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104 年教育會考等級對照表 等級 項目 精熟 基礎 待加強 答對題數 41~48 20~40 0~19 人數比例 18.07% 63.95% 17.98% 等級標示 A++ A+ A B++ B+ B 答對題數估算 45~48 43~44 41~42 35~40 30~34 20~29 等級人數比例 6.09% 5.79% 6.19% 18.98% 15.92% 29.05% 二、104 年教育會考題型分類 104 年會考題型 題 號 一、字音 4 5題 二、字形 622 三、字義 26 四、詞語 五、成語、俗語、諺語、歇後語、慣用語 28 六、標點符號 14 6題 七、國學常識(含文字結構與演變) 10(六書)、33(國學) 八、應用文(書信、題辭、對聯、柬帖、啟 事、廣告) 1(題詞)、 九、語法 9(句型) 十、修辭 7(疊字) 十一、古典詩文閱讀單題 51112161820232427293031 12 題 37 題 十二、現代詩文閱讀單題 3131517212532 7題 十三、古典詩文閱讀題組 4546】【4748】→ 4題 十四、現代詩文閱讀題組 3435】【36373839】【4041424344】→ 11 題 十五、寫作測驗 2819 3題 合  計 48 題 104 年 教育會考考情分析 國 文 2

國 文 教育會考考情分析 · 得關注的一環。升學考試趨勢改變,教師在教學上該如何應變? 一、 因應會考趨勢: 七成的閱讀理解試題,文言與白話的比重相當,而且白話部分未必比文言簡單。

  • Upload
    others

  • View
    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國 文 教育會考考情分析 · 得關注的一環。升學考試趨勢改變,教師在教學上該如何應變? 一、 因應會考趨勢: 七成的閱讀理解試題,文言與白話的比重相當,而且白話部分未必比文言簡單。

一、104 年教育會考等級對照表

等級

項目精熟 基礎 待加強

答對題數 41~48 20~40 0~19

人數比例 18.07% 63.95% 17.98%

等級標示 A++ A+ A B++ B+ B

答對題數估算 45~48 43~44 41~42 35~40 30~34 20~29

等級人數比例 6.09% 5.79% 6.19% 18.98% 15.92% 29.05%

二、104 年教育會考題型分類

104 年會考題型 題 號累 積 題 數

壹、語文基本能力

一、字音 4

5 題

二、字形 6、22

三、字義 26

四、詞語

五、成語、俗語、諺語、歇後語、慣用語 28

貳、語文常識

六、標點符號 14

6 題

七、國學常識(含文字結構與演變) 10(六書)、33(國學)

八、應用文(書信、題辭、對聯、柬帖、啟

事、廣告)1(題詞)、

九、語法 9(句型)

十、修辭 7(疊字)

參、閱讀、寫作能力

十一、古典詩文閱讀單題5、11、12、16、18、20、23、24、

27、29、30、31 → 12 題

37 題

十二、現代詩文閱讀單題 3、13、15、17、21、25、32 → 7 題

十三、古典詩文閱讀題組 【45、46】【47、48】→ 4 題

十四、現代詩文閱讀題組

【34、35】【36、37】

【38、39】【40、41、42】

【43、44】→ 11 題

十五、寫作測驗 2、8、19 → 3 題

合  計 48 題

104 年教育會考考情分析國 文

2

Page 2: 國 文 教育會考考情分析 · 得關注的一環。升學考試趨勢改變,教師在教學上該如何應變? 一、 因應會考趨勢: 七成的閱讀理解試題,文言與白話的比重相當,而且白話部分未必比文言簡單。

三、104 年教育會考趨勢分析近幾年國文科的會考試題,題型大致可分為語文基本能力、語文常識及閱讀理解能力三部分,

由此可知閱讀理解的題型仍是會考的重要趨勢,且取材的範圍多元,幾乎沒有課內的文章,是值

得關注的一環。升學考試趨勢改變,教師在教學上該如何應變?

一、�因應會考趨勢:�七成的閱讀理解試題,文言與白話的比重相當,而且白話部分未必比文言簡單。

白話文不僅篇幅增長,例如題組 40~42 題,所需閱讀的篇章文字近 900 字,提問的內容也較

曲折,作答時除了要有耐心,更要細心。白話文中有不少精心設計的「誘答」選項,一不小

心就會出錯。文言文的比例也較去年增加,而且都是課外考題,有論語式的格言、小品文、

古典詩、史書、人物傳記等,僅讀現有課本是不足的,必須更廣泛閱讀,並培養對於文言敘

述的語感。

二、扭轉教學方向:�不再偏重國學、修辭、語法等記憶性的教學。但這類常識等類型的比例雖然

僅占三成,但這也是「準備就有分」的部分,如果因為投資報酬率不高而放棄,是相當可惜的。

三、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透過活化教學的方式,讓學生閱讀其他文章也能有理解分析的能力。

一直以來,國文試題很少出自課內,幾乎都是課外的,因此必須要從教材培養學生能力,除

了基礎語文能力,更重要的是閱讀理解能力。故面對不同文章,針對提問教學提供教師幾點

建議:

【文言文】: 可作為老師講解課文時深入分析的參考,可採邊教邊問的方式,增進學生對文

言文的理解,或與日常生活的連結,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並非那麼遙不可及。

【白話文】: 可讓學生先行閱讀課文,老師可依學生程度,摘出適當的題目與題數,以課堂

提問或分組討論方式進行。這種方式一節課就可以上完一課,如此可減輕老師

授課進度的壓力。

【延伸思考】 : 不論文言或白話課文的延伸思考題目,將它作為引導作文的題目,可以激盪學生

的腦力,還能增進學生的寫作能力。

也許學生們對於國文科漫無

邊際的出題範疇感到不安,再怎麼

讀也不可能讀盡思所有的典籍,但

是,閱讀並不等於理解,會考考的

是理解能力,而不是比賽誰讀的

多。理解能力必須從閱讀過程中逐

步建構出來,並且掌握理解的技

巧,才能在學習上有所斬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