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flowMTBstyle NO.7

  • Upload
    just-co

  • View
    222

  • Download
    2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MOUNTAIN BIKE for Downhill/Freeridr/All Mountain/Dirt Jump magazine.專業越野單車雜誌,專屬dh / fr / dj / am車系報導。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flowMTBstyle NO.7
Page 2: flowMTBstyle NO.7
Page 3: flowMTBstyle NO.7

制動的街道進化讓你擁有雙重能量Slopestyle , 4X 土坡車

避震行程100mm

建議前叉行程 100-120mm

上管尺寸 22吋/23吋

頭管69度 16吋RC 12.5BB高

可更換 水平鉤爪 一般QR 或Rockshox Maxle

車架含避震器 3.2kg

總代理 www.teamfreebike.com

Page 4: flowMTBstyle NO.7

多種登山車專用鎖牙握把、多種鎖牙扣環顏色可以選搭配屬於你的顏色

Page 6: flowMTBstyle NO.7
Page 7: flowMTBstyle NO.7

序台灣進入百年時代,許多的政府單位都絞盡腦汁秀出台灣

百年精彩,越野單車也一樣共襄盛舉,2011年一開始就祭

出台灣第一次的城市越野下坡賽,在台灣知名的山間小鎮

九份金瓜石一帶,而台灣的熱血車手也充分的展現出迎接

百年的氣息,儘管如此,我們依然參與台灣各項賽事的報

導、產品的資訊等,帶給大家不同角度的觀點。

今年冬季氣溫下滑落差很大,加上許多全球氣候的條件問

題,台北陽明山也飄起了雪花,中部山脈更是下起大雪,

把台灣的中央山脈給穿上白色大衣,不少車友一起迎接這

短暫的白色世界,更讓車友體驗了雪中騎車的感覺。

台灣騎乘單車環境真的沒辦法與其他國家一樣嗎?我們

從flowMTBstyle的角度去思考、分享一些國外騎車環境的

規畫及思考,當然並不是一開始就要嚮往加拿大全球最

大的越野單車公園,而是一般我們自己就可以辦到的土

坡、PUMP TRACK等,其實在台灣也有一些不錯的場地,

在創刊號裡頭有介紹過台灣彰化耐吉拜克的PUMP TRACK

土坡場實在是個不錯的例子,而在南部更是有DRIT JUMP

的場地,其實台灣有許多的資源,就要看我們怎麼運用

了!

新的一年,希望大家可以不斷的熱愛越野單車,除了熱愛

之外,許多的活動、比賽也等著大家共襄盛舉,而我們

flowMTBstyle也會呈現更多精彩的單車越野資訊。

總編 彭 文星

Page 8: flowMTBstyle NO.7

土坡樂園DirtJump and PumpTrack P16下坡腿組TruvativDescendant P22超薄踏板CanfieldBrotherCramponPedals P24水平爪勾墊片Simple P26龍頭與把手ChromagRanger P28

FORK160mm前叉大解析 P32UCI DH 紅色彗星Specialized Demo8 P44KENDA小八胎 P52

紅瓦厝-南台灣之旅 P60X-Ride台灣單車饗宴 P68黃金小鎮城市下坡賽TaiwanUrbanDHRace P80

單車基本進階技巧MANUAL P88

Page 9: flowMTBstyle NO.7

總編輯 彭 文星國際編輯 Andrew Sher

攝影/總監 Dantol Peng DF-IMAGE STUDIO 特約攝影 干 智安 夏 漢君 暐 博

美術編輯 Dantol Peng 番小米 小丸子

網路媒體 DF-IMAGE STUDIO影片製作 DF-IMAGE STUDIO

f l o w M T B s t y l e 單 車 越 野 雜 誌

版全所有‧翻印必究

w w w . f l o w m t b s t y l e . c o m

Page 10: flowMTBstyle NO.7
Page 11: flowMTBstyle NO.7

照片故事熱衷一件事情是幸福的

而這群男孩非常熱衷自己的生活

尤其是在單車越野這塊世界

似乎可以容易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些舉動正默默的將這些男孩

推向夢想的另一個境界

攝影:Dantol Peng

車手:阿定(左)、Peter(右下)、Lance (右下)

地點:北部山區

Page 12: flowMTBstyle NO.7
Page 13: flowMTBstyle NO.7

照片故事這是我們的驕傲

我們正在生產全球知名品牌的單車

許多國際廠商都信賴我們

對我們來說備受青睞是一件非常榮譽的事情

攝影:Dantol Peng

手工師傅:太平洋自行車旗下銲接師

地點:台灣北部

Page 14: flowMTBstyle NO.7

照片故事就像每天放學之後

會集合在公園裡玩耍一樣

這裡是我們的公園

每天下班之後唯一可以發洩壓力的公園

攝影:Dantol Peng

車手:簡 碩彥

地點:北投土坡場

Page 15: flowMTBstyle NO.7
Page 16: flowMTBstyle NO.7
Page 17: flowMTBstyle NO.7

歡迎來到土坡樂園

Dirt Jump and Pump Track以往 在 騰 空 飛 躍 的 特 技 絕

活,都是極限運動帶來給

人的一種視覺感受,多半都是與極

限運動有關,場所才會有這樣的絕

活發生,極限運動公園多半是因為

社區公園的方便性、娛樂性而打造

的,當然還有另一群人喜歡將這種

飛躍的樂趣搬進自家後院,由於沒

有木工技術搭建極限公園,用土總

可以了吧!就像小學玩過的泥土造

型,用泥土造型的概念,只要幾支

鏟子、澆花的容器加上幾個朋友的

人力協助,就可以打造出一個土製

的土坡跳台,因為衷於起跳的感覺

非常熟悉,而為了可以有更多的土

坡可以飛躍,於是把很多的土坡都

排列在一起,可以不斷的飛翔而

因此就像音樂節奏一樣,上上下

下、一拍一拍的作出騰空飛躍的特

技,Dirt Jump就因如此而成為極限

單車的另一種遊戲分類。

要搭建一個土坡場並不難,尤其是

在自家後院搭建,由於台灣的城市

生活的環境、方式都是屬於密度較

高的城市環境,要有自己後院想必

有點困難,但是如果有空地的話也

不是不可。

一般來說,蓋土坡最困難的就是如

何保養,相對的在了解保養之前一

定要知道土坡哪邊最容易壞掉,比

如說起跳的跳台夠不夠硬、一對土

坡的周圍形狀夠不夠完整、會不會

積水、落地的形狀、使用前與使用

後的基本保養等,這些都是重點,

再來要注意的是整體土坡路線的規

畫,一開始也許自我能力尚未到達

可以飛躍很高或是技能不高的狀況

下,一下子要挑戰大土坡是容易發

生危險的,多半一開始會先將路線

設定好,路線要注意流暢性、使用

性、訓練性等,流暢是為了讓騎乘

的樂趣比較耐玩,而變化也可以多

一點,以單一方向路線來說如場地

土坡的大小配置,大的土坡可以是

要讓車手可以挑戰飛躍越高的極

限,而小的土坡則是呼應大土坡前

的加速,讓要騰越大型土坡前的準

備更多一點及節奏夠好一點,如果

小的土坡節奏沒有拿捏好,便可讓

車手提早注意自我狀況,以決定要

不要挑戰,也可以說是一個安全警

告的小土坡,當然土坡會越來越大

是因為,騎乘者自身就是製造土坡

的人,車手會了解自我狀況而一步

一步的將土坡越加越大,這就是玩

土坡車手嘴裡常常講的“土坡又要

長大囉”。

在一陣的流行之後,土坡不但可以

讓越野車騎在該騎的地方之外,土

坡也逐漸成為第一線的單車運動項

目之一,許多的單車廠商也設計

與土坡相關專用的車架,讓土坡樂

趣可以更加好玩,不只如此,許

圖:網路世界 文:編輯部

Page 18: flowMTBstyle NO.7
Page 19: flowMTBstyle NO.7

多的土坡好手,發揮無比的想

像力,經過頭腦的計算,蓋出

可以轉彎的土坡,讓土坡不再

是以往的直線排列,現在更有

左飛、右飛的土坡,不僅如此

為了可以安全的練習高超的特

技技巧,還特別的搭造低飛高

的土坡,甚麼是低飛高?一般

來說土坡是由兩個土丘組成一

對土坡,一個是起跳,一個是

落地,通常比較常看到的是兩

個土丘都是一樣高度,難度更

高的就是落地的土丘比較陡很

像起跳一樣,為的是落地時可

以依然有加速功能,但是這是

難度非常高的車手才會騎的,

那如果要練習高超技巧時怎麼

辦,不就要一直跌倒跌到會為

止,所以他們設計出由低飛高

的設計,原因很簡單較高的落

公園都用這個當積底,也算不

錯。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土丘與土丘

中間的簍空感到恐怖,但這也

是刺激元素的由來,土坡單車運

動在地球已行之有年,許多的特

技單車與越野單車都樂在其中,

當然這是在全球角度去看,如果

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要發展土坡運

動,可能還有很大的空間及很多

的機會,一開始我們可以從小型

的PUMP TRACK玩起,可以練習

基本的車控技巧、如何不踩踏加

速、過彎不需煞車等,逐漸在基

本技巧上越來越熟練之後,一定

會想要騰空飛躍,這是我們完單

車運動男人的基本反應以及需

求。

土坡魅力之所以吸引這群男性的

主要原因,就像衝浪一樣,除了

展現自我的膽量、技術之外帥氣

也是主要的動力來源,也像GP賽

車一樣,這是男人以生俱來的自

然魅力。

土坡要蓋的好不是辦不到,而是

能不能讓大家可以一起同樂,相

對的是不是可以一起維護才是重

要的,不只是凝聚夥伴之間的情

誼也是讓土坡樂趣延續的方法。

地可以讓你自然飛高,因為你會

有必須飛高的理由,身體自然會

施力,而如果失控,本來落地相

差失控距離也許二公尺,由於落

地的接坡高度提升置1.8公尺,

而剛好接住失控的車手,想像

一下,你從原本2公尺的高度跌

倒,與20公分的高度跌倒,哪邊

會受傷的比較嚴重,於是低飛高

成為土坡練習的重要方式,相對

的,落地的土會比較鬆軟,可以

讓車手失控時有比較多的緩衝空

間,讓傷害降低就可以不斷的一

直練習也可以不必害怕受傷。

土坡搭造要注意環境,會積水的

地方如何避開,像台灣北部多雨

的型態容易破壞土坡的形狀尤其

是起跳的角度,被雨水沖刷容易

變形,但是如果一開始就將土丘

打硬或是使用較好的土質做基底

就比較不容易發生這樣的問題,

相對的保養也比較不會費力了,

說到土質,台灣有兩種土質非

常適合拿來做土坡,在台灣中部

紅土最具特色,只要一打硬、打

實,經過日曬之後,根本就是塊

石頭,除非颱風、災難要不然紅

土還蠻不容易被破壞的,而南部

就是黃土居多,黃土與紅土有類

似的作用,但是黃土要有適合的

水量,讓土質變軟再打硬,便可

達到效果,而還有另一種特別的

土質在台北特別多但是也特別難

買到,就是台北盆地河川的河床

積土,只要一乾掉就會非常的

硬,但是容易有粉末,顏色也不

好看髒髒的,但是倒是不少環保

Dirt Jump and Pump Track

Page 20: flowMTBstyle NO.7

強化齒盤 硬漢專用 全新輕量 非你莫屬總代理 www.teamfreebike.com

Copyright © 2011 | 紫蘇豬五花TeamFreeBike 廣告相關影像均為TEAMFREEBIKE所有‧

Page 21: flowMTBstyle NO.7
Page 22: flowMTBstyle NO.7
Page 23: flowMTBstyle NO.7

TruvativDescendant

下坡腿組圖:Dantol Peng 文:編輯部

下坡 車 腿 組 近 年 來 開 始 分 了

兩 派 , 一 派 是 走 傳 統 的 堅 固

耐用路線,另一派是走輕量比賽路

線,Truvativ現有Holzfeller腿組是市場普

及率最高的腿組之一,就是走傳統的

堅固耐用路線,一組Holzfeller用上5年也

不會很奇怪,不過它的重量不輕一組

Holzfeller腿組重量含齒片超過1公斤,

相當紮實的重量,Truvativ為了要應付

現在UCI下坡比賽追求輕量化的需求,

特別設計了一款新的輕量比賽專用腿

組-Descendant,Descendant在上市之前

歷經了2年的測試,由Sram Black Box UCI

車手Steve Peat、Greg Minnaar跟Sam Hill以

及FR車手Brendan Semenuk等車手使用測

試研發而成,Descendant的外型跟Truva-

tiv的Stylo腿組很接近,同樣是中空軸

心、搭配重新設計GXP規格的BB,新的

BB軸承塵封防塵效果更好同時又降低轉

動阻力,Descendant的軸心比較Stylo厚

實一點,腿臂比較粗、整體強度比Stylo

好,搭配的齒片4mm厚是單盤專用沒有

變速凹槽。

Descendan t腿臂材質是AL-7050-TV

鋁合,材質本身很強硬鍛造的程序

跟Ho l z f e l l e r腿組很類似但有大幅偷

輕,Descendant腿組整套BB含齒片只

有822克,大約比Holzfel ler輕240克,

比Shimano Saint M810系列腿組輕150

克,也比Racface Atlas FR腿組輕100

克,Descendant主要的偷輕是來自於空

心的軸心跟比較單薄的腿臂,但要是大

量的偷輕要是沒辦法維持該有的強度會

讓一切變得沒有意義。

安裝過程就像一般GXP規格的Truvativ腿

組一樣,把外掛的BB跟軸心尾端塗上

黃油鎖上車架,腿組再套過去鎖上即可

並沒有太大的問題,裝上車後可以感覺

重量的差異,之前一直在用重的腿組,

換上後會很明確的感受到偷輕的效果,

踩踏的感覺其實跟Stylo很接近,腳感稍

微硬一點點,要很用力的踩或是做跳躍

的動作才能感覺出它強度的提升,跟

Holzfeller、Shimano Saint或是Raceface腿

組相比,明顯有比較軟,重踩或是跳躍

時明顯會有額外的折動,折動的地方主

要是來自軸心,軸心的部份有大幅度的

挖空、偷輕,腿臂的部份其實相當的強

壯,沒有太多明顯的折動,腿組輕微的

折動對下坡比賽其實是個不錯的好處,

輕微的折動等於是有額外的避震效果,

會有穩定車身的效果,但是如果是拿來

騎土坡、Pumptrack等等需要大量踩踏跟

Pumping力量輸出的時候,腿組的折動就

會吸收踩踏跟Pumping的力道造成傳動

力量損失的問題,Descendant本身就是

標榜下坡比賽使用腿組,所以輕微的折

動是可以被接受的,不過它使用感覺跟

Stylo單盤腿組的類似度很接近,如果是

蒙眼測試,一般車手很難分出兩者的差

異,最大的分別可能就是差在Descend-

ant有出下坡FR的83mm BB規格Stylo沒有

而已。

對於下坡比賽車手來說,Descendant是

一組很好的偷輕腿組,100-250克的偷

輕對比賽車手來還蠻有用的,一般FR車

手要裝也ok,不過如果是要裝在單避震

的土坡車上,Descendant腿組就會有點

太軟,喜歡重踩抽車的車手不會喜歡那

種軟軟力量損失的感覺,對All Mountain

的車手則是沒有太大差異,Descedant 跟

現有的Stylo 腿組太類似幾乎沒有更換的

必要,整體來說Descendant就它一開始

設定的目的一樣最適合下坡比賽專用,

在找輕量下坡腿組的消費者可以參考的

款式。

Page 24: flowMTBstyle NO.7

Canfield Brother Crampon Pedals超薄踏板圖:Dantol Peng 文:編輯部

薄踏板是現在登山車的主流,

薄踏板能降低車手的重心,

同時提升踏板跟地面的距離,減少

踏板敲地面的機率,Crampon踏板

是Canfield Brother出的薄踏板,由

Canfield兄弟Lance跟Chris合力設計挑

戰薄踏板的極限,一般的薄踏板大

約是14-18mm厚,Crampon踏板前

後最薄的邊只有5.5mm厚,中心軸

的地方是17mm為了要達到超薄效

果,Crampon踏板的造型跟一般踏板

相比很不一樣,它的構造是一片CNC

過的鋁片,然後再挖空偷輕,踏板

軸心是直接貫穿踏板的兩側,尾端

的軸心是搭配滾珠軸承,頭端的軸

心是搭配DU內襯,踏板面釘子是直

接鎖過踏板中心,釘子是鐵製的,

長度有兩種14mm跟16mm,一支踏

板可以鎖18支釘子,消費者可以自

行按照喜好搭配不同長度的釘子,

原廠有附螺絲膠鎖釘子專用,一對

踏板原廠的重量數據是395克,實秤

只有385克,實品拿在手上感覺真的

很薄,比一般的踏板薄上很多,而

且很輕,會讓人懷疑這踏板的強度

是否可以拿來騎下坡或是FR使用。

裝上車後踩上去的第一個感覺就是

Crampon踏板的腳感跟一般踏板差很

多,車手重心會很明顯的下降,下

降的幅度會根據之前使用踏板的厚度決

定,不過最少有5-10mm的差異,那個

幅度大到會讓人想改變車子手把跟座管

高度,對於已經習慣使用一般內弧形平

踏板剛踩上去Crampon踏板會有點不舒

服,鞋子會浮在釘子上面形成一個平面

跟平常的內弧面不一樣,會有一點不安

全感,讓人會懷疑這踏板真的抓的住腳

嗎?!在騎了一陣子後慢慢開始習慣那

種腳感,真的上路後發現其實這組踏板

相當的抓腳,踏板薄到讓人覺得腳已經

變成踏板軸心的一部份,踩踏的時候大

盤在6點跟12點鐘的方向力量的轉換很

好,整體的踩踏慣性會提升一點點,踏

板耐用度很不錯,在踏板主人重度使用

下踏板的損耗相當的低,這跟踏板外型

的設計有關係,踏板前後邊超薄的設

計,可以閃過很多地面上的障礙物像是

石頭、樹根等,閃不過的障礙物就算真

的撞上,薄的斜邊面比較容易從障礙物

上彈開而不是鉤下去讓車手失去平衡。

Crampon踏板的獨特超薄設計同時也有

一些問題,首先踏板太薄要是鞋子底太

薄或太軟,在踩踏的時候軸心會容易磨

到鞋底,摩擦的程度是沒有很嚴重不會

造成踩踏的阻力,Crampon踏板的兩側

因為要裝軸心,所以比較厚,踩上去的

時候腳底會有兩側的凸凸的感覺,那感

覺騎久了會習慣,但是一開始會有一點

反感,而且當習慣了Crampton踏板的超

低重心之後,換回一般踏板反而會很不

習慣連車子的設定可能都要變一下。

Crampon踏板是Canfield Brother旗下相當

受歡迎的產品,他們知道現有踏板的優

缺點已經把以上幾個造型問題點列入到

下一代踏板設計的考量,下一代踏板的

設計還沒公開但是他們透露將會保留踏

板的薄度,把軸心隱藏起來還有把兩側

凸點改掉,新的踏板在春季的產品發表

Page 25: flowMTBstyle NO.7

會上會公佈,在2011年第二季左右

會上市,在那之前現有踏板還是一

個不錯的選擇,適合各種款式的登

山車,外型構造很獨特能降低車手

重心,提升踩踏效應,只要記得使

用時不要穿太薄的鞋子。

Page 26: flowMTBstyle NO.7
Page 27: flowMTBstyle NO.7

Simple 水平爪勾墊片

圖:Dantol Peng 文:編輯部有在使用水平鉤爪車架的車友多少

都有遇到後輪會鬆動、跑位的問

題,光是兩顆螺絲或是螺帽,是沒辦法

完全固定住後輪,尤其是當拿來做一些

跳躍、轉體等動作的時候,通常的解決

辦法就是裝一組拉鍊器來固定後輪,傳

統的拉鍊器體積比較大,而且會有車架

鉤爪相容的問題,一款拉鍊器不是所有

車架的水平鉤爪都合用,Simple這丹麥

品牌有想到一個比較簡單整齊的拉鍊跟

固定後輪的方式,採用基本墊片方式,

在墊片的背面有CNC車削出一個墊塊直

接頂在鉤爪的頭端槽上,只要把鍊條長

度算好,墊片塞下去後輪軸心幾乎沒有

移動的空間,從外表看起來只像一般的

螺絲墊片,Simple的拉鍊墊片一片有兩

種長度,它的調整規格從0.5mm跟1mm

開始到7.5mm跟8mm,有8種長度可以選

擇,一對墊片重量只有6克,對應的軸

心規格有10mm或是14mm。

安裝程序相當簡單,只要把鍊條長度算

對,量好鉤爪起端跟軸心的距離,然後

選擇等長的拉鍊墊片,套上軸心推進鉤

爪上,要確定兩邊都套一樣的長度的墊

片不然輪子會偏掉,檢查鍊條鬆緊如果

太緊就要換上短0.5mm的墊片,太鬆就

換上長1mm的墊片,直到鍊條調到緊度

剛好就可以把螺絲鎖或是螺帽鎖上。

Simple墊片的原理就是把鉤爪跟軸心之

間的間隙填滿,裝上車後使用起來沒有

什麼特別感覺,就是後輪的位置很穩

定,在連續跳躍、轉體等等都不會跑

位,拉鍊墊片本身也沒有額外的零件構

造,只要輪子有鎖緊墊片就不太可能會

鬆,而輪子軸心則是沒有空間可以跑

位,鍊條的鬆緊也能保持直到鍊條本身

拉鬆為止,鍊條拉鬆以後只要再換上更

長的墊片或是用短的墊片打掉一整目鍊

條上半截鏈即可。

Simple墊片裝上車後就像是一般墊片,

沒有額外的零件構造會從鉤爪面凸出

來,所以摔車或是丟車的時候不太可能

會傷到墊片,所以耐用度相當夠,不過

由於墊片設計很簡單,一個墊片只有兩

種長度的調整空間,要設定後輪位置的

時候一次必須要多買幾種長度,才能達

到想要的調整範圍,還有Simple墊片的

長度選擇只有從0.5mm到8mm,要更長

的調整空間就沒辦法了,就必須要依賴

傳統的拉鍊器才能達到更長間距需要的

調整空間。

Simple的拉練墊片提供另一種固定後輪

的選擇,它的外型整齊輕巧,各種水平

鉤爪的車款都可以使用,它特別適合現

在新款土坡車比較短的水平鉤爪,想要

比較整齊乾淨拉鍊方法的車主們可以參

考看看的產品。

Page 28: flowMTBstyle NO.7

Chromag Rangeratemandosx bars龍頭/把手圖:Dantol Peng 文:編輯部

Chromag Bike是一家來自加拿大登

山車重鎮Whistler BC的小廠,除了

當地車手以外,很多人不知道這牌

子,Chromag是以單避震車架起家,

在2003年創辦人Ian Ritz在找不到適合

的土坡林道單避震車架時,決定自

行生產適合玩家使用的多功能單避

震車架,一開始當地的下坡車手會

用Chromag的單避震車架組土坡車來

練一些基本動作,不過Chromag的車

架一直沒有受到廣大市場的接受,

他們的手把才是讓這牌子真正起飛

的原因,Chromag是最早推行登山車

大趴把的廠商之一,當時其它廠商

幾乎都沒有大趴把的時候,Chromag

已經有一系列顏色齊全的大趴把,

讓車手可以自行選擇搭配,Chromag

手把的色澤亮麗飽和很受車手的

喜好,他們率先上市的電鍍處理大

趴把,一直到現在還是市面上色

澤最好的電鍍趴把,手把大賣的同

時,他們馬上跟進推出搭配的龍

頭,Chromag的龍頭跟他們的手把一

樣顏色齊全、色澤亮麗,雖然沒有

像手把那樣受歡迎,但是也是市面

上質量算是不錯的零件。

OSX手把是Chromag手把系列中專門

給下坡跟FR使用,手把高25mm、

寬760mm、上仰5度、後傾8度、口

徑31.8mm、材質是7075-T6、重量

310克,數據上是一支相當普通的手

把,就跟其它廠商出的大趴把沒有

兩樣,只是這支把在2007年底就已

經上市,當時市面上幾乎沒有大趴

把,手把的寬度跟角度也完全沒有

一個所謂的標準,OSX上市時所打的

獨特的角度跟寬度頭銜,在後來其

它廠商大幅跟進後已經失去原來的

獨特感覺,不過Chomag手把還是保

有最多元化的顏色選擇,總共有3種

不同色系、11種顏色,相當充足的

配色選擇。

使用起來手把寬度跟角度來說很普

Page 29: flowMTBstyle NO.7

通,手把管子為了偷輕抽的很薄,

會有一點輕微折動,這是一支趴把

所以會比較適合裝在長行程的雙避

震車上,雖然也有不少加拿大小將

把這手把裝在短行程SS車或是土坡

車上,但是不太建議,除非車子本

身BB夠低、車手的個子不高、想要

降低車頭,不然裝上土坡車或是SS

車會太趴。

Ranger龍頭設定為All Mountain等級龍

頭,7075鋁材質、0度上仰、長度有

40mm/50mm/70mm跟90mm、有六

種顏色選擇,龍頭蓋都是保持黑色

只有頭身本體的顏色可以選澤,龍

頭側面有Chromag的雷雕圖案,搭配

車子還蠻好看的,龍頭外型線條走

精小路線,裝在車上明顯感覺出他

比其它一般龍頭來的嬌小。

龍頭中心跟內側有相當大幅度的挖

空,龍頭蓋本身也有偷輕,50mm的

龍頭重量大約是150克相當的輕,這

樣的偷輕下強度不差,有不少車手

裝短的Ranger龍頭在在土坡車上,龍

頭本身是0度上仰,手把鎖的位置會

跟鎖前叉上管的高度一樣,龍頭鎖

手把的夾面偏窄只有42mm寬,所以

手把裝上後對大的撞擊力量分散的

比較差一點,但是這龍頭本來就是

All Mountain設定,所以對於大撞擊的

考量本來就不會是優先,Ranger龍頭

就像OSX手把一樣比較適合長行程避

震車或是BB低的車子使用,因為他

上仰角度是0度,所以裝上車後可以

降低車頭高度。

Chromag產品走他們自己的路線,每

一樣商品都有他們自己獨特的風格

或許產品在功能上並不特別突出,

但是好好搭配後依然可以組出相當

有特色的車子。

Page 31: flowMTBstyle NO.7
Page 32: flowMTBstyle NO.7

FORK 160mm

160前叉大解析圖:Dantol Peng 文:編輯部

160mm前叉是高單價避震前叉市場中

量最大的,同時也是最競爭的市場區

塊,160mm的避震前叉行程本體強度以

及重量都適中,可以用在很多種不同的地

形跟騎法,林道的使用有基本的全地形

車、騎上坡、騎下坡,Freeride使用像是

騎陡坡、飛跳台或是下坡比賽使用及衝

高速顛坡都沒什麼問題,甚至可以把前

叉降低當做Slopestyle跟土坡車前叉、飛土

坡、騎街道樣樣行,這次找來台灣市面上

比較能見到的幾個大廠牌的160mm前叉

來做比較,分析一下每個廠牌的160mm

前叉都有它的優缺點,這次比較的廠牌

有Fox、Rockshox、Marzocchi、X-Fusion跟

Magura,其它廠牌像是Manitou沒有列入比

較,因為Manitou最近已經沒有出160mm的

避震前叉,BOS有新出一支Deville 160mm

低於2公斤重的前叉,不過台灣目前還沒

有BOS代理商,也幾乎沒有人在台灣使用

這支前叉,所以不列入比較,這次測試的

款式統一是用純氣壓的款式,因為輕量版

的氣壓前叉是現在的中行程前叉主流,彈

簧款式的前叉雖然很好用但是彈簧系統不

是中行程前叉的主流,這次的比較主要都

是以不可調行程的前叉款式為主,因為

全部可調式前叉的避震效果都沒有不可調

式的效果好,而且幾乎全部的可調式前

叉用久了都容易故障,所以這次比較除了

Magura的160mm前叉以外,其它廠牌的前

叉都是不可調的,Magura的可調式前叉會

列入比較是因為它只有出一款160mm的前

叉,而且就是可調式的。

這次測試的品牌中,Fox跟Rockshox算是

現在市場的龍頭,雖然單車界沒有所謂

Page 33: flowMTBstyle NO.7
Page 34: flowMTBstyle NO.7
Page 35: flowMTBstyle NO.7

的160mm前叉市佔率,但是光從成車

配的前叉、論壇網站上的詢問度跟非

贊助車手的選擇上來看,那兩家廠商

的160mm前叉很明顯的是大多人的首

選。Marzocchi前叉之前是Freeride車手的

最愛、玩家們的首選,但是自從換成

台灣組裝後,受歡迎程度直線下滑,X

Fusion則是這幾年市場上的黑馬,產品

評價不錯、廠商動作很積極,Magura則

是最近幾年才開始轉戰避震前叉市場,

他們的160mm前叉普及率跟知名度比較

低,行銷手法也比較低調,接下來就要

為大家介紹每家廠商前叉的優缺點。

Fox Float 36 RC2

Fox 36前叉可以算是現在New School

160mm前叉的始祖,早在2005年Fox率

先推出36管徑的中行程單肩前叉,重

量輕、強度夠、避震效果好,成為之

後其它廠商設計中行程前叉的基準參

考,Fox 36 Float前叉原廠組裝實秤重量

在2.19公斤,強度很好、側向硬度夠、

高速顛坡、急轉彎前叉都不會亂折動或

跑位,Fox專利的20mm快拆系統是目前

市面最好用快拆20mm系統,只要正確

鎖上完全不會鬆動,就算是拿來飛大跳

台、做轉體招式都不會鬆,而且不需要

鎖到太緊導致很難拆卸輪子。

36的RC2阻尼系統以原廠的配製算是目

前市面上最好的,穩定性很夠,Float版

本的前叉前段會有一點點澀,前段的行

程會有點容易下沉,只要把低速阻尼關

小一點就明顯會改善,中段的行程紮實

不會一下就衝過去,然後尾段的壓力增

壓防撞底系統很有效,把高速壓力阻尼

關小幾乎沒辦法撞底,在國外很多車手

把Fox 36前叉拿來當作下坡比賽前叉,

用在速度比較慢的下坡賽道,原因是他

重量輕,裝上車後車頭會變的很輕巧,

前叉本身的避震效果很好,160mm的

行程就足夠跑超過8成以上的地形,國

外也有不少車手把Fox..36改短裝在土坡

車上飛土坡,因為他重量夠輕、強度

又很夠,Fox前叉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它

的避震回彈很快,

同樣都是把回彈全

開,Fox的回彈跟其

它廠商的前叉比起

來算是偏快的,快

回彈會因人而異,

快回彈可以是優點

或是缺點,快就會

比較不穩但是車頭

會很好拉起來。

Float 36幾個缺陷,

首先它的預壓系統

會很容易Top Out,

在下壓然後突然抽

車頭的時候會有“咚一聲”的撞

擊聲音,那個撞擊聲很討人厭,

必須要把回彈調到非常的慢才能

制止那撞擊聲,但是那回彈速度

太慢車子會變的很難騎,Fox原廠

沒辦法提供修改只能靠坊間避震

改裝工作室幫忙,再來原廠Float

36的負行程預壓彈簧容易疲乏,

用久了會悄悄吃掉一點前段的避

震行程,這點Fox原廠同樣沒辦法

修改,最多就是更換新的負行程

彈簧但是用久了同樣的問題又會

浮出台面,負行程彈簧疲乏的問

題同樣只能靠坊間避震改裝工作

室幫忙更換比較耐用的彈簧才能

解決,最後Fox 36 Float前叉用久

了順暢度會降低,前段行程會變

澀,Fox在新款的36前叉上有上

Kashima鍍膜降低摩擦力,不過一

樣用久了都會澀,需要定期重建

才能保有該有的順暢度。

Page 36: flowMTBstyle NO.7

Rockshox

Lyrik Solo Air MCDH R2C2

Rochshox Lyrk是另一支受市場好評的

160mm前叉,Rochshox把Lyrik上原來

的Mission Control系統換成沒有平台,

單純的高低速阻尼的Mission Control

DH系統,提升了前叉的避震效果,

原廠Solo Air的Lyrik實秤重量在2.185

公斤,重量輕之外前叉本身的硬度

很夠,內管35mm比 Fox 36 的 36mm

內管細,但是它的肩蓋比Fox或是其

它廠商前叉來的寬而且粗壯,在高

速連續震動下穩定性比較好,Solo

Air的預壓系統氣量大、作動穩定,

搭配的Mission Control阻尼本身油量

很大、避震效果不錯,原廠的避震

順暢度就不錯了,前段的避震行程

感覺非常好,穩穩的把較小的震動

吸收掉,Lyrik的中段避震效果也ok、

穩定性夠,不會一下就衝過去,不

過好歸好原廠Lyrik的中段行程沒有

Fox 36那麼沈穩,如果想要提升原廠

Lyrik中段的穩定性需要坊間避震中

心的特調,原廠Rockshox不提供類似

服務,Lyrik尾段防撞底程度勉強可

以,真的以比賽的速度全力衝它還

是會撞底,要把高速阻尼整各關起

來,Lyrik原廠前叉整段的順暢度都

很好,阻尼設定給一般休閒騎很適

合,但是玩家重操的話有點偏軟,

感覺的出來Rockshox有刻意把原廠的

阻尼設定給休閒車手使用,玩家車

手只要配合額外特調就可以。

Rockshox Lyrik前叉有幾個構造的問

題,它Solo Air預壓端的負行程套件

在打高壓的時候,壓起來前段5mm

會有一個間隙,原因是原廠的橡膠

負行程套件太軟密合度偏低,受高

壓力的預壓後會被壓出一個間隙,

這個問題原廠沒辦法解決,在氣壓

打超過100psi後就會很明顯,目前坊

間的避震維修中心有出比較硬的負

行程套件,可以降低的那間隙的問

題,但是沒辦法完全移除那間隙,

一般車手用160mm前叉很少會打到

100psi以上,只有那些把Lyrik改短裝

在土坡或是SS車上的玩家車手比較

會有可能會打到那麼高的預壓,所

以間隙的問題大致上只會影響到改

短前叉的玩家車手。

Rockshox的20mm Maxle快拆系統設計

很簡單,就是尾段的牙紋鎖緊扣上

就好,不過如果沒有鎖到超緊,在

重操下會容易鬆掉,這時車手會面

臨到兩難,因為如果鎖到超緊拆裝

前輪的時候又會很難拆,所以那個

鎖緊的力道必須抓一下,要鎖緊到

重操下不會鬆又能輕易的拆下來是

一門學問。

Page 37: flowMTBstyle NO.7
Page 38: flowMTBstyle NO.7

Marzocchi 55 Micro Ti

Marzocchi 55 Micro Ti 前叉是這次比

較裡面造型最好看的前叉,它內管

亮面的配色筒身跟肩蓋的圖裝跟陽

極處理過的懸鈕,可以搭配各種車

架顏色不過很可惜Marzocchi前叉實

際使用感覺沒辦法跟上它的亮麗的

造形,55的內管是35mm粗跟Lyrik

一樣,但是用起來比較軟容易折

動,或許是為了要偷輕所以內管抽

太薄了,55前叉的20mm快拆系統

跟Rockshox的Maxle很類似,使用上

有同樣的鬆動問題重操後快拆軸心

會鬆,必須要常常注意,阻尼方面

Marzocchi TST Micro系列的阻尼系統

前段有點澀,但避震效果還不錯,

中段則是很空洞一下就衝過去,歷

代TST Micro阻尼中段都很不穩,重

操的時候像是高速要飛跳台前或是

過連續顛坡的時候會突然空掉,行

程突然衝過中段過度下沉造成車身

不穩。

最新款的TST Micro也不例外,如

果把預壓打硬一點前段會變得很死

硬,中段穩定度會稍微好一點點,

但是還是會很空洞,尾段的防重底

效果是由右邊預壓端一個調整氣室

大小的旋鈕,可以調整尾段前叉壓

力曲線,鎖到底的時候明顯會在尾

段增壓不容易撞底,但是整支前叉

會變的很不順,TST Micro的調整鈕

調整效果不是很明顯,只有鎖死的

效果比較明顯一點,歷代的TST阻

尼長期的耐用度一直是個問題,感

覺最新款的並沒有什麼改進,唯一

可慶幸的是55 Micro Ti 的預壓系統

沒有間隙或是Top Out前叉反彈撞擊

的問題。

Marzocchi前叉尤其是空氣的避震前

叉現在不受市場歡迎不是沒有原

因的,這類型的產品有損早期Mar-

zocchi前叉、順暢度好、耐用、零

保養的形象,對於曾經是Marzocchi

前叉的支持者來說,實在很不忍心

看到這經典的FR形象的避震公司就

這樣一直走下坡,他們產品的造形

真的不錯只是內部構造需要蠻大的

改變,才能趕上其它主流大避震大

廠。

Page 39: flowMTBstyle NO.7
Page 40: flowMTBstyle NO.7
Page 41: flowMTBstyle NO.7

X Fusion Vengeance HLR

X F u s i o n 是 這 兩 年 最 積 極 的 避 震 廠

商,Vegneance這款前叉是他們旗下的

160mm前叉,外型構造強壯,內管是

36mm粗、肩蓋跟筒身的強度都很好、重

量在2.2公斤跟其它廠商的前叉類似,跟其

他大廠的前叉相比,Vengeance前叉的外

型比較基本,沒有特別多的設計,低調風

格就是一支粗壯的前叉,軸心系統是傳統

的20mm沒有快拆裝置,所以要拆裝前輪

要攜帶工具,旋鈕的位置跟2010年Fox 36

Float完全一樣,肩蓋左邊氣壓、右邊是回

彈鈕、右下筒身端是高低速壓力控制,

內部構造也有點類似,Vegneance左邊的

內部預壓系統就像Fox 36 Float的一樣,會

有Topout的問題,預壓後抽起車頭會有“

咚”的聲音不過Vegneance預壓端的主要

負彈簧比Fox 36粗,所以應該比較不會疲

乏,在阻尼端X Fusion多了一個回流油浴的

裝置,不然大致上作動方式跟Fox RC2阻尼

類似,同樣的高低速壓力控制系統使用起

來Vegneance前叉的強度很夠,避震感覺穩

定,前段避震會比較空,前叉容易沉下去

需要比平常多一點的低速壓力,調整鈕多

轉幾圈就可以解決,中段跟尾段的行程表

現不錯,穩定性還算可以沒有額外的下沉

或是灌底。

整體來說Vegneance的表現還不差,價位

也比較便宜,足以讓現在主流廠商擔心

了,Vegneance比較弱的地方就是它的外型

設計跟質感比較低調、不突出,如果外型

能在華麗一點相信他們會更受歡迎,X Fu-

sion目前還只是避震廠商中的小廠公司,

旗下產品線還不齊全但是感覺他們潛力十

足。

Page 42: flowMTBstyle NO.7
Page 43: flowMTBstyle NO.7

Magura Wotan

Magura的避震系統沒有像他們的煞

車系統那樣出名,Wotan是Magura

唯一的160mm前叉,Wotan的外型

是這次比較中最突出的,Magura採

用Dual Arch Design (DAD)雙叉橋設

計,理論上DAD設計會比一般單叉

橋設計堅固,而且因為這樣的結構

每一邊的叉橋都可以做薄一點,所

以重量並不會加太多,實際上用

起來雙插橋設計的Wotan真有比較

堅固,搭配36mm的內管,它是這

次比較中剛性最好的前叉,但是

Wotan同時也是這次比較裡頭最重

的一支前叉,一支超過2.6公斤重不

過它是可調式行程款式的前叉,所

以內部構造一定會比較重,Wotan

的筒身搭配的是203mm直鎖前煞,

想用比較小尺寸的車手沒的選擇,

Wotan的軸心是搭配20mm Rockshox

Maxle快拆,所以沿襲著Maxle的優

缺點。

使用上來說Watan前叉的可調行程

功能把整支前叉拖累了,在這裡不

多解釋Wotan可調行程的功能,但

是基本上那個機制會牽引到它的阻

尼功能,使得阻尼作動變得很空,

前叉使用的時候行程吃的很快,一

下就過度下沉,基本上只能一般樂

活騎乘使用,稍微大一點的撞擊它

前叉行程就會吃到底,前叉避震行

程會變的很不穩,晃動的很厲害,

透過特調可以改進它的穩定度但是

還是很不穩,避震阻尼的問題也反

應在Wotan的實際銷量,沒有Magura

原先預期的好,很多人一開始會因

為Magura的品牌跟Wotan的造形去買

這支前叉,但是它的實際表現有待

改進。

Wotan這支前叉很可惜,它的外型

結構很好如果配上不可調行程的基

本高低速阻尼設計,搞不好會是一

支很好的前叉,DAD雙叉橋設計強

度很好以同樣底盤,如果行程拉到

180mm當成Freeride前叉也不會有強

度不夠的問題。

現在的160mm前叉跟以前的160mm

行程前叉差很多,輕量化、高靈活

性、穩定避震效果跟強壯的本體,

已經是最基本的需求,在這競爭的

市場區塊裡Fox 36 Float跟Rockshox

Lyrik MCDH是市場的領先導者,兩

者前叉的外型、內部結構跟避震

效果都是市場上頂尖的,銷售量

跟市佔率也反應這比較的結果,

這兩家廠商有最多的市佔率跟最

大的研發預算,不過那兩款前叉

還是都有一些瑕疵而且感覺Fox跟

Rockshox沒有打算要改善他們前叉

細部瑕疵的意願;X-Fusion Venge-

ance前叉以樸素的外型、穩定的避

震表現緊追在後,X-Fusion還是避震

廠商中的小廠,不知道之後會有怎

樣的發展;Magura Wotan前叉相當

的可惜,外型構造來說Magura前叉

有它的優勢,但是它的避震穩定性

不夠,行程很容易吃太多,或許一

個比較簡單高低速阻尼系統會比複

雜的可調式行程設計好;Marzocchi

55 Micro Ti前叉有最好看的外型

跟配色,但是避震效果也是不理

想,Marzocchi近年來不知道是怎麼

了,產品的品質跟穩定性都沒有以

前Made in Italy那年代來的好,看看

2012年後會不會有什麼改變。

Page 44: flowMTBstyle NO.7

specialized Demo 8UCI DH的紅色彗星圖:Dantol Peng 文:編輯部

2010年的Specialized Demo 8下坡

車是初代樣式Demo系列的末代

款,早在2004年上市的Demo系列

一開始是主打Freeride市場,當時

Specialized旗下有三個出名的Freeride

車手,Darren Berrecloth、Kyle Strait

跟Steve Romaniuk,然後完全沒有主

力UCI下坡車手,那個年代Freeride

是市場最熱的名詞,只要掛上FR

名稱的東西就會賣,從2006年開

始,Freeride名詞漸漸失去他的光

芒,2007年底Specialized開始把Demo

系列轉向下坡比賽市場,首先把

Demo 9廢除掉然後多加了Demo 7跟

Demo 8,這時候的Demo系列的設定

還是偏向Freeride,BB很高 頭管傾斜

65度不太適合下坡比賽使用,直到

2008年下坡車市場回潮,Specialized決

定要成立自己的下坡車隊,把原先的

Ironhorse Monster Energy車隊簽下,有

了自己的車隊之後Specialized把Demo

8車架根據自己的車手的需求,改成

一台UCI下坡專用的下坡車。

從外表看不太出來很大的改變,但是

2010年市售的Demo 8改變的部位相當

多,大多的改變都是根據Specialized原

廠的比賽車手建議而改的,首先避震

行程從8.2吋改成8吋,以8吋來說已

經是現在下坡市場的標準車架避震行

程,Demo 8的後輪受壓後向後移動

軌道也改變了,後輪在受壓的時候

向後移動很重要,因為避震車在受

重壓的時候,前後避震行程下沉後

車子的軸距會比平常短,如果車後

輪完全不往後移動來補一點原有的

軸距,車子受壓軸距會變的過短導

致車子不穩,原本Demo系列的後輪

向後移動軌道從大約20%的避震行程

開始到30%行程就結束,而Demo車

系的預壓建議值大約是30-35% 也就

是說車手上車後,車架避震預壓完

後輪就不會在往後移動,這意味著

在實際騎乘的時候後輪會很不穩,

後輪軸距在騎乘受壓時不會伸長,

Page 45: flowMTBstyle NO.7

再加上Demo車系原本的後三角RC就

偏短,這時車子在高速或是顛坡路段

衝刺的時候會非常不穩,Specialized

把2010年的Demo 8 後輪受壓向後的

軌道改為從30%受壓的時候開始,到

50%受壓的時候結束,也就是說從建

議預壓值開始,受壓的後輪會開始往

後移動拉長後三角RC的距離,增加

車子在高速或是顛坡路段的穩定性。

其他的大改變是在車架角度上,2010

年Demo 8車架BB降低到13.5吋,頭管

傾斜降到64度,這樣的車架角度會

把車手騎乘位置改為比較攻擊性的姿

態,重心很低 壓車變換方向的時候

可以很輕鬆,同時搭配手把高度也降

低,然後增加手把的寬度 騎乘姿態

整體從上到下都降低、穩定性提升、

車頭管換成1.5吋的款式,這樣可以搭

配零件堆高頭碗,把車頭高度再度降

低,而Specialzied UCI車隊車手為了應

付高速陡坡的UCI賽道,他們的車頭管

傾斜更低只有63度。

除了車架改變以外Specialized也把零件

偷輕了,像是原來煞車卡鉗用的Avid

Code 煞把換成Elixir CRMag,腿組換成

Gravity Lite DH,導鏈器是特輕的Gamut

P30、輪圈是特製的DT F550 30mm

寬,龍頭則是直接配上直鎖式,一台

中號的Demo 8 成車搭配雙層Special-

ized下坡用外胎跟2.25mm加厚的內

胎,只有38磅重,相當不錯的重量,

成車只要把前後避震拿去特調後就可

以參加比賽了。

2010年的Demo 8騎起來感覺相當不

錯,車架是Specialized專利的FSR系

統,擁有多年歷史的FSR系統避震效

果很穩定,中段有力、尾段很自然增

壓防止大撞擊的觸底,車架避震在重

煞的時候仍然可以作動不會有過度的

彈跳,踩踏效果普通,不過既然是下

坡車就不會太在意它的踩踏,騎乘姿

勢很自然、重心很低,跨上去就讓人

覺得很自然穩定,Demo車子的前後

軸距分配算是下坡車中很有特色的,

它的車子的前三角軸距分比很大,

軸距的長度幾乎都在前面,所以空

Page 46: flowMTBstyle NO.7

選用下坡車避震前叉轉用的直鎖

式龍頭,在加上大大簍空的頭管

蓋,殺氣十足。

Page 47: flowMTBstyle NO.7

車頭的零件配製很完整, Boxxer

WC空氣前叉只要稍微修正內部

的設定,就會是一支真正的比賽

前叉。

Page 48: flowMTBstyle NO.7

間很大、穩定性很好,然後搭配只有

422mm的特短後三角RC,這樣的組合

車子操控起來很靈活,短後三角RC讓

車頭很容易拉起、方向變換很輕鬆,

通常很短的RC會讓車子在高速的時候

不穩但是因為Demo 8本身總軸距很

長,前面的長度可以幫助穩定車身,

而後面短的特性又讓車子很靈活、好

過彎、容易起跳,這種組合在下坡車

中算是相當少見。

Demo 8本身車架強度不錯,沒有太

大的側向折動跡象,車架吃力的後下

三角管材比較厚,不吃力的後上三角

跟連管片則是抽薄,連桿本身是用鎂

合金打造來偷輕,前面配上1.5頭管

跟粗壯的上下管,車子騎起來完全不

需要擔心車架強度的問題,不過車上

的零件就沒那麼耐用,首先原廠DT

的輪圈很軟,騎幾趟就開始歪了而且

有很多凹痕,真的衝很大的車手不

用騎太久就要換輪圈了,原廠Avid的

Carbon Elixir CR Mag煞車把,如果真的

撞到很容易就壞了,下坡車裝Carbon

煞把是大概只有職業贊助車手才能用

的東西,原廠配的Boxxer WC空氣前

叉需要特調不然會很澀,前段很偏硬

然後中段很空,只要特調過後就不會

有這種問題,後避震器Fox RC4表現

很好、很順暢、避震效果很好,真的

想要偷輕的車手可以再加購鈦彈簧,

原廠中號是搭配500磅的彈簧,給一

般體重70-80公斤的車手使用剛好,

速度更快的車手需要把後避震器高速

壓力調整增加才不會撞底,原廠配

的Gravity Lite DH腿組長170mm,裝在

Demo 8上蠻容易敲到地面,車手要很

注意踏板位置尤其是抽車跟過顛坡石

頭或是樹根地形,現在的UCI下坡車

手不論身高多少都是用165mm長的腿

組,目的就是要為了減少踏板敲地面

的機率。

雖然Demo 8在國內不算是流行的車

款,但是它在國外尤其是北美算是

非常暢銷的車子,在各大登山車公

園跟下坡賽道都會看到Demo8的影

子,車手拍的影片中也很常見,原因

除了Specialized在北美的通路很廣以

外,Demo 8本身真的是一台蠻容易上

手的車,北美的經銷商又會提供相當

Page 49: flowMTBstyle NO.7

的折扣,再加上原廠車手在UCI比賽

成績優異,除了原廠成車一些零件的

耐用度等問題,車架本身幾乎沒有毛

病可以挑剔,真的要硬挑還是一些小

問題,Demo 8車架前面長後面超短

的幾何,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尤其後

三角那麼短對於一些騎習慣長後三角

的車手可能一開始會很不習慣,原廠

的烤漆因為大廠成本問題不是最耐用

的,車架本身的重量含彈簧Fox RC4

避震器有12磅重,以比賽的下坡車來

說還可以再輕。

specialized Demo 8UCI DH的紅色彗星

Page 50: flowMTBstyle NO.7

原廠搭配Avid的Carbon Elixir CR Mag煞車把與Code卡

鉗,誠意十足,讓人有專業車手配置的感覺,不只是

實用上,就連配色也與這款基本的紅黑相配,非常用

心。

Page 51: flowMTBstyle NO.7
Page 52: flowMTBstyle NO.7
Page 53: flowMTBstyle NO.7

KendaSmall Block Eight

活力小八胎圖:Dantol Peng 文:編輯部

Kenda小八胎是少數的多功能胎,它的

紋路就跟Kenda出名的Nevegal一樣,

胎紋是單向把顆粒縮小塞了八排的紋

路,顆粒的大小比半光頭胎大,但比

正常的林道胎小,中間的紋路比較硬

提供輪子滑行力,輪胎肩膀兩側是比

較軟的顆粒,過彎的時候抓地力比較

好,小八胎總共有超過15幾種不同寬

度跟胎壁的選擇,從細到平路使用的

胎到粗的跟下坡胎一樣的款式都有,

原廠小八胎安裝容易不太需要挖胎棒

就可以輕易安裝跟拆卸,胎紋耐用度

不錯但是胎壁偏薄,側向敲到尖脆的

石頭會把胎壁劃破,它的原廠設定為

XC比賽胎但是小八胎的功能遠遠超過

一般XC比賽胎,原廠設定是最適合跑

硬乾地。

實際使用

小八胎的紋路在跑多塵硬地速度很

快,抓地力相當夠,輪胎打滑的時候

會一段一段的開始滑而不是一次整個

滑出去,車子跑起來很有車感,抓地

力足夠讓車手帶速過彎但是不會過抓

而喪失車感跟樂趣,一不小心壓車過

頭輪胎很容易會打滑,但是是那種能

控制的打滑,能激起車手挑戰自己車

技,小八胎寬度很夠,2.35寸的小八胎

比2.5寸的Maxxis胎還大,裝上輪圈後胎

型很好,呈現一個平均的弧線與地面

的接觸面積也很平均,可以放心的過

彎壓車,左右方向更換也很容易,S平

彎或是導角彎只要敢放開的壓車都可

以過的很愉快,它前輪的胎壓如果太

高在高速壓車過彎的時候會比較容易

打滑,把胎壓稍微降下來一點就有改

善,後輪則是沒有那問題,小八胎胎

紋的煞車能力不錯,它裝上車的胎型

跟地面的接觸面很大,在多塵小碎石

的乾地很容易就能減速。

溼的硬地

小八胎的抓地力降低,過彎的信心也

Page 54: flowMTBstyle NO.7

相同下降,輪胎滑動的比較難控制,在溼泥巴地上抓地力更是大幅下降,小八胎細細密密的紋路很容易卡泥巴,一旦卡上抓地力就瞬間喪失,雖說輪胎本身排泥的效果不錯,但是已經損失了該有的抓地力,在溼的樹根、石頭等就更不用說了,這種輪胎不是設計要來跑那種類型的場地。

林道除外

小八胎很適合騎土坡場,抓地力夠又不會太拖,可以很容易帶速起跳,胎型平均落地很穩,在土坡上Pumping甚至拉獨輪等等都不錯,裝它來騎街道或是板場則是會有一點拖,小八胎平路跟板場的滑行能力不太好,尤其是2.35寸以上尺寸的胎,不過跑街道抓地力很好,讓人騎起來信心大增,輪胎本身的重量適中,2.1尺寸的小八胎大約是550克,2.35吋的是685克,重量不算輕但是它輪胎尺寸比其它廠牌相同尺寸的胎大一點,胎量也比較大。

整體來說小八胎是屬於多功能休閒跟玩家胎,從XC比賽、土坡、街道、板場到輕量林道都可使用,它的耐用度不錯,尺寸跟胎壁的選擇齊全,小八胎是乾地胎,抓地力適中,可以放心壓車過彎,在溼地的時候它的胎紋會容易卡泥巴降低輪胎抓地力,輪胎排泥的效果不差但它不適合溼的場地,小八胎在台灣價錢宜人、貨源充足,可以算是不可錯過的款式。

KendaSmall Block Eight

活力小八胎

Page 55: flowMTBstyle NO.7

KendaSmall Block Eight

活力小八胎

Page 56: flowMTBstyle NO.7
Page 57: flowMTBstyle NO.7

如果針對玩家來說,小八胎的實用性蠻

高的,技巧等級稍微較高的車友,其實

在林道上也是個不錯的實用胎,由於它

的胎紋密度高、面積大,在林道裡的一

些滑動的技巧軌道上,可是有不錯的好

玩的樂趣,尤其在乾地上的表現,更是

可以讓車手出乎意料的壓低車身返胎過

彎等,加上它的重量不高,可以很優遊

自在的玩樂,這是小八胎迷人之處。

KendaSmall Block Eight

活力小八胎

Page 58: flowMTBstyle NO.7
Page 59: flowMTBstyle NO.7

CNC 精工製程 輕量 耐用

頂級工業造就頂級藝品

總代理 www.teamfreebike.com

Page 60: flowMTBstyle NO.7

哇哩!突然三經半夜才收到朋

友FB訊息說要出遊騎車去,

還好隔天是週末假日,好吧趕緊關

上電腦睡覺去。

凌晨5點從台北直奔台中與朋友會

合,誰知道朋友開了一台大公羊道

奇貨卡帥到一個翻掉,就像國外選

手開的那種大貨卡,後面堆滿單車

的那種,本來還有點睡意倒是被這

台大公羊給驚醒了。

這次要去台南紅瓦厝林道出遊,台

南紅瓦厝!!已經是人人揭曉快四

個年頭的林道了,這次卻是第一次

來到這裡,雖然大概知道林道的等

級及內容,由於網路發達,網上到

處都可以查到紅瓦厝的資料,而且

聽說這裡是由台南幾個俱樂部共同

認養維護的林道,算是政府核准的

林道,而這裡也常常舉辦越野單車

的比賽活動,屬於XC、AM路線,

不過由於地形海拔不高,要在叢林

裡穿梭倒不是件困難的事情。

圖:Dantol Peng 文:編輯部

Page 61: flowMTBstyle NO.7

阿福穿越一個幾乎到谷底的斷橋,剛好行程一個小U型路線,蠻有趣的

Page 62: flowMTBstyle NO.7

這樣一如往常的把當兵的事情掛

在口中,往事一再重提,不過好

笑的是怎麼回憶都不覺得膩!就

這樣Chenyu與Alphons把大家搞的

還沒騎車腹肌就變硬了,因為一

路笑不停。

下了交流道還是很懷疑“山”到

底在哪裡,一路上平平緩緩的,

一點都沒有要上山的感覺,就在

這一刻從省道轉進了小巷道之

後,就完全變了個樣,開始感覺

這次的成員算是中年團,每個都超

過30歲,由於是第一次來到紅瓦

厝,我們特地請了南部的好朋友

Jacky幫我們帶路,雖然現在已經是

冬季季節,但在這一天陽光與空氣

都暖活了南台灣,一點都不像冬季

的季節,大夥還穿著短褲短袖就出

發了,一路從台南市區開上高速公

路,一眼望去盡是無邊的天空,心

裡總是懷疑我們是要去越野嗎?但

一路上Chenyu與Alphons總是說些沒

營養的話題,不過幾個大男人聚在

車裡裡頭總不能只聽聽音樂吧,就

AB

C

A.由於這裡的也有登山客專用的路線,所以都

會有越野單車專用的路線指示。

B.這是在台南市接Jacky時,藍天好時光。

C.這裡除了茂密的樹林之外,也有開放式的小

路,路線變化很多。

D.騎車出門不忘能量飲料。

Chenyu

Alphons 阿福

Page 63: flowMTBstyle NO.7

樹林越來越多了,如果沒有人帶

路還真是看不出來這平緩的市區

是個丘林地。

如果以一般常理的判斷紅瓦厝多

處應該屬於丘林造林的地形,許

多的樹木都整齊排列,樹根部為

也有黑色塑膠袋保護著,由於整

齊排列,林道路線總是被樹林圍

繞著,路線有很多條,可以數的

出來的有A、B、C、D、E並錯綜

交雜著,每條路線都由俱樂部

認養保養,雖然是造林地型,難

免還是會因為天候的影響,造成

一些路線被雨水沖刷的痕跡而形

成落差,但紅瓦厝的“養工處團

隊”(紅瓦厝的俱樂部)也不斷的因

路線被雨水沖刷變道,而創造出

不新的路線或是搭建便橋,這些

便橋並不是隨便搭造的,都是經

過精心的設計及毅力完成的,可

以從這上面感受到紅瓦厝養工處

D

E

F

G

E.還以為遇見蛇,原來是Alphons的鏈條斷 掉在路邊。F.紅瓦厝的俱樂部很用心,每個重要路 線都有指標。G. Alphons修理鏈條非常認真。

阿福Jacky

Page 64: flowMTBstyle NO.7

的用心。

這裡的路線上上下下,沒有太多

囉嗦的落差,很適合XC落是AM車

種騎乘,口味比較重的車友可以

用AM來騎乘,在下坡的時候可以

讓速度飆高一些,這次我們就帶

了短行程的AM車種、背著背包、

乾糧等,就可以在這裡騎上一

天,途中還可以騎到高速公路的

關廟休息站,我們不是從高速公

路騎上去的,千萬可別誤會啦!

剛好休息站可以當作一個補給站,

水、食物都有。

一 路 上 說 說 笑 笑 , 還 搞 到 爆 鏈

條,Chenyu與Alphons就像逃離城市

的野孩子一樣,歡樂無比,是不是

有時候真的覺得偶而遠離城市的自

然旅遊,是我們這些中年男子該擁

有的?!

這裡的山頭並不高,但是樹林卻長

的非常茂密,就算太陽再大都可

A

B

A.阿福快速穿梭在林道裡,感覺很悠哉。

B. Chenyu與Alphons看到鳳梨田興奮到要

與鳳梨合影。

C. Chenyu騎越過一個快斷裂的木橋,蠻

正經的,看不出他有害怕的感覺。

Page 65: flowMTBstyle NO.7

以遮住陽光,一路上也有遇到來這裡跑步的登山客,因為這裡的路線並沒有太多的落差,也很適合越野路跑,來到山頭旁,很多農夫在這裡種了鳳梨,還真是第一那麼接近鳳梨田, Chenyu與Alphons很興奮的叫我幫他們拍一張,於是兩顆鳳梨頭就是這樣來的。

這次遠從加拿大回來的阿福,也很歡樂的參與這次的旅行,阿福去過加拿

大全球知名的越野單車公園,但是

阿福覺得這次的旅行很好玩,因為

沒有太多的人工設置,感覺比較像

在原始林道騎乘,是另一種樂趣,

而Jacky則是體會到我們的熱情,也

被我們的熱情渲染,開始搞笑起來

了。

雖然這裡的落差沒有像FR或是DH那

樣劇烈,但是有幾處也有蠻陡的斜

坡,Chenyu騎下去的時候還一直大

C

Page 66: flowMTBstyle NO.7

A.Jacky把速度全放,自己都嚇到,不過成功的

穿越一個狹窄的樹林。

B. 大家在一個斜坡上,找尋最適合自己的路

線,不過 Chenyu與Alphons每次知道攝影機在

拍就會搞笑。

C. Chenyu一路狂叫,不過在上面看他衝下去的

大夥,卻一直狂笑。

D.大家都累了,準備回家。

Page 67: flowMTBstyle NO.7

叫,跟神經病一樣,不過倒是讓其他

的夥伴安心,因為那是“起笑”的尖

叫不是發生危險的尖叫,有時後可別

亂叫,要不然讓別人誤會就不好意思

啦!

漸漸的大夥都累了,太陽也慢慢的跟

我們這群大男孩道再見了,回到市區

送Jacky回去之後,我們在台南市區夜

市的海鮮熱炒店畫下句點,吃光桌上

的每一盤菜,真是大滿足阿。

歡樂的旅行是我們每個男人必須的,

就像紓解壓力一樣、就像個孩子似

的玩樂在後山上,這種幸福的樣子充

滿在這次的山林裡,沒有危險的極限

挑戰,多的是無厘頭歡笑一籮筐,無

不充滿想像的大夥,總是冒出一些傻

樣,沒有人會覺得笨或是感到尷尬,

有的是歡笑回應,讓我們的心情真正

得到紓解。

下次再度機動出遊,看看能不能用傻

勁玩出更多樂趣,敬請期待。

A

B

C

D

Page 68: flowMTBstyle NO.7
Page 69: flowMTBstyle NO.7

台中熬峰山台灣單車饗宴X-Ride

Taiwan Bike Show

b

x

圖:Dantol Peng / 夏漢君 文:編輯部

由於熱血的台灣越野單車年度活動X-

RIDE,為了將台灣不只是單車產業還

有單車活動可以推廣到全民身上,台灣主

要的單車廠商一起結伴舉辦了這場盛會。

X-RIDE現場不只是台灣頂尖廠商的產品秀

之外,也會發表最新的單車產品,除此之

外,現場的廠商也會提供試乘活動讓大家

可以直接接觸各家廠商的單車,而這次的

活動也吸引不少北中南的車友一起共襄盛

舉。

這場活動已經在台灣舉辦三次了,每次都

老少咸宜,這次大會也安排了不一樣的雙

人障礙賽,不少車手都下場體驗雙人對抗

的刺激感,就連一旁的小朋友都忍不住想

要一展身手,活動競賽雖小但是卻點燃

大家的熱血,北中南的車友們藉此互相交

流、切磋、體驗新車駕驅的心得,這是對

台灣單車產業的一個實質推廣,讓不少車

友給予肯定,現場不只會獎勵競賽得名的

車手,還有回饋給車友的摸彩活動,可以

說是個台灣單車運動的尾牙盛事。

活動樂活趣

那天參與這場盛事的筆者,感受到許多台

灣的車友非常歡樂的享受這場活動,由於

位在台中地區的鰲峰山,這裡有一座區運

會的自由車競技場,而在競技場的後方就

是鰲峰山知名的林道,也是區運會越野單

車競賽的賽道,大會也提供2-3輛的接駁貨

Page 70: flowMTBstyle NO.7
Page 71: flowMTBstyle NO.7

台中熬峰山台灣單車饗宴X-Ride

Taiwan Bike Show

b

x

從高處看去,就像飛躍在城市裡頭,鰲峰山擁有絕佳的地裡位置與越野環境,這裡的淺力非凡,也象徵著台灣單車世界的重要據點。

Page 72: flowMTBstyle NO.7

秀展裡,不少廠商都各自發表頂級產品,讓不少車友非常興奮,不只是秀展的表現,現場也有許多的小型活動讓車友可以大展身手或是試騎喜歡的單車。

台中熬峰山台灣單車饗宴X-Ride

Taiwan Bike Show

b

x

Page 73: flowMTBstyle NO.7

車,讓熱愛下坡或是FR的車友可以

自由上山,不少車友歡喜若狂,而

在會場的中央則是這次活動的主

軸,以連續的木製導角形成連續彎

道,挑戰車手的反應及穩定能力,

不僅如此,現場的廠商也提供試乘

車讓車手可以在這障礙場地裡體驗

不同品牌車款的特性,現場除了廠

商的秀展以及小型競賽之外,參賽

者都可享受大會提供的餐飲服務,

就連車手都自己烤起香腸來了,許

多的車友都盡情的享受越野的樂

趣,不論是林道或是障礙賽,都讓

車友們歡樂不己。

大夥聚集在一起就有聊不完的話

題,互相分享組車的心得,切磋技

術、認識新朋友,現場有來自台灣

各地的車友,平常除了網路上可以

交流之外,就很少可以一起騎車的

機會,而每年的X-Ride就是可以凝

聚台灣越野單車車友,可以一起騎

Page 74: flowMTBstyle NO.7

車的機會,也讓廠商可以有更直

接的機會秀出自家得意的產品,

而讓台灣的越野單車擁有不一樣

的樂趣。

努力與支持

很多人都一定覺得台灣單車市場

就快要像當年的蛋塔一樣,熱度

一過就會慘淡,但是別忘了,單

車是台灣重要的產業之一與電子

產業一樣重要,X-Ride的活動就

像是不斷的熱度,依然為台灣單

車產業帶來新的路線,不只是開

發市場的可能性,也是開發對越

野單車使用者的興趣。

很多人不斷的練習自我的騎乘技

術,原因只是因為快樂,人會因

為快樂而充滿夢想,然而廠商也

是,為了不讓台灣的單車市場

淪為泡沫般的慘局,台灣單車產

業也逐漸轉變專業模式,針對專

業需求,不再是以往的自行車觀

念,當然現在並不是全台灣的店

家、廠商都是如此,而X-Ride用

心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台灣的店家

可以逐漸專業化,來參與活動的

對象已不再單單只是車手了,連

一般門市的店家老闆也親自體驗

X-Ride的樂趣及重要性。

這種努力是值得被支持與鼓勵

的,有些人默默努力推動,為的

就是讓台灣單車世界可以更上一

層樓,相對的也讓台灣單車車手

們有更美好的越野單車環境,我

們期待明年的X-Ride,看看我們

台灣的單車產業輝煌的成績。

Page 75: flowMTBstyle NO.7

台中熬峰山台灣單車饗宴X-Ride

Taiwan Bike Show

b

x

Page 76: flowMTBstyle NO.7
Page 77: flowMTBstyle NO.7

台中熬峰山台灣單車饗宴X-Ride

Taiwan Bike Show

b

x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熱愛越野單車的運動,包含小學生也是,而這些孩子讓我們看到台灣在為未來的努力向下扎根,也許並不是眾多的家庭都可以有這樣的思維或是鼓勵孩子往自己喜愛的夢想前進,但是這已是個開始了。

Page 78: flowMTBstyle NO.7

傳統花鼓、直拉式花鼓、直拉式鋼絲

總代理 www.teamfreebike.com

Page 79: flowMTBstyle NO.7
Page 80: flowMTBstyle NO.7

台灣黃金小鎮城市越野下坡賽TaiwanUrbanDHRace

圖:暐 博 文:編輯部fw

早期騎下坡時,最容易也是最方

便練習的就是樓梯,而由於越

野車本身的屬性還是越野,慢慢的不

再認為騎乘樓梯是好玩的事情之後,

開始往山裡頭跑的時候,偏偏城市下

坡就成了具挑戰及特色的下坡車活動

了!

早期在越野下坡競賽裡,大部分都是

在專業且具運動比賽規劃性的方式呈

現,大部分都是在山間叢林裡比賽,

很少比賽路線是以樓梯城市環境來競

賽的,久而久之當人們不在以騎樓梯

下坡時,反而讓騎樓梯下坡成為特

色,而在葡萄牙的里斯本城市裡,由

於許多的住宅及人民生活都聚集在山

角或是山邊上,而因此形成非常好的

城市下坡條件,許多的樓梯及地形也

都突顯了城市下坡的特色,里斯本當

地政府為了推廣這項熱血運動,結合

許多的商業廠商來贊助這方面的比賽

及活動,而RedBull也是最早期的贊助廠

商之一,然而這項活動也因為許多的

國際活動、下坡賽事的關注而成為全

球指標性的城市下坡賽發源地。

城市下坡多半舉行在山區居住密度較

高的城鎮,由於居住山區,許多的房

子都必須照著山型的曲線建築居住的

房子,而自然形成複雜交錯的曲線環

境,而要在山間穿梭自如都必須依靠

Page 81: flowMTBstyle NO.7

w

Page 82: flowMTBstyle NO.7

樓梯的延伸才能方便上下,在城市下

坡賽中最知名的發源地就是葡萄牙的

里斯本就是如此,而每年都會在這裡

舉辦年度的全球城市下坡賽事,並呈

現“刺激是因為看起來危險、好看是

因為車手騎的很快、很爽是因為活動

的氣氛”的里斯本城市下坡賽原則。

在網路流傳許久的城市下坡,終於在

2011年的元月實現了,台灣將越野單

車推向另一個層次,也讓許多人測想

台灣是不是要開始正視越野單車運動

這一塊領域,不管那麼多,台灣要舉

辦城市下坡最理想的環境當然就是金

瓜石黃金小鎮。

這次台灣政府大力配合與支持,提供

完善的場地租借,而相關單位也盡了

相當大的力量來舉辦這次的城市下坡

賽,不僅如此相關單位還邀請了世界

UCI越野下坡車冠軍選手Sam Hill來台

助陣,不過很遺憾的是,Sam Hill在準

備今年UCI比賽訓練時受傷,導致這次

來台灣沒辦法展現他的無敵英姿,而

也非常的可惜這次沒機會專訪Sam Hill

跟介紹他的車子,相信不少車友會想

知道更多Sam Hill的另外一面以及他的

車子秘密設定,不過相信在不久的將

來,我們會在國外UCI比賽中有機會訪

問到他與介紹他的車子。

金山、九份地區原本就是屬於多雨的

位置,這次比賽下雨也並不覺得意

外,反倒是台灣的熱血車手們完全不

視下雨的天氣,越戰越勇的每個人幾

乎都被雨淋濕,而在冬季低溫的天氣

台灣黃金小鎮城市越野下坡賽TaiwanUrbanDHRace

Page 83: flowMTBstyle NO.7
Page 84: flowMTBstyle NO.7

根本就是雪上加霜,不過台灣的第

一次城市下坡賽不管天氣再怎樣的

多變都不會澆熄大家的熱血。

這次的路線及人員管制作的很完

善,而各位熱血的車手都費盡心

力,但不少人因為下雨而摔傷,

想必網路上已經有相關的影片與照

片了,這次筆者發現許多人比較沒

有高速騎乘樓梯的經驗,在樓梯的

長短距離及速度都沒有很精準的拿

捏,而發生不少意外,多半都發生

在樓梯與平面交接處,加上雨天的

狀況讓木棧道或是石頭表面充滿“

滑意”,原本就濕度很重的山區,

路線上面的道路有很多青苔的痕跡

容易造成失誤,尤其在兩段“閃電

式”的樓梯路線,讓許多車手直接

摔丟出去,有時候真的就像閃電一

樣,一瞬間就發生意外,原因幾乎

都是在第一段很長的樓梯上容易造

成速度感疲乏,加上下雨天大會製

作木棧道非常的滑,而馬上要接很

短距離的樓梯時,往往較沒經驗的

車手就會來不即反應而直接飛到平

面上,這個陷阱挑戰了許多車手的

技巧,也算是讓台灣車手體驗了樓

梯的下坡難度,一方面也讓台灣

Page 85: flowMTBstyle NO.7

台灣黃金小鎮城市越野下坡賽TaiwanUrbanDHRace

Page 86: flowMTBstyle NO.7
Page 87: flowMTBstyle NO.7

台灣黃金小鎮城市越野下坡賽TaiwanUrbanDHRace

車手吸收了一個不錯的經驗。一路

上許多的跳台搭建在樓梯或是平面

造景上,而也有許多的車手在跳躍

樓梯跳台時摔車,直接跌落在樓梯

上,真是讓人促目驚心的畫面,不

少現場觀眾驚聲連連,但還好主辦

單位強硬規定要求穿戴全套的安全

護具,我想這種路線加上下雨就算

大會不規定,大家應該還是會好好

穿戴的,因為這一摔可不是開玩笑

的,不過還是有許多車手因為嚴重

的摔車而被送進醫院,可以說是台

灣下坡賽事由史以來大家最拼命的

一次了。

大雨並沒有讓活動暫停,反而讓大

家更暴露在危險的邊緣,許多車手

將熱血化成勇氣,挑戰自我,可說

是表現非凡值得鼓勵,但是大家最

受矚目的Sam Hi l l沒有展現車技,

反而只是幫大家簽簽名、拍拍照,

不少會讓人懷疑他這次來台灣是作

秀還是原本要真的來比賽,非常遺

憾的沒能看見他的英姿,其實他就

算沒有來台灣,也不用擔心台灣沒

有人不認識他,因為台灣越野車手

沒有人不把他的名字烙印在自己心

中。

這次台灣總算走進第一場大型規模

的越野單車賽事,這是值得鼓勵與

支持的,當然大家也期待台灣越野

單車的推廣可以更上一層樓,讓台

灣的越野單車有更多更完整的運動

管道可以登上國際舞台,這是大家

期待樂見的。

Page 88: flowMTBstyle NO.7

“媽媽!你看你看!~”

孩子驚奇的一直拉住媽媽的手,試著

將時間停在這位騎著單車獨輪的大哥

哥身上,而獨輪就是如此的引人注目

而且容易理解。

很多技術、技巧在一般大眾眼裡都是

充滿危險、壞壞的感覺,但是唯獨“

翹孤輪”卻是容易被大眾接受的特

技,不但不會覺得危險,反而還會為

你拍拍手,但是獨輪學會之後就只是

為了得到大眾的鼓掌或是肯定嗎?那

可不一定。

獨輪應該算是單車技巧所有類型通用

的基本進階技巧,以街道車來說,獨

輪是街道特技進階的一個門檻,如果

MANUAL單車基本進階技巧

翹孤輪

圖:Dantol Peng 車手:碩哥 文:編輯部

Page 89: flowMTBstyle NO.7

沒有好好得學會獨輪,想要進階到變化

多端的街道特技世界可是一件困難的事

情,而學會獨輪有甚麼好玩的?當你學

會獨輪時,你可以利用獨輪來組合動

作,享受帥氣的街道特技,比如說豚跳

後加上獨輪的組合,你可以借由豚跳的

技能,跳上一個高度的台階或是平台,

直接獨輪前進,在台階或是平台距離結

束時再豚跳下來,而如果你將獨輪的技

巧練習到熟練極致時,你就可以豚跳接

獨輪後繼續豚跳,而且跳上平台的高度

可以越來越高,而在越野單車方面也是

如此,巧妙運用獨輪的施力技巧,可以

在土丘與土丘之間加速之類等。

獨輪其實有兩種方式類型,一種是利用

採踏的力量©讓前輪翹起並持續前進,但

是這種方式只要失去採踏的力量時,前

輪就會落下,而速度也會比較慢,沒有

高速的快感,而當必須利用踩踏力量

時,也比較不容易做出組合的特技動

作;另一種獨輪就是不需要踩踏來當作

獨輪的施作力量,則是利用速度的前進

慣性力量來做獨輪的施力方式,必須要

將單車行進至一定的速度,維持雙腳平

衡後,像豚跳一樣拉起龍頭,而利用腳

部膝蓋的微調及身體前後的擺放將重心

保持在中心點,身體及腳部除了微調所

帶來的動作之外,腳部是不持續或是做

踩踏動作的,只有維持同一個動作,這

樣一來在獨輪的情況下,可以利用身體

重心的擺動直接組合下一個動作,這也

是街道特技中的一個重要的組合方式,

一但你學會了你就可以組合豚跳,或是

組合進階動作180度轉體的豚跳等,而

我們今天要練習的是第二種類型的獨

輪。

在練習獨輪之前必須將豚跳的第一個動

作與第二的動作練習的非常熟悉,就是

滑行與拉龍頭的兩個動作,其實獨輪用

概念來說只是豚跳的第一個動作組合第

二個動作而以,但嚴格說起來,獨輪必

須要有耐心與毅力練習才能達到最高的

效果,獨輪的基本動作結構是豚跳的第

一動與第二動,而其後則是利用膝蓋彎

曲與身體重心擺動來維持平衡,接下來

我們就來看看分解動作的要點。

Page 90: flowMTBstyle NO.7

這次獨輪的英文名稱為MANUAL是一種

不需要踩踏力學作動的獨輪,以下我們

會用MANUAL來做稱號,而速度的拿捏

建議還是以個人可以掌控的速度來做一

個單位,當滑行時所需要的速度就是以

個人可以掌控的速度為原則,所有的技

巧都必須循序漸進,千萬不可以一次太

過要求自我能力範圍,以免發生危險。

動作一

MANUAL的獨輪必需利用相當的速度來

製造出力量,在第一個動作時,就像豚

跳一樣,加速到一定速度時再利用滑行

來掌控平衡,一開始不用將速度加速到

最大,因為要先讓身體熟悉整個動作的

熟練度,再慢慢的加快速度。

動作二

與豚跳得起跳動作一樣,再施力前將重

心與力量集中在腳部,雙手準備拉起龍

頭而彎曲,眼睛直視前方,肩膀放鬆但

具備彈性隨時可以施力。

動作三

拉起龍頭之後,將重心放置在後輪並與

後輪呈90度相對位置,如果以外觀來判

對,大約是心臟部位對準後輪花鼓,手

部放直扣住車頭,臀部放在比花鼓更後

方的位置形成一個力舉©動作,這時要注

意肩膀請勿聳肩,頭部往前直視,背部

自然維持一樣的狀態。

動作四

當龍頭拉起高到相對位置時,手部會與

地面呈平行,身體會像坐姿一樣,這時

必須注意身體千萬不要聳肩,這樣會造

成手部施力不均,導致調整重心時的困

難,腳部則是維持身體平衡,平均施

力,有些人會習慣一上一下,也有些人

會平均擺放,這要看個人習慣,只要能

維持重心都可以使用。

動作五

維持獨輪的重心是一個很細膩的事情,

可以維持的部分從手部到腳部都必須互

相平衡,如果重心太往後面會導致翻車

的危險,所以當有後翻的狀況時可以利

用後煞車來救助重心,所以後煞車也是

控制重心的方式之一,但是多半都還是

利用膝蓋與手部來微調,如果獨輪時龍

頭不夠高可以利用腳部膝蓋的伸直讓力

量傳輸到手部拉起龍頭,如果過頭再稍

微放掉膝蓋的力量、彎曲讓重心回放到

往前一點的位置,這些細微的動作都必

須經過長時間的練習,抓到自己的控制

模式,才能掌握的住。

Page 91: flowMTBstyle NO.7

獨輪是必須花很多的時間與毅力練習才能

真正學會的,雖然它的招式並不是很難,

但是它卻是進入中階技巧的門檻,所以需

要較多的時間練習,從動作的施力狀況及

掌控的要點都要許多的時間練習,抓出自

己的方式,沒有最標準的規則,只有不斷

練習掌控要點之後,剩下的就是自我要求

的練習了,希望大家都可以逐漸學會這進

階基本的技巧。

影片參考連結-VIMEO

Page 92: flowMTBstyle NO.7

後續想必今年台灣的賽事應該會很熱鬧,原

因很簡單-百年慶,但是最重要的還是

大家的熱烈參與以及相關單位的用心主

辦,flowMTBstyle直覺今年將是全亞洲單

車活動熱絡的一年,每個亞洲國家的越野

賽事、BMX4X、XC等也逐漸成熟,從去年

的印度、日本都舉辦國際級的下坡賽事,

參與的包含亞洲各國選手,對岸的香港也

針對4X賽事不斷的推廣當中,而台灣也在

今年元月舉辦前所不同的賽事,更讓人感

到今年的單車賽事在亞洲逐漸燃燒,當然

也非常期待進今年UCI國際世界杯下坡賽

的戰況,現在Atherton兄妹也正在為今年

UCI做密集的訓練,很期待他們今年的表

現,不管世界各地的越野單車賽事如何的

活躍,我們也期待台灣的賽事可以更邁向

新的國際層級。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flowMTBstyle依

然為大家抓住精彩的時刻,不管是騎車或

是活動、零配件等,我們依然高度要求表

現呈現給您,敬請期待。

總編 彭 文星

Page 93: flowMTBstyle NO.7
Page 94: flowMTBstyle NO.7

慶年圖:小丸子

祝所有讀者與熱愛

越野單車的朋友以

及各位台灣努力推

廣單車活動的夥伴

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