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吳宗立 博士 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 關係之研究 研究生:邱彥禎 撰 中華民國 106 05 19

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 關係之研究ir.npt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8954/1/105NPTU0204008-001.pdf · 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關係之研究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吳宗立 博士

    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

    關係之研究

    研究生:邱彥禎 撰

    中華民國 106 年 05 月 19 日

  • I

    謝辭

    一路走來,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要畢業了!心中感觸甚多,萬語千言化作

    一句感謝。

    首先要感謝我的家人,在我決定要讀研究所時,就給我百分之百的鼓勵與

    肯定。謝謝媽媽,爸爸和妹妹總是默默分擔我的壓力,在我滿腹牢騷無處發洩

    時,充當我的垃圾桶聽我傾訴;謝謝公公和婆婆在我研讀研究所兩年期間的相

    挺,讓我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專心進修,無後顧之憂;謝謝老公總是在我身邊

    幫我打氣,給我信心,並以過來人的身分給我建議與協助,有時課程必須戶外

    考察而犧牲家庭時間,感謝你毫無怨言支持著我,論文撰寫遇到問題時,你更

    是我的最強後盾,當我遇到瓶頸心情煩躁時,你還要扮演開心果的角色逗我開

    心,真是辛苦你了。

    接著要謝謝我的好友兼同學-妤安,一邊工作一邊讀書著實辛苦,謝謝妳在

    這兩年期間的督促與勉勵,才能讓這段過程順利進行,雖然過程酸甜苦辣,但

    我們總算熬過去,現在一起享受豐收的果實吧!

    再來要感謝指導教授吳宗立老師,口試委員吳根明老師以及鄭新輝老師,

    沒有你們精闢的指導,就不會有這本論文的產生,也感謝這兩年來授課的各位

    老師,精湛的課程內容,堂堂精彩,也令我獲益良多。

    最後要謝謝在這條路上彼此互相勉勵的同學:庭禎,茲中,汶桓和行如,以

    及提供我寶貴意見的淑娟,好幾次撰寫論文遇到困難,多虧大家集思廣益,才

    得以化解危機。因為有你們,才能成就今天的我。

    邱彥禎 謹誌

    民國 106 年 5 月

  • II

  • III

    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關係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高雄市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衝突因應策略之現況與差

    異情形,並探討兩者間相關情形與預測力。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105學年度高雄市公立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並

    以自編的「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衝突因應策略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依學校

    規模採取分層隨機抽樣,回收有效問卷382份,最後將所得數據以描述性統計、

    標準差、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

    行資料分析,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一、國小教師對角色衝突感受程度以「專業角色衝突」感受程度最大。

    二、國小教師使用衝突因應策略的頻率偏高,最常使用「理性思考」的方式。

    三、造成國小教師角色衝突最主要的因素為「家長」。

    四、女性、擔任教師兼組長、服務年資 11~15 年、學校規模 13-36 班及 37 班以

    上的教師,對角色衝突的感受程度較大。

    五、30 歲以下、已婚、研究所以上畢業、服務年資 11~15 年、學校規模 13~36

    班的教師,使用衝突因應策略的頻率較高。

    六、國小教師覺知角色衝突的感受愈大,衝突因應策略的使用頻率也愈高。

    七、國小教師角色衝突的感受愈深刻,可預期採用衝突因應策略的頻率愈高。

    本研究只以國小教師七項個人背景變項探討角色衝突與衝突因應策略之間

    的關係,故建議未來研究者可添加不同的研究變項進行探討,使研究結果更為

    周延。

    關鍵字:國小教師、角色衝突、因應策略

  • IV

  • V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Conflict Rol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

    between role conflicts and coping strategies among teachers in Kaohsiung City.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re the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City. Those teachers are randomly chosen based on the school size. They are required

    to fill in the survey “Teachers’ Conflict Rol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the end of

    the study, 382 valid questionnaires are collected. Then the data is analyzed by

    methods includ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single factor

    variance analysis, Pearson product difference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in terms of the role conflict awareness,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feel the

    highest level of conflict among “different professional roles”.

    Second, the teachers frequently apply coping strategie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one is "rational thinking" approach.

    Third, the main cause of the role conflict is "students’ parents".

    Fourth, the teachers have higher awareness of role conflict provided that they are

    women, working as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s at the same time, having

    working experience between 11 to 15 years, the school size is between 13-36 classes

    and/or more than 37 classes.

    Five, there is higher possibility for teachers to apply coping strategies provided

    that they are married, the age is less than thirty years old, having obtained the

    master’s degree, having working experience between 11 to 15 years, the school size is

  • VI

    between 13-36 classes.

    Six, the higher awareness of the role conflict, the higher possibility for the

    teachers to apply coping strategies.

    Seven, there exist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ole conflict and the

    frequency of applying coping strategies.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mainly focuses on seven background variable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le conflict and coping strategies.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future researchers add different research variables to make the study

    more comprehensive.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conflict roles, coping strategies

  • VII

    目 次

    謝 辭.............................................. Ⅰ

    摘 要.............................................. Ⅲ

    ABSTRACT ....................................... Ⅴ

    目 次.............................................. Ⅶ

    表 次.............................................. Ⅸ

    圖 次.............................................. X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待答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角色衝突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衝突因應策略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24

    第三節 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 3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53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0

    第五節 研究程序................................. 72

    第六節 資料處理................................. 74

  • VIII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7

    第一節 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衝突因應策略之現況分析.. 77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衝突因應策略

    之差異分析................................

    84

    第三節 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衝突因應策略之相關分析.. 102

    第四節 國小教師角色衝突對衝突因應策略之預測力分析 105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7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127

    第二節 結論...................................... 132

    第三節 建議...................................... 136

    參考文獻........................................... 141

    一、中文部分.................................... .. 141

    二、英文部分.................................... .. 146

    附 錄.................................. ......... 149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149

    附錄二 專家內容效度意見修正表...................... 156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63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67

  • IX

    表 次 表 2-1 中外研究對角色定義的觀點..................... 12

    表 2-2 研究文獻對衝突定義的觀點..................... 14

    表 2-3 中外學者對角色衝突的觀點..................... 15

    表 2-4 國內學者研究角色衝突的研究層面表............. 22

    表 2-5 國內學者研究因應策略的研究層面表............. 31

    表 2-6 角色衝突相關研究彙整表....................... 33

    表 2-7 教師角色衝突不同背景變項相關研究彙整表....... 40

    表 2-8 因應策略相關研究彙整表....................... 41

    表 2-9 教師角色衝突因應策略不同背景變項相關研究彙整

    表...........................................

    48

    表 2-10 教師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 49

    表 3-1 高雄市立國民小學學校規模分配表............... 54

    表 3-2 高雄市105學年度公立國民小學分層抽樣教師人數統

    計表.........................................

    55

    表 3-3 正式問卷寄發學校名稱、數量及回收情形一覽表... 56

    表 3-4 正式問卷調查有效樣本基本資料之背景變項分析表. 57

    表 3-5 專家效度審查學者名冊......................... 63

    表 3-6 角色衝突量表預試問卷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66

    表 3-7 衝突因應策略量表預試問卷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67

    表 3-8 角色衝突量表預試問卷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69

    表 3-9 衝突因應策略量表預試問卷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70

    表 3-10 國小教師角色衝突量表預試問卷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71

    表 3-11 國小教師衝突因應策略量表預試問卷之信度分析摘

    要表........... .............................

    71

    表 4-1 高雄市國小教師角色衝突現況分析之摘要表....... 78

    表 4-2 高雄市國小教師角色衝突量表之各題平均數與標準

    差摘要表.....................................

    79

  • X

    表 4-3 國小教師認為造成角色衝突的主要因素之次數統計

    表...........................................

    80

    表 4-4 高雄市國小教師衝突因應策略現況分析之摘要表... 81

    表 4-5 高雄市國小教師衝突因應策略量表之各題平均數與

    標準差摘要表.................................

    82

    表 4-6 高雄市國小教師面對角色衝突常使用的衝突因應策

    略之次數統計表...............................

    83

    表 4-7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角色衝突之 t 考驗摘要表.... 84

    表 4-8 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角色衝突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

    86

    表 4-9 不同婚姻狀況的國小教師角色衝突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87

    表 4-10 不同教育程度的國小教師角色衝突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88

    表 4-11 不同職務的國小教師角色衝突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

    89

    表 4-12 不同服務年資的國小教師角色衝突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90

    表 4-13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角色衝突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91

    表 4-14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衝突因應策略之t考驗摘要表.. 92

    表 4-15 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衝突因應策略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93

    表 4-16 不同婚姻狀況的國小教師衝突因應策略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95

    表 4-17 不同教育程度的國小教師衝突因應策略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96

    表 4-18 不同職務的國小教師衝突因應策略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97

  • XI

    表 4-19 不同服務年資的國小教師衝突因應策略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99

    表 4-20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衝突因應策略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100

    表 4-21 高雄市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衝突因應策略之積差相

    關摘要表.....................................

    102

    表 4-22 國小教師角色衝突各層面預測衝突因應策略整體之

    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06

    表 4-23 國小教師角色衝突各層面預測「理性思考」之多元

    迴歸分析摘要表...............................

    106

    表 4-24 國小教師角色衝突各層面預測「延宕逃避」之多元

    迴歸分析摘要表...............................

    107

    表 4-25 國小教師角色衝突各層面預測「尋求支援」之多元

    迴歸分析摘要表...............................

    108

    表 4-26 國小教師角色衝突各層面預測「解決問題」之多元

    迴歸分析摘要表...............................

    108

    表 4-27 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之現況綜合整理表... 110

    表 4-28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教師角色衝突之差異綜合分析摘

    要表.........................................

    114

    表 4-29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教師衝突因應策略之差異綜合分

    析摘要表.....................................

    119

    表 4-30 國小教師角色衝突對衝突因應策略預測之多元迴歸

    分析綜合摘要表...............................

    124

  • XII

    圖 次

    圖 2-1 壓力因應認知評估歷程模式...................... 27

    圖 3-1 研究架構圖.................................... 52

    圖 3-2 研究流程圖.................................... 72

  •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關係之研究,以提出研究結論

    與建議。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待

    答問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則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資訊科技發展迅速,韓愈在《師說》提到「師

    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上述傳統教師的身分,似乎已無法完整詮釋教

    師的角色,自從《師資培育法》(民國八十三年公布)、《教師法》(民國八十四年

    公布)及《教育基本法》(民國八十八年公布)陸續實施後,伴隨著教育改革的

    聲浪,社會大眾對於教師的期望也日漸高漲,尤其民國 103 年全面實施的十二年

    國民基本教育體制的理念之一「多元進路」,即強調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性向

    及興趣,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進路,以便繼續升學或順利就業。吳清基(2011)

    強調扎根二十一世紀國際化人才的培育,必須要認識世界各國的文化,融入中小

    學課程與教學的活動,才能培育二十一世紀的新公民。因此為了使孩子能夠多元

    學習,身為教育第一前線的國小教師,不只教學方法需更加多元化,扮演的角色

    也須更多元。從教育社會學的角度來分析,今日教師扮演的角色至少要有:傳道

    者、授業者、選擇者、輔導者及統合協商者的角色(林生傳,1995),始能符應社

    會對教師的需求與期望。

    國小職場中,林煜傑(2009)認為國小教師的工作一方面除了專業的多門學

    科教學、處理層出不窮的學生問題、維繫良好的親師關係外,另一方面還得處理

    學校經常性或不定期交辦與常態教學無關的事項,如:運動會、母親節感恩活動、

    校外教學、兒童節慶祝大會及班親會等;又因國小員額編制的規定,學校行政工

    作多由教師兼任,而學校行政本身是一種服務性及支援性的工作,必須講求制度

  • 2

    化、專業化及民主化,提供學生接受適當的教育,協助教師教學活動的進行,增

    進學生學習活動的興趣,協助政府社會教育的推動,使學校組織正常運作,日新

    又新,不斷發展(江文雄,2001),所以教師還得肩負推展學校行政的工作,從活

    動的策畫到執行,都要一手包辦,還要負責解決學校事務的大小問題,有時甚至

    是行政系統與教學端的居中協調者;下了班又得轉換成家庭角色,可能是為人父、

    為人母的角色,也可能是侍奉年邁雙親的子女角色。這一些角色有著不同的期望

    行為,若無法互相符應時,將會造成些許衝突或矛盾(康思平,2001)。Dell

    Antonia(2012)也認為家庭時間是非常珍貴的,不可因為任何事,不管是公事或私

    事,而忽視其重要性。林清江(1996)認為角色衝突是在角色背景中,不同社會

    組成分子角色期望不同,所引起的個人角色緊張狀態。每一位國小教師可能都扮

    演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的角色,勢必也都面臨著角色衝突的狀況。多數學者認為

    角色衝突係由不同角色期望所引起,亦即若有兩組以上的期望同時存在時,角色

    扮演者因為無法同時滿足兩個以上角色的期望要求,所產生的失衡感覺便是角色

    衝突(Hammer, Grigsby & Woods,1998;Kahn, Wolfe, Quinn & Snoek, 1964 )因此,

    了解目前國小教師角色衝突的現況,乃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一。

    人生是充滿挑戰的一段旅程,當遇到角色衝突的狀況時,一定會感到某種程

    度的壓力,此時人的本能勢必會做出某些調適,如尋求外在的支援、調整對角色

    扮演的認知,或是對於生涯目標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後,進而採取有效的因應策略

    (陳如山,1997)。個體在認知及行為上不斷的努力,以處理外在或內在超出個

    人能力負荷或個人資源所能提供的協助,也是面對衝突的因應策略(Lazarus &

    Folkman, 1984)。程一民(1996)則認為「因應策略」是當個體面對超過本身所

    擁有資源的內外在情境或問題時,努力去處理情境或問題的動態歷程。陳青勇

    (2001)也指出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因應壓力的主要方式有:理性思考、解決問

    題、尋求支持等。王舜清(2001)則提出七種對付壓力的策略,包括良好的休閒

    活動、規劃、調整觀念、降低標準、將心比心、轉移目標、適當發洩情緒。以上

  • 3

    是較正向的衝突因應策略,Greenberg(2016)亦指出,有效的因應策略可以減少

    壓力的不良影響。但相反的,也可能發生調適不良的情形,不敢面對角色衝突帶

    來的衝擊,演變成逃避退縮,不敢面對與解決問題。吳宗立(1996)曾提出國中

    學校行政人員面對壓力時的因應方式有:解決問題、邏輯思考、尋求支持、情緒

    調適、情緒逃離等五個方向。若國小教師在遭遇角色衝突時,不能採取正向的因

    應策略,可能造成心情鬱悶、對生活周遭事物不感興趣,憤世嫉俗,久而久之影

    響的不只教學工作,連人際關係也會無法經營,波及的將是學生及他的家人,因

    為學生的受教權及家人的親權受到了限制。因此,國小教師在面對衝突時,會採

    取什麼策略來因應,乃研究者想了解的第二個研究動機。

    近年來,研究者從相關文獻中發現,針對教師角色衝突進行的相關研究並不

    多,且研究對象有的是兼任行政工作的國小教師(吳政弦,2010;林煜傑,2009;

    鄭永祥,2005)有的著墨於兼任行政工作的國中教師(林杏芳,2016;洪國生,

    2010;康思平,2001;陳釗文,2005),有的則是以高中職行政人員為研究對象(蘇

    月琴,2004),有些是以大學教師或公家機關人員為研究對象(李旺政,2003;連

    嘉仁,2012;溫浩鑫,2012;劉芬蘭,2010),還有的是以在職進修的教師為研究

    對象(吳淑賢,2009),若研究對象單純為國小教師之文獻則佔少數(王詠玄,

    2010;涂燕鈴,2003);而探討因應策略此變項之研究,則多是與工作壓力變項一

    同討論,目前探討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關係之研究文獻實在是少之又少,因此,

    研究者欲以量化研究的調查研究法來歸納分析國小教師面對角色衝突時,會採取

    什麼因應策略,此亦為研究者欲加以研究的研究動機三。

    希望此研究能讓教育界多一份參考數據,更期許各位教師能以正向的心態面

    對與解決角色衝突,成為一位積極樂觀的教師。

  •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國小教師角色衝突之現況及來源。

    二、瞭解國小教師面對角色衝突時,所採取之因應策略。

    三、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教師角色衝突之差異情形。

    四、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教師其衝突因應策略使用程度之差異情形。

    五、探討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兩者間之相關情形。

    六、分析國小教師角色衝突對衝突因應策略之預測力。

    第三節 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所欲探討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國小教師角色衝突之現況及來源為何?

    二、國小教師面對角色衝突時,所採取之因應策略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教師角色衝突之差異情形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教師其衝突因應策略使用程度之差異情形為何?

    五、探討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衝突因應策略兩者間之相關情形為何?

    六、分析國小教師角色衝突對衝突因應策略之預測力為何?

  •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為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關係之研究,針對研究中的名詞加以

    界定如下:

    壹、國小教師

    本研究所指的國民小學教師,係指高雄市105學年度公立國民小學具有教師

    證之合格教師,包含教師兼主任、組長、級任及科任教師為研究對象。

    貳、角色衝突

    角色衝突係指角色的期望與個人主觀的認知或信念不一致,以及個人的志趣

    與其職位所需表現的行為相互衝突,而導致內心的緊張、不安或困擾的情形。

    研究者以自編的「國小教師角色衝突量表」,作為探討高雄市國小教師角色

    衝突的研究工具,受試者在問卷上所得的分數越高,代表其角色衝突感受越大,

    得分越低代表其角色衝突的感受越小。其內涵包含「教學角色衝突」、「專業角

    色衝突」及「社會角色衝突」三個層面。茲將三個層面的定義說明如下:

    一、教學角色衝突

    教學角色衝突係指國小教師在教學現場,個人對教學行為的認知或信念與角

    色的期待不同,內心感到困擾的角色衝突類型。受試者在「教學角色衝突」分量

    表的得分數越高,代表感到衝突困擾的程度越大;反之,則代表感到衝突困擾的

    程度為小。

    二、專業角色衝突

    專業角色衝突係指國小教師對於所具有的教育專業知能、價值觀和遵從法令

    規章而外顯的行為,與角色的期待不同,內心感到困擾的角色衝突類型。受試者

    在「專業角色衝突」分量表的得分數越高,代表感到衝突困擾的程度越大;反之,

    則代表感到衝突困擾的程度為小。

  • 6

    三、社會角色衝突

    社會角色衝突係指國小教師對社會教育角色的職責與角色的期待不同,內心

    感到困擾的角色衝突類型。受試者在「社會角色衝突」分量表的得分數越高,代

    表感到衝突困擾的程度越大;反之,則代表感到衝突困擾的程度為小。

    參、衝突因應策略

    衝突因應策略係指個體在面臨角色衝突的情境時,利用本身內在的認知與後

    天的生活經驗相互激盪後,所採取的應變舉動,此舉動可能是負面、內隱的,例

    如:退縮逃避;也可能是正向、外顯的,例如:解決問題。

    研究者以自編的「國小教師衝突因應策略量表」,作為高雄市國小教師衝突

    因應策略的研究工具,受試者在問卷上所得的分數越高,代表該衝突因應策略的

    使用頻率越高,得分越低代表該衝突因應策略的使用頻率越低。其內涵包含「解

    決問題」、「延宕逃避」、「尋求支援」及「理性思考」四個層面。茲將四個層

    面的定義說明如下:

    一、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係指個體面對問題或遇到困難、衝突時,能主動的擬定方案與思考

    解決的方法,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嘗試解決問題,若方法錯誤則會積極嘗試另一個

    方案,直到問題解決。

    二、延宕逃避

    延宕逃避係指個體面對角色衝突時,採取消極不作為的態度,將問題置之不

    理,鴕鳥心態,認為問題不用解決,維持現狀即可。

  • 7

    三、尋求支援

    尋求支援係指個體面對角色衝突時,非孤軍奮戰,能主動徵詢他人的意見,

    並尋求家人、朋友、專家、同事或有經驗的人的幫助,以獲得身心靈的慰藉,以

    期順利將問題解決。

    四、理性思考

    理性思考係指個體面對角色衝突時,能夠冷靜的將問題的疑點釐清,綜觀各

    個面向找出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主要在說明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在研究範圍方面,主要針對

    研究對象、研究變項和研究方法進行說明;而在研究限制方面,則針對研究對象、

    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加以探討。茲就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壹、研究範圍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研究變項、研究方法三個方面,茲分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以105學年度就任職於高雄市公立國民小學之領有教師證之合格教師

    為研究對象。為便於分析及使樣本具有代表性,採取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依據

    學校之規模取樣。合計抽取412位教師為施測對象。

    二、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以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之關係為探討範圍,綜合相關文獻研

    究歸納出七項教師背景變項:「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

    「擔任職務」、「服務年資」及「學校規模」;在角色衝突方面,綜合相關文獻

    研究歸納出三個層面:「教學角色衝突」、「專業角色衝突」、「社會角色衝突」;

    在衝突因應策略方面,綜合相關文獻研究歸納出:「解決問題」、「延宕逃避」、

    「尋求支援」、「理性思考」四個層面。

    三、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研究者自編之「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關係

    之調查問卷」蒐集所需的資料,旨在瞭解高雄市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之

    現況與差異,並探討高雄市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之間的關係和相關情形,

    再進行國小教師角色衝突對衝突因應策略之預測力分析,最後針對研究結果提出

    結論與建議。

  • 9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雖力求嚴謹,但受限於下列因素,仍有其研究限制,茲分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105學年度就任職於高雄市公立國民小學之領有教師證

    之合格教師為研究對象,在現有研究資源無法兼顧所有研究對象下,本研究採分

    層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調查,在對象選取上,盡量兼顧不同學校規模的教師,將

    抽樣之樣本更具母群之代表性,使研究對象的限制減到最低。

    二、研究內容的限制

    影響高雄市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關係之個人背景因素相當多,研究

    者於整理相關文獻及思量研究目的後,擬從教師之「性別」、「年齡」、「婚姻

    狀況」、「教育程度」、「擔任職務」、「服務年資」與「學校規模」等七項背

    景變項,來探討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關係之情形,惟無法涵蓋所有的變

    項,因此在研究推論時會有所限制。

    三、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為採問卷調查法之量化研究。研究工具是以研究者自編之「國小教師

    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關係之調查問卷」,以教師自行作答的方式蒐集資料。受試

    者在填答問卷當下,可能會因受試者之心向反應、情緒干擾、社會期待及個人主

    觀意識對填答有所保留而造成研究誤差,影響施測結果之正確性。因此,本研究

    於問卷中增加複選題,求更進一步瞭解受試者之實際現況,使研究結果更完整。

  • 10

  •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關係之研究,蒐集相關的理論與

    文獻進行分析、歸納與整理,以作為本研究問卷編製及結果分析討論之基礎。以

    下共分為三節來進行文獻探討:第一節首先探討角色衝突之理論及相關研究分析;

    第二節為衝突因應策略之理論及分析;第三節分析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

    究,期藉由綜合文獻探討之所得,以形成本研究之架構。

    第一節 角色衝突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近年來,臺灣社會快速發展,人民對人權的日趨重視及多元化的價值觀,使

    得教師的角色越來越複雜,除了要當個允文允武的教師;還要面對各式各樣家庭

    背景的家長,與其建立良好的親師關係;還得配合學校的行政政策推行,結合社

    區活動,發展學校特色;下了班回歸家庭,還有許多家庭身分等著教師扮演,這

    林林總總的身分,讓教師得化身三頭六臂,扮演許多不同的角色,但當教師無法

    同時將這些角色作合理的扮演,因而與自身的價值觀產生不一致、矛盾的情形時,

    便產生了角色衝突的情形。

    本節主要探討角色衝突的理論與相關研究,包含角色衝突的意涵、相關理論

    與層面分析,茲分述如下:

    壹、 角色衝突之定義

    本節旨在探討角色與衝突之定義與角色衝突之相關概念。

    一、角色(role)之定義

    Robert 定義角色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與其他人互動作用中衍生的行為

    規範。各個職務都帶有旁觀者和擔任角色的人的特定的行為期望(蔡振生譯,

    1992)。而角色(role)一詞原本是戲劇領域的專門用語,之後常被應用在生活中

    角色扮演的情形。再加上行為科學的發展,角色的概念逐漸演變為個人在人生舞

  • 12

    台上的地位與責任(陳傳宗,2003)。對於角色之定義,中外學者專家的定義不盡

    相同,茲將其整理如表 2-1 所示。

    表 2-1

    中外研究對角色定義的觀點

    研究者(年代) 定義說明

    Parsons(1961) 從整合的觀點,認為角色是個人在規範的制約下,參與具體

    的社會互動過程,並與特定的角色夥伴建立交互關係。

    Biddle(1966) 認為角色是個人的行為模組。換言之,個人符合約制規範下

    的某組行為。

    Turner(1991) 分別從結構性與互動性來探討角色:結構性角色方面,把社

    會看成一個網絡,個人如同演員一般,按照劇本扮演自己的

    角色,並形成一高度的角色結構;互動性角色則是行為者創

    造自己的位置,扮演自己的形式與他人溝通,告訴對方自己

    想扮演的行為模式。

    張春興

    (1992)

    角色有兩種涵義:1.個人在社會團體中被賦予的身分及該身

    分所應發揮的功能。2.社會對每一個角色所賦予的某些期待

    性行為特徵。

    教育大辭書

    (2000)

    每個人占有社會結構中的某些位置,個人能否有效的發揮其

    功能,有賴於不斷的與其他相關的人員交換訊息。

    游肇賢

    (2003)

    「角色」是指個人在社會系統中,所賦予的地位、身分或職

    務所應有的期待與行為規範。

    涂燕玲

    (2003)

    「角色」有先天賦予的也有後天習得的,具有可變動性的,

    為社會團體對某些特定地位的人所期許的行為模式,角色為

    符合社會規範下的一組行為組型,並藉以參與社會團體生活。

    陳釗文

    (2005)

    對「角色」所下概念性定義為:在社會系統中,個人因特定的

    職務、地位、身分的賦予,而被期待應有的行為表現。這種行

    為表現同時受到個人與他人的心理認知,從而作為期待個人

    行為表現的參照標準。

  • 13

    表 2-1(續)

    鄭永祥

    (2005)

    「角色」係指個人在社會結構不同層面中所具有的身分或地

    位,經由社會關係、文化脈絡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被賦予

    義務及權利,其角色行為模式是符合社會規範與他人及自我

    期待。

    魏國贈

    (2008)

    「角色」是個人在社會團體中所佔有的一個職務,依此職務

    遵循特定的行為規範,並接受來自各方的期望。

    洪國生

    (2009)

    「角色」是指個人被賦予在社會系統中,根據其地位、身分

    或職務而展現的行為表現和角色期待;不僅受到自己,也同

    時受到他人的心理認知,從而作為期待個人行為表現的參照

    標準。

    林杏芳

    (2016)

    「角色」為個人在社會團體中基於特定地位、身份與職務,

    因而預期應具有的一組行為模式,並接受來自各方,包括自

    己的期望,並藉此參與或融入社會團體生活。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角色」係指個人在社會大環境中,基於特定身分、

    地位,因而被賦予某些程度的期望,而做出的行為模組,且此行為模組須符合社

    會的規範與他人的期望。

    二、衝突之定義

    對於衝突之定義,許多專家學者有著不同的見解,茲將其整理如表2-2所示。

  • 14

    表2-2

    研究文獻對衝突定義的觀點

    研究者(年代) 定義說明

    張春興(1998) 衝突係指因動機、慾望、認知、價值觀或目標不得並存相容,

    所形成進退失據和左右為難的窘境或現象。

    秦夢群(2001) 將教育組織的衝突定義為團體與成員與他方交會時,因利

    益、思想、作法上產生不相容現象,而形成之對立情緒或行

    為的狀態。

    游肇賢(2003) 則認為衝突是個人或團體間,為了達成不同的目標或滿足需

    求,所形成的某種對立行為,而產生情緒或行為反應的一連

    串互動的歷程。

    謝文全(2003) 將衝突定義為組織、團體或個人因知覺到彼此某些不一致或

    對立,而產生的爭執或鬥爭等互動行為的歷程。

    張榮景(2005) 指出衝突實際上兼容個人心理動機與社會互動層面。衝突是

    一種過程,某一個團體或團體知覺到他們的動機、計畫、目

    標、信仰或行動受到或即將受到某種外在形勢,或另外的個

    體或團體所阻礙,而無法遂行其慾望、目標時所產生的挫折

    感。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上所述,衝突係指在組織或團體中,個人因本身的認知、理念、行為或價

    值觀與他人的認知、理念、行為或價值觀有所出入時,所產生的對立或矛盾的情

    形。

    三、角色衝突之定義

    在生活中,個體往往同時扮演多重角色,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角色期待,當

    個人的能力無法達成各類角色期望時,而造成個人內心的壓力或情緒困擾,便會

    產生「角色衝突」(時蓉華,1986)。錢芷娟(1994)則認為角色衝突係由不同

    角色期望所引起,亦即若有兩組以上的期望同時存在時,角色扮演者因為無法同

    時滿足兩個以上角色的合理要求,所產生的失衡感覺便是角色衝突。而角色衝突

  • 15

    的存在,在社會系統中基本上無可避免且普遍存在,教育機構亦然(黃昆輝,1992)。

    中外學者專家對於角色衝突的定義不盡相同,茲將其整理如表2-3所示。

    表2-3

    中外學者對角色衝突的觀點

    研究者(年代) 定義說明

    Parsons(1961) 認為角色衝突是角色踐行者面對兩組彼此衝突的合理

    期待時,因無法同時實現,所造成顧此失彼的一種現象。

    Woodward(1972) 個體對其角色行為難以選擇,而造成內心裡的一種混

    亂、敵視、緊張以及不確定性。

    Robbins(1993) 當個體面對分歧的角色期望時,就會產生角色衝突;因

    此個體會發現自己如果順從某個角色的要求,就很難順

    從另一個角色的要求。

    張春興(1992) 個人生活中角色扮演上所遭遇到的顧此失彼的心理困

    擾。

    教育百科辭典

    (1994)

    是指面對兩組或兩組以上的角色,或個人無法滿足角色

    的期待時,內心所產生的衝突。

    教育大辭書

    (2000)

    指某種身分或地位者為執行其任務或表現其角色行為

    而導致內心的緊張、不安或困擾。角色背景中的期望與

    個人主觀的認知或信念不一致,以及個人的志趣與其職

    位所需表現的行為的相互衝突,亦稱之。

    陳釗文(2005) 個人於社會系統中,在扮演多重角色的同時,因角色間

    的角色期望相互矛盾、不一致,造成個人心理壓力或行

    為困頓的現象。

    陳惠錦(2007) 認為可將角色衝突界定為:個體因在同一時間內,無法

    完美達成各類角色之扮演,而產生的心理焦慮、緊張等

    內在情緒困擾,其對於當事人會產生身心方面的困擾,

    並危及正常的工作表現或降低工作效率。

  • 16

    表2-3(續)

    蔡明霞(2008) 角色衝突乃個人在生活中的角色扮演,面臨不同的期

    待,無法協調及達成時,內心則感到壓力及困擾的狀

    態。

    林煜傑(2009) 個人在社會系統中,在扮演多種角色的同時,因角色

    間的角色期望相互衝突,無法同時滿足各類需求,導

    致個人心理壓力或情緒困擾的現象。

    林杏芳(2016) 角色衝突乃是個人在社會系中,須扮演多重的角色,

    因各個角色期待不同,當本身無法協調或轉換其中的

    角色扮演,而導致角色期待有所落差,形成其衝突或

    緊張的心理困境。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中外學者專家及研究者的意見,研究者認為角色衝突係指角色的期

    望與個人主觀的認知或信念不一致,以及個人的志趣與其職位所需表現的行為相

    互衝突,而導致內心的緊張、不安或困擾的情形。

    貳、 角色衝突之相關概念

    角色衝突之相關概念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有角色負荷、角色壓力、角色期待、

    角色扮演及角色模糊等,本研究僅討論「角色期待」、「角色扮演」及「角色模糊」

    三個概念,茲分述如下:

    一、 角色期待(role-expectation)

    角色期待與角色衝突息息相關,角色期待是一種對於不同角色給予不同期待

    的社會心理現象,人在社會上的不同位置扮演不同的角色時,社會大眾對於其不

    同的角色,有著不同的期待,而為了符應期待,個體則需要有應然的具體行為表

    現(張春興,1992)。

    黃昆輝(1995)則認為角色期待是某一特定角色扮演者應該做什麼或不應

  • 17

    該做什麼。在一社會系統中,我們對各種角色多會抱持共同的角色期待,我們可

    根據該角色來判斷預測某人可能具有的行為。

    洪國生(2009)將社會期待定義為系統中,人們對於某一特定地位、階級人

    士所期待表現的角色行為,它含有一種規範和預期的性質存在。也可說角色期待

    不只來自於他人的期待,也可能來自於角色扮演者本身的自我要求。

    角色期望的功能在個人方面,可使角色行為者在行為進退上有所依據而表現

    出合宜的行為;在社會方面,則提供了社會互動的基礎,成為社會控制的力量,

    使社會穩定成長(陳釗文,2005)。

    綜上所述,個人在社會大環境中,基於特定身分、地位而形成的某一角色,

    被社會大眾賦予,或自己加諸在自己身上某些程度的期望,稱為「角色期待」;

    當此角色沒辦法達到大眾或自身的期望時,便會產生角色衝突,因此,角色期望

    與角色衝突之關係可說是密不可分。

    二、 角色扮演(role-playing)

    角色扮演其原義是個人在想像中扮演他人的角色,試圖把自己想像成他人,

    以他人觀點來看待問題,理解他人的處境和感覺(汝信,1988)。

    張華葆(1989)則指出,影響組織中角色扮演之要素有三:

    (一)個人經驗:當個人行使一項角色行為時,如果個人具備豐富的人生經驗,

    或是類似的角色經驗,則個人之適應能力強,較易於擔任該項角色職務,在嚴重

    困難的局面中,解決問題之能力亦較強。

    (二)參與程度:個人對角色的扮演,依其參與程度,區分為全力投入,部份投

    入與零投入三種。一般而言,參與程度的深淺與個人角色的認知、扮演意願息息

    相關。角色扮演參與程度的深淺一方面關係到角色扮演的成功與否,另一方面也

    與角色衝突的產生有關。一般而言,參與程度低者,將忽略此一角色的責任,無

    視理想角色的踐行要求,與他人的角色期待產生距離,從而產生角色衝突。

    (三)扮演時間:每個人在生命歷程中多半須扮演多重角色,惟各種角色的扮演

  • 18

    時間有長有短,並不一致。角色參與時間的長短與參與程度的深淺並無絕對的關

    係,惟大多數的角色,其參與時間與參與程度成正比關係。

    謝金青(1992)認為角色扮演的成功與否,攸關個人自我肯定的程度,同時

    也是角色衝突的相關因素。

    John(2015)則站在學生的立場,教導學生以社會學的觀點來看待這個世界。亦

    即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扮演著某一個獨一無二的角色。

    綜合上述學者的說法,角色扮演乃一人分飾兩角或多角,當各個角色扮演無

    法達到社會大眾或自身賦予之期望時,便會產生角色衝突;反之,若角色扮演成

    功,則不會發生角色衝突的情形。因此。角色扮演與角色衝突之關係相當於一體

    之兩面。

    三、 角色模糊(role-ambiguity)

    Kahn, Wolfe, Quinn和Snoek (1964)認為角色模糊亦稱作「角色不明確」、「角

    色混淆」或「角色曖昧」,由於工作者對於其職責與權力缺乏明確的授權或指引,

    而使個人無法獲得清晰的角色期望,以致不能適當的執行角色行為的現象(引自

    溫浩鑫,2012)。

    黃昆輝(1995)指出角色模糊是對角色期望的含混不清與未予認同,並非對

    競爭性期望的知覺不明確或缺乏認同之意。

    陳釗文(2005)對於角色模糊有如下的見解,當特定的角色接受者對其所需

    擔任的職務角色、完成角色的方法,及角色績效的產出,缺乏足夠的訊息與明確

    的規範,以決定其如何扮演適當的角色時,就會產生角色模糊。

    角色模糊和角色衝突是不相同的,所造成的影響也不盡相同。角色模糊可能

    發生在社會組織中,當角色扮演者未被告知或告知不充分的情形下,使其無法完

    成該職責或未能有效的符合期望(王詠玄,2010)。

  • 19

    綜上所述,意即某一角色獲得的期望不夠明確時,角色無法判斷如何正確執

    行或扮演該角色,以致產生混淆不清的現象,就是角色模糊;身處教職場域,當

    教師無法正確判斷行政人員或校長傳達的指令,或接收的訊息曖昧不明時,就容

    易發生角色模糊之情形。

    綜合上述「角色期待」、「角色扮演」及「角色模糊」三個概念,當個人在社

    會大環境中,基於特定身分、地位而形成的某一角色,此角色被社會大眾賦予,

    或自己加諸在自己身上某些程度的期望,產生角色期待後,而此角色沒辦法達到

    大眾或自身的期望時,以致個體在某些場域或狀態下,內心所產生與自身的價值

    觀不一致、矛盾的的衝突或困擾情形,便產生角色衝突,抑或身處教職場域,當

    教師無法正確判斷上級長官傳達的指令,或接收的訊息曖昧不明時,就容易發生

    角色模糊,此時也會產生角色衝突之情形。因此這三個概念便衍生出本研究欲進

    行研究變項之一「角色衝突」。

    參、 角色衝突之類型

    張春興(1991)將角色衝突分為四種類型:一、個人內在的衝突:即組織中

    的成員必須去執行某項工作任務,但是所賦予的角色和他個人的經驗、興趣、目

    標和價值觀不符。二、個人間的衝突:即在同一或不同的層級中,兩者或更多組

    織成員之間有不一致的目標、意見、情緒和行為而產生的衝突。三、團體內的衝

    突:即一個團體內成員間的衝突,或是一個團體內有二個或更多的次級團體,對

    其目標、工作的衝突。四、團體間的衝突:指團體與團體間、或部門與部門間的

    衝突。

    秦夢群(2003)同樣將角色衝突分成四種類型:一、不同角色間衝突:又稱

    為「三面夏娃的痛苦」,是指一個人同時扮演不同角色而造成角色期望矛盾,不

    同角色間擁有不一致的目標、意見、行為,因角色複雜性與多變性,產生不同角

    色間衝突。二、團體間衝突:又稱「池魚之殃的痛苦」,在校內,校長與主任溝

    通,採取工作取向態度,但與教師溝通又須採取個人取向態度,進退兩難。三、

    團體內衝突:又稱「兩面不是人的痛苦」,指的是校內常有兩派或更多不同意見

  • 20

    的教師,因此形成衝突。四、角色人格衝突:又稱「個人內衝突」,係指由於個

    人的兩個內在目標或認知狀態的相互敵對而產生的衝突。

    涂燕玲(2003)則根據研究,歸納出五種國小教師的衝突類型:一、教師角

    色與人格的衝突:指教師個人人格特質與教師角色要求不一致的情況所產生的衝

    突。二、教師角色內的衝突:教師在執行教師角色或其相關之角色功能時,會依

    據不同的立場而有所期望或要求,而使教師產生角色衝突。三、教師角色間的衝

    突:教師同時可能扮演多種角色,每個角色的期望與需求不同,而導致角色的衝

    突。四、理想與現實間的衝突:教師對於教育所秉持的理想與教育實際情形有所

    差距,所產生的困惱。五、社會文化的衝突:當社會文化不斷變遷、改變,產生

    對於教師角色的看法、期望或是價值觀有所不同,而造成教師的困擾情況。

    綜上所述,角色衝突的類型可大致歸納為:一、角色內衝突;二、角色間衝

    突;三、角色人格間衝突。而在國小場域內,兼任行政的教師最常面臨這三類型

    的角色衝突,而陳釗文(2005)則是將兼任行政職務教師之角色衝突分為角色內

    與角色間衝突。

    康思平(2001)則在其研究中,將教師角色衝突分為教學、行政、專業與社

    會四種角色衝突。在教學角色的衝突,因為行政兼職教師忙於行政事務的處理,

    而對其教學角色的履行有所衝突;在行政角色的衝突上,其認為並非每一個人的

    人格特質都能夠勝任行政工作的繁雜與突發性,而且行政工作是一份較為專業性

    的工作,與教學的本質差異甚鉅,這也是角色衝突來源之一;在專業角色的衝突

    方面,行政兼職的教師,一方面必須成為教學的專業人員,一方面也要塑造行政

    專家的形象,兩者的專業水平達成不易;最後在社會角色的衝突上,行政兼職教

    師是社會工作的推動者,他亦是學校公共關係的執行者,同時間在家庭中亦有其

    角色功能,在扮演這一些角色過程易產生無法兼顧、緊張、壓力與挫折感。

    陳釗文(2005)將教師角色衝突的類型歸納為以下四類:一、教學角色衝突:

    指兼任行政工作之教師對教學行為難以踐履所產生的困擾程度。二、專業角色衝

  • 21

    突:指兼任行政工作之教師對其所持的教育專業價值觀念、態度與行為難以踐履

    所產生的困擾程度。三、社會角色衝突:指國中兼任行政工作之教師對社會教育

    角色的職責難以踐履所產生的困擾程度。四、行政角色衝突:指兼任行政工作之

    教師對行政行為難以踐履所產生的困擾程度。

    惟本研究的研究對象並非侷限於兼任行政職務的教師,而是針對國小教師作

    一調查研究,國小教師在校內扮演的角色更加多元,除了擔任班級的教學者,營

    造溫馨的班級氣氛;還要配合辦理行政人員交辦的活動,甚至要走出校園,融入

    社區,與社區也要建立密切的互動;以及與家長建立良好的親師關係,王詠玄

    (2010)將教師角色衝突的類型歸納為三類:教學角色衝突、專業角色衝突與社

    會角色衝突。

    研究者整理上述之觀點,歸納出本研究欲探究之角色衝突定義為角色的期望

    與個人主觀的認知或信念不一致,以及個人的志趣與其職位所需表現的行為相互

    衝突,而導致內心的緊張、不安或困擾的情形;角色衝突的類型,則分為教學角

    色衝突、專業角色衝突及社會角色衝突。以上角色衝突類型之定義,將於下一章

    節詳加介紹。

    肆、角色衝突之研究層面分析

    本研究在探討國小教師角色衝突現況及差異之前,得先瞭解角色衝突可以有

    哪些層面,根據國內外近幾年學者的相關研究,角色衝突的層面各有異同,茲將

    國內外各學者及研究者對角色衝突的層面列舉如表 2-4 所示:

  • 22

    表 2-4

    國內學者研究角色衝突的研究層面表

    研究者

    (年代)

    教 學 角 色 衝 突

    行 政 角 色 衝 突

    專 業 角 色 衝 突

    社 會 角 色 衝 突

    隸 屬 關 係

    組 織 互 動

    家 庭 關 係

    工 作 負 荷

    角 色 定 位

    角 色 間 衝 突

    角 色 內 衝 突

    服 務 關 係

    單 位 之 間

    工 作 負 荷

    涂燕鈴

    (2003)

    陳釗文 (2005)

    洪國生

    (2009)

    吳淑賢

    (2009)

    林煜傑

    (2009)

    王詠玄

    (2010)

    吳政弦

    (2010)

    劉芬蘭

    (2010)

    溫浩鑫

    (2012)

    林杏芳

    (2016)

    次數合計 5 3 3 3 1 1 2 1 2 3 3 1 1 1 2 1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由表 2-4 可得知,有關於「角色衝突」層面的研究,依研究次數多寡可歸納

    出教學角色衝突(5次)、專業角色衝突(3次)、社會角色衝突(3次)、行政角

    色衝突(3次)、角色內衝突(3次)、角色間衝突(3次)等層面,其餘層面因次

    數較少,故不再加以詳述。本研究參考國內外許多學者們對角色衝突的研究層面

    後,雖然行政角色衝突、角色內衝突與角色間衝突的研究次數與教學角色衝突、

  • 23

    專業角色衝突的次數相當,但此三層面並非在研究者欲進行研究的範圍內,故取

    前三者做為國小教師角色衝突之研究層面,分別由「教學角色衝突」、「專業角

    色衝突」、「社會角色衝突」等三層面,探討國小教師角色衝突的現況。以下就

    此三個層面作一說明:

    一、 教學角色衝突

    教學角色衝突係指國小教師在教學現場,個人對教學行為的認知或信念與角

    色的期待不同,內心感到困擾的角色衝突類型。

    二、 專業角色衝突

    專業角色衝突係指國小教師對於所具有的教育專業知能、價值觀和遵從法令

    規章而外顯的行為,與角色的期待不同,內心感到困擾的角色衝突類型。

    三、 社會角色衝突

    社會角色衝突係指國小教師對社會教育角色的職責與角色的期待不同,內心

    感到困擾的角色衝突類型。

  • 24

    第二節 衝突因應策略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現代人工作忙碌壓力大,常找不到紓壓的管道因而情緒失控做出違反常理的

    事,導致社會新聞層出不窮,因此,正面的迎戰衝突,接受挑戰,戰勝衝突,或

    間接的運用策略化解衝突,乃現今社會很需要的一門課。

    本章節主要針對國小教師在面臨角色衝突時,所採取的因應策略為何,著重

    其中的因應策略變項作深入之探討,內容包含因應之意涵、因應策略之種類及因

    應策略研究之層面分析,茲分述如下:

    壹、因應策略之意涵

    Lazarus與Folkman(1984)認為因應是指個體改變認知和行為,以處理內在和外

    在,超出個人負荷或資源的特定要求,亦個體為避免壓力情境引起的傷害,採取

    因應策略以減少威脅。此處所指的因應策略有以下四個特點:一、個體為排除障

    礙,因應困境所呈現的特殊表現;二、在因應過程中,需要個體持續的認知評估;

    三、認知評估結果會影響因應方式的有效性;四、因應方式的選擇會隨壓力源的

    不同而有異。

    由此可知,個體與壓力源會互相調適,當個體評估此壓力源強度太強,個體

    也會隨之調整因應的強度;反之,當壓力源強度減弱時,個體也會降低因應的強

    度,只為達成同一目的-減少衝突帶來的威脅。

    吳宗立(1998)將因應定義為一持續的過程,個人運用各種方式,經由其認

    知來衡諸努力去處理壓力事件。

    因應是指個人對壓力或情緒上的,並且必須學習而得,一般而言多區分為「問

    題」與「情緒」兩個焦點來探討。而因應的成效則須視個人的健康、態度、解決

    問題的技巧,甚至是社交技巧、社會支持以及財力資源而定(陳釗文,2005)。

    張嘉怡(2012)認為因應是個人在遇到超過個人負荷或資源的要求時,所採

    取的各種認知與行為的策略,以期降低對個體的衝擊,且在認知模式不同的個體

  • 25

    間也反映出因應方式的選擇各異。

    顏秀香(2003)指出因應乃為了減輕壓力,在生理、心理及行為方面,所帶

    來的負面感受及反應,進行採取的方法或策略。因應本身是一種動態的過程,藉

    由壓力的處理與調適,可以有效管理壓力。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因應的能力與「經驗」有很大的關係,將一個沒有面

    臨過衝突的個體與面臨過衝突的個體相比,有經驗的個體懂得運用更好的策略來

    化解衝突,因為此次因應可與前次經驗相比較,從中擷取效益,降低壓力,其因

    應的能力也會因為這次經驗又大幅提升,而能從許多因應策略中選擇出最適合的

    策略來因應衝突。

    貳、因應策略之理論模式

    根據心理與社會學家對於因應策略的研究,可將因應策略之相關理論模式,

    歸納為三大模式,分別為人格導向理論模式、認知評估理論模式及互動導向理論

    模式。茲將其內涵分述如下:

    一、 人格特質導向理論模式

    Previn提出人格特質導向理論,其認為影響因應策略的重要因素,乃是個人

    的人格特質,並將人格特質的主要特徵歸納為以下四點:(引自張嘉茹,2009;

    蘇彩玉,2011)

    (一)先天遺傳的人格特徵

    許多個人先天遺傳的本質,都是影響個體思考或行為的重要因素,如基因、

    智商、種族、性別、體型、容貌等,而個體面對衝突時,也會隨著衝突的不同而

    改變其因應的方式。

    (二)環境性的人格特徵

    當個體身處的生存環境充滿競爭時,內心所產生的緊張、焦慮、壓力等心理

    症狀,因而造成民族性、個人生活史、競爭的經驗等情形,也會影響因應方式的

  • 26

    產生。

    (三)社會性的人格特徵

    舉凡社會階層、社會競爭、社會力量等社會現象,皆會影響個體的心理發展

    與行為模式,進而改變因應策略的選擇。

    (四)教育性的人格特徵

    教育性的人格特徵如學習、模仿等行為,將有助於人際關係的發展,因而建

    構出情緒性、認知性、行為性等因應策略。

    綜上所述,此模式認為個體面對衝突時,採取的因應策略為何,端視人格特

    質而定;意即不同的人格特質在面對相同衝突時,會隨著人格特質的不同而改變

    其因應的方式。

    二、 認知評估理論模式

    Lazarus與Folkman(1980)認為壓力與因應都是認知評估的動態歷程,而此評估

    過程可分成五個步驟:1.可能發生的壓力事件:包括影響個人重大的日常生活事

    件或困擾;2.初級評估:個體面對衝突情境時,評估衝突對個人的意義為何;3.

    次級評估:個人評估面對衝突情境時,其可使用的資源與可採取的因應策略;4.

    因應策略的使用:將以問題為焦點的策略或以情緒紓解為焦點的策略作統整;5.

    適應的結果:衝突適應的結果,可能帶來積極的社會功能、提振士氣或促進生理

    健康等結果。

    茲將上述五步驟詳細說明如圖2-1

  • 27

    圖2-1 壓力因應認知評估歷程模式

    資料來源:引自從認知評估、因應方式看國中教師的工作壓力(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頁15),林思妙(199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此模式將個體面對衝突到採取因應策略的整個過程,分成了五個步驟,意即

    個體面對衝突時,會經過兩道評估的機制,審慎的評估衝突對個體的意義、周遭

    可利用的資源及該採取何種因應策略等,最後再作出因應的策略以降低衝突對個

    體帶來的焦慮感。

    三、 互動導向理論模式

    Lazarus與Folkman認為衝突的因應行為,是個體與環境互動過程的結果,意

    即個人因素、環境因素與因應資源,會影響因應策略的選擇(引自蘇彩玉,2011)。

    Lazarus與Folkman根據個體與環境互動的結果,訂出八種因應策略:面對問題、解

    決問題、再度評估、自我控制、接受責任、尋求支持、逃避不理、疏遠忽略。

    此模式與人格特質模式之差異點在於此模式因應策略產生的方式,是經過個

    體與環境互動過後,相互激盪下做出的選擇,非如人格特質模式只憑人格特質就

    可能發生的

    壓力事件 *重大事件 *日常困擾

    初級評估 我有麻煩嗎 --無關 --良性/正向 --有壓力 *傷害/失去 *威脅 *挑戰

    次級評估 我能做什麼? --因應選擇 --效能期望 --可利用的資源

    因應策略 問題解決 情緒紓解

    適應的結果 社會功能 士氣 生理健康

  • 28

    決定因應策略。

    綜觀上述三種因應策略的理論模式,可歸納出國小教師在面對角色衝突時,

    會根據其人格特質、認知評估的方式或與環境互動後的結果,來決定採取的因應

    方式為何,以減輕衝突帶來的不適。

    參、因應策略之種類

    Lazarus與Folkman(1980)提出三種因應類型,分別是一、問題取向的因應,

    指個體直接面對問題,為改變困境、壓力所做的行為努力,如分析問題成因、擬

    定計畫和變通方法、時間管理等。二、情緒取向的因應,將重點放在壓力形成的

    情緒上,而不直接面對問題,如選擇一些渲洩壓力的方式因應,做個人有興趣的

    事、喝酒甚至用藥等。或是有時會對壓力情境置之不理、自責、自我隔離等。三、

    折衷取向的因應,指尋求社會支持,如與別人商議來獲得訊息或從親友處得到同

    情與了解。研究者認為以上三種因應類型中,第二種因應種類似乎是一種逃避的

    行為,而此種因應方式並不能化解衝突與減低壓力。

    學者Thomas則提出五種衝突因應的方式,茲分述如下:(1)抗爭:又稱競爭,

    意指有衝突的雙方互不退讓,非要爭個你死我活才甘願;(2)逃避:不願面對衝突,

    一味退縮或壓抑;(3)忍讓:面對衝突問題採取消極合作的態度,將他人之利益置

    於自己的利益之上;(4)妥協:雙方達成協議以求和平共處;(5)統合:考慮所有可

    能方案,尋求雙方均滿意的結果。而這些方式並無絕對好壞之分,各有其適

    用的時機(引自秦夢群,2003)。

    吳宗立(1996)曾提出國中學校行政人員面對壓力時的因應方式有:解決問

    題、邏輯思考、尋求支持、情緒調適、情緒逃離等五個方向。

    而Sarbin將個人面對角色衝突的情況,分為五種因應方式(張華葆,1989):

    一、工具性的行為:可分為實質性及儀式性兩種類型。前者如生病求醫;後者如

    求神問卜。二、分隔兩種衝突之角色:可分為實質性和抽象性。前者是拒絕參與

  • 29

    某個可能引起困擾的活動;後者是以不同的心態,分別面對不同的角色。三、改

    變個人的信念和價值觀念:當個人多重角色發生衝突時,個人可以改變其對於這

    些衝突角色之信念,而消除緊張與焦慮的情緒。此方式改變的是個人對外在環境

    的詮釋,並不改變外在環境及外在刺激。四、運用鎮靜宣洩方法:運用各種藥物、

    酒精或休息、睡眠及各種體能運動等暫時消除疲勞。

    五、產生身心症狀或變態心理行為:當個人無法以任何一種方式減低或消除困擾

    源所帶來的緊張、焦慮時,會產生心身症狀,甚或形成變態心理行為。

    由此可知,學者對因應類型的分類並不一致,且因應方法的好壞並非照字

    面意義即可判斷,須參酌真正應用於實務的狀況,再作出定奪比較客觀。盧文玉

    (2000)亦認為因應策略的類型相當廣泛,但歸納起來仍脫離不了認知、行為及

    情緒等方面。

    吳清山(1997)指出教師面對角色衝突時,因應的策略有三種:一、確認單

    一角色的重要性:教師面臨角色衝突時,可能會先認定單一角色為最重要。例如

    認定教學工作為最重要的角色,或將家庭列為角色行使的優先順序。二、排除一

    種角色的扮演:第二種策略是將角色衝突中其中一種角色排除,使角色衝突的情

    境單純化。例如一位教師面對角色衝突,可能採取辭退行政工作或離職的策略。

    三、平衡角色行為:平等對待角色衝突中的各種角色,使各種角色保持平衡,互

    不干預。例如上班時努力扮演教師的角色,不談論家庭問題與處理私人雜務;放

    學後不帶公事回家,不與家人談論學校問題,採取公私分明的策略。

    Adhiambo和Simatwa (2011)認為在公立國中的衝突管理評估下,以協調、溝

    通以及合作等策略來解決衝突。而Nyamajiwa(2000)則強調在衝突的狀態下,溝通

    與協調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研究者歸納出本研究欲探究之因應策略定義為個體在面臨角色衝

    突的情境時,利用本身內在的認知與後天的生活經驗相互激盪後,所採取的應變

    舉動,此舉動可能是負面、內隱的,例如:退縮逃避;也可能是正向、外顯的,

  • 30

    例如:解決問題。因應策略之種類,則分為解決問題、延宕逃避、尋求支援及理

    性思考,以上衝突因應策略類型之定義,將於下一章節詳加介紹。

    肆、因應策略之研究層面分析

    本研究在探討國小教師衝突因應策略現況及差異之前,得先瞭解一般研究的

    因應策略可以有哪些層面,根據國內外近幾年學者的相關研究,因應策略的層面

    各有異同,茲將國內外各學者及研究者對因應策略的層面列舉如表 2-5 所示:

  • 31

    表2-5

    國內學者研究因應策略的研究層面表

    研究者

    (年代)

    解 決 問 題

    理 性 思 考

    尋 求 支 援

    情 緒 調 適

    延 宕 逃 避

    調 整 現 況

    接 納 責 任

    協 商 角 色

    理 性 合 作

    社 會 支 持

    陳釗文

    (2005)

    吳淑賢

    (2009)

    蕭宏玫

    (2009)

    蕭惠文

    (2009)

    盧文玉

    (2010)

    劉芬蘭

    (2010)

    伍世雄

    (2011)

    張嘉怡

    (2011)

    蘇彩玉

    (2011)

    連嘉仁

    (2012)

    溫浩鑫

    (2012)

    次數合計 7 10 10 6 7 4 3 2 2 1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表 2-5 可得知,有關於「因應策略」層面的研究,依研究次數多寡可歸納

    出理性思考(10 次)、尋求支援(10 次)、解決問題(7 次)、延宕逃避(7 次)、

    情緒調適(6 次)、調整現況(4 次)、接納責任 (3 次)、協商角色 (2 次)、理

    性合作 (2 次)及社會支持(1 次)等層面。本研究參考國內外許多學者們對衝

    突因應策略的研究層面後,取研究次數前四高的做為國小教師衝突因應策略之研

    究層面,分別為解決問題、延宕逃避、尋求支援、理性思考等四個層面,探討國

    小教師衝突因應策略的現況。以下就此四個層面作一說明:

  • 32

    一、 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係指個體面對問題或遇到困難、衝突時,能主動的擬定方案與思考

    解決的方法,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嘗試解決問題,若方法錯誤則會積極嘗試另一個

    方案,直到問題解決。

    二、 延宕逃避

    延宕逃避係指個體面對角色衝突時,採取消極不作為的態度,將問題置之不

    理,鴕鳥心態,認為問題不用解決,維持現狀即可。

    三、 尋求支援

    尋求支援係指個體面對角色衝突時,非孤軍奮戰,能主動徵詢他人的意見,

    並尋求家人、朋友、專家、同事或有經驗的人的幫助,以獲得身心靈的慰藉,以

    期順利將問題解決。

    四、 理性思考

    理性思考係指個體面對角色衝突時,能夠冷靜的將問題的疑點釐清,綜觀各

    個面向找出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 33

    第三節 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

    本節主要在探討國小教師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關係之相關研究,因本研究主

    要在探討其角色衝突與衝突因應策略關係兩變項之間的關係,因此,第一部分先

    探討角色衝突之有關研究,第二部分在探討衝突因應策略之有關研究,最後一部

    份則探討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

    壹、 角色衝突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以國小教師為對象之角色衝突相關研究文獻進行整理,臚列出 2000

    年後的相關文獻,依研究者、研究主題、研究對象與研究發現等歸納討論之,分

    列如表 2-6 所示:

    表 2-6

    角色衝突相關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康思平 國民中學行 高雄市 問卷 1.行政兼職教師整體角色衝突之感受

    2001 政兼職教師 國中行 調查 介於中等程度以下。

    角色衝突與 政兼職 法 2.在「整體角色衝突」與「社會角色

    工作士氣關 教師 衝突」女性高於男性。

    係之研究 3.行政兼職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士氣

    向度群間,彼此呈現負相關。

    游肇賢 國中兼任行 國中兼 問卷 1.國中兼任行政工作教師角色衝突之

    2003 政工作教師 任行政 調查 現況屬於中等以下。

    角色衝突與 工作教 法 2.國中兼任行政工作教師角色衝突各

    工作滿意之 師 向度層面對整體工作滿意及其各層

    調查研究 面具有預測力。

  • 34

    表 2-6(續)

    林煜傑 兼任行政職 苗栗縣 問卷 1.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整體角色衝突

    2009 務教師角色 兼任行 調查 的感受上,屬於接近中等程度。

    衝突與工作 政職務 法 2.教師個人背景變項對兼任行政職務

    壓力關係之 國小教 教師所知覺的角色衝突,在性別、

    研究-以苗 師 工作年資、學校規模、校長辦學態

    栗縣國民小 度等方面有顯著差異。

    學為例 3.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知覺角色衝突與

    工作壓力之間,呈現高度正相關。

    洪國生 國民中學兼 屏東縣 問卷 1.屏東縣國中兼任行政職務的教師角

    2009 任行政職務 國中教 調查 色衝突之現況為「中等以下」。

    教師角色衝 師 法 2.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因性別、婚姻狀

    突與工作倦 況、兼行政年資、處室、職務及

    怠關係之研 學校規模的不同,在角色衝突上

    究 具有顯著差異。

    3.角色衝突與工作倦怠之間呈正相

    關,且具有正向的預測力。

    王詠玄 高雄縣國民 高雄縣 問卷 1.高雄縣國民小學班級導師在專業角

    2010 小學班級導 國小班 調查 色衝突感受較高。

    師角色衝突 級導師 法 2.未婚班級導師在社會角色衝突感受

    與工作滿意 較高。

    度之關係 3.高雄縣國民小學班級導師的角色衝

    突越低,則工作滿意度越高。

  • 35

    表 2-6(續)

    李孟純 高雄地區大學 高雄6 問卷 1.角色衝突感受屬於中等程度,以行

    2011 兼任行政教師 所公私 調查 政角色衝突最高。

    辭卸行政傾向 立大學 法 2.工作壓力與角色衝突,角色衝突與

    之研究:以工 兼任行 辭卸行政傾向皆呈顯著的正相關。

    作壓力與角色 政教師 3.在工作壓力及角色衝突各構面中,

    衝突為探討變 以角色衝突構面的「行政角色衝

    項 突」對於辭卸行政傾向最具正向預

    測力。

    吳明根 高雄市國民小 高雄市 問卷 1.不同背景國民小學教務主任的角色

    2011 學教務主任知 國小教 調查 衝突有顯著差異。

    覺角色衝突、 務主任 法 2.國民小學教務主任角色衝突與組織

    組織變革與留 變革之關係間有顯著負相關。

    任意願關係之 3.國民小學教務主任角色衝突與留任

    研究 意願之關係間有顯著負相關。

    許毓真 國中兼任行政 高雄市 問卷 1.國中兼任行政教師角色衝突感受達

    2012 教師組織公民 國中兼 調查 中等程度。

    行為與工作壓 任行政 法 2.國中兼任行政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

    力、角色衝突 教師 與角色衝突有負向影響。

    關聯性之研究

    -以高雄市為

    陳玫珺 教師角色衝突 台南市 問卷 1.台南市國中教師角色衝突屬於中上

    2013 、工作倦怠與 國中教 調查 程度,以「教師角色間衝突」層

    教學效能關係 師 法 面感受程度最大。

    之研究-以台 2. 台南市國中教師角色間衝突感受

    南市國中為例 程度越高時,在教學效能表現愈

    好;教師角色與人格間衝突感受程

    度愈高時,其教學效能表現愈

    差 。

  • 36

    表 2-6(續)

    林杏芳 臺北市立國 臺北市 問卷 1.角色衝突程度感受屬於中等程度;

    2016 民中學教師 立國民 調查 辭卸行政職務傾向屬於中等程度。

    兼任行政職 中學兼 法 2.在角色衝突各構面中對辭卸行政職

    務的角色衝 任行政 務傾向且有預測力。

    突與辭卸行 職務教

    政職務傾向

    的關係之探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以上有關角色衝突之相關研究,研究者進行歸納整理,依研究主題、研

    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結果與背景變項,分別分析說明如下:

    一、研究主題

    研究者在與角色衝突相關的研究中發現,研究主題有討論工作士氣(康思平,

    2001),有些是探討組織變革與留任意願(吳明根,2011),有的是針對工作倦怠

    與教學效能(陳玫珺,2013),有些研究組織公民行為與工作壓力(許毓真,2012),

    有的分析工作壓力(林煜傑,2009),還有單純就工作倦怠(洪國生 2009),及工

    作滿意度做研究(王詠玄,2010;游肇賢,2003),還有以工作壓力與辭卸行政為

    主題(李孟純,2011),以及探討卸辭行政職務與角色衝突之關係(林杏芳,2016)。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蒐集角色衝突之相關研究資料,經歸納整理後發現研究對象大多以國

    小教師為主,也有針對國中教師、高中職教師與公私立大學兼任行政教師為研究

    對象的相關研究。

    三、研究方法

    國內關於角色衝突之相關研究,以問卷調查法居多,所使用的工具多為自編

  • 37

    或改編自國內外學者量表,針對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背景、擔任職務、

    服務年資等教師個人背景變項與學校規模之學校環境變項與任教地區等因素,進

    行角色衝突情形之探究。

    四、研究結果

    角色衝突的研究結果方面,大多數教師對角色衝突的感受達到中等程度(李

    孟純,2011;吳明根,2011;林杏芳,2016;林煜傑,2009;許毓真,2012),另

    有中上程度(陳玫珺,2013)與中下程度(洪國生,2009;康思平,2001;游肇

    賢,2003)及偶有角色衝突發生的情形(王詠玄,2010)。

    五、背景變項

    整理分析相關文獻時發現,影響教師角色衝突的因素相當多,其中關於教師

    個人背景變項影響其對角色衝突之感受的實證研究結果不盡相同。因此,本研究

    將歸納影響教師角色衝突之相關背景變項,茲分述如下:

    (一)性別

    根據研究發現(洪國生,2009;康思平,2001;許毓真,2012)的研究顯示

    教師在角色衝突的感受上女性教師高於男性教師,反之亦有對角色衝突的感受為

    男性高於女性(林煜傑,2009;陳玫珺,2013),而多數研究者(王詠玄,2010;

    李孟純,2011;吳明根,2011;林杏芳,2016;游肇賢,2003)的研究則顯示不

    因個人性別不同而與角色衝突之間有顯著差異。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性別與角色衝突之關係。

    (二)年齡

    根據研究者研究在年齡上(李孟純,2011;林杏芳,2016;陳玫珺,2013;

    許毓真,2012;游肇賢,2003)發現教師知覺角色衝突的情形,因教師年齡不同

    而有部分的顯著差異;而(王詠玄,2010;吳明根,2011)等研究則發現,教師

  • 38

    因年齡不同,在角色衝突的知覺上並無顯著差異顯示。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年齡與角色衝突之關係。

    (三)婚姻狀況

    根據研究者(王詠玄,2010;林杏芳,2016;洪國生,2009;許毓真,2012;

    游肇賢,2003)在婚姻狀況上的研究發現,教師知覺角色衝突的情形,因研究對

    象婚姻狀況不同而有部分的顯著差異,而(李孟純,2011;林煜傑,2009;陳玫

    珺,2013)等的研究發現,教師因婚姻狀況不同,在角色衝突的知覺上並無顯著

    差異。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婚姻狀況與角色衝突之關係。

    (四)教育程度

    根據部分研究者(林杏芳,2016;許毓真,2012;游肇賢,2003)的研究顯

    示不同教育程度的教師在角色衝突的知覺上,有部分的顯著差異,而多數研究者

    (王詠玄,2010;吳明根,2011;林煜傑,2009;陳玫珺,2013)研究顯示並無

    顯著差異。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教育背景與角色衝突之關係。

    (五)擔任職務

    根據多數研究者(林杏芳,2016;洪國生,2009;陳玫珺,2013;許毓真,

    2012;游肇賢,2003)的研究顯示不同職務的教師在角色衝突的知覺上有部分的

    顯著差異;而部分研究者(李孟純,2011;林煜傑,2009;康思平,2001)的研

    究則顯示無顯著差異。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擔任職務與角色衝突之關係。

  • 39

    (六)服務年資

    根據林杏芳(2016)的研究顯示教師在角色衝突的知覺上,資深者高於資淺

    者;而多數研究者(李孟純,2011;林煜傑,2009;洪國生,2009;陳玫珺,2013;

    康思平,2001;許毓真,2012;游肇賢,2003)的研究顯示教師在角色衝突的知

    覺上,資淺者高於資深者;部分研究者(王詠玄,2010;吳明根,2011)的研究

    則顯示無顯著差異。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服務年資與角色衝突之關係。

    (七)學校規模

    根據研究者陳玫珺(2013)的研究顯示,學校規模最大的,整體角色衝突程

    度最顯著;而多數研究者(李孟純,2011;林杏芳,2016;林煜傑,2009;洪國

    生,2009;康思平,2001;許毓真,2012;游肇賢,2003)的研究則顯示不同學

    校規模的教師,在角色衝突的知覺上,有部分的顯著差異;亦有研究者(王詠玄,

    2010;吳明根,2011)的研究顯示無顯著差異。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學校規模與角色衝突之關係。

    茲將各研究者研究不同背景變項下影響角色衝突的差異情形,整理如表 2-7

    所示:

  • 40

    表 2-7

    教師角色衝突不同背景變項相關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性別 年齡

    婚姻

    狀況

    教育

    程度 職務 年資

    學校

    規模

    康思平

    (2001) O X O O

    游肇賢

    (2003) X O O O O O O

    林煜傑

    (2009) O X X X O O

    洪國生

    (2009) O O O O O

    王詠玄

    (2010) X X O X X X

    吳明根

    (2011) X X X X X

    李孟純

    (2011) X O X X O O

    許毓真

    (2012) O O O O O O O

    陳玫珺

    (2013) O O X X O O O

    林杏芳

    (2016) X O O O O O O

    「O」代表達顯著關係 「X」代表未達顯著 空白則是研究者未探討

    資料來源:研究者根據文獻彙整

    歸納上述可以發現在有關教師角色衝突的研究中,個人背景變項因素(性別、

    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擔任職務、服務年資、學校規模)是否影響教師角

    色衝突,並無一致結論。因此,個人背景變項因素是否影響教師角色衝突,仍有

    待進一步研究。

  • 41

    貳、 角色衝突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以國內之因應策略相關研究文獻進行整理,依研究者、研究主題、研

    究對象與研究發現等歸納討論之,分列如表 2-8 所示:

    表 2-8

    因應策略相關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顏秀香 國小校長領導 國小校 問卷 1.國小校長所採取的壓力因應策略,

    2003 特質、工作壓 長 調查 以使用邏輯分析的頻率最高,以情

    力與因應策略 法 緒宣洩為最低。

    之研究 2.校長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呈現正相

    關,表示校長的工作壓力愈大,使

    用因應策略的頻率愈高。

    馮美珠 國小教師人格 國小教 問卷 1.目前國小教師最常採用的因應策略

    2008 特質、生活壓 師 調查 是問題解決和尋求支持,情緒抒解

    力、因應策略 法 因應策略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