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花台 责编:陈丽丽 电话:2356773 2018 年 11 月 17 日 星期六 06 [email protected] 我和文学 (笔记艺事) 颜烈 序诗 半辈追求无止步, 我和文学结因缘。 人生勇逐新潮浪, 沧海敢张一片帆。 为有诗文阐世道, 岂无情爱洒人间。 几多风雨挺身过, 满目青山霞染丹。 工棚一记惊雷 1968年7月, “文革”如火如荼,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正掀起浪潮。 我庆幸复退军人身份,得以从金中 “老三届” 26 班逃兵般急急前往位 于汕头市西港尾的新开工厂电化 厂报到。 打此, “错倒三班当老大,滥竽 一管冲儿曹。”过起工人生活,八小 时外开“自留地”,默默进行业余文 学创作。 翌年,我先是打响“小钢 炮”——一篇《驳潜力挖尽论》小评 论登上《汕头日报》一版,继之,是惊 雷一记爆工棚—一首《工棚惊 雷》诗歌载“韩江水”…… 也算是我业余文学创作初试 锋芒,一点小小的成绩。 从此,我常常是日打工,晚“开 夜车”,寻寻觅觅油灯下,仄仄平平 铁马上,时有新作见报,享名“工人 作者”。随之,我与一群志同道合的 文学爱好者成立汕头市工人文化 宫业余文艺创作组,被推选为组长, 入选地方文联委员,汕头市青联委 员(四届),开讲青年文学会学习班, 受聘市文联文讲所。正是: 百里单骑运粮草,诗文腹稿路酝酿。 妻儿满载一身家,且展花笺招晚霞。 在汕头至潮阳的广汕路上,可 见特立独行这一风景。 黄华路文艺学习班 1973年5月,我荣幸被推荐上 广州黄华路省委党校参加省委宣 传部、广东作协分会举办的文艺学 习班学习一个月。 汕头地区 4 个名额上报。即时 为汕头地区戏工室专职许尚敬、陈 骅,时为揭阳文化馆员刘志清,汕头 电化厂工人作者颜烈。 在这个文艺学习班上,春风初 度,文艺复苏。我初出茅庐,开眼见 天,见到我见所未见大名灌耳的一 批著名作家诗人:黄宁婴、楼栖、杨 奎章、于逢、谭军、黄庆云、陶萍、郭 西菲、范怀烈、章明、易征、沈仁康、 易巩、易准…… 在这个文艺学习班上,春风习 习吹,与会者一卸重负,一改噤若寒 蝉的窘态,议论纷纷,侃人生,谈文 学,把心中的郁积释放出来,收拾烂 摊子,重举如椽笔,跃跃欲试…… 文缘正结,文运待兴。在这个 文艺学习班时间,我真正称得上处 女作的诗歌《化验员老木匠》刊于 1973 年 5 月号《广东文艺》(原《作 品》),杂文《“压担子”好》、《要有“啃 酸果”的精神》,分别载于《人民日 报》、《南方日报》,奠定了我步上文 学殿堂的基础,拍开我翱翔文学天 空的翅膀“流光,过半纪。志不坠云,情 有独钟。”(拙作《雪梅香》句) 沙面文艺吹风会 1978年12月16日。作协广东 分会在广州沙面胜利宾馆召开文 学创作座谈会,后来有人称“沙面文 艺吹风会”,我与黄廷杰携手跻身盛 会,喜之不胜。 座谈会上见到文艺界领导和 许多心仪已久的著名作家诗人。 有特从北京莅会的周扬、夏衍、林默 涵、张光年(光未然)。广东的欧阳 山、陈残云、秦牧、肖殷等一批风流 人物,直让我一见如睹泰斗,闻言如 雷贯耳…… 时至粉碎“四人帮”不久,党的 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十年文艺死火 待复燃。这可是名副其实的文艺 吹风会、解冻会啊!我作为一个文 学新生儿,能与会聆听诸家纵谈阔 论,指点江山,获益匪浅,鼓舞莫大。 会议结束归来后,我虽照旧工 厂做工“三班倒”,过我的妻儿“黑 户”苦日子,但从不敢懈怠,八小时 外躬耕“自留地”,业余创作撒播种 籽…… 油灯如豆照夤夜,泪血吞心爬 格窗。 不问咸甜酸苦涩。只滋诗草 百千行。 两表齐飞参省协 1980年初,我突接二张作协广 东分会会员登记表,一是《广东文 艺》诗编辑西彤寄来的,一是《广东 文艺》杂文评论编辑易准寄的,两人 不约而同,作我申请参加省作协的 介绍人。是年7月,我正式被批准 为作协广东分会会员。这也是“文 革”后第一批吸收会员。 成为广东作协会员是一种认 可、鼓励,也是一种责任,担当鞭 策。从此,我自然加油鼓劲,更加忘 情于文学创作,努力业余文艺创作, 被评为市业余文艺创作积极分子, 出席劳模先进庆功大会受表彰。 又被汕头作协推选出席省三届作 代会代表,到广州南湖参加盛会。 那可是一次难忘的盛会,广东 作家诗人济济一堂,许多早闻其名 未曾谋面的作家诗人难得一见,握 手如故尽开颜。 至此,兴冲冲共赴文坛,耕耘 芳草地长;心怅怅,躬耕文学殿 堂。上下求索,踽踽独行,书写人 生新一章。 进修全总文讲班 1980年秋,我获省总工会推举 五人名单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举 办的首届职工文艺创作讲习班赴 京进修三个月,至冬结业。 正是在北京城门外全总文讲 班上,我聆听了著名作家诗人柯岩、 蒋子龙、刘心武、邓友梅等名家讲 课。吸收文学基因、养分。开阔创 作视野目光。也正是在文讲班学 习之时,亲历“朦胧诗”摩登而出。 诗刊青春诗会首秀T台。舒婷、北 岛、顾城、杨牧、周涛、叶延滨、梁小 斌……纷纷登场,激扬文字,指点 江山,真是快哉妙哉! 受此氛围熏陶感染,我跃跃欲 试,在文讲班上写下了颇有几分反 思意味的《北京三章》,后来收入于 我首本诗集《相思叶》由花城出版社 出版。 “明知是死的僵尸, 依稀闻‘三呼万岁’…… 我新生的共和国啊, 就从这里脱胎。 …… —是千载瑰宝 当发扬光大; —是百年魔怪, 须一举搬开。” —《走在十三陵路上》 《天车》入选省职工文艺 1982 年 12 月,我早先于工厂取 材创作的《天车》,还有《牛头刨》诗 (均刊于《羊城晚报花地》)。在全 省职工业余文艺作品评选(广东省 总工会、省文化厅联合举办)中获 奖,并编入秦牧作序、主评委的《夜 半吉他声》,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可 谓喜上加喜,双喜临门。 文坛泰斗秦牧为这本获奖 35 篇作品汇编做序,给予充分肯定褒 奖,表扬作品生活细节饱满生动,栩 栩如生。在入奖的五首诗歌中,作 为终评委的他也颇为赏识,赞许我 的《天车》,尤其结句“一个大吊钩像 个‘?’胸前挂/还有什么重担/还有 什么要抓……”形象鲜明,意境深 邃。是人民公仆的一个写照、礼赞! 创办《汕头工人报》 1984 年春,我受命汕头市总 工会(是时我已经从工厂调至市 总工会宣教部当干事)创办《汕头 工人报》。 创办一张新报纸,那可是不容 易的事,尤其对我这个门外汉。然 而,领导既已拍板,信任我,找到我 头上,我心志犹有,责不可推,倒是 知难而上,勇挑重担。 首要是搭编辑班子,招抚人 才。当时,我已组建了汕头市工人 业余文艺创作组,被推选为组长,结 识了不少文艺爱好者、作者,常在工 人文化宫翠园活动。 近水楼台,翠园得月。我从这 里物色几位人选,汇报领导认可,即 着手人事调动,走脚皮,磨嘴皮,登 其单位,求爹爹,拜奶奶,放人才。 经几方跑走,说动对方,数月 后,终于搭成杨群勇(红阳机械厂)、 余向东(广东轻工机械厂)、魏影秋 (汕头感光化学厂)、贝军(汕头电化 厂)、陈再殿(美术,汕头地区进出口 公司)、吴锡洲(摄影,市人事局推 荐)连同我搭成报社架子,编辑班 子,风风火火赶于五一正式创刊。 新生婴儿,呱呱坠地,也算风 行汕头地区半个天,首开南粤工人 头炉火。 有次,我上省总工会汇报工 作,省总工会宣教部廖部长拍着我 的肩膀:你这位早闻其名工人作者 可真行!《汕头工人报》办得不错嘛 ……言外之意,诸多鼓励。 盘弓绽放文明花 1984年夏天,蝉鸣金凤。为迎 接建国 35 周年,中共汕头市委宣传 部召集文联、文化局、总工会、共青 团、《汕头日报》社联合举办“文明 花”征文活动。 征文截至当年 8 月 31 日,四报 一刊共收到来稿 600 多篇,其中 106 篇分别被《汕头日报》|《汕头文艺》、 《汕头工人报》、《汕头青少年报》、 《文化走廊》选登。经征文小组评选 筛定, 42篇作品获奖,计列报告文 学7篇,短篇小说21篇,散文7篇, 诗歌 7 首。于当年 12 月,征文获奖 作品结集《文明花》出版。 我特地创作参与征文的一篇 《弓—为一个残疾人而歌》荣获 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与并列一等奖 的欧阳芸报告文学《未来和希望,属 于他们……》高小莉短篇小说《九 指寻偶》上榜入册,显赫一时。 也真难得,《弓》是怎么能在征 文诗歌项目中夺魁?细想起来,乃 得益于当时正兴读书演讲会,听一 位残疾姑娘在工人影剧院演讲生 动,以及时代楷模张海迪的启迪、风 范,我灵感一触经典音乐《贝多芬生 命交响乐第九章》即诗意迭出,诗情 飞扬,一气呵成成绝唱。 参加岭海诗社成“十八 条”汉子 1984 年秋,市政协岭海诗社 副秘书长李志浦先生到刚刚创办 不久的《汕头工人报》社做客。谈 叙间,邀我参加岭海诗社。我说 我写新诗,旧体诗未入门,但平时 爱好唐诗宋词,能参加吗?志浦 先生回答无问题,入社后自可学 习古典诗词。 真的,是年 8 月中秋,岭海诗 社在三牧楼政协旧址正式成立以 张华云、蔡起贤、杨方笙、陈谦、 黄翼、林友、高承光、李志浦 ,还 有诗僧释定持、港胞张树人等18 人的诗社,我忝列其中,乃最年轻 的一位。 后来,剧作家李志浦先生戏称 为“十八棵青松”、“十八条汉子”。 蔡起贤老先生挥毫题冠首联: 岭上梅花诗境界 海中珠现社精神 从此,我和岭海诗社相依三十 年,直至从副社长退居顾问矣。 一张陈年选票统计表 1984年1月,我受命汕头市总 工会创办《汕头工人报》。受宠若 惊,责任重大。不敢懈怠。我整个 身心投入,别无他顾,连春节都无歇 息,废寝忘餐,倾情一纸…… 翌年 8 月,汕头作家协会召开 会员代表大会宣布成立,我正忙于 工人报副总编岗位上,无法脱身参 加汕头作协首届代表大会。会后, 有文友登门相告,你高票选入五名 内……我不当一回事,听过而已, 往事早没入烟海。 许多年以后,应邀参加市文联 主持的汕头作家协会召开的一次 特别会议,老友黄廷杰同赴会。席 间悄悄递给我一张陈年作废选票 统计表,我浏览而过,后核计 138 人 的投票者,有 66 人在选票上, 10名0 票,余 1-68 票不等,我确实得 46 票 居第五位。我唯默然,真是一次历 史的误会,五位虚席已矣,一哂之。 年历翻过好几页, 1990年9月, 我以汕头经济特区作家协会创会 主席身份列席汕头作家协会主席 团会议,被推为第四位副主席。以 后,连任三届,直至退当顾问。中共 汕头市委宣传部颁给 2008 年度文 艺特别奖。 《珍珠情》获奖城市诗歌 1994 年秋,我接到北京《新国 风》主编丁慨然先生的请柬,赴京 参加“中国城市诗歌”评选(诗集编 辑项)。 携上一年前才由中国工人出 版社出版的讴歌我汕头经济特区 诗集《珍珠情》,飞赴京都宾馆,与 天津诗人黎编辑、北京诗人叶文 福、肇庆诗人颜石等12 人聚会,共 论诗艺。经城市诗歌研究所评选 结果,我的诗集《珍珠情》荣获城市 诗歌优秀奖。无疑对我是一种鼓 励和鞭策。 回汕头后,一踏进经济特区的 土地,我感到如沐春雨,潇潇洒洒, 继续歌唱特区。吟咏新篇。一曲 《汕头,满弦之弓》随开进汕头的火 车呼啸而出,一篇《春天的诉说》付 诸新世纪…… 诗长郭光豹为拙著《珍珠情》 作序中评说,鄙人历“蜕变”而后生, 经痛苦而知勇,实是肯綮之言,中的 之矢。 而《汕头,满弦之弓》后获省报 纸副刊年度评选三等奖,入编汕头 文学乡土教材。 《蝴蝶梦》荣获金龙奖 世纪之交,金龙舞之。鄙人 1994 年 8 月(成都出版社)放飞的 《蝴蝶梦》,喜获国际炎黄诗歌首届 龙文化金奖殊荣,并被香港银河出 版社重版再版,风行海内外…… 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惊喜!我 急急专程赴鹰潭诗会领奖。与台 湾诗人向明、香港诗人韦鸣、澳门诗 人央英、香港诗人傅天虹、路羽伉 俪,浙江诗人叶坪等欢聚一堂,颂诗 论诗,切磋共研。诗外开眼界,畅游 龙虎山。 正是: “金龙”既得手, “伏虎”另所图。 明知诗路陡,偏向云天走! 行行复行行,天外有重天。 蝴蝶翩翩舞,伊人在水边。 1993年,我花一年业余时间集 中精力创作的《蝴蝶梦—人生十 四行诗》99 首(除《成熟》一首外)陆 续发表于(以每次 5 首组诗形式) 《汕头特区晚报》副刊“龙泉”版,引 来好评如潮。 1994 年 8 月,由著名诗评家 杨光治作序,付梓成都出版社王 世杰任责编出版发行,再次掀起 一场人生十四行诗热潮蝴蝶梦翩 翩…… 九十九圈涟漪记心迹,九十九 朵玫瑰献知音。 小时我极怕走夜路,总觉漆黑之 夜危机四伏,然而有时,无论如何胆 战心惊,夜路还是得硬着头皮走下 去。最难忘的是每年去姥姥家走那 段火车站与村子之间的路。那段路 虽只有三四公里,但途中有两处吓人 的地界,一处要经过一片坟地,另一 处要穿过一片玉米和高粱的庄稼地。 经常是夜里十一二点下火车,因 没钱在镇上旅馆住下,我便和母亲从 小镇车站急匆匆往姥姥家赶。途中极 少有人,母亲持着手电筒,很小的一团 黄光照着脚前的土路,我就紧追着那 团光急走,有时母亲故意和我说些话, 我答得心不在焉。多年后母亲与我说 起走那段夜路的情形,才知道她那时 也非常害怕,与我说话是为了分散我 们当时害怕的心理,同时也为了壮胆。 赶上有月亮的夜晚还好些,若是 无月,当将小镇所有的灯光抛在身 后,前面的土路在星光的映照下显得 神秘莫测起来,路两旁的树木和庄稼 浓密得发暗,像有许多怪兽蹲伏其中 窥视着我们。转过一个山弯,路边是 一大群另一类人的居住地,如林的墓 碑高高低低矗在山坡中。每到这个 地方,我都不敢向四处瞅,只有机械 地加快脚步,庆幸的是平时大人讲的 《聊斋》里那些吓人的神鬼故事从未 出现过。 有了走夜路的经历,长大后胆 量比别人大了许多。有一年到外地 工作,临近年关回家过年,下火车后 因雪大路滑,客运站的汽车停运,我 等不及,心一横,背起包裹往家走。 三十多公里的山路,走一半天就黑 了,四周皆是黑黝黝的山林,走着走 着,我发觉身后不远处有动物跟着, 凭感觉,那是一只狼。自幼在山里 长大,我并未惊慌,先到路边拾了根 木棍攥在手中,这时猛然想起背包 内有给儿子买的爆竹,顿时喜出望 外。我没有将一挂爆竹全部点燃, 而是一枚枚燃放,刚放几个,回头望 望,那只狼早没影了。 回到家后,面对父母妻儿,我轻 描淡写地说自己是搭车回来的,遇狼 的事儿更是埋藏在心里。我想,自己 常年在外东奔西走,何必给家人添一 分担忧呢,或许报喜不报忧也是爱的 一种方式吧。其实人一生需要独自 走许多夜路,人生本来就没多少坦 途。硬着头皮走过来,也就无所谓 了。有了走夜路的经历,不但有了胆 量和经验,心中也逐渐增加了许多镇 定,在此后的人生旅途中,面对各种 各样的“夜路”,也敢勇往直前地走下 去,那个曾经让人胆战心惊的怕字早 已变得无足轻重。 夜归人 王贵宏 中国是一个爱美的国度,中华 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美的民 族。早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 半坡人就能够制造出色彩艳丽的彩 陶,并装饰上美丽的花纹,表现出最 原始的审美诉求。到了商周时期的 青铜时代,青铜器可以分为食器、酒 器、水器、乐器四大类,更是以品类 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 巧、风格独特而著称。而商代的青 铜器,有的已不是一般的实用器了, 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产品,寄托着他 们的信条与期望,反映着他们的思 想观念。中国更是瓷器的故乡,多 姿多彩的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 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可见,从远古时期到古代社 会,虽然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物质生活也并不富足,却对生活品 质和美有如此高的要求,在对待一 粥一饭,一瓢一饮的容器上,都丝 毫不含糊,能工巧匠们不辞辛劳地 对使用的容器进行精心设计、雕琢 和制造,表现出一种追求美的艺术 和审美的态度,让现代人叹为观 止!而中国瓷器发展史给我们展 现出一幅多么浪漫美丽的生活画 卷:棋琴书画、作诗吟赋、饮酒品 茶、赏花观鱼,衣食住行等都用美 丽的器皿陪衬蕴育出一种特有的 韵味。从古至今,这些美丽的器皿 都被精心打造成精美的艺术品,装 载着一部追求美的历史,给历代人 们带来了多少美的艺术享受,承载 了多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形成了 一种独特的艺术、文化及民族特 色,打上了中华民族美的烙印。 故我也用美丽的器皿装载着浪 漫的四季,装点着诗意的生活,营造 着美好的心情。春用精美的紫砂壶 泡一壶“雨前清明”,饮尽那一壶春 色绿意;或用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泡 一杯玫瑰花茶,看着玫瑰在水中绽 放成永不凋谢的一朵,再细细品啜 它的芬芳,美丽的器皿中盛开着茶 芳禅心,浸入心田,满口余香。夏用 看起来冰凉冰凉的透明的玻璃器皿 装冰淇淋,色泽好看的饮料,饮尽一 季清凉。秋来用美丽的酒瓶装自己 酿制的葡萄酒,再倒进美丽的玻璃 酒杯中,便会醉在“葡萄美酒夜光 杯”中。冬去踏雪寻梅,采得三两 枝,斜插于古色古香的青花瓷花瓶 中,感觉像一幅国画般珠联璧合,相 得益彰。在日常生活中,用美丽的 锅碗瓢盆可以让你有一种更好的心 情去烹饪调制出美味美食,用的器 皿考究一些,会为美食的色香味美 锦上添花,享用时的食欲、情调和心 情也会大不一样,人生因有味而清 欢。一家花店,把同样的花草移栽 到美丽的花盆里,立马摇身一变,身 价百倍。的确,用造型各异的好看 的花盆去种各种花草,会让花更美, 让你赏花的心境大相径庭。 总之,人靠衣装马靠鞍,美丽的 器皿是对生命万物的一种尊重和礼 赞,是对美好事物的热情拥抱和甜 蜜亲吻,是美好生活的孵化器,是美 好心境的催化剂。艾小羊曾这样写 道:“所谓精致,就是把钱花在小事 上;所谓享受生活,享受的就是那些 精致小物身上的无用之美。”人生除 了诗和远方,还有当下的不苟且,在 打造生活品质上,我们选择“不将 就”,用精致美丽的器皿装点培植出 更精致美好的生活。 美丽的 器皿 宋莺 母亲说,房子,就是斗笠,遮风 挡雨。不求多大,合适就好。 我知道,他指的是够住就好。 隔壁老牛叔,儿子在城里买了套 房,近两百平,一家三口住。老牛去 了一趟,回来老夸口。母亲却私下 说,房子够住就好,太大了,没人气。 我们是跟父母一起住的。十几 年前建的平房,两间,父母住一间, 我们小家子住一间,显逼仄。但母 亲说,房子是不够住,就是人气旺! 十年前,父母省吃俭用,买下了 一份宅基地。 最近,我和妻子计划建新房。 母亲听了,合不拢嘴,说,要建,就建 大一点。 我说,不就那块儿地。 母亲说,往高建哩! 我说,你不常说,够住就好。 母亲说,寸土寸金呢,房子高 了,大了,光看着就能多活几年! 我说,我也想房子高大上,钱哪来? 母亲沉默一会,说,建房子,谁 不缺钱使?我跟亲戚们说说,能帮 就帮。今儿,形势好,往长久想,建 房子就要体面些。 从筹划建房那天开始,母亲没 一天不忙乎的。 未建房,先填地修路。 那段时间忙乱了。母亲每天 带孙子上幼儿园后,赶回厝地,帮 忙看看,捡捡一些废砖头,填补路 面的坑洼。 有时,我有事先走,让母亲照看 着。母亲说,有事你先走,我看着。 母亲每次捡起地上杂乱的砖块,总 是抬眼看着还没打地基的宅基地, 如沐春风,整个喜羊羊的状态。 上午,母亲带孩子上幼儿园回 来,就钻进房间里没出来,我知道, 母亲在睡。一个多钟头后,母亲起 来了,说,昨天忙了一天,捡砖头填 路,一点没觉得累,上午带孙子去幼 儿园的路上,就感到特别的疲倦。 我打趣说,要是换成金砖头,兴 许不觉得累了。本是说笑,母亲却 冒认真劲儿,那是,能换成金砖头, 就是几天几夜,也累不倒。哎,要真 是金砖头多好,我儿子不就可以多 建几层楼了。 看着母亲孩子般的遐想,我心 里五味杂陈。 其实,我是跟母亲以前的想法 一样的,房子够住就好。 下午,天气特别热,我办完事回 来,却不见母亲。 来到厝地,见到母亲正弯着腰, 刨着埋在混凝土里的砖块。 母亲扬起脸,擦脸上一把汗;埋 下头,一双枯瘦的手又往土里刨。 好不容易刨出一块。 陈树彬

我和文学 美丽的 器皿 (笔记艺事)chaozhoudaily.com/czrb/page/1/2018-11-17/06/16991542416929640.pdf · 和谐相处 庄园 摄 百花台 06 责编:陈丽丽 电话:2356773

  • Upload
    others

  • View
    1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和谐相处

庄园

百花台责编:陈丽丽 电话:2356773 2018年11月17日 星期六

06 [email protected]

我和文学(笔记艺事)

□颜烈

序诗半辈追求无止步,我和文学结因缘。人生勇逐新潮浪,沧海敢张一片帆。为有诗文阐世道,岂无情爱洒人间。几多风雨挺身过,满目青山霞染丹。

工棚一记惊雷1968年7月,“文革”如火如荼,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正掀起浪潮。我庆幸复退军人身份,得以从金中

“老三届”26班逃兵般急急前往位于汕头市西港尾的新开工厂电化厂报到。

打此,“错倒三班当老大,滥竽一管冲儿曹。”过起工人生活,八小时外开“自留地”,默默进行业余文学创作。

翌 年 ,我 先 是 打 响“ 小 钢炮”——一篇《驳潜力挖尽论》小评论登上《汕头日报》一版,继之,是惊雷一记爆工棚——一首《工棚惊雷》诗歌载“韩江水”……

也算是我业余文学创作初试锋芒,一点小小的成绩。

从此,我常常是日打工,晚“开夜车”,寻寻觅觅油灯下,仄仄平平铁马上,时有新作见报,享名“工人作者”。随之,我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学爱好者成立汕头市工人文化宫业余文艺创作组,被推选为组长,入选地方文联委员,汕头市青联委员(四届),开讲青年文学会学习班,受聘市文联文讲所。正是:百里单骑运粮草,诗文腹稿路酝酿。妻儿满载一身家,且展花笺招晚霞。

在汕头至潮阳的广汕路上,可见特立独行这一风景。

黄华路文艺学习班1973年5月,我荣幸被推荐上

广州黄华路省委党校参加省委宣传部、广东作协分会举办的文艺学习班学习一个月。

汕头地区4个名额上报。即时为汕头地区戏工室专职许尚敬、陈骅,时为揭阳文化馆员刘志清,汕头电化厂工人作者颜烈。

在这个文艺学习班上,春风初度,文艺复苏。我初出茅庐,开眼见天,见到我见所未见大名灌耳的一批著名作家诗人:黄宁婴、楼栖、杨奎章、于逢、谭军、黄庆云、陶萍、郭西菲、范怀烈、章明、易征、沈仁康、易巩、易准……

在这个文艺学习班上,春风习习吹,与会者一卸重负,一改噤若寒蝉的窘态,议论纷纷,侃人生,谈文学,把心中的郁积释放出来,收拾烂摊子,重举如椽笔,跃跃欲试……

文缘正结,文运待兴。在这个文艺学习班时间,我真正称得上处女作的诗歌《化验员•老木匠》刊于1973年5月号《广东文艺》(原《作品》),杂文《“压担子”好》、《要有“啃酸果”的精神》,分别载于《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奠定了我步上文学殿堂的基础,拍开我翱翔文学天空的翅膀——

“流光,过半纪。志不坠云,情有独钟。”(拙作《雪梅香》句)

沙面文艺吹风会1978年12月16日。作协广东

分会在广州沙面胜利宾馆召开文学创作座谈会,后来有人称“沙面文艺吹风会”,我与黄廷杰携手跻身盛会,喜之不胜。

座谈会上见到文艺界领导和

许多心仪已久的著名作家诗人。有特从北京莅会的周扬、夏衍、林默涵、张光年(光未然)。广东的欧阳山、陈残云、秦牧、肖殷等一批风流人物,直让我一见如睹泰斗,闻言如雷贯耳……

时至粉碎“四人帮”不久,党的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十年文艺死火待复燃。这可是名副其实的文艺吹风会、解冻会啊!我作为一个文学新生儿,能与会聆听诸家纵谈阔论,指点江山,获益匪浅,鼓舞莫大。

会议结束归来后,我虽照旧工厂做工“三班倒”,过我的妻儿“黑户”苦日子,但从不敢懈怠,八小时外躬耕“自留地”,业余创作撒播种籽……

油灯如豆照夤夜,泪血吞心爬格窗。

不问咸甜酸苦涩。只滋诗草百千行。

两表齐飞参省协1980年初,我突接二张作协广

东分会会员登记表,一是《广东文艺》诗编辑西彤寄来的,一是《广东文艺》杂文评论编辑易准寄的,两人不约而同,作我申请参加省作协的介绍人。是年7月,我正式被批准为作协广东分会会员。这也是“文革”后第一批吸收会员。

成为广东作协会员是一种认可、鼓励,也是一种责任,担当鞭策。从此,我自然加油鼓劲,更加忘情于文学创作,努力业余文艺创作,被评为市业余文艺创作积极分子,出席劳模先进庆功大会受表彰。又被汕头作协推选出席省三届作代会代表,到广州南湖参加盛会。

那可是一次难忘的盛会,广东作家诗人济济一堂,许多早闻其名未曾谋面的作家诗人难得一见,握手如故尽开颜。

至此,兴冲冲共赴文坛,耕耘芳草地长;心怅怅,躬耕文学殿堂。上下求索,踽踽独行,书写人生新一章。

进修全总文讲班1980年秋,我获省总工会推举

五人名单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举办的首届职工文艺创作讲习班赴京进修三个月,至冬结业。

正是在北京城门外全总文讲班上,我聆听了著名作家诗人柯岩、蒋子龙、刘心武、邓友梅等名家讲课。吸收文学基因、养分。开阔创作视野目光。也正是在文讲班学习之时,亲历“朦胧诗”摩登而出。诗刊青春诗会首秀T台。舒婷、北岛、顾城、杨牧、周涛、叶延滨、梁小斌……纷纷登场,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真是快哉妙哉!

受此氛围熏陶感染,我跃跃欲试,在文讲班上写下了颇有几分反思意味的《北京三章》,后来收入于我首本诗集《相思叶》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明知是死的僵尸,依稀闻‘三呼万岁’……我新生的共和国啊,就从这里脱胎。……——是千载瑰宝当发扬光大;——是百年魔怪,须一举搬开。”

——《走在十三陵路上》

《天车》入选省职工文艺1982年12月,我早先于工厂取

材创作的《天车》,还有《牛头刨》诗(均刊于《羊城晚报•花地》)。在全省职工业余文艺作品评选(广东省

总工会、省文化厅联合举办)中获奖,并编入秦牧作序、主评委的《夜半吉他声》,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可谓喜上加喜,双喜临门。

文坛泰斗秦牧为这本获奖35篇作品汇编做序,给予充分肯定褒奖,表扬作品生活细节饱满生动,栩栩如生。在入奖的五首诗歌中,作为终评委的他也颇为赏识,赞许我的《天车》,尤其结句“一个大吊钩像个‘?’胸前挂/还有什么重担/还有什么要抓……”形象鲜明,意境深邃。是人民公仆的一个写照、礼赞!

创办《汕头工人报》1984 年春,我受命汕头市总

工会(是时我已经从工厂调至市总工会宣教部当干事)创办《汕头工人报》。

创办一张新报纸,那可是不容易的事,尤其对我这个门外汉。然而,领导既已拍板,信任我,找到我头上,我心志犹有,责不可推,倒是知难而上,勇挑重担。

首要是搭编辑班子,招抚人才。当时,我已组建了汕头市工人业余文艺创作组,被推选为组长,结识了不少文艺爱好者、作者,常在工人文化宫翠园活动。

近水楼台,翠园得月。我从这里物色几位人选,汇报领导认可,即着手人事调动,走脚皮,磨嘴皮,登其单位,求爹爹,拜奶奶,放人才。

经几方跑走,说动对方,数月后,终于搭成杨群勇(红阳机械厂)、余向东(广东轻工机械厂)、魏影秋(汕头感光化学厂)、贝军(汕头电化厂)、陈再殿(美术,汕头地区进出口公司)、吴锡洲(摄影,市人事局推荐)连同我搭成报社架子,编辑班子,风风火火赶于五•一正式创刊。

新生婴儿,呱呱坠地,也算风行汕头地区半个天,首开南粤工人头炉火。

有次,我上省总工会汇报工作,省总工会宣教部廖部长拍着我的肩膀:你这位早闻其名工人作者可真行!《汕头工人报》办得不错嘛……言外之意,诸多鼓励。

盘弓绽放文明花1984年夏天,蝉鸣金凤。为迎

接建国35周年,中共汕头市委宣传部召集文联、文化局、总工会、共青团、《汕头日报》社联合举办“文明花”征文活动。

征文截至当年8月31日,四报一刊共收到来稿600多篇,其中106篇分别被《汕头日报》|《汕头文艺》、

《汕头工人报》、《汕头青少年报》、《文化走廊》选登。经征文小组评选筛定,42篇作品获奖,计列报告文学7篇,短篇小说21篇,散文7篇,诗歌7首。于当年12月,征文获奖作品结集《文明花》出版。

我特地创作参与征文的一篇《弓——为一个残疾人而歌》荣获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与并列一等奖的欧阳芸报告文学《未来和希望,属于他们……》高小莉短篇小说《九指寻偶》上榜入册,显赫一时。

也真难得,《弓》是怎么能在征文诗歌项目中夺魁?细想起来,乃得益于当时正兴读书演讲会,听一位残疾姑娘在工人影剧院演讲生动,以及时代楷模张海迪的启迪、风范,我灵感一触经典音乐《贝多芬生命交响乐第九章》即诗意迭出,诗情飞扬,一气呵成成绝唱。

参加岭海诗社成“十八条”汉子

1984 年秋,市政协岭海诗社副秘书长李志浦先生到刚刚创办不久的《汕头工人报》社做客。谈叙间,邀我参加岭海诗社。我说我写新诗,旧体诗未入门,但平时爱好唐诗宋词,能参加吗?志浦先生回答无问题,入社后自可学习古典诗词。

真的,是年8月中秋,岭海诗社在三牧楼政协旧址正式成立以张华云、蔡起贤、杨方笙、陈谦、黄翼、林友、高承光、李志浦,还有诗僧释定持、港胞张树人等18人的诗社,我忝列其中,乃最年轻的一位。

后来,剧作家李志浦先生戏称为“十八棵青松”、“十八条汉子”。蔡起贤老先生挥毫题冠首联:

岭上梅花诗境界海中珠现社精神从此,我和岭海诗社相依三十

年,直至从副社长退居顾问矣。

一张陈年选票统计表1984年1月,我受命汕头市总

工会创办《汕头工人报》。受宠若惊,责任重大。不敢懈怠。我整个身心投入,别无他顾,连春节都无歇息,废寝忘餐,倾情一纸……

翌年8月,汕头作家协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宣布成立,我正忙于工人报副总编岗位上,无法脱身参加汕头作协首届代表大会。会后,有文友登门相告,你高票选入五名内……我不当一回事,听过而已,往事早没入烟海。

许多年以后,应邀参加市文联主持的汕头作家协会召开的一次特别会议,老友黄廷杰同赴会。席间悄悄递给我一张陈年作废选票统计表,我浏览而过,后核计138人的投票者,有66人在选票上,10名0票,余1-68票不等,我确实得46票居第五位。我唯默然,真是一次历史的误会,五位虚席已矣,一哂之。

年历翻过好几页,1990年9月,我以汕头经济特区作家协会创会主席身份列席汕头作家协会主席团会议,被推为第四位副主席。以后,连任三届,直至退当顾问。中共汕头市委宣传部颁给2008年度文艺特别奖。

《珍珠情》获奖城市诗歌1994年秋,我接到北京《新国

风》主编丁慨然先生的请柬,赴京参加“中国城市诗歌”评选(诗集编辑项)。

携上一年前才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讴歌我汕头经济特区诗集《珍珠情》,飞赴京都宾馆,与天津诗人黎编辑、北京诗人叶文福、肇庆诗人颜石等12人聚会,共论诗艺。经城市诗歌研究所评选结果,我的诗集《珍珠情》荣获城市诗歌优秀奖。无疑对我是一种鼓励和鞭策。

回汕头后,一踏进经济特区的土地,我感到如沐春雨,潇潇洒洒,继续歌唱特区。吟咏新篇。一曲

《汕头,满弦之弓》随开进汕头的火车呼啸而出,一篇《春天的诉说》付诸新世纪……

诗长郭光豹为拙著《珍珠情》作序中评说,鄙人历“蜕变”而后生,经痛苦而知勇,实是肯綮之言,中的之矢。

而《汕头,满弦之弓》后获省报纸副刊年度评选三等奖,入编汕头文学乡土教材。

《蝴蝶梦》荣获金龙奖世纪之交,金龙舞之。鄙人

1994年8月(成都出版社)放飞的《蝴蝶梦》,喜获国际炎黄诗歌首届龙文化金奖殊荣,并被香港银河出版社重版再版,风行海内外……

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惊喜!我急急专程赴鹰潭诗会领奖。与台湾诗人向明、香港诗人韦鸣、澳门诗人央英、香港诗人傅天虹、路羽伉俪,浙江诗人叶坪等欢聚一堂,颂诗论诗,切磋共研。诗外开眼界,畅游龙虎山。

正是:“金龙”既得手,“伏虎”另所图。明知诗路陡,偏向云天走!行行复行行,天外有重天。蝴蝶翩翩舞,伊人在水边。1993年,我花一年业余时间集

中精力创作的《蝴蝶梦——人生十四行诗》99首(除《成熟》一首外)陆续发表于(以每次5首组诗形式)

《汕头特区晚报》副刊“龙泉”版,引来好评如潮。

1994 年 8 月,由著名诗评家杨光治作序,付梓成都出版社王世杰任责编出版发行,再次掀起一场人生十四行诗热潮蝴蝶梦翩翩……

九十九圈涟漪记心迹,九十九朵玫瑰献知音。 小时我极怕走夜路,总觉漆黑之

夜危机四伏,然而有时,无论如何胆战心惊,夜路还是得硬着头皮走下去。最难忘的是每年去姥姥家走那段火车站与村子之间的路。那段路虽只有三四公里,但途中有两处吓人的地界,一处要经过一片坟地,另一处要穿过一片玉米和高粱的庄稼地。

经常是夜里十一二点下火车,因没钱在镇上旅馆住下,我便和母亲从小镇车站急匆匆往姥姥家赶。途中极少有人,母亲持着手电筒,很小的一团黄光照着脚前的土路,我就紧追着那团光急走,有时母亲故意和我说些话,我答得心不在焉。多年后母亲与我说起走那段夜路的情形,才知道她那时也非常害怕,与我说话是为了分散我们当时害怕的心理,同时也为了壮胆。

赶上有月亮的夜晚还好些,若是无月,当将小镇所有的灯光抛在身后,前面的土路在星光的映照下显得神秘莫测起来,路两旁的树木和庄稼浓密得发暗,像有许多怪兽蹲伏其中窥视着我们。转过一个山弯,路边是一大群另一类人的居住地,如林的墓

碑高高低低矗在山坡中。每到这个地方,我都不敢向四处瞅,只有机械地加快脚步,庆幸的是平时大人讲的

《聊斋》里那些吓人的神鬼故事从未出现过。

有了走夜路的经历,长大后胆量比别人大了许多。有一年到外地工作,临近年关回家过年,下火车后因雪大路滑,客运站的汽车停运,我等不及,心一横,背起包裹往家走。三十多公里的山路,走一半天就黑了,四周皆是黑黝黝的山林,走着走着,我发觉身后不远处有动物跟着,凭感觉,那是一只狼。自幼在山里长大,我并未惊慌,先到路边拾了根木棍攥在手中,这时猛然想起背包内有给儿子买的爆竹,顿时喜出望外。我没有将一挂爆竹全部点燃,而是一枚枚燃放,刚放几个,回头望望,那只狼早没影了。

回到家后,面对父母妻儿,我轻描淡写地说自己是搭车回来的,遇狼的事儿更是埋藏在心里。我想,自己常年在外东奔西走,何必给家人添一分担忧呢,或许报喜不报忧也是爱的一种方式吧。其实人一生需要独自走许多夜路,人生本来就没多少坦途。硬着头皮走过来,也就无所谓了。有了走夜路的经历,不但有了胆量和经验,心中也逐渐增加了许多镇定,在此后的人生旅途中,面对各种各样的“夜路”,也敢勇往直前地走下去,那个曾经让人胆战心惊的怕字早已变得无足轻重。

夜归人□ 王贵宏

中国是一个爱美的国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美的民族。早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半坡人就能够制造出色彩艳丽的彩陶,并装饰上美丽的花纹,表现出最原始的审美诉求。到了商周时期的青铜时代,青铜器可以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大类,更是以品类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风格独特而著称。而商代的青铜器,有的已不是一般的实用器了,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产品,寄托着他们的信条与期望,反映着他们的思想观念。中国更是瓷器的故乡,多姿多彩的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可见,从远古时期到古代社会,虽然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物质生活也并不富足,却对生活品质和美有如此高的要求,在对待一粥一饭,一瓢一饮的容器上,都丝毫不含糊,能工巧匠们不辞辛劳地对使用的容器进行精心设计、雕琢和制造,表现出一种追求美的艺术和审美的态度,让现代人叹为观止!而中国瓷器发展史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多么浪漫美丽的生活画卷:棋琴书画、作诗吟赋、饮酒品茶、赏花观鱼,衣食住行等都用美丽的器皿陪衬蕴育出一种特有的韵味。从古至今,这些美丽的器皿都被精心打造成精美的艺术品,装载着一部追求美的历史,给历代人

们带来了多少美的艺术享受,承载了多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文化及民族特色,打上了中华民族美的烙印。

故我也用美丽的器皿装载着浪漫的四季,装点着诗意的生活,营造着美好的心情。春用精美的紫砂壶泡一壶“雨前清明”,饮尽那一壶春色绿意;或用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泡一杯玫瑰花茶,看着玫瑰在水中绽放成永不凋谢的一朵,再细细品啜它的芬芳,美丽的器皿中盛开着茶芳禅心,浸入心田,满口余香。夏用看起来冰凉冰凉的透明的玻璃器皿装冰淇淋,色泽好看的饮料,饮尽一季清凉。秋来用美丽的酒瓶装自己酿制的葡萄酒,再倒进美丽的玻璃酒杯中,便会醉在“葡萄美酒夜光杯”中。冬去踏雪寻梅,采得三两枝,斜插于古色古香的青花瓷花瓶中,感觉像一幅国画般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在日常生活中,用美丽的锅碗瓢盆可以让你有一种更好的心情去烹饪调制出美味美食,用的器皿考究一些,会为美食的色香味美锦上添花,享用时的食欲、情调和心情也会大不一样,人生因有味而清欢。一家花店,把同样的花草移栽到美丽的花盆里,立马摇身一变,身价百倍。的确,用造型各异的好看的花盆去种各种花草,会让花更美,让你赏花的心境大相径庭。

总之,人靠衣装马靠鞍,美丽的器皿是对生命万物的一种尊重和礼赞,是对美好事物的热情拥抱和甜蜜亲吻,是美好生活的孵化器,是美好心境的催化剂。艾小羊曾这样写道:“所谓精致,就是把钱花在小事上;所谓享受生活,享受的就是那些精致小物身上的无用之美。”人生除了诗和远方,还有当下的不苟且,在打造生活品质上,我们选择“不将就”,用精致美丽的器皿装点培植出更精致美好的生活。

美丽的器皿

□ 宋莺

母亲说,房子,就是斗笠,遮风挡雨。不求多大,合适就好。

我知道,他指的是够住就好。隔壁老牛叔,儿子在城里买了套

房,近两百平,一家三口住。老牛去了一趟,回来老夸口。母亲却私下说,房子够住就好,太大了,没人气。

我们是跟父母一起住的。十几年前建的平房,两间,父母住一间,我们小家子住一间,显逼仄。但母亲说,房子是不够住,就是人气旺!

十年前,父母省吃俭用,买下了一份宅基地。

最近,我和妻子计划建新房。母亲听了,合不拢嘴,说,要建,就建大一点。

我说,不就那块儿地。母亲说,往高建哩!我说,你不常说,够住就好。母亲说,寸土寸金呢,房子高

了,大了,光看着就能多活几年!我说,我也想房子高大上,钱哪来?母亲沉默一会,说,建房子,谁

不缺钱使?我跟亲戚们说说,能帮就帮。今儿,形势好,往长久想,建房子就要体面些。

从筹划建房那天开始,母亲没一天不忙乎的。

未建房,先填地修路。那段时间忙乱了。母亲每天

带孙子上幼儿园后,赶回厝地,帮忙看看,捡捡一些废砖头,填补路面的坑洼。

有时,我有事先走,让母亲照看着。母亲说,有事你先走,我看着。母亲每次捡起地上杂乱的砖块,总是抬眼看着还没打地基的宅基地,如沐春风,整个喜羊羊的状态。

上午,母亲带孩子上幼儿园回来,就钻进房间里没出来,我知道,母亲在睡。一个多钟头后,母亲起来了,说,昨天忙了一天,捡砖头填路,一点没觉得累,上午带孙子去幼儿园的路上,就感到特别的疲倦。

我打趣说,要是换成金砖头,兴许不觉得累了。本是说笑,母亲却冒认真劲儿,那是,能换成金砖头,就是几天几夜,也累不倒。哎,要真是金砖头多好,我儿子不就可以多建几层楼了。

看着母亲孩子般的遐想,我心里五味杂陈。

其实,我是跟母亲以前的想法一样的,房子够住就好。

下午,天气特别热,我办完事回来,却不见母亲。

来到厝地,见到母亲正弯着腰,刨着埋在混凝土里的砖块。

母亲扬起脸,擦脸上一把汗;埋下头,一双枯瘦的手又往土里刨。好不容易刨出一块。

刨□ 陈树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