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 1051230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 陳家榮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 陳家榮教授 年 月 日estc10.estc.tw/ctci/reg2/66/105-12-30.pdf · 資料來源:105年6月16行政院第3502次院會因應氣候變遷之低碳綠能執行策略報告環保署簡報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

    105年12月30日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陳家榮教授

  • 2

    壹、前言

    貳、溫室氣體減量機制

    參、排放額度管理及配套機制

    肆、結論

  • 3

    壹、前言

    我國歷年節能減碳政策及法規演進

    ‒ 有感於國際能源價格不定、溫室氣體減量壓力漸增及因應氣候變遷,我國以能源安全為前提,研訂能源發展綱領,積極推動節能減碳及能源轉型。

    95年 「溫減法」(草

    案 )提請行政院審議,並函送立法院審查

    97年 「溫減法」(草案)再次重

    新送請立法院列為優先審議法案

    通過「永續能源政策綱領」 設立「溫室氣體減量管理

    辦公室」,負責綜理我國溫室氣體管理工作

    94年 第二次全國能源

    會議

    92年 建構我國溫室

    氣體盤查、登錄及查驗等標準化作業程序及計算工具

    90年 研提溫室氣體減量法

    (草案) 計算我國溫室氣體排

    放量及編訂國家通訊

    87年 第一次能源

    會議

    101年 公告6種溫室氣體為空

    氣污染物 發布「溫室氣體排放

    量申報管理辦法」 公告公私場所應申報

    溫室氣體排放量之固定污染源

    通過「能源發展綱領」 核定「國家氣候變遷

    調適政策綱領」

    99年 公告「溫室氣體先期專

    案暨抵換專案推動原則」

    103年 發布「溫室氣體

    檢驗測定及查驗機構管理辦法」

    修正總行動方案名稱為「國家綠能低碳總計畫」

    104年 第四次全國能

    源會議 公布施行「溫

    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

  • 4

    壹、前言

    推動節能減碳四法

    ‒ 其中「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之立法及「能源管理法」部分條文修正,已分別於98年間完成、「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亦於104年7月施行

    節能減碳四法互補性示意圖

    透過獎勵補助方案及躉購電價的設計,增加再生能源使用及民間投資再生能源發電的誘因,促進能源結構調整並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要求各種車輛及電器產品持續提升能源效率標準,進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節能減碳低碳社會

    低碳新政

    調適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促進能源結構改變再生能源獎勵補助

    能源稅條例(草案)源頭徵收達成消費行為改變

    能源管理法能效標準能源使用總量管理能源開發技術研究及

    節能技術獎勵補助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鼓勵先期自願減量國家溫室氣體減量推動方案(含減量目標)

    排放量管理效能標準獎勵總量管制及交易綠色採購及教育宣導

    提供消費者經濟誘因,促進節能減碳生活行為與選擇低碳高能源效率設備與商品

    分階段要求大型碳排放源逐年減少排碳總量,並建立降低其減量成本的碳權抵換交易制度

  • 5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50

    溫室氣體排放量

    (單位: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

    歷史排放量

    2013年為基準之預期排放路徑

    BAU減量50%

    428

    達到2030年減量目標之預期排放路徑

    269

    20%50%

    相對2005年排放量

    134

    214

    壹、前言

    INDC:國家自定預期貢獻 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BAU:現況發展趨勢推估情境 Business as usual資料來源:105年6月16行政院第3502次院會因應氣候變遷之低碳綠能執行策略報告環保署簡報

    長程願景(溫管法第四條)

    2050年溫室氣體(GHG)排放量降為 2005年排放量50%以下

    中程目標:INDC 對外宣示2030年將GHG排放總量比BAU減少至少50%(相當於 2005年排放量再減少20%)

    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目標

  • 6

    與能源產業溫室氣體減量機制相關法律條文

    第十一條、 階段管制目標以五年為一階段

    第十七條、 經公告之排放源,在被納入總量管制前進行溫室氣體減量,得針對排放源訂定效能標準(給予獎勵)。

    第二十一條、事業排放量超過其核配額度之數量,得以執行先期專案、抵換專案、符合效能標準獎勵、交易或其他方式,取得之排放額度,供扣減抵銷其超額量;

    第十六條、 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排放源,應每年進行排放量盤查,其排放量清冊及相關資料應每三年內經查驗機構查證。

    第二十條、公用事業之核配額,應扣除其提供排放源能源消費所產生之間接排放。(公用事業定義? 電力係數降低是能源部門責任)

    第二十二條、(碳額度來源: 抵換專案、先期專案、符合效能標準獎勵及非總量管制公告之排放源自願減量取得排放額度。)

  • 7

    溫管法產業減量機制及子法配套措施

    • 溫管法架構下產業減量– 可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排放量盤查登錄,第二階段效能標準獎勵為鼓

    勵排放源於總量管制前先行減量,最後到總量管制可強制要求排放源減量。

    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

    效能標準獎勵

    強制盤查登錄自願減量

    管理措施

    • 公告納管排放源• 逐步從免費核配到

    有價配售方式規劃• 建置排放額度拍賣

    及交易機制

    • 排放量定期申報

    • 查驗機構管理機制

    • 先期專案抵換專案

    規範對象

    經公告之排放源

    分配減量責任予排放源所屬事業

    • 訂定效能標準獎勵• 鼓勵未公告之排放源

    自願減量行動

    「空氣污染防制法」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

    • 特定產業• 排放量達25,000公噸

    CO2e之排放源

    法源依據

    資料來源:環保署,行政院綠能低碳推動會104年度第1次委員會議,「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後續規劃方向

  • 8

    推動排放量盤查登錄查驗制度及抵換制度

    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

    環保署

    排放源

    掌握資料及監督管理

    查驗機構

    認證機構 監督管理管理

    每年盤查

    每1-3年查證

    依產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能源消耗或產量規模等,分批公告:

    登錄

    §16-1第一批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

    放源(105/01/07)

    §16-2溫室氣體認證機構及查驗機構管理辦法(105/01/07)

    §22-3溫室氣體抵換專案管理辦法

    (104/12/31)

    §16-3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管理辦法(105/01/05)

    第二批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研擬中)

  • 9

    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推動現況

    項目 盤查登錄資訊

    盤查氣體別 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三氟化氮

    管制對象•特定行業:發電、鋼鐵、石油煉製、水泥、半導體及光電業•一定規模:化石燃料燃燒達2.5萬公噸CO2e•共計262家、9,076項排放源

    登錄排放量占比

    以範疇一固定燃燒形式之排放量統計,為183.15百萬公噸CO2e,約為我國工業及能源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206.01百萬公噸CO2e、能源局103年統計資料)之88.9%

    103年依法盤查登錄對象計262家,範疇一直接排放226.49百萬公噸CO2e;範疇二間接排放量37.15百萬公噸CO2e,占我國工業及能源部門燃料燃燒之88.8 %。

  • 10

    能源產業排放量盤查登錄現況

    經濟部能源局自94年起即開始推動能源產業溫室氣體盤查、登錄與查證作業,至101年已掌握能源產業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97%。102~104年能源產業排放量盤查結果‒ 電力業21家、煉油業3家及汽電共生3家,共28家。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 http://ghgregistry.epa.gov.tw/

    產業別102年度 103年度 104年度

    範疇一(t CO2e)

    範疇二(t CO2e)

    總計(t CO2e)

    範疇一(t CO2e)

    範疇二(t CO2e)

    總計(t CO2e)

    範疇一(t CO2e)

    範疇二(t CO2e)

    總計(t CO2e)

    電力業 107,696,776 84,093 107,780,869 111,062,408 110,420 111,172,829 112,377,903 108,688 112,486,591

    煉油業 23,647,781 896,553 24,544,333 22,356,509 864,042 23,220,551 20,751,946 845,100 21,597,046

    汽電共生業 2,636,514 84,829 2,721,343 2,870,392 32,400 2,902,793 2,812,029 58,056 2,870,085

    能源產業總計 133,981,071 1,065,474 135,046,545 136,289,309 1,006,863 137,296,173 135,941,878 1,011,843 136,953,722

  • 11

    溫管法施行前 溫管法施行後

    抵換專案【溫室氣體抵換專案管理辦法】

    抵換專案【溫室氣體抵換專案管理辦法】

    先期專案係溫管法施行前之鼓勵機制,溫管法施行後即不再受理。

    溫管法已明確授權先期專案核發額度,故於抵換專案管理辦法第20條明訂核發額度之認定事宜。

    效能標準

    非總量管制公告之排放源自願減量

    先期專案

    溫室氣體先期專案暨抵換專案推動原則

    抵換專案

    為鼓勵業者及早投入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工作,99年以行政命令方式發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先期專案暨抵換專案推動原則」,溫管法於104年7月1日公布施行,故依第22條第3項規定,於104年12月31日發布「溫室氣體抵換專案管理辦法」。

    參與政府自願減量工作,但未獲先期專案鼓勵之產業如何處理?

    溫室氣體減量專案推動現況

  • 12

    能源產業溫室氣體先期專案推動現況

    環保署100年6月針對五大高耗能產業,訂立業別對應之排放強度計算式,並分別以兩階段公告排放強度(EIr),以實際排放強度表現優於公告排放強度之差值乘以單位種類生產量做為核發之獎勵額度。

    能源產業透過先期專案取得額度者僅有發電業,共計52件,共核發731.59萬噸CO2e,約占先期總核發額度10.58%。

    廠別已核發額度(公噸二氧化碳排放當量)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合計先期專案額度

    廠A 1,228,191 11,395 1,239,586廠B 2,126,903 228,003 2,354,906廠C 638,205 - 638,205廠D 2,511,858 70,027 2,581,885廠E - 5,982 5,982廠F 140,170 - 140,170廠G 69,989 4,021 74,010廠H 281,128 - 281,128

    發電業(52件通過,1件撤案) 7,315,872

    ※第一階段89-99年;第二階段100年-103年。資料來源:環保署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

  • 13

    能源產業溫室氣體抵換專案推動現況

    事業排放量超過其核配額度之數量(簡稱超額量),得於規定移轉期限日前,以執行先期專案、抵換專案、符合效能標準獎勵、交易或其他方式,取得之排放額度,登錄於其帳戶,以供扣減抵銷其超額量。

    受總量管制事業

    被管制對象A 被管制對象B

    可賣出配額量

    須購買或執行減量

    取得排放額度抵換

    非受總量管制事業

    經核可減量額度

    交易平台

    Cap

    自願減量者C 自願減量者D

    經核可減量額度

  • 14

    序 專案名稱減量方法

    編號版本

    專案總減量額度計入期 計入期間

    估計值(tCO2e)

    1 台灣電力公司7.03MW級光電廠計畫

    AMS-I.D. 17 43,099 7年 101.07.01-108.06.30

    2 萬松、碧海水力發電溫室氣體抵換專案計畫

    ACM0002 12.2.0 1,842,960 7年 102.01.01-108.12.31

    3 興達發電廠一號機鍋爐及汽機控制系統與效能提升專案

    AMS-II.B. 9 526,320 10年 101.07.01-111.06.30

    4 協四機送風機馬達變頻轉速控制改善計畫

    AMS-II.B. 9 237,020 10年 101.07.01-111.06.30

    5 3號鍋爐燃料以潔淨之天然氣取代重油

    AMS-III.B 16 325,310 10年 102.09.01-112.08.31

    6 台中發電廠四號機汽機效能提升抵換專案

    AMS-II.B. 9 237,460 10年 103.01.01-112.12.31

    7 台灣電力公司台中及興達太陽光電計畫

    AMS-I.D. 17 24,290 7年 103.01.01-109.12.31

    8 協三機送風機馬達變頻轉速控制改善計畫

    AMS-II.B. 9 216,250 10年 103.07.01-113.06.30

    9 台中發電廠三號機空氣預熱器暨汽機效能提升抵換專案

    AMS-II.B. 9 245,340 10年 103.07.01-113.06.30

    能源產業溫室氣體抵換專案推動現況

    推動情形:自101-105年,能源產業申請抵換專案且通過計畫書審查者,共計9件專案,計入期間總減量額度估計值為 3,698,049 tCO2e

    資料來源:環保署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 http://ghgregistry.epa.gov.tw/

  • 15

    溫管法中「效能標準」相關條文

    總量管制前減量獎勵措施

    —第三條第十六項

    溫室氣體排放效能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排放源別或事業別之設施、產品或其他單位用料或產出,公告容許排放之二氧化碳當量。

    定義

    —第十七條第一項

    中央主管機關為獎勵經公告之排放源,在被納入總量管制前進行溫室氣體減量,得針對排放源訂定效能標準。

    —第十七條第二項

    前項效能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針對排放源之設施、產品或其他單位用料、產出、消耗之溫室氣體排放量定之,並定期檢討。

    對象

    效能標準發展目的

    − 總量管制實施前透過效能標準獎勵機制,提高產業先期減量誘因,以達成部門與國家減量目標。(如何獎勵? 第三者查證!)

  • 16

    實施總量管制時機與條件

    溫管法第18條中央主管機關應參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與其協議或相關國際

    公約決議事項,因應國際溫室氣體減量規定,實施溫室氣體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制度。

    總量管制應於實施排放量盤查、查證、登錄制度,並建立核配額、抵換、拍賣、配售及交易制度後,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報請行政院核定公告實施之。

    已實施

  • 17

    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要素

    National Registry in place since 2007; trading platform for domestic credits under developmentNational Registry in place since 2007; trading platform for domestic credits under development

    National Registry in place since 2007; trading platform for domestic credits under development

    訂定國外排放額度開放認可準則,不得超過核配額十分之一

    減量額度來自於國內抵換專案

    place since 2007; trading platform for domestic credits under development

    會同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逐步從免費核配至有償核配

    National Registry in place since 2007; trading platform for domestic credits

    總量長程目標為西元2050年回到2005年排放量50%以下5年為一期之階段管制目標

    每年排放量超過25,000噸者應強制申報,須經第3方查驗

    管制對象

    登錄平台

    自96年國家登錄平台開始上路,交易平台建置中

    核配

    境內抵換

    境外抵換

    MRV

    ional Reing platform for domestic credits under development

    每公噸超額量處碳市場價格3倍之罰鍰,以每1公噸新台幣1,500元為上限

    罰則

    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納入總量管制之排放源

  • 18

    我國總量管制核配方式規劃

    參酌國際經驗並依溫管法規範,規劃如下:

    階段管制目標:擬仿造英國碳預算,確立交易部門及非交易部門之範疇,訂定各階段之配售額比例,確保產業以最低成本進行低碳轉型,達成各部門及國

    家減量目標。

    總量管制目標:參酌國家及部門別階段管制目標,分階段訂定排放總量上限,以逐年遞減為原則,確保國家減量目標之整合。

    管制對象:以大型排放源為主(2.5萬公噸以上),初步規劃以第一批盤查公告對象(含能源業、工業計262家)為基礎,扣除公用事業之間接排放量,後續將配合研擬中之第二批應盤查對象,擴大總量管制管制範疇。

    總量管制目標依國家清冊假定2013年排放達峰且持平,自2017年啟動,以INDCs承諾為目標,總量逐年遞減

    管制對象依盤查資訊納管能源及工業部門,並扣除公用事業之間接排放

    初估自2017年起至2030年,減量缺口約 23.7 百萬公噸CO2e

    (百萬公噸CO2e)

    124 123 121 119 118 116 114 113 111 109 108 106 104 102

    0

    50

    100

    150

    200

    250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ETS Sector non-ETS Sector

  • 19

    排放額度管理及使用規定

    受總量管制事業受總量管制事業

    被管制對象A 被管制對象B

    可賣出配額量

    Cap

    交易

    先期專案

    抵換專案

    效能標準獎勵

    購買國外額度

    溫管法第21條事業排放量超過其核配額度之數量(以下簡稱超額量),得於規定移轉期限日前,以執行先期專案、抵換專案、符合效能標準獎勵、交易或其他方式,取得之排放額度,登錄於其帳戶,以供扣減抵銷其超額量,前項抵換專案及交易取得之排放額度,應以來自國內為優先。中央主管機關應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國外排放額度開放認可準則。事業用以扣減抵銷其超額量之國外排放額度應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且不得超過核配額十分之一。

    交易

    以不超過配額的10%為原則

    抵銷其超額量

  • 20

    建立排放額度管理配套機制‐碳管理人才培訓

    為建構產業減量能力,歷年透過辦理「溫室氣體減量管理人員培訓課程」, 協助產業訓練及建置產業內部管理溫室氣體之人才, 以因應政府溫室氣體管理政策並執行減量。

    歷年人才培訓課程推動情形

    − 自101年起,共計辦理67堂培訓課程,平均每年約200人參與,內容涵蓋政策現況、法規制度、實務案例、碳權管理及減量技術等。

    政策現況

    13%

    標準規範

    12%

    法規制度

    31%減量技術

    5%

    實務案例

    30%

    碳權管理

    9%

  • 21

    建立排放額度管理配套機制‐減量專案輔導

    近年能源產業溫室氣體減量專案輔導情形(1/2)− 自101年起,減量專案輔導共計43件次,其中7件已發展為抵換專

    案(環保署申請或註冊通過)。− 以發電業共22件為主要減量貢獻者對象。

    年度 廠家數 案件數減量(t CO2 e/y)

    抵換專案【1】評估階段

    確證階段(含二者)

    查證階段(含二者)

    101 4 9 3,561,455 344,273 5,010,936 5

    102 4 7 120,578 54,553 0 2

    103 2 4 0 932,353 6,438 1

    104 4 10 1,026,301 0 0 0

    105 7 13 865,234【2】 0 0 0

    小計 16 43 5,573,568 1,331,161 5,017,374 8

    【1】:統計自環保署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其中103年輔導案件亦曾於101年輔導過,故合併計為1案。【2】: 105年尚有輔導案件仍在評估計算中。

  • 22

    公告排放源可能之減量機制

    • 先期專案額度。• 先期參與政府輔導自願減量績效。• 總量管制前之抵換專案額度。• 效能標準獎勵。• 非總量管制公告之排放源自願減量額度交易。

    • 總量管制後,參與非總量管制公告之排放源之抵換專案或方案行抵換專案。

  • 23

    敬請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