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闻 要闻 6 6 2020 9 1 日 星期二 暗黄灯光下,长条木桌 上,宣笔半成品依次摆放。 张文年(见上图)戴上眼镜, 就着一碗水胶,低下头,小心 翼翼地修笔。只见他一手握 住笔杆,用力捣向水胶,待笔 头完全浸湿后,再用手反复 脱胶,直至干湿适中。紧接 着,左手捏笔,右手拿刀,一 根根挑出断了“锋”的笔头。 “千万毛中拣一毫”,既考验 眼力,又需要耐心。 “一支宣笔,修一次,就得 晒一次。如此反复三遍,修笔 这个步骤才算完成。”拿着刚 刚修整成型的紫毫笔,张文年 笑着说。而晾晒,也有些讲 究。不能在阳光下暴晒,否则 笔杆会裂开。一支支修剪过 的宣笔,整齐地摆放在窗台 上,阳光一点点将水分蒸发, 笔尖愈发熠熠生辉。 安徽宣城宣州区溪口 镇,穿过一条寂静小巷,一座 古朴小院映入眼帘。在张文 年的宣笔作坊里,湘妃竹、凤 眼竹、黑檀木等笔杆有序排 开,羊毫、紫毫、狼毫等笔头 颜色各异。三五制笔工人, 有的围着木盆,把羊毛细致 撕开,有的如刺绣般,将笔头精心扎线。 今年 52 岁的张文年, 15 岁与笔结缘。“小时候放学 后,常在父亲的笔厂里写作业。写一阵子,就抬头看一 会儿父亲做笔。”为了传承好父母倾注了一辈子心血的 手艺,张文年特别“较真”。笔料不合适,就到深山密林 找寻;笔头不顺滑,就一根一根梳理。炎炎夏日,他仍 每天制笔近 10 个小时,心平气和,不急不躁。2008 年, 宣笔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2012 年,张文年成为宣笔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宣笔一支,心圆管直。如今的宣笔品种,达 300 种,依照原料可分为羊毫、狼毫、紫毫和兼毫,而按软硬 程度,又有软毫、硬毫之分。紫毫笔为山兔毛所制,笔 锋挺劲,不失柔转,适宜书写小楷与草书。 张文年介绍,宣笔制作,不仅选料严格,更注重工 艺。一支合格的宣笔,需经历选料、水盆、装套、修笔、 刻字、检验包装等六大工序 100 多个环节。技艺复杂, 非一朝一夕之功。“好毛出好笔,若是毛料没选好,则意 味着基础没打牢。而制作一支宣笔至少得花 1 个月, 溪水浸泡,日光晾晒,自然天成。” 在所有环节中,水盆直接影响笔头的好坏。“先要 用手一点点把毛撕开,梳理整齐,攒成一团。”张文年 说,“再将毫毛放在石灰中浸泡 3 天,去除油脂。待笔 头圆直光滑,就能用蚕丝进行扎笔了。”笔杆刻字的手 艺,半年能成,而水盆之功,则至少要 3 年。 恢复古代流传下来的名笔样式,也是张文年的追 求之一。唐代鸡距笔,笔锋短小犀利,因形似鸡爪后面 突出的距而得名。上世纪 80 年代末,马鞍山博物馆工 作人员带着一支样笔上门,想要寻求仿制。“我们一眼 就认出是支紫毫,笔杆用的是湘妃竹和牛角。”张氏父 子四处寻找、反复试制, 3 个月后,终于仿制成功。 张文年做过上千支笔。小至口径仅 0.5 毫米,用作 绘画虫鱼,大的笔杆都有 1 米长,适宜潇洒泼墨。对他 来说,最难的,莫过于制作一支让书画家中意的笔。 “不同的书画家,对笔的要求也不同。有的喜欢硬 毫,锋芒显露;有的偏爱软毫,笔画丰满; 甚至有书法家提出‘携带方便’的需求。” 张文年制作的“子母笔”应运而生。母笔 大,子笔小,子笔藏于母笔笔杆之中。二 者用材不同,软硬皆有,宜书宜画。 工匠绝活 工匠绝活 R 以竹为杆,以毫为锋。都说心静是 制笔的第一要义,张文年这板凳,一坐就 是近 40 年。 张文年坚持古法技艺,他所制宣笔 小至口径仅 0.5 毫米,大至笔杆长达 1 米,刚柔并济,羊毫、狼毫皆可成锋。 新华社北京 8 31 日电 (记 者白瀛)由中共中央宣传 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 6 集 纪 录 片《同 心 战 “疫”》,将于近期在央视综合频道时段播出。该片全景展现 了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程,体现了人民至上、生 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据制作方介绍,全片共分《令出如山》《生死阻击》《坚 强防线》《众志成城》《命运与共》《人民至上》 6 集,展现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抗疫斗争中的指挥方略、 决策过程,展现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白衣勇士逆行出征等 英雄事迹,讲述亿万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故事,彰 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展 现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团结抗疫、命运与共的患难 真情。 中宣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 纪录片《同心战“疫”》将播出 本报北京 8 31 日电 (记 者徐隽)全国 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和生态环境部 31 日在京举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 施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 出席会议并讲话。 沈跃跃指出,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 境防治法将于 2020 9 1 日起施行。贯彻 实施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推动生 态文明建设、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生态安全具 有重要意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 明思想,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固体 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效实施,依法打好污 染防治攻坚战。要认真组织好法律的学习宣 传,推动相关部门依法履职尽责,引导社会公 众学习法律、用好法律。要依法推动突出问 题解决,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严格危废处 理管理,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 众生命健康安全。 沈跃跃强调 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本报北京 8 31 日电 8 29 日上午,百集纪录微电 影《初心》启动仪式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大有书 局举行。影片由中央党校大有影视中心、人民日报《国家人 文历史》杂志社和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出品,将从全国遴选 100 位优秀共产党员代表,讲述他们在平凡岗位上默默 奉献、忘我践行初心使命的感人事迹。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 何毅亭,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屹,人民 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邢善萍,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连辑等出席活动。 《初 心》计 划 于 明 年 6 月上线播出,共 100 集,每集时长 510 分钟,将通过人民日报媒体矩阵进行多元化、立体式传 播,并选择多家主流视频网站以及地方电视台同时播出。 献礼建党100周年 百集纪录微电影《初心》启动仪式举行 曾经,北京人喝的三杯水中,就有两杯来 自密云水库。这里,碧水浩渺,群鸟翩飞,森林 拱卫,岸线蜿蜒,远山叠翠。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密云水库,像对待生 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密云改革管水护水机 制、探索京冀上下游全流域协同管理,实行全 域产业绿色转型,山村居民全面实行垃圾分 类,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跃升: 2019 年,密 云水库蓄水量达到 26.8 亿立方米,水质始终稳 定达到地表水 类标准;去年全区 PM2.5 34 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全市最优;今年以 来再降至 30 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改善率居 全市之首。 守护一泓碧水,密云人 60 年来讲奉献,把 “奉献”作为密云人民的精神传承;践行“两山” 理念,密云人不仅讲奉献,他们发展旅游业、发 展养蜂业、发展智慧农业、发展生物医药,“绿 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有声有色,打响了 “古北水镇”“山里寒舍”“蜂盛蜜匀”“生态密 云”等一系列产业品牌,密云 50 万群众的生活 越过越美了! 60 年不懈守护:水质 越来越好 60 年前的 9 1 日,经过京津冀三地 20 劳动大军两年的艰苦奋战,密云水库成功蓄 水,它拦蓄上游“水流湍急、其声如潮”的潮河 水、“沙色洁白、其水滔滔”的白河水,发挥着防 洪减灾、城市供水、涵养生态的作用。 60 年间,守护密云水库成为密云人最重 要的政治责任,严格科学的管理,使这里水质 越来越好。 水面上,一艘执法快艇像箭一样驶过,留 下长长的一道水痕。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 水上分队队长杨荣亮,正带领同事在水面上 巡查。“水库周边 155 米高程以下的区域被划 定为一级保护区,沿着保护区边缘架设了长 305 公里、高约 2.5 米的围网,实行全封闭管 理,禁止一切无关人员入内。”杨荣亮告诉 记者。 围网之上,通过 394 个摄像探头实现了对 库区 24 小时实时监控,该系统可实现破坏翻 越围网报警、警告劝离、违法取证等功能,各出 入口进行人脸识别、车牌号识别,提高了密云 水库综合执法效率。 此外,原有燃油执法船只全部退出,更换 为环保动力执法船,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已 配备无人机,实现水陆空全方位打击涉水违法 行为。 密云区不断深化保水体制改革,将区级 131 项涉水执法权统一授予综合执法大队,在 全国率先实现特定区域综合执法。“通过加强 顶层设计,形成保水合力,使执法能力和效率 得到显著增强。”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 长宇兴评说。截至目前,已破获 3 起非法电鱼 案,涉案 6 人全部入刑。 与此同时,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内 273 方公里被划分为 160 个保水网格, 2150 名保水 网格员常年在岗,建立护水、护河、护山、护林、 护地、护环境的“六护机制”,形成“横到边、竖 到底、全覆盖”的保水防控体系,织密村级保 水网。 护水大军、护水网格、护水机制、护水法 规,构成了守护密云水库的一道道屏障。“现 在,监测频次提升到 1 1 次,水质始终维持在 地表水类标准,高于饮用水源要求。”密云水 库管理处水环境监测分中心主任潘轲旻说。 上下游协同,共护一库清水。按照山水林 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密云同在密云水库上 游的承德、张家口两市五县及北京市怀柔区、 延庆区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构筑“生态 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综合运 21 项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600 平方公里, 确保清水下山、净水入库。 从严管库区一级水源地,到全区实行绿色 发展;从管好地表水,到管好地下水;从各级政 府依法管水,到村里人转变生活方式全民护 水;从本地管水,到上下游协同管水……几十 年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密云保水、护水 的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改变,密云水库 这颗“燕山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全域绿色转型:生态 越来越好 “父老乡亲为咱们密云水库做出了贡献, 我代表区委区政府谢谢大家了!” 2018 8 24 日,在密云水库上游养殖户专项治理工作 推进会上,密云区副区长朱锡才脚踩黄土地, 手持大喇叭,面向养殖户们深鞠一躬,感谢大 家对保水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为保护密云水库,密云全面实施畜禽禁养 工程,全面清退水库一级保护区内 692 家养殖 场户,同时全面清退水库上游主要河道周边 72 家水产养殖企业。 大城子镇养殖户王文友养鱼养了一辈子, 可正当养鱼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却收到了“清 退通知”。 “尽管养殖场一直排放合格,但我们理解 高水平保水的新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我相信今后会有新的出路!”没等补偿款到 位,王文友就主动递交退养申请,虽然不舍,但 第一个拆除了养殖场。 整治 94 个库中岛,退出库区 155 米高程以 10 万多亩“押宝地”,消除农业面源污染隐 患……密云人舍小家、为大家,重新择业,有人 甚至多次做出无私奉献。 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众所周知,密云的 铁矿资源储备极其丰富,北京地区蕴藏的铁矿 98%集中在密云。然而,在巨大的经济利益 和就业需求面前,密云再次做出“保水”的选 择,毅然决定将区内 5 家矿山企业全部关停 退出。 关停矿山,修复生态。到 2019 年底,密云 区森林覆盖率达到 65.55% ,林木绿化率 75.3% ;城区人均公园绿地提高到 14.86 平方 米,城市公园绿地 500 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高 81.96% ,城乡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形成 青山环绕、林城相映、林水相依、林路相衬、林 居相嵌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空间格局。 划定红线,铁腕保护。2018 年,北京市划 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其中,密云划入保护线 的总面积达 905 平方公里,占了北京市保护 地域的 1/4 ,水源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均居北京市首位。作为 2020 年北京市唯一 一个“基本无违建”创建区,密云坚决拆除违 法建设,实现生态环境提质扩容、生态资源优 化利用,形成践行“两山”理念的密云创新行 动实践。 好山好水好生活:日 子越来越好 有了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 密云区委书记潘临珠表示,密云练好“转化”之 功,让群众有获得感,正是其中一个关键。 密云水库北岸,蜂农刘显生家的 150 个蜂 箱在山楂树下整齐排列。“预计今年养蜂收入 将达到 6 万余元,我准备将蜂群增加到 200 箱。”刘显生喜滋滋地说。 刘显生是密云区冯家峪镇西口外村村民, 冯家峪镇林木覆盖率达到 85.6% ,但严格的保 水制度让群众“有水不能用、有山不能采”。 2017 年,苦于发展无门的刘显生收到了区里 送来的 50 群蜂和一整套养蜂设施,在下派技 术员指导下,刘显生学会了调脾、分蜂等技术, 当年就实现增收。 “一箱蜂,一亩田”,养蜜蜂已发展成为密 云富民大产业,截至目前,全区已有蜂农 2072 户,蜂群 11.5 万群,成了名副其实的“北京市养 蜂第一大区”。 保水又富民,水库边上荞麦峪村的荞麦宴 办得风风火火。“做荞麦面点,镇里给我们请了 老师。”荞麦峪村的水库移民万明芝说,镇里还 向民俗户发放桌椅,无偿帮他们对外宣传。万 明芝精心研究,自创造型,小黄鸭、小刺猬…… 如今,万明芝能做 30 多种荞麦面点造型,很多 城里人成了她家的回头客,一年有三四十万元 的收入。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密云区发展生态农 业、民俗旅游、特色经济,乡村旅游收入连续 9 年位居北京各生态涵养区首位。 好山好水好生活,走进以休闲旅游著称的 石城村,农民石画让人惊叹。捡起河滩石头, 村里一些 50 多岁的村民,在接待游客之余,拿 起画笔画村居、画动物,都成了小有名气的民 俗画家,生活红红火火。 青山绿水令人流连,未来发展让人憧憬。 作为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之 一,怀柔科学城 1/3 的面积位于密云区。目前 已布局 9 个项目,其中名为“寰”的地球系统数 值模拟装置技术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借助怀 柔科学城东扩这一“神来之笔”,中关村密云园 以经济开发区和生态商务区为引擎,带动密云 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密云区“两山”基地建设已进入北京 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 2020 年度重点工 作,密云正朝着北京生态环境样板区奋勇 前行! 密云水库:一泓碧水润京城 —北京密云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朱竞若 本版责编: 张彦春 刘涓溪 核心阅读 作为首都重要的地表饮 用水源地,密云水库60年来 滋养了几代北京人。2014 年,南水千里进京,密云水库 同时成为南水调蓄库,成为首 都供水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从严管库区一级水源地, 到实行绿色发展,密云区坚持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完善 保水机制举措,实施全方位立 体化管控和保护,确保了首都 水源安全。 8 31 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太山实验学校的学生们 在稻田里体验收割稻谷。 当日,该校五年级(1 )班的孩子们走进自然,来到合面镇 太山村的稻田里上“开学第一课”,老师和当地村民给孩子们 讲述水稻的生长过程,教孩子们如何收割水稻,体验“谁知盘 中餐,粒粒皆辛苦”。 廖胜春摄(影 像 中 国) 稻田里的 “第一课” 本报北京 8 31 日电 (记 者倪弋)公安 部和国家文物局 8 31 日在京召开电视电话 会议,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和文物部门从即日 起开展为期 1 年的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 重点打击盗窃盗割石窟寺石刻、盗掘古文化 遗址古墓葬、盗窃古塔等文物建筑犯罪,以及 针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国家珍贵文物等 犯罪。 公安部副部长杜航伟表示,要坚持精准施 策、重拳出击,集中力量尽快破获一批案件,抓 获一批犯罪分子,追缴一批文物,深入推进专 项行动。要针对文物犯罪特点,创新打法手 段,实行一体化作战,全链条打击盗掘、盗窃、 倒卖、运输、销赃、收赃、走私等各个环节。 据悉, 2017 年以来,公安部会同国家文 物局连续三年部署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 动,取得显著成效。行动期间,共侦破文物犯 罪案件 3480 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5860 名,缴获文物 4 万余件, 42 名公安部 A 级通缉 令通缉的文物犯罪在逃人员已到案 38 名,海 外流失文物追索工作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公安部国家文物局 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

密云水库:一泓碧水润京城 - Peoplepaper.people.com.cn/rmrb/images/2020-09/01/06/rmrb...2006/09/01  · 张文年介绍,宣笔制作,不仅选料严格,更注重工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密云水库:一泓碧水润京城 - Peoplepaper.people.com.cn/rmrb/images/2020-09/01/06/rmrb...2006/09/01  · 张文年介绍,宣笔制作,不仅选料严格,更注重工

要闻要闻 66 2020年 9月 1日 星期二

暗黄灯光下,长条木桌

上 ,宣 笔 半 成 品 依 次 摆 放 。

张文年(见上图)戴上眼镜,

就着一碗水胶,低下头,小心

翼翼地修笔。只见他一手握

住笔杆,用力捣向水胶,待笔

头完全浸湿后,再用手反复

脱胶,直至干湿适中。紧接

着,左手捏笔,右手拿刀,一

根根挑出断了“锋”的笔头。

“千万毛中拣一毫”,既考验

眼力,又需要耐心。

“一支宣笔,修一次,就得

晒一次。如此反复三遍,修笔

这个步骤才算完成。”拿着刚

刚修整成型的紫毫笔,张文年

笑着说。而晾晒,也有些讲

究。不能在阳光下暴晒,否则

笔杆会裂开。一支支修剪过

的宣笔,整齐地摆放在窗台

上,阳光一点点将水分蒸发,

笔尖愈发熠熠生辉。

安 徽 宣 城 宣 州 区 溪 口

镇,穿过一条寂静小巷,一座

古朴小院映入眼帘。在张文

年的宣笔作坊里,湘妃竹、凤

眼竹、黑檀木等笔杆有序排

开,羊毫、紫毫、狼毫等笔头

颜色各异。三五制笔工人,

有的围着木盆,把羊毛细致

撕开,有的如刺绣般,将笔头精心扎线。

今年 52 岁的张文年,15 岁与笔结缘。“小时候放学

后,常在父亲的笔厂里写作业。写一阵子,就抬头看一

会儿父亲做笔。”为了传承好父母倾注了一辈子心血的

手艺,张文年特别“较真”。笔料不合适,就到深山密林

找寻;笔头不顺滑,就一根一根梳理。炎炎夏日,他仍

每天制笔近 10 个小时,心平气和,不急不躁。2008 年,

宣笔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2012 年,张文年成为宣笔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宣笔一支,心圆管直。如今的宣笔品种,达 300 多

种,依照原料可分为羊毫、狼毫、紫毫和兼毫,而按软硬

程度,又有软毫、硬毫之分。紫毫笔为山兔毛所制,笔

锋挺劲,不失柔转,适宜书写小楷与草书。

张文年介绍,宣笔制作,不仅选料严格,更注重工

艺。一支合格的宣笔,需经历选料、水盆、装套、修笔、

刻字、检验包装等六大工序 100 多个环节。技艺复杂,

非一朝一夕之功。“好毛出好笔,若是毛料没选好,则意

味着基础没打牢。而制作一支宣笔至少得花 1 个月,

溪水浸泡,日光晾晒,自然天成。”

在所有环节中,水盆直接影响笔头的好坏。“先要

用手一点点把毛撕开,梳理整齐,攒成一团。”张文年

说,“再将毫毛放在石灰中浸泡 3 天,去除油脂。待笔

头圆直光滑,就能用蚕丝进行扎笔了。”笔杆刻字的手

艺,半年能成,而水盆之功,则至少要 3 年。

恢复古代流传下来的名笔样式,也是张文年的追

求之一。唐代鸡距笔,笔锋短小犀利,因形似鸡爪后面

突出的距而得名。上世纪 80 年代末,马鞍山博物馆工

作人员带着一支样笔上门,想要寻求仿制。“我们一眼

就认出是支紫毫,笔杆用的是湘妃竹和牛角。”张氏父

子四处寻找、反复试制,3 个月后,终于仿制成功。

张文年做过上千支笔。小至口径仅 0.5 毫米,用作

绘画虫鱼,大的笔杆都有 1 米长,适宜潇洒泼墨。对他

来说,最难的,莫过于制作一支让书画家中意的笔。

“不同的书画家,对笔的要求也不同。有的喜欢硬

毫,锋芒显露;有的偏爱软毫,笔画丰满;

甚至有书法家提出‘携带方便’的需求。”

张文年制作的“子母笔”应运而生。母笔

大,子笔小,子笔藏于母笔笔杆之中。二

者用材不同,软硬皆有,宜书宜画。

安徽宣笔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文年——

静心制毫

笔韵千年

本报记者

仪摄影报道

【【绝活看点

绝活看点】】

■■工匠绝活工匠绝活R

以竹为杆,以毫为锋。都说心静是

制笔的第一要义,张文年这板凳,一坐就

是近 40 年。

张文年坚持古法技艺,他所制宣笔

小 至 口 径 仅 0.5 毫 米 ,大 至 笔 杆 长 达 1米,刚柔并济,羊毫、狼毫皆可成锋。

新华社北京 8月 31日电 (记者白瀛)由中共中央宣传

部 、中 央 广 播 电 视 总 台 联 合 制 作 的 6 集 纪 录 片《同 心 战

“疫”》,将于近期在央视综合频道时段播出。该片全景展现

了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程,体现了人民至上、生

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据制作方介绍,全片共分《令出如山》《生死阻击》《坚

强防线》《众志成城》《命运与共》《人民至上》6 集,展现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抗疫斗争中的指挥方略、

决策过程,展现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白衣勇士逆行出征等

英雄事迹,讲述亿万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故事,彰

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展

现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团结抗疫、命运与共的患难

真情。

中宣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

纪录片《同心战“疫”》将播出

本报北京 8月 31日电 (记者徐隽)全国

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和生态环境部

31 日在京举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

施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

出席会议并讲话。

沈跃跃指出,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

境防治法将于 2020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贯彻

实施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推动生

态文明建设、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生态安全具

有重要意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

明思想,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固体

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效实施,依法打好污

染防治攻坚战。要认真组织好法律的学习宣

传,推动相关部门依法履职尽责,引导社会公

众学习法律、用好法律。要依法推动突出问

题解决,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严格危废处

理管理,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

众生命健康安全。

沈跃跃强调

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本报北京 8 月 31 日电 8 月 29 日上午,百集纪录微电

影《初心》启动仪式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大有书

局举行。影片由中央党校大有影视中心、人民日报《国家人

文历史》杂志社和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出品,将从全国遴选

出 100 位优秀共产党员代表,讲述他们在平凡岗位上默默

奉献、忘我践行初心使命的感人事迹。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

何毅亭,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屹,人民

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邢善萍,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连辑等出席活动。

《初心》计划于明年 6 月上线播出,共 100 集,每集时长

5—10分钟,将通过人民日报媒体矩阵进行多元化、立体式传

播,并选择多家主流视频网站以及地方电视台同时播出。

献礼建党100周年

百集纪录微电影《初心》启动仪式举行

曾经,北京人喝的三杯水中,就有两杯来

自密云水库。这里,碧水浩渺,群鸟翩飞,森林

拱卫,岸线蜿蜒,远山叠翠。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密云水库,像对待生

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密云改革管水护水机

制、探索京冀上下游全流域协同管理,实行全

域产业绿色转型,山村居民全面实行垃圾分

类,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跃升:2019 年,密

云水库蓄水量达到 26.8 亿立方米,水质始终稳

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去年全区 PM2.5 为

34 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全市最优;今年以

来再降至 30 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改善率居

全市之首。

守护一泓碧水,密云人 60 年来讲奉献,把

“奉献”作为密云人民的精神传承;践行“两山”

理念,密云人不仅讲奉献,他们发展旅游业、发

展养蜂业、发展智慧农业、发展生物医药,“绿

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有声有色,打响了

“古北水镇”“山里寒舍”“蜂盛蜜匀”“生态密

云”等一系列产业品牌,密云 50 万群众的生活

越过越美了!

60 年不懈守护:水质越来越好

60 年前的 9 月 1 日,经过京津冀三地 20 万

劳动大军两年的艰苦奋战,密云水库成功蓄

水,它拦蓄上游“水流湍急、其声如潮”的潮河

水、“沙色洁白、其水滔滔”的白河水,发挥着防

洪减灾、城市供水、涵养生态的作用。

60 年间,守护密云水库成为密云人最重

要的政治责任,严格科学的管理,使这里水质

越来越好。

水面上,一艘执法快艇像箭一样驶过,留

下长长的一道水痕。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

水上分队队长杨荣亮,正带领同事在水面上

巡查。“水库周边 155 米高程以下的区域被划

定为一级保护区,沿着保护区边缘架设了长

305 公 里 、高 约 2.5 米 的 围 网 ,实 行 全 封 闭 管

理 ,禁 止 一 切 无 关 人 员 入 内 。”杨 荣 亮 告 诉

记者。

围网之上,通过 394 个摄像探头实现了对

库区 24 小时实时监控,该系统可实现破坏翻

越围网报警、警告劝离、违法取证等功能,各出

入口进行人脸识别、车牌号识别,提高了密云

水库综合执法效率。

此外,原有燃油执法船只全部退出,更换

为环保动力执法船,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已

配备无人机,实现水陆空全方位打击涉水违法

行为。

密云区不断深化保水体制改革,将区级

131 项涉水执法权统一授予综合执法大队,在

全国率先实现特定区域综合执法。“通过加强

顶层设计,形成保水合力,使执法能力和效率

得到显著增强。”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

长宇兴评说。截至目前,已破获 3 起非法电鱼

案,涉案 6 人全部入刑。

与此同时,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内 273 平

方公里被划分为 160 个保水网格,2150 名保水

网格员常年在岗,建立护水、护河、护山、护林、

护地、护环境的“六护机制”,形成“横到边、竖

到底、全覆盖”的保水防控体系,织密村级保

水网。

护水大军、护水网格、护水机制、护水法

规,构成了守护密云水库的一道道屏障。“现

在,监测频次提升到 1 周 1 次,水质始终维持在

地表水Ⅱ类标准,高于饮用水源要求。”密云水

库管理处水环境监测分中心主任潘轲旻说。

上下游协同,共护一库清水。按照山水林

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密云同在密云水库上

游的承德、张家口两市五县及北京市怀柔区、

延庆区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构筑“生态

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综合运

用 21 项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600 平方公里,

确保清水下山、净水入库。

从严管库区一级水源地,到全区实行绿色

发展;从管好地表水,到管好地下水;从各级政

府依法管水,到村里人转变生活方式全民护

水;从本地管水,到上下游协同管水……几十

年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密云保水、护水

的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改变,密云水库

这颗“燕山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全域绿色转型:生态越来越好

“父老乡亲为咱们密云水库做出了贡献,

我代表区委区政府谢谢大家了!”2018 年 8 月

24 日,在密云水库上游养殖户专项治理工作

推进会上,密云区副区长朱锡才脚踩黄土地,

手持大喇叭,面向养殖户们深鞠一躬,感谢大

家对保水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为保护密云水库,密云全面实施畜禽禁养

工程,全面清退水库一级保护区内 692 家养殖

场户,同时全面清退水库上游主要河道周边

72 家水产养殖企业。

大城子镇养殖户王文友养鱼养了一辈子,

可正当养鱼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却收到了“清

退通知”。

“尽管养殖场一直排放合格,但我们理解

高水平保水的新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我相信今后会有新的出路!”没等补偿款到

位,王文友就主动递交退养申请,虽然不舍,但

第一个拆除了养殖场。

整治 94 个库中岛,退出库区 155 米高程以

下 10 万多亩“押宝地”,消除农业面源污染隐

患……密云人舍小家、为大家,重新择业,有人

甚至多次做出无私奉献。

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众所周知,密云的

铁矿资源储备极其丰富,北京地区蕴藏的铁矿

石 98%集中在密云。然而,在巨大的经济利益

和就业需求面前,密云再次做出“保水”的选

择,毅然决定将区内 5 家矿山企业全部关停

退出。

关停矿山,修复生态。到 2019 年底,密云

区 森 林 覆 盖 率 达 到 65.55% ,林 木 绿 化 率

75.3%;城区人均公园绿地提高到 14.86 平方

米,城市公园绿地 500 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高

到 81.96%,城乡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形成

青山环绕、林城相映、林水相依、林路相衬、林

居相嵌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空间格局。

划定红线,铁腕保护。2018 年,北京市划

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其中,密云划入保护线

的总面积达 905 平方公里,占了北京市保护

地域的 1/4,水源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均居北京市首位。作为 2020 年北京市唯一

一个“基本无违建”创建区,密云坚决拆除违

法建设,实现生态环境提质扩容、生态资源优

化利用,形成践行“两山”理念的密云创新行

动实践。

好山好水好生活:日子越来越好

有了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

密云区委书记潘临珠表示,密云练好“转化”之

功,让群众有获得感,正是其中一个关键。

密云水库北岸,蜂农刘显生家的 150 个蜂

箱在山楂树下整齐排列。“预计今年养蜂收入

将 达 到 6 万 余 元 ,我 准 备 将 蜂 群 增 加 到 200箱。”刘显生喜滋滋地说。

刘显生是密云区冯家峪镇西口外村村民,

冯家峪镇林木覆盖率达到 85.6%,但严格的保

水制度让群众“有水不能用、有山不能采”。

2017 年,苦于发展无门的刘显生收到了区里

送来的 50 群蜂和一整套养蜂设施,在下派技

术员指导下,刘显生学会了调脾、分蜂等技术,

当年就实现增收。

“一箱蜂,一亩田”,养蜜蜂已发展成为密

云富民大产业,截至目前,全区已有蜂农 2072户,蜂群 11.5 万群,成了名副其实的“北京市养

蜂第一大区”。

保水又富民,水库边上荞麦峪村的荞麦宴

办得风风火火。“做荞麦面点,镇里给我们请了

老师。”荞麦峪村的水库移民万明芝说,镇里还

向民俗户发放桌椅,无偿帮他们对外宣传。万

明芝精心研究,自创造型,小黄鸭、小刺猬……

如今,万明芝能做 30 多种荞麦面点造型,很多

城里人成了她家的回头客,一年有三四十万元

的收入。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密云区发展生态农

业、民俗旅游、特色经济,乡村旅游收入连续 9年位居北京各生态涵养区首位。

好山好水好生活,走进以休闲旅游著称的

石城村,农民石画让人惊叹。捡起河滩石头,

村里一些 50 多岁的村民,在接待游客之余,拿

起画笔画村居、画动物,都成了小有名气的民

俗画家,生活红红火火。

青山绿水令人流连,未来发展让人憧憬。

作为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之

一,怀柔科学城 1/3 的面积位于密云区。目前

已布局 9 个项目,其中名为“寰”的地球系统数

值模拟装置技术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借助怀

柔科学城东扩这一“神来之笔”,中关村密云园

以经济开发区和生态商务区为引擎,带动密云

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密云区“两山”基地建设已进入北京

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 2020 年度重点工

作 ,密 云 正 朝 着 北 京 生 态 环 境 样 板 区 奋 勇

前行!

密云水库:一泓碧水润京城——北京密云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朱竞若 贺 勇

本版责编:张彦春 刘涓溪 吴 凯

核心阅读

作为首都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密云水库 60年来滋养了几代北京人。2014年,南水千里进京,密云水库同时成为南水调蓄库,成为首都供水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从严管库区一级水源地,到实行绿色发展,密云区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完善保水机制举措,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管控和保护,确保了首都水源安全。

8 月 31 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太山实验学校的学生们

在稻田里体验收割稻谷。

当日,该校五年级(1)班的孩子们走进自然,来到合面镇

太山村的稻田里上“开学第一课”,老师和当地村民给孩子们

讲述水稻的生长过程,教孩子们如何收割水稻,体验“谁知盘

中餐,粒粒皆辛苦”。

廖胜春摄(影像中国)

稻田里的“第一课”

本报北京 8月 31日电 (记者倪弋)公安

部和国家文物局 8 月 31 日在京召开电视电话

会议,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和文物部门从即日

起开展为期 1 年的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

重点打击盗窃盗割石窟寺石刻、盗掘古文化

遗址古墓葬、盗窃古塔等文物建筑犯罪,以及

针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国家珍贵文物等

犯罪。

公安部副部长杜航伟表示,要坚持精准施

策、重拳出击,集中力量尽快破获一批案件,抓

获一批犯罪分子,追缴一批文物,深入推进专

项行动。要针对文物犯罪特点,创新打法手

段,实行一体化作战,全链条打击盗掘、盗窃、

倒卖、运输、销赃、收赃、走私等各个环节。

据悉,2017 年以来,公安部会同国家文

物局连续三年部署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

动,取得显著成效。行动期间,共侦破文物犯

罪案件 3480 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5860 余

名,缴获文物 4 万余件,42 名公安部 A 级通缉

令通缉的文物犯罪在逃人员已到案 38 名,海

外流失文物追索工作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公安部国家文物局——

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