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 計 畫 類 別 :個別型 : NSC 100-2410-H-029-028- 執 行 期 間 : 100 年 08 月 01 日至 101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計 畫 主 持 人 : 許建崑 報 告 附 件 : 國外研究心得報告 公 開 資 訊 :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10 月 30 日

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thuir.thu.edu.tw/retrieve/23168/1002410H029028.pdfdynasty. Few scholars from Mainland China, such as Fang Baochuan and Chen

  • Upload
    others

  • View
    1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

計 畫 類 別 個別型

計 畫 編 號 NSC 100-2410-H-029-028-

執 行 期 間 100年 08 月 01 日至 101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計 畫主持人許建崑

報 告 附 件 國外研究心得報告

公 開 資 訊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101年 10 月 30 日

中 文 摘 要 一般晚明文學史論述以「公安竟陵陳子龍夏完淳」

為主軸沒有做全面的觀察至於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

以及《明史文苑傳》已經注意過曹學佺與福建地區詩學

的發展並沒有詳細的闡述

本研究計畫之初已經針對曹學佺生卒年祖先籍貫娶

妻詩文集出版歷代詩選等編選過程與卷數做了初步的

探索然而曹學佺詩文集卷帙頗大海外孤本殘本尚待全

面搜尋而曹學佺文學交遊亦眾與公安竟陵以及江

蘇江西福建各地詩人文人畫家互動頻繁如果能

夠爬梳曹學佺與相關文人文集詩文選集的內容相信不僅

可以補充曹學佺生平詩學成就豐富晚明文學史的論述

對於晚明詩學曲藝書畫等文化發展現象也可以間接提

供一手資料充作研究參考

近年來兩岸古籍整理已有卓越的成就先後出版四庫存

目禁燬續修等叢書可以補充國內國家圖書館與故宮博

物院館藏書籍對於明代研究提供了寬廣的平台大陸學者

方寶川陳慶元也有意從事曹學佺研究然而在撰述方法

體例上尚無具體的策略本研究試圖革新年譜交遊的書

寫方式也要建構晚明文學史文化論述地域文學等概

念透過曹學佺為主的的研究也希望能涵括晚明福建詩學

的地域特質論述閩中地區詩人對「唐詩傳承」的努力與成

中文關鍵詞 曹學佺晚明詩學史晉安詩學區域文學

英 文 摘 要 Histories of Ming Dynasty Literature often focused on

Chen Zilong Gongan Jingling and Xia Wanchun

but neglected Cao Xuequan In Qian Qianyis

Biographies of Poets in Historical Anthologies

and Biographies in the Literary Garden in The

Ming History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o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etry in the Fujian region was not thoroughly

discussed

In our preliminary study we have investigated Caos

biography (years of birth and death location of his

ancestral residence his marriage) publications of

his anthologies of poems and essays editorial

process and volumes of historical anthologies of

poetry etc However publications by scholars

related to Cao was not fully studied and it is

essential to complete the literacy profile of Cao

Xuequa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tudies of late Ming

literature development

Recently publications regarding Ming dynasty`s

literature have been reconstructed providing a

substantial platform for future studies of Ming

dynasty Few scholars from Mainland China such as

Fang Baochuan and Chen Chingyuan are currently

planning to study Cao Xuequan However their

investigation strategies have not been described in

detail In this study we plan to revise the current

literature related to Cao Xuequan and to develop the

concepts of Ming dynasty literature history cultural

discussion and regional literature In addition by

studying Cao Xuequan we also aim to address the

regional feature of Fujian poetry in late Ming and

discuss the achievements of Fujian`s poets

英文關鍵詞 Literature History Fujian Literature Local

Literature Cao Xuequans Biography and Writing

Poetry Theory History of Late Ming Literature

結案報告結案報告結案報告結案報告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

第三節 研究目的

1 明代詩學發展史

2 區域文學研究

第二章 曹學佺家世與行宦

第一節 曹學佺的家世 第二節 曹學佺的宦場經歷

第三章曹學佺的著述編纂與出版

第一節曹學佺的著述

第二節曹學佺的編纂與出版

第四章曹學佺對晚明福建詩學的影響盛況

第一節 萬曆初期的福建詩學活動

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活動

第三節 萬曆晚年啟禎之間詩學活動

第五章 結論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第一章緒論第一章緒論第一章緒論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

近年來個人的研究漸漸偏向晚明文學史認為仍以「公安竟陵

陳子龍夏完淳」為晚明文學論述的主軸並沒有做全面觀察甚至以復

古的再興或愛國文學為敘述重心以至於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以及

《明史文苑傳》雖已注意到曹學佺的文學史地位和福建地區詩學發

展的重要性在一般的文學史的論述中仍未明確的闡述

因為開授晚明文學與文化課程之故涉獵晚明文人與文集稍多注意

到晚明兵馬倥傯之際啟禎之間重要文人的傳記資料未及整理即已喪失

泰半如果當時的文人能忍隱逃遁廁身於清代文人作家之列傳記資料

尚可見錄於《明遺民錄》中倉皇殉國者文集多半殘毀事蹟湮滅因

此個人考察過曹學佺生卒年祖先籍貫娶妻詩文集出版歷代詩選

等編選過程與卷數做了初步的探索已撰文在南華大學與天津南開大學

發表

有關曹學佺的著述詩文集卷帙頗大海外孤本殘本尚待全面搜尋

查詢大陸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檢相關曹學佺著作共有 42 目

之多而日本公藏聯合書目中有關「曹學佺」相關目錄更多共有 237

目在這些目錄中有同版複本異版覆刻本補刊本也有曹學佺編輯

撰序之書也有零散的集結本單本或者是後人編輯偽託而成的書籍

拜現代影印發行的便利重要的刊本有 12 卷本24 卷本福師本33 卷詩

稿本四種已經影印出版又於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得見日本內閣所藏《石

倉集》影印本(以下簡稱「內閣本」)卷帙最豐得以相互校讐以稍辨全

貌但日本內閣文庫尚有三種殘本目錄國內並未影印大陸各圖書館所藏

曹學佺著作如 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故宫博物院圖

書館山東省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等處藏書未能一

一經眼很難判斷其中異同

曹學佺著作面向甚廣在經學方面有《易經通論》12 卷《周易可

說》7 卷《書傳會衷》10 卷《詩經剖疑》24 卷《禮記明訓》27 卷《春

秋闡義》12 卷史學方面有《大明一統名勝志》208 卷《蜀中廣記》108

卷至於曹學佺個人的詩文集坊間為他出版的《選集》以及歷代詩選的

編纂都值得仔細推敲

大陸學者方寶川陳慶元也從事曹學佺研究發表多篇文章並出版福

建叢書《曹學佺集》然而在撰述方法體例上尚無具體的策略又誤信

曹學佺孫輩曹孟善(亦誤做曹孟喜)撰寫之〈行述〉以至於不盡合乎史實

大陸尚有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博士論文《曹學佺研究》及浙江大學李梅碩士

論文《曹學佺詩歌理論及其詩歌特色》由於未能全面掌握原始資料引述

資料錯誤甚多論述亦未能從整個文學史來觀察實有深究之必要

另外曹學佺編選《石倉歷代詩選》這部書的規模目前還沒有人

可以說明清楚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若核對

《中國古籍善本總目》《中國叢書綜錄》《明代版刻綜錄》等書目存書

紀錄不同分別為 1207(存 939)12551263 卷復旦大學古籍所朱偉東

先生曾經做通盤的考索除《九集》11 冊《十集》4 冊以外「大陸實際

存世的確切卷數應比 939 卷要多一些」也沒有辦法確定說出全書卷數而

模糊的未及出版的詩卷正是曹學佺收編同時代詩人詩集的苦心之處如

果能夠找出來上海復旦大學編選《全明詩》的工作在晚明部份就有詳

細的材料可供編輯儘管這套選集的卷帙如此凌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

作晚明文人對於各代詩選的編刻與閱讀有如此強烈的嗜好而詩人人數

之多著述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真所謂到達了「文學大眾化大眾文

學化」的地步如果能仔細檢閱此書相信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

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況也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

的源流與傳承的意義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

曹學佺在萬曆以後帶來晚明南京詩學活動的最高潮返回福建之後更具

影響力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早已指出曹學佺稍後的公安竟陵詩派在

南京引起的詩風已經大不如前

《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

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年以後曹學佺徐[火勃]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

成就而他們的文學活動應在〈文苑傳〉第四卷才展開〈文苑傳〉兩度提及「閩

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

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有重要地位

《列朝詩集小傳》《明詩綜》兩書共列明代福建詩人 945 人(萬曆以後 437 人)

事實上明代福建詩學的發展在萬曆初年徐中行(後七子之一)擔任福建按察副

使參政協助袁表馬熒刻行《閩中十子詩》而高棅《唐詩品彙》此時重刻

鄧原岳《閩中正聲》徐熥《晉安風雅》繼踵完成造成了詩風大盛屠隆被邀

請來福州為凌霄台大社的首席貴賓鍾惺來福建擔任提學副使林古度蔡復一

商家梅對鍾惺譚元春詩論的接受與修正晚明福建詩壇的多元與變化都顯而

易見而天啟崇禎以後南京的社集如幾社復社社員對政治的關注已經遠

勝於文學福建為首還包括江西安徽浙江一帶對古典詩學的熱情仍然不

減清代郭柏蒼《全閩明詩傳》引錄著述 60 餘種地方志 10 餘種交代了明

代福建有三十幾個詩人社集活動也有許多重要的文學家族傳承如果能從《石

倉十二代詩選》中核對增補則萬曆以後福建詩人當不只 600 人與南直隸浙

江江西相比絕無遜色

曹學佺與其他福建詩人學者藏書家的研究由陳虹主持的福建文史研究

館首先開始而以福建師範大學方寶川陳慶元教授表現最積極自 1993 年

起陸續整理出版何喬遠《名山藏》葉向高《蒼霞草全集》等十餘種詩文集2003

年則依據福師大藏本刊行《曹學佺集》

大陸開始注意曹學佺研究根據福建社科院歷史所所長徐曉望自言與福師

大胡滄澤等人前往日本東京見到完整的《曹學佺全集》引發積極收集出版與

研究的決心曹學佺曾經倡導相對於《道藏》《大藏經》應編選《儒藏》大陸

四川大學率先發起北京大學繼踵也成為大陸學術與出版界的盛事

目前大陸相關曹學佺的博碩論文約有六篇福建師範大學李偉碩士論文《曹

學佺及其著述論考》20044內蒙古師範大學李金秋碩士論文《《文心雕龍》曹評

中的創作論研究》20049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博士論文《曹學佺研究》2007(已由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暨南大學王士昌碩士論文《曹學佺詩文研究》20085浙

江大學李梅碩士論文《曹學佺詩歌理論研究》20094北京大學中文系孫文秀博

士論文《曹學佺文學活動與文藝思想研究》20122

孫文秀在 2011 年 11 月 14-15 日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主辦的「變遷中的近

世漢文文本載體與文學想像」學術研討會中發表〈日本藏曹學佺著述考述〉

考述日本各圖書館所藏曹學佺著述版本情況係博士論文中的一章由於曹學佺

研究正熱研究者只要些微發現便搶先發表有關戲曲書法印鑑福州現地

發掘發表了很多小文章多半為偽託曹學佺宅邸書樓毀於兵燹又歷經

350 多年變革附會者較多可以憑弔但不足采信

以上所述研究成果都不及陳慶元全面的關注他提出地域文學研究的方

向整理了《曹學佺全集》也得到北京人民出版社首肯準備出版他撰寫《曹

學佺年譜》55 萬字即將完成並聘請漳州師範大學副教授鄭禮炬跨校來負責

研究計畫的推動鄭禮炬對文獻掌握能力很強是個可敬的對手陳慶元上學期

來台灣中央大學中文系擔任客座多次進出中研院漢學中心影印了很多相關

明代福建作家文集5 月 11 日蒞臨中研院發表《晚明閩人文集整理與研究》

在林玫儀女士主持的「明清文學經典中之知識建構與文化思維文本理論文

化交流」重點研究計畫之下

至於國內的研究除了我寫的兩個單篇論文以外並沒有看到相關著述而

真正翻查過漢學中心《曹學佺全集》的人恐怕不多對於福建地區詩文學的關注

應該更少淡江大學中文所郭章裕寫過《明代「文心雕龍」學研究mdashmdash以明人序

跋與楊慎曹學佺評注為範圍》碩士論文係為文心雕龍研究而寫的論文早期

國內偉文書局曾經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編定《明代名人傳》時大量影印出版過

明人文集封面為前七子中的《何景明集》居然是《何喬遠文集》顯然對編纂

過《閩書》的何喬遠也極為陌生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要了解廿世紀大陸明代文學研究概況可先閱讀《20 世紀明代文學研究》

一書由鄧紹基史鐵良編輯分詩文小說戲曲文學批評共 11 章而

以小說戲曲就占了 8 章詩文與文學批評各佔 1 章而已此外復旦大學黃霖

於 2008 年 5 月寫過〈近二十年來明代文學研究的特點與反思〉可以發現詩文批

評的研究從 1989 年以後漸漸發達起來

復旦大學在章培衡教授主持的古籍研究所累積了很好的研究成果陳廣

宏鄭利華兩位教授繼起有計畫的聚集學者編寫《新編明人年譜叢刊》同時

關注詩派研究也從事地域文學研究

上海師範大學李時人教授指導博碩士生撰寫明代區域作家研究從 2006 年

到 2010 年已經完成二十餘本遍及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

湖廣浙江福建廣東滇黔桂松江府吉安府紹興府常州府揚州府

撫州府以及女作家文人結社考等論文

天津南開大學羅宗強教授專治中國古典文學批評史將文學史與思想史鎔鑄

為一關注文學與文化思想政治的關聯他最近注意到嘉靖萬曆以來的文

學與文化現象撰述了《明代後期士人心態研究》等書而北京首都師範學院左

東嶺教授繼承其學派寫過《 李贄與晚明文學思想》關注明人情理欲的衝

突與台灣明代研究的風氣相近比較偏向文化論述

台灣對明代文學的關注清華大學首開先例在新竹清華台北月涵堂舉辦

多年的《明代文學與思想研討會》燃起了明代文學研究熱爾後淡江南華

東華暨南大學與中研院有許多學者教授也投入耕耘研究的方向則偏向文化

論述關注政治經濟社會的文化活動與意義對於有系統的閱讀古籍解讀

文本較少著墨曾有建構文學批評文學史觀的呼聲廽盪於台港大陸也分

別編寫過《晚明文學思潮研究》《晚明思潮與社會運動》等書但最後都被政治

文化與經濟現象的關懷所壓抑了儘管文獻數位化的腳步加快古籍文獻獲得容

易但因為長期忽略作品細讀作家繫連與文獻整理兩岸對於古籍閱讀與解析

的能力喪失我想是個迫切的問題

1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

一般明代文學史的論述多半沿承《明史文苑傳》的序言以開國勳臣宋

濂王禕方孝孺高啟劉基等詩文為先鋒永樂宣德以來台閣敷廓而

李東陽代起及李夢陽何景明李攀龍王世貞輩出史稱前後七子以復古

為文風主流此期間王唐歸茅續出以唐宋文為皈依而徐渭湯顯祖

袁宏道鍾惺之屬亦各爭鳴一時至於天啟崇禎時錢謙益艾南英準北宋

之矩矱張溥陳子龍擷東漢之芳華另成變化1

1《明史文苑傳一》台北藝文印書館影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卷285頁1(總3135 上)

這段序言還是以「詩學」的論述為中心散文的述說僅止於王慎中唐順

之歸有光茅坤史上所稱「唐宋派」而已要認識明代詩學的發展抓住「勳

臣台閣東陽七子唐宋公安竟陵子龍」的線索似乎就夠了

細讀四卷的〈文苑傳〉除了交代歷朝重要文學家傳記涉及時文思想

書畫藝術等發展成果重要的還是暗藏著越吳閩嶺南江右等五區域的詩

學發展脈絡2從明朝初年到亡國(1368-1644)詩學的蓬勃仍不離開江蘇浙江

江西福建廣東等五省不僅各自建構極具特色的「區域文學」而且脈絡相

連縱橫交錯影響全國是值得注意的現象

然則〈文苑傳〉對前後七子公安竟陵諸派的人格或作品均有負面評

價推究原因可能是受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書寫的語氣所左右3朱彝尊

編選《明詩綜》紀筠主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及民國早期的文學史

文學批評史著述也不脫錢謙益的影響4簡錦松指出錢謙益撰寫此書有兩大

動因一為恢復館閣文權之立場另為維護吳中傳統之立場5

簡錦松所謂的「文權」等同於文學史上稱「文柄」「主盟」「樹壇立

坫」等語詞用現代語「主導權」「文章解釋權」來解說或亦相同明初勳

臣皆為能文之士把持文壇的論述經過太祖成祖強勢主導文權漸漸落入台

閣宰輔大學士們的手中弘治八年(1495)以後李東陽直文淵閣參預機務十

六年內累遷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操有文炳稱為茶陵派他是

以「台閣」身分去修正「舊台閣」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大學士所操持的歌

功頌德粉飾太平的文風

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的出現他們不屬於內閣核心而是六部的中層官

員獲有主導詩文風尚的權力稍後的李攀龍王世貞等後七子更是刑部官署

的基層郎官結為詩社他們先後外放為御史按察使或地方官員正好將他們

的詩學主張分散到全國各地李攀龍死後王世貞代之從隆慶五年(1571)起

止於萬曆十八年(1590)二十年時間正是復古詩風串聯全國的好時光這是以

往館閣權臣把持文權的時代所不曾生發的熱潮

復古風潮既已流行庶民仰首景慕習染成風漸生模擬抄襲的弊端而公

安三袁竟陵鍾譚繼起以中央巡察外地或管轄縣治的基層官員或參與科

考的貢學生姿態高呼「獨抒性靈」「深幽孤峭」等口號脫開格調法度上

的束縛來抒寫個人胸臆除了三袁與鍾譚之外以山人自居的陳繼儒被稱

作「山中宰相」也隱然成為文化論述的領導人物當然有些文學史特別強調

2明胡應麟《詩藪》續編一國朝上崇禎五年吳國琦水香閣刊本頁2分國初詩派有五吳

越閩嶺南江右龔顯宗承此說見《明初詩文論研究》台北華正書局1985 年

3錢鍾書指出錢謙益捏造故事貶低王世貞也舉出詆訶七子與竟陵鍾譚的證據見錢氏文〈一字

之差詞氣迥異〉收在《談藝錄》第一章鑑賞篇學者多從此說

4簡錦松〈論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之批評立場〉《文學新鑰》2 期頁127-1572004 年7

5同上頁128

詩人陳子龍夏完淳瞿式耜張煌言等人身處家國鼎革的劇變時代有匡時

救世和亡國悲痛之音6這些愛國詩人仍屬於復古派他們的作品有代表性但

已經不能成為詩學的主流了

大膽的說王世貞成為明代文學史上最後一位「大師」爾後再也沒有誰

能完全掌握「文章解釋權」從晚明的角度來觀察縣官諸生布衣山人

或者地區性的結黨成社都可以抒發個人或小團體的詩學主張造成短暫局部

多元的流行風潮屬於自然的現象我們客觀陳述這種詩壇權柄的盛衰遞換而

不以政治社會經濟等干擾因素為重才能真正理解晚明詩學內在理路的發展

詩學理論的辨證以及詩學史的建構

2區區區區域文學域文學域文學域文學研究研究研究研究

後七子復古詩論的影響力其實是將詩學普及於各地藉著宦途的遷移在

各地域集合結社吟詩酬酢等活動產生多元化地域文學蓬勃現象

有關文學史重新書寫的討論近年來已有王鍾陵龔鵬程陳國球王宏志

陳清僑陳平原等人從不同的角度來建構新論7也注意到地域文學的研究

其中最顯著的地區當屬福建

陳慶元撰寫《福建文學發展史》之後明確的標舉「地域文學研究」大旗8

李玫重新出版了她的博士論文《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范宜如9也以地域文

學觀念檢視吳中文學的發展各地大學均有成立地域文學研究中心如江西贛南

師範學院成立「江西地域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架設網站出版叢書並舉辦學

術研討會10泉州師範學院成立「泉州學研究所」得到廈門大學的支持出版

《泉州學研究》以許在全為首的「泉州歷史研究會」也出版了《泉州文史研究》11

福建詩學從明初發展奠基到中葉的彰顯到晚期的活躍自有其線索可循

晚明福建詩學的活躍當歸功於鄧原岳謝肇淛曹學佺徐熥兄弟等努力而

其中以曹學佺最為重要

曹學佺的研究也在這股地域文學的討論中變成熱門話題舉凡生平事蹟

思想主張著述與影響均有專文探討浙江大學李梅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在

20062007 年之間分別以相同的題目完成碩博士論文福師大方寶川陳

6如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史》教程見httpccejpkcecnueducngdwxs5252htm

7 王鍾陵《文學史新方法論》蘇州蘇州大學1993 年 8 月陳國球李宏志陳清僑合編《書

寫文學的過去文學史的思考》台北麥田1997 年 3 月陳平原《文學史的形成與建構》

南寧廣西教育1999 年 3 月 8 陳慶元《福建文學發展史》福州福建教育1996 年 12 月另有《文學地域的觀照》上

海上海遠東2002 年 12 月 9李玫《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北京中國社科 2000 年 10 月范宜如《明代中期吳中文

壇研究一個地域文學的考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00 年 10 httpdywxgnnucnWebsArticleShowaspID=160(20100612) 11 林華東主編《泉州學研究》第二輯廈門廈門大學2006 年 4 月許在全主編《泉州文史

研究》第二集北京中國社科2006 年 7 月

慶元兩位教授更是曹學佺研究的先鋒復旦大學的朱偉東教授也有很好的成績

由於曹學佺詩文集尚未有「全集」出版對研究者較不利便幸虧近年來《續

修四庫》與《存目》《禁燬》《禁燬補編》等叢刊的影印出版加上日本內閣文

庫藏本的影印以及極為方便的電子檢索系統讓曹學佺研究變得容易而可行

而曹學佺相關友人的文集如《徐熥集》《謝肇淛集》《筆精》等等均由福建

省文史研究會收入「福建叢書」陸續出版中唯一遺憾的《石倉歷代詩選》一

直沒有完整的整理否則對明代詩學與作家作品的理解必然有很大的幫助

目前有關曹學佺生平論述目前多半強調晚明的政治社會背景或觸及學佺

耿介的性格官場職務的成就以及人事之間的讒毀傾軋如果能夠詳讀其文

集相信可以發現作為文人的胸襟以及令人欣羨詩酒相酬吟風賞月藏書

讀書刻書的愜意生活閑散的南京職場正可以啟發詩人並成為萬曆以後南

京詩壇最後的主事者而這些詩文酬酢卻可以勾勒出晚明豐富的文人交誼與寫

作活動復古派吳中詩派公安派竟陵派的詩人可以並駕齊驅於文壇並不

如目前文學史所論有「水火不容」之勢

在文化論述為主流的時刻學者關注晚明各階層人士的生活動態其實可以

將注意的焦點移往詩文創作的流行現象發掘這些可以「彰顯文學意義」的活動

相信為曹學佺重建生平傳記的敘述也可以發現曹學佺主盟於晚明詩壇的事實

因此增富晚明文學史的論述

有關曹學佺思想主張的研究集中在「儒藏」編纂的呼籲廿一世紀初北大

川大開始競爭川大首先成立「儒藏網」2006 年 4 月北大主盟編纂委員會

第一次全體舉行會議邀請季羨林為名譽總編纂湯一介龐朴孫欽善安平

秋先生為總編纂此年北京大學分別與日本東方學會二松學舍大學韓國成

均館成均館大學越南河內國家大學協商合作編纂《儒藏》的「域外文獻」12

2008 年 8 月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已經選出經部 187 種史部 54 種子部 83

種集部 127 種以及出土文物 10 種合計 451 種(含存目 15 種)還定期出版

《儒藏通訊》並建構網頁13儘管《儒藏》的編選有正反意見但不能否認的

清乾隆間周永年(1730-1791)承接學佺主張因此引發了《四庫全書》的編輯頗

能見功14

除此之外學佺對詩學的主張推崇初唐詩事實上對當時代盛唐格律詩文

體流於形式與空洞化做了深切的反省我個人以為歷經宋元四百多年語言

的使用已經有很大的變化要能要能敏銳的掌握韻腳平仄追蹤唐音傳承唐

詩以使用河洛語的閩南人最為優勢復古派係「模擬古人神氣」漸為絕學

而「格調」模擬之說漸漸成無法理解的虛應的「格式」終為講求自抒胸臆的

12 胡仲平〈儒藏工程大事記〉光明日報2009 年 08 月 31 日另見光明網

httpwwwgmwcncontent2009-0831content_972236htm 13 儒藏編纂中心網址httpwwwruzangcomft_defaultasp 14 盧芳玉〈善本掌故周永年與《四庫全書》的撰修《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 年 12 月 3 日

轉引自平和書院 httpwwwpinghesycomdata20090109article_4523htm2009 年 1 月 9 日

「性靈」所奪「性靈」理論一出神氣章法音韻的揣摩都成了明日黃花

才情性情靈性的展現在世俗的喧擾中也都成了壁上之花禮失求諸野

當然只有從武夷山屏蔽仍保有「唐音傳承」的閩人來探求了此所以曹學佺研

究可以帶出區域文學的探討相信都是值得深思追索的議題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家世家世家世家世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

1家世家世家世家世

曹學佺(1575-1646)15字能始一字尊生號石倉別號雁澤居士西峰

居士福建侯官縣洪塘鄉人

據曹孟善〈行述〉中云「先世由鳳翔鐵馬公從前明太祖軍入閩遂家焉」福

師大方寶川先生所撰〈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云「先世由陝西鳳陽於明初

隨軍入閩」陳超博士論文亦同16李梅碩士論文則云「陜西鳳翔」17鳳翔疑

為鳳陽之誤方寶川所云「陜西鳳陽」應以「安徽鳳陽」為是18所以曹學佺的

祖籍應是安徽鳳陽學佺先祖大約在 1360-1368 年之間隨軍入閩19至曹學佺已是

第八世代在他祖父這一代全家遷至洪塘從此世居於此

洪塘在歷史上曾稱「洪塘市」是水路交通物資交流的樞紐自古繁華

文風鼎盛曹學佺《石倉文稿》卷二云「洪江在省會之西十有五里而遙風俗

頗為近古四民尚其本業無奇袤之好間裏相親過於姻婭通家子姓以諸父

事其尊長而兄弟行則以倫次稱呼壺內通殷勤若真妯迪娌也儒生書塾歸

遇尊長過門必拜考試之期里中為暗擬曰 『某也甲等某也乙等』及至發

落如所料不差群哄笑以為衡文使者微行洪江云」20《閩江金山寺志》

亦云「洪塘前朝人物之盛為吾閩西冠而最彪炳者」《洪塘小志middot人物》亦載「洪

塘自開閩以來賢哲迭起與閩之八都群賢齊聲祖父開創于前子孫繼承於後

或草間崛起或箕裘代紹或兄弟聯榮或鄉間並舉猗興盛哉」21在明代兩

百多年的科舉取士之中洪塘鄉出現「一狀元三尚書五十七舉人進士」因

此有「科科不斷洪」的美譽其中的一位尚書指的就是曹學佺

15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6 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41 17 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頁 3 18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9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20 曹學佺〈淑人翁母壽文〉《石倉文稿》卷 2頁115

21 佚名纂《洪塘小志人物》

祖父西衢公未及見到學佺進士及第22到了學佺的父親及渠公時迫於家

境貧寒「曾在洪塘賣餅」23後因曹學佺任四川參政祖父父親皆被追贈為

參政24叔父名汝載生兩個兒子25

曹學佺的母親曾氏幼年時母親去世和哥哥相依為命頗得兄嫂的歡心

得到兄嫂的照顧隆慶五年(1571)十九歲嫁給曹學佺父親曹及渠隆慶六年

(1572)生一女姓名無考萬曆二年(1574)臘月十五日生曹學佺萬曆七年(1579)

又生一兒名曹學修萬曆十三年(1585)曾氏去世葬於雲山在學佺十一歲時

(1584)母親因病辭世十四年後萬曆二十六年(1598)因曹學佺為南京大理

寺正被封贈為安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十二月初三日學佺以公歸里將母

葬於雲山作《先姚曾安人墓誌銘》

曹母去世後曹父曾續弦學佺對繼母很孝順繼母九十壽誕時學佺作詩

為其賀壽26

長學佺二歲的姐姐在母親死後即擔起照顧家庭和兩個弟弟的責任27後適

林小他五歲的弟弟學修字能證從曹學佺的詩中28知其弟亦深諳詩文曾

多次參加詩社與朋友飲酒唱和論文賦詩學佺宦遊在外文集中諸作〈予

有潞河之役送弟修還〉〈憶舍弟修到家〉〈聞弟修病〉〈元旦同弟修作〉可

以看出對弟弟的牽掛

曹學佺兒子為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據《石倉詩稿》之《桂林集》詩歌

《乙丑除夕紀事》云「五旬仍過兩年華四子惟留一在家」可以推知曹學

佺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曹學佺詩文集中多次提到他們

《桂林集》之《嘉兒告歸口述五言古體四章送之》《西峰集》卷下〈長至日

西峰草堂小集適次兒孟表移館〉《更生篇》之〈除夜走筆示次兒表〉《林亭

詩稿》之〈除夕同范穆其吳去塵藏幼惺孟嘉孔表二兒守歲〉《芝山

集 》之〈曹子章(能始令郎)餞予臂山灣⋯⋯〉《林登州集》十七卷〈雲溪堂記〉

中也提到曹子章2003 年 5 月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福建叢書》第三輯《曹

學佺集》第一頁方寶川《 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一文第一點「曹學佺的

生平事略」中稱「據筆者知見記述相對翔實者當屬曹學佺第五子曹孟喜所

撰《曹石倉行述抄本》」曹學佺有五個兒子其中之一為曹孟喜曹孟善《明殉

22 同註 20學佺回憶道「予祖父母僅及見予小子之領鄉書」 23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21 24

「余以南京大理寺正被覃恩父受如官」曹學佺〈先妣曾安人墓誌銘〉《石倉文稿》卷二

25 《西峰集》卷下《季秋聽泉閣雜詠十首》引言「距重九猶五日耳吳仲緯將有事于龍溪

余兄能永與偕以雲母箋餘書口占十絕句以紀茲遊且為塞紙」以及《汝載叔能證弟至

日白沙而別》 26 〈題九松圖為余母壽〉云「人生壽考誠難得九十稱筋取數奢昔日衛公歌鷺菉竹茲辰

余母采黃花經眸世態兒升降繞膝兒孫皆樂加惟有岡頭老松樹青青相與閱韶華」《西峰

集》 27曹學佺〈祭林氏姊文〉《石倉文稿》 28 散見曹學佺《金陵集》《潞河集》中

節榮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雁澤先府君行述》一文中提到「先宮保公丙戌歲

殉節日不孝孟善方稚齡先兄等苦塊中泣述行實」曹孟喜並未在曹學佺詩

集中提到過

2 姻親姻親姻親姻親

〈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方寶川亦云「歸娶同里

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29」按林庭機〈朝列大夫南京國子監祭酒龔公用卿墓志〉

「公諱用卿字鳴治別號雲岡其先由光州入閩遂佔籍焉----嘉靖壬午(1522)

以禮經魁丙戌(1526)上春官對策大廷賜進士及第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

----辛丑(1541)擢南京國子監祭酒----尋以病乞歸----己未(1559)倭夷寇吾福

避居建安者久之未幾以微疾終年六十四30」龔用卿(1500-1563)字鳴治

號雲岡福建懷安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第一即〈行述〉中所稱「鼎元」也

授修撰累擢南京國子祭酒以病乞歸年六十四卒有《使鮮錄》《雲岡集》

及《詩餘》等31可知龔用卿死於曹學佺出生之十一年前

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人俱

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

司成於九原32」司成掌教育祭酒即指擔任國子監祭酒的龔用卿蔭一子授

光祿卿居北京學佺所娶乃「光祿公之女」即「龔用卿之孫女」學佺另一篇

祭妻弟龔克向文云「余憶初上公車入長安居停岳翁宦邸33」可知萬曆二十年

(壬辰1592)第一次在北京備考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

曹學佺的內弟有八人僅知兩位弟弟名為克廣克向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

萬曆 19 年(1591)曹學佺獲取童生同年八月鄉試中舉連中兩元之後

赴京參加三月的進士會考到了北京以同鄉之誼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光祿

公係廕官為嘉靖 5 年(1526)狀元龔用卿之子考試失利仍獲得光祿公賞識

收為女婿返鄉後即前往迎娶34萬曆 22 年(l594)冬再次上京經過幽燕

29 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書首頁 2 30 焦竑《國朝獻徵錄》卷 74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據萬曆 44 年影刊本頁 14

31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960《福建通志》卷 43潘 87清鄭祖庚《福建省侯官縣鄉土志》

云字「明」治應為「鳴」 32 〈祭龔瑤圃六舅文〉《六一集碑銘》頁 24 33 〈祭龔克向文〉《石倉三稿》卷 8頁 7 34 曹孟善〈先府君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福建師範大學方寶川教授亦

云「歸娶同里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見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

書後附錄頁 5 與書首頁 2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

人俱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司成於九

原」(《六一集碑銘》頁 24)應為龔用卿孫女方是又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孫文秀《曹學佺文學活動與文

齊魯各地瀏覽名山巨川目睹帝京景象也結交了許多文壇名士

次年春天一舉及第35授戶部主事請准返鄉探親此時老縣長周兆聖因病

去世學佺轉赴江西金溪弔唁途經福建建州永安武夷等地也順道遊歷江

西鉛山紫陽書院和觀音洞等地

在北京戶部任官期間曹學佺與友人遊歷近畿房山通州薊門各地都有

詩作萬曆 26 年(1598)改任南京大理寺左寺正由於業務清閒常與同僚

友人遊歷宮台古寺攀岩登岳或泊秦淮水閣留下許多唱和的詩篇

萬曆 29 年(1601)秋曹學佺同友人赴浙江歸安弔祭文學前輩茅坤36順道去

蘇州拜訪僑居該地的徐興公偕遊太湖杭州常山等地也到了越中紹興剡

溪新昌登天姥山等諸多名勝撰有〈遊太湖詩〉〈錢塘看春詩〉等作萬曆

31 年返鄉省親時參加由趙世顯主持邀請屠隆為貴賓的凌霄台大社又與

朋友共組芝社霞中社

萬曆 32 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南戶部郎中

33 年再遊浙江以妻子龔氏之喪而返回福州

萬曆 34 年(1606)曹學佺升任南京戶部郎中也開始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

社集主盟金陵詩壇錢謙益論萬曆年間有兩次詩壇盛況初期的領袖是金陵人

陳沂謁選為崇仁教諭陞奉新知縣調寧鄉謝病歸居家十五年於桃葉渡

淮清橋之間建造邀笛閣結清溪社37金鑾盛時泰張獻翼王稚登與會

詩風大勝而二十餘年之後閩人曹學佺繼起與臧懋循陳邦瞻吳兆吳夢

暘柳應芳盛鳴世等人唱和蔚為氣候並集眾人與會詩作刊刻為《金陵詩集》38曹學佺便是將金陵詩壇盛事推向高峰的重要人物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附《金陵社集詩人》曰「閩人曹學佺能始回翔棘

寺遊宴冶城賓朋過從名勝延眺縉紳則臧晉叔(懋循)陳德遠(邦瞻)

為眉目布衣則吳非熊(兆)吳允兆(夢暘)柳陳父(應芳)盛太古(鳴世)

為領袖台城懷古爰為憑弔之篇新亭送客亦有傷離之作筆墨橫飛篇帙

騰湧此金陵之極盛也」其時閩中詩人如徐 謝肇淛陳仲溱林古度兄弟

及莆田吳文潛姚旅等皆在金陵至此如曹學佺可以說是繼弘正間鄭繼之之

後打入金陵文壇的另一位福建文人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顯然是主盟的地位所

謂「坐令吳楚士同聲驅景附」39「石倉衣缽自韋陶吳越從風赤幟高」40不

藝思想研究》(北京大學 2011 年博士論文)仍沿用錯誤 35 見萬曆廿三年進士題名榜單曹學佺在二甲第 50 名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附錄 36 茅坤(1515-1601)有朱賡撰墓銘屠隆撰行狀馮夢禎撰墓表均見《茅鹿門先生集》(萬曆

刊本)卷 35 附錄茅坤 86 歲自生日起作了半年的宴會道經湖州歸安的文人均前往拜訪曹

學佺與茅坤之子國縉交往甚密甫離他家就傳來亡耗因此再專程弔喪 37 顧起元〈金陵六十詠〉第 38 人見《嬾真草堂集》(台北文海影明萬曆 42 年刊本)卷 1

頁 27另見無名氏〈寧鄉縣知縣陳芹傳〉《國朝獻徵錄》(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影萬曆 44年曼山館刊本)卷 89 頁 83

38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台北世界書局1965 年再版丁集上頁 459此《金陵詩集》

未見存稿疑散入曹學佺《石倉詩選明詩選》中目前此書殘存於上海圖書館未見刻本 39謝肇淛《後五子》《謝工部集》卷六 40亦謝肇淛詩轉引自《靜志居詩話》卷 16「謝肇淛」

僅以個人魅力率同吳越名士將風流弘長的南都主流文學推向明中期以來的高

潮而且提升了整個福建文學在江南中心文壇的地位「邇來吳越稍推閩士」41的

局面之確立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說是他的業績這一文學盛事的影響之大即

使到了明末清初他與諸名士所賦「清綺婉縟」之詩是「至今金陵人猶能誦之」42

萬曆 37 年(1609)調任四川右參政途經河南陜西抵四川成都任上隔年

夏天又離開蜀地再次往返北京賀歲旅途跋涉頗為耗時萬曆 39 年(1611)

升任四川按察使在這段時間中他忙於日常政務之外考察了蜀地風俗民情

寫成《蜀中廣記》108 卷43也趁著公務之便與友人暢遊江西安徽湖北等

地詩作成集41 年(1613)曹學佺遭「察典」獲罪削官三級又以丁憂歸故里

蜇居十年天啟 2 年學佺重獲啟用為廣西右參議他沒有想到這是最後的一

次遠行天啟 6 年任滿擬遷陝西按察副使竟以九年前所刻《野史紀略》而獲

罪拘禁七十餘日而後放歸故里崇禎元年(1628)學佺 55 歲重新授命為廣

西按察副使他已經無心任職力辭不就閒適的居家著述生活才是他的鍾愛

然則十七年後鼙鼓動地而來思宗自縊煤山福王兵敗唐王朱聿鍵入閩

自立曹學佺臨危授命就在自己的家鄉擔任起朝廷太常卿一職不久昇為禮部

尚書加太子太保次年(1645)8 月唐王兵敗於汀州學佺方與齊巽朱友桐議

守福州9 月 17 日城破學佺於次日凌晨自縊於西峰里家中

第第第第三三三三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

根據大陸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檢相關曹學佺著作共有 42 目

之多44日本公藏聯合書目中有關「曹學佺」相關目錄更多共有 237 目45在

這些目錄中有同版複本異版覆刻本補刊本也有曹學佺編輯撰序之書

也有零散的集結本單本或者是後人編輯偽託而成的書籍未能一一經眼

很難判斷其中異同目前只能依照前人藏書目錄所載以及近人著述中論及來

41李光縉《及閘人蔣於鼎書》《清源洞文集》卷 6 42 《林茂之先生掛劍集》卷首王士禎序 43 《蜀中廣記》內容分名勝邊防通釋人物方物仙釋遊宦風俗著作詩話

畫苑等 12 門共 108 卷包羅天文輿地山川水文歷史人文物產四庫全書本 44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係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北京大學數據分析研究

中心聯合研製扣除子目仍有 28 條目網址如下

http202963145dirSearchdomethod=gaoJiQueryampgoToPage=5ampisSearch=false 45 日本所藏中國古籍聯合書目見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NAIKAKUtagged4370037datampback=1

加以整理

曹學佺著作面向甚廣在經學方面有《易經通論》12卷《周易可說》7

卷《書傳會衷》10卷《詩經剖疑》24卷《禮記明訓》27卷《春秋闡義》12

卷46史學方面有《大明一統名勝志》208卷《蜀中廣記》108卷47至於曹學

佺個人的詩文集坊間為他出版的《選集》以及歷代詩選的編纂都值得仔細

推以下先就其詩文集做初步考察

(一)《石倉詩文集》的考索

根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大陸現存的曹學佺詩文集不含選集有

共有十種48拜現代影印發行的便利重要的刊本有 12 卷本24 卷本福師本

詩稿本四種已經影印出版又於國家圖書館得日本內閣所藏《石倉全集》影印

本(以下簡稱「內閣本」)卷帙最豐得以相互校讐以辨全貌茲將所見五本

影刊本的內容排列對比如下

1《石倉全集》109 卷本 (簡稱「內閣本」)

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石倉全集》番號漢 17189共 109 卷49全書分 61 冊

書高 26 公分寬 165 公分首頁有「五忠理學世家」「寿齋」二鈐印原書題

的編號是流水號經內閣文庫館員重新調整過目前台北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

有影印本係委託日本高橋寫真株式會社製作合裝為 30 本在內閣文庫的目

錄中尚有四條卷數不完整的編目卷次不多應為零散本

全書沒有連貫排列的卷數作品的編排也無法完全依照寫作時間先後大致

是以《石倉詩稿金陵集》三卷《石倉文稿》五卷為開端其次收任職南京

46 名為《書傳會要》《書經折衷》《詩經質疑》《春秋義略》《春秋傳刪》以及號稱總集的《五

經困學》《五經可說》是否為曹學佺親身編訂有待日後考索 47 名為《輿地名勝志》《天下名勝志》或書名上加「大明」兩字者疑非學佺自為尚有拆解

全書而單行的各地方《名勝志》以及蜀中人事物的單集則有待目擊 48《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卷二十六〈明別集〉著錄

參照崔建英輯訂賈衛民李曉亞參訂《明代別集版本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 年 7

月頁 625-628僅有兩目不同崔本後出缺第二目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刊本第七

目明末廿四卷本作十九卷本不知何故此兩本皆已影印發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載為

49 陳慶元曾在內閣文庫中閱讀《石倉全集》他將「內閣」本的卷篇重新編號將《金陵集丙午》

《金陵集丁未》視為同卷又將《游藤山詩》《續游藤山詩》合為一卷反將《石倉文稿》卷一

卷二各分為兩卷全部合算為 109 卷言與日人原亨光所云「一百又九卷」相吻合〈日本內

閣文庫藏本曹學佺《石倉全集》初探〉《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大

學主辦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年 1 月頁 460-479又台灣漢學研究中心資料庫羅列《石倉

全集》兩條一作 61 冊一作 88 卷均來自內閣文庫影印其實是同一本所謂 88 卷本並

未數算清楚造成失誤東京大學人文研究所於昭和四十年用東京内閣文庫藏崇禎中刊本景照

卷次亦凌亂載錄 21 册疑為 31 冊方是見日本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019705tagged0522009datampback=1(20100620)

大理寺前的舊作都是篇幅短小的詩集顯然原來的詩集都是隨時隨事隨地

而刻最後才被收編一處其中比較突兀的有二一是《浮山堂》(1613)插在

《房山》(1599)與《芝社》(1603)之間二是《武林稿》(1606)插在《芝社》(1603)

與《苕上》(1601)之間接下來的詩文稿已經有按年而刻的特色卻被先後區

分為三稿(58-60 歲)四稿(616264 歲)五稿(636566 歲)六稿(67 歲)

顯然在刊刻前試圖做整理的工夫何以 63 歲作五稿而 64 歲作四稿令人不

解未能竟功最後的〈古希集〉是 70 歲以後的作品

觀察書版每半頁 9 行每行 18 字白口是統一的大部分版心下方有

刻工名字簡寫其中有鄭一鄭二鄭西鄭利魏憲等人均為福建邵武工匠50字體以歐體為主少數則接近顏體頁碼有跳頁以及整理的跡象如《夜光》

3536 頁為同頁4041 頁為同頁可能因版頁遺失不得已兩號做同一頁

以便銜接可以大膽的假設曹學佺習慣將作品隨時隨地刊刻出版這些小集子

的木刻版被保留下來以便將來整理全集時可以繼續使用也沒有看到任何版式

不同的文集刻版內閣文庫所收的這套書是個「百衲本」曹學佺與他的家人

並沒有統籌刊印全本的機會正因為是「百衲本」保留了曹學佺文集最原始的

出版狀態

2《曹大理集》八卷《石倉文稿》四卷明萬曆刻本(簡稱「12 卷」本)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框高 200 毫米寬 273 毫米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此版

影印收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 1367 冊日本內閣文庫亦另存此目

《曹大理集》八卷實為詩集各卷依次為《春別》(甲辰1604)《豫章》

(1604)《金陵》(甲辰乙巳1604-1605)《江上》(1605)《玉華》(辛丑1601)

《苕上》(1601)《芝社》(癸卯1603)《天柱》(1603)檢核作品寫作時間與內

容這部詩集試圖依照寫作時間順序排列所以把《春別》排到前面在《金陵》

中試圖攙入同年寫作的《武林稿》24 首多出 85 頁的篇幅核校《武林稿》有

詩 64 首共 195 頁係學佺短期赴杭州蘇州時的作品編輯者可能集稿未全

試圖將半卷作品塞入《金陵集》中但也可能是《武林稿》後半卷作品編輯時尚

未寫出此後在編輯過程中又發現比《春別》更早完成的《玉華》《苕上》

《芝社》《天柱》因此編輯者「按時間順序排列作品」的企圖又告失敗至

於內閣本等《金陵集》尚有丙午丁未(1606-1607)兩卷作品而此本闕如可見

此本沒有重新編定卷次或有遺漏也無法察覺

《石倉文稿》有四卷各卷內容依次為書序等 33 篇碑傳墓銘等 29 篇遊

記等 10 篇廟宇疏文 21 篇合計 93 篇與內閣本對照四卷所收文章類型相

同唯篇數各少 2723412 篇尚缺 66 篇檢查所缺作品有些是在 1612

年學佺調任四川右參政之後的作品51內閣本第五卷書牘啟文有 21 篇(含鄧遠

50 李國慶編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上海上海古籍1998 年 12 月頁 91278279 51 如〈修理成都五龍廟疏文〉「歲壬子(1612)余再入蜀」《石倉文稿》卷 4頁 48內閣本可

知內閣本補充了離南京入蜀的作品

游來信 1 篇)此書全缺全部是四川任內對僚屬舊友的書信可以猜測文集

作四卷本保留了南京為官前後(1601-1605)時期的作品內閣本則攙入了四川任

官時期的作品可見這本書是學佺離開南京之前試圖超越原先刊刻的《曹大理

集》雖然不夠理想卻是他集結舊作而合版的第二次嘗試

3《石倉集》二十四卷明末刻本(簡稱「24 卷」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書北京出版社《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補編

集部》第 80 冊據此版影印發行書首有莆田周嬰〈六三集小序〉曹學佺〈自序〉

署崇禎丁丑(1637 年)夏閏月夏月撰述

首標明「石倉五稿」分四卷有目次依序為《六三詩》《六三文--序上》

《六三文--序下》《六三文--記傳碑銘》(1636)其次為「石倉四稿」一卷只

收《六四詩集丁丑》(1637)前有目錄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四艸詩全」

第三部分為「西峰集」前有周嬰壬申(1632 年)序其次是《西峰六一艸》(1634)

目錄正文卷首有學佺小引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一艸詩上」可知試

圖歸入「石倉四稿」標註「詩上」卻不見「詩下」是佚失未刻或衍誤

不得而知

第四部分標題署「石倉三稿」詩目錄有十四頁分《西峯集詩》上中

下三卷(1631-1633)以下諸卷卷前沒有目錄而版面形式皆同於內閣本分別

為《芝社》(1603)《武林》(1606)《天柱》(1603)《巴草》(1608)《蜀草》三卷

(1609)《聽泉》兩卷(1618-1619)《夜光》兩卷(1621)《淼軒》兩卷(1621)《賜

環》兩卷(1630)

從成書的樣貌來看也是個拼湊本何以用莆田周嬰的小序為首頁可能是

將書中收錄唯一的排版大方的序文置於卷首以充場面以下排列的順序稱

五稿四稿三稿何以倒行內文也沒有嚴格按時間順序排列三稿之後又

退到早年金陵前期巴蜀任官時間以及早期居家的作品

可知此書主要收錄學佺 58 歲到 64 歲的著作屬於中晚年期詩文而以《西

峰集》為主軸至於攙入早年其他零散的作品很可能是在倉卒之間以仍然保

留舊有的書版混合而編成

4《曹大理詩文集》無卷數明刻本(簡稱「福師」本)

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館編選並附有翠娛閣評選《曹

能始先生小品》2 卷曹孟善52〈曹石倉行述〉手抄本由江蘇古籍出版社於 2003

年 5 月影印出版分上下兩冊

上冊為詩集卷首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序文沒有目次首《金陵初稿》

其次《石倉詩稿金陵集甲辰乙巳》第三《金陵集卷中丙午》第四《金

陵集卷中丁未 》第五《金陵集丁未下 》第六《浮山堂集》第七《夜

52 福師本作「曹孟喜」誤首篇混入徐延壽〈祭曹石倉文〉第二篇才是〈行述〉通篇敘述者

均作「孟善」知為手民之誤

光堂近稿》最末《福廬遊稿》頁首有葉向高序詩集版式與刻工名字與內閣本

均同顯然為同一版本但丙午丁未兩卷版心俱作「金陵集卷中」因此

福師本將兩卷的第 7-8 頁錯置如果引述此文集者作品繫年上都會發生訛誤53

下冊為文集附錄的《小品》與〈行述〉不論此冊實收有《石倉文稿

卷二贈序祭銘》《夜光堂文稿》《浮山稿》《石倉文稿卷二》版心挖去

卷號少數頁碼也被被竄改但字體版式與每頁刻工名字字數連同缺字

版面意外摺線均與內閣本相同54福師本僅選入《文稿》卷二而剜去卷號

顯然蓄意做偽掩飾殘缺其餘四卷的遺憾卷中尚缺頁 95為王思仁母親所寫

〈書王安人傳後〉的前兩面卻無端增加了〈淑人翁母壽文〉〈祭徐鳴卿文〉〈汪

仲嘉傳〉三篇11 頁 21 面的篇幅然則此三文又重複出現在後面的《浮山稿》

中55校對版式仍同但版心被剜改試圖刪除「浮山」使融入「文稿卷帙」之

中後繼者不察又將《浮山稿》收入集中造成重複現象

福師本以被剜的版本影印該「剜版」後所留存「原版」的原始狀態在「曹

學佺全集」校勘工作上反而提供了比照的證據

5《石倉詩稿》33 卷清乾隆 19 年(1754)曹岱華刻本

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均藏有北京出版社依據北

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影印出版收在《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集部 143 冊書前附

有原書扉頁書影總目錄前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曹大理集序〉還有奉

天府府丞提督學政陳治滋此年〈重刻曹石倉先生詩集序〉並附有《明史文苑

傳》中的〈曹學佺傳〉接著有《石倉詩稿》總目錄此書係依學佺原版覆刻

除了另立新名《石倉詩稿》改為黑口加入「曾孫岱華重梓」字樣之外行數

每行字數字體均仿原版型態全書的排列仍以《初稿》《金陵》為首顯

示學佺最早成名作品其次收及《掛劍》《海色》等 16 本小集子(1596-1606)等

早期在北京任官時期往訪福建家鄉以及旅遊蘇杭湖嘉之作以下為四川任官

時期的《巴草》《蜀草》(1608-1609)而後往返宦途故鄉之間的《雪桂》(1612)

《湘西》《浮山》(1613)《福廬》《聽泉》(1618-1619 )《夜光堂》《森軒》(1612)

《桂林》(1623-1626)《更生篇》(1627)《賜環》(1630)《西峰》(1631-1633 )《六

四》(1637)從各卷的排序來看與寫作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對照仍有參差

以詩稿而言這個版本似為整齊事實上還有四個問題

(1)缺收《兩河行稿》

(2)缺收《賜環集》下卷內閣本中有上下兩卷詩稿本只存上卷

(3)多刻《湘西紀行(詩)》內閣本第 20 冊《湘西紀行》上卷是詩文相雜日記體

53 以南京江蘇古籍影版的《曹學佺集》新編頁碼 168 頁須接 221 頁224 頁再接回 173 頁陳

超李梅的論文均有因此繫年錯誤的現象建議讀者割截改貼此四頁否則容易誤讀 54 如《夜光堂》版心廿五二十六重複兩頁碼此頁缺四字內閣本福師本均同《文稿》卷

二頁 89〈別駕管元陽先生雙壽序〉頁面有紙張油墨摺線似有前後頁刷版的共同現象 55 〈壽翁母文〉在江蘇古籍版頁 701-708頁 811-818 重出〈祭鳴卿〉在頁 709-714頁 853-858

重出〈汪仲嘉〉在頁 719-724819-824 重出

劄記抽出其中詩作與廣西任上詩作又合刊為《桂林集》三卷以文類不同而同

時收錄詩稿本重刻時曹岱華未察《湘西紀行》的詩作已經重複出現在《桂林

集》上卷仍然單獨抽出《湘西紀行(詩)》刻印為一卷

(4)詩稿本為「避開遼事」而刪削詩作如《金陵初稿》頁 16應為〈喜龍君御

至自臨洮〉此詩被剜去而將此卷最後一首〈別同署〉移入此處

從以上各版本的校勘曹學佺早年出版自己的文集多以「隨時隨地隨事」

而刻的小集子為主攜帶輕便與詩友酬贈也最經濟便捷《曹大理集》編刻之

後赴四川任官之時曾有重編 12 卷本的打算嘗試將為宦金陵時期的作品重

新整理未能竟功新增的稿子也未曾以「二稿」相稱24 卷本無金陵時期

作品似乎是學佺 54 歲之後編選《西峰集》試圖合輯為三稿四稿五稿六

稿以迄古希之稿兩次的重新出版實際上都沒有完成願想因為舊稿過於零

散刊刻卷帙極不整齊又沒有計畫重雕新版最終都失敗了乾隆時期的詩稿

本 33 卷是曹岱華依照曹學佺的舊版型式覆刻而成除加入新加入編者名姓

其餘均按《金陵集》以來的字體與版式來刊刻可能是為了避免清政府在遼東議

題上的箝制僅選擇蒐集舊有詩作放棄了文章的重刻雖然方便讀者重新閱讀

學佺詩作卻無法保有全璧福師本雖然得自光緒翰林侍讀陳寶琛的舊藏仍

屬於明末舊版的刷本可見原版散落人間為書商輾轉襲用面目已非不得已

以剜版更動卷頁號碼的方式來得到出版的機會

而內閣本蒐集詩文 109 卷拼合了早期的《曹大理集》12 卷本24 卷本

還有集眾版所缺如《林亭文稿》《兩河行稿》等 51 卷但此書仍然依照舊書

拼合在時間的排序上還是有瑕疵如果要得到一本完整的《曹學佺全集》

應該區分為詩體文體各類依照作品繫年重新排列集子有「附錄文字」的情

形也應該按寫作時間順序重新歸建如《湘西紀行》卷下附錄有閩史誌鹽

政郵政賦稅海防倭患紅夷山寇諸文字應該歸到「條議類」為佳

《更生》卷下學佺自云收金陵時期舊稿自然應移入《金陵集》中方是

(二)兩本曹學佺選集的探討

坊間尚可見到有關曹學佺的兩本選集因為是選集本沒有列入上節的討論

中從這兩本選集中可以證明曹學佺作品在當時被讀者與出版商接受的情形

所以在此處敘述

1 《曹能始先生小品》2 卷收在《翠娛閣評選皇明小品十六家》32 卷本之中

明陸雲龍編選參與選評者尚有何偉然丁允和梅羹陸府治陶良棟陳燮

明陳家肇江之淮金汝棟等人崇禎六年(1633)崢霄館刻本56福建師範大

學圖書館藏本其他收藏單位十餘處但卷帙多半不全十六家分別為徐渭

屠隆袁宏道湯顯祖虞淳熙袁中道鍾惺文翔鳳李維楨黃汝亨張

56 陸雲龍號孤憤生浙江錢塘人萬曆崇禎間出版商翠娛閣崢霄館均為陸氏出版堂號

鼐陳仁錫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仁曹學佺曹學佺為第十六家從名單上

來看應是那時候的「現代名家文選」此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於 1996

年 2 月鉛字排印出版改名為《明人小品十六家》

此曹學佺小品選集開端有崇禎壬申年(1632)陸雲龍〈題詞〉書每半頁九行

十九字版心題為「曹能始集」全書收有「序引記碑文傳啟書

疏墓誌銘祭跋」等十二種文體合計文稿 38 篇57從體式上觀察應該是

提供讀者撰寫「應用文書」的典範

2 《曹能始詩》6 卷收在《八大家詩選》中明人夏雲鼎崇禎 6 年(1633)原輯

清故宮舊藏現存於台北故宮58原書僅存 29 卷分別為《陳仲醇詩》7 卷《曹

能始詩》6 卷《譚友夏詩》7 卷《楊龍友詩》5 卷《季叔房詩》4 卷此書載

錄時稱《明刻本八大家詩選》或《前八大家詩選》均為清人所加核對清康

熙 21 年(1682)季正爵刻本改名為《前八大家詩選》前有康熙 22 年倪粲序崇

禎 6 年夏雲鼎舊序康熙 21 年季正爵重刻序北京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本已

影印出版收在 2000 年編纂《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38 冊之中所選八家

即為董其昌 8 卷陳繼儒 7 卷王思任 8 卷曹學佺 6 卷李明睿 7 卷譚元春

8 卷楊文驄 5 卷季孟蓮 8 卷共 45 卷康熙版以八家之集各作 1 卷因此改

稱 8 卷本曹學佺排於第四位卷帙改稱卷 4 之 1 卷至卷 4 之 6內容並無變動

曹學佺詩共收五古 79 首七古 11 首五律 144 首七律 59 首五排 21 首

七絕 32 首共計 348 首59全書前端尚交代學佺之詩選自《夜光》《武林》《金

陵》《湘西》《桂林》《石倉詩稿》《大理集》《西園雜詠》等 8 部這前七部

集子最晚成稿的是《桂林》也就是說選家所用文本在天啟六年(1626)之前至

於最後一部的《西園雜詠》疑似誤植也可能是學佺失散之集

這兩部詩文選集本前者因福師本的選錄而為學者所注意後者為故宮殘

本眉目模糊雖然康熙年間季正爵重刻本已影印出版缺乏「子目」可查因

此尚未引起學者注意這兩部選集刊刻的時間均落在崇禎 5 年6 年之間曹

學佺當時為 59 歲60 歲正要進入「石倉六稿」的寫作密集期可見學佺在當

時的聲名與著述不因去官返鄉悠游山林而被文壇所忽略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分《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

57 福師本第二冊所收錄文稿與此選集中《陳道掌日箋序》等 13 篇重複本選集僅 38 篇稿可

見選錄此小品集並非智舉 58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下冊頁 1215可查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 59 五古目錄有 81 首內文缺詩作 2 首實為 79 首七古目錄有 12 首其中〈馬市歌為陳道源

作〉有目無詩實為 11 首五排目錄有 19 首〈遊疊綵巖〉〈竺都閫招遊華景洞〉兩篇

有詩無目實為 21 首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中 文 摘 要 一般晚明文學史論述以「公安竟陵陳子龍夏完淳」

為主軸沒有做全面的觀察至於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

以及《明史文苑傳》已經注意過曹學佺與福建地區詩學

的發展並沒有詳細的闡述

本研究計畫之初已經針對曹學佺生卒年祖先籍貫娶

妻詩文集出版歷代詩選等編選過程與卷數做了初步的

探索然而曹學佺詩文集卷帙頗大海外孤本殘本尚待全

面搜尋而曹學佺文學交遊亦眾與公安竟陵以及江

蘇江西福建各地詩人文人畫家互動頻繁如果能

夠爬梳曹學佺與相關文人文集詩文選集的內容相信不僅

可以補充曹學佺生平詩學成就豐富晚明文學史的論述

對於晚明詩學曲藝書畫等文化發展現象也可以間接提

供一手資料充作研究參考

近年來兩岸古籍整理已有卓越的成就先後出版四庫存

目禁燬續修等叢書可以補充國內國家圖書館與故宮博

物院館藏書籍對於明代研究提供了寬廣的平台大陸學者

方寶川陳慶元也有意從事曹學佺研究然而在撰述方法

體例上尚無具體的策略本研究試圖革新年譜交遊的書

寫方式也要建構晚明文學史文化論述地域文學等概

念透過曹學佺為主的的研究也希望能涵括晚明福建詩學

的地域特質論述閩中地區詩人對「唐詩傳承」的努力與成

中文關鍵詞 曹學佺晚明詩學史晉安詩學區域文學

英 文 摘 要 Histories of Ming Dynasty Literature often focused on

Chen Zilong Gongan Jingling and Xia Wanchun

but neglected Cao Xuequan In Qian Qianyis

Biographies of Poets in Historical Anthologies

and Biographies in the Literary Garden in The

Ming History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o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etry in the Fujian region was not thoroughly

discussed

In our preliminary study we have investigated Caos

biography (years of birth and death location of his

ancestral residence his marriage) publications of

his anthologies of poems and essays editorial

process and volumes of historical anthologies of

poetry etc However publications by scholars

related to Cao was not fully studied and it is

essential to complete the literacy profile of Cao

Xuequa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tudies of late Ming

literature development

Recently publications regarding Ming dynasty`s

literature have been reconstructed providing a

substantial platform for future studies of Ming

dynasty Few scholars from Mainland China such as

Fang Baochuan and Chen Chingyuan are currently

planning to study Cao Xuequan However their

investigation strategies have not been described in

detail In this study we plan to revise the current

literature related to Cao Xuequan and to develop the

concepts of Ming dynasty literature history cultural

discussion and regional literature In addition by

studying Cao Xuequan we also aim to address the

regional feature of Fujian poetry in late Ming and

discuss the achievements of Fujian`s poets

英文關鍵詞 Literature History Fujian Literature Local

Literature Cao Xuequans Biography and Writing

Poetry Theory History of Late Ming Literature

結案報告結案報告結案報告結案報告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

第三節 研究目的

1 明代詩學發展史

2 區域文學研究

第二章 曹學佺家世與行宦

第一節 曹學佺的家世 第二節 曹學佺的宦場經歷

第三章曹學佺的著述編纂與出版

第一節曹學佺的著述

第二節曹學佺的編纂與出版

第四章曹學佺對晚明福建詩學的影響盛況

第一節 萬曆初期的福建詩學活動

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活動

第三節 萬曆晚年啟禎之間詩學活動

第五章 結論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第一章緒論第一章緒論第一章緒論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

近年來個人的研究漸漸偏向晚明文學史認為仍以「公安竟陵

陳子龍夏完淳」為晚明文學論述的主軸並沒有做全面觀察甚至以復

古的再興或愛國文學為敘述重心以至於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以及

《明史文苑傳》雖已注意到曹學佺的文學史地位和福建地區詩學發

展的重要性在一般的文學史的論述中仍未明確的闡述

因為開授晚明文學與文化課程之故涉獵晚明文人與文集稍多注意

到晚明兵馬倥傯之際啟禎之間重要文人的傳記資料未及整理即已喪失

泰半如果當時的文人能忍隱逃遁廁身於清代文人作家之列傳記資料

尚可見錄於《明遺民錄》中倉皇殉國者文集多半殘毀事蹟湮滅因

此個人考察過曹學佺生卒年祖先籍貫娶妻詩文集出版歷代詩選

等編選過程與卷數做了初步的探索已撰文在南華大學與天津南開大學

發表

有關曹學佺的著述詩文集卷帙頗大海外孤本殘本尚待全面搜尋

查詢大陸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檢相關曹學佺著作共有 42 目

之多而日本公藏聯合書目中有關「曹學佺」相關目錄更多共有 237

目在這些目錄中有同版複本異版覆刻本補刊本也有曹學佺編輯

撰序之書也有零散的集結本單本或者是後人編輯偽託而成的書籍

拜現代影印發行的便利重要的刊本有 12 卷本24 卷本福師本33 卷詩

稿本四種已經影印出版又於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得見日本內閣所藏《石

倉集》影印本(以下簡稱「內閣本」)卷帙最豐得以相互校讐以稍辨全

貌但日本內閣文庫尚有三種殘本目錄國內並未影印大陸各圖書館所藏

曹學佺著作如 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故宫博物院圖

書館山東省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等處藏書未能一

一經眼很難判斷其中異同

曹學佺著作面向甚廣在經學方面有《易經通論》12 卷《周易可

說》7 卷《書傳會衷》10 卷《詩經剖疑》24 卷《禮記明訓》27 卷《春

秋闡義》12 卷史學方面有《大明一統名勝志》208 卷《蜀中廣記》108

卷至於曹學佺個人的詩文集坊間為他出版的《選集》以及歷代詩選的

編纂都值得仔細推敲

大陸學者方寶川陳慶元也從事曹學佺研究發表多篇文章並出版福

建叢書《曹學佺集》然而在撰述方法體例上尚無具體的策略又誤信

曹學佺孫輩曹孟善(亦誤做曹孟喜)撰寫之〈行述〉以至於不盡合乎史實

大陸尚有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博士論文《曹學佺研究》及浙江大學李梅碩士

論文《曹學佺詩歌理論及其詩歌特色》由於未能全面掌握原始資料引述

資料錯誤甚多論述亦未能從整個文學史來觀察實有深究之必要

另外曹學佺編選《石倉歷代詩選》這部書的規模目前還沒有人

可以說明清楚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若核對

《中國古籍善本總目》《中國叢書綜錄》《明代版刻綜錄》等書目存書

紀錄不同分別為 1207(存 939)12551263 卷復旦大學古籍所朱偉東

先生曾經做通盤的考索除《九集》11 冊《十集》4 冊以外「大陸實際

存世的確切卷數應比 939 卷要多一些」也沒有辦法確定說出全書卷數而

模糊的未及出版的詩卷正是曹學佺收編同時代詩人詩集的苦心之處如

果能夠找出來上海復旦大學編選《全明詩》的工作在晚明部份就有詳

細的材料可供編輯儘管這套選集的卷帙如此凌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

作晚明文人對於各代詩選的編刻與閱讀有如此強烈的嗜好而詩人人數

之多著述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真所謂到達了「文學大眾化大眾文

學化」的地步如果能仔細檢閱此書相信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

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況也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

的源流與傳承的意義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

曹學佺在萬曆以後帶來晚明南京詩學活動的最高潮返回福建之後更具

影響力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早已指出曹學佺稍後的公安竟陵詩派在

南京引起的詩風已經大不如前

《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

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年以後曹學佺徐[火勃]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

成就而他們的文學活動應在〈文苑傳〉第四卷才展開〈文苑傳〉兩度提及「閩

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

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有重要地位

《列朝詩集小傳》《明詩綜》兩書共列明代福建詩人 945 人(萬曆以後 437 人)

事實上明代福建詩學的發展在萬曆初年徐中行(後七子之一)擔任福建按察副

使參政協助袁表馬熒刻行《閩中十子詩》而高棅《唐詩品彙》此時重刻

鄧原岳《閩中正聲》徐熥《晉安風雅》繼踵完成造成了詩風大盛屠隆被邀

請來福州為凌霄台大社的首席貴賓鍾惺來福建擔任提學副使林古度蔡復一

商家梅對鍾惺譚元春詩論的接受與修正晚明福建詩壇的多元與變化都顯而

易見而天啟崇禎以後南京的社集如幾社復社社員對政治的關注已經遠

勝於文學福建為首還包括江西安徽浙江一帶對古典詩學的熱情仍然不

減清代郭柏蒼《全閩明詩傳》引錄著述 60 餘種地方志 10 餘種交代了明

代福建有三十幾個詩人社集活動也有許多重要的文學家族傳承如果能從《石

倉十二代詩選》中核對增補則萬曆以後福建詩人當不只 600 人與南直隸浙

江江西相比絕無遜色

曹學佺與其他福建詩人學者藏書家的研究由陳虹主持的福建文史研究

館首先開始而以福建師範大學方寶川陳慶元教授表現最積極自 1993 年

起陸續整理出版何喬遠《名山藏》葉向高《蒼霞草全集》等十餘種詩文集2003

年則依據福師大藏本刊行《曹學佺集》

大陸開始注意曹學佺研究根據福建社科院歷史所所長徐曉望自言與福師

大胡滄澤等人前往日本東京見到完整的《曹學佺全集》引發積極收集出版與

研究的決心曹學佺曾經倡導相對於《道藏》《大藏經》應編選《儒藏》大陸

四川大學率先發起北京大學繼踵也成為大陸學術與出版界的盛事

目前大陸相關曹學佺的博碩論文約有六篇福建師範大學李偉碩士論文《曹

學佺及其著述論考》20044內蒙古師範大學李金秋碩士論文《《文心雕龍》曹評

中的創作論研究》20049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博士論文《曹學佺研究》2007(已由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暨南大學王士昌碩士論文《曹學佺詩文研究》20085浙

江大學李梅碩士論文《曹學佺詩歌理論研究》20094北京大學中文系孫文秀博

士論文《曹學佺文學活動與文藝思想研究》20122

孫文秀在 2011 年 11 月 14-15 日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主辦的「變遷中的近

世漢文文本載體與文學想像」學術研討會中發表〈日本藏曹學佺著述考述〉

考述日本各圖書館所藏曹學佺著述版本情況係博士論文中的一章由於曹學佺

研究正熱研究者只要些微發現便搶先發表有關戲曲書法印鑑福州現地

發掘發表了很多小文章多半為偽託曹學佺宅邸書樓毀於兵燹又歷經

350 多年變革附會者較多可以憑弔但不足采信

以上所述研究成果都不及陳慶元全面的關注他提出地域文學研究的方

向整理了《曹學佺全集》也得到北京人民出版社首肯準備出版他撰寫《曹

學佺年譜》55 萬字即將完成並聘請漳州師範大學副教授鄭禮炬跨校來負責

研究計畫的推動鄭禮炬對文獻掌握能力很強是個可敬的對手陳慶元上學期

來台灣中央大學中文系擔任客座多次進出中研院漢學中心影印了很多相關

明代福建作家文集5 月 11 日蒞臨中研院發表《晚明閩人文集整理與研究》

在林玫儀女士主持的「明清文學經典中之知識建構與文化思維文本理論文

化交流」重點研究計畫之下

至於國內的研究除了我寫的兩個單篇論文以外並沒有看到相關著述而

真正翻查過漢學中心《曹學佺全集》的人恐怕不多對於福建地區詩文學的關注

應該更少淡江大學中文所郭章裕寫過《明代「文心雕龍」學研究mdashmdash以明人序

跋與楊慎曹學佺評注為範圍》碩士論文係為文心雕龍研究而寫的論文早期

國內偉文書局曾經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編定《明代名人傳》時大量影印出版過

明人文集封面為前七子中的《何景明集》居然是《何喬遠文集》顯然對編纂

過《閩書》的何喬遠也極為陌生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要了解廿世紀大陸明代文學研究概況可先閱讀《20 世紀明代文學研究》

一書由鄧紹基史鐵良編輯分詩文小說戲曲文學批評共 11 章而

以小說戲曲就占了 8 章詩文與文學批評各佔 1 章而已此外復旦大學黃霖

於 2008 年 5 月寫過〈近二十年來明代文學研究的特點與反思〉可以發現詩文批

評的研究從 1989 年以後漸漸發達起來

復旦大學在章培衡教授主持的古籍研究所累積了很好的研究成果陳廣

宏鄭利華兩位教授繼起有計畫的聚集學者編寫《新編明人年譜叢刊》同時

關注詩派研究也從事地域文學研究

上海師範大學李時人教授指導博碩士生撰寫明代區域作家研究從 2006 年

到 2010 年已經完成二十餘本遍及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

湖廣浙江福建廣東滇黔桂松江府吉安府紹興府常州府揚州府

撫州府以及女作家文人結社考等論文

天津南開大學羅宗強教授專治中國古典文學批評史將文學史與思想史鎔鑄

為一關注文學與文化思想政治的關聯他最近注意到嘉靖萬曆以來的文

學與文化現象撰述了《明代後期士人心態研究》等書而北京首都師範學院左

東嶺教授繼承其學派寫過《 李贄與晚明文學思想》關注明人情理欲的衝

突與台灣明代研究的風氣相近比較偏向文化論述

台灣對明代文學的關注清華大學首開先例在新竹清華台北月涵堂舉辦

多年的《明代文學與思想研討會》燃起了明代文學研究熱爾後淡江南華

東華暨南大學與中研院有許多學者教授也投入耕耘研究的方向則偏向文化

論述關注政治經濟社會的文化活動與意義對於有系統的閱讀古籍解讀

文本較少著墨曾有建構文學批評文學史觀的呼聲廽盪於台港大陸也分

別編寫過《晚明文學思潮研究》《晚明思潮與社會運動》等書但最後都被政治

文化與經濟現象的關懷所壓抑了儘管文獻數位化的腳步加快古籍文獻獲得容

易但因為長期忽略作品細讀作家繫連與文獻整理兩岸對於古籍閱讀與解析

的能力喪失我想是個迫切的問題

1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

一般明代文學史的論述多半沿承《明史文苑傳》的序言以開國勳臣宋

濂王禕方孝孺高啟劉基等詩文為先鋒永樂宣德以來台閣敷廓而

李東陽代起及李夢陽何景明李攀龍王世貞輩出史稱前後七子以復古

為文風主流此期間王唐歸茅續出以唐宋文為皈依而徐渭湯顯祖

袁宏道鍾惺之屬亦各爭鳴一時至於天啟崇禎時錢謙益艾南英準北宋

之矩矱張溥陳子龍擷東漢之芳華另成變化1

1《明史文苑傳一》台北藝文印書館影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卷285頁1(總3135 上)

這段序言還是以「詩學」的論述為中心散文的述說僅止於王慎中唐順

之歸有光茅坤史上所稱「唐宋派」而已要認識明代詩學的發展抓住「勳

臣台閣東陽七子唐宋公安竟陵子龍」的線索似乎就夠了

細讀四卷的〈文苑傳〉除了交代歷朝重要文學家傳記涉及時文思想

書畫藝術等發展成果重要的還是暗藏著越吳閩嶺南江右等五區域的詩

學發展脈絡2從明朝初年到亡國(1368-1644)詩學的蓬勃仍不離開江蘇浙江

江西福建廣東等五省不僅各自建構極具特色的「區域文學」而且脈絡相

連縱橫交錯影響全國是值得注意的現象

然則〈文苑傳〉對前後七子公安竟陵諸派的人格或作品均有負面評

價推究原因可能是受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書寫的語氣所左右3朱彝尊

編選《明詩綜》紀筠主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及民國早期的文學史

文學批評史著述也不脫錢謙益的影響4簡錦松指出錢謙益撰寫此書有兩大

動因一為恢復館閣文權之立場另為維護吳中傳統之立場5

簡錦松所謂的「文權」等同於文學史上稱「文柄」「主盟」「樹壇立

坫」等語詞用現代語「主導權」「文章解釋權」來解說或亦相同明初勳

臣皆為能文之士把持文壇的論述經過太祖成祖強勢主導文權漸漸落入台

閣宰輔大學士們的手中弘治八年(1495)以後李東陽直文淵閣參預機務十

六年內累遷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操有文炳稱為茶陵派他是

以「台閣」身分去修正「舊台閣」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大學士所操持的歌

功頌德粉飾太平的文風

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的出現他們不屬於內閣核心而是六部的中層官

員獲有主導詩文風尚的權力稍後的李攀龍王世貞等後七子更是刑部官署

的基層郎官結為詩社他們先後外放為御史按察使或地方官員正好將他們

的詩學主張分散到全國各地李攀龍死後王世貞代之從隆慶五年(1571)起

止於萬曆十八年(1590)二十年時間正是復古詩風串聯全國的好時光這是以

往館閣權臣把持文權的時代所不曾生發的熱潮

復古風潮既已流行庶民仰首景慕習染成風漸生模擬抄襲的弊端而公

安三袁竟陵鍾譚繼起以中央巡察外地或管轄縣治的基層官員或參與科

考的貢學生姿態高呼「獨抒性靈」「深幽孤峭」等口號脫開格調法度上

的束縛來抒寫個人胸臆除了三袁與鍾譚之外以山人自居的陳繼儒被稱

作「山中宰相」也隱然成為文化論述的領導人物當然有些文學史特別強調

2明胡應麟《詩藪》續編一國朝上崇禎五年吳國琦水香閣刊本頁2分國初詩派有五吳

越閩嶺南江右龔顯宗承此說見《明初詩文論研究》台北華正書局1985 年

3錢鍾書指出錢謙益捏造故事貶低王世貞也舉出詆訶七子與竟陵鍾譚的證據見錢氏文〈一字

之差詞氣迥異〉收在《談藝錄》第一章鑑賞篇學者多從此說

4簡錦松〈論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之批評立場〉《文學新鑰》2 期頁127-1572004 年7

5同上頁128

詩人陳子龍夏完淳瞿式耜張煌言等人身處家國鼎革的劇變時代有匡時

救世和亡國悲痛之音6這些愛國詩人仍屬於復古派他們的作品有代表性但

已經不能成為詩學的主流了

大膽的說王世貞成為明代文學史上最後一位「大師」爾後再也沒有誰

能完全掌握「文章解釋權」從晚明的角度來觀察縣官諸生布衣山人

或者地區性的結黨成社都可以抒發個人或小團體的詩學主張造成短暫局部

多元的流行風潮屬於自然的現象我們客觀陳述這種詩壇權柄的盛衰遞換而

不以政治社會經濟等干擾因素為重才能真正理解晚明詩學內在理路的發展

詩學理論的辨證以及詩學史的建構

2區區區區域文學域文學域文學域文學研究研究研究研究

後七子復古詩論的影響力其實是將詩學普及於各地藉著宦途的遷移在

各地域集合結社吟詩酬酢等活動產生多元化地域文學蓬勃現象

有關文學史重新書寫的討論近年來已有王鍾陵龔鵬程陳國球王宏志

陳清僑陳平原等人從不同的角度來建構新論7也注意到地域文學的研究

其中最顯著的地區當屬福建

陳慶元撰寫《福建文學發展史》之後明確的標舉「地域文學研究」大旗8

李玫重新出版了她的博士論文《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范宜如9也以地域文

學觀念檢視吳中文學的發展各地大學均有成立地域文學研究中心如江西贛南

師範學院成立「江西地域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架設網站出版叢書並舉辦學

術研討會10泉州師範學院成立「泉州學研究所」得到廈門大學的支持出版

《泉州學研究》以許在全為首的「泉州歷史研究會」也出版了《泉州文史研究》11

福建詩學從明初發展奠基到中葉的彰顯到晚期的活躍自有其線索可循

晚明福建詩學的活躍當歸功於鄧原岳謝肇淛曹學佺徐熥兄弟等努力而

其中以曹學佺最為重要

曹學佺的研究也在這股地域文學的討論中變成熱門話題舉凡生平事蹟

思想主張著述與影響均有專文探討浙江大學李梅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在

20062007 年之間分別以相同的題目完成碩博士論文福師大方寶川陳

6如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史》教程見httpccejpkcecnueducngdwxs5252htm

7 王鍾陵《文學史新方法論》蘇州蘇州大學1993 年 8 月陳國球李宏志陳清僑合編《書

寫文學的過去文學史的思考》台北麥田1997 年 3 月陳平原《文學史的形成與建構》

南寧廣西教育1999 年 3 月 8 陳慶元《福建文學發展史》福州福建教育1996 年 12 月另有《文學地域的觀照》上

海上海遠東2002 年 12 月 9李玫《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北京中國社科 2000 年 10 月范宜如《明代中期吳中文

壇研究一個地域文學的考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00 年 10 httpdywxgnnucnWebsArticleShowaspID=160(20100612) 11 林華東主編《泉州學研究》第二輯廈門廈門大學2006 年 4 月許在全主編《泉州文史

研究》第二集北京中國社科2006 年 7 月

慶元兩位教授更是曹學佺研究的先鋒復旦大學的朱偉東教授也有很好的成績

由於曹學佺詩文集尚未有「全集」出版對研究者較不利便幸虧近年來《續

修四庫》與《存目》《禁燬》《禁燬補編》等叢刊的影印出版加上日本內閣文

庫藏本的影印以及極為方便的電子檢索系統讓曹學佺研究變得容易而可行

而曹學佺相關友人的文集如《徐熥集》《謝肇淛集》《筆精》等等均由福建

省文史研究會收入「福建叢書」陸續出版中唯一遺憾的《石倉歷代詩選》一

直沒有完整的整理否則對明代詩學與作家作品的理解必然有很大的幫助

目前有關曹學佺生平論述目前多半強調晚明的政治社會背景或觸及學佺

耿介的性格官場職務的成就以及人事之間的讒毀傾軋如果能夠詳讀其文

集相信可以發現作為文人的胸襟以及令人欣羨詩酒相酬吟風賞月藏書

讀書刻書的愜意生活閑散的南京職場正可以啟發詩人並成為萬曆以後南

京詩壇最後的主事者而這些詩文酬酢卻可以勾勒出晚明豐富的文人交誼與寫

作活動復古派吳中詩派公安派竟陵派的詩人可以並駕齊驅於文壇並不

如目前文學史所論有「水火不容」之勢

在文化論述為主流的時刻學者關注晚明各階層人士的生活動態其實可以

將注意的焦點移往詩文創作的流行現象發掘這些可以「彰顯文學意義」的活動

相信為曹學佺重建生平傳記的敘述也可以發現曹學佺主盟於晚明詩壇的事實

因此增富晚明文學史的論述

有關曹學佺思想主張的研究集中在「儒藏」編纂的呼籲廿一世紀初北大

川大開始競爭川大首先成立「儒藏網」2006 年 4 月北大主盟編纂委員會

第一次全體舉行會議邀請季羨林為名譽總編纂湯一介龐朴孫欽善安平

秋先生為總編纂此年北京大學分別與日本東方學會二松學舍大學韓國成

均館成均館大學越南河內國家大學協商合作編纂《儒藏》的「域外文獻」12

2008 年 8 月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已經選出經部 187 種史部 54 種子部 83

種集部 127 種以及出土文物 10 種合計 451 種(含存目 15 種)還定期出版

《儒藏通訊》並建構網頁13儘管《儒藏》的編選有正反意見但不能否認的

清乾隆間周永年(1730-1791)承接學佺主張因此引發了《四庫全書》的編輯頗

能見功14

除此之外學佺對詩學的主張推崇初唐詩事實上對當時代盛唐格律詩文

體流於形式與空洞化做了深切的反省我個人以為歷經宋元四百多年語言

的使用已經有很大的變化要能要能敏銳的掌握韻腳平仄追蹤唐音傳承唐

詩以使用河洛語的閩南人最為優勢復古派係「模擬古人神氣」漸為絕學

而「格調」模擬之說漸漸成無法理解的虛應的「格式」終為講求自抒胸臆的

12 胡仲平〈儒藏工程大事記〉光明日報2009 年 08 月 31 日另見光明網

httpwwwgmwcncontent2009-0831content_972236htm 13 儒藏編纂中心網址httpwwwruzangcomft_defaultasp 14 盧芳玉〈善本掌故周永年與《四庫全書》的撰修《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 年 12 月 3 日

轉引自平和書院 httpwwwpinghesycomdata20090109article_4523htm2009 年 1 月 9 日

「性靈」所奪「性靈」理論一出神氣章法音韻的揣摩都成了明日黃花

才情性情靈性的展現在世俗的喧擾中也都成了壁上之花禮失求諸野

當然只有從武夷山屏蔽仍保有「唐音傳承」的閩人來探求了此所以曹學佺研

究可以帶出區域文學的探討相信都是值得深思追索的議題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家世家世家世家世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

1家世家世家世家世

曹學佺(1575-1646)15字能始一字尊生號石倉別號雁澤居士西峰

居士福建侯官縣洪塘鄉人

據曹孟善〈行述〉中云「先世由鳳翔鐵馬公從前明太祖軍入閩遂家焉」福

師大方寶川先生所撰〈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云「先世由陝西鳳陽於明初

隨軍入閩」陳超博士論文亦同16李梅碩士論文則云「陜西鳳翔」17鳳翔疑

為鳳陽之誤方寶川所云「陜西鳳陽」應以「安徽鳳陽」為是18所以曹學佺的

祖籍應是安徽鳳陽學佺先祖大約在 1360-1368 年之間隨軍入閩19至曹學佺已是

第八世代在他祖父這一代全家遷至洪塘從此世居於此

洪塘在歷史上曾稱「洪塘市」是水路交通物資交流的樞紐自古繁華

文風鼎盛曹學佺《石倉文稿》卷二云「洪江在省會之西十有五里而遙風俗

頗為近古四民尚其本業無奇袤之好間裏相親過於姻婭通家子姓以諸父

事其尊長而兄弟行則以倫次稱呼壺內通殷勤若真妯迪娌也儒生書塾歸

遇尊長過門必拜考試之期里中為暗擬曰 『某也甲等某也乙等』及至發

落如所料不差群哄笑以為衡文使者微行洪江云」20《閩江金山寺志》

亦云「洪塘前朝人物之盛為吾閩西冠而最彪炳者」《洪塘小志middot人物》亦載「洪

塘自開閩以來賢哲迭起與閩之八都群賢齊聲祖父開創于前子孫繼承於後

或草間崛起或箕裘代紹或兄弟聯榮或鄉間並舉猗興盛哉」21在明代兩

百多年的科舉取士之中洪塘鄉出現「一狀元三尚書五十七舉人進士」因

此有「科科不斷洪」的美譽其中的一位尚書指的就是曹學佺

15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6 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41 17 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頁 3 18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9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20 曹學佺〈淑人翁母壽文〉《石倉文稿》卷 2頁115

21 佚名纂《洪塘小志人物》

祖父西衢公未及見到學佺進士及第22到了學佺的父親及渠公時迫於家

境貧寒「曾在洪塘賣餅」23後因曹學佺任四川參政祖父父親皆被追贈為

參政24叔父名汝載生兩個兒子25

曹學佺的母親曾氏幼年時母親去世和哥哥相依為命頗得兄嫂的歡心

得到兄嫂的照顧隆慶五年(1571)十九歲嫁給曹學佺父親曹及渠隆慶六年

(1572)生一女姓名無考萬曆二年(1574)臘月十五日生曹學佺萬曆七年(1579)

又生一兒名曹學修萬曆十三年(1585)曾氏去世葬於雲山在學佺十一歲時

(1584)母親因病辭世十四年後萬曆二十六年(1598)因曹學佺為南京大理

寺正被封贈為安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十二月初三日學佺以公歸里將母

葬於雲山作《先姚曾安人墓誌銘》

曹母去世後曹父曾續弦學佺對繼母很孝順繼母九十壽誕時學佺作詩

為其賀壽26

長學佺二歲的姐姐在母親死後即擔起照顧家庭和兩個弟弟的責任27後適

林小他五歲的弟弟學修字能證從曹學佺的詩中28知其弟亦深諳詩文曾

多次參加詩社與朋友飲酒唱和論文賦詩學佺宦遊在外文集中諸作〈予

有潞河之役送弟修還〉〈憶舍弟修到家〉〈聞弟修病〉〈元旦同弟修作〉可

以看出對弟弟的牽掛

曹學佺兒子為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據《石倉詩稿》之《桂林集》詩歌

《乙丑除夕紀事》云「五旬仍過兩年華四子惟留一在家」可以推知曹學

佺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曹學佺詩文集中多次提到他們

《桂林集》之《嘉兒告歸口述五言古體四章送之》《西峰集》卷下〈長至日

西峰草堂小集適次兒孟表移館〉《更生篇》之〈除夜走筆示次兒表〉《林亭

詩稿》之〈除夕同范穆其吳去塵藏幼惺孟嘉孔表二兒守歲〉《芝山

集 》之〈曹子章(能始令郎)餞予臂山灣⋯⋯〉《林登州集》十七卷〈雲溪堂記〉

中也提到曹子章2003 年 5 月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福建叢書》第三輯《曹

學佺集》第一頁方寶川《 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一文第一點「曹學佺的

生平事略」中稱「據筆者知見記述相對翔實者當屬曹學佺第五子曹孟喜所

撰《曹石倉行述抄本》」曹學佺有五個兒子其中之一為曹孟喜曹孟善《明殉

22 同註 20學佺回憶道「予祖父母僅及見予小子之領鄉書」 23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21 24

「余以南京大理寺正被覃恩父受如官」曹學佺〈先妣曾安人墓誌銘〉《石倉文稿》卷二

25 《西峰集》卷下《季秋聽泉閣雜詠十首》引言「距重九猶五日耳吳仲緯將有事于龍溪

余兄能永與偕以雲母箋餘書口占十絕句以紀茲遊且為塞紙」以及《汝載叔能證弟至

日白沙而別》 26 〈題九松圖為余母壽〉云「人生壽考誠難得九十稱筋取數奢昔日衛公歌鷺菉竹茲辰

余母采黃花經眸世態兒升降繞膝兒孫皆樂加惟有岡頭老松樹青青相與閱韶華」《西峰

集》 27曹學佺〈祭林氏姊文〉《石倉文稿》 28 散見曹學佺《金陵集》《潞河集》中

節榮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雁澤先府君行述》一文中提到「先宮保公丙戌歲

殉節日不孝孟善方稚齡先兄等苦塊中泣述行實」曹孟喜並未在曹學佺詩

集中提到過

2 姻親姻親姻親姻親

〈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方寶川亦云「歸娶同里

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29」按林庭機〈朝列大夫南京國子監祭酒龔公用卿墓志〉

「公諱用卿字鳴治別號雲岡其先由光州入閩遂佔籍焉----嘉靖壬午(1522)

以禮經魁丙戌(1526)上春官對策大廷賜進士及第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

----辛丑(1541)擢南京國子監祭酒----尋以病乞歸----己未(1559)倭夷寇吾福

避居建安者久之未幾以微疾終年六十四30」龔用卿(1500-1563)字鳴治

號雲岡福建懷安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第一即〈行述〉中所稱「鼎元」也

授修撰累擢南京國子祭酒以病乞歸年六十四卒有《使鮮錄》《雲岡集》

及《詩餘》等31可知龔用卿死於曹學佺出生之十一年前

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人俱

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

司成於九原32」司成掌教育祭酒即指擔任國子監祭酒的龔用卿蔭一子授

光祿卿居北京學佺所娶乃「光祿公之女」即「龔用卿之孫女」學佺另一篇

祭妻弟龔克向文云「余憶初上公車入長安居停岳翁宦邸33」可知萬曆二十年

(壬辰1592)第一次在北京備考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

曹學佺的內弟有八人僅知兩位弟弟名為克廣克向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

萬曆 19 年(1591)曹學佺獲取童生同年八月鄉試中舉連中兩元之後

赴京參加三月的進士會考到了北京以同鄉之誼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光祿

公係廕官為嘉靖 5 年(1526)狀元龔用卿之子考試失利仍獲得光祿公賞識

收為女婿返鄉後即前往迎娶34萬曆 22 年(l594)冬再次上京經過幽燕

29 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書首頁 2 30 焦竑《國朝獻徵錄》卷 74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據萬曆 44 年影刊本頁 14

31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960《福建通志》卷 43潘 87清鄭祖庚《福建省侯官縣鄉土志》

云字「明」治應為「鳴」 32 〈祭龔瑤圃六舅文〉《六一集碑銘》頁 24 33 〈祭龔克向文〉《石倉三稿》卷 8頁 7 34 曹孟善〈先府君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福建師範大學方寶川教授亦

云「歸娶同里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見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

書後附錄頁 5 與書首頁 2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

人俱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司成於九

原」(《六一集碑銘》頁 24)應為龔用卿孫女方是又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孫文秀《曹學佺文學活動與文

齊魯各地瀏覽名山巨川目睹帝京景象也結交了許多文壇名士

次年春天一舉及第35授戶部主事請准返鄉探親此時老縣長周兆聖因病

去世學佺轉赴江西金溪弔唁途經福建建州永安武夷等地也順道遊歷江

西鉛山紫陽書院和觀音洞等地

在北京戶部任官期間曹學佺與友人遊歷近畿房山通州薊門各地都有

詩作萬曆 26 年(1598)改任南京大理寺左寺正由於業務清閒常與同僚

友人遊歷宮台古寺攀岩登岳或泊秦淮水閣留下許多唱和的詩篇

萬曆 29 年(1601)秋曹學佺同友人赴浙江歸安弔祭文學前輩茅坤36順道去

蘇州拜訪僑居該地的徐興公偕遊太湖杭州常山等地也到了越中紹興剡

溪新昌登天姥山等諸多名勝撰有〈遊太湖詩〉〈錢塘看春詩〉等作萬曆

31 年返鄉省親時參加由趙世顯主持邀請屠隆為貴賓的凌霄台大社又與

朋友共組芝社霞中社

萬曆 32 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南戶部郎中

33 年再遊浙江以妻子龔氏之喪而返回福州

萬曆 34 年(1606)曹學佺升任南京戶部郎中也開始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

社集主盟金陵詩壇錢謙益論萬曆年間有兩次詩壇盛況初期的領袖是金陵人

陳沂謁選為崇仁教諭陞奉新知縣調寧鄉謝病歸居家十五年於桃葉渡

淮清橋之間建造邀笛閣結清溪社37金鑾盛時泰張獻翼王稚登與會

詩風大勝而二十餘年之後閩人曹學佺繼起與臧懋循陳邦瞻吳兆吳夢

暘柳應芳盛鳴世等人唱和蔚為氣候並集眾人與會詩作刊刻為《金陵詩集》38曹學佺便是將金陵詩壇盛事推向高峰的重要人物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附《金陵社集詩人》曰「閩人曹學佺能始回翔棘

寺遊宴冶城賓朋過從名勝延眺縉紳則臧晉叔(懋循)陳德遠(邦瞻)

為眉目布衣則吳非熊(兆)吳允兆(夢暘)柳陳父(應芳)盛太古(鳴世)

為領袖台城懷古爰為憑弔之篇新亭送客亦有傷離之作筆墨橫飛篇帙

騰湧此金陵之極盛也」其時閩中詩人如徐 謝肇淛陳仲溱林古度兄弟

及莆田吳文潛姚旅等皆在金陵至此如曹學佺可以說是繼弘正間鄭繼之之

後打入金陵文壇的另一位福建文人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顯然是主盟的地位所

謂「坐令吳楚士同聲驅景附」39「石倉衣缽自韋陶吳越從風赤幟高」40不

藝思想研究》(北京大學 2011 年博士論文)仍沿用錯誤 35 見萬曆廿三年進士題名榜單曹學佺在二甲第 50 名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附錄 36 茅坤(1515-1601)有朱賡撰墓銘屠隆撰行狀馮夢禎撰墓表均見《茅鹿門先生集》(萬曆

刊本)卷 35 附錄茅坤 86 歲自生日起作了半年的宴會道經湖州歸安的文人均前往拜訪曹

學佺與茅坤之子國縉交往甚密甫離他家就傳來亡耗因此再專程弔喪 37 顧起元〈金陵六十詠〉第 38 人見《嬾真草堂集》(台北文海影明萬曆 42 年刊本)卷 1

頁 27另見無名氏〈寧鄉縣知縣陳芹傳〉《國朝獻徵錄》(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影萬曆 44年曼山館刊本)卷 89 頁 83

38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台北世界書局1965 年再版丁集上頁 459此《金陵詩集》

未見存稿疑散入曹學佺《石倉詩選明詩選》中目前此書殘存於上海圖書館未見刻本 39謝肇淛《後五子》《謝工部集》卷六 40亦謝肇淛詩轉引自《靜志居詩話》卷 16「謝肇淛」

僅以個人魅力率同吳越名士將風流弘長的南都主流文學推向明中期以來的高

潮而且提升了整個福建文學在江南中心文壇的地位「邇來吳越稍推閩士」41的

局面之確立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說是他的業績這一文學盛事的影響之大即

使到了明末清初他與諸名士所賦「清綺婉縟」之詩是「至今金陵人猶能誦之」42

萬曆 37 年(1609)調任四川右參政途經河南陜西抵四川成都任上隔年

夏天又離開蜀地再次往返北京賀歲旅途跋涉頗為耗時萬曆 39 年(1611)

升任四川按察使在這段時間中他忙於日常政務之外考察了蜀地風俗民情

寫成《蜀中廣記》108 卷43也趁著公務之便與友人暢遊江西安徽湖北等

地詩作成集41 年(1613)曹學佺遭「察典」獲罪削官三級又以丁憂歸故里

蜇居十年天啟 2 年學佺重獲啟用為廣西右參議他沒有想到這是最後的一

次遠行天啟 6 年任滿擬遷陝西按察副使竟以九年前所刻《野史紀略》而獲

罪拘禁七十餘日而後放歸故里崇禎元年(1628)學佺 55 歲重新授命為廣

西按察副使他已經無心任職力辭不就閒適的居家著述生活才是他的鍾愛

然則十七年後鼙鼓動地而來思宗自縊煤山福王兵敗唐王朱聿鍵入閩

自立曹學佺臨危授命就在自己的家鄉擔任起朝廷太常卿一職不久昇為禮部

尚書加太子太保次年(1645)8 月唐王兵敗於汀州學佺方與齊巽朱友桐議

守福州9 月 17 日城破學佺於次日凌晨自縊於西峰里家中

第第第第三三三三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

根據大陸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檢相關曹學佺著作共有 42 目

之多44日本公藏聯合書目中有關「曹學佺」相關目錄更多共有 237 目45在

這些目錄中有同版複本異版覆刻本補刊本也有曹學佺編輯撰序之書

也有零散的集結本單本或者是後人編輯偽託而成的書籍未能一一經眼

很難判斷其中異同目前只能依照前人藏書目錄所載以及近人著述中論及來

41李光縉《及閘人蔣於鼎書》《清源洞文集》卷 6 42 《林茂之先生掛劍集》卷首王士禎序 43 《蜀中廣記》內容分名勝邊防通釋人物方物仙釋遊宦風俗著作詩話

畫苑等 12 門共 108 卷包羅天文輿地山川水文歷史人文物產四庫全書本 44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係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北京大學數據分析研究

中心聯合研製扣除子目仍有 28 條目網址如下

http202963145dirSearchdomethod=gaoJiQueryampgoToPage=5ampisSearch=false 45 日本所藏中國古籍聯合書目見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NAIKAKUtagged4370037datampback=1

加以整理

曹學佺著作面向甚廣在經學方面有《易經通論》12卷《周易可說》7

卷《書傳會衷》10卷《詩經剖疑》24卷《禮記明訓》27卷《春秋闡義》12

卷46史學方面有《大明一統名勝志》208卷《蜀中廣記》108卷47至於曹學

佺個人的詩文集坊間為他出版的《選集》以及歷代詩選的編纂都值得仔細

推以下先就其詩文集做初步考察

(一)《石倉詩文集》的考索

根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大陸現存的曹學佺詩文集不含選集有

共有十種48拜現代影印發行的便利重要的刊本有 12 卷本24 卷本福師本

詩稿本四種已經影印出版又於國家圖書館得日本內閣所藏《石倉全集》影印

本(以下簡稱「內閣本」)卷帙最豐得以相互校讐以辨全貌茲將所見五本

影刊本的內容排列對比如下

1《石倉全集》109 卷本 (簡稱「內閣本」)

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石倉全集》番號漢 17189共 109 卷49全書分 61 冊

書高 26 公分寬 165 公分首頁有「五忠理學世家」「寿齋」二鈐印原書題

的編號是流水號經內閣文庫館員重新調整過目前台北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

有影印本係委託日本高橋寫真株式會社製作合裝為 30 本在內閣文庫的目

錄中尚有四條卷數不完整的編目卷次不多應為零散本

全書沒有連貫排列的卷數作品的編排也無法完全依照寫作時間先後大致

是以《石倉詩稿金陵集》三卷《石倉文稿》五卷為開端其次收任職南京

46 名為《書傳會要》《書經折衷》《詩經質疑》《春秋義略》《春秋傳刪》以及號稱總集的《五

經困學》《五經可說》是否為曹學佺親身編訂有待日後考索 47 名為《輿地名勝志》《天下名勝志》或書名上加「大明」兩字者疑非學佺自為尚有拆解

全書而單行的各地方《名勝志》以及蜀中人事物的單集則有待目擊 48《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卷二十六〈明別集〉著錄

參照崔建英輯訂賈衛民李曉亞參訂《明代別集版本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 年 7

月頁 625-628僅有兩目不同崔本後出缺第二目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刊本第七

目明末廿四卷本作十九卷本不知何故此兩本皆已影印發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載為

49 陳慶元曾在內閣文庫中閱讀《石倉全集》他將「內閣」本的卷篇重新編號將《金陵集丙午》

《金陵集丁未》視為同卷又將《游藤山詩》《續游藤山詩》合為一卷反將《石倉文稿》卷一

卷二各分為兩卷全部合算為 109 卷言與日人原亨光所云「一百又九卷」相吻合〈日本內

閣文庫藏本曹學佺《石倉全集》初探〉《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大

學主辦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年 1 月頁 460-479又台灣漢學研究中心資料庫羅列《石倉

全集》兩條一作 61 冊一作 88 卷均來自內閣文庫影印其實是同一本所謂 88 卷本並

未數算清楚造成失誤東京大學人文研究所於昭和四十年用東京内閣文庫藏崇禎中刊本景照

卷次亦凌亂載錄 21 册疑為 31 冊方是見日本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019705tagged0522009datampback=1(20100620)

大理寺前的舊作都是篇幅短小的詩集顯然原來的詩集都是隨時隨事隨地

而刻最後才被收編一處其中比較突兀的有二一是《浮山堂》(1613)插在

《房山》(1599)與《芝社》(1603)之間二是《武林稿》(1606)插在《芝社》(1603)

與《苕上》(1601)之間接下來的詩文稿已經有按年而刻的特色卻被先後區

分為三稿(58-60 歲)四稿(616264 歲)五稿(636566 歲)六稿(67 歲)

顯然在刊刻前試圖做整理的工夫何以 63 歲作五稿而 64 歲作四稿令人不

解未能竟功最後的〈古希集〉是 70 歲以後的作品

觀察書版每半頁 9 行每行 18 字白口是統一的大部分版心下方有

刻工名字簡寫其中有鄭一鄭二鄭西鄭利魏憲等人均為福建邵武工匠50字體以歐體為主少數則接近顏體頁碼有跳頁以及整理的跡象如《夜光》

3536 頁為同頁4041 頁為同頁可能因版頁遺失不得已兩號做同一頁

以便銜接可以大膽的假設曹學佺習慣將作品隨時隨地刊刻出版這些小集子

的木刻版被保留下來以便將來整理全集時可以繼續使用也沒有看到任何版式

不同的文集刻版內閣文庫所收的這套書是個「百衲本」曹學佺與他的家人

並沒有統籌刊印全本的機會正因為是「百衲本」保留了曹學佺文集最原始的

出版狀態

2《曹大理集》八卷《石倉文稿》四卷明萬曆刻本(簡稱「12 卷」本)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框高 200 毫米寬 273 毫米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此版

影印收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 1367 冊日本內閣文庫亦另存此目

《曹大理集》八卷實為詩集各卷依次為《春別》(甲辰1604)《豫章》

(1604)《金陵》(甲辰乙巳1604-1605)《江上》(1605)《玉華》(辛丑1601)

《苕上》(1601)《芝社》(癸卯1603)《天柱》(1603)檢核作品寫作時間與內

容這部詩集試圖依照寫作時間順序排列所以把《春別》排到前面在《金陵》

中試圖攙入同年寫作的《武林稿》24 首多出 85 頁的篇幅核校《武林稿》有

詩 64 首共 195 頁係學佺短期赴杭州蘇州時的作品編輯者可能集稿未全

試圖將半卷作品塞入《金陵集》中但也可能是《武林稿》後半卷作品編輯時尚

未寫出此後在編輯過程中又發現比《春別》更早完成的《玉華》《苕上》

《芝社》《天柱》因此編輯者「按時間順序排列作品」的企圖又告失敗至

於內閣本等《金陵集》尚有丙午丁未(1606-1607)兩卷作品而此本闕如可見

此本沒有重新編定卷次或有遺漏也無法察覺

《石倉文稿》有四卷各卷內容依次為書序等 33 篇碑傳墓銘等 29 篇遊

記等 10 篇廟宇疏文 21 篇合計 93 篇與內閣本對照四卷所收文章類型相

同唯篇數各少 2723412 篇尚缺 66 篇檢查所缺作品有些是在 1612

年學佺調任四川右參政之後的作品51內閣本第五卷書牘啟文有 21 篇(含鄧遠

50 李國慶編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上海上海古籍1998 年 12 月頁 91278279 51 如〈修理成都五龍廟疏文〉「歲壬子(1612)余再入蜀」《石倉文稿》卷 4頁 48內閣本可

知內閣本補充了離南京入蜀的作品

游來信 1 篇)此書全缺全部是四川任內對僚屬舊友的書信可以猜測文集

作四卷本保留了南京為官前後(1601-1605)時期的作品內閣本則攙入了四川任

官時期的作品可見這本書是學佺離開南京之前試圖超越原先刊刻的《曹大理

集》雖然不夠理想卻是他集結舊作而合版的第二次嘗試

3《石倉集》二十四卷明末刻本(簡稱「24 卷」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書北京出版社《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補編

集部》第 80 冊據此版影印發行書首有莆田周嬰〈六三集小序〉曹學佺〈自序〉

署崇禎丁丑(1637 年)夏閏月夏月撰述

首標明「石倉五稿」分四卷有目次依序為《六三詩》《六三文--序上》

《六三文--序下》《六三文--記傳碑銘》(1636)其次為「石倉四稿」一卷只

收《六四詩集丁丑》(1637)前有目錄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四艸詩全」

第三部分為「西峰集」前有周嬰壬申(1632 年)序其次是《西峰六一艸》(1634)

目錄正文卷首有學佺小引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一艸詩上」可知試

圖歸入「石倉四稿」標註「詩上」卻不見「詩下」是佚失未刻或衍誤

不得而知

第四部分標題署「石倉三稿」詩目錄有十四頁分《西峯集詩》上中

下三卷(1631-1633)以下諸卷卷前沒有目錄而版面形式皆同於內閣本分別

為《芝社》(1603)《武林》(1606)《天柱》(1603)《巴草》(1608)《蜀草》三卷

(1609)《聽泉》兩卷(1618-1619)《夜光》兩卷(1621)《淼軒》兩卷(1621)《賜

環》兩卷(1630)

從成書的樣貌來看也是個拼湊本何以用莆田周嬰的小序為首頁可能是

將書中收錄唯一的排版大方的序文置於卷首以充場面以下排列的順序稱

五稿四稿三稿何以倒行內文也沒有嚴格按時間順序排列三稿之後又

退到早年金陵前期巴蜀任官時間以及早期居家的作品

可知此書主要收錄學佺 58 歲到 64 歲的著作屬於中晚年期詩文而以《西

峰集》為主軸至於攙入早年其他零散的作品很可能是在倉卒之間以仍然保

留舊有的書版混合而編成

4《曹大理詩文集》無卷數明刻本(簡稱「福師」本)

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館編選並附有翠娛閣評選《曹

能始先生小品》2 卷曹孟善52〈曹石倉行述〉手抄本由江蘇古籍出版社於 2003

年 5 月影印出版分上下兩冊

上冊為詩集卷首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序文沒有目次首《金陵初稿》

其次《石倉詩稿金陵集甲辰乙巳》第三《金陵集卷中丙午》第四《金

陵集卷中丁未 》第五《金陵集丁未下 》第六《浮山堂集》第七《夜

52 福師本作「曹孟喜」誤首篇混入徐延壽〈祭曹石倉文〉第二篇才是〈行述〉通篇敘述者

均作「孟善」知為手民之誤

光堂近稿》最末《福廬遊稿》頁首有葉向高序詩集版式與刻工名字與內閣本

均同顯然為同一版本但丙午丁未兩卷版心俱作「金陵集卷中」因此

福師本將兩卷的第 7-8 頁錯置如果引述此文集者作品繫年上都會發生訛誤53

下冊為文集附錄的《小品》與〈行述〉不論此冊實收有《石倉文稿

卷二贈序祭銘》《夜光堂文稿》《浮山稿》《石倉文稿卷二》版心挖去

卷號少數頁碼也被被竄改但字體版式與每頁刻工名字字數連同缺字

版面意外摺線均與內閣本相同54福師本僅選入《文稿》卷二而剜去卷號

顯然蓄意做偽掩飾殘缺其餘四卷的遺憾卷中尚缺頁 95為王思仁母親所寫

〈書王安人傳後〉的前兩面卻無端增加了〈淑人翁母壽文〉〈祭徐鳴卿文〉〈汪

仲嘉傳〉三篇11 頁 21 面的篇幅然則此三文又重複出現在後面的《浮山稿》

中55校對版式仍同但版心被剜改試圖刪除「浮山」使融入「文稿卷帙」之

中後繼者不察又將《浮山稿》收入集中造成重複現象

福師本以被剜的版本影印該「剜版」後所留存「原版」的原始狀態在「曹

學佺全集」校勘工作上反而提供了比照的證據

5《石倉詩稿》33 卷清乾隆 19 年(1754)曹岱華刻本

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均藏有北京出版社依據北

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影印出版收在《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集部 143 冊書前附

有原書扉頁書影總目錄前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曹大理集序〉還有奉

天府府丞提督學政陳治滋此年〈重刻曹石倉先生詩集序〉並附有《明史文苑

傳》中的〈曹學佺傳〉接著有《石倉詩稿》總目錄此書係依學佺原版覆刻

除了另立新名《石倉詩稿》改為黑口加入「曾孫岱華重梓」字樣之外行數

每行字數字體均仿原版型態全書的排列仍以《初稿》《金陵》為首顯

示學佺最早成名作品其次收及《掛劍》《海色》等 16 本小集子(1596-1606)等

早期在北京任官時期往訪福建家鄉以及旅遊蘇杭湖嘉之作以下為四川任官

時期的《巴草》《蜀草》(1608-1609)而後往返宦途故鄉之間的《雪桂》(1612)

《湘西》《浮山》(1613)《福廬》《聽泉》(1618-1619 )《夜光堂》《森軒》(1612)

《桂林》(1623-1626)《更生篇》(1627)《賜環》(1630)《西峰》(1631-1633 )《六

四》(1637)從各卷的排序來看與寫作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對照仍有參差

以詩稿而言這個版本似為整齊事實上還有四個問題

(1)缺收《兩河行稿》

(2)缺收《賜環集》下卷內閣本中有上下兩卷詩稿本只存上卷

(3)多刻《湘西紀行(詩)》內閣本第 20 冊《湘西紀行》上卷是詩文相雜日記體

53 以南京江蘇古籍影版的《曹學佺集》新編頁碼 168 頁須接 221 頁224 頁再接回 173 頁陳

超李梅的論文均有因此繫年錯誤的現象建議讀者割截改貼此四頁否則容易誤讀 54 如《夜光堂》版心廿五二十六重複兩頁碼此頁缺四字內閣本福師本均同《文稿》卷

二頁 89〈別駕管元陽先生雙壽序〉頁面有紙張油墨摺線似有前後頁刷版的共同現象 55 〈壽翁母文〉在江蘇古籍版頁 701-708頁 811-818 重出〈祭鳴卿〉在頁 709-714頁 853-858

重出〈汪仲嘉〉在頁 719-724819-824 重出

劄記抽出其中詩作與廣西任上詩作又合刊為《桂林集》三卷以文類不同而同

時收錄詩稿本重刻時曹岱華未察《湘西紀行》的詩作已經重複出現在《桂林

集》上卷仍然單獨抽出《湘西紀行(詩)》刻印為一卷

(4)詩稿本為「避開遼事」而刪削詩作如《金陵初稿》頁 16應為〈喜龍君御

至自臨洮〉此詩被剜去而將此卷最後一首〈別同署〉移入此處

從以上各版本的校勘曹學佺早年出版自己的文集多以「隨時隨地隨事」

而刻的小集子為主攜帶輕便與詩友酬贈也最經濟便捷《曹大理集》編刻之

後赴四川任官之時曾有重編 12 卷本的打算嘗試將為宦金陵時期的作品重

新整理未能竟功新增的稿子也未曾以「二稿」相稱24 卷本無金陵時期

作品似乎是學佺 54 歲之後編選《西峰集》試圖合輯為三稿四稿五稿六

稿以迄古希之稿兩次的重新出版實際上都沒有完成願想因為舊稿過於零

散刊刻卷帙極不整齊又沒有計畫重雕新版最終都失敗了乾隆時期的詩稿

本 33 卷是曹岱華依照曹學佺的舊版型式覆刻而成除加入新加入編者名姓

其餘均按《金陵集》以來的字體與版式來刊刻可能是為了避免清政府在遼東議

題上的箝制僅選擇蒐集舊有詩作放棄了文章的重刻雖然方便讀者重新閱讀

學佺詩作卻無法保有全璧福師本雖然得自光緒翰林侍讀陳寶琛的舊藏仍

屬於明末舊版的刷本可見原版散落人間為書商輾轉襲用面目已非不得已

以剜版更動卷頁號碼的方式來得到出版的機會

而內閣本蒐集詩文 109 卷拼合了早期的《曹大理集》12 卷本24 卷本

還有集眾版所缺如《林亭文稿》《兩河行稿》等 51 卷但此書仍然依照舊書

拼合在時間的排序上還是有瑕疵如果要得到一本完整的《曹學佺全集》

應該區分為詩體文體各類依照作品繫年重新排列集子有「附錄文字」的情

形也應該按寫作時間順序重新歸建如《湘西紀行》卷下附錄有閩史誌鹽

政郵政賦稅海防倭患紅夷山寇諸文字應該歸到「條議類」為佳

《更生》卷下學佺自云收金陵時期舊稿自然應移入《金陵集》中方是

(二)兩本曹學佺選集的探討

坊間尚可見到有關曹學佺的兩本選集因為是選集本沒有列入上節的討論

中從這兩本選集中可以證明曹學佺作品在當時被讀者與出版商接受的情形

所以在此處敘述

1 《曹能始先生小品》2 卷收在《翠娛閣評選皇明小品十六家》32 卷本之中

明陸雲龍編選參與選評者尚有何偉然丁允和梅羹陸府治陶良棟陳燮

明陳家肇江之淮金汝棟等人崇禎六年(1633)崢霄館刻本56福建師範大

學圖書館藏本其他收藏單位十餘處但卷帙多半不全十六家分別為徐渭

屠隆袁宏道湯顯祖虞淳熙袁中道鍾惺文翔鳳李維楨黃汝亨張

56 陸雲龍號孤憤生浙江錢塘人萬曆崇禎間出版商翠娛閣崢霄館均為陸氏出版堂號

鼐陳仁錫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仁曹學佺曹學佺為第十六家從名單上

來看應是那時候的「現代名家文選」此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於 1996

年 2 月鉛字排印出版改名為《明人小品十六家》

此曹學佺小品選集開端有崇禎壬申年(1632)陸雲龍〈題詞〉書每半頁九行

十九字版心題為「曹能始集」全書收有「序引記碑文傳啟書

疏墓誌銘祭跋」等十二種文體合計文稿 38 篇57從體式上觀察應該是

提供讀者撰寫「應用文書」的典範

2 《曹能始詩》6 卷收在《八大家詩選》中明人夏雲鼎崇禎 6 年(1633)原輯

清故宮舊藏現存於台北故宮58原書僅存 29 卷分別為《陳仲醇詩》7 卷《曹

能始詩》6 卷《譚友夏詩》7 卷《楊龍友詩》5 卷《季叔房詩》4 卷此書載

錄時稱《明刻本八大家詩選》或《前八大家詩選》均為清人所加核對清康

熙 21 年(1682)季正爵刻本改名為《前八大家詩選》前有康熙 22 年倪粲序崇

禎 6 年夏雲鼎舊序康熙 21 年季正爵重刻序北京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本已

影印出版收在 2000 年編纂《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38 冊之中所選八家

即為董其昌 8 卷陳繼儒 7 卷王思任 8 卷曹學佺 6 卷李明睿 7 卷譚元春

8 卷楊文驄 5 卷季孟蓮 8 卷共 45 卷康熙版以八家之集各作 1 卷因此改

稱 8 卷本曹學佺排於第四位卷帙改稱卷 4 之 1 卷至卷 4 之 6內容並無變動

曹學佺詩共收五古 79 首七古 11 首五律 144 首七律 59 首五排 21 首

七絕 32 首共計 348 首59全書前端尚交代學佺之詩選自《夜光》《武林》《金

陵》《湘西》《桂林》《石倉詩稿》《大理集》《西園雜詠》等 8 部這前七部

集子最晚成稿的是《桂林》也就是說選家所用文本在天啟六年(1626)之前至

於最後一部的《西園雜詠》疑似誤植也可能是學佺失散之集

這兩部詩文選集本前者因福師本的選錄而為學者所注意後者為故宮殘

本眉目模糊雖然康熙年間季正爵重刻本已影印出版缺乏「子目」可查因

此尚未引起學者注意這兩部選集刊刻的時間均落在崇禎 5 年6 年之間曹

學佺當時為 59 歲60 歲正要進入「石倉六稿」的寫作密集期可見學佺在當

時的聲名與著述不因去官返鄉悠游山林而被文壇所忽略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分《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

57 福師本第二冊所收錄文稿與此選集中《陳道掌日箋序》等 13 篇重複本選集僅 38 篇稿可

見選錄此小品集並非智舉 58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下冊頁 1215可查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 59 五古目錄有 81 首內文缺詩作 2 首實為 79 首七古目錄有 12 首其中〈馬市歌為陳道源

作〉有目無詩實為 11 首五排目錄有 19 首〈遊疊綵巖〉〈竺都閫招遊華景洞〉兩篇

有詩無目實為 21 首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poetry etc However publications by scholars

related to Cao was not fully studied and it is

essential to complete the literacy profile of Cao

Xuequa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tudies of late Ming

literature development

Recently publications regarding Ming dynasty`s

literature have been reconstructed providing a

substantial platform for future studies of Ming

dynasty Few scholars from Mainland China such as

Fang Baochuan and Chen Chingyuan are currently

planning to study Cao Xuequan However their

investigation strategies have not been described in

detail In this study we plan to revise the current

literature related to Cao Xuequan and to develop the

concepts of Ming dynasty literature history cultural

discussion and regional literature In addition by

studying Cao Xuequan we also aim to address the

regional feature of Fujian poetry in late Ming and

discuss the achievements of Fujian`s poets

英文關鍵詞 Literature History Fujian Literature Local

Literature Cao Xuequans Biography and Writing

Poetry Theory History of Late Ming Literature

結案報告結案報告結案報告結案報告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

第三節 研究目的

1 明代詩學發展史

2 區域文學研究

第二章 曹學佺家世與行宦

第一節 曹學佺的家世 第二節 曹學佺的宦場經歷

第三章曹學佺的著述編纂與出版

第一節曹學佺的著述

第二節曹學佺的編纂與出版

第四章曹學佺對晚明福建詩學的影響盛況

第一節 萬曆初期的福建詩學活動

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活動

第三節 萬曆晚年啟禎之間詩學活動

第五章 結論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第一章緒論第一章緒論第一章緒論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

近年來個人的研究漸漸偏向晚明文學史認為仍以「公安竟陵

陳子龍夏完淳」為晚明文學論述的主軸並沒有做全面觀察甚至以復

古的再興或愛國文學為敘述重心以至於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以及

《明史文苑傳》雖已注意到曹學佺的文學史地位和福建地區詩學發

展的重要性在一般的文學史的論述中仍未明確的闡述

因為開授晚明文學與文化課程之故涉獵晚明文人與文集稍多注意

到晚明兵馬倥傯之際啟禎之間重要文人的傳記資料未及整理即已喪失

泰半如果當時的文人能忍隱逃遁廁身於清代文人作家之列傳記資料

尚可見錄於《明遺民錄》中倉皇殉國者文集多半殘毀事蹟湮滅因

此個人考察過曹學佺生卒年祖先籍貫娶妻詩文集出版歷代詩選

等編選過程與卷數做了初步的探索已撰文在南華大學與天津南開大學

發表

有關曹學佺的著述詩文集卷帙頗大海外孤本殘本尚待全面搜尋

查詢大陸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檢相關曹學佺著作共有 42 目

之多而日本公藏聯合書目中有關「曹學佺」相關目錄更多共有 237

目在這些目錄中有同版複本異版覆刻本補刊本也有曹學佺編輯

撰序之書也有零散的集結本單本或者是後人編輯偽託而成的書籍

拜現代影印發行的便利重要的刊本有 12 卷本24 卷本福師本33 卷詩

稿本四種已經影印出版又於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得見日本內閣所藏《石

倉集》影印本(以下簡稱「內閣本」)卷帙最豐得以相互校讐以稍辨全

貌但日本內閣文庫尚有三種殘本目錄國內並未影印大陸各圖書館所藏

曹學佺著作如 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故宫博物院圖

書館山東省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等處藏書未能一

一經眼很難判斷其中異同

曹學佺著作面向甚廣在經學方面有《易經通論》12 卷《周易可

說》7 卷《書傳會衷》10 卷《詩經剖疑》24 卷《禮記明訓》27 卷《春

秋闡義》12 卷史學方面有《大明一統名勝志》208 卷《蜀中廣記》108

卷至於曹學佺個人的詩文集坊間為他出版的《選集》以及歷代詩選的

編纂都值得仔細推敲

大陸學者方寶川陳慶元也從事曹學佺研究發表多篇文章並出版福

建叢書《曹學佺集》然而在撰述方法體例上尚無具體的策略又誤信

曹學佺孫輩曹孟善(亦誤做曹孟喜)撰寫之〈行述〉以至於不盡合乎史實

大陸尚有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博士論文《曹學佺研究》及浙江大學李梅碩士

論文《曹學佺詩歌理論及其詩歌特色》由於未能全面掌握原始資料引述

資料錯誤甚多論述亦未能從整個文學史來觀察實有深究之必要

另外曹學佺編選《石倉歷代詩選》這部書的規模目前還沒有人

可以說明清楚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若核對

《中國古籍善本總目》《中國叢書綜錄》《明代版刻綜錄》等書目存書

紀錄不同分別為 1207(存 939)12551263 卷復旦大學古籍所朱偉東

先生曾經做通盤的考索除《九集》11 冊《十集》4 冊以外「大陸實際

存世的確切卷數應比 939 卷要多一些」也沒有辦法確定說出全書卷數而

模糊的未及出版的詩卷正是曹學佺收編同時代詩人詩集的苦心之處如

果能夠找出來上海復旦大學編選《全明詩》的工作在晚明部份就有詳

細的材料可供編輯儘管這套選集的卷帙如此凌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

作晚明文人對於各代詩選的編刻與閱讀有如此強烈的嗜好而詩人人數

之多著述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真所謂到達了「文學大眾化大眾文

學化」的地步如果能仔細檢閱此書相信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

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況也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

的源流與傳承的意義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

曹學佺在萬曆以後帶來晚明南京詩學活動的最高潮返回福建之後更具

影響力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早已指出曹學佺稍後的公安竟陵詩派在

南京引起的詩風已經大不如前

《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

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年以後曹學佺徐[火勃]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

成就而他們的文學活動應在〈文苑傳〉第四卷才展開〈文苑傳〉兩度提及「閩

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

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有重要地位

《列朝詩集小傳》《明詩綜》兩書共列明代福建詩人 945 人(萬曆以後 437 人)

事實上明代福建詩學的發展在萬曆初年徐中行(後七子之一)擔任福建按察副

使參政協助袁表馬熒刻行《閩中十子詩》而高棅《唐詩品彙》此時重刻

鄧原岳《閩中正聲》徐熥《晉安風雅》繼踵完成造成了詩風大盛屠隆被邀

請來福州為凌霄台大社的首席貴賓鍾惺來福建擔任提學副使林古度蔡復一

商家梅對鍾惺譚元春詩論的接受與修正晚明福建詩壇的多元與變化都顯而

易見而天啟崇禎以後南京的社集如幾社復社社員對政治的關注已經遠

勝於文學福建為首還包括江西安徽浙江一帶對古典詩學的熱情仍然不

減清代郭柏蒼《全閩明詩傳》引錄著述 60 餘種地方志 10 餘種交代了明

代福建有三十幾個詩人社集活動也有許多重要的文學家族傳承如果能從《石

倉十二代詩選》中核對增補則萬曆以後福建詩人當不只 600 人與南直隸浙

江江西相比絕無遜色

曹學佺與其他福建詩人學者藏書家的研究由陳虹主持的福建文史研究

館首先開始而以福建師範大學方寶川陳慶元教授表現最積極自 1993 年

起陸續整理出版何喬遠《名山藏》葉向高《蒼霞草全集》等十餘種詩文集2003

年則依據福師大藏本刊行《曹學佺集》

大陸開始注意曹學佺研究根據福建社科院歷史所所長徐曉望自言與福師

大胡滄澤等人前往日本東京見到完整的《曹學佺全集》引發積極收集出版與

研究的決心曹學佺曾經倡導相對於《道藏》《大藏經》應編選《儒藏》大陸

四川大學率先發起北京大學繼踵也成為大陸學術與出版界的盛事

目前大陸相關曹學佺的博碩論文約有六篇福建師範大學李偉碩士論文《曹

學佺及其著述論考》20044內蒙古師範大學李金秋碩士論文《《文心雕龍》曹評

中的創作論研究》20049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博士論文《曹學佺研究》2007(已由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暨南大學王士昌碩士論文《曹學佺詩文研究》20085浙

江大學李梅碩士論文《曹學佺詩歌理論研究》20094北京大學中文系孫文秀博

士論文《曹學佺文學活動與文藝思想研究》20122

孫文秀在 2011 年 11 月 14-15 日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主辦的「變遷中的近

世漢文文本載體與文學想像」學術研討會中發表〈日本藏曹學佺著述考述〉

考述日本各圖書館所藏曹學佺著述版本情況係博士論文中的一章由於曹學佺

研究正熱研究者只要些微發現便搶先發表有關戲曲書法印鑑福州現地

發掘發表了很多小文章多半為偽託曹學佺宅邸書樓毀於兵燹又歷經

350 多年變革附會者較多可以憑弔但不足采信

以上所述研究成果都不及陳慶元全面的關注他提出地域文學研究的方

向整理了《曹學佺全集》也得到北京人民出版社首肯準備出版他撰寫《曹

學佺年譜》55 萬字即將完成並聘請漳州師範大學副教授鄭禮炬跨校來負責

研究計畫的推動鄭禮炬對文獻掌握能力很強是個可敬的對手陳慶元上學期

來台灣中央大學中文系擔任客座多次進出中研院漢學中心影印了很多相關

明代福建作家文集5 月 11 日蒞臨中研院發表《晚明閩人文集整理與研究》

在林玫儀女士主持的「明清文學經典中之知識建構與文化思維文本理論文

化交流」重點研究計畫之下

至於國內的研究除了我寫的兩個單篇論文以外並沒有看到相關著述而

真正翻查過漢學中心《曹學佺全集》的人恐怕不多對於福建地區詩文學的關注

應該更少淡江大學中文所郭章裕寫過《明代「文心雕龍」學研究mdashmdash以明人序

跋與楊慎曹學佺評注為範圍》碩士論文係為文心雕龍研究而寫的論文早期

國內偉文書局曾經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編定《明代名人傳》時大量影印出版過

明人文集封面為前七子中的《何景明集》居然是《何喬遠文集》顯然對編纂

過《閩書》的何喬遠也極為陌生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要了解廿世紀大陸明代文學研究概況可先閱讀《20 世紀明代文學研究》

一書由鄧紹基史鐵良編輯分詩文小說戲曲文學批評共 11 章而

以小說戲曲就占了 8 章詩文與文學批評各佔 1 章而已此外復旦大學黃霖

於 2008 年 5 月寫過〈近二十年來明代文學研究的特點與反思〉可以發現詩文批

評的研究從 1989 年以後漸漸發達起來

復旦大學在章培衡教授主持的古籍研究所累積了很好的研究成果陳廣

宏鄭利華兩位教授繼起有計畫的聚集學者編寫《新編明人年譜叢刊》同時

關注詩派研究也從事地域文學研究

上海師範大學李時人教授指導博碩士生撰寫明代區域作家研究從 2006 年

到 2010 年已經完成二十餘本遍及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

湖廣浙江福建廣東滇黔桂松江府吉安府紹興府常州府揚州府

撫州府以及女作家文人結社考等論文

天津南開大學羅宗強教授專治中國古典文學批評史將文學史與思想史鎔鑄

為一關注文學與文化思想政治的關聯他最近注意到嘉靖萬曆以來的文

學與文化現象撰述了《明代後期士人心態研究》等書而北京首都師範學院左

東嶺教授繼承其學派寫過《 李贄與晚明文學思想》關注明人情理欲的衝

突與台灣明代研究的風氣相近比較偏向文化論述

台灣對明代文學的關注清華大學首開先例在新竹清華台北月涵堂舉辦

多年的《明代文學與思想研討會》燃起了明代文學研究熱爾後淡江南華

東華暨南大學與中研院有許多學者教授也投入耕耘研究的方向則偏向文化

論述關注政治經濟社會的文化活動與意義對於有系統的閱讀古籍解讀

文本較少著墨曾有建構文學批評文學史觀的呼聲廽盪於台港大陸也分

別編寫過《晚明文學思潮研究》《晚明思潮與社會運動》等書但最後都被政治

文化與經濟現象的關懷所壓抑了儘管文獻數位化的腳步加快古籍文獻獲得容

易但因為長期忽略作品細讀作家繫連與文獻整理兩岸對於古籍閱讀與解析

的能力喪失我想是個迫切的問題

1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

一般明代文學史的論述多半沿承《明史文苑傳》的序言以開國勳臣宋

濂王禕方孝孺高啟劉基等詩文為先鋒永樂宣德以來台閣敷廓而

李東陽代起及李夢陽何景明李攀龍王世貞輩出史稱前後七子以復古

為文風主流此期間王唐歸茅續出以唐宋文為皈依而徐渭湯顯祖

袁宏道鍾惺之屬亦各爭鳴一時至於天啟崇禎時錢謙益艾南英準北宋

之矩矱張溥陳子龍擷東漢之芳華另成變化1

1《明史文苑傳一》台北藝文印書館影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卷285頁1(總3135 上)

這段序言還是以「詩學」的論述為中心散文的述說僅止於王慎中唐順

之歸有光茅坤史上所稱「唐宋派」而已要認識明代詩學的發展抓住「勳

臣台閣東陽七子唐宋公安竟陵子龍」的線索似乎就夠了

細讀四卷的〈文苑傳〉除了交代歷朝重要文學家傳記涉及時文思想

書畫藝術等發展成果重要的還是暗藏著越吳閩嶺南江右等五區域的詩

學發展脈絡2從明朝初年到亡國(1368-1644)詩學的蓬勃仍不離開江蘇浙江

江西福建廣東等五省不僅各自建構極具特色的「區域文學」而且脈絡相

連縱橫交錯影響全國是值得注意的現象

然則〈文苑傳〉對前後七子公安竟陵諸派的人格或作品均有負面評

價推究原因可能是受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書寫的語氣所左右3朱彝尊

編選《明詩綜》紀筠主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及民國早期的文學史

文學批評史著述也不脫錢謙益的影響4簡錦松指出錢謙益撰寫此書有兩大

動因一為恢復館閣文權之立場另為維護吳中傳統之立場5

簡錦松所謂的「文權」等同於文學史上稱「文柄」「主盟」「樹壇立

坫」等語詞用現代語「主導權」「文章解釋權」來解說或亦相同明初勳

臣皆為能文之士把持文壇的論述經過太祖成祖強勢主導文權漸漸落入台

閣宰輔大學士們的手中弘治八年(1495)以後李東陽直文淵閣參預機務十

六年內累遷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操有文炳稱為茶陵派他是

以「台閣」身分去修正「舊台閣」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大學士所操持的歌

功頌德粉飾太平的文風

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的出現他們不屬於內閣核心而是六部的中層官

員獲有主導詩文風尚的權力稍後的李攀龍王世貞等後七子更是刑部官署

的基層郎官結為詩社他們先後外放為御史按察使或地方官員正好將他們

的詩學主張分散到全國各地李攀龍死後王世貞代之從隆慶五年(1571)起

止於萬曆十八年(1590)二十年時間正是復古詩風串聯全國的好時光這是以

往館閣權臣把持文權的時代所不曾生發的熱潮

復古風潮既已流行庶民仰首景慕習染成風漸生模擬抄襲的弊端而公

安三袁竟陵鍾譚繼起以中央巡察外地或管轄縣治的基層官員或參與科

考的貢學生姿態高呼「獨抒性靈」「深幽孤峭」等口號脫開格調法度上

的束縛來抒寫個人胸臆除了三袁與鍾譚之外以山人自居的陳繼儒被稱

作「山中宰相」也隱然成為文化論述的領導人物當然有些文學史特別強調

2明胡應麟《詩藪》續編一國朝上崇禎五年吳國琦水香閣刊本頁2分國初詩派有五吳

越閩嶺南江右龔顯宗承此說見《明初詩文論研究》台北華正書局1985 年

3錢鍾書指出錢謙益捏造故事貶低王世貞也舉出詆訶七子與竟陵鍾譚的證據見錢氏文〈一字

之差詞氣迥異〉收在《談藝錄》第一章鑑賞篇學者多從此說

4簡錦松〈論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之批評立場〉《文學新鑰》2 期頁127-1572004 年7

5同上頁128

詩人陳子龍夏完淳瞿式耜張煌言等人身處家國鼎革的劇變時代有匡時

救世和亡國悲痛之音6這些愛國詩人仍屬於復古派他們的作品有代表性但

已經不能成為詩學的主流了

大膽的說王世貞成為明代文學史上最後一位「大師」爾後再也沒有誰

能完全掌握「文章解釋權」從晚明的角度來觀察縣官諸生布衣山人

或者地區性的結黨成社都可以抒發個人或小團體的詩學主張造成短暫局部

多元的流行風潮屬於自然的現象我們客觀陳述這種詩壇權柄的盛衰遞換而

不以政治社會經濟等干擾因素為重才能真正理解晚明詩學內在理路的發展

詩學理論的辨證以及詩學史的建構

2區區區區域文學域文學域文學域文學研究研究研究研究

後七子復古詩論的影響力其實是將詩學普及於各地藉著宦途的遷移在

各地域集合結社吟詩酬酢等活動產生多元化地域文學蓬勃現象

有關文學史重新書寫的討論近年來已有王鍾陵龔鵬程陳國球王宏志

陳清僑陳平原等人從不同的角度來建構新論7也注意到地域文學的研究

其中最顯著的地區當屬福建

陳慶元撰寫《福建文學發展史》之後明確的標舉「地域文學研究」大旗8

李玫重新出版了她的博士論文《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范宜如9也以地域文

學觀念檢視吳中文學的發展各地大學均有成立地域文學研究中心如江西贛南

師範學院成立「江西地域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架設網站出版叢書並舉辦學

術研討會10泉州師範學院成立「泉州學研究所」得到廈門大學的支持出版

《泉州學研究》以許在全為首的「泉州歷史研究會」也出版了《泉州文史研究》11

福建詩學從明初發展奠基到中葉的彰顯到晚期的活躍自有其線索可循

晚明福建詩學的活躍當歸功於鄧原岳謝肇淛曹學佺徐熥兄弟等努力而

其中以曹學佺最為重要

曹學佺的研究也在這股地域文學的討論中變成熱門話題舉凡生平事蹟

思想主張著述與影響均有專文探討浙江大學李梅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在

20062007 年之間分別以相同的題目完成碩博士論文福師大方寶川陳

6如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史》教程見httpccejpkcecnueducngdwxs5252htm

7 王鍾陵《文學史新方法論》蘇州蘇州大學1993 年 8 月陳國球李宏志陳清僑合編《書

寫文學的過去文學史的思考》台北麥田1997 年 3 月陳平原《文學史的形成與建構》

南寧廣西教育1999 年 3 月 8 陳慶元《福建文學發展史》福州福建教育1996 年 12 月另有《文學地域的觀照》上

海上海遠東2002 年 12 月 9李玫《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北京中國社科 2000 年 10 月范宜如《明代中期吳中文

壇研究一個地域文學的考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00 年 10 httpdywxgnnucnWebsArticleShowaspID=160(20100612) 11 林華東主編《泉州學研究》第二輯廈門廈門大學2006 年 4 月許在全主編《泉州文史

研究》第二集北京中國社科2006 年 7 月

慶元兩位教授更是曹學佺研究的先鋒復旦大學的朱偉東教授也有很好的成績

由於曹學佺詩文集尚未有「全集」出版對研究者較不利便幸虧近年來《續

修四庫》與《存目》《禁燬》《禁燬補編》等叢刊的影印出版加上日本內閣文

庫藏本的影印以及極為方便的電子檢索系統讓曹學佺研究變得容易而可行

而曹學佺相關友人的文集如《徐熥集》《謝肇淛集》《筆精》等等均由福建

省文史研究會收入「福建叢書」陸續出版中唯一遺憾的《石倉歷代詩選》一

直沒有完整的整理否則對明代詩學與作家作品的理解必然有很大的幫助

目前有關曹學佺生平論述目前多半強調晚明的政治社會背景或觸及學佺

耿介的性格官場職務的成就以及人事之間的讒毀傾軋如果能夠詳讀其文

集相信可以發現作為文人的胸襟以及令人欣羨詩酒相酬吟風賞月藏書

讀書刻書的愜意生活閑散的南京職場正可以啟發詩人並成為萬曆以後南

京詩壇最後的主事者而這些詩文酬酢卻可以勾勒出晚明豐富的文人交誼與寫

作活動復古派吳中詩派公安派竟陵派的詩人可以並駕齊驅於文壇並不

如目前文學史所論有「水火不容」之勢

在文化論述為主流的時刻學者關注晚明各階層人士的生活動態其實可以

將注意的焦點移往詩文創作的流行現象發掘這些可以「彰顯文學意義」的活動

相信為曹學佺重建生平傳記的敘述也可以發現曹學佺主盟於晚明詩壇的事實

因此增富晚明文學史的論述

有關曹學佺思想主張的研究集中在「儒藏」編纂的呼籲廿一世紀初北大

川大開始競爭川大首先成立「儒藏網」2006 年 4 月北大主盟編纂委員會

第一次全體舉行會議邀請季羨林為名譽總編纂湯一介龐朴孫欽善安平

秋先生為總編纂此年北京大學分別與日本東方學會二松學舍大學韓國成

均館成均館大學越南河內國家大學協商合作編纂《儒藏》的「域外文獻」12

2008 年 8 月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已經選出經部 187 種史部 54 種子部 83

種集部 127 種以及出土文物 10 種合計 451 種(含存目 15 種)還定期出版

《儒藏通訊》並建構網頁13儘管《儒藏》的編選有正反意見但不能否認的

清乾隆間周永年(1730-1791)承接學佺主張因此引發了《四庫全書》的編輯頗

能見功14

除此之外學佺對詩學的主張推崇初唐詩事實上對當時代盛唐格律詩文

體流於形式與空洞化做了深切的反省我個人以為歷經宋元四百多年語言

的使用已經有很大的變化要能要能敏銳的掌握韻腳平仄追蹤唐音傳承唐

詩以使用河洛語的閩南人最為優勢復古派係「模擬古人神氣」漸為絕學

而「格調」模擬之說漸漸成無法理解的虛應的「格式」終為講求自抒胸臆的

12 胡仲平〈儒藏工程大事記〉光明日報2009 年 08 月 31 日另見光明網

httpwwwgmwcncontent2009-0831content_972236htm 13 儒藏編纂中心網址httpwwwruzangcomft_defaultasp 14 盧芳玉〈善本掌故周永年與《四庫全書》的撰修《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 年 12 月 3 日

轉引自平和書院 httpwwwpinghesycomdata20090109article_4523htm2009 年 1 月 9 日

「性靈」所奪「性靈」理論一出神氣章法音韻的揣摩都成了明日黃花

才情性情靈性的展現在世俗的喧擾中也都成了壁上之花禮失求諸野

當然只有從武夷山屏蔽仍保有「唐音傳承」的閩人來探求了此所以曹學佺研

究可以帶出區域文學的探討相信都是值得深思追索的議題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家世家世家世家世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

1家世家世家世家世

曹學佺(1575-1646)15字能始一字尊生號石倉別號雁澤居士西峰

居士福建侯官縣洪塘鄉人

據曹孟善〈行述〉中云「先世由鳳翔鐵馬公從前明太祖軍入閩遂家焉」福

師大方寶川先生所撰〈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云「先世由陝西鳳陽於明初

隨軍入閩」陳超博士論文亦同16李梅碩士論文則云「陜西鳳翔」17鳳翔疑

為鳳陽之誤方寶川所云「陜西鳳陽」應以「安徽鳳陽」為是18所以曹學佺的

祖籍應是安徽鳳陽學佺先祖大約在 1360-1368 年之間隨軍入閩19至曹學佺已是

第八世代在他祖父這一代全家遷至洪塘從此世居於此

洪塘在歷史上曾稱「洪塘市」是水路交通物資交流的樞紐自古繁華

文風鼎盛曹學佺《石倉文稿》卷二云「洪江在省會之西十有五里而遙風俗

頗為近古四民尚其本業無奇袤之好間裏相親過於姻婭通家子姓以諸父

事其尊長而兄弟行則以倫次稱呼壺內通殷勤若真妯迪娌也儒生書塾歸

遇尊長過門必拜考試之期里中為暗擬曰 『某也甲等某也乙等』及至發

落如所料不差群哄笑以為衡文使者微行洪江云」20《閩江金山寺志》

亦云「洪塘前朝人物之盛為吾閩西冠而最彪炳者」《洪塘小志middot人物》亦載「洪

塘自開閩以來賢哲迭起與閩之八都群賢齊聲祖父開創于前子孫繼承於後

或草間崛起或箕裘代紹或兄弟聯榮或鄉間並舉猗興盛哉」21在明代兩

百多年的科舉取士之中洪塘鄉出現「一狀元三尚書五十七舉人進士」因

此有「科科不斷洪」的美譽其中的一位尚書指的就是曹學佺

15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6 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41 17 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頁 3 18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9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20 曹學佺〈淑人翁母壽文〉《石倉文稿》卷 2頁115

21 佚名纂《洪塘小志人物》

祖父西衢公未及見到學佺進士及第22到了學佺的父親及渠公時迫於家

境貧寒「曾在洪塘賣餅」23後因曹學佺任四川參政祖父父親皆被追贈為

參政24叔父名汝載生兩個兒子25

曹學佺的母親曾氏幼年時母親去世和哥哥相依為命頗得兄嫂的歡心

得到兄嫂的照顧隆慶五年(1571)十九歲嫁給曹學佺父親曹及渠隆慶六年

(1572)生一女姓名無考萬曆二年(1574)臘月十五日生曹學佺萬曆七年(1579)

又生一兒名曹學修萬曆十三年(1585)曾氏去世葬於雲山在學佺十一歲時

(1584)母親因病辭世十四年後萬曆二十六年(1598)因曹學佺為南京大理

寺正被封贈為安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十二月初三日學佺以公歸里將母

葬於雲山作《先姚曾安人墓誌銘》

曹母去世後曹父曾續弦學佺對繼母很孝順繼母九十壽誕時學佺作詩

為其賀壽26

長學佺二歲的姐姐在母親死後即擔起照顧家庭和兩個弟弟的責任27後適

林小他五歲的弟弟學修字能證從曹學佺的詩中28知其弟亦深諳詩文曾

多次參加詩社與朋友飲酒唱和論文賦詩學佺宦遊在外文集中諸作〈予

有潞河之役送弟修還〉〈憶舍弟修到家〉〈聞弟修病〉〈元旦同弟修作〉可

以看出對弟弟的牽掛

曹學佺兒子為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據《石倉詩稿》之《桂林集》詩歌

《乙丑除夕紀事》云「五旬仍過兩年華四子惟留一在家」可以推知曹學

佺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曹學佺詩文集中多次提到他們

《桂林集》之《嘉兒告歸口述五言古體四章送之》《西峰集》卷下〈長至日

西峰草堂小集適次兒孟表移館〉《更生篇》之〈除夜走筆示次兒表〉《林亭

詩稿》之〈除夕同范穆其吳去塵藏幼惺孟嘉孔表二兒守歲〉《芝山

集 》之〈曹子章(能始令郎)餞予臂山灣⋯⋯〉《林登州集》十七卷〈雲溪堂記〉

中也提到曹子章2003 年 5 月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福建叢書》第三輯《曹

學佺集》第一頁方寶川《 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一文第一點「曹學佺的

生平事略」中稱「據筆者知見記述相對翔實者當屬曹學佺第五子曹孟喜所

撰《曹石倉行述抄本》」曹學佺有五個兒子其中之一為曹孟喜曹孟善《明殉

22 同註 20學佺回憶道「予祖父母僅及見予小子之領鄉書」 23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21 24

「余以南京大理寺正被覃恩父受如官」曹學佺〈先妣曾安人墓誌銘〉《石倉文稿》卷二

25 《西峰集》卷下《季秋聽泉閣雜詠十首》引言「距重九猶五日耳吳仲緯將有事于龍溪

余兄能永與偕以雲母箋餘書口占十絕句以紀茲遊且為塞紙」以及《汝載叔能證弟至

日白沙而別》 26 〈題九松圖為余母壽〉云「人生壽考誠難得九十稱筋取數奢昔日衛公歌鷺菉竹茲辰

余母采黃花經眸世態兒升降繞膝兒孫皆樂加惟有岡頭老松樹青青相與閱韶華」《西峰

集》 27曹學佺〈祭林氏姊文〉《石倉文稿》 28 散見曹學佺《金陵集》《潞河集》中

節榮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雁澤先府君行述》一文中提到「先宮保公丙戌歲

殉節日不孝孟善方稚齡先兄等苦塊中泣述行實」曹孟喜並未在曹學佺詩

集中提到過

2 姻親姻親姻親姻親

〈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方寶川亦云「歸娶同里

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29」按林庭機〈朝列大夫南京國子監祭酒龔公用卿墓志〉

「公諱用卿字鳴治別號雲岡其先由光州入閩遂佔籍焉----嘉靖壬午(1522)

以禮經魁丙戌(1526)上春官對策大廷賜進士及第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

----辛丑(1541)擢南京國子監祭酒----尋以病乞歸----己未(1559)倭夷寇吾福

避居建安者久之未幾以微疾終年六十四30」龔用卿(1500-1563)字鳴治

號雲岡福建懷安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第一即〈行述〉中所稱「鼎元」也

授修撰累擢南京國子祭酒以病乞歸年六十四卒有《使鮮錄》《雲岡集》

及《詩餘》等31可知龔用卿死於曹學佺出生之十一年前

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人俱

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

司成於九原32」司成掌教育祭酒即指擔任國子監祭酒的龔用卿蔭一子授

光祿卿居北京學佺所娶乃「光祿公之女」即「龔用卿之孫女」學佺另一篇

祭妻弟龔克向文云「余憶初上公車入長安居停岳翁宦邸33」可知萬曆二十年

(壬辰1592)第一次在北京備考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

曹學佺的內弟有八人僅知兩位弟弟名為克廣克向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

萬曆 19 年(1591)曹學佺獲取童生同年八月鄉試中舉連中兩元之後

赴京參加三月的進士會考到了北京以同鄉之誼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光祿

公係廕官為嘉靖 5 年(1526)狀元龔用卿之子考試失利仍獲得光祿公賞識

收為女婿返鄉後即前往迎娶34萬曆 22 年(l594)冬再次上京經過幽燕

29 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書首頁 2 30 焦竑《國朝獻徵錄》卷 74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據萬曆 44 年影刊本頁 14

31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960《福建通志》卷 43潘 87清鄭祖庚《福建省侯官縣鄉土志》

云字「明」治應為「鳴」 32 〈祭龔瑤圃六舅文〉《六一集碑銘》頁 24 33 〈祭龔克向文〉《石倉三稿》卷 8頁 7 34 曹孟善〈先府君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福建師範大學方寶川教授亦

云「歸娶同里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見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

書後附錄頁 5 與書首頁 2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

人俱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司成於九

原」(《六一集碑銘》頁 24)應為龔用卿孫女方是又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孫文秀《曹學佺文學活動與文

齊魯各地瀏覽名山巨川目睹帝京景象也結交了許多文壇名士

次年春天一舉及第35授戶部主事請准返鄉探親此時老縣長周兆聖因病

去世學佺轉赴江西金溪弔唁途經福建建州永安武夷等地也順道遊歷江

西鉛山紫陽書院和觀音洞等地

在北京戶部任官期間曹學佺與友人遊歷近畿房山通州薊門各地都有

詩作萬曆 26 年(1598)改任南京大理寺左寺正由於業務清閒常與同僚

友人遊歷宮台古寺攀岩登岳或泊秦淮水閣留下許多唱和的詩篇

萬曆 29 年(1601)秋曹學佺同友人赴浙江歸安弔祭文學前輩茅坤36順道去

蘇州拜訪僑居該地的徐興公偕遊太湖杭州常山等地也到了越中紹興剡

溪新昌登天姥山等諸多名勝撰有〈遊太湖詩〉〈錢塘看春詩〉等作萬曆

31 年返鄉省親時參加由趙世顯主持邀請屠隆為貴賓的凌霄台大社又與

朋友共組芝社霞中社

萬曆 32 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南戶部郎中

33 年再遊浙江以妻子龔氏之喪而返回福州

萬曆 34 年(1606)曹學佺升任南京戶部郎中也開始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

社集主盟金陵詩壇錢謙益論萬曆年間有兩次詩壇盛況初期的領袖是金陵人

陳沂謁選為崇仁教諭陞奉新知縣調寧鄉謝病歸居家十五年於桃葉渡

淮清橋之間建造邀笛閣結清溪社37金鑾盛時泰張獻翼王稚登與會

詩風大勝而二十餘年之後閩人曹學佺繼起與臧懋循陳邦瞻吳兆吳夢

暘柳應芳盛鳴世等人唱和蔚為氣候並集眾人與會詩作刊刻為《金陵詩集》38曹學佺便是將金陵詩壇盛事推向高峰的重要人物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附《金陵社集詩人》曰「閩人曹學佺能始回翔棘

寺遊宴冶城賓朋過從名勝延眺縉紳則臧晉叔(懋循)陳德遠(邦瞻)

為眉目布衣則吳非熊(兆)吳允兆(夢暘)柳陳父(應芳)盛太古(鳴世)

為領袖台城懷古爰為憑弔之篇新亭送客亦有傷離之作筆墨橫飛篇帙

騰湧此金陵之極盛也」其時閩中詩人如徐 謝肇淛陳仲溱林古度兄弟

及莆田吳文潛姚旅等皆在金陵至此如曹學佺可以說是繼弘正間鄭繼之之

後打入金陵文壇的另一位福建文人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顯然是主盟的地位所

謂「坐令吳楚士同聲驅景附」39「石倉衣缽自韋陶吳越從風赤幟高」40不

藝思想研究》(北京大學 2011 年博士論文)仍沿用錯誤 35 見萬曆廿三年進士題名榜單曹學佺在二甲第 50 名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附錄 36 茅坤(1515-1601)有朱賡撰墓銘屠隆撰行狀馮夢禎撰墓表均見《茅鹿門先生集》(萬曆

刊本)卷 35 附錄茅坤 86 歲自生日起作了半年的宴會道經湖州歸安的文人均前往拜訪曹

學佺與茅坤之子國縉交往甚密甫離他家就傳來亡耗因此再專程弔喪 37 顧起元〈金陵六十詠〉第 38 人見《嬾真草堂集》(台北文海影明萬曆 42 年刊本)卷 1

頁 27另見無名氏〈寧鄉縣知縣陳芹傳〉《國朝獻徵錄》(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影萬曆 44年曼山館刊本)卷 89 頁 83

38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台北世界書局1965 年再版丁集上頁 459此《金陵詩集》

未見存稿疑散入曹學佺《石倉詩選明詩選》中目前此書殘存於上海圖書館未見刻本 39謝肇淛《後五子》《謝工部集》卷六 40亦謝肇淛詩轉引自《靜志居詩話》卷 16「謝肇淛」

僅以個人魅力率同吳越名士將風流弘長的南都主流文學推向明中期以來的高

潮而且提升了整個福建文學在江南中心文壇的地位「邇來吳越稍推閩士」41的

局面之確立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說是他的業績這一文學盛事的影響之大即

使到了明末清初他與諸名士所賦「清綺婉縟」之詩是「至今金陵人猶能誦之」42

萬曆 37 年(1609)調任四川右參政途經河南陜西抵四川成都任上隔年

夏天又離開蜀地再次往返北京賀歲旅途跋涉頗為耗時萬曆 39 年(1611)

升任四川按察使在這段時間中他忙於日常政務之外考察了蜀地風俗民情

寫成《蜀中廣記》108 卷43也趁著公務之便與友人暢遊江西安徽湖北等

地詩作成集41 年(1613)曹學佺遭「察典」獲罪削官三級又以丁憂歸故里

蜇居十年天啟 2 年學佺重獲啟用為廣西右參議他沒有想到這是最後的一

次遠行天啟 6 年任滿擬遷陝西按察副使竟以九年前所刻《野史紀略》而獲

罪拘禁七十餘日而後放歸故里崇禎元年(1628)學佺 55 歲重新授命為廣

西按察副使他已經無心任職力辭不就閒適的居家著述生活才是他的鍾愛

然則十七年後鼙鼓動地而來思宗自縊煤山福王兵敗唐王朱聿鍵入閩

自立曹學佺臨危授命就在自己的家鄉擔任起朝廷太常卿一職不久昇為禮部

尚書加太子太保次年(1645)8 月唐王兵敗於汀州學佺方與齊巽朱友桐議

守福州9 月 17 日城破學佺於次日凌晨自縊於西峰里家中

第第第第三三三三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

根據大陸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檢相關曹學佺著作共有 42 目

之多44日本公藏聯合書目中有關「曹學佺」相關目錄更多共有 237 目45在

這些目錄中有同版複本異版覆刻本補刊本也有曹學佺編輯撰序之書

也有零散的集結本單本或者是後人編輯偽託而成的書籍未能一一經眼

很難判斷其中異同目前只能依照前人藏書目錄所載以及近人著述中論及來

41李光縉《及閘人蔣於鼎書》《清源洞文集》卷 6 42 《林茂之先生掛劍集》卷首王士禎序 43 《蜀中廣記》內容分名勝邊防通釋人物方物仙釋遊宦風俗著作詩話

畫苑等 12 門共 108 卷包羅天文輿地山川水文歷史人文物產四庫全書本 44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係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北京大學數據分析研究

中心聯合研製扣除子目仍有 28 條目網址如下

http202963145dirSearchdomethod=gaoJiQueryampgoToPage=5ampisSearch=false 45 日本所藏中國古籍聯合書目見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NAIKAKUtagged4370037datampback=1

加以整理

曹學佺著作面向甚廣在經學方面有《易經通論》12卷《周易可說》7

卷《書傳會衷》10卷《詩經剖疑》24卷《禮記明訓》27卷《春秋闡義》12

卷46史學方面有《大明一統名勝志》208卷《蜀中廣記》108卷47至於曹學

佺個人的詩文集坊間為他出版的《選集》以及歷代詩選的編纂都值得仔細

推以下先就其詩文集做初步考察

(一)《石倉詩文集》的考索

根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大陸現存的曹學佺詩文集不含選集有

共有十種48拜現代影印發行的便利重要的刊本有 12 卷本24 卷本福師本

詩稿本四種已經影印出版又於國家圖書館得日本內閣所藏《石倉全集》影印

本(以下簡稱「內閣本」)卷帙最豐得以相互校讐以辨全貌茲將所見五本

影刊本的內容排列對比如下

1《石倉全集》109 卷本 (簡稱「內閣本」)

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石倉全集》番號漢 17189共 109 卷49全書分 61 冊

書高 26 公分寬 165 公分首頁有「五忠理學世家」「寿齋」二鈐印原書題

的編號是流水號經內閣文庫館員重新調整過目前台北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

有影印本係委託日本高橋寫真株式會社製作合裝為 30 本在內閣文庫的目

錄中尚有四條卷數不完整的編目卷次不多應為零散本

全書沒有連貫排列的卷數作品的編排也無法完全依照寫作時間先後大致

是以《石倉詩稿金陵集》三卷《石倉文稿》五卷為開端其次收任職南京

46 名為《書傳會要》《書經折衷》《詩經質疑》《春秋義略》《春秋傳刪》以及號稱總集的《五

經困學》《五經可說》是否為曹學佺親身編訂有待日後考索 47 名為《輿地名勝志》《天下名勝志》或書名上加「大明」兩字者疑非學佺自為尚有拆解

全書而單行的各地方《名勝志》以及蜀中人事物的單集則有待目擊 48《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卷二十六〈明別集〉著錄

參照崔建英輯訂賈衛民李曉亞參訂《明代別集版本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 年 7

月頁 625-628僅有兩目不同崔本後出缺第二目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刊本第七

目明末廿四卷本作十九卷本不知何故此兩本皆已影印發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載為

49 陳慶元曾在內閣文庫中閱讀《石倉全集》他將「內閣」本的卷篇重新編號將《金陵集丙午》

《金陵集丁未》視為同卷又將《游藤山詩》《續游藤山詩》合為一卷反將《石倉文稿》卷一

卷二各分為兩卷全部合算為 109 卷言與日人原亨光所云「一百又九卷」相吻合〈日本內

閣文庫藏本曹學佺《石倉全集》初探〉《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大

學主辦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年 1 月頁 460-479又台灣漢學研究中心資料庫羅列《石倉

全集》兩條一作 61 冊一作 88 卷均來自內閣文庫影印其實是同一本所謂 88 卷本並

未數算清楚造成失誤東京大學人文研究所於昭和四十年用東京内閣文庫藏崇禎中刊本景照

卷次亦凌亂載錄 21 册疑為 31 冊方是見日本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019705tagged0522009datampback=1(20100620)

大理寺前的舊作都是篇幅短小的詩集顯然原來的詩集都是隨時隨事隨地

而刻最後才被收編一處其中比較突兀的有二一是《浮山堂》(1613)插在

《房山》(1599)與《芝社》(1603)之間二是《武林稿》(1606)插在《芝社》(1603)

與《苕上》(1601)之間接下來的詩文稿已經有按年而刻的特色卻被先後區

分為三稿(58-60 歲)四稿(616264 歲)五稿(636566 歲)六稿(67 歲)

顯然在刊刻前試圖做整理的工夫何以 63 歲作五稿而 64 歲作四稿令人不

解未能竟功最後的〈古希集〉是 70 歲以後的作品

觀察書版每半頁 9 行每行 18 字白口是統一的大部分版心下方有

刻工名字簡寫其中有鄭一鄭二鄭西鄭利魏憲等人均為福建邵武工匠50字體以歐體為主少數則接近顏體頁碼有跳頁以及整理的跡象如《夜光》

3536 頁為同頁4041 頁為同頁可能因版頁遺失不得已兩號做同一頁

以便銜接可以大膽的假設曹學佺習慣將作品隨時隨地刊刻出版這些小集子

的木刻版被保留下來以便將來整理全集時可以繼續使用也沒有看到任何版式

不同的文集刻版內閣文庫所收的這套書是個「百衲本」曹學佺與他的家人

並沒有統籌刊印全本的機會正因為是「百衲本」保留了曹學佺文集最原始的

出版狀態

2《曹大理集》八卷《石倉文稿》四卷明萬曆刻本(簡稱「12 卷」本)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框高 200 毫米寬 273 毫米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此版

影印收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 1367 冊日本內閣文庫亦另存此目

《曹大理集》八卷實為詩集各卷依次為《春別》(甲辰1604)《豫章》

(1604)《金陵》(甲辰乙巳1604-1605)《江上》(1605)《玉華》(辛丑1601)

《苕上》(1601)《芝社》(癸卯1603)《天柱》(1603)檢核作品寫作時間與內

容這部詩集試圖依照寫作時間順序排列所以把《春別》排到前面在《金陵》

中試圖攙入同年寫作的《武林稿》24 首多出 85 頁的篇幅核校《武林稿》有

詩 64 首共 195 頁係學佺短期赴杭州蘇州時的作品編輯者可能集稿未全

試圖將半卷作品塞入《金陵集》中但也可能是《武林稿》後半卷作品編輯時尚

未寫出此後在編輯過程中又發現比《春別》更早完成的《玉華》《苕上》

《芝社》《天柱》因此編輯者「按時間順序排列作品」的企圖又告失敗至

於內閣本等《金陵集》尚有丙午丁未(1606-1607)兩卷作品而此本闕如可見

此本沒有重新編定卷次或有遺漏也無法察覺

《石倉文稿》有四卷各卷內容依次為書序等 33 篇碑傳墓銘等 29 篇遊

記等 10 篇廟宇疏文 21 篇合計 93 篇與內閣本對照四卷所收文章類型相

同唯篇數各少 2723412 篇尚缺 66 篇檢查所缺作品有些是在 1612

年學佺調任四川右參政之後的作品51內閣本第五卷書牘啟文有 21 篇(含鄧遠

50 李國慶編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上海上海古籍1998 年 12 月頁 91278279 51 如〈修理成都五龍廟疏文〉「歲壬子(1612)余再入蜀」《石倉文稿》卷 4頁 48內閣本可

知內閣本補充了離南京入蜀的作品

游來信 1 篇)此書全缺全部是四川任內對僚屬舊友的書信可以猜測文集

作四卷本保留了南京為官前後(1601-1605)時期的作品內閣本則攙入了四川任

官時期的作品可見這本書是學佺離開南京之前試圖超越原先刊刻的《曹大理

集》雖然不夠理想卻是他集結舊作而合版的第二次嘗試

3《石倉集》二十四卷明末刻本(簡稱「24 卷」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書北京出版社《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補編

集部》第 80 冊據此版影印發行書首有莆田周嬰〈六三集小序〉曹學佺〈自序〉

署崇禎丁丑(1637 年)夏閏月夏月撰述

首標明「石倉五稿」分四卷有目次依序為《六三詩》《六三文--序上》

《六三文--序下》《六三文--記傳碑銘》(1636)其次為「石倉四稿」一卷只

收《六四詩集丁丑》(1637)前有目錄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四艸詩全」

第三部分為「西峰集」前有周嬰壬申(1632 年)序其次是《西峰六一艸》(1634)

目錄正文卷首有學佺小引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一艸詩上」可知試

圖歸入「石倉四稿」標註「詩上」卻不見「詩下」是佚失未刻或衍誤

不得而知

第四部分標題署「石倉三稿」詩目錄有十四頁分《西峯集詩》上中

下三卷(1631-1633)以下諸卷卷前沒有目錄而版面形式皆同於內閣本分別

為《芝社》(1603)《武林》(1606)《天柱》(1603)《巴草》(1608)《蜀草》三卷

(1609)《聽泉》兩卷(1618-1619)《夜光》兩卷(1621)《淼軒》兩卷(1621)《賜

環》兩卷(1630)

從成書的樣貌來看也是個拼湊本何以用莆田周嬰的小序為首頁可能是

將書中收錄唯一的排版大方的序文置於卷首以充場面以下排列的順序稱

五稿四稿三稿何以倒行內文也沒有嚴格按時間順序排列三稿之後又

退到早年金陵前期巴蜀任官時間以及早期居家的作品

可知此書主要收錄學佺 58 歲到 64 歲的著作屬於中晚年期詩文而以《西

峰集》為主軸至於攙入早年其他零散的作品很可能是在倉卒之間以仍然保

留舊有的書版混合而編成

4《曹大理詩文集》無卷數明刻本(簡稱「福師」本)

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館編選並附有翠娛閣評選《曹

能始先生小品》2 卷曹孟善52〈曹石倉行述〉手抄本由江蘇古籍出版社於 2003

年 5 月影印出版分上下兩冊

上冊為詩集卷首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序文沒有目次首《金陵初稿》

其次《石倉詩稿金陵集甲辰乙巳》第三《金陵集卷中丙午》第四《金

陵集卷中丁未 》第五《金陵集丁未下 》第六《浮山堂集》第七《夜

52 福師本作「曹孟喜」誤首篇混入徐延壽〈祭曹石倉文〉第二篇才是〈行述〉通篇敘述者

均作「孟善」知為手民之誤

光堂近稿》最末《福廬遊稿》頁首有葉向高序詩集版式與刻工名字與內閣本

均同顯然為同一版本但丙午丁未兩卷版心俱作「金陵集卷中」因此

福師本將兩卷的第 7-8 頁錯置如果引述此文集者作品繫年上都會發生訛誤53

下冊為文集附錄的《小品》與〈行述〉不論此冊實收有《石倉文稿

卷二贈序祭銘》《夜光堂文稿》《浮山稿》《石倉文稿卷二》版心挖去

卷號少數頁碼也被被竄改但字體版式與每頁刻工名字字數連同缺字

版面意外摺線均與內閣本相同54福師本僅選入《文稿》卷二而剜去卷號

顯然蓄意做偽掩飾殘缺其餘四卷的遺憾卷中尚缺頁 95為王思仁母親所寫

〈書王安人傳後〉的前兩面卻無端增加了〈淑人翁母壽文〉〈祭徐鳴卿文〉〈汪

仲嘉傳〉三篇11 頁 21 面的篇幅然則此三文又重複出現在後面的《浮山稿》

中55校對版式仍同但版心被剜改試圖刪除「浮山」使融入「文稿卷帙」之

中後繼者不察又將《浮山稿》收入集中造成重複現象

福師本以被剜的版本影印該「剜版」後所留存「原版」的原始狀態在「曹

學佺全集」校勘工作上反而提供了比照的證據

5《石倉詩稿》33 卷清乾隆 19 年(1754)曹岱華刻本

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均藏有北京出版社依據北

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影印出版收在《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集部 143 冊書前附

有原書扉頁書影總目錄前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曹大理集序〉還有奉

天府府丞提督學政陳治滋此年〈重刻曹石倉先生詩集序〉並附有《明史文苑

傳》中的〈曹學佺傳〉接著有《石倉詩稿》總目錄此書係依學佺原版覆刻

除了另立新名《石倉詩稿》改為黑口加入「曾孫岱華重梓」字樣之外行數

每行字數字體均仿原版型態全書的排列仍以《初稿》《金陵》為首顯

示學佺最早成名作品其次收及《掛劍》《海色》等 16 本小集子(1596-1606)等

早期在北京任官時期往訪福建家鄉以及旅遊蘇杭湖嘉之作以下為四川任官

時期的《巴草》《蜀草》(1608-1609)而後往返宦途故鄉之間的《雪桂》(1612)

《湘西》《浮山》(1613)《福廬》《聽泉》(1618-1619 )《夜光堂》《森軒》(1612)

《桂林》(1623-1626)《更生篇》(1627)《賜環》(1630)《西峰》(1631-1633 )《六

四》(1637)從各卷的排序來看與寫作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對照仍有參差

以詩稿而言這個版本似為整齊事實上還有四個問題

(1)缺收《兩河行稿》

(2)缺收《賜環集》下卷內閣本中有上下兩卷詩稿本只存上卷

(3)多刻《湘西紀行(詩)》內閣本第 20 冊《湘西紀行》上卷是詩文相雜日記體

53 以南京江蘇古籍影版的《曹學佺集》新編頁碼 168 頁須接 221 頁224 頁再接回 173 頁陳

超李梅的論文均有因此繫年錯誤的現象建議讀者割截改貼此四頁否則容易誤讀 54 如《夜光堂》版心廿五二十六重複兩頁碼此頁缺四字內閣本福師本均同《文稿》卷

二頁 89〈別駕管元陽先生雙壽序〉頁面有紙張油墨摺線似有前後頁刷版的共同現象 55 〈壽翁母文〉在江蘇古籍版頁 701-708頁 811-818 重出〈祭鳴卿〉在頁 709-714頁 853-858

重出〈汪仲嘉〉在頁 719-724819-824 重出

劄記抽出其中詩作與廣西任上詩作又合刊為《桂林集》三卷以文類不同而同

時收錄詩稿本重刻時曹岱華未察《湘西紀行》的詩作已經重複出現在《桂林

集》上卷仍然單獨抽出《湘西紀行(詩)》刻印為一卷

(4)詩稿本為「避開遼事」而刪削詩作如《金陵初稿》頁 16應為〈喜龍君御

至自臨洮〉此詩被剜去而將此卷最後一首〈別同署〉移入此處

從以上各版本的校勘曹學佺早年出版自己的文集多以「隨時隨地隨事」

而刻的小集子為主攜帶輕便與詩友酬贈也最經濟便捷《曹大理集》編刻之

後赴四川任官之時曾有重編 12 卷本的打算嘗試將為宦金陵時期的作品重

新整理未能竟功新增的稿子也未曾以「二稿」相稱24 卷本無金陵時期

作品似乎是學佺 54 歲之後編選《西峰集》試圖合輯為三稿四稿五稿六

稿以迄古希之稿兩次的重新出版實際上都沒有完成願想因為舊稿過於零

散刊刻卷帙極不整齊又沒有計畫重雕新版最終都失敗了乾隆時期的詩稿

本 33 卷是曹岱華依照曹學佺的舊版型式覆刻而成除加入新加入編者名姓

其餘均按《金陵集》以來的字體與版式來刊刻可能是為了避免清政府在遼東議

題上的箝制僅選擇蒐集舊有詩作放棄了文章的重刻雖然方便讀者重新閱讀

學佺詩作卻無法保有全璧福師本雖然得自光緒翰林侍讀陳寶琛的舊藏仍

屬於明末舊版的刷本可見原版散落人間為書商輾轉襲用面目已非不得已

以剜版更動卷頁號碼的方式來得到出版的機會

而內閣本蒐集詩文 109 卷拼合了早期的《曹大理集》12 卷本24 卷本

還有集眾版所缺如《林亭文稿》《兩河行稿》等 51 卷但此書仍然依照舊書

拼合在時間的排序上還是有瑕疵如果要得到一本完整的《曹學佺全集》

應該區分為詩體文體各類依照作品繫年重新排列集子有「附錄文字」的情

形也應該按寫作時間順序重新歸建如《湘西紀行》卷下附錄有閩史誌鹽

政郵政賦稅海防倭患紅夷山寇諸文字應該歸到「條議類」為佳

《更生》卷下學佺自云收金陵時期舊稿自然應移入《金陵集》中方是

(二)兩本曹學佺選集的探討

坊間尚可見到有關曹學佺的兩本選集因為是選集本沒有列入上節的討論

中從這兩本選集中可以證明曹學佺作品在當時被讀者與出版商接受的情形

所以在此處敘述

1 《曹能始先生小品》2 卷收在《翠娛閣評選皇明小品十六家》32 卷本之中

明陸雲龍編選參與選評者尚有何偉然丁允和梅羹陸府治陶良棟陳燮

明陳家肇江之淮金汝棟等人崇禎六年(1633)崢霄館刻本56福建師範大

學圖書館藏本其他收藏單位十餘處但卷帙多半不全十六家分別為徐渭

屠隆袁宏道湯顯祖虞淳熙袁中道鍾惺文翔鳳李維楨黃汝亨張

56 陸雲龍號孤憤生浙江錢塘人萬曆崇禎間出版商翠娛閣崢霄館均為陸氏出版堂號

鼐陳仁錫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仁曹學佺曹學佺為第十六家從名單上

來看應是那時候的「現代名家文選」此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於 1996

年 2 月鉛字排印出版改名為《明人小品十六家》

此曹學佺小品選集開端有崇禎壬申年(1632)陸雲龍〈題詞〉書每半頁九行

十九字版心題為「曹能始集」全書收有「序引記碑文傳啟書

疏墓誌銘祭跋」等十二種文體合計文稿 38 篇57從體式上觀察應該是

提供讀者撰寫「應用文書」的典範

2 《曹能始詩》6 卷收在《八大家詩選》中明人夏雲鼎崇禎 6 年(1633)原輯

清故宮舊藏現存於台北故宮58原書僅存 29 卷分別為《陳仲醇詩》7 卷《曹

能始詩》6 卷《譚友夏詩》7 卷《楊龍友詩》5 卷《季叔房詩》4 卷此書載

錄時稱《明刻本八大家詩選》或《前八大家詩選》均為清人所加核對清康

熙 21 年(1682)季正爵刻本改名為《前八大家詩選》前有康熙 22 年倪粲序崇

禎 6 年夏雲鼎舊序康熙 21 年季正爵重刻序北京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本已

影印出版收在 2000 年編纂《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38 冊之中所選八家

即為董其昌 8 卷陳繼儒 7 卷王思任 8 卷曹學佺 6 卷李明睿 7 卷譚元春

8 卷楊文驄 5 卷季孟蓮 8 卷共 45 卷康熙版以八家之集各作 1 卷因此改

稱 8 卷本曹學佺排於第四位卷帙改稱卷 4 之 1 卷至卷 4 之 6內容並無變動

曹學佺詩共收五古 79 首七古 11 首五律 144 首七律 59 首五排 21 首

七絕 32 首共計 348 首59全書前端尚交代學佺之詩選自《夜光》《武林》《金

陵》《湘西》《桂林》《石倉詩稿》《大理集》《西園雜詠》等 8 部這前七部

集子最晚成稿的是《桂林》也就是說選家所用文本在天啟六年(1626)之前至

於最後一部的《西園雜詠》疑似誤植也可能是學佺失散之集

這兩部詩文選集本前者因福師本的選錄而為學者所注意後者為故宮殘

本眉目模糊雖然康熙年間季正爵重刻本已影印出版缺乏「子目」可查因

此尚未引起學者注意這兩部選集刊刻的時間均落在崇禎 5 年6 年之間曹

學佺當時為 59 歲60 歲正要進入「石倉六稿」的寫作密集期可見學佺在當

時的聲名與著述不因去官返鄉悠游山林而被文壇所忽略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分《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

57 福師本第二冊所收錄文稿與此選集中《陳道掌日箋序》等 13 篇重複本選集僅 38 篇稿可

見選錄此小品集並非智舉 58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下冊頁 1215可查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 59 五古目錄有 81 首內文缺詩作 2 首實為 79 首七古目錄有 12 首其中〈馬市歌為陳道源

作〉有目無詩實為 11 首五排目錄有 19 首〈遊疊綵巖〉〈竺都閫招遊華景洞〉兩篇

有詩無目實為 21 首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結案報告結案報告結案報告結案報告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

第三節 研究目的

1 明代詩學發展史

2 區域文學研究

第二章 曹學佺家世與行宦

第一節 曹學佺的家世 第二節 曹學佺的宦場經歷

第三章曹學佺的著述編纂與出版

第一節曹學佺的著述

第二節曹學佺的編纂與出版

第四章曹學佺對晚明福建詩學的影響盛況

第一節 萬曆初期的福建詩學活動

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活動

第三節 萬曆晚年啟禎之間詩學活動

第五章 結論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第一章緒論第一章緒論第一章緒論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

近年來個人的研究漸漸偏向晚明文學史認為仍以「公安竟陵

陳子龍夏完淳」為晚明文學論述的主軸並沒有做全面觀察甚至以復

古的再興或愛國文學為敘述重心以至於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以及

《明史文苑傳》雖已注意到曹學佺的文學史地位和福建地區詩學發

展的重要性在一般的文學史的論述中仍未明確的闡述

因為開授晚明文學與文化課程之故涉獵晚明文人與文集稍多注意

到晚明兵馬倥傯之際啟禎之間重要文人的傳記資料未及整理即已喪失

泰半如果當時的文人能忍隱逃遁廁身於清代文人作家之列傳記資料

尚可見錄於《明遺民錄》中倉皇殉國者文集多半殘毀事蹟湮滅因

此個人考察過曹學佺生卒年祖先籍貫娶妻詩文集出版歷代詩選

等編選過程與卷數做了初步的探索已撰文在南華大學與天津南開大學

發表

有關曹學佺的著述詩文集卷帙頗大海外孤本殘本尚待全面搜尋

查詢大陸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檢相關曹學佺著作共有 42 目

之多而日本公藏聯合書目中有關「曹學佺」相關目錄更多共有 237

目在這些目錄中有同版複本異版覆刻本補刊本也有曹學佺編輯

撰序之書也有零散的集結本單本或者是後人編輯偽託而成的書籍

拜現代影印發行的便利重要的刊本有 12 卷本24 卷本福師本33 卷詩

稿本四種已經影印出版又於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得見日本內閣所藏《石

倉集》影印本(以下簡稱「內閣本」)卷帙最豐得以相互校讐以稍辨全

貌但日本內閣文庫尚有三種殘本目錄國內並未影印大陸各圖書館所藏

曹學佺著作如 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故宫博物院圖

書館山東省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等處藏書未能一

一經眼很難判斷其中異同

曹學佺著作面向甚廣在經學方面有《易經通論》12 卷《周易可

說》7 卷《書傳會衷》10 卷《詩經剖疑》24 卷《禮記明訓》27 卷《春

秋闡義》12 卷史學方面有《大明一統名勝志》208 卷《蜀中廣記》108

卷至於曹學佺個人的詩文集坊間為他出版的《選集》以及歷代詩選的

編纂都值得仔細推敲

大陸學者方寶川陳慶元也從事曹學佺研究發表多篇文章並出版福

建叢書《曹學佺集》然而在撰述方法體例上尚無具體的策略又誤信

曹學佺孫輩曹孟善(亦誤做曹孟喜)撰寫之〈行述〉以至於不盡合乎史實

大陸尚有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博士論文《曹學佺研究》及浙江大學李梅碩士

論文《曹學佺詩歌理論及其詩歌特色》由於未能全面掌握原始資料引述

資料錯誤甚多論述亦未能從整個文學史來觀察實有深究之必要

另外曹學佺編選《石倉歷代詩選》這部書的規模目前還沒有人

可以說明清楚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若核對

《中國古籍善本總目》《中國叢書綜錄》《明代版刻綜錄》等書目存書

紀錄不同分別為 1207(存 939)12551263 卷復旦大學古籍所朱偉東

先生曾經做通盤的考索除《九集》11 冊《十集》4 冊以外「大陸實際

存世的確切卷數應比 939 卷要多一些」也沒有辦法確定說出全書卷數而

模糊的未及出版的詩卷正是曹學佺收編同時代詩人詩集的苦心之處如

果能夠找出來上海復旦大學編選《全明詩》的工作在晚明部份就有詳

細的材料可供編輯儘管這套選集的卷帙如此凌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

作晚明文人對於各代詩選的編刻與閱讀有如此強烈的嗜好而詩人人數

之多著述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真所謂到達了「文學大眾化大眾文

學化」的地步如果能仔細檢閱此書相信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

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況也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

的源流與傳承的意義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

曹學佺在萬曆以後帶來晚明南京詩學活動的最高潮返回福建之後更具

影響力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早已指出曹學佺稍後的公安竟陵詩派在

南京引起的詩風已經大不如前

《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

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年以後曹學佺徐[火勃]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

成就而他們的文學活動應在〈文苑傳〉第四卷才展開〈文苑傳〉兩度提及「閩

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

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有重要地位

《列朝詩集小傳》《明詩綜》兩書共列明代福建詩人 945 人(萬曆以後 437 人)

事實上明代福建詩學的發展在萬曆初年徐中行(後七子之一)擔任福建按察副

使參政協助袁表馬熒刻行《閩中十子詩》而高棅《唐詩品彙》此時重刻

鄧原岳《閩中正聲》徐熥《晉安風雅》繼踵完成造成了詩風大盛屠隆被邀

請來福州為凌霄台大社的首席貴賓鍾惺來福建擔任提學副使林古度蔡復一

商家梅對鍾惺譚元春詩論的接受與修正晚明福建詩壇的多元與變化都顯而

易見而天啟崇禎以後南京的社集如幾社復社社員對政治的關注已經遠

勝於文學福建為首還包括江西安徽浙江一帶對古典詩學的熱情仍然不

減清代郭柏蒼《全閩明詩傳》引錄著述 60 餘種地方志 10 餘種交代了明

代福建有三十幾個詩人社集活動也有許多重要的文學家族傳承如果能從《石

倉十二代詩選》中核對增補則萬曆以後福建詩人當不只 600 人與南直隸浙

江江西相比絕無遜色

曹學佺與其他福建詩人學者藏書家的研究由陳虹主持的福建文史研究

館首先開始而以福建師範大學方寶川陳慶元教授表現最積極自 1993 年

起陸續整理出版何喬遠《名山藏》葉向高《蒼霞草全集》等十餘種詩文集2003

年則依據福師大藏本刊行《曹學佺集》

大陸開始注意曹學佺研究根據福建社科院歷史所所長徐曉望自言與福師

大胡滄澤等人前往日本東京見到完整的《曹學佺全集》引發積極收集出版與

研究的決心曹學佺曾經倡導相對於《道藏》《大藏經》應編選《儒藏》大陸

四川大學率先發起北京大學繼踵也成為大陸學術與出版界的盛事

目前大陸相關曹學佺的博碩論文約有六篇福建師範大學李偉碩士論文《曹

學佺及其著述論考》20044內蒙古師範大學李金秋碩士論文《《文心雕龍》曹評

中的創作論研究》20049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博士論文《曹學佺研究》2007(已由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暨南大學王士昌碩士論文《曹學佺詩文研究》20085浙

江大學李梅碩士論文《曹學佺詩歌理論研究》20094北京大學中文系孫文秀博

士論文《曹學佺文學活動與文藝思想研究》20122

孫文秀在 2011 年 11 月 14-15 日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主辦的「變遷中的近

世漢文文本載體與文學想像」學術研討會中發表〈日本藏曹學佺著述考述〉

考述日本各圖書館所藏曹學佺著述版本情況係博士論文中的一章由於曹學佺

研究正熱研究者只要些微發現便搶先發表有關戲曲書法印鑑福州現地

發掘發表了很多小文章多半為偽託曹學佺宅邸書樓毀於兵燹又歷經

350 多年變革附會者較多可以憑弔但不足采信

以上所述研究成果都不及陳慶元全面的關注他提出地域文學研究的方

向整理了《曹學佺全集》也得到北京人民出版社首肯準備出版他撰寫《曹

學佺年譜》55 萬字即將完成並聘請漳州師範大學副教授鄭禮炬跨校來負責

研究計畫的推動鄭禮炬對文獻掌握能力很強是個可敬的對手陳慶元上學期

來台灣中央大學中文系擔任客座多次進出中研院漢學中心影印了很多相關

明代福建作家文集5 月 11 日蒞臨中研院發表《晚明閩人文集整理與研究》

在林玫儀女士主持的「明清文學經典中之知識建構與文化思維文本理論文

化交流」重點研究計畫之下

至於國內的研究除了我寫的兩個單篇論文以外並沒有看到相關著述而

真正翻查過漢學中心《曹學佺全集》的人恐怕不多對於福建地區詩文學的關注

應該更少淡江大學中文所郭章裕寫過《明代「文心雕龍」學研究mdashmdash以明人序

跋與楊慎曹學佺評注為範圍》碩士論文係為文心雕龍研究而寫的論文早期

國內偉文書局曾經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編定《明代名人傳》時大量影印出版過

明人文集封面為前七子中的《何景明集》居然是《何喬遠文集》顯然對編纂

過《閩書》的何喬遠也極為陌生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要了解廿世紀大陸明代文學研究概況可先閱讀《20 世紀明代文學研究》

一書由鄧紹基史鐵良編輯分詩文小說戲曲文學批評共 11 章而

以小說戲曲就占了 8 章詩文與文學批評各佔 1 章而已此外復旦大學黃霖

於 2008 年 5 月寫過〈近二十年來明代文學研究的特點與反思〉可以發現詩文批

評的研究從 1989 年以後漸漸發達起來

復旦大學在章培衡教授主持的古籍研究所累積了很好的研究成果陳廣

宏鄭利華兩位教授繼起有計畫的聚集學者編寫《新編明人年譜叢刊》同時

關注詩派研究也從事地域文學研究

上海師範大學李時人教授指導博碩士生撰寫明代區域作家研究從 2006 年

到 2010 年已經完成二十餘本遍及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

湖廣浙江福建廣東滇黔桂松江府吉安府紹興府常州府揚州府

撫州府以及女作家文人結社考等論文

天津南開大學羅宗強教授專治中國古典文學批評史將文學史與思想史鎔鑄

為一關注文學與文化思想政治的關聯他最近注意到嘉靖萬曆以來的文

學與文化現象撰述了《明代後期士人心態研究》等書而北京首都師範學院左

東嶺教授繼承其學派寫過《 李贄與晚明文學思想》關注明人情理欲的衝

突與台灣明代研究的風氣相近比較偏向文化論述

台灣對明代文學的關注清華大學首開先例在新竹清華台北月涵堂舉辦

多年的《明代文學與思想研討會》燃起了明代文學研究熱爾後淡江南華

東華暨南大學與中研院有許多學者教授也投入耕耘研究的方向則偏向文化

論述關注政治經濟社會的文化活動與意義對於有系統的閱讀古籍解讀

文本較少著墨曾有建構文學批評文學史觀的呼聲廽盪於台港大陸也分

別編寫過《晚明文學思潮研究》《晚明思潮與社會運動》等書但最後都被政治

文化與經濟現象的關懷所壓抑了儘管文獻數位化的腳步加快古籍文獻獲得容

易但因為長期忽略作品細讀作家繫連與文獻整理兩岸對於古籍閱讀與解析

的能力喪失我想是個迫切的問題

1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

一般明代文學史的論述多半沿承《明史文苑傳》的序言以開國勳臣宋

濂王禕方孝孺高啟劉基等詩文為先鋒永樂宣德以來台閣敷廓而

李東陽代起及李夢陽何景明李攀龍王世貞輩出史稱前後七子以復古

為文風主流此期間王唐歸茅續出以唐宋文為皈依而徐渭湯顯祖

袁宏道鍾惺之屬亦各爭鳴一時至於天啟崇禎時錢謙益艾南英準北宋

之矩矱張溥陳子龍擷東漢之芳華另成變化1

1《明史文苑傳一》台北藝文印書館影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卷285頁1(總3135 上)

這段序言還是以「詩學」的論述為中心散文的述說僅止於王慎中唐順

之歸有光茅坤史上所稱「唐宋派」而已要認識明代詩學的發展抓住「勳

臣台閣東陽七子唐宋公安竟陵子龍」的線索似乎就夠了

細讀四卷的〈文苑傳〉除了交代歷朝重要文學家傳記涉及時文思想

書畫藝術等發展成果重要的還是暗藏著越吳閩嶺南江右等五區域的詩

學發展脈絡2從明朝初年到亡國(1368-1644)詩學的蓬勃仍不離開江蘇浙江

江西福建廣東等五省不僅各自建構極具特色的「區域文學」而且脈絡相

連縱橫交錯影響全國是值得注意的現象

然則〈文苑傳〉對前後七子公安竟陵諸派的人格或作品均有負面評

價推究原因可能是受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書寫的語氣所左右3朱彝尊

編選《明詩綜》紀筠主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及民國早期的文學史

文學批評史著述也不脫錢謙益的影響4簡錦松指出錢謙益撰寫此書有兩大

動因一為恢復館閣文權之立場另為維護吳中傳統之立場5

簡錦松所謂的「文權」等同於文學史上稱「文柄」「主盟」「樹壇立

坫」等語詞用現代語「主導權」「文章解釋權」來解說或亦相同明初勳

臣皆為能文之士把持文壇的論述經過太祖成祖強勢主導文權漸漸落入台

閣宰輔大學士們的手中弘治八年(1495)以後李東陽直文淵閣參預機務十

六年內累遷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操有文炳稱為茶陵派他是

以「台閣」身分去修正「舊台閣」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大學士所操持的歌

功頌德粉飾太平的文風

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的出現他們不屬於內閣核心而是六部的中層官

員獲有主導詩文風尚的權力稍後的李攀龍王世貞等後七子更是刑部官署

的基層郎官結為詩社他們先後外放為御史按察使或地方官員正好將他們

的詩學主張分散到全國各地李攀龍死後王世貞代之從隆慶五年(1571)起

止於萬曆十八年(1590)二十年時間正是復古詩風串聯全國的好時光這是以

往館閣權臣把持文權的時代所不曾生發的熱潮

復古風潮既已流行庶民仰首景慕習染成風漸生模擬抄襲的弊端而公

安三袁竟陵鍾譚繼起以中央巡察外地或管轄縣治的基層官員或參與科

考的貢學生姿態高呼「獨抒性靈」「深幽孤峭」等口號脫開格調法度上

的束縛來抒寫個人胸臆除了三袁與鍾譚之外以山人自居的陳繼儒被稱

作「山中宰相」也隱然成為文化論述的領導人物當然有些文學史特別強調

2明胡應麟《詩藪》續編一國朝上崇禎五年吳國琦水香閣刊本頁2分國初詩派有五吳

越閩嶺南江右龔顯宗承此說見《明初詩文論研究》台北華正書局1985 年

3錢鍾書指出錢謙益捏造故事貶低王世貞也舉出詆訶七子與竟陵鍾譚的證據見錢氏文〈一字

之差詞氣迥異〉收在《談藝錄》第一章鑑賞篇學者多從此說

4簡錦松〈論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之批評立場〉《文學新鑰》2 期頁127-1572004 年7

5同上頁128

詩人陳子龍夏完淳瞿式耜張煌言等人身處家國鼎革的劇變時代有匡時

救世和亡國悲痛之音6這些愛國詩人仍屬於復古派他們的作品有代表性但

已經不能成為詩學的主流了

大膽的說王世貞成為明代文學史上最後一位「大師」爾後再也沒有誰

能完全掌握「文章解釋權」從晚明的角度來觀察縣官諸生布衣山人

或者地區性的結黨成社都可以抒發個人或小團體的詩學主張造成短暫局部

多元的流行風潮屬於自然的現象我們客觀陳述這種詩壇權柄的盛衰遞換而

不以政治社會經濟等干擾因素為重才能真正理解晚明詩學內在理路的發展

詩學理論的辨證以及詩學史的建構

2區區區區域文學域文學域文學域文學研究研究研究研究

後七子復古詩論的影響力其實是將詩學普及於各地藉著宦途的遷移在

各地域集合結社吟詩酬酢等活動產生多元化地域文學蓬勃現象

有關文學史重新書寫的討論近年來已有王鍾陵龔鵬程陳國球王宏志

陳清僑陳平原等人從不同的角度來建構新論7也注意到地域文學的研究

其中最顯著的地區當屬福建

陳慶元撰寫《福建文學發展史》之後明確的標舉「地域文學研究」大旗8

李玫重新出版了她的博士論文《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范宜如9也以地域文

學觀念檢視吳中文學的發展各地大學均有成立地域文學研究中心如江西贛南

師範學院成立「江西地域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架設網站出版叢書並舉辦學

術研討會10泉州師範學院成立「泉州學研究所」得到廈門大學的支持出版

《泉州學研究》以許在全為首的「泉州歷史研究會」也出版了《泉州文史研究》11

福建詩學從明初發展奠基到中葉的彰顯到晚期的活躍自有其線索可循

晚明福建詩學的活躍當歸功於鄧原岳謝肇淛曹學佺徐熥兄弟等努力而

其中以曹學佺最為重要

曹學佺的研究也在這股地域文學的討論中變成熱門話題舉凡生平事蹟

思想主張著述與影響均有專文探討浙江大學李梅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在

20062007 年之間分別以相同的題目完成碩博士論文福師大方寶川陳

6如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史》教程見httpccejpkcecnueducngdwxs5252htm

7 王鍾陵《文學史新方法論》蘇州蘇州大學1993 年 8 月陳國球李宏志陳清僑合編《書

寫文學的過去文學史的思考》台北麥田1997 年 3 月陳平原《文學史的形成與建構》

南寧廣西教育1999 年 3 月 8 陳慶元《福建文學發展史》福州福建教育1996 年 12 月另有《文學地域的觀照》上

海上海遠東2002 年 12 月 9李玫《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北京中國社科 2000 年 10 月范宜如《明代中期吳中文

壇研究一個地域文學的考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00 年 10 httpdywxgnnucnWebsArticleShowaspID=160(20100612) 11 林華東主編《泉州學研究》第二輯廈門廈門大學2006 年 4 月許在全主編《泉州文史

研究》第二集北京中國社科2006 年 7 月

慶元兩位教授更是曹學佺研究的先鋒復旦大學的朱偉東教授也有很好的成績

由於曹學佺詩文集尚未有「全集」出版對研究者較不利便幸虧近年來《續

修四庫》與《存目》《禁燬》《禁燬補編》等叢刊的影印出版加上日本內閣文

庫藏本的影印以及極為方便的電子檢索系統讓曹學佺研究變得容易而可行

而曹學佺相關友人的文集如《徐熥集》《謝肇淛集》《筆精》等等均由福建

省文史研究會收入「福建叢書」陸續出版中唯一遺憾的《石倉歷代詩選》一

直沒有完整的整理否則對明代詩學與作家作品的理解必然有很大的幫助

目前有關曹學佺生平論述目前多半強調晚明的政治社會背景或觸及學佺

耿介的性格官場職務的成就以及人事之間的讒毀傾軋如果能夠詳讀其文

集相信可以發現作為文人的胸襟以及令人欣羨詩酒相酬吟風賞月藏書

讀書刻書的愜意生活閑散的南京職場正可以啟發詩人並成為萬曆以後南

京詩壇最後的主事者而這些詩文酬酢卻可以勾勒出晚明豐富的文人交誼與寫

作活動復古派吳中詩派公安派竟陵派的詩人可以並駕齊驅於文壇並不

如目前文學史所論有「水火不容」之勢

在文化論述為主流的時刻學者關注晚明各階層人士的生活動態其實可以

將注意的焦點移往詩文創作的流行現象發掘這些可以「彰顯文學意義」的活動

相信為曹學佺重建生平傳記的敘述也可以發現曹學佺主盟於晚明詩壇的事實

因此增富晚明文學史的論述

有關曹學佺思想主張的研究集中在「儒藏」編纂的呼籲廿一世紀初北大

川大開始競爭川大首先成立「儒藏網」2006 年 4 月北大主盟編纂委員會

第一次全體舉行會議邀請季羨林為名譽總編纂湯一介龐朴孫欽善安平

秋先生為總編纂此年北京大學分別與日本東方學會二松學舍大學韓國成

均館成均館大學越南河內國家大學協商合作編纂《儒藏》的「域外文獻」12

2008 年 8 月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已經選出經部 187 種史部 54 種子部 83

種集部 127 種以及出土文物 10 種合計 451 種(含存目 15 種)還定期出版

《儒藏通訊》並建構網頁13儘管《儒藏》的編選有正反意見但不能否認的

清乾隆間周永年(1730-1791)承接學佺主張因此引發了《四庫全書》的編輯頗

能見功14

除此之外學佺對詩學的主張推崇初唐詩事實上對當時代盛唐格律詩文

體流於形式與空洞化做了深切的反省我個人以為歷經宋元四百多年語言

的使用已經有很大的變化要能要能敏銳的掌握韻腳平仄追蹤唐音傳承唐

詩以使用河洛語的閩南人最為優勢復古派係「模擬古人神氣」漸為絕學

而「格調」模擬之說漸漸成無法理解的虛應的「格式」終為講求自抒胸臆的

12 胡仲平〈儒藏工程大事記〉光明日報2009 年 08 月 31 日另見光明網

httpwwwgmwcncontent2009-0831content_972236htm 13 儒藏編纂中心網址httpwwwruzangcomft_defaultasp 14 盧芳玉〈善本掌故周永年與《四庫全書》的撰修《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 年 12 月 3 日

轉引自平和書院 httpwwwpinghesycomdata20090109article_4523htm2009 年 1 月 9 日

「性靈」所奪「性靈」理論一出神氣章法音韻的揣摩都成了明日黃花

才情性情靈性的展現在世俗的喧擾中也都成了壁上之花禮失求諸野

當然只有從武夷山屏蔽仍保有「唐音傳承」的閩人來探求了此所以曹學佺研

究可以帶出區域文學的探討相信都是值得深思追索的議題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家世家世家世家世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

1家世家世家世家世

曹學佺(1575-1646)15字能始一字尊生號石倉別號雁澤居士西峰

居士福建侯官縣洪塘鄉人

據曹孟善〈行述〉中云「先世由鳳翔鐵馬公從前明太祖軍入閩遂家焉」福

師大方寶川先生所撰〈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云「先世由陝西鳳陽於明初

隨軍入閩」陳超博士論文亦同16李梅碩士論文則云「陜西鳳翔」17鳳翔疑

為鳳陽之誤方寶川所云「陜西鳳陽」應以「安徽鳳陽」為是18所以曹學佺的

祖籍應是安徽鳳陽學佺先祖大約在 1360-1368 年之間隨軍入閩19至曹學佺已是

第八世代在他祖父這一代全家遷至洪塘從此世居於此

洪塘在歷史上曾稱「洪塘市」是水路交通物資交流的樞紐自古繁華

文風鼎盛曹學佺《石倉文稿》卷二云「洪江在省會之西十有五里而遙風俗

頗為近古四民尚其本業無奇袤之好間裏相親過於姻婭通家子姓以諸父

事其尊長而兄弟行則以倫次稱呼壺內通殷勤若真妯迪娌也儒生書塾歸

遇尊長過門必拜考試之期里中為暗擬曰 『某也甲等某也乙等』及至發

落如所料不差群哄笑以為衡文使者微行洪江云」20《閩江金山寺志》

亦云「洪塘前朝人物之盛為吾閩西冠而最彪炳者」《洪塘小志middot人物》亦載「洪

塘自開閩以來賢哲迭起與閩之八都群賢齊聲祖父開創于前子孫繼承於後

或草間崛起或箕裘代紹或兄弟聯榮或鄉間並舉猗興盛哉」21在明代兩

百多年的科舉取士之中洪塘鄉出現「一狀元三尚書五十七舉人進士」因

此有「科科不斷洪」的美譽其中的一位尚書指的就是曹學佺

15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6 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41 17 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頁 3 18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9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20 曹學佺〈淑人翁母壽文〉《石倉文稿》卷 2頁115

21 佚名纂《洪塘小志人物》

祖父西衢公未及見到學佺進士及第22到了學佺的父親及渠公時迫於家

境貧寒「曾在洪塘賣餅」23後因曹學佺任四川參政祖父父親皆被追贈為

參政24叔父名汝載生兩個兒子25

曹學佺的母親曾氏幼年時母親去世和哥哥相依為命頗得兄嫂的歡心

得到兄嫂的照顧隆慶五年(1571)十九歲嫁給曹學佺父親曹及渠隆慶六年

(1572)生一女姓名無考萬曆二年(1574)臘月十五日生曹學佺萬曆七年(1579)

又生一兒名曹學修萬曆十三年(1585)曾氏去世葬於雲山在學佺十一歲時

(1584)母親因病辭世十四年後萬曆二十六年(1598)因曹學佺為南京大理

寺正被封贈為安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十二月初三日學佺以公歸里將母

葬於雲山作《先姚曾安人墓誌銘》

曹母去世後曹父曾續弦學佺對繼母很孝順繼母九十壽誕時學佺作詩

為其賀壽26

長學佺二歲的姐姐在母親死後即擔起照顧家庭和兩個弟弟的責任27後適

林小他五歲的弟弟學修字能證從曹學佺的詩中28知其弟亦深諳詩文曾

多次參加詩社與朋友飲酒唱和論文賦詩學佺宦遊在外文集中諸作〈予

有潞河之役送弟修還〉〈憶舍弟修到家〉〈聞弟修病〉〈元旦同弟修作〉可

以看出對弟弟的牽掛

曹學佺兒子為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據《石倉詩稿》之《桂林集》詩歌

《乙丑除夕紀事》云「五旬仍過兩年華四子惟留一在家」可以推知曹學

佺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曹學佺詩文集中多次提到他們

《桂林集》之《嘉兒告歸口述五言古體四章送之》《西峰集》卷下〈長至日

西峰草堂小集適次兒孟表移館〉《更生篇》之〈除夜走筆示次兒表〉《林亭

詩稿》之〈除夕同范穆其吳去塵藏幼惺孟嘉孔表二兒守歲〉《芝山

集 》之〈曹子章(能始令郎)餞予臂山灣⋯⋯〉《林登州集》十七卷〈雲溪堂記〉

中也提到曹子章2003 年 5 月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福建叢書》第三輯《曹

學佺集》第一頁方寶川《 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一文第一點「曹學佺的

生平事略」中稱「據筆者知見記述相對翔實者當屬曹學佺第五子曹孟喜所

撰《曹石倉行述抄本》」曹學佺有五個兒子其中之一為曹孟喜曹孟善《明殉

22 同註 20學佺回憶道「予祖父母僅及見予小子之領鄉書」 23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21 24

「余以南京大理寺正被覃恩父受如官」曹學佺〈先妣曾安人墓誌銘〉《石倉文稿》卷二

25 《西峰集》卷下《季秋聽泉閣雜詠十首》引言「距重九猶五日耳吳仲緯將有事于龍溪

余兄能永與偕以雲母箋餘書口占十絕句以紀茲遊且為塞紙」以及《汝載叔能證弟至

日白沙而別》 26 〈題九松圖為余母壽〉云「人生壽考誠難得九十稱筋取數奢昔日衛公歌鷺菉竹茲辰

余母采黃花經眸世態兒升降繞膝兒孫皆樂加惟有岡頭老松樹青青相與閱韶華」《西峰

集》 27曹學佺〈祭林氏姊文〉《石倉文稿》 28 散見曹學佺《金陵集》《潞河集》中

節榮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雁澤先府君行述》一文中提到「先宮保公丙戌歲

殉節日不孝孟善方稚齡先兄等苦塊中泣述行實」曹孟喜並未在曹學佺詩

集中提到過

2 姻親姻親姻親姻親

〈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方寶川亦云「歸娶同里

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29」按林庭機〈朝列大夫南京國子監祭酒龔公用卿墓志〉

「公諱用卿字鳴治別號雲岡其先由光州入閩遂佔籍焉----嘉靖壬午(1522)

以禮經魁丙戌(1526)上春官對策大廷賜進士及第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

----辛丑(1541)擢南京國子監祭酒----尋以病乞歸----己未(1559)倭夷寇吾福

避居建安者久之未幾以微疾終年六十四30」龔用卿(1500-1563)字鳴治

號雲岡福建懷安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第一即〈行述〉中所稱「鼎元」也

授修撰累擢南京國子祭酒以病乞歸年六十四卒有《使鮮錄》《雲岡集》

及《詩餘》等31可知龔用卿死於曹學佺出生之十一年前

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人俱

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

司成於九原32」司成掌教育祭酒即指擔任國子監祭酒的龔用卿蔭一子授

光祿卿居北京學佺所娶乃「光祿公之女」即「龔用卿之孫女」學佺另一篇

祭妻弟龔克向文云「余憶初上公車入長安居停岳翁宦邸33」可知萬曆二十年

(壬辰1592)第一次在北京備考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

曹學佺的內弟有八人僅知兩位弟弟名為克廣克向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

萬曆 19 年(1591)曹學佺獲取童生同年八月鄉試中舉連中兩元之後

赴京參加三月的進士會考到了北京以同鄉之誼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光祿

公係廕官為嘉靖 5 年(1526)狀元龔用卿之子考試失利仍獲得光祿公賞識

收為女婿返鄉後即前往迎娶34萬曆 22 年(l594)冬再次上京經過幽燕

29 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書首頁 2 30 焦竑《國朝獻徵錄》卷 74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據萬曆 44 年影刊本頁 14

31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960《福建通志》卷 43潘 87清鄭祖庚《福建省侯官縣鄉土志》

云字「明」治應為「鳴」 32 〈祭龔瑤圃六舅文〉《六一集碑銘》頁 24 33 〈祭龔克向文〉《石倉三稿》卷 8頁 7 34 曹孟善〈先府君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福建師範大學方寶川教授亦

云「歸娶同里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見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

書後附錄頁 5 與書首頁 2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

人俱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司成於九

原」(《六一集碑銘》頁 24)應為龔用卿孫女方是又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孫文秀《曹學佺文學活動與文

齊魯各地瀏覽名山巨川目睹帝京景象也結交了許多文壇名士

次年春天一舉及第35授戶部主事請准返鄉探親此時老縣長周兆聖因病

去世學佺轉赴江西金溪弔唁途經福建建州永安武夷等地也順道遊歷江

西鉛山紫陽書院和觀音洞等地

在北京戶部任官期間曹學佺與友人遊歷近畿房山通州薊門各地都有

詩作萬曆 26 年(1598)改任南京大理寺左寺正由於業務清閒常與同僚

友人遊歷宮台古寺攀岩登岳或泊秦淮水閣留下許多唱和的詩篇

萬曆 29 年(1601)秋曹學佺同友人赴浙江歸安弔祭文學前輩茅坤36順道去

蘇州拜訪僑居該地的徐興公偕遊太湖杭州常山等地也到了越中紹興剡

溪新昌登天姥山等諸多名勝撰有〈遊太湖詩〉〈錢塘看春詩〉等作萬曆

31 年返鄉省親時參加由趙世顯主持邀請屠隆為貴賓的凌霄台大社又與

朋友共組芝社霞中社

萬曆 32 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南戶部郎中

33 年再遊浙江以妻子龔氏之喪而返回福州

萬曆 34 年(1606)曹學佺升任南京戶部郎中也開始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

社集主盟金陵詩壇錢謙益論萬曆年間有兩次詩壇盛況初期的領袖是金陵人

陳沂謁選為崇仁教諭陞奉新知縣調寧鄉謝病歸居家十五年於桃葉渡

淮清橋之間建造邀笛閣結清溪社37金鑾盛時泰張獻翼王稚登與會

詩風大勝而二十餘年之後閩人曹學佺繼起與臧懋循陳邦瞻吳兆吳夢

暘柳應芳盛鳴世等人唱和蔚為氣候並集眾人與會詩作刊刻為《金陵詩集》38曹學佺便是將金陵詩壇盛事推向高峰的重要人物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附《金陵社集詩人》曰「閩人曹學佺能始回翔棘

寺遊宴冶城賓朋過從名勝延眺縉紳則臧晉叔(懋循)陳德遠(邦瞻)

為眉目布衣則吳非熊(兆)吳允兆(夢暘)柳陳父(應芳)盛太古(鳴世)

為領袖台城懷古爰為憑弔之篇新亭送客亦有傷離之作筆墨橫飛篇帙

騰湧此金陵之極盛也」其時閩中詩人如徐 謝肇淛陳仲溱林古度兄弟

及莆田吳文潛姚旅等皆在金陵至此如曹學佺可以說是繼弘正間鄭繼之之

後打入金陵文壇的另一位福建文人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顯然是主盟的地位所

謂「坐令吳楚士同聲驅景附」39「石倉衣缽自韋陶吳越從風赤幟高」40不

藝思想研究》(北京大學 2011 年博士論文)仍沿用錯誤 35 見萬曆廿三年進士題名榜單曹學佺在二甲第 50 名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附錄 36 茅坤(1515-1601)有朱賡撰墓銘屠隆撰行狀馮夢禎撰墓表均見《茅鹿門先生集》(萬曆

刊本)卷 35 附錄茅坤 86 歲自生日起作了半年的宴會道經湖州歸安的文人均前往拜訪曹

學佺與茅坤之子國縉交往甚密甫離他家就傳來亡耗因此再專程弔喪 37 顧起元〈金陵六十詠〉第 38 人見《嬾真草堂集》(台北文海影明萬曆 42 年刊本)卷 1

頁 27另見無名氏〈寧鄉縣知縣陳芹傳〉《國朝獻徵錄》(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影萬曆 44年曼山館刊本)卷 89 頁 83

38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台北世界書局1965 年再版丁集上頁 459此《金陵詩集》

未見存稿疑散入曹學佺《石倉詩選明詩選》中目前此書殘存於上海圖書館未見刻本 39謝肇淛《後五子》《謝工部集》卷六 40亦謝肇淛詩轉引自《靜志居詩話》卷 16「謝肇淛」

僅以個人魅力率同吳越名士將風流弘長的南都主流文學推向明中期以來的高

潮而且提升了整個福建文學在江南中心文壇的地位「邇來吳越稍推閩士」41的

局面之確立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說是他的業績這一文學盛事的影響之大即

使到了明末清初他與諸名士所賦「清綺婉縟」之詩是「至今金陵人猶能誦之」42

萬曆 37 年(1609)調任四川右參政途經河南陜西抵四川成都任上隔年

夏天又離開蜀地再次往返北京賀歲旅途跋涉頗為耗時萬曆 39 年(1611)

升任四川按察使在這段時間中他忙於日常政務之外考察了蜀地風俗民情

寫成《蜀中廣記》108 卷43也趁著公務之便與友人暢遊江西安徽湖北等

地詩作成集41 年(1613)曹學佺遭「察典」獲罪削官三級又以丁憂歸故里

蜇居十年天啟 2 年學佺重獲啟用為廣西右參議他沒有想到這是最後的一

次遠行天啟 6 年任滿擬遷陝西按察副使竟以九年前所刻《野史紀略》而獲

罪拘禁七十餘日而後放歸故里崇禎元年(1628)學佺 55 歲重新授命為廣

西按察副使他已經無心任職力辭不就閒適的居家著述生活才是他的鍾愛

然則十七年後鼙鼓動地而來思宗自縊煤山福王兵敗唐王朱聿鍵入閩

自立曹學佺臨危授命就在自己的家鄉擔任起朝廷太常卿一職不久昇為禮部

尚書加太子太保次年(1645)8 月唐王兵敗於汀州學佺方與齊巽朱友桐議

守福州9 月 17 日城破學佺於次日凌晨自縊於西峰里家中

第第第第三三三三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

根據大陸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檢相關曹學佺著作共有 42 目

之多44日本公藏聯合書目中有關「曹學佺」相關目錄更多共有 237 目45在

這些目錄中有同版複本異版覆刻本補刊本也有曹學佺編輯撰序之書

也有零散的集結本單本或者是後人編輯偽託而成的書籍未能一一經眼

很難判斷其中異同目前只能依照前人藏書目錄所載以及近人著述中論及來

41李光縉《及閘人蔣於鼎書》《清源洞文集》卷 6 42 《林茂之先生掛劍集》卷首王士禎序 43 《蜀中廣記》內容分名勝邊防通釋人物方物仙釋遊宦風俗著作詩話

畫苑等 12 門共 108 卷包羅天文輿地山川水文歷史人文物產四庫全書本 44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係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北京大學數據分析研究

中心聯合研製扣除子目仍有 28 條目網址如下

http202963145dirSearchdomethod=gaoJiQueryampgoToPage=5ampisSearch=false 45 日本所藏中國古籍聯合書目見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NAIKAKUtagged4370037datampback=1

加以整理

曹學佺著作面向甚廣在經學方面有《易經通論》12卷《周易可說》7

卷《書傳會衷》10卷《詩經剖疑》24卷《禮記明訓》27卷《春秋闡義》12

卷46史學方面有《大明一統名勝志》208卷《蜀中廣記》108卷47至於曹學

佺個人的詩文集坊間為他出版的《選集》以及歷代詩選的編纂都值得仔細

推以下先就其詩文集做初步考察

(一)《石倉詩文集》的考索

根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大陸現存的曹學佺詩文集不含選集有

共有十種48拜現代影印發行的便利重要的刊本有 12 卷本24 卷本福師本

詩稿本四種已經影印出版又於國家圖書館得日本內閣所藏《石倉全集》影印

本(以下簡稱「內閣本」)卷帙最豐得以相互校讐以辨全貌茲將所見五本

影刊本的內容排列對比如下

1《石倉全集》109 卷本 (簡稱「內閣本」)

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石倉全集》番號漢 17189共 109 卷49全書分 61 冊

書高 26 公分寬 165 公分首頁有「五忠理學世家」「寿齋」二鈐印原書題

的編號是流水號經內閣文庫館員重新調整過目前台北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

有影印本係委託日本高橋寫真株式會社製作合裝為 30 本在內閣文庫的目

錄中尚有四條卷數不完整的編目卷次不多應為零散本

全書沒有連貫排列的卷數作品的編排也無法完全依照寫作時間先後大致

是以《石倉詩稿金陵集》三卷《石倉文稿》五卷為開端其次收任職南京

46 名為《書傳會要》《書經折衷》《詩經質疑》《春秋義略》《春秋傳刪》以及號稱總集的《五

經困學》《五經可說》是否為曹學佺親身編訂有待日後考索 47 名為《輿地名勝志》《天下名勝志》或書名上加「大明」兩字者疑非學佺自為尚有拆解

全書而單行的各地方《名勝志》以及蜀中人事物的單集則有待目擊 48《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卷二十六〈明別集〉著錄

參照崔建英輯訂賈衛民李曉亞參訂《明代別集版本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 年 7

月頁 625-628僅有兩目不同崔本後出缺第二目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刊本第七

目明末廿四卷本作十九卷本不知何故此兩本皆已影印發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載為

49 陳慶元曾在內閣文庫中閱讀《石倉全集》他將「內閣」本的卷篇重新編號將《金陵集丙午》

《金陵集丁未》視為同卷又將《游藤山詩》《續游藤山詩》合為一卷反將《石倉文稿》卷一

卷二各分為兩卷全部合算為 109 卷言與日人原亨光所云「一百又九卷」相吻合〈日本內

閣文庫藏本曹學佺《石倉全集》初探〉《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大

學主辦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年 1 月頁 460-479又台灣漢學研究中心資料庫羅列《石倉

全集》兩條一作 61 冊一作 88 卷均來自內閣文庫影印其實是同一本所謂 88 卷本並

未數算清楚造成失誤東京大學人文研究所於昭和四十年用東京内閣文庫藏崇禎中刊本景照

卷次亦凌亂載錄 21 册疑為 31 冊方是見日本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019705tagged0522009datampback=1(20100620)

大理寺前的舊作都是篇幅短小的詩集顯然原來的詩集都是隨時隨事隨地

而刻最後才被收編一處其中比較突兀的有二一是《浮山堂》(1613)插在

《房山》(1599)與《芝社》(1603)之間二是《武林稿》(1606)插在《芝社》(1603)

與《苕上》(1601)之間接下來的詩文稿已經有按年而刻的特色卻被先後區

分為三稿(58-60 歲)四稿(616264 歲)五稿(636566 歲)六稿(67 歲)

顯然在刊刻前試圖做整理的工夫何以 63 歲作五稿而 64 歲作四稿令人不

解未能竟功最後的〈古希集〉是 70 歲以後的作品

觀察書版每半頁 9 行每行 18 字白口是統一的大部分版心下方有

刻工名字簡寫其中有鄭一鄭二鄭西鄭利魏憲等人均為福建邵武工匠50字體以歐體為主少數則接近顏體頁碼有跳頁以及整理的跡象如《夜光》

3536 頁為同頁4041 頁為同頁可能因版頁遺失不得已兩號做同一頁

以便銜接可以大膽的假設曹學佺習慣將作品隨時隨地刊刻出版這些小集子

的木刻版被保留下來以便將來整理全集時可以繼續使用也沒有看到任何版式

不同的文集刻版內閣文庫所收的這套書是個「百衲本」曹學佺與他的家人

並沒有統籌刊印全本的機會正因為是「百衲本」保留了曹學佺文集最原始的

出版狀態

2《曹大理集》八卷《石倉文稿》四卷明萬曆刻本(簡稱「12 卷」本)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框高 200 毫米寬 273 毫米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此版

影印收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 1367 冊日本內閣文庫亦另存此目

《曹大理集》八卷實為詩集各卷依次為《春別》(甲辰1604)《豫章》

(1604)《金陵》(甲辰乙巳1604-1605)《江上》(1605)《玉華》(辛丑1601)

《苕上》(1601)《芝社》(癸卯1603)《天柱》(1603)檢核作品寫作時間與內

容這部詩集試圖依照寫作時間順序排列所以把《春別》排到前面在《金陵》

中試圖攙入同年寫作的《武林稿》24 首多出 85 頁的篇幅核校《武林稿》有

詩 64 首共 195 頁係學佺短期赴杭州蘇州時的作品編輯者可能集稿未全

試圖將半卷作品塞入《金陵集》中但也可能是《武林稿》後半卷作品編輯時尚

未寫出此後在編輯過程中又發現比《春別》更早完成的《玉華》《苕上》

《芝社》《天柱》因此編輯者「按時間順序排列作品」的企圖又告失敗至

於內閣本等《金陵集》尚有丙午丁未(1606-1607)兩卷作品而此本闕如可見

此本沒有重新編定卷次或有遺漏也無法察覺

《石倉文稿》有四卷各卷內容依次為書序等 33 篇碑傳墓銘等 29 篇遊

記等 10 篇廟宇疏文 21 篇合計 93 篇與內閣本對照四卷所收文章類型相

同唯篇數各少 2723412 篇尚缺 66 篇檢查所缺作品有些是在 1612

年學佺調任四川右參政之後的作品51內閣本第五卷書牘啟文有 21 篇(含鄧遠

50 李國慶編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上海上海古籍1998 年 12 月頁 91278279 51 如〈修理成都五龍廟疏文〉「歲壬子(1612)余再入蜀」《石倉文稿》卷 4頁 48內閣本可

知內閣本補充了離南京入蜀的作品

游來信 1 篇)此書全缺全部是四川任內對僚屬舊友的書信可以猜測文集

作四卷本保留了南京為官前後(1601-1605)時期的作品內閣本則攙入了四川任

官時期的作品可見這本書是學佺離開南京之前試圖超越原先刊刻的《曹大理

集》雖然不夠理想卻是他集結舊作而合版的第二次嘗試

3《石倉集》二十四卷明末刻本(簡稱「24 卷」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書北京出版社《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補編

集部》第 80 冊據此版影印發行書首有莆田周嬰〈六三集小序〉曹學佺〈自序〉

署崇禎丁丑(1637 年)夏閏月夏月撰述

首標明「石倉五稿」分四卷有目次依序為《六三詩》《六三文--序上》

《六三文--序下》《六三文--記傳碑銘》(1636)其次為「石倉四稿」一卷只

收《六四詩集丁丑》(1637)前有目錄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四艸詩全」

第三部分為「西峰集」前有周嬰壬申(1632 年)序其次是《西峰六一艸》(1634)

目錄正文卷首有學佺小引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一艸詩上」可知試

圖歸入「石倉四稿」標註「詩上」卻不見「詩下」是佚失未刻或衍誤

不得而知

第四部分標題署「石倉三稿」詩目錄有十四頁分《西峯集詩》上中

下三卷(1631-1633)以下諸卷卷前沒有目錄而版面形式皆同於內閣本分別

為《芝社》(1603)《武林》(1606)《天柱》(1603)《巴草》(1608)《蜀草》三卷

(1609)《聽泉》兩卷(1618-1619)《夜光》兩卷(1621)《淼軒》兩卷(1621)《賜

環》兩卷(1630)

從成書的樣貌來看也是個拼湊本何以用莆田周嬰的小序為首頁可能是

將書中收錄唯一的排版大方的序文置於卷首以充場面以下排列的順序稱

五稿四稿三稿何以倒行內文也沒有嚴格按時間順序排列三稿之後又

退到早年金陵前期巴蜀任官時間以及早期居家的作品

可知此書主要收錄學佺 58 歲到 64 歲的著作屬於中晚年期詩文而以《西

峰集》為主軸至於攙入早年其他零散的作品很可能是在倉卒之間以仍然保

留舊有的書版混合而編成

4《曹大理詩文集》無卷數明刻本(簡稱「福師」本)

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館編選並附有翠娛閣評選《曹

能始先生小品》2 卷曹孟善52〈曹石倉行述〉手抄本由江蘇古籍出版社於 2003

年 5 月影印出版分上下兩冊

上冊為詩集卷首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序文沒有目次首《金陵初稿》

其次《石倉詩稿金陵集甲辰乙巳》第三《金陵集卷中丙午》第四《金

陵集卷中丁未 》第五《金陵集丁未下 》第六《浮山堂集》第七《夜

52 福師本作「曹孟喜」誤首篇混入徐延壽〈祭曹石倉文〉第二篇才是〈行述〉通篇敘述者

均作「孟善」知為手民之誤

光堂近稿》最末《福廬遊稿》頁首有葉向高序詩集版式與刻工名字與內閣本

均同顯然為同一版本但丙午丁未兩卷版心俱作「金陵集卷中」因此

福師本將兩卷的第 7-8 頁錯置如果引述此文集者作品繫年上都會發生訛誤53

下冊為文集附錄的《小品》與〈行述〉不論此冊實收有《石倉文稿

卷二贈序祭銘》《夜光堂文稿》《浮山稿》《石倉文稿卷二》版心挖去

卷號少數頁碼也被被竄改但字體版式與每頁刻工名字字數連同缺字

版面意外摺線均與內閣本相同54福師本僅選入《文稿》卷二而剜去卷號

顯然蓄意做偽掩飾殘缺其餘四卷的遺憾卷中尚缺頁 95為王思仁母親所寫

〈書王安人傳後〉的前兩面卻無端增加了〈淑人翁母壽文〉〈祭徐鳴卿文〉〈汪

仲嘉傳〉三篇11 頁 21 面的篇幅然則此三文又重複出現在後面的《浮山稿》

中55校對版式仍同但版心被剜改試圖刪除「浮山」使融入「文稿卷帙」之

中後繼者不察又將《浮山稿》收入集中造成重複現象

福師本以被剜的版本影印該「剜版」後所留存「原版」的原始狀態在「曹

學佺全集」校勘工作上反而提供了比照的證據

5《石倉詩稿》33 卷清乾隆 19 年(1754)曹岱華刻本

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均藏有北京出版社依據北

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影印出版收在《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集部 143 冊書前附

有原書扉頁書影總目錄前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曹大理集序〉還有奉

天府府丞提督學政陳治滋此年〈重刻曹石倉先生詩集序〉並附有《明史文苑

傳》中的〈曹學佺傳〉接著有《石倉詩稿》總目錄此書係依學佺原版覆刻

除了另立新名《石倉詩稿》改為黑口加入「曾孫岱華重梓」字樣之外行數

每行字數字體均仿原版型態全書的排列仍以《初稿》《金陵》為首顯

示學佺最早成名作品其次收及《掛劍》《海色》等 16 本小集子(1596-1606)等

早期在北京任官時期往訪福建家鄉以及旅遊蘇杭湖嘉之作以下為四川任官

時期的《巴草》《蜀草》(1608-1609)而後往返宦途故鄉之間的《雪桂》(1612)

《湘西》《浮山》(1613)《福廬》《聽泉》(1618-1619 )《夜光堂》《森軒》(1612)

《桂林》(1623-1626)《更生篇》(1627)《賜環》(1630)《西峰》(1631-1633 )《六

四》(1637)從各卷的排序來看與寫作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對照仍有參差

以詩稿而言這個版本似為整齊事實上還有四個問題

(1)缺收《兩河行稿》

(2)缺收《賜環集》下卷內閣本中有上下兩卷詩稿本只存上卷

(3)多刻《湘西紀行(詩)》內閣本第 20 冊《湘西紀行》上卷是詩文相雜日記體

53 以南京江蘇古籍影版的《曹學佺集》新編頁碼 168 頁須接 221 頁224 頁再接回 173 頁陳

超李梅的論文均有因此繫年錯誤的現象建議讀者割截改貼此四頁否則容易誤讀 54 如《夜光堂》版心廿五二十六重複兩頁碼此頁缺四字內閣本福師本均同《文稿》卷

二頁 89〈別駕管元陽先生雙壽序〉頁面有紙張油墨摺線似有前後頁刷版的共同現象 55 〈壽翁母文〉在江蘇古籍版頁 701-708頁 811-818 重出〈祭鳴卿〉在頁 709-714頁 853-858

重出〈汪仲嘉〉在頁 719-724819-824 重出

劄記抽出其中詩作與廣西任上詩作又合刊為《桂林集》三卷以文類不同而同

時收錄詩稿本重刻時曹岱華未察《湘西紀行》的詩作已經重複出現在《桂林

集》上卷仍然單獨抽出《湘西紀行(詩)》刻印為一卷

(4)詩稿本為「避開遼事」而刪削詩作如《金陵初稿》頁 16應為〈喜龍君御

至自臨洮〉此詩被剜去而將此卷最後一首〈別同署〉移入此處

從以上各版本的校勘曹學佺早年出版自己的文集多以「隨時隨地隨事」

而刻的小集子為主攜帶輕便與詩友酬贈也最經濟便捷《曹大理集》編刻之

後赴四川任官之時曾有重編 12 卷本的打算嘗試將為宦金陵時期的作品重

新整理未能竟功新增的稿子也未曾以「二稿」相稱24 卷本無金陵時期

作品似乎是學佺 54 歲之後編選《西峰集》試圖合輯為三稿四稿五稿六

稿以迄古希之稿兩次的重新出版實際上都沒有完成願想因為舊稿過於零

散刊刻卷帙極不整齊又沒有計畫重雕新版最終都失敗了乾隆時期的詩稿

本 33 卷是曹岱華依照曹學佺的舊版型式覆刻而成除加入新加入編者名姓

其餘均按《金陵集》以來的字體與版式來刊刻可能是為了避免清政府在遼東議

題上的箝制僅選擇蒐集舊有詩作放棄了文章的重刻雖然方便讀者重新閱讀

學佺詩作卻無法保有全璧福師本雖然得自光緒翰林侍讀陳寶琛的舊藏仍

屬於明末舊版的刷本可見原版散落人間為書商輾轉襲用面目已非不得已

以剜版更動卷頁號碼的方式來得到出版的機會

而內閣本蒐集詩文 109 卷拼合了早期的《曹大理集》12 卷本24 卷本

還有集眾版所缺如《林亭文稿》《兩河行稿》等 51 卷但此書仍然依照舊書

拼合在時間的排序上還是有瑕疵如果要得到一本完整的《曹學佺全集》

應該區分為詩體文體各類依照作品繫年重新排列集子有「附錄文字」的情

形也應該按寫作時間順序重新歸建如《湘西紀行》卷下附錄有閩史誌鹽

政郵政賦稅海防倭患紅夷山寇諸文字應該歸到「條議類」為佳

《更生》卷下學佺自云收金陵時期舊稿自然應移入《金陵集》中方是

(二)兩本曹學佺選集的探討

坊間尚可見到有關曹學佺的兩本選集因為是選集本沒有列入上節的討論

中從這兩本選集中可以證明曹學佺作品在當時被讀者與出版商接受的情形

所以在此處敘述

1 《曹能始先生小品》2 卷收在《翠娛閣評選皇明小品十六家》32 卷本之中

明陸雲龍編選參與選評者尚有何偉然丁允和梅羹陸府治陶良棟陳燮

明陳家肇江之淮金汝棟等人崇禎六年(1633)崢霄館刻本56福建師範大

學圖書館藏本其他收藏單位十餘處但卷帙多半不全十六家分別為徐渭

屠隆袁宏道湯顯祖虞淳熙袁中道鍾惺文翔鳳李維楨黃汝亨張

56 陸雲龍號孤憤生浙江錢塘人萬曆崇禎間出版商翠娛閣崢霄館均為陸氏出版堂號

鼐陳仁錫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仁曹學佺曹學佺為第十六家從名單上

來看應是那時候的「現代名家文選」此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於 1996

年 2 月鉛字排印出版改名為《明人小品十六家》

此曹學佺小品選集開端有崇禎壬申年(1632)陸雲龍〈題詞〉書每半頁九行

十九字版心題為「曹能始集」全書收有「序引記碑文傳啟書

疏墓誌銘祭跋」等十二種文體合計文稿 38 篇57從體式上觀察應該是

提供讀者撰寫「應用文書」的典範

2 《曹能始詩》6 卷收在《八大家詩選》中明人夏雲鼎崇禎 6 年(1633)原輯

清故宮舊藏現存於台北故宮58原書僅存 29 卷分別為《陳仲醇詩》7 卷《曹

能始詩》6 卷《譚友夏詩》7 卷《楊龍友詩》5 卷《季叔房詩》4 卷此書載

錄時稱《明刻本八大家詩選》或《前八大家詩選》均為清人所加核對清康

熙 21 年(1682)季正爵刻本改名為《前八大家詩選》前有康熙 22 年倪粲序崇

禎 6 年夏雲鼎舊序康熙 21 年季正爵重刻序北京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本已

影印出版收在 2000 年編纂《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38 冊之中所選八家

即為董其昌 8 卷陳繼儒 7 卷王思任 8 卷曹學佺 6 卷李明睿 7 卷譚元春

8 卷楊文驄 5 卷季孟蓮 8 卷共 45 卷康熙版以八家之集各作 1 卷因此改

稱 8 卷本曹學佺排於第四位卷帙改稱卷 4 之 1 卷至卷 4 之 6內容並無變動

曹學佺詩共收五古 79 首七古 11 首五律 144 首七律 59 首五排 21 首

七絕 32 首共計 348 首59全書前端尚交代學佺之詩選自《夜光》《武林》《金

陵》《湘西》《桂林》《石倉詩稿》《大理集》《西園雜詠》等 8 部這前七部

集子最晚成稿的是《桂林》也就是說選家所用文本在天啟六年(1626)之前至

於最後一部的《西園雜詠》疑似誤植也可能是學佺失散之集

這兩部詩文選集本前者因福師本的選錄而為學者所注意後者為故宮殘

本眉目模糊雖然康熙年間季正爵重刻本已影印出版缺乏「子目」可查因

此尚未引起學者注意這兩部選集刊刻的時間均落在崇禎 5 年6 年之間曹

學佺當時為 59 歲60 歲正要進入「石倉六稿」的寫作密集期可見學佺在當

時的聲名與著述不因去官返鄉悠游山林而被文壇所忽略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分《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

57 福師本第二冊所收錄文稿與此選集中《陳道掌日箋序》等 13 篇重複本選集僅 38 篇稿可

見選錄此小品集並非智舉 58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下冊頁 1215可查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 59 五古目錄有 81 首內文缺詩作 2 首實為 79 首七古目錄有 12 首其中〈馬市歌為陳道源

作〉有目無詩實為 11 首五排目錄有 19 首〈遊疊綵巖〉〈竺都閫招遊華景洞〉兩篇

有詩無目實為 21 首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第一章緒論第一章緒論第一章緒論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

近年來個人的研究漸漸偏向晚明文學史認為仍以「公安竟陵

陳子龍夏完淳」為晚明文學論述的主軸並沒有做全面觀察甚至以復

古的再興或愛國文學為敘述重心以至於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以及

《明史文苑傳》雖已注意到曹學佺的文學史地位和福建地區詩學發

展的重要性在一般的文學史的論述中仍未明確的闡述

因為開授晚明文學與文化課程之故涉獵晚明文人與文集稍多注意

到晚明兵馬倥傯之際啟禎之間重要文人的傳記資料未及整理即已喪失

泰半如果當時的文人能忍隱逃遁廁身於清代文人作家之列傳記資料

尚可見錄於《明遺民錄》中倉皇殉國者文集多半殘毀事蹟湮滅因

此個人考察過曹學佺生卒年祖先籍貫娶妻詩文集出版歷代詩選

等編選過程與卷數做了初步的探索已撰文在南華大學與天津南開大學

發表

有關曹學佺的著述詩文集卷帙頗大海外孤本殘本尚待全面搜尋

查詢大陸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檢相關曹學佺著作共有 42 目

之多而日本公藏聯合書目中有關「曹學佺」相關目錄更多共有 237

目在這些目錄中有同版複本異版覆刻本補刊本也有曹學佺編輯

撰序之書也有零散的集結本單本或者是後人編輯偽託而成的書籍

拜現代影印發行的便利重要的刊本有 12 卷本24 卷本福師本33 卷詩

稿本四種已經影印出版又於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得見日本內閣所藏《石

倉集》影印本(以下簡稱「內閣本」)卷帙最豐得以相互校讐以稍辨全

貌但日本內閣文庫尚有三種殘本目錄國內並未影印大陸各圖書館所藏

曹學佺著作如 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故宫博物院圖

書館山東省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等處藏書未能一

一經眼很難判斷其中異同

曹學佺著作面向甚廣在經學方面有《易經通論》12 卷《周易可

說》7 卷《書傳會衷》10 卷《詩經剖疑》24 卷《禮記明訓》27 卷《春

秋闡義》12 卷史學方面有《大明一統名勝志》208 卷《蜀中廣記》108

卷至於曹學佺個人的詩文集坊間為他出版的《選集》以及歷代詩選的

編纂都值得仔細推敲

大陸學者方寶川陳慶元也從事曹學佺研究發表多篇文章並出版福

建叢書《曹學佺集》然而在撰述方法體例上尚無具體的策略又誤信

曹學佺孫輩曹孟善(亦誤做曹孟喜)撰寫之〈行述〉以至於不盡合乎史實

大陸尚有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博士論文《曹學佺研究》及浙江大學李梅碩士

論文《曹學佺詩歌理論及其詩歌特色》由於未能全面掌握原始資料引述

資料錯誤甚多論述亦未能從整個文學史來觀察實有深究之必要

另外曹學佺編選《石倉歷代詩選》這部書的規模目前還沒有人

可以說明清楚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若核對

《中國古籍善本總目》《中國叢書綜錄》《明代版刻綜錄》等書目存書

紀錄不同分別為 1207(存 939)12551263 卷復旦大學古籍所朱偉東

先生曾經做通盤的考索除《九集》11 冊《十集》4 冊以外「大陸實際

存世的確切卷數應比 939 卷要多一些」也沒有辦法確定說出全書卷數而

模糊的未及出版的詩卷正是曹學佺收編同時代詩人詩集的苦心之處如

果能夠找出來上海復旦大學編選《全明詩》的工作在晚明部份就有詳

細的材料可供編輯儘管這套選集的卷帙如此凌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

作晚明文人對於各代詩選的編刻與閱讀有如此強烈的嗜好而詩人人數

之多著述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真所謂到達了「文學大眾化大眾文

學化」的地步如果能仔細檢閱此書相信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

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況也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

的源流與傳承的意義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

曹學佺在萬曆以後帶來晚明南京詩學活動的最高潮返回福建之後更具

影響力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早已指出曹學佺稍後的公安竟陵詩派在

南京引起的詩風已經大不如前

《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

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年以後曹學佺徐[火勃]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

成就而他們的文學活動應在〈文苑傳〉第四卷才展開〈文苑傳〉兩度提及「閩

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

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有重要地位

《列朝詩集小傳》《明詩綜》兩書共列明代福建詩人 945 人(萬曆以後 437 人)

事實上明代福建詩學的發展在萬曆初年徐中行(後七子之一)擔任福建按察副

使參政協助袁表馬熒刻行《閩中十子詩》而高棅《唐詩品彙》此時重刻

鄧原岳《閩中正聲》徐熥《晉安風雅》繼踵完成造成了詩風大盛屠隆被邀

請來福州為凌霄台大社的首席貴賓鍾惺來福建擔任提學副使林古度蔡復一

商家梅對鍾惺譚元春詩論的接受與修正晚明福建詩壇的多元與變化都顯而

易見而天啟崇禎以後南京的社集如幾社復社社員對政治的關注已經遠

勝於文學福建為首還包括江西安徽浙江一帶對古典詩學的熱情仍然不

減清代郭柏蒼《全閩明詩傳》引錄著述 60 餘種地方志 10 餘種交代了明

代福建有三十幾個詩人社集活動也有許多重要的文學家族傳承如果能從《石

倉十二代詩選》中核對增補則萬曆以後福建詩人當不只 600 人與南直隸浙

江江西相比絕無遜色

曹學佺與其他福建詩人學者藏書家的研究由陳虹主持的福建文史研究

館首先開始而以福建師範大學方寶川陳慶元教授表現最積極自 1993 年

起陸續整理出版何喬遠《名山藏》葉向高《蒼霞草全集》等十餘種詩文集2003

年則依據福師大藏本刊行《曹學佺集》

大陸開始注意曹學佺研究根據福建社科院歷史所所長徐曉望自言與福師

大胡滄澤等人前往日本東京見到完整的《曹學佺全集》引發積極收集出版與

研究的決心曹學佺曾經倡導相對於《道藏》《大藏經》應編選《儒藏》大陸

四川大學率先發起北京大學繼踵也成為大陸學術與出版界的盛事

目前大陸相關曹學佺的博碩論文約有六篇福建師範大學李偉碩士論文《曹

學佺及其著述論考》20044內蒙古師範大學李金秋碩士論文《《文心雕龍》曹評

中的創作論研究》20049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博士論文《曹學佺研究》2007(已由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暨南大學王士昌碩士論文《曹學佺詩文研究》20085浙

江大學李梅碩士論文《曹學佺詩歌理論研究》20094北京大學中文系孫文秀博

士論文《曹學佺文學活動與文藝思想研究》20122

孫文秀在 2011 年 11 月 14-15 日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主辦的「變遷中的近

世漢文文本載體與文學想像」學術研討會中發表〈日本藏曹學佺著述考述〉

考述日本各圖書館所藏曹學佺著述版本情況係博士論文中的一章由於曹學佺

研究正熱研究者只要些微發現便搶先發表有關戲曲書法印鑑福州現地

發掘發表了很多小文章多半為偽託曹學佺宅邸書樓毀於兵燹又歷經

350 多年變革附會者較多可以憑弔但不足采信

以上所述研究成果都不及陳慶元全面的關注他提出地域文學研究的方

向整理了《曹學佺全集》也得到北京人民出版社首肯準備出版他撰寫《曹

學佺年譜》55 萬字即將完成並聘請漳州師範大學副教授鄭禮炬跨校來負責

研究計畫的推動鄭禮炬對文獻掌握能力很強是個可敬的對手陳慶元上學期

來台灣中央大學中文系擔任客座多次進出中研院漢學中心影印了很多相關

明代福建作家文集5 月 11 日蒞臨中研院發表《晚明閩人文集整理與研究》

在林玫儀女士主持的「明清文學經典中之知識建構與文化思維文本理論文

化交流」重點研究計畫之下

至於國內的研究除了我寫的兩個單篇論文以外並沒有看到相關著述而

真正翻查過漢學中心《曹學佺全集》的人恐怕不多對於福建地區詩文學的關注

應該更少淡江大學中文所郭章裕寫過《明代「文心雕龍」學研究mdashmdash以明人序

跋與楊慎曹學佺評注為範圍》碩士論文係為文心雕龍研究而寫的論文早期

國內偉文書局曾經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編定《明代名人傳》時大量影印出版過

明人文集封面為前七子中的《何景明集》居然是《何喬遠文集》顯然對編纂

過《閩書》的何喬遠也極為陌生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要了解廿世紀大陸明代文學研究概況可先閱讀《20 世紀明代文學研究》

一書由鄧紹基史鐵良編輯分詩文小說戲曲文學批評共 11 章而

以小說戲曲就占了 8 章詩文與文學批評各佔 1 章而已此外復旦大學黃霖

於 2008 年 5 月寫過〈近二十年來明代文學研究的特點與反思〉可以發現詩文批

評的研究從 1989 年以後漸漸發達起來

復旦大學在章培衡教授主持的古籍研究所累積了很好的研究成果陳廣

宏鄭利華兩位教授繼起有計畫的聚集學者編寫《新編明人年譜叢刊》同時

關注詩派研究也從事地域文學研究

上海師範大學李時人教授指導博碩士生撰寫明代區域作家研究從 2006 年

到 2010 年已經完成二十餘本遍及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

湖廣浙江福建廣東滇黔桂松江府吉安府紹興府常州府揚州府

撫州府以及女作家文人結社考等論文

天津南開大學羅宗強教授專治中國古典文學批評史將文學史與思想史鎔鑄

為一關注文學與文化思想政治的關聯他最近注意到嘉靖萬曆以來的文

學與文化現象撰述了《明代後期士人心態研究》等書而北京首都師範學院左

東嶺教授繼承其學派寫過《 李贄與晚明文學思想》關注明人情理欲的衝

突與台灣明代研究的風氣相近比較偏向文化論述

台灣對明代文學的關注清華大學首開先例在新竹清華台北月涵堂舉辦

多年的《明代文學與思想研討會》燃起了明代文學研究熱爾後淡江南華

東華暨南大學與中研院有許多學者教授也投入耕耘研究的方向則偏向文化

論述關注政治經濟社會的文化活動與意義對於有系統的閱讀古籍解讀

文本較少著墨曾有建構文學批評文學史觀的呼聲廽盪於台港大陸也分

別編寫過《晚明文學思潮研究》《晚明思潮與社會運動》等書但最後都被政治

文化與經濟現象的關懷所壓抑了儘管文獻數位化的腳步加快古籍文獻獲得容

易但因為長期忽略作品細讀作家繫連與文獻整理兩岸對於古籍閱讀與解析

的能力喪失我想是個迫切的問題

1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

一般明代文學史的論述多半沿承《明史文苑傳》的序言以開國勳臣宋

濂王禕方孝孺高啟劉基等詩文為先鋒永樂宣德以來台閣敷廓而

李東陽代起及李夢陽何景明李攀龍王世貞輩出史稱前後七子以復古

為文風主流此期間王唐歸茅續出以唐宋文為皈依而徐渭湯顯祖

袁宏道鍾惺之屬亦各爭鳴一時至於天啟崇禎時錢謙益艾南英準北宋

之矩矱張溥陳子龍擷東漢之芳華另成變化1

1《明史文苑傳一》台北藝文印書館影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卷285頁1(總3135 上)

這段序言還是以「詩學」的論述為中心散文的述說僅止於王慎中唐順

之歸有光茅坤史上所稱「唐宋派」而已要認識明代詩學的發展抓住「勳

臣台閣東陽七子唐宋公安竟陵子龍」的線索似乎就夠了

細讀四卷的〈文苑傳〉除了交代歷朝重要文學家傳記涉及時文思想

書畫藝術等發展成果重要的還是暗藏著越吳閩嶺南江右等五區域的詩

學發展脈絡2從明朝初年到亡國(1368-1644)詩學的蓬勃仍不離開江蘇浙江

江西福建廣東等五省不僅各自建構極具特色的「區域文學」而且脈絡相

連縱橫交錯影響全國是值得注意的現象

然則〈文苑傳〉對前後七子公安竟陵諸派的人格或作品均有負面評

價推究原因可能是受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書寫的語氣所左右3朱彝尊

編選《明詩綜》紀筠主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及民國早期的文學史

文學批評史著述也不脫錢謙益的影響4簡錦松指出錢謙益撰寫此書有兩大

動因一為恢復館閣文權之立場另為維護吳中傳統之立場5

簡錦松所謂的「文權」等同於文學史上稱「文柄」「主盟」「樹壇立

坫」等語詞用現代語「主導權」「文章解釋權」來解說或亦相同明初勳

臣皆為能文之士把持文壇的論述經過太祖成祖強勢主導文權漸漸落入台

閣宰輔大學士們的手中弘治八年(1495)以後李東陽直文淵閣參預機務十

六年內累遷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操有文炳稱為茶陵派他是

以「台閣」身分去修正「舊台閣」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大學士所操持的歌

功頌德粉飾太平的文風

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的出現他們不屬於內閣核心而是六部的中層官

員獲有主導詩文風尚的權力稍後的李攀龍王世貞等後七子更是刑部官署

的基層郎官結為詩社他們先後外放為御史按察使或地方官員正好將他們

的詩學主張分散到全國各地李攀龍死後王世貞代之從隆慶五年(1571)起

止於萬曆十八年(1590)二十年時間正是復古詩風串聯全國的好時光這是以

往館閣權臣把持文權的時代所不曾生發的熱潮

復古風潮既已流行庶民仰首景慕習染成風漸生模擬抄襲的弊端而公

安三袁竟陵鍾譚繼起以中央巡察外地或管轄縣治的基層官員或參與科

考的貢學生姿態高呼「獨抒性靈」「深幽孤峭」等口號脫開格調法度上

的束縛來抒寫個人胸臆除了三袁與鍾譚之外以山人自居的陳繼儒被稱

作「山中宰相」也隱然成為文化論述的領導人物當然有些文學史特別強調

2明胡應麟《詩藪》續編一國朝上崇禎五年吳國琦水香閣刊本頁2分國初詩派有五吳

越閩嶺南江右龔顯宗承此說見《明初詩文論研究》台北華正書局1985 年

3錢鍾書指出錢謙益捏造故事貶低王世貞也舉出詆訶七子與竟陵鍾譚的證據見錢氏文〈一字

之差詞氣迥異〉收在《談藝錄》第一章鑑賞篇學者多從此說

4簡錦松〈論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之批評立場〉《文學新鑰》2 期頁127-1572004 年7

5同上頁128

詩人陳子龍夏完淳瞿式耜張煌言等人身處家國鼎革的劇變時代有匡時

救世和亡國悲痛之音6這些愛國詩人仍屬於復古派他們的作品有代表性但

已經不能成為詩學的主流了

大膽的說王世貞成為明代文學史上最後一位「大師」爾後再也沒有誰

能完全掌握「文章解釋權」從晚明的角度來觀察縣官諸生布衣山人

或者地區性的結黨成社都可以抒發個人或小團體的詩學主張造成短暫局部

多元的流行風潮屬於自然的現象我們客觀陳述這種詩壇權柄的盛衰遞換而

不以政治社會經濟等干擾因素為重才能真正理解晚明詩學內在理路的發展

詩學理論的辨證以及詩學史的建構

2區區區區域文學域文學域文學域文學研究研究研究研究

後七子復古詩論的影響力其實是將詩學普及於各地藉著宦途的遷移在

各地域集合結社吟詩酬酢等活動產生多元化地域文學蓬勃現象

有關文學史重新書寫的討論近年來已有王鍾陵龔鵬程陳國球王宏志

陳清僑陳平原等人從不同的角度來建構新論7也注意到地域文學的研究

其中最顯著的地區當屬福建

陳慶元撰寫《福建文學發展史》之後明確的標舉「地域文學研究」大旗8

李玫重新出版了她的博士論文《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范宜如9也以地域文

學觀念檢視吳中文學的發展各地大學均有成立地域文學研究中心如江西贛南

師範學院成立「江西地域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架設網站出版叢書並舉辦學

術研討會10泉州師範學院成立「泉州學研究所」得到廈門大學的支持出版

《泉州學研究》以許在全為首的「泉州歷史研究會」也出版了《泉州文史研究》11

福建詩學從明初發展奠基到中葉的彰顯到晚期的活躍自有其線索可循

晚明福建詩學的活躍當歸功於鄧原岳謝肇淛曹學佺徐熥兄弟等努力而

其中以曹學佺最為重要

曹學佺的研究也在這股地域文學的討論中變成熱門話題舉凡生平事蹟

思想主張著述與影響均有專文探討浙江大學李梅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在

20062007 年之間分別以相同的題目完成碩博士論文福師大方寶川陳

6如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史》教程見httpccejpkcecnueducngdwxs5252htm

7 王鍾陵《文學史新方法論》蘇州蘇州大學1993 年 8 月陳國球李宏志陳清僑合編《書

寫文學的過去文學史的思考》台北麥田1997 年 3 月陳平原《文學史的形成與建構》

南寧廣西教育1999 年 3 月 8 陳慶元《福建文學發展史》福州福建教育1996 年 12 月另有《文學地域的觀照》上

海上海遠東2002 年 12 月 9李玫《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北京中國社科 2000 年 10 月范宜如《明代中期吳中文

壇研究一個地域文學的考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00 年 10 httpdywxgnnucnWebsArticleShowaspID=160(20100612) 11 林華東主編《泉州學研究》第二輯廈門廈門大學2006 年 4 月許在全主編《泉州文史

研究》第二集北京中國社科2006 年 7 月

慶元兩位教授更是曹學佺研究的先鋒復旦大學的朱偉東教授也有很好的成績

由於曹學佺詩文集尚未有「全集」出版對研究者較不利便幸虧近年來《續

修四庫》與《存目》《禁燬》《禁燬補編》等叢刊的影印出版加上日本內閣文

庫藏本的影印以及極為方便的電子檢索系統讓曹學佺研究變得容易而可行

而曹學佺相關友人的文集如《徐熥集》《謝肇淛集》《筆精》等等均由福建

省文史研究會收入「福建叢書」陸續出版中唯一遺憾的《石倉歷代詩選》一

直沒有完整的整理否則對明代詩學與作家作品的理解必然有很大的幫助

目前有關曹學佺生平論述目前多半強調晚明的政治社會背景或觸及學佺

耿介的性格官場職務的成就以及人事之間的讒毀傾軋如果能夠詳讀其文

集相信可以發現作為文人的胸襟以及令人欣羨詩酒相酬吟風賞月藏書

讀書刻書的愜意生活閑散的南京職場正可以啟發詩人並成為萬曆以後南

京詩壇最後的主事者而這些詩文酬酢卻可以勾勒出晚明豐富的文人交誼與寫

作活動復古派吳中詩派公安派竟陵派的詩人可以並駕齊驅於文壇並不

如目前文學史所論有「水火不容」之勢

在文化論述為主流的時刻學者關注晚明各階層人士的生活動態其實可以

將注意的焦點移往詩文創作的流行現象發掘這些可以「彰顯文學意義」的活動

相信為曹學佺重建生平傳記的敘述也可以發現曹學佺主盟於晚明詩壇的事實

因此增富晚明文學史的論述

有關曹學佺思想主張的研究集中在「儒藏」編纂的呼籲廿一世紀初北大

川大開始競爭川大首先成立「儒藏網」2006 年 4 月北大主盟編纂委員會

第一次全體舉行會議邀請季羨林為名譽總編纂湯一介龐朴孫欽善安平

秋先生為總編纂此年北京大學分別與日本東方學會二松學舍大學韓國成

均館成均館大學越南河內國家大學協商合作編纂《儒藏》的「域外文獻」12

2008 年 8 月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已經選出經部 187 種史部 54 種子部 83

種集部 127 種以及出土文物 10 種合計 451 種(含存目 15 種)還定期出版

《儒藏通訊》並建構網頁13儘管《儒藏》的編選有正反意見但不能否認的

清乾隆間周永年(1730-1791)承接學佺主張因此引發了《四庫全書》的編輯頗

能見功14

除此之外學佺對詩學的主張推崇初唐詩事實上對當時代盛唐格律詩文

體流於形式與空洞化做了深切的反省我個人以為歷經宋元四百多年語言

的使用已經有很大的變化要能要能敏銳的掌握韻腳平仄追蹤唐音傳承唐

詩以使用河洛語的閩南人最為優勢復古派係「模擬古人神氣」漸為絕學

而「格調」模擬之說漸漸成無法理解的虛應的「格式」終為講求自抒胸臆的

12 胡仲平〈儒藏工程大事記〉光明日報2009 年 08 月 31 日另見光明網

httpwwwgmwcncontent2009-0831content_972236htm 13 儒藏編纂中心網址httpwwwruzangcomft_defaultasp 14 盧芳玉〈善本掌故周永年與《四庫全書》的撰修《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 年 12 月 3 日

轉引自平和書院 httpwwwpinghesycomdata20090109article_4523htm2009 年 1 月 9 日

「性靈」所奪「性靈」理論一出神氣章法音韻的揣摩都成了明日黃花

才情性情靈性的展現在世俗的喧擾中也都成了壁上之花禮失求諸野

當然只有從武夷山屏蔽仍保有「唐音傳承」的閩人來探求了此所以曹學佺研

究可以帶出區域文學的探討相信都是值得深思追索的議題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家世家世家世家世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

1家世家世家世家世

曹學佺(1575-1646)15字能始一字尊生號石倉別號雁澤居士西峰

居士福建侯官縣洪塘鄉人

據曹孟善〈行述〉中云「先世由鳳翔鐵馬公從前明太祖軍入閩遂家焉」福

師大方寶川先生所撰〈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云「先世由陝西鳳陽於明初

隨軍入閩」陳超博士論文亦同16李梅碩士論文則云「陜西鳳翔」17鳳翔疑

為鳳陽之誤方寶川所云「陜西鳳陽」應以「安徽鳳陽」為是18所以曹學佺的

祖籍應是安徽鳳陽學佺先祖大約在 1360-1368 年之間隨軍入閩19至曹學佺已是

第八世代在他祖父這一代全家遷至洪塘從此世居於此

洪塘在歷史上曾稱「洪塘市」是水路交通物資交流的樞紐自古繁華

文風鼎盛曹學佺《石倉文稿》卷二云「洪江在省會之西十有五里而遙風俗

頗為近古四民尚其本業無奇袤之好間裏相親過於姻婭通家子姓以諸父

事其尊長而兄弟行則以倫次稱呼壺內通殷勤若真妯迪娌也儒生書塾歸

遇尊長過門必拜考試之期里中為暗擬曰 『某也甲等某也乙等』及至發

落如所料不差群哄笑以為衡文使者微行洪江云」20《閩江金山寺志》

亦云「洪塘前朝人物之盛為吾閩西冠而最彪炳者」《洪塘小志middot人物》亦載「洪

塘自開閩以來賢哲迭起與閩之八都群賢齊聲祖父開創于前子孫繼承於後

或草間崛起或箕裘代紹或兄弟聯榮或鄉間並舉猗興盛哉」21在明代兩

百多年的科舉取士之中洪塘鄉出現「一狀元三尚書五十七舉人進士」因

此有「科科不斷洪」的美譽其中的一位尚書指的就是曹學佺

15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6 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41 17 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頁 3 18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9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20 曹學佺〈淑人翁母壽文〉《石倉文稿》卷 2頁115

21 佚名纂《洪塘小志人物》

祖父西衢公未及見到學佺進士及第22到了學佺的父親及渠公時迫於家

境貧寒「曾在洪塘賣餅」23後因曹學佺任四川參政祖父父親皆被追贈為

參政24叔父名汝載生兩個兒子25

曹學佺的母親曾氏幼年時母親去世和哥哥相依為命頗得兄嫂的歡心

得到兄嫂的照顧隆慶五年(1571)十九歲嫁給曹學佺父親曹及渠隆慶六年

(1572)生一女姓名無考萬曆二年(1574)臘月十五日生曹學佺萬曆七年(1579)

又生一兒名曹學修萬曆十三年(1585)曾氏去世葬於雲山在學佺十一歲時

(1584)母親因病辭世十四年後萬曆二十六年(1598)因曹學佺為南京大理

寺正被封贈為安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十二月初三日學佺以公歸里將母

葬於雲山作《先姚曾安人墓誌銘》

曹母去世後曹父曾續弦學佺對繼母很孝順繼母九十壽誕時學佺作詩

為其賀壽26

長學佺二歲的姐姐在母親死後即擔起照顧家庭和兩個弟弟的責任27後適

林小他五歲的弟弟學修字能證從曹學佺的詩中28知其弟亦深諳詩文曾

多次參加詩社與朋友飲酒唱和論文賦詩學佺宦遊在外文集中諸作〈予

有潞河之役送弟修還〉〈憶舍弟修到家〉〈聞弟修病〉〈元旦同弟修作〉可

以看出對弟弟的牽掛

曹學佺兒子為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據《石倉詩稿》之《桂林集》詩歌

《乙丑除夕紀事》云「五旬仍過兩年華四子惟留一在家」可以推知曹學

佺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曹學佺詩文集中多次提到他們

《桂林集》之《嘉兒告歸口述五言古體四章送之》《西峰集》卷下〈長至日

西峰草堂小集適次兒孟表移館〉《更生篇》之〈除夜走筆示次兒表〉《林亭

詩稿》之〈除夕同范穆其吳去塵藏幼惺孟嘉孔表二兒守歲〉《芝山

集 》之〈曹子章(能始令郎)餞予臂山灣⋯⋯〉《林登州集》十七卷〈雲溪堂記〉

中也提到曹子章2003 年 5 月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福建叢書》第三輯《曹

學佺集》第一頁方寶川《 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一文第一點「曹學佺的

生平事略」中稱「據筆者知見記述相對翔實者當屬曹學佺第五子曹孟喜所

撰《曹石倉行述抄本》」曹學佺有五個兒子其中之一為曹孟喜曹孟善《明殉

22 同註 20學佺回憶道「予祖父母僅及見予小子之領鄉書」 23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21 24

「余以南京大理寺正被覃恩父受如官」曹學佺〈先妣曾安人墓誌銘〉《石倉文稿》卷二

25 《西峰集》卷下《季秋聽泉閣雜詠十首》引言「距重九猶五日耳吳仲緯將有事于龍溪

余兄能永與偕以雲母箋餘書口占十絕句以紀茲遊且為塞紙」以及《汝載叔能證弟至

日白沙而別》 26 〈題九松圖為余母壽〉云「人生壽考誠難得九十稱筋取數奢昔日衛公歌鷺菉竹茲辰

余母采黃花經眸世態兒升降繞膝兒孫皆樂加惟有岡頭老松樹青青相與閱韶華」《西峰

集》 27曹學佺〈祭林氏姊文〉《石倉文稿》 28 散見曹學佺《金陵集》《潞河集》中

節榮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雁澤先府君行述》一文中提到「先宮保公丙戌歲

殉節日不孝孟善方稚齡先兄等苦塊中泣述行實」曹孟喜並未在曹學佺詩

集中提到過

2 姻親姻親姻親姻親

〈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方寶川亦云「歸娶同里

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29」按林庭機〈朝列大夫南京國子監祭酒龔公用卿墓志〉

「公諱用卿字鳴治別號雲岡其先由光州入閩遂佔籍焉----嘉靖壬午(1522)

以禮經魁丙戌(1526)上春官對策大廷賜進士及第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

----辛丑(1541)擢南京國子監祭酒----尋以病乞歸----己未(1559)倭夷寇吾福

避居建安者久之未幾以微疾終年六十四30」龔用卿(1500-1563)字鳴治

號雲岡福建懷安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第一即〈行述〉中所稱「鼎元」也

授修撰累擢南京國子祭酒以病乞歸年六十四卒有《使鮮錄》《雲岡集》

及《詩餘》等31可知龔用卿死於曹學佺出生之十一年前

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人俱

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

司成於九原32」司成掌教育祭酒即指擔任國子監祭酒的龔用卿蔭一子授

光祿卿居北京學佺所娶乃「光祿公之女」即「龔用卿之孫女」學佺另一篇

祭妻弟龔克向文云「余憶初上公車入長安居停岳翁宦邸33」可知萬曆二十年

(壬辰1592)第一次在北京備考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

曹學佺的內弟有八人僅知兩位弟弟名為克廣克向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

萬曆 19 年(1591)曹學佺獲取童生同年八月鄉試中舉連中兩元之後

赴京參加三月的進士會考到了北京以同鄉之誼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光祿

公係廕官為嘉靖 5 年(1526)狀元龔用卿之子考試失利仍獲得光祿公賞識

收為女婿返鄉後即前往迎娶34萬曆 22 年(l594)冬再次上京經過幽燕

29 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書首頁 2 30 焦竑《國朝獻徵錄》卷 74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據萬曆 44 年影刊本頁 14

31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960《福建通志》卷 43潘 87清鄭祖庚《福建省侯官縣鄉土志》

云字「明」治應為「鳴」 32 〈祭龔瑤圃六舅文〉《六一集碑銘》頁 24 33 〈祭龔克向文〉《石倉三稿》卷 8頁 7 34 曹孟善〈先府君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福建師範大學方寶川教授亦

云「歸娶同里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見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

書後附錄頁 5 與書首頁 2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

人俱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司成於九

原」(《六一集碑銘》頁 24)應為龔用卿孫女方是又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孫文秀《曹學佺文學活動與文

齊魯各地瀏覽名山巨川目睹帝京景象也結交了許多文壇名士

次年春天一舉及第35授戶部主事請准返鄉探親此時老縣長周兆聖因病

去世學佺轉赴江西金溪弔唁途經福建建州永安武夷等地也順道遊歷江

西鉛山紫陽書院和觀音洞等地

在北京戶部任官期間曹學佺與友人遊歷近畿房山通州薊門各地都有

詩作萬曆 26 年(1598)改任南京大理寺左寺正由於業務清閒常與同僚

友人遊歷宮台古寺攀岩登岳或泊秦淮水閣留下許多唱和的詩篇

萬曆 29 年(1601)秋曹學佺同友人赴浙江歸安弔祭文學前輩茅坤36順道去

蘇州拜訪僑居該地的徐興公偕遊太湖杭州常山等地也到了越中紹興剡

溪新昌登天姥山等諸多名勝撰有〈遊太湖詩〉〈錢塘看春詩〉等作萬曆

31 年返鄉省親時參加由趙世顯主持邀請屠隆為貴賓的凌霄台大社又與

朋友共組芝社霞中社

萬曆 32 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南戶部郎中

33 年再遊浙江以妻子龔氏之喪而返回福州

萬曆 34 年(1606)曹學佺升任南京戶部郎中也開始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

社集主盟金陵詩壇錢謙益論萬曆年間有兩次詩壇盛況初期的領袖是金陵人

陳沂謁選為崇仁教諭陞奉新知縣調寧鄉謝病歸居家十五年於桃葉渡

淮清橋之間建造邀笛閣結清溪社37金鑾盛時泰張獻翼王稚登與會

詩風大勝而二十餘年之後閩人曹學佺繼起與臧懋循陳邦瞻吳兆吳夢

暘柳應芳盛鳴世等人唱和蔚為氣候並集眾人與會詩作刊刻為《金陵詩集》38曹學佺便是將金陵詩壇盛事推向高峰的重要人物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附《金陵社集詩人》曰「閩人曹學佺能始回翔棘

寺遊宴冶城賓朋過從名勝延眺縉紳則臧晉叔(懋循)陳德遠(邦瞻)

為眉目布衣則吳非熊(兆)吳允兆(夢暘)柳陳父(應芳)盛太古(鳴世)

為領袖台城懷古爰為憑弔之篇新亭送客亦有傷離之作筆墨橫飛篇帙

騰湧此金陵之極盛也」其時閩中詩人如徐 謝肇淛陳仲溱林古度兄弟

及莆田吳文潛姚旅等皆在金陵至此如曹學佺可以說是繼弘正間鄭繼之之

後打入金陵文壇的另一位福建文人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顯然是主盟的地位所

謂「坐令吳楚士同聲驅景附」39「石倉衣缽自韋陶吳越從風赤幟高」40不

藝思想研究》(北京大學 2011 年博士論文)仍沿用錯誤 35 見萬曆廿三年進士題名榜單曹學佺在二甲第 50 名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附錄 36 茅坤(1515-1601)有朱賡撰墓銘屠隆撰行狀馮夢禎撰墓表均見《茅鹿門先生集》(萬曆

刊本)卷 35 附錄茅坤 86 歲自生日起作了半年的宴會道經湖州歸安的文人均前往拜訪曹

學佺與茅坤之子國縉交往甚密甫離他家就傳來亡耗因此再專程弔喪 37 顧起元〈金陵六十詠〉第 38 人見《嬾真草堂集》(台北文海影明萬曆 42 年刊本)卷 1

頁 27另見無名氏〈寧鄉縣知縣陳芹傳〉《國朝獻徵錄》(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影萬曆 44年曼山館刊本)卷 89 頁 83

38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台北世界書局1965 年再版丁集上頁 459此《金陵詩集》

未見存稿疑散入曹學佺《石倉詩選明詩選》中目前此書殘存於上海圖書館未見刻本 39謝肇淛《後五子》《謝工部集》卷六 40亦謝肇淛詩轉引自《靜志居詩話》卷 16「謝肇淛」

僅以個人魅力率同吳越名士將風流弘長的南都主流文學推向明中期以來的高

潮而且提升了整個福建文學在江南中心文壇的地位「邇來吳越稍推閩士」41的

局面之確立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說是他的業績這一文學盛事的影響之大即

使到了明末清初他與諸名士所賦「清綺婉縟」之詩是「至今金陵人猶能誦之」42

萬曆 37 年(1609)調任四川右參政途經河南陜西抵四川成都任上隔年

夏天又離開蜀地再次往返北京賀歲旅途跋涉頗為耗時萬曆 39 年(1611)

升任四川按察使在這段時間中他忙於日常政務之外考察了蜀地風俗民情

寫成《蜀中廣記》108 卷43也趁著公務之便與友人暢遊江西安徽湖北等

地詩作成集41 年(1613)曹學佺遭「察典」獲罪削官三級又以丁憂歸故里

蜇居十年天啟 2 年學佺重獲啟用為廣西右參議他沒有想到這是最後的一

次遠行天啟 6 年任滿擬遷陝西按察副使竟以九年前所刻《野史紀略》而獲

罪拘禁七十餘日而後放歸故里崇禎元年(1628)學佺 55 歲重新授命為廣

西按察副使他已經無心任職力辭不就閒適的居家著述生活才是他的鍾愛

然則十七年後鼙鼓動地而來思宗自縊煤山福王兵敗唐王朱聿鍵入閩

自立曹學佺臨危授命就在自己的家鄉擔任起朝廷太常卿一職不久昇為禮部

尚書加太子太保次年(1645)8 月唐王兵敗於汀州學佺方與齊巽朱友桐議

守福州9 月 17 日城破學佺於次日凌晨自縊於西峰里家中

第第第第三三三三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

根據大陸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檢相關曹學佺著作共有 42 目

之多44日本公藏聯合書目中有關「曹學佺」相關目錄更多共有 237 目45在

這些目錄中有同版複本異版覆刻本補刊本也有曹學佺編輯撰序之書

也有零散的集結本單本或者是後人編輯偽託而成的書籍未能一一經眼

很難判斷其中異同目前只能依照前人藏書目錄所載以及近人著述中論及來

41李光縉《及閘人蔣於鼎書》《清源洞文集》卷 6 42 《林茂之先生掛劍集》卷首王士禎序 43 《蜀中廣記》內容分名勝邊防通釋人物方物仙釋遊宦風俗著作詩話

畫苑等 12 門共 108 卷包羅天文輿地山川水文歷史人文物產四庫全書本 44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係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北京大學數據分析研究

中心聯合研製扣除子目仍有 28 條目網址如下

http202963145dirSearchdomethod=gaoJiQueryampgoToPage=5ampisSearch=false 45 日本所藏中國古籍聯合書目見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NAIKAKUtagged4370037datampback=1

加以整理

曹學佺著作面向甚廣在經學方面有《易經通論》12卷《周易可說》7

卷《書傳會衷》10卷《詩經剖疑》24卷《禮記明訓》27卷《春秋闡義》12

卷46史學方面有《大明一統名勝志》208卷《蜀中廣記》108卷47至於曹學

佺個人的詩文集坊間為他出版的《選集》以及歷代詩選的編纂都值得仔細

推以下先就其詩文集做初步考察

(一)《石倉詩文集》的考索

根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大陸現存的曹學佺詩文集不含選集有

共有十種48拜現代影印發行的便利重要的刊本有 12 卷本24 卷本福師本

詩稿本四種已經影印出版又於國家圖書館得日本內閣所藏《石倉全集》影印

本(以下簡稱「內閣本」)卷帙最豐得以相互校讐以辨全貌茲將所見五本

影刊本的內容排列對比如下

1《石倉全集》109 卷本 (簡稱「內閣本」)

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石倉全集》番號漢 17189共 109 卷49全書分 61 冊

書高 26 公分寬 165 公分首頁有「五忠理學世家」「寿齋」二鈐印原書題

的編號是流水號經內閣文庫館員重新調整過目前台北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

有影印本係委託日本高橋寫真株式會社製作合裝為 30 本在內閣文庫的目

錄中尚有四條卷數不完整的編目卷次不多應為零散本

全書沒有連貫排列的卷數作品的編排也無法完全依照寫作時間先後大致

是以《石倉詩稿金陵集》三卷《石倉文稿》五卷為開端其次收任職南京

46 名為《書傳會要》《書經折衷》《詩經質疑》《春秋義略》《春秋傳刪》以及號稱總集的《五

經困學》《五經可說》是否為曹學佺親身編訂有待日後考索 47 名為《輿地名勝志》《天下名勝志》或書名上加「大明」兩字者疑非學佺自為尚有拆解

全書而單行的各地方《名勝志》以及蜀中人事物的單集則有待目擊 48《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卷二十六〈明別集〉著錄

參照崔建英輯訂賈衛民李曉亞參訂《明代別集版本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 年 7

月頁 625-628僅有兩目不同崔本後出缺第二目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刊本第七

目明末廿四卷本作十九卷本不知何故此兩本皆已影印發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載為

49 陳慶元曾在內閣文庫中閱讀《石倉全集》他將「內閣」本的卷篇重新編號將《金陵集丙午》

《金陵集丁未》視為同卷又將《游藤山詩》《續游藤山詩》合為一卷反將《石倉文稿》卷一

卷二各分為兩卷全部合算為 109 卷言與日人原亨光所云「一百又九卷」相吻合〈日本內

閣文庫藏本曹學佺《石倉全集》初探〉《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大

學主辦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年 1 月頁 460-479又台灣漢學研究中心資料庫羅列《石倉

全集》兩條一作 61 冊一作 88 卷均來自內閣文庫影印其實是同一本所謂 88 卷本並

未數算清楚造成失誤東京大學人文研究所於昭和四十年用東京内閣文庫藏崇禎中刊本景照

卷次亦凌亂載錄 21 册疑為 31 冊方是見日本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019705tagged0522009datampback=1(20100620)

大理寺前的舊作都是篇幅短小的詩集顯然原來的詩集都是隨時隨事隨地

而刻最後才被收編一處其中比較突兀的有二一是《浮山堂》(1613)插在

《房山》(1599)與《芝社》(1603)之間二是《武林稿》(1606)插在《芝社》(1603)

與《苕上》(1601)之間接下來的詩文稿已經有按年而刻的特色卻被先後區

分為三稿(58-60 歲)四稿(616264 歲)五稿(636566 歲)六稿(67 歲)

顯然在刊刻前試圖做整理的工夫何以 63 歲作五稿而 64 歲作四稿令人不

解未能竟功最後的〈古希集〉是 70 歲以後的作品

觀察書版每半頁 9 行每行 18 字白口是統一的大部分版心下方有

刻工名字簡寫其中有鄭一鄭二鄭西鄭利魏憲等人均為福建邵武工匠50字體以歐體為主少數則接近顏體頁碼有跳頁以及整理的跡象如《夜光》

3536 頁為同頁4041 頁為同頁可能因版頁遺失不得已兩號做同一頁

以便銜接可以大膽的假設曹學佺習慣將作品隨時隨地刊刻出版這些小集子

的木刻版被保留下來以便將來整理全集時可以繼續使用也沒有看到任何版式

不同的文集刻版內閣文庫所收的這套書是個「百衲本」曹學佺與他的家人

並沒有統籌刊印全本的機會正因為是「百衲本」保留了曹學佺文集最原始的

出版狀態

2《曹大理集》八卷《石倉文稿》四卷明萬曆刻本(簡稱「12 卷」本)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框高 200 毫米寬 273 毫米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此版

影印收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 1367 冊日本內閣文庫亦另存此目

《曹大理集》八卷實為詩集各卷依次為《春別》(甲辰1604)《豫章》

(1604)《金陵》(甲辰乙巳1604-1605)《江上》(1605)《玉華》(辛丑1601)

《苕上》(1601)《芝社》(癸卯1603)《天柱》(1603)檢核作品寫作時間與內

容這部詩集試圖依照寫作時間順序排列所以把《春別》排到前面在《金陵》

中試圖攙入同年寫作的《武林稿》24 首多出 85 頁的篇幅核校《武林稿》有

詩 64 首共 195 頁係學佺短期赴杭州蘇州時的作品編輯者可能集稿未全

試圖將半卷作品塞入《金陵集》中但也可能是《武林稿》後半卷作品編輯時尚

未寫出此後在編輯過程中又發現比《春別》更早完成的《玉華》《苕上》

《芝社》《天柱》因此編輯者「按時間順序排列作品」的企圖又告失敗至

於內閣本等《金陵集》尚有丙午丁未(1606-1607)兩卷作品而此本闕如可見

此本沒有重新編定卷次或有遺漏也無法察覺

《石倉文稿》有四卷各卷內容依次為書序等 33 篇碑傳墓銘等 29 篇遊

記等 10 篇廟宇疏文 21 篇合計 93 篇與內閣本對照四卷所收文章類型相

同唯篇數各少 2723412 篇尚缺 66 篇檢查所缺作品有些是在 1612

年學佺調任四川右參政之後的作品51內閣本第五卷書牘啟文有 21 篇(含鄧遠

50 李國慶編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上海上海古籍1998 年 12 月頁 91278279 51 如〈修理成都五龍廟疏文〉「歲壬子(1612)余再入蜀」《石倉文稿》卷 4頁 48內閣本可

知內閣本補充了離南京入蜀的作品

游來信 1 篇)此書全缺全部是四川任內對僚屬舊友的書信可以猜測文集

作四卷本保留了南京為官前後(1601-1605)時期的作品內閣本則攙入了四川任

官時期的作品可見這本書是學佺離開南京之前試圖超越原先刊刻的《曹大理

集》雖然不夠理想卻是他集結舊作而合版的第二次嘗試

3《石倉集》二十四卷明末刻本(簡稱「24 卷」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書北京出版社《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補編

集部》第 80 冊據此版影印發行書首有莆田周嬰〈六三集小序〉曹學佺〈自序〉

署崇禎丁丑(1637 年)夏閏月夏月撰述

首標明「石倉五稿」分四卷有目次依序為《六三詩》《六三文--序上》

《六三文--序下》《六三文--記傳碑銘》(1636)其次為「石倉四稿」一卷只

收《六四詩集丁丑》(1637)前有目錄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四艸詩全」

第三部分為「西峰集」前有周嬰壬申(1632 年)序其次是《西峰六一艸》(1634)

目錄正文卷首有學佺小引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一艸詩上」可知試

圖歸入「石倉四稿」標註「詩上」卻不見「詩下」是佚失未刻或衍誤

不得而知

第四部分標題署「石倉三稿」詩目錄有十四頁分《西峯集詩》上中

下三卷(1631-1633)以下諸卷卷前沒有目錄而版面形式皆同於內閣本分別

為《芝社》(1603)《武林》(1606)《天柱》(1603)《巴草》(1608)《蜀草》三卷

(1609)《聽泉》兩卷(1618-1619)《夜光》兩卷(1621)《淼軒》兩卷(1621)《賜

環》兩卷(1630)

從成書的樣貌來看也是個拼湊本何以用莆田周嬰的小序為首頁可能是

將書中收錄唯一的排版大方的序文置於卷首以充場面以下排列的順序稱

五稿四稿三稿何以倒行內文也沒有嚴格按時間順序排列三稿之後又

退到早年金陵前期巴蜀任官時間以及早期居家的作品

可知此書主要收錄學佺 58 歲到 64 歲的著作屬於中晚年期詩文而以《西

峰集》為主軸至於攙入早年其他零散的作品很可能是在倉卒之間以仍然保

留舊有的書版混合而編成

4《曹大理詩文集》無卷數明刻本(簡稱「福師」本)

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館編選並附有翠娛閣評選《曹

能始先生小品》2 卷曹孟善52〈曹石倉行述〉手抄本由江蘇古籍出版社於 2003

年 5 月影印出版分上下兩冊

上冊為詩集卷首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序文沒有目次首《金陵初稿》

其次《石倉詩稿金陵集甲辰乙巳》第三《金陵集卷中丙午》第四《金

陵集卷中丁未 》第五《金陵集丁未下 》第六《浮山堂集》第七《夜

52 福師本作「曹孟喜」誤首篇混入徐延壽〈祭曹石倉文〉第二篇才是〈行述〉通篇敘述者

均作「孟善」知為手民之誤

光堂近稿》最末《福廬遊稿》頁首有葉向高序詩集版式與刻工名字與內閣本

均同顯然為同一版本但丙午丁未兩卷版心俱作「金陵集卷中」因此

福師本將兩卷的第 7-8 頁錯置如果引述此文集者作品繫年上都會發生訛誤53

下冊為文集附錄的《小品》與〈行述〉不論此冊實收有《石倉文稿

卷二贈序祭銘》《夜光堂文稿》《浮山稿》《石倉文稿卷二》版心挖去

卷號少數頁碼也被被竄改但字體版式與每頁刻工名字字數連同缺字

版面意外摺線均與內閣本相同54福師本僅選入《文稿》卷二而剜去卷號

顯然蓄意做偽掩飾殘缺其餘四卷的遺憾卷中尚缺頁 95為王思仁母親所寫

〈書王安人傳後〉的前兩面卻無端增加了〈淑人翁母壽文〉〈祭徐鳴卿文〉〈汪

仲嘉傳〉三篇11 頁 21 面的篇幅然則此三文又重複出現在後面的《浮山稿》

中55校對版式仍同但版心被剜改試圖刪除「浮山」使融入「文稿卷帙」之

中後繼者不察又將《浮山稿》收入集中造成重複現象

福師本以被剜的版本影印該「剜版」後所留存「原版」的原始狀態在「曹

學佺全集」校勘工作上反而提供了比照的證據

5《石倉詩稿》33 卷清乾隆 19 年(1754)曹岱華刻本

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均藏有北京出版社依據北

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影印出版收在《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集部 143 冊書前附

有原書扉頁書影總目錄前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曹大理集序〉還有奉

天府府丞提督學政陳治滋此年〈重刻曹石倉先生詩集序〉並附有《明史文苑

傳》中的〈曹學佺傳〉接著有《石倉詩稿》總目錄此書係依學佺原版覆刻

除了另立新名《石倉詩稿》改為黑口加入「曾孫岱華重梓」字樣之外行數

每行字數字體均仿原版型態全書的排列仍以《初稿》《金陵》為首顯

示學佺最早成名作品其次收及《掛劍》《海色》等 16 本小集子(1596-1606)等

早期在北京任官時期往訪福建家鄉以及旅遊蘇杭湖嘉之作以下為四川任官

時期的《巴草》《蜀草》(1608-1609)而後往返宦途故鄉之間的《雪桂》(1612)

《湘西》《浮山》(1613)《福廬》《聽泉》(1618-1619 )《夜光堂》《森軒》(1612)

《桂林》(1623-1626)《更生篇》(1627)《賜環》(1630)《西峰》(1631-1633 )《六

四》(1637)從各卷的排序來看與寫作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對照仍有參差

以詩稿而言這個版本似為整齊事實上還有四個問題

(1)缺收《兩河行稿》

(2)缺收《賜環集》下卷內閣本中有上下兩卷詩稿本只存上卷

(3)多刻《湘西紀行(詩)》內閣本第 20 冊《湘西紀行》上卷是詩文相雜日記體

53 以南京江蘇古籍影版的《曹學佺集》新編頁碼 168 頁須接 221 頁224 頁再接回 173 頁陳

超李梅的論文均有因此繫年錯誤的現象建議讀者割截改貼此四頁否則容易誤讀 54 如《夜光堂》版心廿五二十六重複兩頁碼此頁缺四字內閣本福師本均同《文稿》卷

二頁 89〈別駕管元陽先生雙壽序〉頁面有紙張油墨摺線似有前後頁刷版的共同現象 55 〈壽翁母文〉在江蘇古籍版頁 701-708頁 811-818 重出〈祭鳴卿〉在頁 709-714頁 853-858

重出〈汪仲嘉〉在頁 719-724819-824 重出

劄記抽出其中詩作與廣西任上詩作又合刊為《桂林集》三卷以文類不同而同

時收錄詩稿本重刻時曹岱華未察《湘西紀行》的詩作已經重複出現在《桂林

集》上卷仍然單獨抽出《湘西紀行(詩)》刻印為一卷

(4)詩稿本為「避開遼事」而刪削詩作如《金陵初稿》頁 16應為〈喜龍君御

至自臨洮〉此詩被剜去而將此卷最後一首〈別同署〉移入此處

從以上各版本的校勘曹學佺早年出版自己的文集多以「隨時隨地隨事」

而刻的小集子為主攜帶輕便與詩友酬贈也最經濟便捷《曹大理集》編刻之

後赴四川任官之時曾有重編 12 卷本的打算嘗試將為宦金陵時期的作品重

新整理未能竟功新增的稿子也未曾以「二稿」相稱24 卷本無金陵時期

作品似乎是學佺 54 歲之後編選《西峰集》試圖合輯為三稿四稿五稿六

稿以迄古希之稿兩次的重新出版實際上都沒有完成願想因為舊稿過於零

散刊刻卷帙極不整齊又沒有計畫重雕新版最終都失敗了乾隆時期的詩稿

本 33 卷是曹岱華依照曹學佺的舊版型式覆刻而成除加入新加入編者名姓

其餘均按《金陵集》以來的字體與版式來刊刻可能是為了避免清政府在遼東議

題上的箝制僅選擇蒐集舊有詩作放棄了文章的重刻雖然方便讀者重新閱讀

學佺詩作卻無法保有全璧福師本雖然得自光緒翰林侍讀陳寶琛的舊藏仍

屬於明末舊版的刷本可見原版散落人間為書商輾轉襲用面目已非不得已

以剜版更動卷頁號碼的方式來得到出版的機會

而內閣本蒐集詩文 109 卷拼合了早期的《曹大理集》12 卷本24 卷本

還有集眾版所缺如《林亭文稿》《兩河行稿》等 51 卷但此書仍然依照舊書

拼合在時間的排序上還是有瑕疵如果要得到一本完整的《曹學佺全集》

應該區分為詩體文體各類依照作品繫年重新排列集子有「附錄文字」的情

形也應該按寫作時間順序重新歸建如《湘西紀行》卷下附錄有閩史誌鹽

政郵政賦稅海防倭患紅夷山寇諸文字應該歸到「條議類」為佳

《更生》卷下學佺自云收金陵時期舊稿自然應移入《金陵集》中方是

(二)兩本曹學佺選集的探討

坊間尚可見到有關曹學佺的兩本選集因為是選集本沒有列入上節的討論

中從這兩本選集中可以證明曹學佺作品在當時被讀者與出版商接受的情形

所以在此處敘述

1 《曹能始先生小品》2 卷收在《翠娛閣評選皇明小品十六家》32 卷本之中

明陸雲龍編選參與選評者尚有何偉然丁允和梅羹陸府治陶良棟陳燮

明陳家肇江之淮金汝棟等人崇禎六年(1633)崢霄館刻本56福建師範大

學圖書館藏本其他收藏單位十餘處但卷帙多半不全十六家分別為徐渭

屠隆袁宏道湯顯祖虞淳熙袁中道鍾惺文翔鳳李維楨黃汝亨張

56 陸雲龍號孤憤生浙江錢塘人萬曆崇禎間出版商翠娛閣崢霄館均為陸氏出版堂號

鼐陳仁錫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仁曹學佺曹學佺為第十六家從名單上

來看應是那時候的「現代名家文選」此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於 1996

年 2 月鉛字排印出版改名為《明人小品十六家》

此曹學佺小品選集開端有崇禎壬申年(1632)陸雲龍〈題詞〉書每半頁九行

十九字版心題為「曹能始集」全書收有「序引記碑文傳啟書

疏墓誌銘祭跋」等十二種文體合計文稿 38 篇57從體式上觀察應該是

提供讀者撰寫「應用文書」的典範

2 《曹能始詩》6 卷收在《八大家詩選》中明人夏雲鼎崇禎 6 年(1633)原輯

清故宮舊藏現存於台北故宮58原書僅存 29 卷分別為《陳仲醇詩》7 卷《曹

能始詩》6 卷《譚友夏詩》7 卷《楊龍友詩》5 卷《季叔房詩》4 卷此書載

錄時稱《明刻本八大家詩選》或《前八大家詩選》均為清人所加核對清康

熙 21 年(1682)季正爵刻本改名為《前八大家詩選》前有康熙 22 年倪粲序崇

禎 6 年夏雲鼎舊序康熙 21 年季正爵重刻序北京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本已

影印出版收在 2000 年編纂《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38 冊之中所選八家

即為董其昌 8 卷陳繼儒 7 卷王思任 8 卷曹學佺 6 卷李明睿 7 卷譚元春

8 卷楊文驄 5 卷季孟蓮 8 卷共 45 卷康熙版以八家之集各作 1 卷因此改

稱 8 卷本曹學佺排於第四位卷帙改稱卷 4 之 1 卷至卷 4 之 6內容並無變動

曹學佺詩共收五古 79 首七古 11 首五律 144 首七律 59 首五排 21 首

七絕 32 首共計 348 首59全書前端尚交代學佺之詩選自《夜光》《武林》《金

陵》《湘西》《桂林》《石倉詩稿》《大理集》《西園雜詠》等 8 部這前七部

集子最晚成稿的是《桂林》也就是說選家所用文本在天啟六年(1626)之前至

於最後一部的《西園雜詠》疑似誤植也可能是學佺失散之集

這兩部詩文選集本前者因福師本的選錄而為學者所注意後者為故宮殘

本眉目模糊雖然康熙年間季正爵重刻本已影印出版缺乏「子目」可查因

此尚未引起學者注意這兩部選集刊刻的時間均落在崇禎 5 年6 年之間曹

學佺當時為 59 歲60 歲正要進入「石倉六稿」的寫作密集期可見學佺在當

時的聲名與著述不因去官返鄉悠游山林而被文壇所忽略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分《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

57 福師本第二冊所收錄文稿與此選集中《陳道掌日箋序》等 13 篇重複本選集僅 38 篇稿可

見選錄此小品集並非智舉 58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下冊頁 1215可查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 59 五古目錄有 81 首內文缺詩作 2 首實為 79 首七古目錄有 12 首其中〈馬市歌為陳道源

作〉有目無詩實為 11 首五排目錄有 19 首〈遊疊綵巖〉〈竺都閫招遊華景洞〉兩篇

有詩無目實為 21 首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曹學佺孫輩曹孟善(亦誤做曹孟喜)撰寫之〈行述〉以至於不盡合乎史實

大陸尚有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博士論文《曹學佺研究》及浙江大學李梅碩士

論文《曹學佺詩歌理論及其詩歌特色》由於未能全面掌握原始資料引述

資料錯誤甚多論述亦未能從整個文學史來觀察實有深究之必要

另外曹學佺編選《石倉歷代詩選》這部書的規模目前還沒有人

可以說明清楚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若核對

《中國古籍善本總目》《中國叢書綜錄》《明代版刻綜錄》等書目存書

紀錄不同分別為 1207(存 939)12551263 卷復旦大學古籍所朱偉東

先生曾經做通盤的考索除《九集》11 冊《十集》4 冊以外「大陸實際

存世的確切卷數應比 939 卷要多一些」也沒有辦法確定說出全書卷數而

模糊的未及出版的詩卷正是曹學佺收編同時代詩人詩集的苦心之處如

果能夠找出來上海復旦大學編選《全明詩》的工作在晚明部份就有詳

細的材料可供編輯儘管這套選集的卷帙如此凌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

作晚明文人對於各代詩選的編刻與閱讀有如此強烈的嗜好而詩人人數

之多著述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真所謂到達了「文學大眾化大眾文

學化」的地步如果能仔細檢閱此書相信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

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況也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

的源流與傳承的意義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曹學佺與晚明閩中詩學相關研究概況

曹學佺在萬曆以後帶來晚明南京詩學活動的最高潮返回福建之後更具

影響力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早已指出曹學佺稍後的公安竟陵詩派在

南京引起的詩風已經大不如前

《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

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年以後曹學佺徐[火勃]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

成就而他們的文學活動應在〈文苑傳〉第四卷才展開〈文苑傳〉兩度提及「閩

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

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有重要地位

《列朝詩集小傳》《明詩綜》兩書共列明代福建詩人 945 人(萬曆以後 437 人)

事實上明代福建詩學的發展在萬曆初年徐中行(後七子之一)擔任福建按察副

使參政協助袁表馬熒刻行《閩中十子詩》而高棅《唐詩品彙》此時重刻

鄧原岳《閩中正聲》徐熥《晉安風雅》繼踵完成造成了詩風大盛屠隆被邀

請來福州為凌霄台大社的首席貴賓鍾惺來福建擔任提學副使林古度蔡復一

商家梅對鍾惺譚元春詩論的接受與修正晚明福建詩壇的多元與變化都顯而

易見而天啟崇禎以後南京的社集如幾社復社社員對政治的關注已經遠

勝於文學福建為首還包括江西安徽浙江一帶對古典詩學的熱情仍然不

減清代郭柏蒼《全閩明詩傳》引錄著述 60 餘種地方志 10 餘種交代了明

代福建有三十幾個詩人社集活動也有許多重要的文學家族傳承如果能從《石

倉十二代詩選》中核對增補則萬曆以後福建詩人當不只 600 人與南直隸浙

江江西相比絕無遜色

曹學佺與其他福建詩人學者藏書家的研究由陳虹主持的福建文史研究

館首先開始而以福建師範大學方寶川陳慶元教授表現最積極自 1993 年

起陸續整理出版何喬遠《名山藏》葉向高《蒼霞草全集》等十餘種詩文集2003

年則依據福師大藏本刊行《曹學佺集》

大陸開始注意曹學佺研究根據福建社科院歷史所所長徐曉望自言與福師

大胡滄澤等人前往日本東京見到完整的《曹學佺全集》引發積極收集出版與

研究的決心曹學佺曾經倡導相對於《道藏》《大藏經》應編選《儒藏》大陸

四川大學率先發起北京大學繼踵也成為大陸學術與出版界的盛事

目前大陸相關曹學佺的博碩論文約有六篇福建師範大學李偉碩士論文《曹

學佺及其著述論考》20044內蒙古師範大學李金秋碩士論文《《文心雕龍》曹評

中的創作論研究》20049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博士論文《曹學佺研究》2007(已由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暨南大學王士昌碩士論文《曹學佺詩文研究》20085浙

江大學李梅碩士論文《曹學佺詩歌理論研究》20094北京大學中文系孫文秀博

士論文《曹學佺文學活動與文藝思想研究》20122

孫文秀在 2011 年 11 月 14-15 日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主辦的「變遷中的近

世漢文文本載體與文學想像」學術研討會中發表〈日本藏曹學佺著述考述〉

考述日本各圖書館所藏曹學佺著述版本情況係博士論文中的一章由於曹學佺

研究正熱研究者只要些微發現便搶先發表有關戲曲書法印鑑福州現地

發掘發表了很多小文章多半為偽託曹學佺宅邸書樓毀於兵燹又歷經

350 多年變革附會者較多可以憑弔但不足采信

以上所述研究成果都不及陳慶元全面的關注他提出地域文學研究的方

向整理了《曹學佺全集》也得到北京人民出版社首肯準備出版他撰寫《曹

學佺年譜》55 萬字即將完成並聘請漳州師範大學副教授鄭禮炬跨校來負責

研究計畫的推動鄭禮炬對文獻掌握能力很強是個可敬的對手陳慶元上學期

來台灣中央大學中文系擔任客座多次進出中研院漢學中心影印了很多相關

明代福建作家文集5 月 11 日蒞臨中研院發表《晚明閩人文集整理與研究》

在林玫儀女士主持的「明清文學經典中之知識建構與文化思維文本理論文

化交流」重點研究計畫之下

至於國內的研究除了我寫的兩個單篇論文以外並沒有看到相關著述而

真正翻查過漢學中心《曹學佺全集》的人恐怕不多對於福建地區詩文學的關注

應該更少淡江大學中文所郭章裕寫過《明代「文心雕龍」學研究mdashmdash以明人序

跋與楊慎曹學佺評注為範圍》碩士論文係為文心雕龍研究而寫的論文早期

國內偉文書局曾經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編定《明代名人傳》時大量影印出版過

明人文集封面為前七子中的《何景明集》居然是《何喬遠文集》顯然對編纂

過《閩書》的何喬遠也極為陌生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要了解廿世紀大陸明代文學研究概況可先閱讀《20 世紀明代文學研究》

一書由鄧紹基史鐵良編輯分詩文小說戲曲文學批評共 11 章而

以小說戲曲就占了 8 章詩文與文學批評各佔 1 章而已此外復旦大學黃霖

於 2008 年 5 月寫過〈近二十年來明代文學研究的特點與反思〉可以發現詩文批

評的研究從 1989 年以後漸漸發達起來

復旦大學在章培衡教授主持的古籍研究所累積了很好的研究成果陳廣

宏鄭利華兩位教授繼起有計畫的聚集學者編寫《新編明人年譜叢刊》同時

關注詩派研究也從事地域文學研究

上海師範大學李時人教授指導博碩士生撰寫明代區域作家研究從 2006 年

到 2010 年已經完成二十餘本遍及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

湖廣浙江福建廣東滇黔桂松江府吉安府紹興府常州府揚州府

撫州府以及女作家文人結社考等論文

天津南開大學羅宗強教授專治中國古典文學批評史將文學史與思想史鎔鑄

為一關注文學與文化思想政治的關聯他最近注意到嘉靖萬曆以來的文

學與文化現象撰述了《明代後期士人心態研究》等書而北京首都師範學院左

東嶺教授繼承其學派寫過《 李贄與晚明文學思想》關注明人情理欲的衝

突與台灣明代研究的風氣相近比較偏向文化論述

台灣對明代文學的關注清華大學首開先例在新竹清華台北月涵堂舉辦

多年的《明代文學與思想研討會》燃起了明代文學研究熱爾後淡江南華

東華暨南大學與中研院有許多學者教授也投入耕耘研究的方向則偏向文化

論述關注政治經濟社會的文化活動與意義對於有系統的閱讀古籍解讀

文本較少著墨曾有建構文學批評文學史觀的呼聲廽盪於台港大陸也分

別編寫過《晚明文學思潮研究》《晚明思潮與社會運動》等書但最後都被政治

文化與經濟現象的關懷所壓抑了儘管文獻數位化的腳步加快古籍文獻獲得容

易但因為長期忽略作品細讀作家繫連與文獻整理兩岸對於古籍閱讀與解析

的能力喪失我想是個迫切的問題

1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

一般明代文學史的論述多半沿承《明史文苑傳》的序言以開國勳臣宋

濂王禕方孝孺高啟劉基等詩文為先鋒永樂宣德以來台閣敷廓而

李東陽代起及李夢陽何景明李攀龍王世貞輩出史稱前後七子以復古

為文風主流此期間王唐歸茅續出以唐宋文為皈依而徐渭湯顯祖

袁宏道鍾惺之屬亦各爭鳴一時至於天啟崇禎時錢謙益艾南英準北宋

之矩矱張溥陳子龍擷東漢之芳華另成變化1

1《明史文苑傳一》台北藝文印書館影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卷285頁1(總3135 上)

這段序言還是以「詩學」的論述為中心散文的述說僅止於王慎中唐順

之歸有光茅坤史上所稱「唐宋派」而已要認識明代詩學的發展抓住「勳

臣台閣東陽七子唐宋公安竟陵子龍」的線索似乎就夠了

細讀四卷的〈文苑傳〉除了交代歷朝重要文學家傳記涉及時文思想

書畫藝術等發展成果重要的還是暗藏著越吳閩嶺南江右等五區域的詩

學發展脈絡2從明朝初年到亡國(1368-1644)詩學的蓬勃仍不離開江蘇浙江

江西福建廣東等五省不僅各自建構極具特色的「區域文學」而且脈絡相

連縱橫交錯影響全國是值得注意的現象

然則〈文苑傳〉對前後七子公安竟陵諸派的人格或作品均有負面評

價推究原因可能是受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書寫的語氣所左右3朱彝尊

編選《明詩綜》紀筠主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及民國早期的文學史

文學批評史著述也不脫錢謙益的影響4簡錦松指出錢謙益撰寫此書有兩大

動因一為恢復館閣文權之立場另為維護吳中傳統之立場5

簡錦松所謂的「文權」等同於文學史上稱「文柄」「主盟」「樹壇立

坫」等語詞用現代語「主導權」「文章解釋權」來解說或亦相同明初勳

臣皆為能文之士把持文壇的論述經過太祖成祖強勢主導文權漸漸落入台

閣宰輔大學士們的手中弘治八年(1495)以後李東陽直文淵閣參預機務十

六年內累遷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操有文炳稱為茶陵派他是

以「台閣」身分去修正「舊台閣」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大學士所操持的歌

功頌德粉飾太平的文風

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的出現他們不屬於內閣核心而是六部的中層官

員獲有主導詩文風尚的權力稍後的李攀龍王世貞等後七子更是刑部官署

的基層郎官結為詩社他們先後外放為御史按察使或地方官員正好將他們

的詩學主張分散到全國各地李攀龍死後王世貞代之從隆慶五年(1571)起

止於萬曆十八年(1590)二十年時間正是復古詩風串聯全國的好時光這是以

往館閣權臣把持文權的時代所不曾生發的熱潮

復古風潮既已流行庶民仰首景慕習染成風漸生模擬抄襲的弊端而公

安三袁竟陵鍾譚繼起以中央巡察外地或管轄縣治的基層官員或參與科

考的貢學生姿態高呼「獨抒性靈」「深幽孤峭」等口號脫開格調法度上

的束縛來抒寫個人胸臆除了三袁與鍾譚之外以山人自居的陳繼儒被稱

作「山中宰相」也隱然成為文化論述的領導人物當然有些文學史特別強調

2明胡應麟《詩藪》續編一國朝上崇禎五年吳國琦水香閣刊本頁2分國初詩派有五吳

越閩嶺南江右龔顯宗承此說見《明初詩文論研究》台北華正書局1985 年

3錢鍾書指出錢謙益捏造故事貶低王世貞也舉出詆訶七子與竟陵鍾譚的證據見錢氏文〈一字

之差詞氣迥異〉收在《談藝錄》第一章鑑賞篇學者多從此說

4簡錦松〈論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之批評立場〉《文學新鑰》2 期頁127-1572004 年7

5同上頁128

詩人陳子龍夏完淳瞿式耜張煌言等人身處家國鼎革的劇變時代有匡時

救世和亡國悲痛之音6這些愛國詩人仍屬於復古派他們的作品有代表性但

已經不能成為詩學的主流了

大膽的說王世貞成為明代文學史上最後一位「大師」爾後再也沒有誰

能完全掌握「文章解釋權」從晚明的角度來觀察縣官諸生布衣山人

或者地區性的結黨成社都可以抒發個人或小團體的詩學主張造成短暫局部

多元的流行風潮屬於自然的現象我們客觀陳述這種詩壇權柄的盛衰遞換而

不以政治社會經濟等干擾因素為重才能真正理解晚明詩學內在理路的發展

詩學理論的辨證以及詩學史的建構

2區區區區域文學域文學域文學域文學研究研究研究研究

後七子復古詩論的影響力其實是將詩學普及於各地藉著宦途的遷移在

各地域集合結社吟詩酬酢等活動產生多元化地域文學蓬勃現象

有關文學史重新書寫的討論近年來已有王鍾陵龔鵬程陳國球王宏志

陳清僑陳平原等人從不同的角度來建構新論7也注意到地域文學的研究

其中最顯著的地區當屬福建

陳慶元撰寫《福建文學發展史》之後明確的標舉「地域文學研究」大旗8

李玫重新出版了她的博士論文《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范宜如9也以地域文

學觀念檢視吳中文學的發展各地大學均有成立地域文學研究中心如江西贛南

師範學院成立「江西地域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架設網站出版叢書並舉辦學

術研討會10泉州師範學院成立「泉州學研究所」得到廈門大學的支持出版

《泉州學研究》以許在全為首的「泉州歷史研究會」也出版了《泉州文史研究》11

福建詩學從明初發展奠基到中葉的彰顯到晚期的活躍自有其線索可循

晚明福建詩學的活躍當歸功於鄧原岳謝肇淛曹學佺徐熥兄弟等努力而

其中以曹學佺最為重要

曹學佺的研究也在這股地域文學的討論中變成熱門話題舉凡生平事蹟

思想主張著述與影響均有專文探討浙江大學李梅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在

20062007 年之間分別以相同的題目完成碩博士論文福師大方寶川陳

6如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史》教程見httpccejpkcecnueducngdwxs5252htm

7 王鍾陵《文學史新方法論》蘇州蘇州大學1993 年 8 月陳國球李宏志陳清僑合編《書

寫文學的過去文學史的思考》台北麥田1997 年 3 月陳平原《文學史的形成與建構》

南寧廣西教育1999 年 3 月 8 陳慶元《福建文學發展史》福州福建教育1996 年 12 月另有《文學地域的觀照》上

海上海遠東2002 年 12 月 9李玫《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北京中國社科 2000 年 10 月范宜如《明代中期吳中文

壇研究一個地域文學的考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00 年 10 httpdywxgnnucnWebsArticleShowaspID=160(20100612) 11 林華東主編《泉州學研究》第二輯廈門廈門大學2006 年 4 月許在全主編《泉州文史

研究》第二集北京中國社科2006 年 7 月

慶元兩位教授更是曹學佺研究的先鋒復旦大學的朱偉東教授也有很好的成績

由於曹學佺詩文集尚未有「全集」出版對研究者較不利便幸虧近年來《續

修四庫》與《存目》《禁燬》《禁燬補編》等叢刊的影印出版加上日本內閣文

庫藏本的影印以及極為方便的電子檢索系統讓曹學佺研究變得容易而可行

而曹學佺相關友人的文集如《徐熥集》《謝肇淛集》《筆精》等等均由福建

省文史研究會收入「福建叢書」陸續出版中唯一遺憾的《石倉歷代詩選》一

直沒有完整的整理否則對明代詩學與作家作品的理解必然有很大的幫助

目前有關曹學佺生平論述目前多半強調晚明的政治社會背景或觸及學佺

耿介的性格官場職務的成就以及人事之間的讒毀傾軋如果能夠詳讀其文

集相信可以發現作為文人的胸襟以及令人欣羨詩酒相酬吟風賞月藏書

讀書刻書的愜意生活閑散的南京職場正可以啟發詩人並成為萬曆以後南

京詩壇最後的主事者而這些詩文酬酢卻可以勾勒出晚明豐富的文人交誼與寫

作活動復古派吳中詩派公安派竟陵派的詩人可以並駕齊驅於文壇並不

如目前文學史所論有「水火不容」之勢

在文化論述為主流的時刻學者關注晚明各階層人士的生活動態其實可以

將注意的焦點移往詩文創作的流行現象發掘這些可以「彰顯文學意義」的活動

相信為曹學佺重建生平傳記的敘述也可以發現曹學佺主盟於晚明詩壇的事實

因此增富晚明文學史的論述

有關曹學佺思想主張的研究集中在「儒藏」編纂的呼籲廿一世紀初北大

川大開始競爭川大首先成立「儒藏網」2006 年 4 月北大主盟編纂委員會

第一次全體舉行會議邀請季羨林為名譽總編纂湯一介龐朴孫欽善安平

秋先生為總編纂此年北京大學分別與日本東方學會二松學舍大學韓國成

均館成均館大學越南河內國家大學協商合作編纂《儒藏》的「域外文獻」12

2008 年 8 月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已經選出經部 187 種史部 54 種子部 83

種集部 127 種以及出土文物 10 種合計 451 種(含存目 15 種)還定期出版

《儒藏通訊》並建構網頁13儘管《儒藏》的編選有正反意見但不能否認的

清乾隆間周永年(1730-1791)承接學佺主張因此引發了《四庫全書》的編輯頗

能見功14

除此之外學佺對詩學的主張推崇初唐詩事實上對當時代盛唐格律詩文

體流於形式與空洞化做了深切的反省我個人以為歷經宋元四百多年語言

的使用已經有很大的變化要能要能敏銳的掌握韻腳平仄追蹤唐音傳承唐

詩以使用河洛語的閩南人最為優勢復古派係「模擬古人神氣」漸為絕學

而「格調」模擬之說漸漸成無法理解的虛應的「格式」終為講求自抒胸臆的

12 胡仲平〈儒藏工程大事記〉光明日報2009 年 08 月 31 日另見光明網

httpwwwgmwcncontent2009-0831content_972236htm 13 儒藏編纂中心網址httpwwwruzangcomft_defaultasp 14 盧芳玉〈善本掌故周永年與《四庫全書》的撰修《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 年 12 月 3 日

轉引自平和書院 httpwwwpinghesycomdata20090109article_4523htm2009 年 1 月 9 日

「性靈」所奪「性靈」理論一出神氣章法音韻的揣摩都成了明日黃花

才情性情靈性的展現在世俗的喧擾中也都成了壁上之花禮失求諸野

當然只有從武夷山屏蔽仍保有「唐音傳承」的閩人來探求了此所以曹學佺研

究可以帶出區域文學的探討相信都是值得深思追索的議題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家世家世家世家世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

1家世家世家世家世

曹學佺(1575-1646)15字能始一字尊生號石倉別號雁澤居士西峰

居士福建侯官縣洪塘鄉人

據曹孟善〈行述〉中云「先世由鳳翔鐵馬公從前明太祖軍入閩遂家焉」福

師大方寶川先生所撰〈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云「先世由陝西鳳陽於明初

隨軍入閩」陳超博士論文亦同16李梅碩士論文則云「陜西鳳翔」17鳳翔疑

為鳳陽之誤方寶川所云「陜西鳳陽」應以「安徽鳳陽」為是18所以曹學佺的

祖籍應是安徽鳳陽學佺先祖大約在 1360-1368 年之間隨軍入閩19至曹學佺已是

第八世代在他祖父這一代全家遷至洪塘從此世居於此

洪塘在歷史上曾稱「洪塘市」是水路交通物資交流的樞紐自古繁華

文風鼎盛曹學佺《石倉文稿》卷二云「洪江在省會之西十有五里而遙風俗

頗為近古四民尚其本業無奇袤之好間裏相親過於姻婭通家子姓以諸父

事其尊長而兄弟行則以倫次稱呼壺內通殷勤若真妯迪娌也儒生書塾歸

遇尊長過門必拜考試之期里中為暗擬曰 『某也甲等某也乙等』及至發

落如所料不差群哄笑以為衡文使者微行洪江云」20《閩江金山寺志》

亦云「洪塘前朝人物之盛為吾閩西冠而最彪炳者」《洪塘小志middot人物》亦載「洪

塘自開閩以來賢哲迭起與閩之八都群賢齊聲祖父開創于前子孫繼承於後

或草間崛起或箕裘代紹或兄弟聯榮或鄉間並舉猗興盛哉」21在明代兩

百多年的科舉取士之中洪塘鄉出現「一狀元三尚書五十七舉人進士」因

此有「科科不斷洪」的美譽其中的一位尚書指的就是曹學佺

15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6 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41 17 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頁 3 18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9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20 曹學佺〈淑人翁母壽文〉《石倉文稿》卷 2頁115

21 佚名纂《洪塘小志人物》

祖父西衢公未及見到學佺進士及第22到了學佺的父親及渠公時迫於家

境貧寒「曾在洪塘賣餅」23後因曹學佺任四川參政祖父父親皆被追贈為

參政24叔父名汝載生兩個兒子25

曹學佺的母親曾氏幼年時母親去世和哥哥相依為命頗得兄嫂的歡心

得到兄嫂的照顧隆慶五年(1571)十九歲嫁給曹學佺父親曹及渠隆慶六年

(1572)生一女姓名無考萬曆二年(1574)臘月十五日生曹學佺萬曆七年(1579)

又生一兒名曹學修萬曆十三年(1585)曾氏去世葬於雲山在學佺十一歲時

(1584)母親因病辭世十四年後萬曆二十六年(1598)因曹學佺為南京大理

寺正被封贈為安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十二月初三日學佺以公歸里將母

葬於雲山作《先姚曾安人墓誌銘》

曹母去世後曹父曾續弦學佺對繼母很孝順繼母九十壽誕時學佺作詩

為其賀壽26

長學佺二歲的姐姐在母親死後即擔起照顧家庭和兩個弟弟的責任27後適

林小他五歲的弟弟學修字能證從曹學佺的詩中28知其弟亦深諳詩文曾

多次參加詩社與朋友飲酒唱和論文賦詩學佺宦遊在外文集中諸作〈予

有潞河之役送弟修還〉〈憶舍弟修到家〉〈聞弟修病〉〈元旦同弟修作〉可

以看出對弟弟的牽掛

曹學佺兒子為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據《石倉詩稿》之《桂林集》詩歌

《乙丑除夕紀事》云「五旬仍過兩年華四子惟留一在家」可以推知曹學

佺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曹學佺詩文集中多次提到他們

《桂林集》之《嘉兒告歸口述五言古體四章送之》《西峰集》卷下〈長至日

西峰草堂小集適次兒孟表移館〉《更生篇》之〈除夜走筆示次兒表〉《林亭

詩稿》之〈除夕同范穆其吳去塵藏幼惺孟嘉孔表二兒守歲〉《芝山

集 》之〈曹子章(能始令郎)餞予臂山灣⋯⋯〉《林登州集》十七卷〈雲溪堂記〉

中也提到曹子章2003 年 5 月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福建叢書》第三輯《曹

學佺集》第一頁方寶川《 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一文第一點「曹學佺的

生平事略」中稱「據筆者知見記述相對翔實者當屬曹學佺第五子曹孟喜所

撰《曹石倉行述抄本》」曹學佺有五個兒子其中之一為曹孟喜曹孟善《明殉

22 同註 20學佺回憶道「予祖父母僅及見予小子之領鄉書」 23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21 24

「余以南京大理寺正被覃恩父受如官」曹學佺〈先妣曾安人墓誌銘〉《石倉文稿》卷二

25 《西峰集》卷下《季秋聽泉閣雜詠十首》引言「距重九猶五日耳吳仲緯將有事于龍溪

余兄能永與偕以雲母箋餘書口占十絕句以紀茲遊且為塞紙」以及《汝載叔能證弟至

日白沙而別》 26 〈題九松圖為余母壽〉云「人生壽考誠難得九十稱筋取數奢昔日衛公歌鷺菉竹茲辰

余母采黃花經眸世態兒升降繞膝兒孫皆樂加惟有岡頭老松樹青青相與閱韶華」《西峰

集》 27曹學佺〈祭林氏姊文〉《石倉文稿》 28 散見曹學佺《金陵集》《潞河集》中

節榮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雁澤先府君行述》一文中提到「先宮保公丙戌歲

殉節日不孝孟善方稚齡先兄等苦塊中泣述行實」曹孟喜並未在曹學佺詩

集中提到過

2 姻親姻親姻親姻親

〈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方寶川亦云「歸娶同里

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29」按林庭機〈朝列大夫南京國子監祭酒龔公用卿墓志〉

「公諱用卿字鳴治別號雲岡其先由光州入閩遂佔籍焉----嘉靖壬午(1522)

以禮經魁丙戌(1526)上春官對策大廷賜進士及第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

----辛丑(1541)擢南京國子監祭酒----尋以病乞歸----己未(1559)倭夷寇吾福

避居建安者久之未幾以微疾終年六十四30」龔用卿(1500-1563)字鳴治

號雲岡福建懷安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第一即〈行述〉中所稱「鼎元」也

授修撰累擢南京國子祭酒以病乞歸年六十四卒有《使鮮錄》《雲岡集》

及《詩餘》等31可知龔用卿死於曹學佺出生之十一年前

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人俱

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

司成於九原32」司成掌教育祭酒即指擔任國子監祭酒的龔用卿蔭一子授

光祿卿居北京學佺所娶乃「光祿公之女」即「龔用卿之孫女」學佺另一篇

祭妻弟龔克向文云「余憶初上公車入長安居停岳翁宦邸33」可知萬曆二十年

(壬辰1592)第一次在北京備考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

曹學佺的內弟有八人僅知兩位弟弟名為克廣克向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

萬曆 19 年(1591)曹學佺獲取童生同年八月鄉試中舉連中兩元之後

赴京參加三月的進士會考到了北京以同鄉之誼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光祿

公係廕官為嘉靖 5 年(1526)狀元龔用卿之子考試失利仍獲得光祿公賞識

收為女婿返鄉後即前往迎娶34萬曆 22 年(l594)冬再次上京經過幽燕

29 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書首頁 2 30 焦竑《國朝獻徵錄》卷 74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據萬曆 44 年影刊本頁 14

31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960《福建通志》卷 43潘 87清鄭祖庚《福建省侯官縣鄉土志》

云字「明」治應為「鳴」 32 〈祭龔瑤圃六舅文〉《六一集碑銘》頁 24 33 〈祭龔克向文〉《石倉三稿》卷 8頁 7 34 曹孟善〈先府君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福建師範大學方寶川教授亦

云「歸娶同里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見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

書後附錄頁 5 與書首頁 2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

人俱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司成於九

原」(《六一集碑銘》頁 24)應為龔用卿孫女方是又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孫文秀《曹學佺文學活動與文

齊魯各地瀏覽名山巨川目睹帝京景象也結交了許多文壇名士

次年春天一舉及第35授戶部主事請准返鄉探親此時老縣長周兆聖因病

去世學佺轉赴江西金溪弔唁途經福建建州永安武夷等地也順道遊歷江

西鉛山紫陽書院和觀音洞等地

在北京戶部任官期間曹學佺與友人遊歷近畿房山通州薊門各地都有

詩作萬曆 26 年(1598)改任南京大理寺左寺正由於業務清閒常與同僚

友人遊歷宮台古寺攀岩登岳或泊秦淮水閣留下許多唱和的詩篇

萬曆 29 年(1601)秋曹學佺同友人赴浙江歸安弔祭文學前輩茅坤36順道去

蘇州拜訪僑居該地的徐興公偕遊太湖杭州常山等地也到了越中紹興剡

溪新昌登天姥山等諸多名勝撰有〈遊太湖詩〉〈錢塘看春詩〉等作萬曆

31 年返鄉省親時參加由趙世顯主持邀請屠隆為貴賓的凌霄台大社又與

朋友共組芝社霞中社

萬曆 32 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南戶部郎中

33 年再遊浙江以妻子龔氏之喪而返回福州

萬曆 34 年(1606)曹學佺升任南京戶部郎中也開始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

社集主盟金陵詩壇錢謙益論萬曆年間有兩次詩壇盛況初期的領袖是金陵人

陳沂謁選為崇仁教諭陞奉新知縣調寧鄉謝病歸居家十五年於桃葉渡

淮清橋之間建造邀笛閣結清溪社37金鑾盛時泰張獻翼王稚登與會

詩風大勝而二十餘年之後閩人曹學佺繼起與臧懋循陳邦瞻吳兆吳夢

暘柳應芳盛鳴世等人唱和蔚為氣候並集眾人與會詩作刊刻為《金陵詩集》38曹學佺便是將金陵詩壇盛事推向高峰的重要人物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附《金陵社集詩人》曰「閩人曹學佺能始回翔棘

寺遊宴冶城賓朋過從名勝延眺縉紳則臧晉叔(懋循)陳德遠(邦瞻)

為眉目布衣則吳非熊(兆)吳允兆(夢暘)柳陳父(應芳)盛太古(鳴世)

為領袖台城懷古爰為憑弔之篇新亭送客亦有傷離之作筆墨橫飛篇帙

騰湧此金陵之極盛也」其時閩中詩人如徐 謝肇淛陳仲溱林古度兄弟

及莆田吳文潛姚旅等皆在金陵至此如曹學佺可以說是繼弘正間鄭繼之之

後打入金陵文壇的另一位福建文人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顯然是主盟的地位所

謂「坐令吳楚士同聲驅景附」39「石倉衣缽自韋陶吳越從風赤幟高」40不

藝思想研究》(北京大學 2011 年博士論文)仍沿用錯誤 35 見萬曆廿三年進士題名榜單曹學佺在二甲第 50 名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附錄 36 茅坤(1515-1601)有朱賡撰墓銘屠隆撰行狀馮夢禎撰墓表均見《茅鹿門先生集》(萬曆

刊本)卷 35 附錄茅坤 86 歲自生日起作了半年的宴會道經湖州歸安的文人均前往拜訪曹

學佺與茅坤之子國縉交往甚密甫離他家就傳來亡耗因此再專程弔喪 37 顧起元〈金陵六十詠〉第 38 人見《嬾真草堂集》(台北文海影明萬曆 42 年刊本)卷 1

頁 27另見無名氏〈寧鄉縣知縣陳芹傳〉《國朝獻徵錄》(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影萬曆 44年曼山館刊本)卷 89 頁 83

38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台北世界書局1965 年再版丁集上頁 459此《金陵詩集》

未見存稿疑散入曹學佺《石倉詩選明詩選》中目前此書殘存於上海圖書館未見刻本 39謝肇淛《後五子》《謝工部集》卷六 40亦謝肇淛詩轉引自《靜志居詩話》卷 16「謝肇淛」

僅以個人魅力率同吳越名士將風流弘長的南都主流文學推向明中期以來的高

潮而且提升了整個福建文學在江南中心文壇的地位「邇來吳越稍推閩士」41的

局面之確立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說是他的業績這一文學盛事的影響之大即

使到了明末清初他與諸名士所賦「清綺婉縟」之詩是「至今金陵人猶能誦之」42

萬曆 37 年(1609)調任四川右參政途經河南陜西抵四川成都任上隔年

夏天又離開蜀地再次往返北京賀歲旅途跋涉頗為耗時萬曆 39 年(1611)

升任四川按察使在這段時間中他忙於日常政務之外考察了蜀地風俗民情

寫成《蜀中廣記》108 卷43也趁著公務之便與友人暢遊江西安徽湖北等

地詩作成集41 年(1613)曹學佺遭「察典」獲罪削官三級又以丁憂歸故里

蜇居十年天啟 2 年學佺重獲啟用為廣西右參議他沒有想到這是最後的一

次遠行天啟 6 年任滿擬遷陝西按察副使竟以九年前所刻《野史紀略》而獲

罪拘禁七十餘日而後放歸故里崇禎元年(1628)學佺 55 歲重新授命為廣

西按察副使他已經無心任職力辭不就閒適的居家著述生活才是他的鍾愛

然則十七年後鼙鼓動地而來思宗自縊煤山福王兵敗唐王朱聿鍵入閩

自立曹學佺臨危授命就在自己的家鄉擔任起朝廷太常卿一職不久昇為禮部

尚書加太子太保次年(1645)8 月唐王兵敗於汀州學佺方與齊巽朱友桐議

守福州9 月 17 日城破學佺於次日凌晨自縊於西峰里家中

第第第第三三三三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

根據大陸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檢相關曹學佺著作共有 42 目

之多44日本公藏聯合書目中有關「曹學佺」相關目錄更多共有 237 目45在

這些目錄中有同版複本異版覆刻本補刊本也有曹學佺編輯撰序之書

也有零散的集結本單本或者是後人編輯偽託而成的書籍未能一一經眼

很難判斷其中異同目前只能依照前人藏書目錄所載以及近人著述中論及來

41李光縉《及閘人蔣於鼎書》《清源洞文集》卷 6 42 《林茂之先生掛劍集》卷首王士禎序 43 《蜀中廣記》內容分名勝邊防通釋人物方物仙釋遊宦風俗著作詩話

畫苑等 12 門共 108 卷包羅天文輿地山川水文歷史人文物產四庫全書本 44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係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北京大學數據分析研究

中心聯合研製扣除子目仍有 28 條目網址如下

http202963145dirSearchdomethod=gaoJiQueryampgoToPage=5ampisSearch=false 45 日本所藏中國古籍聯合書目見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NAIKAKUtagged4370037datampback=1

加以整理

曹學佺著作面向甚廣在經學方面有《易經通論》12卷《周易可說》7

卷《書傳會衷》10卷《詩經剖疑》24卷《禮記明訓》27卷《春秋闡義》12

卷46史學方面有《大明一統名勝志》208卷《蜀中廣記》108卷47至於曹學

佺個人的詩文集坊間為他出版的《選集》以及歷代詩選的編纂都值得仔細

推以下先就其詩文集做初步考察

(一)《石倉詩文集》的考索

根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大陸現存的曹學佺詩文集不含選集有

共有十種48拜現代影印發行的便利重要的刊本有 12 卷本24 卷本福師本

詩稿本四種已經影印出版又於國家圖書館得日本內閣所藏《石倉全集》影印

本(以下簡稱「內閣本」)卷帙最豐得以相互校讐以辨全貌茲將所見五本

影刊本的內容排列對比如下

1《石倉全集》109 卷本 (簡稱「內閣本」)

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石倉全集》番號漢 17189共 109 卷49全書分 61 冊

書高 26 公分寬 165 公分首頁有「五忠理學世家」「寿齋」二鈐印原書題

的編號是流水號經內閣文庫館員重新調整過目前台北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

有影印本係委託日本高橋寫真株式會社製作合裝為 30 本在內閣文庫的目

錄中尚有四條卷數不完整的編目卷次不多應為零散本

全書沒有連貫排列的卷數作品的編排也無法完全依照寫作時間先後大致

是以《石倉詩稿金陵集》三卷《石倉文稿》五卷為開端其次收任職南京

46 名為《書傳會要》《書經折衷》《詩經質疑》《春秋義略》《春秋傳刪》以及號稱總集的《五

經困學》《五經可說》是否為曹學佺親身編訂有待日後考索 47 名為《輿地名勝志》《天下名勝志》或書名上加「大明」兩字者疑非學佺自為尚有拆解

全書而單行的各地方《名勝志》以及蜀中人事物的單集則有待目擊 48《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卷二十六〈明別集〉著錄

參照崔建英輯訂賈衛民李曉亞參訂《明代別集版本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 年 7

月頁 625-628僅有兩目不同崔本後出缺第二目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刊本第七

目明末廿四卷本作十九卷本不知何故此兩本皆已影印發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載為

49 陳慶元曾在內閣文庫中閱讀《石倉全集》他將「內閣」本的卷篇重新編號將《金陵集丙午》

《金陵集丁未》視為同卷又將《游藤山詩》《續游藤山詩》合為一卷反將《石倉文稿》卷一

卷二各分為兩卷全部合算為 109 卷言與日人原亨光所云「一百又九卷」相吻合〈日本內

閣文庫藏本曹學佺《石倉全集》初探〉《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大

學主辦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年 1 月頁 460-479又台灣漢學研究中心資料庫羅列《石倉

全集》兩條一作 61 冊一作 88 卷均來自內閣文庫影印其實是同一本所謂 88 卷本並

未數算清楚造成失誤東京大學人文研究所於昭和四十年用東京内閣文庫藏崇禎中刊本景照

卷次亦凌亂載錄 21 册疑為 31 冊方是見日本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019705tagged0522009datampback=1(20100620)

大理寺前的舊作都是篇幅短小的詩集顯然原來的詩集都是隨時隨事隨地

而刻最後才被收編一處其中比較突兀的有二一是《浮山堂》(1613)插在

《房山》(1599)與《芝社》(1603)之間二是《武林稿》(1606)插在《芝社》(1603)

與《苕上》(1601)之間接下來的詩文稿已經有按年而刻的特色卻被先後區

分為三稿(58-60 歲)四稿(616264 歲)五稿(636566 歲)六稿(67 歲)

顯然在刊刻前試圖做整理的工夫何以 63 歲作五稿而 64 歲作四稿令人不

解未能竟功最後的〈古希集〉是 70 歲以後的作品

觀察書版每半頁 9 行每行 18 字白口是統一的大部分版心下方有

刻工名字簡寫其中有鄭一鄭二鄭西鄭利魏憲等人均為福建邵武工匠50字體以歐體為主少數則接近顏體頁碼有跳頁以及整理的跡象如《夜光》

3536 頁為同頁4041 頁為同頁可能因版頁遺失不得已兩號做同一頁

以便銜接可以大膽的假設曹學佺習慣將作品隨時隨地刊刻出版這些小集子

的木刻版被保留下來以便將來整理全集時可以繼續使用也沒有看到任何版式

不同的文集刻版內閣文庫所收的這套書是個「百衲本」曹學佺與他的家人

並沒有統籌刊印全本的機會正因為是「百衲本」保留了曹學佺文集最原始的

出版狀態

2《曹大理集》八卷《石倉文稿》四卷明萬曆刻本(簡稱「12 卷」本)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框高 200 毫米寬 273 毫米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此版

影印收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 1367 冊日本內閣文庫亦另存此目

《曹大理集》八卷實為詩集各卷依次為《春別》(甲辰1604)《豫章》

(1604)《金陵》(甲辰乙巳1604-1605)《江上》(1605)《玉華》(辛丑1601)

《苕上》(1601)《芝社》(癸卯1603)《天柱》(1603)檢核作品寫作時間與內

容這部詩集試圖依照寫作時間順序排列所以把《春別》排到前面在《金陵》

中試圖攙入同年寫作的《武林稿》24 首多出 85 頁的篇幅核校《武林稿》有

詩 64 首共 195 頁係學佺短期赴杭州蘇州時的作品編輯者可能集稿未全

試圖將半卷作品塞入《金陵集》中但也可能是《武林稿》後半卷作品編輯時尚

未寫出此後在編輯過程中又發現比《春別》更早完成的《玉華》《苕上》

《芝社》《天柱》因此編輯者「按時間順序排列作品」的企圖又告失敗至

於內閣本等《金陵集》尚有丙午丁未(1606-1607)兩卷作品而此本闕如可見

此本沒有重新編定卷次或有遺漏也無法察覺

《石倉文稿》有四卷各卷內容依次為書序等 33 篇碑傳墓銘等 29 篇遊

記等 10 篇廟宇疏文 21 篇合計 93 篇與內閣本對照四卷所收文章類型相

同唯篇數各少 2723412 篇尚缺 66 篇檢查所缺作品有些是在 1612

年學佺調任四川右參政之後的作品51內閣本第五卷書牘啟文有 21 篇(含鄧遠

50 李國慶編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上海上海古籍1998 年 12 月頁 91278279 51 如〈修理成都五龍廟疏文〉「歲壬子(1612)余再入蜀」《石倉文稿》卷 4頁 48內閣本可

知內閣本補充了離南京入蜀的作品

游來信 1 篇)此書全缺全部是四川任內對僚屬舊友的書信可以猜測文集

作四卷本保留了南京為官前後(1601-1605)時期的作品內閣本則攙入了四川任

官時期的作品可見這本書是學佺離開南京之前試圖超越原先刊刻的《曹大理

集》雖然不夠理想卻是他集結舊作而合版的第二次嘗試

3《石倉集》二十四卷明末刻本(簡稱「24 卷」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書北京出版社《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補編

集部》第 80 冊據此版影印發行書首有莆田周嬰〈六三集小序〉曹學佺〈自序〉

署崇禎丁丑(1637 年)夏閏月夏月撰述

首標明「石倉五稿」分四卷有目次依序為《六三詩》《六三文--序上》

《六三文--序下》《六三文--記傳碑銘》(1636)其次為「石倉四稿」一卷只

收《六四詩集丁丑》(1637)前有目錄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四艸詩全」

第三部分為「西峰集」前有周嬰壬申(1632 年)序其次是《西峰六一艸》(1634)

目錄正文卷首有學佺小引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一艸詩上」可知試

圖歸入「石倉四稿」標註「詩上」卻不見「詩下」是佚失未刻或衍誤

不得而知

第四部分標題署「石倉三稿」詩目錄有十四頁分《西峯集詩》上中

下三卷(1631-1633)以下諸卷卷前沒有目錄而版面形式皆同於內閣本分別

為《芝社》(1603)《武林》(1606)《天柱》(1603)《巴草》(1608)《蜀草》三卷

(1609)《聽泉》兩卷(1618-1619)《夜光》兩卷(1621)《淼軒》兩卷(1621)《賜

環》兩卷(1630)

從成書的樣貌來看也是個拼湊本何以用莆田周嬰的小序為首頁可能是

將書中收錄唯一的排版大方的序文置於卷首以充場面以下排列的順序稱

五稿四稿三稿何以倒行內文也沒有嚴格按時間順序排列三稿之後又

退到早年金陵前期巴蜀任官時間以及早期居家的作品

可知此書主要收錄學佺 58 歲到 64 歲的著作屬於中晚年期詩文而以《西

峰集》為主軸至於攙入早年其他零散的作品很可能是在倉卒之間以仍然保

留舊有的書版混合而編成

4《曹大理詩文集》無卷數明刻本(簡稱「福師」本)

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館編選並附有翠娛閣評選《曹

能始先生小品》2 卷曹孟善52〈曹石倉行述〉手抄本由江蘇古籍出版社於 2003

年 5 月影印出版分上下兩冊

上冊為詩集卷首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序文沒有目次首《金陵初稿》

其次《石倉詩稿金陵集甲辰乙巳》第三《金陵集卷中丙午》第四《金

陵集卷中丁未 》第五《金陵集丁未下 》第六《浮山堂集》第七《夜

52 福師本作「曹孟喜」誤首篇混入徐延壽〈祭曹石倉文〉第二篇才是〈行述〉通篇敘述者

均作「孟善」知為手民之誤

光堂近稿》最末《福廬遊稿》頁首有葉向高序詩集版式與刻工名字與內閣本

均同顯然為同一版本但丙午丁未兩卷版心俱作「金陵集卷中」因此

福師本將兩卷的第 7-8 頁錯置如果引述此文集者作品繫年上都會發生訛誤53

下冊為文集附錄的《小品》與〈行述〉不論此冊實收有《石倉文稿

卷二贈序祭銘》《夜光堂文稿》《浮山稿》《石倉文稿卷二》版心挖去

卷號少數頁碼也被被竄改但字體版式與每頁刻工名字字數連同缺字

版面意外摺線均與內閣本相同54福師本僅選入《文稿》卷二而剜去卷號

顯然蓄意做偽掩飾殘缺其餘四卷的遺憾卷中尚缺頁 95為王思仁母親所寫

〈書王安人傳後〉的前兩面卻無端增加了〈淑人翁母壽文〉〈祭徐鳴卿文〉〈汪

仲嘉傳〉三篇11 頁 21 面的篇幅然則此三文又重複出現在後面的《浮山稿》

中55校對版式仍同但版心被剜改試圖刪除「浮山」使融入「文稿卷帙」之

中後繼者不察又將《浮山稿》收入集中造成重複現象

福師本以被剜的版本影印該「剜版」後所留存「原版」的原始狀態在「曹

學佺全集」校勘工作上反而提供了比照的證據

5《石倉詩稿》33 卷清乾隆 19 年(1754)曹岱華刻本

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均藏有北京出版社依據北

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影印出版收在《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集部 143 冊書前附

有原書扉頁書影總目錄前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曹大理集序〉還有奉

天府府丞提督學政陳治滋此年〈重刻曹石倉先生詩集序〉並附有《明史文苑

傳》中的〈曹學佺傳〉接著有《石倉詩稿》總目錄此書係依學佺原版覆刻

除了另立新名《石倉詩稿》改為黑口加入「曾孫岱華重梓」字樣之外行數

每行字數字體均仿原版型態全書的排列仍以《初稿》《金陵》為首顯

示學佺最早成名作品其次收及《掛劍》《海色》等 16 本小集子(1596-1606)等

早期在北京任官時期往訪福建家鄉以及旅遊蘇杭湖嘉之作以下為四川任官

時期的《巴草》《蜀草》(1608-1609)而後往返宦途故鄉之間的《雪桂》(1612)

《湘西》《浮山》(1613)《福廬》《聽泉》(1618-1619 )《夜光堂》《森軒》(1612)

《桂林》(1623-1626)《更生篇》(1627)《賜環》(1630)《西峰》(1631-1633 )《六

四》(1637)從各卷的排序來看與寫作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對照仍有參差

以詩稿而言這個版本似為整齊事實上還有四個問題

(1)缺收《兩河行稿》

(2)缺收《賜環集》下卷內閣本中有上下兩卷詩稿本只存上卷

(3)多刻《湘西紀行(詩)》內閣本第 20 冊《湘西紀行》上卷是詩文相雜日記體

53 以南京江蘇古籍影版的《曹學佺集》新編頁碼 168 頁須接 221 頁224 頁再接回 173 頁陳

超李梅的論文均有因此繫年錯誤的現象建議讀者割截改貼此四頁否則容易誤讀 54 如《夜光堂》版心廿五二十六重複兩頁碼此頁缺四字內閣本福師本均同《文稿》卷

二頁 89〈別駕管元陽先生雙壽序〉頁面有紙張油墨摺線似有前後頁刷版的共同現象 55 〈壽翁母文〉在江蘇古籍版頁 701-708頁 811-818 重出〈祭鳴卿〉在頁 709-714頁 853-858

重出〈汪仲嘉〉在頁 719-724819-824 重出

劄記抽出其中詩作與廣西任上詩作又合刊為《桂林集》三卷以文類不同而同

時收錄詩稿本重刻時曹岱華未察《湘西紀行》的詩作已經重複出現在《桂林

集》上卷仍然單獨抽出《湘西紀行(詩)》刻印為一卷

(4)詩稿本為「避開遼事」而刪削詩作如《金陵初稿》頁 16應為〈喜龍君御

至自臨洮〉此詩被剜去而將此卷最後一首〈別同署〉移入此處

從以上各版本的校勘曹學佺早年出版自己的文集多以「隨時隨地隨事」

而刻的小集子為主攜帶輕便與詩友酬贈也最經濟便捷《曹大理集》編刻之

後赴四川任官之時曾有重編 12 卷本的打算嘗試將為宦金陵時期的作品重

新整理未能竟功新增的稿子也未曾以「二稿」相稱24 卷本無金陵時期

作品似乎是學佺 54 歲之後編選《西峰集》試圖合輯為三稿四稿五稿六

稿以迄古希之稿兩次的重新出版實際上都沒有完成願想因為舊稿過於零

散刊刻卷帙極不整齊又沒有計畫重雕新版最終都失敗了乾隆時期的詩稿

本 33 卷是曹岱華依照曹學佺的舊版型式覆刻而成除加入新加入編者名姓

其餘均按《金陵集》以來的字體與版式來刊刻可能是為了避免清政府在遼東議

題上的箝制僅選擇蒐集舊有詩作放棄了文章的重刻雖然方便讀者重新閱讀

學佺詩作卻無法保有全璧福師本雖然得自光緒翰林侍讀陳寶琛的舊藏仍

屬於明末舊版的刷本可見原版散落人間為書商輾轉襲用面目已非不得已

以剜版更動卷頁號碼的方式來得到出版的機會

而內閣本蒐集詩文 109 卷拼合了早期的《曹大理集》12 卷本24 卷本

還有集眾版所缺如《林亭文稿》《兩河行稿》等 51 卷但此書仍然依照舊書

拼合在時間的排序上還是有瑕疵如果要得到一本完整的《曹學佺全集》

應該區分為詩體文體各類依照作品繫年重新排列集子有「附錄文字」的情

形也應該按寫作時間順序重新歸建如《湘西紀行》卷下附錄有閩史誌鹽

政郵政賦稅海防倭患紅夷山寇諸文字應該歸到「條議類」為佳

《更生》卷下學佺自云收金陵時期舊稿自然應移入《金陵集》中方是

(二)兩本曹學佺選集的探討

坊間尚可見到有關曹學佺的兩本選集因為是選集本沒有列入上節的討論

中從這兩本選集中可以證明曹學佺作品在當時被讀者與出版商接受的情形

所以在此處敘述

1 《曹能始先生小品》2 卷收在《翠娛閣評選皇明小品十六家》32 卷本之中

明陸雲龍編選參與選評者尚有何偉然丁允和梅羹陸府治陶良棟陳燮

明陳家肇江之淮金汝棟等人崇禎六年(1633)崢霄館刻本56福建師範大

學圖書館藏本其他收藏單位十餘處但卷帙多半不全十六家分別為徐渭

屠隆袁宏道湯顯祖虞淳熙袁中道鍾惺文翔鳳李維楨黃汝亨張

56 陸雲龍號孤憤生浙江錢塘人萬曆崇禎間出版商翠娛閣崢霄館均為陸氏出版堂號

鼐陳仁錫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仁曹學佺曹學佺為第十六家從名單上

來看應是那時候的「現代名家文選」此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於 1996

年 2 月鉛字排印出版改名為《明人小品十六家》

此曹學佺小品選集開端有崇禎壬申年(1632)陸雲龍〈題詞〉書每半頁九行

十九字版心題為「曹能始集」全書收有「序引記碑文傳啟書

疏墓誌銘祭跋」等十二種文體合計文稿 38 篇57從體式上觀察應該是

提供讀者撰寫「應用文書」的典範

2 《曹能始詩》6 卷收在《八大家詩選》中明人夏雲鼎崇禎 6 年(1633)原輯

清故宮舊藏現存於台北故宮58原書僅存 29 卷分別為《陳仲醇詩》7 卷《曹

能始詩》6 卷《譚友夏詩》7 卷《楊龍友詩》5 卷《季叔房詩》4 卷此書載

錄時稱《明刻本八大家詩選》或《前八大家詩選》均為清人所加核對清康

熙 21 年(1682)季正爵刻本改名為《前八大家詩選》前有康熙 22 年倪粲序崇

禎 6 年夏雲鼎舊序康熙 21 年季正爵重刻序北京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本已

影印出版收在 2000 年編纂《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38 冊之中所選八家

即為董其昌 8 卷陳繼儒 7 卷王思任 8 卷曹學佺 6 卷李明睿 7 卷譚元春

8 卷楊文驄 5 卷季孟蓮 8 卷共 45 卷康熙版以八家之集各作 1 卷因此改

稱 8 卷本曹學佺排於第四位卷帙改稱卷 4 之 1 卷至卷 4 之 6內容並無變動

曹學佺詩共收五古 79 首七古 11 首五律 144 首七律 59 首五排 21 首

七絕 32 首共計 348 首59全書前端尚交代學佺之詩選自《夜光》《武林》《金

陵》《湘西》《桂林》《石倉詩稿》《大理集》《西園雜詠》等 8 部這前七部

集子最晚成稿的是《桂林》也就是說選家所用文本在天啟六年(1626)之前至

於最後一部的《西園雜詠》疑似誤植也可能是學佺失散之集

這兩部詩文選集本前者因福師本的選錄而為學者所注意後者為故宮殘

本眉目模糊雖然康熙年間季正爵重刻本已影印出版缺乏「子目」可查因

此尚未引起學者注意這兩部選集刊刻的時間均落在崇禎 5 年6 年之間曹

學佺當時為 59 歲60 歲正要進入「石倉六稿」的寫作密集期可見學佺在當

時的聲名與著述不因去官返鄉悠游山林而被文壇所忽略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分《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

57 福師本第二冊所收錄文稿與此選集中《陳道掌日箋序》等 13 篇重複本選集僅 38 篇稿可

見選錄此小品集並非智舉 58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下冊頁 1215可查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 59 五古目錄有 81 首內文缺詩作 2 首實為 79 首七古目錄有 12 首其中〈馬市歌為陳道源

作〉有目無詩實為 11 首五排目錄有 19 首〈遊疊綵巖〉〈竺都閫招遊華景洞〉兩篇

有詩無目實為 21 首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代福建有三十幾個詩人社集活動也有許多重要的文學家族傳承如果能從《石

倉十二代詩選》中核對增補則萬曆以後福建詩人當不只 600 人與南直隸浙

江江西相比絕無遜色

曹學佺與其他福建詩人學者藏書家的研究由陳虹主持的福建文史研究

館首先開始而以福建師範大學方寶川陳慶元教授表現最積極自 1993 年

起陸續整理出版何喬遠《名山藏》葉向高《蒼霞草全集》等十餘種詩文集2003

年則依據福師大藏本刊行《曹學佺集》

大陸開始注意曹學佺研究根據福建社科院歷史所所長徐曉望自言與福師

大胡滄澤等人前往日本東京見到完整的《曹學佺全集》引發積極收集出版與

研究的決心曹學佺曾經倡導相對於《道藏》《大藏經》應編選《儒藏》大陸

四川大學率先發起北京大學繼踵也成為大陸學術與出版界的盛事

目前大陸相關曹學佺的博碩論文約有六篇福建師範大學李偉碩士論文《曹

學佺及其著述論考》20044內蒙古師範大學李金秋碩士論文《《文心雕龍》曹評

中的創作論研究》20049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博士論文《曹學佺研究》2007(已由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暨南大學王士昌碩士論文《曹學佺詩文研究》20085浙

江大學李梅碩士論文《曹學佺詩歌理論研究》20094北京大學中文系孫文秀博

士論文《曹學佺文學活動與文藝思想研究》20122

孫文秀在 2011 年 11 月 14-15 日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主辦的「變遷中的近

世漢文文本載體與文學想像」學術研討會中發表〈日本藏曹學佺著述考述〉

考述日本各圖書館所藏曹學佺著述版本情況係博士論文中的一章由於曹學佺

研究正熱研究者只要些微發現便搶先發表有關戲曲書法印鑑福州現地

發掘發表了很多小文章多半為偽託曹學佺宅邸書樓毀於兵燹又歷經

350 多年變革附會者較多可以憑弔但不足采信

以上所述研究成果都不及陳慶元全面的關注他提出地域文學研究的方

向整理了《曹學佺全集》也得到北京人民出版社首肯準備出版他撰寫《曹

學佺年譜》55 萬字即將完成並聘請漳州師範大學副教授鄭禮炬跨校來負責

研究計畫的推動鄭禮炬對文獻掌握能力很強是個可敬的對手陳慶元上學期

來台灣中央大學中文系擔任客座多次進出中研院漢學中心影印了很多相關

明代福建作家文集5 月 11 日蒞臨中研院發表《晚明閩人文集整理與研究》

在林玫儀女士主持的「明清文學經典中之知識建構與文化思維文本理論文

化交流」重點研究計畫之下

至於國內的研究除了我寫的兩個單篇論文以外並沒有看到相關著述而

真正翻查過漢學中心《曹學佺全集》的人恐怕不多對於福建地區詩文學的關注

應該更少淡江大學中文所郭章裕寫過《明代「文心雕龍」學研究mdashmdash以明人序

跋與楊慎曹學佺評注為範圍》碩士論文係為文心雕龍研究而寫的論文早期

國內偉文書局曾經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編定《明代名人傳》時大量影印出版過

明人文集封面為前七子中的《何景明集》居然是《何喬遠文集》顯然對編纂

過《閩書》的何喬遠也極為陌生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要了解廿世紀大陸明代文學研究概況可先閱讀《20 世紀明代文學研究》

一書由鄧紹基史鐵良編輯分詩文小說戲曲文學批評共 11 章而

以小說戲曲就占了 8 章詩文與文學批評各佔 1 章而已此外復旦大學黃霖

於 2008 年 5 月寫過〈近二十年來明代文學研究的特點與反思〉可以發現詩文批

評的研究從 1989 年以後漸漸發達起來

復旦大學在章培衡教授主持的古籍研究所累積了很好的研究成果陳廣

宏鄭利華兩位教授繼起有計畫的聚集學者編寫《新編明人年譜叢刊》同時

關注詩派研究也從事地域文學研究

上海師範大學李時人教授指導博碩士生撰寫明代區域作家研究從 2006 年

到 2010 年已經完成二十餘本遍及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

湖廣浙江福建廣東滇黔桂松江府吉安府紹興府常州府揚州府

撫州府以及女作家文人結社考等論文

天津南開大學羅宗強教授專治中國古典文學批評史將文學史與思想史鎔鑄

為一關注文學與文化思想政治的關聯他最近注意到嘉靖萬曆以來的文

學與文化現象撰述了《明代後期士人心態研究》等書而北京首都師範學院左

東嶺教授繼承其學派寫過《 李贄與晚明文學思想》關注明人情理欲的衝

突與台灣明代研究的風氣相近比較偏向文化論述

台灣對明代文學的關注清華大學首開先例在新竹清華台北月涵堂舉辦

多年的《明代文學與思想研討會》燃起了明代文學研究熱爾後淡江南華

東華暨南大學與中研院有許多學者教授也投入耕耘研究的方向則偏向文化

論述關注政治經濟社會的文化活動與意義對於有系統的閱讀古籍解讀

文本較少著墨曾有建構文學批評文學史觀的呼聲廽盪於台港大陸也分

別編寫過《晚明文學思潮研究》《晚明思潮與社會運動》等書但最後都被政治

文化與經濟現象的關懷所壓抑了儘管文獻數位化的腳步加快古籍文獻獲得容

易但因為長期忽略作品細讀作家繫連與文獻整理兩岸對於古籍閱讀與解析

的能力喪失我想是個迫切的問題

1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

一般明代文學史的論述多半沿承《明史文苑傳》的序言以開國勳臣宋

濂王禕方孝孺高啟劉基等詩文為先鋒永樂宣德以來台閣敷廓而

李東陽代起及李夢陽何景明李攀龍王世貞輩出史稱前後七子以復古

為文風主流此期間王唐歸茅續出以唐宋文為皈依而徐渭湯顯祖

袁宏道鍾惺之屬亦各爭鳴一時至於天啟崇禎時錢謙益艾南英準北宋

之矩矱張溥陳子龍擷東漢之芳華另成變化1

1《明史文苑傳一》台北藝文印書館影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卷285頁1(總3135 上)

這段序言還是以「詩學」的論述為中心散文的述說僅止於王慎中唐順

之歸有光茅坤史上所稱「唐宋派」而已要認識明代詩學的發展抓住「勳

臣台閣東陽七子唐宋公安竟陵子龍」的線索似乎就夠了

細讀四卷的〈文苑傳〉除了交代歷朝重要文學家傳記涉及時文思想

書畫藝術等發展成果重要的還是暗藏著越吳閩嶺南江右等五區域的詩

學發展脈絡2從明朝初年到亡國(1368-1644)詩學的蓬勃仍不離開江蘇浙江

江西福建廣東等五省不僅各自建構極具特色的「區域文學」而且脈絡相

連縱橫交錯影響全國是值得注意的現象

然則〈文苑傳〉對前後七子公安竟陵諸派的人格或作品均有負面評

價推究原因可能是受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書寫的語氣所左右3朱彝尊

編選《明詩綜》紀筠主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及民國早期的文學史

文學批評史著述也不脫錢謙益的影響4簡錦松指出錢謙益撰寫此書有兩大

動因一為恢復館閣文權之立場另為維護吳中傳統之立場5

簡錦松所謂的「文權」等同於文學史上稱「文柄」「主盟」「樹壇立

坫」等語詞用現代語「主導權」「文章解釋權」來解說或亦相同明初勳

臣皆為能文之士把持文壇的論述經過太祖成祖強勢主導文權漸漸落入台

閣宰輔大學士們的手中弘治八年(1495)以後李東陽直文淵閣參預機務十

六年內累遷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操有文炳稱為茶陵派他是

以「台閣」身分去修正「舊台閣」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大學士所操持的歌

功頌德粉飾太平的文風

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的出現他們不屬於內閣核心而是六部的中層官

員獲有主導詩文風尚的權力稍後的李攀龍王世貞等後七子更是刑部官署

的基層郎官結為詩社他們先後外放為御史按察使或地方官員正好將他們

的詩學主張分散到全國各地李攀龍死後王世貞代之從隆慶五年(1571)起

止於萬曆十八年(1590)二十年時間正是復古詩風串聯全國的好時光這是以

往館閣權臣把持文權的時代所不曾生發的熱潮

復古風潮既已流行庶民仰首景慕習染成風漸生模擬抄襲的弊端而公

安三袁竟陵鍾譚繼起以中央巡察外地或管轄縣治的基層官員或參與科

考的貢學生姿態高呼「獨抒性靈」「深幽孤峭」等口號脫開格調法度上

的束縛來抒寫個人胸臆除了三袁與鍾譚之外以山人自居的陳繼儒被稱

作「山中宰相」也隱然成為文化論述的領導人物當然有些文學史特別強調

2明胡應麟《詩藪》續編一國朝上崇禎五年吳國琦水香閣刊本頁2分國初詩派有五吳

越閩嶺南江右龔顯宗承此說見《明初詩文論研究》台北華正書局1985 年

3錢鍾書指出錢謙益捏造故事貶低王世貞也舉出詆訶七子與竟陵鍾譚的證據見錢氏文〈一字

之差詞氣迥異〉收在《談藝錄》第一章鑑賞篇學者多從此說

4簡錦松〈論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之批評立場〉《文學新鑰》2 期頁127-1572004 年7

5同上頁128

詩人陳子龍夏完淳瞿式耜張煌言等人身處家國鼎革的劇變時代有匡時

救世和亡國悲痛之音6這些愛國詩人仍屬於復古派他們的作品有代表性但

已經不能成為詩學的主流了

大膽的說王世貞成為明代文學史上最後一位「大師」爾後再也沒有誰

能完全掌握「文章解釋權」從晚明的角度來觀察縣官諸生布衣山人

或者地區性的結黨成社都可以抒發個人或小團體的詩學主張造成短暫局部

多元的流行風潮屬於自然的現象我們客觀陳述這種詩壇權柄的盛衰遞換而

不以政治社會經濟等干擾因素為重才能真正理解晚明詩學內在理路的發展

詩學理論的辨證以及詩學史的建構

2區區區區域文學域文學域文學域文學研究研究研究研究

後七子復古詩論的影響力其實是將詩學普及於各地藉著宦途的遷移在

各地域集合結社吟詩酬酢等活動產生多元化地域文學蓬勃現象

有關文學史重新書寫的討論近年來已有王鍾陵龔鵬程陳國球王宏志

陳清僑陳平原等人從不同的角度來建構新論7也注意到地域文學的研究

其中最顯著的地區當屬福建

陳慶元撰寫《福建文學發展史》之後明確的標舉「地域文學研究」大旗8

李玫重新出版了她的博士論文《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范宜如9也以地域文

學觀念檢視吳中文學的發展各地大學均有成立地域文學研究中心如江西贛南

師範學院成立「江西地域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架設網站出版叢書並舉辦學

術研討會10泉州師範學院成立「泉州學研究所」得到廈門大學的支持出版

《泉州學研究》以許在全為首的「泉州歷史研究會」也出版了《泉州文史研究》11

福建詩學從明初發展奠基到中葉的彰顯到晚期的活躍自有其線索可循

晚明福建詩學的活躍當歸功於鄧原岳謝肇淛曹學佺徐熥兄弟等努力而

其中以曹學佺最為重要

曹學佺的研究也在這股地域文學的討論中變成熱門話題舉凡生平事蹟

思想主張著述與影響均有專文探討浙江大學李梅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在

20062007 年之間分別以相同的題目完成碩博士論文福師大方寶川陳

6如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史》教程見httpccejpkcecnueducngdwxs5252htm

7 王鍾陵《文學史新方法論》蘇州蘇州大學1993 年 8 月陳國球李宏志陳清僑合編《書

寫文學的過去文學史的思考》台北麥田1997 年 3 月陳平原《文學史的形成與建構》

南寧廣西教育1999 年 3 月 8 陳慶元《福建文學發展史》福州福建教育1996 年 12 月另有《文學地域的觀照》上

海上海遠東2002 年 12 月 9李玫《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北京中國社科 2000 年 10 月范宜如《明代中期吳中文

壇研究一個地域文學的考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00 年 10 httpdywxgnnucnWebsArticleShowaspID=160(20100612) 11 林華東主編《泉州學研究》第二輯廈門廈門大學2006 年 4 月許在全主編《泉州文史

研究》第二集北京中國社科2006 年 7 月

慶元兩位教授更是曹學佺研究的先鋒復旦大學的朱偉東教授也有很好的成績

由於曹學佺詩文集尚未有「全集」出版對研究者較不利便幸虧近年來《續

修四庫》與《存目》《禁燬》《禁燬補編》等叢刊的影印出版加上日本內閣文

庫藏本的影印以及極為方便的電子檢索系統讓曹學佺研究變得容易而可行

而曹學佺相關友人的文集如《徐熥集》《謝肇淛集》《筆精》等等均由福建

省文史研究會收入「福建叢書」陸續出版中唯一遺憾的《石倉歷代詩選》一

直沒有完整的整理否則對明代詩學與作家作品的理解必然有很大的幫助

目前有關曹學佺生平論述目前多半強調晚明的政治社會背景或觸及學佺

耿介的性格官場職務的成就以及人事之間的讒毀傾軋如果能夠詳讀其文

集相信可以發現作為文人的胸襟以及令人欣羨詩酒相酬吟風賞月藏書

讀書刻書的愜意生活閑散的南京職場正可以啟發詩人並成為萬曆以後南

京詩壇最後的主事者而這些詩文酬酢卻可以勾勒出晚明豐富的文人交誼與寫

作活動復古派吳中詩派公安派竟陵派的詩人可以並駕齊驅於文壇並不

如目前文學史所論有「水火不容」之勢

在文化論述為主流的時刻學者關注晚明各階層人士的生活動態其實可以

將注意的焦點移往詩文創作的流行現象發掘這些可以「彰顯文學意義」的活動

相信為曹學佺重建生平傳記的敘述也可以發現曹學佺主盟於晚明詩壇的事實

因此增富晚明文學史的論述

有關曹學佺思想主張的研究集中在「儒藏」編纂的呼籲廿一世紀初北大

川大開始競爭川大首先成立「儒藏網」2006 年 4 月北大主盟編纂委員會

第一次全體舉行會議邀請季羨林為名譽總編纂湯一介龐朴孫欽善安平

秋先生為總編纂此年北京大學分別與日本東方學會二松學舍大學韓國成

均館成均館大學越南河內國家大學協商合作編纂《儒藏》的「域外文獻」12

2008 年 8 月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已經選出經部 187 種史部 54 種子部 83

種集部 127 種以及出土文物 10 種合計 451 種(含存目 15 種)還定期出版

《儒藏通訊》並建構網頁13儘管《儒藏》的編選有正反意見但不能否認的

清乾隆間周永年(1730-1791)承接學佺主張因此引發了《四庫全書》的編輯頗

能見功14

除此之外學佺對詩學的主張推崇初唐詩事實上對當時代盛唐格律詩文

體流於形式與空洞化做了深切的反省我個人以為歷經宋元四百多年語言

的使用已經有很大的變化要能要能敏銳的掌握韻腳平仄追蹤唐音傳承唐

詩以使用河洛語的閩南人最為優勢復古派係「模擬古人神氣」漸為絕學

而「格調」模擬之說漸漸成無法理解的虛應的「格式」終為講求自抒胸臆的

12 胡仲平〈儒藏工程大事記〉光明日報2009 年 08 月 31 日另見光明網

httpwwwgmwcncontent2009-0831content_972236htm 13 儒藏編纂中心網址httpwwwruzangcomft_defaultasp 14 盧芳玉〈善本掌故周永年與《四庫全書》的撰修《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 年 12 月 3 日

轉引自平和書院 httpwwwpinghesycomdata20090109article_4523htm2009 年 1 月 9 日

「性靈」所奪「性靈」理論一出神氣章法音韻的揣摩都成了明日黃花

才情性情靈性的展現在世俗的喧擾中也都成了壁上之花禮失求諸野

當然只有從武夷山屏蔽仍保有「唐音傳承」的閩人來探求了此所以曹學佺研

究可以帶出區域文學的探討相信都是值得深思追索的議題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家世家世家世家世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

1家世家世家世家世

曹學佺(1575-1646)15字能始一字尊生號石倉別號雁澤居士西峰

居士福建侯官縣洪塘鄉人

據曹孟善〈行述〉中云「先世由鳳翔鐵馬公從前明太祖軍入閩遂家焉」福

師大方寶川先生所撰〈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云「先世由陝西鳳陽於明初

隨軍入閩」陳超博士論文亦同16李梅碩士論文則云「陜西鳳翔」17鳳翔疑

為鳳陽之誤方寶川所云「陜西鳳陽」應以「安徽鳳陽」為是18所以曹學佺的

祖籍應是安徽鳳陽學佺先祖大約在 1360-1368 年之間隨軍入閩19至曹學佺已是

第八世代在他祖父這一代全家遷至洪塘從此世居於此

洪塘在歷史上曾稱「洪塘市」是水路交通物資交流的樞紐自古繁華

文風鼎盛曹學佺《石倉文稿》卷二云「洪江在省會之西十有五里而遙風俗

頗為近古四民尚其本業無奇袤之好間裏相親過於姻婭通家子姓以諸父

事其尊長而兄弟行則以倫次稱呼壺內通殷勤若真妯迪娌也儒生書塾歸

遇尊長過門必拜考試之期里中為暗擬曰 『某也甲等某也乙等』及至發

落如所料不差群哄笑以為衡文使者微行洪江云」20《閩江金山寺志》

亦云「洪塘前朝人物之盛為吾閩西冠而最彪炳者」《洪塘小志middot人物》亦載「洪

塘自開閩以來賢哲迭起與閩之八都群賢齊聲祖父開創于前子孫繼承於後

或草間崛起或箕裘代紹或兄弟聯榮或鄉間並舉猗興盛哉」21在明代兩

百多年的科舉取士之中洪塘鄉出現「一狀元三尚書五十七舉人進士」因

此有「科科不斷洪」的美譽其中的一位尚書指的就是曹學佺

15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6 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41 17 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頁 3 18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9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20 曹學佺〈淑人翁母壽文〉《石倉文稿》卷 2頁115

21 佚名纂《洪塘小志人物》

祖父西衢公未及見到學佺進士及第22到了學佺的父親及渠公時迫於家

境貧寒「曾在洪塘賣餅」23後因曹學佺任四川參政祖父父親皆被追贈為

參政24叔父名汝載生兩個兒子25

曹學佺的母親曾氏幼年時母親去世和哥哥相依為命頗得兄嫂的歡心

得到兄嫂的照顧隆慶五年(1571)十九歲嫁給曹學佺父親曹及渠隆慶六年

(1572)生一女姓名無考萬曆二年(1574)臘月十五日生曹學佺萬曆七年(1579)

又生一兒名曹學修萬曆十三年(1585)曾氏去世葬於雲山在學佺十一歲時

(1584)母親因病辭世十四年後萬曆二十六年(1598)因曹學佺為南京大理

寺正被封贈為安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十二月初三日學佺以公歸里將母

葬於雲山作《先姚曾安人墓誌銘》

曹母去世後曹父曾續弦學佺對繼母很孝順繼母九十壽誕時學佺作詩

為其賀壽26

長學佺二歲的姐姐在母親死後即擔起照顧家庭和兩個弟弟的責任27後適

林小他五歲的弟弟學修字能證從曹學佺的詩中28知其弟亦深諳詩文曾

多次參加詩社與朋友飲酒唱和論文賦詩學佺宦遊在外文集中諸作〈予

有潞河之役送弟修還〉〈憶舍弟修到家〉〈聞弟修病〉〈元旦同弟修作〉可

以看出對弟弟的牽掛

曹學佺兒子為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據《石倉詩稿》之《桂林集》詩歌

《乙丑除夕紀事》云「五旬仍過兩年華四子惟留一在家」可以推知曹學

佺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曹學佺詩文集中多次提到他們

《桂林集》之《嘉兒告歸口述五言古體四章送之》《西峰集》卷下〈長至日

西峰草堂小集適次兒孟表移館〉《更生篇》之〈除夜走筆示次兒表〉《林亭

詩稿》之〈除夕同范穆其吳去塵藏幼惺孟嘉孔表二兒守歲〉《芝山

集 》之〈曹子章(能始令郎)餞予臂山灣⋯⋯〉《林登州集》十七卷〈雲溪堂記〉

中也提到曹子章2003 年 5 月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福建叢書》第三輯《曹

學佺集》第一頁方寶川《 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一文第一點「曹學佺的

生平事略」中稱「據筆者知見記述相對翔實者當屬曹學佺第五子曹孟喜所

撰《曹石倉行述抄本》」曹學佺有五個兒子其中之一為曹孟喜曹孟善《明殉

22 同註 20學佺回憶道「予祖父母僅及見予小子之領鄉書」 23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21 24

「余以南京大理寺正被覃恩父受如官」曹學佺〈先妣曾安人墓誌銘〉《石倉文稿》卷二

25 《西峰集》卷下《季秋聽泉閣雜詠十首》引言「距重九猶五日耳吳仲緯將有事于龍溪

余兄能永與偕以雲母箋餘書口占十絕句以紀茲遊且為塞紙」以及《汝載叔能證弟至

日白沙而別》 26 〈題九松圖為余母壽〉云「人生壽考誠難得九十稱筋取數奢昔日衛公歌鷺菉竹茲辰

余母采黃花經眸世態兒升降繞膝兒孫皆樂加惟有岡頭老松樹青青相與閱韶華」《西峰

集》 27曹學佺〈祭林氏姊文〉《石倉文稿》 28 散見曹學佺《金陵集》《潞河集》中

節榮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雁澤先府君行述》一文中提到「先宮保公丙戌歲

殉節日不孝孟善方稚齡先兄等苦塊中泣述行實」曹孟喜並未在曹學佺詩

集中提到過

2 姻親姻親姻親姻親

〈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方寶川亦云「歸娶同里

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29」按林庭機〈朝列大夫南京國子監祭酒龔公用卿墓志〉

「公諱用卿字鳴治別號雲岡其先由光州入閩遂佔籍焉----嘉靖壬午(1522)

以禮經魁丙戌(1526)上春官對策大廷賜進士及第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

----辛丑(1541)擢南京國子監祭酒----尋以病乞歸----己未(1559)倭夷寇吾福

避居建安者久之未幾以微疾終年六十四30」龔用卿(1500-1563)字鳴治

號雲岡福建懷安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第一即〈行述〉中所稱「鼎元」也

授修撰累擢南京國子祭酒以病乞歸年六十四卒有《使鮮錄》《雲岡集》

及《詩餘》等31可知龔用卿死於曹學佺出生之十一年前

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人俱

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

司成於九原32」司成掌教育祭酒即指擔任國子監祭酒的龔用卿蔭一子授

光祿卿居北京學佺所娶乃「光祿公之女」即「龔用卿之孫女」學佺另一篇

祭妻弟龔克向文云「余憶初上公車入長安居停岳翁宦邸33」可知萬曆二十年

(壬辰1592)第一次在北京備考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

曹學佺的內弟有八人僅知兩位弟弟名為克廣克向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

萬曆 19 年(1591)曹學佺獲取童生同年八月鄉試中舉連中兩元之後

赴京參加三月的進士會考到了北京以同鄉之誼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光祿

公係廕官為嘉靖 5 年(1526)狀元龔用卿之子考試失利仍獲得光祿公賞識

收為女婿返鄉後即前往迎娶34萬曆 22 年(l594)冬再次上京經過幽燕

29 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書首頁 2 30 焦竑《國朝獻徵錄》卷 74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據萬曆 44 年影刊本頁 14

31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960《福建通志》卷 43潘 87清鄭祖庚《福建省侯官縣鄉土志》

云字「明」治應為「鳴」 32 〈祭龔瑤圃六舅文〉《六一集碑銘》頁 24 33 〈祭龔克向文〉《石倉三稿》卷 8頁 7 34 曹孟善〈先府君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福建師範大學方寶川教授亦

云「歸娶同里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見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

書後附錄頁 5 與書首頁 2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

人俱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司成於九

原」(《六一集碑銘》頁 24)應為龔用卿孫女方是又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孫文秀《曹學佺文學活動與文

齊魯各地瀏覽名山巨川目睹帝京景象也結交了許多文壇名士

次年春天一舉及第35授戶部主事請准返鄉探親此時老縣長周兆聖因病

去世學佺轉赴江西金溪弔唁途經福建建州永安武夷等地也順道遊歷江

西鉛山紫陽書院和觀音洞等地

在北京戶部任官期間曹學佺與友人遊歷近畿房山通州薊門各地都有

詩作萬曆 26 年(1598)改任南京大理寺左寺正由於業務清閒常與同僚

友人遊歷宮台古寺攀岩登岳或泊秦淮水閣留下許多唱和的詩篇

萬曆 29 年(1601)秋曹學佺同友人赴浙江歸安弔祭文學前輩茅坤36順道去

蘇州拜訪僑居該地的徐興公偕遊太湖杭州常山等地也到了越中紹興剡

溪新昌登天姥山等諸多名勝撰有〈遊太湖詩〉〈錢塘看春詩〉等作萬曆

31 年返鄉省親時參加由趙世顯主持邀請屠隆為貴賓的凌霄台大社又與

朋友共組芝社霞中社

萬曆 32 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南戶部郎中

33 年再遊浙江以妻子龔氏之喪而返回福州

萬曆 34 年(1606)曹學佺升任南京戶部郎中也開始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

社集主盟金陵詩壇錢謙益論萬曆年間有兩次詩壇盛況初期的領袖是金陵人

陳沂謁選為崇仁教諭陞奉新知縣調寧鄉謝病歸居家十五年於桃葉渡

淮清橋之間建造邀笛閣結清溪社37金鑾盛時泰張獻翼王稚登與會

詩風大勝而二十餘年之後閩人曹學佺繼起與臧懋循陳邦瞻吳兆吳夢

暘柳應芳盛鳴世等人唱和蔚為氣候並集眾人與會詩作刊刻為《金陵詩集》38曹學佺便是將金陵詩壇盛事推向高峰的重要人物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附《金陵社集詩人》曰「閩人曹學佺能始回翔棘

寺遊宴冶城賓朋過從名勝延眺縉紳則臧晉叔(懋循)陳德遠(邦瞻)

為眉目布衣則吳非熊(兆)吳允兆(夢暘)柳陳父(應芳)盛太古(鳴世)

為領袖台城懷古爰為憑弔之篇新亭送客亦有傷離之作筆墨橫飛篇帙

騰湧此金陵之極盛也」其時閩中詩人如徐 謝肇淛陳仲溱林古度兄弟

及莆田吳文潛姚旅等皆在金陵至此如曹學佺可以說是繼弘正間鄭繼之之

後打入金陵文壇的另一位福建文人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顯然是主盟的地位所

謂「坐令吳楚士同聲驅景附」39「石倉衣缽自韋陶吳越從風赤幟高」40不

藝思想研究》(北京大學 2011 年博士論文)仍沿用錯誤 35 見萬曆廿三年進士題名榜單曹學佺在二甲第 50 名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附錄 36 茅坤(1515-1601)有朱賡撰墓銘屠隆撰行狀馮夢禎撰墓表均見《茅鹿門先生集》(萬曆

刊本)卷 35 附錄茅坤 86 歲自生日起作了半年的宴會道經湖州歸安的文人均前往拜訪曹

學佺與茅坤之子國縉交往甚密甫離他家就傳來亡耗因此再專程弔喪 37 顧起元〈金陵六十詠〉第 38 人見《嬾真草堂集》(台北文海影明萬曆 42 年刊本)卷 1

頁 27另見無名氏〈寧鄉縣知縣陳芹傳〉《國朝獻徵錄》(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影萬曆 44年曼山館刊本)卷 89 頁 83

38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台北世界書局1965 年再版丁集上頁 459此《金陵詩集》

未見存稿疑散入曹學佺《石倉詩選明詩選》中目前此書殘存於上海圖書館未見刻本 39謝肇淛《後五子》《謝工部集》卷六 40亦謝肇淛詩轉引自《靜志居詩話》卷 16「謝肇淛」

僅以個人魅力率同吳越名士將風流弘長的南都主流文學推向明中期以來的高

潮而且提升了整個福建文學在江南中心文壇的地位「邇來吳越稍推閩士」41的

局面之確立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說是他的業績這一文學盛事的影響之大即

使到了明末清初他與諸名士所賦「清綺婉縟」之詩是「至今金陵人猶能誦之」42

萬曆 37 年(1609)調任四川右參政途經河南陜西抵四川成都任上隔年

夏天又離開蜀地再次往返北京賀歲旅途跋涉頗為耗時萬曆 39 年(1611)

升任四川按察使在這段時間中他忙於日常政務之外考察了蜀地風俗民情

寫成《蜀中廣記》108 卷43也趁著公務之便與友人暢遊江西安徽湖北等

地詩作成集41 年(1613)曹學佺遭「察典」獲罪削官三級又以丁憂歸故里

蜇居十年天啟 2 年學佺重獲啟用為廣西右參議他沒有想到這是最後的一

次遠行天啟 6 年任滿擬遷陝西按察副使竟以九年前所刻《野史紀略》而獲

罪拘禁七十餘日而後放歸故里崇禎元年(1628)學佺 55 歲重新授命為廣

西按察副使他已經無心任職力辭不就閒適的居家著述生活才是他的鍾愛

然則十七年後鼙鼓動地而來思宗自縊煤山福王兵敗唐王朱聿鍵入閩

自立曹學佺臨危授命就在自己的家鄉擔任起朝廷太常卿一職不久昇為禮部

尚書加太子太保次年(1645)8 月唐王兵敗於汀州學佺方與齊巽朱友桐議

守福州9 月 17 日城破學佺於次日凌晨自縊於西峰里家中

第第第第三三三三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

根據大陸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檢相關曹學佺著作共有 42 目

之多44日本公藏聯合書目中有關「曹學佺」相關目錄更多共有 237 目45在

這些目錄中有同版複本異版覆刻本補刊本也有曹學佺編輯撰序之書

也有零散的集結本單本或者是後人編輯偽託而成的書籍未能一一經眼

很難判斷其中異同目前只能依照前人藏書目錄所載以及近人著述中論及來

41李光縉《及閘人蔣於鼎書》《清源洞文集》卷 6 42 《林茂之先生掛劍集》卷首王士禎序 43 《蜀中廣記》內容分名勝邊防通釋人物方物仙釋遊宦風俗著作詩話

畫苑等 12 門共 108 卷包羅天文輿地山川水文歷史人文物產四庫全書本 44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係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北京大學數據分析研究

中心聯合研製扣除子目仍有 28 條目網址如下

http202963145dirSearchdomethod=gaoJiQueryampgoToPage=5ampisSearch=false 45 日本所藏中國古籍聯合書目見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NAIKAKUtagged4370037datampback=1

加以整理

曹學佺著作面向甚廣在經學方面有《易經通論》12卷《周易可說》7

卷《書傳會衷》10卷《詩經剖疑》24卷《禮記明訓》27卷《春秋闡義》12

卷46史學方面有《大明一統名勝志》208卷《蜀中廣記》108卷47至於曹學

佺個人的詩文集坊間為他出版的《選集》以及歷代詩選的編纂都值得仔細

推以下先就其詩文集做初步考察

(一)《石倉詩文集》的考索

根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大陸現存的曹學佺詩文集不含選集有

共有十種48拜現代影印發行的便利重要的刊本有 12 卷本24 卷本福師本

詩稿本四種已經影印出版又於國家圖書館得日本內閣所藏《石倉全集》影印

本(以下簡稱「內閣本」)卷帙最豐得以相互校讐以辨全貌茲將所見五本

影刊本的內容排列對比如下

1《石倉全集》109 卷本 (簡稱「內閣本」)

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石倉全集》番號漢 17189共 109 卷49全書分 61 冊

書高 26 公分寬 165 公分首頁有「五忠理學世家」「寿齋」二鈐印原書題

的編號是流水號經內閣文庫館員重新調整過目前台北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

有影印本係委託日本高橋寫真株式會社製作合裝為 30 本在內閣文庫的目

錄中尚有四條卷數不完整的編目卷次不多應為零散本

全書沒有連貫排列的卷數作品的編排也無法完全依照寫作時間先後大致

是以《石倉詩稿金陵集》三卷《石倉文稿》五卷為開端其次收任職南京

46 名為《書傳會要》《書經折衷》《詩經質疑》《春秋義略》《春秋傳刪》以及號稱總集的《五

經困學》《五經可說》是否為曹學佺親身編訂有待日後考索 47 名為《輿地名勝志》《天下名勝志》或書名上加「大明」兩字者疑非學佺自為尚有拆解

全書而單行的各地方《名勝志》以及蜀中人事物的單集則有待目擊 48《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卷二十六〈明別集〉著錄

參照崔建英輯訂賈衛民李曉亞參訂《明代別集版本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 年 7

月頁 625-628僅有兩目不同崔本後出缺第二目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刊本第七

目明末廿四卷本作十九卷本不知何故此兩本皆已影印發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載為

49 陳慶元曾在內閣文庫中閱讀《石倉全集》他將「內閣」本的卷篇重新編號將《金陵集丙午》

《金陵集丁未》視為同卷又將《游藤山詩》《續游藤山詩》合為一卷反將《石倉文稿》卷一

卷二各分為兩卷全部合算為 109 卷言與日人原亨光所云「一百又九卷」相吻合〈日本內

閣文庫藏本曹學佺《石倉全集》初探〉《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大

學主辦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年 1 月頁 460-479又台灣漢學研究中心資料庫羅列《石倉

全集》兩條一作 61 冊一作 88 卷均來自內閣文庫影印其實是同一本所謂 88 卷本並

未數算清楚造成失誤東京大學人文研究所於昭和四十年用東京内閣文庫藏崇禎中刊本景照

卷次亦凌亂載錄 21 册疑為 31 冊方是見日本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019705tagged0522009datampback=1(20100620)

大理寺前的舊作都是篇幅短小的詩集顯然原來的詩集都是隨時隨事隨地

而刻最後才被收編一處其中比較突兀的有二一是《浮山堂》(1613)插在

《房山》(1599)與《芝社》(1603)之間二是《武林稿》(1606)插在《芝社》(1603)

與《苕上》(1601)之間接下來的詩文稿已經有按年而刻的特色卻被先後區

分為三稿(58-60 歲)四稿(616264 歲)五稿(636566 歲)六稿(67 歲)

顯然在刊刻前試圖做整理的工夫何以 63 歲作五稿而 64 歲作四稿令人不

解未能竟功最後的〈古希集〉是 70 歲以後的作品

觀察書版每半頁 9 行每行 18 字白口是統一的大部分版心下方有

刻工名字簡寫其中有鄭一鄭二鄭西鄭利魏憲等人均為福建邵武工匠50字體以歐體為主少數則接近顏體頁碼有跳頁以及整理的跡象如《夜光》

3536 頁為同頁4041 頁為同頁可能因版頁遺失不得已兩號做同一頁

以便銜接可以大膽的假設曹學佺習慣將作品隨時隨地刊刻出版這些小集子

的木刻版被保留下來以便將來整理全集時可以繼續使用也沒有看到任何版式

不同的文集刻版內閣文庫所收的這套書是個「百衲本」曹學佺與他的家人

並沒有統籌刊印全本的機會正因為是「百衲本」保留了曹學佺文集最原始的

出版狀態

2《曹大理集》八卷《石倉文稿》四卷明萬曆刻本(簡稱「12 卷」本)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框高 200 毫米寬 273 毫米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此版

影印收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 1367 冊日本內閣文庫亦另存此目

《曹大理集》八卷實為詩集各卷依次為《春別》(甲辰1604)《豫章》

(1604)《金陵》(甲辰乙巳1604-1605)《江上》(1605)《玉華》(辛丑1601)

《苕上》(1601)《芝社》(癸卯1603)《天柱》(1603)檢核作品寫作時間與內

容這部詩集試圖依照寫作時間順序排列所以把《春別》排到前面在《金陵》

中試圖攙入同年寫作的《武林稿》24 首多出 85 頁的篇幅核校《武林稿》有

詩 64 首共 195 頁係學佺短期赴杭州蘇州時的作品編輯者可能集稿未全

試圖將半卷作品塞入《金陵集》中但也可能是《武林稿》後半卷作品編輯時尚

未寫出此後在編輯過程中又發現比《春別》更早完成的《玉華》《苕上》

《芝社》《天柱》因此編輯者「按時間順序排列作品」的企圖又告失敗至

於內閣本等《金陵集》尚有丙午丁未(1606-1607)兩卷作品而此本闕如可見

此本沒有重新編定卷次或有遺漏也無法察覺

《石倉文稿》有四卷各卷內容依次為書序等 33 篇碑傳墓銘等 29 篇遊

記等 10 篇廟宇疏文 21 篇合計 93 篇與內閣本對照四卷所收文章類型相

同唯篇數各少 2723412 篇尚缺 66 篇檢查所缺作品有些是在 1612

年學佺調任四川右參政之後的作品51內閣本第五卷書牘啟文有 21 篇(含鄧遠

50 李國慶編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上海上海古籍1998 年 12 月頁 91278279 51 如〈修理成都五龍廟疏文〉「歲壬子(1612)余再入蜀」《石倉文稿》卷 4頁 48內閣本可

知內閣本補充了離南京入蜀的作品

游來信 1 篇)此書全缺全部是四川任內對僚屬舊友的書信可以猜測文集

作四卷本保留了南京為官前後(1601-1605)時期的作品內閣本則攙入了四川任

官時期的作品可見這本書是學佺離開南京之前試圖超越原先刊刻的《曹大理

集》雖然不夠理想卻是他集結舊作而合版的第二次嘗試

3《石倉集》二十四卷明末刻本(簡稱「24 卷」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書北京出版社《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補編

集部》第 80 冊據此版影印發行書首有莆田周嬰〈六三集小序〉曹學佺〈自序〉

署崇禎丁丑(1637 年)夏閏月夏月撰述

首標明「石倉五稿」分四卷有目次依序為《六三詩》《六三文--序上》

《六三文--序下》《六三文--記傳碑銘》(1636)其次為「石倉四稿」一卷只

收《六四詩集丁丑》(1637)前有目錄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四艸詩全」

第三部分為「西峰集」前有周嬰壬申(1632 年)序其次是《西峰六一艸》(1634)

目錄正文卷首有學佺小引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一艸詩上」可知試

圖歸入「石倉四稿」標註「詩上」卻不見「詩下」是佚失未刻或衍誤

不得而知

第四部分標題署「石倉三稿」詩目錄有十四頁分《西峯集詩》上中

下三卷(1631-1633)以下諸卷卷前沒有目錄而版面形式皆同於內閣本分別

為《芝社》(1603)《武林》(1606)《天柱》(1603)《巴草》(1608)《蜀草》三卷

(1609)《聽泉》兩卷(1618-1619)《夜光》兩卷(1621)《淼軒》兩卷(1621)《賜

環》兩卷(1630)

從成書的樣貌來看也是個拼湊本何以用莆田周嬰的小序為首頁可能是

將書中收錄唯一的排版大方的序文置於卷首以充場面以下排列的順序稱

五稿四稿三稿何以倒行內文也沒有嚴格按時間順序排列三稿之後又

退到早年金陵前期巴蜀任官時間以及早期居家的作品

可知此書主要收錄學佺 58 歲到 64 歲的著作屬於中晚年期詩文而以《西

峰集》為主軸至於攙入早年其他零散的作品很可能是在倉卒之間以仍然保

留舊有的書版混合而編成

4《曹大理詩文集》無卷數明刻本(簡稱「福師」本)

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館編選並附有翠娛閣評選《曹

能始先生小品》2 卷曹孟善52〈曹石倉行述〉手抄本由江蘇古籍出版社於 2003

年 5 月影印出版分上下兩冊

上冊為詩集卷首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序文沒有目次首《金陵初稿》

其次《石倉詩稿金陵集甲辰乙巳》第三《金陵集卷中丙午》第四《金

陵集卷中丁未 》第五《金陵集丁未下 》第六《浮山堂集》第七《夜

52 福師本作「曹孟喜」誤首篇混入徐延壽〈祭曹石倉文〉第二篇才是〈行述〉通篇敘述者

均作「孟善」知為手民之誤

光堂近稿》最末《福廬遊稿》頁首有葉向高序詩集版式與刻工名字與內閣本

均同顯然為同一版本但丙午丁未兩卷版心俱作「金陵集卷中」因此

福師本將兩卷的第 7-8 頁錯置如果引述此文集者作品繫年上都會發生訛誤53

下冊為文集附錄的《小品》與〈行述〉不論此冊實收有《石倉文稿

卷二贈序祭銘》《夜光堂文稿》《浮山稿》《石倉文稿卷二》版心挖去

卷號少數頁碼也被被竄改但字體版式與每頁刻工名字字數連同缺字

版面意外摺線均與內閣本相同54福師本僅選入《文稿》卷二而剜去卷號

顯然蓄意做偽掩飾殘缺其餘四卷的遺憾卷中尚缺頁 95為王思仁母親所寫

〈書王安人傳後〉的前兩面卻無端增加了〈淑人翁母壽文〉〈祭徐鳴卿文〉〈汪

仲嘉傳〉三篇11 頁 21 面的篇幅然則此三文又重複出現在後面的《浮山稿》

中55校對版式仍同但版心被剜改試圖刪除「浮山」使融入「文稿卷帙」之

中後繼者不察又將《浮山稿》收入集中造成重複現象

福師本以被剜的版本影印該「剜版」後所留存「原版」的原始狀態在「曹

學佺全集」校勘工作上反而提供了比照的證據

5《石倉詩稿》33 卷清乾隆 19 年(1754)曹岱華刻本

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均藏有北京出版社依據北

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影印出版收在《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集部 143 冊書前附

有原書扉頁書影總目錄前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曹大理集序〉還有奉

天府府丞提督學政陳治滋此年〈重刻曹石倉先生詩集序〉並附有《明史文苑

傳》中的〈曹學佺傳〉接著有《石倉詩稿》總目錄此書係依學佺原版覆刻

除了另立新名《石倉詩稿》改為黑口加入「曾孫岱華重梓」字樣之外行數

每行字數字體均仿原版型態全書的排列仍以《初稿》《金陵》為首顯

示學佺最早成名作品其次收及《掛劍》《海色》等 16 本小集子(1596-1606)等

早期在北京任官時期往訪福建家鄉以及旅遊蘇杭湖嘉之作以下為四川任官

時期的《巴草》《蜀草》(1608-1609)而後往返宦途故鄉之間的《雪桂》(1612)

《湘西》《浮山》(1613)《福廬》《聽泉》(1618-1619 )《夜光堂》《森軒》(1612)

《桂林》(1623-1626)《更生篇》(1627)《賜環》(1630)《西峰》(1631-1633 )《六

四》(1637)從各卷的排序來看與寫作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對照仍有參差

以詩稿而言這個版本似為整齊事實上還有四個問題

(1)缺收《兩河行稿》

(2)缺收《賜環集》下卷內閣本中有上下兩卷詩稿本只存上卷

(3)多刻《湘西紀行(詩)》內閣本第 20 冊《湘西紀行》上卷是詩文相雜日記體

53 以南京江蘇古籍影版的《曹學佺集》新編頁碼 168 頁須接 221 頁224 頁再接回 173 頁陳

超李梅的論文均有因此繫年錯誤的現象建議讀者割截改貼此四頁否則容易誤讀 54 如《夜光堂》版心廿五二十六重複兩頁碼此頁缺四字內閣本福師本均同《文稿》卷

二頁 89〈別駕管元陽先生雙壽序〉頁面有紙張油墨摺線似有前後頁刷版的共同現象 55 〈壽翁母文〉在江蘇古籍版頁 701-708頁 811-818 重出〈祭鳴卿〉在頁 709-714頁 853-858

重出〈汪仲嘉〉在頁 719-724819-824 重出

劄記抽出其中詩作與廣西任上詩作又合刊為《桂林集》三卷以文類不同而同

時收錄詩稿本重刻時曹岱華未察《湘西紀行》的詩作已經重複出現在《桂林

集》上卷仍然單獨抽出《湘西紀行(詩)》刻印為一卷

(4)詩稿本為「避開遼事」而刪削詩作如《金陵初稿》頁 16應為〈喜龍君御

至自臨洮〉此詩被剜去而將此卷最後一首〈別同署〉移入此處

從以上各版本的校勘曹學佺早年出版自己的文集多以「隨時隨地隨事」

而刻的小集子為主攜帶輕便與詩友酬贈也最經濟便捷《曹大理集》編刻之

後赴四川任官之時曾有重編 12 卷本的打算嘗試將為宦金陵時期的作品重

新整理未能竟功新增的稿子也未曾以「二稿」相稱24 卷本無金陵時期

作品似乎是學佺 54 歲之後編選《西峰集》試圖合輯為三稿四稿五稿六

稿以迄古希之稿兩次的重新出版實際上都沒有完成願想因為舊稿過於零

散刊刻卷帙極不整齊又沒有計畫重雕新版最終都失敗了乾隆時期的詩稿

本 33 卷是曹岱華依照曹學佺的舊版型式覆刻而成除加入新加入編者名姓

其餘均按《金陵集》以來的字體與版式來刊刻可能是為了避免清政府在遼東議

題上的箝制僅選擇蒐集舊有詩作放棄了文章的重刻雖然方便讀者重新閱讀

學佺詩作卻無法保有全璧福師本雖然得自光緒翰林侍讀陳寶琛的舊藏仍

屬於明末舊版的刷本可見原版散落人間為書商輾轉襲用面目已非不得已

以剜版更動卷頁號碼的方式來得到出版的機會

而內閣本蒐集詩文 109 卷拼合了早期的《曹大理集》12 卷本24 卷本

還有集眾版所缺如《林亭文稿》《兩河行稿》等 51 卷但此書仍然依照舊書

拼合在時間的排序上還是有瑕疵如果要得到一本完整的《曹學佺全集》

應該區分為詩體文體各類依照作品繫年重新排列集子有「附錄文字」的情

形也應該按寫作時間順序重新歸建如《湘西紀行》卷下附錄有閩史誌鹽

政郵政賦稅海防倭患紅夷山寇諸文字應該歸到「條議類」為佳

《更生》卷下學佺自云收金陵時期舊稿自然應移入《金陵集》中方是

(二)兩本曹學佺選集的探討

坊間尚可見到有關曹學佺的兩本選集因為是選集本沒有列入上節的討論

中從這兩本選集中可以證明曹學佺作品在當時被讀者與出版商接受的情形

所以在此處敘述

1 《曹能始先生小品》2 卷收在《翠娛閣評選皇明小品十六家》32 卷本之中

明陸雲龍編選參與選評者尚有何偉然丁允和梅羹陸府治陶良棟陳燮

明陳家肇江之淮金汝棟等人崇禎六年(1633)崢霄館刻本56福建師範大

學圖書館藏本其他收藏單位十餘處但卷帙多半不全十六家分別為徐渭

屠隆袁宏道湯顯祖虞淳熙袁中道鍾惺文翔鳳李維楨黃汝亨張

56 陸雲龍號孤憤生浙江錢塘人萬曆崇禎間出版商翠娛閣崢霄館均為陸氏出版堂號

鼐陳仁錫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仁曹學佺曹學佺為第十六家從名單上

來看應是那時候的「現代名家文選」此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於 1996

年 2 月鉛字排印出版改名為《明人小品十六家》

此曹學佺小品選集開端有崇禎壬申年(1632)陸雲龍〈題詞〉書每半頁九行

十九字版心題為「曹能始集」全書收有「序引記碑文傳啟書

疏墓誌銘祭跋」等十二種文體合計文稿 38 篇57從體式上觀察應該是

提供讀者撰寫「應用文書」的典範

2 《曹能始詩》6 卷收在《八大家詩選》中明人夏雲鼎崇禎 6 年(1633)原輯

清故宮舊藏現存於台北故宮58原書僅存 29 卷分別為《陳仲醇詩》7 卷《曹

能始詩》6 卷《譚友夏詩》7 卷《楊龍友詩》5 卷《季叔房詩》4 卷此書載

錄時稱《明刻本八大家詩選》或《前八大家詩選》均為清人所加核對清康

熙 21 年(1682)季正爵刻本改名為《前八大家詩選》前有康熙 22 年倪粲序崇

禎 6 年夏雲鼎舊序康熙 21 年季正爵重刻序北京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本已

影印出版收在 2000 年編纂《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38 冊之中所選八家

即為董其昌 8 卷陳繼儒 7 卷王思任 8 卷曹學佺 6 卷李明睿 7 卷譚元春

8 卷楊文驄 5 卷季孟蓮 8 卷共 45 卷康熙版以八家之集各作 1 卷因此改

稱 8 卷本曹學佺排於第四位卷帙改稱卷 4 之 1 卷至卷 4 之 6內容並無變動

曹學佺詩共收五古 79 首七古 11 首五律 144 首七律 59 首五排 21 首

七絕 32 首共計 348 首59全書前端尚交代學佺之詩選自《夜光》《武林》《金

陵》《湘西》《桂林》《石倉詩稿》《大理集》《西園雜詠》等 8 部這前七部

集子最晚成稿的是《桂林》也就是說選家所用文本在天啟六年(1626)之前至

於最後一部的《西園雜詠》疑似誤植也可能是學佺失散之集

這兩部詩文選集本前者因福師本的選錄而為學者所注意後者為故宮殘

本眉目模糊雖然康熙年間季正爵重刻本已影印出版缺乏「子目」可查因

此尚未引起學者注意這兩部選集刊刻的時間均落在崇禎 5 年6 年之間曹

學佺當時為 59 歲60 歲正要進入「石倉六稿」的寫作密集期可見學佺在當

時的聲名與著述不因去官返鄉悠游山林而被文壇所忽略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分《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

57 福師本第二冊所收錄文稿與此選集中《陳道掌日箋序》等 13 篇重複本選集僅 38 篇稿可

見選錄此小品集並非智舉 58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下冊頁 1215可查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 59 五古目錄有 81 首內文缺詩作 2 首實為 79 首七古目錄有 12 首其中〈馬市歌為陳道源

作〉有目無詩實為 11 首五排目錄有 19 首〈遊疊綵巖〉〈竺都閫招遊華景洞〉兩篇

有詩無目實為 21 首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要了解廿世紀大陸明代文學研究概況可先閱讀《20 世紀明代文學研究》

一書由鄧紹基史鐵良編輯分詩文小說戲曲文學批評共 11 章而

以小說戲曲就占了 8 章詩文與文學批評各佔 1 章而已此外復旦大學黃霖

於 2008 年 5 月寫過〈近二十年來明代文學研究的特點與反思〉可以發現詩文批

評的研究從 1989 年以後漸漸發達起來

復旦大學在章培衡教授主持的古籍研究所累積了很好的研究成果陳廣

宏鄭利華兩位教授繼起有計畫的聚集學者編寫《新編明人年譜叢刊》同時

關注詩派研究也從事地域文學研究

上海師範大學李時人教授指導博碩士生撰寫明代區域作家研究從 2006 年

到 2010 年已經完成二十餘本遍及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

湖廣浙江福建廣東滇黔桂松江府吉安府紹興府常州府揚州府

撫州府以及女作家文人結社考等論文

天津南開大學羅宗強教授專治中國古典文學批評史將文學史與思想史鎔鑄

為一關注文學與文化思想政治的關聯他最近注意到嘉靖萬曆以來的文

學與文化現象撰述了《明代後期士人心態研究》等書而北京首都師範學院左

東嶺教授繼承其學派寫過《 李贄與晚明文學思想》關注明人情理欲的衝

突與台灣明代研究的風氣相近比較偏向文化論述

台灣對明代文學的關注清華大學首開先例在新竹清華台北月涵堂舉辦

多年的《明代文學與思想研討會》燃起了明代文學研究熱爾後淡江南華

東華暨南大學與中研院有許多學者教授也投入耕耘研究的方向則偏向文化

論述關注政治經濟社會的文化活動與意義對於有系統的閱讀古籍解讀

文本較少著墨曾有建構文學批評文學史觀的呼聲廽盪於台港大陸也分

別編寫過《晚明文學思潮研究》《晚明思潮與社會運動》等書但最後都被政治

文化與經濟現象的關懷所壓抑了儘管文獻數位化的腳步加快古籍文獻獲得容

易但因為長期忽略作品細讀作家繫連與文獻整理兩岸對於古籍閱讀與解析

的能力喪失我想是個迫切的問題

1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明代詩學發展史

一般明代文學史的論述多半沿承《明史文苑傳》的序言以開國勳臣宋

濂王禕方孝孺高啟劉基等詩文為先鋒永樂宣德以來台閣敷廓而

李東陽代起及李夢陽何景明李攀龍王世貞輩出史稱前後七子以復古

為文風主流此期間王唐歸茅續出以唐宋文為皈依而徐渭湯顯祖

袁宏道鍾惺之屬亦各爭鳴一時至於天啟崇禎時錢謙益艾南英準北宋

之矩矱張溥陳子龍擷東漢之芳華另成變化1

1《明史文苑傳一》台北藝文印書館影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卷285頁1(總3135 上)

這段序言還是以「詩學」的論述為中心散文的述說僅止於王慎中唐順

之歸有光茅坤史上所稱「唐宋派」而已要認識明代詩學的發展抓住「勳

臣台閣東陽七子唐宋公安竟陵子龍」的線索似乎就夠了

細讀四卷的〈文苑傳〉除了交代歷朝重要文學家傳記涉及時文思想

書畫藝術等發展成果重要的還是暗藏著越吳閩嶺南江右等五區域的詩

學發展脈絡2從明朝初年到亡國(1368-1644)詩學的蓬勃仍不離開江蘇浙江

江西福建廣東等五省不僅各自建構極具特色的「區域文學」而且脈絡相

連縱橫交錯影響全國是值得注意的現象

然則〈文苑傳〉對前後七子公安竟陵諸派的人格或作品均有負面評

價推究原因可能是受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書寫的語氣所左右3朱彝尊

編選《明詩綜》紀筠主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及民國早期的文學史

文學批評史著述也不脫錢謙益的影響4簡錦松指出錢謙益撰寫此書有兩大

動因一為恢復館閣文權之立場另為維護吳中傳統之立場5

簡錦松所謂的「文權」等同於文學史上稱「文柄」「主盟」「樹壇立

坫」等語詞用現代語「主導權」「文章解釋權」來解說或亦相同明初勳

臣皆為能文之士把持文壇的論述經過太祖成祖強勢主導文權漸漸落入台

閣宰輔大學士們的手中弘治八年(1495)以後李東陽直文淵閣參預機務十

六年內累遷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操有文炳稱為茶陵派他是

以「台閣」身分去修正「舊台閣」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大學士所操持的歌

功頌德粉飾太平的文風

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的出現他們不屬於內閣核心而是六部的中層官

員獲有主導詩文風尚的權力稍後的李攀龍王世貞等後七子更是刑部官署

的基層郎官結為詩社他們先後外放為御史按察使或地方官員正好將他們

的詩學主張分散到全國各地李攀龍死後王世貞代之從隆慶五年(1571)起

止於萬曆十八年(1590)二十年時間正是復古詩風串聯全國的好時光這是以

往館閣權臣把持文權的時代所不曾生發的熱潮

復古風潮既已流行庶民仰首景慕習染成風漸生模擬抄襲的弊端而公

安三袁竟陵鍾譚繼起以中央巡察外地或管轄縣治的基層官員或參與科

考的貢學生姿態高呼「獨抒性靈」「深幽孤峭」等口號脫開格調法度上

的束縛來抒寫個人胸臆除了三袁與鍾譚之外以山人自居的陳繼儒被稱

作「山中宰相」也隱然成為文化論述的領導人物當然有些文學史特別強調

2明胡應麟《詩藪》續編一國朝上崇禎五年吳國琦水香閣刊本頁2分國初詩派有五吳

越閩嶺南江右龔顯宗承此說見《明初詩文論研究》台北華正書局1985 年

3錢鍾書指出錢謙益捏造故事貶低王世貞也舉出詆訶七子與竟陵鍾譚的證據見錢氏文〈一字

之差詞氣迥異〉收在《談藝錄》第一章鑑賞篇學者多從此說

4簡錦松〈論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之批評立場〉《文學新鑰》2 期頁127-1572004 年7

5同上頁128

詩人陳子龍夏完淳瞿式耜張煌言等人身處家國鼎革的劇變時代有匡時

救世和亡國悲痛之音6這些愛國詩人仍屬於復古派他們的作品有代表性但

已經不能成為詩學的主流了

大膽的說王世貞成為明代文學史上最後一位「大師」爾後再也沒有誰

能完全掌握「文章解釋權」從晚明的角度來觀察縣官諸生布衣山人

或者地區性的結黨成社都可以抒發個人或小團體的詩學主張造成短暫局部

多元的流行風潮屬於自然的現象我們客觀陳述這種詩壇權柄的盛衰遞換而

不以政治社會經濟等干擾因素為重才能真正理解晚明詩學內在理路的發展

詩學理論的辨證以及詩學史的建構

2區區區區域文學域文學域文學域文學研究研究研究研究

後七子復古詩論的影響力其實是將詩學普及於各地藉著宦途的遷移在

各地域集合結社吟詩酬酢等活動產生多元化地域文學蓬勃現象

有關文學史重新書寫的討論近年來已有王鍾陵龔鵬程陳國球王宏志

陳清僑陳平原等人從不同的角度來建構新論7也注意到地域文學的研究

其中最顯著的地區當屬福建

陳慶元撰寫《福建文學發展史》之後明確的標舉「地域文學研究」大旗8

李玫重新出版了她的博士論文《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范宜如9也以地域文

學觀念檢視吳中文學的發展各地大學均有成立地域文學研究中心如江西贛南

師範學院成立「江西地域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架設網站出版叢書並舉辦學

術研討會10泉州師範學院成立「泉州學研究所」得到廈門大學的支持出版

《泉州學研究》以許在全為首的「泉州歷史研究會」也出版了《泉州文史研究》11

福建詩學從明初發展奠基到中葉的彰顯到晚期的活躍自有其線索可循

晚明福建詩學的活躍當歸功於鄧原岳謝肇淛曹學佺徐熥兄弟等努力而

其中以曹學佺最為重要

曹學佺的研究也在這股地域文學的討論中變成熱門話題舉凡生平事蹟

思想主張著述與影響均有專文探討浙江大學李梅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在

20062007 年之間分別以相同的題目完成碩博士論文福師大方寶川陳

6如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史》教程見httpccejpkcecnueducngdwxs5252htm

7 王鍾陵《文學史新方法論》蘇州蘇州大學1993 年 8 月陳國球李宏志陳清僑合編《書

寫文學的過去文學史的思考》台北麥田1997 年 3 月陳平原《文學史的形成與建構》

南寧廣西教育1999 年 3 月 8 陳慶元《福建文學發展史》福州福建教育1996 年 12 月另有《文學地域的觀照》上

海上海遠東2002 年 12 月 9李玫《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北京中國社科 2000 年 10 月范宜如《明代中期吳中文

壇研究一個地域文學的考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00 年 10 httpdywxgnnucnWebsArticleShowaspID=160(20100612) 11 林華東主編《泉州學研究》第二輯廈門廈門大學2006 年 4 月許在全主編《泉州文史

研究》第二集北京中國社科2006 年 7 月

慶元兩位教授更是曹學佺研究的先鋒復旦大學的朱偉東教授也有很好的成績

由於曹學佺詩文集尚未有「全集」出版對研究者較不利便幸虧近年來《續

修四庫》與《存目》《禁燬》《禁燬補編》等叢刊的影印出版加上日本內閣文

庫藏本的影印以及極為方便的電子檢索系統讓曹學佺研究變得容易而可行

而曹學佺相關友人的文集如《徐熥集》《謝肇淛集》《筆精》等等均由福建

省文史研究會收入「福建叢書」陸續出版中唯一遺憾的《石倉歷代詩選》一

直沒有完整的整理否則對明代詩學與作家作品的理解必然有很大的幫助

目前有關曹學佺生平論述目前多半強調晚明的政治社會背景或觸及學佺

耿介的性格官場職務的成就以及人事之間的讒毀傾軋如果能夠詳讀其文

集相信可以發現作為文人的胸襟以及令人欣羨詩酒相酬吟風賞月藏書

讀書刻書的愜意生活閑散的南京職場正可以啟發詩人並成為萬曆以後南

京詩壇最後的主事者而這些詩文酬酢卻可以勾勒出晚明豐富的文人交誼與寫

作活動復古派吳中詩派公安派竟陵派的詩人可以並駕齊驅於文壇並不

如目前文學史所論有「水火不容」之勢

在文化論述為主流的時刻學者關注晚明各階層人士的生活動態其實可以

將注意的焦點移往詩文創作的流行現象發掘這些可以「彰顯文學意義」的活動

相信為曹學佺重建生平傳記的敘述也可以發現曹學佺主盟於晚明詩壇的事實

因此增富晚明文學史的論述

有關曹學佺思想主張的研究集中在「儒藏」編纂的呼籲廿一世紀初北大

川大開始競爭川大首先成立「儒藏網」2006 年 4 月北大主盟編纂委員會

第一次全體舉行會議邀請季羨林為名譽總編纂湯一介龐朴孫欽善安平

秋先生為總編纂此年北京大學分別與日本東方學會二松學舍大學韓國成

均館成均館大學越南河內國家大學協商合作編纂《儒藏》的「域外文獻」12

2008 年 8 月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已經選出經部 187 種史部 54 種子部 83

種集部 127 種以及出土文物 10 種合計 451 種(含存目 15 種)還定期出版

《儒藏通訊》並建構網頁13儘管《儒藏》的編選有正反意見但不能否認的

清乾隆間周永年(1730-1791)承接學佺主張因此引發了《四庫全書》的編輯頗

能見功14

除此之外學佺對詩學的主張推崇初唐詩事實上對當時代盛唐格律詩文

體流於形式與空洞化做了深切的反省我個人以為歷經宋元四百多年語言

的使用已經有很大的變化要能要能敏銳的掌握韻腳平仄追蹤唐音傳承唐

詩以使用河洛語的閩南人最為優勢復古派係「模擬古人神氣」漸為絕學

而「格調」模擬之說漸漸成無法理解的虛應的「格式」終為講求自抒胸臆的

12 胡仲平〈儒藏工程大事記〉光明日報2009 年 08 月 31 日另見光明網

httpwwwgmwcncontent2009-0831content_972236htm 13 儒藏編纂中心網址httpwwwruzangcomft_defaultasp 14 盧芳玉〈善本掌故周永年與《四庫全書》的撰修《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 年 12 月 3 日

轉引自平和書院 httpwwwpinghesycomdata20090109article_4523htm2009 年 1 月 9 日

「性靈」所奪「性靈」理論一出神氣章法音韻的揣摩都成了明日黃花

才情性情靈性的展現在世俗的喧擾中也都成了壁上之花禮失求諸野

當然只有從武夷山屏蔽仍保有「唐音傳承」的閩人來探求了此所以曹學佺研

究可以帶出區域文學的探討相信都是值得深思追索的議題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家世家世家世家世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

1家世家世家世家世

曹學佺(1575-1646)15字能始一字尊生號石倉別號雁澤居士西峰

居士福建侯官縣洪塘鄉人

據曹孟善〈行述〉中云「先世由鳳翔鐵馬公從前明太祖軍入閩遂家焉」福

師大方寶川先生所撰〈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云「先世由陝西鳳陽於明初

隨軍入閩」陳超博士論文亦同16李梅碩士論文則云「陜西鳳翔」17鳳翔疑

為鳳陽之誤方寶川所云「陜西鳳陽」應以「安徽鳳陽」為是18所以曹學佺的

祖籍應是安徽鳳陽學佺先祖大約在 1360-1368 年之間隨軍入閩19至曹學佺已是

第八世代在他祖父這一代全家遷至洪塘從此世居於此

洪塘在歷史上曾稱「洪塘市」是水路交通物資交流的樞紐自古繁華

文風鼎盛曹學佺《石倉文稿》卷二云「洪江在省會之西十有五里而遙風俗

頗為近古四民尚其本業無奇袤之好間裏相親過於姻婭通家子姓以諸父

事其尊長而兄弟行則以倫次稱呼壺內通殷勤若真妯迪娌也儒生書塾歸

遇尊長過門必拜考試之期里中為暗擬曰 『某也甲等某也乙等』及至發

落如所料不差群哄笑以為衡文使者微行洪江云」20《閩江金山寺志》

亦云「洪塘前朝人物之盛為吾閩西冠而最彪炳者」《洪塘小志middot人物》亦載「洪

塘自開閩以來賢哲迭起與閩之八都群賢齊聲祖父開創于前子孫繼承於後

或草間崛起或箕裘代紹或兄弟聯榮或鄉間並舉猗興盛哉」21在明代兩

百多年的科舉取士之中洪塘鄉出現「一狀元三尚書五十七舉人進士」因

此有「科科不斷洪」的美譽其中的一位尚書指的就是曹學佺

15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6 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41 17 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頁 3 18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9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20 曹學佺〈淑人翁母壽文〉《石倉文稿》卷 2頁115

21 佚名纂《洪塘小志人物》

祖父西衢公未及見到學佺進士及第22到了學佺的父親及渠公時迫於家

境貧寒「曾在洪塘賣餅」23後因曹學佺任四川參政祖父父親皆被追贈為

參政24叔父名汝載生兩個兒子25

曹學佺的母親曾氏幼年時母親去世和哥哥相依為命頗得兄嫂的歡心

得到兄嫂的照顧隆慶五年(1571)十九歲嫁給曹學佺父親曹及渠隆慶六年

(1572)生一女姓名無考萬曆二年(1574)臘月十五日生曹學佺萬曆七年(1579)

又生一兒名曹學修萬曆十三年(1585)曾氏去世葬於雲山在學佺十一歲時

(1584)母親因病辭世十四年後萬曆二十六年(1598)因曹學佺為南京大理

寺正被封贈為安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十二月初三日學佺以公歸里將母

葬於雲山作《先姚曾安人墓誌銘》

曹母去世後曹父曾續弦學佺對繼母很孝順繼母九十壽誕時學佺作詩

為其賀壽26

長學佺二歲的姐姐在母親死後即擔起照顧家庭和兩個弟弟的責任27後適

林小他五歲的弟弟學修字能證從曹學佺的詩中28知其弟亦深諳詩文曾

多次參加詩社與朋友飲酒唱和論文賦詩學佺宦遊在外文集中諸作〈予

有潞河之役送弟修還〉〈憶舍弟修到家〉〈聞弟修病〉〈元旦同弟修作〉可

以看出對弟弟的牽掛

曹學佺兒子為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據《石倉詩稿》之《桂林集》詩歌

《乙丑除夕紀事》云「五旬仍過兩年華四子惟留一在家」可以推知曹學

佺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曹學佺詩文集中多次提到他們

《桂林集》之《嘉兒告歸口述五言古體四章送之》《西峰集》卷下〈長至日

西峰草堂小集適次兒孟表移館〉《更生篇》之〈除夜走筆示次兒表〉《林亭

詩稿》之〈除夕同范穆其吳去塵藏幼惺孟嘉孔表二兒守歲〉《芝山

集 》之〈曹子章(能始令郎)餞予臂山灣⋯⋯〉《林登州集》十七卷〈雲溪堂記〉

中也提到曹子章2003 年 5 月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福建叢書》第三輯《曹

學佺集》第一頁方寶川《 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一文第一點「曹學佺的

生平事略」中稱「據筆者知見記述相對翔實者當屬曹學佺第五子曹孟喜所

撰《曹石倉行述抄本》」曹學佺有五個兒子其中之一為曹孟喜曹孟善《明殉

22 同註 20學佺回憶道「予祖父母僅及見予小子之領鄉書」 23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21 24

「余以南京大理寺正被覃恩父受如官」曹學佺〈先妣曾安人墓誌銘〉《石倉文稿》卷二

25 《西峰集》卷下《季秋聽泉閣雜詠十首》引言「距重九猶五日耳吳仲緯將有事于龍溪

余兄能永與偕以雲母箋餘書口占十絕句以紀茲遊且為塞紙」以及《汝載叔能證弟至

日白沙而別》 26 〈題九松圖為余母壽〉云「人生壽考誠難得九十稱筋取數奢昔日衛公歌鷺菉竹茲辰

余母采黃花經眸世態兒升降繞膝兒孫皆樂加惟有岡頭老松樹青青相與閱韶華」《西峰

集》 27曹學佺〈祭林氏姊文〉《石倉文稿》 28 散見曹學佺《金陵集》《潞河集》中

節榮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雁澤先府君行述》一文中提到「先宮保公丙戌歲

殉節日不孝孟善方稚齡先兄等苦塊中泣述行實」曹孟喜並未在曹學佺詩

集中提到過

2 姻親姻親姻親姻親

〈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方寶川亦云「歸娶同里

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29」按林庭機〈朝列大夫南京國子監祭酒龔公用卿墓志〉

「公諱用卿字鳴治別號雲岡其先由光州入閩遂佔籍焉----嘉靖壬午(1522)

以禮經魁丙戌(1526)上春官對策大廷賜進士及第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

----辛丑(1541)擢南京國子監祭酒----尋以病乞歸----己未(1559)倭夷寇吾福

避居建安者久之未幾以微疾終年六十四30」龔用卿(1500-1563)字鳴治

號雲岡福建懷安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第一即〈行述〉中所稱「鼎元」也

授修撰累擢南京國子祭酒以病乞歸年六十四卒有《使鮮錄》《雲岡集》

及《詩餘》等31可知龔用卿死於曹學佺出生之十一年前

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人俱

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

司成於九原32」司成掌教育祭酒即指擔任國子監祭酒的龔用卿蔭一子授

光祿卿居北京學佺所娶乃「光祿公之女」即「龔用卿之孫女」學佺另一篇

祭妻弟龔克向文云「余憶初上公車入長安居停岳翁宦邸33」可知萬曆二十年

(壬辰1592)第一次在北京備考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

曹學佺的內弟有八人僅知兩位弟弟名為克廣克向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

萬曆 19 年(1591)曹學佺獲取童生同年八月鄉試中舉連中兩元之後

赴京參加三月的進士會考到了北京以同鄉之誼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光祿

公係廕官為嘉靖 5 年(1526)狀元龔用卿之子考試失利仍獲得光祿公賞識

收為女婿返鄉後即前往迎娶34萬曆 22 年(l594)冬再次上京經過幽燕

29 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書首頁 2 30 焦竑《國朝獻徵錄》卷 74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據萬曆 44 年影刊本頁 14

31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960《福建通志》卷 43潘 87清鄭祖庚《福建省侯官縣鄉土志》

云字「明」治應為「鳴」 32 〈祭龔瑤圃六舅文〉《六一集碑銘》頁 24 33 〈祭龔克向文〉《石倉三稿》卷 8頁 7 34 曹孟善〈先府君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福建師範大學方寶川教授亦

云「歸娶同里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見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

書後附錄頁 5 與書首頁 2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

人俱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司成於九

原」(《六一集碑銘》頁 24)應為龔用卿孫女方是又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孫文秀《曹學佺文學活動與文

齊魯各地瀏覽名山巨川目睹帝京景象也結交了許多文壇名士

次年春天一舉及第35授戶部主事請准返鄉探親此時老縣長周兆聖因病

去世學佺轉赴江西金溪弔唁途經福建建州永安武夷等地也順道遊歷江

西鉛山紫陽書院和觀音洞等地

在北京戶部任官期間曹學佺與友人遊歷近畿房山通州薊門各地都有

詩作萬曆 26 年(1598)改任南京大理寺左寺正由於業務清閒常與同僚

友人遊歷宮台古寺攀岩登岳或泊秦淮水閣留下許多唱和的詩篇

萬曆 29 年(1601)秋曹學佺同友人赴浙江歸安弔祭文學前輩茅坤36順道去

蘇州拜訪僑居該地的徐興公偕遊太湖杭州常山等地也到了越中紹興剡

溪新昌登天姥山等諸多名勝撰有〈遊太湖詩〉〈錢塘看春詩〉等作萬曆

31 年返鄉省親時參加由趙世顯主持邀請屠隆為貴賓的凌霄台大社又與

朋友共組芝社霞中社

萬曆 32 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南戶部郎中

33 年再遊浙江以妻子龔氏之喪而返回福州

萬曆 34 年(1606)曹學佺升任南京戶部郎中也開始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

社集主盟金陵詩壇錢謙益論萬曆年間有兩次詩壇盛況初期的領袖是金陵人

陳沂謁選為崇仁教諭陞奉新知縣調寧鄉謝病歸居家十五年於桃葉渡

淮清橋之間建造邀笛閣結清溪社37金鑾盛時泰張獻翼王稚登與會

詩風大勝而二十餘年之後閩人曹學佺繼起與臧懋循陳邦瞻吳兆吳夢

暘柳應芳盛鳴世等人唱和蔚為氣候並集眾人與會詩作刊刻為《金陵詩集》38曹學佺便是將金陵詩壇盛事推向高峰的重要人物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附《金陵社集詩人》曰「閩人曹學佺能始回翔棘

寺遊宴冶城賓朋過從名勝延眺縉紳則臧晉叔(懋循)陳德遠(邦瞻)

為眉目布衣則吳非熊(兆)吳允兆(夢暘)柳陳父(應芳)盛太古(鳴世)

為領袖台城懷古爰為憑弔之篇新亭送客亦有傷離之作筆墨橫飛篇帙

騰湧此金陵之極盛也」其時閩中詩人如徐 謝肇淛陳仲溱林古度兄弟

及莆田吳文潛姚旅等皆在金陵至此如曹學佺可以說是繼弘正間鄭繼之之

後打入金陵文壇的另一位福建文人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顯然是主盟的地位所

謂「坐令吳楚士同聲驅景附」39「石倉衣缽自韋陶吳越從風赤幟高」40不

藝思想研究》(北京大學 2011 年博士論文)仍沿用錯誤 35 見萬曆廿三年進士題名榜單曹學佺在二甲第 50 名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附錄 36 茅坤(1515-1601)有朱賡撰墓銘屠隆撰行狀馮夢禎撰墓表均見《茅鹿門先生集》(萬曆

刊本)卷 35 附錄茅坤 86 歲自生日起作了半年的宴會道經湖州歸安的文人均前往拜訪曹

學佺與茅坤之子國縉交往甚密甫離他家就傳來亡耗因此再專程弔喪 37 顧起元〈金陵六十詠〉第 38 人見《嬾真草堂集》(台北文海影明萬曆 42 年刊本)卷 1

頁 27另見無名氏〈寧鄉縣知縣陳芹傳〉《國朝獻徵錄》(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影萬曆 44年曼山館刊本)卷 89 頁 83

38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台北世界書局1965 年再版丁集上頁 459此《金陵詩集》

未見存稿疑散入曹學佺《石倉詩選明詩選》中目前此書殘存於上海圖書館未見刻本 39謝肇淛《後五子》《謝工部集》卷六 40亦謝肇淛詩轉引自《靜志居詩話》卷 16「謝肇淛」

僅以個人魅力率同吳越名士將風流弘長的南都主流文學推向明中期以來的高

潮而且提升了整個福建文學在江南中心文壇的地位「邇來吳越稍推閩士」41的

局面之確立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說是他的業績這一文學盛事的影響之大即

使到了明末清初他與諸名士所賦「清綺婉縟」之詩是「至今金陵人猶能誦之」42

萬曆 37 年(1609)調任四川右參政途經河南陜西抵四川成都任上隔年

夏天又離開蜀地再次往返北京賀歲旅途跋涉頗為耗時萬曆 39 年(1611)

升任四川按察使在這段時間中他忙於日常政務之外考察了蜀地風俗民情

寫成《蜀中廣記》108 卷43也趁著公務之便與友人暢遊江西安徽湖北等

地詩作成集41 年(1613)曹學佺遭「察典」獲罪削官三級又以丁憂歸故里

蜇居十年天啟 2 年學佺重獲啟用為廣西右參議他沒有想到這是最後的一

次遠行天啟 6 年任滿擬遷陝西按察副使竟以九年前所刻《野史紀略》而獲

罪拘禁七十餘日而後放歸故里崇禎元年(1628)學佺 55 歲重新授命為廣

西按察副使他已經無心任職力辭不就閒適的居家著述生活才是他的鍾愛

然則十七年後鼙鼓動地而來思宗自縊煤山福王兵敗唐王朱聿鍵入閩

自立曹學佺臨危授命就在自己的家鄉擔任起朝廷太常卿一職不久昇為禮部

尚書加太子太保次年(1645)8 月唐王兵敗於汀州學佺方與齊巽朱友桐議

守福州9 月 17 日城破學佺於次日凌晨自縊於西峰里家中

第第第第三三三三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

根據大陸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檢相關曹學佺著作共有 42 目

之多44日本公藏聯合書目中有關「曹學佺」相關目錄更多共有 237 目45在

這些目錄中有同版複本異版覆刻本補刊本也有曹學佺編輯撰序之書

也有零散的集結本單本或者是後人編輯偽託而成的書籍未能一一經眼

很難判斷其中異同目前只能依照前人藏書目錄所載以及近人著述中論及來

41李光縉《及閘人蔣於鼎書》《清源洞文集》卷 6 42 《林茂之先生掛劍集》卷首王士禎序 43 《蜀中廣記》內容分名勝邊防通釋人物方物仙釋遊宦風俗著作詩話

畫苑等 12 門共 108 卷包羅天文輿地山川水文歷史人文物產四庫全書本 44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係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北京大學數據分析研究

中心聯合研製扣除子目仍有 28 條目網址如下

http202963145dirSearchdomethod=gaoJiQueryampgoToPage=5ampisSearch=false 45 日本所藏中國古籍聯合書目見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NAIKAKUtagged4370037datampback=1

加以整理

曹學佺著作面向甚廣在經學方面有《易經通論》12卷《周易可說》7

卷《書傳會衷》10卷《詩經剖疑》24卷《禮記明訓》27卷《春秋闡義》12

卷46史學方面有《大明一統名勝志》208卷《蜀中廣記》108卷47至於曹學

佺個人的詩文集坊間為他出版的《選集》以及歷代詩選的編纂都值得仔細

推以下先就其詩文集做初步考察

(一)《石倉詩文集》的考索

根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大陸現存的曹學佺詩文集不含選集有

共有十種48拜現代影印發行的便利重要的刊本有 12 卷本24 卷本福師本

詩稿本四種已經影印出版又於國家圖書館得日本內閣所藏《石倉全集》影印

本(以下簡稱「內閣本」)卷帙最豐得以相互校讐以辨全貌茲將所見五本

影刊本的內容排列對比如下

1《石倉全集》109 卷本 (簡稱「內閣本」)

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石倉全集》番號漢 17189共 109 卷49全書分 61 冊

書高 26 公分寬 165 公分首頁有「五忠理學世家」「寿齋」二鈐印原書題

的編號是流水號經內閣文庫館員重新調整過目前台北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

有影印本係委託日本高橋寫真株式會社製作合裝為 30 本在內閣文庫的目

錄中尚有四條卷數不完整的編目卷次不多應為零散本

全書沒有連貫排列的卷數作品的編排也無法完全依照寫作時間先後大致

是以《石倉詩稿金陵集》三卷《石倉文稿》五卷為開端其次收任職南京

46 名為《書傳會要》《書經折衷》《詩經質疑》《春秋義略》《春秋傳刪》以及號稱總集的《五

經困學》《五經可說》是否為曹學佺親身編訂有待日後考索 47 名為《輿地名勝志》《天下名勝志》或書名上加「大明」兩字者疑非學佺自為尚有拆解

全書而單行的各地方《名勝志》以及蜀中人事物的單集則有待目擊 48《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卷二十六〈明別集〉著錄

參照崔建英輯訂賈衛民李曉亞參訂《明代別集版本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 年 7

月頁 625-628僅有兩目不同崔本後出缺第二目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刊本第七

目明末廿四卷本作十九卷本不知何故此兩本皆已影印發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載為

49 陳慶元曾在內閣文庫中閱讀《石倉全集》他將「內閣」本的卷篇重新編號將《金陵集丙午》

《金陵集丁未》視為同卷又將《游藤山詩》《續游藤山詩》合為一卷反將《石倉文稿》卷一

卷二各分為兩卷全部合算為 109 卷言與日人原亨光所云「一百又九卷」相吻合〈日本內

閣文庫藏本曹學佺《石倉全集》初探〉《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大

學主辦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年 1 月頁 460-479又台灣漢學研究中心資料庫羅列《石倉

全集》兩條一作 61 冊一作 88 卷均來自內閣文庫影印其實是同一本所謂 88 卷本並

未數算清楚造成失誤東京大學人文研究所於昭和四十年用東京内閣文庫藏崇禎中刊本景照

卷次亦凌亂載錄 21 册疑為 31 冊方是見日本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019705tagged0522009datampback=1(20100620)

大理寺前的舊作都是篇幅短小的詩集顯然原來的詩集都是隨時隨事隨地

而刻最後才被收編一處其中比較突兀的有二一是《浮山堂》(1613)插在

《房山》(1599)與《芝社》(1603)之間二是《武林稿》(1606)插在《芝社》(1603)

與《苕上》(1601)之間接下來的詩文稿已經有按年而刻的特色卻被先後區

分為三稿(58-60 歲)四稿(616264 歲)五稿(636566 歲)六稿(67 歲)

顯然在刊刻前試圖做整理的工夫何以 63 歲作五稿而 64 歲作四稿令人不

解未能竟功最後的〈古希集〉是 70 歲以後的作品

觀察書版每半頁 9 行每行 18 字白口是統一的大部分版心下方有

刻工名字簡寫其中有鄭一鄭二鄭西鄭利魏憲等人均為福建邵武工匠50字體以歐體為主少數則接近顏體頁碼有跳頁以及整理的跡象如《夜光》

3536 頁為同頁4041 頁為同頁可能因版頁遺失不得已兩號做同一頁

以便銜接可以大膽的假設曹學佺習慣將作品隨時隨地刊刻出版這些小集子

的木刻版被保留下來以便將來整理全集時可以繼續使用也沒有看到任何版式

不同的文集刻版內閣文庫所收的這套書是個「百衲本」曹學佺與他的家人

並沒有統籌刊印全本的機會正因為是「百衲本」保留了曹學佺文集最原始的

出版狀態

2《曹大理集》八卷《石倉文稿》四卷明萬曆刻本(簡稱「12 卷」本)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框高 200 毫米寬 273 毫米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此版

影印收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 1367 冊日本內閣文庫亦另存此目

《曹大理集》八卷實為詩集各卷依次為《春別》(甲辰1604)《豫章》

(1604)《金陵》(甲辰乙巳1604-1605)《江上》(1605)《玉華》(辛丑1601)

《苕上》(1601)《芝社》(癸卯1603)《天柱》(1603)檢核作品寫作時間與內

容這部詩集試圖依照寫作時間順序排列所以把《春別》排到前面在《金陵》

中試圖攙入同年寫作的《武林稿》24 首多出 85 頁的篇幅核校《武林稿》有

詩 64 首共 195 頁係學佺短期赴杭州蘇州時的作品編輯者可能集稿未全

試圖將半卷作品塞入《金陵集》中但也可能是《武林稿》後半卷作品編輯時尚

未寫出此後在編輯過程中又發現比《春別》更早完成的《玉華》《苕上》

《芝社》《天柱》因此編輯者「按時間順序排列作品」的企圖又告失敗至

於內閣本等《金陵集》尚有丙午丁未(1606-1607)兩卷作品而此本闕如可見

此本沒有重新編定卷次或有遺漏也無法察覺

《石倉文稿》有四卷各卷內容依次為書序等 33 篇碑傳墓銘等 29 篇遊

記等 10 篇廟宇疏文 21 篇合計 93 篇與內閣本對照四卷所收文章類型相

同唯篇數各少 2723412 篇尚缺 66 篇檢查所缺作品有些是在 1612

年學佺調任四川右參政之後的作品51內閣本第五卷書牘啟文有 21 篇(含鄧遠

50 李國慶編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上海上海古籍1998 年 12 月頁 91278279 51 如〈修理成都五龍廟疏文〉「歲壬子(1612)余再入蜀」《石倉文稿》卷 4頁 48內閣本可

知內閣本補充了離南京入蜀的作品

游來信 1 篇)此書全缺全部是四川任內對僚屬舊友的書信可以猜測文集

作四卷本保留了南京為官前後(1601-1605)時期的作品內閣本則攙入了四川任

官時期的作品可見這本書是學佺離開南京之前試圖超越原先刊刻的《曹大理

集》雖然不夠理想卻是他集結舊作而合版的第二次嘗試

3《石倉集》二十四卷明末刻本(簡稱「24 卷」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書北京出版社《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補編

集部》第 80 冊據此版影印發行書首有莆田周嬰〈六三集小序〉曹學佺〈自序〉

署崇禎丁丑(1637 年)夏閏月夏月撰述

首標明「石倉五稿」分四卷有目次依序為《六三詩》《六三文--序上》

《六三文--序下》《六三文--記傳碑銘》(1636)其次為「石倉四稿」一卷只

收《六四詩集丁丑》(1637)前有目錄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四艸詩全」

第三部分為「西峰集」前有周嬰壬申(1632 年)序其次是《西峰六一艸》(1634)

目錄正文卷首有學佺小引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一艸詩上」可知試

圖歸入「石倉四稿」標註「詩上」卻不見「詩下」是佚失未刻或衍誤

不得而知

第四部分標題署「石倉三稿」詩目錄有十四頁分《西峯集詩》上中

下三卷(1631-1633)以下諸卷卷前沒有目錄而版面形式皆同於內閣本分別

為《芝社》(1603)《武林》(1606)《天柱》(1603)《巴草》(1608)《蜀草》三卷

(1609)《聽泉》兩卷(1618-1619)《夜光》兩卷(1621)《淼軒》兩卷(1621)《賜

環》兩卷(1630)

從成書的樣貌來看也是個拼湊本何以用莆田周嬰的小序為首頁可能是

將書中收錄唯一的排版大方的序文置於卷首以充場面以下排列的順序稱

五稿四稿三稿何以倒行內文也沒有嚴格按時間順序排列三稿之後又

退到早年金陵前期巴蜀任官時間以及早期居家的作品

可知此書主要收錄學佺 58 歲到 64 歲的著作屬於中晚年期詩文而以《西

峰集》為主軸至於攙入早年其他零散的作品很可能是在倉卒之間以仍然保

留舊有的書版混合而編成

4《曹大理詩文集》無卷數明刻本(簡稱「福師」本)

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館編選並附有翠娛閣評選《曹

能始先生小品》2 卷曹孟善52〈曹石倉行述〉手抄本由江蘇古籍出版社於 2003

年 5 月影印出版分上下兩冊

上冊為詩集卷首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序文沒有目次首《金陵初稿》

其次《石倉詩稿金陵集甲辰乙巳》第三《金陵集卷中丙午》第四《金

陵集卷中丁未 》第五《金陵集丁未下 》第六《浮山堂集》第七《夜

52 福師本作「曹孟喜」誤首篇混入徐延壽〈祭曹石倉文〉第二篇才是〈行述〉通篇敘述者

均作「孟善」知為手民之誤

光堂近稿》最末《福廬遊稿》頁首有葉向高序詩集版式與刻工名字與內閣本

均同顯然為同一版本但丙午丁未兩卷版心俱作「金陵集卷中」因此

福師本將兩卷的第 7-8 頁錯置如果引述此文集者作品繫年上都會發生訛誤53

下冊為文集附錄的《小品》與〈行述〉不論此冊實收有《石倉文稿

卷二贈序祭銘》《夜光堂文稿》《浮山稿》《石倉文稿卷二》版心挖去

卷號少數頁碼也被被竄改但字體版式與每頁刻工名字字數連同缺字

版面意外摺線均與內閣本相同54福師本僅選入《文稿》卷二而剜去卷號

顯然蓄意做偽掩飾殘缺其餘四卷的遺憾卷中尚缺頁 95為王思仁母親所寫

〈書王安人傳後〉的前兩面卻無端增加了〈淑人翁母壽文〉〈祭徐鳴卿文〉〈汪

仲嘉傳〉三篇11 頁 21 面的篇幅然則此三文又重複出現在後面的《浮山稿》

中55校對版式仍同但版心被剜改試圖刪除「浮山」使融入「文稿卷帙」之

中後繼者不察又將《浮山稿》收入集中造成重複現象

福師本以被剜的版本影印該「剜版」後所留存「原版」的原始狀態在「曹

學佺全集」校勘工作上反而提供了比照的證據

5《石倉詩稿》33 卷清乾隆 19 年(1754)曹岱華刻本

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均藏有北京出版社依據北

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影印出版收在《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集部 143 冊書前附

有原書扉頁書影總目錄前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曹大理集序〉還有奉

天府府丞提督學政陳治滋此年〈重刻曹石倉先生詩集序〉並附有《明史文苑

傳》中的〈曹學佺傳〉接著有《石倉詩稿》總目錄此書係依學佺原版覆刻

除了另立新名《石倉詩稿》改為黑口加入「曾孫岱華重梓」字樣之外行數

每行字數字體均仿原版型態全書的排列仍以《初稿》《金陵》為首顯

示學佺最早成名作品其次收及《掛劍》《海色》等 16 本小集子(1596-1606)等

早期在北京任官時期往訪福建家鄉以及旅遊蘇杭湖嘉之作以下為四川任官

時期的《巴草》《蜀草》(1608-1609)而後往返宦途故鄉之間的《雪桂》(1612)

《湘西》《浮山》(1613)《福廬》《聽泉》(1618-1619 )《夜光堂》《森軒》(1612)

《桂林》(1623-1626)《更生篇》(1627)《賜環》(1630)《西峰》(1631-1633 )《六

四》(1637)從各卷的排序來看與寫作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對照仍有參差

以詩稿而言這個版本似為整齊事實上還有四個問題

(1)缺收《兩河行稿》

(2)缺收《賜環集》下卷內閣本中有上下兩卷詩稿本只存上卷

(3)多刻《湘西紀行(詩)》內閣本第 20 冊《湘西紀行》上卷是詩文相雜日記體

53 以南京江蘇古籍影版的《曹學佺集》新編頁碼 168 頁須接 221 頁224 頁再接回 173 頁陳

超李梅的論文均有因此繫年錯誤的現象建議讀者割截改貼此四頁否則容易誤讀 54 如《夜光堂》版心廿五二十六重複兩頁碼此頁缺四字內閣本福師本均同《文稿》卷

二頁 89〈別駕管元陽先生雙壽序〉頁面有紙張油墨摺線似有前後頁刷版的共同現象 55 〈壽翁母文〉在江蘇古籍版頁 701-708頁 811-818 重出〈祭鳴卿〉在頁 709-714頁 853-858

重出〈汪仲嘉〉在頁 719-724819-824 重出

劄記抽出其中詩作與廣西任上詩作又合刊為《桂林集》三卷以文類不同而同

時收錄詩稿本重刻時曹岱華未察《湘西紀行》的詩作已經重複出現在《桂林

集》上卷仍然單獨抽出《湘西紀行(詩)》刻印為一卷

(4)詩稿本為「避開遼事」而刪削詩作如《金陵初稿》頁 16應為〈喜龍君御

至自臨洮〉此詩被剜去而將此卷最後一首〈別同署〉移入此處

從以上各版本的校勘曹學佺早年出版自己的文集多以「隨時隨地隨事」

而刻的小集子為主攜帶輕便與詩友酬贈也最經濟便捷《曹大理集》編刻之

後赴四川任官之時曾有重編 12 卷本的打算嘗試將為宦金陵時期的作品重

新整理未能竟功新增的稿子也未曾以「二稿」相稱24 卷本無金陵時期

作品似乎是學佺 54 歲之後編選《西峰集》試圖合輯為三稿四稿五稿六

稿以迄古希之稿兩次的重新出版實際上都沒有完成願想因為舊稿過於零

散刊刻卷帙極不整齊又沒有計畫重雕新版最終都失敗了乾隆時期的詩稿

本 33 卷是曹岱華依照曹學佺的舊版型式覆刻而成除加入新加入編者名姓

其餘均按《金陵集》以來的字體與版式來刊刻可能是為了避免清政府在遼東議

題上的箝制僅選擇蒐集舊有詩作放棄了文章的重刻雖然方便讀者重新閱讀

學佺詩作卻無法保有全璧福師本雖然得自光緒翰林侍讀陳寶琛的舊藏仍

屬於明末舊版的刷本可見原版散落人間為書商輾轉襲用面目已非不得已

以剜版更動卷頁號碼的方式來得到出版的機會

而內閣本蒐集詩文 109 卷拼合了早期的《曹大理集》12 卷本24 卷本

還有集眾版所缺如《林亭文稿》《兩河行稿》等 51 卷但此書仍然依照舊書

拼合在時間的排序上還是有瑕疵如果要得到一本完整的《曹學佺全集》

應該區分為詩體文體各類依照作品繫年重新排列集子有「附錄文字」的情

形也應該按寫作時間順序重新歸建如《湘西紀行》卷下附錄有閩史誌鹽

政郵政賦稅海防倭患紅夷山寇諸文字應該歸到「條議類」為佳

《更生》卷下學佺自云收金陵時期舊稿自然應移入《金陵集》中方是

(二)兩本曹學佺選集的探討

坊間尚可見到有關曹學佺的兩本選集因為是選集本沒有列入上節的討論

中從這兩本選集中可以證明曹學佺作品在當時被讀者與出版商接受的情形

所以在此處敘述

1 《曹能始先生小品》2 卷收在《翠娛閣評選皇明小品十六家》32 卷本之中

明陸雲龍編選參與選評者尚有何偉然丁允和梅羹陸府治陶良棟陳燮

明陳家肇江之淮金汝棟等人崇禎六年(1633)崢霄館刻本56福建師範大

學圖書館藏本其他收藏單位十餘處但卷帙多半不全十六家分別為徐渭

屠隆袁宏道湯顯祖虞淳熙袁中道鍾惺文翔鳳李維楨黃汝亨張

56 陸雲龍號孤憤生浙江錢塘人萬曆崇禎間出版商翠娛閣崢霄館均為陸氏出版堂號

鼐陳仁錫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仁曹學佺曹學佺為第十六家從名單上

來看應是那時候的「現代名家文選」此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於 1996

年 2 月鉛字排印出版改名為《明人小品十六家》

此曹學佺小品選集開端有崇禎壬申年(1632)陸雲龍〈題詞〉書每半頁九行

十九字版心題為「曹能始集」全書收有「序引記碑文傳啟書

疏墓誌銘祭跋」等十二種文體合計文稿 38 篇57從體式上觀察應該是

提供讀者撰寫「應用文書」的典範

2 《曹能始詩》6 卷收在《八大家詩選》中明人夏雲鼎崇禎 6 年(1633)原輯

清故宮舊藏現存於台北故宮58原書僅存 29 卷分別為《陳仲醇詩》7 卷《曹

能始詩》6 卷《譚友夏詩》7 卷《楊龍友詩》5 卷《季叔房詩》4 卷此書載

錄時稱《明刻本八大家詩選》或《前八大家詩選》均為清人所加核對清康

熙 21 年(1682)季正爵刻本改名為《前八大家詩選》前有康熙 22 年倪粲序崇

禎 6 年夏雲鼎舊序康熙 21 年季正爵重刻序北京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本已

影印出版收在 2000 年編纂《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38 冊之中所選八家

即為董其昌 8 卷陳繼儒 7 卷王思任 8 卷曹學佺 6 卷李明睿 7 卷譚元春

8 卷楊文驄 5 卷季孟蓮 8 卷共 45 卷康熙版以八家之集各作 1 卷因此改

稱 8 卷本曹學佺排於第四位卷帙改稱卷 4 之 1 卷至卷 4 之 6內容並無變動

曹學佺詩共收五古 79 首七古 11 首五律 144 首七律 59 首五排 21 首

七絕 32 首共計 348 首59全書前端尚交代學佺之詩選自《夜光》《武林》《金

陵》《湘西》《桂林》《石倉詩稿》《大理集》《西園雜詠》等 8 部這前七部

集子最晚成稿的是《桂林》也就是說選家所用文本在天啟六年(1626)之前至

於最後一部的《西園雜詠》疑似誤植也可能是學佺失散之集

這兩部詩文選集本前者因福師本的選錄而為學者所注意後者為故宮殘

本眉目模糊雖然康熙年間季正爵重刻本已影印出版缺乏「子目」可查因

此尚未引起學者注意這兩部選集刊刻的時間均落在崇禎 5 年6 年之間曹

學佺當時為 59 歲60 歲正要進入「石倉六稿」的寫作密集期可見學佺在當

時的聲名與著述不因去官返鄉悠游山林而被文壇所忽略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分《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

57 福師本第二冊所收錄文稿與此選集中《陳道掌日箋序》等 13 篇重複本選集僅 38 篇稿可

見選錄此小品集並非智舉 58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下冊頁 1215可查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 59 五古目錄有 81 首內文缺詩作 2 首實為 79 首七古目錄有 12 首其中〈馬市歌為陳道源

作〉有目無詩實為 11 首五排目錄有 19 首〈遊疊綵巖〉〈竺都閫招遊華景洞〉兩篇

有詩無目實為 21 首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這段序言還是以「詩學」的論述為中心散文的述說僅止於王慎中唐順

之歸有光茅坤史上所稱「唐宋派」而已要認識明代詩學的發展抓住「勳

臣台閣東陽七子唐宋公安竟陵子龍」的線索似乎就夠了

細讀四卷的〈文苑傳〉除了交代歷朝重要文學家傳記涉及時文思想

書畫藝術等發展成果重要的還是暗藏著越吳閩嶺南江右等五區域的詩

學發展脈絡2從明朝初年到亡國(1368-1644)詩學的蓬勃仍不離開江蘇浙江

江西福建廣東等五省不僅各自建構極具特色的「區域文學」而且脈絡相

連縱橫交錯影響全國是值得注意的現象

然則〈文苑傳〉對前後七子公安竟陵諸派的人格或作品均有負面評

價推究原因可能是受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書寫的語氣所左右3朱彝尊

編選《明詩綜》紀筠主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及民國早期的文學史

文學批評史著述也不脫錢謙益的影響4簡錦松指出錢謙益撰寫此書有兩大

動因一為恢復館閣文權之立場另為維護吳中傳統之立場5

簡錦松所謂的「文權」等同於文學史上稱「文柄」「主盟」「樹壇立

坫」等語詞用現代語「主導權」「文章解釋權」來解說或亦相同明初勳

臣皆為能文之士把持文壇的論述經過太祖成祖強勢主導文權漸漸落入台

閣宰輔大學士們的手中弘治八年(1495)以後李東陽直文淵閣參預機務十

六年內累遷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操有文炳稱為茶陵派他是

以「台閣」身分去修正「舊台閣」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大學士所操持的歌

功頌德粉飾太平的文風

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的出現他們不屬於內閣核心而是六部的中層官

員獲有主導詩文風尚的權力稍後的李攀龍王世貞等後七子更是刑部官署

的基層郎官結為詩社他們先後外放為御史按察使或地方官員正好將他們

的詩學主張分散到全國各地李攀龍死後王世貞代之從隆慶五年(1571)起

止於萬曆十八年(1590)二十年時間正是復古詩風串聯全國的好時光這是以

往館閣權臣把持文權的時代所不曾生發的熱潮

復古風潮既已流行庶民仰首景慕習染成風漸生模擬抄襲的弊端而公

安三袁竟陵鍾譚繼起以中央巡察外地或管轄縣治的基層官員或參與科

考的貢學生姿態高呼「獨抒性靈」「深幽孤峭」等口號脫開格調法度上

的束縛來抒寫個人胸臆除了三袁與鍾譚之外以山人自居的陳繼儒被稱

作「山中宰相」也隱然成為文化論述的領導人物當然有些文學史特別強調

2明胡應麟《詩藪》續編一國朝上崇禎五年吳國琦水香閣刊本頁2分國初詩派有五吳

越閩嶺南江右龔顯宗承此說見《明初詩文論研究》台北華正書局1985 年

3錢鍾書指出錢謙益捏造故事貶低王世貞也舉出詆訶七子與竟陵鍾譚的證據見錢氏文〈一字

之差詞氣迥異〉收在《談藝錄》第一章鑑賞篇學者多從此說

4簡錦松〈論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之批評立場〉《文學新鑰》2 期頁127-1572004 年7

5同上頁128

詩人陳子龍夏完淳瞿式耜張煌言等人身處家國鼎革的劇變時代有匡時

救世和亡國悲痛之音6這些愛國詩人仍屬於復古派他們的作品有代表性但

已經不能成為詩學的主流了

大膽的說王世貞成為明代文學史上最後一位「大師」爾後再也沒有誰

能完全掌握「文章解釋權」從晚明的角度來觀察縣官諸生布衣山人

或者地區性的結黨成社都可以抒發個人或小團體的詩學主張造成短暫局部

多元的流行風潮屬於自然的現象我們客觀陳述這種詩壇權柄的盛衰遞換而

不以政治社會經濟等干擾因素為重才能真正理解晚明詩學內在理路的發展

詩學理論的辨證以及詩學史的建構

2區區區區域文學域文學域文學域文學研究研究研究研究

後七子復古詩論的影響力其實是將詩學普及於各地藉著宦途的遷移在

各地域集合結社吟詩酬酢等活動產生多元化地域文學蓬勃現象

有關文學史重新書寫的討論近年來已有王鍾陵龔鵬程陳國球王宏志

陳清僑陳平原等人從不同的角度來建構新論7也注意到地域文學的研究

其中最顯著的地區當屬福建

陳慶元撰寫《福建文學發展史》之後明確的標舉「地域文學研究」大旗8

李玫重新出版了她的博士論文《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范宜如9也以地域文

學觀念檢視吳中文學的發展各地大學均有成立地域文學研究中心如江西贛南

師範學院成立「江西地域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架設網站出版叢書並舉辦學

術研討會10泉州師範學院成立「泉州學研究所」得到廈門大學的支持出版

《泉州學研究》以許在全為首的「泉州歷史研究會」也出版了《泉州文史研究》11

福建詩學從明初發展奠基到中葉的彰顯到晚期的活躍自有其線索可循

晚明福建詩學的活躍當歸功於鄧原岳謝肇淛曹學佺徐熥兄弟等努力而

其中以曹學佺最為重要

曹學佺的研究也在這股地域文學的討論中變成熱門話題舉凡生平事蹟

思想主張著述與影響均有專文探討浙江大學李梅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在

20062007 年之間分別以相同的題目完成碩博士論文福師大方寶川陳

6如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史》教程見httpccejpkcecnueducngdwxs5252htm

7 王鍾陵《文學史新方法論》蘇州蘇州大學1993 年 8 月陳國球李宏志陳清僑合編《書

寫文學的過去文學史的思考》台北麥田1997 年 3 月陳平原《文學史的形成與建構》

南寧廣西教育1999 年 3 月 8 陳慶元《福建文學發展史》福州福建教育1996 年 12 月另有《文學地域的觀照》上

海上海遠東2002 年 12 月 9李玫《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北京中國社科 2000 年 10 月范宜如《明代中期吳中文

壇研究一個地域文學的考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00 年 10 httpdywxgnnucnWebsArticleShowaspID=160(20100612) 11 林華東主編《泉州學研究》第二輯廈門廈門大學2006 年 4 月許在全主編《泉州文史

研究》第二集北京中國社科2006 年 7 月

慶元兩位教授更是曹學佺研究的先鋒復旦大學的朱偉東教授也有很好的成績

由於曹學佺詩文集尚未有「全集」出版對研究者較不利便幸虧近年來《續

修四庫》與《存目》《禁燬》《禁燬補編》等叢刊的影印出版加上日本內閣文

庫藏本的影印以及極為方便的電子檢索系統讓曹學佺研究變得容易而可行

而曹學佺相關友人的文集如《徐熥集》《謝肇淛集》《筆精》等等均由福建

省文史研究會收入「福建叢書」陸續出版中唯一遺憾的《石倉歷代詩選》一

直沒有完整的整理否則對明代詩學與作家作品的理解必然有很大的幫助

目前有關曹學佺生平論述目前多半強調晚明的政治社會背景或觸及學佺

耿介的性格官場職務的成就以及人事之間的讒毀傾軋如果能夠詳讀其文

集相信可以發現作為文人的胸襟以及令人欣羨詩酒相酬吟風賞月藏書

讀書刻書的愜意生活閑散的南京職場正可以啟發詩人並成為萬曆以後南

京詩壇最後的主事者而這些詩文酬酢卻可以勾勒出晚明豐富的文人交誼與寫

作活動復古派吳中詩派公安派竟陵派的詩人可以並駕齊驅於文壇並不

如目前文學史所論有「水火不容」之勢

在文化論述為主流的時刻學者關注晚明各階層人士的生活動態其實可以

將注意的焦點移往詩文創作的流行現象發掘這些可以「彰顯文學意義」的活動

相信為曹學佺重建生平傳記的敘述也可以發現曹學佺主盟於晚明詩壇的事實

因此增富晚明文學史的論述

有關曹學佺思想主張的研究集中在「儒藏」編纂的呼籲廿一世紀初北大

川大開始競爭川大首先成立「儒藏網」2006 年 4 月北大主盟編纂委員會

第一次全體舉行會議邀請季羨林為名譽總編纂湯一介龐朴孫欽善安平

秋先生為總編纂此年北京大學分別與日本東方學會二松學舍大學韓國成

均館成均館大學越南河內國家大學協商合作編纂《儒藏》的「域外文獻」12

2008 年 8 月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已經選出經部 187 種史部 54 種子部 83

種集部 127 種以及出土文物 10 種合計 451 種(含存目 15 種)還定期出版

《儒藏通訊》並建構網頁13儘管《儒藏》的編選有正反意見但不能否認的

清乾隆間周永年(1730-1791)承接學佺主張因此引發了《四庫全書》的編輯頗

能見功14

除此之外學佺對詩學的主張推崇初唐詩事實上對當時代盛唐格律詩文

體流於形式與空洞化做了深切的反省我個人以為歷經宋元四百多年語言

的使用已經有很大的變化要能要能敏銳的掌握韻腳平仄追蹤唐音傳承唐

詩以使用河洛語的閩南人最為優勢復古派係「模擬古人神氣」漸為絕學

而「格調」模擬之說漸漸成無法理解的虛應的「格式」終為講求自抒胸臆的

12 胡仲平〈儒藏工程大事記〉光明日報2009 年 08 月 31 日另見光明網

httpwwwgmwcncontent2009-0831content_972236htm 13 儒藏編纂中心網址httpwwwruzangcomft_defaultasp 14 盧芳玉〈善本掌故周永年與《四庫全書》的撰修《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 年 12 月 3 日

轉引自平和書院 httpwwwpinghesycomdata20090109article_4523htm2009 年 1 月 9 日

「性靈」所奪「性靈」理論一出神氣章法音韻的揣摩都成了明日黃花

才情性情靈性的展現在世俗的喧擾中也都成了壁上之花禮失求諸野

當然只有從武夷山屏蔽仍保有「唐音傳承」的閩人來探求了此所以曹學佺研

究可以帶出區域文學的探討相信都是值得深思追索的議題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家世家世家世家世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

1家世家世家世家世

曹學佺(1575-1646)15字能始一字尊生號石倉別號雁澤居士西峰

居士福建侯官縣洪塘鄉人

據曹孟善〈行述〉中云「先世由鳳翔鐵馬公從前明太祖軍入閩遂家焉」福

師大方寶川先生所撰〈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云「先世由陝西鳳陽於明初

隨軍入閩」陳超博士論文亦同16李梅碩士論文則云「陜西鳳翔」17鳳翔疑

為鳳陽之誤方寶川所云「陜西鳳陽」應以「安徽鳳陽」為是18所以曹學佺的

祖籍應是安徽鳳陽學佺先祖大約在 1360-1368 年之間隨軍入閩19至曹學佺已是

第八世代在他祖父這一代全家遷至洪塘從此世居於此

洪塘在歷史上曾稱「洪塘市」是水路交通物資交流的樞紐自古繁華

文風鼎盛曹學佺《石倉文稿》卷二云「洪江在省會之西十有五里而遙風俗

頗為近古四民尚其本業無奇袤之好間裏相親過於姻婭通家子姓以諸父

事其尊長而兄弟行則以倫次稱呼壺內通殷勤若真妯迪娌也儒生書塾歸

遇尊長過門必拜考試之期里中為暗擬曰 『某也甲等某也乙等』及至發

落如所料不差群哄笑以為衡文使者微行洪江云」20《閩江金山寺志》

亦云「洪塘前朝人物之盛為吾閩西冠而最彪炳者」《洪塘小志middot人物》亦載「洪

塘自開閩以來賢哲迭起與閩之八都群賢齊聲祖父開創于前子孫繼承於後

或草間崛起或箕裘代紹或兄弟聯榮或鄉間並舉猗興盛哉」21在明代兩

百多年的科舉取士之中洪塘鄉出現「一狀元三尚書五十七舉人進士」因

此有「科科不斷洪」的美譽其中的一位尚書指的就是曹學佺

15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6 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41 17 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頁 3 18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9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20 曹學佺〈淑人翁母壽文〉《石倉文稿》卷 2頁115

21 佚名纂《洪塘小志人物》

祖父西衢公未及見到學佺進士及第22到了學佺的父親及渠公時迫於家

境貧寒「曾在洪塘賣餅」23後因曹學佺任四川參政祖父父親皆被追贈為

參政24叔父名汝載生兩個兒子25

曹學佺的母親曾氏幼年時母親去世和哥哥相依為命頗得兄嫂的歡心

得到兄嫂的照顧隆慶五年(1571)十九歲嫁給曹學佺父親曹及渠隆慶六年

(1572)生一女姓名無考萬曆二年(1574)臘月十五日生曹學佺萬曆七年(1579)

又生一兒名曹學修萬曆十三年(1585)曾氏去世葬於雲山在學佺十一歲時

(1584)母親因病辭世十四年後萬曆二十六年(1598)因曹學佺為南京大理

寺正被封贈為安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十二月初三日學佺以公歸里將母

葬於雲山作《先姚曾安人墓誌銘》

曹母去世後曹父曾續弦學佺對繼母很孝順繼母九十壽誕時學佺作詩

為其賀壽26

長學佺二歲的姐姐在母親死後即擔起照顧家庭和兩個弟弟的責任27後適

林小他五歲的弟弟學修字能證從曹學佺的詩中28知其弟亦深諳詩文曾

多次參加詩社與朋友飲酒唱和論文賦詩學佺宦遊在外文集中諸作〈予

有潞河之役送弟修還〉〈憶舍弟修到家〉〈聞弟修病〉〈元旦同弟修作〉可

以看出對弟弟的牽掛

曹學佺兒子為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據《石倉詩稿》之《桂林集》詩歌

《乙丑除夕紀事》云「五旬仍過兩年華四子惟留一在家」可以推知曹學

佺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曹學佺詩文集中多次提到他們

《桂林集》之《嘉兒告歸口述五言古體四章送之》《西峰集》卷下〈長至日

西峰草堂小集適次兒孟表移館〉《更生篇》之〈除夜走筆示次兒表〉《林亭

詩稿》之〈除夕同范穆其吳去塵藏幼惺孟嘉孔表二兒守歲〉《芝山

集 》之〈曹子章(能始令郎)餞予臂山灣⋯⋯〉《林登州集》十七卷〈雲溪堂記〉

中也提到曹子章2003 年 5 月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福建叢書》第三輯《曹

學佺集》第一頁方寶川《 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一文第一點「曹學佺的

生平事略」中稱「據筆者知見記述相對翔實者當屬曹學佺第五子曹孟喜所

撰《曹石倉行述抄本》」曹學佺有五個兒子其中之一為曹孟喜曹孟善《明殉

22 同註 20學佺回憶道「予祖父母僅及見予小子之領鄉書」 23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21 24

「余以南京大理寺正被覃恩父受如官」曹學佺〈先妣曾安人墓誌銘〉《石倉文稿》卷二

25 《西峰集》卷下《季秋聽泉閣雜詠十首》引言「距重九猶五日耳吳仲緯將有事于龍溪

余兄能永與偕以雲母箋餘書口占十絕句以紀茲遊且為塞紙」以及《汝載叔能證弟至

日白沙而別》 26 〈題九松圖為余母壽〉云「人生壽考誠難得九十稱筋取數奢昔日衛公歌鷺菉竹茲辰

余母采黃花經眸世態兒升降繞膝兒孫皆樂加惟有岡頭老松樹青青相與閱韶華」《西峰

集》 27曹學佺〈祭林氏姊文〉《石倉文稿》 28 散見曹學佺《金陵集》《潞河集》中

節榮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雁澤先府君行述》一文中提到「先宮保公丙戌歲

殉節日不孝孟善方稚齡先兄等苦塊中泣述行實」曹孟喜並未在曹學佺詩

集中提到過

2 姻親姻親姻親姻親

〈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方寶川亦云「歸娶同里

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29」按林庭機〈朝列大夫南京國子監祭酒龔公用卿墓志〉

「公諱用卿字鳴治別號雲岡其先由光州入閩遂佔籍焉----嘉靖壬午(1522)

以禮經魁丙戌(1526)上春官對策大廷賜進士及第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

----辛丑(1541)擢南京國子監祭酒----尋以病乞歸----己未(1559)倭夷寇吾福

避居建安者久之未幾以微疾終年六十四30」龔用卿(1500-1563)字鳴治

號雲岡福建懷安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第一即〈行述〉中所稱「鼎元」也

授修撰累擢南京國子祭酒以病乞歸年六十四卒有《使鮮錄》《雲岡集》

及《詩餘》等31可知龔用卿死於曹學佺出生之十一年前

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人俱

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

司成於九原32」司成掌教育祭酒即指擔任國子監祭酒的龔用卿蔭一子授

光祿卿居北京學佺所娶乃「光祿公之女」即「龔用卿之孫女」學佺另一篇

祭妻弟龔克向文云「余憶初上公車入長安居停岳翁宦邸33」可知萬曆二十年

(壬辰1592)第一次在北京備考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

曹學佺的內弟有八人僅知兩位弟弟名為克廣克向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

萬曆 19 年(1591)曹學佺獲取童生同年八月鄉試中舉連中兩元之後

赴京參加三月的進士會考到了北京以同鄉之誼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光祿

公係廕官為嘉靖 5 年(1526)狀元龔用卿之子考試失利仍獲得光祿公賞識

收為女婿返鄉後即前往迎娶34萬曆 22 年(l594)冬再次上京經過幽燕

29 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書首頁 2 30 焦竑《國朝獻徵錄》卷 74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據萬曆 44 年影刊本頁 14

31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960《福建通志》卷 43潘 87清鄭祖庚《福建省侯官縣鄉土志》

云字「明」治應為「鳴」 32 〈祭龔瑤圃六舅文〉《六一集碑銘》頁 24 33 〈祭龔克向文〉《石倉三稿》卷 8頁 7 34 曹孟善〈先府君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福建師範大學方寶川教授亦

云「歸娶同里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見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

書後附錄頁 5 與書首頁 2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

人俱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司成於九

原」(《六一集碑銘》頁 24)應為龔用卿孫女方是又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孫文秀《曹學佺文學活動與文

齊魯各地瀏覽名山巨川目睹帝京景象也結交了許多文壇名士

次年春天一舉及第35授戶部主事請准返鄉探親此時老縣長周兆聖因病

去世學佺轉赴江西金溪弔唁途經福建建州永安武夷等地也順道遊歷江

西鉛山紫陽書院和觀音洞等地

在北京戶部任官期間曹學佺與友人遊歷近畿房山通州薊門各地都有

詩作萬曆 26 年(1598)改任南京大理寺左寺正由於業務清閒常與同僚

友人遊歷宮台古寺攀岩登岳或泊秦淮水閣留下許多唱和的詩篇

萬曆 29 年(1601)秋曹學佺同友人赴浙江歸安弔祭文學前輩茅坤36順道去

蘇州拜訪僑居該地的徐興公偕遊太湖杭州常山等地也到了越中紹興剡

溪新昌登天姥山等諸多名勝撰有〈遊太湖詩〉〈錢塘看春詩〉等作萬曆

31 年返鄉省親時參加由趙世顯主持邀請屠隆為貴賓的凌霄台大社又與

朋友共組芝社霞中社

萬曆 32 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南戶部郎中

33 年再遊浙江以妻子龔氏之喪而返回福州

萬曆 34 年(1606)曹學佺升任南京戶部郎中也開始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

社集主盟金陵詩壇錢謙益論萬曆年間有兩次詩壇盛況初期的領袖是金陵人

陳沂謁選為崇仁教諭陞奉新知縣調寧鄉謝病歸居家十五年於桃葉渡

淮清橋之間建造邀笛閣結清溪社37金鑾盛時泰張獻翼王稚登與會

詩風大勝而二十餘年之後閩人曹學佺繼起與臧懋循陳邦瞻吳兆吳夢

暘柳應芳盛鳴世等人唱和蔚為氣候並集眾人與會詩作刊刻為《金陵詩集》38曹學佺便是將金陵詩壇盛事推向高峰的重要人物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附《金陵社集詩人》曰「閩人曹學佺能始回翔棘

寺遊宴冶城賓朋過從名勝延眺縉紳則臧晉叔(懋循)陳德遠(邦瞻)

為眉目布衣則吳非熊(兆)吳允兆(夢暘)柳陳父(應芳)盛太古(鳴世)

為領袖台城懷古爰為憑弔之篇新亭送客亦有傷離之作筆墨橫飛篇帙

騰湧此金陵之極盛也」其時閩中詩人如徐 謝肇淛陳仲溱林古度兄弟

及莆田吳文潛姚旅等皆在金陵至此如曹學佺可以說是繼弘正間鄭繼之之

後打入金陵文壇的另一位福建文人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顯然是主盟的地位所

謂「坐令吳楚士同聲驅景附」39「石倉衣缽自韋陶吳越從風赤幟高」40不

藝思想研究》(北京大學 2011 年博士論文)仍沿用錯誤 35 見萬曆廿三年進士題名榜單曹學佺在二甲第 50 名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附錄 36 茅坤(1515-1601)有朱賡撰墓銘屠隆撰行狀馮夢禎撰墓表均見《茅鹿門先生集》(萬曆

刊本)卷 35 附錄茅坤 86 歲自生日起作了半年的宴會道經湖州歸安的文人均前往拜訪曹

學佺與茅坤之子國縉交往甚密甫離他家就傳來亡耗因此再專程弔喪 37 顧起元〈金陵六十詠〉第 38 人見《嬾真草堂集》(台北文海影明萬曆 42 年刊本)卷 1

頁 27另見無名氏〈寧鄉縣知縣陳芹傳〉《國朝獻徵錄》(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影萬曆 44年曼山館刊本)卷 89 頁 83

38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台北世界書局1965 年再版丁集上頁 459此《金陵詩集》

未見存稿疑散入曹學佺《石倉詩選明詩選》中目前此書殘存於上海圖書館未見刻本 39謝肇淛《後五子》《謝工部集》卷六 40亦謝肇淛詩轉引自《靜志居詩話》卷 16「謝肇淛」

僅以個人魅力率同吳越名士將風流弘長的南都主流文學推向明中期以來的高

潮而且提升了整個福建文學在江南中心文壇的地位「邇來吳越稍推閩士」41的

局面之確立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說是他的業績這一文學盛事的影響之大即

使到了明末清初他與諸名士所賦「清綺婉縟」之詩是「至今金陵人猶能誦之」42

萬曆 37 年(1609)調任四川右參政途經河南陜西抵四川成都任上隔年

夏天又離開蜀地再次往返北京賀歲旅途跋涉頗為耗時萬曆 39 年(1611)

升任四川按察使在這段時間中他忙於日常政務之外考察了蜀地風俗民情

寫成《蜀中廣記》108 卷43也趁著公務之便與友人暢遊江西安徽湖北等

地詩作成集41 年(1613)曹學佺遭「察典」獲罪削官三級又以丁憂歸故里

蜇居十年天啟 2 年學佺重獲啟用為廣西右參議他沒有想到這是最後的一

次遠行天啟 6 年任滿擬遷陝西按察副使竟以九年前所刻《野史紀略》而獲

罪拘禁七十餘日而後放歸故里崇禎元年(1628)學佺 55 歲重新授命為廣

西按察副使他已經無心任職力辭不就閒適的居家著述生活才是他的鍾愛

然則十七年後鼙鼓動地而來思宗自縊煤山福王兵敗唐王朱聿鍵入閩

自立曹學佺臨危授命就在自己的家鄉擔任起朝廷太常卿一職不久昇為禮部

尚書加太子太保次年(1645)8 月唐王兵敗於汀州學佺方與齊巽朱友桐議

守福州9 月 17 日城破學佺於次日凌晨自縊於西峰里家中

第第第第三三三三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

根據大陸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檢相關曹學佺著作共有 42 目

之多44日本公藏聯合書目中有關「曹學佺」相關目錄更多共有 237 目45在

這些目錄中有同版複本異版覆刻本補刊本也有曹學佺編輯撰序之書

也有零散的集結本單本或者是後人編輯偽託而成的書籍未能一一經眼

很難判斷其中異同目前只能依照前人藏書目錄所載以及近人著述中論及來

41李光縉《及閘人蔣於鼎書》《清源洞文集》卷 6 42 《林茂之先生掛劍集》卷首王士禎序 43 《蜀中廣記》內容分名勝邊防通釋人物方物仙釋遊宦風俗著作詩話

畫苑等 12 門共 108 卷包羅天文輿地山川水文歷史人文物產四庫全書本 44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係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北京大學數據分析研究

中心聯合研製扣除子目仍有 28 條目網址如下

http202963145dirSearchdomethod=gaoJiQueryampgoToPage=5ampisSearch=false 45 日本所藏中國古籍聯合書目見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NAIKAKUtagged4370037datampback=1

加以整理

曹學佺著作面向甚廣在經學方面有《易經通論》12卷《周易可說》7

卷《書傳會衷》10卷《詩經剖疑》24卷《禮記明訓》27卷《春秋闡義》12

卷46史學方面有《大明一統名勝志》208卷《蜀中廣記》108卷47至於曹學

佺個人的詩文集坊間為他出版的《選集》以及歷代詩選的編纂都值得仔細

推以下先就其詩文集做初步考察

(一)《石倉詩文集》的考索

根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大陸現存的曹學佺詩文集不含選集有

共有十種48拜現代影印發行的便利重要的刊本有 12 卷本24 卷本福師本

詩稿本四種已經影印出版又於國家圖書館得日本內閣所藏《石倉全集》影印

本(以下簡稱「內閣本」)卷帙最豐得以相互校讐以辨全貌茲將所見五本

影刊本的內容排列對比如下

1《石倉全集》109 卷本 (簡稱「內閣本」)

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石倉全集》番號漢 17189共 109 卷49全書分 61 冊

書高 26 公分寬 165 公分首頁有「五忠理學世家」「寿齋」二鈐印原書題

的編號是流水號經內閣文庫館員重新調整過目前台北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

有影印本係委託日本高橋寫真株式會社製作合裝為 30 本在內閣文庫的目

錄中尚有四條卷數不完整的編目卷次不多應為零散本

全書沒有連貫排列的卷數作品的編排也無法完全依照寫作時間先後大致

是以《石倉詩稿金陵集》三卷《石倉文稿》五卷為開端其次收任職南京

46 名為《書傳會要》《書經折衷》《詩經質疑》《春秋義略》《春秋傳刪》以及號稱總集的《五

經困學》《五經可說》是否為曹學佺親身編訂有待日後考索 47 名為《輿地名勝志》《天下名勝志》或書名上加「大明」兩字者疑非學佺自為尚有拆解

全書而單行的各地方《名勝志》以及蜀中人事物的單集則有待目擊 48《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卷二十六〈明別集〉著錄

參照崔建英輯訂賈衛民李曉亞參訂《明代別集版本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 年 7

月頁 625-628僅有兩目不同崔本後出缺第二目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刊本第七

目明末廿四卷本作十九卷本不知何故此兩本皆已影印發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載為

49 陳慶元曾在內閣文庫中閱讀《石倉全集》他將「內閣」本的卷篇重新編號將《金陵集丙午》

《金陵集丁未》視為同卷又將《游藤山詩》《續游藤山詩》合為一卷反將《石倉文稿》卷一

卷二各分為兩卷全部合算為 109 卷言與日人原亨光所云「一百又九卷」相吻合〈日本內

閣文庫藏本曹學佺《石倉全集》初探〉《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大

學主辦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年 1 月頁 460-479又台灣漢學研究中心資料庫羅列《石倉

全集》兩條一作 61 冊一作 88 卷均來自內閣文庫影印其實是同一本所謂 88 卷本並

未數算清楚造成失誤東京大學人文研究所於昭和四十年用東京内閣文庫藏崇禎中刊本景照

卷次亦凌亂載錄 21 册疑為 31 冊方是見日本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019705tagged0522009datampback=1(20100620)

大理寺前的舊作都是篇幅短小的詩集顯然原來的詩集都是隨時隨事隨地

而刻最後才被收編一處其中比較突兀的有二一是《浮山堂》(1613)插在

《房山》(1599)與《芝社》(1603)之間二是《武林稿》(1606)插在《芝社》(1603)

與《苕上》(1601)之間接下來的詩文稿已經有按年而刻的特色卻被先後區

分為三稿(58-60 歲)四稿(616264 歲)五稿(636566 歲)六稿(67 歲)

顯然在刊刻前試圖做整理的工夫何以 63 歲作五稿而 64 歲作四稿令人不

解未能竟功最後的〈古希集〉是 70 歲以後的作品

觀察書版每半頁 9 行每行 18 字白口是統一的大部分版心下方有

刻工名字簡寫其中有鄭一鄭二鄭西鄭利魏憲等人均為福建邵武工匠50字體以歐體為主少數則接近顏體頁碼有跳頁以及整理的跡象如《夜光》

3536 頁為同頁4041 頁為同頁可能因版頁遺失不得已兩號做同一頁

以便銜接可以大膽的假設曹學佺習慣將作品隨時隨地刊刻出版這些小集子

的木刻版被保留下來以便將來整理全集時可以繼續使用也沒有看到任何版式

不同的文集刻版內閣文庫所收的這套書是個「百衲本」曹學佺與他的家人

並沒有統籌刊印全本的機會正因為是「百衲本」保留了曹學佺文集最原始的

出版狀態

2《曹大理集》八卷《石倉文稿》四卷明萬曆刻本(簡稱「12 卷」本)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框高 200 毫米寬 273 毫米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此版

影印收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 1367 冊日本內閣文庫亦另存此目

《曹大理集》八卷實為詩集各卷依次為《春別》(甲辰1604)《豫章》

(1604)《金陵》(甲辰乙巳1604-1605)《江上》(1605)《玉華》(辛丑1601)

《苕上》(1601)《芝社》(癸卯1603)《天柱》(1603)檢核作品寫作時間與內

容這部詩集試圖依照寫作時間順序排列所以把《春別》排到前面在《金陵》

中試圖攙入同年寫作的《武林稿》24 首多出 85 頁的篇幅核校《武林稿》有

詩 64 首共 195 頁係學佺短期赴杭州蘇州時的作品編輯者可能集稿未全

試圖將半卷作品塞入《金陵集》中但也可能是《武林稿》後半卷作品編輯時尚

未寫出此後在編輯過程中又發現比《春別》更早完成的《玉華》《苕上》

《芝社》《天柱》因此編輯者「按時間順序排列作品」的企圖又告失敗至

於內閣本等《金陵集》尚有丙午丁未(1606-1607)兩卷作品而此本闕如可見

此本沒有重新編定卷次或有遺漏也無法察覺

《石倉文稿》有四卷各卷內容依次為書序等 33 篇碑傳墓銘等 29 篇遊

記等 10 篇廟宇疏文 21 篇合計 93 篇與內閣本對照四卷所收文章類型相

同唯篇數各少 2723412 篇尚缺 66 篇檢查所缺作品有些是在 1612

年學佺調任四川右參政之後的作品51內閣本第五卷書牘啟文有 21 篇(含鄧遠

50 李國慶編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上海上海古籍1998 年 12 月頁 91278279 51 如〈修理成都五龍廟疏文〉「歲壬子(1612)余再入蜀」《石倉文稿》卷 4頁 48內閣本可

知內閣本補充了離南京入蜀的作品

游來信 1 篇)此書全缺全部是四川任內對僚屬舊友的書信可以猜測文集

作四卷本保留了南京為官前後(1601-1605)時期的作品內閣本則攙入了四川任

官時期的作品可見這本書是學佺離開南京之前試圖超越原先刊刻的《曹大理

集》雖然不夠理想卻是他集結舊作而合版的第二次嘗試

3《石倉集》二十四卷明末刻本(簡稱「24 卷」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書北京出版社《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補編

集部》第 80 冊據此版影印發行書首有莆田周嬰〈六三集小序〉曹學佺〈自序〉

署崇禎丁丑(1637 年)夏閏月夏月撰述

首標明「石倉五稿」分四卷有目次依序為《六三詩》《六三文--序上》

《六三文--序下》《六三文--記傳碑銘》(1636)其次為「石倉四稿」一卷只

收《六四詩集丁丑》(1637)前有目錄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四艸詩全」

第三部分為「西峰集」前有周嬰壬申(1632 年)序其次是《西峰六一艸》(1634)

目錄正文卷首有學佺小引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一艸詩上」可知試

圖歸入「石倉四稿」標註「詩上」卻不見「詩下」是佚失未刻或衍誤

不得而知

第四部分標題署「石倉三稿」詩目錄有十四頁分《西峯集詩》上中

下三卷(1631-1633)以下諸卷卷前沒有目錄而版面形式皆同於內閣本分別

為《芝社》(1603)《武林》(1606)《天柱》(1603)《巴草》(1608)《蜀草》三卷

(1609)《聽泉》兩卷(1618-1619)《夜光》兩卷(1621)《淼軒》兩卷(1621)《賜

環》兩卷(1630)

從成書的樣貌來看也是個拼湊本何以用莆田周嬰的小序為首頁可能是

將書中收錄唯一的排版大方的序文置於卷首以充場面以下排列的順序稱

五稿四稿三稿何以倒行內文也沒有嚴格按時間順序排列三稿之後又

退到早年金陵前期巴蜀任官時間以及早期居家的作品

可知此書主要收錄學佺 58 歲到 64 歲的著作屬於中晚年期詩文而以《西

峰集》為主軸至於攙入早年其他零散的作品很可能是在倉卒之間以仍然保

留舊有的書版混合而編成

4《曹大理詩文集》無卷數明刻本(簡稱「福師」本)

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館編選並附有翠娛閣評選《曹

能始先生小品》2 卷曹孟善52〈曹石倉行述〉手抄本由江蘇古籍出版社於 2003

年 5 月影印出版分上下兩冊

上冊為詩集卷首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序文沒有目次首《金陵初稿》

其次《石倉詩稿金陵集甲辰乙巳》第三《金陵集卷中丙午》第四《金

陵集卷中丁未 》第五《金陵集丁未下 》第六《浮山堂集》第七《夜

52 福師本作「曹孟喜」誤首篇混入徐延壽〈祭曹石倉文〉第二篇才是〈行述〉通篇敘述者

均作「孟善」知為手民之誤

光堂近稿》最末《福廬遊稿》頁首有葉向高序詩集版式與刻工名字與內閣本

均同顯然為同一版本但丙午丁未兩卷版心俱作「金陵集卷中」因此

福師本將兩卷的第 7-8 頁錯置如果引述此文集者作品繫年上都會發生訛誤53

下冊為文集附錄的《小品》與〈行述〉不論此冊實收有《石倉文稿

卷二贈序祭銘》《夜光堂文稿》《浮山稿》《石倉文稿卷二》版心挖去

卷號少數頁碼也被被竄改但字體版式與每頁刻工名字字數連同缺字

版面意外摺線均與內閣本相同54福師本僅選入《文稿》卷二而剜去卷號

顯然蓄意做偽掩飾殘缺其餘四卷的遺憾卷中尚缺頁 95為王思仁母親所寫

〈書王安人傳後〉的前兩面卻無端增加了〈淑人翁母壽文〉〈祭徐鳴卿文〉〈汪

仲嘉傳〉三篇11 頁 21 面的篇幅然則此三文又重複出現在後面的《浮山稿》

中55校對版式仍同但版心被剜改試圖刪除「浮山」使融入「文稿卷帙」之

中後繼者不察又將《浮山稿》收入集中造成重複現象

福師本以被剜的版本影印該「剜版」後所留存「原版」的原始狀態在「曹

學佺全集」校勘工作上反而提供了比照的證據

5《石倉詩稿》33 卷清乾隆 19 年(1754)曹岱華刻本

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均藏有北京出版社依據北

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影印出版收在《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集部 143 冊書前附

有原書扉頁書影總目錄前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曹大理集序〉還有奉

天府府丞提督學政陳治滋此年〈重刻曹石倉先生詩集序〉並附有《明史文苑

傳》中的〈曹學佺傳〉接著有《石倉詩稿》總目錄此書係依學佺原版覆刻

除了另立新名《石倉詩稿》改為黑口加入「曾孫岱華重梓」字樣之外行數

每行字數字體均仿原版型態全書的排列仍以《初稿》《金陵》為首顯

示學佺最早成名作品其次收及《掛劍》《海色》等 16 本小集子(1596-1606)等

早期在北京任官時期往訪福建家鄉以及旅遊蘇杭湖嘉之作以下為四川任官

時期的《巴草》《蜀草》(1608-1609)而後往返宦途故鄉之間的《雪桂》(1612)

《湘西》《浮山》(1613)《福廬》《聽泉》(1618-1619 )《夜光堂》《森軒》(1612)

《桂林》(1623-1626)《更生篇》(1627)《賜環》(1630)《西峰》(1631-1633 )《六

四》(1637)從各卷的排序來看與寫作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對照仍有參差

以詩稿而言這個版本似為整齊事實上還有四個問題

(1)缺收《兩河行稿》

(2)缺收《賜環集》下卷內閣本中有上下兩卷詩稿本只存上卷

(3)多刻《湘西紀行(詩)》內閣本第 20 冊《湘西紀行》上卷是詩文相雜日記體

53 以南京江蘇古籍影版的《曹學佺集》新編頁碼 168 頁須接 221 頁224 頁再接回 173 頁陳

超李梅的論文均有因此繫年錯誤的現象建議讀者割截改貼此四頁否則容易誤讀 54 如《夜光堂》版心廿五二十六重複兩頁碼此頁缺四字內閣本福師本均同《文稿》卷

二頁 89〈別駕管元陽先生雙壽序〉頁面有紙張油墨摺線似有前後頁刷版的共同現象 55 〈壽翁母文〉在江蘇古籍版頁 701-708頁 811-818 重出〈祭鳴卿〉在頁 709-714頁 853-858

重出〈汪仲嘉〉在頁 719-724819-824 重出

劄記抽出其中詩作與廣西任上詩作又合刊為《桂林集》三卷以文類不同而同

時收錄詩稿本重刻時曹岱華未察《湘西紀行》的詩作已經重複出現在《桂林

集》上卷仍然單獨抽出《湘西紀行(詩)》刻印為一卷

(4)詩稿本為「避開遼事」而刪削詩作如《金陵初稿》頁 16應為〈喜龍君御

至自臨洮〉此詩被剜去而將此卷最後一首〈別同署〉移入此處

從以上各版本的校勘曹學佺早年出版自己的文集多以「隨時隨地隨事」

而刻的小集子為主攜帶輕便與詩友酬贈也最經濟便捷《曹大理集》編刻之

後赴四川任官之時曾有重編 12 卷本的打算嘗試將為宦金陵時期的作品重

新整理未能竟功新增的稿子也未曾以「二稿」相稱24 卷本無金陵時期

作品似乎是學佺 54 歲之後編選《西峰集》試圖合輯為三稿四稿五稿六

稿以迄古希之稿兩次的重新出版實際上都沒有完成願想因為舊稿過於零

散刊刻卷帙極不整齊又沒有計畫重雕新版最終都失敗了乾隆時期的詩稿

本 33 卷是曹岱華依照曹學佺的舊版型式覆刻而成除加入新加入編者名姓

其餘均按《金陵集》以來的字體與版式來刊刻可能是為了避免清政府在遼東議

題上的箝制僅選擇蒐集舊有詩作放棄了文章的重刻雖然方便讀者重新閱讀

學佺詩作卻無法保有全璧福師本雖然得自光緒翰林侍讀陳寶琛的舊藏仍

屬於明末舊版的刷本可見原版散落人間為書商輾轉襲用面目已非不得已

以剜版更動卷頁號碼的方式來得到出版的機會

而內閣本蒐集詩文 109 卷拼合了早期的《曹大理集》12 卷本24 卷本

還有集眾版所缺如《林亭文稿》《兩河行稿》等 51 卷但此書仍然依照舊書

拼合在時間的排序上還是有瑕疵如果要得到一本完整的《曹學佺全集》

應該區分為詩體文體各類依照作品繫年重新排列集子有「附錄文字」的情

形也應該按寫作時間順序重新歸建如《湘西紀行》卷下附錄有閩史誌鹽

政郵政賦稅海防倭患紅夷山寇諸文字應該歸到「條議類」為佳

《更生》卷下學佺自云收金陵時期舊稿自然應移入《金陵集》中方是

(二)兩本曹學佺選集的探討

坊間尚可見到有關曹學佺的兩本選集因為是選集本沒有列入上節的討論

中從這兩本選集中可以證明曹學佺作品在當時被讀者與出版商接受的情形

所以在此處敘述

1 《曹能始先生小品》2 卷收在《翠娛閣評選皇明小品十六家》32 卷本之中

明陸雲龍編選參與選評者尚有何偉然丁允和梅羹陸府治陶良棟陳燮

明陳家肇江之淮金汝棟等人崇禎六年(1633)崢霄館刻本56福建師範大

學圖書館藏本其他收藏單位十餘處但卷帙多半不全十六家分別為徐渭

屠隆袁宏道湯顯祖虞淳熙袁中道鍾惺文翔鳳李維楨黃汝亨張

56 陸雲龍號孤憤生浙江錢塘人萬曆崇禎間出版商翠娛閣崢霄館均為陸氏出版堂號

鼐陳仁錫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仁曹學佺曹學佺為第十六家從名單上

來看應是那時候的「現代名家文選」此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於 1996

年 2 月鉛字排印出版改名為《明人小品十六家》

此曹學佺小品選集開端有崇禎壬申年(1632)陸雲龍〈題詞〉書每半頁九行

十九字版心題為「曹能始集」全書收有「序引記碑文傳啟書

疏墓誌銘祭跋」等十二種文體合計文稿 38 篇57從體式上觀察應該是

提供讀者撰寫「應用文書」的典範

2 《曹能始詩》6 卷收在《八大家詩選》中明人夏雲鼎崇禎 6 年(1633)原輯

清故宮舊藏現存於台北故宮58原書僅存 29 卷分別為《陳仲醇詩》7 卷《曹

能始詩》6 卷《譚友夏詩》7 卷《楊龍友詩》5 卷《季叔房詩》4 卷此書載

錄時稱《明刻本八大家詩選》或《前八大家詩選》均為清人所加核對清康

熙 21 年(1682)季正爵刻本改名為《前八大家詩選》前有康熙 22 年倪粲序崇

禎 6 年夏雲鼎舊序康熙 21 年季正爵重刻序北京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本已

影印出版收在 2000 年編纂《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38 冊之中所選八家

即為董其昌 8 卷陳繼儒 7 卷王思任 8 卷曹學佺 6 卷李明睿 7 卷譚元春

8 卷楊文驄 5 卷季孟蓮 8 卷共 45 卷康熙版以八家之集各作 1 卷因此改

稱 8 卷本曹學佺排於第四位卷帙改稱卷 4 之 1 卷至卷 4 之 6內容並無變動

曹學佺詩共收五古 79 首七古 11 首五律 144 首七律 59 首五排 21 首

七絕 32 首共計 348 首59全書前端尚交代學佺之詩選自《夜光》《武林》《金

陵》《湘西》《桂林》《石倉詩稿》《大理集》《西園雜詠》等 8 部這前七部

集子最晚成稿的是《桂林》也就是說選家所用文本在天啟六年(1626)之前至

於最後一部的《西園雜詠》疑似誤植也可能是學佺失散之集

這兩部詩文選集本前者因福師本的選錄而為學者所注意後者為故宮殘

本眉目模糊雖然康熙年間季正爵重刻本已影印出版缺乏「子目」可查因

此尚未引起學者注意這兩部選集刊刻的時間均落在崇禎 5 年6 年之間曹

學佺當時為 59 歲60 歲正要進入「石倉六稿」的寫作密集期可見學佺在當

時的聲名與著述不因去官返鄉悠游山林而被文壇所忽略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分《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

57 福師本第二冊所收錄文稿與此選集中《陳道掌日箋序》等 13 篇重複本選集僅 38 篇稿可

見選錄此小品集並非智舉 58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下冊頁 1215可查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 59 五古目錄有 81 首內文缺詩作 2 首實為 79 首七古目錄有 12 首其中〈馬市歌為陳道源

作〉有目無詩實為 11 首五排目錄有 19 首〈遊疊綵巖〉〈竺都閫招遊華景洞〉兩篇

有詩無目實為 21 首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詩人陳子龍夏完淳瞿式耜張煌言等人身處家國鼎革的劇變時代有匡時

救世和亡國悲痛之音6這些愛國詩人仍屬於復古派他們的作品有代表性但

已經不能成為詩學的主流了

大膽的說王世貞成為明代文學史上最後一位「大師」爾後再也沒有誰

能完全掌握「文章解釋權」從晚明的角度來觀察縣官諸生布衣山人

或者地區性的結黨成社都可以抒發個人或小團體的詩學主張造成短暫局部

多元的流行風潮屬於自然的現象我們客觀陳述這種詩壇權柄的盛衰遞換而

不以政治社會經濟等干擾因素為重才能真正理解晚明詩學內在理路的發展

詩學理論的辨證以及詩學史的建構

2區區區區域文學域文學域文學域文學研究研究研究研究

後七子復古詩論的影響力其實是將詩學普及於各地藉著宦途的遷移在

各地域集合結社吟詩酬酢等活動產生多元化地域文學蓬勃現象

有關文學史重新書寫的討論近年來已有王鍾陵龔鵬程陳國球王宏志

陳清僑陳平原等人從不同的角度來建構新論7也注意到地域文學的研究

其中最顯著的地區當屬福建

陳慶元撰寫《福建文學發展史》之後明確的標舉「地域文學研究」大旗8

李玫重新出版了她的博士論文《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范宜如9也以地域文

學觀念檢視吳中文學的發展各地大學均有成立地域文學研究中心如江西贛南

師範學院成立「江西地域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架設網站出版叢書並舉辦學

術研討會10泉州師範學院成立「泉州學研究所」得到廈門大學的支持出版

《泉州學研究》以許在全為首的「泉州歷史研究會」也出版了《泉州文史研究》11

福建詩學從明初發展奠基到中葉的彰顯到晚期的活躍自有其線索可循

晚明福建詩學的活躍當歸功於鄧原岳謝肇淛曹學佺徐熥兄弟等努力而

其中以曹學佺最為重要

曹學佺的研究也在這股地域文學的討論中變成熱門話題舉凡生平事蹟

思想主張著述與影響均有專文探討浙江大學李梅福建師範大學陳超在

20062007 年之間分別以相同的題目完成碩博士論文福師大方寶川陳

6如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史》教程見httpccejpkcecnueducngdwxs5252htm

7 王鍾陵《文學史新方法論》蘇州蘇州大學1993 年 8 月陳國球李宏志陳清僑合編《書

寫文學的過去文學史的思考》台北麥田1997 年 3 月陳平原《文學史的形成與建構》

南寧廣西教育1999 年 3 月 8 陳慶元《福建文學發展史》福州福建教育1996 年 12 月另有《文學地域的觀照》上

海上海遠東2002 年 12 月 9李玫《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北京中國社科 2000 年 10 月范宜如《明代中期吳中文

壇研究一個地域文學的考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00 年 10 httpdywxgnnucnWebsArticleShowaspID=160(20100612) 11 林華東主編《泉州學研究》第二輯廈門廈門大學2006 年 4 月許在全主編《泉州文史

研究》第二集北京中國社科2006 年 7 月

慶元兩位教授更是曹學佺研究的先鋒復旦大學的朱偉東教授也有很好的成績

由於曹學佺詩文集尚未有「全集」出版對研究者較不利便幸虧近年來《續

修四庫》與《存目》《禁燬》《禁燬補編》等叢刊的影印出版加上日本內閣文

庫藏本的影印以及極為方便的電子檢索系統讓曹學佺研究變得容易而可行

而曹學佺相關友人的文集如《徐熥集》《謝肇淛集》《筆精》等等均由福建

省文史研究會收入「福建叢書」陸續出版中唯一遺憾的《石倉歷代詩選》一

直沒有完整的整理否則對明代詩學與作家作品的理解必然有很大的幫助

目前有關曹學佺生平論述目前多半強調晚明的政治社會背景或觸及學佺

耿介的性格官場職務的成就以及人事之間的讒毀傾軋如果能夠詳讀其文

集相信可以發現作為文人的胸襟以及令人欣羨詩酒相酬吟風賞月藏書

讀書刻書的愜意生活閑散的南京職場正可以啟發詩人並成為萬曆以後南

京詩壇最後的主事者而這些詩文酬酢卻可以勾勒出晚明豐富的文人交誼與寫

作活動復古派吳中詩派公安派竟陵派的詩人可以並駕齊驅於文壇並不

如目前文學史所論有「水火不容」之勢

在文化論述為主流的時刻學者關注晚明各階層人士的生活動態其實可以

將注意的焦點移往詩文創作的流行現象發掘這些可以「彰顯文學意義」的活動

相信為曹學佺重建生平傳記的敘述也可以發現曹學佺主盟於晚明詩壇的事實

因此增富晚明文學史的論述

有關曹學佺思想主張的研究集中在「儒藏」編纂的呼籲廿一世紀初北大

川大開始競爭川大首先成立「儒藏網」2006 年 4 月北大主盟編纂委員會

第一次全體舉行會議邀請季羨林為名譽總編纂湯一介龐朴孫欽善安平

秋先生為總編纂此年北京大學分別與日本東方學會二松學舍大學韓國成

均館成均館大學越南河內國家大學協商合作編纂《儒藏》的「域外文獻」12

2008 年 8 月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已經選出經部 187 種史部 54 種子部 83

種集部 127 種以及出土文物 10 種合計 451 種(含存目 15 種)還定期出版

《儒藏通訊》並建構網頁13儘管《儒藏》的編選有正反意見但不能否認的

清乾隆間周永年(1730-1791)承接學佺主張因此引發了《四庫全書》的編輯頗

能見功14

除此之外學佺對詩學的主張推崇初唐詩事實上對當時代盛唐格律詩文

體流於形式與空洞化做了深切的反省我個人以為歷經宋元四百多年語言

的使用已經有很大的變化要能要能敏銳的掌握韻腳平仄追蹤唐音傳承唐

詩以使用河洛語的閩南人最為優勢復古派係「模擬古人神氣」漸為絕學

而「格調」模擬之說漸漸成無法理解的虛應的「格式」終為講求自抒胸臆的

12 胡仲平〈儒藏工程大事記〉光明日報2009 年 08 月 31 日另見光明網

httpwwwgmwcncontent2009-0831content_972236htm 13 儒藏編纂中心網址httpwwwruzangcomft_defaultasp 14 盧芳玉〈善本掌故周永年與《四庫全書》的撰修《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 年 12 月 3 日

轉引自平和書院 httpwwwpinghesycomdata20090109article_4523htm2009 年 1 月 9 日

「性靈」所奪「性靈」理論一出神氣章法音韻的揣摩都成了明日黃花

才情性情靈性的展現在世俗的喧擾中也都成了壁上之花禮失求諸野

當然只有從武夷山屏蔽仍保有「唐音傳承」的閩人來探求了此所以曹學佺研

究可以帶出區域文學的探討相信都是值得深思追索的議題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家世家世家世家世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

1家世家世家世家世

曹學佺(1575-1646)15字能始一字尊生號石倉別號雁澤居士西峰

居士福建侯官縣洪塘鄉人

據曹孟善〈行述〉中云「先世由鳳翔鐵馬公從前明太祖軍入閩遂家焉」福

師大方寶川先生所撰〈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云「先世由陝西鳳陽於明初

隨軍入閩」陳超博士論文亦同16李梅碩士論文則云「陜西鳳翔」17鳳翔疑

為鳳陽之誤方寶川所云「陜西鳳陽」應以「安徽鳳陽」為是18所以曹學佺的

祖籍應是安徽鳳陽學佺先祖大約在 1360-1368 年之間隨軍入閩19至曹學佺已是

第八世代在他祖父這一代全家遷至洪塘從此世居於此

洪塘在歷史上曾稱「洪塘市」是水路交通物資交流的樞紐自古繁華

文風鼎盛曹學佺《石倉文稿》卷二云「洪江在省會之西十有五里而遙風俗

頗為近古四民尚其本業無奇袤之好間裏相親過於姻婭通家子姓以諸父

事其尊長而兄弟行則以倫次稱呼壺內通殷勤若真妯迪娌也儒生書塾歸

遇尊長過門必拜考試之期里中為暗擬曰 『某也甲等某也乙等』及至發

落如所料不差群哄笑以為衡文使者微行洪江云」20《閩江金山寺志》

亦云「洪塘前朝人物之盛為吾閩西冠而最彪炳者」《洪塘小志middot人物》亦載「洪

塘自開閩以來賢哲迭起與閩之八都群賢齊聲祖父開創于前子孫繼承於後

或草間崛起或箕裘代紹或兄弟聯榮或鄉間並舉猗興盛哉」21在明代兩

百多年的科舉取士之中洪塘鄉出現「一狀元三尚書五十七舉人進士」因

此有「科科不斷洪」的美譽其中的一位尚書指的就是曹學佺

15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6 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41 17 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頁 3 18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9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20 曹學佺〈淑人翁母壽文〉《石倉文稿》卷 2頁115

21 佚名纂《洪塘小志人物》

祖父西衢公未及見到學佺進士及第22到了學佺的父親及渠公時迫於家

境貧寒「曾在洪塘賣餅」23後因曹學佺任四川參政祖父父親皆被追贈為

參政24叔父名汝載生兩個兒子25

曹學佺的母親曾氏幼年時母親去世和哥哥相依為命頗得兄嫂的歡心

得到兄嫂的照顧隆慶五年(1571)十九歲嫁給曹學佺父親曹及渠隆慶六年

(1572)生一女姓名無考萬曆二年(1574)臘月十五日生曹學佺萬曆七年(1579)

又生一兒名曹學修萬曆十三年(1585)曾氏去世葬於雲山在學佺十一歲時

(1584)母親因病辭世十四年後萬曆二十六年(1598)因曹學佺為南京大理

寺正被封贈為安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十二月初三日學佺以公歸里將母

葬於雲山作《先姚曾安人墓誌銘》

曹母去世後曹父曾續弦學佺對繼母很孝順繼母九十壽誕時學佺作詩

為其賀壽26

長學佺二歲的姐姐在母親死後即擔起照顧家庭和兩個弟弟的責任27後適

林小他五歲的弟弟學修字能證從曹學佺的詩中28知其弟亦深諳詩文曾

多次參加詩社與朋友飲酒唱和論文賦詩學佺宦遊在外文集中諸作〈予

有潞河之役送弟修還〉〈憶舍弟修到家〉〈聞弟修病〉〈元旦同弟修作〉可

以看出對弟弟的牽掛

曹學佺兒子為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據《石倉詩稿》之《桂林集》詩歌

《乙丑除夕紀事》云「五旬仍過兩年華四子惟留一在家」可以推知曹學

佺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曹學佺詩文集中多次提到他們

《桂林集》之《嘉兒告歸口述五言古體四章送之》《西峰集》卷下〈長至日

西峰草堂小集適次兒孟表移館〉《更生篇》之〈除夜走筆示次兒表〉《林亭

詩稿》之〈除夕同范穆其吳去塵藏幼惺孟嘉孔表二兒守歲〉《芝山

集 》之〈曹子章(能始令郎)餞予臂山灣⋯⋯〉《林登州集》十七卷〈雲溪堂記〉

中也提到曹子章2003 年 5 月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福建叢書》第三輯《曹

學佺集》第一頁方寶川《 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一文第一點「曹學佺的

生平事略」中稱「據筆者知見記述相對翔實者當屬曹學佺第五子曹孟喜所

撰《曹石倉行述抄本》」曹學佺有五個兒子其中之一為曹孟喜曹孟善《明殉

22 同註 20學佺回憶道「予祖父母僅及見予小子之領鄉書」 23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21 24

「余以南京大理寺正被覃恩父受如官」曹學佺〈先妣曾安人墓誌銘〉《石倉文稿》卷二

25 《西峰集》卷下《季秋聽泉閣雜詠十首》引言「距重九猶五日耳吳仲緯將有事于龍溪

余兄能永與偕以雲母箋餘書口占十絕句以紀茲遊且為塞紙」以及《汝載叔能證弟至

日白沙而別》 26 〈題九松圖為余母壽〉云「人生壽考誠難得九十稱筋取數奢昔日衛公歌鷺菉竹茲辰

余母采黃花經眸世態兒升降繞膝兒孫皆樂加惟有岡頭老松樹青青相與閱韶華」《西峰

集》 27曹學佺〈祭林氏姊文〉《石倉文稿》 28 散見曹學佺《金陵集》《潞河集》中

節榮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雁澤先府君行述》一文中提到「先宮保公丙戌歲

殉節日不孝孟善方稚齡先兄等苦塊中泣述行實」曹孟喜並未在曹學佺詩

集中提到過

2 姻親姻親姻親姻親

〈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方寶川亦云「歸娶同里

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29」按林庭機〈朝列大夫南京國子監祭酒龔公用卿墓志〉

「公諱用卿字鳴治別號雲岡其先由光州入閩遂佔籍焉----嘉靖壬午(1522)

以禮經魁丙戌(1526)上春官對策大廷賜進士及第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

----辛丑(1541)擢南京國子監祭酒----尋以病乞歸----己未(1559)倭夷寇吾福

避居建安者久之未幾以微疾終年六十四30」龔用卿(1500-1563)字鳴治

號雲岡福建懷安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第一即〈行述〉中所稱「鼎元」也

授修撰累擢南京國子祭酒以病乞歸年六十四卒有《使鮮錄》《雲岡集》

及《詩餘》等31可知龔用卿死於曹學佺出生之十一年前

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人俱

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

司成於九原32」司成掌教育祭酒即指擔任國子監祭酒的龔用卿蔭一子授

光祿卿居北京學佺所娶乃「光祿公之女」即「龔用卿之孫女」學佺另一篇

祭妻弟龔克向文云「余憶初上公車入長安居停岳翁宦邸33」可知萬曆二十年

(壬辰1592)第一次在北京備考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

曹學佺的內弟有八人僅知兩位弟弟名為克廣克向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

萬曆 19 年(1591)曹學佺獲取童生同年八月鄉試中舉連中兩元之後

赴京參加三月的進士會考到了北京以同鄉之誼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光祿

公係廕官為嘉靖 5 年(1526)狀元龔用卿之子考試失利仍獲得光祿公賞識

收為女婿返鄉後即前往迎娶34萬曆 22 年(l594)冬再次上京經過幽燕

29 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書首頁 2 30 焦竑《國朝獻徵錄》卷 74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據萬曆 44 年影刊本頁 14

31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960《福建通志》卷 43潘 87清鄭祖庚《福建省侯官縣鄉土志》

云字「明」治應為「鳴」 32 〈祭龔瑤圃六舅文〉《六一集碑銘》頁 24 33 〈祭龔克向文〉《石倉三稿》卷 8頁 7 34 曹孟善〈先府君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福建師範大學方寶川教授亦

云「歸娶同里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見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

書後附錄頁 5 與書首頁 2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

人俱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司成於九

原」(《六一集碑銘》頁 24)應為龔用卿孫女方是又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孫文秀《曹學佺文學活動與文

齊魯各地瀏覽名山巨川目睹帝京景象也結交了許多文壇名士

次年春天一舉及第35授戶部主事請准返鄉探親此時老縣長周兆聖因病

去世學佺轉赴江西金溪弔唁途經福建建州永安武夷等地也順道遊歷江

西鉛山紫陽書院和觀音洞等地

在北京戶部任官期間曹學佺與友人遊歷近畿房山通州薊門各地都有

詩作萬曆 26 年(1598)改任南京大理寺左寺正由於業務清閒常與同僚

友人遊歷宮台古寺攀岩登岳或泊秦淮水閣留下許多唱和的詩篇

萬曆 29 年(1601)秋曹學佺同友人赴浙江歸安弔祭文學前輩茅坤36順道去

蘇州拜訪僑居該地的徐興公偕遊太湖杭州常山等地也到了越中紹興剡

溪新昌登天姥山等諸多名勝撰有〈遊太湖詩〉〈錢塘看春詩〉等作萬曆

31 年返鄉省親時參加由趙世顯主持邀請屠隆為貴賓的凌霄台大社又與

朋友共組芝社霞中社

萬曆 32 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南戶部郎中

33 年再遊浙江以妻子龔氏之喪而返回福州

萬曆 34 年(1606)曹學佺升任南京戶部郎中也開始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

社集主盟金陵詩壇錢謙益論萬曆年間有兩次詩壇盛況初期的領袖是金陵人

陳沂謁選為崇仁教諭陞奉新知縣調寧鄉謝病歸居家十五年於桃葉渡

淮清橋之間建造邀笛閣結清溪社37金鑾盛時泰張獻翼王稚登與會

詩風大勝而二十餘年之後閩人曹學佺繼起與臧懋循陳邦瞻吳兆吳夢

暘柳應芳盛鳴世等人唱和蔚為氣候並集眾人與會詩作刊刻為《金陵詩集》38曹學佺便是將金陵詩壇盛事推向高峰的重要人物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附《金陵社集詩人》曰「閩人曹學佺能始回翔棘

寺遊宴冶城賓朋過從名勝延眺縉紳則臧晉叔(懋循)陳德遠(邦瞻)

為眉目布衣則吳非熊(兆)吳允兆(夢暘)柳陳父(應芳)盛太古(鳴世)

為領袖台城懷古爰為憑弔之篇新亭送客亦有傷離之作筆墨橫飛篇帙

騰湧此金陵之極盛也」其時閩中詩人如徐 謝肇淛陳仲溱林古度兄弟

及莆田吳文潛姚旅等皆在金陵至此如曹學佺可以說是繼弘正間鄭繼之之

後打入金陵文壇的另一位福建文人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顯然是主盟的地位所

謂「坐令吳楚士同聲驅景附」39「石倉衣缽自韋陶吳越從風赤幟高」40不

藝思想研究》(北京大學 2011 年博士論文)仍沿用錯誤 35 見萬曆廿三年進士題名榜單曹學佺在二甲第 50 名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附錄 36 茅坤(1515-1601)有朱賡撰墓銘屠隆撰行狀馮夢禎撰墓表均見《茅鹿門先生集》(萬曆

刊本)卷 35 附錄茅坤 86 歲自生日起作了半年的宴會道經湖州歸安的文人均前往拜訪曹

學佺與茅坤之子國縉交往甚密甫離他家就傳來亡耗因此再專程弔喪 37 顧起元〈金陵六十詠〉第 38 人見《嬾真草堂集》(台北文海影明萬曆 42 年刊本)卷 1

頁 27另見無名氏〈寧鄉縣知縣陳芹傳〉《國朝獻徵錄》(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影萬曆 44年曼山館刊本)卷 89 頁 83

38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台北世界書局1965 年再版丁集上頁 459此《金陵詩集》

未見存稿疑散入曹學佺《石倉詩選明詩選》中目前此書殘存於上海圖書館未見刻本 39謝肇淛《後五子》《謝工部集》卷六 40亦謝肇淛詩轉引自《靜志居詩話》卷 16「謝肇淛」

僅以個人魅力率同吳越名士將風流弘長的南都主流文學推向明中期以來的高

潮而且提升了整個福建文學在江南中心文壇的地位「邇來吳越稍推閩士」41的

局面之確立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說是他的業績這一文學盛事的影響之大即

使到了明末清初他與諸名士所賦「清綺婉縟」之詩是「至今金陵人猶能誦之」42

萬曆 37 年(1609)調任四川右參政途經河南陜西抵四川成都任上隔年

夏天又離開蜀地再次往返北京賀歲旅途跋涉頗為耗時萬曆 39 年(1611)

升任四川按察使在這段時間中他忙於日常政務之外考察了蜀地風俗民情

寫成《蜀中廣記》108 卷43也趁著公務之便與友人暢遊江西安徽湖北等

地詩作成集41 年(1613)曹學佺遭「察典」獲罪削官三級又以丁憂歸故里

蜇居十年天啟 2 年學佺重獲啟用為廣西右參議他沒有想到這是最後的一

次遠行天啟 6 年任滿擬遷陝西按察副使竟以九年前所刻《野史紀略》而獲

罪拘禁七十餘日而後放歸故里崇禎元年(1628)學佺 55 歲重新授命為廣

西按察副使他已經無心任職力辭不就閒適的居家著述生活才是他的鍾愛

然則十七年後鼙鼓動地而來思宗自縊煤山福王兵敗唐王朱聿鍵入閩

自立曹學佺臨危授命就在自己的家鄉擔任起朝廷太常卿一職不久昇為禮部

尚書加太子太保次年(1645)8 月唐王兵敗於汀州學佺方與齊巽朱友桐議

守福州9 月 17 日城破學佺於次日凌晨自縊於西峰里家中

第第第第三三三三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

根據大陸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檢相關曹學佺著作共有 42 目

之多44日本公藏聯合書目中有關「曹學佺」相關目錄更多共有 237 目45在

這些目錄中有同版複本異版覆刻本補刊本也有曹學佺編輯撰序之書

也有零散的集結本單本或者是後人編輯偽託而成的書籍未能一一經眼

很難判斷其中異同目前只能依照前人藏書目錄所載以及近人著述中論及來

41李光縉《及閘人蔣於鼎書》《清源洞文集》卷 6 42 《林茂之先生掛劍集》卷首王士禎序 43 《蜀中廣記》內容分名勝邊防通釋人物方物仙釋遊宦風俗著作詩話

畫苑等 12 門共 108 卷包羅天文輿地山川水文歷史人文物產四庫全書本 44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係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北京大學數據分析研究

中心聯合研製扣除子目仍有 28 條目網址如下

http202963145dirSearchdomethod=gaoJiQueryampgoToPage=5ampisSearch=false 45 日本所藏中國古籍聯合書目見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NAIKAKUtagged4370037datampback=1

加以整理

曹學佺著作面向甚廣在經學方面有《易經通論》12卷《周易可說》7

卷《書傳會衷》10卷《詩經剖疑》24卷《禮記明訓》27卷《春秋闡義》12

卷46史學方面有《大明一統名勝志》208卷《蜀中廣記》108卷47至於曹學

佺個人的詩文集坊間為他出版的《選集》以及歷代詩選的編纂都值得仔細

推以下先就其詩文集做初步考察

(一)《石倉詩文集》的考索

根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大陸現存的曹學佺詩文集不含選集有

共有十種48拜現代影印發行的便利重要的刊本有 12 卷本24 卷本福師本

詩稿本四種已經影印出版又於國家圖書館得日本內閣所藏《石倉全集》影印

本(以下簡稱「內閣本」)卷帙最豐得以相互校讐以辨全貌茲將所見五本

影刊本的內容排列對比如下

1《石倉全集》109 卷本 (簡稱「內閣本」)

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石倉全集》番號漢 17189共 109 卷49全書分 61 冊

書高 26 公分寬 165 公分首頁有「五忠理學世家」「寿齋」二鈐印原書題

的編號是流水號經內閣文庫館員重新調整過目前台北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

有影印本係委託日本高橋寫真株式會社製作合裝為 30 本在內閣文庫的目

錄中尚有四條卷數不完整的編目卷次不多應為零散本

全書沒有連貫排列的卷數作品的編排也無法完全依照寫作時間先後大致

是以《石倉詩稿金陵集》三卷《石倉文稿》五卷為開端其次收任職南京

46 名為《書傳會要》《書經折衷》《詩經質疑》《春秋義略》《春秋傳刪》以及號稱總集的《五

經困學》《五經可說》是否為曹學佺親身編訂有待日後考索 47 名為《輿地名勝志》《天下名勝志》或書名上加「大明」兩字者疑非學佺自為尚有拆解

全書而單行的各地方《名勝志》以及蜀中人事物的單集則有待目擊 48《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卷二十六〈明別集〉著錄

參照崔建英輯訂賈衛民李曉亞參訂《明代別集版本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 年 7

月頁 625-628僅有兩目不同崔本後出缺第二目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刊本第七

目明末廿四卷本作十九卷本不知何故此兩本皆已影印發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載為

49 陳慶元曾在內閣文庫中閱讀《石倉全集》他將「內閣」本的卷篇重新編號將《金陵集丙午》

《金陵集丁未》視為同卷又將《游藤山詩》《續游藤山詩》合為一卷反將《石倉文稿》卷一

卷二各分為兩卷全部合算為 109 卷言與日人原亨光所云「一百又九卷」相吻合〈日本內

閣文庫藏本曹學佺《石倉全集》初探〉《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大

學主辦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年 1 月頁 460-479又台灣漢學研究中心資料庫羅列《石倉

全集》兩條一作 61 冊一作 88 卷均來自內閣文庫影印其實是同一本所謂 88 卷本並

未數算清楚造成失誤東京大學人文研究所於昭和四十年用東京内閣文庫藏崇禎中刊本景照

卷次亦凌亂載錄 21 册疑為 31 冊方是見日本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019705tagged0522009datampback=1(20100620)

大理寺前的舊作都是篇幅短小的詩集顯然原來的詩集都是隨時隨事隨地

而刻最後才被收編一處其中比較突兀的有二一是《浮山堂》(1613)插在

《房山》(1599)與《芝社》(1603)之間二是《武林稿》(1606)插在《芝社》(1603)

與《苕上》(1601)之間接下來的詩文稿已經有按年而刻的特色卻被先後區

分為三稿(58-60 歲)四稿(616264 歲)五稿(636566 歲)六稿(67 歲)

顯然在刊刻前試圖做整理的工夫何以 63 歲作五稿而 64 歲作四稿令人不

解未能竟功最後的〈古希集〉是 70 歲以後的作品

觀察書版每半頁 9 行每行 18 字白口是統一的大部分版心下方有

刻工名字簡寫其中有鄭一鄭二鄭西鄭利魏憲等人均為福建邵武工匠50字體以歐體為主少數則接近顏體頁碼有跳頁以及整理的跡象如《夜光》

3536 頁為同頁4041 頁為同頁可能因版頁遺失不得已兩號做同一頁

以便銜接可以大膽的假設曹學佺習慣將作品隨時隨地刊刻出版這些小集子

的木刻版被保留下來以便將來整理全集時可以繼續使用也沒有看到任何版式

不同的文集刻版內閣文庫所收的這套書是個「百衲本」曹學佺與他的家人

並沒有統籌刊印全本的機會正因為是「百衲本」保留了曹學佺文集最原始的

出版狀態

2《曹大理集》八卷《石倉文稿》四卷明萬曆刻本(簡稱「12 卷」本)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框高 200 毫米寬 273 毫米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此版

影印收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 1367 冊日本內閣文庫亦另存此目

《曹大理集》八卷實為詩集各卷依次為《春別》(甲辰1604)《豫章》

(1604)《金陵》(甲辰乙巳1604-1605)《江上》(1605)《玉華》(辛丑1601)

《苕上》(1601)《芝社》(癸卯1603)《天柱》(1603)檢核作品寫作時間與內

容這部詩集試圖依照寫作時間順序排列所以把《春別》排到前面在《金陵》

中試圖攙入同年寫作的《武林稿》24 首多出 85 頁的篇幅核校《武林稿》有

詩 64 首共 195 頁係學佺短期赴杭州蘇州時的作品編輯者可能集稿未全

試圖將半卷作品塞入《金陵集》中但也可能是《武林稿》後半卷作品編輯時尚

未寫出此後在編輯過程中又發現比《春別》更早完成的《玉華》《苕上》

《芝社》《天柱》因此編輯者「按時間順序排列作品」的企圖又告失敗至

於內閣本等《金陵集》尚有丙午丁未(1606-1607)兩卷作品而此本闕如可見

此本沒有重新編定卷次或有遺漏也無法察覺

《石倉文稿》有四卷各卷內容依次為書序等 33 篇碑傳墓銘等 29 篇遊

記等 10 篇廟宇疏文 21 篇合計 93 篇與內閣本對照四卷所收文章類型相

同唯篇數各少 2723412 篇尚缺 66 篇檢查所缺作品有些是在 1612

年學佺調任四川右參政之後的作品51內閣本第五卷書牘啟文有 21 篇(含鄧遠

50 李國慶編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上海上海古籍1998 年 12 月頁 91278279 51 如〈修理成都五龍廟疏文〉「歲壬子(1612)余再入蜀」《石倉文稿》卷 4頁 48內閣本可

知內閣本補充了離南京入蜀的作品

游來信 1 篇)此書全缺全部是四川任內對僚屬舊友的書信可以猜測文集

作四卷本保留了南京為官前後(1601-1605)時期的作品內閣本則攙入了四川任

官時期的作品可見這本書是學佺離開南京之前試圖超越原先刊刻的《曹大理

集》雖然不夠理想卻是他集結舊作而合版的第二次嘗試

3《石倉集》二十四卷明末刻本(簡稱「24 卷」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書北京出版社《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補編

集部》第 80 冊據此版影印發行書首有莆田周嬰〈六三集小序〉曹學佺〈自序〉

署崇禎丁丑(1637 年)夏閏月夏月撰述

首標明「石倉五稿」分四卷有目次依序為《六三詩》《六三文--序上》

《六三文--序下》《六三文--記傳碑銘》(1636)其次為「石倉四稿」一卷只

收《六四詩集丁丑》(1637)前有目錄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四艸詩全」

第三部分為「西峰集」前有周嬰壬申(1632 年)序其次是《西峰六一艸》(1634)

目錄正文卷首有學佺小引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一艸詩上」可知試

圖歸入「石倉四稿」標註「詩上」卻不見「詩下」是佚失未刻或衍誤

不得而知

第四部分標題署「石倉三稿」詩目錄有十四頁分《西峯集詩》上中

下三卷(1631-1633)以下諸卷卷前沒有目錄而版面形式皆同於內閣本分別

為《芝社》(1603)《武林》(1606)《天柱》(1603)《巴草》(1608)《蜀草》三卷

(1609)《聽泉》兩卷(1618-1619)《夜光》兩卷(1621)《淼軒》兩卷(1621)《賜

環》兩卷(1630)

從成書的樣貌來看也是個拼湊本何以用莆田周嬰的小序為首頁可能是

將書中收錄唯一的排版大方的序文置於卷首以充場面以下排列的順序稱

五稿四稿三稿何以倒行內文也沒有嚴格按時間順序排列三稿之後又

退到早年金陵前期巴蜀任官時間以及早期居家的作品

可知此書主要收錄學佺 58 歲到 64 歲的著作屬於中晚年期詩文而以《西

峰集》為主軸至於攙入早年其他零散的作品很可能是在倉卒之間以仍然保

留舊有的書版混合而編成

4《曹大理詩文集》無卷數明刻本(簡稱「福師」本)

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館編選並附有翠娛閣評選《曹

能始先生小品》2 卷曹孟善52〈曹石倉行述〉手抄本由江蘇古籍出版社於 2003

年 5 月影印出版分上下兩冊

上冊為詩集卷首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序文沒有目次首《金陵初稿》

其次《石倉詩稿金陵集甲辰乙巳》第三《金陵集卷中丙午》第四《金

陵集卷中丁未 》第五《金陵集丁未下 》第六《浮山堂集》第七《夜

52 福師本作「曹孟喜」誤首篇混入徐延壽〈祭曹石倉文〉第二篇才是〈行述〉通篇敘述者

均作「孟善」知為手民之誤

光堂近稿》最末《福廬遊稿》頁首有葉向高序詩集版式與刻工名字與內閣本

均同顯然為同一版本但丙午丁未兩卷版心俱作「金陵集卷中」因此

福師本將兩卷的第 7-8 頁錯置如果引述此文集者作品繫年上都會發生訛誤53

下冊為文集附錄的《小品》與〈行述〉不論此冊實收有《石倉文稿

卷二贈序祭銘》《夜光堂文稿》《浮山稿》《石倉文稿卷二》版心挖去

卷號少數頁碼也被被竄改但字體版式與每頁刻工名字字數連同缺字

版面意外摺線均與內閣本相同54福師本僅選入《文稿》卷二而剜去卷號

顯然蓄意做偽掩飾殘缺其餘四卷的遺憾卷中尚缺頁 95為王思仁母親所寫

〈書王安人傳後〉的前兩面卻無端增加了〈淑人翁母壽文〉〈祭徐鳴卿文〉〈汪

仲嘉傳〉三篇11 頁 21 面的篇幅然則此三文又重複出現在後面的《浮山稿》

中55校對版式仍同但版心被剜改試圖刪除「浮山」使融入「文稿卷帙」之

中後繼者不察又將《浮山稿》收入集中造成重複現象

福師本以被剜的版本影印該「剜版」後所留存「原版」的原始狀態在「曹

學佺全集」校勘工作上反而提供了比照的證據

5《石倉詩稿》33 卷清乾隆 19 年(1754)曹岱華刻本

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均藏有北京出版社依據北

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影印出版收在《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集部 143 冊書前附

有原書扉頁書影總目錄前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曹大理集序〉還有奉

天府府丞提督學政陳治滋此年〈重刻曹石倉先生詩集序〉並附有《明史文苑

傳》中的〈曹學佺傳〉接著有《石倉詩稿》總目錄此書係依學佺原版覆刻

除了另立新名《石倉詩稿》改為黑口加入「曾孫岱華重梓」字樣之外行數

每行字數字體均仿原版型態全書的排列仍以《初稿》《金陵》為首顯

示學佺最早成名作品其次收及《掛劍》《海色》等 16 本小集子(1596-1606)等

早期在北京任官時期往訪福建家鄉以及旅遊蘇杭湖嘉之作以下為四川任官

時期的《巴草》《蜀草》(1608-1609)而後往返宦途故鄉之間的《雪桂》(1612)

《湘西》《浮山》(1613)《福廬》《聽泉》(1618-1619 )《夜光堂》《森軒》(1612)

《桂林》(1623-1626)《更生篇》(1627)《賜環》(1630)《西峰》(1631-1633 )《六

四》(1637)從各卷的排序來看與寫作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對照仍有參差

以詩稿而言這個版本似為整齊事實上還有四個問題

(1)缺收《兩河行稿》

(2)缺收《賜環集》下卷內閣本中有上下兩卷詩稿本只存上卷

(3)多刻《湘西紀行(詩)》內閣本第 20 冊《湘西紀行》上卷是詩文相雜日記體

53 以南京江蘇古籍影版的《曹學佺集》新編頁碼 168 頁須接 221 頁224 頁再接回 173 頁陳

超李梅的論文均有因此繫年錯誤的現象建議讀者割截改貼此四頁否則容易誤讀 54 如《夜光堂》版心廿五二十六重複兩頁碼此頁缺四字內閣本福師本均同《文稿》卷

二頁 89〈別駕管元陽先生雙壽序〉頁面有紙張油墨摺線似有前後頁刷版的共同現象 55 〈壽翁母文〉在江蘇古籍版頁 701-708頁 811-818 重出〈祭鳴卿〉在頁 709-714頁 853-858

重出〈汪仲嘉〉在頁 719-724819-824 重出

劄記抽出其中詩作與廣西任上詩作又合刊為《桂林集》三卷以文類不同而同

時收錄詩稿本重刻時曹岱華未察《湘西紀行》的詩作已經重複出現在《桂林

集》上卷仍然單獨抽出《湘西紀行(詩)》刻印為一卷

(4)詩稿本為「避開遼事」而刪削詩作如《金陵初稿》頁 16應為〈喜龍君御

至自臨洮〉此詩被剜去而將此卷最後一首〈別同署〉移入此處

從以上各版本的校勘曹學佺早年出版自己的文集多以「隨時隨地隨事」

而刻的小集子為主攜帶輕便與詩友酬贈也最經濟便捷《曹大理集》編刻之

後赴四川任官之時曾有重編 12 卷本的打算嘗試將為宦金陵時期的作品重

新整理未能竟功新增的稿子也未曾以「二稿」相稱24 卷本無金陵時期

作品似乎是學佺 54 歲之後編選《西峰集》試圖合輯為三稿四稿五稿六

稿以迄古希之稿兩次的重新出版實際上都沒有完成願想因為舊稿過於零

散刊刻卷帙極不整齊又沒有計畫重雕新版最終都失敗了乾隆時期的詩稿

本 33 卷是曹岱華依照曹學佺的舊版型式覆刻而成除加入新加入編者名姓

其餘均按《金陵集》以來的字體與版式來刊刻可能是為了避免清政府在遼東議

題上的箝制僅選擇蒐集舊有詩作放棄了文章的重刻雖然方便讀者重新閱讀

學佺詩作卻無法保有全璧福師本雖然得自光緒翰林侍讀陳寶琛的舊藏仍

屬於明末舊版的刷本可見原版散落人間為書商輾轉襲用面目已非不得已

以剜版更動卷頁號碼的方式來得到出版的機會

而內閣本蒐集詩文 109 卷拼合了早期的《曹大理集》12 卷本24 卷本

還有集眾版所缺如《林亭文稿》《兩河行稿》等 51 卷但此書仍然依照舊書

拼合在時間的排序上還是有瑕疵如果要得到一本完整的《曹學佺全集》

應該區分為詩體文體各類依照作品繫年重新排列集子有「附錄文字」的情

形也應該按寫作時間順序重新歸建如《湘西紀行》卷下附錄有閩史誌鹽

政郵政賦稅海防倭患紅夷山寇諸文字應該歸到「條議類」為佳

《更生》卷下學佺自云收金陵時期舊稿自然應移入《金陵集》中方是

(二)兩本曹學佺選集的探討

坊間尚可見到有關曹學佺的兩本選集因為是選集本沒有列入上節的討論

中從這兩本選集中可以證明曹學佺作品在當時被讀者與出版商接受的情形

所以在此處敘述

1 《曹能始先生小品》2 卷收在《翠娛閣評選皇明小品十六家》32 卷本之中

明陸雲龍編選參與選評者尚有何偉然丁允和梅羹陸府治陶良棟陳燮

明陳家肇江之淮金汝棟等人崇禎六年(1633)崢霄館刻本56福建師範大

學圖書館藏本其他收藏單位十餘處但卷帙多半不全十六家分別為徐渭

屠隆袁宏道湯顯祖虞淳熙袁中道鍾惺文翔鳳李維楨黃汝亨張

56 陸雲龍號孤憤生浙江錢塘人萬曆崇禎間出版商翠娛閣崢霄館均為陸氏出版堂號

鼐陳仁錫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仁曹學佺曹學佺為第十六家從名單上

來看應是那時候的「現代名家文選」此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於 1996

年 2 月鉛字排印出版改名為《明人小品十六家》

此曹學佺小品選集開端有崇禎壬申年(1632)陸雲龍〈題詞〉書每半頁九行

十九字版心題為「曹能始集」全書收有「序引記碑文傳啟書

疏墓誌銘祭跋」等十二種文體合計文稿 38 篇57從體式上觀察應該是

提供讀者撰寫「應用文書」的典範

2 《曹能始詩》6 卷收在《八大家詩選》中明人夏雲鼎崇禎 6 年(1633)原輯

清故宮舊藏現存於台北故宮58原書僅存 29 卷分別為《陳仲醇詩》7 卷《曹

能始詩》6 卷《譚友夏詩》7 卷《楊龍友詩》5 卷《季叔房詩》4 卷此書載

錄時稱《明刻本八大家詩選》或《前八大家詩選》均為清人所加核對清康

熙 21 年(1682)季正爵刻本改名為《前八大家詩選》前有康熙 22 年倪粲序崇

禎 6 年夏雲鼎舊序康熙 21 年季正爵重刻序北京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本已

影印出版收在 2000 年編纂《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38 冊之中所選八家

即為董其昌 8 卷陳繼儒 7 卷王思任 8 卷曹學佺 6 卷李明睿 7 卷譚元春

8 卷楊文驄 5 卷季孟蓮 8 卷共 45 卷康熙版以八家之集各作 1 卷因此改

稱 8 卷本曹學佺排於第四位卷帙改稱卷 4 之 1 卷至卷 4 之 6內容並無變動

曹學佺詩共收五古 79 首七古 11 首五律 144 首七律 59 首五排 21 首

七絕 32 首共計 348 首59全書前端尚交代學佺之詩選自《夜光》《武林》《金

陵》《湘西》《桂林》《石倉詩稿》《大理集》《西園雜詠》等 8 部這前七部

集子最晚成稿的是《桂林》也就是說選家所用文本在天啟六年(1626)之前至

於最後一部的《西園雜詠》疑似誤植也可能是學佺失散之集

這兩部詩文選集本前者因福師本的選錄而為學者所注意後者為故宮殘

本眉目模糊雖然康熙年間季正爵重刻本已影印出版缺乏「子目」可查因

此尚未引起學者注意這兩部選集刊刻的時間均落在崇禎 5 年6 年之間曹

學佺當時為 59 歲60 歲正要進入「石倉六稿」的寫作密集期可見學佺在當

時的聲名與著述不因去官返鄉悠游山林而被文壇所忽略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分《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

57 福師本第二冊所收錄文稿與此選集中《陳道掌日箋序》等 13 篇重複本選集僅 38 篇稿可

見選錄此小品集並非智舉 58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下冊頁 1215可查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 59 五古目錄有 81 首內文缺詩作 2 首實為 79 首七古目錄有 12 首其中〈馬市歌為陳道源

作〉有目無詩實為 11 首五排目錄有 19 首〈遊疊綵巖〉〈竺都閫招遊華景洞〉兩篇

有詩無目實為 21 首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慶元兩位教授更是曹學佺研究的先鋒復旦大學的朱偉東教授也有很好的成績

由於曹學佺詩文集尚未有「全集」出版對研究者較不利便幸虧近年來《續

修四庫》與《存目》《禁燬》《禁燬補編》等叢刊的影印出版加上日本內閣文

庫藏本的影印以及極為方便的電子檢索系統讓曹學佺研究變得容易而可行

而曹學佺相關友人的文集如《徐熥集》《謝肇淛集》《筆精》等等均由福建

省文史研究會收入「福建叢書」陸續出版中唯一遺憾的《石倉歷代詩選》一

直沒有完整的整理否則對明代詩學與作家作品的理解必然有很大的幫助

目前有關曹學佺生平論述目前多半強調晚明的政治社會背景或觸及學佺

耿介的性格官場職務的成就以及人事之間的讒毀傾軋如果能夠詳讀其文

集相信可以發現作為文人的胸襟以及令人欣羨詩酒相酬吟風賞月藏書

讀書刻書的愜意生活閑散的南京職場正可以啟發詩人並成為萬曆以後南

京詩壇最後的主事者而這些詩文酬酢卻可以勾勒出晚明豐富的文人交誼與寫

作活動復古派吳中詩派公安派竟陵派的詩人可以並駕齊驅於文壇並不

如目前文學史所論有「水火不容」之勢

在文化論述為主流的時刻學者關注晚明各階層人士的生活動態其實可以

將注意的焦點移往詩文創作的流行現象發掘這些可以「彰顯文學意義」的活動

相信為曹學佺重建生平傳記的敘述也可以發現曹學佺主盟於晚明詩壇的事實

因此增富晚明文學史的論述

有關曹學佺思想主張的研究集中在「儒藏」編纂的呼籲廿一世紀初北大

川大開始競爭川大首先成立「儒藏網」2006 年 4 月北大主盟編纂委員會

第一次全體舉行會議邀請季羨林為名譽總編纂湯一介龐朴孫欽善安平

秋先生為總編纂此年北京大學分別與日本東方學會二松學舍大學韓國成

均館成均館大學越南河內國家大學協商合作編纂《儒藏》的「域外文獻」12

2008 年 8 月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已經選出經部 187 種史部 54 種子部 83

種集部 127 種以及出土文物 10 種合計 451 種(含存目 15 種)還定期出版

《儒藏通訊》並建構網頁13儘管《儒藏》的編選有正反意見但不能否認的

清乾隆間周永年(1730-1791)承接學佺主張因此引發了《四庫全書》的編輯頗

能見功14

除此之外學佺對詩學的主張推崇初唐詩事實上對當時代盛唐格律詩文

體流於形式與空洞化做了深切的反省我個人以為歷經宋元四百多年語言

的使用已經有很大的變化要能要能敏銳的掌握韻腳平仄追蹤唐音傳承唐

詩以使用河洛語的閩南人最為優勢復古派係「模擬古人神氣」漸為絕學

而「格調」模擬之說漸漸成無法理解的虛應的「格式」終為講求自抒胸臆的

12 胡仲平〈儒藏工程大事記〉光明日報2009 年 08 月 31 日另見光明網

httpwwwgmwcncontent2009-0831content_972236htm 13 儒藏編纂中心網址httpwwwruzangcomft_defaultasp 14 盧芳玉〈善本掌故周永年與《四庫全書》的撰修《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 年 12 月 3 日

轉引自平和書院 httpwwwpinghesycomdata20090109article_4523htm2009 年 1 月 9 日

「性靈」所奪「性靈」理論一出神氣章法音韻的揣摩都成了明日黃花

才情性情靈性的展現在世俗的喧擾中也都成了壁上之花禮失求諸野

當然只有從武夷山屏蔽仍保有「唐音傳承」的閩人來探求了此所以曹學佺研

究可以帶出區域文學的探討相信都是值得深思追索的議題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家世家世家世家世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

1家世家世家世家世

曹學佺(1575-1646)15字能始一字尊生號石倉別號雁澤居士西峰

居士福建侯官縣洪塘鄉人

據曹孟善〈行述〉中云「先世由鳳翔鐵馬公從前明太祖軍入閩遂家焉」福

師大方寶川先生所撰〈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云「先世由陝西鳳陽於明初

隨軍入閩」陳超博士論文亦同16李梅碩士論文則云「陜西鳳翔」17鳳翔疑

為鳳陽之誤方寶川所云「陜西鳳陽」應以「安徽鳳陽」為是18所以曹學佺的

祖籍應是安徽鳳陽學佺先祖大約在 1360-1368 年之間隨軍入閩19至曹學佺已是

第八世代在他祖父這一代全家遷至洪塘從此世居於此

洪塘在歷史上曾稱「洪塘市」是水路交通物資交流的樞紐自古繁華

文風鼎盛曹學佺《石倉文稿》卷二云「洪江在省會之西十有五里而遙風俗

頗為近古四民尚其本業無奇袤之好間裏相親過於姻婭通家子姓以諸父

事其尊長而兄弟行則以倫次稱呼壺內通殷勤若真妯迪娌也儒生書塾歸

遇尊長過門必拜考試之期里中為暗擬曰 『某也甲等某也乙等』及至發

落如所料不差群哄笑以為衡文使者微行洪江云」20《閩江金山寺志》

亦云「洪塘前朝人物之盛為吾閩西冠而最彪炳者」《洪塘小志middot人物》亦載「洪

塘自開閩以來賢哲迭起與閩之八都群賢齊聲祖父開創于前子孫繼承於後

或草間崛起或箕裘代紹或兄弟聯榮或鄉間並舉猗興盛哉」21在明代兩

百多年的科舉取士之中洪塘鄉出現「一狀元三尚書五十七舉人進士」因

此有「科科不斷洪」的美譽其中的一位尚書指的就是曹學佺

15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6 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41 17 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頁 3 18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9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20 曹學佺〈淑人翁母壽文〉《石倉文稿》卷 2頁115

21 佚名纂《洪塘小志人物》

祖父西衢公未及見到學佺進士及第22到了學佺的父親及渠公時迫於家

境貧寒「曾在洪塘賣餅」23後因曹學佺任四川參政祖父父親皆被追贈為

參政24叔父名汝載生兩個兒子25

曹學佺的母親曾氏幼年時母親去世和哥哥相依為命頗得兄嫂的歡心

得到兄嫂的照顧隆慶五年(1571)十九歲嫁給曹學佺父親曹及渠隆慶六年

(1572)生一女姓名無考萬曆二年(1574)臘月十五日生曹學佺萬曆七年(1579)

又生一兒名曹學修萬曆十三年(1585)曾氏去世葬於雲山在學佺十一歲時

(1584)母親因病辭世十四年後萬曆二十六年(1598)因曹學佺為南京大理

寺正被封贈為安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十二月初三日學佺以公歸里將母

葬於雲山作《先姚曾安人墓誌銘》

曹母去世後曹父曾續弦學佺對繼母很孝順繼母九十壽誕時學佺作詩

為其賀壽26

長學佺二歲的姐姐在母親死後即擔起照顧家庭和兩個弟弟的責任27後適

林小他五歲的弟弟學修字能證從曹學佺的詩中28知其弟亦深諳詩文曾

多次參加詩社與朋友飲酒唱和論文賦詩學佺宦遊在外文集中諸作〈予

有潞河之役送弟修還〉〈憶舍弟修到家〉〈聞弟修病〉〈元旦同弟修作〉可

以看出對弟弟的牽掛

曹學佺兒子為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據《石倉詩稿》之《桂林集》詩歌

《乙丑除夕紀事》云「五旬仍過兩年華四子惟留一在家」可以推知曹學

佺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曹學佺詩文集中多次提到他們

《桂林集》之《嘉兒告歸口述五言古體四章送之》《西峰集》卷下〈長至日

西峰草堂小集適次兒孟表移館〉《更生篇》之〈除夜走筆示次兒表〉《林亭

詩稿》之〈除夕同范穆其吳去塵藏幼惺孟嘉孔表二兒守歲〉《芝山

集 》之〈曹子章(能始令郎)餞予臂山灣⋯⋯〉《林登州集》十七卷〈雲溪堂記〉

中也提到曹子章2003 年 5 月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福建叢書》第三輯《曹

學佺集》第一頁方寶川《 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一文第一點「曹學佺的

生平事略」中稱「據筆者知見記述相對翔實者當屬曹學佺第五子曹孟喜所

撰《曹石倉行述抄本》」曹學佺有五個兒子其中之一為曹孟喜曹孟善《明殉

22 同註 20學佺回憶道「予祖父母僅及見予小子之領鄉書」 23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21 24

「余以南京大理寺正被覃恩父受如官」曹學佺〈先妣曾安人墓誌銘〉《石倉文稿》卷二

25 《西峰集》卷下《季秋聽泉閣雜詠十首》引言「距重九猶五日耳吳仲緯將有事于龍溪

余兄能永與偕以雲母箋餘書口占十絕句以紀茲遊且為塞紙」以及《汝載叔能證弟至

日白沙而別》 26 〈題九松圖為余母壽〉云「人生壽考誠難得九十稱筋取數奢昔日衛公歌鷺菉竹茲辰

余母采黃花經眸世態兒升降繞膝兒孫皆樂加惟有岡頭老松樹青青相與閱韶華」《西峰

集》 27曹學佺〈祭林氏姊文〉《石倉文稿》 28 散見曹學佺《金陵集》《潞河集》中

節榮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雁澤先府君行述》一文中提到「先宮保公丙戌歲

殉節日不孝孟善方稚齡先兄等苦塊中泣述行實」曹孟喜並未在曹學佺詩

集中提到過

2 姻親姻親姻親姻親

〈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方寶川亦云「歸娶同里

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29」按林庭機〈朝列大夫南京國子監祭酒龔公用卿墓志〉

「公諱用卿字鳴治別號雲岡其先由光州入閩遂佔籍焉----嘉靖壬午(1522)

以禮經魁丙戌(1526)上春官對策大廷賜進士及第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

----辛丑(1541)擢南京國子監祭酒----尋以病乞歸----己未(1559)倭夷寇吾福

避居建安者久之未幾以微疾終年六十四30」龔用卿(1500-1563)字鳴治

號雲岡福建懷安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第一即〈行述〉中所稱「鼎元」也

授修撰累擢南京國子祭酒以病乞歸年六十四卒有《使鮮錄》《雲岡集》

及《詩餘》等31可知龔用卿死於曹學佺出生之十一年前

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人俱

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

司成於九原32」司成掌教育祭酒即指擔任國子監祭酒的龔用卿蔭一子授

光祿卿居北京學佺所娶乃「光祿公之女」即「龔用卿之孫女」學佺另一篇

祭妻弟龔克向文云「余憶初上公車入長安居停岳翁宦邸33」可知萬曆二十年

(壬辰1592)第一次在北京備考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

曹學佺的內弟有八人僅知兩位弟弟名為克廣克向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

萬曆 19 年(1591)曹學佺獲取童生同年八月鄉試中舉連中兩元之後

赴京參加三月的進士會考到了北京以同鄉之誼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光祿

公係廕官為嘉靖 5 年(1526)狀元龔用卿之子考試失利仍獲得光祿公賞識

收為女婿返鄉後即前往迎娶34萬曆 22 年(l594)冬再次上京經過幽燕

29 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書首頁 2 30 焦竑《國朝獻徵錄》卷 74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據萬曆 44 年影刊本頁 14

31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960《福建通志》卷 43潘 87清鄭祖庚《福建省侯官縣鄉土志》

云字「明」治應為「鳴」 32 〈祭龔瑤圃六舅文〉《六一集碑銘》頁 24 33 〈祭龔克向文〉《石倉三稿》卷 8頁 7 34 曹孟善〈先府君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福建師範大學方寶川教授亦

云「歸娶同里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見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

書後附錄頁 5 與書首頁 2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

人俱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司成於九

原」(《六一集碑銘》頁 24)應為龔用卿孫女方是又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孫文秀《曹學佺文學活動與文

齊魯各地瀏覽名山巨川目睹帝京景象也結交了許多文壇名士

次年春天一舉及第35授戶部主事請准返鄉探親此時老縣長周兆聖因病

去世學佺轉赴江西金溪弔唁途經福建建州永安武夷等地也順道遊歷江

西鉛山紫陽書院和觀音洞等地

在北京戶部任官期間曹學佺與友人遊歷近畿房山通州薊門各地都有

詩作萬曆 26 年(1598)改任南京大理寺左寺正由於業務清閒常與同僚

友人遊歷宮台古寺攀岩登岳或泊秦淮水閣留下許多唱和的詩篇

萬曆 29 年(1601)秋曹學佺同友人赴浙江歸安弔祭文學前輩茅坤36順道去

蘇州拜訪僑居該地的徐興公偕遊太湖杭州常山等地也到了越中紹興剡

溪新昌登天姥山等諸多名勝撰有〈遊太湖詩〉〈錢塘看春詩〉等作萬曆

31 年返鄉省親時參加由趙世顯主持邀請屠隆為貴賓的凌霄台大社又與

朋友共組芝社霞中社

萬曆 32 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南戶部郎中

33 年再遊浙江以妻子龔氏之喪而返回福州

萬曆 34 年(1606)曹學佺升任南京戶部郎中也開始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

社集主盟金陵詩壇錢謙益論萬曆年間有兩次詩壇盛況初期的領袖是金陵人

陳沂謁選為崇仁教諭陞奉新知縣調寧鄉謝病歸居家十五年於桃葉渡

淮清橋之間建造邀笛閣結清溪社37金鑾盛時泰張獻翼王稚登與會

詩風大勝而二十餘年之後閩人曹學佺繼起與臧懋循陳邦瞻吳兆吳夢

暘柳應芳盛鳴世等人唱和蔚為氣候並集眾人與會詩作刊刻為《金陵詩集》38曹學佺便是將金陵詩壇盛事推向高峰的重要人物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附《金陵社集詩人》曰「閩人曹學佺能始回翔棘

寺遊宴冶城賓朋過從名勝延眺縉紳則臧晉叔(懋循)陳德遠(邦瞻)

為眉目布衣則吳非熊(兆)吳允兆(夢暘)柳陳父(應芳)盛太古(鳴世)

為領袖台城懷古爰為憑弔之篇新亭送客亦有傷離之作筆墨橫飛篇帙

騰湧此金陵之極盛也」其時閩中詩人如徐 謝肇淛陳仲溱林古度兄弟

及莆田吳文潛姚旅等皆在金陵至此如曹學佺可以說是繼弘正間鄭繼之之

後打入金陵文壇的另一位福建文人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顯然是主盟的地位所

謂「坐令吳楚士同聲驅景附」39「石倉衣缽自韋陶吳越從風赤幟高」40不

藝思想研究》(北京大學 2011 年博士論文)仍沿用錯誤 35 見萬曆廿三年進士題名榜單曹學佺在二甲第 50 名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附錄 36 茅坤(1515-1601)有朱賡撰墓銘屠隆撰行狀馮夢禎撰墓表均見《茅鹿門先生集》(萬曆

刊本)卷 35 附錄茅坤 86 歲自生日起作了半年的宴會道經湖州歸安的文人均前往拜訪曹

學佺與茅坤之子國縉交往甚密甫離他家就傳來亡耗因此再專程弔喪 37 顧起元〈金陵六十詠〉第 38 人見《嬾真草堂集》(台北文海影明萬曆 42 年刊本)卷 1

頁 27另見無名氏〈寧鄉縣知縣陳芹傳〉《國朝獻徵錄》(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影萬曆 44年曼山館刊本)卷 89 頁 83

38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台北世界書局1965 年再版丁集上頁 459此《金陵詩集》

未見存稿疑散入曹學佺《石倉詩選明詩選》中目前此書殘存於上海圖書館未見刻本 39謝肇淛《後五子》《謝工部集》卷六 40亦謝肇淛詩轉引自《靜志居詩話》卷 16「謝肇淛」

僅以個人魅力率同吳越名士將風流弘長的南都主流文學推向明中期以來的高

潮而且提升了整個福建文學在江南中心文壇的地位「邇來吳越稍推閩士」41的

局面之確立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說是他的業績這一文學盛事的影響之大即

使到了明末清初他與諸名士所賦「清綺婉縟」之詩是「至今金陵人猶能誦之」42

萬曆 37 年(1609)調任四川右參政途經河南陜西抵四川成都任上隔年

夏天又離開蜀地再次往返北京賀歲旅途跋涉頗為耗時萬曆 39 年(1611)

升任四川按察使在這段時間中他忙於日常政務之外考察了蜀地風俗民情

寫成《蜀中廣記》108 卷43也趁著公務之便與友人暢遊江西安徽湖北等

地詩作成集41 年(1613)曹學佺遭「察典」獲罪削官三級又以丁憂歸故里

蜇居十年天啟 2 年學佺重獲啟用為廣西右參議他沒有想到這是最後的一

次遠行天啟 6 年任滿擬遷陝西按察副使竟以九年前所刻《野史紀略》而獲

罪拘禁七十餘日而後放歸故里崇禎元年(1628)學佺 55 歲重新授命為廣

西按察副使他已經無心任職力辭不就閒適的居家著述生活才是他的鍾愛

然則十七年後鼙鼓動地而來思宗自縊煤山福王兵敗唐王朱聿鍵入閩

自立曹學佺臨危授命就在自己的家鄉擔任起朝廷太常卿一職不久昇為禮部

尚書加太子太保次年(1645)8 月唐王兵敗於汀州學佺方與齊巽朱友桐議

守福州9 月 17 日城破學佺於次日凌晨自縊於西峰里家中

第第第第三三三三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

根據大陸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檢相關曹學佺著作共有 42 目

之多44日本公藏聯合書目中有關「曹學佺」相關目錄更多共有 237 目45在

這些目錄中有同版複本異版覆刻本補刊本也有曹學佺編輯撰序之書

也有零散的集結本單本或者是後人編輯偽託而成的書籍未能一一經眼

很難判斷其中異同目前只能依照前人藏書目錄所載以及近人著述中論及來

41李光縉《及閘人蔣於鼎書》《清源洞文集》卷 6 42 《林茂之先生掛劍集》卷首王士禎序 43 《蜀中廣記》內容分名勝邊防通釋人物方物仙釋遊宦風俗著作詩話

畫苑等 12 門共 108 卷包羅天文輿地山川水文歷史人文物產四庫全書本 44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係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北京大學數據分析研究

中心聯合研製扣除子目仍有 28 條目網址如下

http202963145dirSearchdomethod=gaoJiQueryampgoToPage=5ampisSearch=false 45 日本所藏中國古籍聯合書目見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NAIKAKUtagged4370037datampback=1

加以整理

曹學佺著作面向甚廣在經學方面有《易經通論》12卷《周易可說》7

卷《書傳會衷》10卷《詩經剖疑》24卷《禮記明訓》27卷《春秋闡義》12

卷46史學方面有《大明一統名勝志》208卷《蜀中廣記》108卷47至於曹學

佺個人的詩文集坊間為他出版的《選集》以及歷代詩選的編纂都值得仔細

推以下先就其詩文集做初步考察

(一)《石倉詩文集》的考索

根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大陸現存的曹學佺詩文集不含選集有

共有十種48拜現代影印發行的便利重要的刊本有 12 卷本24 卷本福師本

詩稿本四種已經影印出版又於國家圖書館得日本內閣所藏《石倉全集》影印

本(以下簡稱「內閣本」)卷帙最豐得以相互校讐以辨全貌茲將所見五本

影刊本的內容排列對比如下

1《石倉全集》109 卷本 (簡稱「內閣本」)

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石倉全集》番號漢 17189共 109 卷49全書分 61 冊

書高 26 公分寬 165 公分首頁有「五忠理學世家」「寿齋」二鈐印原書題

的編號是流水號經內閣文庫館員重新調整過目前台北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

有影印本係委託日本高橋寫真株式會社製作合裝為 30 本在內閣文庫的目

錄中尚有四條卷數不完整的編目卷次不多應為零散本

全書沒有連貫排列的卷數作品的編排也無法完全依照寫作時間先後大致

是以《石倉詩稿金陵集》三卷《石倉文稿》五卷為開端其次收任職南京

46 名為《書傳會要》《書經折衷》《詩經質疑》《春秋義略》《春秋傳刪》以及號稱總集的《五

經困學》《五經可說》是否為曹學佺親身編訂有待日後考索 47 名為《輿地名勝志》《天下名勝志》或書名上加「大明」兩字者疑非學佺自為尚有拆解

全書而單行的各地方《名勝志》以及蜀中人事物的單集則有待目擊 48《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卷二十六〈明別集〉著錄

參照崔建英輯訂賈衛民李曉亞參訂《明代別集版本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 年 7

月頁 625-628僅有兩目不同崔本後出缺第二目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刊本第七

目明末廿四卷本作十九卷本不知何故此兩本皆已影印發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載為

49 陳慶元曾在內閣文庫中閱讀《石倉全集》他將「內閣」本的卷篇重新編號將《金陵集丙午》

《金陵集丁未》視為同卷又將《游藤山詩》《續游藤山詩》合為一卷反將《石倉文稿》卷一

卷二各分為兩卷全部合算為 109 卷言與日人原亨光所云「一百又九卷」相吻合〈日本內

閣文庫藏本曹學佺《石倉全集》初探〉《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大

學主辦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年 1 月頁 460-479又台灣漢學研究中心資料庫羅列《石倉

全集》兩條一作 61 冊一作 88 卷均來自內閣文庫影印其實是同一本所謂 88 卷本並

未數算清楚造成失誤東京大學人文研究所於昭和四十年用東京内閣文庫藏崇禎中刊本景照

卷次亦凌亂載錄 21 册疑為 31 冊方是見日本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019705tagged0522009datampback=1(20100620)

大理寺前的舊作都是篇幅短小的詩集顯然原來的詩集都是隨時隨事隨地

而刻最後才被收編一處其中比較突兀的有二一是《浮山堂》(1613)插在

《房山》(1599)與《芝社》(1603)之間二是《武林稿》(1606)插在《芝社》(1603)

與《苕上》(1601)之間接下來的詩文稿已經有按年而刻的特色卻被先後區

分為三稿(58-60 歲)四稿(616264 歲)五稿(636566 歲)六稿(67 歲)

顯然在刊刻前試圖做整理的工夫何以 63 歲作五稿而 64 歲作四稿令人不

解未能竟功最後的〈古希集〉是 70 歲以後的作品

觀察書版每半頁 9 行每行 18 字白口是統一的大部分版心下方有

刻工名字簡寫其中有鄭一鄭二鄭西鄭利魏憲等人均為福建邵武工匠50字體以歐體為主少數則接近顏體頁碼有跳頁以及整理的跡象如《夜光》

3536 頁為同頁4041 頁為同頁可能因版頁遺失不得已兩號做同一頁

以便銜接可以大膽的假設曹學佺習慣將作品隨時隨地刊刻出版這些小集子

的木刻版被保留下來以便將來整理全集時可以繼續使用也沒有看到任何版式

不同的文集刻版內閣文庫所收的這套書是個「百衲本」曹學佺與他的家人

並沒有統籌刊印全本的機會正因為是「百衲本」保留了曹學佺文集最原始的

出版狀態

2《曹大理集》八卷《石倉文稿》四卷明萬曆刻本(簡稱「12 卷」本)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框高 200 毫米寬 273 毫米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此版

影印收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 1367 冊日本內閣文庫亦另存此目

《曹大理集》八卷實為詩集各卷依次為《春別》(甲辰1604)《豫章》

(1604)《金陵》(甲辰乙巳1604-1605)《江上》(1605)《玉華》(辛丑1601)

《苕上》(1601)《芝社》(癸卯1603)《天柱》(1603)檢核作品寫作時間與內

容這部詩集試圖依照寫作時間順序排列所以把《春別》排到前面在《金陵》

中試圖攙入同年寫作的《武林稿》24 首多出 85 頁的篇幅核校《武林稿》有

詩 64 首共 195 頁係學佺短期赴杭州蘇州時的作品編輯者可能集稿未全

試圖將半卷作品塞入《金陵集》中但也可能是《武林稿》後半卷作品編輯時尚

未寫出此後在編輯過程中又發現比《春別》更早完成的《玉華》《苕上》

《芝社》《天柱》因此編輯者「按時間順序排列作品」的企圖又告失敗至

於內閣本等《金陵集》尚有丙午丁未(1606-1607)兩卷作品而此本闕如可見

此本沒有重新編定卷次或有遺漏也無法察覺

《石倉文稿》有四卷各卷內容依次為書序等 33 篇碑傳墓銘等 29 篇遊

記等 10 篇廟宇疏文 21 篇合計 93 篇與內閣本對照四卷所收文章類型相

同唯篇數各少 2723412 篇尚缺 66 篇檢查所缺作品有些是在 1612

年學佺調任四川右參政之後的作品51內閣本第五卷書牘啟文有 21 篇(含鄧遠

50 李國慶編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上海上海古籍1998 年 12 月頁 91278279 51 如〈修理成都五龍廟疏文〉「歲壬子(1612)余再入蜀」《石倉文稿》卷 4頁 48內閣本可

知內閣本補充了離南京入蜀的作品

游來信 1 篇)此書全缺全部是四川任內對僚屬舊友的書信可以猜測文集

作四卷本保留了南京為官前後(1601-1605)時期的作品內閣本則攙入了四川任

官時期的作品可見這本書是學佺離開南京之前試圖超越原先刊刻的《曹大理

集》雖然不夠理想卻是他集結舊作而合版的第二次嘗試

3《石倉集》二十四卷明末刻本(簡稱「24 卷」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書北京出版社《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補編

集部》第 80 冊據此版影印發行書首有莆田周嬰〈六三集小序〉曹學佺〈自序〉

署崇禎丁丑(1637 年)夏閏月夏月撰述

首標明「石倉五稿」分四卷有目次依序為《六三詩》《六三文--序上》

《六三文--序下》《六三文--記傳碑銘》(1636)其次為「石倉四稿」一卷只

收《六四詩集丁丑》(1637)前有目錄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四艸詩全」

第三部分為「西峰集」前有周嬰壬申(1632 年)序其次是《西峰六一艸》(1634)

目錄正文卷首有學佺小引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一艸詩上」可知試

圖歸入「石倉四稿」標註「詩上」卻不見「詩下」是佚失未刻或衍誤

不得而知

第四部分標題署「石倉三稿」詩目錄有十四頁分《西峯集詩》上中

下三卷(1631-1633)以下諸卷卷前沒有目錄而版面形式皆同於內閣本分別

為《芝社》(1603)《武林》(1606)《天柱》(1603)《巴草》(1608)《蜀草》三卷

(1609)《聽泉》兩卷(1618-1619)《夜光》兩卷(1621)《淼軒》兩卷(1621)《賜

環》兩卷(1630)

從成書的樣貌來看也是個拼湊本何以用莆田周嬰的小序為首頁可能是

將書中收錄唯一的排版大方的序文置於卷首以充場面以下排列的順序稱

五稿四稿三稿何以倒行內文也沒有嚴格按時間順序排列三稿之後又

退到早年金陵前期巴蜀任官時間以及早期居家的作品

可知此書主要收錄學佺 58 歲到 64 歲的著作屬於中晚年期詩文而以《西

峰集》為主軸至於攙入早年其他零散的作品很可能是在倉卒之間以仍然保

留舊有的書版混合而編成

4《曹大理詩文集》無卷數明刻本(簡稱「福師」本)

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館編選並附有翠娛閣評選《曹

能始先生小品》2 卷曹孟善52〈曹石倉行述〉手抄本由江蘇古籍出版社於 2003

年 5 月影印出版分上下兩冊

上冊為詩集卷首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序文沒有目次首《金陵初稿》

其次《石倉詩稿金陵集甲辰乙巳》第三《金陵集卷中丙午》第四《金

陵集卷中丁未 》第五《金陵集丁未下 》第六《浮山堂集》第七《夜

52 福師本作「曹孟喜」誤首篇混入徐延壽〈祭曹石倉文〉第二篇才是〈行述〉通篇敘述者

均作「孟善」知為手民之誤

光堂近稿》最末《福廬遊稿》頁首有葉向高序詩集版式與刻工名字與內閣本

均同顯然為同一版本但丙午丁未兩卷版心俱作「金陵集卷中」因此

福師本將兩卷的第 7-8 頁錯置如果引述此文集者作品繫年上都會發生訛誤53

下冊為文集附錄的《小品》與〈行述〉不論此冊實收有《石倉文稿

卷二贈序祭銘》《夜光堂文稿》《浮山稿》《石倉文稿卷二》版心挖去

卷號少數頁碼也被被竄改但字體版式與每頁刻工名字字數連同缺字

版面意外摺線均與內閣本相同54福師本僅選入《文稿》卷二而剜去卷號

顯然蓄意做偽掩飾殘缺其餘四卷的遺憾卷中尚缺頁 95為王思仁母親所寫

〈書王安人傳後〉的前兩面卻無端增加了〈淑人翁母壽文〉〈祭徐鳴卿文〉〈汪

仲嘉傳〉三篇11 頁 21 面的篇幅然則此三文又重複出現在後面的《浮山稿》

中55校對版式仍同但版心被剜改試圖刪除「浮山」使融入「文稿卷帙」之

中後繼者不察又將《浮山稿》收入集中造成重複現象

福師本以被剜的版本影印該「剜版」後所留存「原版」的原始狀態在「曹

學佺全集」校勘工作上反而提供了比照的證據

5《石倉詩稿》33 卷清乾隆 19 年(1754)曹岱華刻本

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均藏有北京出版社依據北

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影印出版收在《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集部 143 冊書前附

有原書扉頁書影總目錄前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曹大理集序〉還有奉

天府府丞提督學政陳治滋此年〈重刻曹石倉先生詩集序〉並附有《明史文苑

傳》中的〈曹學佺傳〉接著有《石倉詩稿》總目錄此書係依學佺原版覆刻

除了另立新名《石倉詩稿》改為黑口加入「曾孫岱華重梓」字樣之外行數

每行字數字體均仿原版型態全書的排列仍以《初稿》《金陵》為首顯

示學佺最早成名作品其次收及《掛劍》《海色》等 16 本小集子(1596-1606)等

早期在北京任官時期往訪福建家鄉以及旅遊蘇杭湖嘉之作以下為四川任官

時期的《巴草》《蜀草》(1608-1609)而後往返宦途故鄉之間的《雪桂》(1612)

《湘西》《浮山》(1613)《福廬》《聽泉》(1618-1619 )《夜光堂》《森軒》(1612)

《桂林》(1623-1626)《更生篇》(1627)《賜環》(1630)《西峰》(1631-1633 )《六

四》(1637)從各卷的排序來看與寫作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對照仍有參差

以詩稿而言這個版本似為整齊事實上還有四個問題

(1)缺收《兩河行稿》

(2)缺收《賜環集》下卷內閣本中有上下兩卷詩稿本只存上卷

(3)多刻《湘西紀行(詩)》內閣本第 20 冊《湘西紀行》上卷是詩文相雜日記體

53 以南京江蘇古籍影版的《曹學佺集》新編頁碼 168 頁須接 221 頁224 頁再接回 173 頁陳

超李梅的論文均有因此繫年錯誤的現象建議讀者割截改貼此四頁否則容易誤讀 54 如《夜光堂》版心廿五二十六重複兩頁碼此頁缺四字內閣本福師本均同《文稿》卷

二頁 89〈別駕管元陽先生雙壽序〉頁面有紙張油墨摺線似有前後頁刷版的共同現象 55 〈壽翁母文〉在江蘇古籍版頁 701-708頁 811-818 重出〈祭鳴卿〉在頁 709-714頁 853-858

重出〈汪仲嘉〉在頁 719-724819-824 重出

劄記抽出其中詩作與廣西任上詩作又合刊為《桂林集》三卷以文類不同而同

時收錄詩稿本重刻時曹岱華未察《湘西紀行》的詩作已經重複出現在《桂林

集》上卷仍然單獨抽出《湘西紀行(詩)》刻印為一卷

(4)詩稿本為「避開遼事」而刪削詩作如《金陵初稿》頁 16應為〈喜龍君御

至自臨洮〉此詩被剜去而將此卷最後一首〈別同署〉移入此處

從以上各版本的校勘曹學佺早年出版自己的文集多以「隨時隨地隨事」

而刻的小集子為主攜帶輕便與詩友酬贈也最經濟便捷《曹大理集》編刻之

後赴四川任官之時曾有重編 12 卷本的打算嘗試將為宦金陵時期的作品重

新整理未能竟功新增的稿子也未曾以「二稿」相稱24 卷本無金陵時期

作品似乎是學佺 54 歲之後編選《西峰集》試圖合輯為三稿四稿五稿六

稿以迄古希之稿兩次的重新出版實際上都沒有完成願想因為舊稿過於零

散刊刻卷帙極不整齊又沒有計畫重雕新版最終都失敗了乾隆時期的詩稿

本 33 卷是曹岱華依照曹學佺的舊版型式覆刻而成除加入新加入編者名姓

其餘均按《金陵集》以來的字體與版式來刊刻可能是為了避免清政府在遼東議

題上的箝制僅選擇蒐集舊有詩作放棄了文章的重刻雖然方便讀者重新閱讀

學佺詩作卻無法保有全璧福師本雖然得自光緒翰林侍讀陳寶琛的舊藏仍

屬於明末舊版的刷本可見原版散落人間為書商輾轉襲用面目已非不得已

以剜版更動卷頁號碼的方式來得到出版的機會

而內閣本蒐集詩文 109 卷拼合了早期的《曹大理集》12 卷本24 卷本

還有集眾版所缺如《林亭文稿》《兩河行稿》等 51 卷但此書仍然依照舊書

拼合在時間的排序上還是有瑕疵如果要得到一本完整的《曹學佺全集》

應該區分為詩體文體各類依照作品繫年重新排列集子有「附錄文字」的情

形也應該按寫作時間順序重新歸建如《湘西紀行》卷下附錄有閩史誌鹽

政郵政賦稅海防倭患紅夷山寇諸文字應該歸到「條議類」為佳

《更生》卷下學佺自云收金陵時期舊稿自然應移入《金陵集》中方是

(二)兩本曹學佺選集的探討

坊間尚可見到有關曹學佺的兩本選集因為是選集本沒有列入上節的討論

中從這兩本選集中可以證明曹學佺作品在當時被讀者與出版商接受的情形

所以在此處敘述

1 《曹能始先生小品》2 卷收在《翠娛閣評選皇明小品十六家》32 卷本之中

明陸雲龍編選參與選評者尚有何偉然丁允和梅羹陸府治陶良棟陳燮

明陳家肇江之淮金汝棟等人崇禎六年(1633)崢霄館刻本56福建師範大

學圖書館藏本其他收藏單位十餘處但卷帙多半不全十六家分別為徐渭

屠隆袁宏道湯顯祖虞淳熙袁中道鍾惺文翔鳳李維楨黃汝亨張

56 陸雲龍號孤憤生浙江錢塘人萬曆崇禎間出版商翠娛閣崢霄館均為陸氏出版堂號

鼐陳仁錫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仁曹學佺曹學佺為第十六家從名單上

來看應是那時候的「現代名家文選」此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於 1996

年 2 月鉛字排印出版改名為《明人小品十六家》

此曹學佺小品選集開端有崇禎壬申年(1632)陸雲龍〈題詞〉書每半頁九行

十九字版心題為「曹能始集」全書收有「序引記碑文傳啟書

疏墓誌銘祭跋」等十二種文體合計文稿 38 篇57從體式上觀察應該是

提供讀者撰寫「應用文書」的典範

2 《曹能始詩》6 卷收在《八大家詩選》中明人夏雲鼎崇禎 6 年(1633)原輯

清故宮舊藏現存於台北故宮58原書僅存 29 卷分別為《陳仲醇詩》7 卷《曹

能始詩》6 卷《譚友夏詩》7 卷《楊龍友詩》5 卷《季叔房詩》4 卷此書載

錄時稱《明刻本八大家詩選》或《前八大家詩選》均為清人所加核對清康

熙 21 年(1682)季正爵刻本改名為《前八大家詩選》前有康熙 22 年倪粲序崇

禎 6 年夏雲鼎舊序康熙 21 年季正爵重刻序北京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本已

影印出版收在 2000 年編纂《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38 冊之中所選八家

即為董其昌 8 卷陳繼儒 7 卷王思任 8 卷曹學佺 6 卷李明睿 7 卷譚元春

8 卷楊文驄 5 卷季孟蓮 8 卷共 45 卷康熙版以八家之集各作 1 卷因此改

稱 8 卷本曹學佺排於第四位卷帙改稱卷 4 之 1 卷至卷 4 之 6內容並無變動

曹學佺詩共收五古 79 首七古 11 首五律 144 首七律 59 首五排 21 首

七絕 32 首共計 348 首59全書前端尚交代學佺之詩選自《夜光》《武林》《金

陵》《湘西》《桂林》《石倉詩稿》《大理集》《西園雜詠》等 8 部這前七部

集子最晚成稿的是《桂林》也就是說選家所用文本在天啟六年(1626)之前至

於最後一部的《西園雜詠》疑似誤植也可能是學佺失散之集

這兩部詩文選集本前者因福師本的選錄而為學者所注意後者為故宮殘

本眉目模糊雖然康熙年間季正爵重刻本已影印出版缺乏「子目」可查因

此尚未引起學者注意這兩部選集刊刻的時間均落在崇禎 5 年6 年之間曹

學佺當時為 59 歲60 歲正要進入「石倉六稿」的寫作密集期可見學佺在當

時的聲名與著述不因去官返鄉悠游山林而被文壇所忽略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分《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

57 福師本第二冊所收錄文稿與此選集中《陳道掌日箋序》等 13 篇重複本選集僅 38 篇稿可

見選錄此小品集並非智舉 58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下冊頁 1215可查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 59 五古目錄有 81 首內文缺詩作 2 首實為 79 首七古目錄有 12 首其中〈馬市歌為陳道源

作〉有目無詩實為 11 首五排目錄有 19 首〈遊疊綵巖〉〈竺都閫招遊華景洞〉兩篇

有詩無目實為 21 首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性靈」所奪「性靈」理論一出神氣章法音韻的揣摩都成了明日黃花

才情性情靈性的展現在世俗的喧擾中也都成了壁上之花禮失求諸野

當然只有從武夷山屏蔽仍保有「唐音傳承」的閩人來探求了此所以曹學佺研

究可以帶出區域文學的探討相信都是值得深思追索的議題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曹學佺生平考述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家世家世家世家世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與姻親

1家世家世家世家世

曹學佺(1575-1646)15字能始一字尊生號石倉別號雁澤居士西峰

居士福建侯官縣洪塘鄉人

據曹孟善〈行述〉中云「先世由鳳翔鐵馬公從前明太祖軍入閩遂家焉」福

師大方寶川先生所撰〈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云「先世由陝西鳳陽於明初

隨軍入閩」陳超博士論文亦同16李梅碩士論文則云「陜西鳳翔」17鳳翔疑

為鳳陽之誤方寶川所云「陜西鳳陽」應以「安徽鳳陽」為是18所以曹學佺的

祖籍應是安徽鳳陽學佺先祖大約在 1360-1368 年之間隨軍入閩19至曹學佺已是

第八世代在他祖父這一代全家遷至洪塘從此世居於此

洪塘在歷史上曾稱「洪塘市」是水路交通物資交流的樞紐自古繁華

文風鼎盛曹學佺《石倉文稿》卷二云「洪江在省會之西十有五里而遙風俗

頗為近古四民尚其本業無奇袤之好間裏相親過於姻婭通家子姓以諸父

事其尊長而兄弟行則以倫次稱呼壺內通殷勤若真妯迪娌也儒生書塾歸

遇尊長過門必拜考試之期里中為暗擬曰 『某也甲等某也乙等』及至發

落如所料不差群哄笑以為衡文使者微行洪江云」20《閩江金山寺志》

亦云「洪塘前朝人物之盛為吾閩西冠而最彪炳者」《洪塘小志middot人物》亦載「洪

塘自開閩以來賢哲迭起與閩之八都群賢齊聲祖父開創于前子孫繼承於後

或草間崛起或箕裘代紹或兄弟聯榮或鄉間並舉猗興盛哉」21在明代兩

百多年的科舉取士之中洪塘鄉出現「一狀元三尚書五十七舉人進士」因

此有「科科不斷洪」的美譽其中的一位尚書指的就是曹學佺

15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6 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41 17 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頁 3 18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19

參見許建崑〈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文學新鑰》10 期 20 曹學佺〈淑人翁母壽文〉《石倉文稿》卷 2頁115

21 佚名纂《洪塘小志人物》

祖父西衢公未及見到學佺進士及第22到了學佺的父親及渠公時迫於家

境貧寒「曾在洪塘賣餅」23後因曹學佺任四川參政祖父父親皆被追贈為

參政24叔父名汝載生兩個兒子25

曹學佺的母親曾氏幼年時母親去世和哥哥相依為命頗得兄嫂的歡心

得到兄嫂的照顧隆慶五年(1571)十九歲嫁給曹學佺父親曹及渠隆慶六年

(1572)生一女姓名無考萬曆二年(1574)臘月十五日生曹學佺萬曆七年(1579)

又生一兒名曹學修萬曆十三年(1585)曾氏去世葬於雲山在學佺十一歲時

(1584)母親因病辭世十四年後萬曆二十六年(1598)因曹學佺為南京大理

寺正被封贈為安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十二月初三日學佺以公歸里將母

葬於雲山作《先姚曾安人墓誌銘》

曹母去世後曹父曾續弦學佺對繼母很孝順繼母九十壽誕時學佺作詩

為其賀壽26

長學佺二歲的姐姐在母親死後即擔起照顧家庭和兩個弟弟的責任27後適

林小他五歲的弟弟學修字能證從曹學佺的詩中28知其弟亦深諳詩文曾

多次參加詩社與朋友飲酒唱和論文賦詩學佺宦遊在外文集中諸作〈予

有潞河之役送弟修還〉〈憶舍弟修到家〉〈聞弟修病〉〈元旦同弟修作〉可

以看出對弟弟的牽掛

曹學佺兒子為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據《石倉詩稿》之《桂林集》詩歌

《乙丑除夕紀事》云「五旬仍過兩年華四子惟留一在家」可以推知曹學

佺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曹學佺詩文集中多次提到他們

《桂林集》之《嘉兒告歸口述五言古體四章送之》《西峰集》卷下〈長至日

西峰草堂小集適次兒孟表移館〉《更生篇》之〈除夜走筆示次兒表〉《林亭

詩稿》之〈除夕同范穆其吳去塵藏幼惺孟嘉孔表二兒守歲〉《芝山

集 》之〈曹子章(能始令郎)餞予臂山灣⋯⋯〉《林登州集》十七卷〈雲溪堂記〉

中也提到曹子章2003 年 5 月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福建叢書》第三輯《曹

學佺集》第一頁方寶川《 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一文第一點「曹學佺的

生平事略」中稱「據筆者知見記述相對翔實者當屬曹學佺第五子曹孟喜所

撰《曹石倉行述抄本》」曹學佺有五個兒子其中之一為曹孟喜曹孟善《明殉

22 同註 20學佺回憶道「予祖父母僅及見予小子之領鄉書」 23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21 24

「余以南京大理寺正被覃恩父受如官」曹學佺〈先妣曾安人墓誌銘〉《石倉文稿》卷二

25 《西峰集》卷下《季秋聽泉閣雜詠十首》引言「距重九猶五日耳吳仲緯將有事于龍溪

余兄能永與偕以雲母箋餘書口占十絕句以紀茲遊且為塞紙」以及《汝載叔能證弟至

日白沙而別》 26 〈題九松圖為余母壽〉云「人生壽考誠難得九十稱筋取數奢昔日衛公歌鷺菉竹茲辰

余母采黃花經眸世態兒升降繞膝兒孫皆樂加惟有岡頭老松樹青青相與閱韶華」《西峰

集》 27曹學佺〈祭林氏姊文〉《石倉文稿》 28 散見曹學佺《金陵集》《潞河集》中

節榮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雁澤先府君行述》一文中提到「先宮保公丙戌歲

殉節日不孝孟善方稚齡先兄等苦塊中泣述行實」曹孟喜並未在曹學佺詩

集中提到過

2 姻親姻親姻親姻親

〈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方寶川亦云「歸娶同里

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29」按林庭機〈朝列大夫南京國子監祭酒龔公用卿墓志〉

「公諱用卿字鳴治別號雲岡其先由光州入閩遂佔籍焉----嘉靖壬午(1522)

以禮經魁丙戌(1526)上春官對策大廷賜進士及第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

----辛丑(1541)擢南京國子監祭酒----尋以病乞歸----己未(1559)倭夷寇吾福

避居建安者久之未幾以微疾終年六十四30」龔用卿(1500-1563)字鳴治

號雲岡福建懷安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第一即〈行述〉中所稱「鼎元」也

授修撰累擢南京國子祭酒以病乞歸年六十四卒有《使鮮錄》《雲岡集》

及《詩餘》等31可知龔用卿死於曹學佺出生之十一年前

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人俱

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

司成於九原32」司成掌教育祭酒即指擔任國子監祭酒的龔用卿蔭一子授

光祿卿居北京學佺所娶乃「光祿公之女」即「龔用卿之孫女」學佺另一篇

祭妻弟龔克向文云「余憶初上公車入長安居停岳翁宦邸33」可知萬曆二十年

(壬辰1592)第一次在北京備考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

曹學佺的內弟有八人僅知兩位弟弟名為克廣克向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

萬曆 19 年(1591)曹學佺獲取童生同年八月鄉試中舉連中兩元之後

赴京參加三月的進士會考到了北京以同鄉之誼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光祿

公係廕官為嘉靖 5 年(1526)狀元龔用卿之子考試失利仍獲得光祿公賞識

收為女婿返鄉後即前往迎娶34萬曆 22 年(l594)冬再次上京經過幽燕

29 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書首頁 2 30 焦竑《國朝獻徵錄》卷 74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據萬曆 44 年影刊本頁 14

31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960《福建通志》卷 43潘 87清鄭祖庚《福建省侯官縣鄉土志》

云字「明」治應為「鳴」 32 〈祭龔瑤圃六舅文〉《六一集碑銘》頁 24 33 〈祭龔克向文〉《石倉三稿》卷 8頁 7 34 曹孟善〈先府君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福建師範大學方寶川教授亦

云「歸娶同里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見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

書後附錄頁 5 與書首頁 2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

人俱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司成於九

原」(《六一集碑銘》頁 24)應為龔用卿孫女方是又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孫文秀《曹學佺文學活動與文

齊魯各地瀏覽名山巨川目睹帝京景象也結交了許多文壇名士

次年春天一舉及第35授戶部主事請准返鄉探親此時老縣長周兆聖因病

去世學佺轉赴江西金溪弔唁途經福建建州永安武夷等地也順道遊歷江

西鉛山紫陽書院和觀音洞等地

在北京戶部任官期間曹學佺與友人遊歷近畿房山通州薊門各地都有

詩作萬曆 26 年(1598)改任南京大理寺左寺正由於業務清閒常與同僚

友人遊歷宮台古寺攀岩登岳或泊秦淮水閣留下許多唱和的詩篇

萬曆 29 年(1601)秋曹學佺同友人赴浙江歸安弔祭文學前輩茅坤36順道去

蘇州拜訪僑居該地的徐興公偕遊太湖杭州常山等地也到了越中紹興剡

溪新昌登天姥山等諸多名勝撰有〈遊太湖詩〉〈錢塘看春詩〉等作萬曆

31 年返鄉省親時參加由趙世顯主持邀請屠隆為貴賓的凌霄台大社又與

朋友共組芝社霞中社

萬曆 32 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南戶部郎中

33 年再遊浙江以妻子龔氏之喪而返回福州

萬曆 34 年(1606)曹學佺升任南京戶部郎中也開始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

社集主盟金陵詩壇錢謙益論萬曆年間有兩次詩壇盛況初期的領袖是金陵人

陳沂謁選為崇仁教諭陞奉新知縣調寧鄉謝病歸居家十五年於桃葉渡

淮清橋之間建造邀笛閣結清溪社37金鑾盛時泰張獻翼王稚登與會

詩風大勝而二十餘年之後閩人曹學佺繼起與臧懋循陳邦瞻吳兆吳夢

暘柳應芳盛鳴世等人唱和蔚為氣候並集眾人與會詩作刊刻為《金陵詩集》38曹學佺便是將金陵詩壇盛事推向高峰的重要人物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附《金陵社集詩人》曰「閩人曹學佺能始回翔棘

寺遊宴冶城賓朋過從名勝延眺縉紳則臧晉叔(懋循)陳德遠(邦瞻)

為眉目布衣則吳非熊(兆)吳允兆(夢暘)柳陳父(應芳)盛太古(鳴世)

為領袖台城懷古爰為憑弔之篇新亭送客亦有傷離之作筆墨橫飛篇帙

騰湧此金陵之極盛也」其時閩中詩人如徐 謝肇淛陳仲溱林古度兄弟

及莆田吳文潛姚旅等皆在金陵至此如曹學佺可以說是繼弘正間鄭繼之之

後打入金陵文壇的另一位福建文人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顯然是主盟的地位所

謂「坐令吳楚士同聲驅景附」39「石倉衣缽自韋陶吳越從風赤幟高」40不

藝思想研究》(北京大學 2011 年博士論文)仍沿用錯誤 35 見萬曆廿三年進士題名榜單曹學佺在二甲第 50 名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附錄 36 茅坤(1515-1601)有朱賡撰墓銘屠隆撰行狀馮夢禎撰墓表均見《茅鹿門先生集》(萬曆

刊本)卷 35 附錄茅坤 86 歲自生日起作了半年的宴會道經湖州歸安的文人均前往拜訪曹

學佺與茅坤之子國縉交往甚密甫離他家就傳來亡耗因此再專程弔喪 37 顧起元〈金陵六十詠〉第 38 人見《嬾真草堂集》(台北文海影明萬曆 42 年刊本)卷 1

頁 27另見無名氏〈寧鄉縣知縣陳芹傳〉《國朝獻徵錄》(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影萬曆 44年曼山館刊本)卷 89 頁 83

38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台北世界書局1965 年再版丁集上頁 459此《金陵詩集》

未見存稿疑散入曹學佺《石倉詩選明詩選》中目前此書殘存於上海圖書館未見刻本 39謝肇淛《後五子》《謝工部集》卷六 40亦謝肇淛詩轉引自《靜志居詩話》卷 16「謝肇淛」

僅以個人魅力率同吳越名士將風流弘長的南都主流文學推向明中期以來的高

潮而且提升了整個福建文學在江南中心文壇的地位「邇來吳越稍推閩士」41的

局面之確立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說是他的業績這一文學盛事的影響之大即

使到了明末清初他與諸名士所賦「清綺婉縟」之詩是「至今金陵人猶能誦之」42

萬曆 37 年(1609)調任四川右參政途經河南陜西抵四川成都任上隔年

夏天又離開蜀地再次往返北京賀歲旅途跋涉頗為耗時萬曆 39 年(1611)

升任四川按察使在這段時間中他忙於日常政務之外考察了蜀地風俗民情

寫成《蜀中廣記》108 卷43也趁著公務之便與友人暢遊江西安徽湖北等

地詩作成集41 年(1613)曹學佺遭「察典」獲罪削官三級又以丁憂歸故里

蜇居十年天啟 2 年學佺重獲啟用為廣西右參議他沒有想到這是最後的一

次遠行天啟 6 年任滿擬遷陝西按察副使竟以九年前所刻《野史紀略》而獲

罪拘禁七十餘日而後放歸故里崇禎元年(1628)學佺 55 歲重新授命為廣

西按察副使他已經無心任職力辭不就閒適的居家著述生活才是他的鍾愛

然則十七年後鼙鼓動地而來思宗自縊煤山福王兵敗唐王朱聿鍵入閩

自立曹學佺臨危授命就在自己的家鄉擔任起朝廷太常卿一職不久昇為禮部

尚書加太子太保次年(1645)8 月唐王兵敗於汀州學佺方與齊巽朱友桐議

守福州9 月 17 日城破學佺於次日凌晨自縊於西峰里家中

第第第第三三三三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

根據大陸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檢相關曹學佺著作共有 42 目

之多44日本公藏聯合書目中有關「曹學佺」相關目錄更多共有 237 目45在

這些目錄中有同版複本異版覆刻本補刊本也有曹學佺編輯撰序之書

也有零散的集結本單本或者是後人編輯偽託而成的書籍未能一一經眼

很難判斷其中異同目前只能依照前人藏書目錄所載以及近人著述中論及來

41李光縉《及閘人蔣於鼎書》《清源洞文集》卷 6 42 《林茂之先生掛劍集》卷首王士禎序 43 《蜀中廣記》內容分名勝邊防通釋人物方物仙釋遊宦風俗著作詩話

畫苑等 12 門共 108 卷包羅天文輿地山川水文歷史人文物產四庫全書本 44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係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北京大學數據分析研究

中心聯合研製扣除子目仍有 28 條目網址如下

http202963145dirSearchdomethod=gaoJiQueryampgoToPage=5ampisSearch=false 45 日本所藏中國古籍聯合書目見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NAIKAKUtagged4370037datampback=1

加以整理

曹學佺著作面向甚廣在經學方面有《易經通論》12卷《周易可說》7

卷《書傳會衷》10卷《詩經剖疑》24卷《禮記明訓》27卷《春秋闡義》12

卷46史學方面有《大明一統名勝志》208卷《蜀中廣記》108卷47至於曹學

佺個人的詩文集坊間為他出版的《選集》以及歷代詩選的編纂都值得仔細

推以下先就其詩文集做初步考察

(一)《石倉詩文集》的考索

根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大陸現存的曹學佺詩文集不含選集有

共有十種48拜現代影印發行的便利重要的刊本有 12 卷本24 卷本福師本

詩稿本四種已經影印出版又於國家圖書館得日本內閣所藏《石倉全集》影印

本(以下簡稱「內閣本」)卷帙最豐得以相互校讐以辨全貌茲將所見五本

影刊本的內容排列對比如下

1《石倉全集》109 卷本 (簡稱「內閣本」)

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石倉全集》番號漢 17189共 109 卷49全書分 61 冊

書高 26 公分寬 165 公分首頁有「五忠理學世家」「寿齋」二鈐印原書題

的編號是流水號經內閣文庫館員重新調整過目前台北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

有影印本係委託日本高橋寫真株式會社製作合裝為 30 本在內閣文庫的目

錄中尚有四條卷數不完整的編目卷次不多應為零散本

全書沒有連貫排列的卷數作品的編排也無法完全依照寫作時間先後大致

是以《石倉詩稿金陵集》三卷《石倉文稿》五卷為開端其次收任職南京

46 名為《書傳會要》《書經折衷》《詩經質疑》《春秋義略》《春秋傳刪》以及號稱總集的《五

經困學》《五經可說》是否為曹學佺親身編訂有待日後考索 47 名為《輿地名勝志》《天下名勝志》或書名上加「大明」兩字者疑非學佺自為尚有拆解

全書而單行的各地方《名勝志》以及蜀中人事物的單集則有待目擊 48《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卷二十六〈明別集〉著錄

參照崔建英輯訂賈衛民李曉亞參訂《明代別集版本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 年 7

月頁 625-628僅有兩目不同崔本後出缺第二目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刊本第七

目明末廿四卷本作十九卷本不知何故此兩本皆已影印發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載為

49 陳慶元曾在內閣文庫中閱讀《石倉全集》他將「內閣」本的卷篇重新編號將《金陵集丙午》

《金陵集丁未》視為同卷又將《游藤山詩》《續游藤山詩》合為一卷反將《石倉文稿》卷一

卷二各分為兩卷全部合算為 109 卷言與日人原亨光所云「一百又九卷」相吻合〈日本內

閣文庫藏本曹學佺《石倉全集》初探〉《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大

學主辦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年 1 月頁 460-479又台灣漢學研究中心資料庫羅列《石倉

全集》兩條一作 61 冊一作 88 卷均來自內閣文庫影印其實是同一本所謂 88 卷本並

未數算清楚造成失誤東京大學人文研究所於昭和四十年用東京内閣文庫藏崇禎中刊本景照

卷次亦凌亂載錄 21 册疑為 31 冊方是見日本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019705tagged0522009datampback=1(20100620)

大理寺前的舊作都是篇幅短小的詩集顯然原來的詩集都是隨時隨事隨地

而刻最後才被收編一處其中比較突兀的有二一是《浮山堂》(1613)插在

《房山》(1599)與《芝社》(1603)之間二是《武林稿》(1606)插在《芝社》(1603)

與《苕上》(1601)之間接下來的詩文稿已經有按年而刻的特色卻被先後區

分為三稿(58-60 歲)四稿(616264 歲)五稿(636566 歲)六稿(67 歲)

顯然在刊刻前試圖做整理的工夫何以 63 歲作五稿而 64 歲作四稿令人不

解未能竟功最後的〈古希集〉是 70 歲以後的作品

觀察書版每半頁 9 行每行 18 字白口是統一的大部分版心下方有

刻工名字簡寫其中有鄭一鄭二鄭西鄭利魏憲等人均為福建邵武工匠50字體以歐體為主少數則接近顏體頁碼有跳頁以及整理的跡象如《夜光》

3536 頁為同頁4041 頁為同頁可能因版頁遺失不得已兩號做同一頁

以便銜接可以大膽的假設曹學佺習慣將作品隨時隨地刊刻出版這些小集子

的木刻版被保留下來以便將來整理全集時可以繼續使用也沒有看到任何版式

不同的文集刻版內閣文庫所收的這套書是個「百衲本」曹學佺與他的家人

並沒有統籌刊印全本的機會正因為是「百衲本」保留了曹學佺文集最原始的

出版狀態

2《曹大理集》八卷《石倉文稿》四卷明萬曆刻本(簡稱「12 卷」本)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框高 200 毫米寬 273 毫米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此版

影印收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 1367 冊日本內閣文庫亦另存此目

《曹大理集》八卷實為詩集各卷依次為《春別》(甲辰1604)《豫章》

(1604)《金陵》(甲辰乙巳1604-1605)《江上》(1605)《玉華》(辛丑1601)

《苕上》(1601)《芝社》(癸卯1603)《天柱》(1603)檢核作品寫作時間與內

容這部詩集試圖依照寫作時間順序排列所以把《春別》排到前面在《金陵》

中試圖攙入同年寫作的《武林稿》24 首多出 85 頁的篇幅核校《武林稿》有

詩 64 首共 195 頁係學佺短期赴杭州蘇州時的作品編輯者可能集稿未全

試圖將半卷作品塞入《金陵集》中但也可能是《武林稿》後半卷作品編輯時尚

未寫出此後在編輯過程中又發現比《春別》更早完成的《玉華》《苕上》

《芝社》《天柱》因此編輯者「按時間順序排列作品」的企圖又告失敗至

於內閣本等《金陵集》尚有丙午丁未(1606-1607)兩卷作品而此本闕如可見

此本沒有重新編定卷次或有遺漏也無法察覺

《石倉文稿》有四卷各卷內容依次為書序等 33 篇碑傳墓銘等 29 篇遊

記等 10 篇廟宇疏文 21 篇合計 93 篇與內閣本對照四卷所收文章類型相

同唯篇數各少 2723412 篇尚缺 66 篇檢查所缺作品有些是在 1612

年學佺調任四川右參政之後的作品51內閣本第五卷書牘啟文有 21 篇(含鄧遠

50 李國慶編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上海上海古籍1998 年 12 月頁 91278279 51 如〈修理成都五龍廟疏文〉「歲壬子(1612)余再入蜀」《石倉文稿》卷 4頁 48內閣本可

知內閣本補充了離南京入蜀的作品

游來信 1 篇)此書全缺全部是四川任內對僚屬舊友的書信可以猜測文集

作四卷本保留了南京為官前後(1601-1605)時期的作品內閣本則攙入了四川任

官時期的作品可見這本書是學佺離開南京之前試圖超越原先刊刻的《曹大理

集》雖然不夠理想卻是他集結舊作而合版的第二次嘗試

3《石倉集》二十四卷明末刻本(簡稱「24 卷」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書北京出版社《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補編

集部》第 80 冊據此版影印發行書首有莆田周嬰〈六三集小序〉曹學佺〈自序〉

署崇禎丁丑(1637 年)夏閏月夏月撰述

首標明「石倉五稿」分四卷有目次依序為《六三詩》《六三文--序上》

《六三文--序下》《六三文--記傳碑銘》(1636)其次為「石倉四稿」一卷只

收《六四詩集丁丑》(1637)前有目錄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四艸詩全」

第三部分為「西峰集」前有周嬰壬申(1632 年)序其次是《西峰六一艸》(1634)

目錄正文卷首有學佺小引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一艸詩上」可知試

圖歸入「石倉四稿」標註「詩上」卻不見「詩下」是佚失未刻或衍誤

不得而知

第四部分標題署「石倉三稿」詩目錄有十四頁分《西峯集詩》上中

下三卷(1631-1633)以下諸卷卷前沒有目錄而版面形式皆同於內閣本分別

為《芝社》(1603)《武林》(1606)《天柱》(1603)《巴草》(1608)《蜀草》三卷

(1609)《聽泉》兩卷(1618-1619)《夜光》兩卷(1621)《淼軒》兩卷(1621)《賜

環》兩卷(1630)

從成書的樣貌來看也是個拼湊本何以用莆田周嬰的小序為首頁可能是

將書中收錄唯一的排版大方的序文置於卷首以充場面以下排列的順序稱

五稿四稿三稿何以倒行內文也沒有嚴格按時間順序排列三稿之後又

退到早年金陵前期巴蜀任官時間以及早期居家的作品

可知此書主要收錄學佺 58 歲到 64 歲的著作屬於中晚年期詩文而以《西

峰集》為主軸至於攙入早年其他零散的作品很可能是在倉卒之間以仍然保

留舊有的書版混合而編成

4《曹大理詩文集》無卷數明刻本(簡稱「福師」本)

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館編選並附有翠娛閣評選《曹

能始先生小品》2 卷曹孟善52〈曹石倉行述〉手抄本由江蘇古籍出版社於 2003

年 5 月影印出版分上下兩冊

上冊為詩集卷首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序文沒有目次首《金陵初稿》

其次《石倉詩稿金陵集甲辰乙巳》第三《金陵集卷中丙午》第四《金

陵集卷中丁未 》第五《金陵集丁未下 》第六《浮山堂集》第七《夜

52 福師本作「曹孟喜」誤首篇混入徐延壽〈祭曹石倉文〉第二篇才是〈行述〉通篇敘述者

均作「孟善」知為手民之誤

光堂近稿》最末《福廬遊稿》頁首有葉向高序詩集版式與刻工名字與內閣本

均同顯然為同一版本但丙午丁未兩卷版心俱作「金陵集卷中」因此

福師本將兩卷的第 7-8 頁錯置如果引述此文集者作品繫年上都會發生訛誤53

下冊為文集附錄的《小品》與〈行述〉不論此冊實收有《石倉文稿

卷二贈序祭銘》《夜光堂文稿》《浮山稿》《石倉文稿卷二》版心挖去

卷號少數頁碼也被被竄改但字體版式與每頁刻工名字字數連同缺字

版面意外摺線均與內閣本相同54福師本僅選入《文稿》卷二而剜去卷號

顯然蓄意做偽掩飾殘缺其餘四卷的遺憾卷中尚缺頁 95為王思仁母親所寫

〈書王安人傳後〉的前兩面卻無端增加了〈淑人翁母壽文〉〈祭徐鳴卿文〉〈汪

仲嘉傳〉三篇11 頁 21 面的篇幅然則此三文又重複出現在後面的《浮山稿》

中55校對版式仍同但版心被剜改試圖刪除「浮山」使融入「文稿卷帙」之

中後繼者不察又將《浮山稿》收入集中造成重複現象

福師本以被剜的版本影印該「剜版」後所留存「原版」的原始狀態在「曹

學佺全集」校勘工作上反而提供了比照的證據

5《石倉詩稿》33 卷清乾隆 19 年(1754)曹岱華刻本

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均藏有北京出版社依據北

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影印出版收在《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集部 143 冊書前附

有原書扉頁書影總目錄前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曹大理集序〉還有奉

天府府丞提督學政陳治滋此年〈重刻曹石倉先生詩集序〉並附有《明史文苑

傳》中的〈曹學佺傳〉接著有《石倉詩稿》總目錄此書係依學佺原版覆刻

除了另立新名《石倉詩稿》改為黑口加入「曾孫岱華重梓」字樣之外行數

每行字數字體均仿原版型態全書的排列仍以《初稿》《金陵》為首顯

示學佺最早成名作品其次收及《掛劍》《海色》等 16 本小集子(1596-1606)等

早期在北京任官時期往訪福建家鄉以及旅遊蘇杭湖嘉之作以下為四川任官

時期的《巴草》《蜀草》(1608-1609)而後往返宦途故鄉之間的《雪桂》(1612)

《湘西》《浮山》(1613)《福廬》《聽泉》(1618-1619 )《夜光堂》《森軒》(1612)

《桂林》(1623-1626)《更生篇》(1627)《賜環》(1630)《西峰》(1631-1633 )《六

四》(1637)從各卷的排序來看與寫作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對照仍有參差

以詩稿而言這個版本似為整齊事實上還有四個問題

(1)缺收《兩河行稿》

(2)缺收《賜環集》下卷內閣本中有上下兩卷詩稿本只存上卷

(3)多刻《湘西紀行(詩)》內閣本第 20 冊《湘西紀行》上卷是詩文相雜日記體

53 以南京江蘇古籍影版的《曹學佺集》新編頁碼 168 頁須接 221 頁224 頁再接回 173 頁陳

超李梅的論文均有因此繫年錯誤的現象建議讀者割截改貼此四頁否則容易誤讀 54 如《夜光堂》版心廿五二十六重複兩頁碼此頁缺四字內閣本福師本均同《文稿》卷

二頁 89〈別駕管元陽先生雙壽序〉頁面有紙張油墨摺線似有前後頁刷版的共同現象 55 〈壽翁母文〉在江蘇古籍版頁 701-708頁 811-818 重出〈祭鳴卿〉在頁 709-714頁 853-858

重出〈汪仲嘉〉在頁 719-724819-824 重出

劄記抽出其中詩作與廣西任上詩作又合刊為《桂林集》三卷以文類不同而同

時收錄詩稿本重刻時曹岱華未察《湘西紀行》的詩作已經重複出現在《桂林

集》上卷仍然單獨抽出《湘西紀行(詩)》刻印為一卷

(4)詩稿本為「避開遼事」而刪削詩作如《金陵初稿》頁 16應為〈喜龍君御

至自臨洮〉此詩被剜去而將此卷最後一首〈別同署〉移入此處

從以上各版本的校勘曹學佺早年出版自己的文集多以「隨時隨地隨事」

而刻的小集子為主攜帶輕便與詩友酬贈也最經濟便捷《曹大理集》編刻之

後赴四川任官之時曾有重編 12 卷本的打算嘗試將為宦金陵時期的作品重

新整理未能竟功新增的稿子也未曾以「二稿」相稱24 卷本無金陵時期

作品似乎是學佺 54 歲之後編選《西峰集》試圖合輯為三稿四稿五稿六

稿以迄古希之稿兩次的重新出版實際上都沒有完成願想因為舊稿過於零

散刊刻卷帙極不整齊又沒有計畫重雕新版最終都失敗了乾隆時期的詩稿

本 33 卷是曹岱華依照曹學佺的舊版型式覆刻而成除加入新加入編者名姓

其餘均按《金陵集》以來的字體與版式來刊刻可能是為了避免清政府在遼東議

題上的箝制僅選擇蒐集舊有詩作放棄了文章的重刻雖然方便讀者重新閱讀

學佺詩作卻無法保有全璧福師本雖然得自光緒翰林侍讀陳寶琛的舊藏仍

屬於明末舊版的刷本可見原版散落人間為書商輾轉襲用面目已非不得已

以剜版更動卷頁號碼的方式來得到出版的機會

而內閣本蒐集詩文 109 卷拼合了早期的《曹大理集》12 卷本24 卷本

還有集眾版所缺如《林亭文稿》《兩河行稿》等 51 卷但此書仍然依照舊書

拼合在時間的排序上還是有瑕疵如果要得到一本完整的《曹學佺全集》

應該區分為詩體文體各類依照作品繫年重新排列集子有「附錄文字」的情

形也應該按寫作時間順序重新歸建如《湘西紀行》卷下附錄有閩史誌鹽

政郵政賦稅海防倭患紅夷山寇諸文字應該歸到「條議類」為佳

《更生》卷下學佺自云收金陵時期舊稿自然應移入《金陵集》中方是

(二)兩本曹學佺選集的探討

坊間尚可見到有關曹學佺的兩本選集因為是選集本沒有列入上節的討論

中從這兩本選集中可以證明曹學佺作品在當時被讀者與出版商接受的情形

所以在此處敘述

1 《曹能始先生小品》2 卷收在《翠娛閣評選皇明小品十六家》32 卷本之中

明陸雲龍編選參與選評者尚有何偉然丁允和梅羹陸府治陶良棟陳燮

明陳家肇江之淮金汝棟等人崇禎六年(1633)崢霄館刻本56福建師範大

學圖書館藏本其他收藏單位十餘處但卷帙多半不全十六家分別為徐渭

屠隆袁宏道湯顯祖虞淳熙袁中道鍾惺文翔鳳李維楨黃汝亨張

56 陸雲龍號孤憤生浙江錢塘人萬曆崇禎間出版商翠娛閣崢霄館均為陸氏出版堂號

鼐陳仁錫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仁曹學佺曹學佺為第十六家從名單上

來看應是那時候的「現代名家文選」此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於 1996

年 2 月鉛字排印出版改名為《明人小品十六家》

此曹學佺小品選集開端有崇禎壬申年(1632)陸雲龍〈題詞〉書每半頁九行

十九字版心題為「曹能始集」全書收有「序引記碑文傳啟書

疏墓誌銘祭跋」等十二種文體合計文稿 38 篇57從體式上觀察應該是

提供讀者撰寫「應用文書」的典範

2 《曹能始詩》6 卷收在《八大家詩選》中明人夏雲鼎崇禎 6 年(1633)原輯

清故宮舊藏現存於台北故宮58原書僅存 29 卷分別為《陳仲醇詩》7 卷《曹

能始詩》6 卷《譚友夏詩》7 卷《楊龍友詩》5 卷《季叔房詩》4 卷此書載

錄時稱《明刻本八大家詩選》或《前八大家詩選》均為清人所加核對清康

熙 21 年(1682)季正爵刻本改名為《前八大家詩選》前有康熙 22 年倪粲序崇

禎 6 年夏雲鼎舊序康熙 21 年季正爵重刻序北京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本已

影印出版收在 2000 年編纂《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38 冊之中所選八家

即為董其昌 8 卷陳繼儒 7 卷王思任 8 卷曹學佺 6 卷李明睿 7 卷譚元春

8 卷楊文驄 5 卷季孟蓮 8 卷共 45 卷康熙版以八家之集各作 1 卷因此改

稱 8 卷本曹學佺排於第四位卷帙改稱卷 4 之 1 卷至卷 4 之 6內容並無變動

曹學佺詩共收五古 79 首七古 11 首五律 144 首七律 59 首五排 21 首

七絕 32 首共計 348 首59全書前端尚交代學佺之詩選自《夜光》《武林》《金

陵》《湘西》《桂林》《石倉詩稿》《大理集》《西園雜詠》等 8 部這前七部

集子最晚成稿的是《桂林》也就是說選家所用文本在天啟六年(1626)之前至

於最後一部的《西園雜詠》疑似誤植也可能是學佺失散之集

這兩部詩文選集本前者因福師本的選錄而為學者所注意後者為故宮殘

本眉目模糊雖然康熙年間季正爵重刻本已影印出版缺乏「子目」可查因

此尚未引起學者注意這兩部選集刊刻的時間均落在崇禎 5 年6 年之間曹

學佺當時為 59 歲60 歲正要進入「石倉六稿」的寫作密集期可見學佺在當

時的聲名與著述不因去官返鄉悠游山林而被文壇所忽略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分《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

57 福師本第二冊所收錄文稿與此選集中《陳道掌日箋序》等 13 篇重複本選集僅 38 篇稿可

見選錄此小品集並非智舉 58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下冊頁 1215可查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 59 五古目錄有 81 首內文缺詩作 2 首實為 79 首七古目錄有 12 首其中〈馬市歌為陳道源

作〉有目無詩實為 11 首五排目錄有 19 首〈遊疊綵巖〉〈竺都閫招遊華景洞〉兩篇

有詩無目實為 21 首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祖父西衢公未及見到學佺進士及第22到了學佺的父親及渠公時迫於家

境貧寒「曾在洪塘賣餅」23後因曹學佺任四川參政祖父父親皆被追贈為

參政24叔父名汝載生兩個兒子25

曹學佺的母親曾氏幼年時母親去世和哥哥相依為命頗得兄嫂的歡心

得到兄嫂的照顧隆慶五年(1571)十九歲嫁給曹學佺父親曹及渠隆慶六年

(1572)生一女姓名無考萬曆二年(1574)臘月十五日生曹學佺萬曆七年(1579)

又生一兒名曹學修萬曆十三年(1585)曾氏去世葬於雲山在學佺十一歲時

(1584)母親因病辭世十四年後萬曆二十六年(1598)因曹學佺為南京大理

寺正被封贈為安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十二月初三日學佺以公歸里將母

葬於雲山作《先姚曾安人墓誌銘》

曹母去世後曹父曾續弦學佺對繼母很孝順繼母九十壽誕時學佺作詩

為其賀壽26

長學佺二歲的姐姐在母親死後即擔起照顧家庭和兩個弟弟的責任27後適

林小他五歲的弟弟學修字能證從曹學佺的詩中28知其弟亦深諳詩文曾

多次參加詩社與朋友飲酒唱和論文賦詩學佺宦遊在外文集中諸作〈予

有潞河之役送弟修還〉〈憶舍弟修到家〉〈聞弟修病〉〈元旦同弟修作〉可

以看出對弟弟的牽掛

曹學佺兒子為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據《石倉詩稿》之《桂林集》詩歌

《乙丑除夕紀事》云「五旬仍過兩年華四子惟留一在家」可以推知曹學

佺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孟嘉孟表子章孟善曹學佺詩文集中多次提到他們

《桂林集》之《嘉兒告歸口述五言古體四章送之》《西峰集》卷下〈長至日

西峰草堂小集適次兒孟表移館〉《更生篇》之〈除夜走筆示次兒表〉《林亭

詩稿》之〈除夕同范穆其吳去塵藏幼惺孟嘉孔表二兒守歲〉《芝山

集 》之〈曹子章(能始令郎)餞予臂山灣⋯⋯〉《林登州集》十七卷〈雲溪堂記〉

中也提到曹子章2003 年 5 月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福建叢書》第三輯《曹

學佺集》第一頁方寶川《 曹學佺及其詩文別集述考》一文第一點「曹學佺的

生平事略」中稱「據筆者知見記述相對翔實者當屬曹學佺第五子曹孟喜所

撰《曹石倉行述抄本》」曹學佺有五個兒子其中之一為曹孟喜曹孟善《明殉

22 同註 20學佺回憶道「予祖父母僅及見予小子之領鄉書」 23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頁 21 24

「余以南京大理寺正被覃恩父受如官」曹學佺〈先妣曾安人墓誌銘〉《石倉文稿》卷二

25 《西峰集》卷下《季秋聽泉閣雜詠十首》引言「距重九猶五日耳吳仲緯將有事于龍溪

余兄能永與偕以雲母箋餘書口占十絕句以紀茲遊且為塞紙」以及《汝載叔能證弟至

日白沙而別》 26 〈題九松圖為余母壽〉云「人生壽考誠難得九十稱筋取數奢昔日衛公歌鷺菉竹茲辰

余母采黃花經眸世態兒升降繞膝兒孫皆樂加惟有岡頭老松樹青青相與閱韶華」《西峰

集》 27曹學佺〈祭林氏姊文〉《石倉文稿》 28 散見曹學佺《金陵集》《潞河集》中

節榮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雁澤先府君行述》一文中提到「先宮保公丙戌歲

殉節日不孝孟善方稚齡先兄等苦塊中泣述行實」曹孟喜並未在曹學佺詩

集中提到過

2 姻親姻親姻親姻親

〈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方寶川亦云「歸娶同里

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29」按林庭機〈朝列大夫南京國子監祭酒龔公用卿墓志〉

「公諱用卿字鳴治別號雲岡其先由光州入閩遂佔籍焉----嘉靖壬午(1522)

以禮經魁丙戌(1526)上春官對策大廷賜進士及第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

----辛丑(1541)擢南京國子監祭酒----尋以病乞歸----己未(1559)倭夷寇吾福

避居建安者久之未幾以微疾終年六十四30」龔用卿(1500-1563)字鳴治

號雲岡福建懷安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第一即〈行述〉中所稱「鼎元」也

授修撰累擢南京國子祭酒以病乞歸年六十四卒有《使鮮錄》《雲岡集》

及《詩餘》等31可知龔用卿死於曹學佺出生之十一年前

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人俱

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

司成於九原32」司成掌教育祭酒即指擔任國子監祭酒的龔用卿蔭一子授

光祿卿居北京學佺所娶乃「光祿公之女」即「龔用卿之孫女」學佺另一篇

祭妻弟龔克向文云「余憶初上公車入長安居停岳翁宦邸33」可知萬曆二十年

(壬辰1592)第一次在北京備考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

曹學佺的內弟有八人僅知兩位弟弟名為克廣克向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

萬曆 19 年(1591)曹學佺獲取童生同年八月鄉試中舉連中兩元之後

赴京參加三月的進士會考到了北京以同鄉之誼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光祿

公係廕官為嘉靖 5 年(1526)狀元龔用卿之子考試失利仍獲得光祿公賞識

收為女婿返鄉後即前往迎娶34萬曆 22 年(l594)冬再次上京經過幽燕

29 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書首頁 2 30 焦竑《國朝獻徵錄》卷 74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據萬曆 44 年影刊本頁 14

31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960《福建通志》卷 43潘 87清鄭祖庚《福建省侯官縣鄉土志》

云字「明」治應為「鳴」 32 〈祭龔瑤圃六舅文〉《六一集碑銘》頁 24 33 〈祭龔克向文〉《石倉三稿》卷 8頁 7 34 曹孟善〈先府君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福建師範大學方寶川教授亦

云「歸娶同里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見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

書後附錄頁 5 與書首頁 2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

人俱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司成於九

原」(《六一集碑銘》頁 24)應為龔用卿孫女方是又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孫文秀《曹學佺文學活動與文

齊魯各地瀏覽名山巨川目睹帝京景象也結交了許多文壇名士

次年春天一舉及第35授戶部主事請准返鄉探親此時老縣長周兆聖因病

去世學佺轉赴江西金溪弔唁途經福建建州永安武夷等地也順道遊歷江

西鉛山紫陽書院和觀音洞等地

在北京戶部任官期間曹學佺與友人遊歷近畿房山通州薊門各地都有

詩作萬曆 26 年(1598)改任南京大理寺左寺正由於業務清閒常與同僚

友人遊歷宮台古寺攀岩登岳或泊秦淮水閣留下許多唱和的詩篇

萬曆 29 年(1601)秋曹學佺同友人赴浙江歸安弔祭文學前輩茅坤36順道去

蘇州拜訪僑居該地的徐興公偕遊太湖杭州常山等地也到了越中紹興剡

溪新昌登天姥山等諸多名勝撰有〈遊太湖詩〉〈錢塘看春詩〉等作萬曆

31 年返鄉省親時參加由趙世顯主持邀請屠隆為貴賓的凌霄台大社又與

朋友共組芝社霞中社

萬曆 32 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南戶部郎中

33 年再遊浙江以妻子龔氏之喪而返回福州

萬曆 34 年(1606)曹學佺升任南京戶部郎中也開始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

社集主盟金陵詩壇錢謙益論萬曆年間有兩次詩壇盛況初期的領袖是金陵人

陳沂謁選為崇仁教諭陞奉新知縣調寧鄉謝病歸居家十五年於桃葉渡

淮清橋之間建造邀笛閣結清溪社37金鑾盛時泰張獻翼王稚登與會

詩風大勝而二十餘年之後閩人曹學佺繼起與臧懋循陳邦瞻吳兆吳夢

暘柳應芳盛鳴世等人唱和蔚為氣候並集眾人與會詩作刊刻為《金陵詩集》38曹學佺便是將金陵詩壇盛事推向高峰的重要人物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附《金陵社集詩人》曰「閩人曹學佺能始回翔棘

寺遊宴冶城賓朋過從名勝延眺縉紳則臧晉叔(懋循)陳德遠(邦瞻)

為眉目布衣則吳非熊(兆)吳允兆(夢暘)柳陳父(應芳)盛太古(鳴世)

為領袖台城懷古爰為憑弔之篇新亭送客亦有傷離之作筆墨橫飛篇帙

騰湧此金陵之極盛也」其時閩中詩人如徐 謝肇淛陳仲溱林古度兄弟

及莆田吳文潛姚旅等皆在金陵至此如曹學佺可以說是繼弘正間鄭繼之之

後打入金陵文壇的另一位福建文人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顯然是主盟的地位所

謂「坐令吳楚士同聲驅景附」39「石倉衣缽自韋陶吳越從風赤幟高」40不

藝思想研究》(北京大學 2011 年博士論文)仍沿用錯誤 35 見萬曆廿三年進士題名榜單曹學佺在二甲第 50 名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附錄 36 茅坤(1515-1601)有朱賡撰墓銘屠隆撰行狀馮夢禎撰墓表均見《茅鹿門先生集》(萬曆

刊本)卷 35 附錄茅坤 86 歲自生日起作了半年的宴會道經湖州歸安的文人均前往拜訪曹

學佺與茅坤之子國縉交往甚密甫離他家就傳來亡耗因此再專程弔喪 37 顧起元〈金陵六十詠〉第 38 人見《嬾真草堂集》(台北文海影明萬曆 42 年刊本)卷 1

頁 27另見無名氏〈寧鄉縣知縣陳芹傳〉《國朝獻徵錄》(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影萬曆 44年曼山館刊本)卷 89 頁 83

38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台北世界書局1965 年再版丁集上頁 459此《金陵詩集》

未見存稿疑散入曹學佺《石倉詩選明詩選》中目前此書殘存於上海圖書館未見刻本 39謝肇淛《後五子》《謝工部集》卷六 40亦謝肇淛詩轉引自《靜志居詩話》卷 16「謝肇淛」

僅以個人魅力率同吳越名士將風流弘長的南都主流文學推向明中期以來的高

潮而且提升了整個福建文學在江南中心文壇的地位「邇來吳越稍推閩士」41的

局面之確立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說是他的業績這一文學盛事的影響之大即

使到了明末清初他與諸名士所賦「清綺婉縟」之詩是「至今金陵人猶能誦之」42

萬曆 37 年(1609)調任四川右參政途經河南陜西抵四川成都任上隔年

夏天又離開蜀地再次往返北京賀歲旅途跋涉頗為耗時萬曆 39 年(1611)

升任四川按察使在這段時間中他忙於日常政務之外考察了蜀地風俗民情

寫成《蜀中廣記》108 卷43也趁著公務之便與友人暢遊江西安徽湖北等

地詩作成集41 年(1613)曹學佺遭「察典」獲罪削官三級又以丁憂歸故里

蜇居十年天啟 2 年學佺重獲啟用為廣西右參議他沒有想到這是最後的一

次遠行天啟 6 年任滿擬遷陝西按察副使竟以九年前所刻《野史紀略》而獲

罪拘禁七十餘日而後放歸故里崇禎元年(1628)學佺 55 歲重新授命為廣

西按察副使他已經無心任職力辭不就閒適的居家著述生活才是他的鍾愛

然則十七年後鼙鼓動地而來思宗自縊煤山福王兵敗唐王朱聿鍵入閩

自立曹學佺臨危授命就在自己的家鄉擔任起朝廷太常卿一職不久昇為禮部

尚書加太子太保次年(1645)8 月唐王兵敗於汀州學佺方與齊巽朱友桐議

守福州9 月 17 日城破學佺於次日凌晨自縊於西峰里家中

第第第第三三三三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

根據大陸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檢相關曹學佺著作共有 42 目

之多44日本公藏聯合書目中有關「曹學佺」相關目錄更多共有 237 目45在

這些目錄中有同版複本異版覆刻本補刊本也有曹學佺編輯撰序之書

也有零散的集結本單本或者是後人編輯偽託而成的書籍未能一一經眼

很難判斷其中異同目前只能依照前人藏書目錄所載以及近人著述中論及來

41李光縉《及閘人蔣於鼎書》《清源洞文集》卷 6 42 《林茂之先生掛劍集》卷首王士禎序 43 《蜀中廣記》內容分名勝邊防通釋人物方物仙釋遊宦風俗著作詩話

畫苑等 12 門共 108 卷包羅天文輿地山川水文歷史人文物產四庫全書本 44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係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北京大學數據分析研究

中心聯合研製扣除子目仍有 28 條目網址如下

http202963145dirSearchdomethod=gaoJiQueryampgoToPage=5ampisSearch=false 45 日本所藏中國古籍聯合書目見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NAIKAKUtagged4370037datampback=1

加以整理

曹學佺著作面向甚廣在經學方面有《易經通論》12卷《周易可說》7

卷《書傳會衷》10卷《詩經剖疑》24卷《禮記明訓》27卷《春秋闡義》12

卷46史學方面有《大明一統名勝志》208卷《蜀中廣記》108卷47至於曹學

佺個人的詩文集坊間為他出版的《選集》以及歷代詩選的編纂都值得仔細

推以下先就其詩文集做初步考察

(一)《石倉詩文集》的考索

根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大陸現存的曹學佺詩文集不含選集有

共有十種48拜現代影印發行的便利重要的刊本有 12 卷本24 卷本福師本

詩稿本四種已經影印出版又於國家圖書館得日本內閣所藏《石倉全集》影印

本(以下簡稱「內閣本」)卷帙最豐得以相互校讐以辨全貌茲將所見五本

影刊本的內容排列對比如下

1《石倉全集》109 卷本 (簡稱「內閣本」)

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石倉全集》番號漢 17189共 109 卷49全書分 61 冊

書高 26 公分寬 165 公分首頁有「五忠理學世家」「寿齋」二鈐印原書題

的編號是流水號經內閣文庫館員重新調整過目前台北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

有影印本係委託日本高橋寫真株式會社製作合裝為 30 本在內閣文庫的目

錄中尚有四條卷數不完整的編目卷次不多應為零散本

全書沒有連貫排列的卷數作品的編排也無法完全依照寫作時間先後大致

是以《石倉詩稿金陵集》三卷《石倉文稿》五卷為開端其次收任職南京

46 名為《書傳會要》《書經折衷》《詩經質疑》《春秋義略》《春秋傳刪》以及號稱總集的《五

經困學》《五經可說》是否為曹學佺親身編訂有待日後考索 47 名為《輿地名勝志》《天下名勝志》或書名上加「大明」兩字者疑非學佺自為尚有拆解

全書而單行的各地方《名勝志》以及蜀中人事物的單集則有待目擊 48《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卷二十六〈明別集〉著錄

參照崔建英輯訂賈衛民李曉亞參訂《明代別集版本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 年 7

月頁 625-628僅有兩目不同崔本後出缺第二目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刊本第七

目明末廿四卷本作十九卷本不知何故此兩本皆已影印發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載為

49 陳慶元曾在內閣文庫中閱讀《石倉全集》他將「內閣」本的卷篇重新編號將《金陵集丙午》

《金陵集丁未》視為同卷又將《游藤山詩》《續游藤山詩》合為一卷反將《石倉文稿》卷一

卷二各分為兩卷全部合算為 109 卷言與日人原亨光所云「一百又九卷」相吻合〈日本內

閣文庫藏本曹學佺《石倉全集》初探〉《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大

學主辦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年 1 月頁 460-479又台灣漢學研究中心資料庫羅列《石倉

全集》兩條一作 61 冊一作 88 卷均來自內閣文庫影印其實是同一本所謂 88 卷本並

未數算清楚造成失誤東京大學人文研究所於昭和四十年用東京内閣文庫藏崇禎中刊本景照

卷次亦凌亂載錄 21 册疑為 31 冊方是見日本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019705tagged0522009datampback=1(20100620)

大理寺前的舊作都是篇幅短小的詩集顯然原來的詩集都是隨時隨事隨地

而刻最後才被收編一處其中比較突兀的有二一是《浮山堂》(1613)插在

《房山》(1599)與《芝社》(1603)之間二是《武林稿》(1606)插在《芝社》(1603)

與《苕上》(1601)之間接下來的詩文稿已經有按年而刻的特色卻被先後區

分為三稿(58-60 歲)四稿(616264 歲)五稿(636566 歲)六稿(67 歲)

顯然在刊刻前試圖做整理的工夫何以 63 歲作五稿而 64 歲作四稿令人不

解未能竟功最後的〈古希集〉是 70 歲以後的作品

觀察書版每半頁 9 行每行 18 字白口是統一的大部分版心下方有

刻工名字簡寫其中有鄭一鄭二鄭西鄭利魏憲等人均為福建邵武工匠50字體以歐體為主少數則接近顏體頁碼有跳頁以及整理的跡象如《夜光》

3536 頁為同頁4041 頁為同頁可能因版頁遺失不得已兩號做同一頁

以便銜接可以大膽的假設曹學佺習慣將作品隨時隨地刊刻出版這些小集子

的木刻版被保留下來以便將來整理全集時可以繼續使用也沒有看到任何版式

不同的文集刻版內閣文庫所收的這套書是個「百衲本」曹學佺與他的家人

並沒有統籌刊印全本的機會正因為是「百衲本」保留了曹學佺文集最原始的

出版狀態

2《曹大理集》八卷《石倉文稿》四卷明萬曆刻本(簡稱「12 卷」本)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框高 200 毫米寬 273 毫米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此版

影印收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 1367 冊日本內閣文庫亦另存此目

《曹大理集》八卷實為詩集各卷依次為《春別》(甲辰1604)《豫章》

(1604)《金陵》(甲辰乙巳1604-1605)《江上》(1605)《玉華》(辛丑1601)

《苕上》(1601)《芝社》(癸卯1603)《天柱》(1603)檢核作品寫作時間與內

容這部詩集試圖依照寫作時間順序排列所以把《春別》排到前面在《金陵》

中試圖攙入同年寫作的《武林稿》24 首多出 85 頁的篇幅核校《武林稿》有

詩 64 首共 195 頁係學佺短期赴杭州蘇州時的作品編輯者可能集稿未全

試圖將半卷作品塞入《金陵集》中但也可能是《武林稿》後半卷作品編輯時尚

未寫出此後在編輯過程中又發現比《春別》更早完成的《玉華》《苕上》

《芝社》《天柱》因此編輯者「按時間順序排列作品」的企圖又告失敗至

於內閣本等《金陵集》尚有丙午丁未(1606-1607)兩卷作品而此本闕如可見

此本沒有重新編定卷次或有遺漏也無法察覺

《石倉文稿》有四卷各卷內容依次為書序等 33 篇碑傳墓銘等 29 篇遊

記等 10 篇廟宇疏文 21 篇合計 93 篇與內閣本對照四卷所收文章類型相

同唯篇數各少 2723412 篇尚缺 66 篇檢查所缺作品有些是在 1612

年學佺調任四川右參政之後的作品51內閣本第五卷書牘啟文有 21 篇(含鄧遠

50 李國慶編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上海上海古籍1998 年 12 月頁 91278279 51 如〈修理成都五龍廟疏文〉「歲壬子(1612)余再入蜀」《石倉文稿》卷 4頁 48內閣本可

知內閣本補充了離南京入蜀的作品

游來信 1 篇)此書全缺全部是四川任內對僚屬舊友的書信可以猜測文集

作四卷本保留了南京為官前後(1601-1605)時期的作品內閣本則攙入了四川任

官時期的作品可見這本書是學佺離開南京之前試圖超越原先刊刻的《曹大理

集》雖然不夠理想卻是他集結舊作而合版的第二次嘗試

3《石倉集》二十四卷明末刻本(簡稱「24 卷」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書北京出版社《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補編

集部》第 80 冊據此版影印發行書首有莆田周嬰〈六三集小序〉曹學佺〈自序〉

署崇禎丁丑(1637 年)夏閏月夏月撰述

首標明「石倉五稿」分四卷有目次依序為《六三詩》《六三文--序上》

《六三文--序下》《六三文--記傳碑銘》(1636)其次為「石倉四稿」一卷只

收《六四詩集丁丑》(1637)前有目錄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四艸詩全」

第三部分為「西峰集」前有周嬰壬申(1632 年)序其次是《西峰六一艸》(1634)

目錄正文卷首有學佺小引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一艸詩上」可知試

圖歸入「石倉四稿」標註「詩上」卻不見「詩下」是佚失未刻或衍誤

不得而知

第四部分標題署「石倉三稿」詩目錄有十四頁分《西峯集詩》上中

下三卷(1631-1633)以下諸卷卷前沒有目錄而版面形式皆同於內閣本分別

為《芝社》(1603)《武林》(1606)《天柱》(1603)《巴草》(1608)《蜀草》三卷

(1609)《聽泉》兩卷(1618-1619)《夜光》兩卷(1621)《淼軒》兩卷(1621)《賜

環》兩卷(1630)

從成書的樣貌來看也是個拼湊本何以用莆田周嬰的小序為首頁可能是

將書中收錄唯一的排版大方的序文置於卷首以充場面以下排列的順序稱

五稿四稿三稿何以倒行內文也沒有嚴格按時間順序排列三稿之後又

退到早年金陵前期巴蜀任官時間以及早期居家的作品

可知此書主要收錄學佺 58 歲到 64 歲的著作屬於中晚年期詩文而以《西

峰集》為主軸至於攙入早年其他零散的作品很可能是在倉卒之間以仍然保

留舊有的書版混合而編成

4《曹大理詩文集》無卷數明刻本(簡稱「福師」本)

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館編選並附有翠娛閣評選《曹

能始先生小品》2 卷曹孟善52〈曹石倉行述〉手抄本由江蘇古籍出版社於 2003

年 5 月影印出版分上下兩冊

上冊為詩集卷首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序文沒有目次首《金陵初稿》

其次《石倉詩稿金陵集甲辰乙巳》第三《金陵集卷中丙午》第四《金

陵集卷中丁未 》第五《金陵集丁未下 》第六《浮山堂集》第七《夜

52 福師本作「曹孟喜」誤首篇混入徐延壽〈祭曹石倉文〉第二篇才是〈行述〉通篇敘述者

均作「孟善」知為手民之誤

光堂近稿》最末《福廬遊稿》頁首有葉向高序詩集版式與刻工名字與內閣本

均同顯然為同一版本但丙午丁未兩卷版心俱作「金陵集卷中」因此

福師本將兩卷的第 7-8 頁錯置如果引述此文集者作品繫年上都會發生訛誤53

下冊為文集附錄的《小品》與〈行述〉不論此冊實收有《石倉文稿

卷二贈序祭銘》《夜光堂文稿》《浮山稿》《石倉文稿卷二》版心挖去

卷號少數頁碼也被被竄改但字體版式與每頁刻工名字字數連同缺字

版面意外摺線均與內閣本相同54福師本僅選入《文稿》卷二而剜去卷號

顯然蓄意做偽掩飾殘缺其餘四卷的遺憾卷中尚缺頁 95為王思仁母親所寫

〈書王安人傳後〉的前兩面卻無端增加了〈淑人翁母壽文〉〈祭徐鳴卿文〉〈汪

仲嘉傳〉三篇11 頁 21 面的篇幅然則此三文又重複出現在後面的《浮山稿》

中55校對版式仍同但版心被剜改試圖刪除「浮山」使融入「文稿卷帙」之

中後繼者不察又將《浮山稿》收入集中造成重複現象

福師本以被剜的版本影印該「剜版」後所留存「原版」的原始狀態在「曹

學佺全集」校勘工作上反而提供了比照的證據

5《石倉詩稿》33 卷清乾隆 19 年(1754)曹岱華刻本

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均藏有北京出版社依據北

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影印出版收在《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集部 143 冊書前附

有原書扉頁書影總目錄前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曹大理集序〉還有奉

天府府丞提督學政陳治滋此年〈重刻曹石倉先生詩集序〉並附有《明史文苑

傳》中的〈曹學佺傳〉接著有《石倉詩稿》總目錄此書係依學佺原版覆刻

除了另立新名《石倉詩稿》改為黑口加入「曾孫岱華重梓」字樣之外行數

每行字數字體均仿原版型態全書的排列仍以《初稿》《金陵》為首顯

示學佺最早成名作品其次收及《掛劍》《海色》等 16 本小集子(1596-1606)等

早期在北京任官時期往訪福建家鄉以及旅遊蘇杭湖嘉之作以下為四川任官

時期的《巴草》《蜀草》(1608-1609)而後往返宦途故鄉之間的《雪桂》(1612)

《湘西》《浮山》(1613)《福廬》《聽泉》(1618-1619 )《夜光堂》《森軒》(1612)

《桂林》(1623-1626)《更生篇》(1627)《賜環》(1630)《西峰》(1631-1633 )《六

四》(1637)從各卷的排序來看與寫作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對照仍有參差

以詩稿而言這個版本似為整齊事實上還有四個問題

(1)缺收《兩河行稿》

(2)缺收《賜環集》下卷內閣本中有上下兩卷詩稿本只存上卷

(3)多刻《湘西紀行(詩)》內閣本第 20 冊《湘西紀行》上卷是詩文相雜日記體

53 以南京江蘇古籍影版的《曹學佺集》新編頁碼 168 頁須接 221 頁224 頁再接回 173 頁陳

超李梅的論文均有因此繫年錯誤的現象建議讀者割截改貼此四頁否則容易誤讀 54 如《夜光堂》版心廿五二十六重複兩頁碼此頁缺四字內閣本福師本均同《文稿》卷

二頁 89〈別駕管元陽先生雙壽序〉頁面有紙張油墨摺線似有前後頁刷版的共同現象 55 〈壽翁母文〉在江蘇古籍版頁 701-708頁 811-818 重出〈祭鳴卿〉在頁 709-714頁 853-858

重出〈汪仲嘉〉在頁 719-724819-824 重出

劄記抽出其中詩作與廣西任上詩作又合刊為《桂林集》三卷以文類不同而同

時收錄詩稿本重刻時曹岱華未察《湘西紀行》的詩作已經重複出現在《桂林

集》上卷仍然單獨抽出《湘西紀行(詩)》刻印為一卷

(4)詩稿本為「避開遼事」而刪削詩作如《金陵初稿》頁 16應為〈喜龍君御

至自臨洮〉此詩被剜去而將此卷最後一首〈別同署〉移入此處

從以上各版本的校勘曹學佺早年出版自己的文集多以「隨時隨地隨事」

而刻的小集子為主攜帶輕便與詩友酬贈也最經濟便捷《曹大理集》編刻之

後赴四川任官之時曾有重編 12 卷本的打算嘗試將為宦金陵時期的作品重

新整理未能竟功新增的稿子也未曾以「二稿」相稱24 卷本無金陵時期

作品似乎是學佺 54 歲之後編選《西峰集》試圖合輯為三稿四稿五稿六

稿以迄古希之稿兩次的重新出版實際上都沒有完成願想因為舊稿過於零

散刊刻卷帙極不整齊又沒有計畫重雕新版最終都失敗了乾隆時期的詩稿

本 33 卷是曹岱華依照曹學佺的舊版型式覆刻而成除加入新加入編者名姓

其餘均按《金陵集》以來的字體與版式來刊刻可能是為了避免清政府在遼東議

題上的箝制僅選擇蒐集舊有詩作放棄了文章的重刻雖然方便讀者重新閱讀

學佺詩作卻無法保有全璧福師本雖然得自光緒翰林侍讀陳寶琛的舊藏仍

屬於明末舊版的刷本可見原版散落人間為書商輾轉襲用面目已非不得已

以剜版更動卷頁號碼的方式來得到出版的機會

而內閣本蒐集詩文 109 卷拼合了早期的《曹大理集》12 卷本24 卷本

還有集眾版所缺如《林亭文稿》《兩河行稿》等 51 卷但此書仍然依照舊書

拼合在時間的排序上還是有瑕疵如果要得到一本完整的《曹學佺全集》

應該區分為詩體文體各類依照作品繫年重新排列集子有「附錄文字」的情

形也應該按寫作時間順序重新歸建如《湘西紀行》卷下附錄有閩史誌鹽

政郵政賦稅海防倭患紅夷山寇諸文字應該歸到「條議類」為佳

《更生》卷下學佺自云收金陵時期舊稿自然應移入《金陵集》中方是

(二)兩本曹學佺選集的探討

坊間尚可見到有關曹學佺的兩本選集因為是選集本沒有列入上節的討論

中從這兩本選集中可以證明曹學佺作品在當時被讀者與出版商接受的情形

所以在此處敘述

1 《曹能始先生小品》2 卷收在《翠娛閣評選皇明小品十六家》32 卷本之中

明陸雲龍編選參與選評者尚有何偉然丁允和梅羹陸府治陶良棟陳燮

明陳家肇江之淮金汝棟等人崇禎六年(1633)崢霄館刻本56福建師範大

學圖書館藏本其他收藏單位十餘處但卷帙多半不全十六家分別為徐渭

屠隆袁宏道湯顯祖虞淳熙袁中道鍾惺文翔鳳李維楨黃汝亨張

56 陸雲龍號孤憤生浙江錢塘人萬曆崇禎間出版商翠娛閣崢霄館均為陸氏出版堂號

鼐陳仁錫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仁曹學佺曹學佺為第十六家從名單上

來看應是那時候的「現代名家文選」此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於 1996

年 2 月鉛字排印出版改名為《明人小品十六家》

此曹學佺小品選集開端有崇禎壬申年(1632)陸雲龍〈題詞〉書每半頁九行

十九字版心題為「曹能始集」全書收有「序引記碑文傳啟書

疏墓誌銘祭跋」等十二種文體合計文稿 38 篇57從體式上觀察應該是

提供讀者撰寫「應用文書」的典範

2 《曹能始詩》6 卷收在《八大家詩選》中明人夏雲鼎崇禎 6 年(1633)原輯

清故宮舊藏現存於台北故宮58原書僅存 29 卷分別為《陳仲醇詩》7 卷《曹

能始詩》6 卷《譚友夏詩》7 卷《楊龍友詩》5 卷《季叔房詩》4 卷此書載

錄時稱《明刻本八大家詩選》或《前八大家詩選》均為清人所加核對清康

熙 21 年(1682)季正爵刻本改名為《前八大家詩選》前有康熙 22 年倪粲序崇

禎 6 年夏雲鼎舊序康熙 21 年季正爵重刻序北京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本已

影印出版收在 2000 年編纂《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38 冊之中所選八家

即為董其昌 8 卷陳繼儒 7 卷王思任 8 卷曹學佺 6 卷李明睿 7 卷譚元春

8 卷楊文驄 5 卷季孟蓮 8 卷共 45 卷康熙版以八家之集各作 1 卷因此改

稱 8 卷本曹學佺排於第四位卷帙改稱卷 4 之 1 卷至卷 4 之 6內容並無變動

曹學佺詩共收五古 79 首七古 11 首五律 144 首七律 59 首五排 21 首

七絕 32 首共計 348 首59全書前端尚交代學佺之詩選自《夜光》《武林》《金

陵》《湘西》《桂林》《石倉詩稿》《大理集》《西園雜詠》等 8 部這前七部

集子最晚成稿的是《桂林》也就是說選家所用文本在天啟六年(1626)之前至

於最後一部的《西園雜詠》疑似誤植也可能是學佺失散之集

這兩部詩文選集本前者因福師本的選錄而為學者所注意後者為故宮殘

本眉目模糊雖然康熙年間季正爵重刻本已影印出版缺乏「子目」可查因

此尚未引起學者注意這兩部選集刊刻的時間均落在崇禎 5 年6 年之間曹

學佺當時為 59 歲60 歲正要進入「石倉六稿」的寫作密集期可見學佺在當

時的聲名與著述不因去官返鄉悠游山林而被文壇所忽略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分《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

57 福師本第二冊所收錄文稿與此選集中《陳道掌日箋序》等 13 篇重複本選集僅 38 篇稿可

見選錄此小品集並非智舉 58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下冊頁 1215可查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 59 五古目錄有 81 首內文缺詩作 2 首實為 79 首七古目錄有 12 首其中〈馬市歌為陳道源

作〉有目無詩實為 11 首五排目錄有 19 首〈遊疊綵巖〉〈竺都閫招遊華景洞〉兩篇

有詩無目實為 21 首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節榮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雁澤先府君行述》一文中提到「先宮保公丙戌歲

殉節日不孝孟善方稚齡先兄等苦塊中泣述行實」曹孟喜並未在曹學佺詩

集中提到過

2 姻親姻親姻親姻親

〈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方寶川亦云「歸娶同里

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29」按林庭機〈朝列大夫南京國子監祭酒龔公用卿墓志〉

「公諱用卿字鳴治別號雲岡其先由光州入閩遂佔籍焉----嘉靖壬午(1522)

以禮經魁丙戌(1526)上春官對策大廷賜進士及第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

----辛丑(1541)擢南京國子監祭酒----尋以病乞歸----己未(1559)倭夷寇吾福

避居建安者久之未幾以微疾終年六十四30」龔用卿(1500-1563)字鳴治

號雲岡福建懷安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第一即〈行述〉中所稱「鼎元」也

授修撰累擢南京國子祭酒以病乞歸年六十四卒有《使鮮錄》《雲岡集》

及《詩餘》等31可知龔用卿死於曹學佺出生之十一年前

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人俱

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

司成於九原32」司成掌教育祭酒即指擔任國子監祭酒的龔用卿蔭一子授

光祿卿居北京學佺所娶乃「光祿公之女」即「龔用卿之孫女」學佺另一篇

祭妻弟龔克向文云「余憶初上公車入長安居停岳翁宦邸33」可知萬曆二十年

(壬辰1592)第一次在北京備考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

曹學佺的內弟有八人僅知兩位弟弟名為克廣克向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宦場經歷

萬曆 19 年(1591)曹學佺獲取童生同年八月鄉試中舉連中兩元之後

赴京參加三月的進士會考到了北京以同鄉之誼借住光祿公龔氏官邸光祿

公係廕官為嘉靖 5 年(1526)狀元龔用卿之子考試失利仍獲得光祿公賞識

收為女婿返鄉後即前往迎娶34萬曆 22 年(l594)冬再次上京經過幽燕

29 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書首頁 2 30 焦竑《國朝獻徵錄》卷 74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據萬曆 44 年影刊本頁 14

31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960《福建通志》卷 43潘 87清鄭祖庚《福建省侯官縣鄉土志》

云字「明」治應為「鳴」 32 〈祭龔瑤圃六舅文〉《六一集碑銘》頁 24 33 〈祭龔克向文〉《石倉三稿》卷 8頁 7 34 曹孟善〈先府君行述〉云「壬辰會試未第歸始娶鼎元龔女」福建師範大學方寶川教授亦

云「歸娶同里狀元龔用卿之女為妻」見福師本《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影明末刊本)

書後附錄頁 5 與書首頁 2學佺有〈祭妻弟龔瑤圃文〉云「余岳父光祿公有男子八人女子五

人俱長成而婚嫁----初王父司成公艱子而光祿公繼之有子女如是多也可以慰司成於九

原」(《六一集碑銘》頁 24)應為龔用卿孫女方是又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2007

年博士論文)李梅《曹學佺研究》(浙江大學 2006 年碩士論文)孫文秀《曹學佺文學活動與文

齊魯各地瀏覽名山巨川目睹帝京景象也結交了許多文壇名士

次年春天一舉及第35授戶部主事請准返鄉探親此時老縣長周兆聖因病

去世學佺轉赴江西金溪弔唁途經福建建州永安武夷等地也順道遊歷江

西鉛山紫陽書院和觀音洞等地

在北京戶部任官期間曹學佺與友人遊歷近畿房山通州薊門各地都有

詩作萬曆 26 年(1598)改任南京大理寺左寺正由於業務清閒常與同僚

友人遊歷宮台古寺攀岩登岳或泊秦淮水閣留下許多唱和的詩篇

萬曆 29 年(1601)秋曹學佺同友人赴浙江歸安弔祭文學前輩茅坤36順道去

蘇州拜訪僑居該地的徐興公偕遊太湖杭州常山等地也到了越中紹興剡

溪新昌登天姥山等諸多名勝撰有〈遊太湖詩〉〈錢塘看春詩〉等作萬曆

31 年返鄉省親時參加由趙世顯主持邀請屠隆為貴賓的凌霄台大社又與

朋友共組芝社霞中社

萬曆 32 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南戶部郎中

33 年再遊浙江以妻子龔氏之喪而返回福州

萬曆 34 年(1606)曹學佺升任南京戶部郎中也開始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

社集主盟金陵詩壇錢謙益論萬曆年間有兩次詩壇盛況初期的領袖是金陵人

陳沂謁選為崇仁教諭陞奉新知縣調寧鄉謝病歸居家十五年於桃葉渡

淮清橋之間建造邀笛閣結清溪社37金鑾盛時泰張獻翼王稚登與會

詩風大勝而二十餘年之後閩人曹學佺繼起與臧懋循陳邦瞻吳兆吳夢

暘柳應芳盛鳴世等人唱和蔚為氣候並集眾人與會詩作刊刻為《金陵詩集》38曹學佺便是將金陵詩壇盛事推向高峰的重要人物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附《金陵社集詩人》曰「閩人曹學佺能始回翔棘

寺遊宴冶城賓朋過從名勝延眺縉紳則臧晉叔(懋循)陳德遠(邦瞻)

為眉目布衣則吳非熊(兆)吳允兆(夢暘)柳陳父(應芳)盛太古(鳴世)

為領袖台城懷古爰為憑弔之篇新亭送客亦有傷離之作筆墨橫飛篇帙

騰湧此金陵之極盛也」其時閩中詩人如徐 謝肇淛陳仲溱林古度兄弟

及莆田吳文潛姚旅等皆在金陵至此如曹學佺可以說是繼弘正間鄭繼之之

後打入金陵文壇的另一位福建文人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顯然是主盟的地位所

謂「坐令吳楚士同聲驅景附」39「石倉衣缽自韋陶吳越從風赤幟高」40不

藝思想研究》(北京大學 2011 年博士論文)仍沿用錯誤 35 見萬曆廿三年進士題名榜單曹學佺在二甲第 50 名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附錄 36 茅坤(1515-1601)有朱賡撰墓銘屠隆撰行狀馮夢禎撰墓表均見《茅鹿門先生集》(萬曆

刊本)卷 35 附錄茅坤 86 歲自生日起作了半年的宴會道經湖州歸安的文人均前往拜訪曹

學佺與茅坤之子國縉交往甚密甫離他家就傳來亡耗因此再專程弔喪 37 顧起元〈金陵六十詠〉第 38 人見《嬾真草堂集》(台北文海影明萬曆 42 年刊本)卷 1

頁 27另見無名氏〈寧鄉縣知縣陳芹傳〉《國朝獻徵錄》(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影萬曆 44年曼山館刊本)卷 89 頁 83

38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台北世界書局1965 年再版丁集上頁 459此《金陵詩集》

未見存稿疑散入曹學佺《石倉詩選明詩選》中目前此書殘存於上海圖書館未見刻本 39謝肇淛《後五子》《謝工部集》卷六 40亦謝肇淛詩轉引自《靜志居詩話》卷 16「謝肇淛」

僅以個人魅力率同吳越名士將風流弘長的南都主流文學推向明中期以來的高

潮而且提升了整個福建文學在江南中心文壇的地位「邇來吳越稍推閩士」41的

局面之確立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說是他的業績這一文學盛事的影響之大即

使到了明末清初他與諸名士所賦「清綺婉縟」之詩是「至今金陵人猶能誦之」42

萬曆 37 年(1609)調任四川右參政途經河南陜西抵四川成都任上隔年

夏天又離開蜀地再次往返北京賀歲旅途跋涉頗為耗時萬曆 39 年(1611)

升任四川按察使在這段時間中他忙於日常政務之外考察了蜀地風俗民情

寫成《蜀中廣記》108 卷43也趁著公務之便與友人暢遊江西安徽湖北等

地詩作成集41 年(1613)曹學佺遭「察典」獲罪削官三級又以丁憂歸故里

蜇居十年天啟 2 年學佺重獲啟用為廣西右參議他沒有想到這是最後的一

次遠行天啟 6 年任滿擬遷陝西按察副使竟以九年前所刻《野史紀略》而獲

罪拘禁七十餘日而後放歸故里崇禎元年(1628)學佺 55 歲重新授命為廣

西按察副使他已經無心任職力辭不就閒適的居家著述生活才是他的鍾愛

然則十七年後鼙鼓動地而來思宗自縊煤山福王兵敗唐王朱聿鍵入閩

自立曹學佺臨危授命就在自己的家鄉擔任起朝廷太常卿一職不久昇為禮部

尚書加太子太保次年(1645)8 月唐王兵敗於汀州學佺方與齊巽朱友桐議

守福州9 月 17 日城破學佺於次日凌晨自縊於西峰里家中

第第第第三三三三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

根據大陸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檢相關曹學佺著作共有 42 目

之多44日本公藏聯合書目中有關「曹學佺」相關目錄更多共有 237 目45在

這些目錄中有同版複本異版覆刻本補刊本也有曹學佺編輯撰序之書

也有零散的集結本單本或者是後人編輯偽託而成的書籍未能一一經眼

很難判斷其中異同目前只能依照前人藏書目錄所載以及近人著述中論及來

41李光縉《及閘人蔣於鼎書》《清源洞文集》卷 6 42 《林茂之先生掛劍集》卷首王士禎序 43 《蜀中廣記》內容分名勝邊防通釋人物方物仙釋遊宦風俗著作詩話

畫苑等 12 門共 108 卷包羅天文輿地山川水文歷史人文物產四庫全書本 44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係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北京大學數據分析研究

中心聯合研製扣除子目仍有 28 條目網址如下

http202963145dirSearchdomethod=gaoJiQueryampgoToPage=5ampisSearch=false 45 日本所藏中國古籍聯合書目見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NAIKAKUtagged4370037datampback=1

加以整理

曹學佺著作面向甚廣在經學方面有《易經通論》12卷《周易可說》7

卷《書傳會衷》10卷《詩經剖疑》24卷《禮記明訓》27卷《春秋闡義》12

卷46史學方面有《大明一統名勝志》208卷《蜀中廣記》108卷47至於曹學

佺個人的詩文集坊間為他出版的《選集》以及歷代詩選的編纂都值得仔細

推以下先就其詩文集做初步考察

(一)《石倉詩文集》的考索

根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大陸現存的曹學佺詩文集不含選集有

共有十種48拜現代影印發行的便利重要的刊本有 12 卷本24 卷本福師本

詩稿本四種已經影印出版又於國家圖書館得日本內閣所藏《石倉全集》影印

本(以下簡稱「內閣本」)卷帙最豐得以相互校讐以辨全貌茲將所見五本

影刊本的內容排列對比如下

1《石倉全集》109 卷本 (簡稱「內閣本」)

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石倉全集》番號漢 17189共 109 卷49全書分 61 冊

書高 26 公分寬 165 公分首頁有「五忠理學世家」「寿齋」二鈐印原書題

的編號是流水號經內閣文庫館員重新調整過目前台北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

有影印本係委託日本高橋寫真株式會社製作合裝為 30 本在內閣文庫的目

錄中尚有四條卷數不完整的編目卷次不多應為零散本

全書沒有連貫排列的卷數作品的編排也無法完全依照寫作時間先後大致

是以《石倉詩稿金陵集》三卷《石倉文稿》五卷為開端其次收任職南京

46 名為《書傳會要》《書經折衷》《詩經質疑》《春秋義略》《春秋傳刪》以及號稱總集的《五

經困學》《五經可說》是否為曹學佺親身編訂有待日後考索 47 名為《輿地名勝志》《天下名勝志》或書名上加「大明」兩字者疑非學佺自為尚有拆解

全書而單行的各地方《名勝志》以及蜀中人事物的單集則有待目擊 48《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卷二十六〈明別集〉著錄

參照崔建英輯訂賈衛民李曉亞參訂《明代別集版本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 年 7

月頁 625-628僅有兩目不同崔本後出缺第二目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刊本第七

目明末廿四卷本作十九卷本不知何故此兩本皆已影印發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載為

49 陳慶元曾在內閣文庫中閱讀《石倉全集》他將「內閣」本的卷篇重新編號將《金陵集丙午》

《金陵集丁未》視為同卷又將《游藤山詩》《續游藤山詩》合為一卷反將《石倉文稿》卷一

卷二各分為兩卷全部合算為 109 卷言與日人原亨光所云「一百又九卷」相吻合〈日本內

閣文庫藏本曹學佺《石倉全集》初探〉《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大

學主辦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年 1 月頁 460-479又台灣漢學研究中心資料庫羅列《石倉

全集》兩條一作 61 冊一作 88 卷均來自內閣文庫影印其實是同一本所謂 88 卷本並

未數算清楚造成失誤東京大學人文研究所於昭和四十年用東京内閣文庫藏崇禎中刊本景照

卷次亦凌亂載錄 21 册疑為 31 冊方是見日本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019705tagged0522009datampback=1(20100620)

大理寺前的舊作都是篇幅短小的詩集顯然原來的詩集都是隨時隨事隨地

而刻最後才被收編一處其中比較突兀的有二一是《浮山堂》(1613)插在

《房山》(1599)與《芝社》(1603)之間二是《武林稿》(1606)插在《芝社》(1603)

與《苕上》(1601)之間接下來的詩文稿已經有按年而刻的特色卻被先後區

分為三稿(58-60 歲)四稿(616264 歲)五稿(636566 歲)六稿(67 歲)

顯然在刊刻前試圖做整理的工夫何以 63 歲作五稿而 64 歲作四稿令人不

解未能竟功最後的〈古希集〉是 70 歲以後的作品

觀察書版每半頁 9 行每行 18 字白口是統一的大部分版心下方有

刻工名字簡寫其中有鄭一鄭二鄭西鄭利魏憲等人均為福建邵武工匠50字體以歐體為主少數則接近顏體頁碼有跳頁以及整理的跡象如《夜光》

3536 頁為同頁4041 頁為同頁可能因版頁遺失不得已兩號做同一頁

以便銜接可以大膽的假設曹學佺習慣將作品隨時隨地刊刻出版這些小集子

的木刻版被保留下來以便將來整理全集時可以繼續使用也沒有看到任何版式

不同的文集刻版內閣文庫所收的這套書是個「百衲本」曹學佺與他的家人

並沒有統籌刊印全本的機會正因為是「百衲本」保留了曹學佺文集最原始的

出版狀態

2《曹大理集》八卷《石倉文稿》四卷明萬曆刻本(簡稱「12 卷」本)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框高 200 毫米寬 273 毫米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此版

影印收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 1367 冊日本內閣文庫亦另存此目

《曹大理集》八卷實為詩集各卷依次為《春別》(甲辰1604)《豫章》

(1604)《金陵》(甲辰乙巳1604-1605)《江上》(1605)《玉華》(辛丑1601)

《苕上》(1601)《芝社》(癸卯1603)《天柱》(1603)檢核作品寫作時間與內

容這部詩集試圖依照寫作時間順序排列所以把《春別》排到前面在《金陵》

中試圖攙入同年寫作的《武林稿》24 首多出 85 頁的篇幅核校《武林稿》有

詩 64 首共 195 頁係學佺短期赴杭州蘇州時的作品編輯者可能集稿未全

試圖將半卷作品塞入《金陵集》中但也可能是《武林稿》後半卷作品編輯時尚

未寫出此後在編輯過程中又發現比《春別》更早完成的《玉華》《苕上》

《芝社》《天柱》因此編輯者「按時間順序排列作品」的企圖又告失敗至

於內閣本等《金陵集》尚有丙午丁未(1606-1607)兩卷作品而此本闕如可見

此本沒有重新編定卷次或有遺漏也無法察覺

《石倉文稿》有四卷各卷內容依次為書序等 33 篇碑傳墓銘等 29 篇遊

記等 10 篇廟宇疏文 21 篇合計 93 篇與內閣本對照四卷所收文章類型相

同唯篇數各少 2723412 篇尚缺 66 篇檢查所缺作品有些是在 1612

年學佺調任四川右參政之後的作品51內閣本第五卷書牘啟文有 21 篇(含鄧遠

50 李國慶編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上海上海古籍1998 年 12 月頁 91278279 51 如〈修理成都五龍廟疏文〉「歲壬子(1612)余再入蜀」《石倉文稿》卷 4頁 48內閣本可

知內閣本補充了離南京入蜀的作品

游來信 1 篇)此書全缺全部是四川任內對僚屬舊友的書信可以猜測文集

作四卷本保留了南京為官前後(1601-1605)時期的作品內閣本則攙入了四川任

官時期的作品可見這本書是學佺離開南京之前試圖超越原先刊刻的《曹大理

集》雖然不夠理想卻是他集結舊作而合版的第二次嘗試

3《石倉集》二十四卷明末刻本(簡稱「24 卷」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書北京出版社《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補編

集部》第 80 冊據此版影印發行書首有莆田周嬰〈六三集小序〉曹學佺〈自序〉

署崇禎丁丑(1637 年)夏閏月夏月撰述

首標明「石倉五稿」分四卷有目次依序為《六三詩》《六三文--序上》

《六三文--序下》《六三文--記傳碑銘》(1636)其次為「石倉四稿」一卷只

收《六四詩集丁丑》(1637)前有目錄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四艸詩全」

第三部分為「西峰集」前有周嬰壬申(1632 年)序其次是《西峰六一艸》(1634)

目錄正文卷首有學佺小引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一艸詩上」可知試

圖歸入「石倉四稿」標註「詩上」卻不見「詩下」是佚失未刻或衍誤

不得而知

第四部分標題署「石倉三稿」詩目錄有十四頁分《西峯集詩》上中

下三卷(1631-1633)以下諸卷卷前沒有目錄而版面形式皆同於內閣本分別

為《芝社》(1603)《武林》(1606)《天柱》(1603)《巴草》(1608)《蜀草》三卷

(1609)《聽泉》兩卷(1618-1619)《夜光》兩卷(1621)《淼軒》兩卷(1621)《賜

環》兩卷(1630)

從成書的樣貌來看也是個拼湊本何以用莆田周嬰的小序為首頁可能是

將書中收錄唯一的排版大方的序文置於卷首以充場面以下排列的順序稱

五稿四稿三稿何以倒行內文也沒有嚴格按時間順序排列三稿之後又

退到早年金陵前期巴蜀任官時間以及早期居家的作品

可知此書主要收錄學佺 58 歲到 64 歲的著作屬於中晚年期詩文而以《西

峰集》為主軸至於攙入早年其他零散的作品很可能是在倉卒之間以仍然保

留舊有的書版混合而編成

4《曹大理詩文集》無卷數明刻本(簡稱「福師」本)

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館編選並附有翠娛閣評選《曹

能始先生小品》2 卷曹孟善52〈曹石倉行述〉手抄本由江蘇古籍出版社於 2003

年 5 月影印出版分上下兩冊

上冊為詩集卷首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序文沒有目次首《金陵初稿》

其次《石倉詩稿金陵集甲辰乙巳》第三《金陵集卷中丙午》第四《金

陵集卷中丁未 》第五《金陵集丁未下 》第六《浮山堂集》第七《夜

52 福師本作「曹孟喜」誤首篇混入徐延壽〈祭曹石倉文〉第二篇才是〈行述〉通篇敘述者

均作「孟善」知為手民之誤

光堂近稿》最末《福廬遊稿》頁首有葉向高序詩集版式與刻工名字與內閣本

均同顯然為同一版本但丙午丁未兩卷版心俱作「金陵集卷中」因此

福師本將兩卷的第 7-8 頁錯置如果引述此文集者作品繫年上都會發生訛誤53

下冊為文集附錄的《小品》與〈行述〉不論此冊實收有《石倉文稿

卷二贈序祭銘》《夜光堂文稿》《浮山稿》《石倉文稿卷二》版心挖去

卷號少數頁碼也被被竄改但字體版式與每頁刻工名字字數連同缺字

版面意外摺線均與內閣本相同54福師本僅選入《文稿》卷二而剜去卷號

顯然蓄意做偽掩飾殘缺其餘四卷的遺憾卷中尚缺頁 95為王思仁母親所寫

〈書王安人傳後〉的前兩面卻無端增加了〈淑人翁母壽文〉〈祭徐鳴卿文〉〈汪

仲嘉傳〉三篇11 頁 21 面的篇幅然則此三文又重複出現在後面的《浮山稿》

中55校對版式仍同但版心被剜改試圖刪除「浮山」使融入「文稿卷帙」之

中後繼者不察又將《浮山稿》收入集中造成重複現象

福師本以被剜的版本影印該「剜版」後所留存「原版」的原始狀態在「曹

學佺全集」校勘工作上反而提供了比照的證據

5《石倉詩稿》33 卷清乾隆 19 年(1754)曹岱華刻本

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均藏有北京出版社依據北

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影印出版收在《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集部 143 冊書前附

有原書扉頁書影總目錄前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曹大理集序〉還有奉

天府府丞提督學政陳治滋此年〈重刻曹石倉先生詩集序〉並附有《明史文苑

傳》中的〈曹學佺傳〉接著有《石倉詩稿》總目錄此書係依學佺原版覆刻

除了另立新名《石倉詩稿》改為黑口加入「曾孫岱華重梓」字樣之外行數

每行字數字體均仿原版型態全書的排列仍以《初稿》《金陵》為首顯

示學佺最早成名作品其次收及《掛劍》《海色》等 16 本小集子(1596-1606)等

早期在北京任官時期往訪福建家鄉以及旅遊蘇杭湖嘉之作以下為四川任官

時期的《巴草》《蜀草》(1608-1609)而後往返宦途故鄉之間的《雪桂》(1612)

《湘西》《浮山》(1613)《福廬》《聽泉》(1618-1619 )《夜光堂》《森軒》(1612)

《桂林》(1623-1626)《更生篇》(1627)《賜環》(1630)《西峰》(1631-1633 )《六

四》(1637)從各卷的排序來看與寫作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對照仍有參差

以詩稿而言這個版本似為整齊事實上還有四個問題

(1)缺收《兩河行稿》

(2)缺收《賜環集》下卷內閣本中有上下兩卷詩稿本只存上卷

(3)多刻《湘西紀行(詩)》內閣本第 20 冊《湘西紀行》上卷是詩文相雜日記體

53 以南京江蘇古籍影版的《曹學佺集》新編頁碼 168 頁須接 221 頁224 頁再接回 173 頁陳

超李梅的論文均有因此繫年錯誤的現象建議讀者割截改貼此四頁否則容易誤讀 54 如《夜光堂》版心廿五二十六重複兩頁碼此頁缺四字內閣本福師本均同《文稿》卷

二頁 89〈別駕管元陽先生雙壽序〉頁面有紙張油墨摺線似有前後頁刷版的共同現象 55 〈壽翁母文〉在江蘇古籍版頁 701-708頁 811-818 重出〈祭鳴卿〉在頁 709-714頁 853-858

重出〈汪仲嘉〉在頁 719-724819-824 重出

劄記抽出其中詩作與廣西任上詩作又合刊為《桂林集》三卷以文類不同而同

時收錄詩稿本重刻時曹岱華未察《湘西紀行》的詩作已經重複出現在《桂林

集》上卷仍然單獨抽出《湘西紀行(詩)》刻印為一卷

(4)詩稿本為「避開遼事」而刪削詩作如《金陵初稿》頁 16應為〈喜龍君御

至自臨洮〉此詩被剜去而將此卷最後一首〈別同署〉移入此處

從以上各版本的校勘曹學佺早年出版自己的文集多以「隨時隨地隨事」

而刻的小集子為主攜帶輕便與詩友酬贈也最經濟便捷《曹大理集》編刻之

後赴四川任官之時曾有重編 12 卷本的打算嘗試將為宦金陵時期的作品重

新整理未能竟功新增的稿子也未曾以「二稿」相稱24 卷本無金陵時期

作品似乎是學佺 54 歲之後編選《西峰集》試圖合輯為三稿四稿五稿六

稿以迄古希之稿兩次的重新出版實際上都沒有完成願想因為舊稿過於零

散刊刻卷帙極不整齊又沒有計畫重雕新版最終都失敗了乾隆時期的詩稿

本 33 卷是曹岱華依照曹學佺的舊版型式覆刻而成除加入新加入編者名姓

其餘均按《金陵集》以來的字體與版式來刊刻可能是為了避免清政府在遼東議

題上的箝制僅選擇蒐集舊有詩作放棄了文章的重刻雖然方便讀者重新閱讀

學佺詩作卻無法保有全璧福師本雖然得自光緒翰林侍讀陳寶琛的舊藏仍

屬於明末舊版的刷本可見原版散落人間為書商輾轉襲用面目已非不得已

以剜版更動卷頁號碼的方式來得到出版的機會

而內閣本蒐集詩文 109 卷拼合了早期的《曹大理集》12 卷本24 卷本

還有集眾版所缺如《林亭文稿》《兩河行稿》等 51 卷但此書仍然依照舊書

拼合在時間的排序上還是有瑕疵如果要得到一本完整的《曹學佺全集》

應該區分為詩體文體各類依照作品繫年重新排列集子有「附錄文字」的情

形也應該按寫作時間順序重新歸建如《湘西紀行》卷下附錄有閩史誌鹽

政郵政賦稅海防倭患紅夷山寇諸文字應該歸到「條議類」為佳

《更生》卷下學佺自云收金陵時期舊稿自然應移入《金陵集》中方是

(二)兩本曹學佺選集的探討

坊間尚可見到有關曹學佺的兩本選集因為是選集本沒有列入上節的討論

中從這兩本選集中可以證明曹學佺作品在當時被讀者與出版商接受的情形

所以在此處敘述

1 《曹能始先生小品》2 卷收在《翠娛閣評選皇明小品十六家》32 卷本之中

明陸雲龍編選參與選評者尚有何偉然丁允和梅羹陸府治陶良棟陳燮

明陳家肇江之淮金汝棟等人崇禎六年(1633)崢霄館刻本56福建師範大

學圖書館藏本其他收藏單位十餘處但卷帙多半不全十六家分別為徐渭

屠隆袁宏道湯顯祖虞淳熙袁中道鍾惺文翔鳳李維楨黃汝亨張

56 陸雲龍號孤憤生浙江錢塘人萬曆崇禎間出版商翠娛閣崢霄館均為陸氏出版堂號

鼐陳仁錫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仁曹學佺曹學佺為第十六家從名單上

來看應是那時候的「現代名家文選」此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於 1996

年 2 月鉛字排印出版改名為《明人小品十六家》

此曹學佺小品選集開端有崇禎壬申年(1632)陸雲龍〈題詞〉書每半頁九行

十九字版心題為「曹能始集」全書收有「序引記碑文傳啟書

疏墓誌銘祭跋」等十二種文體合計文稿 38 篇57從體式上觀察應該是

提供讀者撰寫「應用文書」的典範

2 《曹能始詩》6 卷收在《八大家詩選》中明人夏雲鼎崇禎 6 年(1633)原輯

清故宮舊藏現存於台北故宮58原書僅存 29 卷分別為《陳仲醇詩》7 卷《曹

能始詩》6 卷《譚友夏詩》7 卷《楊龍友詩》5 卷《季叔房詩》4 卷此書載

錄時稱《明刻本八大家詩選》或《前八大家詩選》均為清人所加核對清康

熙 21 年(1682)季正爵刻本改名為《前八大家詩選》前有康熙 22 年倪粲序崇

禎 6 年夏雲鼎舊序康熙 21 年季正爵重刻序北京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本已

影印出版收在 2000 年編纂《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38 冊之中所選八家

即為董其昌 8 卷陳繼儒 7 卷王思任 8 卷曹學佺 6 卷李明睿 7 卷譚元春

8 卷楊文驄 5 卷季孟蓮 8 卷共 45 卷康熙版以八家之集各作 1 卷因此改

稱 8 卷本曹學佺排於第四位卷帙改稱卷 4 之 1 卷至卷 4 之 6內容並無變動

曹學佺詩共收五古 79 首七古 11 首五律 144 首七律 59 首五排 21 首

七絕 32 首共計 348 首59全書前端尚交代學佺之詩選自《夜光》《武林》《金

陵》《湘西》《桂林》《石倉詩稿》《大理集》《西園雜詠》等 8 部這前七部

集子最晚成稿的是《桂林》也就是說選家所用文本在天啟六年(1626)之前至

於最後一部的《西園雜詠》疑似誤植也可能是學佺失散之集

這兩部詩文選集本前者因福師本的選錄而為學者所注意後者為故宮殘

本眉目模糊雖然康熙年間季正爵重刻本已影印出版缺乏「子目」可查因

此尚未引起學者注意這兩部選集刊刻的時間均落在崇禎 5 年6 年之間曹

學佺當時為 59 歲60 歲正要進入「石倉六稿」的寫作密集期可見學佺在當

時的聲名與著述不因去官返鄉悠游山林而被文壇所忽略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分《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

57 福師本第二冊所收錄文稿與此選集中《陳道掌日箋序》等 13 篇重複本選集僅 38 篇稿可

見選錄此小品集並非智舉 58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下冊頁 1215可查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 59 五古目錄有 81 首內文缺詩作 2 首實為 79 首七古目錄有 12 首其中〈馬市歌為陳道源

作〉有目無詩實為 11 首五排目錄有 19 首〈遊疊綵巖〉〈竺都閫招遊華景洞〉兩篇

有詩無目實為 21 首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齊魯各地瀏覽名山巨川目睹帝京景象也結交了許多文壇名士

次年春天一舉及第35授戶部主事請准返鄉探親此時老縣長周兆聖因病

去世學佺轉赴江西金溪弔唁途經福建建州永安武夷等地也順道遊歷江

西鉛山紫陽書院和觀音洞等地

在北京戶部任官期間曹學佺與友人遊歷近畿房山通州薊門各地都有

詩作萬曆 26 年(1598)改任南京大理寺左寺正由於業務清閒常與同僚

友人遊歷宮台古寺攀岩登岳或泊秦淮水閣留下許多唱和的詩篇

萬曆 29 年(1601)秋曹學佺同友人赴浙江歸安弔祭文學前輩茅坤36順道去

蘇州拜訪僑居該地的徐興公偕遊太湖杭州常山等地也到了越中紹興剡

溪新昌登天姥山等諸多名勝撰有〈遊太湖詩〉〈錢塘看春詩〉等作萬曆

31 年返鄉省親時參加由趙世顯主持邀請屠隆為貴賓的凌霄台大社又與

朋友共組芝社霞中社

萬曆 32 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南戶部郎中

33 年再遊浙江以妻子龔氏之喪而返回福州

萬曆 34 年(1606)曹學佺升任南京戶部郎中也開始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

社集主盟金陵詩壇錢謙益論萬曆年間有兩次詩壇盛況初期的領袖是金陵人

陳沂謁選為崇仁教諭陞奉新知縣調寧鄉謝病歸居家十五年於桃葉渡

淮清橋之間建造邀笛閣結清溪社37金鑾盛時泰張獻翼王稚登與會

詩風大勝而二十餘年之後閩人曹學佺繼起與臧懋循陳邦瞻吳兆吳夢

暘柳應芳盛鳴世等人唱和蔚為氣候並集眾人與會詩作刊刻為《金陵詩集》38曹學佺便是將金陵詩壇盛事推向高峰的重要人物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附《金陵社集詩人》曰「閩人曹學佺能始回翔棘

寺遊宴冶城賓朋過從名勝延眺縉紳則臧晉叔(懋循)陳德遠(邦瞻)

為眉目布衣則吳非熊(兆)吳允兆(夢暘)柳陳父(應芳)盛太古(鳴世)

為領袖台城懷古爰為憑弔之篇新亭送客亦有傷離之作筆墨橫飛篇帙

騰湧此金陵之極盛也」其時閩中詩人如徐 謝肇淛陳仲溱林古度兄弟

及莆田吳文潛姚旅等皆在金陵至此如曹學佺可以說是繼弘正間鄭繼之之

後打入金陵文壇的另一位福建文人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顯然是主盟的地位所

謂「坐令吳楚士同聲驅景附」39「石倉衣缽自韋陶吳越從風赤幟高」40不

藝思想研究》(北京大學 2011 年博士論文)仍沿用錯誤 35 見萬曆廿三年進士題名榜單曹學佺在二甲第 50 名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附錄 36 茅坤(1515-1601)有朱賡撰墓銘屠隆撰行狀馮夢禎撰墓表均見《茅鹿門先生集》(萬曆

刊本)卷 35 附錄茅坤 86 歲自生日起作了半年的宴會道經湖州歸安的文人均前往拜訪曹

學佺與茅坤之子國縉交往甚密甫離他家就傳來亡耗因此再專程弔喪 37 顧起元〈金陵六十詠〉第 38 人見《嬾真草堂集》(台北文海影明萬曆 42 年刊本)卷 1

頁 27另見無名氏〈寧鄉縣知縣陳芹傳〉《國朝獻徵錄》(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影萬曆 44年曼山館刊本)卷 89 頁 83

38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台北世界書局1965 年再版丁集上頁 459此《金陵詩集》

未見存稿疑散入曹學佺《石倉詩選明詩選》中目前此書殘存於上海圖書館未見刻本 39謝肇淛《後五子》《謝工部集》卷六 40亦謝肇淛詩轉引自《靜志居詩話》卷 16「謝肇淛」

僅以個人魅力率同吳越名士將風流弘長的南都主流文學推向明中期以來的高

潮而且提升了整個福建文學在江南中心文壇的地位「邇來吳越稍推閩士」41的

局面之確立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說是他的業績這一文學盛事的影響之大即

使到了明末清初他與諸名士所賦「清綺婉縟」之詩是「至今金陵人猶能誦之」42

萬曆 37 年(1609)調任四川右參政途經河南陜西抵四川成都任上隔年

夏天又離開蜀地再次往返北京賀歲旅途跋涉頗為耗時萬曆 39 年(1611)

升任四川按察使在這段時間中他忙於日常政務之外考察了蜀地風俗民情

寫成《蜀中廣記》108 卷43也趁著公務之便與友人暢遊江西安徽湖北等

地詩作成集41 年(1613)曹學佺遭「察典」獲罪削官三級又以丁憂歸故里

蜇居十年天啟 2 年學佺重獲啟用為廣西右參議他沒有想到這是最後的一

次遠行天啟 6 年任滿擬遷陝西按察副使竟以九年前所刻《野史紀略》而獲

罪拘禁七十餘日而後放歸故里崇禎元年(1628)學佺 55 歲重新授命為廣

西按察副使他已經無心任職力辭不就閒適的居家著述生活才是他的鍾愛

然則十七年後鼙鼓動地而來思宗自縊煤山福王兵敗唐王朱聿鍵入閩

自立曹學佺臨危授命就在自己的家鄉擔任起朝廷太常卿一職不久昇為禮部

尚書加太子太保次年(1645)8 月唐王兵敗於汀州學佺方與齊巽朱友桐議

守福州9 月 17 日城破學佺於次日凌晨自縊於西峰里家中

第第第第三三三三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

根據大陸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檢相關曹學佺著作共有 42 目

之多44日本公藏聯合書目中有關「曹學佺」相關目錄更多共有 237 目45在

這些目錄中有同版複本異版覆刻本補刊本也有曹學佺編輯撰序之書

也有零散的集結本單本或者是後人編輯偽託而成的書籍未能一一經眼

很難判斷其中異同目前只能依照前人藏書目錄所載以及近人著述中論及來

41李光縉《及閘人蔣於鼎書》《清源洞文集》卷 6 42 《林茂之先生掛劍集》卷首王士禎序 43 《蜀中廣記》內容分名勝邊防通釋人物方物仙釋遊宦風俗著作詩話

畫苑等 12 門共 108 卷包羅天文輿地山川水文歷史人文物產四庫全書本 44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係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北京大學數據分析研究

中心聯合研製扣除子目仍有 28 條目網址如下

http202963145dirSearchdomethod=gaoJiQueryampgoToPage=5ampisSearch=false 45 日本所藏中國古籍聯合書目見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NAIKAKUtagged4370037datampback=1

加以整理

曹學佺著作面向甚廣在經學方面有《易經通論》12卷《周易可說》7

卷《書傳會衷》10卷《詩經剖疑》24卷《禮記明訓》27卷《春秋闡義》12

卷46史學方面有《大明一統名勝志》208卷《蜀中廣記》108卷47至於曹學

佺個人的詩文集坊間為他出版的《選集》以及歷代詩選的編纂都值得仔細

推以下先就其詩文集做初步考察

(一)《石倉詩文集》的考索

根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大陸現存的曹學佺詩文集不含選集有

共有十種48拜現代影印發行的便利重要的刊本有 12 卷本24 卷本福師本

詩稿本四種已經影印出版又於國家圖書館得日本內閣所藏《石倉全集》影印

本(以下簡稱「內閣本」)卷帙最豐得以相互校讐以辨全貌茲將所見五本

影刊本的內容排列對比如下

1《石倉全集》109 卷本 (簡稱「內閣本」)

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石倉全集》番號漢 17189共 109 卷49全書分 61 冊

書高 26 公分寬 165 公分首頁有「五忠理學世家」「寿齋」二鈐印原書題

的編號是流水號經內閣文庫館員重新調整過目前台北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

有影印本係委託日本高橋寫真株式會社製作合裝為 30 本在內閣文庫的目

錄中尚有四條卷數不完整的編目卷次不多應為零散本

全書沒有連貫排列的卷數作品的編排也無法完全依照寫作時間先後大致

是以《石倉詩稿金陵集》三卷《石倉文稿》五卷為開端其次收任職南京

46 名為《書傳會要》《書經折衷》《詩經質疑》《春秋義略》《春秋傳刪》以及號稱總集的《五

經困學》《五經可說》是否為曹學佺親身編訂有待日後考索 47 名為《輿地名勝志》《天下名勝志》或書名上加「大明」兩字者疑非學佺自為尚有拆解

全書而單行的各地方《名勝志》以及蜀中人事物的單集則有待目擊 48《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卷二十六〈明別集〉著錄

參照崔建英輯訂賈衛民李曉亞參訂《明代別集版本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 年 7

月頁 625-628僅有兩目不同崔本後出缺第二目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刊本第七

目明末廿四卷本作十九卷本不知何故此兩本皆已影印發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載為

49 陳慶元曾在內閣文庫中閱讀《石倉全集》他將「內閣」本的卷篇重新編號將《金陵集丙午》

《金陵集丁未》視為同卷又將《游藤山詩》《續游藤山詩》合為一卷反將《石倉文稿》卷一

卷二各分為兩卷全部合算為 109 卷言與日人原亨光所云「一百又九卷」相吻合〈日本內

閣文庫藏本曹學佺《石倉全集》初探〉《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大

學主辦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年 1 月頁 460-479又台灣漢學研究中心資料庫羅列《石倉

全集》兩條一作 61 冊一作 88 卷均來自內閣文庫影印其實是同一本所謂 88 卷本並

未數算清楚造成失誤東京大學人文研究所於昭和四十年用東京内閣文庫藏崇禎中刊本景照

卷次亦凌亂載錄 21 册疑為 31 冊方是見日本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019705tagged0522009datampback=1(20100620)

大理寺前的舊作都是篇幅短小的詩集顯然原來的詩集都是隨時隨事隨地

而刻最後才被收編一處其中比較突兀的有二一是《浮山堂》(1613)插在

《房山》(1599)與《芝社》(1603)之間二是《武林稿》(1606)插在《芝社》(1603)

與《苕上》(1601)之間接下來的詩文稿已經有按年而刻的特色卻被先後區

分為三稿(58-60 歲)四稿(616264 歲)五稿(636566 歲)六稿(67 歲)

顯然在刊刻前試圖做整理的工夫何以 63 歲作五稿而 64 歲作四稿令人不

解未能竟功最後的〈古希集〉是 70 歲以後的作品

觀察書版每半頁 9 行每行 18 字白口是統一的大部分版心下方有

刻工名字簡寫其中有鄭一鄭二鄭西鄭利魏憲等人均為福建邵武工匠50字體以歐體為主少數則接近顏體頁碼有跳頁以及整理的跡象如《夜光》

3536 頁為同頁4041 頁為同頁可能因版頁遺失不得已兩號做同一頁

以便銜接可以大膽的假設曹學佺習慣將作品隨時隨地刊刻出版這些小集子

的木刻版被保留下來以便將來整理全集時可以繼續使用也沒有看到任何版式

不同的文集刻版內閣文庫所收的這套書是個「百衲本」曹學佺與他的家人

並沒有統籌刊印全本的機會正因為是「百衲本」保留了曹學佺文集最原始的

出版狀態

2《曹大理集》八卷《石倉文稿》四卷明萬曆刻本(簡稱「12 卷」本)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框高 200 毫米寬 273 毫米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此版

影印收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 1367 冊日本內閣文庫亦另存此目

《曹大理集》八卷實為詩集各卷依次為《春別》(甲辰1604)《豫章》

(1604)《金陵》(甲辰乙巳1604-1605)《江上》(1605)《玉華》(辛丑1601)

《苕上》(1601)《芝社》(癸卯1603)《天柱》(1603)檢核作品寫作時間與內

容這部詩集試圖依照寫作時間順序排列所以把《春別》排到前面在《金陵》

中試圖攙入同年寫作的《武林稿》24 首多出 85 頁的篇幅核校《武林稿》有

詩 64 首共 195 頁係學佺短期赴杭州蘇州時的作品編輯者可能集稿未全

試圖將半卷作品塞入《金陵集》中但也可能是《武林稿》後半卷作品編輯時尚

未寫出此後在編輯過程中又發現比《春別》更早完成的《玉華》《苕上》

《芝社》《天柱》因此編輯者「按時間順序排列作品」的企圖又告失敗至

於內閣本等《金陵集》尚有丙午丁未(1606-1607)兩卷作品而此本闕如可見

此本沒有重新編定卷次或有遺漏也無法察覺

《石倉文稿》有四卷各卷內容依次為書序等 33 篇碑傳墓銘等 29 篇遊

記等 10 篇廟宇疏文 21 篇合計 93 篇與內閣本對照四卷所收文章類型相

同唯篇數各少 2723412 篇尚缺 66 篇檢查所缺作品有些是在 1612

年學佺調任四川右參政之後的作品51內閣本第五卷書牘啟文有 21 篇(含鄧遠

50 李國慶編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上海上海古籍1998 年 12 月頁 91278279 51 如〈修理成都五龍廟疏文〉「歲壬子(1612)余再入蜀」《石倉文稿》卷 4頁 48內閣本可

知內閣本補充了離南京入蜀的作品

游來信 1 篇)此書全缺全部是四川任內對僚屬舊友的書信可以猜測文集

作四卷本保留了南京為官前後(1601-1605)時期的作品內閣本則攙入了四川任

官時期的作品可見這本書是學佺離開南京之前試圖超越原先刊刻的《曹大理

集》雖然不夠理想卻是他集結舊作而合版的第二次嘗試

3《石倉集》二十四卷明末刻本(簡稱「24 卷」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書北京出版社《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補編

集部》第 80 冊據此版影印發行書首有莆田周嬰〈六三集小序〉曹學佺〈自序〉

署崇禎丁丑(1637 年)夏閏月夏月撰述

首標明「石倉五稿」分四卷有目次依序為《六三詩》《六三文--序上》

《六三文--序下》《六三文--記傳碑銘》(1636)其次為「石倉四稿」一卷只

收《六四詩集丁丑》(1637)前有目錄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四艸詩全」

第三部分為「西峰集」前有周嬰壬申(1632 年)序其次是《西峰六一艸》(1634)

目錄正文卷首有學佺小引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一艸詩上」可知試

圖歸入「石倉四稿」標註「詩上」卻不見「詩下」是佚失未刻或衍誤

不得而知

第四部分標題署「石倉三稿」詩目錄有十四頁分《西峯集詩》上中

下三卷(1631-1633)以下諸卷卷前沒有目錄而版面形式皆同於內閣本分別

為《芝社》(1603)《武林》(1606)《天柱》(1603)《巴草》(1608)《蜀草》三卷

(1609)《聽泉》兩卷(1618-1619)《夜光》兩卷(1621)《淼軒》兩卷(1621)《賜

環》兩卷(1630)

從成書的樣貌來看也是個拼湊本何以用莆田周嬰的小序為首頁可能是

將書中收錄唯一的排版大方的序文置於卷首以充場面以下排列的順序稱

五稿四稿三稿何以倒行內文也沒有嚴格按時間順序排列三稿之後又

退到早年金陵前期巴蜀任官時間以及早期居家的作品

可知此書主要收錄學佺 58 歲到 64 歲的著作屬於中晚年期詩文而以《西

峰集》為主軸至於攙入早年其他零散的作品很可能是在倉卒之間以仍然保

留舊有的書版混合而編成

4《曹大理詩文集》無卷數明刻本(簡稱「福師」本)

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館編選並附有翠娛閣評選《曹

能始先生小品》2 卷曹孟善52〈曹石倉行述〉手抄本由江蘇古籍出版社於 2003

年 5 月影印出版分上下兩冊

上冊為詩集卷首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序文沒有目次首《金陵初稿》

其次《石倉詩稿金陵集甲辰乙巳》第三《金陵集卷中丙午》第四《金

陵集卷中丁未 》第五《金陵集丁未下 》第六《浮山堂集》第七《夜

52 福師本作「曹孟喜」誤首篇混入徐延壽〈祭曹石倉文〉第二篇才是〈行述〉通篇敘述者

均作「孟善」知為手民之誤

光堂近稿》最末《福廬遊稿》頁首有葉向高序詩集版式與刻工名字與內閣本

均同顯然為同一版本但丙午丁未兩卷版心俱作「金陵集卷中」因此

福師本將兩卷的第 7-8 頁錯置如果引述此文集者作品繫年上都會發生訛誤53

下冊為文集附錄的《小品》與〈行述〉不論此冊實收有《石倉文稿

卷二贈序祭銘》《夜光堂文稿》《浮山稿》《石倉文稿卷二》版心挖去

卷號少數頁碼也被被竄改但字體版式與每頁刻工名字字數連同缺字

版面意外摺線均與內閣本相同54福師本僅選入《文稿》卷二而剜去卷號

顯然蓄意做偽掩飾殘缺其餘四卷的遺憾卷中尚缺頁 95為王思仁母親所寫

〈書王安人傳後〉的前兩面卻無端增加了〈淑人翁母壽文〉〈祭徐鳴卿文〉〈汪

仲嘉傳〉三篇11 頁 21 面的篇幅然則此三文又重複出現在後面的《浮山稿》

中55校對版式仍同但版心被剜改試圖刪除「浮山」使融入「文稿卷帙」之

中後繼者不察又將《浮山稿》收入集中造成重複現象

福師本以被剜的版本影印該「剜版」後所留存「原版」的原始狀態在「曹

學佺全集」校勘工作上反而提供了比照的證據

5《石倉詩稿》33 卷清乾隆 19 年(1754)曹岱華刻本

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均藏有北京出版社依據北

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影印出版收在《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集部 143 冊書前附

有原書扉頁書影總目錄前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曹大理集序〉還有奉

天府府丞提督學政陳治滋此年〈重刻曹石倉先生詩集序〉並附有《明史文苑

傳》中的〈曹學佺傳〉接著有《石倉詩稿》總目錄此書係依學佺原版覆刻

除了另立新名《石倉詩稿》改為黑口加入「曾孫岱華重梓」字樣之外行數

每行字數字體均仿原版型態全書的排列仍以《初稿》《金陵》為首顯

示學佺最早成名作品其次收及《掛劍》《海色》等 16 本小集子(1596-1606)等

早期在北京任官時期往訪福建家鄉以及旅遊蘇杭湖嘉之作以下為四川任官

時期的《巴草》《蜀草》(1608-1609)而後往返宦途故鄉之間的《雪桂》(1612)

《湘西》《浮山》(1613)《福廬》《聽泉》(1618-1619 )《夜光堂》《森軒》(1612)

《桂林》(1623-1626)《更生篇》(1627)《賜環》(1630)《西峰》(1631-1633 )《六

四》(1637)從各卷的排序來看與寫作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對照仍有參差

以詩稿而言這個版本似為整齊事實上還有四個問題

(1)缺收《兩河行稿》

(2)缺收《賜環集》下卷內閣本中有上下兩卷詩稿本只存上卷

(3)多刻《湘西紀行(詩)》內閣本第 20 冊《湘西紀行》上卷是詩文相雜日記體

53 以南京江蘇古籍影版的《曹學佺集》新編頁碼 168 頁須接 221 頁224 頁再接回 173 頁陳

超李梅的論文均有因此繫年錯誤的現象建議讀者割截改貼此四頁否則容易誤讀 54 如《夜光堂》版心廿五二十六重複兩頁碼此頁缺四字內閣本福師本均同《文稿》卷

二頁 89〈別駕管元陽先生雙壽序〉頁面有紙張油墨摺線似有前後頁刷版的共同現象 55 〈壽翁母文〉在江蘇古籍版頁 701-708頁 811-818 重出〈祭鳴卿〉在頁 709-714頁 853-858

重出〈汪仲嘉〉在頁 719-724819-824 重出

劄記抽出其中詩作與廣西任上詩作又合刊為《桂林集》三卷以文類不同而同

時收錄詩稿本重刻時曹岱華未察《湘西紀行》的詩作已經重複出現在《桂林

集》上卷仍然單獨抽出《湘西紀行(詩)》刻印為一卷

(4)詩稿本為「避開遼事」而刪削詩作如《金陵初稿》頁 16應為〈喜龍君御

至自臨洮〉此詩被剜去而將此卷最後一首〈別同署〉移入此處

從以上各版本的校勘曹學佺早年出版自己的文集多以「隨時隨地隨事」

而刻的小集子為主攜帶輕便與詩友酬贈也最經濟便捷《曹大理集》編刻之

後赴四川任官之時曾有重編 12 卷本的打算嘗試將為宦金陵時期的作品重

新整理未能竟功新增的稿子也未曾以「二稿」相稱24 卷本無金陵時期

作品似乎是學佺 54 歲之後編選《西峰集》試圖合輯為三稿四稿五稿六

稿以迄古希之稿兩次的重新出版實際上都沒有完成願想因為舊稿過於零

散刊刻卷帙極不整齊又沒有計畫重雕新版最終都失敗了乾隆時期的詩稿

本 33 卷是曹岱華依照曹學佺的舊版型式覆刻而成除加入新加入編者名姓

其餘均按《金陵集》以來的字體與版式來刊刻可能是為了避免清政府在遼東議

題上的箝制僅選擇蒐集舊有詩作放棄了文章的重刻雖然方便讀者重新閱讀

學佺詩作卻無法保有全璧福師本雖然得自光緒翰林侍讀陳寶琛的舊藏仍

屬於明末舊版的刷本可見原版散落人間為書商輾轉襲用面目已非不得已

以剜版更動卷頁號碼的方式來得到出版的機會

而內閣本蒐集詩文 109 卷拼合了早期的《曹大理集》12 卷本24 卷本

還有集眾版所缺如《林亭文稿》《兩河行稿》等 51 卷但此書仍然依照舊書

拼合在時間的排序上還是有瑕疵如果要得到一本完整的《曹學佺全集》

應該區分為詩體文體各類依照作品繫年重新排列集子有「附錄文字」的情

形也應該按寫作時間順序重新歸建如《湘西紀行》卷下附錄有閩史誌鹽

政郵政賦稅海防倭患紅夷山寇諸文字應該歸到「條議類」為佳

《更生》卷下學佺自云收金陵時期舊稿自然應移入《金陵集》中方是

(二)兩本曹學佺選集的探討

坊間尚可見到有關曹學佺的兩本選集因為是選集本沒有列入上節的討論

中從這兩本選集中可以證明曹學佺作品在當時被讀者與出版商接受的情形

所以在此處敘述

1 《曹能始先生小品》2 卷收在《翠娛閣評選皇明小品十六家》32 卷本之中

明陸雲龍編選參與選評者尚有何偉然丁允和梅羹陸府治陶良棟陳燮

明陳家肇江之淮金汝棟等人崇禎六年(1633)崢霄館刻本56福建師範大

學圖書館藏本其他收藏單位十餘處但卷帙多半不全十六家分別為徐渭

屠隆袁宏道湯顯祖虞淳熙袁中道鍾惺文翔鳳李維楨黃汝亨張

56 陸雲龍號孤憤生浙江錢塘人萬曆崇禎間出版商翠娛閣崢霄館均為陸氏出版堂號

鼐陳仁錫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仁曹學佺曹學佺為第十六家從名單上

來看應是那時候的「現代名家文選」此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於 1996

年 2 月鉛字排印出版改名為《明人小品十六家》

此曹學佺小品選集開端有崇禎壬申年(1632)陸雲龍〈題詞〉書每半頁九行

十九字版心題為「曹能始集」全書收有「序引記碑文傳啟書

疏墓誌銘祭跋」等十二種文體合計文稿 38 篇57從體式上觀察應該是

提供讀者撰寫「應用文書」的典範

2 《曹能始詩》6 卷收在《八大家詩選》中明人夏雲鼎崇禎 6 年(1633)原輯

清故宮舊藏現存於台北故宮58原書僅存 29 卷分別為《陳仲醇詩》7 卷《曹

能始詩》6 卷《譚友夏詩》7 卷《楊龍友詩》5 卷《季叔房詩》4 卷此書載

錄時稱《明刻本八大家詩選》或《前八大家詩選》均為清人所加核對清康

熙 21 年(1682)季正爵刻本改名為《前八大家詩選》前有康熙 22 年倪粲序崇

禎 6 年夏雲鼎舊序康熙 21 年季正爵重刻序北京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本已

影印出版收在 2000 年編纂《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38 冊之中所選八家

即為董其昌 8 卷陳繼儒 7 卷王思任 8 卷曹學佺 6 卷李明睿 7 卷譚元春

8 卷楊文驄 5 卷季孟蓮 8 卷共 45 卷康熙版以八家之集各作 1 卷因此改

稱 8 卷本曹學佺排於第四位卷帙改稱卷 4 之 1 卷至卷 4 之 6內容並無變動

曹學佺詩共收五古 79 首七古 11 首五律 144 首七律 59 首五排 21 首

七絕 32 首共計 348 首59全書前端尚交代學佺之詩選自《夜光》《武林》《金

陵》《湘西》《桂林》《石倉詩稿》《大理集》《西園雜詠》等 8 部這前七部

集子最晚成稿的是《桂林》也就是說選家所用文本在天啟六年(1626)之前至

於最後一部的《西園雜詠》疑似誤植也可能是學佺失散之集

這兩部詩文選集本前者因福師本的選錄而為學者所注意後者為故宮殘

本眉目模糊雖然康熙年間季正爵重刻本已影印出版缺乏「子目」可查因

此尚未引起學者注意這兩部選集刊刻的時間均落在崇禎 5 年6 年之間曹

學佺當時為 59 歲60 歲正要進入「石倉六稿」的寫作密集期可見學佺在當

時的聲名與著述不因去官返鄉悠游山林而被文壇所忽略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分《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

57 福師本第二冊所收錄文稿與此選集中《陳道掌日箋序》等 13 篇重複本選集僅 38 篇稿可

見選錄此小品集並非智舉 58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下冊頁 1215可查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 59 五古目錄有 81 首內文缺詩作 2 首實為 79 首七古目錄有 12 首其中〈馬市歌為陳道源

作〉有目無詩實為 11 首五排目錄有 19 首〈遊疊綵巖〉〈竺都閫招遊華景洞〉兩篇

有詩無目實為 21 首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僅以個人魅力率同吳越名士將風流弘長的南都主流文學推向明中期以來的高

潮而且提升了整個福建文學在江南中心文壇的地位「邇來吳越稍推閩士」41的

局面之確立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說是他的業績這一文學盛事的影響之大即

使到了明末清初他與諸名士所賦「清綺婉縟」之詩是「至今金陵人猶能誦之」42

萬曆 37 年(1609)調任四川右參政途經河南陜西抵四川成都任上隔年

夏天又離開蜀地再次往返北京賀歲旅途跋涉頗為耗時萬曆 39 年(1611)

升任四川按察使在這段時間中他忙於日常政務之外考察了蜀地風俗民情

寫成《蜀中廣記》108 卷43也趁著公務之便與友人暢遊江西安徽湖北等

地詩作成集41 年(1613)曹學佺遭「察典」獲罪削官三級又以丁憂歸故里

蜇居十年天啟 2 年學佺重獲啟用為廣西右參議他沒有想到這是最後的一

次遠行天啟 6 年任滿擬遷陝西按察副使竟以九年前所刻《野史紀略》而獲

罪拘禁七十餘日而後放歸故里崇禎元年(1628)學佺 55 歲重新授命為廣

西按察副使他已經無心任職力辭不就閒適的居家著述生活才是他的鍾愛

然則十七年後鼙鼓動地而來思宗自縊煤山福王兵敗唐王朱聿鍵入閩

自立曹學佺臨危授命就在自己的家鄉擔任起朝廷太常卿一職不久昇為禮部

尚書加太子太保次年(1645)8 月唐王兵敗於汀州學佺方與齊巽朱友桐議

守福州9 月 17 日城破學佺於次日凌晨自縊於西峰里家中

第第第第三三三三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章曹學佺的著述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編纂與出版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曹學佺的著述

根據大陸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檢相關曹學佺著作共有 42 目

之多44日本公藏聯合書目中有關「曹學佺」相關目錄更多共有 237 目45在

這些目錄中有同版複本異版覆刻本補刊本也有曹學佺編輯撰序之書

也有零散的集結本單本或者是後人編輯偽託而成的書籍未能一一經眼

很難判斷其中異同目前只能依照前人藏書目錄所載以及近人著述中論及來

41李光縉《及閘人蔣於鼎書》《清源洞文集》卷 6 42 《林茂之先生掛劍集》卷首王士禎序 43 《蜀中廣記》內容分名勝邊防通釋人物方物仙釋遊宦風俗著作詩話

畫苑等 12 門共 108 卷包羅天文輿地山川水文歷史人文物產四庫全書本 44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係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北京大學數據分析研究

中心聯合研製扣除子目仍有 28 條目網址如下

http202963145dirSearchdomethod=gaoJiQueryampgoToPage=5ampisSearch=false 45 日本所藏中國古籍聯合書目見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NAIKAKUtagged4370037datampback=1

加以整理

曹學佺著作面向甚廣在經學方面有《易經通論》12卷《周易可說》7

卷《書傳會衷》10卷《詩經剖疑》24卷《禮記明訓》27卷《春秋闡義》12

卷46史學方面有《大明一統名勝志》208卷《蜀中廣記》108卷47至於曹學

佺個人的詩文集坊間為他出版的《選集》以及歷代詩選的編纂都值得仔細

推以下先就其詩文集做初步考察

(一)《石倉詩文集》的考索

根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大陸現存的曹學佺詩文集不含選集有

共有十種48拜現代影印發行的便利重要的刊本有 12 卷本24 卷本福師本

詩稿本四種已經影印出版又於國家圖書館得日本內閣所藏《石倉全集》影印

本(以下簡稱「內閣本」)卷帙最豐得以相互校讐以辨全貌茲將所見五本

影刊本的內容排列對比如下

1《石倉全集》109 卷本 (簡稱「內閣本」)

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石倉全集》番號漢 17189共 109 卷49全書分 61 冊

書高 26 公分寬 165 公分首頁有「五忠理學世家」「寿齋」二鈐印原書題

的編號是流水號經內閣文庫館員重新調整過目前台北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

有影印本係委託日本高橋寫真株式會社製作合裝為 30 本在內閣文庫的目

錄中尚有四條卷數不完整的編目卷次不多應為零散本

全書沒有連貫排列的卷數作品的編排也無法完全依照寫作時間先後大致

是以《石倉詩稿金陵集》三卷《石倉文稿》五卷為開端其次收任職南京

46 名為《書傳會要》《書經折衷》《詩經質疑》《春秋義略》《春秋傳刪》以及號稱總集的《五

經困學》《五經可說》是否為曹學佺親身編訂有待日後考索 47 名為《輿地名勝志》《天下名勝志》或書名上加「大明」兩字者疑非學佺自為尚有拆解

全書而單行的各地方《名勝志》以及蜀中人事物的單集則有待目擊 48《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卷二十六〈明別集〉著錄

參照崔建英輯訂賈衛民李曉亞參訂《明代別集版本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 年 7

月頁 625-628僅有兩目不同崔本後出缺第二目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刊本第七

目明末廿四卷本作十九卷本不知何故此兩本皆已影印發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載為

49 陳慶元曾在內閣文庫中閱讀《石倉全集》他將「內閣」本的卷篇重新編號將《金陵集丙午》

《金陵集丁未》視為同卷又將《游藤山詩》《續游藤山詩》合為一卷反將《石倉文稿》卷一

卷二各分為兩卷全部合算為 109 卷言與日人原亨光所云「一百又九卷」相吻合〈日本內

閣文庫藏本曹學佺《石倉全集》初探〉《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大

學主辦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年 1 月頁 460-479又台灣漢學研究中心資料庫羅列《石倉

全集》兩條一作 61 冊一作 88 卷均來自內閣文庫影印其實是同一本所謂 88 卷本並

未數算清楚造成失誤東京大學人文研究所於昭和四十年用東京内閣文庫藏崇禎中刊本景照

卷次亦凌亂載錄 21 册疑為 31 冊方是見日本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019705tagged0522009datampback=1(20100620)

大理寺前的舊作都是篇幅短小的詩集顯然原來的詩集都是隨時隨事隨地

而刻最後才被收編一處其中比較突兀的有二一是《浮山堂》(1613)插在

《房山》(1599)與《芝社》(1603)之間二是《武林稿》(1606)插在《芝社》(1603)

與《苕上》(1601)之間接下來的詩文稿已經有按年而刻的特色卻被先後區

分為三稿(58-60 歲)四稿(616264 歲)五稿(636566 歲)六稿(67 歲)

顯然在刊刻前試圖做整理的工夫何以 63 歲作五稿而 64 歲作四稿令人不

解未能竟功最後的〈古希集〉是 70 歲以後的作品

觀察書版每半頁 9 行每行 18 字白口是統一的大部分版心下方有

刻工名字簡寫其中有鄭一鄭二鄭西鄭利魏憲等人均為福建邵武工匠50字體以歐體為主少數則接近顏體頁碼有跳頁以及整理的跡象如《夜光》

3536 頁為同頁4041 頁為同頁可能因版頁遺失不得已兩號做同一頁

以便銜接可以大膽的假設曹學佺習慣將作品隨時隨地刊刻出版這些小集子

的木刻版被保留下來以便將來整理全集時可以繼續使用也沒有看到任何版式

不同的文集刻版內閣文庫所收的這套書是個「百衲本」曹學佺與他的家人

並沒有統籌刊印全本的機會正因為是「百衲本」保留了曹學佺文集最原始的

出版狀態

2《曹大理集》八卷《石倉文稿》四卷明萬曆刻本(簡稱「12 卷」本)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框高 200 毫米寬 273 毫米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此版

影印收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 1367 冊日本內閣文庫亦另存此目

《曹大理集》八卷實為詩集各卷依次為《春別》(甲辰1604)《豫章》

(1604)《金陵》(甲辰乙巳1604-1605)《江上》(1605)《玉華》(辛丑1601)

《苕上》(1601)《芝社》(癸卯1603)《天柱》(1603)檢核作品寫作時間與內

容這部詩集試圖依照寫作時間順序排列所以把《春別》排到前面在《金陵》

中試圖攙入同年寫作的《武林稿》24 首多出 85 頁的篇幅核校《武林稿》有

詩 64 首共 195 頁係學佺短期赴杭州蘇州時的作品編輯者可能集稿未全

試圖將半卷作品塞入《金陵集》中但也可能是《武林稿》後半卷作品編輯時尚

未寫出此後在編輯過程中又發現比《春別》更早完成的《玉華》《苕上》

《芝社》《天柱》因此編輯者「按時間順序排列作品」的企圖又告失敗至

於內閣本等《金陵集》尚有丙午丁未(1606-1607)兩卷作品而此本闕如可見

此本沒有重新編定卷次或有遺漏也無法察覺

《石倉文稿》有四卷各卷內容依次為書序等 33 篇碑傳墓銘等 29 篇遊

記等 10 篇廟宇疏文 21 篇合計 93 篇與內閣本對照四卷所收文章類型相

同唯篇數各少 2723412 篇尚缺 66 篇檢查所缺作品有些是在 1612

年學佺調任四川右參政之後的作品51內閣本第五卷書牘啟文有 21 篇(含鄧遠

50 李國慶編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上海上海古籍1998 年 12 月頁 91278279 51 如〈修理成都五龍廟疏文〉「歲壬子(1612)余再入蜀」《石倉文稿》卷 4頁 48內閣本可

知內閣本補充了離南京入蜀的作品

游來信 1 篇)此書全缺全部是四川任內對僚屬舊友的書信可以猜測文集

作四卷本保留了南京為官前後(1601-1605)時期的作品內閣本則攙入了四川任

官時期的作品可見這本書是學佺離開南京之前試圖超越原先刊刻的《曹大理

集》雖然不夠理想卻是他集結舊作而合版的第二次嘗試

3《石倉集》二十四卷明末刻本(簡稱「24 卷」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書北京出版社《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補編

集部》第 80 冊據此版影印發行書首有莆田周嬰〈六三集小序〉曹學佺〈自序〉

署崇禎丁丑(1637 年)夏閏月夏月撰述

首標明「石倉五稿」分四卷有目次依序為《六三詩》《六三文--序上》

《六三文--序下》《六三文--記傳碑銘》(1636)其次為「石倉四稿」一卷只

收《六四詩集丁丑》(1637)前有目錄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四艸詩全」

第三部分為「西峰集」前有周嬰壬申(1632 年)序其次是《西峰六一艸》(1634)

目錄正文卷首有學佺小引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一艸詩上」可知試

圖歸入「石倉四稿」標註「詩上」卻不見「詩下」是佚失未刻或衍誤

不得而知

第四部分標題署「石倉三稿」詩目錄有十四頁分《西峯集詩》上中

下三卷(1631-1633)以下諸卷卷前沒有目錄而版面形式皆同於內閣本分別

為《芝社》(1603)《武林》(1606)《天柱》(1603)《巴草》(1608)《蜀草》三卷

(1609)《聽泉》兩卷(1618-1619)《夜光》兩卷(1621)《淼軒》兩卷(1621)《賜

環》兩卷(1630)

從成書的樣貌來看也是個拼湊本何以用莆田周嬰的小序為首頁可能是

將書中收錄唯一的排版大方的序文置於卷首以充場面以下排列的順序稱

五稿四稿三稿何以倒行內文也沒有嚴格按時間順序排列三稿之後又

退到早年金陵前期巴蜀任官時間以及早期居家的作品

可知此書主要收錄學佺 58 歲到 64 歲的著作屬於中晚年期詩文而以《西

峰集》為主軸至於攙入早年其他零散的作品很可能是在倉卒之間以仍然保

留舊有的書版混合而編成

4《曹大理詩文集》無卷數明刻本(簡稱「福師」本)

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館編選並附有翠娛閣評選《曹

能始先生小品》2 卷曹孟善52〈曹石倉行述〉手抄本由江蘇古籍出版社於 2003

年 5 月影印出版分上下兩冊

上冊為詩集卷首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序文沒有目次首《金陵初稿》

其次《石倉詩稿金陵集甲辰乙巳》第三《金陵集卷中丙午》第四《金

陵集卷中丁未 》第五《金陵集丁未下 》第六《浮山堂集》第七《夜

52 福師本作「曹孟喜」誤首篇混入徐延壽〈祭曹石倉文〉第二篇才是〈行述〉通篇敘述者

均作「孟善」知為手民之誤

光堂近稿》最末《福廬遊稿》頁首有葉向高序詩集版式與刻工名字與內閣本

均同顯然為同一版本但丙午丁未兩卷版心俱作「金陵集卷中」因此

福師本將兩卷的第 7-8 頁錯置如果引述此文集者作品繫年上都會發生訛誤53

下冊為文集附錄的《小品》與〈行述〉不論此冊實收有《石倉文稿

卷二贈序祭銘》《夜光堂文稿》《浮山稿》《石倉文稿卷二》版心挖去

卷號少數頁碼也被被竄改但字體版式與每頁刻工名字字數連同缺字

版面意外摺線均與內閣本相同54福師本僅選入《文稿》卷二而剜去卷號

顯然蓄意做偽掩飾殘缺其餘四卷的遺憾卷中尚缺頁 95為王思仁母親所寫

〈書王安人傳後〉的前兩面卻無端增加了〈淑人翁母壽文〉〈祭徐鳴卿文〉〈汪

仲嘉傳〉三篇11 頁 21 面的篇幅然則此三文又重複出現在後面的《浮山稿》

中55校對版式仍同但版心被剜改試圖刪除「浮山」使融入「文稿卷帙」之

中後繼者不察又將《浮山稿》收入集中造成重複現象

福師本以被剜的版本影印該「剜版」後所留存「原版」的原始狀態在「曹

學佺全集」校勘工作上反而提供了比照的證據

5《石倉詩稿》33 卷清乾隆 19 年(1754)曹岱華刻本

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均藏有北京出版社依據北

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影印出版收在《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集部 143 冊書前附

有原書扉頁書影總目錄前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曹大理集序〉還有奉

天府府丞提督學政陳治滋此年〈重刻曹石倉先生詩集序〉並附有《明史文苑

傳》中的〈曹學佺傳〉接著有《石倉詩稿》總目錄此書係依學佺原版覆刻

除了另立新名《石倉詩稿》改為黑口加入「曾孫岱華重梓」字樣之外行數

每行字數字體均仿原版型態全書的排列仍以《初稿》《金陵》為首顯

示學佺最早成名作品其次收及《掛劍》《海色》等 16 本小集子(1596-1606)等

早期在北京任官時期往訪福建家鄉以及旅遊蘇杭湖嘉之作以下為四川任官

時期的《巴草》《蜀草》(1608-1609)而後往返宦途故鄉之間的《雪桂》(1612)

《湘西》《浮山》(1613)《福廬》《聽泉》(1618-1619 )《夜光堂》《森軒》(1612)

《桂林》(1623-1626)《更生篇》(1627)《賜環》(1630)《西峰》(1631-1633 )《六

四》(1637)從各卷的排序來看與寫作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對照仍有參差

以詩稿而言這個版本似為整齊事實上還有四個問題

(1)缺收《兩河行稿》

(2)缺收《賜環集》下卷內閣本中有上下兩卷詩稿本只存上卷

(3)多刻《湘西紀行(詩)》內閣本第 20 冊《湘西紀行》上卷是詩文相雜日記體

53 以南京江蘇古籍影版的《曹學佺集》新編頁碼 168 頁須接 221 頁224 頁再接回 173 頁陳

超李梅的論文均有因此繫年錯誤的現象建議讀者割截改貼此四頁否則容易誤讀 54 如《夜光堂》版心廿五二十六重複兩頁碼此頁缺四字內閣本福師本均同《文稿》卷

二頁 89〈別駕管元陽先生雙壽序〉頁面有紙張油墨摺線似有前後頁刷版的共同現象 55 〈壽翁母文〉在江蘇古籍版頁 701-708頁 811-818 重出〈祭鳴卿〉在頁 709-714頁 853-858

重出〈汪仲嘉〉在頁 719-724819-824 重出

劄記抽出其中詩作與廣西任上詩作又合刊為《桂林集》三卷以文類不同而同

時收錄詩稿本重刻時曹岱華未察《湘西紀行》的詩作已經重複出現在《桂林

集》上卷仍然單獨抽出《湘西紀行(詩)》刻印為一卷

(4)詩稿本為「避開遼事」而刪削詩作如《金陵初稿》頁 16應為〈喜龍君御

至自臨洮〉此詩被剜去而將此卷最後一首〈別同署〉移入此處

從以上各版本的校勘曹學佺早年出版自己的文集多以「隨時隨地隨事」

而刻的小集子為主攜帶輕便與詩友酬贈也最經濟便捷《曹大理集》編刻之

後赴四川任官之時曾有重編 12 卷本的打算嘗試將為宦金陵時期的作品重

新整理未能竟功新增的稿子也未曾以「二稿」相稱24 卷本無金陵時期

作品似乎是學佺 54 歲之後編選《西峰集》試圖合輯為三稿四稿五稿六

稿以迄古希之稿兩次的重新出版實際上都沒有完成願想因為舊稿過於零

散刊刻卷帙極不整齊又沒有計畫重雕新版最終都失敗了乾隆時期的詩稿

本 33 卷是曹岱華依照曹學佺的舊版型式覆刻而成除加入新加入編者名姓

其餘均按《金陵集》以來的字體與版式來刊刻可能是為了避免清政府在遼東議

題上的箝制僅選擇蒐集舊有詩作放棄了文章的重刻雖然方便讀者重新閱讀

學佺詩作卻無法保有全璧福師本雖然得自光緒翰林侍讀陳寶琛的舊藏仍

屬於明末舊版的刷本可見原版散落人間為書商輾轉襲用面目已非不得已

以剜版更動卷頁號碼的方式來得到出版的機會

而內閣本蒐集詩文 109 卷拼合了早期的《曹大理集》12 卷本24 卷本

還有集眾版所缺如《林亭文稿》《兩河行稿》等 51 卷但此書仍然依照舊書

拼合在時間的排序上還是有瑕疵如果要得到一本完整的《曹學佺全集》

應該區分為詩體文體各類依照作品繫年重新排列集子有「附錄文字」的情

形也應該按寫作時間順序重新歸建如《湘西紀行》卷下附錄有閩史誌鹽

政郵政賦稅海防倭患紅夷山寇諸文字應該歸到「條議類」為佳

《更生》卷下學佺自云收金陵時期舊稿自然應移入《金陵集》中方是

(二)兩本曹學佺選集的探討

坊間尚可見到有關曹學佺的兩本選集因為是選集本沒有列入上節的討論

中從這兩本選集中可以證明曹學佺作品在當時被讀者與出版商接受的情形

所以在此處敘述

1 《曹能始先生小品》2 卷收在《翠娛閣評選皇明小品十六家》32 卷本之中

明陸雲龍編選參與選評者尚有何偉然丁允和梅羹陸府治陶良棟陳燮

明陳家肇江之淮金汝棟等人崇禎六年(1633)崢霄館刻本56福建師範大

學圖書館藏本其他收藏單位十餘處但卷帙多半不全十六家分別為徐渭

屠隆袁宏道湯顯祖虞淳熙袁中道鍾惺文翔鳳李維楨黃汝亨張

56 陸雲龍號孤憤生浙江錢塘人萬曆崇禎間出版商翠娛閣崢霄館均為陸氏出版堂號

鼐陳仁錫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仁曹學佺曹學佺為第十六家從名單上

來看應是那時候的「現代名家文選」此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於 1996

年 2 月鉛字排印出版改名為《明人小品十六家》

此曹學佺小品選集開端有崇禎壬申年(1632)陸雲龍〈題詞〉書每半頁九行

十九字版心題為「曹能始集」全書收有「序引記碑文傳啟書

疏墓誌銘祭跋」等十二種文體合計文稿 38 篇57從體式上觀察應該是

提供讀者撰寫「應用文書」的典範

2 《曹能始詩》6 卷收在《八大家詩選》中明人夏雲鼎崇禎 6 年(1633)原輯

清故宮舊藏現存於台北故宮58原書僅存 29 卷分別為《陳仲醇詩》7 卷《曹

能始詩》6 卷《譚友夏詩》7 卷《楊龍友詩》5 卷《季叔房詩》4 卷此書載

錄時稱《明刻本八大家詩選》或《前八大家詩選》均為清人所加核對清康

熙 21 年(1682)季正爵刻本改名為《前八大家詩選》前有康熙 22 年倪粲序崇

禎 6 年夏雲鼎舊序康熙 21 年季正爵重刻序北京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本已

影印出版收在 2000 年編纂《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38 冊之中所選八家

即為董其昌 8 卷陳繼儒 7 卷王思任 8 卷曹學佺 6 卷李明睿 7 卷譚元春

8 卷楊文驄 5 卷季孟蓮 8 卷共 45 卷康熙版以八家之集各作 1 卷因此改

稱 8 卷本曹學佺排於第四位卷帙改稱卷 4 之 1 卷至卷 4 之 6內容並無變動

曹學佺詩共收五古 79 首七古 11 首五律 144 首七律 59 首五排 21 首

七絕 32 首共計 348 首59全書前端尚交代學佺之詩選自《夜光》《武林》《金

陵》《湘西》《桂林》《石倉詩稿》《大理集》《西園雜詠》等 8 部這前七部

集子最晚成稿的是《桂林》也就是說選家所用文本在天啟六年(1626)之前至

於最後一部的《西園雜詠》疑似誤植也可能是學佺失散之集

這兩部詩文選集本前者因福師本的選錄而為學者所注意後者為故宮殘

本眉目模糊雖然康熙年間季正爵重刻本已影印出版缺乏「子目」可查因

此尚未引起學者注意這兩部選集刊刻的時間均落在崇禎 5 年6 年之間曹

學佺當時為 59 歲60 歲正要進入「石倉六稿」的寫作密集期可見學佺在當

時的聲名與著述不因去官返鄉悠游山林而被文壇所忽略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分《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

57 福師本第二冊所收錄文稿與此選集中《陳道掌日箋序》等 13 篇重複本選集僅 38 篇稿可

見選錄此小品集並非智舉 58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下冊頁 1215可查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 59 五古目錄有 81 首內文缺詩作 2 首實為 79 首七古目錄有 12 首其中〈馬市歌為陳道源

作〉有目無詩實為 11 首五排目錄有 19 首〈遊疊綵巖〉〈竺都閫招遊華景洞〉兩篇

有詩無目實為 21 首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加以整理

曹學佺著作面向甚廣在經學方面有《易經通論》12卷《周易可說》7

卷《書傳會衷》10卷《詩經剖疑》24卷《禮記明訓》27卷《春秋闡義》12

卷46史學方面有《大明一統名勝志》208卷《蜀中廣記》108卷47至於曹學

佺個人的詩文集坊間為他出版的《選集》以及歷代詩選的編纂都值得仔細

推以下先就其詩文集做初步考察

(一)《石倉詩文集》的考索

根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大陸現存的曹學佺詩文集不含選集有

共有十種48拜現代影印發行的便利重要的刊本有 12 卷本24 卷本福師本

詩稿本四種已經影印出版又於國家圖書館得日本內閣所藏《石倉全集》影印

本(以下簡稱「內閣本」)卷帙最豐得以相互校讐以辨全貌茲將所見五本

影刊本的內容排列對比如下

1《石倉全集》109 卷本 (簡稱「內閣本」)

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石倉全集》番號漢 17189共 109 卷49全書分 61 冊

書高 26 公分寬 165 公分首頁有「五忠理學世家」「寿齋」二鈐印原書題

的編號是流水號經內閣文庫館員重新調整過目前台北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

有影印本係委託日本高橋寫真株式會社製作合裝為 30 本在內閣文庫的目

錄中尚有四條卷數不完整的編目卷次不多應為零散本

全書沒有連貫排列的卷數作品的編排也無法完全依照寫作時間先後大致

是以《石倉詩稿金陵集》三卷《石倉文稿》五卷為開端其次收任職南京

46 名為《書傳會要》《書經折衷》《詩經質疑》《春秋義略》《春秋傳刪》以及號稱總集的《五

經困學》《五經可說》是否為曹學佺親身編訂有待日後考索 47 名為《輿地名勝志》《天下名勝志》或書名上加「大明」兩字者疑非學佺自為尚有拆解

全書而單行的各地方《名勝志》以及蜀中人事物的單集則有待目擊 48《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卷二十六〈明別集〉著錄

參照崔建英輯訂賈衛民李曉亞參訂《明代別集版本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6 年 7

月頁 625-628僅有兩目不同崔本後出缺第二目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刊本第七

目明末廿四卷本作十九卷本不知何故此兩本皆已影印發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載為

49 陳慶元曾在內閣文庫中閱讀《石倉全集》他將「內閣」本的卷篇重新編號將《金陵集丙午》

《金陵集丁未》視為同卷又將《游藤山詩》《續游藤山詩》合為一卷反將《石倉文稿》卷一

卷二各分為兩卷全部合算為 109 卷言與日人原亨光所云「一百又九卷」相吻合〈日本內

閣文庫藏本曹學佺《石倉全集》初探〉《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大

學主辦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年 1 月頁 460-479又台灣漢學研究中心資料庫羅列《石倉

全集》兩條一作 61 冊一作 88 卷均來自內閣文庫影印其實是同一本所謂 88 卷本並

未數算清楚造成失誤東京大學人文研究所於昭和四十年用東京内閣文庫藏崇禎中刊本景照

卷次亦凌亂載錄 21 册疑為 31 冊方是見日本 Kanseki 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019705tagged0522009datampback=1(20100620)

大理寺前的舊作都是篇幅短小的詩集顯然原來的詩集都是隨時隨事隨地

而刻最後才被收編一處其中比較突兀的有二一是《浮山堂》(1613)插在

《房山》(1599)與《芝社》(1603)之間二是《武林稿》(1606)插在《芝社》(1603)

與《苕上》(1601)之間接下來的詩文稿已經有按年而刻的特色卻被先後區

分為三稿(58-60 歲)四稿(616264 歲)五稿(636566 歲)六稿(67 歲)

顯然在刊刻前試圖做整理的工夫何以 63 歲作五稿而 64 歲作四稿令人不

解未能竟功最後的〈古希集〉是 70 歲以後的作品

觀察書版每半頁 9 行每行 18 字白口是統一的大部分版心下方有

刻工名字簡寫其中有鄭一鄭二鄭西鄭利魏憲等人均為福建邵武工匠50字體以歐體為主少數則接近顏體頁碼有跳頁以及整理的跡象如《夜光》

3536 頁為同頁4041 頁為同頁可能因版頁遺失不得已兩號做同一頁

以便銜接可以大膽的假設曹學佺習慣將作品隨時隨地刊刻出版這些小集子

的木刻版被保留下來以便將來整理全集時可以繼續使用也沒有看到任何版式

不同的文集刻版內閣文庫所收的這套書是個「百衲本」曹學佺與他的家人

並沒有統籌刊印全本的機會正因為是「百衲本」保留了曹學佺文集最原始的

出版狀態

2《曹大理集》八卷《石倉文稿》四卷明萬曆刻本(簡稱「12 卷」本)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框高 200 毫米寬 273 毫米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此版

影印收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 1367 冊日本內閣文庫亦另存此目

《曹大理集》八卷實為詩集各卷依次為《春別》(甲辰1604)《豫章》

(1604)《金陵》(甲辰乙巳1604-1605)《江上》(1605)《玉華》(辛丑1601)

《苕上》(1601)《芝社》(癸卯1603)《天柱》(1603)檢核作品寫作時間與內

容這部詩集試圖依照寫作時間順序排列所以把《春別》排到前面在《金陵》

中試圖攙入同年寫作的《武林稿》24 首多出 85 頁的篇幅核校《武林稿》有

詩 64 首共 195 頁係學佺短期赴杭州蘇州時的作品編輯者可能集稿未全

試圖將半卷作品塞入《金陵集》中但也可能是《武林稿》後半卷作品編輯時尚

未寫出此後在編輯過程中又發現比《春別》更早完成的《玉華》《苕上》

《芝社》《天柱》因此編輯者「按時間順序排列作品」的企圖又告失敗至

於內閣本等《金陵集》尚有丙午丁未(1606-1607)兩卷作品而此本闕如可見

此本沒有重新編定卷次或有遺漏也無法察覺

《石倉文稿》有四卷各卷內容依次為書序等 33 篇碑傳墓銘等 29 篇遊

記等 10 篇廟宇疏文 21 篇合計 93 篇與內閣本對照四卷所收文章類型相

同唯篇數各少 2723412 篇尚缺 66 篇檢查所缺作品有些是在 1612

年學佺調任四川右參政之後的作品51內閣本第五卷書牘啟文有 21 篇(含鄧遠

50 李國慶編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上海上海古籍1998 年 12 月頁 91278279 51 如〈修理成都五龍廟疏文〉「歲壬子(1612)余再入蜀」《石倉文稿》卷 4頁 48內閣本可

知內閣本補充了離南京入蜀的作品

游來信 1 篇)此書全缺全部是四川任內對僚屬舊友的書信可以猜測文集

作四卷本保留了南京為官前後(1601-1605)時期的作品內閣本則攙入了四川任

官時期的作品可見這本書是學佺離開南京之前試圖超越原先刊刻的《曹大理

集》雖然不夠理想卻是他集結舊作而合版的第二次嘗試

3《石倉集》二十四卷明末刻本(簡稱「24 卷」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書北京出版社《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補編

集部》第 80 冊據此版影印發行書首有莆田周嬰〈六三集小序〉曹學佺〈自序〉

署崇禎丁丑(1637 年)夏閏月夏月撰述

首標明「石倉五稿」分四卷有目次依序為《六三詩》《六三文--序上》

《六三文--序下》《六三文--記傳碑銘》(1636)其次為「石倉四稿」一卷只

收《六四詩集丁丑》(1637)前有目錄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四艸詩全」

第三部分為「西峰集」前有周嬰壬申(1632 年)序其次是《西峰六一艸》(1634)

目錄正文卷首有學佺小引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一艸詩上」可知試

圖歸入「石倉四稿」標註「詩上」卻不見「詩下」是佚失未刻或衍誤

不得而知

第四部分標題署「石倉三稿」詩目錄有十四頁分《西峯集詩》上中

下三卷(1631-1633)以下諸卷卷前沒有目錄而版面形式皆同於內閣本分別

為《芝社》(1603)《武林》(1606)《天柱》(1603)《巴草》(1608)《蜀草》三卷

(1609)《聽泉》兩卷(1618-1619)《夜光》兩卷(1621)《淼軒》兩卷(1621)《賜

環》兩卷(1630)

從成書的樣貌來看也是個拼湊本何以用莆田周嬰的小序為首頁可能是

將書中收錄唯一的排版大方的序文置於卷首以充場面以下排列的順序稱

五稿四稿三稿何以倒行內文也沒有嚴格按時間順序排列三稿之後又

退到早年金陵前期巴蜀任官時間以及早期居家的作品

可知此書主要收錄學佺 58 歲到 64 歲的著作屬於中晚年期詩文而以《西

峰集》為主軸至於攙入早年其他零散的作品很可能是在倉卒之間以仍然保

留舊有的書版混合而編成

4《曹大理詩文集》無卷數明刻本(簡稱「福師」本)

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館編選並附有翠娛閣評選《曹

能始先生小品》2 卷曹孟善52〈曹石倉行述〉手抄本由江蘇古籍出版社於 2003

年 5 月影印出版分上下兩冊

上冊為詩集卷首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序文沒有目次首《金陵初稿》

其次《石倉詩稿金陵集甲辰乙巳》第三《金陵集卷中丙午》第四《金

陵集卷中丁未 》第五《金陵集丁未下 》第六《浮山堂集》第七《夜

52 福師本作「曹孟喜」誤首篇混入徐延壽〈祭曹石倉文〉第二篇才是〈行述〉通篇敘述者

均作「孟善」知為手民之誤

光堂近稿》最末《福廬遊稿》頁首有葉向高序詩集版式與刻工名字與內閣本

均同顯然為同一版本但丙午丁未兩卷版心俱作「金陵集卷中」因此

福師本將兩卷的第 7-8 頁錯置如果引述此文集者作品繫年上都會發生訛誤53

下冊為文集附錄的《小品》與〈行述〉不論此冊實收有《石倉文稿

卷二贈序祭銘》《夜光堂文稿》《浮山稿》《石倉文稿卷二》版心挖去

卷號少數頁碼也被被竄改但字體版式與每頁刻工名字字數連同缺字

版面意外摺線均與內閣本相同54福師本僅選入《文稿》卷二而剜去卷號

顯然蓄意做偽掩飾殘缺其餘四卷的遺憾卷中尚缺頁 95為王思仁母親所寫

〈書王安人傳後〉的前兩面卻無端增加了〈淑人翁母壽文〉〈祭徐鳴卿文〉〈汪

仲嘉傳〉三篇11 頁 21 面的篇幅然則此三文又重複出現在後面的《浮山稿》

中55校對版式仍同但版心被剜改試圖刪除「浮山」使融入「文稿卷帙」之

中後繼者不察又將《浮山稿》收入集中造成重複現象

福師本以被剜的版本影印該「剜版」後所留存「原版」的原始狀態在「曹

學佺全集」校勘工作上反而提供了比照的證據

5《石倉詩稿》33 卷清乾隆 19 年(1754)曹岱華刻本

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均藏有北京出版社依據北

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影印出版收在《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集部 143 冊書前附

有原書扉頁書影總目錄前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曹大理集序〉還有奉

天府府丞提督學政陳治滋此年〈重刻曹石倉先生詩集序〉並附有《明史文苑

傳》中的〈曹學佺傳〉接著有《石倉詩稿》總目錄此書係依學佺原版覆刻

除了另立新名《石倉詩稿》改為黑口加入「曾孫岱華重梓」字樣之外行數

每行字數字體均仿原版型態全書的排列仍以《初稿》《金陵》為首顯

示學佺最早成名作品其次收及《掛劍》《海色》等 16 本小集子(1596-1606)等

早期在北京任官時期往訪福建家鄉以及旅遊蘇杭湖嘉之作以下為四川任官

時期的《巴草》《蜀草》(1608-1609)而後往返宦途故鄉之間的《雪桂》(1612)

《湘西》《浮山》(1613)《福廬》《聽泉》(1618-1619 )《夜光堂》《森軒》(1612)

《桂林》(1623-1626)《更生篇》(1627)《賜環》(1630)《西峰》(1631-1633 )《六

四》(1637)從各卷的排序來看與寫作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對照仍有參差

以詩稿而言這個版本似為整齊事實上還有四個問題

(1)缺收《兩河行稿》

(2)缺收《賜環集》下卷內閣本中有上下兩卷詩稿本只存上卷

(3)多刻《湘西紀行(詩)》內閣本第 20 冊《湘西紀行》上卷是詩文相雜日記體

53 以南京江蘇古籍影版的《曹學佺集》新編頁碼 168 頁須接 221 頁224 頁再接回 173 頁陳

超李梅的論文均有因此繫年錯誤的現象建議讀者割截改貼此四頁否則容易誤讀 54 如《夜光堂》版心廿五二十六重複兩頁碼此頁缺四字內閣本福師本均同《文稿》卷

二頁 89〈別駕管元陽先生雙壽序〉頁面有紙張油墨摺線似有前後頁刷版的共同現象 55 〈壽翁母文〉在江蘇古籍版頁 701-708頁 811-818 重出〈祭鳴卿〉在頁 709-714頁 853-858

重出〈汪仲嘉〉在頁 719-724819-824 重出

劄記抽出其中詩作與廣西任上詩作又合刊為《桂林集》三卷以文類不同而同

時收錄詩稿本重刻時曹岱華未察《湘西紀行》的詩作已經重複出現在《桂林

集》上卷仍然單獨抽出《湘西紀行(詩)》刻印為一卷

(4)詩稿本為「避開遼事」而刪削詩作如《金陵初稿》頁 16應為〈喜龍君御

至自臨洮〉此詩被剜去而將此卷最後一首〈別同署〉移入此處

從以上各版本的校勘曹學佺早年出版自己的文集多以「隨時隨地隨事」

而刻的小集子為主攜帶輕便與詩友酬贈也最經濟便捷《曹大理集》編刻之

後赴四川任官之時曾有重編 12 卷本的打算嘗試將為宦金陵時期的作品重

新整理未能竟功新增的稿子也未曾以「二稿」相稱24 卷本無金陵時期

作品似乎是學佺 54 歲之後編選《西峰集》試圖合輯為三稿四稿五稿六

稿以迄古希之稿兩次的重新出版實際上都沒有完成願想因為舊稿過於零

散刊刻卷帙極不整齊又沒有計畫重雕新版最終都失敗了乾隆時期的詩稿

本 33 卷是曹岱華依照曹學佺的舊版型式覆刻而成除加入新加入編者名姓

其餘均按《金陵集》以來的字體與版式來刊刻可能是為了避免清政府在遼東議

題上的箝制僅選擇蒐集舊有詩作放棄了文章的重刻雖然方便讀者重新閱讀

學佺詩作卻無法保有全璧福師本雖然得自光緒翰林侍讀陳寶琛的舊藏仍

屬於明末舊版的刷本可見原版散落人間為書商輾轉襲用面目已非不得已

以剜版更動卷頁號碼的方式來得到出版的機會

而內閣本蒐集詩文 109 卷拼合了早期的《曹大理集》12 卷本24 卷本

還有集眾版所缺如《林亭文稿》《兩河行稿》等 51 卷但此書仍然依照舊書

拼合在時間的排序上還是有瑕疵如果要得到一本完整的《曹學佺全集》

應該區分為詩體文體各類依照作品繫年重新排列集子有「附錄文字」的情

形也應該按寫作時間順序重新歸建如《湘西紀行》卷下附錄有閩史誌鹽

政郵政賦稅海防倭患紅夷山寇諸文字應該歸到「條議類」為佳

《更生》卷下學佺自云收金陵時期舊稿自然應移入《金陵集》中方是

(二)兩本曹學佺選集的探討

坊間尚可見到有關曹學佺的兩本選集因為是選集本沒有列入上節的討論

中從這兩本選集中可以證明曹學佺作品在當時被讀者與出版商接受的情形

所以在此處敘述

1 《曹能始先生小品》2 卷收在《翠娛閣評選皇明小品十六家》32 卷本之中

明陸雲龍編選參與選評者尚有何偉然丁允和梅羹陸府治陶良棟陳燮

明陳家肇江之淮金汝棟等人崇禎六年(1633)崢霄館刻本56福建師範大

學圖書館藏本其他收藏單位十餘處但卷帙多半不全十六家分別為徐渭

屠隆袁宏道湯顯祖虞淳熙袁中道鍾惺文翔鳳李維楨黃汝亨張

56 陸雲龍號孤憤生浙江錢塘人萬曆崇禎間出版商翠娛閣崢霄館均為陸氏出版堂號

鼐陳仁錫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仁曹學佺曹學佺為第十六家從名單上

來看應是那時候的「現代名家文選」此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於 1996

年 2 月鉛字排印出版改名為《明人小品十六家》

此曹學佺小品選集開端有崇禎壬申年(1632)陸雲龍〈題詞〉書每半頁九行

十九字版心題為「曹能始集」全書收有「序引記碑文傳啟書

疏墓誌銘祭跋」等十二種文體合計文稿 38 篇57從體式上觀察應該是

提供讀者撰寫「應用文書」的典範

2 《曹能始詩》6 卷收在《八大家詩選》中明人夏雲鼎崇禎 6 年(1633)原輯

清故宮舊藏現存於台北故宮58原書僅存 29 卷分別為《陳仲醇詩》7 卷《曹

能始詩》6 卷《譚友夏詩》7 卷《楊龍友詩》5 卷《季叔房詩》4 卷此書載

錄時稱《明刻本八大家詩選》或《前八大家詩選》均為清人所加核對清康

熙 21 年(1682)季正爵刻本改名為《前八大家詩選》前有康熙 22 年倪粲序崇

禎 6 年夏雲鼎舊序康熙 21 年季正爵重刻序北京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本已

影印出版收在 2000 年編纂《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38 冊之中所選八家

即為董其昌 8 卷陳繼儒 7 卷王思任 8 卷曹學佺 6 卷李明睿 7 卷譚元春

8 卷楊文驄 5 卷季孟蓮 8 卷共 45 卷康熙版以八家之集各作 1 卷因此改

稱 8 卷本曹學佺排於第四位卷帙改稱卷 4 之 1 卷至卷 4 之 6內容並無變動

曹學佺詩共收五古 79 首七古 11 首五律 144 首七律 59 首五排 21 首

七絕 32 首共計 348 首59全書前端尚交代學佺之詩選自《夜光》《武林》《金

陵》《湘西》《桂林》《石倉詩稿》《大理集》《西園雜詠》等 8 部這前七部

集子最晚成稿的是《桂林》也就是說選家所用文本在天啟六年(1626)之前至

於最後一部的《西園雜詠》疑似誤植也可能是學佺失散之集

這兩部詩文選集本前者因福師本的選錄而為學者所注意後者為故宮殘

本眉目模糊雖然康熙年間季正爵重刻本已影印出版缺乏「子目」可查因

此尚未引起學者注意這兩部選集刊刻的時間均落在崇禎 5 年6 年之間曹

學佺當時為 59 歲60 歲正要進入「石倉六稿」的寫作密集期可見學佺在當

時的聲名與著述不因去官返鄉悠游山林而被文壇所忽略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分《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

57 福師本第二冊所收錄文稿與此選集中《陳道掌日箋序》等 13 篇重複本選集僅 38 篇稿可

見選錄此小品集並非智舉 58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下冊頁 1215可查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 59 五古目錄有 81 首內文缺詩作 2 首實為 79 首七古目錄有 12 首其中〈馬市歌為陳道源

作〉有目無詩實為 11 首五排目錄有 19 首〈遊疊綵巖〉〈竺都閫招遊華景洞〉兩篇

有詩無目實為 21 首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大理寺前的舊作都是篇幅短小的詩集顯然原來的詩集都是隨時隨事隨地

而刻最後才被收編一處其中比較突兀的有二一是《浮山堂》(1613)插在

《房山》(1599)與《芝社》(1603)之間二是《武林稿》(1606)插在《芝社》(1603)

與《苕上》(1601)之間接下來的詩文稿已經有按年而刻的特色卻被先後區

分為三稿(58-60 歲)四稿(616264 歲)五稿(636566 歲)六稿(67 歲)

顯然在刊刻前試圖做整理的工夫何以 63 歲作五稿而 64 歲作四稿令人不

解未能竟功最後的〈古希集〉是 70 歲以後的作品

觀察書版每半頁 9 行每行 18 字白口是統一的大部分版心下方有

刻工名字簡寫其中有鄭一鄭二鄭西鄭利魏憲等人均為福建邵武工匠50字體以歐體為主少數則接近顏體頁碼有跳頁以及整理的跡象如《夜光》

3536 頁為同頁4041 頁為同頁可能因版頁遺失不得已兩號做同一頁

以便銜接可以大膽的假設曹學佺習慣將作品隨時隨地刊刻出版這些小集子

的木刻版被保留下來以便將來整理全集時可以繼續使用也沒有看到任何版式

不同的文集刻版內閣文庫所收的這套書是個「百衲本」曹學佺與他的家人

並沒有統籌刊印全本的機會正因為是「百衲本」保留了曹學佺文集最原始的

出版狀態

2《曹大理集》八卷《石倉文稿》四卷明萬曆刻本(簡稱「12 卷」本)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框高 200 毫米寬 273 毫米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此版

影印收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 1367 冊日本內閣文庫亦另存此目

《曹大理集》八卷實為詩集各卷依次為《春別》(甲辰1604)《豫章》

(1604)《金陵》(甲辰乙巳1604-1605)《江上》(1605)《玉華》(辛丑1601)

《苕上》(1601)《芝社》(癸卯1603)《天柱》(1603)檢核作品寫作時間與內

容這部詩集試圖依照寫作時間順序排列所以把《春別》排到前面在《金陵》

中試圖攙入同年寫作的《武林稿》24 首多出 85 頁的篇幅核校《武林稿》有

詩 64 首共 195 頁係學佺短期赴杭州蘇州時的作品編輯者可能集稿未全

試圖將半卷作品塞入《金陵集》中但也可能是《武林稿》後半卷作品編輯時尚

未寫出此後在編輯過程中又發現比《春別》更早完成的《玉華》《苕上》

《芝社》《天柱》因此編輯者「按時間順序排列作品」的企圖又告失敗至

於內閣本等《金陵集》尚有丙午丁未(1606-1607)兩卷作品而此本闕如可見

此本沒有重新編定卷次或有遺漏也無法察覺

《石倉文稿》有四卷各卷內容依次為書序等 33 篇碑傳墓銘等 29 篇遊

記等 10 篇廟宇疏文 21 篇合計 93 篇與內閣本對照四卷所收文章類型相

同唯篇數各少 2723412 篇尚缺 66 篇檢查所缺作品有些是在 1612

年學佺調任四川右參政之後的作品51內閣本第五卷書牘啟文有 21 篇(含鄧遠

50 李國慶編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上海上海古籍1998 年 12 月頁 91278279 51 如〈修理成都五龍廟疏文〉「歲壬子(1612)余再入蜀」《石倉文稿》卷 4頁 48內閣本可

知內閣本補充了離南京入蜀的作品

游來信 1 篇)此書全缺全部是四川任內對僚屬舊友的書信可以猜測文集

作四卷本保留了南京為官前後(1601-1605)時期的作品內閣本則攙入了四川任

官時期的作品可見這本書是學佺離開南京之前試圖超越原先刊刻的《曹大理

集》雖然不夠理想卻是他集結舊作而合版的第二次嘗試

3《石倉集》二十四卷明末刻本(簡稱「24 卷」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書北京出版社《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補編

集部》第 80 冊據此版影印發行書首有莆田周嬰〈六三集小序〉曹學佺〈自序〉

署崇禎丁丑(1637 年)夏閏月夏月撰述

首標明「石倉五稿」分四卷有目次依序為《六三詩》《六三文--序上》

《六三文--序下》《六三文--記傳碑銘》(1636)其次為「石倉四稿」一卷只

收《六四詩集丁丑》(1637)前有目錄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四艸詩全」

第三部分為「西峰集」前有周嬰壬申(1632 年)序其次是《西峰六一艸》(1634)

目錄正文卷首有學佺小引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一艸詩上」可知試

圖歸入「石倉四稿」標註「詩上」卻不見「詩下」是佚失未刻或衍誤

不得而知

第四部分標題署「石倉三稿」詩目錄有十四頁分《西峯集詩》上中

下三卷(1631-1633)以下諸卷卷前沒有目錄而版面形式皆同於內閣本分別

為《芝社》(1603)《武林》(1606)《天柱》(1603)《巴草》(1608)《蜀草》三卷

(1609)《聽泉》兩卷(1618-1619)《夜光》兩卷(1621)《淼軒》兩卷(1621)《賜

環》兩卷(1630)

從成書的樣貌來看也是個拼湊本何以用莆田周嬰的小序為首頁可能是

將書中收錄唯一的排版大方的序文置於卷首以充場面以下排列的順序稱

五稿四稿三稿何以倒行內文也沒有嚴格按時間順序排列三稿之後又

退到早年金陵前期巴蜀任官時間以及早期居家的作品

可知此書主要收錄學佺 58 歲到 64 歲的著作屬於中晚年期詩文而以《西

峰集》為主軸至於攙入早年其他零散的作品很可能是在倉卒之間以仍然保

留舊有的書版混合而編成

4《曹大理詩文集》無卷數明刻本(簡稱「福師」本)

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館編選並附有翠娛閣評選《曹

能始先生小品》2 卷曹孟善52〈曹石倉行述〉手抄本由江蘇古籍出版社於 2003

年 5 月影印出版分上下兩冊

上冊為詩集卷首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序文沒有目次首《金陵初稿》

其次《石倉詩稿金陵集甲辰乙巳》第三《金陵集卷中丙午》第四《金

陵集卷中丁未 》第五《金陵集丁未下 》第六《浮山堂集》第七《夜

52 福師本作「曹孟喜」誤首篇混入徐延壽〈祭曹石倉文〉第二篇才是〈行述〉通篇敘述者

均作「孟善」知為手民之誤

光堂近稿》最末《福廬遊稿》頁首有葉向高序詩集版式與刻工名字與內閣本

均同顯然為同一版本但丙午丁未兩卷版心俱作「金陵集卷中」因此

福師本將兩卷的第 7-8 頁錯置如果引述此文集者作品繫年上都會發生訛誤53

下冊為文集附錄的《小品》與〈行述〉不論此冊實收有《石倉文稿

卷二贈序祭銘》《夜光堂文稿》《浮山稿》《石倉文稿卷二》版心挖去

卷號少數頁碼也被被竄改但字體版式與每頁刻工名字字數連同缺字

版面意外摺線均與內閣本相同54福師本僅選入《文稿》卷二而剜去卷號

顯然蓄意做偽掩飾殘缺其餘四卷的遺憾卷中尚缺頁 95為王思仁母親所寫

〈書王安人傳後〉的前兩面卻無端增加了〈淑人翁母壽文〉〈祭徐鳴卿文〉〈汪

仲嘉傳〉三篇11 頁 21 面的篇幅然則此三文又重複出現在後面的《浮山稿》

中55校對版式仍同但版心被剜改試圖刪除「浮山」使融入「文稿卷帙」之

中後繼者不察又將《浮山稿》收入集中造成重複現象

福師本以被剜的版本影印該「剜版」後所留存「原版」的原始狀態在「曹

學佺全集」校勘工作上反而提供了比照的證據

5《石倉詩稿》33 卷清乾隆 19 年(1754)曹岱華刻本

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均藏有北京出版社依據北

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影印出版收在《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集部 143 冊書前附

有原書扉頁書影總目錄前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曹大理集序〉還有奉

天府府丞提督學政陳治滋此年〈重刻曹石倉先生詩集序〉並附有《明史文苑

傳》中的〈曹學佺傳〉接著有《石倉詩稿》總目錄此書係依學佺原版覆刻

除了另立新名《石倉詩稿》改為黑口加入「曾孫岱華重梓」字樣之外行數

每行字數字體均仿原版型態全書的排列仍以《初稿》《金陵》為首顯

示學佺最早成名作品其次收及《掛劍》《海色》等 16 本小集子(1596-1606)等

早期在北京任官時期往訪福建家鄉以及旅遊蘇杭湖嘉之作以下為四川任官

時期的《巴草》《蜀草》(1608-1609)而後往返宦途故鄉之間的《雪桂》(1612)

《湘西》《浮山》(1613)《福廬》《聽泉》(1618-1619 )《夜光堂》《森軒》(1612)

《桂林》(1623-1626)《更生篇》(1627)《賜環》(1630)《西峰》(1631-1633 )《六

四》(1637)從各卷的排序來看與寫作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對照仍有參差

以詩稿而言這個版本似為整齊事實上還有四個問題

(1)缺收《兩河行稿》

(2)缺收《賜環集》下卷內閣本中有上下兩卷詩稿本只存上卷

(3)多刻《湘西紀行(詩)》內閣本第 20 冊《湘西紀行》上卷是詩文相雜日記體

53 以南京江蘇古籍影版的《曹學佺集》新編頁碼 168 頁須接 221 頁224 頁再接回 173 頁陳

超李梅的論文均有因此繫年錯誤的現象建議讀者割截改貼此四頁否則容易誤讀 54 如《夜光堂》版心廿五二十六重複兩頁碼此頁缺四字內閣本福師本均同《文稿》卷

二頁 89〈別駕管元陽先生雙壽序〉頁面有紙張油墨摺線似有前後頁刷版的共同現象 55 〈壽翁母文〉在江蘇古籍版頁 701-708頁 811-818 重出〈祭鳴卿〉在頁 709-714頁 853-858

重出〈汪仲嘉〉在頁 719-724819-824 重出

劄記抽出其中詩作與廣西任上詩作又合刊為《桂林集》三卷以文類不同而同

時收錄詩稿本重刻時曹岱華未察《湘西紀行》的詩作已經重複出現在《桂林

集》上卷仍然單獨抽出《湘西紀行(詩)》刻印為一卷

(4)詩稿本為「避開遼事」而刪削詩作如《金陵初稿》頁 16應為〈喜龍君御

至自臨洮〉此詩被剜去而將此卷最後一首〈別同署〉移入此處

從以上各版本的校勘曹學佺早年出版自己的文集多以「隨時隨地隨事」

而刻的小集子為主攜帶輕便與詩友酬贈也最經濟便捷《曹大理集》編刻之

後赴四川任官之時曾有重編 12 卷本的打算嘗試將為宦金陵時期的作品重

新整理未能竟功新增的稿子也未曾以「二稿」相稱24 卷本無金陵時期

作品似乎是學佺 54 歲之後編選《西峰集》試圖合輯為三稿四稿五稿六

稿以迄古希之稿兩次的重新出版實際上都沒有完成願想因為舊稿過於零

散刊刻卷帙極不整齊又沒有計畫重雕新版最終都失敗了乾隆時期的詩稿

本 33 卷是曹岱華依照曹學佺的舊版型式覆刻而成除加入新加入編者名姓

其餘均按《金陵集》以來的字體與版式來刊刻可能是為了避免清政府在遼東議

題上的箝制僅選擇蒐集舊有詩作放棄了文章的重刻雖然方便讀者重新閱讀

學佺詩作卻無法保有全璧福師本雖然得自光緒翰林侍讀陳寶琛的舊藏仍

屬於明末舊版的刷本可見原版散落人間為書商輾轉襲用面目已非不得已

以剜版更動卷頁號碼的方式來得到出版的機會

而內閣本蒐集詩文 109 卷拼合了早期的《曹大理集》12 卷本24 卷本

還有集眾版所缺如《林亭文稿》《兩河行稿》等 51 卷但此書仍然依照舊書

拼合在時間的排序上還是有瑕疵如果要得到一本完整的《曹學佺全集》

應該區分為詩體文體各類依照作品繫年重新排列集子有「附錄文字」的情

形也應該按寫作時間順序重新歸建如《湘西紀行》卷下附錄有閩史誌鹽

政郵政賦稅海防倭患紅夷山寇諸文字應該歸到「條議類」為佳

《更生》卷下學佺自云收金陵時期舊稿自然應移入《金陵集》中方是

(二)兩本曹學佺選集的探討

坊間尚可見到有關曹學佺的兩本選集因為是選集本沒有列入上節的討論

中從這兩本選集中可以證明曹學佺作品在當時被讀者與出版商接受的情形

所以在此處敘述

1 《曹能始先生小品》2 卷收在《翠娛閣評選皇明小品十六家》32 卷本之中

明陸雲龍編選參與選評者尚有何偉然丁允和梅羹陸府治陶良棟陳燮

明陳家肇江之淮金汝棟等人崇禎六年(1633)崢霄館刻本56福建師範大

學圖書館藏本其他收藏單位十餘處但卷帙多半不全十六家分別為徐渭

屠隆袁宏道湯顯祖虞淳熙袁中道鍾惺文翔鳳李維楨黃汝亨張

56 陸雲龍號孤憤生浙江錢塘人萬曆崇禎間出版商翠娛閣崢霄館均為陸氏出版堂號

鼐陳仁錫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仁曹學佺曹學佺為第十六家從名單上

來看應是那時候的「現代名家文選」此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於 1996

年 2 月鉛字排印出版改名為《明人小品十六家》

此曹學佺小品選集開端有崇禎壬申年(1632)陸雲龍〈題詞〉書每半頁九行

十九字版心題為「曹能始集」全書收有「序引記碑文傳啟書

疏墓誌銘祭跋」等十二種文體合計文稿 38 篇57從體式上觀察應該是

提供讀者撰寫「應用文書」的典範

2 《曹能始詩》6 卷收在《八大家詩選》中明人夏雲鼎崇禎 6 年(1633)原輯

清故宮舊藏現存於台北故宮58原書僅存 29 卷分別為《陳仲醇詩》7 卷《曹

能始詩》6 卷《譚友夏詩》7 卷《楊龍友詩》5 卷《季叔房詩》4 卷此書載

錄時稱《明刻本八大家詩選》或《前八大家詩選》均為清人所加核對清康

熙 21 年(1682)季正爵刻本改名為《前八大家詩選》前有康熙 22 年倪粲序崇

禎 6 年夏雲鼎舊序康熙 21 年季正爵重刻序北京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本已

影印出版收在 2000 年編纂《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38 冊之中所選八家

即為董其昌 8 卷陳繼儒 7 卷王思任 8 卷曹學佺 6 卷李明睿 7 卷譚元春

8 卷楊文驄 5 卷季孟蓮 8 卷共 45 卷康熙版以八家之集各作 1 卷因此改

稱 8 卷本曹學佺排於第四位卷帙改稱卷 4 之 1 卷至卷 4 之 6內容並無變動

曹學佺詩共收五古 79 首七古 11 首五律 144 首七律 59 首五排 21 首

七絕 32 首共計 348 首59全書前端尚交代學佺之詩選自《夜光》《武林》《金

陵》《湘西》《桂林》《石倉詩稿》《大理集》《西園雜詠》等 8 部這前七部

集子最晚成稿的是《桂林》也就是說選家所用文本在天啟六年(1626)之前至

於最後一部的《西園雜詠》疑似誤植也可能是學佺失散之集

這兩部詩文選集本前者因福師本的選錄而為學者所注意後者為故宮殘

本眉目模糊雖然康熙年間季正爵重刻本已影印出版缺乏「子目」可查因

此尚未引起學者注意這兩部選集刊刻的時間均落在崇禎 5 年6 年之間曹

學佺當時為 59 歲60 歲正要進入「石倉六稿」的寫作密集期可見學佺在當

時的聲名與著述不因去官返鄉悠游山林而被文壇所忽略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分《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

57 福師本第二冊所收錄文稿與此選集中《陳道掌日箋序》等 13 篇重複本選集僅 38 篇稿可

見選錄此小品集並非智舉 58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下冊頁 1215可查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 59 五古目錄有 81 首內文缺詩作 2 首實為 79 首七古目錄有 12 首其中〈馬市歌為陳道源

作〉有目無詩實為 11 首五排目錄有 19 首〈遊疊綵巖〉〈竺都閫招遊華景洞〉兩篇

有詩無目實為 21 首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游來信 1 篇)此書全缺全部是四川任內對僚屬舊友的書信可以猜測文集

作四卷本保留了南京為官前後(1601-1605)時期的作品內閣本則攙入了四川任

官時期的作品可見這本書是學佺離開南京之前試圖超越原先刊刻的《曹大理

集》雖然不夠理想卻是他集結舊作而合版的第二次嘗試

3《石倉集》二十四卷明末刻本(簡稱「24 卷」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書北京出版社《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補編

集部》第 80 冊據此版影印發行書首有莆田周嬰〈六三集小序〉曹學佺〈自序〉

署崇禎丁丑(1637 年)夏閏月夏月撰述

首標明「石倉五稿」分四卷有目次依序為《六三詩》《六三文--序上》

《六三文--序下》《六三文--記傳碑銘》(1636)其次為「石倉四稿」一卷只

收《六四詩集丁丑》(1637)前有目錄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四艸詩全」

第三部分為「西峰集」前有周嬰壬申(1632 年)序其次是《西峰六一艸》(1634)

目錄正文卷首有學佺小引版心作「石倉四稿西峰六一艸詩上」可知試

圖歸入「石倉四稿」標註「詩上」卻不見「詩下」是佚失未刻或衍誤

不得而知

第四部分標題署「石倉三稿」詩目錄有十四頁分《西峯集詩》上中

下三卷(1631-1633)以下諸卷卷前沒有目錄而版面形式皆同於內閣本分別

為《芝社》(1603)《武林》(1606)《天柱》(1603)《巴草》(1608)《蜀草》三卷

(1609)《聽泉》兩卷(1618-1619)《夜光》兩卷(1621)《淼軒》兩卷(1621)《賜

環》兩卷(1630)

從成書的樣貌來看也是個拼湊本何以用莆田周嬰的小序為首頁可能是

將書中收錄唯一的排版大方的序文置於卷首以充場面以下排列的順序稱

五稿四稿三稿何以倒行內文也沒有嚴格按時間順序排列三稿之後又

退到早年金陵前期巴蜀任官時間以及早期居家的作品

可知此書主要收錄學佺 58 歲到 64 歲的著作屬於中晚年期詩文而以《西

峰集》為主軸至於攙入早年其他零散的作品很可能是在倉卒之間以仍然保

留舊有的書版混合而編成

4《曹大理詩文集》無卷數明刻本(簡稱「福師」本)

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館編選並附有翠娛閣評選《曹

能始先生小品》2 卷曹孟善52〈曹石倉行述〉手抄本由江蘇古籍出版社於 2003

年 5 月影印出版分上下兩冊

上冊為詩集卷首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序文沒有目次首《金陵初稿》

其次《石倉詩稿金陵集甲辰乙巳》第三《金陵集卷中丙午》第四《金

陵集卷中丁未 》第五《金陵集丁未下 》第六《浮山堂集》第七《夜

52 福師本作「曹孟喜」誤首篇混入徐延壽〈祭曹石倉文〉第二篇才是〈行述〉通篇敘述者

均作「孟善」知為手民之誤

光堂近稿》最末《福廬遊稿》頁首有葉向高序詩集版式與刻工名字與內閣本

均同顯然為同一版本但丙午丁未兩卷版心俱作「金陵集卷中」因此

福師本將兩卷的第 7-8 頁錯置如果引述此文集者作品繫年上都會發生訛誤53

下冊為文集附錄的《小品》與〈行述〉不論此冊實收有《石倉文稿

卷二贈序祭銘》《夜光堂文稿》《浮山稿》《石倉文稿卷二》版心挖去

卷號少數頁碼也被被竄改但字體版式與每頁刻工名字字數連同缺字

版面意外摺線均與內閣本相同54福師本僅選入《文稿》卷二而剜去卷號

顯然蓄意做偽掩飾殘缺其餘四卷的遺憾卷中尚缺頁 95為王思仁母親所寫

〈書王安人傳後〉的前兩面卻無端增加了〈淑人翁母壽文〉〈祭徐鳴卿文〉〈汪

仲嘉傳〉三篇11 頁 21 面的篇幅然則此三文又重複出現在後面的《浮山稿》

中55校對版式仍同但版心被剜改試圖刪除「浮山」使融入「文稿卷帙」之

中後繼者不察又將《浮山稿》收入集中造成重複現象

福師本以被剜的版本影印該「剜版」後所留存「原版」的原始狀態在「曹

學佺全集」校勘工作上反而提供了比照的證據

5《石倉詩稿》33 卷清乾隆 19 年(1754)曹岱華刻本

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均藏有北京出版社依據北

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影印出版收在《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集部 143 冊書前附

有原書扉頁書影總目錄前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曹大理集序〉還有奉

天府府丞提督學政陳治滋此年〈重刻曹石倉先生詩集序〉並附有《明史文苑

傳》中的〈曹學佺傳〉接著有《石倉詩稿》總目錄此書係依學佺原版覆刻

除了另立新名《石倉詩稿》改為黑口加入「曾孫岱華重梓」字樣之外行數

每行字數字體均仿原版型態全書的排列仍以《初稿》《金陵》為首顯

示學佺最早成名作品其次收及《掛劍》《海色》等 16 本小集子(1596-1606)等

早期在北京任官時期往訪福建家鄉以及旅遊蘇杭湖嘉之作以下為四川任官

時期的《巴草》《蜀草》(1608-1609)而後往返宦途故鄉之間的《雪桂》(1612)

《湘西》《浮山》(1613)《福廬》《聽泉》(1618-1619 )《夜光堂》《森軒》(1612)

《桂林》(1623-1626)《更生篇》(1627)《賜環》(1630)《西峰》(1631-1633 )《六

四》(1637)從各卷的排序來看與寫作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對照仍有參差

以詩稿而言這個版本似為整齊事實上還有四個問題

(1)缺收《兩河行稿》

(2)缺收《賜環集》下卷內閣本中有上下兩卷詩稿本只存上卷

(3)多刻《湘西紀行(詩)》內閣本第 20 冊《湘西紀行》上卷是詩文相雜日記體

53 以南京江蘇古籍影版的《曹學佺集》新編頁碼 168 頁須接 221 頁224 頁再接回 173 頁陳

超李梅的論文均有因此繫年錯誤的現象建議讀者割截改貼此四頁否則容易誤讀 54 如《夜光堂》版心廿五二十六重複兩頁碼此頁缺四字內閣本福師本均同《文稿》卷

二頁 89〈別駕管元陽先生雙壽序〉頁面有紙張油墨摺線似有前後頁刷版的共同現象 55 〈壽翁母文〉在江蘇古籍版頁 701-708頁 811-818 重出〈祭鳴卿〉在頁 709-714頁 853-858

重出〈汪仲嘉〉在頁 719-724819-824 重出

劄記抽出其中詩作與廣西任上詩作又合刊為《桂林集》三卷以文類不同而同

時收錄詩稿本重刻時曹岱華未察《湘西紀行》的詩作已經重複出現在《桂林

集》上卷仍然單獨抽出《湘西紀行(詩)》刻印為一卷

(4)詩稿本為「避開遼事」而刪削詩作如《金陵初稿》頁 16應為〈喜龍君御

至自臨洮〉此詩被剜去而將此卷最後一首〈別同署〉移入此處

從以上各版本的校勘曹學佺早年出版自己的文集多以「隨時隨地隨事」

而刻的小集子為主攜帶輕便與詩友酬贈也最經濟便捷《曹大理集》編刻之

後赴四川任官之時曾有重編 12 卷本的打算嘗試將為宦金陵時期的作品重

新整理未能竟功新增的稿子也未曾以「二稿」相稱24 卷本無金陵時期

作品似乎是學佺 54 歲之後編選《西峰集》試圖合輯為三稿四稿五稿六

稿以迄古希之稿兩次的重新出版實際上都沒有完成願想因為舊稿過於零

散刊刻卷帙極不整齊又沒有計畫重雕新版最終都失敗了乾隆時期的詩稿

本 33 卷是曹岱華依照曹學佺的舊版型式覆刻而成除加入新加入編者名姓

其餘均按《金陵集》以來的字體與版式來刊刻可能是為了避免清政府在遼東議

題上的箝制僅選擇蒐集舊有詩作放棄了文章的重刻雖然方便讀者重新閱讀

學佺詩作卻無法保有全璧福師本雖然得自光緒翰林侍讀陳寶琛的舊藏仍

屬於明末舊版的刷本可見原版散落人間為書商輾轉襲用面目已非不得已

以剜版更動卷頁號碼的方式來得到出版的機會

而內閣本蒐集詩文 109 卷拼合了早期的《曹大理集》12 卷本24 卷本

還有集眾版所缺如《林亭文稿》《兩河行稿》等 51 卷但此書仍然依照舊書

拼合在時間的排序上還是有瑕疵如果要得到一本完整的《曹學佺全集》

應該區分為詩體文體各類依照作品繫年重新排列集子有「附錄文字」的情

形也應該按寫作時間順序重新歸建如《湘西紀行》卷下附錄有閩史誌鹽

政郵政賦稅海防倭患紅夷山寇諸文字應該歸到「條議類」為佳

《更生》卷下學佺自云收金陵時期舊稿自然應移入《金陵集》中方是

(二)兩本曹學佺選集的探討

坊間尚可見到有關曹學佺的兩本選集因為是選集本沒有列入上節的討論

中從這兩本選集中可以證明曹學佺作品在當時被讀者與出版商接受的情形

所以在此處敘述

1 《曹能始先生小品》2 卷收在《翠娛閣評選皇明小品十六家》32 卷本之中

明陸雲龍編選參與選評者尚有何偉然丁允和梅羹陸府治陶良棟陳燮

明陳家肇江之淮金汝棟等人崇禎六年(1633)崢霄館刻本56福建師範大

學圖書館藏本其他收藏單位十餘處但卷帙多半不全十六家分別為徐渭

屠隆袁宏道湯顯祖虞淳熙袁中道鍾惺文翔鳳李維楨黃汝亨張

56 陸雲龍號孤憤生浙江錢塘人萬曆崇禎間出版商翠娛閣崢霄館均為陸氏出版堂號

鼐陳仁錫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仁曹學佺曹學佺為第十六家從名單上

來看應是那時候的「現代名家文選」此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於 1996

年 2 月鉛字排印出版改名為《明人小品十六家》

此曹學佺小品選集開端有崇禎壬申年(1632)陸雲龍〈題詞〉書每半頁九行

十九字版心題為「曹能始集」全書收有「序引記碑文傳啟書

疏墓誌銘祭跋」等十二種文體合計文稿 38 篇57從體式上觀察應該是

提供讀者撰寫「應用文書」的典範

2 《曹能始詩》6 卷收在《八大家詩選》中明人夏雲鼎崇禎 6 年(1633)原輯

清故宮舊藏現存於台北故宮58原書僅存 29 卷分別為《陳仲醇詩》7 卷《曹

能始詩》6 卷《譚友夏詩》7 卷《楊龍友詩》5 卷《季叔房詩》4 卷此書載

錄時稱《明刻本八大家詩選》或《前八大家詩選》均為清人所加核對清康

熙 21 年(1682)季正爵刻本改名為《前八大家詩選》前有康熙 22 年倪粲序崇

禎 6 年夏雲鼎舊序康熙 21 年季正爵重刻序北京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本已

影印出版收在 2000 年編纂《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38 冊之中所選八家

即為董其昌 8 卷陳繼儒 7 卷王思任 8 卷曹學佺 6 卷李明睿 7 卷譚元春

8 卷楊文驄 5 卷季孟蓮 8 卷共 45 卷康熙版以八家之集各作 1 卷因此改

稱 8 卷本曹學佺排於第四位卷帙改稱卷 4 之 1 卷至卷 4 之 6內容並無變動

曹學佺詩共收五古 79 首七古 11 首五律 144 首七律 59 首五排 21 首

七絕 32 首共計 348 首59全書前端尚交代學佺之詩選自《夜光》《武林》《金

陵》《湘西》《桂林》《石倉詩稿》《大理集》《西園雜詠》等 8 部這前七部

集子最晚成稿的是《桂林》也就是說選家所用文本在天啟六年(1626)之前至

於最後一部的《西園雜詠》疑似誤植也可能是學佺失散之集

這兩部詩文選集本前者因福師本的選錄而為學者所注意後者為故宮殘

本眉目模糊雖然康熙年間季正爵重刻本已影印出版缺乏「子目」可查因

此尚未引起學者注意這兩部選集刊刻的時間均落在崇禎 5 年6 年之間曹

學佺當時為 59 歲60 歲正要進入「石倉六稿」的寫作密集期可見學佺在當

時的聲名與著述不因去官返鄉悠游山林而被文壇所忽略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分《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

57 福師本第二冊所收錄文稿與此選集中《陳道掌日箋序》等 13 篇重複本選集僅 38 篇稿可

見選錄此小品集並非智舉 58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下冊頁 1215可查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 59 五古目錄有 81 首內文缺詩作 2 首實為 79 首七古目錄有 12 首其中〈馬市歌為陳道源

作〉有目無詩實為 11 首五排目錄有 19 首〈遊疊綵巖〉〈竺都閫招遊華景洞〉兩篇

有詩無目實為 21 首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光堂近稿》最末《福廬遊稿》頁首有葉向高序詩集版式與刻工名字與內閣本

均同顯然為同一版本但丙午丁未兩卷版心俱作「金陵集卷中」因此

福師本將兩卷的第 7-8 頁錯置如果引述此文集者作品繫年上都會發生訛誤53

下冊為文集附錄的《小品》與〈行述〉不論此冊實收有《石倉文稿

卷二贈序祭銘》《夜光堂文稿》《浮山稿》《石倉文稿卷二》版心挖去

卷號少數頁碼也被被竄改但字體版式與每頁刻工名字字數連同缺字

版面意外摺線均與內閣本相同54福師本僅選入《文稿》卷二而剜去卷號

顯然蓄意做偽掩飾殘缺其餘四卷的遺憾卷中尚缺頁 95為王思仁母親所寫

〈書王安人傳後〉的前兩面卻無端增加了〈淑人翁母壽文〉〈祭徐鳴卿文〉〈汪

仲嘉傳〉三篇11 頁 21 面的篇幅然則此三文又重複出現在後面的《浮山稿》

中55校對版式仍同但版心被剜改試圖刪除「浮山」使融入「文稿卷帙」之

中後繼者不察又將《浮山稿》收入集中造成重複現象

福師本以被剜的版本影印該「剜版」後所留存「原版」的原始狀態在「曹

學佺全集」校勘工作上反而提供了比照的證據

5《石倉詩稿》33 卷清乾隆 19 年(1754)曹岱華刻本

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均藏有北京出版社依據北

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影印出版收在《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集部 143 冊書前附

有原書扉頁書影總目錄前有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曹大理集序〉還有奉

天府府丞提督學政陳治滋此年〈重刻曹石倉先生詩集序〉並附有《明史文苑

傳》中的〈曹學佺傳〉接著有《石倉詩稿》總目錄此書係依學佺原版覆刻

除了另立新名《石倉詩稿》改為黑口加入「曾孫岱華重梓」字樣之外行數

每行字數字體均仿原版型態全書的排列仍以《初稿》《金陵》為首顯

示學佺最早成名作品其次收及《掛劍》《海色》等 16 本小集子(1596-1606)等

早期在北京任官時期往訪福建家鄉以及旅遊蘇杭湖嘉之作以下為四川任官

時期的《巴草》《蜀草》(1608-1609)而後往返宦途故鄉之間的《雪桂》(1612)

《湘西》《浮山》(1613)《福廬》《聽泉》(1618-1619 )《夜光堂》《森軒》(1612)

《桂林》(1623-1626)《更生篇》(1627)《賜環》(1630)《西峰》(1631-1633 )《六

四》(1637)從各卷的排序來看與寫作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對照仍有參差

以詩稿而言這個版本似為整齊事實上還有四個問題

(1)缺收《兩河行稿》

(2)缺收《賜環集》下卷內閣本中有上下兩卷詩稿本只存上卷

(3)多刻《湘西紀行(詩)》內閣本第 20 冊《湘西紀行》上卷是詩文相雜日記體

53 以南京江蘇古籍影版的《曹學佺集》新編頁碼 168 頁須接 221 頁224 頁再接回 173 頁陳

超李梅的論文均有因此繫年錯誤的現象建議讀者割截改貼此四頁否則容易誤讀 54 如《夜光堂》版心廿五二十六重複兩頁碼此頁缺四字內閣本福師本均同《文稿》卷

二頁 89〈別駕管元陽先生雙壽序〉頁面有紙張油墨摺線似有前後頁刷版的共同現象 55 〈壽翁母文〉在江蘇古籍版頁 701-708頁 811-818 重出〈祭鳴卿〉在頁 709-714頁 853-858

重出〈汪仲嘉〉在頁 719-724819-824 重出

劄記抽出其中詩作與廣西任上詩作又合刊為《桂林集》三卷以文類不同而同

時收錄詩稿本重刻時曹岱華未察《湘西紀行》的詩作已經重複出現在《桂林

集》上卷仍然單獨抽出《湘西紀行(詩)》刻印為一卷

(4)詩稿本為「避開遼事」而刪削詩作如《金陵初稿》頁 16應為〈喜龍君御

至自臨洮〉此詩被剜去而將此卷最後一首〈別同署〉移入此處

從以上各版本的校勘曹學佺早年出版自己的文集多以「隨時隨地隨事」

而刻的小集子為主攜帶輕便與詩友酬贈也最經濟便捷《曹大理集》編刻之

後赴四川任官之時曾有重編 12 卷本的打算嘗試將為宦金陵時期的作品重

新整理未能竟功新增的稿子也未曾以「二稿」相稱24 卷本無金陵時期

作品似乎是學佺 54 歲之後編選《西峰集》試圖合輯為三稿四稿五稿六

稿以迄古希之稿兩次的重新出版實際上都沒有完成願想因為舊稿過於零

散刊刻卷帙極不整齊又沒有計畫重雕新版最終都失敗了乾隆時期的詩稿

本 33 卷是曹岱華依照曹學佺的舊版型式覆刻而成除加入新加入編者名姓

其餘均按《金陵集》以來的字體與版式來刊刻可能是為了避免清政府在遼東議

題上的箝制僅選擇蒐集舊有詩作放棄了文章的重刻雖然方便讀者重新閱讀

學佺詩作卻無法保有全璧福師本雖然得自光緒翰林侍讀陳寶琛的舊藏仍

屬於明末舊版的刷本可見原版散落人間為書商輾轉襲用面目已非不得已

以剜版更動卷頁號碼的方式來得到出版的機會

而內閣本蒐集詩文 109 卷拼合了早期的《曹大理集》12 卷本24 卷本

還有集眾版所缺如《林亭文稿》《兩河行稿》等 51 卷但此書仍然依照舊書

拼合在時間的排序上還是有瑕疵如果要得到一本完整的《曹學佺全集》

應該區分為詩體文體各類依照作品繫年重新排列集子有「附錄文字」的情

形也應該按寫作時間順序重新歸建如《湘西紀行》卷下附錄有閩史誌鹽

政郵政賦稅海防倭患紅夷山寇諸文字應該歸到「條議類」為佳

《更生》卷下學佺自云收金陵時期舊稿自然應移入《金陵集》中方是

(二)兩本曹學佺選集的探討

坊間尚可見到有關曹學佺的兩本選集因為是選集本沒有列入上節的討論

中從這兩本選集中可以證明曹學佺作品在當時被讀者與出版商接受的情形

所以在此處敘述

1 《曹能始先生小品》2 卷收在《翠娛閣評選皇明小品十六家》32 卷本之中

明陸雲龍編選參與選評者尚有何偉然丁允和梅羹陸府治陶良棟陳燮

明陳家肇江之淮金汝棟等人崇禎六年(1633)崢霄館刻本56福建師範大

學圖書館藏本其他收藏單位十餘處但卷帙多半不全十六家分別為徐渭

屠隆袁宏道湯顯祖虞淳熙袁中道鍾惺文翔鳳李維楨黃汝亨張

56 陸雲龍號孤憤生浙江錢塘人萬曆崇禎間出版商翠娛閣崢霄館均為陸氏出版堂號

鼐陳仁錫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仁曹學佺曹學佺為第十六家從名單上

來看應是那時候的「現代名家文選」此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於 1996

年 2 月鉛字排印出版改名為《明人小品十六家》

此曹學佺小品選集開端有崇禎壬申年(1632)陸雲龍〈題詞〉書每半頁九行

十九字版心題為「曹能始集」全書收有「序引記碑文傳啟書

疏墓誌銘祭跋」等十二種文體合計文稿 38 篇57從體式上觀察應該是

提供讀者撰寫「應用文書」的典範

2 《曹能始詩》6 卷收在《八大家詩選》中明人夏雲鼎崇禎 6 年(1633)原輯

清故宮舊藏現存於台北故宮58原書僅存 29 卷分別為《陳仲醇詩》7 卷《曹

能始詩》6 卷《譚友夏詩》7 卷《楊龍友詩》5 卷《季叔房詩》4 卷此書載

錄時稱《明刻本八大家詩選》或《前八大家詩選》均為清人所加核對清康

熙 21 年(1682)季正爵刻本改名為《前八大家詩選》前有康熙 22 年倪粲序崇

禎 6 年夏雲鼎舊序康熙 21 年季正爵重刻序北京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本已

影印出版收在 2000 年編纂《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38 冊之中所選八家

即為董其昌 8 卷陳繼儒 7 卷王思任 8 卷曹學佺 6 卷李明睿 7 卷譚元春

8 卷楊文驄 5 卷季孟蓮 8 卷共 45 卷康熙版以八家之集各作 1 卷因此改

稱 8 卷本曹學佺排於第四位卷帙改稱卷 4 之 1 卷至卷 4 之 6內容並無變動

曹學佺詩共收五古 79 首七古 11 首五律 144 首七律 59 首五排 21 首

七絕 32 首共計 348 首59全書前端尚交代學佺之詩選自《夜光》《武林》《金

陵》《湘西》《桂林》《石倉詩稿》《大理集》《西園雜詠》等 8 部這前七部

集子最晚成稿的是《桂林》也就是說選家所用文本在天啟六年(1626)之前至

於最後一部的《西園雜詠》疑似誤植也可能是學佺失散之集

這兩部詩文選集本前者因福師本的選錄而為學者所注意後者為故宮殘

本眉目模糊雖然康熙年間季正爵重刻本已影印出版缺乏「子目」可查因

此尚未引起學者注意這兩部選集刊刻的時間均落在崇禎 5 年6 年之間曹

學佺當時為 59 歲60 歲正要進入「石倉六稿」的寫作密集期可見學佺在當

時的聲名與著述不因去官返鄉悠游山林而被文壇所忽略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分《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

57 福師本第二冊所收錄文稿與此選集中《陳道掌日箋序》等 13 篇重複本選集僅 38 篇稿可

見選錄此小品集並非智舉 58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下冊頁 1215可查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 59 五古目錄有 81 首內文缺詩作 2 首實為 79 首七古目錄有 12 首其中〈馬市歌為陳道源

作〉有目無詩實為 11 首五排目錄有 19 首〈遊疊綵巖〉〈竺都閫招遊華景洞〉兩篇

有詩無目實為 21 首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劄記抽出其中詩作與廣西任上詩作又合刊為《桂林集》三卷以文類不同而同

時收錄詩稿本重刻時曹岱華未察《湘西紀行》的詩作已經重複出現在《桂林

集》上卷仍然單獨抽出《湘西紀行(詩)》刻印為一卷

(4)詩稿本為「避開遼事」而刪削詩作如《金陵初稿》頁 16應為〈喜龍君御

至自臨洮〉此詩被剜去而將此卷最後一首〈別同署〉移入此處

從以上各版本的校勘曹學佺早年出版自己的文集多以「隨時隨地隨事」

而刻的小集子為主攜帶輕便與詩友酬贈也最經濟便捷《曹大理集》編刻之

後赴四川任官之時曾有重編 12 卷本的打算嘗試將為宦金陵時期的作品重

新整理未能竟功新增的稿子也未曾以「二稿」相稱24 卷本無金陵時期

作品似乎是學佺 54 歲之後編選《西峰集》試圖合輯為三稿四稿五稿六

稿以迄古希之稿兩次的重新出版實際上都沒有完成願想因為舊稿過於零

散刊刻卷帙極不整齊又沒有計畫重雕新版最終都失敗了乾隆時期的詩稿

本 33 卷是曹岱華依照曹學佺的舊版型式覆刻而成除加入新加入編者名姓

其餘均按《金陵集》以來的字體與版式來刊刻可能是為了避免清政府在遼東議

題上的箝制僅選擇蒐集舊有詩作放棄了文章的重刻雖然方便讀者重新閱讀

學佺詩作卻無法保有全璧福師本雖然得自光緒翰林侍讀陳寶琛的舊藏仍

屬於明末舊版的刷本可見原版散落人間為書商輾轉襲用面目已非不得已

以剜版更動卷頁號碼的方式來得到出版的機會

而內閣本蒐集詩文 109 卷拼合了早期的《曹大理集》12 卷本24 卷本

還有集眾版所缺如《林亭文稿》《兩河行稿》等 51 卷但此書仍然依照舊書

拼合在時間的排序上還是有瑕疵如果要得到一本完整的《曹學佺全集》

應該區分為詩體文體各類依照作品繫年重新排列集子有「附錄文字」的情

形也應該按寫作時間順序重新歸建如《湘西紀行》卷下附錄有閩史誌鹽

政郵政賦稅海防倭患紅夷山寇諸文字應該歸到「條議類」為佳

《更生》卷下學佺自云收金陵時期舊稿自然應移入《金陵集》中方是

(二)兩本曹學佺選集的探討

坊間尚可見到有關曹學佺的兩本選集因為是選集本沒有列入上節的討論

中從這兩本選集中可以證明曹學佺作品在當時被讀者與出版商接受的情形

所以在此處敘述

1 《曹能始先生小品》2 卷收在《翠娛閣評選皇明小品十六家》32 卷本之中

明陸雲龍編選參與選評者尚有何偉然丁允和梅羹陸府治陶良棟陳燮

明陳家肇江之淮金汝棟等人崇禎六年(1633)崢霄館刻本56福建師範大

學圖書館藏本其他收藏單位十餘處但卷帙多半不全十六家分別為徐渭

屠隆袁宏道湯顯祖虞淳熙袁中道鍾惺文翔鳳李維楨黃汝亨張

56 陸雲龍號孤憤生浙江錢塘人萬曆崇禎間出版商翠娛閣崢霄館均為陸氏出版堂號

鼐陳仁錫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仁曹學佺曹學佺為第十六家從名單上

來看應是那時候的「現代名家文選」此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於 1996

年 2 月鉛字排印出版改名為《明人小品十六家》

此曹學佺小品選集開端有崇禎壬申年(1632)陸雲龍〈題詞〉書每半頁九行

十九字版心題為「曹能始集」全書收有「序引記碑文傳啟書

疏墓誌銘祭跋」等十二種文體合計文稿 38 篇57從體式上觀察應該是

提供讀者撰寫「應用文書」的典範

2 《曹能始詩》6 卷收在《八大家詩選》中明人夏雲鼎崇禎 6 年(1633)原輯

清故宮舊藏現存於台北故宮58原書僅存 29 卷分別為《陳仲醇詩》7 卷《曹

能始詩》6 卷《譚友夏詩》7 卷《楊龍友詩》5 卷《季叔房詩》4 卷此書載

錄時稱《明刻本八大家詩選》或《前八大家詩選》均為清人所加核對清康

熙 21 年(1682)季正爵刻本改名為《前八大家詩選》前有康熙 22 年倪粲序崇

禎 6 年夏雲鼎舊序康熙 21 年季正爵重刻序北京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本已

影印出版收在 2000 年編纂《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38 冊之中所選八家

即為董其昌 8 卷陳繼儒 7 卷王思任 8 卷曹學佺 6 卷李明睿 7 卷譚元春

8 卷楊文驄 5 卷季孟蓮 8 卷共 45 卷康熙版以八家之集各作 1 卷因此改

稱 8 卷本曹學佺排於第四位卷帙改稱卷 4 之 1 卷至卷 4 之 6內容並無變動

曹學佺詩共收五古 79 首七古 11 首五律 144 首七律 59 首五排 21 首

七絕 32 首共計 348 首59全書前端尚交代學佺之詩選自《夜光》《武林》《金

陵》《湘西》《桂林》《石倉詩稿》《大理集》《西園雜詠》等 8 部這前七部

集子最晚成稿的是《桂林》也就是說選家所用文本在天啟六年(1626)之前至

於最後一部的《西園雜詠》疑似誤植也可能是學佺失散之集

這兩部詩文選集本前者因福師本的選錄而為學者所注意後者為故宮殘

本眉目模糊雖然康熙年間季正爵重刻本已影印出版缺乏「子目」可查因

此尚未引起學者注意這兩部選集刊刻的時間均落在崇禎 5 年6 年之間曹

學佺當時為 59 歲60 歲正要進入「石倉六稿」的寫作密集期可見學佺在當

時的聲名與著述不因去官返鄉悠游山林而被文壇所忽略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分《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

57 福師本第二冊所收錄文稿與此選集中《陳道掌日箋序》等 13 篇重複本選集僅 38 篇稿可

見選錄此小品集並非智舉 58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下冊頁 1215可查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 59 五古目錄有 81 首內文缺詩作 2 首實為 79 首七古目錄有 12 首其中〈馬市歌為陳道源

作〉有目無詩實為 11 首五排目錄有 19 首〈遊疊綵巖〉〈竺都閫招遊華景洞〉兩篇

有詩無目實為 21 首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鼐陳仁錫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仁曹學佺曹學佺為第十六家從名單上

來看應是那時候的「現代名家文選」此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於 1996

年 2 月鉛字排印出版改名為《明人小品十六家》

此曹學佺小品選集開端有崇禎壬申年(1632)陸雲龍〈題詞〉書每半頁九行

十九字版心題為「曹能始集」全書收有「序引記碑文傳啟書

疏墓誌銘祭跋」等十二種文體合計文稿 38 篇57從體式上觀察應該是

提供讀者撰寫「應用文書」的典範

2 《曹能始詩》6 卷收在《八大家詩選》中明人夏雲鼎崇禎 6 年(1633)原輯

清故宮舊藏現存於台北故宮58原書僅存 29 卷分別為《陳仲醇詩》7 卷《曹

能始詩》6 卷《譚友夏詩》7 卷《楊龍友詩》5 卷《季叔房詩》4 卷此書載

錄時稱《明刻本八大家詩選》或《前八大家詩選》均為清人所加核對清康

熙 21 年(1682)季正爵刻本改名為《前八大家詩選》前有康熙 22 年倪粲序崇

禎 6 年夏雲鼎舊序康熙 21 年季正爵重刻序北京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本已

影印出版收在 2000 年編纂《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 138 冊之中所選八家

即為董其昌 8 卷陳繼儒 7 卷王思任 8 卷曹學佺 6 卷李明睿 7 卷譚元春

8 卷楊文驄 5 卷季孟蓮 8 卷共 45 卷康熙版以八家之集各作 1 卷因此改

稱 8 卷本曹學佺排於第四位卷帙改稱卷 4 之 1 卷至卷 4 之 6內容並無變動

曹學佺詩共收五古 79 首七古 11 首五律 144 首七律 59 首五排 21 首

七絕 32 首共計 348 首59全書前端尚交代學佺之詩選自《夜光》《武林》《金

陵》《湘西》《桂林》《石倉詩稿》《大理集》《西園雜詠》等 8 部這前七部

集子最晚成稿的是《桂林》也就是說選家所用文本在天啟六年(1626)之前至

於最後一部的《西園雜詠》疑似誤植也可能是學佺失散之集

這兩部詩文選集本前者因福師本的選錄而為學者所注意後者為故宮殘

本眉目模糊雖然康熙年間季正爵重刻本已影印出版缺乏「子目」可查因

此尚未引起學者注意這兩部選集刊刻的時間均落在崇禎 5 年6 年之間曹

學佺當時為 59 歲60 歲正要進入「石倉六稿」的寫作密集期可見學佺在當

時的聲名與著述不因去官返鄉悠游山林而被文壇所忽略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的編纂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分《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

57 福師本第二冊所收錄文稿與此選集中《陳道掌日箋序》等 13 篇重複本選集僅 38 篇稿可

見選錄此小品集並非智舉 58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下冊頁 1215可查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 59 五古目錄有 81 首內文缺詩作 2 首實為 79 首七古目錄有 12 首其中〈馬市歌為陳道源

作〉有目無詩實為 11 首五排目錄有 19 首〈遊疊綵巖〉〈竺都閫招遊華景洞〉兩篇

有詩無目實為 21 首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選》《明詩選》五大部分《古詩選》包括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

代再合唐宋元明為「十二代」故稱《石倉十二代詩選》其中《古詩選》

13 卷《唐詩選》110 卷(含《拾遺》10 卷)《宋詩選》107 卷《元詩選》50

卷各種書目著錄皆同唯《明詩選》卷帙浩繁各種目錄著錄頗有歧異海峽

兩岸各大圖書館所藏亦非全帙60規模如此宏大的歷代詩歌總集又遍及全國

並不局囿福建一地且在鐘惺譚元春編選的《古唐詩歸》已風行天下的啟禎

文壇宣示自己的文學主張企圖取得引領文壇的發言權固守其守持復古的主

張進一步彰顯閩中文學地位故其影響自然要比其他詩歌選本大得多

從《宋詩選》自序「夫詩自漢魏而下以至晉宋六朝三唐予在金陵

時閱選再四繕寫成帙旋佚去予亦不之問有暇乃更選」知道曹學佺任職

南京期間就已著手進行編輯詩選的工作考述曹學佺的年譜他由戶部主事左

遷南大理寺正時是萬曆二十七年閱選工作當自是年以後啟動又根據此集諸選

曹氏所撰自序的時間《古詩選》在崇禎四年(1631)清明日《唐詩選》在崇禎

四年立夏日《宋詩選》在崇禎三年(1630)八月初一《元詩選》在崇禎三年十

月初一《明興詩選》在崇禎三年十月十五可知各代選集於崇禎三四兩年間

刊刻詩集的編選可以說經過相當漫長的醞釀準備階段而真正全心投入當在

天啟六年(1626)削籍家居後的歲月而其選詩之底本亦往往有賴友人之收藏61進一步核對徐 《徐氏紅雨樓書跋》62卷四集部〈明初諸家姓氏〉〈明詩選

姓氏〉所載明代作家兩者並無出入或可證實這部書的編纂得到當時文人共同

討論與商議並彼此支援互通有無

《明興詩選》當是《明詩選初集》所收大致為成化以前的詩人而崇禎四

年以後原按計劃繼續選編成次集三集及續集正如《明興詩選》自序

中所說的「然此其初集也引之而成弘為次集引之而嘉隆為三集

引之而萬曆為四集」沒想到在編輯期間所收錄的作家作品在數量上遠比

預計的要龐大四集所收雖已有隆萬間作者然至五集所錄以「後七子」為

主嘉隆以來作者仍未網羅殆盡六集所收詩人亦才至萬曆中期由於明詩

實為其搜輯編選著力之處與所選前代詩相比存著「以人存詩」的企圖因而

時代越近詩人越選越多不僅有七集八集或許有所謂的的九集十集

今年四月親自到日本京都內閣文庫圖書館也翻閱了《嘯亭雜錄》所錄禮邸

藏本所載續集再續至續六集以及按地域編纂的《南直集》《浙江集》《福

建集》《社集》《楚集》《四川集》《江西集》《陝西集》《河南集》《閨秀集》

依照版刻及編纂體例紛雜的情況推測曹學佺原定編纂計畫中編刊完六集之後

仍有大量未選之詩故以續集的形式將這些詩人的作品綴於相應正集之後當初

可能並無編選續集與地方集的設想唯其在相對集中地又各地聲名較著的詩人已

60

同註 15 61曹學佺《宋詩選》自序「合徐 謝肇淛林懋禮三家所藏之書而選編」《明詩次集》卷

78《梅庵集》附「連江林景清詩」曹學佺所撰跋語即謂「興公既裒選之予再加刪潤合為一

帙庶見闡幽之意雲」 62 《徐氏紅雨樓書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被網羅入選後因篇幅所限仍有不太著名的詩人詩作未被選入故再以地方為

單位予以輯錄63這樣的推測我認為還有商榷之處

至於這些選集的刊刻當如鄭振鐸先生所言是「隨得隨刻」64這些區域

的選集有助我們按照選錄的詩集認識各地域文學的大致情況也可就其選詩

的多寡推測當時文壇消長的情況其中《社集》二十八卷而《南直集》三十五

卷《浙江集》五十卷其他地區則皆不及五卷而《福建集》有九十六卷卷

帙最富這雖有取資便利的原因但從「以人存詩」的文學史觀來看曹學佺對

福建詩壇保存的貢獻厥功至偉

《石倉十二代詩選》的編纂展現學佺對詩學傳承的熱情儘管卷帙如此凌

亂仍然是龐大的修書工作所蒐集詩人人數之多詩作之富也是歷代所罕見

不但能夠提供古來詩作版本校讎的機會可以探討明代刻書以及詩學發展的盛

況更可以間接理解中國詩學的源流與傳承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曹學佺對晚明晚明晚明晚明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福建詩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學的影響盛況盛況盛況盛況

明代詩歌發展史上閩中詩派始終是個重要組成部分

洪武年間的五大派詩歌吳中兩越嶺南閩中江右詩派其中兩越

嶺南江右三派永樂年後漸呈式微甚而消溺後起的台閣詩派茶陵詩派雖

盛極一時但也不過幾年光景前後七子為明中葉流行極廣影響極大的詩派

公安竟陵詩派則是萬曆中葉以後才開始風靡惟閩中和吳門詩派幾經嬗變

興廢其發展歷程與明代國祚相始終所以朱彝尊言「明三百年詩凡屢變helliphellip

獨閩粵風氣始終未易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高傅之外寥寥寡

和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65」而閩中詩派不被變化

的潮流所左右始終標舉「學唐」「宗唐」以「唐音」為依歸

明初林鴻高棅首先高唱「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編成《唐詩品彙》

開創唐詩學的途徑吹響明代宗唐詩風的號角在前七子推尊盛唐詩風盛行的風

潮下鄭善夫雖獨崇杜甫卻能不受杜詩拘限除反映重大時事又能有不失胸襟

和性情的佳作趙世顯則努力實踐「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66而追摹盛

唐格調的成就晚明謝肇淛制徐熥與兄弟曹學佺則以晚唐「妙悟」詩風抗衡

當時風行的公安和竟陵派67

《明史文苑傳》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

63見朱偉東《〈石倉十二代詩選〉研究》第 22 頁注 3 64 《西諦書話劫中得書記》「《石倉十二代詩選》」條 65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 21「曹學佺」頁 636 66 高棅〈唐詩品匯總敘〉《唐詩品匯》卷首 67莫立民〈明朝閩中詩群名家點將錄mdashmdashmdash兼說明朝閩地詩歌文化世家〉《漳州師範學院學

報》2004 年第 3 期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中文風頗盛」對於福建詩學發展的敘述別樹一幟《明史文苑傳》在第二卷開

端交代明初福建文人林鴻等十子卷尾交代鄭善夫隨即一筆提及萬曆中葉以後

曹學佺徐 謝肇淛鄧原岳等四人的成就這些敘述巧妙點出晚明福建詩壇

發展的盛況更可見曹學佺與相關的福建文人作家在晚明詩學的發展中一定占

有重要地位

一般文學史所謂「閩中詩派」正是徐熥所謂「晉安詩派」68徐熥《晉安風

雅》序云「閩中僻在海濱周秦始入職方風雅之道唐代始聞然詩人不少

槩見趙宋尊崇儒術理學豐隆吾鄉多譚性命稍溺比興之旨元季無論已

明興二百年八體四聲物色昭代郁郁彬彬猗歟盛矣」福建詩壇「猗歟盛

矣」的狀況先有「閩中十子」與高棅標舉「宗唐」為先導繼之以鄭善夫趙

世顯的發揚等到鄧原岳(1555-1604)編《閩詩正聲》收閩詩人林鴻等五十一家

後徐熥(1561-1599)繼輯福州一府之詩以體來分成《晉安風雅》一書共十二

卷錄二百六十家詩人皆載明其里居及其著作此二書不但為「閩中詩派」

留下豐富的文獻也真正標舉出「閩中詩派」的大旗接著曹學佺編《石倉歷代

詩選》明詩部分共收詩人 1473 人福建詩人則有 223 人共佔百分之 151雖

有地理之變的因素但的確「以人存詩」的企圖保留了大量的文獻史料而清

朝錢謙益編纂的《列朝詩集》和朱彝尊編輯的《明詩綜》兩書去除重複的詩人

共收詩人 4436 人其中 945 人屬福建籍而萬曆以後的福建詩人就有 437 人

幾乎佔了明代福建詩人的一半可見晚明福建詩壇的盛況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萬曆初期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詩學詩學詩學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活動與詩社------------------------承繼承繼承繼承繼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閩中十子與高棅「「「「宗唐宗唐宗唐宗唐」」」」主張主張主張主張

「閩中十子」之名出於袁表馬熒所編選的《閩中十子》一書此「十子」

多半為福建人以林鴻為首林鴻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洪武年中累官至禮部

員外郎為明初閩地詩群的領袖著有《鳴盛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林鴻

「其論詩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調勝是為晉安詩派之祖69」四庫提出兩個觀點

一「閩中十子」的文學主張標舉「唐音」且稱他們為「晉安詩派」而「晉安

詩派」一詞或借用徐熥紀錄福建詩壇的《晉安風雅》一書二明初福建詩壇的

文學活動以「閩中十子」為中心接著高棅出版《唐詩品彙》其序言「明初

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林鴻高棅等

相繼著作理論問世遂形成明初閩中重「唐音」的詩風

延至徐中行萬曆元年(1573)以福建按察副使抵任袁表馬熒郭造卿三

生即以詩來謁70建陽知縣李增跋71曰「翁(徐中行)官於閩累轉藩臬暇乃

68 〈閩中十子管窺〉陳慶元《東南學術》2004 年第 3 期 6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鳴盛集》卷169集部 22別集類 22頁4390 70〈閩中十子詩序〉《天目先生集》卷 13 71 《刻閩中十才子詩集跋》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博訪先哲遺文高生以陳持乃祖督學西江木軒公家藏十子詩以進翁閱善之

謂雅有唐調不可無傳屬袁子景從馬子用昭選輯捐俸屬增鋟梓與同志者

觀焉」此跋寫於萬曆四年(1576)孟夏因此《閩中十子詩》雖為袁表馬熒

選輯然從動議到付梓實皆出於徐中行之力徐氏於公務之暇搜剔閩中幽隱

得當地高生所進明初十子詩以其「雅有唐調」同於自己的詩學宗尚於是囑

袁表馬熒選輯並捐俸屬建陽知縣李增鋟梓徐中行自己亦于萬曆四年孟夏朔

日為《閩中十子詩》作序予以表彰由此可見徐中行的慧眼使得「閩中十子」

詩在萬曆初在福建重又流行對「閩中詩派」重構具重要意義

於此際活躍詩壇的玉鸞社諸子在後七子影響下成長的蔡文範《玉鸞社

詩集序》云「逮永陵之末歷下吳郡諸君子始句竄字卜高者絜之大者齊

之近者精之遠者密之於是八音克諧五采相宣而學士大夫翕然以為嚆矢

乃明卿守譙川五歲子相為視學使者子與歷藩臬皆居閩久于諸子雅厚善

斐然相證諸子之聲調直超乘而前也又豈非其時使然而三君子相翼之力可

少邪」進一步檢視《福建通志》吳國倫嘉靖中嘗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宗

臣亦在嘉靖中任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轉督學副使至於徐中行先在嘉靖中任汀

州知府隆慶六年由雲南左參議陞福建按察副使整理福寧道萬曆二年轉福建

右參政萬曆三年陞福建按察使至萬曆五年因陞江西右布政使始離福建72除

此名列「後五子」的汪道昆亦在嘉靖末先後任福建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余曰

德嘉靖中任福建督學副使直至萬曆中後期仍有王世懋屠隆等先後在福建

為官這些人當時皆是文壇主盟者對當地文人學子自有不少的影響而這些閩

中學子至京師等地遊學求仕亦有意識地與這些文學名流交接如袁表萬曆中以

舉人選授中書舍人轉戶部郎在京師活動時便曾與名列「末五子」的胡應麟相

過從73而嘉靖四十三年鄉試吳國倫拔舉趙世顯74萬曆十六年趙世顯在池州司

理任上因秋闈之事至南都與王世貞遊75世貞評其詩「諸詩歌才情多疏暢

而俊麗格調視梅歐勝之」76世顯又嘗為父乞墓文于王世貞世貞贈詩曰「未

論詩句清堪比情性都來似趙郎(君詩清絕而貌都雅故云)77」李日華為趙

世顯撰〈楚遊稿序〉亦曰「今川樓(按吳國倫)與李濟南王太倉二三同盟

狎主騷壇君以高弟子同聲賡倡執橐鞬鞭弭左右中原吳翁豈不津津喜仁甫千

里比肩出宇下也」(《芝園稿》卷首)這些都說明萬曆初期的閩中文人實際受七

子影響間接也呈現閩中詩人當時的文學活動情態謝肇淛評論這些作家作品

曰「秀潤細密步趨不失則袁趙名其家78」這恰恰也是明初以林鴻高

72參見《神宗實錄》卷七「隆慶六年十一月癸未朔」條卷 26「萬曆二年六月庚申」條卷 43「萬曆三年十月庚辰」條卷 58「萬曆五年正月癸卯」條 73見胡應麟〈熊茂初蔡伯華袁景從招集劉仲修園亭〉《少室山房集》卷 60 74參見王世貞〈趙處士東衢墓誌銘〉《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91 75參見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又趙世顯《芝園稿》卷 14 有〈集王元美燕喜

堂〉卷十七有〈酬王元美司馬〉 76王世貞〈鎖園同聲錄序〉《芝園稿》卷首 77 〈趙仁甫孝廉來乞其父墓文留山園少時賦此志別〉《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卷 22 78 《小草齋詩話》卷 3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棅為代表的十子一派的創作特點與主張如周亮工所謂「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

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

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79」袁表為首萬曆初期的詩人通過追奉明初

十子的風調重新回到盛唐之「音律純完」如鄧原岳所說的「反正之功始于

袁舍人而風雅之變盡於今日80」徐熥〈袁景從詩卷〉亦指出「吾鄉近世

詞翰前則鄭吏部後則袁太守兩公詩調微異運腕亦不同要皆錚錚可寶者81」有鑑於此他們才愈加肯定袁表等人發端所奠定的返歸「正始之音」的基礎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萬曆中葉的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福建詩學詩社詩社詩社詩社活動活動活動活動-------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奠定福建詩學的地位

萬曆中期的福建詩人以鄧原岳徐熥和萬曆初已有盛名的趙世顯為領袖

時常往來唱酬集會

檢視鄧原岳《西樓全集》徐熥《幔亭集》徐 《鰲峰集》曹學佺《曹學

佺集》中可知當時一起唱和的詩人還有陳價夫薦夫兄弟陳正夫陳椿陳

宏己陳鳴鶴陳邦注陳仲溱陳益祥陳用吉陳翰臣陳勳林應憲應

起兄弟林光宇林寵袁元徽袁敬烈王昆仲王毓德王元直謝肇淛

徐 鄭琰馬歘曹學佺康彥登安國賢等人隨著新一代文士的日漸成長

整個晚明福州最為盛大的詩人群在萬曆中葉已經形成這詩人群大致是由家族

宗黨及相互間的聯姻所構成頗能彰顯閩中詩派之特點82

最有名的如芝山社徐 《萍合社草序》「芝山故自有社先輩鄧汝高趙

仁甫徐惟和諸公倡酬若而人咸定數83」芝山為越王山之支脈在侯官縣

城東北84《全閩明詩傳》卷四十稱徐 「初與趙世顯鄧原岳謝肇淛王宇

陳價夫陳薦夫結社芝山」即言此陳薦夫〈從子仕卿傳〉亦謂「余而仕卿(名

公選)老矣徐惟和兄弟方與余結芝山社而仕卿以詩謁之遂往來文酒間」85

薦夫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結芝山社時稱壯年應在萬曆十七年(1589)

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之間據徐熥〈二孺贈詩卷〉「丁亥歲余得交平夫

時伯孺方客珠崖幼孺臥病義溪僅以詩往來不及識面者86」亦可知他們真

正相與唱酬及社集活動之開展當在萬曆十五年(1587)之後萬曆二十八年徐

赴金陵供職于書林作有〈懷友詩〉其詩序曰「余少喜吟詠先後結社談 79 《四庫全書總目》卷 169集部《鳴盛集》條引《書影》語 80 〈康元龍詩集序〉《西樓全集》卷 12 81 《幔亭集》卷 19 82

堪稱晚明福建地區最有成就的詩人鄧原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即與他們或為世交

或締姻好而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三家亦為姻戚故彼此間聯繫相當緊密社集活動亦已

相當頻繁徐 之子為陳價夫之婿參見徐氏〈祭陳伯孺元配周孺人文〉《紅雨樓集》(抄本)

鄧原岳娶林春澤女參見鄧氏〈先考文岩府君行實〉《西樓全集》卷 15 83〈紅雨樓序跋〉《紅雨樓集》(抄本) 84參見《福建通志》卷三《山川》 85 《水明樓集》卷 13 86 《幔亭集》卷 19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詩約十數子文酒過從匪間也十年之間窮達殊途存亡異路春雨齋居

孑然無侶生離繫念死別攖懷各賦一詩以志交誼」因而可知他們組織詩

社相互酬唱約集中在萬曆十八年(1590)至萬曆二十七年(1599)間因為

萬曆二十七年徐熥陳椿已相繼去世這也正是徐 創作此詩懷舊的直接原因

所懷詠者為陳汝大陳汝翔鄧汝高陳振狂陳惟秦徐惟和鄭翰卿謝

在杭曹能始如瀚上人王元直王少文十二人其中大多數為福建各種社集

的重要成員87這些詩人不僅結社芝山還經常往來集會于烏石山88鼓山89平

遠台錦溪西湖等風景名勝及芝園水明樓綠玉齋竹林山莊侶雲堂等諸

名士之山齋別墅或分韻賦詩或迎送酬贈或嘯傲煙霞或聽歌觀伎彼此間

往往以「同社」「吾黨」相稱

隨著詩社重要成員的遊學仕宦的移動向京師南都吳越等地拓展閩中

詩人活動的範圍也帶來閩中詩派的聲名與萬曆初期玉鸞社諸子相比這些詩

人自我區域文學意識增強且與其他區域文人的交遊更廣泛深入在這樣文學交

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可見閩中文士在當時詩壇也占有一席地位了

如鄧原岳在〈康元龍詩集序〉中自述說「即余二三兄弟極力模古非大歷而

上不譚乘方張之勢用不盡之銳所至分曹授簡海內爭下之矣」而陳鳴鶴

描述徐熥則曰「萬曆十六年以鄉薦上春官三試皆不遇即不遇而春官所征

士及京師縉紳先生皆走熥讀其所為詩歌皆歎息自以為能不及也90」至少顯

示了福建詩人正努力以自己所標持的文學信仰與創作特色在中央文壇及他地域

文人中獲得所期待的聲名地位而不再像萬曆初年仰賴他人提攜的羽翼附從

同時亦表明萬曆中期福建文學在與他地域文學互動頻繁中快速成長

故萬曆中期的詩人除了確切表明他們奉行的詩學宗尚同時在他們的努力之

下獲得其他區域文人的認知因此吳越楚等區域文學之外初步奠定了福建

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萬曆晚年至至至至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啟禎之間福建福建福建福建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詩學活動------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曹學佺主導晚明福建詩壇

萬曆後期閩中文人社集活動達到高潮因為詩人群的核心人物如鄧原

岳徐熥兄弟謝肇淛曹學佺等人在萬曆中期的努力經營才在文壇樹立起福

建文學的地位進入萬曆晚期曹學佺銷職辭官在家鄉居多年四方文友

87謝肇淛《小草齋詩話》卷 3「陳茂才椿趙別駕世顯林孝廉春元鄧觀察原岳陳山人仲溱

徐孝廉熥熥弟 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曹參知學佺袁茂才敬烈林茂才光宇陳茂才鳴

鶴王山人毓德馬茂才歘陳山人宏己鄭山人琰皆先後為友皆有集行世」《徐興公尺

牘》中〈複彭次嘉〉曰「若不肖所交遊稱同社者則有鄧參知原岳葉相國進卿陳民部勳

謝方伯肇淛陳文學益祥陳茂才價夫孝廉薦夫陳京兆一元孫學憲昌裔曹廉訪學佺馬

州倅歘並家孝廉熥亦皆有刻集多者二三十冊少者亦七八冊實海岳之精英人中之麟鳳也」 88鄧原岳〈答李廷燁東莞〉「自北歸一切酬應苦惱計未得一日高枕臥耳helliphellip不佞弟無似

與惟和兄弟及諸酒狂結一社于烏石山下篇什不少今且付梓秋末可得成書helliphellip」(《西樓全集》

卷 18) 89參見徐熥〈遊山集序〉《幔亭集》卷 16 90 《東越文苑》卷 6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或宦旅分發至此或慕名遊歷而來皆至石倉園拜訪曹學佺或群聚吟詩酬酢

或相偕出遊曹學佺儼然成為福建晚明詩壇盟主

曹學佺(1574-1646)與這時期的個文人群體中的其他重要成員相比雖屬

晚輩聲名卻早達鄉試獲雋年僅十八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進士時年

二十二即授戶部主事萬曆二十七年左遷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91宦途雖未

順遂反倒拓展他的文學事業空間萬曆三十一年(1603)他由南大理任歸閩

參與並組織了一系列重大的社集活動取代趙世顯林世吉等文壇領袖的地位

並將閩中文學推向極盛

這一年中比較重大的社集活動首先是芝社92曹學佺《芝社集》題「癸

卯」所作記錄了這一年中閩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社會所至以烏石山最頻或在

半嶺園聞鶯或集薛老峰分賦或七夕會于鄰霄台其它如九仙山之平遠台西

湖之澄瀾閣福州東門外之桑溪以及一些詩友的第宅園亭等不一而足同社中

有徐 鄭登明林光宇王昆仲王毓德黃應恩王繼皋高敬和康彥揚

趙世顯陳仲溱陳價夫董叔允王若等輪流直社參與者更眾其中還包括

中元節之際的瑤華社與中秋節之際的鄰霄台大社而芝社成員皆閩中詩人活動

持續將近一年之久直到次年年初其中上巳桑溪禊飲應該算是芝社規模較大

的一次集會桑溪在福州東門外十二裡相傳為閩越王流觴處93社友們聚集

于此仿先賢流觴禊飲分韻限體賦詩極盡風雅之能事曹學佺〈雙溪流觴分

得四言平字體〉詩題小注曰「王玉生王粹夫直社」而據徐 〈癸卯三月三日

同趙仁甫王玉生陳伯儒馬季生王粹夫陳惟秦袁無競王永啟林子

真曹能始鄭思闇黃伯寵商孟和高景倩王元直桑溪禊飲分得四言〉94

知與會共十六人此集並有石刻書會觴者姓名95謝肇淛為作〈桑溪禊飲序〉96

從朱人的記載可想見其盛大情況其次是瑤華社曹學佺有〈瑤華社詩分得釵

字〉97當在中元節之際據趙世顯〈瑤華社集得卮字〉98詩題注云「是日全閩

詞客四十餘人皆來會而四明屠緯真新安吳非熊邵陵唐堯胤亦與斯盟」知

規模更大且有屠隆吳兆及唐堯胤等四方名士加入故趙世顯另一首〈林天迪

瑤華社大集分得七言古〉99有「風流未數蓮花社閩吳楚越萃英豪」之句又阮

自華有〈林天迪農部瑤華社集分得何字〉100徐 有〈瑤華社集〉101謝兆申有

91

見曹學佺〈陳大理詩序〉《石倉文稿》卷 1 92

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浙江大學 2004 年碩士學位論文 93見《福建通志》卷 62《古跡》 94 《鼇峰集》卷 3 95 《全閩明詩傳》卷 27 記曰「萬曆癸卯(趙)世顯集郡人于福州東之桑溪修禊隸書題曰

『郡人趙世顯王昆仲陳仲溱陳價夫馬歘王毓德徐 袁敬烈王宇曹學佺王繼

皋鄭登明高景林光宇康彥揚黃應恩會觴於此』」 96 《小草齋文集》卷 5 97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98 《芝園稿》卷 13 99 《芝園稿》卷 4 100 《霧靈山人詩集》卷 4 101 《鼇峰集》卷 4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林天迪瑤華社集詩〉102陳益祥有〈仲秋讌集瑤華社〉103鄭懷魁則作〈瑤華

社大集序〉可知以上五人皆與此會第三即是「鄰霄台大社」時在中秋節之際

曹學佺有〈鄰霄台大社〉104詩題注「阮堅之招」阮堅之即阮自華阮大鋮

從祖時任福州府推官據謝兆申〈岩岩五章序〉105「時入社可百人而東海

屠隆莆田佘翔清漳鄭懷魁閩趙世顯林世吉曹學佺為之長」可謂盛況

空前這次社集名揚全國錢謙益即曰「阮堅之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

人于烏石山之淩霄台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推長卿為祭酒絲竹殷地列炬熏

天宴集之盛傳播海內」106不管與會者是百人還是七十餘人其規模絕不亞

于後來萬曆四十七年(1619)鐘惺潘之恒吳鼎芳譚元春茅元儀等人在南

京發起的秦淮大社這樣的文壇盛事亦令閩中人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如佘翔

有〈鄰霄台大會〉107詩謂「於越斯彥匪吳則良維楚有材我閩亦張」另

如徐 〈秋日阮司理大會鄰霄堂〉108陳價夫〈秋日阮堅之司理大會鄰霄台〉109

陳益祥〈秋日會鄰霄台呈阮司李〉110等亦皆為同時與會之作屠隆為作〈鄰霄

台大集序〉

曹學佺于萬曆三十二年(1604)攜吳兆林古度由閩復還南都後很快轉任

南戶部郎中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又領導了聲勢浩大的金陵社集這之後

閩中社集不斷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徐 謝肇淛與陳價夫馬歘高景

周喬卿吳元化鄭邦祥釋本宗等倡結紅雲社自夏至以及中秋每會餐荔

分賦徐 撰有〈紅雲社約〉謝肇淛又撰有〈紅雲續約〉111唯其時曹學佺除

官四川右參政赴蜀未與

萬曆四十一年(1613)曹學佺以四川按察使遭中傷解官歸閩築石倉園

攜弟學修與吳中俞安期胡梅及閩中李時成等十餘人在其中結石君社112俞安期

也有〈題曹能始山園石君亭因結石君社〉〈九日登高首集曹能始石君社因與同社

諸君子論詩〉〈十月廿三日再舉石君社代董小雙賀喬玉翰生辰分韻得二蕭〉〈九

月十二日再舉石君社觀葉園菊花分得枝字〉〈余與白叔邀同社諸君子集石君社賦

得燈下菊影分開字〉113李時成有〈九日曹能始觀察招集石君社得雲字〉114等

102 《謝耳伯先生全集》卷 3 103 《采芝堂集》卷 2 104 《芝社集》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本 105 《謝耳伯全集》卷 1 106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屠儀部隆〉 107 《薜荔園詩集》卷 1 108 《鼇峰集》卷 4 109《水明樓集》卷 1 110《采芝堂集》卷 2 111《說郛續》卷 29 112學佺《浮山堂集》有〈九日首舉石君社分得六麻韻(客為俞羨長陳誠將胡白叔俞青父

鄭汝交趙十五李季美李明六陳可權包一甫舍弟能證〉〈再舉石君社過葉園看菊〉〈羨

長白叔一甫同修石君社賦得燈下菊影〉等詩作 113 《翏翏集》卷 10卷 21卷 28 114 《白湖集》卷 4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參加此社的尚有嘉興徐仲芳徐 〈徐仲芳閩役草序〉115曰「邇者曹能始觀察

結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詞人如吳門俞羨長胡白叔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

又其〈送徐仲芳歸嘉興〉116題注曰「與曹能始結石倉社」石倉社當為「石

君社」萬曆四十四年(1616)俞安期等又與閩中詩人共結春社謝肇淛作〈春

社篇序〉曰「丙辰之春姑蘇俞羨長諸君子僑寓三山偕我二三同志命駕探

奇拈酒賦詩蓋自元日以及季春之晦無日不社而無社不詩也117」

曹學佺自萬曆四十一年歸閩至天啟二年(1622)起復廣西右參議家居十年

間其石倉園一直為閩中及整個東南文士往來活動之中心所謂「水木佳勝賓

友翕集聲伎雜進享詩酒談讌之樂近世所罕有也118」惜萬曆四十二年至萬

曆四十六年數年間其今存作品相對缺乏故如市原亨吉《徐 年譜稿略》以徐

氏中作品如〈暮春望日曹能始觀察招陪蔣國平都運宴集後園賞蜀中紫牡丹歌者

侑觴分西字〉〈雨中同范穆其陳振狂陳泰始曹能始集鄭吉甫書帶草亭分韻〉119等補其不足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四十八年(1620)曹學佺先後與洪汝

含高景陳鴻薛君和王宇商家梅林寵吳汝鳴陳宏己陳一元康

季鷹徐 安國賢鄭汝交鄭邦祥等頻頻社集120活動地點仍是經常往來的

烏石山平遠台西湖及包括石倉園在內的社友第宅之間其中平遠台數次集會

尤盛時吳興茅維蒲圻米良昆先後至閩與會天啟元年(1621)學佺除與自

滇中歸閩的謝肇淛有集會分賦外121又與商家梅休甯吳拭康仙客包一甫等

四人赴釋超宗之招入六度堂社122

這種現象持續至啟禎年間天啟六年(1626)秋擬遷陝西副使的曹學

佺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梃擊案」本末被削籍為民崇禎初雖復起

不赴家居近二十年肆力于山林詩酒之事招引四方賓客與徐 等所參與

組織的社事計有崇禎二年神光寺之社123崇禎四年之菊社崇禎五年至六年之

115 《紅雨樓集》 116 《鼇峰集》卷 19 117 《小草齋文集》卷 5 118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曹南宮學佺》 119 《鼇峰集》卷 1119 120曹學佺《夜光堂集》〈徐興公鄭汝交鄭孟麟直社平遠台避暑分得五微韻〉〈安藎卿七夕直

社平遠台〉(題注「時米彥伯在座彥伯楚蒲圻人」)茅維《十賚堂丙集》詩部卷 4 有〈與

高景倩陳泰始曹能始洪汝含陳惟秦鄭汝交陳叔度陳振狂釋定生並伎卓姬社集平

遠台得四支〉徐 《鼇峰集》卷 12 有〈茅孝若至閩諸同社邀集平遠台賦別予方楚遊未及預會追

和八韻〉〈仲秋五日安藎卿主社再集平遠台分得八庚〉等紀其事 121《淼軒詩稿》〈九日石倉登高喜謝在杭自滇中遷粵西憲長至各賦五言古風分得屑字〉〈重陽後

十日鄭孟麟招集謝在杭積芳亭兼送顧世卿陳季琳奉使還朝〉等 122《淼軒詩集》〈超宗上人建六度堂于支提說法台預招同志入社頃予與去塵孟和仙客一

甫共上人正滿其數忻然有合因作五言古風送之還山予得社字〉紀之 123曹學佺《賜環下》有〈七夕陳泰始招集神光寺觀樂共賦五言古體〉〈中秋後一日開社神光寺

賦得今日良宴會分微韻〉詩作於崇禎二年知為是年事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洪江社崇禎六年之閬風樓社崇禎十年之三山耆社124同年冬之梅社及崇禎十

五年開社于三石亭等等125

從上述各種社集可以看出不僅是福州本地人參與有相當多四方人士的加

入且這些四方人士已不再僅限於仕宦於此的各級官員有相當一部分是慕名而

來專事交遊遊歷的文學之士陳衎〈嘉客記〉126就聲稱「閩中幅員雖隘

乃四方之客亦樂遊之」歷數萬曆後期以來四方來郡之士計有吳郡陳裸吳

郡彭城清漳黃廷寶蒲圻米良昆新安吳拭吳郡顧聽清漳陳翼飛白下曾

鯨吳郡陳善湖州茅元儀嘉興陳懋仁西海艾儒略寧波楊德周毗陵過文

年吉安曾文饒永嘉包厥初新安吳道榮金華龔玄吳郡何溫惠州莊器

莆田陳瞻南京朝天宮道士崔逸嘉興周文鬱台州女史胡蓮泉州蔡鼎吉安

曾弘邵武李嗣玄白下顧夢游維楊李蘅等以及前諸君來者沈從先錢叔達

柳陳父吳非熊屠長卿何無咎俞羨長等等有數十人之眾這些與會的名

單或有疏漏但不乏聞遐邇的有名之士亦有西洋的傳教士與會也然怪〈文苑

傳〉要兩度提及「閩中詩文迨萬曆中年風雅復振」「萬曆以後閩中文風頗盛」

由此可見曹學佺在萬曆後期與啟禎年間在福建文學居於何種地位其對晚明福

建文學的影響之鉅顯而易見

第五第五第五第五章章章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福建詩學在明代近三百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縱觀明代詩歌發展史

如福建詩壇始終堅持以學唐宗唐為旨歸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標舉唐音從

林鴻高棅宣導學習「盛唐」之音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在唐詩學上提

出重大創見奠定明代宗唐詩風基礎自從錢謙益指出「余觀閩中詩國初林

子羽髙廷禮以聲律圓穏為宗厥後風氣沿襲遂成閩派大抵詩必今體今體

必七言磨礲娑盪如出一手127」後起的批評家基本上都承繼錢謙益的論述

如周亮工《書影》「閩中才雋輩出彬彬風雅亦雲盛矣第晉安一派流傳未

已守林儀部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動為七律如出一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閩自十才子後惟少穀小變而髙傅之外寥寥寡和

若曹能始謝在杭徐惟和輩猶然十才子調也」鄭方坤《全閩詩話》「閩人

124 《石倉六四集》〈三山耆社詩敬述〉是日與會者王伯山文學年八十四陳惟秦居士年八十三

陳振狂秘書年八十二董崇相司空年八十一馬季聲州佐年七十七楊稺實督學年七十六崔徵

仲刺史年七十一徐興公鄉賓年六十八予學佺為最少云直社芝山之龍首亭自不佞始願與諸公歲

續茲盟焉崇禎丁丑八月之十三 125閔豐《萬曆晚期閩中詩人結社研究》第 13-1419-20 頁 126 《大江草堂二集》卷 13頁 7 127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謝布政肇淛》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戶能為詩彬彬風雅顧習于晉安一派磨礲沙盪以聲律圓穩為宗守林膳部

高典籍之論若金科玉條凜不敢犯幾於『團扇家家畫放翁』矣」此等種種

都說明了一個守持傳統特色鮮明的福建區域文學的存在

蔣寅曾言「構建地域文學傳統的幾種方式通過編選方志中的『藝文志』

突出作為傳統典範的作家作品編集某一地域範圍內古人或者今天的文學作品

編寫地方詩話羅列詩人詩作評述其生平交遊更清晰地突顯出該地域的詩學

傳承譜系128」萬曆初袁表馬熒編選《閩中十子詩》視為閩中詩歌形成自身傳

統的標誌129福建詩學作為一種區域性流派文學史上稱之為閩中詩派四庫

稱之晉安詩派他們「奉十子為晉安詩派之祖實在是應對中都文壇及吳越地區

由後七子一派所造成的『影響的焦慮』的一種策略也是在後來據以抗衡公安

竟陵之楚風的一種武器意在通過重塑十子開李何之先的文學史序列樹立福

建文學的地位由此建立的本地域文學系譜也是為了在突顯自己所在地區的文

學發展勢頭與實力的同時標舉隆萬之後明詩正宗在閩的意義」130我個人在

韓國「中國學」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過〈唐音的失落晚明詩風流變探析〉一文

也曾討論過此問題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

述曹學佺生平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

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謂「縉紳階層131」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

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

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幹

128參見蔣寅〈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3 年第 5 期頁 166mdash176 129陳廣宏先生的大作《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認為從萬曆初

年開始在「後七子」一派的詩論影響下在各種地域性詩歌團體蜂起的壓力下閩中詩人開始

構建閩詩傳統見《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8 年 9 月 130同上 131史學界一般將明中期以來開始形成的縉紳階層視作是地域社會重建的標誌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1

2011 年國科會申請案《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國外差旅費報告

報告人中文系副教授許建崑

本次本人獲得國科會補助得以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日本京都活動全程

如下

一8 月 15 日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和

《文學遺產》編輯部共同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

第八屆年會暨 2011 年明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共有 180 人人數眾多因此分為五個小組進行本人參

加詩文第三組於 8 月 17 日第一場發表論文〈曹學佺《湘西紀行》的探究〉由張

仲權教授擔任評點引起會中學者們的好奇認為台灣學者學術的探討較為細心

往往從一個具體的案例深入探討再現晚明的文化現象值得借鏡

第二場會議由許建平擔任主席由我擔任講評發表論文的有南京大學張宏生教

授題目是〈情感體驗與字面經營納蘭詞與王次回詩〉清代詞人對明代詩人作品

的借取與融鑄做了明清兩代作家研究的跨越也論詩與詞兩種文體的跨越中國

石油大學張金環教授發表〈吳偉業與清初詞史觀〉談論清初詞史觀念的建立也涉

及易代世變文人的處境首都師大張敏杰教授發表〈論王陽明詩中的顏回與曾點〉

討論了王陽明詩從安貧自適到精神狂放的三階段杭州師大古代文學與文獻中心

鐘明奇教授〈明輕易代之李漁的詩〉指出李漁也有關懷社會的詩作是他性情的另

一面國內講評通常是一對一的進行第一次必須講評四篇論文壓力很大但

也是個新經驗

大會閉幕前由各組派出代表做總結報告第三組由我負責歸納我們這組論

文發表的五個方向(一)易代世變的討論有稱作遺民文學二臣文學代以「世變」

之名為佳這也是國內史語所研究員所關心的議題(二)文人心態的討論從南開大

學羅宗強關切此一議題兩岸學者都開始注意政治社會對文人心態的影響(三)

作家與作品研究從七子派到山人研究均有人涉及四詞人與詞學從文體的討

論轉向關注文化現象五探討書法理論與詩論的關係或從書畫中探討明人的

生活與文化可見文化論述是比較嶄新的研究途徑但如果能從文本的詠誦相

信有會有很好的成績

二訪問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圖書館

8 月 19 日大會安排參訪潭跖寺因為要訪書的緣故與中正大學毛文芳教授分

別前往北京圖書館與北京博物院調閱古籍20 日則共同前往北京大學古籍研究中

心與圖書館翻檢北圖所收曹學佺的著作及其編纂的《石倉歷代詩選》惜諸多因

素未能翻閱收穫《石倉歷代詩選》其他書籍收穫甚多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2

三前往上海復旦大學與上海圖書館

8 月 23-24 日自南京大學赴復旦大學得到鄭利華教授的推荐信轉往上海圖

書館訪書閱覽可惜第二天下雨因為溼度過高無法借閱古籍

四前往南京大學訪問

8 月 21 日抵達南京大學24-27 日第二天進入舊校區文學院圖書館訪書讀書

28 日-31 日單獨訪查曹學佺在南京住宿(雞籠山南麓)任職地點(大理寺在太平門

外)也考察了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對曹學佺在南京任官與詩社活動

有比較具體的理解

五北京南京上海國外補助出差雖已不足以支付但研究上的必要仍自費去

了一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

曹學佺詩文集《石倉集》幸有國家圖書館收有日本內閣文庫影印版本但曹學佺

《石倉十二代詩選》在清末民初被日本收購以至海峽兩岸所存皆不完整此

書卷帙凌亂諸多研究者投入甚有碩士論文專作仍有許多疑點有待商榷

根據《明史藝文志》最早的記載全書 888 卷分別為《古詩》13 卷《唐

詩》110 卷《宋詩》107 卷《元詩》50 卷《明詩一集》86 卷《二集》140 卷《三

集》100 卷《四集》132 卷《五集》52 卷《六集》100 卷除《明詩》選外其他

各代在諸版本中並無差異《明詩》是曹學佺著力所在卻散佚甚多乾隆 38 年(1773)

起編纂的《四庫全書》僅收錄至《明詩次集》得 506 卷《三集》之後闕如禮親

王昭璉(1776-1833)曾云《千頃堂書目》尚收明詩三四五六集凡 384 卷

而家藏則有 1743 卷較四庫多出千餘卷禮親王藏書之中三至八集共 585 卷

九集以下以「冊」區分無法估算

中研院文哲所存有北京圖書館影印的膠卷 888 卷完整的只至五集六集僅收

60 人還有四十人未見遑論七集八集甚至有所謂的九集十集續集再續

三續四續五續六續以及福建浙江安徽南直隸江西河南山東

陝西各區域詩人作品還有社集閨秀集

中研院 888 卷膠卷影印三番兩次翻閱檢索但全書尚有近千卷未經眼並

不能解除對前人研究所產生的疑惑因此出差經費僅管用完的情形下仍自費去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圖書館

去之前和館方先以書信聯絡告知館方要看的套書四月十七日到圖書館

館方已準備妥當將套書放在推車上提供翻閱在不能影印不能照相的情形下

只能用鉛筆抄下《續集》52 人《再續》35 人《三續》14 人《四續》6 人《五

續》6 人《六續》2 人以及《福建》115 人《浙江》58 人《楚集》29 人《四川》

5 人《南直隸》40 人《江西》11 人《河南》1 人《陝西》5 人另有《社集》29

人《閨秀集》4 人一共 422 人的詩人作品

每天 8 點由住的旅館搭車至北白川下車九點進入圖書館工作三小時十二

點休館在附近吃午餐看看早上手抄的的部分下午一點繼續翻閱直到五點閉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3

館在京都大學內閣圖書館翻閱五天的書尚缺《六集》40 人京都內閣圖書館已

於五月休館作地震測試不知何時復館

不過在東京宮內廳書陵另收藏一部此套書龐大各家收藏均有參差必須再找機

會去比對查閱《石倉十二代詩選》的閱讀重點不在於「詩選」部分而在於曹學佺

對明詩史料的收集與保存以及明代詩學史的建構論述

結論

在北京上海南京訪書蒐集論文寫作資料尤其是復現明代金陵史跡對曹

學佺在金陵任官與詩社活動有了鮮明的影像至日本雖仍有遺漏但補齊了海峽

兩岸所缺千餘卷的篇幅都有力論文的寫作

此次補助之國外差旅費雖不敷所支在北京南京上海蒐書及田野調查已超

出預算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之行因研究之必要仍自費前往而曹學佺出生地

福建還未親臨曹學佺辭官歸鄉多年在晚明福建詩壇成為主導人物也將閩中

詩派推向全國得等論文寫完將前往福建一一驗證所歷之處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日期20121030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計畫主持人 許建崑

計畫編號 100-2410-H-029-028- 學門領域 文學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10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許建崑 計畫編號100-2410-H-029-028-

計畫名稱曹學佺與晚明福建詩學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數(含實際已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數個計畫共同成果成果列 為 該 期 刊 之封 面 故 事 等)

期刊論文 2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2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1 80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2 2 4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期刊論文 1 0 2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3 0 20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獲選 2011 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字為限)

透過此次研究審視萬曆啟禎年間的福建詩壇從文人結社交遊考述曹學佺生平

宦遊以及建構《石倉歷代詩選》詩人的生平事蹟可以證實主導整個區域文學的是所

謂「縉紳階層 」包括鄉居的休退職官員具有終身資格的舉人生員等中低級功名獲得

者因世族蔭薦而享有與上述身份者同樣的優免稅役特權者等等成為地方區域文學的主

幹對區域文學的研究有具體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