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50 M50?。 M50 。“ 。?“00 ? 15 ? ?。 9 12 M50 Keep Shaking 12 M50 ? ?。 20 60 BANKSY 。? —— 。“ 。” M50 ,“ 。” :“ ? ?。“ 。? 。“ 。? ?, M50 ,“ 。? M50 :“ M50 ,《 ?? 10 22 ? 30 ,“ · ? · ,“ ? ? …… ,“ · 2019 IP 195 10 。” ”。 3 ”, PK6 ,“ ”。 CTO :“ 。” 164 100 6 20 30 + 。“ 9 , ”, 8 27 6 20 10 A 10 A 4 2 ), 8 60 9 4 ), 3 。? ,“ 10 A 。? 2015 10 A 6 2020 9 14 www.jfdaily.com —— 。? ? 13 U12 U11 ,“ 。? ?。 7 13 。“ 2000 ? ?。 18 ?, 20 13 50 。? ,“ 。? 8 360 · 。?“90 ? 3 8 :“ ……?《 33 。“80 ? · opera》《 。《 。“90 ? ?。 ?, ?? ,“ 。? ?“ ? 。“ ? ? 。“ ? 。“ 。? :“《 。” · ”, 1 1.4 —— 1000 ,‘ 。” 222 ”, 。“ 。” 89 1 ,“ 。” ,“ ”, ”。 ”。 ”, 37.5%35.2% ”, ”。 ,“ 5 ”。 1 —— 》《 ”“ ”“ 16 16 103 ”, ”“ ”“ · ”“ ”“ ”“ ”, 16 ·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 images.shobserver.com · 起一道临时墙体,供艺术家们涂鸦。这些被邀 请的涂鸦艺术家, 过去都曾活跃于m50 区域,

  • Upload
    others

  • View
    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 images.shobserver.com · 起一道临时墙体,供艺术家们涂鸦。这些被邀 请的涂鸦艺术家, 过去都曾活跃于m50 区域,

莫干山路施工挡墙涂鸦即将拆除登上热搜,涂鸦画家受邀走进M50园区创作

城市微更新,“遗憾告别”也是创新起点■本报记者 李君娜

近日,经过苏州河两湾段莫干山路,不少市民发现,成为此处“标签”之一的数百米涂鸦围墙已拆除过半。这片上海城区内最大的沿街涂鸦墙,很快将不复存在。

对很多艺术爱好者而言,莫干山路上的涂鸦墙和画廊群, 一起构筑起观众心目中的“M50?。围绕即将消失的涂鸦墙的话题,日前登上了微博同城热搜。

把街头文化带给城市莫干山路靠近 M50创意园,一圈临时的施

工挡板上画满涂鸦。挡板内,全新的商业地产正加紧施工。“听说这里就要拆光了,我们是来打卡留念的。?“00后? 小艾和几个同学相约前来,在画满涂鸦的挡板前拍照。

莫干山路涂鸦墙从昌化路一直延伸到西苏州路, 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色彩涂鸦在废旧的墙上,散发出特有的文艺气息。这里是上海乃至全国最早的涂鸦天地,距今已有 15 年历史,以鲜活蓬勃的涂鸦艺术生态闻名。由于商

业地产动工兴建,涂鸦墙在去年就已拆除,但画家们在建筑工地外的临时墙体上延续了涂鸦创作。

“天安千树购物中心?明年年初营业,随着临时墙体的渐次拆除,莫干山路上的涂鸦将真正和市民“告别?。这一消息传出后,众多网友为之感到惋惜。

9月 12日,M50园区内, 一场名为《Keep

Shaking启涂》的展览拉开帷幕。策展人邀请 12

位涂鸦艺术家参加。记者看到,园区一隅也拉起一道临时墙体,供艺术家们涂鸦。这些被邀请的涂鸦艺术家, 过去都曾活跃于 M50区域,

在莫干山路留下过作品。对这些涂鸦艺术家来说,覆盖与消逝也是街头艺术的一部分,他们把“告别?看作新起点,开辟新的领地,也把街头文化带给这座城市。

理性“保留”城市肌理涂鸦一直是有争议的艺术。当崇尚自由的

街头艺术家在墙面上画下自己的作品时,有些人觉得是艺术,有些人觉得是“乱涂乱画?。

20世纪 60年代, 城市涂鸦在纽约布鲁克

林兴盛,街头艺术家们用他们富有想象力和思想性的创造, 营造了吸引青年人的艺术景观。

时至今日, 涂鸦艺术在国际上被主流体系接纳, 巴斯奎特、BANKSY等涂鸦艺术家的作品成为经典,在艺博会、画廊和美术馆等登堂入室,和莫奈、毕加索的作品一样成为收藏级艺术珍品。

“如今,涂鸦艺术不再局限于墙面书写绘画的表现形式。 受波普艺术等流派影响后,涂鸦艺术形成了特殊的美学风格。? 策展人沈楚楚、李政钟说,涂鸦更多的是传递一种精神,它启发的也是一种生活创作态度———永不停止表达自我,永不停止创造。

李政钟少年时也喜欢涂鸦,他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待涂鸦艺术。“涂鸦是一个很容易被大众误解的艺术。但好的涂鸦作品能给城市带来力量。 一面涂鸦墙, 可以承载很多文化记忆。”经常在 M50活动的他,也目睹许多外地游客、外国游客来涂鸦墙前打卡。沈楚楚则站在一个艺术欣赏者的角度,“我去国外旅游时,会特别关注一个城市的涂鸦。涂鸦是一个城市的年轻人表达态度、想法的图示语言。”

谈及做这个展览的初衷,两位策展人强调了两个关键词:“保留?和“平衡?。“我们需要理性地去保留, 让它回到艺术和态度的本身,剔除让公众觉得被干扰了的那部分。? 展览的涂鸦墙甚至可以局部拆下来保留或去博物馆展出。“这个展览尝试以多样性角度聆听城市的自白,记录城市变迁、塑造城市肌理。?

借助“挪移?,涂鸦可以在 M50园区内继续成长,这或是最理想的延续。活动总策划猛龙酱认为,涂鸦不是温室里的花朵,被覆盖涂抹也是生态的一部分,“让它们在城市空间里生长,吸引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家自由发挥天赋。?

上海 M50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斌认为:“对 M50来说,《启涂》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如何在维护上海城市微更新的有序状态下,坚持潮流艺术的自由和街头属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 10月 22日举办的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上,潮流艺术板块将首次亮相,推出本土一流的涂鸦艺术家。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运营总监顾辰介绍,活动将通过大众投票产生最受欢迎的涂鸦“大神?并现场创作,点燃潮流艺术热潮。

上海探索智慧体育服务新模式

线上运动会网络打分在水下30秒全池警报

■本报记者 秦东颖

近日,“黄浦·我来赛?

小程序上线。

打开“黄浦·我来赛”

小程序,“赛事服务”让报名、参赛不再麻烦,还可

以通过搜索功能快速匹配心仪的赛事活动;

“培训服务?将干货满满的体育“外卖?送到家门口……黄浦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黄浦·我来赛”是 2019年推出的核心 IP品牌,当年就举办了 195场赛事,推动 10万人次参与。

“借助小程序,公共体育服务反而升级了。”

据了解,嘉定区、徐汇区、浦东新区等先后通过小程序实现“云运动”。今年 3 月,嘉定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全嘉线上运动会”,比如上传个人做广播体操视频,系统会自动打分,进行PK。6月中旬,“线上运动会” 升级为 “全嘉云动”小程序,涵盖线上运动会、园区体育、云定向、体育服务配送、科学健身指导在内的五大服务板块,丰富的项目吸引不少用户“追捧”。

今年市民运动会的线上运动会,市民通过视频上传、线上打卡、隔空对弈等方式,在云端与各路运动达人一较高下。

为什么市民上传一套拳或是一套操的视频,可以实现网络打分?市民运动会运营方及线上平台开发方每步科技 CTO蒋伟说:“由每步开发的线上运动会骨骼识别评分系统,通过人工智能骨骼识别算法和机器视觉识别反馈及运动轨迹追踪技术,可以完成数据捕捉和标准动作相似度比对,实现智能纠错、实时指导、

精准评估等功能。”目前,搭载这套智能评分系统的第三届市民运动会线上平台已开展赛事活动 164场,吸引 100多万市民踊跃参与。

人工智能的多场景应用,在上海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市体育局正积极探索智慧体育信息化监管方式,比如针对疫情防控和“二码合一”的人脸识别入场信息系统、泳客安全预警管理信息系统等,已在沪上多家游泳场所试点启用。 在宝山体育中心游泳馆,泳客拿到的更衣箱电子钥匙还带有水下智能救生系统芯片。 系统根据泳客在水下的时间,设置 6个预警等级, 一旦超过 20秒就会开始跟踪,到 30秒进行全池区警报,救生员能根据芯片位置,第一时间找到泳客。

除了泳客安全, 每步科技通过人工智能+

物联网,实现场馆智能升级。基于人工智能视觉计算技术,采用图像分析算法,结合行为轨迹追踪场景设计,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分析、运动安全提示、 场馆安全警示等安全管理功能。

目前已有部分游泳场馆及公共运动场开展安全监测示范应用。“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在完善智慧化场馆、上海体育健身电子地图等基础上,积极打造智慧化公共体育服务平台。

救治三月龄基因缺陷炎症性肠病婴儿

复旦儿科启动首次国际会诊

■本报记者 顾泳

才出生不久的李宝来自日本华侨家庭,她因免疫缺陷危及生命,在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救治, 但效果不理想。危难之际,当地医院及患儿家属向在该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国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求助。9月初,一场跨越大海的京都—上海国际多学科会诊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多科室专家参与这场院内首次国际会诊, 为女孩的后续治疗提出意见。中日两国专家接力架起“生命彩虹”,为小女孩重燃生命之光。

8月 27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收到一则求助信息:今年 6月出生的李宝,爸妈定居日本 20余年,李宝的两个姐姐身体健康,李宝出生时足月,但出生次日就出现反复发热、腹泻,大便中还带有黏液血丝。 日本医生怀疑孩子患有先天基因缺陷,进行高通量基因测序, 结果证实是白介素 10受体 A基因突变所致的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 肠镜检查发现肠道内有很多溃疡, 有的溃疡又深又大。据悉,白介素 10

受体 A 基因突变所致炎症性肠病在日本总共报道 4例 (其中 2

例死亡),京都医生认为治疗该病经验有限,家长想回国治疗,但限于疫情等原因无法成行, 女婴的诊治陷入困境。

京都医院儿科医生与李宝父母多方打听获悉: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该病诊治领域颇有经验。截至今年 8月底,复旦儿科已收治该类患儿百余例,其中 60余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绝大多数恢复良好,是国际上拥有这一技术例数最多、经验最丰富的团队。

中日两国专家取得联系后,开展一系列沟通。9

月 4日下午,国际会诊在复旦儿科远程会诊中心进行。复旦儿科消化科主任黄瑛教授、普外科教授董岿然、血液科副主任钱晓文,与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儿科的免疫科、血液科、消化科医生等在线沟通交流,反复研讨病情。

“相比以往我们收治的同类患儿,李宝起病更早(出生第二天),会诊当日她正满 3 个月,整个疾病症状均已呈现出来。日本同道尽管遇到类似病例不多,但他们通过基因测序等,基本找到了病因。?

黄瑛告诉记者。

复旦儿科多学科团队基于以往丰富经验,有的放矢给出一系列诊疗意见,包括:孩子始终应用激素治疗,已有一定程度不良反应,可考虑其他药物替代疗法;肠道溃疡情况严重,建议应用保护性手术造瘘;日本当地应用骨髓移植较多,但李宝两个姐姐配型均失败,可参考复旦儿科应用多例成功的脐血干细胞移植。 根据干细胞移植的药物处理方案,儿科医院专家也提供了最新的经验证据。这一系列宝贵意见,为日本当地专家指点了迷津,也将指导患儿后续治疗。

经过国际会诊,诊疗效果将如何?黄瑛告诉记者,“如果李宝确属白介素 10受体 A基因突变所致炎症性肠病,孩子的病情可以治愈。?这样的预判有底气,早在 2015年,儿科医院消化科团队诊断国内首例白介素 10受体 A基因突变患儿, 并成功实施脐血干细胞移植,是当时全球年龄最小的炎症性肠病移植病例,迄今孩子成长非常健康。

今日看点古老传说借高科技舞台创新呈现,连接过去与未来

6 ?海2020年 9月 14日 星期一

www.jfdaily.com

责编:唐蓓茗 编辑:田瑾

足球小将缘定崇明岛,徐根宝表示———

中国足球关键要出球星■本报记者 陈华

静谧的根宝基地傍晚迎来热闹的训练课。一号训练场, 一个讲话带南方口音的小球员引人关注。

只见他拿球不慌张,脚下有活,突破犀利。

“小家伙名叫欧阳嘉鑫,之前在深圳读书踢球,

现在到我们这里进一步提高。?根宝基地青训总监、

前亚洲足球先生范志毅介绍,这位外号“深圳梅西?

的足球小将如今缘定崇明岛。

在深圳、 广东的足球青训圈,13岁的欧阳嘉鑫不仅多次参与中国 U12少年队集训,还曾获法国圣安妮 U11国际足球邀请赛最佳球员荣誉。他的启蒙足球俱乐部、深圳大荣体育董事长陈世斌评价,“天赋出色,球感极佳。?

喜欢周星驰主演的《少林足球》并模仿电影里的功夫足球动作,小嘉鑫在空地、操场上学起踢球。

之后,一家人搬到深圳,在下沙小学就读的嘉鑫,在深圳校园踢足球出了名。因为个子小、技术好,他被同学们起外号“深圳梅西?。

陈世斌见证了欧阳嘉鑫从 7岁到 13岁的成长路。“轻松颠球 2000个?的背后,是风雨无阻坚持加练。俱乐部每个训练日,他总是最早到达、最晚离开;训练日之外,他会在家里自己训练。正是这些周而复始的坚持,让他“小荷才露尖尖角?。

未满 18岁的小球员去哪里踢球要由家长来决定。欧阳爸爸、陈世斌都支持小嘉鑫加盟根宝基地继续踢球之路。

欧阳嘉鑫在深圳被誉为天才足球少年后,包括深圳佳兆业、广州恒大、山东鲁能、华夏幸福、上海绿地申花等中超俱乐部的梯队和足校,都有意将这位希望之星召入。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欧阳嘉鑫、他的家长和启蒙青训俱乐部都甘愿“舍近求远?,成为上海崇明根宝基地一员?

根宝基地内部教学赛孩子们脸上那种专注认真的神情让欧阳爸爸印象深刻。更让欧阳爸爸下定决心的,一是人才辈出示范效应和徐根宝亲力亲为拼在第一线的无声感召。 徐根宝过去 20 年已陆续培养出武磊、颜骏凌等 13 名国脚,还为中超俱乐部输送 50 多名猛将。二是,基地如今有三个年龄段梯队, 根宝和一批老教练每天严格抠细节、认真抓技术,依旧在为培养中国本土球星不懈努力。

“小欧阳的技术特点很鲜明,和同龄的武磊很像,是一颗好苗子,我们会精心培养。?徐根宝表示,

中国足球要提高,关键是要出球星,“优秀教练搭档天才运动员,培养冠军运动员的概率更大。我们相信,基地能为中国足球培养出更多水平超过武磊的好苗子。?

上海歌剧院原创舞剧《嫦娥之月亮传说》首演

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

■本报记者 吴桐

一轮直径 8 米的月亮在舞台上 360 度旋转出阴晴圆缺、黑夜白昼,主人公嫦娥与后羿用肢体语言讲述天上人间、 悲欢离合。

上周末,原创舞剧《嫦娥之月亮传说》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首演。 一个古老传说借助高科技舞台创新呈现,连接起过去与未来。

舞美占满十个集装箱“太震撼太酷炫了!有时甚至以为在看

科幻大片。?“90后?观众王子瑾说。舞台上不断变换的场景超乎观众想象。装置设备清单格外长,舞美占满十个集装箱。而上海歌剧院舞美团队与剧组舞美组主创团队并肩作战,仅用 3天便完成装台。

要让直径 8 米的月亮在舞台上自如地移动和旋转并不容易,舞美团队特别设计了巨大的支架和轨道。视觉总监高广健说:“月亮的移动翻转之间, 既是天上人间的连接,

也是美善丑恶的转变; 既是白昼黑夜的更

替,亦是古往今来的岁月流逝。一轮月亮,有无限想象空间……?《嫦娥之月亮传说》的服装和造型设计,也打破观众对嫦娥、后羿、仙女、玉兔、西王母等人物的刻板印象,充满时尚气息。

编舞团队平均年龄只有 33岁。“80 后?

编导马涛第一次挑梁创作舞剧, 他为舞剧团编导的《舞动·opera》《海之梦》等舞蹈专场颇受观众喜爱。《嫦娥之月亮传说》 中既有民间舞元素,也有芭蕾和现代舞色彩,马涛希望赋予这个古老传说当代审美和海派气质。

首次以主演身份担起首演任务的谭一梅和宋雨配合默契。上半场双人舞,不仅展现了高超的舞技,更把爱情萌发的情愫通过肢体语言、 眼神诠释得唯美动人。“90后?舞者谭一梅,因过硬的基本功被观众称为“谭一腿?。她扮演没有台词的嫦娥,要在舞剧里表现“一个女人的一生?,无疑是个挑战。编导和嫦娥的另一位扮演者、上海歌剧院舞剧团首席舞者杨晶晶常帮她找感觉。

月亮是整部戏的主角“嫦娥奔月的故事能讲出什么不一样??进

剧场前,观众夏晔有这样的疑问。看完演出,除了嫦娥、后羿两位主角,逄蒙和心魔两个反派角色也让他印象深刻,“反派人物的表演很有张力,为戏剧转折推波助澜,整个剧情十分紧凑。?

群舞片段“后羿射日?“仙女群舞?让观众难忘。“仙女群舞?入眼一片白,白裙、白树,令观众仿若置身于月宫,感受到苏轼“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意境。“后羿射日?段落,紧张感十足。“没想到,十个太阳会由演员来扮演。他们与后羿博弈成为演出小高潮。?王子瑾说。

演出结束,让观众念念不忘的是舞台上那轮月亮。月亮是整部戏的主角,它穿越千万年。

古人仰望它,心生遐想,创造出广寒宫、玉兔、桂树以及仙气飘飘的嫦娥。而今天,科技发展,人类探索宇宙步履不停, 正一点点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马涛说:“《嫦娥之月亮传说》想传递那份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以求探索未知的精神,还有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上海歌剧院舞剧团原创舞剧《嫦娥之月亮传说》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首演。 本报记者 蒋迪雯 摄

打造“垂直城市”,腾出公共空间(上接第 1版)

这类老旧小区在上海不在少数。全城 1.4万个住宅小区中,部分存在公共空间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新小区可以通过前期规划设计解决, 老小区面临的问题更棘手———“十三五”期间,上海计划每年完成 1000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改造,体量虽大,但“模板化”的改造方式无法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一次偶然的机会,何嘉参与到上海万科与新华路街道共同推进的微更新项目当中。小区入口处一个破旧传达室,被他改造成了以“睦邻”为名的微空间,成为休息场所,还变成图书借阅室。为了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在启动改造前,他还拜访了居委会,成立邻里微信群,走访居民,收集改造意见、邀请居民参与。

“在老旧小区增加公共活动场所,一定要针对小区

居民需求,‘量体裁衣’补短板。”何嘉说。相距不到一公里的番禺路 222弄,居民需求又是另一番模样:儿童没有游玩空间, 唯一可利用的百米弄堂, 却拥挤杂乱。最终,设计师通过拆除废弃空间拓宽路面,打造出一条以人行和慢行优先的共享通道。

而在不远处的敬老邨小区,由于绝大多数居民是老年人,适老化改造成为必须。设计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张海翱介绍,最大的变化是将屋顶闲置空间改造成“阳光花园”,让老人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社交角落。精细化的适老改造,受到居民欢迎。“现在楼道都铺上了防滑砖,每天上下楼更方便了。”住在六楼的 89

岁老人杨章凤很是开心。

养老基本需求,这栋小楼里都有了(上接第 1版) 小区里很多老人都跟我一样,只要有空都会来这里吃饭。清蒸鱼、罗宋汤、炒面和黄豆骨头汤这样的搭配,我很喜欢吃。

有一天食堂的社区志愿者告诉我,“这里的饭菜都是机器人烧的。”我仔细了解了才知道,“厨师”是一家长宁区人工智能企业发明的“机器人手臂”,它可以标准化地完成八大菜系的烹饪。

听街道干部介绍,虹桥街道很多园区、商务楼的白领也跟我们一样,吃“机器人烧出来的饭”。没想到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阿姨爷叔”们,有一天也能跟小年轻们同步“赶时髦”。

“小老人”服务“老老人”

既然是“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这里的活动也不止

有养老、 健康相关的服务,

还有许多照护到我们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活动。

我经常参加老年知识讲座和助老服务。 在长宁区,

户籍老年人占比较高,有 37.5%,比上海 35.2%的平均水平还要高一些。像我们六七十岁的“小老人”,自己感觉还不算老。我们很乐意帮助八九十岁的“老老人”。

我们虹桥街道有一个名为“时间银行”的试点,“小老人”把服务“老老人”的时间积攒起来,等到自己更老的时候,会有新的“小老人”来帮助自己。我和小区另外5位老邻居每周轮流值班, 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问询台当志愿者,为其他老人做咨询。疫情期间无法去现场值班,我们就组建微信群,把老年居民在线上聚到一起,

尤其是每天都关心独居老人的情况,让大家不要因为疫情“走散了”。

文旅融合,上海“建筑可阅读”(上接第 1版)市集上,徐汇展台

的文创产品颇吸引眼球。除了《梧桐深处———建筑可阅读》《衡复三书》

《徐家汇源》等“建筑可阅读”书籍,由上海交响乐团、城市交集、新华文创、

钲艺廊、胶集等文化企业与文博场馆带来的“黑胶经典”“街区记忆”“活态传承”等建筑、音乐、文化衍生品,令这里的老建筑可听、可读、可赏。

杨浦展台上,复旦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高校建筑主题书签、钥匙扣等文创产品,也吸引不少市民游客驻足选购。

微旅行线路展现城市文脉今年旅游节期间,市文旅局联合

全市 16 个区文旅局推出 16 个夜游上海好去处及 103 条各具特色的建筑微旅行线路,市民游客可跟随这些线路, 聆听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感受城市中的历史人文气息。

这次推出的夜游上海好去处及微旅行线路,各区的景观特点和文化特色各不相同。其中,静安的安义夜巷,通过更丰富、更个性化的深度体验,充分释放夜间潜能,助力夜间经济加速复苏;长宁的上生新所是百年前的“哥伦比亚生活圈”,上海生物制

品研究所生产基地,如今已成时尚休闲新去处。微旅行

线路方面,黄浦推出了“点燃革命火种”

“奏响工运凯歌”“聆听胜利号角” 等多条红色文化线路,徐汇推出“海派文化之源”“魅力衡复·旧貌新颜” 等海派文化线路,松江、嘉定、青浦、金山、奉贤分别推出 “建筑览胜之旅”“江南园林之旅”“诗画朱家角”“枫泾江南文化之旅”

“人文艺术之旅”等江南文化线路。

“建筑可阅读”大使讲故事建筑是城市记忆的见证者,连接着

城市的过去与未来。在上海,一直活跃着一大批老建筑“忠粉”,他们孜孜不倦地为人们讲述老建筑的故事。

昨天的文创市集上, 上海 16个区的首批“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亮相。他们中有纪念馆的宣教负责人,有高级导游,有教授学者,也有媒体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发自内心地喜爱上海老建筑,

并不遗余力地向身边人普及老建筑的知识和故事。今后一段时间,通过市民游客的参与投票,上海还将评选出一批最受市民喜爱的“建筑可阅读”系列产品,包括历史建筑、微旅行线路、文创产品、讲解员以及服务明星等,让广大游客从最具代表性、最有地域特色、最富时代气息的“建筑可阅读”百大“人·物”

中感悟历史厚度、感受人性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