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校園結核病處理實務 疾病管制署 2017年校園防疫人員結核病防治教育訓練

校園結核病處理實務 - acshn.org.t · 小組,並相互提供負責聯繫之應變小組成 員窗口名單。 •提供校園平面圖、環境評估表 •派員陪同校園環境評估說明及協助拍照

  • Upload
    others

  • View
    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校園結核病處理實務

    疾病管制署 2017年校園防疫人員結核病防治教育訓練

  • 校園結核病防治

    策略及角色分工

  • 校園結核病案件面臨的挑戰

    TB

    結核病相關症狀不明顯,不易早期診斷,易導致後續聚集案件。

    負向烙印,易生恐慌及非理性反應,或訴諸媒體。

    疫調正確性,若訊息有誤,會影響接觸者調查範圍與追蹤,易錯過及早阻斷傳染鏈之時機。

    基層防疫人員缺乏空調、通風等環境評估之專業能力。

  • 為什麼要做好校園結核病防治

    • 多數校園結核病事件是單一教職員生罹患結核病,而非聚集事件。

    • 決定結核病傳播的因素:指標個案的傳染性、環境因素、接觸者易感受性。

    • 校園結核病事件常見樣貌:

    a) 指標個案屬痰液陽性或CXR有開洞病灶,顯示年輕族群有延遲就醫及診斷的情形 (傳播風險高)

    b) 教室環境通風不良、空間擁擠 (傳播風險高)

    c) 學生生活作息不良,抵抗力偏低 (感染風險高)

    d) 學生族群活動力高、社交圈廣泛 (傳播風險高)

    →若未即時處理,易衍生聚集事件,甚而引起媒體事件。

    4

  • 校園結核病防治作業流程(衛生單位)

  • 校園結核病防治作業流程(學校)

  • 平時作為

    • 落實結核病衛教及防治作為的宣導。

    1)各校可選訂3 月份為結核病防治教育月 (配合324世界結核病日)

    2)校園內定期及不定期辦理結核病防治教育活動 結核病傳播途徑、結核病症狀、接觸者檢查重要性、如何自我健康監測、有咳嗽症狀佩戴口罩、咳嗽超過兩週儘速就醫…等

    • 平日應對室內空氣品質定期自我評估,維持良好室內空氣品質。

    • 宣導自我健康管理活動。

    7

  • 建立定期健康檢查的機制

    學校衛生法第八條:學校應建立學生健康管理制度,定期辦理學生健康檢查;必要時,得辦理臨時健康檢查或特定疾病檢查。

    • 高中職、大專校院以上新生及轉學生,與來自結核病高發生率國家的學生:於入學前接受胸部X 光檢查。

    • 各級學校(包含幼兒園)教職員工:建議至少每2年應接受一次胸部X 光檢查,並主動提交正式檢查結果報告予學校衛生事務負責人員建檔管理。

    • 檢查結果異常之追蹤轉介應落實。

    8

  • 結核病個案之協助

    • 遵守傳染病防治法第10條及第12條規定,保護個案隱私及就學、工作等相關權益,並不得洩漏個案姓名及相關資料

    • 按規服藥與藥物副作用的關懷

    • 配合執行都治計畫 ‐ 執行地點可配合個案的需求

    ‐ 亦可安排於校園中,如健康中心等

    9

  • 結核病個案返校原則

    • 無傳染之虞之結核病個案可正常上班、上學。

    • 痰陽性具傳染之虞者,經提具醫療單位之陰轉證明,或經衛生主管機關證明已有效服藥14天以上後,即可返校。

    • 若遇有重要活動、考試必須返校等特殊情況時,由學校依符合感控原則之方式個別彈性處理。 ‐ 佩戴口罩、獨立通風教室

    • 當個案為多重抗藥性個案,或為多重抗藥性個案接觸者發病時,相關處理及返校時機視實際醫療情形個別處理。

    10

  • 結核病個案可返校證明單

    11

  • 接觸者調查1 -實地環境評估

    •教育單位及衛生單位應共同成立緊急應變小組,並相互提供負責聯繫之應變小組成員窗口名單。

    •提供校園平面圖、環境評估表

    •派員陪同校園環境評估說明及協助拍照 ‐個案所在班級、社團、宿舍等環境之通風換氣評估

    ‐瞭解校園空調系統、室內空氣流通情形、平常容納學生量、座位間距(座位表)等

    12

  • 接觸者調查2 -資料提供

    •協助確認疫情調查正確性

    •提供相關資料: ‐學生主選修課程表或個案之活動時程表

    ‐修課師生名單電子檔(若有點名紀錄更佳)

    ‐社團清單

    ‐住宿、交通車人員名單

    ‐其他符合接觸者檢查之名單

    13

  • 接觸者調查3 -提供接觸者追蹤清冊

    • 待衛生單位確認接觸者名單後,提供詳細清冊:

    ‐ 接觸者之身分證號、學號或員工編號、姓名、性別、出生日期、職稱、關係

    ‐ 通訊住址、戶籍地址、聯繫電話(含家用電話及手機)等完整聯繫方式

    14

  • 衛教說明會1

    • 協調及安排衛教說明會及檢查日程

    • 說明會7日前發出「結核病接觸者檢查通知書」

    • 學校人員協助於開會3日前回收回條,進行名冊彙整並確認出席名單

    • 協助通知相關師生員工及未成年學生法定代理人出席衛教說明會

    • 對於無法出席參加說明會之家長,應再透過電話、簡訊、傳真、電子郵件、家庭訪問等,積極邀請家長出席說明會

    • 轉知衛生單位出席人數及特殊背景名單 15

  • 16

    接觸者檢查通知書及回條

  • 衛教說明會2

    • 提供足夠的座位、空間及容易管控進出之場地,如超過150人,可分2場次辦理。

    • 派員維持秩序,準備簽到單,掌握出席情況。

    • 檢視麥克風、音響、投影機及電腦等設備。

    • 由校方主管層級人員(層級越高越好,表示學校非常重視)進行簡單開場。

    • 備妥衛教單張及Q&A。

    • 會議紀錄留存。

    • 提供未參加人員名單,由衛生單位個別衛教。

    17

  • 校園結核病衛教重點1

    • 結核病主要是因吸入含有結核菌飛沫而感染的傳染病,最常見的傳染對象是同住或親近的密切接觸者。

    • 受到感染並不等於生病,也不具傳染力。

    • 一般人感染後,一生中約有10%的發病機會,其中有5%於前兩年內發病。

    • 早期發病的症狀可能不明顯,常見有咳嗽(特別是2至3週以上)、發燒、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倦怠、夜間盜汗、胸痛等症狀。

    18

  • 校園結核病衛教重點2

    • 結核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其發病的可能性比其他民眾高8-240倍。

    • 接受潛伏結核感染的治療,可降低96%的發病風險。

    • 將安排密切接觸者接受胸部X光檢查及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IGRA)/結核菌素測驗(TST),以評估結核感染之風險。

    19

  • 校園結核病衛教重點3 檢查 項目 胸部X光檢查

    潛伏結核感染檢驗

    結核菌素測驗(TST) 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IGRA)

    目的 確認是否為活動性肺結核個案。

    確認是否感染結核菌。

    結果 判讀

    正常

    異常,肺浸潤 應追蹤至排除TB。

    異常無關結核

    疑似肺結核(異常有/無空洞)

    協助接觸者轉介就醫。

    48-72小時間進行判讀

    HIV/TNF-α inhibitor/免疫不全/惡性腫瘤化療/器官移植/未接種卡介苗者:≧5mm為陽性

    其他:≧10mm為陽性

    陽性:轉介LTBI治療

    評估。 陰性:衛教自我症

    狀監測。

    陽性 轉介LTBI治療評估。

    陰性 衛教自我症狀監測。

    不確定(Mitogen-Nil

  • 配合執行接觸者檢查

    • 30人以上之X光檢查,安排團體檢查場地

    • 適當保護指標個案

    • 提供相關衛教單張

    • 未參加團體檢查者,由衛生單位提供接觸者轉介單,協助完成檢查

    • 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IGRA) ─抽血3管:Nil對照(灰蓋)、TB抗原(紅蓋)及Mitogen(紫蓋)

    21

  • 配合潛伏結核感染評估及治療

    • 事先確認並連繫合作醫師,以利轉介

    • 將合作醫院名單於發送檢查報告時,提供予接觸者及其家長

    • 提醒接觸者於得知IGRA結果後1∼2週內完成治療評估 ‐ 團體進行潛伏結核感染治療評估可提升參加之成效

    • 鼓勵及早接受潛伏結核感染治療,並加入直接觀察預防性治療(DOPT) ‐ 提供場地及人員,協助維持秩序與確認服藥學生身分,有助每日有效率地完成DOPT 服務

    • 執行潛伏結核感染治療前,務必再次確認接觸者胸部X 光正常

    22

  • 校園結核病聚

    集事件處理

  • • 在校園出現單一發病的個案 vs. 聚集事件

    • 傳染性 vs. 非傳染性

    • 結核菌素測驗陽性反應代表的意義 • 感染 ≠ 發病 • 潛伏結核感染沒有傳染性!

    • 追蹤調查發現更多結核菌素陽性個案→代表疫情擴大了??

    • 家長恐慌質疑學校隱匿老師(或是同學)病情

    校園結核病事件的媒體反應

    24

  • 清潔

    25

  • 結核菌的傳播

    • 咳嗽,大聲說話,唱歌…噴出的飛沫乾燥形成1-5 um大小的飛沫核 ---空氣傳染

    • 不會透過共用食器,衣物等方式傳播

    26

    可能是共用同一個air space

    天花板相通或空調相通

  • 影響結核菌傳播的因子

    • 指標個案的傳染性

    塗片陽性,或肺部開洞病灶的傳染力高

    • 環境因子

    新鮮換氣量

    • 接觸者本身的風險因子

    高風險環境與易感受族群,例如:人口密集機構

    接觸者有潛在性疾病,如: HIV、腎衰竭、糖尿病、癌症、胃切除術後、使用生物製劑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懷孕婦女等

    Source

    Contact

    Environment

  • 指標個案的傳染性

    • 塗片陽性的病人代表每毫升的痰有5000-10000隻

    結核菌,過去的研究也認為這是造成結核菌傳播的

    重要因子。

    • 但根據美國和加拿大的研究發現:結核菌的傳播仍

    有17-22%是由塗片陰性但培養陽性的病人所造成。

    ‐ 要評估是否因環境換氣不佳而促進結核菌的傳播

    28

    Lancet 1999;353:444–9

    Thorax 2004;59:286–290

  • 接觸者檢查的目的

    指標個案

    受感染的接觸者:

    減少發病風險/

    一旦發病早期診斷

    傳染來源/與指標相近時間一起發病個案:

    潛在未診斷的發病個案

    29

    接觸者有無 • TB症狀 • CXR異常 找已發病個案

    透過胸部X光和症狀評估排除活動性結核病 --潛伏感染診斷與治療

    接觸者

    潛伏感染治療減少發病

  • 疑似聚集或群突發

    • 某個疾病或事件高出預期的背景值

    • 具有人、時、地的關連性

    • 聚集事件定義(結核病工作手冊第12章)

    • 疑似聚集: • 人:兩個(含)以上為確診結核病人。指標個案為痰培養鑑定為結核菌之傳染性結核病人

    • 時:個案通報時間間隔以一年(365天)內(含)為原則

    • 地:與指標個案於生活與工作、學校(同一機構)有密切接觸

    ‐ 家庭聚集, 密集機構內僅同寢室流病相關不納入

    • 確定聚集:至少 2 位個案菌株,經分子分型比對同型

    30

  • 調查聚集事件的目的

    •找到高風險的環境: ‐需要增加監測,衛生教育和警覺性,以及加強感染控制,以減少延遲診斷和結核菌的傳播

    •提供具有感染風險的接觸者篩檢與潛伏感染治療

    •每次聚集事件的調查,都可提供政策與防治措施檢討的機會

    31

  • 結核病分子分型比對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32

    lanes 3, 5, 6, 9, and 10 have the same

    pattern

    RFLP: 需要培養出足夠的菌量才能進行,因此可能要2個月以上才能得知是否為確定聚集事件

    http://www.cdc.gov/TB/programs/genotyping/Chap3/3_CDCLab_2Description.htm

    自2015年起全面採用分子檢驗以加快時效性

  • 台灣常規結核病分子分型比對 TB genotyping

    • Spacer oligonucleotide typing (spoligotyping)

    • Variable-number tandem repeat of mycobacterial interspersed repetitive units (VNTR-MIRU).

    33

  • 衛生單位進行疑似聚集事件調查原則 • 訪談指標個案:

    • 釐清可傳染期 找到有意義的接觸者

    • 環境評估:

    • 換氣及密集程度(房間大小、有無窗戶、空氣流通狀況), 評估暴露人數

    • 感染控制措施評估

    • 篩檢接觸者是否有活動性結核病個案

    • 高風險接觸者在排除活動性結核病後,考慮給予潛伏感染診斷與治療

    • 一旦確定傳播真的發生,可能需要擴大接觸者檢查範圍 34

  • 35

    疫情發布:衛生主管機關之權責

  • 投石入池原則:特別是聚集事件 評估是否需擴大接觸者範圍

    (A) 同宿累積暴露時數 40小時

    (B) 累積暴露 30小時

    (C) 累積暴露 20小時

    • 假設原預期的風險: A>B>C,匡列的接觸者為(A)的接觸範圍

    • 但在(B)發現有第2個病人就需擴大至(B)的接觸者進行評估

    36

  • 自2012年起, 針對高傳染力(抹片陽性)結核病個案的校園接觸者,衛生單位會安排接觸者檢查並轉介潛伏感染治療 預防聚集事件的發生

    37

  • 潛伏感染治療改變了校園聚集事件的樣貌

    校園是年輕人密度最高的地方,隨著2012年接觸者檢查接續上LTBI 治療,聚集事件的規模逐漸縮小, 上述的新聞事件也減少許多

    38

    確定事件佔通報疑似聚集比例 ( total =95)

    N(%)

    確定聚集之每件事件發病個案數 中位數(平均數)

    2011年 9/32 (28) 4 (6)

    2012年 8/34(24) 4 (5)

    2013年 7/29 (24) 2 (4) *以案一及該事件同年度內通報個案為原則

    歷年校園事件單一事件個案數中位數與平均數*(n=24)

    校園結核病聚集事件風險因子分析 (MOHW103-CDC-C-315-000304)

  • 實例介紹 L校聚集事件

    39

  • L校背景介紹

    • 該校設置有國中部29班、高中部31班及夜校2班,全校學生約2800人,教職員150人

    • 該校未設置宿舍,學生一律通勤(家長接送、自行騎車、校車)

    • 高中部依照科系採固定班級上課,均有不同建築或樓層之區隔,而教室採中央空調系統

    40

  • 2010年L校聚集事件

    41

    機電科扣掉第一位發病個案共5/44於一年半發生(11%)active TB, 後LTBI治療介入

  • L校的環境評估

    勞研所專家至該校進行訪視

    • 該校位於台地,地形開闊具有自然通風換氣的優勢

    • 機電科該班所在大樓兩側教室,共用中央走廊、且走廊前後兩端由玻璃門封閉

    • 中央空調使用冷氣時,室內外空氣幾乎無交換

    • 而且該大樓各教室使用冷氣時,關閉教室外窗以及走廊的玻璃門,形成雙重密閉換氣不足

    • 建議該校教室增加抽風設備增加自然換氣等措施

    42

    空調雖非該校結核病傳播之主要關鍵因素,但整體環境若能改善可降低日後的風險

  • L校事件檢討與建議

    年輕族群接觸者調查範圍應包含: • 課堂的接觸者、課後的社團活動、交通方式

    需要深入訪談,以得知可能的傳播範圍及設定接觸者檢查的優先順序

    校方可協助衛生單位進行個案訪談,並提供衛生單位指標個案相關的課後活動參與人員名單和資訊

    進行接觸者檢查前,校方應協助衛生單位召開說明會(通知/場地/簽到)

    • 向學生與家長說明接觸者檢查之必要性、不接受相關接觸者檢查與治療的風險,以及其傳染病防治法的法源依據

    進行接觸者檢查或潛伏感染轉介時,校方可協助檢查的場地/動線規劃,或得到家長的授權協助或陪同學生進行醫療評估

    43

  • 實例介紹 某大學聚集事件

    44

  • 某大學結核病個案關聯性調查~2008.9 B系 進修部(週末)

    案8 M-C+

    同宿

    同班

    菌株相同

    案3 M-C+

    案6

    M-C+

    案10 M-C+

    案12 M-C+

    A系

    案1 M+C+

    案4 M-C+

    案2 M-C-

    案7 M+C+

    案5 M-C+

    案9 M-C-

    案11 M-C+

    社團 體能訓練

    2006年通報

    2007

    2008

    45

  • 疫情研判

    • 感染源推論

    1. 校園感染

    ‐ 指標個案: 2006年5月發病的A系學生,塗片陽性,CXR開洞

    ‐ 某社團成員為受感染的高風險族群

    ‐ 共同體能訓練課程場地: A系與B系,且通風狀

    況不良

    2. 其他感染源?

    ‐ 進修部(2008年4月)的個案感染來源不明

    • 疫調應包含指標可傳染期社團/環境空間

    • 補習、打工、校車… 46

  • 疫情調查與控制措施

    • 尋找其他可能病例 ‐ 2006-2008年社團成員之名單比對資料庫名單

    ‐ 清查學校附近是否有被通報的可疑傳染源(房東、餐飲業)

    • 評估潛伏感染治療 ‐ 針對2006-2008年社團接觸者提供進行潛伏感染治療

    ‐ 25例為潛伏感染者(接觸者陽性率:45%)

    • 15例接受潛伏結核感染治療及都治

    • 未接受潛伏結核感染治療者,每半年追蹤複查直至二年

    → 畢業同學的聯絡方式透過學校取得

    • 進行環境暴露的調查

    47

  • 合併換氣不良的空間與密切接觸促進結核病的傳播

    48

    重力訓練場-通風較差 角力場(舊)-通風較差

    角力場(新):換氣情況有所改善

  • 某大學結核病個案流病關連性~追蹤至2011年

    49

    B系 A系

    社團

    案 18

    結合衛教和衛生單位的追蹤, 後續發病個案多為傳染性低的個案

  • 實例介紹 A校聚集事件

    50

  • 某校園結核病聚集感染事件示意圖 (N=29)

    確診基因型別相同者 確診痰陰者 痰液陽性或CXR開洞 排除診斷

    備註: 1.學籍以99年度為基準 2.案1與案甲為姊弟

    B系4年級

    案19

    A系3年甲班

    同班同學

    A系2年甲班 A系2年乙班

    案5

    案8

    案3

    案1

    案6

    案13

    案15

    D系2年級

    案9

    案11

    案10

    案16

    案2

    案14

    C系2年級

    案7

    E系2年級

    案18

    案12

    案甲

    案17

    案21

    案20

    案4

    F系4年級

    案22

    案24

    G系4年級

    案25

    H系4年級

    案23

    A系1年級

    案26

    I系

    案27

    J系3年級

    案28

    此案從2011年開始, 於2014年9月追滿兩年無相關新發個案, 予以結案

  • A

    C

    C

    環境調查評估結果

    52

    1000 ppm

  • A校C大樓一樓門廳

    專家建議拆掉這片彩繪玻璃,可大幅改善換氣問題

    側面窗均鑲有無法開啟之彩繪玻璃

    53

  • C大廈地下樓層之進排氣改善工程

    彩繪玻璃拆除改為紗窗後情形

    (一)、地面層出入口彩繪玻璃已依建議拆除

    (二)、已增設新鮮空氣之進排風系統

    (三)、請技師進行第二次通風改善設計,於寒假進行施工 54

  • A校後續追蹤其環境改善情形

    55

    綜合大樓 教室兩側窗戶及前後門打開增加通風,以利排氣

  • C大樓地下室教室門打開

    56

    循環扇

  • A大樓

    57

    循環扇

    教室後面窗戶打開,以利通風。

    教室走廊氣窗均有打開,以利排氣,增加通風。

  • 圖書館-1

    •圖書館門口外張貼宣導單張,提醒師生有症狀者,應帶口罩。

    •增設多處口罩鋪設點(各警衛室、生輔組、 衛保組、管理學院大樓 一樓服務台、各系 辦公室),隨時提供教職員生領取使用。

    58

    11

  • 圖書館-2

    59

    自修室桌面增設隔板 桌椅採兩張併排,以增加間距

  • 實例介紹 C大學疑似及X高中聚集事件

    60

  • C校園疑似結核病聚集介紹 • C校全校師生約9000多人(包括日間部6435人、進修部

    1163人、夜間部1047人及教職員工733人)

    • 校內共有實習大樓12棟、宿舍3棟。教室有多扇窗戶,空氣流通,每間教室有大型直立式冷氣機或窗型冷氣,無中央空調,夏天才會使用。宿舍(有4人、5人、6人房3種規格,獨立空調) 。無校車。

    • 校內附設健身房、餐廳、書坊、便利商店、美食街、咖啡廳、茶飲店等。

    • 新生入學委託得標醫院,約每年10月進行及判讀。

    61

  • 2010.5

    2011.3

    C校,大學時不常接觸

    C校A系

    C校B系

    X高中同班同學 A科2班

    2006.11

    2007

    2009

    A科1班

    高中A科2班同班

    A科3班

    A科老師, 抹片陽性

    語文老師

    回溯性調查

    X高中

    C校疑似聚集事件調查

    可取得菌株比對基因型別相同

    2008

    抹片及培養陽性

    C校兩位個案就讀高中時期

    可能的傳播來源在X高中

    62

  • 967/100,000 297/100,000 211/100,000 160/100,000 194/100,000

    35%

    Time after exposure, years Incident TB cases (n) (%)

    1 339 52

    2 104 16

    3 74 12

    4 56 9

    5 68 11

    Total 641 100

    Lin DL et al. 胸腔暨重症醫學會年會2011

    接觸者檢查所發現的結核病個案,有 35%是發生在指標個案診斷後的三個月內,發病率從第一年的967/10萬 (佔 52%),逐年下降,然而追蹤到第五年仍然偏高。

    TB接觸者追蹤5年發病率

    63

  • 接觸者的衛教非常重要!!

    • 聚集事件接觸者的胸部X光追蹤雖已縮短為半年一次,但未檢查的時間若發病,仍須個案自覺尋求醫療照護。

    • 公共衛生可以追蹤接觸者時間為兩年,但暴露後五年的發病風險仍較一般同年齡族群高。

    64

  • 遇到敵癆剋星片(INH)抗藥指標個案之接觸者

    再次召開說明會

    治療潛伏結核感染的效果不佳

    但若發病,仍有其他三種有效的第一線藥物可治療

    接觸者若發病,請告知醫師曾暴露過具抗藥性結核病個案

    65

  • 風險溝通

    • 民眾關心的議題是什麼: 健康、環境、經濟、法律

    • 可用的資源與聯絡方式

    • 媒體:報紙、廣播、電視

    • 溝通對象:人、聯絡方式、事項

    • 決定風險溝通目標

    • 決定好三個主要訊息

    • 設定執行策略和方法

    • 設定執行的時間和追蹤進度

    66

  • 總結 • 校園中若出現單一結核病個案,請校方配合衛生單位加

    強結核病的衛教宣導,並配合衛生單位進行接觸者的潛

    伏感染治療。

    • 校園結核病聚集事件發生時,和衛生單位緊密聯繫與合

    作檢視校園環境的換氣與通風,找出可能的高風險場域

    並尋求改善。

    • 保護個案隱私之下,主動說明校方和衛生單位的疫情處

    理情形,並統一對外窗口和說明。

    67

  • 校園結核病防

    治參考資源

  • 學校衛生法 • 第一條:為促進學生及教職員工健康,奠定國民健康基礎及提升生活品質,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

    • 第八條:學校應建立學生健康管理制度,定期辦理學生健康檢查;必要時,得辦理學生及教職員工臨時健康檢查或特定疾病檢查。

    • 第九條:學校應將學生健康檢查及疾病檢查結果載入學生資料,併隨學籍轉移。前項學生資料,應予保密,不得無故洩漏。但應教學、輔導、醫療之需要,經學生家長同意或依其他法律規定應予提供者,不在此限。

    • 第十三條:學校發現學生或教職員工罹患傳染病時,應會同衛生、環境保護機關做好防疫及監控措施;必要時,得禁止到校。為遏止學校傳染病蔓延,各主管機關得命其停課。

    • 第十九條:學校應加強辦理健康促進及建立健康生活行為等活動。

    • 第二十七條:各級主管機關應對所屬學校辦理學校衛生工作評鑑,成績優異者,應予獎勵;辦理不善者,應令其限期改善,屆期不改善或情節重大者,由主管機關議處。

    69

  • 傳染病防治法--疫情調查

    •傳染病防治法第43條: • 地方主管機關接獲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之報告或通知時,應迅速檢驗診斷,調查傳染病來源或採行其他必要之措施,並報告中央主管機關。

    • 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及相關人員對於前項之檢驗診斷、調查及處置,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

    • 處分:依該法第67條,得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

    70

  • 傳染病防治法--散播不實疫情

    •傳染病防治法第9條:

    • 利用傳播媒體發表傳染病流行疫情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立期間防治措施之相關訊息,有錯誤、不實,致嚴重影響整體防疫利益或有影響之虞,經主管機關通知其更正者,應立即更正。

    •傳染病防治法第63條:

    • 散布有關傳染病流行疫情之謠言或傳播不實之流行疫情消息,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71

  • 傳染病防治法--隱私權

    •傳染病防治法第10條: – 政府機關、醫事機構、醫事人員及其他因業務知悉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之姓名、病歷及病史等有關資料者,不得洩漏。

    – 處分:依該法第64條,得處新臺幣9萬元以上,45萬元以下罰鍰。

    72

  • 傳染病防治法--工作權及就學權

    •傳染病防治法第12條:

    • 政府機關(構)、民間團體、事業或個人不得拒絕傳染病病人就學、工作、安養、居住或予其他不公平之待遇。

    • 處分:依該法第69條,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必要時,並得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按次處罰之。

    73

  • 傳染病防治法--不按規就醫服藥

    •具傳染性個且不按規就醫服藥者: – 依該法第43條第2項規定:

    • 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及相關人員對於前項之檢驗診斷、調查及處置,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

    • 以上處分:依該法第67條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

    74

  • 傳染病防治法--接觸者檢查

    • 依該法第48條第1項規定:「主管機關對於曾與傳染病病人接觸或疑似被傳染者,得予以留驗;必要時,並得令遷入指定之處所檢查、施行預防接種、投藥、指定特定區域實施管制或隔離等必要之處置。」

    • 以上處分:依該法第67條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

    75

  • 個人資料保護法--蒐集、處理、利用

    • 第一條:為規範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以避免人格權受侵害,並促進個人資料之合理利用,特制定本法。

    • 第十五條:公務機關對個人資料之蒐集或處理,除第六條第一項所規定資料外,應有特定目的,並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 一、執行法定職務必要範圍內。

    76

  • 個人資料保護法--免為告知

    • 第八條:公務機關或非公務機關依第十五條或第十九條規定向當事人蒐集個人資料時,應明確告知…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免為前項之告知:

    • 一、依法律規定得免告知。

    • 二、個人資料之蒐集係公務機關執行法定職務或非公務機關履行法定義務所必要。

    • 第九條:公務機關或非公務機關依第十五條或第十九條規定蒐集非由當事人提供之個人資料,應於處理或利用前,向當事人告知個人資料來源及前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五款所列事項。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免為前項之告知:

    • 一、有前條第二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

    77

  • 常見法規疑問

    • 學校配合衛生單位提供接觸者檢查相關資料 • 學校衛生法§13 會同衛生、環境保護機關做好防疫及監控措施作為

    • 個人資料保護法§6 公務機關執行法定職務或非公務機關履行法定義務所必要

    • 傳染病防治法§43 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及相關人員對於前項之檢驗診斷、調查及處置,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

    78

    配合衛生單位辦理接檢→並未違反個資法! 不配合辦理→違反傳染病防治法!

  • 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 www.cdc.gov.tw

    首頁 > 專業版 > 傳染病介紹 > 第三類法定傳染病 > 結核病 > 校園防治專區

    79

    http://www.cdc.gov.tw/

  •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