保

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常务副主任张金萍研

究员等专家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推举陆寿

麟担任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奚三彩任副主任

陆寿麟主任主持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会议

科研基地张金萍常务副主任汇报 2014年和 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科研基地何伟俊主任助理汇

报科研基地近期工作计划专家(学术)委员会审

议《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

(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

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和科研基

地近期工作计划等文件会上专家各抒己见就

专家(学术)委员会怎样发挥作用为中国纸质文物

保护事业做贡献建言献策科研基地主任龚良提

出专家委员会将对纸质文物保护起到导航的作

用对基地从组织建设机构建设课题规划科研

项目方案服务专题研究开放课题七方面进行

了梳理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寿麟做了总结

发言他强调要树立全局观对全国乃至全世界范

围本领域的发展程度进行深入了解选择一些难

点和瓶颈问题进行攻关研究切实解决纸质文物

保护的技术问题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作条例

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并对基地下一步的学术研究

指明了方向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罗

静副司长做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基地前阶

段的工作希望基地继续加大对科研基础资源的

建设科学研究引领纸质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并

表示国家文物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基地的工作

(陈潇俐)

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

在南京博物院召开

106

Page 5: 兼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 dnwh.njmuseum.comdnwh.njmuseum.com/pdf/2015/201504/20150411.pdf · 徐家汇博物院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有争议的只 是应当以1868年或1872年作为该馆的起始日期。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以各种科学技术仪器设备为主旨在推广西学

发展科学技术增强国力的科学技术类博物馆

这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

三 科学教育与西人在华博物馆

除自然史博物馆外19世纪西方人在华创办

的另一种博物馆类型主要是配合科学教育目的

的科学技术博物馆这类博物馆主要由基督教新

教传教士创办以登州文会馆博物馆烟台博物

院济南广智院等为代表由于创办者是传教士

因而具有明显的宗教目的是基督教新教传教士

科学传教的重要工具除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外

其他西人也曾倡议或参与设立这类科学技术博

物馆其目的在于以博物馆辅助新式学校的教

学主要是格致书院博物馆和京师同文馆博物

科学技术博物馆是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发展

进步的产物工业革命以后西方人认识到科学

技术对工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并在 17世纪至

18世纪间形成了搜集机器的风气与此同时为

宣传工业革命成果而举办的各种国际博览会在

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科学技术类博物馆的诞生在

这些博览会上各种工业设备和科学仪器吸引了

成千上万的观众西方社会看到了民众对科学知

识的渴求特别是普及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在此

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科学技术类博物馆科学技术

类博物馆从诞生之初就担负着扩展科学技术教

育显示工业实力启发和教育社会公众的任务[52]

正是由于科学技术博物馆的这一特性它得到了

19世纪在华西人的青睐期望借助开办科学技术

博物馆展示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并由此

达到传教或彰显西方优越性的目的

19世纪西人在华设立的科学技术博物馆主

要是由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创办的这与基督教新

教的传教策略有着密切的关联基督教新教东传

之初即注重发展教育事业注重通过传播西方科

学技术知识来扩大宗教的影响力鸦片战争后

随着在华传教的ldquo合法化rdquo基督教传教士纷纷来

华传教但早期基督教的传播却并不顺利为转

变传教的困境新教传教士开始改变传教策略

不再单纯依靠直接布道的方式而是更加注重世

俗事业通过教育医疗出版等间接方式传教[53]

科学教育在新教的文化事业中占有重要的

地位而教会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是基于科学教育

的神学逻辑即科学教育是上帝赋予传教士的权

力他们要借助上帝所赐予的科学知识来打开异

教国家的大门他们认为上帝通过圣灵的启示

ldquo给予他们以真正的科学并希望它们(教会)用

同样的办法来使用科学以争取人们皈依上帝

为他们信仰福音开辟道路rdquo[54]在开展科学教育

的新教传教士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teer)是

其中的杰出代表他ldquo热衷于通过科学知识为基

督教传播开拓道路helliphellip意在利用近代科学清除

愚昧迷信思想为基督教传播扫除障碍并且通

过科学知识塑造新型人才以引领中国社会最终

推动基督教在华传播rdquo[55]狄考文的这种科学传

教观在新教传教士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狄考文夫妇在同治三年(1864年)由美国长

老会派遣到山东登州传教此后他们创办了登州

蒙养学堂清光绪二年(1876年)发展为登州文会

馆[56]在登州文会馆的教育方面狄考文为学校

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所开课程包括西方科学

等在教学实践中狄考文非常重视科学课程尤

其注重实验教学为满足教学需要他为学校添

设了大量仪器设备涉及力热光电磁天文

化学等多门类并建西式楼一座将物理仪器动

植标本悉列其中学堂之前还建有博物陈列所[57]这些科学仪器除供学校教学使用外还被狄

考文视为同其他人交往的一种手段以期为传教

服务出于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教的目的狄考文

在登州文会馆建立了一座规模很大的博物馆

ldquo一个向中国学生和参观者展示外国科学和机器

设备的综合性科技实验室(polytechnic)rdquo[58]博物

馆设计考究在进入博物馆之前有一个讲堂主

要用于布道目的是让来参观博物馆的中国人先

听牧师布道博物馆内陈列着鸟类标本四周墙

上挂着动物的图画还有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

有取代人力的磨面机还有火车模型在轨道上模

拟行驶所有的参观者都大开眼界无不称奇据

统计仅宣统元年(1909年)一年就有12000人来此

参观[59]

郭显德(Hunter Corbett)和狄考文同时受美国

长老会派遣赴山东传教他先在登州和狄考文等

进行传教活动后被派往烟台传教直至 1920年去

世除直接向民众布道来传播福音外郭显德还

采取了其他的传教策略其中就包括创办烟台博

物院等[60]烟台博物院创办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位于烟台三马路龙街与同乐街之间有平房

27间楼房 10间初名ldquo博物院福音堂rdquo是山东第

一个博物馆该院藏品及陈列分为三部分(1)太

平洋底所产珊瑚藻矿等(2)各种动植标本

102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4期总第246期

(3)近代科学仪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基督

教烟台奇山会成立该博物馆旋由该会主办通

称ldquo烟台博物院rdquo[61]该博物院的设计与登州文会

馆博物馆类似即来参观者需要先听布道然后

再参观博物馆据记载该博物馆每年的参观人

数约在七万五至十万人[62]此外光绪二十三年

(1897年)美国长老会还在山东济宁州开办了博物

馆[63]

光绪十三年(1887年)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怀

恩光(John Sutherland Whitewright)在山东青州府

创立郭罗培真书院附设博物堂一所怀恩光之

所以创办博物堂除方便书院教学外还希望借

此加强与各界人士联络感情使基督教得以普及

于齐鲁这与狄考文郭显德创办博物馆的目的

是一致的该博物堂藏品有动物植物矿物标本

以及声光化电等各种科学仪器博物堂落成

之后当年入堂听道者五千余人次年则增至二

万余人[64]光绪三十年(1904年)博物堂大部分

设备藏品迁往济南并更名为广智院

19世纪期间除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创设的博

物馆外一些在华外交官商人等也曾倡导设立

科学技术博物馆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格致书院博

物馆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英国驻上海领事

麦华陀(Walter Henry Medhurst)倡议设立格致书

院[65]它以向华人传播西学为宗旨由西人与华

人共同组建在建成之后的四十余年间上海格

致书院在引进西学方面成就卓著成为晚清时期

蜚声海内外的科学教育机构在筹备建设过程

中上海格致书院董事傅兰雅(John Fryer)等人认

为ldquo格致之学非徒言传必须目见尤必身亲尝

试口讲指画而后能析其疑义尽其所妙所以

西国格致院必与博物院合为一处凡格致所用物

料器具无不罗致院中rdquo并由此提出设ldquo铁嵌玻

璃房rdquo为博物馆[66]但是尽管傅兰雅在其主编的

《格致汇编》中对建设博物馆的意义多次进行宣

传《申报》《万国公报》等报刊也有相关报道可

以说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舆论但由于种种原因该

博物馆最终并未建成[67]

除上述博物馆外根据程军的考证19世纪

西人在中国还创建或参与创建了一些博物馆[68]

其中部分博物馆和上海格致书院博物馆的创办

目的大致相同如京师同文馆博物馆即是ldquo为了

培养新式人才的目的而设立的rdquo是ldquo学生学习自

然科学知识的一种辅助教学机构rdquo[69]

相较于西人在华博物馆的另一种类型而言

这种与学校教育科学教育密切联系通过设立

博物馆陈列科学仪器自然标本来辅助学校教

育的模式应该说是对 19世纪中国人的博物馆思

想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梁吉生曾指出ldquo西方博物

馆的介入给予中国原有的文化模式以深刻的文

化比较于是在当时中国人民尤其知识分子中

萌发了有关博物馆的社会舆论rdquo并由此引发了

中国人自办博物馆的第一次舆论高潮即戊戌维

新运动期间有关创办博物馆的社会舆论[70]而戊

戌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提出的创设博物院ldquo凡

古今中外兵农工商各种新器如新式铁舰轮

船水雷大器及各种电学化学光学重学天

学地学物学医学诸机器各种矿质及动植种

类皆为备购博揽兼收以为益智集思之助rdquo[71]

梁启超提出的ldquo大陈各种仪器开博物院以助试

验rdquo[72]以及维新派在筹办京师大学堂时提议的

模仿西方博物院创设仪器院ldquo集各种天算声

光化电农矿机器制造动植物各种学问应用

之仪器咸储院中以为实力考求之助rdquo[73]这些

都表明维新派提倡创办的博物馆实际上是以科

学仪器为主要藏品以辅助教育(学校教学科学

普及)为主要功能的科学技术博物馆由此可见

维新派计划建设的博物馆与西人在华创建的科

学技术类博物馆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而形成这

种相似的原因虽然也包括报刊传播域外游记等

的影响但西人在华博物馆对维新派的影响应该

说也是不容忽视的

四 总结与讨论

中国地域上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是

西风东渐的产物是伴随着西方人在华活动的扩

张逐步建立起来的从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视角

出发西人在华博物馆的创办及其从事的各类活

动自然都属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和侵略行为是帝

国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侵略中国的反映

这也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学界对西人在华

博物馆的基本评价但近年来更多的研究开始

认识并探讨西人在华博物馆的积极意义那就是

它们对于中国博物馆思想启蒙公共意识拓展

科学技术传播等方面所起的客观作用

就中国近代博物馆起源问题而言未来的研

究除厘清西人在华博物馆的基本史实外更为重

要的是探讨西人在华博物馆对于中国早期博物

馆事业以及早期博物馆思想的影响和作用特别

是较为深入细致清晰地界定出这种影响发生

的具体过程方式和程度这既是当前的研究所

103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欠缺的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相同的问

题在学界探讨晚清域外游记近代报刊与中国博

物馆起源关系问题时也同样出现而这些都是未

来开展中国近代博物馆史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

[1]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1年第72页

[2][4]梁吉生《论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历史意义》《中国

博物馆》1988年第2期

[3]较有代表性的论述文章有梁吉生《论旧中国博物馆事

业的历史意义》《中国博物馆》1988年第 2期项隆元

《博物馆与维新运动》《文博》1988年第1期张娟娟《近

代中国博物馆起源探析》南京师范大学 2006年硕士学

位论文徐玲《西方博物馆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中国博物馆》2011年合刊

[5]陈端志《博物馆学通论》上海市博物馆 1936年第

24-25页

[6]曾昭燏李济编著《博物馆》正中书局 1943年第 5页

[7]费畊雨费鸿年《博物馆学概论》中华书局 1948年第

20页

[8]参见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

古籍出版社 2001年第 94页项隆元《中国博物馆建

筑的百年回顾与分析》中国博物馆学会编《回顾与展

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年》紫禁城出版社 2005年第

107页包遵彭《中国博物馆发展史稿》包遵彭等编

《中国近代史论丛(第二辑第六册)middot教育》台北正中书

局1964年第226页这种说法非常普及几为常识

[9]吕建昌《中国首家博物院到底创办于何时》《中国社

会科学报》2011年3月22日第19版

[10][11][40][44]蔡丽娟《从徐家汇博物院到震旦博物

院mdashmdash法国耶稣会士在近代中国的自然史研究活

动》《ldquo中央研究院rdquo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013年第

84本第2分

[1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文物middot博物馆》编辑委

员会等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middot博物馆)》中国大

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年第749页

[13]W A P Martin A Cycle of CathayOrChinaSouth

and Northwith Personal Reminiscences Edinburgh andLondon Oliphant Anderson and Ferrier1896p300 转引自陈为《京师同文馆博物馆考略》《故宫学刊》

2014年第1期

[14]丁新豹《格物致知香港公共博物馆的百年发展》

《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第4期

[15]程军《香港博物馆开馆时间考》《博物馆研究》2005年第2期

[16][68]程军《1842-1900年间中国博物馆发展状况》

《博物馆研究》2007年第1期

[17]如前述吕建昌《中国首家博物院到底创办于何时》一

文所指这涉及到博物馆史追溯的一个基本标准问

题即应当以博物馆的建立和开放作为该博物馆的诞

生之日还是从博物馆建设的前期准备就开始计算

[18][19][23][24][30][37][47]〔美〕范发迪著袁剑译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第 25325422531586-114105页

[20]目前尚无从得知该博物馆是否有中文名称ldquo驻华大

英博物馆rdquo的名称引用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的《马

礼逊回忆录》参见〔英〕艾莉莎middot马礼逊编北京外国

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翻译组译《马礼逊回

忆录》(2)大象出版社 2008年第 213215页也有将

其翻译为ldquo驻华英国博物馆rdquo的参见〔英〕马礼逊夫人

编顾长声译《马礼逊回忆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265313页

[21][26]Rogeacuterio Miguel Puga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The British Museum of Macao(1829-1834)and its Contribution to Nineteenth-Century British Natural Science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Series 3223-4(2012)pp575-586

[22]余清良《试论澳门在早期(1635~1842)中英贸易关

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海交史研究》2000年第1期

[25]Eliza Morrison Memoirs of the Life and Labours of Robert

Morrisonvol2LondonLongmanOrmeBrownGreenandLongmans1839pp424427

[27]郭永亮《澳门香港之早期关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

研究所史料丛刊(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0年第91-92页

[28]〔英〕马礼逊夫人编顾长声译《马礼逊回忆录》同

[20]

[29]〔英〕艾莉莎middot马礼逊编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

学研究中心翻译组译《马礼逊回忆录》(2)同[20]

此外该书第 215页(注释 25所引英文原本第 427页)

提及一项重要史实那就是马礼逊热情地鼓励创办博

物馆的努力并且在中国人中传阅一份博物馆目标的

报告(circulating among the natives a statement of the objects of the museum)这意味着该博物馆并不仅局限

于澳门外国人群体其影响也波及到当地的中国人

可谓是开中国人接触博物馆和博物馆知识的先河

[31]2013年台湾学者蔡丽娟在前述《从徐家汇博物院到

震旦博物院mdashmdash法国耶稣会士在近代中国的自然史

研究活动》一文中引用Rogeacuterio Miguel Puga的论文是

目前中文学界仅见的引用

[32]徐玲《追求ldquo广博rdquo博物馆藏品概念的演变》《东南

文化》2011年第6期

[33]王恒《科学技术博物馆发展简史》《中国博物馆》

104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4期总第246期

1990年第2期

[34]周明镇《阿希莫尔与近代第一个自然博物馆》《大自

然》1991年第3期

[35]严建强《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年第35页

[36]〔美〕范发迪著袁剑译《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

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中文版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2011年第 3-4页罗桂环《近代西方对中国生物

的研究》《中国科技史料》1998年第4期

[38][50]王毅《半殖民地博物馆与半殖民地形象以亚洲

文会博物馆为中心》《东南文化》2013年第2期

[39]史静寰《谈明清之际入华耶稣会士的学术传教》《内

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

[41]祝青山《中世纪宗教文化与近代科学精神》《河南师

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42]〔法〕史式徽著天主教上海教区史料译写组译《江南

传教史》(第二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 年第

206-207页

[43]张小澜《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溯源mdashmdash震旦博物

院》《上海科技馆馆刊》2009年第2期

[45]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下)中华书局据香港

公教真理学会台中光启出版社 1970年再版影印本

1988年第281-282页

[46]萧若瑟《天主教传行中国考》卷八《民国丛书》第一

编第十一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第433页

[48]转引自王毅《半殖民地博物馆与半殖民地形象以亚

洲文会博物馆为中心》《东南文化》2013年第2期

[49]转引自王毅《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研究》复旦

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第60页

[51]郭卫东主编《近代外国在华文化机构综录》上海人

民出版社1993年第32页

[52]王恒《科学技术博物馆发展简史》《中国博物馆》

1990年第2期

[53]杜敦科《近代教会学校科学教育研究》曲阜师范大

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5-6页

[54]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人

民教育出版社 1987年第5-6页

[55]杜敦科《狄考文在登州的传教活动及其科学传教观

的形成》《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5期

[56]赵展《登州文会馆研究》青岛大学 2009年硕士学位

论文第1页

[57]王元德刘玉峰编《文会馆志》郭大松杜学霞编译

《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mdashmdash登州文会馆》山东人民出

版社2012年第82-8569页

[58][59]〔美〕丹尼尔middotWmiddot费舍著关志远等译《狄考文传

mdashmdash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00157页

[60]赵海涛《郭显德在烟台的传教事业及其特点》李永

璞等主编《中国近现代人物史料研究》中国广播电视

出版社2006年第115页

[61]张广存焦德森《1949年前山东博物馆发展概况》中

国博物馆学会编《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

年》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78页

[62]史伯诚《郭显德传记》美国见证出版社1997年第39页

[63]D MacGillivray A Centu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

na 1807-1907 Shanghai The American PresbyterianMission Press1907p391 由于美国长老会在登州

烟台济宁开办的博物馆都采取了和教堂结合的方

式因此部分历史文献经常将教堂(chapel)和博物馆

(museum)连在一起称呼即 chapel and museum

[64]王长泰开瑞符《齐鲁大学广智院》李楚材编著《帝

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mdashmdash教会教育》教育科学出

版社1987年第325页

[65]程军《上海格致书院ldquo铁嵌玻璃房rdquo博物馆建成与否

之研究》《博物馆研究》2006年第2期

[66]〔英〕傅兰雅《上海格致书院拟设铁嵌玻璃房为博物

馆说》《格致汇编》1877年第2期

[67]吕建昌《上海格致书院大铁房博物馆质疑》《上海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程军《上海格致

书院ldquo铁嵌玻璃房rdquo博物馆建成与否之研究》《博物馆

研究》2006年第2期

[69]陈为《京师同文馆博物馆考略》《故宫学刊》2014年

第 1期有关该博物馆的具体情况尚不清楚其创办可

能与同文馆中的外国教习有关

[70]梁吉生《论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历史意义》《中国博

物馆》1988年第2期

[71]清middot康有为《上海强学会章程》姜义华张荣华编校

《康有为全集》(第二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93-94页

[72]清middot梁启超《论学会》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

资料丛刊middot戊戌变法》(四)神州国光社1954年第376页

[73]《总理衙门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汤志钧陈祖恩编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上海教

育出版社1993年第128页

(责任编辑校对王 霞)

105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Two Main Types of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Also a Discussion on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

LI Jun(Shenzhen Museum Shenzhen Guangdong 518026)

Abstract A recent study reveals that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 is the British Museum in China builtin Macao in 1829 Since then the Westerners built a bunch of museums in China which became an important way for Chinese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museum and played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Chinese museums The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in types One isnatural history museums which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ural history research that westerners conducted in China and with the purpose to collect and study natural history and the other 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 which included the museums built by protestants for religious purpose and the others mainlyfor scientific education Through this classification the isolated historical facts are linked thereby presenting a history of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19th-century China

Key words nineteenth century Westerners in China museum natural history scientific education

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

为更好地规范纸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的组织

建设机构建设等工作为全国博物馆纸质文物保

护事业发展助力2015年 7月 7日纸质文物保护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学术)委员会成立

大会暨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在南京博物院召

开南京博物院王奇志副院长主持专家(学术)委

员会成立大会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

(科技司)罗静副司长纸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

科研基地主任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研究员中国

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原理事长陆寿麟研究员南京

博物院原副院长奚三彩研究员国家博物馆学术

研究中心主任铁付德研究员南京工业大学材料

学院副院长陆春华教授纺织品保护国家文物局

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汪自强研究员和纸质文物保

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常务副主任张金萍研

究员等专家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推举陆寿

麟担任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奚三彩任副主任

陆寿麟主任主持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会议

科研基地张金萍常务副主任汇报 2014年和 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科研基地何伟俊主任助理汇

报科研基地近期工作计划专家(学术)委员会审

议《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

(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

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和科研基

地近期工作计划等文件会上专家各抒己见就

专家(学术)委员会怎样发挥作用为中国纸质文物

保护事业做贡献建言献策科研基地主任龚良提

出专家委员会将对纸质文物保护起到导航的作

用对基地从组织建设机构建设课题规划科研

项目方案服务专题研究开放课题七方面进行

了梳理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寿麟做了总结

发言他强调要树立全局观对全国乃至全世界范

围本领域的发展程度进行深入了解选择一些难

点和瓶颈问题进行攻关研究切实解决纸质文物

保护的技术问题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作条例

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并对基地下一步的学术研究

指明了方向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罗

静副司长做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基地前阶

段的工作希望基地继续加大对科研基础资源的

建设科学研究引领纸质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并

表示国家文物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基地的工作

(陈潇俐)

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

在南京博物院召开

106

Page 6: 兼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 dnwh.njmuseum.comdnwh.njmuseum.com/pdf/2015/201504/20150411.pdf · 徐家汇博物院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有争议的只 是应当以1868年或1872年作为该馆的起始日期。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4期总第246期

(3)近代科学仪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基督

教烟台奇山会成立该博物馆旋由该会主办通

称ldquo烟台博物院rdquo[61]该博物院的设计与登州文会

馆博物馆类似即来参观者需要先听布道然后

再参观博物馆据记载该博物馆每年的参观人

数约在七万五至十万人[62]此外光绪二十三年

(1897年)美国长老会还在山东济宁州开办了博物

馆[63]

光绪十三年(1887年)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怀

恩光(John Sutherland Whitewright)在山东青州府

创立郭罗培真书院附设博物堂一所怀恩光之

所以创办博物堂除方便书院教学外还希望借

此加强与各界人士联络感情使基督教得以普及

于齐鲁这与狄考文郭显德创办博物馆的目的

是一致的该博物堂藏品有动物植物矿物标本

以及声光化电等各种科学仪器博物堂落成

之后当年入堂听道者五千余人次年则增至二

万余人[64]光绪三十年(1904年)博物堂大部分

设备藏品迁往济南并更名为广智院

19世纪期间除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创设的博

物馆外一些在华外交官商人等也曾倡导设立

科学技术博物馆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格致书院博

物馆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英国驻上海领事

麦华陀(Walter Henry Medhurst)倡议设立格致书

院[65]它以向华人传播西学为宗旨由西人与华

人共同组建在建成之后的四十余年间上海格

致书院在引进西学方面成就卓著成为晚清时期

蜚声海内外的科学教育机构在筹备建设过程

中上海格致书院董事傅兰雅(John Fryer)等人认

为ldquo格致之学非徒言传必须目见尤必身亲尝

试口讲指画而后能析其疑义尽其所妙所以

西国格致院必与博物院合为一处凡格致所用物

料器具无不罗致院中rdquo并由此提出设ldquo铁嵌玻

璃房rdquo为博物馆[66]但是尽管傅兰雅在其主编的

《格致汇编》中对建设博物馆的意义多次进行宣

传《申报》《万国公报》等报刊也有相关报道可

以说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舆论但由于种种原因该

博物馆最终并未建成[67]

除上述博物馆外根据程军的考证19世纪

西人在中国还创建或参与创建了一些博物馆[68]

其中部分博物馆和上海格致书院博物馆的创办

目的大致相同如京师同文馆博物馆即是ldquo为了

培养新式人才的目的而设立的rdquo是ldquo学生学习自

然科学知识的一种辅助教学机构rdquo[69]

相较于西人在华博物馆的另一种类型而言

这种与学校教育科学教育密切联系通过设立

博物馆陈列科学仪器自然标本来辅助学校教

育的模式应该说是对 19世纪中国人的博物馆思

想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梁吉生曾指出ldquo西方博物

馆的介入给予中国原有的文化模式以深刻的文

化比较于是在当时中国人民尤其知识分子中

萌发了有关博物馆的社会舆论rdquo并由此引发了

中国人自办博物馆的第一次舆论高潮即戊戌维

新运动期间有关创办博物馆的社会舆论[70]而戊

戌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提出的创设博物院ldquo凡

古今中外兵农工商各种新器如新式铁舰轮

船水雷大器及各种电学化学光学重学天

学地学物学医学诸机器各种矿质及动植种

类皆为备购博揽兼收以为益智集思之助rdquo[71]

梁启超提出的ldquo大陈各种仪器开博物院以助试

验rdquo[72]以及维新派在筹办京师大学堂时提议的

模仿西方博物院创设仪器院ldquo集各种天算声

光化电农矿机器制造动植物各种学问应用

之仪器咸储院中以为实力考求之助rdquo[73]这些

都表明维新派提倡创办的博物馆实际上是以科

学仪器为主要藏品以辅助教育(学校教学科学

普及)为主要功能的科学技术博物馆由此可见

维新派计划建设的博物馆与西人在华创建的科

学技术类博物馆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而形成这

种相似的原因虽然也包括报刊传播域外游记等

的影响但西人在华博物馆对维新派的影响应该

说也是不容忽视的

四 总结与讨论

中国地域上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是

西风东渐的产物是伴随着西方人在华活动的扩

张逐步建立起来的从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视角

出发西人在华博物馆的创办及其从事的各类活

动自然都属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和侵略行为是帝

国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侵略中国的反映

这也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学界对西人在华

博物馆的基本评价但近年来更多的研究开始

认识并探讨西人在华博物馆的积极意义那就是

它们对于中国博物馆思想启蒙公共意识拓展

科学技术传播等方面所起的客观作用

就中国近代博物馆起源问题而言未来的研

究除厘清西人在华博物馆的基本史实外更为重

要的是探讨西人在华博物馆对于中国早期博物

馆事业以及早期博物馆思想的影响和作用特别

是较为深入细致清晰地界定出这种影响发生

的具体过程方式和程度这既是当前的研究所

103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欠缺的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相同的问

题在学界探讨晚清域外游记近代报刊与中国博

物馆起源关系问题时也同样出现而这些都是未

来开展中国近代博物馆史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

[1]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1年第72页

[2][4]梁吉生《论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历史意义》《中国

博物馆》1988年第2期

[3]较有代表性的论述文章有梁吉生《论旧中国博物馆事

业的历史意义》《中国博物馆》1988年第 2期项隆元

《博物馆与维新运动》《文博》1988年第1期张娟娟《近

代中国博物馆起源探析》南京师范大学 2006年硕士学

位论文徐玲《西方博物馆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中国博物馆》2011年合刊

[5]陈端志《博物馆学通论》上海市博物馆 1936年第

24-25页

[6]曾昭燏李济编著《博物馆》正中书局 1943年第 5页

[7]费畊雨费鸿年《博物馆学概论》中华书局 1948年第

20页

[8]参见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

古籍出版社 2001年第 94页项隆元《中国博物馆建

筑的百年回顾与分析》中国博物馆学会编《回顾与展

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年》紫禁城出版社 2005年第

107页包遵彭《中国博物馆发展史稿》包遵彭等编

《中国近代史论丛(第二辑第六册)middot教育》台北正中书

局1964年第226页这种说法非常普及几为常识

[9]吕建昌《中国首家博物院到底创办于何时》《中国社

会科学报》2011年3月22日第19版

[10][11][40][44]蔡丽娟《从徐家汇博物院到震旦博物

院mdashmdash法国耶稣会士在近代中国的自然史研究活

动》《ldquo中央研究院rdquo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013年第

84本第2分

[1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文物middot博物馆》编辑委

员会等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middot博物馆)》中国大

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年第749页

[13]W A P Martin A Cycle of CathayOrChinaSouth

and Northwith Personal Reminiscences Edinburgh andLondon Oliphant Anderson and Ferrier1896p300 转引自陈为《京师同文馆博物馆考略》《故宫学刊》

2014年第1期

[14]丁新豹《格物致知香港公共博物馆的百年发展》

《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第4期

[15]程军《香港博物馆开馆时间考》《博物馆研究》2005年第2期

[16][68]程军《1842-1900年间中国博物馆发展状况》

《博物馆研究》2007年第1期

[17]如前述吕建昌《中国首家博物院到底创办于何时》一

文所指这涉及到博物馆史追溯的一个基本标准问

题即应当以博物馆的建立和开放作为该博物馆的诞

生之日还是从博物馆建设的前期准备就开始计算

[18][19][23][24][30][37][47]〔美〕范发迪著袁剑译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第 25325422531586-114105页

[20]目前尚无从得知该博物馆是否有中文名称ldquo驻华大

英博物馆rdquo的名称引用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的《马

礼逊回忆录》参见〔英〕艾莉莎middot马礼逊编北京外国

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翻译组译《马礼逊回

忆录》(2)大象出版社 2008年第 213215页也有将

其翻译为ldquo驻华英国博物馆rdquo的参见〔英〕马礼逊夫人

编顾长声译《马礼逊回忆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265313页

[21][26]Rogeacuterio Miguel Puga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The British Museum of Macao(1829-1834)and its Contribution to Nineteenth-Century British Natural Science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Series 3223-4(2012)pp575-586

[22]余清良《试论澳门在早期(1635~1842)中英贸易关

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海交史研究》2000年第1期

[25]Eliza Morrison Memoirs of the Life and Labours of Robert

Morrisonvol2LondonLongmanOrmeBrownGreenandLongmans1839pp424427

[27]郭永亮《澳门香港之早期关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

研究所史料丛刊(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0年第91-92页

[28]〔英〕马礼逊夫人编顾长声译《马礼逊回忆录》同

[20]

[29]〔英〕艾莉莎middot马礼逊编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

学研究中心翻译组译《马礼逊回忆录》(2)同[20]

此外该书第 215页(注释 25所引英文原本第 427页)

提及一项重要史实那就是马礼逊热情地鼓励创办博

物馆的努力并且在中国人中传阅一份博物馆目标的

报告(circulating among the natives a statement of the objects of the museum)这意味着该博物馆并不仅局限

于澳门外国人群体其影响也波及到当地的中国人

可谓是开中国人接触博物馆和博物馆知识的先河

[31]2013年台湾学者蔡丽娟在前述《从徐家汇博物院到

震旦博物院mdashmdash法国耶稣会士在近代中国的自然史

研究活动》一文中引用Rogeacuterio Miguel Puga的论文是

目前中文学界仅见的引用

[32]徐玲《追求ldquo广博rdquo博物馆藏品概念的演变》《东南

文化》2011年第6期

[33]王恒《科学技术博物馆发展简史》《中国博物馆》

104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4期总第246期

1990年第2期

[34]周明镇《阿希莫尔与近代第一个自然博物馆》《大自

然》1991年第3期

[35]严建强《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年第35页

[36]〔美〕范发迪著袁剑译《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

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中文版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2011年第 3-4页罗桂环《近代西方对中国生物

的研究》《中国科技史料》1998年第4期

[38][50]王毅《半殖民地博物馆与半殖民地形象以亚洲

文会博物馆为中心》《东南文化》2013年第2期

[39]史静寰《谈明清之际入华耶稣会士的学术传教》《内

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

[41]祝青山《中世纪宗教文化与近代科学精神》《河南师

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42]〔法〕史式徽著天主教上海教区史料译写组译《江南

传教史》(第二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 年第

206-207页

[43]张小澜《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溯源mdashmdash震旦博物

院》《上海科技馆馆刊》2009年第2期

[45]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下)中华书局据香港

公教真理学会台中光启出版社 1970年再版影印本

1988年第281-282页

[46]萧若瑟《天主教传行中国考》卷八《民国丛书》第一

编第十一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第433页

[48]转引自王毅《半殖民地博物馆与半殖民地形象以亚

洲文会博物馆为中心》《东南文化》2013年第2期

[49]转引自王毅《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研究》复旦

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第60页

[51]郭卫东主编《近代外国在华文化机构综录》上海人

民出版社1993年第32页

[52]王恒《科学技术博物馆发展简史》《中国博物馆》

1990年第2期

[53]杜敦科《近代教会学校科学教育研究》曲阜师范大

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5-6页

[54]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人

民教育出版社 1987年第5-6页

[55]杜敦科《狄考文在登州的传教活动及其科学传教观

的形成》《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5期

[56]赵展《登州文会馆研究》青岛大学 2009年硕士学位

论文第1页

[57]王元德刘玉峰编《文会馆志》郭大松杜学霞编译

《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mdashmdash登州文会馆》山东人民出

版社2012年第82-8569页

[58][59]〔美〕丹尼尔middotWmiddot费舍著关志远等译《狄考文传

mdashmdash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00157页

[60]赵海涛《郭显德在烟台的传教事业及其特点》李永

璞等主编《中国近现代人物史料研究》中国广播电视

出版社2006年第115页

[61]张广存焦德森《1949年前山东博物馆发展概况》中

国博物馆学会编《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

年》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78页

[62]史伯诚《郭显德传记》美国见证出版社1997年第39页

[63]D MacGillivray A Centu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

na 1807-1907 Shanghai The American PresbyterianMission Press1907p391 由于美国长老会在登州

烟台济宁开办的博物馆都采取了和教堂结合的方

式因此部分历史文献经常将教堂(chapel)和博物馆

(museum)连在一起称呼即 chapel and museum

[64]王长泰开瑞符《齐鲁大学广智院》李楚材编著《帝

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mdashmdash教会教育》教育科学出

版社1987年第325页

[65]程军《上海格致书院ldquo铁嵌玻璃房rdquo博物馆建成与否

之研究》《博物馆研究》2006年第2期

[66]〔英〕傅兰雅《上海格致书院拟设铁嵌玻璃房为博物

馆说》《格致汇编》1877年第2期

[67]吕建昌《上海格致书院大铁房博物馆质疑》《上海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程军《上海格致

书院ldquo铁嵌玻璃房rdquo博物馆建成与否之研究》《博物馆

研究》2006年第2期

[69]陈为《京师同文馆博物馆考略》《故宫学刊》2014年

第 1期有关该博物馆的具体情况尚不清楚其创办可

能与同文馆中的外国教习有关

[70]梁吉生《论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历史意义》《中国博

物馆》1988年第2期

[71]清middot康有为《上海强学会章程》姜义华张荣华编校

《康有为全集》(第二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93-94页

[72]清middot梁启超《论学会》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

资料丛刊middot戊戌变法》(四)神州国光社1954年第376页

[73]《总理衙门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汤志钧陈祖恩编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上海教

育出版社1993年第128页

(责任编辑校对王 霞)

105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Two Main Types of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Also a Discussion on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

LI Jun(Shenzhen Museum Shenzhen Guangdong 518026)

Abstract A recent study reveals that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 is the British Museum in China builtin Macao in 1829 Since then the Westerners built a bunch of museums in China which became an important way for Chinese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museum and played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Chinese museums The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in types One isnatural history museums which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ural history research that westerners conducted in China and with the purpose to collect and study natural history and the other 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 which included the museums built by protestants for religious purpose and the others mainlyfor scientific education Through this classification the isolated historical facts are linked thereby presenting a history of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19th-century China

Key words nineteenth century Westerners in China museum natural history scientific education

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

为更好地规范纸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的组织

建设机构建设等工作为全国博物馆纸质文物保

护事业发展助力2015年 7月 7日纸质文物保护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学术)委员会成立

大会暨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在南京博物院召

开南京博物院王奇志副院长主持专家(学术)委

员会成立大会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

(科技司)罗静副司长纸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

科研基地主任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研究员中国

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原理事长陆寿麟研究员南京

博物院原副院长奚三彩研究员国家博物馆学术

研究中心主任铁付德研究员南京工业大学材料

学院副院长陆春华教授纺织品保护国家文物局

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汪自强研究员和纸质文物保

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常务副主任张金萍研

究员等专家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推举陆寿

麟担任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奚三彩任副主任

陆寿麟主任主持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会议

科研基地张金萍常务副主任汇报 2014年和 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科研基地何伟俊主任助理汇

报科研基地近期工作计划专家(学术)委员会审

议《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

(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

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和科研基

地近期工作计划等文件会上专家各抒己见就

专家(学术)委员会怎样发挥作用为中国纸质文物

保护事业做贡献建言献策科研基地主任龚良提

出专家委员会将对纸质文物保护起到导航的作

用对基地从组织建设机构建设课题规划科研

项目方案服务专题研究开放课题七方面进行

了梳理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寿麟做了总结

发言他强调要树立全局观对全国乃至全世界范

围本领域的发展程度进行深入了解选择一些难

点和瓶颈问题进行攻关研究切实解决纸质文物

保护的技术问题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作条例

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并对基地下一步的学术研究

指明了方向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罗

静副司长做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基地前阶

段的工作希望基地继续加大对科研基础资源的

建设科学研究引领纸质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并

表示国家文物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基地的工作

(陈潇俐)

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

在南京博物院召开

106

Page 7: 兼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 dnwh.njmuseum.comdnwh.njmuseum.com/pdf/2015/201504/20150411.pdf · 徐家汇博物院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有争议的只 是应当以1868年或1872年作为该馆的起始日期。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欠缺的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相同的问

题在学界探讨晚清域外游记近代报刊与中国博

物馆起源关系问题时也同样出现而这些都是未

来开展中国近代博物馆史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

[1]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1年第72页

[2][4]梁吉生《论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历史意义》《中国

博物馆》1988年第2期

[3]较有代表性的论述文章有梁吉生《论旧中国博物馆事

业的历史意义》《中国博物馆》1988年第 2期项隆元

《博物馆与维新运动》《文博》1988年第1期张娟娟《近

代中国博物馆起源探析》南京师范大学 2006年硕士学

位论文徐玲《西方博物馆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中国博物馆》2011年合刊

[5]陈端志《博物馆学通论》上海市博物馆 1936年第

24-25页

[6]曾昭燏李济编著《博物馆》正中书局 1943年第 5页

[7]费畊雨费鸿年《博物馆学概论》中华书局 1948年第

20页

[8]参见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

古籍出版社 2001年第 94页项隆元《中国博物馆建

筑的百年回顾与分析》中国博物馆学会编《回顾与展

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年》紫禁城出版社 2005年第

107页包遵彭《中国博物馆发展史稿》包遵彭等编

《中国近代史论丛(第二辑第六册)middot教育》台北正中书

局1964年第226页这种说法非常普及几为常识

[9]吕建昌《中国首家博物院到底创办于何时》《中国社

会科学报》2011年3月22日第19版

[10][11][40][44]蔡丽娟《从徐家汇博物院到震旦博物

院mdashmdash法国耶稣会士在近代中国的自然史研究活

动》《ldquo中央研究院rdquo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013年第

84本第2分

[1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文物middot博物馆》编辑委

员会等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middot博物馆)》中国大

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年第749页

[13]W A P Martin A Cycle of CathayOrChinaSouth

and Northwith Personal Reminiscences Edinburgh andLondon Oliphant Anderson and Ferrier1896p300 转引自陈为《京师同文馆博物馆考略》《故宫学刊》

2014年第1期

[14]丁新豹《格物致知香港公共博物馆的百年发展》

《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第4期

[15]程军《香港博物馆开馆时间考》《博物馆研究》2005年第2期

[16][68]程军《1842-1900年间中国博物馆发展状况》

《博物馆研究》2007年第1期

[17]如前述吕建昌《中国首家博物院到底创办于何时》一

文所指这涉及到博物馆史追溯的一个基本标准问

题即应当以博物馆的建立和开放作为该博物馆的诞

生之日还是从博物馆建设的前期准备就开始计算

[18][19][23][24][30][37][47]〔美〕范发迪著袁剑译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第 25325422531586-114105页

[20]目前尚无从得知该博物馆是否有中文名称ldquo驻华大

英博物馆rdquo的名称引用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的《马

礼逊回忆录》参见〔英〕艾莉莎middot马礼逊编北京外国

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翻译组译《马礼逊回

忆录》(2)大象出版社 2008年第 213215页也有将

其翻译为ldquo驻华英国博物馆rdquo的参见〔英〕马礼逊夫人

编顾长声译《马礼逊回忆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265313页

[21][26]Rogeacuterio Miguel Puga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The British Museum of Macao(1829-1834)and its Contribution to Nineteenth-Century British Natural Science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Series 3223-4(2012)pp575-586

[22]余清良《试论澳门在早期(1635~1842)中英贸易关

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海交史研究》2000年第1期

[25]Eliza Morrison Memoirs of the Life and Labours of Robert

Morrisonvol2LondonLongmanOrmeBrownGreenandLongmans1839pp424427

[27]郭永亮《澳门香港之早期关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

研究所史料丛刊(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0年第91-92页

[28]〔英〕马礼逊夫人编顾长声译《马礼逊回忆录》同

[20]

[29]〔英〕艾莉莎middot马礼逊编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

学研究中心翻译组译《马礼逊回忆录》(2)同[20]

此外该书第 215页(注释 25所引英文原本第 427页)

提及一项重要史实那就是马礼逊热情地鼓励创办博

物馆的努力并且在中国人中传阅一份博物馆目标的

报告(circulating among the natives a statement of the objects of the museum)这意味着该博物馆并不仅局限

于澳门外国人群体其影响也波及到当地的中国人

可谓是开中国人接触博物馆和博物馆知识的先河

[31]2013年台湾学者蔡丽娟在前述《从徐家汇博物院到

震旦博物院mdashmdash法国耶稣会士在近代中国的自然史

研究活动》一文中引用Rogeacuterio Miguel Puga的论文是

目前中文学界仅见的引用

[32]徐玲《追求ldquo广博rdquo博物馆藏品概念的演变》《东南

文化》2011年第6期

[33]王恒《科学技术博物馆发展简史》《中国博物馆》

104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4期总第246期

1990年第2期

[34]周明镇《阿希莫尔与近代第一个自然博物馆》《大自

然》1991年第3期

[35]严建强《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年第35页

[36]〔美〕范发迪著袁剑译《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

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中文版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2011年第 3-4页罗桂环《近代西方对中国生物

的研究》《中国科技史料》1998年第4期

[38][50]王毅《半殖民地博物馆与半殖民地形象以亚洲

文会博物馆为中心》《东南文化》2013年第2期

[39]史静寰《谈明清之际入华耶稣会士的学术传教》《内

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

[41]祝青山《中世纪宗教文化与近代科学精神》《河南师

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42]〔法〕史式徽著天主教上海教区史料译写组译《江南

传教史》(第二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 年第

206-207页

[43]张小澜《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溯源mdashmdash震旦博物

院》《上海科技馆馆刊》2009年第2期

[45]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下)中华书局据香港

公教真理学会台中光启出版社 1970年再版影印本

1988年第281-282页

[46]萧若瑟《天主教传行中国考》卷八《民国丛书》第一

编第十一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第433页

[48]转引自王毅《半殖民地博物馆与半殖民地形象以亚

洲文会博物馆为中心》《东南文化》2013年第2期

[49]转引自王毅《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研究》复旦

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第60页

[51]郭卫东主编《近代外国在华文化机构综录》上海人

民出版社1993年第32页

[52]王恒《科学技术博物馆发展简史》《中国博物馆》

1990年第2期

[53]杜敦科《近代教会学校科学教育研究》曲阜师范大

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5-6页

[54]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人

民教育出版社 1987年第5-6页

[55]杜敦科《狄考文在登州的传教活动及其科学传教观

的形成》《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5期

[56]赵展《登州文会馆研究》青岛大学 2009年硕士学位

论文第1页

[57]王元德刘玉峰编《文会馆志》郭大松杜学霞编译

《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mdashmdash登州文会馆》山东人民出

版社2012年第82-8569页

[58][59]〔美〕丹尼尔middotWmiddot费舍著关志远等译《狄考文传

mdashmdash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00157页

[60]赵海涛《郭显德在烟台的传教事业及其特点》李永

璞等主编《中国近现代人物史料研究》中国广播电视

出版社2006年第115页

[61]张广存焦德森《1949年前山东博物馆发展概况》中

国博物馆学会编《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

年》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78页

[62]史伯诚《郭显德传记》美国见证出版社1997年第39页

[63]D MacGillivray A Centu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

na 1807-1907 Shanghai The American PresbyterianMission Press1907p391 由于美国长老会在登州

烟台济宁开办的博物馆都采取了和教堂结合的方

式因此部分历史文献经常将教堂(chapel)和博物馆

(museum)连在一起称呼即 chapel and museum

[64]王长泰开瑞符《齐鲁大学广智院》李楚材编著《帝

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mdashmdash教会教育》教育科学出

版社1987年第325页

[65]程军《上海格致书院ldquo铁嵌玻璃房rdquo博物馆建成与否

之研究》《博物馆研究》2006年第2期

[66]〔英〕傅兰雅《上海格致书院拟设铁嵌玻璃房为博物

馆说》《格致汇编》1877年第2期

[67]吕建昌《上海格致书院大铁房博物馆质疑》《上海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程军《上海格致

书院ldquo铁嵌玻璃房rdquo博物馆建成与否之研究》《博物馆

研究》2006年第2期

[69]陈为《京师同文馆博物馆考略》《故宫学刊》2014年

第 1期有关该博物馆的具体情况尚不清楚其创办可

能与同文馆中的外国教习有关

[70]梁吉生《论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历史意义》《中国博

物馆》1988年第2期

[71]清middot康有为《上海强学会章程》姜义华张荣华编校

《康有为全集》(第二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93-94页

[72]清middot梁启超《论学会》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

资料丛刊middot戊戌变法》(四)神州国光社1954年第376页

[73]《总理衙门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汤志钧陈祖恩编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上海教

育出版社1993年第128页

(责任编辑校对王 霞)

105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Two Main Types of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Also a Discussion on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

LI Jun(Shenzhen Museum Shenzhen Guangdong 518026)

Abstract A recent study reveals that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 is the British Museum in China builtin Macao in 1829 Since then the Westerners built a bunch of museums in China which became an important way for Chinese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museum and played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Chinese museums The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in types One isnatural history museums which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ural history research that westerners conducted in China and with the purpose to collect and study natural history and the other 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 which included the museums built by protestants for religious purpose and the others mainlyfor scientific education Through this classification the isolated historical facts are linked thereby presenting a history of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19th-century China

Key words nineteenth century Westerners in China museum natural history scientific education

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

为更好地规范纸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的组织

建设机构建设等工作为全国博物馆纸质文物保

护事业发展助力2015年 7月 7日纸质文物保护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学术)委员会成立

大会暨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在南京博物院召

开南京博物院王奇志副院长主持专家(学术)委

员会成立大会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

(科技司)罗静副司长纸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

科研基地主任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研究员中国

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原理事长陆寿麟研究员南京

博物院原副院长奚三彩研究员国家博物馆学术

研究中心主任铁付德研究员南京工业大学材料

学院副院长陆春华教授纺织品保护国家文物局

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汪自强研究员和纸质文物保

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常务副主任张金萍研

究员等专家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推举陆寿

麟担任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奚三彩任副主任

陆寿麟主任主持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会议

科研基地张金萍常务副主任汇报 2014年和 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科研基地何伟俊主任助理汇

报科研基地近期工作计划专家(学术)委员会审

议《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

(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

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和科研基

地近期工作计划等文件会上专家各抒己见就

专家(学术)委员会怎样发挥作用为中国纸质文物

保护事业做贡献建言献策科研基地主任龚良提

出专家委员会将对纸质文物保护起到导航的作

用对基地从组织建设机构建设课题规划科研

项目方案服务专题研究开放课题七方面进行

了梳理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寿麟做了总结

发言他强调要树立全局观对全国乃至全世界范

围本领域的发展程度进行深入了解选择一些难

点和瓶颈问题进行攻关研究切实解决纸质文物

保护的技术问题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作条例

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并对基地下一步的学术研究

指明了方向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罗

静副司长做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基地前阶

段的工作希望基地继续加大对科研基础资源的

建设科学研究引领纸质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并

表示国家文物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基地的工作

(陈潇俐)

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

在南京博物院召开

106

Page 8: 兼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 dnwh.njmuseum.comdnwh.njmuseum.com/pdf/2015/201504/20150411.pdf · 徐家汇博物院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有争议的只 是应当以1868年或1872年作为该馆的起始日期。

DNWH

《东南文化》2015年第4期总第246期

1990年第2期

[34]周明镇《阿希莫尔与近代第一个自然博物馆》《大自

然》1991年第3期

[35]严建强《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年第35页

[36]〔美〕范发迪著袁剑译《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

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中文版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2011年第 3-4页罗桂环《近代西方对中国生物

的研究》《中国科技史料》1998年第4期

[38][50]王毅《半殖民地博物馆与半殖民地形象以亚洲

文会博物馆为中心》《东南文化》2013年第2期

[39]史静寰《谈明清之际入华耶稣会士的学术传教》《内

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

[41]祝青山《中世纪宗教文化与近代科学精神》《河南师

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42]〔法〕史式徽著天主教上海教区史料译写组译《江南

传教史》(第二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 年第

206-207页

[43]张小澜《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溯源mdashmdash震旦博物

院》《上海科技馆馆刊》2009年第2期

[45]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下)中华书局据香港

公教真理学会台中光启出版社 1970年再版影印本

1988年第281-282页

[46]萧若瑟《天主教传行中国考》卷八《民国丛书》第一

编第十一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第433页

[48]转引自王毅《半殖民地博物馆与半殖民地形象以亚

洲文会博物馆为中心》《东南文化》2013年第2期

[49]转引自王毅《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研究》复旦

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第60页

[51]郭卫东主编《近代外国在华文化机构综录》上海人

民出版社1993年第32页

[52]王恒《科学技术博物馆发展简史》《中国博物馆》

1990年第2期

[53]杜敦科《近代教会学校科学教育研究》曲阜师范大

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5-6页

[54]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人

民教育出版社 1987年第5-6页

[55]杜敦科《狄考文在登州的传教活动及其科学传教观

的形成》《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5期

[56]赵展《登州文会馆研究》青岛大学 2009年硕士学位

论文第1页

[57]王元德刘玉峰编《文会馆志》郭大松杜学霞编译

《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mdashmdash登州文会馆》山东人民出

版社2012年第82-8569页

[58][59]〔美〕丹尼尔middotWmiddot费舍著关志远等译《狄考文传

mdashmdash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00157页

[60]赵海涛《郭显德在烟台的传教事业及其特点》李永

璞等主编《中国近现代人物史料研究》中国广播电视

出版社2006年第115页

[61]张广存焦德森《1949年前山东博物馆发展概况》中

国博物馆学会编《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

年》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78页

[62]史伯诚《郭显德传记》美国见证出版社1997年第39页

[63]D MacGillivray A Centu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

na 1807-1907 Shanghai The American PresbyterianMission Press1907p391 由于美国长老会在登州

烟台济宁开办的博物馆都采取了和教堂结合的方

式因此部分历史文献经常将教堂(chapel)和博物馆

(museum)连在一起称呼即 chapel and museum

[64]王长泰开瑞符《齐鲁大学广智院》李楚材编著《帝

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mdashmdash教会教育》教育科学出

版社1987年第325页

[65]程军《上海格致书院ldquo铁嵌玻璃房rdquo博物馆建成与否

之研究》《博物馆研究》2006年第2期

[66]〔英〕傅兰雅《上海格致书院拟设铁嵌玻璃房为博物

馆说》《格致汇编》1877年第2期

[67]吕建昌《上海格致书院大铁房博物馆质疑》《上海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程军《上海格致

书院ldquo铁嵌玻璃房rdquo博物馆建成与否之研究》《博物馆

研究》2006年第2期

[69]陈为《京师同文馆博物馆考略》《故宫学刊》2014年

第 1期有关该博物馆的具体情况尚不清楚其创办可

能与同文馆中的外国教习有关

[70]梁吉生《论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历史意义》《中国博

物馆》1988年第2期

[71]清middot康有为《上海强学会章程》姜义华张荣华编校

《康有为全集》(第二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93-94页

[72]清middot梁启超《论学会》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

资料丛刊middot戊戌变法》(四)神州国光社1954年第376页

[73]《总理衙门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汤志钧陈祖恩编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上海教

育出版社1993年第128页

(责任编辑校对王 霞)

105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Two Main Types of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Also a Discussion on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

LI Jun(Shenzhen Museum Shenzhen Guangdong 518026)

Abstract A recent study reveals that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 is the British Museum in China builtin Macao in 1829 Since then the Westerners built a bunch of museums in China which became an important way for Chinese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museum and played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Chinese museums The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in types One isnatural history museums which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ural history research that westerners conducted in China and with the purpose to collect and study natural history and the other 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 which included the museums built by protestants for religious purpose and the others mainlyfor scientific education Through this classification the isolated historical facts are linked thereby presenting a history of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19th-century China

Key words nineteenth century Westerners in China museum natural history scientific education

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

为更好地规范纸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的组织

建设机构建设等工作为全国博物馆纸质文物保

护事业发展助力2015年 7月 7日纸质文物保护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学术)委员会成立

大会暨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在南京博物院召

开南京博物院王奇志副院长主持专家(学术)委

员会成立大会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

(科技司)罗静副司长纸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

科研基地主任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研究员中国

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原理事长陆寿麟研究员南京

博物院原副院长奚三彩研究员国家博物馆学术

研究中心主任铁付德研究员南京工业大学材料

学院副院长陆春华教授纺织品保护国家文物局

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汪自强研究员和纸质文物保

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常务副主任张金萍研

究员等专家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推举陆寿

麟担任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奚三彩任副主任

陆寿麟主任主持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会议

科研基地张金萍常务副主任汇报 2014年和 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科研基地何伟俊主任助理汇

报科研基地近期工作计划专家(学术)委员会审

议《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

(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

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和科研基

地近期工作计划等文件会上专家各抒己见就

专家(学术)委员会怎样发挥作用为中国纸质文物

保护事业做贡献建言献策科研基地主任龚良提

出专家委员会将对纸质文物保护起到导航的作

用对基地从组织建设机构建设课题规划科研

项目方案服务专题研究开放课题七方面进行

了梳理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寿麟做了总结

发言他强调要树立全局观对全国乃至全世界范

围本领域的发展程度进行深入了解选择一些难

点和瓶颈问题进行攻关研究切实解决纸质文物

保护的技术问题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作条例

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并对基地下一步的学术研究

指明了方向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罗

静副司长做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基地前阶

段的工作希望基地继续加大对科研基础资源的

建设科学研究引领纸质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并

表示国家文物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基地的工作

(陈潇俐)

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

在南京博物院召开

106

Page 9: 兼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 dnwh.njmuseum.comdnwh.njmuseum.com/pdf/2015/201504/20150411.pdf · 徐家汇博物院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有争议的只 是应当以1868年或1872年作为该馆的起始日期。

DNWH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

Two Main Types of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Also a Discussion on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

LI Jun(Shenzhen Museum Shenzhen Guangdong 518026)

Abstract A recent study reveals that the first museum in China is the British Museum in China builtin Macao in 1829 Since then the Westerners built a bunch of museums in China which became an important way for Chinese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museum and played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Chinese museums The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in types One isnatural history museums which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ural history research that westerners conducted in China and with the purpose to collect and study natural history and the other 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 which included the museums built by protestants for religious purpose and the others mainlyfor scientific education Through this classification the isolated historical facts are linked thereby presenting a history of museums built by Westerners in 19th-century China

Key words nineteenth century Westerners in China museum natural history scientific education

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1050904

为更好地规范纸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的组织

建设机构建设等工作为全国博物馆纸质文物保

护事业发展助力2015年 7月 7日纸质文物保护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学术)委员会成立

大会暨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在南京博物院召

开南京博物院王奇志副院长主持专家(学术)委

员会成立大会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

(科技司)罗静副司长纸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

科研基地主任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研究员中国

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原理事长陆寿麟研究员南京

博物院原副院长奚三彩研究员国家博物馆学术

研究中心主任铁付德研究员南京工业大学材料

学院副院长陆春华教授纺织品保护国家文物局

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汪自强研究员和纸质文物保

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常务副主任张金萍研

究员等专家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推举陆寿

麟担任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奚三彩任副主任

陆寿麟主任主持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会议

科研基地张金萍常务副主任汇报 2014年和 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科研基地何伟俊主任助理汇

报科研基地近期工作计划专家(学术)委员会审

议《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

(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

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和科研基

地近期工作计划等文件会上专家各抒己见就

专家(学术)委员会怎样发挥作用为中国纸质文物

保护事业做贡献建言献策科研基地主任龚良提

出专家委员会将对纸质文物保护起到导航的作

用对基地从组织建设机构建设课题规划科研

项目方案服务专题研究开放课题七方面进行

了梳理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寿麟做了总结

发言他强调要树立全局观对全国乃至全世界范

围本领域的发展程度进行深入了解选择一些难

点和瓶颈问题进行攻关研究切实解决纸质文物

保护的技术问题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作条例

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并对基地下一步的学术研究

指明了方向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罗

静副司长做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基地前阶

段的工作希望基地继续加大对科研基础资源的

建设科学研究引领纸质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并

表示国家文物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基地的工作

(陈潇俐)

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

在南京博物院召开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