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 2020 2 19 www.jfdaily.com · 36 2 13 11 C22355 ,“ ”。 23 36 14 23 3 5 2 10 12306 …” 2 10 14 2 13 23 2 4 14 17 23 4 51 。“ 。” …… 2 16 154 8 ,“ 7 15 2/3 1/31200 1800 ,“ ”。 7538 ”, 2 10 。“ 。” 20 2 12 3 7 ”。 6 6 5 。“ 。” 30 4 12 ”。 2 2 10 920 542 2 15 40898 ”, 200 50 …… ,“ ”, ”, ”, ”, 2 17 750 G4391 ”,

危机中蕴藏着发展之机 边抓严密防控 边促恢复生产 · 2020. 2. 19. · 10 本版责编:徐蒙 2020年2 月19 日星期三 · 一辆跨省返工专车的36 小时

  • Upload
    others

  • View
    2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10

    本版责编:徐蒙

    2020年 2月 19日 星期三 www.jfdaily.com

    ·

    一辆跨省返工专车的 36小时■本报记者 杨书源

    2月 13日中午 11点, 一辆车牌号为云C22355的蓝白色长途客运车从云南昭通客运站出发,目的地浙江海宁,“点对点”。

    当天昭通市所有跨省、跨市客运都已经停运,这辆车载着浙江海宁罗纳服饰有限公司 23名昭通籍员工的车, 在昭通空旷的停车场上显得尤为孤独。

    这辆车约 36小时行程, 对于两地春节返工来说,都是第一次:海宁企业在疫情中第一次与政府联动,组织外来务工人员统一包车返回海宁;疫情中,昭通市政府第一次尝试组织本地劳动力跨省返工。

    根据全程跟车的昭通市人社局干部周镇手中的行程单, 这辆跨省专车途经四川、重庆、湖南、江西、浙江,预计在 14日晚大约 23时左右到达海宁屠甸收费站。 出发前的路线规划明确规定:必须绕开湖北省、温州市等疫情敏感地区。虽路上多花了 3小时,但心安。

    罗纳服装公司的昭通人吴国根是这辆车上 5位男性工人的小组长。

    2月 10日以前,在老家的他对于何时能回海宁心里没有一点底。 先是大年初二那天,海宁的出租房房东打电话来忧心忡忡告知: 目前你们在云南, 没法顺利进社区。后来,工厂的负责人打电话来劝慰:你们先不着急回来,等疫情转好一些再说。然而,眼看

    着原本复工的日子越来越近,吴国根不断在12306网站上退票买票, 就怕工厂临时通知返工,自己却买不到紧俏的车票。

    “那几天,我真的不知道接到了多少通从浙江嘉兴打来的电话,有政府的、社区的、工厂的,太多了,我现在都有些记不清楚他们的名字了……”在海宁务工一年,吴国根意识到自己和海宁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2月 10日那天,他悬着的心总算是定下了。公司通知,所有在昭通地区的工人全部统一包车返回。出发前,按照要求,吴国根前往镇上的卫生院做了健康体检,包括体温检测、血检、尿检等多项测试内容。随后,他又接受了 14天内的出行轨迹调查,在确认他未去过疫区后, 当地政府才给他开出了回海宁的通行证。2月 13日上午, 他由昭通市政府派车从村里的家中来到了昭通市的上车点。

    上车后规矩也不少, 车上的 23名工人全部在靠窗的两排单人单座,以保证同排中间空出最大间隔距离。此外,车上所有人员都要接受每天早、中、晚三次体温检测,一天内随车的昭通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会为工人们发放 2 次口罩。行车 4 个小时,大巴车会在一个确认相对稳妥的服务区休息半小时,这段时间车上司机就会用消毒水对车内全部进行消毒,而下车的工人们则会手拿着当地政府提供的两大瓶洗手液有秩序如厕洗手后原地集合。

    车上所有人都被禁止和服务区其他人员过多交谈,也不允许半路上进入商店购买食品等增多和外界接触的风险行为。所有人休息完毕重新返回车上时,工作人员都会发放给每人两个一次性鞋套,保证车内地面清洁。

    工人们的一日三餐基本都在车上解决,出发前当地政府就为每人准备了一个大餐袋,包括面包、矿泉水、泡面等。有人也自带了一些水果,刚开始上车前工人们撑开袋子分享彼此的水果,已经算是这些老熟人在车上一次最近距离的接触。大多数时候,他们都刻意减少交谈、闭目养神。

    14日 17时左右,车行至南昌服务区,当地检验检疫人员还为这支跨省复工先行队的工人们赠送了泡面和矿泉水。此时在海宁,服装公司陈副总经理在员工宿舍内四处检查。这里将作为 23 名员工返岗后的集中隔离观察点。“我们对 4人宿舍已经做了新的调整, 同一批次和地区返岗的工人住在同一宿舍,这两天我们已经消毒宿舍,特地为每个床铺都换上了全新的床上用品。云南昭通的这辆大巴将会径直开到这个厂内的集中隔离点。

    云南昭通是劳务输出大市,去年在浙江务工的人数约有 51万。 这次特殊的返工是一个巨大挑战。 而这次服装厂工人返工的专车,也是一次探索。“如果成功, 我们就要和浙江、广东更多城市的政府进行合作。” 昭通人社局工作人员说。

    包大巴、包火车、包飞机……有序复工要安全也要快

    非常时期,跨过大半个中国接员工■本报记者 任俊锰 通讯员 张文燕

    2月 16 日下午五点半左右, 一架满载154名浙江省嘉善县返岗员工的飞机, 从四川广元机场顺利抵达杭州萧山机场。 机场外,无缝对接,这批员工坐上嘉善县政府统一调配的大巴, 大约 8点便可抵达嘉善,送往亿力清洁设备有限公司等几家嘉善县缺工量大的规模以上企业。在这个特殊的春节后,“返工包机”是全国首次。

    非常时期,防控疫情重要,有序复工也放松不得。返工待遇越来越高,从包车、包火车,升级到了包飞机。

    这一次,是广元人蔡森往返老家和嘉善最快的一次。 已在厂里工作 7年的蔡森,是嘉善亿力清洁设备有限公司筑塑车间的班组长, 以往每年往返都是乘坐火车或汽车,路上耗时二三十个小时是常事。

    这次乘坐飞机还是免费的。身在广元的嘉善县人力社保局副局长时江涛告诉记者,原本是采取包车形式接回员工的,但派去接员工的大巴车队在陕西与四川交界附近,遭遇雨雪天气,并发现大面积路面结冰。于是多方商议,决定包机。

    紧急包机,谈何容易。嘉善县人力社保局局长吴暄说,以前也讨论过包机方案,不过觉得不太可能。定下方案后,吴暄开始一个一个联系航空公司,最终浙江某航空公司答应尽可能安排。 经请示报批,15 日中午,正式确定可以广元直飞杭州。四川广元机场还特地开辟绿色通道, 保障员工顺利登机。

    至于费用, 嘉善县政府对企业给予 2/3的补助,企业承担 1/3。这次包机,每名员工从广元返回嘉善的成本, 由原本 1200元的点对点包车上涨到 1800元。 但包机也有好处,企业觉得放心,安全、时间短。

    得知包机成功的消息后,不少企业主都主动联系吴暄,希望自己的员工也可以乘飞机回来,现在他已统计了七八十名员工的包机需求,并告诉企业主,“能飞的时候,马上通知”。

    送这批员工飞回浙江后,嘉善人依旧在四川广元忙碌,相关数据显示,四川广元市要返回浙江省嘉善县的务工人员约为 7538人,老员工较多。

    相关人员也不讳言,包机成本高,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如非天气因素等突发状况,点对点包车和定制专列还是接员工返工的主要方式。

    不仅是嘉善, 政府为企业定制点对点、一站式的包车服务,已经在浙江平湖、桐乡、嵊州等多地推出,一些客运公司发挥了很大作用。铁路、航空部门也在发力。无论包车、

    专列还是包机,方式不是重点,有序复工,安全第一。

    危机中蕴藏着发展之机■紧急转产的,开出一条新产品线 ■提前布局的,这个“长假”一直没停工

    ■本报见习记者 朱凌君本报记者 任俊锰

    近来,有序有条件复工成了共识。在这个特殊的“长假”,不少中小企业都有危机感,但顺应市场,及时求变,危机中也蕴藏机遇。

    “应急生产”中的新商机2月初, 贝史伟还不会想到自己会 “跨

    界”做口罩。那时,作为上海巨臣婴童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他正在为复工而烦恼,原材料、人工和订单,没有一个省心的。10多天后,这些问题依然困扰着他。不过,紧急转产的经历为他提供了新思路。“要用市场的逻辑去应对危机。”未来,他打算新开一条生产线专门从事口罩和防护面罩的生产。

    疫情当前, 口罩等防疫物资是稀缺物品, 在公司拥有防护面罩产品专利的基础上,贝史伟萌生了做口罩的想法,并且要做可以多次循环利用的口罩。在相关部门的牵线下,巨臣服饰很快对接了一家研发纳米材料的公司并完成了成品开发。新生产的口罩采用纯棉和高分子纳米材料制作,可反复使用,连续佩戴时间超过 20小时。

    但开发后的生产却遇到困难。公司原先从事童装生产,贝史伟原本也考虑采购新的设备,但口罩机太过紧缺,时间又紧急,最后还是决定改成人工缝制。2月 12日, 巨臣服饰正式复工。按照设想,工厂在满负荷运转的状态下每天最多可以生产 3万只口罩,如果能调动起长三角各地工厂协作,产量可以达到 7万只左右。

    不过,原材料的短缺可能是限制生产力的最大问题, 由于不少企业都没有开工,目前的采购量并不能满足需求。尤其是过滤层中的高分子纳米材料, 这是新口罩的核心,但这种材料只有特定公司能够生产,上游公司还未复工,巨臣服饰“难为无米之炊”。好在,随着各地企业陆续复工,贝史伟相信,原材料的供应很快将趋于稳定,生产也将步入

    正轨。还有人手紧缺的问题。 贝史伟回忆,从

    启动转产到正式开工大概用了 6天时间,这6天内所有的工作都是由住在工厂附近的 5个人完成的。人工不足,他将有过服装加工经验的行政部门、研发部门员工全部换到一线,还联系了公司所在园区内其他公司的员工, 通过加薪来提升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以往相比,这批员工加工费几乎翻倍。

    虽然这样的生产模式不可持续, 但贝史伟还是看到了转机。他表示,通过这次紧急转产, 公司开发了新的技术, 拓展了新的产品线。未来,他将增加一条生产线进行多样化经营。“虽然我们现在是应急生产, 但这块业务的附加值很高。而且新产品的性能好,性价比高,已经吸引了很多企业下单。”他说。

    尝到智慧生产的甜头贝史伟看到了苗头,桐昆集团信息管理部

    经理许燕辉尝到了甜头。春节期间,智能工厂本就没停工,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定先机。

    近来,通过提前布局智慧生产,在嘉兴桐乡的桐昆集团,一个功能性聚酯纤维新材料智能工厂中,机器人已经基本代替人工,成了企业生产的主力军。

    一线工人作业部分被机器替代,工程师在中控室就可以实现不少操作。 许燕辉介绍,一个年产量为 30万吨产能的标准化车间,4台自动包装机器、12名包装工以及日常配备几名电气工程师负责维修保养,便可满足该车间的生产。另外,智能工厂还实现了订单、运营、流程管理等环节的数字化。比如,电子系统审批避

    免了人工审批签字接触的风险, 实现远程审批,传统的制造型企业也能远程“云开会”。

    最近, 许燕辉在组织员工返岗的过程中,对智能化系统体会颇深。在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 有全集团 2万多名员工的信息,可以供企业和政府组织复工时初步筛查,做好有针对性的保障工作。此外,在已经布局的人脸识别考核系统旁, 最近还新增了测温模块,如发现体温异常, 则前往人工测量点进行复测。这些措施都极大地降低了防疫物资和人工成本的压力。

    在长三角,一直不乏新材料、新理念和新技术,关键是要有信心有智慧将它们用在实处。偶然事件可以改变历史,抗击疫情的同时,也可能推动一些行业的变革。 用市场的逻辑去应对危机,一批企业也许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边抓严密防控边促恢复生产两手抓两不误离不开“绣花功夫”

    ■本报见习记者 巩持平

    上周,长三角越来越多的企业复工了。2月 10日起,以杭州市为例,春节保供企业连续运营 920家, 首批企业复工备案核准 542家,到了 2月 15日,备案核准第二批复工企业达到 40898家。复工企业数量增速由此可见一斑。

    经济生产到了回归正轨的时候,疫情防控随之面临新挑战。特殊形势下,如何做到复工复业和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是对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

    很多企业最近日子难熬, 政府想帮一把。从省级到市级乃至区县,许多长三角城市都出台了相应的惠企政策与措施, 政府纷纷加大力度支持企业融资, 从多个渠道为企业减费减税,同时开通线上招聘平台,帮用工难的企业拓宽招人门路。 具体条目有了,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威力,让它们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办法? 这也是一道难关。

    政策落地,精准是关键词。首先,精准解决复工难题。企业想复工,

    首先要解决工人安全返工的问题,返程难是复工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加强人员监管,某些小区、村庄、公路依旧处于某种程度的封闭管理状态,工人出不了门;多地对各类进城车辆严查, 对不符合规定的人员进行阻拦和劝返,工人再遭遇进城难。很多企业反映,虽复工日到了,但回来的工人很少。

    近日,长三角多地发通知,严禁粗暴管控,不得随意限制居民出行;严禁擅自封闭高速公路出入口,有序恢复公路运输服务 。 不仅如此,考虑到长三角内部人员日常来往需求, 江苏省苏州、 无锡、常州、南通、泰州五市率先建立“朋友圈”,浙江平湖、嘉善与上海金山之间,江苏昆山、太仓与上海嘉定之间,浙江嘉善、南浔与江苏吴江之间,先后有了“人车互认”的往返通行证。

    路上障碍少了,工人返程途中安全仍要挂心。企业在想办法,在政府支持下,提供“点对点”接人服务。浙江嘉善、平湖、桐乡等地成功组织返岗包车,杭州首开服务企业外地人员返程的复工人员定制专列,嘉善还组织包机从四川广元接员工返工。

    工人回来了,企业复工有盼头。随着大量流动人口涌入, 疫情防控工作的发条不能松,相反,还得紧上一紧。疫情防控阻击战进行至今,封堵式管控已不合时宜,如何在保证人员合理流动的同时, 不增加感染风险,不削弱防控效果,对政府而言是全新挑战。

    精准发力依旧是通关密钥。目前,浙江已形成一图(疫情图)一码(健康码)一指数(精密智控)的疫情防控体系,推动封闭式管控向精密型智控转变。安徽在对所有居民进行健康信息登记的基础上,按照风险等级实行差异化防控;上海“一网通办”新上线“随申码”功能,市民登记后只要出示绿色码,即可顺利通行。

    生产生活逐渐恢复,再多给市民生活中多一些切实可感的安心和放心,也是政府部门要考虑的重要课题。比如,在江苏南京和浙江杭州,搭乘出租车时,要求乘客配合扫码、实名认证,使司乘信息真实、可追溯;浙江省对临时团餐配送实施备案管理,单餐配送数量超过 200 份或单餐向同一订餐对象配送数量超过 50份的餐饮单位, 都需提前报备……

    眼光下沉考虑问题, 手段精准解决问题。好政策不应束之高阁,措施落实也是学问。防控要升级,企业和百姓实际遇到的难题也要解决,“两难”的问题要“两全”,“危机”中寻求“转机”,这是考验,也是一次倒逼。

    ◆生产生活逐渐恢复,再多给市民生活中多一些切实可感的安心和放心,是政府部门要考虑的重要课题

    ◆ “两难”的问题要 “两全”,“危机”中寻求“转机”,这是考验,也是一次倒逼

    桐昆集团人脸识别考核系统。 资料照片上海一家公司里,口罩生产线一片繁忙。 新华社发

    2月 17 日,四川首趟定制务工人员返程专列在成都东站开出,来自四川 各 地 的 75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乘坐 G4391次动车组列车前往杭州。

    乘 客 进 站统一测量体温,列车上“隔排隔座”, 保障人员安全。

    新华社发

    助力疫情防控 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