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lyg.gov.cn › lyq › upload › 5cde219a-17a9-405d-8b… · Web view1 1 1 138 138 138 62 62 62 1 1 1 前 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一种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前 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一种重要类型,是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有效保护森林风景资源、弘扬传播生态文化、满足公众美好生活需求、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于1993年由国家林业部批复成立(林造批字[1993]89号);2009年11月《连云港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经省林业局批准(苏林业[2009]84号),其建设正式拉开序幕;2019年6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准予江苏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改变经营范围(林场许准[2019]386号),并指出自批复之日起12个月内,须按批复的面积和范围修编完成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因此,为了进一步保护森林风景资源和物种多样性,有效提升森林景观质量,保证森林风景资源利用最优化,促进云台山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事业,对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总体规划。

2019年8月,受连云港市连云区林业和海洋局委托,南京林业大学组织林学、园林、规划、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水土保持和森林保护等相关学科技术人员,在连云区林业技术指导站技术人员的陪同下,通过现场调查、路线调查、访问调查以及取样调查,采用点、线、面以及查阅与访问等各种方式,并结合GIS技术、图文资料以及林业调查相关数据资料,完成了对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实地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森林特征、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地质、水文、人文等风景资源,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客源市场、相关规划等社会概况,土地利用现状以及道路、通信、给排水、旅游接待等基础设施现状。在此基础上,全面收集了相关法律法规和云台山森林公园资料,编制了《连云港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9-2028)》。

按照《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要求,本次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面积为2075.52hm2。按照《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2005-2012)分区要求及分区原则,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共划分生态保育区、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和管理服务区4个分区,以及1个协调控制区(不位于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其中,生态保育区面积878.31hm2,占比42.32%;核心景观区面积273.81hm2,占比12.96%;一般游憩区面积911.33hm2,占比44.14%;管理服务区面积12.05hm2,占比0.58%。在一般游憩区中,又分为云海观光区、森林康养区、滨水静养区、山地运动区和矿坑修复区5个景区。本次森林公园规划管理办公建筑、旅游服务建筑、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特殊用地面积为44.00hm2,占比为2.12%,符合森林公园规划特殊用地面积要求。

本次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符合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等法律法规,并与现有其他规划进行了衔接,征求了海发集团、墟沟林场和周边街道的意见。在规划中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期望以更优质的森林资源和更美好的生态环境服务社会,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造福一方,惠及大众。

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定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南京林业大学规划编制组

连云港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9~2028年)

2019年10月10号

目 录第一章 基本情况1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1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2第三节 历史沿革4第四节 森林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4第五节 森林资源现状5第六节 森林公园灾害情况9第二章 生态环境及森林风景资源10第一节 森林风景资源调查10第二节 生态环境资源调查与评价14第三节 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17第四节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19第五节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21第三章 森林公园发展条件分析22第一节 森林公园发展的优势与劣势22第二节 森林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4第四章 总则26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26第二节 规划原则26第三节 规划依据28第四节 规划分期30第五章 总体布局与发展战略31第一节 森林公园性质与范围31第二节 森林公园主题定位33第三节 森林公园功能分区34第四节 分区建设项目及景点规划37第五节 森林公园发展战略与营销策划51第六章 容量估算及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55第一节 容量估算55第二节 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58第七章 植物与森林景观规划62第一节 森林资源现状分析62第二节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63第三节 植被规划64第四节 森林景观规划68第五节 风景林经营管理规划78第八章 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80第一节 规划原则80第二节 重点森林风景资源保护80第三节 森林植物与野生动物保护81第四节 环境保护84第九章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90第一节 规划原则90第二节 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91第三节 生态文化设施规划94第四节 解说系统规划95第十章 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97第一节 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定位97第二节 游憩项目策划97第三节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100第四节 游线组织规划103第十一章 基础工程规划105第一节 道路交通规划105第二节 给、排水工程规划107第三节 供电工程规划109第四节 通讯、网络、广播电视工程规划110第五节 旅游安全保障系统与设施规划111第十二章 防火及应急管理规划112第一节 灾害历史112第二节 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治规划113第三节 其它灾害防治119第四节 监测、应急预案121第十三章 土地利用规划128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28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原则128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128第十四章 社区发展规划131第一节 居民点现状分析131第二节 社区发展规划原则131第三节 社区发展规划131第十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133第一节 环境质量现状133第二节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133第三节 采取对策和措施134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136第十六章 投资估算137第一节 估算依据137第二节 投资估算137第三节 资金筹措138第十七章 效益分析139第一节 生态效益分析139第二节 社会效益分析142第三节 经济效益分析143第十八章 分期建设规划144第一节 近期建设规划144第二节 中远期建设规划144第十九章 实施保障措施146

附件:

附件1: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小班表

附图:

附图1:区位图

附图2:红线范围图

附图3:道路交通现状图

附图4:用地性质现状图

附图5:森林资源现状图

附图6:小班布局图

附图7:森林风景资源现状图

附图8:客源市场分析图

附图9:功能分区图

附图10:景区景点规划图

附图11:植物景观规划图

附图12:环卫设施规划图

附图13:旅游项目策划图

附图14:服务设施规划图

附图15:游览线路组织图

附图16:道路交通规划图

附图17:给水工程规划图

附图18:排水工程规划图

附图19:供电工程规划图

附图20:电信工程规划图

附图21:防火设施规划图

附图22:用地性质规划图

连云港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9~2028年)

附图23:分期建设布局图

1

第一章 基本情况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一、地理位置

云台山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的东南部,三面环山、东临黄海(附图1),是连云港市山水风光“海古神幽”四大特点中“幽”字的代表,素有“世外桃源”的美誉。云台山分前云台(南云台)、中云台和后云台(北云台)三个山体,其面积之比为10:1:5,总面积为133.64km2。本规划范围主要是后云台山(北云台山),包含有大桅尖、二桅尖等47座山峰,以宿城街道为主,此外还包括高公岛街道的羊山岛等地,规划区域面积约为20km2(陆地部分)(附图2)。规划区以山地、海岛和海滩为主要地形,山、海、岛、港结合景观为特色,山村、渔家景观氛围浓厚,目前已形成保驾山、船山飞瀑、枫树湾、凰窝海滨浴场、森林公园等游览区。

二、地质地貌

连云区除云台山一带为低山丘陵外,大部分地区为海积平原,一般海拔高度低于5m,坡度小于1/1000,地势比较平缓。近地表主要由全新统海相灰色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和淤泥组成,质地松软。后云台山系地质主要是元古代的变质岩系组成,岩性以片麻岩、片岩为主,局部有混合岩及混合片麻岩等。由于长期遭受风化剥蚀作用,山体南坡较平缓,北坡较陡峭,西北坡则是高耸的山峰和悬崖峭壁,其中以后云台山的万丈岩、围屏山、大桅尖等最为巍峨。

三、气候

连云区处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属暖温带南缘湿润性季风气候,兼有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相对湿度70%,总日照时数2173.2h,年平均风速4.9m/s,全年平均降水量为900~950mm,总降水量733.4mm,雨量年内分布不均,70%以上集中在6~9月;年际间降雨分布也不均匀,年最多雨量在1250mm以上,年最少雨量不足550mm。冬季受北方高压南下的季风侵袭,以寒冷少雨天气为主;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控制,天气炎热多雨;春秋两季处于南北季风交替时期,形成四季分明,干、湿、冷、暖天气多变的气候特征;无霜期210~230d。这种独特的气候孕育了后云台山独特的自然景观。

四、水文

连云港水资源总量56亿m3,利用率4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600m3。其境内水系属原先的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在赣榆中北部有一些单独入海的小河。沂河、沭河和泗河都发源于沂蒙山区,每逢汛期暴雨,沂沭河上中游洪水均经本区境内的主要排洪河道新沂河、新沭河等下泄入海,故本区有“洪水走廊”之称。除新沂河、新沭河外,境内还有其他河道40余条,如玉带河、龙尾河、兴庄河等。连云港境内的入海河流共有18条,如新沭河、临洪河等,其总径流量为每年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占年径流量的70%左右。枯水期(12月~3月)仅占年径流量的12%左右。连云港境内共有水库168座,其中石梁河水库为江苏省最大水库,可蓄水4亿立方米。境内还有其它水库,如小塔山、安峰山、横沟等。

五、土壤条件

平原、河湖、山地、丘陵、滩涂等多样化的地貌形态,使得连云港境内发育着较为丰富的土壤类型。本区域地带性土壤为棕壤,它多以酸性变质岩系(花岗片麻岩和片麻岩等)的风化残积物为成土母质,土壤呈微酸至中性,pH值在5.5~6.2之间,全剖面无石灰性反应。土壤剖面特征为:发生层次不明显,表土为含有有机质的灰褐色层,底土为棕色。现有低山丘陵区域主要为棕壤分布。平原上的土壤大都开发为农田,久经耕种已发育为耕作土壤,其中包括旱耕人工土和水耕人工土两种;而滨海平原地区,因为长时间受到海水浸渍的作用,在滨海盐渍淤土上进行着积盐过程,则发育为滨海盐土。根据离海远近、盐分含量和组成,可划分为滨海盐土和潮间盐土。

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一、人口

连云港市连云区辖8个街道、1个乡、19个村、28个居委会、1个经济开发区,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经济的发展加快,全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2012-2015年人口持续增长,但2017年末,全区(含徐圩新区)户籍人口176200人,较2016年末减少1151人,下降0.65%。不含市开发区、徐圩新区,全区户籍人口133612人,较上年末减少501人,下降0.37%,总体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其中,墟沟林场编制数为200人,职工总人数共250人,其中在职正式职工45人,其他性质职工39人,离休1人,退休165人。

二、经济发展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依托的林场是一个有着近60年森林经营历史的老林业单位,有丰富的林业经营管理经验,特色鲜明,多业发展,稳步推进,全场林相基本完整,生态环境稳定,同时保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

根据江苏省林业局关于贯彻落实《江苏省现代林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连云区现代林业建设,实现《连云区现代林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推进生态林业跨越发展。以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为支撑,大力发展茶等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培育林业循环经济企业;围绕“生态游”工程,以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扶持区内旅游公司,培育生态休闲企业,同时重点建设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普及传播生态文化。

2017年,连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57亿元,增长7.4%。GDP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三产对GDP拉动持续增大,一产、二产占比均比去年有所下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1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53.41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82.55亿元,增长8.0%。人均58.3,一产比去年同期降低了0.3%,二产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3%,三产比去年同期持平。

三、交通运输

连云区水陆空交通发达,辖区内的连云港港是国家主枢纽港,各类专业化泊位齐备,最大泊位30万吨级,年设计吞吐能力超亿吨;加快建设30万吨级航道,主航道已浚深至25万吨级;辟有集装箱、杂货、客货班轮航线近60条;依托完善的集疏运体系,开行散货、散粮直达列车以及集装箱国内班列、过境班列;拥有口岸“一站式”服务中心和现代信息平台,具备国内一流的通关环境。

陇海铁路和310国道的起点就在境内,中山路、中华路、云宿路、云台山公路隧道、海棠路、院前路、平山路、五羊路、平高公路是区内的交通干道。境内连云港火车东站开通了直达徐州、南京、上海、宝鸡、北京的旅客列车和直达阿拉山口的货运列车。连云港机场达到国际4D级标准,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温州等空中航线,形成海、河、陆、空四通八达的立体化、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具备较强的物流承载和运输能力。

62

第三节 历史沿革

云台山所在地宿城是整个云台山的区域中心,早就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集镇,其它地方人烟稀少。汉代,因其市镇繁荣、人烟稠密而吸引早期佛教的东传。唐代,这里的繁荣达到顶峰。相传李世民亲自东征,赶除外虏,保卫宿城,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有新罗国(今南韩)的船民在这里定居,专事水上运输。当时的宿城属东海县的宿城村,这一建置保留的时间相当长。宋代的宿城同样比较繁荣,尤其是这一时期的佛教建筑遍布山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以丹桂园、新罗人遗址为代表的新罗文化,记录了中韩友谊的历史;唐太宗在此留宿的故事为该地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此得名的宿城、保驾山、万寿山也便成了风水宝地;景区内法起寺曾有“淮海第一丛林”之称;悟道庵现在仍为一个幽静的“悟道”好去处,千年的宗教文化精髓已深植当地,成为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1993年后云台山林区的国有林地经国家林业部批准设立了2000hm2的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起后云台山林区又被规划和批准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地;之后,连云港市云台山林区经规划和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并有多个具体景点被分别授予AAA级、AAAA级旅游景点;2009年11月,《连云港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之后经修编和林业局的批准,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正式拉开序幕;2019年6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准予江苏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改变经营范围(林场许准[2019]386号)。

第四节 森林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一、公园建设现状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景观及人文资源丰富,现已有一定的开发利用规模,如二桅尖景观区域,该景区已建的景点有神龟探海、一线天、海天一览、迎署峰、云台冰瀑、云台神鹰、凌空踏浪、灵芝石、观城台、观岛台、观港台、桅尖烽台等,且已初步完善该景区区域的设施条件。其中二桅尖景区至宿城和连云港的旅游道路已修建完工并投入使用。重点景区附近供游客休憩、停车、娱乐、观赏和用餐的道路、场地及廊亭等基本已配备齐全。此外,游客比较集中的道路和景区的道路指示牌、导览地图和重点动、植物保护警示牌也已配备。

为完善公园服务质量,贯彻“绿水青山”建设理念,推进生态环保旅游,结合本次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应建设和完善更多的相关景点,并在适宜区域内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森林公园生态游憩和科普教育功能。

二、旅游现状

自2012-2016年连云港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此后每年比上一年同期上升11个百分点,至2018年比上一年增长37个百分点,而且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游客量也在逐年增加。主要客源地除了江苏省内,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安徽、上海、浙江等省市,其中山东游客占省外游客的41.6%,河南游客占省外游客的15.7%,安徽游客占省外游客的14.7%。旅游季节性明显,春夏为旺季,秋冬季为淡季,就月份而言,二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十月为旺季,其他月份为淡季。短程旅游为主,游客停留时间短,短距离旅游者占比高,以一日游、二日游为主,人均停留时间为2.1天,停留2夜的过夜游客比例较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假日旅游渐成气候,加上森林公园独特的地理优势,公园游客量日益增加。公园虽仍处于初期阶段,但有了较好的基础,为下一步基本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实施积累了一定的建设和经营经验。此外,环保和防火问题也日显突出,应尽早协调组建加强相应的调配、调控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利于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发展。

第五节 森林资源现状一、植被资源

云台山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和地貌类型的多样性,形成了一个兼具南北特色的植物区系,是苏北鲁南地区的典型代表,既具过渡性质,又具独特性,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在云台山森林公园规划区域内,分布着许多特色植物,如楸树、杉木等,其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据原始文献记载,云台山地区原本有着许多植被类型和较丰富的植物种类,但近些年来由于自然以及人为因素的干扰,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很大影响。据调查,在植被破坏严重的地方,岩石裸露率70%以上,仅存着少量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如络石、野蔷薇等,主要分布在靠近公路一侧陡坡处。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小班主要属于4、6、7号林班的部分小班(附图6),由于历史上诸多的自然和人为的严重破坏,现存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阔叶纯林、阔叶混交林、针叶纯林、针阔混交林(图1-1)(附图5)等,均起源于天然林,林种都属于水土保持林,都是国家级公益林和生态公益林,均为重点保护林,4号林班属于国有林地,6、7号林班属于集体林地(附件1)。

云台山现有的无林地,主要分布在靠近连徐高速公路的山坡和山脚,岩石大片裸露,土层厚度不足10cm,仅生长着着少许适应能力强的矮小灌木、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无林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靠近公路,山下有较多村镇,受人为影响比较严重,稍大的乔、灌木几乎被砍伐殆尽,此外频繁的火灾也是森林植被受到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附图5)。

立地条件稍好的疏林地,主要分布在极少数山体山坳处,土层较厚且较庇荫的地区,土层厚度可达30cm。该立地类型物种多样性相对较高。除上述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外,还分布有麻栎、栓皮栎、枫香、黄连木、苦楝、臭椿、青桐、乌桕、刺楸、山槐、长叶鼠李、山胡椒、短柄袍以及葛藤、南蛇藤、扶芳藤、凌霄、爬山虎、野葡萄等(表1-1)。花卉资源有:牡丹、茶花、月季、杜鹃、桂花、梅花、忍冬、玉兰、淡竹、天门冬、菊花、锦带花等。形成此类植被分布主要原因是:山脉内部人为破坏较轻,植被状况较好;尽管山坳中的土壤表面缺乏保护、有轻微水土流失,但由于地形原因仍然能保留部分土壤,进而形成较好的生境,有利于植物生长(附图5)。

表1-1 云台山主要植物种类

类别

植物种类

乔木

赤松、黑松、侧柏、银杏、麻栎、栓皮栎、短柄枹、白栎、黄连木、五角枫、鹅耳栎、枫香、化香、杉木、板栗、野桐、青皮梧桐、君迁子、杏、桃、尾叶樱、流苏、山胡椒、湖北海棠、构树、楸树、盐肤木、山合欢、刺槐、乌桕、黄檀、大叶榆、臭椿、刺楸、苦楝等

灌木

海州常山、小蜡、紫穗槐、胡枝子、油茶、茶、杜鹃、扁担杆子、柘树、锦鸡儿、长叶鼠李等

草本及

藤本植物

黄背草、桔梗、香草、唐松草、霞草、地榆、蕨类;凌霄、茅莓、葛藤、扶芳藤、防己、野蔷薇、金银花、铁线莲、络石、何首乌、野葡萄、爬山虎等

图1-1 云台山森林公园植物资源

二、动物资源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资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云台山森林公园的野生动物资源对于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调查共统计陆栖野生脊椎动物96种,其中国家Ⅱ级野生重点保护动物7种,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29种,国家“三有”(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保护动物88种。

1、两栖动物资源

两栖类动物主要为无尾目,共3科4种。其中,蛙科2种,占总数的50%;姬蛙科和蟾蜍科各1种,分别占总数的25%。

2、爬行动物资源

本区域爬行类有2目3科7种。包括蜥蜴亚目2科4种,占总种数的57.14%;蛇亚目1科3种,占总种数的42.86%。所有种均为“三有”保护动物,云台山森林公园主要有火赤链、草风蛇和蝮蛇等。

3、鸟类资源

该区域鸟类9目31科77种。其中,黑耳鸢、日本松雀鹰、雀鹰、红隼、燕隼、游隼和普通鵟7种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鹭、大杜鹃、四声杜鹃等23种为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除蓝矶鸫、棕扇尾莺、褐头鹪莺、远东树莺和东方大苇莺5种外,其余的都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4、哺乳类资源

该区域现有哺乳类5目6科8种,其中食虫目、兔形目和翼手目各1种,各占总种数的12.50%,食肉目3种,占总种数的37.5%,啮齿目2种,占总种数的25%。东北刺猬、赤腹松鼠和黄鼬3种为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而东北刺猬、赤腹松鼠、黄鼬、狗獾、鼬獾和蒙古兔6种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3、 景观资源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由大桅尖山、黄窝山、宿城山、墟沟南山、鹰游山等五大山系,80多座山头组成,大桅尖海拔605.4m,为连云港第二高峰。云台山自海平面突兀而起,山海连云,神奇壮观。山中峭壁林立、峡谷深邃、流水潺潺,自然景观多样,森林植被丰富。宿城,相传唐王李世民东征时一宿筑城得名,清道光皇帝金口玉言,亲许宿城为“世外桃源”。这里三面山峦环抱如城,一面向海敞怀如门,四季如春,景色各异;春生奇花瑞草,秋染五色层林(图1-2)。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已建的景点有神龟探海、一线天、海天一览、迎署峰、云台冰瀑、云台神鹰、凌空踏浪、灵芝石、观城台、观岛台、观港台、桅尖烽台等(附图7)。按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标准,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18个亚类、28个基本类型、85个代表性资源单体。

图1-2 云台山森林公园景观资源

第六节 森林公园灾害情况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后云台山宿城乡,由于地理位置独特,又靠近沿海,长期遭遇各种灾害的威胁。因为自然条件、防火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导致境内曾发生过多起森林火灾,近20年来,连云区境内发生各类森林火警或火灾近200起,其中1996年、1997年及2003年也发生几起损失相对较大的森林火灾,损失森林面积达500亩以上,对连云区森林资源和生态资源造成了重大损失。2016年4月1日晚在连云区连云街道荷花社区因居民上坟烧纸引发火灾,过火面积147亩,虽然在警民合力扑救下,及时将山火控制,并扑灭,但也给森林防火敲响了警钟。

因此,加强云台山森林公园森林火险预警监测工作,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降低林火造成的损失,将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据科学家预测,我国未来的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可能性增大。森林火灾是受气候条件影响最明显、最直接的自然灾害之一。此外,其他自然灾害有台风、大风、暴雨、干旱、森林病虫害等。

第二章 生态环境及森林风景资源第一节 森林风景资源调查1、 自然景观资源调查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占地2075.52hm2,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等有关规范进行分类,将公园内部区域风景资源分为生物资源、地文资源、天象资源、水文资源、人文资源五类。

(一)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是以生物群体构成的总体景观资源和个别的具有珍稀品种和奇异形态个体的统称。生物景观资源具体可以分为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两大类。云台山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针叶纯林、阔叶纯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但经历史上诸多的自然和人为的严重干扰破坏,部分沟谷中还保存着次生的落叶阔叶林和竹林,成片或零星分布。次生落叶阔叶林基本群种为壳斗科的栓皮栎、麻栎、白栎,此外还有盐肤木、黄连木、黄檀、枫香等。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季相变化丰富,春季的樱花、桃花、杏花漫山遍野,夏季绿树成荫,秋季枫香、野鸦椿、黄檀等色彩斑斓,冬季赤松、黑松、侧柏、杉木绿意盎然、傲然挺立,吸引众多游人前来游玩。公园内还有许多珍贵植物,主要有南京椴、蜈蚣兰、野大豆等,以上植物均为极小种群,但价值极高。公园内还分布有国家Ⅱ级野生重点保护动物7种,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29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88种,为森林公园增添了一丝野趣。

(二)天象资源

天象资源是指千变万化的气象景观、天气现象以及气候资源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景观相结合,也是重要旅游景观资源。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紧邻黄海,依山面海,水汽充沛,云雾在山峦间此起彼伏,整个山腰云腾雾绕,场面蔚为壮观,故得名海上云台山,其山体原系海中岛屿,经历沧海桑田,演化成陆地。由于公园内云海奇观频现,因此也是观赏海上日出的胜地。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现有海天一览、曙峰旭照、海市蜃楼、云雾雾凇等天象资源。

(三)地文资源

地文资源是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是大自然的杰作,以其雄、奇、险、幽、旷等形态美和多样的色彩美而展示特有的美感。云台山地质上位于华北古陆的南缘,属鲁苏地质,与山东的泰山、崂山一脉相承。云台山地层经长期的海水侵蚀冲刷和频繁的地质变化,形成了千奇百态的海浪石,海蚀洞及壮丽的石海胜景。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地文资源丰富,其万丈崖、雁门关、苏文顶、二桅尖、迎曙峰等奇峰峻岭蔚为壮观;一线天、云台神鹰、深海探龟、灵芝石、仙人洞、大乱孔、飞来石、白宝石刻石等奇石引人入胜。

(四)人文资源

人文资源又称人文景观资源,是指各种社会环境、人民生活、历史文物、文化艺术、民族风情和物质生产构成的景观,由于各具特色,而成为旅游者游览观赏的重要对象。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军队在云台山浴血奋战,击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保卫连云港一方的安宁,至今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还留存多处抗日遗迹,如大龙顶抗战遗址、桅尖山烽火台和抗日石刻等,无不提醒后人铭记历史,艰苦奋斗。森林公园内人文资源丰富,除抗日遗迹外,还有诸多依托地形、地貌修建的便于游人观景的设施,如观城台、观岛台、观港台、悬空栈道、海天一览观景台等,以更佳地体验云台山的人文景观。

(五)水文资源

水是生命存在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然界中最活跃的物质,同时又是大自然景观最基本的造景条件之一。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山下宿城水库等诸多库塘的水源地,同时也是大龙顶、乌龙沟、船山飞瀑的发源地,其中二桅尖景区的云台冰瀑、将军泉等泉水山涧,游人可驻足休憩,消除旅途劳累。

2、 协调控制区景观资源调查

协调控制区是指在云台山森林公园规划范围外,对森林公园的发展会有影响的区域,位于后云台山,包括森林公园与海滨大道和云宿路之间的区域(不包含田湾核电站),面积3265.60hm2,主要起协调和控制的作用。云台山森林公园协调控制区包含5个景区,即云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连云港老街、枫树湾景区、船山飞瀑景区和保驾山景区。

云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森林公园东南侧,连云区后云台山南坡。云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由两个片区组成,为地带性森林生态保护类型,总面积1000亩。片区一为宿城街道大竹园悟真庵,面积550亩;片区二是高公岛街道柳河大庵里,面积450亩。保护区虽然属暖温带气候,但是地处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地区,植被群落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并混有种类众多亚热带成分的树种,其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保护区内有江苏省重点保护植物红楠、三桠乌药、南京椴等。另外,云台山地处我国沿海南北的中间地带,是多种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和停歇站。据统计,保护区鸟类有13目38科291种,其中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的保护鸟类有100多种。

连云港老街:位于森林公园东北侧,连云港港区北侧。连云港老街,又称“连云老街”、“连云古镇”。原是云台山脚的小渔村,1933年港口迁移此处,各取北侧的连岛和南侧的云台山首字组成“连云港”一名,是连云市的建市发源地,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第一镇。老街面积仅37万m2,现有“果城里建筑群”、“上海大旅社”、“连云港人民影剧院”和“连云港火车站旧址”等极富中西特色的民国建筑遗存,依稀可见昔日丰姿。山城石街石房的特殊地理风貌和不同历史阶段留下的时代印记,形成了具有一定自然特色和人文积淀的海滨山城石镇。

枫树湾景区:位于森林公园东南侧,宿城乡夏庄村后沟。枫树湾景区因山谷方圆500亩遍植枫香树而得名,景区峰岭峻峭、飞瀑流泉、林木繁茂,环境优美。枫树湾最美的季节是秋天,枫叶如丹,“枫”情万种,层林尽染,灿若明霞,美不胜收,可与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相媲美,集山、水、林、泉、洞、瀑、坊为一体,被誉为“江苏山水画廊”,是著名的红叶观赏地,国家级风景旅游区。

船山飞瀑景区:位于森林公园东侧,宿城乡船山。船山峰峦峻秀、洞壑幽美、林泉清翠,山下虹桥卧波、翠岛绿岸、亭榭相应。景区主体景观“船山飞瀑”,因山峦峻峭,状如大船,故名。发源于大龙顶乌龙沟,汇集三官顶水源,形成三折瀑布。上瀑名“阎王壁”,如白练凌空,声如惊雷,气势雄壮;中瀑名“碾洞”,又称“帘洞”,可容百人,洞口飞瀑如珠帘悬垂,晶莹剔透,蔚为壮观;下瀑名“滴水崖”。三瀑随季节变化,形态各异,构成缤纷四季、秀丽多姿的山水画卷,令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

保驾山景区:位于唐王湖北侧。保驾山景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山水秀丽,景物清幽,是连云港市山水风光“海古神幽”四大特点中“幽”所在,素有世外桃源美誉。景区历史悠久,名胜众多,子午亭、仙人屋、狮子岩、卧牛岭等景点让人流连忘返。景区主体保驾山,玲珑青翠,孤峰独秀,容碧水青山于一体,集天地灵秀于其内,似天然盆景,登峰极目,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由此五个景区包围簇拥,相对来说拥有更独特的景观现状资源与发展潜力,是打造后云台山核心景区的中流砥柱。

三、可借景观资源调查

云台山主要由前云台山、中云台山、后云台山和连岛等互不连续的断块山组成,系山东沂蒙山系向东延伸的余脉。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后云台山,其余几处山体也有诸多生物、人文等景观,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构成了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周边不可多得的可借景观资源。其中景观价值和知名度较高的有:花果山景区、连岛旅游度假区、海州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高公岛渔村休闲区等。

表2-1 云台山森林公园主要可借景观资源一览表

名称

位置

特征

花果山景区

森林公园西南侧,中云台山中麓

花果山自古就有“东海第一胜境”和“海内四大灵山之一”美誉,更以古典名著《西游记》而著称于世,名闻海内外。千百年来的古建筑、古遗址、古石刻、及历代文人墨客的游踪手迹遍步山中。唐、宋、元、明、清先后在这里筑庙建塔、早在明万历30年,朱翊钧皇帝已颁旨花果山中的三元宫为天下名山寺院。康熙皇帝亲题“遥镇洪流”四字镌刻在花果山主峰玉女峰上,以表对花果山神灵的敬仰。花果山主峰玉女峰海拔625m,为江苏省最高峰。

连岛海滨旅游度假区

森林公园隔海相望

连岛海滨旅游度假区位于黄海之滨海州湾畔的连岛,是江苏省最大的海上岛屿,屹立于大海之中,与连云港港口隔海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连岛度假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四季宜人。岛上山峰苍翠欲滴,所到之处绿树成荫。环绕连岛的是湛蓝的大海,穿行于青山林阴之下,举首远眺苍茫大海,平日劳顿身心可豁然舒畅,愉悦情怀由衷而生。度假区内有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健康型海水浴场以及多家从事海上观光的游艇俱乐部。

海州湾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森林公园西北侧

海州湾旅游度假区充分开发利用海岛、沙滩、海潮等自然条件,把参与、娱乐、趣味溶为一体,构筑新颖、奇特、幽雅、神秘的特色旅游优势。中国赣榆海州湾旅游度假区的显著特色在于其充分参与性,让生活在喧闹都市中的游客回归大自然、体验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乐趣,陶冶情操。主要旅游项目有海滩采贝、戏水踏潮、槐林垂钓、秦山岛一日游等,可为游客提供海水浴、游沙滩、采海贝、吃海鲜、探神路、登秦山(岛)、听海涛、扬风帆等诸多服务。

高公岛渔村休闲区

森林公园东南侧,高公岛街道

高公岛渔村休闲区充分利用高公岛国家一级渔港优势,加强区域环境改造整治,融合本地文化,做好出海旅游及渔家旅游文章,积极开展出海游、渔家文化游、渔家避暑度假游等新型旅游,满足游客参与互动需求;配套发展旅游服务设施,提供商务会议、娱乐休闲、餐饮购物、康体运动等服务。

第二节 生态环境资源调查与评价一、生态环境资源调查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生态环境高质量为目标,更大幅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港城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连云区以“263”专项行动为导向,坚持将环保设施建设、环境质量改善作为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直观感受的重要标志,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造生态宜居海滨城区。通过“263”专项行动,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各项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将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分为大气质量、地表水质量、土壤质量、负离子含量和空气细菌含量五类。

(一)大气质量

根据《连云港市环境状况公报》,连云区全域2015年PM2.5平均浓度为51µg/m3,同比降低17.3%,空气优良天数达280d,空气优良率为76.5%;2016年PM2.5平均浓度为42µg/m3;2017年全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10.4%,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1.6%。2017年连云港市市区(含连云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以及细颗粒物(PM2.5)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8µg/m3、33µg/m3、75µg/m3、43µg/m3;降尘年均浓度值符合国家推荐的北方城市标准;硫酸盐化速率年均浓度值超过国家推荐标准。

(二)地表水质量

连云区辖区内地表水水质状况较差,除了氟化物、挥发酚和铅污染,其他污染总和占据70%左右,说明河流污染主要表现为有机污染,尤其大板跳闸的总磷污染,单项指标超过了60%,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距离城市较远,人为扰动较轻,地表水来源主要为降雨和地下水补充,仅在下游居民点密集区域有轻微有机污染,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总体上能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GB3838-1988)中所要求的二级标准。

(三)土壤质量

云台山所处的连云区属平原海岸,地势开阔,地形平坦,土壤类型不多。土壤分类单元与地理景观单元基本一致,生态类型的演替、地理景观的变化和土壤类型的发育三者基本一致,除了云台山区的棕壤外,其他广阔的平原海岸中,海堤以外潮间带内分布着滨海盐土类;堤内老垦区主要分布着潮土类(包括灰潮土、盐化潮土、棕潮土、盐化棕潮土四个亚类)。依据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2017年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总体要求》,2017年连云港市(61个国家网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明:连云区全境无镍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以及《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二级标准,土壤质量属于清洁范畴,土壤环境质量好。

(四)负离子含量

云台山临海雄峙,湿润的海风含有丰富的负离子,其浓度随海拨的升高而增加,公园南侧非临海区域负离子含量稍低,表明云台山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山体、大海的远近有直接关系,临海山体负离子浓度最高,非临海山体负离子浓度稍低,但差别不显著。据监测,云台山空气质量优良,负离子含量高,旅游旺季园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均达到50000个/cm3,为森林公园开展各项生态康养、旅游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五)空气细菌含量

云台山受海风以及当地特有植物群落的影响,每立方空气中含细菌数含量较低,平均低于900个/m3,空气质量较好。

二、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按指定环境要素进行评价,满分值为10分。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大气质量、地表水质量、土壤质量、负离子含量、空气细菌含量五个评分项。大气和地面水质量总分各位2分,土壤质量总分为1.5分,三项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得满分,达到相应国家二级标准得1分;负离子含量总分2.5分,空气细菌含量总分2分,负离子含量和空气细菌含量依据浓度的不同进行评分。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由各项指标评分值累加获得,合计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H)为7.5分。云台山的大气、地表水、土壤质量一般,均达到相应国家质量评价的二级标准;空气负离子含量较多,细菌含量较少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总体上来说,云台山森林公园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各项评分见表2-2。

表2-2 云台山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依据

评价分值

大气质量

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GB3096-1996)一级标准得2分;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GB3096-1996)二级标准得1分。

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GB3096-1996)二级标准

1

地面水质量

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GB3838-1988)一级标准得2分;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GB3838-1988)二级标准得1分。

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GB3838-1988)二级标准

1

土壤质量

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1995)一级标准得1.5分;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1995)二级标准得1分。

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1995)二级标准

1

负离子含量

旅游旺季主要景点其含量为5万个/cm3得2.5分;旅游旺季主要景点其含量为1万~5万个/cm3得2分;旅游旺季主要景点其含量为3千~1万个/cm3得1分;旅游旺季主要景点其含量为1千~3千个/cm3得0.5分。

旅游旺季主要景点其含量大于50000个/cm3

2.5

空气细菌含量

空气细菌含量为1千个/cm3以下得2分;空气细菌含量为1千~1万个/cm3得1.5分;空气细菌含量为1万~5万个/cm3得1分。

空气细菌含量低于900/cm3

2

合计

7.5(H)

第三节 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一、森林风景资源调查

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将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分为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和天象资源五类。经调查,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共有63个风景资源单体。其中,地文资源最多,有20个,占总资源的31.75%;水文资源最少,仅有5个,占风景资源的7.94%(表2-3)。

表2-3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分类表

序号

资源类型

风景资源单体名称

数量/个

百分比/%

1

地文资源

万丈崖、雁门关、苏文顶、二桅尖、三桅尖、桅尖山、狼窝顶、迎曙峰、一线天、云台神鹰、深海探龟、灵芝石、仙人洞、大乱孔、三六九踏步、云台山大桅尖路、飞来石、矿坑公园、野鸡山、白宝石刻石

20

31.75%

2

水文资源

云台冰瀑、将军泉、乌龙沟、山泉、山涧

5

7.94%

3

生物资源

楸树林、香雪海(山樱花林)、红映山林、杜鹃林、茶园、海舟访杉(杉木林)、薄壳山核桃园、野茉莉、野生桃园、野大豆、蜈蚣兰、华南兔、白鹭、丝光琼鸟、石龙子

15

25.00%

4

人文资源

云台山抗日石刻、桅尖峰台、大龙顶抗战遗址、摩崖石刻、观城台、观岛台、观港台、悬空栈道、海天一览观景台、凌空踏浪、森林窗口、黄谭庙、景观栈道、葛粉、山药

15

23.81%

5

天象资源

海天一览、云中漫步、云海圣境、风雨长廊、云台铺海、曙峰旭照、海市蜃楼、云雾雾凇

8

12.70%

合计

63

100%

二、森林风景资源评价

森林公园每类风景资源各包括五项评价因子。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通过对风景资源的评价因子评分值加权计算获得风景资源基本质量分值,结合风景资源组合状况评分值和特色附加分评分值,获得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M)为25.39分,云台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评价指标多为强和极强,资源基本质量加权值(B)为22.79分,接近权重总值的26.5分,表明公园风景资源质量优良,各项详细分值见表2-4。

表2-4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计算表

资源类型

评价因子

评分

权数

资源基本质量加权值

资源质量评价值

地文资源

(X1)

典型度

5

20(F1)

22.79

(B)

25.39

(M)

自然度

4

吸引度

4

多样度

3

科学度

2

水文资源

(X2)

典型度

4

20(F2)

自然度

4

吸引度

2

多样度

2

科学度

1

生物资源

(X3)

地带度

9

40(F3)

珍稀度

9

多样度

8

吸引度

5

科学度

5

人文资源

(X4)

珍稀度

3.5

15(F4)

典型度

3.5

多样度

2

吸引度

2

利用度

1.5

天象资源

(X5)

多样度

0.7

5(F5)

珍稀度

0.7

典型度

0.5

吸引度

0.7

利用度

0.7

资源组合(Z)

组合度

1.1

1.1

特色附加分(T)

1.5

1.5

注:

B=∑XiFi/∑F

M=B+Z+T

第四节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一、旅游资源调查

云台山位于“亚欧大陆桥”东端——连云港市连云区境内的宿城街道办事处,群峰连绵,顶峰大桅尖海拔605m,站在山顶可以俯瞰连云港港港区、连岛、东部城区和浩瀚的大海,感受纵目八荒的豪迈和山海大观的震撼。森林公园规划面积2075.52hm2,与连岛隔海相望,西邻连云港港区与火车东站,南接沿海高速公路,距连云港白塔埠机场约60km,地理位置优越,园内各类基础设施已有形成一定规模,是众多游人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森林康养和科学普及的理想场所。

二、旅游资源评价

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按指定开发利用条件指标评价获得,满分值12分。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指标包括:公园面积、旅游适游期、区位条件、外部交通、内部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L)由各项指标评分值累加获得,云台山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达到10.5,表明云台山森林公园区位条件优良、交通便利,具有较高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详细评分见表2-5。

表2-5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质量评价计算表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依据

评分分值

公园面积

森林公园规划面积大于500公顷得1分。

公园范围逾2000公顷

1

旅游适游期

大于或等于240天/年得2分;在150天/年至240天/年之间得1分;小于150天/年得0.5分。

连云港无霜期为210-230天

1

区位条件

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小于100公里,或以公园为中心、半径100公里内有1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或100公里内有著名的旅游区(点)得2分;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或著名的旅游区(点)100~200公里得1分;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或著名的旅游区(点)超过200公里得0.5分;

森林公园位云台山旅游区内

2

外部交通

铁路

50公里内通铁路,在铁路干线上,有中等或大站,客流量大得1分;50公里内通铁路,不在铁路干线上,客流量小得0.5分。

公园西侧紧邻连云港东站

1

公路

国道或省道,有交通车随时可达,客流量大得1分;省道或县级道路,交通车较多,有一定客流量得0.5分。

公园南侧有东疏港高速、沿海高速等多条高等级公路

1

水路

水路较方便,客运量大,在当地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得1分;水路较方便,有客运得0.5分。

公园紧邻连云港港区

1

航空

100公里内有国内航空港或150公里内有国际航空港得1分。

公园距连云港白塔埠机场约60公里

1

内部交通

区域内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具备游览的通达性得1分;区域内交通方式较为单一得0.5分。

现状交通仅为车行与步行,通行方式简单

0.5

基础设施条件

有自有水源或各区通自来水,有充足变压电供应,有较为完善的内外通讯条件,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较好得2分;通水电,有通讯和接待能力,但各类基础设施条件一般得1分。

公园内水电齐全、通讯完善。服务设施较好

2

合计

10.5(L)

第五节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一、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计算按式(1)计算

N=M+H+L……………………(1)

式中:

N--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

M--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

H--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

L--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

根据以上各项评价结果,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N)为43.39。

二、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确定标准

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风景资源质量评定分值划分为三级:

一级为40~50分:符合一级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多为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高,难以人工再造,应加强保护,制定保全、保存和发展的具体措施。

二级为30~39分:符合二级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应当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三级为20~29分:符合三级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在开展风景旅游活动的同时,进行风景资源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改造、改善和提高。

三级以下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应首先进行资源质量和环境的改善。

三、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价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为43.39分,符合一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标准,具有很高的资源价值与旅游价值,需要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制定保全、保存和发展的具体措施,编制详细的总体规划方案。

第三章 森林公园发展条件分析第一节 森林公园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一、优势(一)区位交通优势

连云港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江苏省唯一的国际性海港城市。连云港市已初步形成了由水路、公路、铁路和航空等构成的城市对外综合交通系统。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连云港市东部连云区,离连云港火车站4km,距连徐高速公路入口10km,距连云港民航机场57km,使得与外界之间的交通比较便捷。

(二)旅游产业基础良好

连云港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是中国“水晶之都”和49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十五”期间加大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2003年,连云港凭借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风光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到2004年,全市已有花果山、连岛、孔望山、渔湾景区4个4A级旅游景区,云港港口、宋口村、振兴花卉园3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特色鲜明的旅游风景点120多个,是江苏省三大旅游区之一。近年来,该市陆续举办了连云港之春桃花节、连云港之夏、中国东海水晶节、中国赣榆徐福节等大型旅游节庆活动,显著地提高了知名度,拓展了旅游客源市场;并已形成以海岸带景观、山岳森林景观以及历史文物景观为主体的风景大旅游格局。

(三)景观类型丰富且组合度高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山地、海滨、岛屿、港口、遗迹遗址、群峰、茶园等多种类型的景观资源,组合度高,部分遗址遗迹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山、海、岛、港的景观结合,使得其成为江苏看山观海的最佳去处。

(四)周边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周边分布着连云港港口、连岛、田湾核电站、花果山等重要的旅游集聚地,其中花果山、连岛已具备较高知名度和一定的市场基础,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资源与上述地区有较强的互补性和联动开发价值。

(五)市场广阔优势

旅游区位于苏北鲁南地区,南依长江经济带,北有渤海湾经济圈,而其经济腹地是横贯我国中部地区的陇海、兰新铁路干线沿线地区,拥有较大的潜在旅游市场人口基数,且周边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居民出游能力不断增强。在历史上是我国与朝鲜、日本、东南亚文化、商贸交往的优良港口城市,上述国家与地区是连云港市重要的国际客源市场。

二、劣势(一)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旅游尚处于发展阶段,现有旅游资源和景点开发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健全,旅游配套设施还需加强,当前食宿接待设施的规模和档次都亟需提高。比如现有的服务中心在宿城,公园内的公共厕所以及水电设施配套不足。

(二)交通配套设施不完善

由于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正处于开发状态,上山下山条件不够便捷,上到景点现只有经过宿城才能到达二桅尖景区,另一条尚未完全开放。区内现只有二桅尖一个中型零时停靠点。因此,游人无法进行多元化的选择,导致旅客难以大量聚集和分散。

(三)林分质量不高,森林景观单一

现在管理人员的缺少和旅客行者的破坏导致生态的破坏日益见长,无法得到有效制止,从而致林分质量不高

(四)开发层次低,缺乏科学规划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虽然资源丰富,但缺乏科学规划,如今森林公园只有2个入口,且互不相通。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未能形成一盘棋的规划理念及完善的生态规划思想,森林旅游发展方向不够明朗,一些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地方特色娱乐性和参与性项目没有形成,旅游形式也仅局限于传统的观光旅游,旅游产品层次低。

(五)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由于资金渠道不畅,投资体系尚未完善,招商引资能力弱,严重影响森林公园的建设步伐。公园内基本的服务设施缺乏,景点环境卫生差,影响景观观赏的进入性和潜力客源市场的发挥。

(六)管理落后,从业人才缺乏

景区的管理者沿袭陈旧的管理模式,缺乏竞争意识,产权关系不清,利益分配机制失衡,最终导致低水准的管理。

第二节 森林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机遇

1、大力发展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森林公园的知名度。

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取得显著进步。而森林公园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按照统筹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多功能综合性森林生态旅游胜地。同时打造云台山森林公园各项产业化与生态之间的联系提高森林公园的知名度,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

2、周边交通条件的改善,森林公园配套设施开始逐步完善,产业逐步调整。

云台山森林公园的建设,现加大造林工作力度,着力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森林质量,并加快林间公路、瞭望塔、防火生物林带等护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生态环境,同时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景区建设,加大对公园内的公路沿线田地及山体的绿化、美化,切实保护云台山的生态环境。面向未来,中国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为建设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3、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生态问题日益重视,且具有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经营范围调整有利于优化周边乡村规划和产业布局,充分利用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发展特色旅游经济。而且,森林公园附近的村镇和街道可以以此为依托,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手工艺品等生产加工产业,开展农家乐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带动周边街道、乡村、景区共同发展,形成网络化、全局化发展格局,从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

二、挑战

1、区位竞争激烈

连云港是我国东部沿海上海到青岛、大连之间的海上旅游线以及上海—扬州—泰山之间的陆路旅游线的中间点,良好的区位却也使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面临激烈的竞争。论我国沿海的岛屿旅游资源,如山东青岛、浙江舟山群岛等大都已得到有效开发,竞争激励;而论山体,云台山的知名度远比不上泰山、黄山等著名景区。虽然同时拥有山、海景观资源,但山与海始终相隔,未能发挥组合优势,致使森林公园今后的发展存在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2、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近20年来,茂林修竹、松楸苍古的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由于滥伐、采石、刨树桩等,森林植被资源受到较大破坏。这与森林公园内居民“靠山吃山”的传统生活方式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解决好当地居民的生活与公园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

3、社会的转型

我国正在由靠资源和污染创造GDP转型为依靠高科技行业和生态无污染的环保行业完成转型。云台山的发展正好符合这一理念,依靠环保的旅游业,生态林业发展地域GDP。

4、旅游需求差异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上升,这就要求提供的旅游产品必须丰富多彩。目前,云台山森林公园的旅游产品开发得还不够,类型单一,整体上未能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

第四章 总则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充分体现“严格保护、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利用、协调发展”的森林公园发展方针。

本次规划以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自然地貌、原始植被为主体,以“海、古、神、幽”四大特色景观为核心资源,以明清名著文化、东夷史前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多元历史文化以及雄峰、岛屿、洞穴、奇石、溪涧、花木等为载体,积极推进森林公园资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创新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挖掘各功能分区自然资源特色,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使森林公园旅游成为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文化传播、带动林农增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绿色产业,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休憩康养、观光度假、科学教育、历史文化探源、娱乐健身的场所,提高其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确保典型森林生态系统、自然景观、自然遗迹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保护,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将其建设成为大众化、多层次、复合型的城景相融、山海相拥的国家综合森林文化公园,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节 规划原则一、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森林公园的开发和旅游的开展,是宣传贯彻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和举措,应在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上进行,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生态景观与历史文化,彰显原生态特色,坚持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塑造自然、山水与人文和谐的旅游环境。

二、生态优先,持续发展

 森林公园建设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证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延续性。森林公园建设应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风景资源,以森林风景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进行适度开发,其建设规模应与游客规模和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森林公园建设应满足其发挥主体功能的要求,以保护为前提,遵循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保障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森林公园建设应突出自然野趣,保护森林风景资源的自然状态和完整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国家森林公园。根据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旅游发展需求和经济发展战略,实事求是地确定旅游重点区域和重点旅游线路,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条件。客观认识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性质和特点,深度挖掘与彰显其特色,打造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具有鲜明特色和优良品牌的旅游产品。

四、科学规划,和谐发展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应符合我国国情、林情,严格按照《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符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及江苏省林业局对森林公园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整体要求,科学规划森林公园各分区的景观资源保护和建设项目的控制指标和基础措施,适度弹性。近期建设要充分考虑与远期目标相结合,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突出生态保护,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五、多元投入,统筹协调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应统一布局,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做好宏观控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指导性,调动森林公园周边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将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规划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以及交通建设、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和文物保护等专项规划的协调,并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复合型的旅游产品,增强森林公园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六、经济引导,共生发展

连云港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生态环境良好,且拥有全国性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备一定规模和旅游发展条件,因此森林公园的规划应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通过市场旅游经济引导,带动交通、建筑、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取得“一业兴而百业旺”的效果,同时促进就业,使当地农民和林场职工“不离乡、不离土”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地消化农村和林区剩余劳动力,带动社区发展,提高社区经济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共生发展。

第三节 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18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1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文物保护法》(200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1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风景名胜区条例》(2017年);

《森林防火条例》(2008年)。

二、部门规章

《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令第27号);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年);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三、标准、规范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2005-2012);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

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GB/T51046-201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2014);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2017);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J127-199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

四、相关文件

《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林规发(2016)22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管理的紧急通知》[林场发(2007)87号];

《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关于推进森林旅游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2011年);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

《全国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2014年);

《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林规发(2015)57号];

《江苏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

《江苏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16年);

《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号);

《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

《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30)(2015年修订);

《连云区林业发展》(2019-2028年);

《连云港连云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25年)。

第四节 规划分期

根据现有资源条件,兼顾森林景观游赏、游览设施和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采取分期实施的建设思路,一步规划,分步推进,突出重点。总规划期限为10年,分为两个阶段,即近期阶段(2019-2022年)和中远期阶段(2023-2028年)。

第五章 总体布局与发展战略第一节 森林公园性质与范围一、森林公园性质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以神秘幽静的森林植被景观、浩瀚无垠的云海胜境和别有洞天的山岳奇观为风景资源基础,以森林康养为主要特色,集云海观光、访谷探险、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等功能为一体的山海型国家森林公园。

二、森林公园范围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原为2044.01hm2,本次规划根据当地相关部门提供的森林公园地形图和范围图,结合高精度卫星图,采用ArcGIS矢量化方法,经过复核森林公园实际面积为2075.52hm2(四址范围不变)。地理坐标为北纬34°42′5″~34°44′22″,东经119°21′3″~119°28′50″,主要包括大桅尖(北纬34°43′30″,东经119°26′4″)、二桅尖(北纬34°43′46″,东经119°26′8″)、三桅尖(北纬34°43′46″,东经119°25′41″)、苏文顶(北纬34°43′10″,东经119°23′34″)、围屏山(北纬34°43′16″,东经119°24′43″)、万丈岩(北纬34°43′28″,东经119°23′39″)、狼窝顶(北纬34°43′15″,东经119°26′17″)、大龙顶(北纬34°42′46″,东经119°27′4″)、吕山(北纬34°43′16″,东经119°26′58″)、野鸡山(北纬34°44′32″,东经119°24′15″)、烟墩山(北纬34°44′14″,东经119°22′32″)、虎口岭(北纬34°41′44″,东经119°24′20″)、雁门(北纬34°44′49″,东经119°26′27″)等主要山峰,以及乌龙沟(北纬34°42′50″,东经119°26′43″)、大沙涧(北纬34°43′11″,东经119°22′23″)、平山后沟(北纬34°43′42″,东经119°21′43″)等沟涧。

三、森林公园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

本规划在连云港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现有自然资源、景观格局、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打造连云港最诗意的观景点,营造城市滨海旅游带的新亮点,引领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高起点,充分展现山、海、港、岛、城交融的别样魅力。

通过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划,将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为高标准森林康养基地及优品质生态旅游基地,形成连云港特色旅游品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全面提升,最终取得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1、生态目标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现有风景资源为基础,积极探索自然保护和资源利用新模式,加强森林防火监测以及病虫害防治,达到保护森林风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景观质量以及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目标,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大气、固碳释氧等生态服务功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服务的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社会目标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通过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以带动周边乡村旅游规划和产业布局,发展特色旅游经济,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手工艺品等生产加工产业,开展农家乐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带动周边街道、乡村共同发展,推动居民就业、脱贫致富,力争到2028年连云区旅游业新增就业人数占服务业新增就业人数15%以上,并驱动新型城镇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和改善民生,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效途径。

3、经济目标

本次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以森林资源为本底,依托森林公园已形成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打造“东海第一景,海上云台山”的品牌,以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以生态促民生,以旅游促经济,为实现绿色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模式做出贡献。到2028年,实现年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4.5亿元的目标。

4、文化目标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区域发展的主基调,“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本规划依托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抗战遗址、烽火台等历史遗迹,以及楸林花海、云海胜境、云台神鹰等特殊风景资源,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保障森林文化科学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的结合,并能兼顾生态文化硬件和软件规划,与森林公园其他各项建设规划衔接,传承弘扬森林文化以及云台山历史文化,建设森林文化示范基地。

(二)阶段目标1、近期目标

近期建设(2019-2022年)是森林公园的快速发展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森林公园旅游景点,完善并提升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重要的生态康养、森林文化、生态科普等游憩设施,形成较好的森林康养、观光、游憩条件,提升现有景观资源品质。

2、中远期目标

中远期建设(2023-2028年)是森林公园稳定发展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加大旅游发展力度,在完善森林公园各功能区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风景资源保护,改造提升森林质量及森林公园环境,对森林公园进行美化和艺术提升。同时加快软件建设,加大森林公园旅游宣传力度,提高森林旅游吸引力。

第二节 森林公园主题定位一、总体定位

结合自然山林资源,挖掘地方历史文化,以森林康养和生态度假产品为核心,有机联动发展山海观光、文化休闲、山地运动、主题游乐等功能,打造“华东滨海第一山”的城市名片,形成多层次、复合型、大众化的国家综合森林文化公园。

二、功能定位

本规划根据云台山森林公园区位条件、森林风景资源基础、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将云台山森林公园的功能确定为:以森林生态为核心资源,发展康体养生、运动娱乐、文化体验和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综合型旅游度假森林公园。

1、康体静修功能

依托云台山丰富的森林植物资源和云中森林等天象资源,发挥森林公园固碳释氧、降温保湿、颐养身心的优势,大力发展以“森林康养”为特色的休闲、静心、疗养类度假项目。

2、文化体验功能

依托原有的烽火台和抗战遗址等人文资源以及云台山独特的森林生物、地文、水文、天象资源,开展森林康养静修文化、山地运动文化、森林生态文化以及山海文化,增强游客的生态意识,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促进游客感知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

3、科普教育功能

利用云台山独特的森林景观资源,在尊重云台山森林公园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特殊的生物资源特征和自然原始风貌的基础上,打造新、奇、特、优的游赏项目,为游客提供科普教育、学生实践、自然认知的场所。

4、运动娱乐功能

依托云台山优越的生态基地,俯览山海港城丰富的地文资源,打造集山地观景、运动、冒险和康养于一体的云境天地,充实和完善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山地运动、户外拓展、健身休闲等内容,并扩大影响力,形成满足公司团队、市民平时户外活动娱乐的需求。

三、主题形象定位

山海港城,世界连云——苍梧海上山,连云碧海湾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拥有江苏最好的山峰揽胜资源和众多植被繁茂的山洞、峡谷,是生态环境清幽、旅游资源优质、文化底蕴深厚的活力公园。云台山自古以来被誉为“东海第一胜境”、海上三仙山中的“蓬莱仙境”,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登高观海,留下许多绝美诗句。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曾游览此地,写下了《桃花源记》的绝美诗篇,塑造了国人内心向往的世外桃源;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为此山题诗: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

四、产品体系定位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以自然山林为骨架,以山水文化为灵魂,以地方历史文化为依托,以观光旅游、生态康养和休闲度假为发展方向,打造“东海第一景,海上云台山”的品牌,形成山、海、港、岛、村的有机联动和融合,围绕“极致云海胜境,独特山海港城”,构建“基础→提升→高端”三个层次旅游产品体系,即以“森林观光旅游产品”为基础,以“生态体验旅游产品”为提升,以“度假养生旅游产品”为高端。

第三节 森林公园功能分区一、功能分区原则1、整体性原则

森林公园功能划分应维持现有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客观反映森林公园不同区域的森林资源特点和分布特征;保证生态环境、森林景观、山水空间、人文景观、线状单元的完整性;保持历史文化、社会与区域的连续性;保障各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完整性。

2、科学性原则

功能划分应有利于森林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突出景观效果,注重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结合。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妥善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游览与生产、服务与生活等方面间的关系,为森林公园的长远、可持续和协调发展留有余地。并以生态环境良好、风景优美、景观形象和独特游赏魅力,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宗旨。

3、协调性原则

以游览区为核心,使分区主体鲜明,合理组织各功能系统,既要突出各功能区特点,又要注意总体的协调性,使各功能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满足森林公园在保护、管理、游览、服务等方面的地域空间关系和需求,有效地调节控制点、线、面等结构要素的配置关系。

4、实用性原则

划分的各功能区,应使森林公园的管理便捷高效,有利于森林资源保护和景区合理开发,便于游览路线布局和基础服务设施设置,以利森林游憩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坚持实用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防止人工化、商业化倾向,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有自然风貌。

二、功能分区类型(一)功能分区

按照《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2005-2012)分区要求及分区原则,根据云台山森林资源特征、景观特色和旅游开发现状,以及周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区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充分发挥生态服务功能为首要目的,明确保护的核心目标,从生态敏感性、用地适宜度和区划的完整性进行综合考虑,将森林资源典型性、代表性性强(或与自然保护区接壤)的区域划为生态保育区,实行严格保护;将森林公园其他区域,按照游憩活动要求、生态保护修复以及旅游接待需要,分别划为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和管理服务区。另外,为做好协调联动管理,将森林公园与海滨大道和云宿路之间的区域(不包含田湾核电站)划为协调控制区。每个功能区根据具体情况,可再划分为几个景区(表5-1)(附图9)。

1、核心景观区

核心景观区是指拥有珍贵的森林风景资源,必须进行严格保护的区域。在核心景观区,除了必要的保护、解说、游览、休憩和安全、环卫、景区管护站等设施以外,不得规划建设住宿、餐饮、购物和娱乐等设施。

2、一般游憩区

一般游憩区是指森林风景资源相对平常,且方便开展旅游活动的区域。一般游憩区内可以规划少量旅游公路、停车场、宣教设施、娱乐设施、景区管护站及小规模的餐饮点、购物亭等。

3、管理服务区

管理服务区是指为满足森林公园管理和旅游接待服务需要而划定的区域。管理服务区内应当规划入口管理区、游客中心、停车场和一定数量的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接待服务设施,以及必要的管理和职工生活用房。

4、生态保育区

生态保育区是指在本规划期内以生态保护修复为主,基本不进行开发建设、不对游客开放的区域。

5、协调控制区

协调控制区是根据设计规范及当地的旅游、交通、产业结构等需要,为加强对森林公园的森林及景观资源保护,保障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的完整性,将森林公园外围的一些区域纳入本规划协调控制范围。

表5-1 云台山森林公园功能分区表

功能区划分

景区划分

景观特征

面积

(hm2)

占比

(%)

合计

(hm2)

核心景观区

核心景观区

林木繁茂,神秘幽静

273.83

12.96

273.83

一般游憩区

云海观光区

云台铺海,海上日出

161.07

44.14

911.33

森林康养区

康养健身,老少皆宜

223.08

滨水静养区

水态至趣,湿地养生

238.19

矿坑修复区

矿坑公园,回归自然

190.24

山地运动区

乐趣无穷,惊险刺激

103.65

管理服务区

管理服务区

吃住游购,以人为本

12.05

0.58

12.05

生态保育区

生态保育区

资源丰富,生态良好

878.31

42.32

878.31

合计

2075.52

协调控制区

协调控制区

/

3265.60

/

/

(2) 景点分级

本次森林公园规划根据景点规划范围大小、规模、内容、结构、主题及其游赏方式等特征,评出以下两个景点等级:

1、一级景点:应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在省内外闻名和有省际吸引力; 

2、二级景点:应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和相关地区的吸引力。

第四节 分区建设项目及景点规划一、核心景观区1、现状条件

核心景观区位于狼窝顶地块和万丈崖与围屏山北侧区域,面积为273.83hm2,占比为12.96%。拥有独特的森林植物景观资源,素有“楸林花海”美誉的江苏省保护植物楸树林,以及灿烂明亮的樱花林,浪漫似锦的映山红林,古朴多姿的赤松林,还有栎林、杉木林和阔叶混交林等。森林公园内郁郁葱葱、松涛阵阵、枝叶婆娑、苍翠挺拔、万木峥嵘,树干苔藓地衣密布,丝萝悬挂似美飘逸,充满原始林神秘的野趣。

2、规划主题

森林观光、科学研究。

3、规划内容

核心景观区拥有珍贵的森林自然资源,主要目标为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提升森林景观资源质量。该区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楸林花海、红映山林、山樱吹雪、狼窝顶、森林揽胜台等。楸树为江苏省保护植物,该区楸树林树形高大,树冠茂密,姿态俊秀,林下植被覆盖度低,应进一步加强保护;红映山林(映山红)、山樱吹雪(山樱花)林分结构较差,垂直分布差异不大,层次不够明显,植被结构简单,应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与二桅尖景点遥相呼应;新建森林揽胜台,以便观山看海,观岛观城。(表5-2)(附图10)。

表5-2 核心景观区主要建设项目一览表

规划项目

资源分类

主要建设内容

规划主题

景点等级

楸林花海

生物资源

楸树林位于狼窝顶,楸树为落叶乔木,是江苏省保护植物,树干通直,寿命长,有较强的消声、除尘、吸毒的功能,且“材”貌双全,自古素有“木王”之称。每至花期,繁花满枝、香气浓郁,令人赏心悦目,游客至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