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本論文獲客家委員會 101 年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獎助

本論文獲客家委員會 - NCUhakka.ncu.edu.tw/hakka/modules/tinycontent/content/paper/paper202/019.pdf本章藉客親屬俗諺談孝道、家庭親子之情與倫理、家人間之情感與合作、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本論文獲客家委員會

    101年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獎助

  •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碩 士 論 文

    客 家 親 屬 相 關 俗 諺 之 研 究

    研 究 生:徐瑞琴

    指導教授:羅肇錦博士

    陳秀琪博士

    中 華 民 國 一○○ 年 六 月

  • I

    客 家 親 屬 相 關 俗 諺 之 研 究

    中文摘要

    本論文以《客家親屬相關俗諺之研究》為題目,藉由客家親屬俗諺,內容論

    述“客家親屬角色"、“客家教育"二方面,並探討“客家親情倫理"、“客家

    婚姻觀"、“客家生活經驗"三方面的意涵。本論文共分七章,分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闡述本論文寫作動機;第二節論述本論文的研究目的;第三節

    說明本論文的研究方法;第四節說明本論文研究步驟與架構;第五節

    則探討本論文之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二章:名詞釋義及文獻探討

    釋義俗諺之定義與特質,並探討客家親屬稱謂用詞,並回顧前人有關

    的研究成果。

    第三章:客家親屬角色之互動關係

    本章藉由客親屬俗諺分成家庭關係、夫妻關係、宗親關係、姻親關係,

    探討客家親屬角色與角色之間的關係和責任。

    第四章:客家生養與教育

    本章藉由客親屬俗諺來探討客家懷孕生子、家庭照顧,教育觀念與態

    度來探討客家養育及教育觀。

    第五章:客家家庭庭親情倫理與婚姻

    本章藉客親屬俗諺談孝道、家庭親子之情與倫理、家人間之情感與合作、

    客家婚姻來探討客家家庭親情、倫理、婚姻的課題。

    第六章:談客家處事與生活經驗

    本章藉客親屬俗諺分為處事的態度與方法、個人價值觀與個性、前人

  • II

    經驗傳承,探討客家人處事、價值觀、個性、生活經驗,傳承客家祖

    先們所留下來的智慧。

    第七章:結論

    總結本論文研究的結果與心得,以及對本論文未來研究的後續展望。

    藉由本論文客家親屬相關俗諺的研究,可以感受到客家先民在家庭、宗族的

    互動,會因「角色」而產生很多微妙的關係;知道客家人非常重視生子、教育的

    觀念;了解客家家庭的親子之情、家庭倫理面向、家人間情感與合作觀及對婚姻

    的看法;傳承客家祖先處事之道、樂天知命的價值觀、生活經驗談。藉由本論文

    研究,期許能引航對客家有興趣之後輩,開拓更加了解客家、發揚客家,傳承客

    家的視野。

    關鍵字:客家、客家親屬、客家俗諺、角色、教育、家庭、倫理、婚姻、合作。

  • III

    Research about Hakkas' relative's proverbs

    English summary

    This thesis regards " research about Hakkas' relative's proverbs " as the topic, with

    Hakkas' relative's proverbs . It describe " The role of Hakkas' relatives ",and " Hakkas'

    education " , We also discuss " Hakkas' kindred ethics ", "the concept of Hakkas'

    matrimony ",and" Hakkas' experience of life ".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 , The contents are discussed as flowing.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Section one explains the writing movtive of this thesis; Section two narrates the

    research purpose; Section three states the research methods; Section four states the

    research step and structure; Section five describes the research range and restriction.

    Chapter two: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noun and document discussion

    Explain the Hakkas' custom proverbs, into Hakkas' relatives' appellation, review

    forefathers'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Chapter three:Hakkas' relatives how to interact to each other

    According to Hakkas' relatives' proverbs ,this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family

    relationship, conjugal relationship, ancestor and relatives' relationship, relationship by

    marriage. We discuss therel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between the relatives.

    Chapter four: Hakkas' giving birth,raising and educating

    In this chapter, we talk about giving birth(even pregnancy) , taking care of family ,

    educational idea and attitude . By doing this , we can find how Hakkas grow up and teach

    their children.

    Chapter five:The kindred ethics of Hakkas' family and the concept of marriage

    This chapter make use of proverbs to talk about filial piety , family ethics, parents

    cherish their children family love , the cooperation among the family , and Hakkas' marital

    view. We probe into Hakkas family relation , kindred ethics , and matrimony .

  • IV

    Chapter six:Talk about Hakkas' treating people, handling matters ,and Hakkas' experience

    of life

    This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the way and attitude to treat others and to handle matters ,

    the personal values, forefathers' experience and how to handle matters , thevalues ,

    individuality , and experience of life , and inheriting wisdom which the Hakkas' ancestors

    remain down.

    Chapter seven:Conclusion

    The result and reflection of the thesis, and some suggestions and prospects about the

    studying.

    With the research of this thesis "Hakkas' relative's proverbs", We can experience the

    Hakkas' interaction between family, and patriarchal clan.It will produce a lot of refined

    relations because of ' the role ; They pay much attention to giving birth and education;

    Then we understand how Hakkas think about the kindred ethics of their family,the

    emotion of family and cooperative view and the ideas on the marriage;It talks about

    Hakkas' ancestors' life values, ways to treat people and ways to get along with

    others.Inheriting wisdom of handling matters , being content with life and experience of

    life which the Hakkas' ancestors remain down .By studying with this thesis,I expect that It

    can attract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Hakkas, develop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Hakkas, and pass down Hakkas' culture.

    Key word: Hakkas, Hakkas' relative, guest's family custom proverb, role, education,

    kindred, ethics, family, marriage.

  • VI

    目 次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Ⅲ

    誌謝…………………………………………………………Ⅴ

    目次…………………………………………………………Ⅵ

    表目次………………………………………………………Ⅷ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架構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名詞釋義與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俗諺名詞釋義 …………………………………11

    第二節 客家親屬釋義與探析………………………… 24

    第三節 文獻探討與回顧……………………………… 29

    第三章 客家親屬角色之互動關係 ……………………39

    第一節 家庭關係 ………………………………………39

    第二節 夫妻角色關係 …………………………………47

  • VII

    第三節 宗親關係 ………………………………………50

    第四節 姻親關係 ………………………………………53

    第四章 客家生養與教育 ………………………………61

    第一節 懷孕生子 ………………………………………61

    第二節 家庭照顧 ………………………………………67

    第三節 教育觀念及態度 ………………………………73

    第五章 客家家庭親情倫理與婚姻 ……………………83

    第一節 談孝道 …………………………………………83

    第二節 家庭親子之情與倫理 …………………………88

    第三節 家人間之情感與合作 …………………………95

    第四節 客家婚姻之探討 ………………………………101

    第六章 談客家處事與生活經驗 ………………………121

    第一節 處事的態度與方法 ……………………………121

    第二節 個人價值觀與個性 ……………………………125

    第三節 前人經驗之探討 ………………………………135

    第七章 結論 ……………………………………………143

    參考書目 …………………………………………………148

    附錄 ………………………………………………………155

  • VIII

    表 目 次

    表 1:參與本研究受訪者的基本資料…………………………6

    表 2:客家親屬俗諺呈現型式之數量分析表…………………9

    表 3:諺語與鄰近名詞之區別…………………………………20

    表 4:客家親屬稱謂詞、發音一覽表…………………………24

    表 5:本論文搜集語料之書籍與則數一覽表…………………34

  • 1

    第一章 緒論

    語言是現代人溝通的工具之一,而強勢語言又主導整個語言世界1。而語言

    是文化的象徵,文化是語言的內容2

    。在一個生活安定,有文化內涵的族群,就

    有豐富的俗諺語產生,顯現祖先為我們後代留下他們智慧、生活經驗的累積,也

    常常給後代子民作為指導的生活教材。本章就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來

    探討客家親屬俗諺給我們帶來客家的教育,客家的精神、客家的生活及客家的文

    化等有價值的傳承,留給我們後輩什麼樣的指示與啟示,期以本論文為領銜,讓

    更多對客家文化有興趣的學者與研究者,探索客家,討論客家,進而喜歡客家,

    發揚客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俗諺是屬於民間文學的一支,在修習中央大學客家研究所在職專班期間,受

    到筆者的論文指導老師羅肇錦教授開設「客家民間文學研究」的課程帶領之下,

    對民間文學這塊的口傳文學相當有所啟發。民間文學的內容包括:神話、傳說、

    故事、歌謠、俗俚語、諺語、謎語、山歌、童謠、民間戲曲…等項目,當時覺得

    特別對俗諺語所表達的隱喻,句句都是前人的經驗,前人生活的傳承,每一句讀

    來淺白,但是所隱函的意義實為非常深遠,也一針見血表達明白,說的相當有道

    理。當然和諺語也有類似之詞彙,諸如成語、格言、習慣語、師傅話、歇後語、

    1鄧榮坤,《生趣客家話》。臺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9,自序,頁 3。

    2何石松,2003,《客諺一百首》。臺北市:五南,自序,頁 2。

  • 2

    俏皮話、謎語、歌謠…等,惟筆者對「俗語」和「諺語」特別喜歡、情有獨鍾的

    感覺。

    民間文學是顯而易見之口傳文學,有些後人會搜集前人所述轉用文字記載,

    就可得以保存下來流傳於後世,讓後代一代一代流傳千古。諺語是智慧的寶庫、

    經驗的精華,任何一句,都有驚人的道理在其中3

    。透過這些形式精巧、淺近簡

    鍊的短語,用在日常生活中。由這些俗諺我們可以得知前人待人的處世哲學,並

    從中吸取經驗、改正自己本身的錯誤,這是筆者想寫這本論文的動機之一。

    俗諺又是口耳相傳文學中,最能讓大眾琅琅上口,不像雅文學那樣深奧,因

    為俗諺它是傳遞祖先文化的最重要媒介;祖先流下來的民族思想、價值觀及生活

    經驗,藉由俗諺鄰里街坊相傳,所以我們後輩不用自己親身去試驗,就能靠其獲

    得生活知識、經驗傳承,明辨是非善惡。

    客家話和其他語言一樣,都有豐富的諺語,這些諺語歸納起來看,不外乎

    是生活化、普遍化而又淺顯化的短語4

    因此,欲了解客家人的生活模式、客家精神與客家文化的內涵,藉由研究「客家

    俗諺語」是可以獲得的最佳途徑之一。陳主顯先生更談到:

    家庭、婚姻和養育是人生在世的三件大事。家庭宛如樹木的苗圃,也像人生

    劇場的第一幕,絕大部份的人在家庭得到養育,甚至長大成人,成家立業。婚姻

    把劇情帶到高潮,內容的豐富或貧乏,情節的悲喜,影響這齣戲的命運。生育教

    養兒女,更是密切關聯到延續命脈,興旺家勢5

    3陳宗顯,2000,《台灣人生諺語》。台北市:常民文化書局,頁 3。

    4羅肇錦,1990,《講客家話》。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頁 115。

    5陳主顯,《臺灣俗諺語典,卷五.婚姻家庭》。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9,序言。

  • 3

    因為人的出生,產生了家庭內的親屬關係、家庭外宗親關係,以及因結婚產生的

    姻親關係,進而產生了中國文化特有的親屬稱謂結構,同時也為了後代又產生了

    照顧與養育的工作與責任,所以由此可知,家庭、婚姻、養育是真的是人的一生

    最重要的三件大事。客家話中,有許多形象、生動的俗語、諺語,是客家民系的

    文化標誌6

    。所以,在客家俗諺中,筆者選擇客家親屬這一部份來探析之,這是

    寫本論文動機之二。

    何石松老師認為諺語的淵源有二:經典書籍與民俗傳說7

    ,同時藉由諺語研

    究更能一字不漏的了解到祖先之文字優美及前人的民俗生活習慣。之後又修習羅

    教授開設的「客家詞彙與文化」,對詞彙與文化之間的關係探析更加了解,詞彙

    能間接或直接表達文化內容的意義,所以更促使筆者對前人經驗-客家祖先之俗

    諺的研究更有興趣,此乃寫本論文動機之三。

    本論文找出客家生活中,客家親屬關係是最直接接觸的所產生的俗諺,對

    其研究與探析,期許後輩可以更了解客家文化的精神、價值觀、風俗、民情、

    倫理,讓大家都能更重視客家原有的家族與宗族結構,使之緊密結合家族、親

    屬間的力量,進而發展出客家新氣象,此乃寫本論文動機之四。

    第二節 研究目的

    藉由研究客家「親屬關係」相關之俗諺,能使客家後輩或其他族群注意到

    客家俗諺的存在、進而了解客家文化的內涵與深度。也讓我們客家後輩們,藉

    此更了解本身客家民族精神、客家家庭倫理美德、客家生養及教育等,並期望

    6丘桓興,《客家人與客家文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頁 122。

    7何石松,〈客家諺語的淵源與分類〉,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2000,頁 3-9。

  • 4

    透過客家親屬俗諺,本論文期能開啟客家親屬這一塊,給研究俗諺的後輩對親

    屬相關俗諺一個新的視野。

    一、了解客家親屬關係及血緣之情

    藉由客家親屬相關的俗諺,可以了解客家家族之內與家族之間(宗族)的角

    色相互關係,進而探討客家血緣之情,家庭倫理、宗族秩序、階級地位等,發現

    乃是佔客家家庭中非常重視的一件事情。

    二、以客家重視教育之觀念,端正現在的社會風氣

    藉由客家親屬相關的俗諺,了解到客家非常重視子女照顧與教育,所以在近

    代歷史中,客家名人也就因此叢生,加上近年來世風日下,新聞報導老是出現子

    女不孝,或遺棄父母事件,藉著探討客家的照顧與教育推測看出究竟。客家人一

    向是講孝道、重倫理非常有名的族群,更是社會大眾值得效法的民族,期使藉由

    本論文之探討,以端正社會風氣。

    三、反映客家先民生活經驗,以探究客家祖先智慧

    從客家親屬俗諺中,可以發現許多語句中敘述先民們遷移時,墾荒的樂觀精

    神和自嘲性格,以及苦中作樂的堅持精神,對舊朝代皇帝或後來新政府不合理的

    政策,誓死革命的精神。雖然樂天知命,但不與老天爺作對的性格,先輩不向命

    運低頭的奮鬥精神及待人的處世態度,把客家特有的文化也因此傳承下來,藉由

    本論文客家親屬俗諺的探討,為鼓勵我們後人繼續奮發向上的一個動力,並期許

    給予一些只會揮霍的後代子孫一個深省的思考。

  •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研究時,主要是將客家親屬俗諺做更深層的探析,其所隱含的意義,

    做一個系統的分析、描述和詮釋,希望客觀的呈現其客家家族之角色關係、客家

    教育之模範與客家文化的價值性,本論文所涉略的研究方法列舉如下:

    一、文獻搜集分析法

    從各大出版社之有關客家俗諺的書籍以及研究俗諺之碩博士論文中,篩選出

    該書籍或論文中,有提及客家親屬相關的俗諺作為本論文之語料,加以工具書、

    字典、辭典中及有關客家親屬俗諺的網站之資料為輔助,再參考客家相關民俗文

    化、禮儀規範等書籍敘述加以詮釋。以上這些跟客家親屬俗諺有關的語料與定義,

    相關之客家民俗文化的資料,作為本論文整本的研究參考。

    二、田野調查法

    為了解決客家俗諺書籍上找不到的資料,或者是書籍上有不清處的地方需要

    獲得解答,必須詢問客家長者(如表1)獲得相關的答案,以豐富本論文研究,

    故決定採用此研究方法。受訪者2位居住地均在苗栗市,發音皆為客家四縣腔之

    客家人,經受訪者同意,安排訪問時間及地點,訪問受訪者後,筆者進一步再做

    客家親屬俗諺語料的描述、詮釋與分析。

  • 6

    表1:參與本研究受訪者的基本資料

    編號 職稱 性別 年齡 教育程度 訪問日期

    1 保險業

    科長退休

    男 70 高中 2009/08/10

    2 家庭主婦 女 67 國小 2010/02/21

    三、詮釋性分析

    針對客家角色關係,家庭教化之功能,家庭倫理孝道、客家民族精神及客家

    前人經驗教示等面向之關連性,本論文分成主文四章(第三章至第六章),加以

    分析論述之,在論述中,每則客家親屬俗諺儘量不重覆分析,希望能從中探究客

    家重視輩份、次第、生養教育、父母親愛子之情、家庭倫理與互助合作觀念,客

    家天性樂天知命、與艱苦環境搏鬥之精神、個人價值觀、客家族群之個性、待人

    處事之經驗、來逐步詮釋,最後以客家前人留下之教示與諷刺俗諺結尾,期許客

    家前輩流傳下來的精神、觀念、經驗與智慧,得以傳承接續下來。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架構

    一、研究步驟

    (一)確立研究題目與研究步驟:

    為本論文最重要的步驟之一,也是首要的步驟。

  • 7

    (二)搜集語料與考察:

    先搜集客家先輩出版的俗諺語書籍、期刊物、雜誌、碩士研究論文,

    再參考諺語網站,加以整理,並有搜集關客家親屬方面的有關文化、禮儀

    規範、教育等書籍。

    (三)分類統計:

    按客家親屬稱謂用詞結構做分類,並做客家角色、教育、家庭倫理、

    婚姻觀、個人價值觀、前人生活經驗等之主題將語料分類。

    (四)歸納分析:

    結合客家的親屬角色關係、客家教育,客家家庭倫理、婚姻觀,客家

    先輩之生活經驗做銓釋性的分析,藉以針對客家家庭、客家教育觀、客家

    精神與客家文化多面向的了解並分析。

    (五)綜合結論:

    做最後之綜合結論,以完成本論文之目標,並期許未來對本論文再繼

    續研究之展望。

    二、研究架構

    本論文分為七章闡述,各章節研究架構如下:

    第一章緒論:

    包含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步驟與架構、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等五節。

    第二章名詞釋義與文獻探討:

    包含俗諺名詞釋義、客家親屬釋義與探析、文獻探討與回顧等三節。

    第三章客家親屬角色之互動關係:

    包含家庭關係、夫妻角色關係、宗親關係、姻親關係等四節。

    第四章客家生養與教育:

    包含懷孕生子、家庭照顧、教育觀念與態度等三節。

    第五章客家家庭親情倫理與婚姻:

    包含談孝道、家庭親子之情與倫理、家人間之情感與合作、客家婚姻之探討

    等四節。

    第六章談客家處事與生活經驗:

    包含處事態度與方法、個人價值觀與個性、前人經驗之探討等三節。

    第七章結論:

    總結本研究的結果與心得,以及對未來研究的後續展望。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已經決定做客家親屬相關之俗諺的研究,發現有關俗諺出版相關書籍種

    類繁多,研究俗諺相關論文也將近 90 本之多,所謂各家林立,發表之期刊也

  • 9

    包含各種類別,相對要再從事這方面相關的論文再做研究也限制了許多,筆

    者幾經思考,決定以黃永達 2005 年編著之《台灣客家俚諺語語典》為主,再

    以各俗諺專書、論文、期刊為輔,從事客家親屬相關俗諺方面的研究,本論

    文主文章節提及之語料以舉例方式呈現,如:客親屬俗諺(作者《書名》頁

    數),期能探討探出客家民族精神、文化之獨特性,開拓客家之美。

    本論文研究範圍主要以臺灣地區的客家之俗諺,參考兒歌、歌謠為輔。

    而且研究論文之題目是以「客家親屬關係」出發,所有研究範圍專指由客家

    親屬構成的客家俗諺,非相關親屬關係之俗諺不在本研究之範圍內,語料如

    下表,

    表 2:客家親屬俗諺呈現型式之數量分析表

    型式 數量 數量(單位:則)

    一句諺 169

    二句諺 592

    三句諺 23

    四句諺 43

    六句諺 2

    八句諺 1

    總合 830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整理。

    在客親屬俗諺中,以二句諺呈現的方式最多,一句諺次之。最長為八句諺,

    只有 1 則,是為「子噭爺娘,驚天動地;女噭爺娘,真情真意;心舅噭家娘,屙

    膿滑痢;婿娘噭丈人老,駱駝打屁」,說的是父母子女親寫緣的關係是真情意;

    沒有親生的媳婦及女婿做出來的全是場面式,論述血緣的遠近影響關係的親疏遠

    近,充份顯示客家最重視血緣關係及宗族關係,講的為唯妙唯肖。其中以二句諺

    最多,表示兩句口傳的方式,為客家先民最能朗朗上口;其次是一句諺,簡潔有

    力,相對的也才能在客家口耳流傳下來。

  • 10

    本論文研究限制有三:

    一、俗諺資料的取材大都取自臺灣地區,大陸客家極少。

    二、俗諺取材僅取跟客家親屬有關之俗諺(由於每位作者用字無統一,故用

    字不同、涵義同算為1則;或者用字、涵義皆同,但出書處不同,也都明

    列出來,同時分別算1則語料;在主文論述時,筆者主觀擇一舉例,其餘

    皆以加註腳方式呈現),客親屬相關俗諺在後主文論述時,簡稱客親屬俗

    諺,惟語料若用字無法以電腦字輸出,就以□表示,並加注標音。

    三、研究的語料是俗語、諺語,但偶以兒歌、歌謠為輔,故輔佐資料不算為

    本論文之搜集語料,所以主文論述時,純以客家親屬相關俗諺為主。

    雖然以上有這樣的限制,但經由筆者整理後,客家親屬俗諺就有八百多

    則以上,在詮釋分析探討內容上非常的豐富,筆者覺得可以藉著此資料了解

    客家祖先的智慧,藉由本論文整理後,前人的智慧經驗累積得以接續,足以

    讓有興趣客家之後輩或本為客家子弟者,期許作為了解、初探客家的一個參

    考價值之研究論文。

  • 11

    第二章 名詞釋義與文獻探討

    要研究「客家親屬俗諺」,必先界定其意義。第一節先釋義「俗諺」,並將

    相近語詞併入分析,與俗諺相近的語詞類如︰熟語、成語、師傅話、歇後語…等,

    最後筆者再作「俗諺」的定義與特質分析;第二節界定客家親屬之涵義,並討論

    客家親屬稱謂用詞;第三節文獻探討,針對前人的著作或研究,分專書、論文等

    二部份加以分析探討。

    第一節 俗諺名詞釋義

    一、 俗語

    俗語是一種廣泛流傳在群眾口頭上,結構相對的通俗語句,與俚語類似。俗

    語之「俗」、俚語之「俚」,似乎都有鄙俗與習、聊之義,在古籍上,

    《正韻》《集韻》云:俗,習也,不雅曰俗。

    《說文》云:俚,聊也。

    《漢書—季布傳》云:俚,鄙俗也。

    乍看之下好像是既粗俗又鄙陋之語,但是事實上,這正意味著俗語有「通俗、風

    俗、民俗、隨俗」之特性。因此,俗語可以說是十分貼近人民生活的常民文學,

    它的產生也是從一般大眾在工作中、生活中所創作出來的民間文學,古籍又云:

    鄙語曰:「驕子不孝」非惡言也1

    1司馬遷,1974,《史記—梁孝王世家》,史學出版社,頁 2091。

  • 12

    俚諺曰:「千人所指,無病而死」2

    所謂俗語不只是通行於民間的流行短語,在明、清時代也多展現於民間生活流行

    的文學小說中。以下整理了幾位學者對於「俗語」的看法與主張,分析如下:

    (一)張強,2002

    俚語:鄙俗之語也,民間流行的諺語為俚語3

    (二)王寧、王伯鐺,1999

    俗語是約定俗成,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話語4

    俚語,是方言俗語。俚語是很通俗的話。俗語是約定俗成,廣泛流行的,

    定型的話語

    5

    (三)涂春景,2003

    俗語是一種語言的極致,也即是這種語言的精華。想深入了解一種語族的

    文化,想融入這個語族的社會,首先得學為聽、說這個語族的俗語6

    (四)溫惠雄,2002

    通俗的語言,出於草根民間文化,雖然是無讀冊的人,嘛會講嘛也瞭解,

    是咱祖先人生的體驗,用真通俗快瞭解的生活用語講出來,互男女老幼連

    無受教育的人,攏會曉講佮瞭解7

    2班固,1974,《漢書—王嘉傳》,史學出版社,頁 3488。

    3張強,2002,《諺語 101》,苗縣文化局,序言。

    4王寧、王伯鐺,1999,《說幾句莊家話》,神農廣播雜誌,頁 34-38。

    5同註 12。

    6涂春景編,2003,《形象化客語俗語 1200 句》,五南,封底。

    7溫惠雄,2002,《臺灣人智慧俗語》,宏新文化,序言。

  • 13

    (五)溫瑞政,2005

    俗語定義為:漢語語匯裏為群眾所創造,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

    通俗性的語言單位。認為俗語應包括諺語、歇後語、慣用語和俗成語8

    以上節錄五位學者對「俗語」的看法,廣義的來說,「俗語」包含諺語、歇

    後語、慣用語和俗成語,屬於廣泛流行的口語性話語,連無受教育者,一說大家

    全都能了解的通俗口傳文學,也是屬於草根性民間文化,要研究一個民族首先要

    了解,最易懂、最直接、最淺顯的語言。

    二、 諺語

    諺語是精華、淺而短而有力的句子,會發人深醒的話語,西諺說:「諺語是

    一個民族思想的精華。」,古籍也有云:

    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9

    諺,傳言也。語,論也。論,議也。議,語也

    。 10

    諺者,直語也。喪言亦不及文,故弔亦稱諺;……夫文辭鄙俚,莫過於諺,

    而聖賢《詩》《書》,采以為談,況踰於此,豈可忽哉

    11

    諺,音彥,俗言也

    ! 12

    諺,俗所傳言也

    。 13

    在古籍的顯示上,諺語就是俗語,兩者幾乎是相通的,所以又整理了以下

    8溫瑞政編,2005,《俗語研究與探索》,上海辭書出版社,頁 8。

    9司馬遷,1994,《史記—李將軍列傳》,里仁書局,頁 1024。

    10許慎撰,段玉裁注,1998,《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 90-95。

    11劉勰注,1988,《文心雕龍》,學海出版社,頁 256。

    12左丘明,2007,《左傳》,中華書局,隱公十一年釋文。

    13班固,1981,《漢書》,臺灣商務印書館,頁 1318。

  • 14

    幾位學者對於「諺語」的看法與主張,其分析如下:

    (一) 朱介凡,1964

    諺語可以說是民間文化的集之大成。以前所謂的「民間社會」,各種文化

    多以口傳心記,從一代傳給另一代,代代相傳,而諺語即是最方便的傳遞

    工具,因此,從諺語可以抓到台灣民間文學的精華14

    諺語是風土民性的常言,社會公道的議論,深具眾人的經驗與智慧,精闢

    簡白,喻說諷勸,雅俗共賞,流傳縱橫15

    (二) 周盤林,1975

    諺語為人類智慧及生活經驗所得之簡潔精鍊雅俗共賞之短語,有助於人群

    行為之指導,而於口頭上廣泛流傳者16

    (三)古國順,2001

    諺語是先民智慧的結晶,諺字從言彥聲,表示「諺」就是諺士之言,即為

    彥士之言,通常總是簡潔雋永,並且充滿智慧的,所以容易成為流傳的對

    象17

    (三) 杜松柏,2001

    諺語是村言俚語的濃縮,更是經驗智慧的結晶,尤其在語言、詩歌上更有極

    大的影響,因其有地方性,更有傳之久遠性,而又顯現趣味性和韻律性18

    14

    朱介凡,1964,《中國諺語論》,新興書局,序言。 15

    朱介凡,1964,《中國諺語論》,新興書局,頁 6。 16

    周盤林,1975,《中西諺語比較研究》,文史學出版社,頁 3。 17

    何石松,2001,《客諺一百首》,五南,古國順序言。 18

    何石松,2001,《客諺一百首》,五南,杜松柏序言。

  • 15

    (五)何石松,2001

    客家諺語,傳承數千年來民族獨特的芬芳,先民智慧的結晶,豐富的經驗

    累積,親密感情的交融,人際關係的提煉,甚至寓有天人合一的感應,物

    我關係的昇華,仁者善心的啟發,深情厚意的啟示,諄諄長者之言,時而

    天機妙語之聲,而達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之境界19

    (六)張強,2002

    諺語充份反應民間生活的經驗,也是民間文學的一種形式,它網羅了時代

    背景、物換星移;包含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不論「雅」或「俗」,每

    一句話都「珍貴」20

    諺語:流傳於民間,簡練通俗而富有意義的語句,反映民間生活經驗,也

    是民間文學的一種形式21

    (七)王寧,王伯鐺,1999

    諺語是長期流傳下來,文詞固定的常言。也就是,先民從生活中,親自體

    會所獲得的智慧結晶22

    (八)黃永達,2006

    諺語是認識隱性文學最好的資料,也是認識臺灣常民生活中相當重要的管

    道,這種常民生活的語言,能夠保存臺灣人民傳統的生活習性與風格,既

    錄了常民最純真的聲音及祖先留下來的智慧結晶。這些成俚諺與經過時空

    過程,都已深植在客庄的語言及生活中,不只在言語上增添表達的精準度、

    趣味性和文化性,甚至在做人處世的態度上,成為一種自我修齊的良言,

    深入家庭與社會。再說,諺語來字生活周遭,它是客庄人歷代累積傳承下

    19

    何石松,2001,《客諺一百首》,五南,序言。 20

    張強,2002,《諺語 101》,苗縣文化局,序言。 21

    同註 28。 22

    王寧,王伯鐺,1999,《說幾句莊家話》,神農廣播雜誌,頁 34-38。

  • 16

    來的智慧結晶,也是社會共有的重要文化財23

    (九)楊兆禎,1997

    「客家諺語」精純簡潔,是客家話的精華,客家話的「活化石」;「客家

    諺語」勸人行善,懇切婉轉,是迷途羔羊的「指南針」;「客家諺語」淋

    漓盡致,一針見血,是生活寫照的「照妖鏡」;「客家諺語」幽默有趣,

    常令人會心一笑,,是日常生活的「潤滑劑」24

    (十)涂春景,2003

    以內容觀之,有譬喻、藏詞、摹寫、誇飾、轉化、倒反、雙關、對偶⋯⋯

    等不一而足的表現法,⋯⋯就形式而言,客家諺語是過去客家人說話的藝

    術;就內涵而言,他包羅萬象,有天象的、有人事的、有思想的、有行動

    的、有時代的、有社會的⋯⋯十分豐富25

    (十一)莊永明,1995

    諺語可以說是最具草根性的箴言;諺語俗稱:「俗語話」、「古早話」、

    「古早人講的」、「老先覺講的話」,因為源遠流長,所以可以反應著民

    族的智慧、經驗、知識,及特性,誠如朱介凡所說:「諺語是風土民情的

    語言,社會公道的議論,深具眾人的經驗與智慧,精闢簡白,喻說諷勸,

    雅俗共賞,流傳縱橫。」諺語來自民間各階層對生活環境的觀察、反映,

    是語言的精萃26

    諺語是依著母語而依存的一種民間文化,探討諺語,可以了解我們的祖先

    如何從困苦的生活環境中,去體認、發現、領悟出這麼多的「哲理」來27

    我們祖先自從來到這美麗寶島之後幾百年間,靠生活之實際經驗而淬練出

    23

    黃永達著、張聖毅繪,2006,《客家諺語漫畫:諷世類》,全威創意媒體,前言。

    24楊兆禎,1997,《客家諺語的拾穗》,文化圖書公司,前言頁 1-2

    25涂春景編,2003,《形象化客語俗語 1200 句》五南,序言。

    26莊永明,1995,《臺灣金言玉語:臺灣諺語淺釋(一)》,時報文化,序言。

    27莊永明,1995,《臺灣金言玉語:臺灣諺語淺釋(三)》,時報文化,序言。

  • 17

    來的,是智慧之結晶,也是人性的昇華28

    (十三)馮輝岳,1999

    諺語,是一種有韻的語言,…這短小精幹的語言,卻是股人經驗與思想的

    結晶29

    以上節錄十三位學者對「諺語」的看法,「諺語」是人類生活經驗與祖先智

    慧的結合,傳承下來的民間流行口語文學。而朱介凡先生更是致力於中國諺語的

    搜集與研究最勤,貢獻最大的一位,在出版諸作數本,以「中華諺語志」更是繼

    諸作之後的總結篇,廣博周祥,集我國諺語之大成,在書中對「諺語」一詞有很

    明確的定義。

    日創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在 2009 編《客諺趣語:大隘地區客家民間文學》

    時,也提及以下對「諺語」的論述:

    先民藉著生活經驗的累積,淬鍊出一句句引人深思的話語,這些智慧的結

    晶常常含有豐富的知識、經驗,並蘊藏豐沛的思想、也具有教育意義,這

    就是所謂的「諺語」、亦稱「俗語」,是依附母語而依存的民間文化,客家

    人稱之為「老古人言」30

    所以諺語也可說是「老古人言」,王寧,王伯鐺在《說幾句莊家話》書中,更明

    白指出諺語是古早話,俚語是流行語31

    28

    莊永明,1995,《臺灣金言玉語:臺灣諺語淺釋(一)》,時報文化,序言。

    ,由以上大約了解俗語、諺語是不分家,

    幾乎是可以同時涵蓋,在本論文提及「客家親屬俗諺」(爾後幾個章節論述到,

    29馮輝岳,1999,《客家謠諺賞析》,武陵,69 頁。

    30新竹縣峨眉鄉觀光休閒文化協會調查,日創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編,2009,《客趣諺語:大隘

    地區家民間文學》,五南,頁 16。

    31王寧,王伯鐺,1999,《說幾句莊家話》神農廣播雜誌,頁 34-38。

  • 18

    即簡稱為:客親屬俗諺)之語料,為避免掛一漏萬,故採一起搜集,分析研究時

    就不分開討論。

    三、相近語詞分析

    (一)熟語與成語:

    「熟語」的特性,就在於一個「熟」字,在於人們對它的熟知、熟用,在熟

    用中定型定義,向「成熟」之面過渡,從而取得「詞的等價物」的性質,諺語在

    體現熟語的特性上,也最為充分32

    , 意指一般人凡是耳熟能詳琅琅上口之短語皆

    可謂之,因此它所包含的範圍很廣,包括:俗語、諺語、習慣用語及格言都有可

    能,包含範圍廣,但在分類上卻顯得十分模糊且不易界定。黃永達先生說:

    漢語熟語的成員,語言學家的一般看法是包括:成語、俗語、諺語、格言、

    歇後語、慣用語等六種類型,其中數量最多、使用頻率最高、信息量最大、

    社會價值最強、起源最久的要算是「諺語」了33

    「成語」源自於經傳,或源諸歌謠,早期流行於士人階級,後為社會大眾口耳習

    聞,眾所周知的習用古語,是經過長期沿用,結構定型、意思完整,大部分由四

    個字所組成的「固定詞組」34

    (二)師傅話:

    32

    黃永達(2004)《台灣客家讀本》,全威創意媒體,頁 2-3。 33

    黃永達(2004)《台灣客家讀本》,全威創意媒體,頁 2。 34

    指在構成中其「詞素」組成位置皆有固定,不可任意變換,一但改變詞序,其原本具有之固定

    意義便消失。

  • 19

    「客家師傅話」即是客家人生活經驗中,智慧結晶的累積。師傅話大多有濃

    郁的生活氣息,很強烈的地方色彩,能讓人覺得妙趣橫生,是一種「隱語」,在

    學術上通稱作「歇後語」。歇後語在國語稱為「俏皮話」,在客家話便稱為「師傅

    話」,或叫「功夫話」35

    ,傳統客家人以農業社會為主,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生活,人與人交談都是用客家話,在談話中經常會夾雜著一些「師傅話」。「師

    傅話」是最具有鄉土味的一種短語,其形式結構類似「歇後語」、國語的「俏皮

    話」,也是利用隱喻方式,不直接說出真話,而是利用語句中的深層結構語義,

    使聽者必須「心領神會」後才能體會其中奧妙與幽默感。

    「師傅話」亦可寫作「師父話」,「師傅話」是指「師傅」之間熟絡的專業

    「術語」,由專業術語進而演變成類似「令仔」、「俏皮話」、「歇後語」相近

    性質的短語,但是最大差異是在於其形成背景主要與當時「師傅」們的職業有著

    密切的關係,「師傅話」為客家人特有之短語,是源於不同的技術職業上所流傳

    的精煉語言,同時廣泛地被社會大眾所習用,具有詼諧性、迷猜性、娛樂性。

    董忠司先生認為歇後語是:

    一種裝綴生活的點心,老先生愛說,小姐們愛聽;教師可以用來美化課堂的語言,

    學生可以用來獲得猜謎的樂趣。兒國會殿堂裡舌箭唇槍的軟化,辯論擂台上雷鳴

    獅吼的美化,也有賴於它36

    「歇後語」及「俏皮話」是漢民族最具民族特色的的語言,它不但保存了漢民族

    固有的民情風俗,也展現了老祖先們的智慧與幽默。不同的區域,不同的行業,

    不同民族的生活特色。多流行於中低階層的社會生活中,李盛發先生在《客家話,

    諺語,歇後語選集》一書中表示:歇後語很少有文字記載,大都流傳於中低下層

    35

    參考網址:http://www.ckaps.tcc.edu.tw/data01/hakka/ 2010.05.14 日。 36

    楊兆禎,1994,《客家老古人言》,文化圖書,序言。

    http://www.ckaps.tcc.edu.tw/data01/hakka/�

  • 20

    的日常生活中37

    。他認為,「歇後語」與「諺語」都是民間流傳的俗語,都蘊含

    著祖先處世的寶貴心得,能貼切的反應潮流、民意、天文、地理、社會現狀。兩

    著之間沒有明顯的區別,惟很少有文字記載下來,所以本論文研究時,雖於取書

    籍流傳下來的「歇後語」為輔助,但大份重點仍在與「俗諺」為主,不管如何,

    「歇後語」及「俏皮話」都讓我們的老祖宗們在生活上,增添了不少生趣與幽默

    情境,也多少排解了單調、煩悶的生活。

    筆者認為以上之語詞定義若有討論不足的地方,就採呂晶晶女士提出名詞區

    別表來輔以說明,表格如下:

    表3:諺語與鄰近名詞之區別

    與諺語主要相異之處 舉例說明

    成語

    成語起於文字辭意簡古,不全有口

    語性,多為四字以下之詞彙;而諺

    語起於口語,多為四字以上的語

    句。

    成語:一曝十寒

    諺語:一日討海 ,三

    日曝網

    格言

    格言之流傳著於文字,偏於哲理方

    面;而諺語之流傳在語言,偏於一

    種經驗結果的表示。

    格言:溫故而知新

    諺語:三日無餾 ,陌

    上樹。

    俗語

    俗語多是描述事物狀貌、人物惰態

    的詞或是句子,品味較低;而諺語

    是傳授經驗與知識的完整句子,品

    味較高。

    俗語:地(田)、三

    隻手(小偷)、菜子

    命(命不好)

    諺語:查某囡仔油麻

    菜子命。

    37

    李盛發,1998,《客家話,諺語,歇後語選集》,安可出版社,序文。

  • 21

    慣用語

    慣用語是當地大眾習慣用的詞或

    詞組,而諺語是成句精練的完整

    句。

    慣用語:掏腰包、開

    夜車

    諺語:一暗無眠 ,三

    日轉神。

    歇後語

    歇後語是『喻』和『解』的關係;

    諺語的風格基調是通俗平易。

    歇後語:墓仔埔賣仙

    藥──騙鬼

    諺語:無日毋知晝,

    無鬚毋知老

    俏皮話

    俏皮話和諺語都是口語流傳者,但

    俏皮話比較生動活潑,風土味重。

    俏皮話:吊死鬼擦粉

    死──愛面子

    諺語:輸人毋輸陣,

    輸陣歹看面。

    歌謠

    雖然兩者皆為口語流傳者,但歌謠

    較長而鬆散,偏重抒情,主於情而

    可歌唱;諺語則簡短而精鍊,偏重

    義理,主於知而僅可傳述。

    鹿港普渡歌謠諺語

    資料來源:呂晶晶編,2007,《台灣諺語集》,苗栗縣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深

    耕輔導團,頁Ⅱ。

    客家話中,有許多形象、生動的俗語、諺語、歇後語,是客家民系的文化標

    誌38,以現代語解釋,俗諺乃包括俗語、成語、俏皮話、歇後語、師父話、格言,

    代表著活潑、新鮮、有趣、明快及發人省思的語言。比較起來,俗言諺語又較生

    動、活潑、親切、生趣無限39

    38

    丘桓興,1998,《客家人與客家文化》,商務印書館,頁 122。

    ,所以由以上可知,熟語範圍最為廣大,這些語詞

    因來源、發生的原因,流傳時呈現方式、流傳階層…等的不同,而以不同的語詞

    出現,就本論文而言,文章中 所提之客家親屬俗諺,以書籍上所提及之俗諺為主,

    39楊兆禎,1997,《客家諺語的拾穗》,文化圖書公司,頁 13。

  • 22

    再以歇後語或童、歌謠、山歌為輔,最後再參考網路諺語網站,構成本研究論文

    之搜集語料,期以儘求結果完整性的研究。

    四、俗諺之定義與特質

    綜上所述,俗諺之定義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從「廣義」而言,

    凡是流傳在民間,集合了先民智慧與經驗的常言議論,凡內容論及說喻教化,無

    論風格詼諧正經,用字雅俗,只要是四字以上的精鍊短句,均可稱為諺語,如此

    形容諺語,就成了個大集合,它包含了一切的俚俗語、成語、歇後語、慣用語、

    格言,甚至歌謠,筆者認為如此研究範圍過大,也過於分散,故採用「狹義」之

    定義來研究。常見的諺語,可大略分為兩類,一是傳知經驗的諺語,一是有關倫

    理教導的諺語40

    ,本論文語料大部份都是參照馮先生定義,書籍收錄可見的俗語、

    諺語來做為本論文語料來分析。另筆者參酌之前學者所提出各大家的看法後,認

    為俗諺有以下特質:

    (一) 以口傳為主的傳遞模式,淺顯易懂:

    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俗諺扮演著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角色,是人類社會

    代代口耳相傳的集體創作,故在傳承上以口傳為主。故容易讓大家一下子就明白

    鼻其所代表的意義,而且易記易傳,大家也都能琅琅上口。但每個地方文化略有

    差異,所以容易在口傳時義產生謬誤,因此建議客家諺語必須以文字紀錄輔佐傳

    承,才得以將客家先民們的語言瑰寶、智慧經驗完整的保留下來。

    (二)具有傳遞知識目的:

    40

    馮輝岳,1999,《客家謠諺賞析》,武陵,頁 69。

  • 23

    俗諺經過歷時的傳承,在社會上對人們而言,屬於重要且與生活密切相關的

    知識部分大都會被保留下來,老祖宗們的生活智慧累積,濃縮精練成諺語,藉以

    傳承知識。經由口耳相傳留下來,例如多數的客家先民過著晴耕雨讀的生活,客

    家先民在農業耕作上的經驗累積,藉著客家俗諺告知後生子弟前輩的農業生活經

    驗。由此看來,客家諺語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識傳遞功能,讓後輩過著更好了生活

    之目的。

    (三)具有教化的功能:

    以中國傳統的士人文化階層來看所謂的「成語」,大多為士人層級使用,他

    們習慣用來當做言談的工具語言,以別於一般的鄉野鄙夫。因此,士人文化所形

    成的「成語」,亦多數源自於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並融合各家思想,重視倫理、

    長幼次序、重視禮儀,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道德教化功能。當然客家俗諺同樣

    的在客家人的生活文化中,也扮演著諸多教育子弟的功能;另客家諺語具有很濃

    厚的社會文化特性,可反映當時代的社會文化習慣。老祖宗們會透過俗諺來教導

    後生晚輩,可以說是一種的前輩的經驗傳承,在客家諺語中經常會看到警世良言,

    目的是要提醒年輕人注意一些風俗禮儀規範,故俗諺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教化工具。

    由此觀之,客家諺語對客家社會而言,具有一定性的教化警示功能。

    (四)具傳承民俗文化之重要使命:

    每一個客家諺語形成的過程,必定與客家民族的文化習慣有關。有間接了

    解可家先民如何生活,如何開山闢地的生存下來。換言之,客家諺語之句式形

    成決不會無中生有,若不與當時代的客家文化背景結合,包含社會道德、當時

    的禮儀規範,所以若不合時宜,不合社會規範的俗諺會隨著時間淘汰。因此,

  • 24

    客家俗諺具有傳承民俗文化的特性,這是俗諺很大的特質之一。

    第二節 客家親屬釋義與探析

    親屬關係是所有人類群體關係中最原始的出發點,由於社會活動的運作,

    都需仰賴「親代」和「子代」間的交互關係與分工合作,在人際的關係中,衍

    生出角色關係、族群合作或競爭模式,進而發展出一套行為的模式,久而久之

    便成一個文化傳統,甚至有以直系四代親屬會不會說客家話來界定客家人41

    於是隨之而來的在親子交流時,「親子」兩代間如何稱呼,如何類分這些親屬

    關係,組織這親屬結構,同時也相對應的發展出一套親屬稱謂詞出現。

    人群關係的出發,主要先來自家庭、親族。所以,親屬稱謂詞是語言交際

    的一個主要部分,也是研究語言文化的重要內容。中國漢族親屬稱謂詞的研究,

    歷來學者大都是從文獻上著手。有關文獻的記載,例如《爾雅》,其中<釋親

    >有宗族、母黨、妻黨籍婚姻所及之親屬稱謂共 87 個。在近代人的研究中,

    馮漢驥(1937)的資料中列有 369 個親屬稱謂詞,林美容(1990)利用相對法

    則所建構 646 個親屬稱謂體系。以上三位學者是屬研究親屬稱謂詞最有名的代

    表,若列舉出來林林總總親屬稱謂詞繁多,本論文針對客家親屬有關的俗諺作

    研究,為定義何種詞彙屬於客家親屬稱謂詞,故將涂春景老師、徐貴榮老師及

    本論文語料提及之客家親屬稱謂詞,筆者彙整如下表:

    表4:客家親屬稱謂詞、發音一覽表

    (音標)客語 142 (音標)客語 2 43 (音標)客語 3 44 國語

    (aˊ gungˊ)阿公 (aˊ gungˊ)阿公 祖父

    (aˊ gungˊ)阿公 爺爺

    41

    林慶宏,2000,《高雄市客家族群史研究》,高雄市政府研考會,頁 33。 42

    資料來源:古國順編,2005,《臺灣客語概論》,五南,頁316。 43

    資料來源:徐貴榮,2005,<台灣客語親屬稱謂詞結構及其對稱性>,《 全國客家學術研討

    會「學術定位、社會脈絡與經驗探索」》研討會。 44

    本論文搜集之客家親屬俗諺之語料的客家親屬稱謂詞,由筆者自行整理。

  • 25

    (aˊ poˇ)阿婆 (aˊ poˇ)阿婆、

    (aˊ poˇ)ㄚ婆

    祖母

    (aˊ poˇ)阿婆 奶奶

    (aˊ baˊ)阿爸 (aˊ baˊ)阿爸、

    (iaˇ)爺

    爸爸

    (aˊ baˊ)阿爸 爹爹

    (aˊ meˊ)阿姆 (aˊ meˊ)阿姆 (aˊ meˊ)阿姆、

    (oiˊ)哀、(meˊ)

    母、(oiˊ)女哀、

    (ngiongˇ)娘

    媽媽

    (aˊ goˊ)阿哥 (aˊ goˊ)阿哥 (aˊ goˊ)阿哥、

    (hiungˊ )兄

    哥哥

    (tai goˊ)大哥 大哥

    (ngi goˊ)二哥 二哥

    (samˊ goˊ)三哥 三哥

    (aˊ soˋ)阿嫂 嫂嫂

    (aˊ jiˋ)阿姊 (aˊjiˋ)阿姊 姐姐

    (aˊ jiˋ)阿姊 姊姊

    (jiˋ congˊ)姐丈 姐夫

    (loˋ taiˊ)老弟 (loˋ taiˊ)老弟、

    (loˋ taiˊ)老泰、

    ( ti)弟

    弟弟

    (loˋ taiˊ)老弟 弟弟、弟

    (loˋ taiˊ ximˊ

    kiuˊ)老弟心臼

    弟媳婦

    (loˋ moi)老妹 (loˋmoi)老妹 妹妹

    (loˋ moi)老妹 妹妹、妹

    (loˋ moi se)老妹

    婿

    妹夫

    (hiungˊ ti)兄弟 兄弟

    (jiˋmoi)姊妹 姊妹

    (lai eˋ)賴兒 (lai eˋ)倈仔、(heu

    sangˊeˋ)後生仔

    (lai eˋ)賴兒、(lai e

    ˋ)賴仔、(lai eˋ)

    徠兒、(lai eˋ)孻

    仔、(ziiˋ)子

    兒子

    (moi eˋ)妹兒 (moi eˋ)妹仔 (moi eˋ)妹兒、

    (moi eˋ)妹仔、

    (moi eˋ)妹子、

    女兒

  • 26

    (ngˋ)女、(se moi

    eˋ)細妹仔

    (sunˊ eˋ)孫兒 (sunˊ eˋ)孫仔 (sunˊ eˋ)孫兒、

    (sunˊ)孫、(sunˊ

    eˋ)孫仔

    孫子

    (sunˊ ngˋ)孫女 (sunˊ ngˋ)孫女 (sunˊ ngˋ)孫女 孫女

    (ngoi sunˊ)外孫 外孫

    (aˊ bagˋ)阿伯 (aˊ bagˋ)阿伯 伯父

    (bagˋ meˊ)伯姆 (bagˋ meˊ)伯姆 (bagˋ meˊ)伯姆 伯母

    (aˊ sugˋ)阿叔 (aˊ sugˋ)阿叔 叔父

    (sugˋ meˊ)叔姆 (sugˋ meˊ)叔姆 (sugˋ meˊ)叔姆 叔母

    (sugˋciid)叔姪 叔姪

    (sugˋ bagˋ

    hiungˊ ti)叔伯兄弟

    堂兄弟

    (sugˋbagˋjiˋmoi)

    叔伯姊妹

    堂姊妹

    (sugˋbagˋaˊ

    goˊ)叔伯阿哥

    堂兄

    (sugˋbagˋaˊ

    jiˋ)叔伯阿姊

    堂姊

    (beuˋ hiungˊ ti)表

    兄弟

    表兄弟

    (beuˋjiˋmoi)表姊

    表姊妹

    (beuˋgoˊ)表哥 表哥

    (beuˋjiˋ)表姊 表姊

    (beuˋloˋ taiˊ)表

    老弟

    表弟

    (beuˋloˋ moi)表

    老妹

    表妹

    (tai longˇbagˋ)大

    郎伯

    夫兄

    (seuˋlongˇsugˋ)

    小郎叔

    (seuˋlongˇsugˋ)

    小郎叔

    夫弟

    (tai ngiongˇji (̀tai

    ngiongˇguˊ))大

    娘姊(姑)

    夫姊

    (seuˋlongˇguˊ) (seuˋlongˇguˊ) 夫妹

  • 27

    小郎姑 小郎姑、(guˊeˋ)

    姑姑、

    (seuˋguˊ)細姑

    (qiˊ kiuˊeˋ)妻舅

    妻之兄弟

    (qiˊkiuˊeˋ)妻

    舅子

    內兄弟

    (qiˊkiuˊmeˊ)舅

    姆仔

    內兄弟媳婦

    (aˊ iˇeˋ)阿姨兒 妻之姊妹

    (aˊ guˊ)阿姑 姑媽

    (aˊ guˊ)阿姑 (guˊ)姑 姑姑

    (guˊ congˊ)姑丈 (guˊcongˊ)姑丈 姑丈

    (guˊ congˊ)姑丈 姑父

    (jiaˋ gungˊ)姐公 (jiaˋ gungˊ)姐公 外祖父

    (jiaˋ gungˊ)姐公 外公

    (jiaˋ poˇ)姐婆 (jiaˋ poˇ)姐婆、

    (jiaˋ poˇ)且婆、

    (ngoi aˊ poˇ)外

    阿婆

    外祖母

    (jiaˋ poˇ)姐婆 外婆

    (aˊkiuˊ)阿舅 (aˊkiuˊ)舅、

    (meˊ kiuˊ)母舅

    (aˊkiuˊ)阿舅、 舅父

    (kiuˊ meˊ)舅姆 舅媽

    (kiuˊ meˊ)舅姆 舅母

    (aˊ iˇ)阿姨 姨媽

    (aˊ iˇ)阿姨 姨媽

    (iˇ congˊ)姨丈 姨丈

    (iˇ congˊ)姨丈 姨父

    (gaˊ gonˊ)家倌 翁

    (gaˊ gonˊ)家官 (gaˊ gonˊ)家

    倌、家官

    公公

    (gaˊ ngiongˇ)家

    (gaˊ ngiongˇ)家

    (gaˊ ngiongˇ)家

    婆婆

    (ximˊ kiuˊ)心臼 (ximˊ kiuˊ)心

    舊、(ximˊ kiuˊ)

    媳婦

  • 28

    心舅、(ximˊ

    kiuˊ)薪臼、

    (ximˊ kiuˊ)辛臼

    (jiaˋ soˋ)姐嫂 妯娌

    (congˊ minˊ loˋ)

    丈人佬

    (congˊ minˊ

    loˋ)丈人老

    (congˊ minˊ

    loˋ)丈人佬

    岳父

    (congˊ minˊ oiˊ)

    丈人哀

    (congˊ minˊ

    oiˊ)丈人女哀

    (congˊ minˊ

    oiˊ)丈人哀、

    (congˊ minˊ

    oiˊ)丈人女哀

    岳母

    (loˋ gungˊ)老

    公、(teuˇgaˊ)頭

    家、(loˋge)老个

    (loˋ gungˊ)老

    公、(gungˊ)公

    丈夫

    (buˊ ngiongˇ)餔

    娘、(jiaˋ eˋ)姐仔

    (buˊ ngiongˇ)女

    甫娘、(buˊ

    ngiongˇ)夫娘、

    ( poˇ)婆

    妻子

    (gungˊpoˇ)夫妻 夫妻

    (sedˋeˇ)息仔 曾孫

    (guˊ

    congˊgungˊ)姑

    丈公

    姑祖父

    (iˇ

    congˊgungˊ)姨

    丈公

    姨祖父

    (se longˇ)婿郎 (se longˇ)婿郎 女婿

    (sunˊlongˇ)孫婿

    孫女婿

    (ngoi sunˊlongˇ)

    外孫婿郎

    外孫女婿

    資料來源:標音為客家四縣腔。

    網址:1.客委會臺灣客語詞彙資

    料 http://wiki.hakka.gov.tw:80/words.aspx?param=75559 2011.06.15 日。

    2.哈客網路學院 http://elearning.hakka.gov.tw/kaga/wikiwords.aspx

    2011.06.15 日。

    客家尊卑姻親稱謂,對倫序之認識,足以增進人及社會相互間禮貌、親情之

    http://wiki.hakka.gov.tw/words.aspx?param=75559客委會臺灣客語詞彙資料庫�http://elearning.hakka.gov.tw/kaga/wikiwords.aspx�

  • 29

    和洽45

    ,也是為本論文討論的最重要的要旨,深入探討客家民族的特性。綜上所

    言,本論文所收集的資料為只要是用客家話發音的客家俗諺,均為本論文研究之

    語料。所以客家親屬俗諺中呈現如表 4 之客家親屬稱謂用詞,均收錄於本論文之

    研究語料,皆以簡稱「客親屬俗諺」來稱之。

    第三節 文獻探討與回顧

    有關客家俗諺研究的書籍近年來,有興趣之士陸續持續以田野調查方式搜集,

    並加上臺灣各縣市政府文化局、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文建會…等政府機關積極推

    動協助出版,有關俗諺方面的書籍可謂欣欣向榮,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可真是可

    喜可賀,作研究本論文前,我們來對這部份文獻做個回顧與整理,分成專書和論

    文期刊兩大部份探討之。

    一、專書部份

    1. 《客家人諺語》,劉守松,1992,自行出版。

    共分上下2冊,此書是劉守松先生在中廣新竹台「客語天地」節

    目中主講「每日一諺」單元的全記錄,每日主講一個主題,不拘內

    容、形式更無分類別,由於是廣播節目的紀錄,較無系統,但確開

    啟客家俗諺研究之先鋒,有是筆者客語俗諺料參考之重要書籍之

    一。

    45

    謝新樹編,1973,《中原理俗實用範例專輯》,中原苗友雜誌社,前言。

  • 30

    2. 《客家諺語》,徐運德編,1995,中原週刊社。

    全書收羅廣泛分成8類,共收集客家諺語約1400則。諺語部分採

    客語漢字書寫,擴大筆者在搜集本論文語料之視野,可作為筆者了

    解客家老祖先智慧的重要書籍之一。

    3. 《客家話順口溜》《客家歌謠與俚語》《生趣客家話》,鄧榮坤,

    1995-1999,武陵出版社。

    在 1995 年出版《客家歌謠與俚語》,收錄的大多是歇後語;在

    1996 年出版《客家話順口溜》,裡有少數俚俗語;1999 所著的《生

    趣的客家話》收錄了160 則生活上有趣的短語,這三本因搜集的語料

    不同而有不同書名,筆者因這三本書開啟了對俗諺有類似或相近的

    詞語,更豐富了筆者的了解與比較他們的不同,同時野是本文搜集

    語料的來源一。

    4. 《苗栗縣客語、諺語集(二)》、《苗栗縣客語、諺語集(四)》,

    羅肇錦,2000-2003,苗縣文化局。

    兩本均是苗栗縣政府文化局的出版品,前後採集客家民間文學,

    內容分俗語、師父話、順口溜、童謠等項目收錄,在這兩本書所採

    集到的語料讓筆者更了解客家的內在,有很則別的書籍很少提到的

    俗諺,本論文運用此俗諺語料以作銓釋分析,讓本論文語料及參考

    分析更趨於完整。

    5. 《客諺100首》,何石松,2001,五南。

    全書諺語部份採客語漢字書寫,收錄客家諺語100餘則,共分五

    單元,每則諺語皆以一短文加以解說,對於諺語的語意、來源及引

    申皆做了詳細的敘述,作者以優美之文字祥述每則諺語所隱含的客

    家文化、個性、基本傳統精神,讓一般人能看懂客家文化之內容,

  • 31

    也是筆者最先對諺語有領航入客家之書籍。

    6. 《聽算‧無窮漢---有韻的客家俚諺1500則》,涂春景輯注,2002,伯

    康印刷公司。

    「聽算,無窮漢」把它譯成:「如果天從人願,天下將無窮人」

    話中至少包含三種訊息:人人都不希望遭遇貧窮、困境,此其一;

    如果有人處在困境中,多有逃脫困貧的想望、渴望,此其二;第三、

    天是不從人願的,你想望脫離苦境,必須埋頭奮勤,或有可能46

    ,既

    稱俚諺,就不棄俚俗,不專揀警世之語。內容收錄常見有韻的客家

    諺語 1500 餘則,此書內容包含了客家人的歷史文化、生活觀念、處

    事態度、家族傳承等諺語,能給予讀者不同的體認,讓筆者更能深

    入更淺白的俚諺,充份了解客家文化與先人智慧的書籍。

    7. 《形象化客話俗語1200句》,涂春景編,2003,五南。

    以客話俗語之形象化為輯注的範疇,形象化,是說俗語中有鮮

    活、具體的事物者。與另篇以押韻為輯錄標的之《聽算無窮漢-有韻

    的客話俚諺 1500 則》,屬姊妹之作47

    。實際上則大大超過 1000 多句。

    本書不以諺語形式上之有韻與否為取錄標準,也含俗語,可說是一

    本十分詳細的俗諺書籍,本論文語料有多則自本書籍所出,讓筆者

    更加深對客家文化的了解,探討文化內容時更貼近客家人生活所傳

    達的智慧。

    8. 《台灣客家俚諺語語典》,黃永達編,2005,全威創意媒體公司。

    黃永達先生是一位深耕於客家語言與文化的學者,他花費了八

    46

    涂春景輯注,2002,《聽算‧無窮漢---有韻的客家俚諺1500則》,伯康印刷公司,敘言。

    47涂春景編,2003,《形象化客話俗語1200句》,五南,序言。

  • 32

    年餘的時間編成本書,對於台灣客家俚諺語的研究可謂貢獻卓著,

    此乃是研究客家裡諺語一本不可或缺的專書。全書共收錄七千餘則

    台灣客家庄俗諺,其語料來源主要偏重在桃竹苗及花蓮地區客庄語

    料,對於中南部的客庄僅止於田野調查及書面語料為主。在編排部

    分全書皆依照俚諺語首字筆劃數由少而多依序編排。本書在諺語的

    選材上,大約蒐集七千餘則諺語,對於客家俗諺的研究而言,本書

    仍是相當豐富的語料參考來源。本語典分為6大類,以客家話四縣腔

    為主加注拼音,每則均有「釋義」及從屬類別,本語典可說是目前

    眾多客家諺語書籍中,收錄最完整的一本,對於客家文化的傳承功

    不可沒,本書可當書籍閱讀,亦可當工具書使用,也是本論文搜集

    客親屬俗諺語料最為完整、最多則(共有246則)的一本書籍。

    9. 《六堆人講猴話》,曾彩金,2005,屏縣六堆文化研究學會。

    以猴話來顯示生活的語言,把俏皮、有趣、用字淺顯,口耳相

    傳的話語記載下來,書中分為五大類:「做人」、「處世」、「諷

    刺」、「責罵」、「了肖話」等五大類,用的字稍趨向俚俗語,有

    很多別本無法看到的語料,此出多有提及,本書語料豐富了本論文

    研究,讓客親屬俗諺語料更擴大視野範圍。

    10. 《客諺第200首 : 收錄最新一百首客諺》,何石松,

    繼《客諺100首》之後,何石松老師再收錄一百多條客家俗諺,

    並分成「人生哲理」、「時令氣象」、「親情倫理」、「婚姻愛情」,以及

    「民俗傳說」共五大類,耗時多年再為客家推出的一本客語諺語最

    新書籍,充份探討以上五類所隱含的客家內涵,與《客諺100首》可

    文兄弟作,也讓筆者搜集更多更新的客親屬俗諺語語料。

    2009,五南。

    11. 《客家人》,陳運棟,1978,聯亞出版社

    在客家界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客家大老,在所著的《客家人》

  • 33

    一書中,內容分為五章,從研究客家民系演變、發展,談到客家人

    的語言文化的特性。他把諺語安排再第三章及第四章討論,他將所

    蒐集到的諺語語料分成22類分門羅列,在諺語部分只有呈現語料,

    並未一一加以說明、註解,是較為可惜之處,比較特別的是他將「歇

    後語」獨立出來討論。對於從事研究客家諺語者,是一個十分豐富

    且重要的語料來源書籍,本論文藉其俗諺與客家文化結合一起銓釋

    的參考用書,同時是讓大眾更容易了解客家的一本入門書籍。

    12. 《客家民俗文化漫談》,劉錦雲,1998,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裡面收錄客家的各面向之文章,不管是心得、禮俗或文化,都

    足以讓一位不懂客家的人藉由此本書認識客家,這本書讓筆在詮釋

    客家親屬諺與主文話題結合時,最常引用的一本重要的參考文獻來

    源之一。

    13. 《客家人尋根》,雨青,1998,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全書共分 7 章,敘述客家人的分佈,客家人的生活習慣,客家人

    的民風習俗,客家人的文化,筆者認為與《客家民俗文化漫談》兩本

    書,有相得益彰的效果,在本論文研究之下,這兩本書是本論文主文

    論述時,引述最多與俗諺相關資料的最多參考文獻來源。

    14. 《客家總論》,曾逸昌,2008,自行出版。

    全書共分成 14 章,提供客家學者、專家以及關心客家的朋友,

    以資參考的一本客家概論的書籍,作者基於生為客家子弟的一份子,

    為了不讓可家文話斷送在這一代,在各篇章的前面,均會把它的根源

    以及和現今社會各個層面的文化狀態做個比較,以期吸收他人的長處,

    改善自身的缺失。本論文參考第一章客家人的概況;第二章客家發展

  • 34

    史;第三章客家一般親屬稱呼及傳統客家諺語、俏皮話、四句諺;第

    七章客家歌謠;第十二章生命禮俗,是敘述客家種種最完整的一本書

    籍,讀完就可了解客家約一半以上,為開啟對客家有興趣之士的一本

    概論書籍,也是本論文研究作為開端研究的一本重要書籍。

    客親屬俗諺語料中,還有參考其他,如楊兆禎 1994 年《客家老古人言》、

    1997 年《客家諺語的拾穗》;胡萬川 2003 年《新屋鄉客語歌謠謎諺(一)》、2005

    年《楊梅鎮客語諺語謎語(一)》; 2005 年溫瑞政編《俗語研究與探索》;黃永

    達 2006 年《客家諺語漫畫:教示類》《客家諺語漫畫:諷世類》;劉泰祥 2009

    年《撬冬 客家七字諺語 第二輯》等書籍,均是本論文搜集客親屬俗諺語料之

    重要來源。民俗文化書籍中,另還有參考如陳運棟 1991 年編著《臺灣的客家禮

    俗》;肖平 2002 年《客家人:一個東方族群的隱祕歷史》;丘桓興 1998 年著《客

    家人與客家文化》等數十本與客家民俗文化有關之相關書籍藉以參考,這些文獻

    對本論文有很大的參考與幫助,期許本論文研究能更客觀、公正的敘述客家情。

    為研究客親屬俗諺,筆者自行搜集語料之書籍與則數,整理如下表:

    表 5:本論文搜集語料之書籍與則數一覽表

    作者 書籍名稱 出版

    日期

    出版社 客家親屬俗諺

    數量

    日創社文

    化公司

    《客諺趣語:大隘地區

    客家民間文學》

    2009 五南 3

    何石松

    《客諺一百首》

    2001 五南 17

    何石松

    2009 《客諺第 200 首 : 收錄

    最新一百首客諺》

    五南 19

    李盛發

    《客家話諺語歇後語選

    集》

    1998 安可出版社 1

    李進益

    《花蓮縣民間文學集

    (二)

    2005 花蓮縣文化局 1

    胡泉雄

    《客家山歌概述》

    2003 自印 2

    http://163.19.88.1/~hakka/hakka03/byword018.html客家諺語�http://163.19.88.1/~hakka/hakka03/byword018.html客家諺語�

  • 35

    胡萬川

    《新屋鄉客語歌謠謎諺

    (一)》

    2003 桃縣文化局 2

    胡萬川 《楊梅鎮客語諺語謎

    語(一)》

    2005 桃縣文化局 27

    徐運德

    《客家諺語》 1995 中原周刊社 52

    涂春景

    涂春景《形象化客家俗

    語 1200 句》

    2003 五南 53

    涂春景

    《聽算無窮漢-有韻的

    客話俚諺 1500 則》

    2002 伯康印刷公司 142

    高木桂藏

    原著、沙

    子芳譯

    《硬頸客家人》

    1996 世茂出版社 1

    張強

    張強《諺語 101》

    2002 苗縣文化局 15

    曾彩金

    《六堆人講猴話》

    2005 屏縣六堆文化

    研究學會

    24

    黃永達

    《台灣客家俚諺語語

    典》

    2005 全威創意媒體 246

    黃永達

    《客家諺語漫畫:教示

    類》

    2006 全威創意媒體 4

    黃永達

    《客家諺語漫畫:諷世

    類》

    2006 全威創意媒體 9

    楊兆禎

    《客家老古人言》

    1994 文化圖書公司 6

    楊兆禎

    《客家諺語拾穗》

    1997 文化圖書公司 24

    劉守松

    《客家人諺語(一)》

    1992 自印 2

    劉守松

    《客家人諺語》(二)

    1992 自印 1

    劉泰祥

    《撬冬--客家七字諺語

    -第二輯》

    2009 客家委員會

    9

    鄧榮坤

    《生趣客家話》

    1999 武陵出版有限

    公司

    16

    謝樹新

    《中原文化叢書(七)》

    1981 中原週刊社 1

    鍾理和 《鍾理和全集 6》 1976 遠行出版社 5

    http://163.19.88.1/~hakka/hakka03/byword01b.html客家諺語�http://163.19.88.1/~hakka/hakka03/byword01b.html客家諺語�

  • 36

    羅肇錦

    《苗栗縣客語、諺語集

    (二)》

    2000 苗縣文化局 20

    羅肇錦 《苗栗縣客語、諺語集

    (四)》

    2003 苗縣文化局 22

    鄭怡卿

    《臺灣閩客諺語中的

    女性研究》

    2008 碩士論文 2

    楊冬英

    《臺灣客家諺語研究》

    2000 碩士論文

    8

    徐子晴

    《客家諺語的取材和

    修辭研究》

    2000 碩士論文

    3

    網站 網址

    93

    總共 30 本書籍+33 個網站

    830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整理,客家親屬俗諺數量單位:則。

    二、學位論文部份

    (一)徐子晴,《客家諺語的取材和修辭研究》,2000

    最早研究臺灣客家諺語的一本論文,作者將客家諺語在內容取材上分

    為人物、動物、植物、器物及歲時氣象5類。修辭部份則參酌黃慶萱《修

    辭學》分為表意方法的調整及優美形式的設計兩大類,最後再論述客家諺

    語與文化的關係,在客家諺語的研究上,此論文是很好的參考資料,也是

    為筆者如何搜集語料作為入門之論文。

    (二)鄭怡卿,《臺灣閩客諺語中的女性研究》,2008

    作者以臺灣地區的閩南諺語為雨料,以女性一輩子以結婚論:婚前生

    活、婚後親屬互動、生養責任,婚後的責任加重,最後提到女性地位如何,

    探討「男尊女卑」的貶抑,對傳統女性提出能力與價值的質疑、個性的批

    判有獨到的見解,是啟發筆者寫這篇論文的靈感泉源,作者對臺灣社會女

    性有深入淺出的獨到看法,也讓筆者對女性這方面為最佳參考之作。

  • 37

    (三)謝進興,《與蔬菜有關之台灣客家俗諺研究》,2009

    作者對諺語、與諺語有關的文獻分析均做詳盡的探討,以「蔬菜」為

    主的客家諺語語音、語法、詞彙、修辭、文化等提出量化、質化分析,讓

    『諺語」研究邁向更新的研究方向,論文中提到以蔬菜為主的觀念作研究,

    開啟俗諺的研究者另一類的研究方式,也讓筆者寫本篇論文專用「親屬」

    的靈感來源。

    (四)黃硯鋼,《臺灣客家諺語之教化功能研究》,2009

    作者對客家諺語分求生──生活教化的功能、求愛──家庭經營的功

    能、求知──知識教育的功能、求安──安定內心的功能等四章分述,以

    質話方式作詮釋分析,文字敘述非常詳盡、優美,讓大家客觀的了解客家

    諺語之產生、應用功能,對客家的祖先流傳之智慧詳細描述與詮釋,特別

    對客家諺語有很大的教化功能這塊敘述深入,也是筆者本篇論文分章節的

    參考來源。

    (五)楊瑞美,《台灣客家鬼神相關諺語的文化解析》,2010

    分為五章論述:第一章是緒論,第二章從鬼神信仰談客家諺語,第三章

    探討臺灣客家諺語中鬼魂崇拜的意涵,第四章探討臺灣客家諺語中神明信仰

    的文化意涵,透過保存人民傳統的生活習性和處事風格,呈現出常民重要的

    文化資財。同時也探討鬼神信仰在客家族群活動歷程中經過時間的累積與民

    眾生活產生了某種程度上的連結,這本啟示了本論文研究客親屬俗諺這部份

    的興趣,希望更深入的探討客家內在深一層的心思與文化內涵之啟示。

    綜觀之,研究客家諺語雖然沒研究閩南類論文為多,而且客閩一起研究

    討論至今也僅有幾本論文,所以筆者覺得必須堅持繼續研究,使其俗諺相關

  • 38

    研究成長是刻不容緩的事情,故期許本論文以前人之論文研究結果,傳承接

    續研究之使命,再更深入探討客家基本民族精神與家庭親情倫理等面向。

    綜之,諸多客家前輩研究者對客家俗諺投入心血,有些還自行出版書籍,

    無不表現出對客家族群的熱愛,但不論是專書亦或是研究論文,並沒有發現有特

    別針對跟客家親屬有關之俗諺,以及藉此語料來間接了解客家家庭、親屬之間的

    角色關係、客家生養、教育觀及探究客家生活經驗之意涵。本論文搜集相關語料

    共計830則,在分析論述時,儘不加以重覆使用,惟增加可信度,同意義、同音

    異字算1則;同意義、同音同字、但不同書籍出處也算1則,筆者擇一在文章中舉

    例書寫,其餘則以註腳方式呈現,簡稱「客親屬俗諺」。希望藉由此論文拋磚引

    玉,讓後輩更家了解客家,期望有更多的人力、時間,將客家民族的俗諺能用文

    字留下,後人得以參考再增加研究領域,持續發揚光大,並懷念客家前人之智慧

    及遠見,客家精神及使客家文化得以傳承接續,讓後輩更能了解客家。

  • 39

    第三章 客家親屬角色之互動關係

    妹兒叫,真心真意;心舅叫,人來客氣(涂春景《聽算無窮漢》66頁),這

    句客親屬俗諺一針見血道出了親血緣的關係,由這句來看,客家重視血緣關係,

    即使女兒會嫁出去,仍是覺的真心真意;媳婦是外來者,即始已嫁進夫家,「生

    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仍當外人看待,所以也就產生新興話題:婆媳關係,

    同是外來者,同是嫁進同一夫家,只是嫁進時間不同,輩份不同,隔了一代,只

    因血緣來源不同,就會產生很多唯妙的關係,所以血緣關係啟發這章的探討,第

    一節先討論有血緣的家庭關係,第二節更把夫妻關係特別拿出來討論,第三節兄

    妹各自成婚後所產生的宗親關係探析之,第四節探討因結婚而產生的姻親關係,

    希望藉由這幾節了解客家家族內與家足間的角色、所形成的次第與輩份關係。

    第一節 家庭關係

    一、祖孫關係

    (一)祖父母疼惜出生次序與父母不同:

    祖字輩疼孫子與爸媽疼孩子,常因出生次序不同,加入的關愛而有所不同,

    客親屬俗諺云:「爺女哀惜屘子,公婆惜大(黃永達《台灣客家俚諺語語典》364

    頁)1

    1有類似之客親屬俗諺:「阿爸惜滿子,阿公惜長孫(何石松《客諺第 200 首》180 頁);公婆疼大

    孫,爹娘惜(

    」,為何會有這樣的差別?我想應該跟客家家族要長子傳宗接代的觀念有關,

    祖字輩重視香火傳承問題,認為一脈血族皆由長子傳下,其他是旁支,就較不重

    http://163.19.88.1/~hakka/hakka03/byword01a.html 2010.07.01 日)」。

    http://163.19.88.1/~hakka/hakka03/byword01a.html%202010.07.01�

  • 40

    視其他次序之子。

    (二)祖父母疼孫心情:

    舊時期農業社會,需要許多勞動人口,生孩子生到不會生為止,等子女長大,

    老了又要幫子女帶孫子,一直到死去,照顧小孩吃飽了,才會想到自己,雖然辛

    苦,但是也正好享受含飴弄孫的快樂,還不致於像現代社會有些孤獨老人出現,

    能享受天倫之樂,到老也不覺得孤寂,客親屬俗諺云:度子度到止,度孫度到死

    (何石松《客諺一百首》161頁)2

    ,有終身養育子女,無窮甜蜜在心頭的涵義在,

    小孩子吃到不想吃,才自己想到肚子餓,輪到自己吃,如客親屬俗諺云:「細孺

    子食到畏,才有好落到公婆嘴(黃永達《台灣客家俚諺語語典》311頁)」,正是:

    「戆阿公,度孫子(何石松《客諺一百首》172頁)」,一方面看到年幼的孫兒,

    想起自己少年時期,另一方面自嘲自己很笨,老時不享福還帶孫子,此種心情相

    當矛盾。

    (三)照顧女兒的小孩不求回報:

    愛護孫子是親情的延伸,而傻傻的外婆,幫忙女兒帶外孫,更是無私的奉獻,

    不求回報,客親屬俗諺云:「戆雞嬤,孵鴨春,戆且婆,度外孫(何石松《客諺

    一百首》172頁)3

    2也出現在(何石松《客諺一百首》163 頁)、(涂春景《聽算無窮漢》77 頁)、(黃永達《台灣客

    家俚諺語語典》233 頁)。

    」。說真的,等外孫子長大想回報時,外婆可能去做古人或神

    仙了,如「戇姐婆惜外孫,惜來指墓墩(黃永達《台灣客家俚諺語語典》474頁)」。

    3有類似的客親屬俗諺:「戇姐婆惜外孫,戇鴨母孵雞春(涂春景《聽算無窮漢》85 頁);戇外婆

    惜外孫(http://163.19.88.1/~hakka/hakka03/byword016.html 2010.07.01 日);戇雞嫲孵鴨春,戆姐婆度

    外孫(何石松《客諺第 200 首》251 頁);雞嫲孵鴨卵,姐婆惜外孫(羅肇錦《苗栗縣客語、諺

    謠集(四)》17 頁)」。

    http://163.19.88.1/~hakka/hakka03/byword016.html%202010.07.01�

  • 41

    尤其在客家重男輕女、祭祀祖先的傳統觀念下,更覺得外婆照顧外孫,當然是做

    白工,如客親屬俗諺云:「外阿婆度外孫,白兔牌(曾彩金《六堆人講猴話》74

    頁)」。

    二、父母及子女

    (一)父親與母親疼惜與出生次序的關係:

    家中若有許多個小孩,雖然儘量要求公平對待,但是客親屬俗諺云:「爺惜

    大,女哀惜屘(黃永達《台灣客家俚諺語語典》364頁)」,家中有大的和小的孩

    子,父親會因傳長子的原因,比較疼老大,期望也最大;母親因為這小孩是排行

    最後,後面也沒別的孩子需要再照顧,自然而然就對最小的孩子照顧最多,感覺

    好像比較疼愛的原因在此。

    (二)父母與嫁出去的女兒的關係:

    客家人生養女兒,會有:「嫁出去介妹兒,潑出去介水(涂春景《形象化客話

    俗語 1200句》210頁)」4

    4類似客親屬俗諺:「嫁出去的妹仔,潑出去的水(黃永達《台灣客家俚諺語語典》355 頁)」。

    這種想法,若女兒嫁出去,就會像潑出去的水-「覆水

    難收」,本因希望在未來的夫家好好過生活。早期客家覺得生女兒將來是要嫁出

    去姓別人的姓,身上背的也是別人家的神主牌,所以就像前說的:潑出去的水一

    樣-難收回,更不喜歡嫁出去後,再回娘家來拿東西,女兒會被親戚輕視的像小

    偷一樣,如:妹仔賊(黃永達《台灣客家俚諺語語典》198頁)。嫁出後,客親屬

    俗諺云:「有錢莫放外家邊,到時討到頭偏偏(曾彩金《六堆人講猴話》27頁)」,

  • 42

    好像女兒是另一家人生、養的樣子,連存的錢都勸不要放在娘家,以免最後被娘

    家花光,錢要不回來,這’樣父母防女兒;女兒防父母,造成客家更重男輕女之

    觀念更為嚴重。但是現在父母都不這樣想,認為女兒嫁出還是可以常常回娘家來,

    而且經由社會變遷已經慢慢改善這種重男輕女的現象,現由女兒供養的父母不在

    少數,所以客家人觀念也要趕上潮流。

    (三)父親與兒子需要合作的觀念

    早期客家人大都務農,為了更好的生活,根據羅香林《客家研究導論》和王

    東《客家學導論》書中提及客家大遷移,在遷移時碰到須對抗外族,「典型的客

    家人是勤勞的、剛強的、愛國和熱情的」,客家人的精神是革命的、是進取的5。

    客家人只相信自己人,所以就產生客親屬俗諺云:「打虎捉賊親兄弟,出陣相治

    父子兵(涂春景《形象化客語俗語 1200句》68頁)6

    」,在在都顯示父子親密關係

    的重要。

    (四)父母與孩子血緣的關係:

    1. 親生子:

    同父同母如:共爺共女哀(黃永達《台灣客家俚諺語語典》132頁);同父異

    母如:共爺無共女哀(黃永達《台灣客家俚諺語語典》132頁),這兩種情形都謂

    5雨青,1998,《客家人尋根》,頁 138。

    6有類似客親屬俗諺:「打虎捉賊親兄弟,戰場合陣父子兵(黃永達《台灣客家俚諺語語典》111 頁);

    打虎親兄弟,出陣父子兵(楊兆禎《客家諺語拾穗》35 頁)、(徐運德《客家諺語》16 頁) 、(黃永

    達《台灣客家俚諺語語典》111 頁)、(http://163.30.181.2/school/ltesken/product_4.htm 2010.08.15 日);

    上山打虎親兄弟,出陣父子兵(羅肇錦《苗栗縣客語、諺謠集(四)》69 頁)」。

    http://163.30.181.2/school/ltesken/product_4.htm%202010.08.15�

  • 43

    之親生子,由此可見客家是父系社會。

    2.親生子與非親生子之關係:

    客親屬俗諺云:共爺無共女哀係親,共女哀無共爺係外人(黃永達《台灣客

    家俚諺語語典》132頁),由此更可以知道在客家家庭,孩子是跟從父姓,若父母

    離婚,孩子跟父親與母親,將來在父或母再婚的家庭,與後來的家庭中的小孩產

    生的關係有很大感情親疏的不同的,同父異母的兄弟比較親;同母異父的兄弟像

    外人,主要是姓氏不同與否,一樣的感覺比較親近,由母親帶來跟後面的繼父所

    生的小孩姓氏不同,就感情感覺疏遠許多。

    3.第三者:

    由上可知,同父異母都可視為親生子,孩子間關係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