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98 年委託研究報告 4 國內油品市場之相關研究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 中華民國 98 12

國內油品市場之相關研究...98 年委託研究報告四 FTC-98-G04 國內油品市場之相關研究 受委託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 計畫主持人 李秉正 共同主持人

  • Upload
    others

  • View
    1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98 年委託研究報告 4

    國內油品市場之相關研究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

    中華民國 98 年 12 月

  • 98 年委託研究報告四 FTC-98-G04

    國內油品市場之相關研究

    受委託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

    計畫主持人

    李秉正

    共同主持人

    陳家榮

    研究人員

    李政峰、張其祿、張景棠、張雅涵、陳文生

    本報告不必然代表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意見

    中華民國 98 年 12 月

  • 目錄 目錄....................................................................................................................................Ⅰ 表目錄 .............................................................................................................................Ⅱ 圖目錄 ...............................................................................................................................Ⅳ 提要....................................................................................................................................Ⅴ 第一章 序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主旨............................................................................................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四節 研究方法........................................................................................................6 第五節 計畫執行步驟................................................................................................9 第二章 我國油品產業與油品市場之歷史與現況分析 .................................................12

    第一節 我國的石油產業結構..................................................................................12 第二節 我國的油品生產煉製與供需現況..............................................................23 第三節 我國的油品定價與油價管制......................................................................28

    第三章 我國油品產業之各階層競爭狀況 .....................................................................35 第一節 問題背景......................................................................................................35 第二節 競爭理論與我國油品市場競爭實證分析..................................................44 第四章 我國油價設定之影響因素 .................................................................................82 第一節 問題背景......................................................................................................82 第二節 影響油價設定的因素..................................................................................82 第三節 油價計量經濟模型建構與實證分析..........................................................89 第四節 剖析浮動油價機制實施對油品價格的影響............................................104 第五節 再論默契共謀-油價計量經濟模型的虛擬變數分析 ..............................146 第五章 從競爭觀點探討我國油品零售的垂直關係 ...................................................158 第一節 問題背景....................................................................................................158 第二節 垂直整合與垂直拆解的理論與實務........................................................159 第三節 分析我國油品零售垂直關係對市場競爭的影響....................................164 第六章 我國未來油品產業之競爭倡議 .......................................................................169

    第一節 問題背景....................................................................................................169 第二節 我國現階段油價管制之檢討....................................................................171 第三節 對我國石油產業與油品市場的競爭倡議與政策建言............................173

    第七章 結論....................................................................................................................178 附錄 ............................................................................................................................181 參考書目 .........................................................................................................................193

    I

  • 表目錄

    表 2-1 中油公司與台塑石化之油品煉製差異分析 ...........................................17 表 2-2 中油公司與台塑石化經營績效比較 .......................................................18 表 2-3 原油供給與煉量表 ...................................................................................24 表 2-4 中油與台塑石化煉製比率統計 ...............................................................25 表 2-5 石油產品供給表(2005~2008) ..................................................................27 表 2-6 石油產品消費表(按產品) ........................................................................27 表 2-7 石油煉製業產銷值統計 ...........................................................................28 表 2-8 浮動油價調整機制(國內汽、柴油浮動油價調整)作業原則 ................33 表 2-9 汽柴油價格調幅比較範例表 ...................................................................33 表 2-10 我國油品定價機制發展過程 ...................................................................34 表 3-1 我國銷售油品品牌站數比率分布統計表 ...............................................39 表 3-2 中油公司油品市場佔有率歷史統計(91 年 01 月~98 年 07 月) ............40 表 3-3 中油、台塑與眾多民間業者相互競爭狀態 ...........................................43 表 3-4 中油與台塑石化兩家公司進行價格調整之歷史事件 ...........................54 表 3-5 中油與台塑石化兩家公司進行價格調整之頻率統計 ...........................72 表 3-6 全國各縣市加油站業者經營站數統計與市場集中度 ...........................80 表 4-1 我國各種油品相關稅費 ...........................................................................86 表 4-2 中油與亞洲鄰近各國稅前批售價格比較表 ...........................................88 表 4-3 凍漲政策與一次漲價多元吸收方案造成中油公司虧損情形 ...............88 表 4-4 各項變數資料之蒐集與處理 ...................................................................96 表 4-5 以 EView 推估 92 無鉛汽油價格迴歸模型的結果 ................................97 表 4-6 以 EView 推估 95 無鉛汽油價格迴歸模型的結果 ................................97 表 4-7 以 EView 推估超級柴油價格迴歸模型的結果 ......................................98 表 4-8 以 EView 推估 92 無鉛汽油價格預測模型的結果 ..............................108 表 4-9 以 EView 推估 95 無鉛汽油價格預測模型的結果 ..............................108 表 4-10 以 EView 推估超級柴油價格預測模型的結果 ....................................109 表 4-11 市場機制下預測 92 無鉛汽油稅前批發價與浮動油價機制下實

    際 92 無鉛汽油稅前批發價之比較........................................................ 112 表 4-12 市場機制下預測 95 無鉛汽油稅前批發價與浮動油價機制下實

    際 95 無鉛汽油稅前批發價之比較........................................................ 113

    II

  • 表 4-13 市場機制下預測超級柴油稅前批發價與浮動油價機制下實際 超級柴油稅前批發價之比較.................................................................. 114

    表 4-14 市場機制下預測 92 無鉛汽油稅前批發價與調整浮動油價機制 「指標油變動幅度」後重算 92 無鉛汽油稅前批發價之比較................124

    表 4-15 市場機制下預測 95 無鉛汽油稅前批發價與調整浮動油價機制 「指標油變動幅度」後重算 95 無鉛汽油稅前批發價之比較................124

    表 4-16 市場機制下預測超級柴油稅前批發價與調整浮動油價機制 「指標油變動幅度」後重算超級柴油稅前批發價之比較......................125

    表 4-17 以浮動油價機制重算市場機制時期 92 無鉛汽油歷史油價 ...............128 表 4-18 以浮動油價機制重算市場機制時期 95 無鉛汽油歷史油價 ...............131 表 4-19 以浮動油價機制重算市場機制時期超級油歷史油價 .........................134 表 4-20 以假設性例子進行浮動油價模擬 .........................................................141 表 4-21 我國油品供油市場之掠奪定價虛擬變數研究-台灣埃索公司進

    入市場對 92 無鉛汽油批發價格的影響................................................153 表 4-22 我國油品供油市場之掠奪定價虛擬變數研究-台灣埃索公司進

    入市場對 95 無鉛汽油批發價格的影響 ...............................................153 表 4-23 我國油品供油市場之掠奪定價虛擬變數研究-台灣埃索公司進

    入市場對超級汽油批發價格的影響 .....................................................154 表 4-24 我國油品供油市場之掠奪定價虛擬變數研究-台灣埃索公司退

    出市場對 92 無鉛汽油批發價格的影響 ...............................................154 表 4-25 我國油品供油市場之掠奪定價虛擬變數研究-台灣埃索公司

    退出市場對 95 無鉛汽油批發價格的影響............................................155 表 4-26 我國油品供油市場之掠奪定價虛擬變數研究-台灣埃索公司退

    出市場對超級汽油批發價格的影響 .....................................................155 表 4-27 本計畫之線性迴歸方程式彙整表 .........................................................157 表 5-1 面訪中油公司經營高層的訪談問題 .....................................................166 表 5-2 面訪加盟加油站的訪談問題 .................................................................167

    III

  • 圖目錄

    圖 1-1 研究計畫架構與流程圖 ............................................................................. 11 圖 2-1 中油公司組織架構圖 .................................................................................14 圖 2-2 台塑石化公司組織架構圖 .........................................................................16 圖 2-3 能源危機發生後國際原油價格變動的情形及相關的歷史事件 .............30 圖 3-1 Bertrand 價格競爭模型 ..............................................................................46 圖 3-2 進行價格戰廠商間定價的價差隨時間變動之情形 .................................49 圖 4-1 國內、國際油價變動比較趨勢圖 .............................................................84 圖 4-2 進口原油價格與國內油價比較趨勢圖 .....................................................84 圖 4-3 進口原油 CIF 價格與國內主要油品(92 無鉛汽油、95 無鉛汽

    油、柴油)稅前批發價格之線性關係圖 ....................................................93 圖 4-4 市場機制下預測 92 無鉛汽油稅前批發價與浮動油價機制下實

    際汽油稅前批發價之比較........................................................................ 116 圖 4-5 市場機制下預測 95 無鉛汽油稅前批發價與浮動油價機制下實

    際汽油稅前批發價之比較........................................................................ 117 圖 4-6 市場機制下預測柴油稅前批發價與浮動油價機制下實際汽油稅

    前批發價之比較........................................................................................ 118 圖 4-7 我國油品供油市場之掠奪定價虛擬變數研究法 ...................................137 圖 4-8 浮動油價模擬示意圖 ...............................................................................144 圖 4-9 我國油品供油市場之掠奪定價虛擬變數法 ...........................................149

    IV

  • 提 要

    關鍵詞:油品市場、油價影響因素、浮動油價機制、市場競爭、聯合行為

    一、研究緣起

    本計畫接受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的委託,目的在運用適當的研究

    方法釐清公平會主管業務當中涉及我國油品市場的重要議題。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

    本研究依據產業組織與管制經濟學相關理論以及公平交易法的法理

    觀點,發展出適當的統計檢定方法以及油品價格計量經濟迴歸模型與模擬

    模型,來研究公平會主管業務當中涉及我國油品市場的重要議題。

    三、重要發現

    本研究的重要發現有:1.無法排除中油公司與台塑石化曾經在我國

    油品供油市場中進行油品定價之默契共謀聯合行為;以我國縣市行政區域

    界定的油品零售通路市場大多已經存在相當程度的競爭。2.影響我國油價

    設定的重要因素有進口原油平均價格、參與油品市場競爭的廠商家數以及

    政府對油品市場的政策作為。3.由於浮動油價機制設計不當,實施後引發

    我國油品定價的種種問題。4.油品市場垂直整合為我國石油公司維持獲利

    和規劃油品穩定生產銷售時必需採行的組織結構,目前尚無任何明顯證據

    顯示石油公司能夠利用垂直整合施行獨佔力。

    四、主要建議事項

    政府應該繼續推動油品市場自由化,以提升我國油品市場競爭力。

    施政上的最佳作法是採行促進競爭政策來主導我國石油產業與油品市場

    發展,並同時停止對油品定價的經濟管制。

    (一)立即可行之建議

    政府可以參考本研究建議來修正浮動油價機制設計之主要缺失。

    (二)長期性建議

    廢除浮動油價機制等價格管制措施,不再任意干預油品定價,讓

    我國的油品市場回歸市場機制正常運作,以吸引國內外廠商加入我國

    油品市場競爭。使消費者與產業能夠享受合理油價帶來的經濟效益。

    V

  • 第一章 序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我國是一個石油蘊藏相當缺乏的國家,自有石油的開採相當有限,僅

    有伴隨天然氣生產極為稀少的凝結油。目前我國有 99%以上的原油是仰賴

    進口,其來源又過度集中於中東等情勢極為不穩定的少數地區與國家。每

    當這些地區或國家出現戰爭等非經濟事件後,我國的石油供應穩定性即可

    能受到嚴重的影響。加上幾次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主導所引發的世界能源危機,均使得原油價格

    大幅上漲,透過進口的原油直接衝擊我國油品市場,造成我國各種油品的

    價格大幅上漲。由於石油是我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投入,產業生產

    與民生消費必須使用各種油品,它們同時也是國防戰略物資。因此,國內

    油品市場的供需穩定與定價一直是大家嚴重關切的重要議題。

    我國早期的原油進口,本土(與少數海外)石油和天然氣的探勘與生

    產,各種油品的煉製、貯藏、運送、批發、與零售都是由中油公司一家國

    營事業所獨佔,中油成為台灣石油產業與油品市場中垂直整合上游進口與

    生產、中游運輸與配送、以及下游批發與零售的唯一大型廠商。某些人認

    為中油長期受到政府保護,因此一直未能出現應有的效率與競爭力。在另

    一方面,具有國營事業身份的中油必需配合政府施政,在政府發展與照顧

    特定產業的政策主導下,中油只好透過成本攤提與交叉補貼等方式特別優

    1

  • 惠某些對象 1,而將補貼的成本轉嫁到一般油品的消費大眾,使我國油品

    定價與國際趨勢出現極大差異,我國油品市場受到了明顯扭曲(李秉正,

    2007)。加上中油過去不幸發生了幾次嚴重的公安事件,造成公司形象受

    損,能力也遭致各界批評。

    隨著台灣經濟發展逐漸成熟,汽油、柴油等油品已經從台灣經濟發展

    初期被認定為有車階級的奢侈品,轉而變成一般大眾消費的必需品,過去

    消費性油品價格一直偏高的不合理狀況受到一般民眾質疑。中油等國營事

    業獨佔的問題經由學理與事實印證已經逐漸獲得確認,加上受到 1980 年

    代世界上許多先進國家進行產業自由化風潮的帶動,政府開始對石油產業

    與油品市場的獨佔和管制進行政策鬆綁。首先於 1987 年 6 月開放石油產

    業下游銷售通路,頒佈「加油站管理規則」,允許民間業者經營車用汽、

    柴油等油品零售與加油站業務。接著為進一步促進石油業上游油品煉製的

    自由化,經濟部於 1996 年 6 月頒佈「石油及石油產品輸入輸出生產銷售

    業務經營許可辦法」,開放民間企業建置石油或石油產品分餾、裂解、精

    煉及摻配設備,並允許申請興建煉油廠,以經營石油產品的生產業務,從

    此我國的石油產業與油品市場逐漸走向自由化。

    台塑石化於 2000 年投入油品市場,並於當年 9 月正式開始量產,成

    為台灣第一家民營的石油公司,終於打破中油公司長期獨佔局面,台灣石

    油產業開始進入雙佔(duopoly)時代。接著我國於 2002 年全面開放油品進

    口,美商最大石油公司「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與國內的匯僑公司為

    1 中油公司在政府產業政策主導下長期以優惠價格補貼工業用途之柴油與燃料油,並配合政府照顧漁民政策補貼漁業用油即是明顯的例證。

    2

  • 了分食台灣油品市場大餅,合資成立「台灣埃索環球石油公司(ESSO)」,

    而形成三佔(triopoly)的三足鼎立態勢。後來因為我國油價過低(可能的原

    因將於本研究後面章節進行深入分析)使得油品銷售利潤大受影響,而政

    府對於安全儲油 5 萬公秉的不合理規定造成營運成本顯著增加,加上國內

    石油公司具有既存儲存運輸與通路上的競爭優勢,台灣埃索在無法獲得應

    有利潤的情況下,於 2003 年 12 月退出市場,其加入市場競爭僅維持不到

    2 年的時間,之後台灣的石油產業又恢復到中油與台塑石化雙佔的局面。

    目前不論是中油或是台塑石化都是整合上、中、下游生產運輸與銷售

    的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廠商,最重要的差異是中油公司擁有沿著

    高速公路興建的全國輸油管線(pipelines)2與戰備地下儲槽。就市場結構

    (market structure) 而言,在石油產業上游的油品煉製、中游的運輸配送與

    下游的油品批發方面,目前主要是由中油與台塑石化兩家公司雙佔,而下

    游的車用汽、柴油零售與加油站經營則是中油、台塑與眾多民間業者相互

    競爭的狀態。我國自 1946 年設立中油公司之後,油品價格大致上一直是

    由政府訂定。由於油價持續偏高受到社會各界質疑,經濟部於 1993 年頒

    佈油價定價公式,執行價格管制八年之後,於 2000 年 9 月因台塑石化加

    入油品市場供油而正式廢止,油品定價交由市場機制決定。2003 年發生

    第四次世界能源危機導致我國油價大幅上漲,中油公司配合政府穩定國內

    油價政策,2006 年前 3 季遭致 192 億元的虧損。從 2006 年 9 月起在專家

    學者的建議下改採「浮動油價機制」,希望從此之後能夠與國際油價接軌。

    2 台塑石化因其彰濱儲運站距油品煉製廠址麥寮較近,設有地下管線輸油外,其餘之台北、蘇澳與高雄等三個儲運站則以油輪運送。然後再將所有儲運站之油品以油罐車運送

    至各地的加油站。

    3

  • 台塑石化加入我國油品市場供油之後,並未產生預期的促進競爭和降

    低油價作用,中油與台塑石化在油品批發與零售的定價策略上一直是一前

    一後、亦步亦趨,由其中一家公司首先於媒體公布調價資訊之後,另一家

    公司再決定是否跟進,近似默契共謀(tacit collusion)聯合壟斷的疑慮似乎

    揮之不去。此外,中油公司以油品優惠價格補貼特定廠商與對象之情形依

    然存在,並沒有因為改採浮動油價機制而排除,因此,隱含浮動油價當中

    還仍舊存在交叉補貼之現象。這些狀況都使得油品在生產與消費時所產生

    的社會福利受到減損,造成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的結果。無可否認,

    我國進行石油產業與油品市場自由化之後的確比當年中油公司一家獨佔

    的情況有所改進,不過較之更為理想的競爭狀態仍然有段明顯的差距。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主旨

    公平交易委員會設立之宗旨,主要在增進市場效率、提昇人民福祉。

    對於任何不當的聯合行為都會努力進行管制、甚至執行處罰。然而,若要

    對我國油品市場進行管制,則必需先瞭解這個市場的特性。如前所述,我

    國石油產業與油品市場的情況極為複雜,若不經過專業的深入研究是很難

    瞭解其詳細面貌。目前我國石油產業下游的油品批發供油市場主要是由中

    油與台塑石化雙佔,其競爭狀態如何?是否具有明顯的聯合壟斷行為?這

    是必需釐清的現象。油品零售通路市場雖是由中油、台塑與眾多民間業者

    相互競爭,但是否符合真正的競爭市場型態,則需進一步考慮各加油站在

    地理區域的分佈情形並計算市場集中度方能確認。此外,油品市場的效率

    性主要反應在油品價格上,我國油品定價(批發價、零售價及上下游價格

    連動情形)究竟受到哪些因素影響?目前實施的浮動油價機制內容為何?

    4

  • 中油公司是根據哪種確切的方式計算和調整油價?也必需進行分析與瞭

    解。中油與台塑石化在油品零售方面都各保有其直營加油站,垂直整合的

    狀況仍然存在,這樣的方式是否有其真正的效益與存在價值?如果沒有效

    益,那麼是不是應該進行垂直拆解?以使得油品零售通路市場的競爭效率

    能夠進一步提升,這些問題也必需經由理論與實務研究才能夠妥善回答。

    本研究計畫的提出即在於釐清以上各種複雜的現象,進行議題之專業與深

    入分析,來嘗試回答公平交易委員會所委託的研究問題。在研究得到一定

    結論之後,我們會據此提出未來促進我國石油產業與油品市場競爭的政策

    建議,這些政策建議會同時考慮在法規與制度面進行公平交易管制的可行

    性。期望本計畫的研究成果能對提升油品市場的效率與公平有所助益。

    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即在運用適當的研究方法釐清公平交易委員會主

    管業務當中涉及我國油品市場之重要議題,本計畫接受公平交易委員會委

    託,需要完成的具體工作項目內容如下:

    1. 釐清油品產業之各階層競爭狀況,包括

    (1) 供油市場之競爭性

    (2) 通路市場之競爭性

    2. 確認油價設定影響因素(包括批發價、零售價及上下游價格連動情形)

    3. 從競爭觀點探討油品零售的垂直關係,包括

    (1) 垂直整合效益

    (2) 垂直拆解方式

    (3) 評估

    4. 提出未來油品產業之競爭倡議

    5

  •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油品指的是石油(由烷類為主的各種碳氫化合物所組成的混合物)經

    由煉製之後產生的各項石油產品,煉製方式是將原油進行物理分離或化學

    轉化,目前中油公司與台塑石化所採用煉製法都是以分餾法先進行物理分

    離,然後再將其中的部分油品以裂解法做化學轉化。分餾法係將原油進行

    加熱,在溫度逐漸上升的過程中,原油中所含的各種碳氫類化合物會依照

    分子量的大小,由小至大逐漸離析出來,在特定溫度範圍內蒐集到的一系

    列碳氫類化合物即為特定油品。分餾出來的各油品有液化石油氣

    (Liquidized Petroleum Gas, LPG;即桶裝瓦斯)、車用汽油、航空汽油、煤

    油、柴油、航空燃油、燃料油、各種潤滑油、殘餘重油、石蠟與柏油(瀝

    青)等。原油分餾後,就可以讓產出的某些輕油經由熱裂解(破壞分子之鍵

    結),轉換為價格較高之石化產品,或將部分重油以觸媒(催化劑)進行觸媒

    裂解,成為高價之汽油或柴油,以增加煉油的獲利。由於油品種類眾多,

    很難針對所有油品項目一一進行其個別市場的完整分析,因此,我們依照

    公平會計畫需求將研究範圍專注在油品中影響工業生產與民生消費最大

    的汽油與柴油兩項主要產品,以便深入探討這兩種油品市場的競爭與定價

    情形。

    本研究受限於資料可得性,故在研究我國油品市場定價以及中油公司

    與台塑石化的策略(競爭或聯合等)行為時,無法考量兩家公司油品煉製的

    成本結構差異,也不考慮兩家公司因投資報酬率與油品內外銷比例差異對

    其經營與定價策略所造成的影響。這是本研究面臨的研究限制。

    6

  •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為了符合公平交易委員會委託研究之需求,本計畫選取適當的研究方

    法,針對各項研究議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以下敘述本計畫採取的研究方法:

    一、我國油品產業之各階層競爭狀況

    鑒於油品市場的中油與台塑石化兩家垂直整合公司的雙佔情形涉及

    公平交易委員會主管的競爭政策,這方面的議題就經濟學的研究領域是屬

    於產業組織和管制經濟的範疇,因此必須從相關經濟學理論開始探討。而

    欲瞭解整個石油產業與油品市場的競爭狀況,必須首先將產業的上、中、

    下游進行切割,分別進行檢視。

    (一)供油市場之競爭性

    油品批發供油市場是由中油與台塑石化兩家公司進行雙佔,這種現象

    可用哪種經濟模型解釋?究竟是屬於競爭性的還是合作性的雙佔?我們

    除了進行理論與實務探討之外,也採用實證分析法進行確認。首先蒐集兩

    家公司過去定價之歷史事件加以佐證,再運用統計檢定的方式與虛擬變數

    法來確認這些事件是否符合默契共謀的假說。適合進行這種檢定的統計量

    有無母數統計之 run test 及二項式機率分配的比例檢定(proportions test)。

    (二)通路市場之競爭性

    在油品的零售批發市場,則是由中油、台塑與眾多民間業者相互競

    爭,但是這樣的相互競爭否符合真正的競爭市場結構,則可利用計算市場

    7

  • 集中度來衡量,我們可以蒐集各業者所經營的加油站供油站數或供油總量

    計算出最大 4 家大廠的市場集中度(CR4)、最大 8 家大廠的市場集中度

    (CR8)或 Herfindahl Hirschman Index (HHI),來瞭解這個市場是否有過度集

    中而不符合競爭市場結構之情形。

    二、我國油價設定的影響因素

    在研究油價設定之影響因素(包括批發價、零售價及上下游價格連動

    情形)時,首先必須依照理論之預測與實務上的事實找出影響油品價格的

    重要因子。而欲在實證上驗證國內的汽油與柴油價格是否真正受到這些因

    素影響,而各種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又如何,則可透過建立計量經濟迴歸模

    型(econometric regression models)的方式,以實際蒐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

    在確定油價設定影響因素之後,我們進一步檢視實施浮動油價機制之後對

    定價行為究竟造成哪種實質影響,尤其是對消費者是否有利。

    三、從競爭觀點探討油品零售的垂直關係

    從競爭觀點探討油品零售的垂直關係時,必須先確認垂直整合效益的

    內涵,然後再比較垂直拆解是否會產生促進競爭、提升市場效率的效益,

    針對這個議題可以進行理論探討或實際資料的分析,也可以運用對中油與

    台塑石化經營階層的訪談來掌握其狀況。

    四、未來油品產業之競爭倡議

    本計畫依照研究所獲得的結論,就產業組織、政府管制與公平交易法

    的觀點,提出提升我國油品市場效率之競爭倡議,供政府執行政策時參考。

    8

  • 第五節 計畫執行步驟

    本計畫具體的研究步驟如圖 1-1 的研究流程圖所示,各個步驟的詳細

    內容包括:

    1. 次級資料收集

    1). 查考重要競爭政策評估文獻-公平交易委員會

    2). 蒐集油品市場相關資料-政府統計以及研究機構資料庫(經濟

    部能源局、公開資訊觀測站與產經資料庫等)

    3). 參考相關專案調查、學術與實務應用研究報告、以及報紙與專

    業雜誌報導資料

    2. 原始資料調查

    1). 深度訪談法。

    -調查訪問中油及台塑石化兩家公司廠長級(含)以上、瞭解油品市場

    競爭與油品定價行為以及垂直整合議題的經營決策高層數人。並選擇

    特定的幾家加盟加油站業者進行訪談。

    2). 專家諮詢法

    -向產官學界專家諮詢,討論中油及台塑石化雙佔及默契共謀定價

    行為等涉及油品市場競爭之重要議題。

    3. 經濟理論模型建立與實證研究設計

    1). 建立油品產業垂直整合現象與油品市場結構的相關理論

    2). 建置油價設定影響因素理論探討與實證模型

    3). 評析油品銷售垂直整合與拆解效益

    9

  • 4. 實證結果分析

    1). 對於實證結果進行研判與分析

    2). 依照經濟學相關理論和模型特色提出結果解釋

    5. 競爭政策與公平交易相關問題分析

    1). 建立統計檢定法與計量經濟模型,以深入分析中油公司與台塑

    石化的默契共謀聯合行為,並論證公平交易委員會引用公平交易法

    處罰兩家公司聯合行為的正當性

    2). 依照經濟學相關理論與實證分析結果,探討政府對我國油品市

    場採取經濟管制模式和反壟斷管制模式的優劣性,並分析不同政策

    執行後對市場績效所產生的影響

    6. 提出政策建議

    1). 依照實證分析結果提出石油產業與油品市場自由化成效的評

    估,判斷自由化是否有助於市場績效與消費公平的提升

    2). 檢討目前油品市場自由化與競爭相關政策的適切性

    7. 提出未來石油產業與油品市場之競爭倡議

    1). 依照實證分析結果檢討我國目前採行浮動油價經濟管制模式的

    適切性

    2). 提出促進我國油品市場競爭、提升經濟效率與分配公平的可行

    方案,包括立即可行的建議與長期改善策略

    8. 提出研究報告

    1). 撰寫研究報告

    2). 發表研究成果

    10

  • 圖 1- 1 研究計畫架構與流程圖

    研究規劃

    初、次級資料收集

    1. 歷年油品產量、銷售量與價格等油

    品市場相關資料

    2. 市場集中度資料 3. 中油與台塑石化雙佔市場結構下定

    價與競爭策略行為

    之歷史事件

    4. 專家學者之看法與建議

    進行深度訪談

    1. 設計訪談題目 2. 接洽中油與台塑廠長級(含)以

    上人員以及特定

    加油站負責人,

    取得訪談許可

    3. 赴中油、台塑石化與特定加油

    站,對相關人員進

    行面訪

    資料整理、建立理論、

    進行實證分析與結果探討

    競爭政策與公平交易相關

    問題分析

    提出未來油品產業之

    競爭倡議

    提出研究報告

    11

  • 第二章 我國石油產業與油品市場之歷史與現況分析

    第一節 我國的石油產業結構

    我國石油產業自從台塑石化於 2000 年 9 月成功加入市場量產之後,

    國營事業中油公司一家獨佔的局面隨即宣告結束,市場結構變成兩家雙佔

    之狀態。由美商 Exxon Mobil 與台灣匯僑公司合作成立的台灣埃索環球石

    油公司於 2002 年 4 月加入台灣油品市場供油後,只維持短暫的三家廠商

    寡佔局面,於 2003 年底就結束營業,正式退出台灣油品市場。我國油品

    供應又回復到中油公司與台塑石化兩家雙佔的局面。對公平會而言,促進

    我國油品市場競爭,以提升市場效率,並增進人民福祉是最重要的任務。

    因此,有必要針對影響我國油品市場競爭的因素進行完整分析,在本節中

    我們選擇針對目前存在或曾經存在我國油品市場中的主要供油廠商,包括

    兩家石油煉製業者台灣中油公司與台塑石化、以及進口油商台灣埃索公司

    進行詳細探討,本研究著重於分析他們在油品市場內競爭的優勢與劣勢,

    同時也深入解析當初台灣埃索公司退出市場的真正原因。

    一、台灣中油公司

    台灣中油公司(原名中國石油公司)是我國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石油

    公司,它是涵蓋石油與天然氣之探採、煉製、行銷三個生產階段以及石化

    原料生產與供應的垂直整合廠商。為了增加公司經營彈性與面對產業外在

    衝擊之能力,近年來中油公司也參與許多轉投資事業來提升公司的獲利能

    力,逐漸成為一家多角化經營的國營事業。2008 年時,中油公司的資產

    12

  • 總值為 6,579 億元,實收資本額為 1,301 億元,員工人數有 14,848 人,營

    業收入達到 9,132 億元。今年(2009 年),中油公司的營業收入預估將首度

    超過 1 兆元新台幣,達到 1 兆 3,000 億元的水準。

    中油公司的業務與設施分佈全國,探採與轉投資活動則更進一步延伸

    到國外。目前中油公司所需之原油與天然氣主要依賴進口,自產的部分由

    探採事業部負責,除了在國內陸上與海域進行油氣田探勘與開發之外,國

    外的探採則是循國際合作的方式,在取得礦權之後再進行探勘與開發。3

    油品煉製由煉製事業部負責,下有高雄、大林以及桃園三座煉油廠,均採

    用先分餾、後裂解的製程,高雄廠並設有第五輕油裂解廠,分別負責生產

    各種油品及石化原料。油品行銷則由油品行銷事業部主掌,主要是銷售車

    用汽油、柴油及燃料油三種主力油品(約占銷售總額之 90%),車用汽油與

    柴油的零售通路包含中油公司直營的 668 個加油站以及加盟的 1,320 個加

    油站。天然氣事業部從事天然氣之生產、進口與行銷,石化事業部負責各

    種石化原料的生產供應。除了以上這五個核心事業部之外,中油公司還設

    有液化石油氣事業部、溶劑化學事業部和潤滑油事業部,分別負責液化石

    油氣、化學溶劑和潤滑油的產銷事宜。其他肩負特定任務的單位有探採研

    究所與煉製研究所,專門負責與業務相關之研究與發展工作,液化天然氣

    工程處與北部工程處等單位則專門從事工程施工。中油公司的組織架構如

    圖 2-1 所示。

    3目前海外探採已經成功地開發了兩個礦區, 2008 年在厄瓜多礦區投資所分配到的原油

    產量達到 550 萬桶,投資印尼的山加山加礦區則分配到 36 萬桶,這些原油並未運回國內

    煉製,而是直接在當地售出。

    13

  • 圖 2-1 中油公司組織架構圖 資料來源:中油公司網站

    中油公司從獨佔我國石油產業與油品市場之局面逐漸發展,由於是國

    營事業,因此背負了相當多的政策任務與歷史包袱,在事業經營上則受到

    繁雜的國家法規與制度的限制。中油公司必須配合政府政策,不論盈虧都

    要優先供應產業所需之柴油與燃料油,要經常性地以低於市場行情之價格

    補貼工業和漁船用油,油品定價也不時受到政府直接干預。中油公司的擴

    建或投資要事先編列預算送交立法院審核,採購則必須遵照政府採購法進

    行。沈苛的政策任務負擔與冗長的行政作業流程大幅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效

    率。許多人對中油公司的刻板印象總是和「無效率、績效不佳」劃上等號。

    過去中油公司的確是員工人數眾多,平均薪資過高,導致人事成本過度膨

    脹(我國國營事業共通的問題)。而幾次嚴重的公安事件又進一步重創了中

    油公司的形象。媒體對於涉及中油公司的任何事件也經常會習慣性地以欠

    缺公正的方式進行負面報導,更加深社會大眾對中油公司的負面觀感。

    14

  • 事實上,近年來中油公司一直努力進行轉型,除了大幅增加多角化經

    營能力之外,亦積極提升企業競爭力。例如,中油公司過去 20 年來一直

    致力於精簡人力,以降低人事成本。公司員工人數從 1991 年的 22,215 人

    逐年下降,在 2000 年台塑石化進入市場時員工人數已經大幅下降為

    17,224 人,2005 年員工人數進一步降至 15,000 人之下,之後就一直維持

    在這個水準,去年(2008 年)員工人數為 14,842 人。同時,中油公司早已

    展開重塑公安文化之工作,藉以提高員工士氣。近年來中油的公安事件已

    經顯著降低,其總和災害指數在 2006 年之後已經降至 2.0 以下,較之我

    國化學製品業、整體製造業、以及我國所有產業平均值都超過 20 而言,

    以經是相當難能可貴的優良記錄。目前,中油正進行部分組織重整,研擬

    成立貿易部,期能積極拓展油品海外銷售通路,以提昇公司整體營運績效。

    中油公司在國內油品市場的競爭力來自於先進入者的優勢,中油已經

    建置充足的煉油產能,並擁有完備的全國輸油管線與運銷設備,其下游的

    油品零售行銷通路基礎穩固,佔據全國 70%左右的市場佔有率。由於中油

    公司是國營事業,即便嚴重虧損也不會倒閉,因此其市場地位在面對台塑

    石化競爭時也不會輕易動搖。

    二、台塑石化公司

    台塑石化是 1992 年由台塑、南亞、台化、福懋等公司共同集資設立

    的,2000 年 9 月開始正式量產。當年台塑石化斥資約 4,200 億元,建立了

    年煉原油 2,100 萬公噸之煉油廠以及六輕輕油裂解石化廠,立下現在國內

    規模第二大石油業者之基礎。2008 年時,台塑石化的資產總值為 4,307

    15

  • 億元,實收資本額為 952 億元,員工人數有 3,897 人,營業收入達到 8,755

    億元。與中油公司一樣,台塑石化也是涵蓋了石油與天然氣探勘與開發,

    油品煉製、儲運與行銷,以及石化原料生產與供應之垂直整合企業。台塑

    石化的組織架構如圖 2-2 所示。

    台塑石化由於是較晚進入國內油品市場的廠商,所建立的運輸、配送

    與銷售體系較不完整,由於缺乏全國性的輸油管線系統,使得其運輸成本

    可能較中油為高。在車用汽油與柴油等主要油品的零售通路掌握方面,台

    塑石化的直營和加盟加油站數目明顯不如中油。這是台塑石化在國內油品

    市場競爭居於劣勢之處。

    然而,台塑石化的煉油廠與石化廠設備新穎,一貫作業能力極佳,

    除煉油廠精煉程度極高之外,又設有充足的加氫脫硫設備,可以煉製高硫

    圖 2-2 台塑石化公司組織架構圖 資料來源:台塑石化公司網站

    股東大會

    董事會

    董事長

    總經理

    監察人

    稽核室

    總經理室

    碼槽處

    環境安全衛生室

    會計處

    國外處

    工務部

    保養中心

    公用事業部

    油品事業部

    烯烴事業部

    煉油事業部

    16

  • 含量之低價原油。它的生產策略是大量運用先進的石油裂解設備,盡可能

    地將廉價的重油裂解成高價的輕油(汽油、柴油等),並將許多輕油轉換成

    更高價的石化原料,藉以大幅提昇生產獲利。台塑集團向來以成本控管嚴

    謹、經營效率極高著稱,台塑石化亦不例外,其雇用的員工人數相較於中

    油公司是相當精簡的,員工的勞動生產力自然比中油高出甚多。台塑石化

    是以追求利潤為目標的民營企業,進行決策時彈性大且應變能力強。中油

    公司所有的業務都必須遵循政府法規進行,台塑石化則沒有這種束縛。該

    公司設立之後即大量採用網路與電子商務技術(e-commerce technologies)

    進行事業經營的國內外招標、採購與行銷等業務,除免除冗長的行政流程

    之外,同時也節省了文具與材料費用、降低了庫存需求,因此能大幅降低

    管理成本。近年來台塑石化為了增加油品銷售利潤並避免政府凍漲油價的

    負面影響,已經成功拓展國外行銷通路,其油品行銷主力逐漸移往國外,

    這樣的目標移轉在當今的高油價時代已為台塑石化賺進相當可觀的利潤。

    中油公司與台塑石化的確存在著不少差異。表 2-1 比較了兩家公司在

    油品煉製上的相對能力,中油由於設備老舊,導致其單位煉製成本較台塑

    石化為高(2009 年 1 月至 6 月間平均高出 0.64 美元);煉製結構則顯示中

    油的重油裂解轉換率與石化輕油裂解產能均較台塑石化為低,造成中油在

    2009 年 1 月至 6 月的煉油產值較台塑石化低了 45.5 億元,也讓中油公司

    在石化產品上少賺了 19.1 億元。表 2-2 則比較中油公司與台塑石化的經營

    績效,由表中數據可以清楚地看出兩家公司在績效上的顯著差異。台塑石

    化不論資本額、員工人數或全年營收都較中油公司為低,然其稅後純利卻

    接近中油的 7 倍,其投資人所獲得的每股股票純益則為中油的 10 倍。

    17

  • 表 2- 1 中油公司與台塑石化之油品煉製差異分析

    中油與台塑差異比較

    中油 台塑

    煉製費用

    1. 設備老舊導致耗能較高 2. 以 2009 年 1~6 月為例,單位煉製

    成本較台塑公司高 0.64 美元,98年 1~6 月原油煉量 0.88 億桶,煉製成本約增加 18.9 億元。

    1. 設備與製程較新 2. 以 2009 年 1~6 月為例,單位煉製

    成本較中油公司低 0.64 美元

    煉製結構

    1. 重油轉換率較低 2. 生產高價值汽、柴、輕油比例約

    66.7%,生產低價值燃料油比率約23.4%。中油產值每桶約低 1.54美元,以 2009 年 1~6 月原油煉量0.88 億桶,產值約低 45.5 億元。

    3. 產值較低

    1. 重油轉換率較高 2. 生產高價值汽、柴、輕油比例約

    82.1%,低價值燃料油比例約6.2%,航空燃油約 11.7%。

    3. 產值較高

    石化績效 石化輕裂產能較低,石化部門 2009年 1~6 月約賺 11.55 億元。

    石化輕裂產能較高,因產能差異,以

    2009 年 1~6 月為例,台塑石化較中油公司多賺 19.1 億元

    其他差異

    1. 除煉油、石化及天然氣外,還有探勘及自營加油站。

    2. 中油公司煉油廠分散南北,不似台塑石化公司集中麥寮。因雇用

    人數較多,人事成本較高。

    以煤發電出售電力及蒸汽為主

    資料來源:國營會陳盈岑;本計畫整理

    表 2-2 中油公司與台塑石化經營績效比較 項目 中油 台塑 總資產 4,999 億元 4,051 億元 資本額 1,301 億元 952 億元 2005 年員工人數 14,809 人 3,769 人 2005 年營業收入 6,678 億元 4,433 億元 2005 年稅後純益 83 億元 573 億元 2005 年每股純益 0.64 元 6.4 元 經營目標 滿足國內需求 追求最大利潤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本計畫整理 註:本計畫採用 2005 年資料之原因是由於政府於 2006 年至 2008 年時直接干預油價,所實施的凍漲政策與「一次漲價多元吸收方案」造成中油公司嚴重虧損,台塑石化亦蒙受損失,因此無法客觀、公平地比較兩家公司的經營績效。

    18

  • 三、台灣埃索環球石油公司

    台灣埃索環球石油公司是曾經存在於台灣油品市場的第三大供油

    商,它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美商 Exxon Mobil 與台灣匯僑公司於 2001

    年年底合資成立的(台灣匯僑公司持有約三成的股權)油品輸入公司。台灣

    埃索公司在加入我國油品市場競爭之前即已做好了充分的市場評估,挾著

    全球第一大品牌 Exxon Mobil 的品牌優勢、一流的經營管理能力以及完整

    的服務經驗,台灣埃索公司正式於市場供油之後展現出相當旺盛的企圖

    心。尤其在 Exxon Mobil 新加坡分公司的充分授權之下,台灣埃索下屬的

    各加油站可視市場的競爭狀況自行調整售價,經營手法相當靈活,更突顯

    出其競爭力。只是始料未及的是台灣埃索公司在台灣市場存活的時間僅有

    兩年,正式供油的期間只有 1 年 9 個月。

    為何由全球最大石油公司Exxon Mobil支持的台灣埃索公司明明有其

    競爭上的一定優勢,卻無法於台灣油品市場中存活?針對其退出我國油品

    供油市場的原因,業界與學界過去一直是眾說紛紜。大家經常會想到台灣

    埃索公司退出市場的第一種原因是我國政府在石油管理法中的管制規定

    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當時我國石油管理法第五章第二十四條規定,油品輸

    入業者應儲備不低於 5 萬公秉之安全存量。匯僑公司業已於台中港的西五

    號碼頭完成油品輸入設施以及 26 座儲油槽的興建,最大儲油容量達到 25

    萬公秉,因此在儲存容量上欲符合石油管理法的安全存量規定並沒有任何

    問題,唯一的影響是平時必須經常保持五萬公秉儲油,這的確會增加油品

    進口供應商的儲油存貨成本。台灣埃索公司退出市場市場之後,我國經濟

    部能源局幾經檢討,決定降低油品進口供應商進入台灣供油市場的門檻,

    19

  • 將儲油安全存量由原先的 5 萬公秉往下大幅調降為 1 萬公秉。那麼,究竟

    政府在石油管理法中的管制規定是否與台灣埃索公司退出油品供應市場

    有關呢?據台灣埃索公司副總經理賴東昭先生表示,我國石油管理法的相

    關規定(包括安全存量的多寡)並不是台灣埃索公司退出市場的原因,雖然

    安全存量過高的規定會影響公司經營成本,但對台灣埃索公司的影響並不

    顯著。他認為即便調降安全存量對降低公司經營成本有些許幫助,但外商

    公司也不會因為這項因素就考慮加入台灣油品供應市場中競爭。

    不少人認為台灣埃索公司退出市場的另一個可能原因是該公司未能

    成功地掌握油品零售通路。蓋油品進口商如果沒有運銷通路,產品便無法

    順利售出,等於死路一條。當時台灣埃索公司的儲油槽都集中在台中港,

    由於缺乏完整的全國性陸上輸油管線,只能依靠大型油罐車進行油品輸

    運,競爭力的確略遜於擁有完備輸油管線及儲槽的中油公司以及擁有部分

    輸油管線的台塑石化。為了節省陸上運輸成本,台灣埃索公司在開始供油

    之後僅能以台中縣、市為主的中部地區為主要供油區域。在台灣埃索公司

    退出市場之前,已經成功地擁有 48 個加油站,包括 4 個直營站與 44 個加

    盟站,並與不少加盟站達成協議,希望彼此可以簽訂類似中油公司的 10

    年長期契約。可是不久之後,台灣埃索公司卻無預警地退出市場,造成加

    盟站一片錯愕。因此,台灣埃索公司是在逐漸穩定通路的情況下仍然選擇

    退出市場,未能成功地掌握通路應該不是可以合理解釋現象的重要因素。

    也有人認為台灣埃索公司退出台灣市場的原因是它承受不了鉅額的

    虧損。據中油公司現任油品銷售部副執行長蔡金棖先生表示,台灣埃索公

    司在退出市場前一年虧損達 30 多億元,在未來改善虧損不易的情形下不

    20

  • 得不退出市場。2002 年時,台灣埃索公司的汽油與柴油發油量市佔率約

    佔整個台灣市場的 3%,每日發油量有 550 公秉。然而其油品來源受到我

    國環保署等政府單位對油品品質要求的影響,必須捨棄自 Exxon Mobil 新

    加坡煉油廠進口,轉而從南韓購買油品再運至台灣銷售,由於購買油品的

    成本不低,因此影響了銷售利潤。針對這項不利因素,台灣埃索公司副總

    經理賴東昭先生則深信,台灣埃索公司雖然油品進口成本較高,但在價格

    上也不是完全無法競爭。他認為台塑石化刻意削價,中油公司選擇立即跟

    進是造成台灣埃索公司鉅額虧損的主因。賴副總表示台塑石化即使在國內

    售油部分虧損,也可以藉由油品出口獲利來補償。可是台灣埃索就沒有這

    種彈性,其母公司 Exxon Mobil 的政策是各子公司必須自負盈虧,不能由

    其他部門調度資源來彌補虧損。賴副總說,他曾經幾度向公平交易委員會

    表達他對台塑石化削價競爭之疑慮,而公平會則以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台塑

    石化進行掠奪(predation)而表示無法處理。我們以歷史資料檢視過去台塑

    石化的定價策略與價格調整事件後發現,台塑石化過去總共有 7 次價格調

    降的紀錄,其中有 5 次是發生在台灣埃索存在於市場的期間,而中油公司

    在這段期間則未主動發動油品降價,這似乎印證當時台塑石化至少是積極

    進行了價格戰,至於台塑石化的目的為何則不得而知。(有關台塑石化在

    這段期間的降價行為,以及台灣埃索公司退出市場後我國油價的變動情

    形,我們將在稍後第四章第五節中詳細分析。)至於,台灣埃索公司是否

    真的是因為無法承受虧損而退出市場呢?賴副總堅決地表示這並非主要

    原因,他說 Exxon Mobil 是石油巨人,只要台灣埃索未來的獲利可能改善,

    對於這麼一點點虧損,Exxon Mobil 絕對有能力也有意願承受。當時,台

    灣埃索在母公司的支援下還是積極進行了不小的投資就是最明顯的證明。

    21

  • 如果以上這些原因都無法顯著影響台灣埃索公司的經營決策,那麼究

    竟是什麼因素造成該公司最後決定退出台灣市場呢?賴副總語重心長地

    說,是無法掌握的非市場因素使得 Exxon Mobil 下令台灣埃索公司退出市

    場。當年 Exxon Mobil 對台灣油品市場進行評估時犯了一項嚴重的錯誤,

    並未將我國政府直接干預油品價格的因素考量在內。因為當時他們誤認台

    灣油品市場已經開始真正自由化,且政府會一直放任市場機制運作,不再

    隨意干預市場。可是在台灣埃索公司進入市場之後卻赫然發現,我國政府

    干預油價的陰影一直是存在的。當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之時,民間的壓

    力甚大,立法院各立法委員主張政府干預油價的呼聲時有所聞。對於美商

    公司而言,市場面的風險因素是可以承受的,因為這是企業經營必須面對

    的常態。但是政府隨時干預市場的疑慮則無法承受,因為這種不確定性並

    不像市場風險,一定會隨著總體經濟情勢好轉與市場環境改善而降低或消

    失。如果油品價格無法真正反應油品供應商的經營成本,虧損自然無法避

    免,為了防止未來我國政府干預油價造成台灣埃索公司嚴重虧損,一下子

    就抵銷了該公司努力經營所累積的獲利,只好在事件還未發生之前即進行

    停損,選擇提前退出市場。事後我國油品市場的發展證明美商 Exxon Mobil

    當時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2007 年國際原油價格飆漲,該年 11 月我國政

    府在各方壓力下正式凍漲油價,加上後來實施「一次漲價多元吸收方案」,

    期間長達一年之久,結果造成中油公司與台塑石化的嚴重虧損。如果當年

    台灣埃索公司沒有退出市場,也必然會在這段時期結束營業。由此可知,

    政府干預有時並非純粹是為了改善市場問題,政治面因素往往扮演了重要

    的角色,結果反倒可能影響了市場競爭,而對市場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

    22

  • 第二節 我國的油品生產煉製與供需狀況

    表 2-3 是我國原油供給與煉量統計表,表中資料顯示我國自 1990 年

    至 2008 年自產原油產量隨時間快速下降,1990 年時,自產的原油有 182

    千公秉,佔總原油供給量(自產加進口量)的 0.73%,到了 2008 年時,我國

    自產的原油剩下 16.1 千公秉,佔總供給量的比例僅有微不足道的 0.03%。

    我國進口的原油數量大致是呈現隨時間而上升的趨勢,1990 年的原油總

    進口量為 24,684 千公秉,至 2005 年時進口量達到歷史上最高的 60,640

    千公秉,之後每年略有下降,至 2008 年時進口量變成 52,945 千公秉。因

    此,我國的原油煉製量自 1990 年開始大致上也是呈現相同的趨勢,總煉

    製量從 1990 年的 23,991 千公秉上升至 2005 年的 60,479 千公秉,後來則

    逐年下降,至 2008 年時總煉製量下降到 52,373 千公秉。

    在中油公司與台塑石化個別的煉製量方面,兩家企業煉製量的大小主

    要是受到煉油廠產能規模、油品銷售通路與市場需求變動等因素影響。中

    油公司由於是國營事業,在煉製油品時亦肩負政策性任務,必須優先供應

    國內用油的需求,而台塑石化則為民營企業,煉製油品時以獲利為最重要

    之考量,在成功拓展海外市場之後,所煉製的油品中有一大部分是供作出

    口。如表 2-3 中資料所顯示的,中油的煉製量於 1990 年後逐年提升,至

    2000 年時煉製量達到歷史上的最高點,之後由於台塑石化加入市場生

    產,煉製量開始呈現下滑的趨勢。1990 年時中油的原油煉製量有 23,991

    千公秉,2000 年達到最高的 42,326 千公秉,2001 年時顯著下降為 37,260

    千公秉,2008 年時中油的原油煉製量僅剩下 26,010 千公秉。台塑石化自

    正式量產之後,原油煉製量每年均有大幅成長,在 2000 年時煉製量僅有

    23

  • 表 2- 3 原油供給與煉量表 單位:千公秉 Unit:103 KL 原油供給與煉量表

    時間 原油供給 原油煉量

    自產 比率% 進口 比率% 合計 中油 台塑 合計

    1990 182.4 0.73 24,684.4 99.27 24,866.8 23,991.0 _ 23,991.0

    1991 110.3 0.45 24,332.8 99.55 24,443.0 26,243.4 _ 26,243.4

    1992 72.0 0.27 26,516.5 99.73 26,588.5 26,041.2 _ 26,041.2

    1993 65.5 0.23 28,639.3 99.77 28,704.8 28,939.9 _ 28,939.9

    1994 68.6 0.25 27,653.6 99.75 27,722.2 27,788.5 _ 27,788.5

    1995 62.3 0.19 33,543.1 99.81 33,605.4 33,783.6 _ 33,783.6

    1996 59.7 0.16 36,510.9 99.84 36,570.7 35,954.6 _ 35,954.6

    1997 50.7 0.14 36,336.4 99.86 36,387.1 36,638.4 _ 36,638.4

    1998 54.0 0.14 38,514.3 99.86 38,568.3 38,716.4 _ 38,716.4

    1999 47.1 0.12 40,454.1 99.88 40,501.2 41,101.7 _ 41,101.7

    2000 37.2 0.09 43,130.3 99.91 43,167.4 42,325.7 _ 42,325.7

    2001 40.6 0.09 44,308.5 99.91 44,349.2 37,260.0 6,925.9 44,185.9

    2002 51.1 0.11 45,659.3 99.89 45,710.4 32,800.0 12,994.3 45,794.3

    2003 45.8 0.09 51,737.8 99.91 51,783.5 33,670.0 17,868.9 51,538.9

    2004 44.6 0.08 58,445.7 99.92 58,490.2 35,940.0 22,150.8 58,090.8

    2005 32.4 0.05 60,639.9 99.95 60,672.3 34,890.0 25,589.0 60,479.0

    2006 23.6 0.04 57,999.1 99.96 58,022.7 32,880.0 25,168.6 58,048.6

    2007 17.8 0.03 57,473.3 99.97 57,491.1 30,010.0 27,567.0 57,577.0

    2008 16.1 0.03 52,944.90 99.97 52,961.00 26,010.0 26,363.1 52,373.1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 97 年能源統計手冊

    24

  • 6,926 千公秉,到了 2004 年煉製量首度超過 20,000 千公秉,達到 22,151

    千公秉,2008 年煉製量成長到 26,363 千公秉,首度超越中油的總煉製量。

    在各種油品的煉製配比方面,中油公司的汽油與柴油煉製比率也與台

    塑石化出現顯著的差異,如表 2-4 所示,中油的汽、柴油煉製比率從 2003

    年之後每年都有增加,在 2002 年與 2003 年時,中油公司的汽油與柴油的

    煉製比率並沒有任何的變化,分別為 20.50%與 15.00%,然而到了 2009

    年時汽油煉製比率已高達 29.30%,柴油煉製比率也成長到 26.40%。另一

    方面,表 2-4 的資料則顯示台塑石化的汽油煉製比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

    勢,柴油煉製比率則逐年上升。台塑的汽油煉製比率在 2002 年時高達

    29.03%,到了 2009 年時僅剩下 21.74%,其柴油煉製比率在 2002 年時有

    27.88%,2009 年時則大幅提升到 35.41%。汽油與柴油兩類油品是所有油

    品中售價相對較高者,而中油公司在過去將近 20 年間,其汽、柴油煉製

    比率有顯著提高,顯示公司在油品生產上已經逐漸提升高價油品的比例,

    對公司獲利產生極大的助益。而台塑石化則逐年降低其汽油煉製比率,並

    同時提高了柴油的煉製比,代表其銷售策略在油品比重上所進行的調整。

    探究其原因後發現,是台塑在成功拓展油品外銷市場後,選擇以單位獲利

    較高的柴油作為外銷主力。因此大幅改變了原油裂解中汽、柴油的比例。

    在我國各項主要油品的供給方面,以石油腦、車用汽油、柴油與燃料

    油佔總供給的配比最高。由表 2-5 中的資料統計可以明顯看出近年來車用

    汽油的供給比率大致維持在 18%至 20%之間,而柴油的供給配比則在 20%

    至 22%之間。去年(2008 年)我國車用汽油的供給量為 12,906 千公秉油當

    量,柴油的供給量則有 15,197 千公秉油當量。我國對各項油品的消費,

    25

  • 表 2- 4 中油與台塑石化煉製比率統計

    油品種類 煉製比率(中油)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汽油 20.50% 20.50% 23.00% 26.40% 28.00% 29.30%

    柴油 15.00% 15.00% 19.00% 22.40% 22.40% 26.40%

    油品種類 煉製比率(台塑)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汽油 29.03% 27.83% 24.71% 22.99% 22.97% 21.74%

    柴油 27.88% 27.52% 27.12% 28.62% 32.43% 35.41%

    資料來源: 石油安全存量查核計畫書;本計畫整理

    也是以石油腦、車用汽油、柴油與燃料油所佔的比例最高,表 2-6 的統計

    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的車用汽油消費量大約佔總油品消費量的 16%至

    18%,柴油的消費則佔總油品消費量的 10%至 12%。2008 年我國的車用

    汽油消費量為 8,242 千公秉油當量,柴油的消費量則有 5,388 千公秉油當

    量。我國油品供給與消費間的差距則代表油品進出口,同樣由表 2-5 與表

    2-6 的油品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過去幾年我國車用汽油與柴油的供給量均

    高出國內需求量甚多,因此這兩項油品的出口比例均相當地高。汽油出口

    約為國內使用量的一半左右,柴油的出口量則接近國內消費量的兩倍,其

    中大部分的柴油出口則為台塑石化所煉製和供應。

    表 2-7 進一步呈現我國石油煉製業的油品產銷值統計,我國石油煉製

    業的產值自 2004 年開始每年都有大幅成長,2004 年至 2005 年的產值年

    成長率為 42.69%,之後的 2005 年至 2008 年間,產值的平均年成長率則

    大致維持在 20%上下。在過去 4 年間,我國石油煉製業的銷售值都比產值

    略低,不過卻與產值相當接近,所以它的成長趨勢也與產值類似。產值和

    銷售值間之差距則為存貨變動,存貨佔產值的比例雖然不高,但近年來大

    26

  • 表 2- 5 石油產品供給表(2005~2008) 單位:千公秉油當量

    2005 2006 2007 2008

    數量 比率(%) 數量 比率(%) 數量 比率 數量 比率

    石油腦 13,355.70 19.50 13,773.60 19.55 17,454.10 23.38 17,396.10 24.77

    液化石油氣 3,347.70 4.89 3,498.10 4.97 3,609.90 4.84 3,423.90 4.88

    車用汽油 13,093.80 19.12 12938.8 18.37 14,116.40 18.91 12,906.20 18.38

    航空燃油 4,579.50 6.69 4,947.10 7.02 4,725.30 6.33 4,735.10 6.74

    柴油 14,343.90 20.94 14,564.10 20.67 15,177.80 20.33 15,197.00 21.64

    燃料油 12,987.40 18.96 14,405.20 20.45 12,597.70 16.87 10,886.50 15.50

    潤滑油 679.50 0.99 644.40 0.91 655.30 0.88 504.20 0.72

    柏油 1,540.50 2.25 1,162.90 1.65 1,125.40 1.51 651.60 0.93

    溶劑油 797.90 1.17 913.60 1.30 1,328.40 1.78 875.60 1.25

    其他油品 3,761.80 5.49 3,602.80 5.11 3,863.00 5.17 3,652.60 5.20

    合計 68,487.70 100 70,450.60 100.00 74,653.30 100.00 70,228.80 100.00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 97 年能源統計手冊;本計畫整理

    表 2- 6 石油產品消費表(按產品) 單位:千公秉油當量

    2005 2006 2007 2008

    數量 比率(%) 數量 比率(%) 數量 比率(%) 數量 比率(%)

    液化石油氣 2,899.10 5.87 3037.2 6.09 3193.5 6.08 3,042.10 6.12

    石油腦 13,417.00 27.18 13,682.50 27.43 17,262.00 32.87 17,547.80 35.38

    航空汽油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車用汽油 9168.4 18.58 8,935.10 17.91 8,688.30 16.54 8,242.30 16.59

    航空燃油 2700.5 5.47 2752.2 5.52 2670 5.08 2,340.20 4.71

    煤油 18.2 0.04 15.2 0.03 13.9 0.03 10.30 0.02

    柴油 5,882.80 11.92 5,794.00 11.62 5,341.90 10.17 5,388.30 10.85

    燃料油 10,503.90 21.28 10,973.00 22 9,982.70 19.01 8,625.10 17.36

    潤滑油 308 0.62 379.2 0.76 329.6 0.63 257.00 0.54

    其他油品 4,460.40 9.04 4,309.90 8.64 5,035.70 9.59 4,183.70 8.42

    合計 49,358.30 100 49878.3 100 52517.6 100 49,636.80 100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 97 年能源統計手冊;本計畫整理

    27

  • 表 2- 7 石油煉製業產銷值統計 產業:C1910 石油煉製業

    2005 2006 2007 2008 生產值(百萬元) 223,994 272,560 322,464 406,631 年成長率 42.69% 21.68% 18.31% 26.10% 銷售值(百萬元) 223,793 268,854 314,324 396,071 年成長率 45.61% 20.14% 16.91% 26.01% 存貨值(百萬元) 11,118 14,037 15,096 8,212 年成長率 -2.59% 26.26% 7.54% -45.60% 外銷比(%) 52.77 53.02 59.68 64.88 內銷比(%) 47.23 46.98 40.32 35.12 平均銷貨天數 18.11 16.61 16.26 10.32 資料來源:台經院產經資料庫

    致總維持在百億元上下。表 2-7 同時顯示出我國在 2005 年之後油品的內

    銷與外銷比例統計,在 2005 年時我國油品的外銷比例已經超過內銷,內

    銷部分佔 47.23%,外銷則佔 52.77%,之後外銷與內銷的差距迅速擴大,

    在 2008 年時我國各項油品的內銷比例進一步下降為 35.12%,外銷比例則

    大幅成長至 64.88%,如前所述,這樣的發展主要是台塑石化將大量柴油

    輸往國外市場銷售所致。

    第三節 我國的油品定價與油價管制

    過去在台灣中油公司一家獨佔之時代,中油對於油品價格的決定並沒

    有主導權,而是由政府進行經濟管制(economic regulations)定價。在 1946

    年中油公司設立後至 1993 年間,油品價格均由政府直接訂定。中油依照

    生產的所有成本與應該獲得的法定盈餘,按政府決定的價格機制攤提到各

    種不同的油品上面,政府對想要策略補貼的產業和對象刻意給予較低的油

    28

    http://tie.tier.org.tw/Number_DB/psi/psi_ind_stastic.asp?ind_type=detailind&industry=C1910&Class=1&period=year&SearchYear=2004-2008&PNT=PVhttp://tie.tier.org.tw/Number_DB/psi/psi_ind_stastic.asp?ind_type=detailind&industry=C1910&Class=1&period=year&SearchYear=2004-2008&PNT=SVhttp://tie.tier.org.tw/Number_DB/psi/psi_ind_stastic.asp?ind_type=detailind&industry=C1910&Class=1&period=year&SearchYear=2004-2008&PNT=RV

  • 品優惠價格,汽油等被定義為「奢侈品」的油品,則由一般消費者負擔了

    不合理的極高價格。所以在這段期間內各種油品價格與世界價格趨勢有明

    顯的差異,而在各種油品之間存在嚴重的交叉補貼。自 1993 年起,經濟

    部頒佈油價公式,在 1993 至 1998 年間採用固定油價公式,依照國際原油

    價格波動的狀況,每月定期修正國內油品價格與法定盈餘;在 1998 年至

    2000 年間改採浮動油價公式,油價雖仍受政府管制,但中油經由經濟部

    授權可依據國際油價變動趨勢,每週修正油品價格,但以 3%的變動幅度

    為限。2000 年 9 月台塑石化加入石油煉製生產行列之後,政府隨即解除

    經濟管制,同時宣布廢除油價公式,並且頒佈石油管理辦法,將油價變動

    改由市場機制決定。從此中油公司與台塑可以自由定價,但是國營的中油

    公司仍須配合政府政策穩定國內油品價格。

    自 2003 年中開始,因為美軍攻打伊拉克以及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Organization of Oil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實施了減產保價措施等原

    因,國際原油價格開始大幅上漲,這一波上漲趨勢一直持續到 2006 年 7

    月份,之後雖因需求減緩而稍微下跌,但是從 2007 年 1 月開始,又開始

    另一波的快速飆漲(圖 2-3 記錄了第四次能源危機發生後國際原油價格變

    動的情形以及相關的歷史事件)。為因應能源危機導致國際原油價格大幅

    上漲,我國自 2006 年 9 月又再度恢復經濟管制,在學者專家建議下實施

    浮動油價機制,採行每週調整油品價格方式來反應購買原油成本的變動。

    最初在實施浮動油價機制時,是依照每週一 Platts 公告之美國西德州中級

    原油(WTI)價格與上週一價格比較過變動幅度後,分別計算各種無鉛汽油

    與超級柴油之稅前批發價格,加上稅金與零售利潤後據以計算零售價格。

    29

  • 圖 2-3 能源危機發生後國際原油價格變動的情形以及相關的歷史事件

    資料來源: 經濟部能源局與相關事件報導;本計畫作圖

    30

  • 2007 年元月 1 日起政府第一次修正浮動油價機制,以每週一 NYMEX WTI

    的收盤價格與上週一 WTI 收盤價的價差作為變動幅度,再依照變動幅度

    的 80%分別重新計算 92 無鉛汽油與超級柴油之稅前批發價格,但計算得

    到的稅前批發價格則不得超過亞鄰國家中批發價最低者。同樣地,將稅前

    批發價加上稅金與零售利潤之後,就可計算零售價格。2007 年 9 月 1 日

    政府第二次修正浮動油價機制,改成每月調整油品價格,以 Platts 報導之

    杜拜(Dubai)與布蘭特(Brent)原油均價各取 70%與 30%之權重計算原油加

    權價格,之後按照前後兩個月份原油加權價格變動幅度,以其 80%計算來

    調整 92 無鉛汽油與超級柴油之稅前批發價格,加上稅金與零售利潤後即

    可得到零售價格。政府自 2008 年 8 月起第三次修正浮動油價機制,主要

    是將每月調整油價改回每週調整油價,每週(上週五至本週四)調價幅度之

    計算是取「調價指標當週均價乘以每週匯率均價與調價指標前週均價乘以

    前週匯率均價比較」之 80%變動幅度計算。有關國內汽、柴油浮動油價調

    整機制的詳細內容請參考表 2-8 中油公司之浮動油價調整機制作業原則。

    為了詳細掌握目前我國浮動油價機制運作的基本原理,我們以中油公

    司網站上公布的一個實際調價案例進行說明。表 2-9 為中油公司以實際案

    例製作的汽、柴油價格調幅比較表,如表中資料所顯示的,前週(2009 年

    7 月 17 日至 7 月 23 日) 杜拜與布蘭特原油的加權價格(70% Dubai + 30%

    Brent)為每桶 64.69 美元,當週匯率為 32.845 新台幣兌換 1 美元,隔週(2009

    年 7 月 24 日至 7 月 30 日)杜拜與布蘭特原油加權價格為每桶 67.59 美元,

    匯率為 32.849。依照這些數據可以計算「考量匯率後指標油 80%變動幅

    度」,計算方式如下:

    31

  • 表 2- 8 浮動油價調整機制(國內汽、柴油浮動油價調整)作業原則

    調價指標 Platts 報導之 Dubai 及 Brent 均價,分別以 70 %及 30%權重計算(70 % Dubai +30% Brent),取小數二位,採四捨五入。

    調價幅度 每週(上週五至本週四)調價幅度取「調價指標當週均價乘以當週匯率均價與調價指標前週均價乘以前週匯率均價比較」之 80%變動幅度計算,取小數二位,採四捨五入。

    調價金額

    (一)依「92 無鉛汽油及超級柴油還原依機制計算應調整價格之稅前批售價格」乘以「調價幅度」,分別計算 92 無鉛汽油及超級柴油稅前批售價格,再加上稅費換算零售價(取小數一位,採四捨五入),據以計算調價金額。

    (二)95 及 98 無鉛汽油比照 92 無鉛汽油調價金額、超級柴油、海運重柴油及甲種漁船油比照超級柴油調價金額同步調整。

    調價公布時間 每週五下午 5 時公布新油價

    調價生效時間 新油價公布次日零時起生效

    註: 各週調整後 92 無鉛汽油、超級柴油零售價換算稅前批售價格,以亞鄰競爭國(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當週價格之最低價做為浮動油價調整的上限。

    資料來源:中油公司

    表 2- 9 汽柴油價格調幅比較範例表 前週 本週

    指標油價日期 98.07.17-07.23 98.07.24-07.30 考量匯率後指標

    由 80%變動幅度

    70%Dubai+30%Brent

    (美元/桶) 64.69 67.59

    匯率 32.845 32.849 3.6%

    92 無鉛汽油

    (元/公升) 還原依機制計

    算應調整價格

    之稅前批售價

    16.6 依變動幅度計算

    之稅前批價

    17.2

    超級柴油

    (元/公升) 18.14 18.79

    資料來源:中油公司

    32

  • ( $) ( $) 80%( $)

    NT NTNT

    −×

    隔週原油加權價格 前週原油加權價格

    前週原油加權價格 (2-1)

    67.59 32.849 64.69 32.845 0.8 0.0359 3.6%64.69 32.845

    × − × = × = ≈ ×

    接著分別將前週92無鉛汽油與超級柴油之稅前批發價乘上(1+指標油80%

    變動幅度) =(1+3.6%)=1.036,即可得到隔週 92 無鉛汽油與超級柴油之稅

    前批發價格。表 2-9 中列出前週 92 無鉛汽油之稅前批發價每公升為 16.60

    元,超級柴油之稅前批發價每公升為 18.14 元,按照公式計算:

    ( )變動幅度指標油前週油品價格隔週油品價格 %80 1+×= (2-2) 2.171976.17036.160.1692 ≈=×=無鉛汽油價格隔週

    79.187930.18036.114.18 ≈=×=隔週超級柴油價格

    得到隔週 92 無鉛汽油與超級柴油之稅前批發價格分別為每公升 17.2 元與

    18.79 元,正如同表 2-9 中之數據所顯示的結果。應該注意的是,價格得

    以調整的前提是亞洲鄰近競爭國當週最低價不低於求算出的價格,例如,

    如果該週韓國無鉛汽油價格相當於每公升新台幣 16.90 元,則國內 92 無

    鉛汽油價格最高只能調到每公升 16.90 元。經由以上的簡介,我們已經清

    楚瞭解我國浮動油價機制實施的實際狀況。

    在實施浮動油價之後,由於機制設計不良反倒造成國內油品價格快速

    飆高,在引發消費者反彈的壓力下,政府只好改採價格上限(price ceiling)

    管制直接凍漲油價。為了方便查考我國的油價管制歷史,本研究進一步將

    我國油品定價機制發展過程的重要事件詳細整理,列於表 2-10 之中。4

    4我們在回顧台灣油價管制歷史時專注於與本計畫研究主題相關之內容,其餘部分則盡量

    進行簡短描述,郭家瑋(2008)則對這段歷史做了更為詳細的紀錄。

    33

  • 表 2- 10 我國油品定價機制發展過程

    時間 價格機制 指標原油 調價幅度 調價頻率 計算基準 調價上限

    1946~1993 政府制定

    1993~1998 固定油價公式 國際原油價格 每月 1 次

    1998~2000 浮動油價公式 每週 1 次 仍為政府管制階

    段,惟修正油價

    以 3%幅度為限

    2001~ 終止油價公式

    2006/9/26~ 浮動油價機制 Platts 報導之 WTI 現貨日均價

    與指標油價同幅

    度調整 每週 1 次 每週一價對

    上週一價 無限制

    2007/1/1~ 浮動油價機制

    (修正) NYMEX WTI 紐約商品交易所收盤價 指標油價*80% 每週 1 次

    每週一價對

    上週一價

    1.稅前價格維持亞鄰最低

    2007/9/1 浮動油價機制(再修

    正) 70%Dubel+30%Brent Platts 報導價 指標油價*80% 每月 1 次

    每月均價對

    上月均價

    1.稅前價格維持亞鄰最低 2.漲幅達 12%時,油價將暫時

    凍漲 2008/8/6~

    浮動油價機制 (再修正)

    70%Dubel+30%Brent Platts 報導價 指標油價*80% 每週 1 次

    每週均價對

    上週均價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本計畫整理

    34

  • 第三章 我國油品產業之各階層競爭狀況

    第一節 問題背景

    由於目前我國的石油產業與油品市場乃是以中油與台塑兩家進行垂

    直整合之石油公司做為主體的結構,欲瞭解整個石油產業與油品市場的競

    爭狀況,必須將產業的上、中、下游進行切割之後,分別進行研究分析才

    能得到精準的結果。而在產業下游的油品銷售,又可細分為兩個階層,第

    一個階層為油品的批發供油市場,第二個階層則為油品的零售通路市場。

    上游供油市場與下游之汽、柴油零售通路市場在本質上存在不小的差

    異。在供油方面,由於中油與台塑石化在我國領土範圍內可以運用其輸油

    管線或運油設備(如油罐車等)將其油品運往任何目的地銷售,在研究我國

    供油市場競爭性問題時大致上並沒有地理空間上的限制,可以合理地將整

    個台灣視為同一個市場。然而,油品的零售與通路則涉及加油站經營與潛

    在顧客來源等問題,存在空間與地理的限制,所以必須先釐清市場範圍,

    如此在探討我國油品的零售通路市場的競爭性時才不至於產生偏誤。

    有關市場的定義與範圍劃分,在產業經濟學與政府管制領域(尤其是

    競爭法)一直是最關鍵的焦點問題,在觀念上我們可以區分出經濟市場

    (economic market)5與反壟斷市場(antitrust market)兩種。由於本計畫的研究

    問題在於探討我國油品零售通路市場的競爭性,經濟市場的定義太過理論

    5 有關經濟市場的定義在歷史上至少有 Says, de Sismondi, Cournot, Jevons, Waytinsky, Wicksteed 以及 Marshall 等人提出相關的觀念,其中以 Marshall 提出觀念的時間最晚,也最為完整。而實際上,Marshall 界定的市場就是一個理論上的完全競爭市場(范建德與莊春發,1992)。

    35

  • 化,對於處理涉及市場競爭等實際問題時並沒有太大幫助,因此我們採用

    政府進行管制時常用的反壟斷市場之操作型定義來界定市場。經濟學者

    Boyer(1984)首先提出典型卡特爾(ideal cartel)的觀念,用來劃定市場的界

    線。他提出從某一產品或一群產品的一個焦點廠商(focal firm)出發,往外

    納入其他廠商而逐步形成能控制顧客的卡特爾。只要這個典型卡特爾能為

    焦點廠商創造出的利潤佔卡特爾成員總資產的比例最大,則此卡特爾就是

    一個最適的卡特爾(optimal cartel),而這些卡特爾成員所組成的市場就可

    以界定為同一個市場。美國司法部修正 Boyer 的市場定義中有關最適卡特

    爾的論述,改採一個可真正可操作的方式來界定反壟斷市場:

    A market is defined as a product or a group of products and a geographic area in which it is sold such that a hypothetical profit-maximizing firm, not subject to price regulation, that was the only present or future producer or seller of those products in that area likely would impose at least a “a small but significant and nontransitory” increase in price, assuming the terms of sale of all other products are held constant. A relevant market is a group of procucts and a geographic area that is no bigger than necessary to satisfy this test (Viscusi et al., 2000, p.210).

    美國司法部同樣以焦點廠商為產品或區位的中心,逐步加入若干替代性高

    的商品或是逐漸擴大地理區位範圍,再詢問所形成的卡特爾,能否小幅、

    而顯著持續地提高價格,卻不至於流失太多的銷售量並且維持獲利。那麼

    這些產品或區位所組成的產品群或地區即被定義為同一市場。在實際運用

    這個測試法時,通常是以價格上升 5%來代表小幅、而顯著的價格提高,

    並採用最小市場原則(smallest market principle),也就是採行最小產品群或

    最小區位來界定一個反壟斷市場。

    36

  • 一、供油市場之競爭性

    在油品批發供油市場中,現階段是中油與台塑石化雙佔的結構。表

    3-1 為我國銷售油品品牌站數比率分布統計表,如表所示,2009 年 8 月時

    中油公司在全國總共有 2,053 個站,佔了 78.4%,台塑石化則有 566 個站,

    佔 21.6%。表 3-2 則呈現台塑石化加入油品市場供油後中油公司對汽油、

    柴油與燃料油 3 種油品供應之市場佔有率歷史統計,表中的資料顯示 2009

    年 8 月時,中油公司的汽油供應佔 76.0%,柴油供應佔 86.8%,燃料油供

    應則佔了 92.9%,而這 3 種油品剩餘的部分則全數由台塑石化所供應。

    就中油與台塑石化各自的立場而言,追求獲利是公司最重要的目標之

    一。由於消費者很難實際區分油品品質的差異 6,因此兩家公司所生產的

    各項油品可以視為同質性商品,各自較難以油品的品質差異來建立品牌忠

    誠度。我們可以放心地將中油與台塑石化視為生產同質性油品的雙佔廠

    商,問題是這兩家雙佔的廠商究竟是採取競爭性的或合作性的策略行為

    (strategic behavior)來提升其獲利能力。如果是採取競爭性的策略行為,那

    麼在策略的選取上至少就有價格戰與數量戰兩種,此時我們應該要選擇最

    基本的 Bertrand 價格競爭模型呢?或是 Cournot 數量競爭模型?抑或是

    Stackelberg leader-follower 數量競爭模型?如果是採取合作性的策略行

    為,則最簡單的卡特爾模型是否符合實際狀況,還是我們應該採用默契共

    謀模型才能夠產生對現象的合理解釋能力。當然這種理論上的模型選擇必

    須盡量符合實際的觀察。在台塑石化投入油品的煉製和銷售之後,便積極

    提升它在國內油品市場的佔有率,不時進行大型促銷活動,如「Formosa

    6 中油與台塑石化所生產的各項油品在其產生的熱值與環境污染性上都存在著些微的差距,不過由於消費者無法掌握充足的資訊,因此很難區分其品質。

    37

  • 新福利運動」,並積極建置高速公路沿線 17 座加油站來擴大市佔率。這樣

    的行為似乎比較類似 Cournot 模型或 Stackelberg leader-follower 模型的數

    量戰。在另一方面,除了少數幾次例外情形之外,7較多數的狀況,總是

    由中油公司先宣布價格調整,然後台塑石化馬上跟進,似乎又像存在默契

    共謀之聯合行為。台塑石化是後來設立的民營公司,不論資本設備成本或

    薪資人事成本都較中油公司為低,而且又不需要積極配合政府的油價與油

    品進出口政策。反觀國營事業中油公司則在政府政策主導下,不但定價沒

    有完全的主導權,某些油品必需優先供應國內需求,也必須補貼特定產業

    與對象。這種先天上的差異,使得台塑石化不需積極競爭。在理論和實務

    上,台塑只要維持一定的市場佔有率,當有利狀況發生時,如中油受不了

    國際原油價格高漲壓力而調高油價,選擇隨後立即跟隨,自然可以獲得極

    為豐厚的超額利潤。8

    就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證而言,想要判斷是否存在中油與台塑兩家公司

    的默契共謀聯合行為,是可以運用模型提出理論解釋,然後利用資料進行

    實證確認。然而就公平交易法的觀點,則必須掌握足以證明之事實:首先

    是存在形成共謀動機之商業條件,其次必須有可以產生共謀機會之證據,

    再其次是遭質疑之行為是否由兩家公司共同行使而達成經濟目的,最後則

    必須證明是否發生一致的行動。這是經濟學與法學研究在邏輯與方法論上

    的極大差異。

    7 2005 年 8 月國際油價上漲至超過每桶 70 美元,8 月 30 日,台塑石化無法承受虧損壓力,無預警地調漲油品價格,但中油卻因政府考量經濟穩定與社會觀點而暫緩調整油

    價。影響所及當然造成台塑石化的市場佔有率顯著下降。另於同年 10 月 1 日油品貨物稅調降 25%,台塑石化油品每公升降價 1.8 元,中油公司則並未選擇跟進。 8 實際上,歷史資料顯示只要國際原油價格高漲,不論是中油公司或台塑石化都會獲得比油價平穩時更多的利潤,只不過台塑的獲利總是比中油高出甚多。

    38

  • 表 3- 1 我國銷售油品品牌站數比率分布統計表

    銷售油品品牌站數比率分布表

    臺灣中油 台塑石化 埃索(ESSO) 站數 比率 站數 比率 站數 比率

    臺北市 58 74.36% 20 25.64% 0 0% 基隆市 22 68.75% 10 31.25% 0 0% 臺北縣 179 75.21% 59 24.79% 0 0% 宜蘭縣 47 74.60% 16 25.40% 0 0% 新竹市 29 72.50% 11 27.50% 0 0% 新竹縣 66 80.49% 16 19.51% 0 0% 桃園縣 211 75.36% 69 24.64% 0 0% 苗栗縣 84 83.17% 17 16.83% 0 0% 臺中市 89 78.07% 25 21.93% 0 0% 臺中縣 173 80.84% 41 19.16% 0 0% 彰化縣 116 67.84% 55 32.16% 0 0% 南投縣 77 81.05% 18 18.95% 0 0% 嘉義市 27 77.14% 8 22.86% 0 0% 嘉義縣 83 81.37% 19 18.63% 0 0% 雲林縣 79 70.54% 33 29.46% 0 0% 臺南市 61 87.14% 9 12.86% 0 0% 臺南縣 192 84.96% 34 15.04% 0 0% 高雄市 87 82.08% 19 17.92% 0 0% 高雄縣 134 77.01% 40 22.99% 0 0% 澎湖縣 14 100% 0 0% 0 0% 屏東縣 109 80.74% 26 19.26% 0 0% 臺東縣 43 82.69% 9 17.31% 0 0% 花蓮縣 61 83.56% 12 16.44% 0 0% 金門縣 6 100% 0 0% 0 0% 連江縣 6 100% 0 0% 0 0% 合計 2053 78.39% 566 21.61% 0 0%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更新至 2009.8.20)

    39

  • 表 3- 2 中油公司油品市場佔有率歷史統計(91 年 01 月~98 年 07 月) 市佔率(91 年) 市佔率(92 年)

    油品別 汽油 柴油 燃料油 油品別 汽油 柴油 燃料油

    91年01月 72.8% 82.8% 91.4% 92 年 01 月 71.0% 80.3% 85.8%

    91年02月 72.3% 81.6% 89.1% 92 年 02 月 70.9% 79.2% 84.0%

    91年03月 71.8% 81.9% 91.2% 92 年 03 月 70.5% 79.7% 83.8%

    91年04月 71.5% 82.8% 92.0% 92 年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