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MYK 城市建设和治理水平决定着城市生活品 质,事关城市竞争力,更是影响市民幸福指数。 近年来,南宁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开始 凸显,城市不文明行为依然频发,这不仅降低了 首府居民的幸福感,还损害了外来投资者对南 宁市的印象。 深化城市建设和治理创新,要统筹考虑城 市建设和治理与各方面发展的关系,推进高品 位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打造特色鲜 明、生活便捷、文明有序的品质之城。一是以 特色风貌塑造为导向,完善高品位规划机制。 围绕生态、壮乡、东盟三大主题元素,在街区、 建筑、景观、园林等硬件上下功夫,实行更加严 格的城市建筑特色及风貌规划管理,打造独具 特色的城市形象,彰显南宁的亚热带生态之 美、壮乡邕城人文之美、宜居现代国际城市之 美。二是以五象新区为示范,健全高标准建设 机制。建立更加高效便捷的新区管理体制机 制,加强新区综合交通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 局规划、总部基地地下空间规划等规划,严格 落实五象新区建筑风貌和色彩管理有关规 定。探索功能片区统一前置审批。探索引进专 业化企业实体,以定质定量、整体承包,定利定 责、合作开发等多种开发经营模式。大胆推进 总部基地(金融街)、新兴产业园、现代工业园等 开发建设模式创新。创新五象新区考评激励机 制。三是以整洁畅通有序为重点,创新高水平 管理机制。在巩固现有成效的基础上,以建立 健全城市综合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城市信息 化管理体系和城市管理诚信惩戒体系为重点, 不断将既有经验上升为政府规章,进一步完善 城市社会化、网格化、智慧化、属地化和精细化 管理模式。鼓励引导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城 市建设和治理,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社团群体 和中介组织作用,汇聚建设美丽南宁、治理美 好家园的强大正能量。 深化城市建设和治理创新,为首府发展“优品质” L UNTAN 提升南宁首位度研究 提升南宁首位度研究 论坛 10 2015 1 6 星期二 电话: 5719010/5719013 电邮: [email protected] 值班主任/罗琼 编辑/卢彬 美编/吴林彦 校对/蒋小玲 加快经济领域改革步伐 为提升南宁首位度释放新动力 中共南宁市委政策研究室(改革办)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适应新常态,锐意改革、多措并举,经济 社会总体保持平稳。但各项经济指标表明,持续两年多的经济下行压力 有增无减,这既有来自全国、全区经济总体下行的因素,也有来自自身经 济结构不优、产业支撑不强、消费需求不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长期问 题积累叠加的因素。面对这种下行压力,我们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 和市委改革部署,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和牵引,全面深化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大力提升首位度。 现阶段南宁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赖项目 投资,而项目投资者青睐南宁,看中的不仅是 土地、税收等“硬优惠”,更是政务服务、审批 效率等“软优惠”。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行 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 60%以上,平均办结时限缩短50%以上,效率 有了较大提高。但据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上 半年我市企业对投资环境的整体满意度为 81.55 分,同比下降 0.41 分。这说明影响创业 创新创造的“梗阻”仍未完全解决,企业和群 众没有明显感受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带来的 红利。因此,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 力把南宁打造成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 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城市之一仍是我们的重 要工作。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要建立 “两张清单”,加快制定规范政府行为的权力清 单、责任清单,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 责任必须为。二要打造“三个平台”,完善政务 服务平台,实现审批事项全面进驻、“一口进 出”;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工程项目建 设、土地使用权和矿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 府采购全部纳入;完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审 批数据全面共享互通,推行“网上受理、网上流 转、网上审批”的审批模式。三要完善“审管分 离”,在机构改革中各部门已建立行政审批科 室的基础上,推进审批人员分批整体进驻政务 服务中心,同时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改革,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四要推进重心下移,加大 向五象新区、开发区和城区下放市级审批管理 权限力度,涉及民生服务类的审批和办理事项 要进一步下放到街镇就近服务。五是攻坚审 批难点,对于建设项目审批中国土、规划、消防 等技术、流程比较复杂的审批事项,要下大力 气推行并联审批、技术审查社会化、报建审批 电子化等有效做法。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首府发展“通梗阻” 开发区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城市建设的 生力军、改革创新的先行区。近年来,我市持 续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开发区承载 工业项目、企业、产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 推进首府经济发展的“引擎”。然而,与外地相 比,我市开发区在综合竞争力、产业实力、创新 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2014年高新区 在全国88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第48名、经 开区在全国90家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第66 名,对全市辐射带动力还不够强。解决这些问 题,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在首府发展中的“引擎” 作用,根本出路还是在于改革创新,向改革创 新要发展、要质量、要效益。 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更 特,深入实行“特区式”封闭管理,推进市级审 批和管理权限进一步委托授权进驻到位。抓 好经开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大胆 探索大部门制,组建综合审批部门和综合行 政执法部门,精简和统筹派驻机构管理。二 是更活,深入实行以产业规划为指导的专业 化招商、产业链招商等,以灵活的招商引资机 制集聚大商强企;深入探索开发区与金融机 构合作新模式、与社会资本共建“区中园”等, 以灵活的开发建设机制吸引内外资金;深入 推行破除身份和级别界限的全员聘任(用) 制、岗位绩效工资等,以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 汇聚天下英才。三是更严,建立健全最严格 的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对开发区财政收入、规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新增纳税贡献工业企业 数等指标考核,引导开发区突出工业主业、打 造特色优势、强化创新驱动。将考核结果与 绩效奖惩挂钩,进一步激发开发区干部干事 创业的干劲和激情。 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首府发展“强引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 “燃油”。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区域性国际 金融中心,着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金融业呈 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金融对产业发展、 城市建设、农村发展支持不给力,政府融资渠 道单一,社会资本投资领域限制较多等问题 仍然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市发展。深入推进 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利于加快首府金 融业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更好的“燃 油”,化解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使 我市保持较高的投资水平,带动经济持续快 速发展。 要把推进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到 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激活社会资本为重点, 积极推进南宁市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建设和农村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服务首府 发展的能力。一是健全地方金融组织体 系。探索组建银行、信托投资、金融租赁等 各类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地方微型金融机 构,支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组建农村 商业银行,整合规范发展各类产权市场。 深入实施“引金入邕”,吸引国内外金融机 构入驻五象新区金融街。二是创新投融资 模式。加快推广PPP融资模式,鼓励社会 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创 新政府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模式,支持企业 通过上市、发债等渠道融资。探索建立“信 保贷”联动机制、建立“投保贷”融资模式, 做大做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平台。三是深 化金融跨境合作。鼓励与国外金融机构的 业务往来,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股权交易 中心,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跨境合作 和跨境金融业务创新。 深入推进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为首府发展“踩油门” 南宁县域和农村地区广阔、人口众多、发展 滞后,还有3个国家级贫困县,6县人口约占全 市2/3,但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不到1/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到全市的1/2。怎么把县 域和农村这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 “短板”补上,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 问题。 补上这块“短板”,关键还是要推进农村综合 改革,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则是其中的“牛鼻子”, 是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激发农村发展活 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 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并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农 村土地流转面积已超过10万亩。但也要看到,农 村产权制度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障碍依然存 在,农村要素活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激发,农村资源 资产化的红利还没有完全惠及农民老乡,改革任 务依然任重道远。 下一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要探索赋 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确产权归属,完善各项 权能,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促进农业增 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一是明晰各类产权,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 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上 房屋所有权、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的确权 登记颁证工作,为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奠定 基础。二是搭建交易平台。加快建立市、县、乡 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科学制定交易的规则 和办法,为产权交易提供场所设施、信息发布、 产权鉴证、政策咨询、撮合交易等服务。鼓励和 支持农村产权流转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大力培 育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推动农村产权流转增值。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首府发展“补短板”

L UNTAN 加快经济领域改革步伐 城市建设和治理水平决定着城市生活品 质,事关城市竞争力,更是影响市民幸福指数。近年来,南宁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开始

  • Upload
    lamdung

  • View
    22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L UNTAN 加快经济领域改革步伐 城市建设和治理水平决定着城市生活品 质,事关城市竞争力,更是影响市民幸福指数。近年来,南宁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开始

CMYK

城市建设和治理水平决定着城市生活品质,事关城市竞争力,更是影响市民幸福指数。近年来,南宁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开始凸显,城市不文明行为依然频发,这不仅降低了首府居民的幸福感,还损害了外来投资者对南宁市的印象。

深化城市建设和治理创新,要统筹考虑城市建设和治理与各方面发展的关系,推进高品位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打造特色鲜明、生活便捷、文明有序的品质之城。一是以特色风貌塑造为导向,完善高品位规划机制。围绕生态、壮乡、东盟三大主题元素,在街区、建筑、景观、园林等硬件上下功夫,实行更加严格的城市建筑特色及风貌规划管理,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彰显南宁的亚热带生态之美、壮乡邕城人文之美、宜居现代国际城市之美。二是以五象新区为示范,健全高标准建设机制。建立更加高效便捷的新区管理体制机

制,加强新区综合交通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总部基地地下空间规划等规划,严格落实五象新区建筑风貌和色彩管理有关规定。探索功能片区统一前置审批。探索引进专业化企业实体,以定质定量、整体承包,定利定责、合作开发等多种开发经营模式。大胆推进总部基地(金融街)、新兴产业园、现代工业园等开发建设模式创新。创新五象新区考评激励机制。三是以整洁畅通有序为重点,创新高水平管理机制。在巩固现有成效的基础上,以建立健全城市综合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城市信息化管理体系和城市管理诚信惩戒体系为重点,不断将既有经验上升为政府规章,进一步完善城市社会化、网格化、智慧化、属地化和精细化管理模式。鼓励引导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社团群体和中介组织作用,汇聚建设美丽南宁、治理美好家园的强大正能量。

深化城市建设和治理创新,为首府发展“优品质”

L UNTAN

提升南宁首位度研究提升南宁首位度研究

论坛10 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

■电话:5719010/5719013 电邮:[email protected]■值班主任/罗琼 编辑/卢彬 美编/吴林彦 校对/蒋小玲

加快经济领域改革步伐为提升南宁首位度释放新动力

中共南宁市委政策研究室(改革办)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适应新常态,锐意改革、多措并举,经济社会总体保持平稳。但各项经济指标表明,持续两年多的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这既有来自全国、全区经济总体下行的因素,也有来自自身经济结构不优、产业支撑不强、消费需求不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长期问题积累叠加的因素。面对这种下行压力,我们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改革部署,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和牵引,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大力提升首位度。

现阶段南宁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赖项目投资,而项目投资者青睐南宁,看中的不仅是土地、税收等“硬优惠”,更是政务服务、审批效率等“软优惠”。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60%以上,平均办结时限缩短50%以上,效率有了较大提高。但据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企业对投资环境的整体满意度为81.55分,同比下降0.41分。这说明影响创业创新创造的“梗阻”仍未完全解决,企业和群众没有明显感受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带来的红利。因此,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

力把南宁打造成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城市之一仍是我们的重要工作。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要建立“两张清单”,加快制定规范政府行为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二要打造“三个平台”,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审批事项全面进驻、“一口进出”;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工程项目建设、土地使用权和矿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全部纳入;完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审批数据全面共享互通,推行“网上受理、网上流

转、网上审批”的审批模式。三要完善“审管分离”,在机构改革中各部门已建立行政审批科室的基础上,推进审批人员分批整体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同时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四要推进重心下移,加大向五象新区、开发区和城区下放市级审批管理权限力度,涉及民生服务类的审批和办理事项要进一步下放到街镇就近服务。五是攻坚审批难点,对于建设项目审批中国土、规划、消防等技术、流程比较复杂的审批事项,要下大力气推行并联审批、技术审查社会化、报建审批电子化等有效做法。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首府发展“通梗阻”

开发区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改革创新的先行区。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开发区承载工业项目、企业、产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推进首府经济发展的“引擎”。然而,与外地相比,我市开发区在综合竞争力、产业实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2014年高新区在全国88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第48名、经开区在全国90家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第66名,对全市辐射带动力还不够强。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在首府发展中的“引擎”

作用,根本出路还是在于改革创新,向改革创新要发展、要质量、要效益。

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更特,深入实行“特区式”封闭管理,推进市级审批和管理权限进一步委托授权进驻到位。抓好经开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大胆探索大部门制,组建综合审批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精简和统筹派驻机构管理。二是更活,深入实行以产业规划为指导的专业化招商、产业链招商等,以灵活的招商引资机制集聚大商强企;深入探索开发区与金融机

构合作新模式、与社会资本共建“区中园”等,以灵活的开发建设机制吸引内外资金;深入推行破除身份和级别界限的全员聘任(用)制、岗位绩效工资等,以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汇聚天下英才。三是更严,建立健全最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对开发区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新增纳税贡献工业企业数等指标考核,引导开发区突出工业主业、打造特色优势、强化创新驱动。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奖惩挂钩,进一步激发开发区干部干事创业的干劲和激情。

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首府发展“强引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燃油”。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着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金融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金融对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农村发展支持不给力,政府融资渠道单一,社会资本投资领域限制较多等问题仍然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市发展。深入推进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利于加快首府金融业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更好的“燃油”,化解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使我市保持较高的投资水平,带动经济持续快

速发展。要把推进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到

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激活社会资本为重点,积极推进南宁市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农村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服务首府发展的能力。一是健全地方金融组织体系。探索组建银行、信托投资、金融租赁等各类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地方微型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整合规范发展各类产权市场。深入实施“引金入邕”,吸引国内外金融机

构入驻五象新区金融街。二是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快推广 PPP 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创新政府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模式,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债等渠道融资。探索建立“信保贷”联动机制、建立“投保贷”融资模式,做大做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平台。三是深化金融跨境合作。鼓励与国外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股权交易中心,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跨境合作和跨境金融业务创新。

深入推进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为首府发展“踩油门”

南宁县域和农村地区广阔、人口众多、发展滞后,还有3个国家级贫困县,6县人口约占全市2/3,但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不到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到全市的1/2。怎么把县域和农村这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

“短板”补上,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补上这块“短板”,关键还是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则是其中的“牛鼻子”,是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并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超过10万亩。但也要看到,农村产权制度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障碍依然存在,农村要素活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激发,农村资源资产化的红利还没有完全惠及农民老乡,改革任

务依然任重道远。下一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要探索赋

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确产权归属,完善各项权能,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一是明晰各类产权,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所有权、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奠定基础。二是搭建交易平台。加快建立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科学制定交易的规则和办法,为产权交易提供场所设施、信息发布、产权鉴证、政策咨询、撮合交易等服务。鼓励和支持农村产权流转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产权流转增值。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首府发展“补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