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文核心期刊《微计算机信息》 ( 嵌入式与 SOC)2007年第 23卷第 1- 2360 / 年 邮局订阅号: 82-946 《 现场总线技术应用 200 例》 机器人技术 模块化机器人的惯性参数辨识研究 OnInertialParameterIdentificationofModuleRobots ( 北京工业大学) 黄用华 余跃庆 苏丽颖 杨建新 HUANGYONGHUA YUYUEQING SULIYING YANGJIANXIN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六维力/ 力矩传感器的模块化机器人惯性参数辨识的方法。首先 , 通过 Newton-Euler 方程建立模块化机 器人的动力学方程 , 然后利用基座力旋量平衡原理建立辨识模型对动力学方程中的未知参数进行辨识 , 最后以德国 AMTEC 公司生产的 PowerCube 模块化机器人实体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 关键词: 模块化机器人; 惯性参数; 六维力/ 力矩传感器; 辩识 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methodisproposedtoestimateinertialparameterofmodulerobotbasedonsix-axisforce/torquesensor.Firstly,dynamic equationofmodulerobotsisdevelopedviaNewton-Eulerequation.Secondly,identificationmodelforunknownparametersofdynamic equationisproposedaccordingtoforcetwistequilibriumoftherobotbase.Finally,anexperimentstudyhasbeenpresentedonPower- Cuberobottotestifythisapproach. Keywords:Modulerobot,Inertialparameter,Six-axisforce/torquesensor,Identification 文章编号:1008-0570(2007)01- 2 -0266-03 引言 模块化机器人是一种由各种模块组成的、能够方便组装和 拆卸的机器人。相对于传统机器人而言, 模块化机器人因其构 型的多样性、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等优点而受到普遍关注。从 目前国内外对模块化机器人的研究成果来看, 大多数研究集中 在运动学方面, 而对其动力学方面则涉及不多。其重要原因是 因为机器人缺少力信息反馈, 动力学研究难以实现。 本文引入六维力/ 力矩传感器实时测量机器人基座受力, Newton-Euler 方程建立模块化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出发, 提出 一种基于六维力/ 力矩传感器及关节码盘信息在不解体机器人 的情况下对模块化机器人的惯性参数进行辩识的方法, 并用该 方法在德国 AMTEC公司生产的 PowerCube 模块化机器人进行 了实验验证。 1 动力学建模 建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通常有两种方法 , 一种是用 La- grange 方程进行建模; 另一种则是用 Newto 1 n-Euler 方程进行建 模。与前者相比, 后者为递推形式的模型, 计算量较小, 有利于 实时控制 , 因此, 本文采用 Newton-Euler 方程对模块化机器人 进行动力学建模。 如图 1 , n 关节串联模块化机器人的基座安装在六维力/ 矩传感器上的, 其中, w s w 1 w n 分别表示六维力/ 力矩传感器、 1 连杆和第 n 连杆受到的力旋量。 如图 2 , 取机器人的第杆进行受力分析 , 根据 D-H坐标建 立法,i 两端分别有 i-1 系及 i , o i-1 o i 分别为两系的原 ;i-1 作用在杆的力系可向 o i-1 点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 , 分别记为 f i n i , m i g 为杆 i 所受的重力。 1n 关节模块化机器人结构图 2 机器人第 i 杆受力分析 根据 Newton-Euler 方程可以导出以下机器人动力学方程 递推算法: (1) (2) (3) (4) (5) 黄用华: 硕士研究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50575002 ) 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 3062004 ) 资助 ( r m r m a m F ~ ~ ~ ~ ~ ~ ~ × × + × + = ϖ ϖ ε ( 29 ( 29 { r m p a r m p m I I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ε ϖ ϖ ε ( 29 [ ] } r m ~ ~ ~ × × ϖ ϖ ( 29 ( 29 0 ~ , ~ ~ = + = - - ϖ σ ϖ ϖ q z R ( [ ] ( 29 0 ~ , ~ ~ ~ = + × + = - - - ε ϖ σ ε ε q z q z R ( 29 ( 29 ( 29 ( 29 g a q z R p p q z a R a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ϖ σ ϖ ϖ ε σ 266 - -

模块化机器人的惯性参数辨识研究 - dgt-factory.com公司 生产的PowerCube模块化机器人实体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关键词 ... 究方向:智能控制系统,E-mail:[email protected]。范多旺教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模块化机器人的惯性参数辨识研究 - dgt-factory.com公司 生产的PowerCube模块化机器人实体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关键词 ... 究方向:智能控制系统,E-mail:glimi2005@gmail.com。范多旺教

中 文 核 心 期 刊《微 计 算 机 信 息 》(嵌 入 式 与 SOC )2007 年 第 23 卷 第 1-2 期

360元 / 年 邮局订阅号 : 82-946 《 现场总线技术应用 200 例》

机 器 人 技 术

模块化机器人的惯性参数辨识研究On Inertia l Param eter Iden tifica tion of Module Robots

(北京工业大学)黄用华 余跃庆 苏丽颖 杨建新HUANG YONGHUA YU YUEQING SU LIYING YANG JIANXIN

摘要:提 出 了 一 种 基 于 六 维 力 /力 矩 传 感 器 的 模 块 化 机 器 人 惯 性 参 数 辨 识 的 方 法 。首 先 , 通 过 Newton- Euler 方 程 建 立 模 块 化 机

器 人 的 动 力 学 方 程 , 然 后 利 用 基 座 力 旋 量 平 衡 原 理 建 立 辨 识 模 型 对 动 力 学 方 程 中 的 未 知 参 数 进 行 辨 识 , 最 后 以 德 国 AMTEC公 司 生 产 的 PowerCube 模 块 化 机 器 人 实 体 对 这 种 方 法 进 行 了 实 验 验 证 。

关键词:模块化机器人;惯性参数;六维力/力矩传感器;辩识

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A method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inertial parameter of module robot based on six- axis force/torque sensor.Firstly,dynamicequation of module robots is developed via Newton - Euler equation.Secondly,identification model for unknown parameters of dynamicequation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force twist equilibrium of the robot base. Finally,an experiment study has been presented on Power-Cube robot to testify this approach.Key words:Module robot,Iner tial parameter ,Six- axis force/torque sensor ,Identification

文章编号:1008- 0570(2007)01- 2- 0266- 03

引言

模块化机器人是一种由各种模块组成的、能够方便组装和

拆卸的机器人。相对于传统机器人而言 , 模块化机器人因其构

型的多样性、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等优点而受到普遍关注。从

目前国内外对模块化机器人的研究成果来看 , 大多数研究集中

在运动学方面 , 而对其动力学方面则涉及不多。其重要原因是

因为机器人缺少力信息反馈 , 动力学研究难以实现。

本文引入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实时测量机器人基座受力 , 从

用 Newton- Euler 方程建立模块化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出发 , 提出

一种基于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及关节码盘信息在不解体机器人

的情况下对模块化机器人的惯性参数进行辩识的方法 , 并用该

方法在德国 AMTEC 公司生产的 PowerCube 模块化机器人进行

了实验验证。

1 动力学建模

建 立 机 器 人 动 力 学 模 型 通 常 有 两 种 方 法 , 一 种 是 用 La-

grange 方程进行建模 ; 另一种则是用 Newto1n- Euler 方程进行建

模。与前者相比 , 后者为递推形式的模型 , 计算量较小 , 有利于

实时控 制 , 因 此 , 本 文 采 用 Newton- Euler 方 程 对 模块 化 机 器人

进行动力学建模。

如图 1, n 关节串联模块化机器人的基座安装 在 六 维力 /力

矩传感器上的 , 其中 , ws、w1 和 wn 分别表示六维力/力矩传感器、

第 1 连杆和第 n 连杆受到的力旋量。

如图 2, 取机器人的第杆 进 行 受力 分 析 , 根据 D- H 坐 标 建

立法 , 杆 i 两端分别有 i- 1 系及 i 系 , oi- 1 及 oi 分别为两系的原

点 ; 杆 i- 1 作用在杆的力系可向 oi- 1 点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

矩 , 分别记为 fi 及 ni, mig 为杆 i 所受的重力。

图 1 n 关节模块化机器人结构图

图 2 机器人第 i 杆受力分析

根据 Newton- Euler 方 程可 以 导 出 以 下 机 器 人 动 力 学 方 程

递推算法 :

(1)

(2)

(3)

(4)

(5)

黄用华:硕士研究生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50575002) 和 北 京 市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目( 3062004) 资助

( )������������ rmrmamF ~~~~~~~ ××+×+= ωωε( ) ( ){����������������� rmparmpmIIN ~~~~~~~~~~~~ +××+×++×+= ∗∗∗ εωωε

( )[ ]}����� rm ~~~ ×× ωω

( ) ( )0~,~~ ��� =+= −− ωσωω ������ qzR �( )[ ] ( )0~,~~~ ���� =+×+= −−− εωσεε �������� qzqzR ���

( ) ( ) ( ) ( )gaqzRppqzaRa ���������������� −=×+××+×++= −∗∗

−− ���� ~,~2~~~~~~~ ��� ωσωωεσ

266- -

Page 2: 模块化机器人的惯性参数辨识研究 - dgt-factory.com公司 生产的PowerCube模块化机器人实体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关键词 ... 究方向:智能控制系统,E-mail:glimi2005@gmail.com。范多旺教

邮局订阅号 : 82-946 360 元 / 年

机 器 人 技 术

《 PLC 技术应用 200 例》

您 的 论 文 得 到 两 院 院 士 关 注

(6)

(7)

在上述算法中 , 各量均在机器人随动坐标系中表示。为了

便于编程实现 , 将上述递推算法写成计算流程框图 3 形式 :

图 3 动力学模型计算框图

图 4 7 自由度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

由力旋量的定义可知:

(8)

根据上述递推 算 法建 立 的 动力 学 模 型 , 可 以 将 力旋 量 w1

分解为两个矩阵的乘积 :

(9)

其中 : U 是 一个 由 机 器人 运 动 学参 数 ( 杆 长 、扭 角 等 ) 及 关

节运动变量 ( 关节位置、速度、加速度 ) 确定的矩阵 ; ф表示所有

连杆的惯性参数组成的向量。对第 i 杆 , 其 10 个惯性参数可以

表示为一个向量 :

(10)

由式( 9) 可知, w1 与机器人的惯性参数 ф成线形关系。从原

理上来说, n 杆机器人的惯性参数共有 10n 个, 但由于( 9) 式中的

U 矩阵通常不满足列满秩的条件, 所以并非( 10) 式中的每一项都

能单独辨识出来, 有些辨识出来的可能只是几项的线性组合项。

2 辩识原理

在图 1 中 , 机器人共有个连杆 , 其中杆 0 为基座 , 杆 n 为末

端杆 ; 六维力 /力 矩 传感 器 的 测量 值 记 为 ws,作 用 在 关节 1 处 的

力螺旋记为 w1。根据基座受力平衡可知 :

(11)

在上式中 , Ts 为一个力变换矩阵。对照( 9) 式和( 10) 式可以

得到 :

(12)

记:

(13)

则( 11) 式可以改写为 :

(14)

分 别 对 六 维 力 /力 矩 及 关 节 码 盘 信 息 进 行 N 次 采 样 , 则

( 13) 式可扩展为 :

(15)

其中 :

根据( 7) 式 , 向量 ф可以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来 :

(16)

3 实验验证

实验设备由德国一台 AMTEC 公司生产的 PowerCube 模块

化机器人( 如图 4 所示) 、一个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生 产 的 六维 力 /力 矩传 感 器 及两 台 PC 机 ( 一 台 机 器 人 控 制 终

端 , 一台力/力矩传感器信号采集终端) 组成。实验时 , 通过机器

人 控 制 终 端 控 制 作 用 使 机 器 人 第 2 关 节 按 一 定 轨 迹 转 动 45

度 , 第 4 关节转动- 45 度 , 同时同步采集关节运动位置、速度信

息及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力和力矩信息。

图 5 关节位置曲线

图 6 六维力/力矩传感器测量曲线

采用 前 面提 到 的 动力 学 建 模方 法 , 并 对可 辨 识 项 进 行 分

( )0~

,~~~ ��� =+= +++������ ffRFf

,~~~~~ ���� ++

∗++

∗ ×++= ��������� fRpnRNn ( )0~~ �� == ++ �� nf

= ��� ~

~

n

fw

φUn

fw =

= ��� ~

~

[ ]��������������������� ������ IIIIIIzmymxmm=φ

��wTw =�φUTw �� �−=

UTY �� �−=

φ�� Yw =

φ�YW =

=

)(

)2(

)1(

Nw

w

w

W ���� �

=

)(

)2(

)1(

NY

Y

Y

Y ���� �

[ ] WYYY �� �� −=φ

267- -

Page 3: 模块化机器人的惯性参数辨识研究 - dgt-factory.com公司 生产的PowerCube模块化机器人实体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关键词 ... 究方向:智能控制系统,E-mail:glimi2005@gmail.com。范多旺教

中 文 核 心 期 刊《微 计 算 机 信 息 》(嵌 入 式 与 SOC )2007 年 第 23 卷 第 1-2 期

360元 / 年 邮局订阅号 : 82-946 《 现场总线技术应用 200 例》

机 器 人 技 术

离 , 可以得出在本实验条件下需要辨识的机器人惯性参数共有

14 项 , 具体如下 :

由于实验测得的数据包含有噪声 , 故先将测得的原始数据

进行相应的低通滤波处理 , 得到处理后的低频数据 ( 如图 5、图

6) , 然 后 再 将这 些 数 据代 入 到 辨识 模 型 ( 16) 式中 计 算 , 最 后 得

出辨识结果为 :

4 结论

本文提出了基于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的模块化机器 人 惯 性

参数辨识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了解关节摩擦和驱动力学的精

确模型 , 无需 在 每 个关 节 安 装力 传 感 器 , 有 效 地 解决 了 不 具有

力反馈的模块化机器人惯性参数辨识问题。同时 , 由 Newton-

Euler 方程递推算法推导出的辨识模型也适合于模块化搭建的

思想 , 并易于在软件上实现。

本文作者创新点 :

引入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人基座对 模块 化 机 器

人的动力学特性进行有效的研究 , 为无关节力反馈的模块化机

器人动力学控制开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1]Guangjun Liu,K.Iagnemma,S.Dubowsky,et al.A base force/torquesensor approach to robot manipulator inertial parameter estimation[A].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C],1998,4: 3316~3321.[2]Hollerbach J M.A recursive Lagrangian formulation of manipu-lator dynamics an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ynamics formulationcomplexity.IEEE Trans.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1980,10:

730~736.[3]Luh J Y S,Walker M W.Paul R P C.Online computationalscheme for mechanical manipulators.ASME J.of Dynamic Systems,Measurement and Control, 1980, 102: 69~76.[4]Khalil W,Kleinfinger J F,Gautier M.Reducing the computationalburden of the dynamic model of robots, In Proceedings of the 1986IEEE Int. Conf.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525~531.[5]杨钰.一种高速同步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

信息,2005,10- 1:108- 110.

作者简介:黄用华 , 男 , 1977 年生。硕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方向为

机器 人 动力 学 ,[email protected]。 余 跃 庆 , 男 , 1958

年生。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向

为机器人技术。苏丽颖 , 女 , 1975 年生 , 博士。杨建新 , 男 , 1977

年生 , 博士后。

Biography:Huang Yonghua,male,born in 1977.Master,majored inrobotic dynamics.

(100022 北京 市 北京 工 业 大学 机 械 工程 与 应 用 电 子 技 术 学 院 )

黄用华 余跃庆 苏丽颖 杨建新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 ing and Applied ElectronicTechnology,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22)Huang Yonghua Yu Yueqing Su Liying Yang J ianxing

通讯 地 址:(100022 北 京 市 朝 阳 区 平 乐 园 100 号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机电学院机器人实验室)黄用华

(收稿日期:2006.9.25)(修稿日期:2006.10.22)

(上接第 245 页)

{

printf ("nSTATUS = 0 while transmitting data.\n");

return - 1;

}

for (i = 0; i < nbytes; i++)

xmit_byte (data[i]);

}

for (i = 0; i < 10000 && ! pioc_in (CONF_DONE); i++)

{

if (! pioc_in (nSTATUS))

{

printf ("nSTATUS = 0 while transmitting data.\n");

return - 1;

}

pioc_out_0 (DATA0);

pioc_out_0 (DCLK);

pioc_out_1 (DCLK);

}

if (i == 10000)

{

printf ("Timeout waiting for CONF_DONE = 1.\n");

return - 1;

}

return 0;

}

4 结论

本文给出了基于 ARM 的 FPGA 加载配置软件实现。这种

方法充分利用了 ARM 的速度快、灵活的特点 , 节省了开发成

本 , 又满足了一些特殊的系统设计要求。本方法也适用于其它

的微处理器。

本文作者创新点 : 用 ARM9 来配置 FPGA 可编程逻辑器件

并给出了在 Linux 下的完整的实现程序。

参考文献:

[1]王诚,吴继华,范丽珍,薛宁,薛小宁.Altera FPGA/CPLD 设计

(基础篇)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7 PP187~190.

[2]王艳,李秀华.基于单片机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配置[J].微计

算机信息,2005,13,104- 105.

作者简介:葛立明 (1977- ), 男 , 吉林四平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研

究方向: 智能控制系统 , E- mail:[email protected]。范多旺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 兰州交通大学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

点实验室主任;陈光武,讲师,兰州交通大学自动控制研究所。

Biography:Ge Liming Male May/1977 Si - Ping city of Jilin

province .The study and deign of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730070 兰 州 交 通 大 学 光 电 技 术 与 智 能 控 制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葛立明 范多旺 陈光武

通讯地址:(730070 兰州交通大学 508# 信箱)葛立明

(收稿日期:2006.9.25)(修稿日期:2006.10.22)

[]�0021.03626.05831.02188.01079.00421.0

0210.00025.00242.00898.20783.02434.10927.06988.1

−−−

−−−=φ

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