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團隊導向問題解決模式的探討 Casey Jen The Discussion of Team Oriented Problem Solving Models 在目前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各企業無不絞盡腦汁,希望突破現狀,再創佳績,但面臨 客戶(內部與外部)的抱怨,則無所適從,因抱怨事件各式各樣,無奇不有,若無法真正 掌握客戶內心真正的想法(Minds of Customer),救火隊型的問題解決團隊,將是頭 痛醫頭,腳痛醫腳,到頭來,還是原地打轉,老問題不斷;此外,當新人學到了 Know how,卻不知 Know why ,一些工藝性問題或客訴等抱怨,仍得倚靠老員工的經驗 來解決,進而在技術銜接與經驗的傳承上,因著老員工的退休而產生斷層,故不論 是在市場、研發、採購、製造、品管、客戶抱怨與危機管理等問體,組織都需建 立一套有效問題解決的機制/制度(Mechanism/System),以解決客戶所關心的議題。 而問題解決的決策模式,則不外乎: 1. 一人決策:個人依過去經驗累積與即時資訊的掌握做決策。例如開車上班,其路 線的選擇,會因路況,車況,油量,天氣等混亂(Chaos factors)因子的干擾,駕駛得 隨時做動態調整,而此時即時的路況報導、廣播、GPS 定位,或隨時注意跑馬燈 /路標提示等,則可避免走遠路或減少遲到,然整個路線,全在乎駕駛個人的決 ,故對是否能準時到達目的地或如駕駛所期望,也只有駕駛自己最清楚。 2. 由團隊決策:由團隊來進行決策,至於在問題的發現與探討上,是以分工模式來 收集與分析更多客觀的證據,不過團隊中仍需指派具經驗者來做領導,並整合 最終決策的行動,此類似於美國之陪審團制度,一般而言(1),法官會依陪審團 的結論,來決定是否需採取刑罰(行動)當然,問題是否能被徹底解決,不論個人或團隊,都在於決策的有效性與效率上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然基於企業傳承與經驗的分享上,在團隊型問題解決, 其著重於: 1. 強調團隊精神,以犧牲個人利益,而以團隊利益為依歸 2. 注重團隊的溝通與分享,藉由成員的腦力激盪與創新思維,尋找一致的對策 3. 團隊領導可運用各種情境模式,強化個人領導統御、紀律、分工與協作之能 ,進而凝聚團隊共識 4. 對問題定義,先求問對問題,再來尋求答案 5. 量化指標的改善 6. 對過程問題的逃脫點(Escape Point),尋求潛在原因與要因的確認 7. 以成本為考量的對策 8. 對所下的對策,執行驗證與確認(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9. 務求不良再發的防止,且著重在對的方向上,改變規則 10. 標準化與知識庫的建立與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團隊導向問題解決模式的探討.pdf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團隊導向問題解決模式的探討.pdf

團隊導向問題解決模式的探討 Casey Jen

The Discussion of Team Oriented Problem Solving Models 在目前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各企業無不絞盡腦汁,希望突破現狀,再創佳績,但面臨

客戶(內部與外部)的抱怨,則無所適從,因抱怨事件各式各樣,無奇不有,若無法真正

掌握客戶內心真正的想法(Minds of Customer),救火隊型的問題解決團隊,將是頭

痛醫頭,腳痛醫腳,到頭來,還是原地打轉,老問題不斷;此外,當新人學到了 Know how,卻不知 Know why 時,一些工藝性問題或客訴等抱怨,仍得倚靠老員工的經驗

來解決,進而在技術銜接與經驗的傳承上,因著老員工的退休而產生斷層,故不論

是在市場、研發、採購、製造、品管、客戶抱怨與危機管理等問體,組織都需建

立一套有效問題解決的機制/制度(Mechanism/System),以解決客戶所關心的議題。

而問題解決的決策模式,則不外乎: 1. 一人決策:個人依過去經驗累積與即時資訊的掌握做決策。例如開車上班,其路

線的選擇,會因路況,車況,油量,天氣等混亂(Chaos factors)因子的干擾,駕駛得

隨時做動態調整,而此時即時的路況報導、廣播、GPS 定位,或隨時注意跑馬燈

/路標提示等,則可避免走遠路或減少遲到,然整個路線,全在乎駕駛個人的決

定,故對是否能準時到達目的地或如駕駛所期望,也只有駕駛自己最清楚。

2. 由團隊決策:由團隊來進行決策,至於在問題的發現與探討上,是以分工模式來

收集與分析更多客觀的證據,不過團隊中仍需指派具經驗者來做領導,並整合

最終決策的行動,此類似於美國之陪審團制度,一般而言(註 1),法官會依陪審團

的結論,來決定是否需採取刑罰(行動)。

當然,問題是否能被徹底解決,不論個人或團隊,都在於決策的有效性與效率上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然基於企業傳承與經驗的分享上,在團隊型問題解決,其著重於:

1. 強調團隊精神,以犧牲個人利益,而以團隊利益為依歸 2. 注重團隊的溝通與分享,藉由成員的腦力激盪與創新思維,尋找一致的對策 3. 團隊領導可運用各種情境模式,強化個人領導統御、紀律、分工與協作之能

力,進而凝聚團隊共識 4. 對問題定義,先求問對問題,再來尋求答案 5. 量化指標的改善 6. 對過程問題的逃脫點(Escape Point),尋求潛在原因與要因的確認 7. 以成本為考量的對策 8. 對所下的對策,執行驗證與確認(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9. 務求不良再發的防止,且著重在對的方向上,改變規則 10. 標準化與知識庫的建立與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Page 2: 團隊導向問題解決模式的探討.pdf

今再將多數企業對問題解決團隊的建立,以下列三種模式加以說明: 1. 品管圈---由下往上(Bottom up)自發性的改善:

採用美國戴明博士 PDCA 的管理循環,讓現場人員以品管圈/小組的方式,來進

行周遭作業問題的改善。此方法運用相當普遍,但對於現場員工異動與離職率

高的企業,則易流於形式;加之近年產業外移,現場員工是否為真正的資產,已漸

漸因勞資和諧而變得敏感,故品管圈對年輕的企業(新上櫃/上市)來說,多半於

內訓時,直接授以傳統舊 QC 七大手法(柏拉圖,直方圖,查檢表,層別法,魚骨圖,散佈圖與管制圖)來進行問題的解決,對於新 QC 七大手法(關連圖、KJ 圖、系

統圖、矩陣圖、矩陣數據解析法、PDPC 法、箭線圖),則少被運用,同時在現場

製程的改善上,為求減少人員犯錯,多導入自動化測試與監控系統(Shop Floor Control System)以進行停線/預警的管控。至於在汽車產業,以 Toyota A3 Report(或稱三現五原則報表)最為常用,而此法則聚焦於現場,現物,現狀,以及

問 5 次的為什麼,另結合舊 QC 七大手法以解決問題。

2. 六個標準差(6 sigma)專案/項目---由上往下(Top down)改善:

適合組織單位/部門內部專案式的改善,企業需掌握品質第一次就做對的精神,先針對內部進行 SWOT 分析,再利用平衡計分法,掌握關鍵品質(CTQ ,Critical to quality),進而設定主要績效指標(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設定,過程則以

DMAIC (Define, Measure, Analyze, Improve, Control,適用於提升產品良率/效率

等)與 DMAVD (Define, Measure, Analyze, Design, Verify 適用於產品研發流程的

改善或開發時程的縮短等)兩特定類型來進行。而改善過程則輔以統計手法訓

練。又因專案結合 KPI 與品質成本(Cost of Quality)的概念,故可配合年度預算

的編列,來決定專案改善的件數。一般來說,在客戶的評價,新產品開發,與製程

參數的改善上,會輔以品質機能展開法(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TRIZ 或

AIM(創新問題解決),或實驗設計/田口 (Design of Experiments/ Taguchi method)等進階分析工具的運用,故實務上,若員工對抽樣與統計概念懵懵懂懂,則改善

成效有限,而多數企業在推行之初,仍偏重傳統 QC 7 大手法的運用,以致不少主

管認為 6 sigma 只是換湯不換藥另類 QC 工具的運用;此外,對於一般中小企業,因受限於人員素質,統計軟體(Minitab, SPSS, Statistica 等)購置,訓練(綠帶,黑帶,大師)或顧問成本等考量,致推廣上曲高和寡,尤當企業獲利不佳時,只能被束之

高閣,故要突顯其優點並說服企業主推行 6 sigma,經常是與主要客戶的要求,領

導者對品質的堅持,或顧問專業的輔導能力有關。

3. 8D 問題解決團隊---矩陣式(Metrics)改善: 此法的優點為: a. 具彈性,可於任務完成後隨時取消,或於問題發生時機動成立 b. 鼓勵品管手法以外工具的運用(如六頂思考帽,心智圖法等) c. 側重於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FMEA)或 KT 法的決策模式

Page 3: 團隊導向問題解決模式的探討.pdf

d. 因 8D 是要求團隊在品質紀律(Discipline)的堅持,其步驟簡述如下: D1. 運用團隊方法(Use Team Approach) D2. 描述問題(Describe the Problem) D3. 實施與確認遏阻/圍堵對策 (Implement and Verify Interim Containment

Actions) D4. 定義並確認要因(Define and Verify Root Cause) D5. 確認矯正措施(Verify Corrective Action_ D6. 實施永久矯正措施(Implement Permanent Corrective Actions) D7. 避免再發(Prevent Recurrence) D8. 恭賀你的團隊(Congratulate Your Team)

至於 QCC 的 PDCA, 6 Sigma DMAIC/DMADV 與 8 D 問題解決,其三者間步驟之比較,如附表(一)所示,不過不論採用何種團隊模式進行問題解決,仍有幾個現象,需在效

果確認時加以辨識: 1. 屬安慰劑對策所造成歪打正著的霍桑現象(註 2)影響 2. 問題在對策執行一段時間後,是否有真因未被徹底掌握,而產生過程竄改

(Process Tampering,或稱干預,註 3)的錯誤決策 3. 當良率或滿意度被要求在 99.9%以上的指標時,是否有假數據的產生,或員工紀

律的遵守標準作業的規定,已被強化(註 4)

對以上團隊模式有初步之理解後,企業則可針對現況需要,建立適合自家文化的

「組織學習型」問題解決團隊。同時企業主需考慮如何將具機密性的技術(配方)與經驗(武功祕笈),建立保險箱與密碼權限管理的機制,否則在傳承之際,很可能會

因意外(員工忠誠度,或保密意識不足而洩漏…)而失去了商機。 此外,近年來多數學者對成功企業領導者進行研究,除其先知先覺的能力外,領導

者具有更多優良品格特質,以致其能號召其跟隨者,能為其所堅持的理念,一起奮

鬥,故今在 TQM 的推廣上,無論是產,官,學界,皆應該大力推廣領導者的品格教育,同時領導者須能時時認知到以下幾種迷思: 1. 強調創新與利潤,純以績效來評量組織績效時,對企業文化的建立與員工忠誠

度的強化,是否有所幫助?利益掛帥,市場壟斷的思維是否為商業常態?是否讓

企業遊走法律邊緣,陷入誠信危機而不自知? 2. 立法者所謂的比例原則或社會公義,是否考慮所立之法是否利民,或有無任何

對守法之民的獎勵之舉?嚴刑峻法雖讓人知罪,卻無法使人不犯罪,故政令宣導,

是否讓跟隨者有感,或使其相信並支持領導者其貫徹執行力之決心? 3. 是當名嘴,名師,或以當「明師」為天職? 填鴨式補習班是否林立?人文基礎教

育是否被視如鄙屣?是否因文憑主義作祟,寧可讀書考試,卻不願投入職場而成

啃老族?師者,是注重學生的知識專業,再求品格?抑或品格至上,知識專業次之?

Page 4: 團隊導向問題解決模式的探討.pdf

最後,組織的成敗與否,如鐵達尼號(Titanic)的故事一般,不論是一人(船長)或團隊

(船員)決策,仍須能面對道德規範的質疑與挑戰,否則一個錯誤決策,將可能造成整

艘船沉沒的悲劇;故團隊問題解決小組的建立,是企業培養內部人才與 KM 的根本,

而對於一個有獲利並尋求再成長或進行再造的企業,當組織內部無合適人才而需

靠空降部隊時,此被視為常態的做法,一旦外來文化融合失調,或因企業機密/智慧

財產權處理不當,或因外界不確定因子變動過大,導致決策失誤而造成虧損時,老員工的忠誠度(革命情感)與領導者的品格特質,將仍是化危機為轉機最重要的兩

大因子。 註 1: 若陪審團所認定判決不合乎常理,或者有違背法官所給的法律指示,法官

得依一造之申請,排除陪審團的結論而稱之為「逕為判決」(英美法上稱為 JNOV, 拉丁文 Judgment Non Obstante Veredicto) 註 2: 霍桑現象,是研究一系列對工人在改善各種條件下(薪酬、照明條件、工間

休息等)其生產效率變化情況的研究,但在一段時間後發現,這些條件的改善並

未對生產率上升產生明顯效果,有些甚至回到初始的狀況。且在單一工人及群體

的測試中,都存在此類現象。 註 3: The Consequence of Tampering Funnel Experimen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Z3o64FAtvA, 戴明漏斗實驗中,說明當過程本

在控制中,卻被誤認是異常問題而做的錯誤決策,(誤調整,或過調整);或製程本身

有變異,卻將有變異的產出品做為下次製程輸入的標準,以致製程隨時間延長時,始發現標準來源錯誤 註 4:一般統計學+/- 3 個標準差的良率是 99.73%,要達到 99.9%以上的良率,在不放

寬規格之前提下,需將管制界限壓縮,而此時便會增加第一種錯誤(Alpha Error,生產

者冒險率)的機會,所以要減少人為的誤判,需強化員工訓練與標準作業的熟練度,或改為自動偵測/防呆的方法

Page 5: 團隊導向問題解決模式的探討.pdf

PDCA Deming步驟 DMAIC 8D 功能說明 可運用之工具與文件Plan 1. Define problem Recognize認知 0.Prepare for Problem Solving 問題解決的

準備●決定改善的主題 下一個流程是我們的顧客(多能功

OJT)計劃 定義問題 Define界定 1. Team Assembled 團隊組成 ●解釋為何選擇此主題 標準化、教育

●What ●收集資料,列出有可能協助你的資料與文件,以更清楚正確的定義問題

立即處理或防止再發生;檢查表

2. Study Problem ●Why 2.Problem Description問題的敘述 ●找出主題的主要特性 直方圖研究問題 ●縮小問題的範圍 柏拉圖

●是否有一個行動計劃以收集更多的資訊嗎? 流程圖, 5W2H,三現五原則●建立優先次序,嚴重問題優先 失效模式效應分析(FMEA),KT法

3.Analyze Causes ●How 3.Interim Containment Actions ●列出所有造成嚴重問題的可能原因 腦力激盪法,魚骨圖

分析要因 臨時圍堵/遏止的對策,,適用於需要應急對策 ●對可能因素及問題關係的研究 檢查表,層別法問題解決,如客戶抱怨事件 ●選擇原因及建立有關可能性相關的假設 統計檢定與推定

●收集資料及研究因果關係 散佈圖 ,變異數與回歸分析Plan Changes計劃變 準備對策來消除原因 (TRIZ,DOE,田口等進階工具)

Do 4..Implement Measure衡量 4. Diagnose Root Cause分析真正的要因 執行對策執行 實施對策 Analyze分析 a.發現可能原因 b.選定最有可能真因 ●涵蓋問題的短暫對策與"遏止",直到永久對策採用 歷史資料,文獻

Improve改進 c.是否所所定者最可能是真因 ●5 Why Analysis連續問五次為何會發生,以驗證真因 本身的技術,經驗

Check 5.查核結果 Control控制 5.Identify Solutions找出對策方案 找出真正有效且經濟之對策 QC新舊七大手法查核 Check Result a.列出可能選擇方案 ●收集所有影響對策的資料

b.決定驗證永久對策 ●計劃執行前、後的比較 FMEAAction 6. Standardize

SolutionDesign 設計Verify 確認

6. Verification/Validation確認/驗證 ●對於已確定的影響到對策的因子/參數,進行修正與最佳化設計

Optimal Design

行動 標準化對策 Standardize標準化

7. Prevention (Design/InformationSystems Review)

●決定在系統與流程上何種的改善將阻止問題的發生,確保此矯正措施持續進行且有成效

SOP/ISO 9000/KM

7. Establish future PlanIntegrate整合 預防措施(設計/資訊系統的審查) ●針對有潛在缺失之類似系統發佈通告 CAR/Technical Bulletin建立未來的計劃 ●複核文件/管理審查/稽核 Review/MRB/Audit

品質管理系統手冊 QMS Manual製造作業標準; 檢查標準 Manufacturing/Inspection WI流程圖; 管制計劃 Flow Charts; Control Plans設計/製程/設備 FMEA Design/Process/Machine FMEA量具/設備/治具 量測系統分析 Gauges/Facilities/Jigs MSA工程變更核可; 生產零件承認程序 Engineering Change Approval;製程/檢驗表格 Manufacturing/Inspection

8.Congratulate Your Team恭賀你的團隊 ●慶祝問題解決,提出心血的結論與感想後,正式解散此團隊,各成員返回正常之工作事務

KM

附表(一)

QCC PDCA, 6 Sigma DMAIC/DMAVD 與 8 D問題解決步驟之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