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科學咖啡館時間 今日服務人員 H24981088統計102彭惠琪

homework h24981088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it's my homework

Citation preview

科學咖啡館時間

今日服務人員

H24981088統計102彭惠琪

每一杯咖啡帶給我們

不同的風味 不同的體驗

就像每一項偉大的研究

每一位傑出的科學家

每一個用心的講著

他們的最終期待的是和

每個人分享這份喜悅

分享不一樣的科學世界

今天我們就把

科學和咖啡結合吧!

咖啡與科學的邂逅

Café Scientifique

這個活動是從1998年於英國開始進行的,

目前56個以上據點,於全國各地展開,總

共更有高達300多個city有參與呢!

除了在咖啡館,酒吧,餐廳,歌劇院可以用輕

鬆的心情一起探討最新科學技術,也讓參

加的人備感溫馨輕切!

通常在咖啡館哩,會用很多不一樣的形式

來呈現演講的題目,而演講者也會以淺而

易懂且生動的話語讓參加者容易了解!

而這些參加者通常也來自不同的背景,回

答方式不是只有一問一答的討論型式,參

加者都可以自由發言表達意見!在台灣鮮

少見到利用這樣類型進行科學對話的活動

,通常不是在博物館,不然就在一些特別

的演講中才能學到這些東西!所以這個

idea的實行,讓更多原本不是這塊領域的

人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與了解!

知識的趣味 EX1:超級月亮

多數人認為是因為超級月亮造成

日本的大災難(但其實沒有科學的

根據),日本的大災難(主要是因為

板塊運動而不是SUPER月亮)然而

,超級月亮是指運行到近日點的地方。

EX2:歐洲人以前吃木乃伊

(將木乃伊磨成粉)

EX3:伽利略的發現

當大球和小球從

比薩斜塔上掉下來

會是同樣的速度!

遊走科學博物館

part 1(海生館)

對於海洋中許多動物的特性及習性我們究竟了解了多少?其實不管在國中,又或者高中,教科書裡面所提到有關海洋的知是真的是少之又少!而這也是為什麼政府開始著重於海洋教育這一塊領域,進而有了海洋博物館的產生。海生館其實原名為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及水族館,但由於太過冗長,所以就將之改為海洋生物博物館。而且最特別的是,藉由館長的介紹,我們發現了許多特殊的涵義,而這些涵義都不是自己前往海生館能發現的!

從一開始進到海生館前

我們會看到一個大大的LOGO,

像是一隻燕魚,這種魚類在恆春半

島是非常容易發現的。

除了和魚相似之外,更代表了水

的意涵和中華文化中毛筆的特色!

而海生館的設計曾經過很多次的修

改包括了將很不恰當的龍設計刪去

後來用了鯨魚取代了龍!

在這裡講者也介紹了鯨魚的種類。

鯨魚大致分為兩種:

一種是齒鯨(用牙齒進食)— 抹香鯨,

另一種則是鬚鯨(用觸鬚將食物吸入口

內)— 大翅鯨。然後在走到館內以後,

我們可以發現館內的鯨魚吊飾很特別,

每個鯨魚都朝著同一個方向,

而那個方向正指著台灣海峽呢!

也象徵著引領國內的人都能夠接近

海洋生態。館內的入口旁邊還有一個

特殊的瀑布造型,那個其實是模仿

谷關有名的龍谷瀑布;

但由於921以後,

谷關那真正的龍谷瀑布已經消逝,

只能在海生館這裡

看到當時龍谷瀑布的模樣了。

還有另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在海生館的珊瑚分館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海藻,因為從台灣西南一直往下延伸的那塊區域,孕育了大量的珊瑚礁。可是有些可能會懷疑到底那些珊瑚是真的還是假的?

其實我們可以利用珊瑚是亮或是暗的去判斷;真的珊瑚比較亮,因為它們需要很足夠的亮光來讓在它們體內的共生藻繼續存活。而逛完珊瑚王國,我們可以走進生物的歷史沿革區;在那裏我們可以看到時間列上有好多生物的樣貌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也就是說它們從幾千萬年前可能就存在了,而到現在也沒有改變樣子!我們通常會稱它們叫做“活化石”,像是鸚鵡螺就是從四億多年前到現在完全沒有變。

介紹完歷史悠久的活化石之後

我們會走到美洲大海藻區,

這個海藻據說是目前最大型的

海藻群,就存在美洲大陸周圍的

海底裡!而館內也為了要容納如此

大型的海藻,特別用了材料為壓克

力的材質,才完成的高度為12公尺

的大型水箱呢!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的場景,相信我以後走進海生館以

後,一定就知道那面水壓強有多難

建造了。

12公尺!

看完大型的海藻以後,往下走我們可

以到南北極生物圈瞧瞧,我們就先來

介紹南極的企鵝吧!在這個館裡,我

們可以看到很多大企鵝小企鵝,但其

實它們的數量都需要受到控制,才能

讓裡面的水循環一直保持得很乾淨;

另外工作人員為了要辨識每一隻小企

鵝的不同,會在每隻企鵝身上裝上了

色盤,這樣就不會分辨錯企鵝們了。

最後,館長更提出近年來,在古生代

展示區的地方,他們強調用數位化的

方式呈現;現在的科技已經進步到可

以透過模擬來還原當時的情景及生物

長相。

利用數位化也有很大的優點,像是

節省能源(尤其對於特殊環境要求的

海洋生物),或是保育都是數位化如此

流行的原因!在結尾時,館長提到了他

們現在的營運狀況非常特別,是一半

委外一半公營;而所有國人可以參觀

的館,現在都是由民間企業經營的;

只有海洋生態培養區,是由公家單位

營運的,而在幕後培養海洋生物的園

區,現在也可以經過團體預約前往觀

看了呢!其實聽完今天的演講,真的

非常精采。不但讓我重新認識了海生

館,也讓我想再次踏入海生館進一步

的去認識海底生物!我想今天演講最

主要的目的,也希望我們想想怎麼運

用像館長如此生動的演說方式,來告

訴所有對於海洋生物還不熟悉的社會

大眾!不管是今日還是以後,我們都

有很大的機會接觸海洋,先進一步的

認識與了解一定可以幫助我們更關心日

後的事物。

讓科學普及吧!Part1

當我們去談到”普及”這兩個字的時候,

是不是覺得非常有難度呢?

因為普及並不容易去實踐;

而且從老師舉的下列兩個例子,

我們可以真正發現普及的不易!

第一個是從導演魏德聖的電影談起

即使他的電影海角七號已經瘋迷全台灣

但只限於台灣這個地方的流行

我們應該稱之作為普及嗎?

還是單純只是”地區化呢”?

那普及又是指全球通行的才算嗎?

又從花木蘭的例子裡面,

我們可以發現,不只融入了東方的文化

,更利用卡通的方式,流行於全球!

但假如花木蘭不是由夢工廠來發行,

那麼他還有辦法做到全球風行的現象嗎?

以上的問題都是講著告訴我們的問題。

讓科學普及吧!Part2 又從最基本的定義,”普及”這兩個字

就是把艱澀的科學,用比較通俗的方法

讓甚至不熟悉這塊領域的人,都有辦法

簡單的理解。

接著我們會發現其實讓那群對於科學

”冷感的人”進行普及更為重要!

首先,我們當然需要去吸引她們的注意

接下來才是去想如何讓每個人都能馬上

了解!但說來雖然簡單,可是要讓它們

去懂科學這件事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例如:奈米到底有多小,光速到底又多

快,電怎麼感覺到呢?

這些東西對於理工科出身的同學

雖然一下子就能理解,但怎麼運用各種

方法讓這些無法輕易被度量的東西,

簡單到能讓那群冷感的人理解呢?

除了上面的幾點之外,講著更提到讓

科學普及還有幾項特點:設定目標群、

設定對象、還有多元化的設計!

為什麼要讓科學普及呢?

讓科學普及吧!Part3

最主要是希望讓早已存在的科學迷失,

透過普及化,讓大眾能夠真正理解對

的科學!像是大家都說在地震前,會

有很多螞蟻從洞裡鑽出來;這一個例

子說明了,其實大家都會相信口而相

傳的事實!!但總需要一些真正的科

學家來為大家解答。

有效的科學溝通

溝通是什麼?person to person!

那mass to mass則為更有效的傳播

原意了。而提到傳播,鄭老師更說最

原始的傳播概念其實是大家都熟知的

瓶中信,兒也有個關於瓶中信有趣的

小故事:有一位最夯的科技專家,曾

經出了一本十分有名的書,照理說他

應該希望子女能夠知道這是他們爸爸

所寫出來的好書才對;可是這位專家

卻希望這一本書能夠變成一個瓶中信

,然後漂流到大海中,並希望在偶然

的機會之下,沖刷到了他子女的沙灘

上!到底為何這位頗有名氣的專家會

這樣想呢?又到底是有何寓意呢!

而上面這個小故事,也正是瓶中信為

何被大家視為最原始的傳播方式!

傳播是身體的延伸

傳播其實有另一種說法:

就是身體的延伸!

而這個論述,麥克魯漢其實早在四十

年前就預言了日後傳播的時代。而從

身體的延伸,可以談到一個有趣的現

象;”媒體的革命”是指掌握一個時代

潮流的時候,也是掌握人的各種感官

的時候。比如人的大腦,經過按摩以

後,就好比經歷了一次大改革、大感

受。

而科學家也普遍認為可以利用人類的

中樞神經,來控制人的各種感,並且

繼續延伸下去!在這裡,講者也提到

了一個曾經在報紙上出現過的實驗:

人類有可能利用舌頭來控制開車的方

向嗎?(假設他們的中樞神經建全的話

)如果可以的話,那神經系統想必也非

常重要;近年來類似的科學實驗,也

越來越多了!能將所有的感官延伸到

極致之後,而且將所有的感官集合起

來,有可能演變為如今的virtual reality

(這句話麥克也曾經提過)。利用人的感

官還有很多的事情可以進一步的發展,

像是在有趣資訊展的簡報中,也曾經提

到了現在的科技有可能在線上除了可以

訂pizza外,還有可能聞的到實體的香味

;其實也就指出了在未來,很有可能會

積極的去開發不同的感官部分!最後,

我覺得上完這堂課,讓我有重自己也想

成為一個科學家,進一步的去了解如何

把現在的東西都和自我的感官做結合,這想必也一定是將來的趨勢!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