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宗宗 西--宗宗宗宗宗宗 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 一,、,,;西,一,、,? 一、 前前前前前前………………………………………………… 2 前前前前……………………………………………………… 3 前前 …………………………………………………… 3 前前前前……………………………………………………… 4 前前 、西 前前 西………………………………… 5 前前 西………………………………………… 6 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 7 前前 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 8 前前前前前前前前…………………………………………… 9 --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 9 前………………………………………………………………… 13 前前前前……………………………………………………………… 13 一、宗宗宗宗宗 宗宗宗宗 宗宗宗宗宗 「」 1 1 前前 前前前前前前前前前 ,,, 1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

前 言由於身為一個天主教徒,身處在台灣這個宗教自由的國家、讀的是天主教的教

會學校,對當前的教會及社會有些感觸,也讓我反思自己的身份所處在這個時代的意義;反觀西班牙,一個曾讓我以為天主教色彩濃厚的國度,經過了許多動盪、衝擊,而今會變成什麼樣的顏色呢?

一、天主教簡介• 中文名稱由來………………………………………………… 2

• 歷史沿革……………………………………………………… 3

• 人口/分布…………………………………………………… 3

• 發展概況……………………………………………………… 4

二、西班牙的天主教會• 天主教在西班牙的發展概況………………………………… 5

• 對西班牙社會的影響………………………………………… 6

• 現在的人們如何看待………………………………………… 7

三、台灣的天主教會• 天主教在台灣的發展概況…………………………………… 8

• 對台灣社會的影響…………………………………………… 9

結 論--台灣的年輕人如何看待台灣的教會--以我的經驗為例…… 9

後 記………………………………………………………………… 13

參考資料……………………………………………………………… 13

附 件

一、天主教簡介

「天主教」的中文翻譯1

1 摘自:《天主教的信仰》,上智出版社,民六十七年二月,五版

1

Page 2: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乃明末來我國傳教的教士所擬定。它原來的名稱是「基督宗教」(Christianity),意指耶穌基督所創立的教會。凡信仰耶穌基督者,統稱為「基督徒」。隨時代的變遷,以後出現了許多自稱為基督徙的教派,Christianity便成了總稱,各教派不得不冠以他詞以示區別。歐美各國都以「公教會」(Catholic Church)或「羅馬公教會」,稱隸屬羅馬教宗的天主教,以與分離的「希臘正教」或

「東正教」 (Orthodox Church),及 Protestant(Protestant 有「誓反教」之義我國人多稱之為「新教」或逕稱「基督教」)等教派有所區別。

「天主」二字,是天主教稱呼宇宙真主的名詞,也就是所稱的「至上神」。這個名詞始自明神宗萬府十一年(一五八三)。原來羅明堅教士,離開廣東肇慶時,託一位望教少年照管祭壇和祭服,後來羅明堅與利瑪竇等回肇慶時,發現祭壇中央壁上,懸一中堂,書「天主」二字,遂被採用,與「上帝」或「天」等名稱並行。

明末清初,由於不幸的禮儀之爭,教宗本篤十四世,頒布最後一道禁令(一七四二,即清乾隆七年),不許單稱「天」或「上帝」,此項禁令現已鬆弛,不過從那時起,便通行了「天主」的名稱。

我國古籍中,天主的名稱,始見於秦始皇所封八神;「天主、地主、陽主、月主、四時主」等。南朝宋時,呵羅單國尊稱宋帝為「無憂天主」。佛經中 稱諸天之帝曰天主,例如:「忉利天主」。說文解字:「天者、巔也,至高無上」。但我們所謂「天主」,並非秦始皇所講八神原意,亦非佛經中的「忉利天主」,乃是指宇宙的唯一真主宰。

對「天主」的稱呼,世界不少語言均按照拉丁語Deus譯為類似的名稱。Deus、則是根據古羅馬「多神」dii 的原有名詞而來,但為保持一神觀念,將小寫改為大寫將複數改為單數;這樣便固定了唯一主「至上神」的名稱。

歷史沿革

天主教乃建基於對耶穌基督的信仰上,它的前身是猶太教,因此繼承猶太教的一神觀念和舊約聖經。耶穌基督的行實,則記載於新約聖經的四部福音裡。

  由於基督徒的一神信仰,和宣揚的平等、博愛,為當時的統治者羅馬帝國所不容,屢遭種種迫害。公元三一三年西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皈依了天主教。次年與東羅馬皇帝聯合頒佈「米蘭詔書」,准許信仰自由,迫害才告終止。君士坦丁大帝統一了東、西羅馬,使天主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是為羅馬帝國政教合一的開始。

  一○五四年,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脫離羅馬教宗,成立東正教。一五二一年馬丁路得脫離天主教,成立新教,之後又有其他與天主教分離的教派產生(我國通稱

2

Page 3: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基督教)。東正教除了不承認羅馬教宗的首席權外,信仰上與天主教並無根本的差別。基督教各教派對教宗的首席權有異議外,在教義和禮儀上,也有某些差異。

  不過,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的信仰對象,都是耶穌基督,由於教義上的差別和信仰態度不同而分開,但並不影響耶穌基督為全人類救主的宣告。

  天主教自伯鐸受命領導教會,為首任教宗,代代相傳,從未間斷。當今教宗本篤十六世,是第二百六十六任教宗,為全世界十億天主教友的領袖,並廣受全球人們的敬愛和尊重。

(主教團聖經委員會秘書室 供稿)

人口分布

信奉羅馬公教(天主教)的人數非常龐大,全世界人數約有 11.3億,佔世界總人口 17%,目前天主教會也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會中最為龐大的教會。

基督宗教在中國古代被稱為「景教」,與佛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雖然耶穌基督所建立的是一個基督教會,但基督宗教在歷史進程中卻分化為許多派別,主要有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三大派別,以及其他一些影響較小的派別。現時估計共約有 15 至 21億的人信仰基督宗教,約佔世界總人口 33%。

La Iglesia Católica Apostólica Romana, se extiende principalmente en países de Europa del sur-oeste, Europa central y de América Latina y en Filipinas.

Es la iglesia cristiana con mayor extensión y de la cual se derivan otras iglesias autodenominadas católicas, su centro actual es el Vaticano, en Roma (Italia), donde reside el Papa, quien es considerado por los católicos romanos como cabeza del Colegio de los Obispos, en tanto que sucesor de San Pedro, Vicario de Cristo y Pastor de la Iglesia.

3

Page 4: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發展概況

天主教會自耶穌基督創立,揀選以伯鐸為首的十二位使徒為基本成員,展開福音傳播工作,迄今已達十億信友。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領導下,全世界約兩千個教區,主教共三千餘位,司鐸(神父)有四十餘萬,修女約八十六萬,終身執事和修士近八萬餘人。這些終生奉獻給教會的傳教士,遍及世界各地,宣傳福音為信仰作證。整個天主教會一所有傳教士和信友,是實踐耶穌的「愛人如己」誠命的共同體。努力發展實踐愛的事業,使整個社會能充滿愛,能成為愛的共同體。

天主教是超國家,種族,超文化的信仰,但此超越的信仰必須落實在每一個國家,每一種文化裡,教友才能具體實踐信仰。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特別強調尊重本土文化,在各個環境中,運用不同文化,向萬民宣講福音,使人容易接受,並在舉行禮儀及各信友團體生活內,善加發揮福音的意義。(如:近年來普世華人教會以中文舉行彌撒。以及舉行適應華人傳統習俗的祭天敬祖禮儀。)世界各地信從福音領洗進教的人,持續不斷,年年增加。

目前天主教會在世界各地的社會服務機構有一萬多個、大型醫院五千五百多座、診所一萬五千左右、痲瘋病院八百一十多間、安老院一萬兩千間,一萬左右的孤兒院,六千七百個育嬰室,以及各種不同的臨時救濟機構等等。

世界人士對天主教的信仰和教義,也許模糊,可是對天主教會的關懷社會,以

4

Porcentaje de la población católica

Page 5: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行動表現博愛的精神,幾乎人人皆知。教會對社會的關懷,是不分時代、地域、種族、階級、語言文化的。那裡需要,教會就在那裡服務。

二、西班牙的天主教會

La Iglesia Católica en España

‧Continent: West Europe

‧Capital: Madrid

‧Religions: Roman Catholic 94%, other 6%

‧Languages: Castilian Spanish 74%, Catalan 17%, Galician 7%, Basque 2%

‧Neighbouring Countries: Algeria , Andorra , France , Gibraltar ,   Morocco , Portugal

El Catolicismo en España es parte de la Iglesia Católica Romana que está bajo el liderazgo espiritual de el Papa y de la curia en Roma. La Sede Primada es la Archidiócesis de Toledo2. El catolicismo en España está también representado por las minoritarias iglesias ortodoxas3 (integradas principalmente por rumanos y europeos del este) y por parroquias anglicanas4 (principalmente de ingleses), y por la pequeña Iglesia Española Reformada Episcopal (anglicana) compuesta principalmente por españoles que preservan la antigua

2 天主教托萊多總教區是羅馬天主教在西班牙設立的一個總教區,根據教會傳統,該教區于1世紀由雅各創立,313年米蘭敕令頒布後升格為總教區。托萊多總主教稱為西班牙主教長。

3 東正教。4 英國國教派。

5

Page 6: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Liturgia hispánica o Mozárabe5.

西班牙天主教是普世天主教會的一部分,接受羅馬教宗,以及西班牙主教團的領導。目前有 3700 萬受洗的天主教徒,占總人口的 90%。共有 70 個教區和總教區

Hay alrededor de 37 millones de católicos bautizados en España - son alrededor de el 90% de la población. España tiene 70 diócesis y archidiócesis, distribuidas en 14 provincias eclesiásticas.

影 響6

.宗教成為現代西班牙民主特性的一個重要部份。

60 年代末期當 Andalucía 一間酒坊的工人要求參加領洗儀式被拒絕而罷工,公司的老闆問工會領導人說:「為何你們要將時間花費在教堂裡?」這位工會成員回答道:「也許你不信天主,但是你應該相信受洗儀式,否則你的孩子就是摩爾人了。」

在穆斯林被打敗後的 500 多年後,摩爾人(Moro)一詞依然是野蠻人的同義詞,因此許多不信教的人們也堅持他們的後代要到天主教教堂參加洗禮儀式,並送他們入教會學校。

.在西班牙語言中可以體現出一些源於宗教的特性。

例 1: 當 一 個 西 班 牙 人糾正那些表達不 清晰的 人 , 他 們 會說:“Hable en cristiano”  (類似於台灣好友們之間會出現的:「講中文好嗎?!」)

例 2:當為了證明某人是可靠的,會說:“va a misa”(他會去教堂參加彌撒)

例 3:當人們要求按照正確的方式行事時,會說:“como Dios manda”(依照天主的旨意行事)

5 在阿拉伯人統治西班牙時期的(基督徒)。6 張敏,《列國志—西班牙》,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年,頁 27-30。

6

Page 7: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名字

在羅馬人征服伊比利半島的過程中,傳播了天主教和拉丁文化。西班牙人便承襲了羅馬人在受洗時取名的習慣,名字的詞源也深受羅馬天主教的影響。而人名多達幾百個,但絕大多數是來自天主教聖人、聖女的名字,和聖經裡面的一些名詞;只有少數是來自於自然現象、花草名稱及其它名詞。

一般出生後的領洗日是男九女八(即男孩出生後第九天、女孩出生後第八天),到教堂領洗,並由神父命名。通常給嬰兒取父、母(或代父、代母7)及其它成員相同的名;或依照孩子出生當日的聖人、聖女紀念日而命名,並作為主保日。(天主教會幾乎每一天都有聖人、聖女的紀念日)因此在西班牙及其它西語國家中,父子或母女同名的現象非常普遍。

.宗教的影響也體現在傳統節日中。

每年四月下旬會舉行摩爾人與基督教人節,透過歷史的重現來紀念西班牙人基督教(此指基督宗教)反攻的勝利8。其他節慶如:聖誕節、三王節、聖母升天節、聖週復活節…等,也都屬於天主教會的節日。

現在的人們如何看待

Es importante resaltar que muchos españoles se identifican como católicos sólo porque fueron bautizados por razones culturales, sin embargo, muchos no se consideran muy religiosos. De hecho el porcentaje de españoles que acude a misa no llega al 20%.

來自一位朋友的 mail:

Sí, yo soy católico como la mayoría de españoles. Pero es muy poca la gente que va a la iglesia los domingos o reza... sólo para bodas, bautizos etc. La gente que usualmente va a la iglesia es gente mayor. Los jóvenes o incluso mis

7 教父、教母。8 張敏,《列國志—西班牙》,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年,頁 40。

7

Page 8: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Religions in Taiwan (2008)

4.50%

90.30%

2.50%2.70%non-religion

Christians(Protestants,Catholic, Mormons)

Buddhists, Taoism,Confucianism

Islam, Taiwaness aborigines

padres(unos 50) no vamos nunca. Pero ni nosotros ni nadie jaja. no sé... creo que la religión es algo que cada vez va quedando mas como algo antiguo y la gente aunque crea en dios etc..no es practicante. :) espero que te sirva :) .(mi gramatica es muyyy mala jaja)

(特別感謝小敏)

由此可見,當前西班牙人除了老一輩的人們會有持續去教堂參加彌撒的習慣,基本上許多年輕人對於自己身為一個教友的身份意識已感到非常薄弱。

而我自己本身也詢問過一些目前在台灣服務的西班牙神父、修女們,請教他們對於西班牙當前的教會情況有什麼看法,特別是年輕的這一代,總有個另我感到驚訝又有點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他們總會先嘆口氣要不就搖搖頭,然後才說著現實的情況,其實就跟上面那位朋友所描述的差不多,雖然還是有許多積極的教會團體支持著,但普遍的情況仍舊是--主日彌撒看得見的教友永遠是年紀一大把、年輕人幾乎不去教堂。而且還有很多觀念的衝擊與矛盾產生在他們的社會當中,比方說:離婚與同志婚姻的合法化、時下年輕人開放的觀念...等,與這塊土地過去刻有的深層天主教痕跡所擦出來的火花,我想是當前西班牙有關單位很需要思考、釐清及振作的地方。9

三、台灣的天主教會

‧Continent: South and East Asia

‧Capital: Taipei

‧Religions: mixture of Buddhist, Confucian, and Taoist 93%, Christian 4.5%, other 2.5%

‧Languages: Mandarin Chinese (official), Taiwanese (Min), Hakka dialects

‧Neighbouring Countries: China , Japan , Philippines

( 但信仰天

9 關於西班牙一些保守派的看法,可參照【附錄一】(新聞)西班牙天主教徒抗議社會黨政府

8

Page 9: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主教的人口約僅佔台灣總人口 1%)

天主教傳入台灣,始於西班牙人統治台灣北部,至鄭成功統治台灣中斷,十九世紀中葉以後再度傳入台灣。在日治時代,台灣的教會體制逐漸完備。1949 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後,從中國大陸帶來大量的天主教信徒及神職人員,在 1952 年由傳教區改制為從屬於羅馬教廷的聖統制度。

台灣地區的天主教會,信友三十萬左右,分佈在七個教區,主教十五位(一位樞機主教),神父近七百人,修女一千二百左右,分別在八百個教堂,以及天主教學校,醫院,文教和社會事業機構服務。在台灣的天主教友所佔人口的比例雖然不大,但對社會人群所作的服務和奉獻,廣受肯定和好評。近年來,慕道者的人數漸有 增加的趨勢。教會的各項事業,配合時代的進步,與政府以及其他團體合作的情形,也很普遍。

影 響10

台灣的天主教會,以人數而言,似乎是「弱勢團體」,但對社會的關懷和實際為服務社會所做事業,可說有口皆碑。目前台灣天主教的社會事業:醫院十二座,十五個診所,安老院四個,啟智中心廿一個,殘障中心七處,療養院九個,五個少年城等等。尚有多項的社會服務工作,如:愛盲中心,原住民服務、外藉勞工,失智老人,迷途少女、流浪漢、監獄牧靈、醫療和臨終照顧等等,無一不是為一般人們所疏忽,或無力照顧的卑微的、弱勢的、困苦的、沉默的,極需幫助的人們服務。

「那裡有仁,那裡有愛,就是天主的所在。」天主教會本著基督精神,以奉獻犧牲的服務態度,關懷社會,直到永遠。

結 論 --台灣的年輕人如何看待台灣的教會--以我的經驗為例

台灣,多元又複雜的背景所交織而成的這片美麗寶島,擁有的歷史記憶與歷史經驗又太過豐富多樣,才會呈現出當前的社會樣貌。也因此,在台灣很多方面都是很多元的,從語言、文化、生活型態…乃至於宗教信仰。從上述的報告內容中,我們

10 主教團聖經委員會秘書室 供稿

9

Page 10: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已經很明顯看得出來,在台灣信奉非基督宗教的人口佔了絕大多數,更不用說信奉天主教的有多少人了。

要談年輕人對台灣教會現況的感覺,可能要先稍微講一下台灣教會以前的樣貌。

民國三十八年,隨著民國政府遷台,大批的天主教神職人員及教友也隨之而來,當時大部分的教友為外省人。起初,又因物資缺乏,教會在台紮根其實是靠著奶粉或麵粉來吸引民眾,因此便有所謂的「奶粉教友」產生。而我們現在年約五、六十或七、八十歲以上的老教友們,大多都是因當時生活上資源的需求而信教的;然而在教義上的認識,多半是靠「背」的。

事實上,這樣一個西方的宗教在台灣傳教的過程中是非常不容易的,無論是語言、文化背景的懸殊及生活方式差異…等。然而,這些滿懷愛心、將自己大半生命奉獻給這塊土地的神職人員們,用盡各式各樣的方法、從各方面著手,諸如教育、醫療社會福利等,以他們全心全靈全意愛天主的方式來傳播福音,為基督作證。

而在這裡我想到了一個小插曲,身為一個天主教徒很多人有問過我這麼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天主教可以拿香,基督教卻不行?」基督教的方面說實在我不太清楚,而且他們的派別也多,我也沒有足夠的認識。不過天主教可以拿香是因為當初教士們在中國地區傳教的時候,看到有所謂祭祖的習俗,便覺得這樣『慎終追遠』的精神為人來說是很有價值的,而一方面也為了利於傳教,便成為“以儒傳教”,以既不違背天主教教義,又能維持中國傳統良好典範的方式在中國地區傳教。因此,我們天主教徒拿香,便是為了紀念已故的祖先,並表示對其的尊敬;對天主仍是欽崇祂於萬有之上的。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輔大會有一年一度的『祭天敬祖』大典,而且要特別強調的是“祭”天與“敬”祖。

中世紀之後,歐洲的天主教會開始腐敗,進而引發了宗教改革。而現在我們看到所謂的新教(基督教)與舊教(天主教)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然而,天主教在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中間的分裂、腐敗、改革,到有如主耶穌死而復活的新的開始,也許是之中歷史的包袱太過沉重,當基督教(新教)正在世界各地活躍的時候,天主教卻還在調整步伐,而其真正的起跑,可以說是在 1962 年梵二大公會議(Vatican Council 2: 1962-1965)才開始的。

在台灣過去的十年、二十年來,我們可能會見到許多積極的基督教團體在各地傳播福音,卻鮮少可以看見或聽見在地天主教的身影或聲音,也許是因為受舊教較傳統及保守的觀念影響,很多天主教徒可能只覺得自己盡所能地遵守教會規範、作個好教友就已足夠,而忽略了對外傳播福音的重要性。但台灣的天主教會確實也發現了這個棘手的問題。

10

Page 11: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在我出生後的一個月又五天,我的爸媽就把我抱去教堂領洗,成為一位天主教徒。也許是因為從小就生長在天主教大家庭裡,我對「教會」的認知就是“每個星期天去教堂參加彌撒,然後跟那邊其他的小朋友玩,之後上道理班會有點心吃…”;而對我「信仰」的認知就是“每次吃飯前要劃十字聖號作飯前禱、睡覺前要跟家人一起祈禱,祈求天主保佑大家一切平安…”。除了我們全家都是教友以外,我的爺爺、奶奶、姑姑、伯父全家,到奶奶那邊家族中的所有人,幾乎都是天主教徒,甚至有幾個我父母親要稱她們為『姑婆』的親戚還當了修女呢!也因此,我對當時我所認知的「教會」可是一點也不陌生啊!

上了小學之後,記得老師曾在課堂上問過全班同學的宗教信仰狀況,除了大多數的人都是信奉民間信仰之外,問到基督教的同學也許會有一、兩個到兩、三個,到天主教的時候往往都只有一隻手舉著,那就是我。說實在的,那時候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也許是因為從小就臉皮厚的關係,我從來就沒有因為這樣會感到過尷尬或是羞恥,而且也沒有那個必要。直到有一天,我在教堂看到了一位我們班的同學,便向前盤問他怎麼會出現在這邊,後來得知,他也和我一樣,全家也都是教友,但在學校的時候因為覺得舉手很丟臉就沒有舉手。一直到那天起,我才算開始對我自己的「信仰」有了思考。『到底是為什麼不敢舉手?』、『舉了手到底是會有什麼好丟臉的地方?』、『承認自己信天主教,有什麼不好嗎?』這些問題在當時我的心中一直盤旋著…。

之後漸漸上了國中、高中,諸如此類在班上的舉手情況仍然依舊,天主教徒只有我一個,但我卻仍樂於舉手,並且以自己身為天主教徒的身份感到格外特殊而會暗自竊喜。

在生命的旅途中,不可能一直都是順遂的,難免會踩個坑、摔個跤什麼的…。而就在這個時候的我,也遇到了一些信仰上的困難。

首先是兒時在教會的玩伴一個個的消失,也許是升學壓力讓大部分孩子的假日都必須在補習、K 書、準備考試中度過。慢慢的,週末來教堂參加彌撒的年輕人愈來愈少。對當時國中的我來說,其實沒有太大的影響。國中時的我還算蠻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功課也不算差,即使每每當父母親看到教堂周遭跟我同年紀的孩子們因為課業的緣故而不來教堂時,總要念上一兩句:「兒子,我們家的小孩沒有不來教堂參加彌撒的理由!」當時的我總能讓他們放一百個心。而我也都一直以為『自己絕不會因為功課或考試的關係而不來教堂!』。

直到高二、高三,各方面不論是來自課業、家庭、朋友與自己給的壓力一股腦兒的撲向我,偏偏又遇到當時覺得極大的人生挫折…情緒很低落、脾氣變得暴躁,而每個星期天我卻還得花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待在教堂浪費生命?!『我連自己的時間

11

Page 12: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跟空間都快沒了,還能夠分給天主什麼呢?』那時,我常這樣想。於是,我不得不向父母提出要求,也許是有很多藉口,但我就是覺得沒有辦法再這樣下去。最後,跟家裡的妥協是--一個月上兩次教堂(也就是隔週一次)。也不知道為什麼,在那時候很多的跌倒、失敗、不順遂…我都可以很輕易的歸咎到我的宗教信仰上,可能是對以前的我來說,一切關乎信仰的都太過自然了。我不禁開始質疑:『為什麼我要是一個天主教徒?』、『為什麼我的父母親沒有經過我的同意就讓我領洗成為教友?』、『為什麼我是一個天主教徒就不能像一般人一樣自由?』再多的好心勸說、良心勸告和一切的解釋對我來說都是沒有用的,我的內心一直處於反動的狀態,以致於我根本就沒有發現“我確實離我的信仰愈來愈遠”的這個事實。

不斷地在把地基掏空,原本就不夠穩固的上盤自然很快就會崩解。

因為太多可以怪罪的理由,大學指考不如自己的預期,身邊的好友們紛紛上了自己與大家都理想的學校,長期的壓力一下子解放,我告訴自己,我不要再被這個對我沒啥幫助的信仰給束縛了!(雖然我的志願中還是出現了一所天主教大學。)就這樣,我從高三畢業的那個暑假,積極的找朋友出去玩,每天早出晚歸、晚出也晚歸;可以整天無所事事、渾渾噩噩、行屍走肉或長睡不起。那些什麼要好好準備自己當個大學新鮮人的話,對我來說一概都是無稽之談。直到那年暑假接近尾聲的一天晚上,一回到家,老爸就把我叫過去,並拿了一張紙給我看,我只記得我在底下有看到堂區神父的簽名,還沒來得急開口問這是什麼,老爸就說:「陶成營,已經報名了,我明天會載你去!」。「什麼!那是什麼鬼?我為什麼要去!?我明天本來要...」這些原本在心裡面翻滾的文字,就因為老爸後來的一句「看你怎麼把自己搞成這樣?!」,我全部都吞下肚了。然後,就在我還沒有勇氣去面對或是不知道怎麼去面對自己還有未來,和不清楚“身為一個基督徒在自己身上到底有什麼價值"的同時,我硬著頭皮去參加了那年第 64屆的天主教大專同學會--信仰陶成營11。起初,我以為這會和一般的教會營隊差不多,偏偏就在一系列“認識自己”、

“人際關係”、“認識耶穌基督”、“認識教會” 到“認識信仰”的課程,及各個成員彼此無私的生命經驗分享中,我們不知不覺的開放了自己,漸漸會很容易在彼此之間留下深刻的感觸、很容易跟著大家一起大笑,或一起大哭...在這裡實在很難再去刻意掩飾什麼,然而也不需要,因為大家都很真誠,而且會發現,原來,跟自己擁有相同信仰的年輕人是這麼的多、這麼的有力量!雖然教會的老化一直是個問題,但卻仍有我們這群正在成長茁壯的教會新血,等著為這個教會注入新的生命力!

後來我很感謝我爸幫我報名那年暑假的陶成營,雖然這使我開啟了一條不歸路,但既是一條信仰上的不歸路那又何必回頭呢!?我感謝天主,在那時候像找回祂的

11 關於陶成營,可參考本報告之【附錄二】陶成營與我--又是那個什麼陶成營

12

Page 13: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小羊一般,找回了我。

進了輔大之後,很開心有天主教大專同學會的陪伴,也在每年寒暑假教會活動的滋潤當中,讓我的信仰慢慢跟我一起長大,也讓我更認識教會。我始終記得一位學長在我第一次參加陶成營時一邊跺著腳一邊問大家「教會是什麼?」然後台下的人就大聲回答:「我們!」

『信仰,最終,不是我們信什麼、說什麼或做什麼,而是我們活什麼。』

現在,我除了對自己身為一個天主教徒的身份感到無比的光榮之外,我也盡我所能,努力做好這個角色;努力在生活中活出信仰。我很高興也很感謝,天主給我這個機會在輔大成長,這裡的教會資源很豐富,我能認識很多人、看到很多事,是能幫助我在信仰的路途上走得更加穩當。特別是當我來到西文系這個大家庭,看到也感受到許多神職人員無私的奉獻,用自己教導學生、用愛灌溉學生,而這樣美麗的精神,除了來自豐富的人生歷練,我想更大的一部分,也是源於信仰的根基,是永恆的,也是傳承的。

過去幾年,我們台灣的天主教會雖不能說處於一種停滯不前的狀態,但不得不承認,我們真的走得很慢;然而現在,教會不斷鼓勵年輕人走出來,我們體認到,除了顧好自己的信仰是不夠的。我們有些人還在醞釀,而有些人已經充好電,準備出發。除了有積極的活力,我們更帶著對信仰的熱忱,而這次,我們要用跑的!

後 記

特別感謝天主給我這個機會讓我藉著這次的報告,更加認識自己,也更加認識跟我一起長大的我的信仰,也讓我跟您們一起分享。

13

Page 14: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另外,特別也藉此機會跟大家分享我在 2008 年暑假參加在雪梨所舉辦『世界青年日12』的一些心得及照片:心得:http://www.wretch.cc/blog/paco1123/14707723照片:http://www.wretch.cc/album/paco1123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juice1123

而 2011 年的世青13將在西班牙的 Madrid舉行,我認為這會是一次刺激當地教會的好時機!

參考資料

《天主教的信仰》,上智出版社,民六十七年二月,五版 張敏,《列國志—西班牙》,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方真真、方淑如,《西班牙史:首開殖民美洲的國家》,台北:三民書局,

2006 天主教資訊小集 http://www.cathlinks.org 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 http://www.catholic.org.tw/catholic 軒轅閣 http://xinyuxiaoshi.home.sunbo.net/index.php?

xname=11V4R01 台灣天主教會網站 http://xinyuxiaoshi.home.sunbo.net/show_hdr.php?

xname=11V4R01&dname=AF5MM11&xpos=4 古偉瀛的個人網站

http://www.eastasia.ntu.edu.tw/member/Ku/Personal/6.asp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基督教派簡介 http://www.laijohn.com/Links/

denomination.htm 維基百科--基督教 維基百科--西班牙天主教 維基百科--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

【附件一】

12 中文簡稱「世青」。英文:World Youth Day (WYD);西文:Jornada Mundial de la Juventud (JMJ)

關於世青的介紹請參照【附件四】

13 關於 JMJ Madrid 2011 之相關訊息請參照【附件五】

14

Page 15: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西班牙天主教徒抗議社會黨政府2007-12-31 04:31:46  

  中評社溫哥華 12 月 30日電/西班牙天主教徒周日(30日)在首都馬德里舉行

遊行,抗議左翼工人社會黨政府執行的政策“威脅了西班牙傳統的家庭價值觀”。

  據BBC報道,數以萬計來自西班牙各地的天主教教徒參加了這次由馬德里大

主教組織的集會。羅馬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也同通過即時音像向在場的教徒們發

表講話。此外,集會上還播放了已故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錄像。

  自從社會黨在 2004 年取代了親天主教的右翼人民黨政府之後,西班牙陸續通

過了允許同性戀婚姻、放寬離婚限制等法案。這不但激怒了該國保守派人士,羅馬

天主教教徒更將之視為"危害家庭"。教廷一直反對同性戀婚姻合法化,並且因此譴

責工人黨政府。雖然組織者、馬德里大主教稱,這次的集會無關政治,但是他警告

說破碎的家庭會帶來危險。他表示,由於當今離婚的人數和維持婚姻的人數已經到

了幾乎相同的地步,迫使他不得不出面號召這次集會。

  但是不贊同教會看法的人士則說,馬德里大主教的說法只代表了少部分民眾的

觀點,並且指責大主教試圖以孤立溫和派教徒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權力。

15

Page 16: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附件二】

陶成營與我--又是那個什麼陶成營

「喂!張育群,你暑假要幹麻?」同學問。「嗯...參加教會的活動...然後開學前有個營隊啊!」我說。「喔~又是那個什麼陶成營喔?!」同學。「對啊對啊!」「阿你不是寒假還有去年都參加過了?」「對啊對啊!不過今年應該是最後一次了啦!」「哈!你每年都說是最後一次,結果還不是每年又參加...」

  上面那段對話幾乎每年寒暑假前都要來一次,從我進大學的第一年到第三年,而且屢試不爽。算一算,去年暑假結束的第68屆陶成營【我們】是我參加的第五次陶成營,而且是連續五次!只是現在不會說是自己最後一次參加了,因為以後會發生什麼事,只有天主知道XD

  2005 年的暑假,我跟所有高三生一樣,指考結束後就瘋狂的揮灑青春,只不過我到成績公佈後就瞬間陷入低潮,但是放榜後又是一條活龍...就在這樣的情緒大起與大落之際,我還沒有意識到,其實,我已經離天主好遠好遠...。幾乎每天都跟朋友們出去、也忙我自己的事,就連每個禮拜的主日彌撒也都愛去不去...直到有一天,將近九月了,一回到家老爸就把我叫過去,並拿了一張紙給我看,我只記得我在底下有看到本堂神父的簽名,還沒來得急開口問這是什麼,老爸就說:「陶成營,已經報名了,我明天會載你去!」「什麼!那是啥鬼?我為什麼要去!?我明天本來要...」這些原本在心裡面翻滾的文字,就因為老爸後來的一句「你怎麼把自己搞成這樣?!」,我全部都吞下肚了。就這樣,在我還沒有勇氣去面對或是不知道怎麼去面對自己還有未來,和不清楚“身為一個基督徒"在自己身上到底有什麼價值的同時,我硬著頭皮去參加了 64屆的陶成營。

  後來,我會跟朋友們說:「因為陶成營,我改變了很多。」就是從 64屆的陶成營開始的。

16

Page 17: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跟我熟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張育群是個還頗會 social嗨咖。是的,我承認!即便是認識我卻跟我不太熟的人可能也都能輕易感覺的出來 XD因此,即使當初在參加 64th 是在一種不得不的情況下參加的,我當然不能讓別人一眼就看穿。開玩笑!張育群可是從小就混教會活動長大的孩子,什麼場面沒有見過!起初,我以為這會和一般的教會營隊差不多,偏偏,就在信任環牽起來的那一剎那、逾越奧蹟跟自己靠在一起的那雙肩膀、 真人苦路時抽在耶穌身上的每一下震盪、無時無刻都持續縈繞在耳邊的歌聲與吉他聲之中,我們不知不覺的開放了自己,漸漸會很容易在彼此之間留下深刻的感觸、很容易跟著大家一起大笑,或一起大哭...在這裡實在很難再去刻意掩飾什麼,然而也不需要,因為大家都很真誠,而且你會發現,原來,跟自己擁有相同信仰的年輕人是這麼的多、這麼的有力量!!

  差不多就是這樣了,後來我很感謝我爸幫我報名那年暑假的陶成營,雖然這使我開啟了一條不歸路,但既是一條信仰上的不歸路那又何必回頭呢!我感謝天主,在那時候像找回祂的小羊一般,找回了我。

  進了輔大之後,很開心有同學會的陪伴,也在每年寒暑假陶成營的滋潤當中,讓我的信仰慢慢跟我一起長大,也讓我更認識教會。我始終記得朱祁劭學長在我第一次參加陶成營時一邊跺著腳一邊問大家「教會是什麼?」然後台下的人就大聲回答:「我們!」(這也就是 68th營標之所以叫“我們”的其中一個原因啦:p)可見當時朱學長對那些還是小毛頭的我們有多大的影響力XD

  後來,很自然的就會自動將陶成營排在寒暑假的行程裡面,雖然途中很多拖著行李流浪在教會的各個活動時會想:「我為什麼要一直讓自己全部被這些大大小小的營隊佔滿?」然後潘彥捷學長就會在 MSN 上跟我說:「唉呀!哪個教會的年輕人不是這樣~(攤手)」,再來我又會發現,基本上,張育群這個人本身的個性就是有點賤,當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做什麼其他的事之前、又怕自己閒得發慌,所以...不是啦 XD 其實是因為自己在陶成營當中獲得了很多的感動,一方面是想延續這樣的感動,另一方面是想將這些美好的經驗傳給更多的年輕人!我想,這也是陶成營一個很大的存在目的。因為營隊的目標對象是教會中即將或已經進入大專的年輕學子,以及剛接觸信仰,或是還不認識天主教、有興趣想要有更進一步了解的朋友們,而我們這些已經當過學員的,除了可以繼續在營中當營棍之外,我想最直接的回饋方式應該就是擔任工作人員了吧!

17

Page 18: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於是,從學員到服務員,再從營管到三大頭,認識了來自各式各樣不同背景卻都是相同信仰的夥伴、朋友,經過了許多掙扎痛苦、也同時體會瘋狂與快樂...當學員的時候看到營中擔任工作人員的輔導、神師及學長姊他們的付出,心中就會燃起一股“我以後也要像他們一樣”的澎湃;身為營管組的工人時,你會學到怎麼看到別人的需要,並體認到自己其實並不只是一個人;當服務員到最後,會因為看到同樣是自己帶出來的學員成為服務員後繼續在這裡帶新的學員而感到驕傲(雖然說有時候看到這種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三四代同堂畫面難免會疑惑自己到底有多老...

但再看看身旁那些已由工作人員升級為輔導的學長姊們,就會發現自己其實沒啥好疑惑的 XD);至於,當三大頭的感想嘛...嘿嘿~等你自己當了三大頭就知道啦!

  所以說呢,陶成營對我來說是什麼?

  她除了是將我從信仰中找回來的強大推手,也是開始及延續我信仰之路的莫大功臣。若要我寫下自己在陶成營的經歷,應該可以寫得還算漂亮:

2005 暑假 64th 【Jump! Jesus is my power! 】/靜宜 [ 學員 ]2006 寒假 65th 【現在很想見祢】       /文藻 [服務員]

2006 暑假 66th 【遇上愛】          /靜宜 [服務員]

2007 寒假 67th 【GIFT】           /文藻 [ 採買 ]2007 暑假 68th 【我們-We are Together】   /靜宜 [營管頭]

---------------------------------------------------------------

2008 寒假 69th 【See You】          /文藻 [探營XD]

2008 暑假 70th 【永恆‧開始】        /靜宜 [嘿嘿XD]‧                    ‧‧                    ‧‧                    ‧‧                    ‧‧                    ‧‧                    ‧

那更以後呢?!還是那個什麼陶成營!?

問天主囉~哈!

作者:張育群

18

Page 19: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寫於 2008 年 6 月

【附件三】

台灣地區天主教會教務統計http://www.catholic.org.tw/catholic/crbc_article.php?id=27

◎本統計截至 2007.10.31 (主教團秘書處)

項目 List of Local Church Personal & Institute 數目 No. Inst.

人數 Persons

教友 Catholics   299,158

主教 Bishops   15

神父Priests

教區 Diocesan   259

會士 Religious   423

本籍 Chinese   326

外籍 Foreign   356

修士Brothers

本籍 Chinese   33

外籍 Foreign   60

實習修士Brothers

本籍 Chinese    

外籍 Foreign    

修女Sisters

本籍 Chinese   774

外籍 Foreign   278

修院Seminarians

大修院 Major 2 65

小修院 Minor 1 21

傳教員Catechists

男 Men   165

女 Women   159

總鐸區 Deaneries   51  

堂區 Parishes   376  

兼管區 Stations   348  

半公開聖堂 Semi-Public Churches   281  

大專院校 Colleges and University   5 44,976

19

Page 20: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傳教院校 Catechetical Schools   1 8

語言院校 Language Schools   2 1,577

職業院校 Technical Schools   4 3,321

中學 High Schools   29 61,510

職業訓練中心 Vocational Training Centers

  2 350

小學 Primary Schools   11 8,287

幼稚園 Kindergartens   166 14,930

學生宿舍 Hostels   41 6,480

出版社 Publishers   8  

周刊 Catholics   2  

月刊 Monthlies   17  

視聽節目 Audio - Visual Services   4  

電台 Radio Stations   2  

醫院 Hospitals   10  

診所 Clinics   7  

育嬰室 Orphanages   15  

安老院 Home for the Aged   15  

啟智中心 Retarded Children Centers   19 1,846

原住民家庭暨婦女服務中心 Family and Womei's Service Center

  4 7,500

老人日間關懷站 Elder's Daytime Concernd Station

  4 450

 

【附件四】

關於世青 http://www.catholic.org.tw/youthday/wyd08/?page_id=2

Q1:世界青年日的由來?

20

Page 21: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A:在一九八四年教宗邀請數萬名青年於羅馬慶祝禧年的閉幕典禮,而一九八五年是『聯合國國際青年年』,二十五萬名青年與教宗於聖枝主日在聖彼得廣場 聚會,於是教宗建議宗座教友委員會籌辦世界青年日活動。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二日宣佈此計畫正式實施,由世界各教區教友委員會指導下於每年聖枝主日舉行。自 一九八七年起每兩年一次在世界不同地區舉行世界青年日大聚會。

Q2:歷屆世界青年日的地點和主題?

A:

第二十三屆:2008 年‧澳洲‧雪梨 【當聖神降臨於你們身上時,你們將充滿聖神的德能,為我作證人–宗徒大事錄一:8】

第二十屆:2005 年‧德國‧科隆 【我們特來朝拜祂–瑪二:2】

第十七屆:2002 年‧加拿大‧多倫多 【你們是地上的鹽,世界的光–瑪五:13-14】

第十五屆:2000 年‧義大利‧羅馬 【聖言成了血肉居住在我們中間–若一:14】

第十二屆:1997 年‧法國‧巴黎 【老師你住在哪裡?你們來看看吧!–若一:38-39】

第十屆:1995 年‧菲律賓‧馬尼拉 【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派遣你們–若廿:21】

第八屆:1993 年‧美國‧丹佛 【我來是為你們獲得更豐富的生命—若十:10】

第六屆:1991 年‧波蘭‧直斯托高華 【你們領受了得以成為義子的聖神–羅八:15】

第四屆:1989 年‧ 西班牙‧聖地牙哥 【基督-道路真理及生命–若十四:6】

第二屆:1987 年‧阿根廷‧布宜諾艾利斯 【我們認識並相信天主對我們所懷的愛–若壹四:16】

Q3:世界青年日的意義?

21

Page 22: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A:『世界青年日是天主賜的機會,讓我們人生旅途中停下來充電,讓青年們檢視他們深沉的抱負與渴望,提昇對教會的歸屬感,宣示共同的信仰,並促成其勇敢明智的選擇,俾使在聖神有力而溫和的指引下,掌握未來歷史的軌跡。』—————————– 教宗 若望保祿二世

Q4:世界青年日的目標?

A:希望、和平、團結及生命。

Q5:參與世界青年日的態度?

A:這是一個靈性之旅,不是觀光、遊學,而是如同當年耶穌基督帶領門徒祈禱、訓導、宣講福音。這也是個朝聖之旅、感恩之旅、和好分享之旅、刻苦之旅,在一切的活動中遇見基督,改變生命。

--轉載自第十七屆世界青年日網頁

- - - - - - - -

世界青年日(港澳稱普世青年節)是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1984 年創立的天主教宗教盛會。

創建這一節日是為了扭轉有天主教信仰的青年日益遠離教會的傾向。

宗旨

舉辦世界青年日的目的有三個方面:

1. 向青年傳播希望世界青年日是全世界青年聚集到一起的盛大節日,今天也是一個把年輕人的自信和力量帶回教會的很好的方法。

2. 集會世界青年日不僅僅是世界青年的一次簡單的集會, 而且也是一次向世界青年傳播真理的機會。它是一個呼籲,讓全世界的青年走到一起,團結如一人。

3. 以全人類的名義改變和團結所有人在 21 世紀依然是一個奇蹟。國際事件能夠帶來更多希望但是也帶來更多的恐懼(例如原教旨主義, 民族主義 和其他新的衝突升級)。

22

Page 23: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教會和基督徒自己能夠一定程度上避免恐怖事件發生,還能引導每一個人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希望。

--節選自維基 百科 。

【附件五】

Madrid acogerá la Jornada Mundial de la Juventud 2011

EL CARDENAL ROUCO SE MUESTRA EMOCIONADOANTE EL PAPA Y DICE QUE SE TRATA DE

UN "GRAN DON DE DIOS PARA LA IGLESIA EN ESPAÑA"

20 de julio de 2008.- El Arzobispo de Madrid y Presidente de la Conferencia Episcopal Española, Cardenal Antonio María Rouco Varela, se ha mostrado emocionado tras el anuncio de que la archidiócesis de Madrid acogerá la Jornada Mundial de la Juventud en 2011. El Papa Benedicto XVI lo ha  dado a conocer  tras el rezo del Ángelus, al finalizar la Eucaristía de clausura de la XXIII Jornada Mundial de la Juventud que ha tenido lugar desde el pasado 15 de julio hasta hoy en Sidney.

El Cardenal Rouco Varela ha señalado que "es un gran don de Dios para la Iglesia en España y que, a partir de hoy mismo, habrá que poner la voluntad y el mejor empeño en la organización, teniendo en cuenta que no es un espectáculo de masas, sino una ocasión para vivir el Evangelio y para que los que participan en ella sean testigos del Señor en el mundo".

Como es tradición, el anuncio oficial de la sede de la próxima JMJ lo ha realizado el Papa ante los miles de jóvenes congregados para participar en la misa final. En esta ocasión, lo ha hecho a las afueras de Sidney, en el Hipódromo de Randwick y Centennial Park, a las 12,45 horas de Australia (4,45 h. de la madrugada en España).

Por su parte, en la Catedral de la Almudena, una de las cuatro sedes desde donde miles de jóvenes han celebrado la Jornada Mundial de la Juventud, de forma simultanéa y en comunión con Sidney, la noticia ha sido recibida con especial alegría. Allí, con los jóvenes, siguiendo la celebración, ha estado durante toda la noche (hora española), uno de los obispos auxiliares de Madrid, Mons. Franco.

Los otros dos auxiliares de Madrid, Mons. Herráez y Mons. Martínez Camino, se encuentran con el Card. Rouco, y junto a otros 14 obispos españoles, acompañando a los cinco mil jóvenes de nuestro país

23

Page 24: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que han peregrinado hasta Australia. Los obispos de Madrid, Alcalá y Getafe, presentes en Sidney, han saludado al Papa Benedicto XVI, inmediatamente después de que el Santo Padre pronunciara el nombre de Madrid como sede de la JMJ del año 2011.

Las JMJ, una iniciativa de Juan Pablo II

Las Jornadas Mundiales de la Juventud nacieron en 1984 por iniciativa del Papa Juan Pablo II. La primera tuvo lugar en Roma el domingo de Ramos del citado año, en el marco de las celebraciones sectoriales del Año Santo Jubilar de la Redención (1983-1984).

Ante el éxito de la convocatoria y ante la urgencia eclesial de la Pastoral de Juventud, Juan Pablo II las instituyó con carácter permanente, fijando que, en un principio, se celebraría un año en Roma y al año siguiente en una ciudad del mundo, cada vez distinta, e intentando alternar entre Europa y otro continente. También determinó que la Jornada Mundial de la Juventud en Roma coincida, en la medida de lo posible, con el Domingo de Ramos. No se fijó, sin embargo, una fecha para su celebración en otros lugares del mundo.

Hasta ahora se han celebrado 23 Jornadas Mundiales de la Juventud, todas ellas presididas por el Papa. El actual Pontífice, Benedicto XVI tomó el relevo en la Jornada Mundial de la Juventud que se celebró en Colonia (Alemania) del 15 al 20 de agosto de 2005.

Santiago de Compostela fue la sede en el año 1989

Hasta el momento, Santiago de Compostela  había sido la única ciudad española que había albergado una Jornada Mundial de la Juventud. Precisamente entonces era Arzobispo de Santiago, el Cardenal Rouco Varela. Fue en 1989 y alrededor de 500.000 jóvenes abarrotaron el Monte del Gozo en torno a Juan Pablo II. Otras ciudades que han

24

Page 25: 宗教信仰對當前西班牙及台灣社會的影響-以天主教為例(PACO張育群)

acogido esta celebración, con anterioridad a Sidney, fueron Colonia (Alemania), en 2005; Toronto (Canadá), en 2002; París (Francia), en 1997; Manila (Filipinas), en 1995; Denver (USA), en 1993; Czestokowa (Polonia), en  1991; y Buenos Aires (Argentina), en 1987.

此篇文章來源:http://www.conferenciaepiscopal.es/ceas/juventud/sidney2008/noticias/julio_20.html

與此篇文章相關之影片連結:

WYD Madrid 2011 http://tw.youtube.com/watch?v=mnVZUCugH9k&eurl=http://www.conferenciaepiscopal.es/ceas/juventud/sidney2008/noticias/julio_20.html&feature=player_embedded

JMJ Madrid 2011 ya tiene fecha http://tw.youtube.com/watch?v=dLI-kkLCaGo&feature=related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