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 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 -- -- 以以以以以以以 以以以以以以以 以以以以 以以以 以以 以以以 以以 以以以以 以以以 以以 以以以 以以 以以以 以以以 以以以 以以以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指導教授:屠益民 博士、郭峰淵 博士 研究生 :汪維揚. 內容大綱. 1. 緒論 2. 文獻探討 3. 團隊自組織機制的動態模式 4. 模擬 、 情境測試與研究發現 5. 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 1. 緒論. 研究背景 、 動機 快速與複雜的環境變動趨勢 團隊發展的必然性 團隊的彈性與適應力是關鍵 轉變 (transformation) 與重組織 (reorganization) 的行為 自我組織 (self-organizing) 的變革方式已成為團隊存在的重要價值. 1. 緒論 ( 續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系統動力學方法系統動力學方法

指導教授:屠益民 博士、郭峰淵 博士指導教授:屠益民 博士、郭峰淵 博士

研究生研究生:汪維揚:汪維揚

Page 2: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內容大綱內容大綱

1.1. 緒論緒論

2.2. 文獻探討文獻探討

3.3. 團隊自組織機制的動態模式團隊自組織機制的動態模式

4. 4. 模擬模擬、、情境測試與研究發現情境測試與研究發現

5. 5. 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

Page 3: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1. 1. 緒論緒論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動機動機

– 快速與複雜的環境變動趨勢快速與複雜的環境變動趨勢

– 團隊發展的必然性團隊發展的必然性

– 團隊的彈性與適應力是關鍵團隊的彈性與適應力是關鍵» 轉變轉變 (transformation)(transformation) 與重組織與重組織 (reorganization)(reorganization) 的行為的行為» 自我組織自我組織 (self-organizing)(self-organizing) 的變革方式已成為團隊存的變革方式已成為團隊存在的重要價值在的重要價值

Page 4: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1.1. 緒論緒論 (( 續續 ))

– 團隊的自組織團隊的自組織» 自發性自發性 (( 非外控非外控 )) 的變革過程的變革過程» 非規劃性非規劃性 (( 由下而上由下而上 )) 的變革的變革» 透過局部性改變透過局部性改變 (( 適應適應 )) 而達到整體性改變的過程而達到整體性改變的過程

– 目前對團隊自組織機制的了解有限目前對團隊自組織機制的了解有限» 無法單從片面的策略或控制來達成無法單從片面的策略或控制來達成» 動態動態、、複雜的過程複雜的過程» 系統性的互動關係系統性的互動關係 (systemic interactions)(systemic interactions)

Page 5: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1.1. 緒論緒論 (( 續續 ))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 擴展對團隊自組織現象的理解擴展對團隊自組織現象的理解– 探討相關的理論探討相關的理論,,擴展理解的基礎擴展理解的基礎

– 建立數學模式建立數學模式,,探討團隊自組織的動態過程探討團隊自組織的動態過程

– 萃取團隊自組織的關鍵機制萃取團隊自組織的關鍵機制

大綱大綱

Page 6: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2. 2. 文獻探討文獻探討

結構的定義結構的定義 ..

團隊自組織的現象團隊自組織的現象 ..

相關的理論與方法相關的理論與方法 ..

大綱大綱

Page 7: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團隊行為的結構團隊行為的結構

根據組織行為的觀點根據組織行為的觀點,,團隊行為的結構即為團隊行為的結構即為組織的例行常規組織的例行常規 (routines)(routines)

– 目標導向目標導向 (target oriented)(target oriented)

– 相互鏈鎖的行為相互鏈鎖的行為 (interlocked behaviors)(interlocked behaviors)

– 路徑依賴路徑依賴 (history dependent)(history dependent)

文獻文獻

Page 8: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團隊自組織的現象團隊自組織的現象

自發性的結構轉變在現象上的研究自發性的結構轉變在現象上的研究– 局部性設計局部性設計 (( 改變創新改變創新 )) 造成的結構改變造成的結構改變 (Hutchi(Hutchi

ns, 1991, 1996)ns, 1991, 1996)– 任務中點的結構改變任務中點的結構改變 (Gersick, 1989, 1991)(Gersick, 1989, 1991)– 科技適應的結構改變科技適應的結構改變 (Olikowsiki, 1994, 1996)(Olikowsiki, 1994, 1996)

Page 9: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團隊自組織的現象團隊自組織的現象 (( 續續 ))

團隊自發性結構轉變的特性團隊自發性結構轉變的特性– 環境條件改變環境條件改變,,達成績效目標達成績效目標– 改變非來自外控而是自發完成的改變非來自外控而是自發完成的– 由下而上由下而上,,透過局部性的改變擴散至整體透過局部性的改變擴散至整體– 改變過程需極度的內部與外部的互動改變過程需極度的內部與外部的互動,,以建立共享的以建立共享的結構結構

– 改變行為的不連續性改變行為的不連續性– 互動機制的整體改變互動機制的整體改變

文獻文獻

Page 10: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結構轉變的理論與方法結構轉變的理論與方法

群體認知系統理論群體認知系統理論 (Group Cognitive System)(Group Cognitive System)– Hutchins, 1996Hutchins, 1996

耗散結構模型耗散結構模型 (Dissipative Structure Model)(Dissipative Structure Model)– Prigogine & Nicolis, 1973Prigogine & Nicolis, 1973

系統動力學系統動力學 (System Dynamics)(System Dynamics)– Forrester, 1961Forrester, 1961

Page 11: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本研究主要理論與方法關係圖本研究主要理論與方法關係圖

耗散結構理論

群體認知系統理論

系統動力學

研究的發現

自組織過程的理論自組織的數學形式系統的操弄方式

基本的群體認知機制團隊特性

自組織的數學形式表徵行為與情境的模擬作用機制的分析

文獻

Page 12: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結構轉變的理論模型結構轉變的理論模型 (( 續續 ))

間斷平衡模型間斷平衡模型 (Punctuated Equilibrium Model)(Punctuated Equilibrium Model)– 生態系統的觀點生態系統的觀點– 組織間隔著長時期的收斂期與短時期的重導向期組織間隔著長時期的收斂期與短時期的重導向期的變革過程的變革過程

– 個人團隊組織社會皆有共通的行為現象個人團隊組織社會皆有共通的行為現象– 變革原因來自壓力變革原因來自壓力 (( 長期績效不彰長期績效不彰 ))– 變革過程產生認知上的模糊與情緒上的壓力變革過程產生認知上的模糊與情緒上的壓力

Page 13: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結構轉變的理論模型結構轉變的理論模型 (( 續續 ))

群體認知系統理論群體認知系統理論 (Group Cognitive System)(Group Cognitive System)– 觀點觀點 :: 團隊的行為是建立在群體認知系統上團隊的行為是建立在群體認知系統上– 「「能展現這樣的行為能展現這樣的行為,,必須知道什麼必須知道什麼 ? ? 」」– 行為機制行為機制

» 團隊的行為基於群體的認知過程團隊的行為基於群體的認知過程 (cognitive processes)(cognitive processes)» 以資訊回饋控制環路為基本組成單位以資訊回饋控制環路為基本組成單位 (cybernetics)(cybernetics)» 認知的經濟性是行為的基本趨向認知的經濟性是行為的基本趨向 (cognitive economy)(cognitive economy)» 局部的改變擴散至整體局部的改變擴散至整體

– 分散的環境特性分散的環境特性» 知識的重複性 知識的重複性 理論理論

Page 14: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結構轉變的理論模型結構轉變的理論模型 (( 續續 ))

耗散結構模型耗散結構模型 (Dissipative Structure Model)(Dissipative Structure Model)– 觀點觀點 :: 自組織行為來自開放與非平衡系統自組織行為來自開放與非平衡系統– 系統的有序行為是如何產生與變遷的系統的有序行為是如何產生與變遷的 ??

» 開放的系統開放的系統» 非線性的作用關係非線性的作用關係 (( 正正、、負回饋環路負回饋環路 ))

» 演化回饋演化回饋» 結構演化的路徑結構演化的路徑

Page 15: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演化回饋演化回饋 (evolutionary feedback)(evolutionary feedback)

不穩定或新的耗散結構閥值

貢獻

Page 16: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結構變遷的路徑結構變遷的路徑

1st 耗散結構(DS)

2nd DS

3rdDS

B

模擬

Page 17: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耗散結構的數學模型耗散結構的數學模型

.

,21222

21111

bqqrdq

qaqqrdq

b

a

r2

r1

dq2

dq1

q2

q1

Page 18: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耗散結構的數學模型耗散結構的數學模型 (( 續續 ))

耗散結構的重要特性 基本的數學形式

1.開放與非衡的系統 系統方程包含與環境互動的變數

2.自組織 非線性微分方程系統

3.不穩定點及結構的變遷路徑 序參量為零的定解及系統行為在定解間

的移動關係

4.自我催化 正回饋環路(一組相互增強的微分方程)

5.自我參照 由於正、負回饋環路所組成的非線性方

程系統

6.巨觀結構(有序行為) 系統方程所展現出來的週期性行為

7.無序與混沌 系統方程展現出來的混亂行為.

Page 19: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群體認知系統與耗散結構理論模型群體認知系統與耗散結構理論模型

研究自發性的結構轉變研究自發性的結構轉變 研究的對象都是系統研究的對象都是系統 有相同的系統特性有相同的系統特性

– 開放開放、、有序行為的流動性有序行為的流動性、、自我參照自我參照 類似的過程與條件類似的過程與條件 微觀作用機制的形式相同微觀作用機制的形式相同

Page 20: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系統動力學系統動力學 非線性微分方程系統非線性微分方程系統

– 正回饋環路正回饋環路– 負回饋環路負回饋環路– 積量積量、、率量率量– 時間滯延時間滯延

可電腦模擬可電腦模擬– 適於探討系統的動態行為與作用機制間的關係適於探討系統的動態行為與作用機制間的關係– 了解非線性機制的互動過程了解非線性機制的互動過程– 發現與了解系統行為的特性發現與了解系統行為的特性

Page 21: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系統動力學與耗散結構理論系統動力學與耗散結構理論

化學反應方程:AXB+XY+D2X+Y3XXE(初始濃度 A=a, B=b, X=x, Y=y)

動力方程:

(不考慮擴散情形 )

YXXbdY

YXXbadX2

2)1(

例:

Page 22: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系統動力學與耗散結構理論系統動力學與耗散結構理論 (( 續續 ))

X(t) = X(t - dt) + (dX) * dt (積量X)

X初始值=1

dX = A+X̂2*Y-B*X-X (率量 dX)

Y(t) = Y(t - dt) + (dY) * dt (積量 Y)

Y初始值=1

dY = B*X-X̂2*Y (率量 dY)

A = 1, B = 3 (參數)

A

B

dYY

dX X

系統動力學方程式與因果回饋圖

Page 23: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系統動力學與耗散結構理論系統動力學與耗散結構理論 (( 續續 ))

.

Page 24: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3. 3. 團隊自組織機制的系統動力學模團隊自組織機制的系統動力學模式式

數學模式數學模式 ..– 變數間的關係變數間的關係

» 群體認知系統理論群體認知系統理論– 變數與參數的初始值變數與參數的初始值

» Hutchins, 1996Hutchins, 1996案例案例» 系統動力學的參數估計方法系統動力學的參數估計方法

模式有效性檢驗模式有效性檢驗 ..大綱大綱

Page 25: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模式概觀模式概觀 -- 互動的群體認知機制互動的群體認知機制

績效調整

認知負荷調整

錯誤偵測與任務監督

結構共享

協力工作

績效目標

Page 26: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可分配的認知資源

己投入的認知資源

認知資源分配

績效目標潛在工作績效

實際工作績效

績效差距

績效調整過程

+

+ -

+

+

Page 27: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績效差距的壓力

績效差距

工作省略潛在工作

績效

實際工作績效

壓力調整率

績效壓力下的工作省略過程

+

+

+

+

-

Page 28: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認知投入造成的壓力與局部性創新過程

己投入的認知資源

認知投入造成的壓力

壓力調整率

局部性創新

創新效果

+

+

-+

-

Page 29: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知識重複度共享的

結構

創新的效果

局部性創新

潛在工作績效

協力工作過程

+

++

-

Page 30: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結構共享的過程

結構共享的程度 共享程度

增加率共享程度減少率

不一致的錯誤數不一致錯

誤產生率不一致錯誤更正率

創新的效果

潛在工作績效

知識的重複度

+

-

+

+

+

+

實際工作績效

-

Page 31: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錯誤偵測、回復與學習的過程

錯誤數

錯誤發生率

錯誤更正率

認知投入造成的壓力

老手的比例

潛在工作績效

實際工作績效

錯誤偵測技術

偵測技術增加率

偵測技術損失率

知識的重複度

避免錯誤投入的認知資源 避免錯誤認

知資源調整

平均錯誤率 平均錯誤

率調整

錯誤偵測率

避免錯誤投入的認知資源

認知投入造成的壓力

+

-

-

+-

+

-+

++

+

+

+

-

+-

-

- -

Page 32: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成員的學習與變動過程

老手人數 新手人數

新手變動率

老手變動率

新手的學習效率

避免錯誤所投入的認知資源

績效目標

成員人數

溝通效率函數

績效差距

正常工作績效

老手比例

知識重複度

+

-

+

++ +

-+ +

+

-+

--

+

模式

Page 33: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模式基本的有效性檢驗模式基本的有效性檢驗 單位的一致性單位的一致性 行為的合理性行為的合理性

– 結構的正確性結構的正確性– 參數的合理性參數的合理性

– 基本測試一基本測試一 ..» 系統的平衡狀態系統的平衡狀態» 凍結成員的學習機制凍結成員的學習機制

– 基本測試二 基本測試二 ..» 系統的平衡狀態 系統的平衡狀態 模式模式

Page 34: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基本測試一基本測試一

1.00 50.75 100.50 150.25 200.00

1:

1:

1:

2:

2:

2:

3:

3:

3:

4:

4:

4:

0.00

0.50

1.00

0.00

20.00

40.00

26.72

27.72

28.72

1: CO 2: DWR 3: AWR 4: PWR

1 1 1 1

2 2 2 23 3 3 3

4 4 4 4

1. 認知投入 2. 績效目標

3.實際績效 4.潛在績效

Page 35: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基本測試一基本測試一

1.00 50.75 100.50 150.25 200.00

1:

1:

1:

2:

2:

2:

0.50

0.75

1.00

-1.00

0.00

1.00

1: MU 2: MIS

1 1 1 1

2 2 2 2

1. 結構共享的程度

2. 不一致的錯誤

.

Page 36: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基本測試二基本測試二

1.00 50.75 100.50 150.25 200.00

1:

1:

1:

2:

2:

2:

3:

3:

3:

4:

4:

4:

0.67

0.69

0.70

10.00

20.00

30.00

24.95

24.96

24.97

27.50

27.62

27.75

1: CO 2: DWR 3: AWR 4: PWR

1

1

1

1

2 2 2 2

3 33

34

4

4

4

1. 認知投入

2. 績效目標

3.實際績效

4.潛在績效

Page 37: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基本測試二基本測試二

1.00 50.75 100.50 150.25 200.00

1:

1:

1:

2:

2:

2:

0.50

0.75

1.00

-1.00

0.00

1.00

1: MU 2: MIS

1 1 1 1

2 2 2 2

1. 結構共享的程度

2. 不一致的錯誤

Page 38: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1.00 50.75 100.50 150.25 200.00

1:

1:

1:

2:

2:

2:

0.61

0.63

0.65

-1.00

0.00

1.00

1: CLS 2: PS

1

1

1

1

2 2 2 2

基本測試二基本測試二

1. 認知投入造成的壓力

2. 績效差距造成的壓力

.

Page 39: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4. 模擬模擬、、情境測試與研究發現情境測試與研究發現4.14.1 團隊行為的模擬團隊行為的模擬

– 參照耗散結構對系統的操弄方式參照耗散結構對系統的操弄方式 ..– 控制方程控制方程

» 績效目標 績效目標 :: DWR=27.72-2.72+step(27.72*X,10)(1-d_switch)DWR=27.72-2.72+step(27.72*X,10)(1-d_switch)

X:X: 績效變動的百分比績效變動的百分比– 團隊功能與有序性維持的行為團隊功能與有序性維持的行為 (X=10%)(X=10%)– 團隊自組織的行為團隊自組織的行為 (X=20%)(X=20%)– 團隊在變革臨界點的行為團隊在變革臨界點的行為 (X=10.3%-10.35%)(X=10.3%-10.35%)

Page 40: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1.4.1. 團隊行為的模擬團隊行為的模擬 團隊功能與有序性維持的行為團隊功能與有序性維持的行為

– 以績效目標提升以績效目標提升 10%10% 為例為例– 群體認知系統理論的理解群體認知系統理論的理解

» 績效調整的機制績效調整的機制 (( 認知投入增加認知投入增加 ))

– 耗散結構的理解耗散結構的理解» 閥值閥值

– 本研究的發現本研究的發現 (( 基本模擬一 ))» 發現績效調整過程隱藏的兩個正環» 團隊的現狀與閥值的距離團隊的現狀與閥值的距離» 管理意涵管理意涵 ---- 效率與緩衝空間效率與緩衝空間

Page 41: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1.4.1. 團隊行為的模擬團隊行為的模擬 (( 續續 ))

團隊自組織的行為團隊自組織的行為– 以績效目標提升以績效目標提升 20%20% 為例為例– 群體認知系統理論的理解群體認知系統理論的理解

» 無法解釋非連續性行為與群體認知機制間的關係無法解釋非連續性行為與群體認知機制間的關係– 耗散結構理論的理解耗散結構理論的理解

» 演化回饋演化回饋 ..» 結構轉變的路徑結構轉變的路徑

– 本研究的發現本研究的發現 (( 基本模擬二))

» 團隊自組織過程的主導機制團隊自組織過程的主導機制» 管理意涵管理意涵 ----掌握關鍵機制與團隊範圍掌握關鍵機制與團隊範圍 ,, 作為系統改善與設計的參考作為系統改善與設計的參考

Page 42: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1.4.1. 團隊行為的模擬團隊行為的模擬 (( 續續 ))

探討團隊在變革臨界點的行為特性探討團隊在變革臨界點的行為特性– 以績效目標以績效目標 10.3%-10.35%10.3%-10.35% 為例為例– 群體認知系統理論群體認知系統理論

» 缺乏討論缺乏討論– 耗散結構耗散結構

» 敏感的不穩定點敏感的不穩定點– 本研究發現本研究發現 .

» 變革或不變革的巨變行為變革或不變革的巨變行為» 管理意涵管理意涵 ---- 變革的促發或是抑制變革的促發或是抑制

Page 43: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2.4.2. 情境測試情境測試

探討團隊特性對自組織行為的影響探討團隊特性對自組織行為的影響– 自組織機制的形成與運作效率植基於團隊的特性自組織機制的形成與運作效率植基於團隊的特性

重要的團隊特性重要的團隊特性» 知識的重複度知識的重複度 ---- 彈性與自組織的基礎彈性與自組織的基礎 (( 情境測試一 ))

» 工作的分散性工作的分散性 ----溝通的效率溝通的效率 (( 情境測試二 ))

» 過程的開放性過程的開放性 ---- 學習與協力的環境學習與協力的環境 (( 情境測試三 ))

– 管理意涵管理意涵» 系統特性的維護系統特性的維護 ---- 團隊持續學習機制的建立團隊持續學習機制的建立

大綱

Page 44: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1.4.1. 基本模擬一基本模擬一吸收吸收 (absorb)(absorb) 環境擾動的模式行為環境擾動的模式行為 (X=10%)(X=10%)

1.00 63.25 125.50 187.75 250.00

1:

1:

1:

2:

2:

2:

3:

3:

3:

20.00

30.00

40.00

1: DWR 2: AWR 3: PWR

1

1 1 12 2 2 2

3 3 3 3

1. 績效目標 2.實際績效

3.潛在績效

.

Page 45: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1.4.1. 基本模擬一基本模擬一吸收吸收 (absorb)(absorb) 環境擾動的模式行為環境擾動的模式行為 (X=10%)(X=10%)

1.00 63.25 125.50 187.75 250.00

1:

1:

1:

2:

2:

2:

3:

3:

3:

0.00

0.50

1.00

-1.00

0.00

1.00

1: CO 2: CLS 3: INV

1

1 1 12

2 2 2

3 3 3 3

1. 認知投入 2.認知投入造成的壓力

3.局部性的創新

.

Page 46: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1.4.1. 基本模擬一基本模擬一吸收吸收 (absorb)(absorb) 環境擾動的模式行為環境擾動的模式行為 (X=10%)(X=10%)

1.00 63.25 125.50 187.75 250.00

1:

1:

1:

2:

2:

2:

0.50

0.75

1.00

-1.00

0.00

1.00

1: MU 2: MIS

1 1 1 1

2 2 2 2

1. 結構共享的程度

2. 不一致的錯誤

Page 47: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1.4.1. 基本模擬一基本模擬一吸收吸收 (absorb)(absorb) 環境擾動的模式行為環境擾動的模式行為 (X=10%)(X=10%)

1.00 63.25 125.50 187.75 250.00

1:

1:

1:

2:

2:

2:

3:

3:

3:

0.00

5.00

10.00

0.00

0.15

0.30

1: EGR 2: ECR 3: AER

1

1 1 12

2 2 23 3 3 3

1. 錯誤產生率 (個 /時 ) 2. 錯誤更正率 (個 /時 )

3.平均錯誤率 (個 /時 )

.

Page 48: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1.4.1. 基本模擬一基本模擬一機制的分析機制的分析

績效差距 績效目標

潛在績效 實際績效

認知投入認知投入造成的壓力

錯誤

1(-)

2(+)

可用的認知資源

行動的監督與注意

-

+-

+

+

+

+

+

+

-

-

3(+)

-

+貢獻

1

2

Page 49: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1.4.1. 基本模擬二基本模擬二結構改變的模式行為結構改變的模式行為 (X=20%)(X=20%)

1.00 63.25 125.50 187.75 250.00

1:

1:

1:

2:

2:

2:

3:

3:

3:

10.00

25.00

40.00

1: DWR 2: AWR 3: PWR

1

1 1 12

22

2

3

3

3

3

1. 績效目標2.實際績效

3.潛在績效

Page 50: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1.4.1. 基本模擬二基本模擬二結構改變的模式行為結構改變的模式行為 (X=20%)(X=20%)

1.00 63.25 125.50 187.75 250.00

1:

1:

1:

2:

2:

2:

3:

3:

3:

0.00

0.50

1.00

0.00

0.45

0.90

1: CO 2: CLS 3: INV

1

1 11

2

2 2

2

3 3 3

3

1. 認知投入2.認知投入造成的壓力

3.局部性的創新

Page 51: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1.4.1. 基本模擬二基本模擬二結構改變的模式行為結構改變的模式行為 (X=20%)(X=20%)

1.00 63.25 125.50 187.75 250.00

1:

1:

1:

2:

2:

2:

0.50

0.75

1.00

0.00

2.65

5.30

1: MU 2: MIS

1

1 11

2

2 2

2

1. 結構共享的程度

2. 不一致的錯誤

.

Page 52: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1.4.1. 基本模擬二基本模擬二結構改變的模式行為結構改變的模式行為 (X=20%)(X=20%)

1.00 63.25 125.50 187.75 250.001:

1:

1:

1.00

1.09

1.18

1: PIP

1

1

1

1

1. 創新所產生旳效果

.

Page 53: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1.4.1. 基本模擬二基本模擬二結構改變的模式行為結構改變的模式行為 (X=20%)(X=20%)

1.00 63.25 125.50 187.75 250.00

1:

1:

1:

2:

2:

2:

3:

3:

3:

0.00

5.00

10.00

0.00

0.15

0.30

1: EGR 2: ECR 3: AER

1

11

12

22

2

3 3 3

3

1. 錯誤產生率 (個 /時 )2. 錯誤更正率 (個 /時 )

3.平均錯誤率 (個 /時 )

Page 54: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1.4.1. 基本模擬二基本模擬二結構改變的模式行為結構改變的模式行為 (X=20%)(X=20%)

1.00 63.25 125.50 187.75 250.00

1:

1:

1:

2:

2:

2:

0.00

0.25

0.50

0.00

0.50

1.00

1: COE 2: EDS

1

1 1 1

2

2

22

1. 錯誤偵測與避免的認知投入

2.錯誤偵測的能力

.

Page 55: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1.4.1. 基本模擬二基本模擬二機制的分析機制的分析

績效差距

實際績效

認知投入

認知投入造成的壓力

局部性的創新行為

結構共享程度

錯誤

2(+)

4(+)

創新的效果共享結構的建立

5(+)

6 (-)

7(-)

1(-)

潛在績效+

+

+

+

++

+

-

+

-

-

-- 不一致的

錯誤

+

-

+

貢獻

1

2

貢獻三

Page 56: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1.4.1. 基本模擬二基本模擬二機制的分析機制的分析

錯誤平均錯誤率

認知資源投入 錯誤偵測率 錯誤偵測能力

認知負荷

8 (-)9(-)

知識重複度

10 (-)

+

+

-

-

+

+

+

-

團隊錯誤偵測能力的增加

++ 11 (+)

+

貢獻1

Page 57: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1.4.1. 基本模擬三基本模擬三臨界點的模式行為臨界點的模式行為 (X=10.3%-10.35%)(X=10.3%-10.35%)

1.00 75.75 150.50 225.25 300.00

1:

1:

1:

2:

2:

2:

3:

3:

3:

10.00

30.00

50.00

1: DWR 2: AWR 3: PWR

1

1 1 12 2 2 2

3 3

3

3

1. 績效目標2.實際績效

3.潛在績效

Page 58: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1.4.1. 基本模擬三基本模擬三臨界點的模式行為臨界點的模式行為 (X=10.3%-10.35%)(X=10.3%-10.35%)

1.00 63.25 125.50 187.75 250.00

1:

1:

1:

2:

2:

2:

0.50

0.75

1.00

0.00

3.70

7.40

1: MU 2: MIS

1

11

1

2

2

2

2

1. 結構共享的程度

2. 不一致的錯誤

.

Page 59: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2.4.2. 情境測試一情境測試一

1.00 63.25 125.50 187.75 250.00

1:

1:

1:

10.00

25.00

40.00

1: DWR 2: AWR

1

1 1 12

22 2

25.00

1 1 12

2

2

2A B

1. 績效目標

2.實際績效

Page 60: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2.4.2. 情境測試一情境測試一

1.00 63.25 125.50 187.75 250.00

3:

3:

3

0.00

1.00

2.00

3: INV

3 3

3 3

3 3 3 3

A

B

3. 局部創新

Page 61: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2.4.2. 情境測試一情境測試一績效差距

實際績效

認知投入

認知投入造成的壓力

局部性的創新行為

結構共享程度

4(+)

創新的效果

共享結構的建立

5(+)

7(-)

+

+

++ +

-

+

-

- 不一致的錯誤

+

-

貢獻

知識重複程度

+

+

Page 62: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2.4.2. 情境測試二情境測試二

1.00 63.25 125.50 187.75 250.001:

1:

1:

0.50

0.75

1.00

1: MU

1

1 1

11

1 1 1 B

A

1. 結構共享的程度

Page 63: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2.4.2. 情境測試二情境測試二

1.00 63.25 125.50 187.75 250.000.00

10.50

21.00

2: ERS

22

2

2

A

B

2.累積的錯誤數

Page 64: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2.4.2. 情境測試二情境測試二績效差距

實際績效

認知投入

認知投入造成的壓力

局部性的創新行為

結構共享程度

錯誤

2(+)

4(+)

創新的效果共享結構的建立

5(+)

7(-)

+

+

+

++

+

-

+

-

-

- 不一致的錯誤

+

-

Page 65: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65

4.2.4.2. 情境測試二情境測試二機制的分析機制的分析

績效差距 績效目標

潛在績效 實際績效

認知投入認知投入造成的壓力

錯誤

1(-)

2(+)

可用的認知資源

行動的監督與注意

-

+-

+

+

+

+

+

+

-

-

3(+)

-

+

貢獻

Page 66: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2.4.2. 情境測試二情境測試二

錯誤平均錯誤率

認知資源投入 錯誤偵測率8(-)

9(-)-

+

+

+

-

Page 67: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2.4.2. 情境測試三情境測試三

1.00 63.25 125.50 187.75 250.000.00

1.00

2.00

3: INV

33

3 3

A

B

Page 68: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2.4.2. 情境測試三情境測試三

1.00 63.25 125.50 187.75 250.00

1:

1:

1:

0.00

7.50

15.00

1: ERS

1

11

1

A

B

Page 69: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2.4.2. 情境測試三情境測試三

1.00 63.25 125.50 187.75 250.002:

2:

2:

0.00

0.50

1.00

2: EDS

2

2

22

A

B

Page 70: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2.4.2. 情境測試三情境測試三

績效差距

實際績效

認知投入

認知投入造成的壓力

局部性的創新行為

結構共享程度

錯誤

2(+)

4(+)

創新的效果

6(-)

7(-)

+

+

+

++

-

+-

-

-- 不一致的錯誤

-

Page 71: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4.2.4.2. 情境測試三情境測試三

錯誤平均錯誤率

認知資源投入 錯誤偵測率 錯誤偵測能力8(-)

9(-)

11(+)

+

++

-

+

+-

貢獻

Page 72: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72

5.5. 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

研究貢獻研究貢獻– 團隊行為模擬的貢獻團隊行為模擬的貢獻

» 釐清團隊功能與有序性維持的行為機制與條件釐清團隊功能與有序性維持的行為機制與條件» 發現團隊自組織的演化回饋機制發現團隊自組織的演化回饋機制» 探討團隊在臨界點的變革行為探討團隊在臨界點的變革行為

– 情境測試的貢獻情境測試的貢獻» 了解團隊自組織機制運作的重要條件了解團隊自組織機制運作的重要條件

– 模式延伸討論的貢獻模式延伸討論的貢獻

Page 73: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5.5. 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

團隊自組織障礙與相關研究關係的探討團隊自組織障礙與相關研究關係的探討– 團隊的目標團隊的目標

» 共享的目標是動力與創造性張力的來源共享的目標是動力與創造性張力的來源– 團隊的創新團隊的創新

» 學習型文化學習型文化 , , 環境的可用性環境的可用性– 團隊學習團隊學習

» 習慣性防衛群體心智知識重複的內容習慣性防衛群體心智知識重複的內容– 資訊科技使用與組織變革資訊科技使用與組織變革

» technology-enabled change processtechnology-enabled change process

Page 74: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74

5.5. 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

研究限制研究限制– 對結構轉變的自組織形態上的研究限制對結構轉變的自組織形態上的研究限制– 對於如何產生有效的自組織機制並未深入討論對於如何產生有效的自組織機制並未深入討論

Page 75: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5.5. 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

不同性質與形式團隊的研究不同性質與形式團隊的研究 探討不同性質變革的適用性與差異探討不同性質變革的適用性與差異 團隊系統特性維護機制的研究團隊系統特性維護機制的研究 團隊自組織障礙的研究團隊自組織障礙的研究

Page 76: 以認知觀點探討團隊變革的自組織機制 -- 系統動力學方法

敬 請 指 導